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2024-11-01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精选12篇)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1

近年来, 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 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河南省众多建筑公司人才招聘情况的调查, 对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市场与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就业对策, 以便为大学生就业和高校提高毕业生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查先后在省会郑州及许昌、洛阳、济源等地的80多家建筑公司展开, 共调查100多名相关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发放调查问卷160份, 其中郑州100份, 其他地区60份, 收回147份, 有效率为84%。

在所调查的建筑公司中, 国有企业有60多家, 约占75%;私有企业约有20家, 占25%。在地区分布上, 郑州40家、洛阳20家、许昌15家、济源10家。在公司规模上, 50%的公司用人在50~100人之间。

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市场与就业现状分析

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大

调查结果显示:70.0%的建筑公司认为近几年效益逐年增长, 有良好的发展实力, 需要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14.0%的建筑公司表示持续发展没有太大浮动;12.5%的建筑公司效益开始出现下降。由此看出, 建筑行业发展整体势头很好, 社会还需要大批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走访各建筑公司了解到, 目前各建筑公司整体来说比较缺乏人才, 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 近年来, 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房建工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市场全部开放, 凡是有资质的企业都可以承揽相应的工程, 中铁系统、中交系统、中建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系统以及地方建筑企业广泛进入铁路、公路、房建等各个领域, 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非常大。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50.0%的建筑公司招聘人才时对学校无所要求, 主要看重实习中的能力表现;37.5%的建筑公司要求应聘者至少是二本院校重点专业;6.0%的建筑公司优先选择一本院校毕业生;6.5%的公司优先选择211院校毕业生。由此可见, 对于土木专业人才来说, 学历并不是实现就业的唯一标准。

另据调查, 60.0%的建筑公司中员工学历并不高, 多为高职或大专, 很少有正规本科毕业生;本科学历员工超过总员工1/3的公司只有近40.0%。公司在招收员工时, 仅有12.5%的公司把学历作为考虑的主要对象。由于土木专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条件艰苦等特点, 公司在招收毕业生时多选择实习生, 通过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来确定留用人员, 一般稳定下来的人员多为10人左右。可见, 专业实习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公司十分注重工作经验, 而且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这就造成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难找工作的情况。同时, 25.0%的公司注重专业技术过硬, 还有12.5%的公司会考虑到工作热情、吃苦耐劳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3.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前景不如本科生

一般来说, 土木专业本科生在就业的第一年月薪会低于专科生。有40.0%的公司会支付本科生1000~1500元/月的工资, 这与当前毕业生所期望的高收入有一定的差距;相比之下, 专科生的工资会比本科生高出300~500元/月。但对于个人的发展前景, 大多本科生经过二三年的锻炼就会不断升迁, 从一线技术岗位走向管理阶层, 甚至成为项目经理, 而专科生只有20%左右会选择跳槽, 且升迁缓慢。

同时, 53.0%的公司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 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策划与实施, 40.0%的公司缺乏对本科生工作后考研的优惠政策。然而, 据教育网提供的数据显示, 考研并不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最好出路。《羊城晚报》曾报道, 研究生由于年龄较大, 工作激情不如本科生, 逃避出差、加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根据以往的经验, 很多研究生的工作能力亦不如本科生, 所以出现了用人单位宁招本科生不招研究生, 宁招专科生不招本科生的怪现象。可见, 对土木专业在校大学生来说,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4.建筑公司对毕业生的素养要求不断提高

调查显示, 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应届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动态不佳。文理分科较早, 学习局限于某一感兴趣的领域, 缺少基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修养, 知识面狭窄。由于教材、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大纲系统性、科学性不强, 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导致学生形成单一线型的低功能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陈旧, 制约了知识更新。统计资料显示, 本科毕业生对知识运用很熟悉的为5.6%;了解但不具体的为72.9%;有模糊印象的为15.3%, 知识运用能力差。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死板等, 这直接导致毕业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基础知识教育和训练 (包括动手能力) 不足;创造能力不足;德育 (包括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 和心理素质不足。因此,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要根据市场需要、社会需求来定位思考, 就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在就业过程中展示较强的融入性与适应性, 能够适应建筑市场国际化的新环境, 要求注重人文教育, 注重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依据调查, 就目前来说,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非常大, 发展前景广阔。建筑公司注重的并非是学历, 而是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因此, 大学生应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做到在学校里学有所成, 在工作中能学有所用。

1.根据市场需求, 选定主攻方向

土木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 有房建、测量、计价、造价、结构、设计等, 还涉及不同的图纸、不同的规范、不同的定额以及不同的计价方法等等。但是, 学生就业后, 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要, 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往往只需运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因此, 土木专业学生应在全面掌握土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热点, 结合自身兴趣, 选择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实践。

2.面向企业需要, 拓宽就业空间

大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 应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如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英语能力等。这样在走出校门之后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满足社会的要求。而且现在的软件使用已经是基建从业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招聘人员的时候, 能否熟练使用专业软件已经是一个硬性指标了。所以毕业生眼界不要太高, 要做到能够面向不同企业来选择就业。

3.着眼实践锻炼, 积累工程经验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日常实习和工作经验都是实现就业的重要因素。建筑公司目前缺乏的是技术过硬、有实践经验、吃苦耐劳的人才。因此, 土木专业的大学生要善于把握机会, 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理论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在实践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积累相关经验。还要善于观察。建筑行业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 走在大街上, 各式各样的道路、桥梁、建筑比比皆是, 可以仔细观察, 增强对图纸的三维转化思维能力。

4.加强引导培育, 优化专业结构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 经济危机影响依然存在的新情况, 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主阵地作用,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科技素质, 即独立获取知识, 发展自己的能力;既会“做事”, 又会“做人”, 即很强的社会适应力, 包括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即创新精神, 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等院校要将专业课程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结合起来, 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把理论课、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使课程内容多样化, 课程结构合理搭配。由于土木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高, 所以高校要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要:河南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需求非常大, 对毕业生素养要求不断提高。该专业学生应选定主攻方向, 拓宽就业空间, 积累工程经验;学校也要加强引导培育, 优化专业结构。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就业指导,河南省

参考文献

[1]许勇, 张季超.工科学生就业思想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坛, 2005, (3) :75.

[2]王楠.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 2007, (5) :252.

[3]刘岩, 谭宇胜, 李秋霞.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 2008, (1) :10.

[4]赵永平, 武鹤, 曹晓岩.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5) :60-61.

[5]陈立福, 石磊, 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其解决[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13.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2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特别是我们的世界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衣食住行。土木工程就占了2项,只要有扎实的功底,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我相信,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时们都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业不再是压在我们头上的一座大山。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1、施工方向

这是大部分土木毕业生的选择,施工方向是专业对口的一个工作。大的施工和小的单位工资待遇相差很大。中建,中铁等这些工资待遇通常比一般施工单位能高出1000元。但是大的施工单位通常是天南地北到处做工程,不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同时对于自己成家立业有一定影响,而且由于人多,竞争激烈,想成为项目经理很难,这些大企业适合只想做技术,不喜欢打交道。同时喜欢到接触大自然的那些人以及对开始的工资待遇有一定要求。

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3.5万―5万 工作3年后5万―10万。大企业一般外块很少。对于小施工企业基本是在一个地区做工程,开始可能待遇不高。不过由于经常在一个地区施工,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对于自己创业,以及日后社会交际以及做些私活外快,很方便。小企业不在乎高学历,通常你是个大学生,人家就要了。小企业竞争不激烈,跟老板混得好了,而且运气好的话,有的甚至做了两三年,老板就让你做项目经理了。在小企业,由于素质普遍较低。

2、设计院--结构设计或者建筑设计

由于结构设计关系建筑物的安全,大部分设计院对于设计者的学历和经验很看中。所以大家都觉得设计院高不可攀,从而放弃对设计院投简历。实际上看中学历的都是大城市的甲级设计院。一些县级市的设计院对于结构设计建筑设计这些工作岗位还是很缺人的。如果你大学学习成绩不错,CAD画的还行,学过PKPM。一般院校的可以去一些比较大的设计院试试。二本的学校的,可以回家乡的设计院或者家乡临近县市的设计院试试。结构设计工作稳定,同时有双休这是施工单位没法比的,待遇一般差不多的。如果你认准设计非设计院不仅不想做施工的话,而自己学历不硬,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给自己充充电。

甲级院 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2.0万---到3万 工作三年后6万---20万(通常看设计院的的项目多少,通常做结构的是5毛到1块一平方的项目提成,年头好的话,一年做了十几万平方的设计,就能挣很多钱,一般做结构的还能接些私活,外快的钱,看个人能力。) 乙级院或者挂靠的小院 应届毕业生参考年薪2.5万―到3万;工作三年后,4万--8万,私活挣的钱看个人能力。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结构工程师,挂靠2万一年。毕业一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基础,毕业四年后,考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过后挂靠4万一年。

3、做预算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3

摘 要:当前,由于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在这样的环境下,毕业生采取何种科学的就业对策,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土木工程;就业;对策

土木工程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发展,开始逐步进行升级转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迈步前行,因此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整体预判,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要求不切实际,注定了就业过程的不如意。在新就业形势下,学生如何认清实际、找准就业方向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1.对学历的要求

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是不一样的。2004年以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紧缺,供不应求,本科生甚至是高职生进入工程设计院都比较容易。2004 之后,本科生和高职生已很难进入设计院,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行业的不断发展前进,用人单位对新进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能力已经不足以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转型阶段,在3S勘察与规划、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机械施工,新型材料与新型工艺发展应用等方面,已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特点。土木工程企业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已经在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包括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学习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引进新型的人才。企业的改造升级急需高质量的人才参与其中。另外,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人才缺口。

3.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是精细化的,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的高效利用、建筑材料要求环保、生态建筑快速发展、自然资源及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运用等方面。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土木工程的主题,在建筑材料方面,会需要更多的绿色环保的工程材料;在工程技术方面,安全监测、修复加工等技术大有作为。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未来土木工程行业企业的运营会向专一化方向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模式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自身,打造科学就业观

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是当下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整个行业不了解,对自身能力欠缺客观的评价,导致毕业生找工作十分盲目,他们往往在进入一个岗位一段时间后才发觉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转而另加选择。轮番几次寻找工作的经历才可能会使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但这个过程极大地浪费了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毕业生在找工作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对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然后在科学评价自身能力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就业观。

2.增强学校教育和自学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当下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相对于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滞后的,导致很多毕业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无力感。在复合型人才如此缺失的当下,如果能把自身打造为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那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这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院校方面需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以适应当前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工程结构等,要增强对行业的国际化、信息化的了解。

3.摆正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施工单位永远是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市场,虽然施工单位工作条件艰苦、对技能要求高,让很多毕业生敬而远之。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施工单位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一线实际施工的经历,会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各个环节的理解,对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一线人员也可实现工程监理、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更高级别岗位的转变。很多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高级监理等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都得益于此。所以毕业生要摆正心态,降低要求,培养能吃苦的品质。

就业形势的严峻,由两种因素导致:一是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二是毕业生增多以及教育的滞后。毕业生就业心态的改变和端正,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此外,了解新环境下的就业趋势也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1872.

[2]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9.

[3]李佳,牛晓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1):253-254.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4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育,就业

一、引言

我院在2008年开设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 招收51名学生, 2009年招收78名学生。目前, 2008级的就业情况为:10人到中铁十二局二公司, 10人到中铁四局五公司, 10人到中铁十一局二公司, 6人到南宁恒欣工程劳务公司, 5人到中铁十三局三公司;2009级顶岗情况为:26人到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 16人到浙江联顺道路筑养科技有限公司, 10人到中隧二处, 6人到西藏天路公司, 2人到浙江交工集体, 5人到新疆北新路桥公司, 1人到中铁港航局, 1人到西安军械修理厂, 1人到渭南有色合金焊料厂, 1人到上海劳务公司。2008级就业率和2009级顶岗率高达100%。而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还有好多企业联系我院招聘学生。从这两届学生的就业和顶岗情况来分析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就业岗位、学生跳槽、就业中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来寻找一些相应的对策, 以便于更好的去开拓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 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扩大学生就业空间。为其他同类院校相近专业拓展就业开拓思路。

二、就业顶岗岗位分析

2008级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为:中铁四局五公司5人负责机械设备管理及油料管理, 1人搅拌站站长, 4人架桥队分管架桥物资。中铁十三局大部分管物资机械, 个别人搞技术 (测量) , 中铁十二局以开盾构机为主, 中隧四处 (南宁劳务公司) 也是以负责物资机械管理为主。其中机械管理和油料发放主要的任务是负责设备的调配、做好设备的进场及合同签订、与当地供电公司协调好工程用电、油料的核算与管理。搅拌站站长职务的主要负责的是管理项目部所有机械的租赁与使用管理兼职搅拌站所有调配。

2009级顶岗实习的情况是: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26人分别在南京地铁和北京地铁, 有些人做各种资料, 有些人干电工, 有的开盾构机。浙江赤道筑养路机械公司16人, 其中3人搞CAD制图, 主要是画CAD图纸、整理图纸, 4人负责开ASTEC型搅拌站, 主要是操作和维修, 3人负责安装和调试搅拌站, 1人质检, 负责检验生产部做出来机械的合格程度, 3人是搞售后服务。中隧二处的10人, 有1人是盾构司机, 1人是电工, 1人是机械维修, 中铁十局二公司的主要是从事机械管理的工作。

从以上情况分析, 2009级岗位群比2008级的多, 顶岗的工作单位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得更加多样化, 好多同学已经转变了就业观念, 也开始瞄准了私企, 转变了去国企比较有保障的想法。而且许多同学都放下大学生的架子, 踏踏实实地工作, 转变了原来大学生只是去做管理工作的观念, 这是比较值得我们惊喜的地方, 如果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这样的观念的话, 我们国家的实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跳槽情况分析

2008级51人顶岗实习, 结束实习后大部分人留在了原来的岗位, 只有5人离开了原顶岗单位, 原因是由于有些同学身体状况不好, 适应不了恶劣气候, 还有的同学是在岗位没兴趣, 还有的是家庭的原因, 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不稳定, 也有能力帮孩子找到好的工作。2009级的同学去顶岗才几个月, 但是已经有6人选择了重新寻找单位, 原因也是身体原因, 受不了高温、高寒等天气状况, 还有的是因为得病不能继续在原顶岗单位实习, 也有的是因为嫌工作性质不好, 常年在外所以选择稳定的工作性质, 还有的是因为地域问题, 不愿意在偏远的地方工作, 想在城市工作;还有的是因为待遇低的问题选择跳槽。针对上述情况, 学院应该有针对性地去给学生推荐就业。

四、就业时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根据对08、09级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首先, 考虑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性质、签订的合同的方式, 是国企还是私企, 是正式合同还是劳务合同。80%的同学还是选择去国企就业, 私企不愿意去, 大多数人优先选择的是签订正式合同的单位;然后才考虑签订劳务合同的企业, 原因是因为感觉国企更加稳定。私企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合同的问题也是为了寻求稳定, 觉得劳务合同对他们压力比较大, 怕可能随时被劳务公司辞退而失业。其次, 学生考虑的就是待遇问题, 待遇低的不愿意去。再次, 就是考虑工作环境的问题, 有的学生愿意去大城市, 有的愿意去偏远的地方。这与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我院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 只有少部分来自于城市。根据调查, 来自农村的学生很容易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而城市的学生相对来讲, 适应性差些。奇怪的是, 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状态下就业的, 都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职业, 只是单纯地为了一份工作。对以后自己的发展空间考虑的也不多。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摆脱困扰他们的就业问题, 是我们高职教育者研究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学生清除他们就业时面临的困扰:

1.经常分别引进国企和私企的人员来给学生做报告, 让他们一点一滴地去了解各种类型的企业的优缺点, 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企业人员进行沟通, 潜移默化地打消私企不如国企的想法。

2.增设一些有关与合同方面的课程, 让他们能很好地了解正式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 而且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将来从事机械管理工作的同学来讲也特别重要, 因为现在的工地上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租赁的形式, 这样租赁合同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或者是采购合同, 由于工程机械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 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开设这样的课程, 也会使企业更愿意要我们的学生, 给学生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3.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们学院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时刻激励着每位学生成长, 而且组织了大量的社团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但是做的还远远不够, 对于人生发展规划、职业规划这样的教育课程应该加强, 应该让每个学生对他自己的就业意愿非常明确, 真正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处于被动地去选择职业, 工作积极性不高, 导致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没什么发展。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院2008、2009级工程机械运用维护专业以上四个方面的学生顶岗就业的状况分析, 得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 而且在工程单位目前还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人才, 尤其是要能真正吃苦耐劳的下得去工地的高素质的人才。那么, 别的领域内的状况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希望在工程领域的此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能帮助到同类院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对于我校的这个专业来讲, 还要拓宽就业渠道, 向别的领域进军。

参考文献

[1]张杰, 张丽蓉.就业难——人才供需的悖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5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于12月对整个制药企业20的人才需求,做出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制药工程专业在未来10年就业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有很多想要学习制药工程专业的同学对制药工程专业介绍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制药设备行业报告显示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是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制和生产药物,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高新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四大工程技术制药,及脏器成分提取制药。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毒理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专业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

3.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制药工程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之主要专业实验:化学制药、中药制药为主的制药工程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专业介绍之制药工程专业排名一览表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青岛化工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五年) 山东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 四川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浙江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东南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莱阳农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学院 湘潭大学 四川轻化工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黑龙江大学 淮阴工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台州学院 泰山医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岳阳师范学院 西南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等 云南中医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 长春中医学院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近年来,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发展迅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当惊人。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6

【关键词】拓展 课程 陆上 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38-02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航海院校及船舶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一代又一代优秀船舶驾驶、轮机工程学子从事航海事业工作,为祖国乃至世界的航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目前在各院校中(特别是中专、高职高专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客观现象对驾驶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的海上就业有不利影响,导致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招生、就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不从事船上工作时,可以从事与船舶相关的专业,仍然可以将所学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的几种情况分析

首先是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证书考不出来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要上船工作必须考取相关证书,在这些证书中三副,三管轮证书是国家海事局统一命题考试的,难度最大,每年每个班级总是有几个学生考不出来,有的同学干脆选择不考了,有的同学连续几次考不出来最后还是放弃了。第二种是未被船务公司录用的,证书虽考出来但因其他方面原因如不善交际、胆小怕事、怯弱无比、气质不佳的学生,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录用他、安排他上船的。

其次是不愿意上船工作的: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生子的家庭原因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总是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如独生子(目前在中国独生子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班级里独生子几乎半数以上)、家庭条件太优越了等,这些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差,即使考取三副,三管轮证书也不想从事航海事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顺利考取证书,但对航海事业产生恐惧、厌烦心理不愿意上船工作的。

再次是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考取证书后顺利上船工作,可是就是适应不了船上的生活,晕船、生活规律差等,非得到陆上工作不可的,二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可是由于特殊的海上经历(如海难事故,责任事故等),致使这些同学不想再在船上工作,想到陆上工作。三是有些同学上船工作,本人也很适合船上工作的,可是随着岁月的增添,为方便照顾老人(独生子的老人更是需要孩子在身边)和家室,急需到陆上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国办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想上船但不具备条件的和不愿意上船工作的这两种情况的就占毕业生25%,而在一些民办航海院校中这个比例还要高的多。上船后不想继续在船上工作的(包括有一定资历后下陆地工作的)比例将陆续增高,那么他们该如何就业呢?

二、为方便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可考虑开设的课程

鉴于以上几种情况,为方便这些学生陆上就业,也为把学了几年的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认为在保证学习考证课时,应该再开设几门船舶驾驶、轮机工程专业的相关陆上专业的考试或选修课程,以下简称新课程:《货物代理》、《船舶代理》、《船舶检验》、《轮机修理》、《轮机安装与调试》、《精通焊工》、《精通车工》、《机务管理常识》《船舶供应》并安排参加劳动局举办的车工、焊工等技术等级的相应考试,要求毕业生至少考出4级车工、焊工等证书。

三、增开新课程后,学生增加的就业岗位及其待遇分析

有了这些新课程,再加上考证课,学生择业的机会就多了,就业面就广了。愿意考证(干部船员证书)的可以到船上去做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等,不愿意考证的可以去船厂或航修队做焊工、车工和机械修理工,去船厂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也可以去船务公司做机务主管、机务经理等, 还可以去做船代、货代、船供等,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某些专业还可以继续考试晋升为工程师、验船师,PSCO等。

要说起经济收入,即使去船厂做个焊工、车工、修理工,每月也在4000元左右,如果能做机械安装调试的工程师,月薪要在6000—8000元左右,当然如果做机务经理即使是一般的个体公司月薪也在10000元左右,如果能做验船师,或者PSCO将会更好。

至于做船代、货代、船供等即使做个职员月薪3000—5000不等,要是自己开个船代、货代或船供公司,自己做老板,那收入更是相当可观。

四、新开课程在师资方面的投入

从师资方面来讲,凡航海类院校,可以胜任新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学校基本就有的,如来有航海资历的船长、轮机长,以及焊工、车工、物流、货运等教师,而主要实训教学设备也是齐全,如轮机实训设备、电气实训设备,钳工实训设备等等,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取或编写有关教材,适当补充实训设备,开拓相应用人单位(可参考船舶电气陆上专业的有关用人单位)。

五、结论

诚如上述情况,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可以上船做震撼大海轮机员、轮机长,驾驶员、船长,收入高、游世界,扬国威,还可以在陆地做工人、工程师、验船师、PSCO,做职员、老板,收入稳定,照顾老人照顾家等忠孝两全的有用人才。这样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招生就会变得可挑可选了。

所以为增大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陆上就业机会,对船舶驾驶和轮机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调整,开设几门与船舶相关的考试或选修课,是大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跃文,船舶管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2014.6重任)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卷调查,实践教学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管理工程、涉外建筑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被整合的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 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1]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 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武汉工程大学从1999年开始设置工程管理这个专业, 迄今为止已经有10届工程管理毕业生。为了系统地收集该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资料, 掌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设计为半封闭问卷形式, 共有15个选择题和2个问答题。问卷由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现状、就业期望及教学建议四部分组成。通过这些调查问卷的回收整理来反馈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信息。此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公开发布, 邀请各位工程管理毕业生填写问卷的方式实施调研活动。发放日期是从2014-3-24到2014-4-15, 共发放问卷100份, 共回收80份, 回收率80%。此外还以打电话、网上聊天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

2 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结果

2.1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调研毕业生就业现状首先从就业领域开始。从图1可以看出,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占82.5%, 其中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占45%, 在工程 (造价) 咨询公司的占11.25%,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占17%, 在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的占7.5%, 而此外在其他行业的占17.5%。参与填写问卷调查中男生占73.75%, 女生占26.25%。

由以上数据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接近一半的人毕业了选择在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通过QQ与工程管理毕业生交流, 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工程管理的男生比较多, 建筑施工企业需求量大;二是因为企业要求毕业生从基层做起, 先去现场承担项目的技术性工作, 对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更好的胜任项目管理、造价等工作岗位。

该校工程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注册造价师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 获得造价工程师、项目管理师和建造师的基本训练, 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咨询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从图1上看,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基本上与该校的培养目标一致。

2.2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其次从就业岗位进行调研。从图2可以看出有52.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毕业后都是从事造价员这个岗位, 从事管理人员工作岗位有15%, 做施工员的有8.75%, 有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从事市场开发。从饼状图可以发现填写问卷的毕业生没有人从事监理和资料员的岗位, 还有18.7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从事其它的岗位。

从图3看出从2003-2012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规模空前, 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 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 (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 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从事的都是造价员工作岗位。

2.3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图4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填写问卷的电脑IP地址,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毕业生工作的区域分布。

从图中看出, 4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在湖北工作, 据调查问卷其中在武汉工作的占30%, 占相当大的比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和武汉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关系, 整个武汉市就有大大小小的项目5000个左右。另外由于问卷的发放对象大部分是湖北人, 也是造成此现象的一个原因。

通过QQ、短信、电话与毕业生交谈再结合图4数据分析知道2003-2008年的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人较多一些, 而在2009-2013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就业的比例呈减少的趋势, 而在西部地区或者二、三线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就业的比例呈总体上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 尤其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比较紧张,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面临的竞争很大。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与国家这几年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有很大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建筑市场逐渐扩大, 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2.4 专业职能技术证书

根据问卷调查有60%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在本科期间都考了五大员证。有27.5%和22.5%的毕业生工作之后分别考到造价员和二级建造师。现在项目经理证已经废除, 企业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持二级建造师证上岗。还有20%的毕业生没有专业技能证书或者持有会计、公务员之类别的证书。一级建造师与注册造价工程师分别只有一个人考到。执业资格证书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各种专业职能技术证书可以为建设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努力考到专业智能技术证书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实现自己的价值。

2.5 就业发展与期望

问卷调查结果如图5-8所示。

(1) 从图5中可以看出有46.25%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国企, 30%的毕业生在私企, 在股份制企业的占11.25%, 剩下的12.5%的毕业生在其他性质的单位。通过与毕业生的交谈了解到毕业生刚毕业时更愿意去国企, 国企的管理制度比私企要更加全面完善, 同时国企也招人。不过国家在大学教育这方面进行了扩招, 毕业生越来越多, 国企的用人门槛逐年提高, 因此毕业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根据图6可得在国企工作1-3年有30人, 在私企工作1-3年有21人。且在国企工作1-3年年薪3-5万有12人, 而私企有10人。毕业生刚毕业时国企的待遇比私企稍好一些。然而工作4-6年、7-10年时, 国企与私企的待遇差不多。由此可以看出, 只要有能力, 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哪种性质的企业都是受人青睐的。

(3) 根据图7发现有90%的毕业生都可以胜任现在的工作。只有8.75%的毕业生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说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可以胜任工作。但是有51.25%的毕业生觉得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符合心里的预期, 有47.5%的毕业生觉得符合心里的预期。两个比例基本持平。不排除个体差异, 目标不同的原因。

(4) 从图8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工作能力成长较慢, 晋升机会较少占40%;工作能力成长较快, 晋升机会较少以31.25%位居其次;然后是工作能力成长有限, 晋升机会较多占16.25%。最后工作能力成长快, 晋升机会多的有12.5%。结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晋升机会多只有28.75%, 说明工程管理的毕业生发展前景没有预想那么好。

2.6 知识结构分析

从图9中可以得出有63.75%的工程管理毕业生认为毕业实习是最重要的, 有48.75%的毕业生认为生产实习很重要, 38.75%的毕业生认为课程设计比较重要, 剩下的25%的毕业生觉得毕业设计业比较重要。

这些数据说明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些综合实践教学的内容被工程管理毕业生认为很重要。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职能水平, 使综合实践教学成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单位实际业务能力要求之间的一个桥梁, 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岗位专业适应能力。

3 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表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所学课程多而不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相对缺乏。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土木工程专业课课时少:工程管理专业是依托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 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建设领域进行全过程管理。土木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要比管理课程课时多。 (2) 实践课程少:从如今国内各个学校工程管理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 理论教学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实践教学。 (3) 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目前企业还没有接纳学生实习的强制社会责任和义务, 学生到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麻烦和安全责任, 且一般不能直接给企业创造利润。

4 教育改革建议

4.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课程设置上要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1) 了解职业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基于实际项目开展案例教学。学校应该建立案例库, 整理案例的完整资料。然后设置专门的案例教学课程, 老师生动形象地解说某一案列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任务。 (2) 以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 探索构造新型课程体系。

4.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

(1) 专门实践导师。许多实践课程都是类似学期末的实践作业, 很难让学生重视起来。如果设有了专门的实践导师, 学生可以随时与导师进行探讨与沟通, 导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安排实习内容。 (2) 沙盘模拟系统。沙盘模拟, 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有很大的困难, 学校应该逐步建立“建筑工程及施工流程模拟室”、“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工程软件与工程估价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模拟系统应该对学生开放, 并不只是安排课程的时候才能使用,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3) 实践课与工作接轨。首先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 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资格考试也可以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导, 我国主要的资格考试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注册建造工程师和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这些资格考试在工程管理这个行业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4) 建立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很大的难度, 建议由学校出面, 与相关工程造价事务所, 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一般都是4年制, 可以增加一年变成5年制, 而最后一年就是在企业实习, 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国家应予政策上的支持。双导师制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 也可以为其适应社会提供一个缓冲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飞涟, 李昌友, 王孟钧.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J].长沙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1-12.

[3]李秀芳, 陈自力, 金季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教育, 2013 (19) :200-202.

[4]陈敬武, 徐秋梅.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10, 12:6.

[5]李艳杰, 陈金霞.工程管理专业采用沙盘模拟训练的必要性分析[J].大家, 2012, 08:169.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8

关键词: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0引言

在高等教育步入“十三五”的全新阶段, 全国高等院校各专业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并以市场需求或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这已成为全新的趋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 高等学校办学的专业趋向类同, 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 国家、省政府和学校相应出台了各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党政齐抓共管, 教职工全员参与, 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渠道,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1]。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国家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示点单位、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 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本文就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近三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共有215人, 各年度毕业生分别为2013年73人;2014年71人;2015年71人。从毕业生的人数上看, 从毕业生生源分布看, 虽然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但大多数生源仍然以安徽省为主 (占88.37%) , 外省生源相对较少 (占11.63%) 。近三年毕业生生源情况见表1。

2近三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从安徽科技学院2013-2015届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 各年度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 就业情况好, 就业形式多样, 以生物工程类相关企业为主, 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事业单位为辅, 少数毕业生在非生物工程岗位上就业。就业的地区大多数在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市、杭州市、苏州市、昆山市、南京市、无锡市和常州市等相关生物工程类企业就业和相关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的流向来看, 大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类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单位等单位就业, 另一去向是高等学校, 通过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 而出国和自主创业的人数非常少, 但有逐年增加上升的趋势。从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来看, 大多数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 少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而利用国家自主创业相关政策开展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非常少, 更谈不上创业成功者。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 在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已就业的毕业生中, 去生物工程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近三年分别为2013届:42.87%;2014届:49.02%;2015届:61.50%;出现逐年上升趋势。近三年通过考研进入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2013届:18.34%;2014届:22.56%;2015届:26.18%。近三年去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就业的人数极少, 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生物工程相关企业中非公企业也在逐年增多, 国有企业在逐年减少, 这可能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非公有企业的发展有关, 今后一段时间内, 非公有企业将成为高等学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而事业单位编制考招、特别是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改革, 再加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与企业单位的不同, 应届本科毕业生, 特别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将大幅度减少。今后一段时间内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另一条就业渠道是基层大学生村官,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的加快, 国家鼓励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 加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队伍, 因此,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将到农村、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就业的形式和比例将会上升。

3关于做好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从近三年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 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也不难看出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就业区域相对较窄, 主要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专业的对口性不高, 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所学生物工程专业的符合度不高;就业的层次不高, 部分本科毕业生从事一线体力工作等。针对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存在的上述问题, 就做好下一步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年、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供同类高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同仁们参考。

3.1加快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变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前提下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的需求, 拓展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现有专业内涵,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新技术的发展, 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类型与结构, 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3.2着力改革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毕业生综合实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质,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等部门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 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共同培养与评价, 全方位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行业的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 发挥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信心、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要突破现有的学科框架, 紧密结合企业行业发展、技术需求、建设需要和发展趋势等,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多样式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增设实践类课程,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扩大学生在企业行业部门顶岗实习的规模和内容。以产业技术发展驱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除了公共课、基础课 (含专业基础课) 、核心课、方向课外, 还应设置专业技能应用与实践实习课, 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群。同时, 要建立与企业行业合作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3.4加强就业指导,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用人单位强调要加强学生自我定位教育, 很多毕业生就业时青睐工资待遇优厚、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 不愿意选择到基层、环境艰苦或者繁杂的工作, 更不愿意在一线工作。因此, 学校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利用班主任 (辅导员) 开设就业指导课, 邀请相关企业行业负责人来校举办就业讲座, 利用周末、假期或毕业实习等让毕业生深入到企业行业, 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需求, 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冯毅翀, 刘少斌, 许金叶, 等.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22 (3) :508-511.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9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实现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1. 突出学生“就业主体”地位。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指导模式,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就业主体”地位。学校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主体”到“就业主体”的转变,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 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同时将学习活动置于“就业”引领下, 突出并强化学生“就业主体”意识, 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提升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意识。学生从高中升入农科院校, 高中阶段的学习意识根深蒂固, 农科院校要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与规划意识, 并将职业发展与规划作为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职业发展与规划中不断提升学生就业意识、目标意识, 从而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下, 夯实工程类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技能, 培养就业能力。

3. 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主线。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说到底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指导模式要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无论是工程类专业教学, 还是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教育, 都要围绕“就业能力”发展主线, 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与教育实践的中心。

二、构建特色化、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模式

目前不少农科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存在“速成”现象, 没有突出就业创业教育特色, 缺乏长效指导机制, 农科院校必须要构建全程化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模式。

1. 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特色化。农科院校都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课程, 但普遍存在共性化现象, 缺乏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特色。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尝试构建“模块教学”与“项目教学”模式。根据就业创业教育目标, 将目标模块化、项目化, 各个模块与项目既相对独立, 又互相关联, 体现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系统化, 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贯穿学生大学学习全过程。

2. 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全程化。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全程, 根据不同学段学习的特点与实际, 逐步实施, 突出学段特点。大一学段主要以职业发展规划为主, 渗透就业创业意识教育; 大二学段进行就业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纠正,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 包括合理定位、就业心理、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教育。同时对学生第一阶段的职业规划进行纠正, 使职业规划更科学, 更具有可操作性; 大三大四学段, 重点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完善学生择业观, 偏重于学生创业能力教育, 对学生展开个性化就业与创业教育。

三、构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农科院校工程类职业要建立起“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如何实现三位一体呢?

1. 与思想教育相融合。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要有机地融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利用思想教育的优势与有利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职业发展、就业创业置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大背景下, 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与职业价值观, 以崇高的理想为引领,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 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更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能否就业、就业创业能力发展等都直接与学生的素质有关, 农科院校工程类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要与学生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 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能结构。

3. 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观、就业能力发展是否科学, 必须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农科院校工程类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构建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融合, 合理地引导学生深入企业, 深入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职业发展规划, 调整就业观、择业观, 积极地开拓创新。

总之, 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要坚持就业导向, 合理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并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全程, 有机地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相融合, 培养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6) :45.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10

一、就业特征分析

(一)就业率:保持稳定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列入已就业范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包括升本、参军、自主创业和就业四种情况。根据统计(以第二次就业率统计即截止到当年的12月31日为准),现将该校2007、2008、2009三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列表如下。

对表1进行统计分析可看出,截止各年度年底,该专业就业率依次为90.2%、94.2%、97.3%,比较稳定,呈现出逐年攀升之势。三届毕业生共计303名,已就业(含升本、参军、自主创业等)学生人数共有288人,平均就业率为95%。未就业的毕业生除少数继续寻找就业单位外,多数选择了通过其他方式接受继续教育。

(二)就业去向:选择工作就业占绝对多数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工作就业、升本、参军三个途径,另外还有个别毕业生选择自谋职业等。据调查,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得出,三届毕业生中找工作就业的毕业生共计253人,所占比率为87.8%,占已就业毕业生的绝对多数,而连续三届已就业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深造(升本)、参军、自谋职业者人数分别为14人、13人、5人,分别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9%、4.5%、1.7%,其他占1.1%。逐年比较得出,工作就业呈上升趋势,其他三种就业选择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跟踪调查发现,该专业毕业生热衷于工作就业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多数毕业生认为该类专业易于就业,就业压力较其他专业小;二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房地产业带动了一些建筑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建筑类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成长,这类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广大高职院校该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岗位,带来了潜在的发展机遇;三是多数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应用性很强,毕业后应尽早走上工作岗位,到工作中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一情况同时也说明,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具备相当的实力,比较务实。

(三)就业区域:以生源地就业为主

通过对该专业三届毕业生就业区域的统计发现,60%以上的毕业生把家乡(指生源地所在省市)作为就业首选地。调查发现,受中小型建筑企业岗位需求量小和行业就业规模小的局限,该专业毕业生很少能通过参加现场招聘获取工作岗位,大多数依靠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和校友资源来获取就业机会。对毕业生来说,其社会关系主要是以个人家庭所维系的社会人际关系。为了更充分的利用好个人的人际关系资源,使个人在本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绝大多数毕业生都首选回乡就业。这从侧面说明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务实的就业态度。

(四)就业单位:集中在中小型(一般为民营)建筑类企业

由于普通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普遍设置,该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数量逐年递增,再加上大中型国有(国有或国有控股)建筑类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导致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对该类企业望而却步;另外,受近年来房地产业的拉动,民营中小型建筑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退而求其次,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民营中小型建筑企业就业。现将其就业单位分布情况反映如表3。

分析表3可以得出,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工作就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分布在中小型民营建筑类企业,自2007年以来,分别为27人、64人、101人,总数达192名,所占比率分别为69.2%、76.2%、77.7%,呈逐年上升之势。而三年来在大中型国有建筑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48名,所占比率为19%,主要服务于中铁、中冶、中建、各地市政部门等企业。极少数分布在非建筑类企业。近年来,随着私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民营中小型建筑类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人才吸纳大户,这类企业求贤若渴,乐于进高职类院校招揽人才,同时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毕业生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五)就业岗位:工程施工技术人员

当前,高职院校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有五大就业方向,即建筑行业“五大员”: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经调查统计显示,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类型主要是施工技术人员,三届毕业生达160余人,达专业对口就业学生总人数的76%以上,而从事工程质检、安全、资料、监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总人数则为38人,所占比率为18%,从事造价、规划设计的毕业生人数则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学历层次较低,而市场对工程监理、造价、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多集中在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层次,对工程施工人才的学历要求则相对较低。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对从事工程质检、资料工作的人员数量要求极其有限,且以女生为主。

(六)专业对口:对口就业占绝对多数

当前,不少专业毕业生淡化专业概念,选择跨专业就业的情况相当普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胜任工程施工、监理、质检、规划设计、房地产销售、工程管理、咨询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从事施工、监理、质检、预算等工作的属专业对口,而从事房地产销售、工程管理、咨询或建筑类企业其他办公人员的属基本对口。对口就业有利于毕业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据统计,该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工作的人数比例较高,占就业总人数的85%以上。

(七)就业稳定性:就业稳定性差

根据三届已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缺乏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业学生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短,短期内再次就业;另一方面就业学生工作地点缺乏稳定性。据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6个月内再次寻找岗位的毕业生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40%,12个月内再次寻找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占已就业毕业生人数的60%以上,甚至少数同学一年内出现多次就业。由于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中小型私营建筑类企业,而这类企业一般根据工程项目的多少和项目期限与毕业生签订短期就业协议,一旦工程项目完成或减少,则相应消减工程技术人员,故大多数毕业生在短时间内经历失业,并面临二次就业的考验。

同样,受建筑行业工作性质的局限,绝大多数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地点缺乏稳定性。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同时受理多个工程项目,且跨省市分布于多个地区。当某个项目结束,施工人员也随之派往另一个项目所在地,且同一施工人员往往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项目间频繁调动。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工作地点变更快,工作地点极不稳定,加大了学校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难度。

二、就业对策思考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不是单纯的就业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和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针对以上分析,现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

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关健所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训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进一步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针对一至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就业方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教学模式,开设合理的专业技术课程,增加必要的实习实训课程比重,形成自己的特色,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二)积极推行“双证”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实行“双证”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且互通,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目前看,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积极吸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人员参加,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此,学校应把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化,提高毕业生持有“双证“比率,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该专业及该类专业毕业生规模大,就业渠道窄,这势必增加就业压力。为此,通过就业指导教育与培训,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的始终,把专业培养和就业指导教育同步开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求职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很快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资源和学校就业市场寻求工作,实现就业。当前,首先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服务,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捕捉市场信息,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其次与企业、行业协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市场调研、信息收集、毕业生推荐,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建设。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功能,为毕业生更快、更多地提供就业信息。

参考文献

[1]章国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审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7(2).

[2]孔帆.建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8(13).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分析 篇11

【摘要】本文阐述了实践教学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针对我校在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 ; 就业 ;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教学工程校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面向就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cjyyb201503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53-01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内容,实践教学突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专业型、技术型、应用型都很强的专业,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实践教学的不断培养训练而形成的,因此电子专业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是提升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的必然途径。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个财经类的高校,身处在这样环境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力相较对薄弱。我校在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短缺落后,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落后。

长期以来,我校的电子实践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实验设备都未得到及时的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实训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2.教学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如在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一直加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精心设计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學内容。增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比例,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计划中的“名义实习”课时后,实际可用于学生实践、或动手的学时仍显不足。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校企间的合作更是匮乏。

许多校外实习基地常常依赖老师们个人在社会建立起来具有较紧密关系的亲朋好友关系,勉强维持、勉强接受。有些学生甚至需要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效果堪忧。

三、实践教学改革总结

针对我校电子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关键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改革。

1.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电子专业特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和补充。在传统电子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安排了最新的电子技术发展及电子技术应用情况介绍。例如在万用表、直流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功率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实习基础上,还适当增加了单片机、电工、设计、嵌入式设计等实践教学单元,并不断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创新训练的重要地位,以满足新形式下创新教育的要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实践教学质量源泉。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首先,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引进等工作。其次,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并分批安排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为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3.产学研结合、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硬件设施条件,是对大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根据地理位置的优势,我们广泛与周边相关电子企业和公司建立联系,不断健全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大学学习期间创造更多进入企业公司实习锻炼的机会,我们与企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立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专业的发展建设。也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4.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积极性,使学生较早的参与到竞赛和科研活动中。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科竞赛的指导和投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程序设计、电子设计、“飞思卡尔”智能车和机器人、全国数学建模等竞赛为代表的国家级及省级竞赛活动,并给与一定的奖励。学生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和激发。

5.充分利用我校特有的素质拓展周教学安排,不断改革素质拓展周的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初步具有电子电路系统开发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有工程实践能力,软件编程能力,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通信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在素质拓展周期间安排了元器件的认识、实用电路的设计、制作与焊接、电路板的制作、程序设计竞赛、走入企业实训等充分的实践环节,让每一个同学都切身的参与进来,体会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拓展。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检验、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才能提高电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提高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史荧中.面向就业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 高职学报,2013(7):18-22.

高职生态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回顾 篇12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 基本情况

2007年我系毕业生共计157人 (其中城市园林专业108人、苗木与花卉专业27人、生态恢复技术专业22人) , 到2007年5月初, 已就业人数102人, 就业率65%, 到2007年6月, 已就业人数127人, 就业率为88.6%, 到2007年7月初, 已就业人数133人, 专升本9人, 当兵2人, 总体就业率为91.3%, 位于全院前列, 圆满地完成了我系向学院保证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二) 从本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就业地域特征明显,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黑龙江就业。一方面与地区适应环境和我院生源主要来自黑龙江省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还不够到位, 择业的地域观念较重。

2.选择专升本的毕业生数量增多, 但由于后期出台文件有百分比的控制, 很多人重新选择了就业。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在毕业后选择继续读本的毕业生比上年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重视学历的重要, 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升学率。

3.就业协议数量大幅度增加, 灵活就业人数逐步减少。一方面证明我院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比较满意, 另一方面, 由于专业需求的差异, 我系专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二、工作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 计划好、齐动员、工作细、质量高

1.我系成立了就业指导站, 由系主任王洪军担任就业指导站站长, 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主任郑宝仁担任副站长, 系里所有辅导员及相关任职教师为成员。我系的就业指导站认真听取院里招生就业处的会议精神, 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结合我系07届毕业生的整体实力、学科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 站里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 并强调要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系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毕业生工作调研, 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责, 分工协作, 提高效率。

2.我系就业指导站站内的每位成员都全力为学生寻找并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就业指导站人员以外, 我系还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宣传、推荐工作, 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待遇。我系的就业指导站是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就业工作队伍, 保证就业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系领导除了在组织、管理上给予高度重视外, 还体现了对毕业生一系列的人文关怀, 这也让我系毕业生更深地感受到了系里对他们的重视, 也更进一步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就业激情。

3.我系就业指导站又成立专门小组, 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讲座, 指导站抽调教师去外校报班参加专业培训, 再由培训教师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和实践相结合, 给每一位毕业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对学生的就业理念、面试技巧以及职业的定位和选择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系里也想通过就业指导课让每一位毕业生真正地意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和艰难性, 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4.我系建立了学生就业基地, 现已与十几家园林公司、苗圃等与城市绿化相关的单位建立长期伙伴关系, 我们让企业自己制定用人标准, 我系将结合专业、当前形势及学生自身素质, 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就业基地的建立也为我系更好地培养拔尖人才、优秀毕业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二) 根据当前形势, 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就业政策、择业观、文明离校教育

1.制定职业生涯方案和就业政策的教育

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脱离几个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很健全的情况下, 严格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就成为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 我们坚持指导和引导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 采用自荐和推荐, 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

我系的职业生涯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我系都会召开一次大型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在会上介绍各个专业的特点,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第二阶段在大二这一年, 全院开设职业生涯课程, 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 总课时为32学时。在此期间, 我院的专业职业生涯教师会根据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特点给其制定职业生涯设计,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现今的就业形势给学生们讲清楚, 让他们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 还有一部分学习优秀、求知欲望极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正确地选择专升本, 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如果升本不成功也要及时就业。

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大三, 这时我们要合理教育学生, 让他们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要让学生们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邀请一些老校友回母校做经验交流, 介绍他们自己的就业情况, 留好联系方式, 以便在校毕业生咨询。这时也要求辅导员、专业教师帮助毕业生分析2007年市场需求, 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适度调整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 要准备为自己定位, 要学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2.择业观的教育

领导小组一直强调将择业观的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内容, 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 平时就抓择业观教育, 在本届毕业生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与往年许多学生过分强调高薪、高起点相比, 07届毕业生较为理性地给予自我定位, 更趋向于重视就业后的发展空间, 做到了先就业, 后择业。

3.文明离校教育

由于大三毕业班的关系, 许多毕业生实习、工作的原因, 联系方式及工作变动较大。为了做好毕业生的管理及就业教育工作, 这时就要求带毕业班的辅导员应该每天晚上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就业情况进行摸底, 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平抚不安心态, 及时化解不积极的因素, 通过电话、邮件、QQ留言等各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地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了解他们的近况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要时时告知每一位毕业生, 他们三年时间度过的是最美丽、最值得珍惜的岁月, 让他们珍惜大学三年最后的分分秒秒, 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要正确认识毕业的概念, 不要做与当代大学生不相符的事情。

(三) 邀请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来我系招聘人才

我系领导大胆尝试建立初具规模的就业基地。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 我系领导亲自带领系里专业教师进入就业基地的一些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 加强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 有目的、有专长的培训适合用人单位的多功能型人才。这也为07届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 加强就业指导, 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系里的就业指导站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给学生们做了不同的自荐材料, 我们要求自荐材料不能千篇一律, 必须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为自荐材料是毕业生面试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们面试经验少的原则, 我们以讲座、模拟招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参加双选会招聘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让他们了解如何毛遂自荐, 如何应对面试中常见的问题, 注意在面试中的细节和礼貌, 从而帮助绝大多数学生能从容面对单位的面试, 为就业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重点内容。

1.我系07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专业对口率未达到最终要求, 也是由于就业基地刚刚建立, 我系未完全按照基地中用人单位的要求开设课程, 使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2.我系07届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 使三支一扶工作进展情况不是很好。今后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到基层去工作, 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3.由于学生的个性问题, 签约后不愿意到原单位工作, 造成了一部分同学改签的情况, 我们系里的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在学生签约时应该做到严格为学生把关。

4.我系学生自主创业的几乎没有,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主抓的重点内容。

上一篇:分析系数下一篇:动态规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