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式计算教案(精选12篇)
竖式计算教案 篇1
4.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P30—3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究,掌握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并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4、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重 点: 三位数竖式计算方法。
难 点: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9+4= 6+7= 8+6= 4+7= 9+3= 8+509= 124+5= 560+30= 40+680= 500+130
2、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1、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同桌两人,每人编一个两位数,然后把这两个数相加,组成一道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并依此呈现在黑板上。
2、分类整理。
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这些加法算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计算过程方法考虑。
不进位 进位 连续进位
3、挑选一道一次进位的加法算式进行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演。
小结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师:竖式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从第三类连续进位加法算式中挑选一题进行探究。学生尝试练习,并观察与上一题的异同。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10个十就是1个百。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该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
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X+X=1X,在个位上写X,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上X+X+X=1X,在十位上写X,向百位进1,最后再将百位上的1 拖下来,在百位上写1.同桌互说。
2、模仿练习:
从第三类中任选1题,做一做,说一说。请学生板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来做的同学的书写步骤。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从低位向高位写起。尤其进位时,先写低位上的答案,再书写进位的1.请同学们按正确的书写步骤完成剩余一道。
小结:我们发现个位相加満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満十,向百位进1。那么如果百位相加満十呢?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改错: 3 6 4 8 6 4 + 8 3 + 5 2 + 3 8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小朋友的?
2、列竖式计算: 58+6= 89+28= 186+167=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竖式计算教案 篇2
一、现状分析
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学生典型错误:
两道题是三位数加法中的三个数连加, 教学中老师都重点指导学生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满十进一, 满二十进二等, 并且还安排了改错题、一定量的练习题。按常理推测, 两道题的正确率应当不低于80%, 可结果并不如意。经过统计, 29人中有11人出错, 具体为:
调查统计三个班级的答题情况,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正确地解答这两道题的比例最高为66%, 最低的只有3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二、调查了解
1. 对做错题和做对题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做错题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你会做吗?怎么做错了?
从学生的回答看, 回答都是“我会的”, 错误原因都是“忘了”、“没看清楚”造成的。
观察计算正确的学生, 72%以上的是因为规范的书写和验算的习惯。在访谈时, 有的学生说:“抄数字时回头看题目, 在计算时, 进位的时候加进位点, 不进位的时候不能加, 省得弄错了。”也有的学生说:“算完了, 我还要认真检查是不是对了。”当教师问起检查方法时, 大多数学生都用再算一遍的方法。
2. 对《三位数连加》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分析。
从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与改进
1. 为什么学生缺乏独立判断对错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反思:从上述教学情况看, 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学生真正独立判断对错的机会太少。具体体现: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太多, 挤占了学生独立判断对错的时间与过程。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师的提问或特别提醒中进行计算。如, 学生在计算时将“个位满的十, 加到十位上, 也加到百位上了”, 这类错误就是依据教师再三强调的“满十进一”所造成的。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同时逐渐失去主动判断、主动思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对计算注意点的解释高于学生自己感悟本身。如, A教师注重了对三位数连加每一个注意点的说明, 教师自身做了比较规范的示范, 也让学生进行了改错题的练习, 但却忽视了计算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计算, 以例题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策:让学生知道算法, 更要理解算理。学生的计算能否正确, 关键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如, 计算106+245+412时, 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对“满十进一”理解不够清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满十进一”的真正内涵: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同时还要理解这个进过来的“1”表示的实际意义, 并进到相应的数位上。上述教学提醒我们:第一, 错误一定要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真实情况, 这样才有分析价值;第二, 要有方法的引导, 可以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判断。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用什么办法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出错, 原因是什么?尝试用估算、验算等方法进行验算;第三, 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如果在例题刚教学完就让学生纠错, 无疑是强化了一些错误的内容。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再进行集体纠错, 才能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道理。
2. 学生为什么没有预见进程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反思:学生对计算结果的“预见性”应当从日常课堂的计算中习得, 而我们的课堂对此却有很大欠缺。教师平时往往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 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整合训练。如, A教师只是在学估算的时候用估算, 题目中没有要求估算, 学生就不用估算。只是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计算三位数连加, 学生完全是按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长期下来, 学生接受的是“点状思维”训练。
对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见”答案可能范围的能力。在动笔计算之前, 需要对算式的结果有个估计。计算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预见性”的很好时机, 教师不应该忽视。如, 计算392+98+97时, 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这些数的大小, 估计一下结果在什么范围内, 大约600, 但又不超过600。如果有学生出现类似上述错题的情况, 他们就能很快判断对错了。
利用建模思想优化竖式计算教学 篇3
一、 在多元的数学操作中建构算法模型
操作活动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笔者以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操作活动,不仅包括动手摆弄实物、比划手势、活动肢体等操作学具的活动,还应包括借助于符号、文字和图表等数学语言动手画图、标注、列表、列举、摘录、列算式、写关系式等逐步抽象化地操作语言的活动。借助于摆弄学具到操作语言的有序过渡,或在操作语言中由直观的画图到抽象的标注、列式等的逐层展开,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跨越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障碍,实现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有效联结与及时提升。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将乘除法竖式计算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里。这时安排的用乘除法竖式计算的题目,学生通过念乘法口诀就能口算出得数,所以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竖式书写的格式以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乘法竖式的学习相对比较简单,通过对4-2、4+2等加减法竖式书写的唤醒与回忆,学生能自动地建构4×2的竖式书写格式,可以无师自通;而对除法竖式的学习,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67页6÷2的竖式计算前,我先让四位学生试着用竖式在黑板上板演对比题6+2,6-2,6×2,6÷2,计算除法的学生果不其然地用类似6×2的竖式来计算6÷2。在肯定了其敢于大胆类推之后,我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与符号操作主动建构6÷2的竖式计算模型:“商、乘、减”。具体过程:老师手中拿6支粉笔,问:老师手中有几支粉笔?如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支?边问边同步写出竖式中的被除数、除号、除数和商。再问:每人分得3支,2人一共分掉了几支粉笔?怎样求得分掉的6支?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2×3=6和竖式中的积6。然后问:分掉了6支粉笔后,老师手中还有几支粉笔?生回答的同时板书6-6=0和竖式中表示“等于0”的横线与0。之后让学生边书空边大声表述竖式计算的过程:6除以2商3,二三得六,6减6等于0。最后让学生再整体观察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同时回想分粉笔的全过程,从而进一步强化通过观察学具操作过程而在头脑中积累的相应的表象操作经验,并使之与外在的符号操作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实质性联系,进而由浅入深地归纳出“商、乘、减”的三步算法模型,实现了对除法竖式计算的意义建构。
二、 在口算与笔算的对应联结中建构算法模型
郑毓信教授多次强调:基础知识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基本技能不应求全,而应求变[2]。口算与笔算之间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与组合,先学口算的算法模型及建构策略,与后学的笔算之间常常具有类似的结构,利用结构的相似性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经验、方法及策略的正迁移,促进数学知识与思维的自主生长,巧妙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抽象推理建模等数学思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分别安排了有余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安排在第一单元的有余数除法竖式和二年级上册无余数的除法竖式的笔算思路是一样的,即:“商、乘、减”,所以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毫不费力,只是在定商时要掌握念口诀试商的技巧,一般可从9句口诀的半中间往上念口诀,使口诀的积超过被除数再退一步等。而安排在第8单元的笔算乘法跟二年级上册所学的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由一位数乘一位数变为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思路也由一步变为多步。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口算活动经验理解笔算的步骤与流程,并生成“乘、乘、加”的计算模型是关键。
比如:教学书上第70页的例题:一只猴采了14个。另一只猴也采了14个。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列式14×2后,学生看着“筐装桃”的直观图很快就口答出是28个。有学生说是算14加14得到的,有的则说先算10+10=20(个),再算4+4=8(个),最后算20+8=28(个)。抓住后一种口算方法,教师顺势边标注边描述:也就是说要算出2乘4等于8和2乘10等于20后,再将两个得数相加为28。其实,这样“乘、乘、加”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用竖式表示出来。接着通过动态板演,一步步地展示竖式计算的3个步骤和每一步对应的口算意义,在详细展示“乘、乘、加”的3步计算流程后,再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将3步流程在形式上简写成一步——直接写得数,但在口头表述上仍强调三步:先算二四得八,8个一,再算一二得二,2个十,合起来是28。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多步流程的动态呈现和由繁到简的动态演变,觉得学生一看就会,干嘛还要自讨麻烦地绕弯子,太费事了。而事实上,从后继的学习来看,引领学生经历这样具体而详实的计算过程有着很大的教学价值。比如在学习书上第81页的进位乘法48×2时,通过详细展示“乘、乘、加”的3步骤和与之相对应的口算,学生就能明白在简写的竖式计算中,为何十位上要算4×2+1而不是(1+2)×4或其他情况。所以,通过以上由口算到笔算、由详细到简约的计算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理解中经历计算模型的建构过程和优化过程,从而使新的计算模型从已有的口算和笔算经验中自然生长出来,生成极具迁移性和统摄性的基本笔算模型“乘、乘、加”,为后面学习进位乘法和更复杂的笔算乘法打好认知和思维基础,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序、深刻、灵活、多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三、 在有序表述中建构算法模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数学语言则是数学思维的外壳与工具。在数学学习中,一个不善于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学生,他的数学思维也是不深刻的。在竖式计算学习中,借助有序表述不仅能促成算法模型的迁移与运用,还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说、算、思的共赢共进。endprint
比如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更复杂的乘除法竖式计算时,让学生有序表述在二年级笔算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乘、乘、加”和“商、乘、减”的算法流程,教学中会明显展示出算法迁移与运用中一通百通、以一当十的作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除法计算986÷2,借助问题引导和“商、乘、减”的计算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正向迁移:986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百位)联系以前的计算经验,你认为可以先用几个百除以2,如何“商、乘、减”?再用几个十除以2,怎样“商、乘、减”?最后用几个一除以2,怎样“商、乘、减”?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自然生成了以下的计算思路:先用9个百除以2,商4个百,二四得八,9减8得1;再用18个十除以2,商9个十,二九十八,18减18得0;最后用6个一除以2,商3,二三得六,6减6得0。
表述中,商的定位道理和从高位算起等知识点一一得以明晰和落实;简明流畅的表述和科学简约的板书还能帮助学生抽象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几百去除,再用几十去除,最后用几个一去除,而每一步计算都要分别“商、乘、减”。而当用几百去除不够商1,就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用几个十去除,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类似312÷4等计算题的算法模型。
“乘、乘、加”的计算模型有着同样的作用。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相乘的算式28×12时,按“勾连口算学笔算”的思路,让学生在原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基础上自然生成类似“乘、乘、加”的算法模型。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在开始的竖式计算中将“乘、乘、加”的前两步算式标注在竖式旁边,计算后要完整表述“先用几乘两位数,再用几十乘两位数,最后相加得多少”,使“乘、乘、加”的计算思路更加明确;同时建议学生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十位上的数字,在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个位上的数字,这样就能更好地理清计算的思路与步骤,避免数字信息之间的干扰而引起的相应负迁移;这样一遮,也就近似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这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模型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小着落点和最佳生长点。实践证明,基于已有口算和笔算模型上进行的更复杂的计算模型的表述与建构过程是优质、高效和简约的。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化繁为简、螺旋上升的过程。借助多元操作、算法联系、有序表述等来学习新的竖式计算模型是客观的认知规律,也是生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还能更好地渗透建模思想,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深刻、更灵活,使竖式计算成为磨砺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能让学生带走可以享用一辈子的有价值的智慧与思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模型思想[J].小学数学教师,2013(4).
[2] 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7,8).
[3] 王霞芸.掌握笔算从创作竖式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2(7,8).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比如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更复杂的乘除法竖式计算时,让学生有序表述在二年级笔算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乘、乘、加”和“商、乘、减”的算法流程,教学中会明显展示出算法迁移与运用中一通百通、以一当十的作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除法计算986÷2,借助问题引导和“商、乘、减”的计算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正向迁移:986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百位)联系以前的计算经验,你认为可以先用几个百除以2,如何“商、乘、减”?再用几个十除以2,怎样“商、乘、减”?最后用几个一除以2,怎样“商、乘、减”?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自然生成了以下的计算思路:先用9个百除以2,商4个百,二四得八,9减8得1;再用18个十除以2,商9个十,二九十八,18减18得0;最后用6个一除以2,商3,二三得六,6减6得0。
表述中,商的定位道理和从高位算起等知识点一一得以明晰和落实;简明流畅的表述和科学简约的板书还能帮助学生抽象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几百去除,再用几十去除,最后用几个一去除,而每一步计算都要分别“商、乘、减”。而当用几百去除不够商1,就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用几个十去除,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类似312÷4等计算题的算法模型。
“乘、乘、加”的计算模型有着同样的作用。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相乘的算式28×12时,按“勾连口算学笔算”的思路,让学生在原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基础上自然生成类似“乘、乘、加”的算法模型。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在开始的竖式计算中将“乘、乘、加”的前两步算式标注在竖式旁边,计算后要完整表述“先用几乘两位数,再用几十乘两位数,最后相加得多少”,使“乘、乘、加”的计算思路更加明确;同时建议学生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十位上的数字,在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个位上的数字,这样就能更好地理清计算的思路与步骤,避免数字信息之间的干扰而引起的相应负迁移;这样一遮,也就近似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这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模型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小着落点和最佳生长点。实践证明,基于已有口算和笔算模型上进行的更复杂的计算模型的表述与建构过程是优质、高效和简约的。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化繁为简、螺旋上升的过程。借助多元操作、算法联系、有序表述等来学习新的竖式计算模型是客观的认知规律,也是生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还能更好地渗透建模思想,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深刻、更灵活,使竖式计算成为磨砺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能让学生带走可以享用一辈子的有价值的智慧与思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模型思想[J].小学数学教师,2013(4).
[2] 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7,8).
[3] 王霞芸.掌握笔算从创作竖式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2(7,8).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比如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下册更复杂的乘除法竖式计算时,让学生有序表述在二年级笔算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乘、乘、加”和“商、乘、减”的算法流程,教学中会明显展示出算法迁移与运用中一通百通、以一当十的作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除法计算986÷2,借助问题引导和“商、乘、减”的计算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正向迁移:986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百位)联系以前的计算经验,你认为可以先用几个百除以2,如何“商、乘、减”?再用几个十除以2,怎样“商、乘、减”?最后用几个一除以2,怎样“商、乘、减”?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自然生成了以下的计算思路:先用9个百除以2,商4个百,二四得八,9减8得1;再用18个十除以2,商9个十,二九十八,18减18得0;最后用6个一除以2,商3,二三得六,6减6得0。
表述中,商的定位道理和从高位算起等知识点一一得以明晰和落实;简明流畅的表述和科学简约的板书还能帮助学生抽象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几百去除,再用几十去除,最后用几个一去除,而每一步计算都要分别“商、乘、减”。而当用几百去除不够商1,就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用几个十去除,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类似312÷4等计算题的算法模型。
“乘、乘、加”的计算模型有着同样的作用。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两位数相乘的算式28×12时,按“勾连口算学笔算”的思路,让学生在原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基础上自然生成类似“乘、乘、加”的算法模型。为了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在开始的竖式计算中将“乘、乘、加”的前两步算式标注在竖式旁边,计算后要完整表述“先用几乘两位数,再用几十乘两位数,最后相加得多少”,使“乘、乘、加”的计算思路更加明确;同时建议学生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十位上的数字,在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时,用小纸片遮住个位上的数字,这样就能更好地理清计算的思路与步骤,避免数字信息之间的干扰而引起的相应负迁移;这样一遮,也就近似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这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模型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小着落点和最佳生长点。实践证明,基于已有口算和笔算模型上进行的更复杂的计算模型的表述与建构过程是优质、高效和简约的。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承前启后、化繁为简、螺旋上升的过程。借助多元操作、算法联系、有序表述等来学习新的竖式计算模型是客观的认知规律,也是生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还能更好地渗透建模思想,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深刻、更灵活,使竖式计算成为磨砺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能让学生带走可以享用一辈子的有价值的智慧与思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模型思想[J].小学数学教师,2013(4).
[2] 陈元隆.将“口算天天练”进行到底[J].小学数学教师,2011(7,8).
[3] 王霞芸.掌握笔算从创作竖式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2(7,8).
除法的竖式计算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商的书写位置。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3= 5×6= 12÷6= 24÷8= 8×6= 7×8= 36÷4= 1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1。
(1)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看小朋友说什么?(般来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师:象加减运算一样,随着计算数字增大,以及计算越来越复杂,竖式计算也就产生了,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课题:除法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4)尝试列式:这道题也可以列成竖式,你会列吗?试试看 现在谁来把你写的算式展示给大家看(指名展示)
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8÷4=(估计2种情况①如加减的写法;②较优秀的个别学生也许能写出准确的或接近准确的写法)讲评:请情况①的学生说说,竖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讲评:请情况②的学生说说,竖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主要让学生说说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一个“8” 表示有8根小棒,另一个“8” 表示用了8根,“有8根小棒-用了8根”=0根。)
师小结:这个竖式不但能表示出摆的结果,还能清晰地表达分的过程。随着计算数字增大,以及计算越来越复杂这种竖式写法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科学性。数学家们也像我们一样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这样的竖式能更加清晰地表达分的过程。于是就规定除法竖式就写成这种形式。
(5)老师边板书边讲解:
好,现在老师把×同学刚才说的再说一遍。
先写被除数15,再写除号,(这个叫)除号,(闪一闪)在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5,用15除以5等于3,把商3写在被除数的上面,并且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然后把除数5和商3相乘等于15,这个15写在15的下面,相同的数位要对齐,最后用被除数15减去5和3的乘积得0,表示这15盆花正好全部分完。板书: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 1 5。。。被除数 1 5。。。5和3的乘积 0(6)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27÷3=9 28÷4=7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 8 9 7 2 2 1 6
4、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8 9 8 5 8 6 4 2 1 8 6 4 8 35 7 6 4 1 8 4 8 7 0 0 0 0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注意些什么?
五、巩固拓展
4、(1)教室里共有24套桌椅,摆了6列,平均每列摆几套?(2)有16只小白兔到森林采蘑菇,天黑了,它们住在木屋里,每个木屋
住8只小白兔,它们需要几个这样的木屋?
(3)糕点师要把54块月饼装进包装盒,每盒装6块,可以装几盒?
《竖式数字迷》教案 篇5
知识点:
一、竖式数字谜的类型
(1)空格类
去掉的数字用空格表示,空格中只能填0至9中的某个数字。
(2)符号类
去掉的数字用字母、汉字或图形表示,代表的数字只能取0至9中的某个数字。一般相同的符号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数字。
空格类数字谜与符号类数字谜的解题步骤类似,需要仔细审题找到突破口,用数字表示出竖式后要再验算一遍。
二、竖式问题的常见突破口
(1)加、减法竖式
可以利用首、末位分析,进、退位规律,重复数分析以及特殊结构“黄金三角”等方法解加、减法竖式问题。
(2)乘法竖式
可以利用尾数分析、首位分析、位数分析等方法解乘法竖式问题。在进行尾数分析时,要注意先减去后一位进位的数再计算。多位数的乘法竖式有时候要从加法部分进行突破。
(3)除法竖式
从除法竖式中分解出乘法和减法,然后用乘法竖式和减法竖式的分析方法解决。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一定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篇6
冀教版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怎样用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题目叙述的含义和结果。
3.情减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乘法口诀确定有余数除法的商,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在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 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学生操作并写算式,然后交流、讨论。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发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发现:这里有三个小朋友,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30只纸鹤,他们想把这些纸鹤穿起来,请大家想一想,(1)如果每6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谁来回答? 同学们踊跃回答,老师:请这位同学列一下算式,点名列算式: 生:30÷6 = 5(串)师:我们发现正好穿成5串。
渠河头小学教学设计
(2)现在如果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代替纸鹤先摆一摆,学生边摆边说:能穿4串还剩2只。师:谁能把算式列出来? 生:30÷7 = 4(串)………2(只)师: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算式。生:30除以7等于4余2,剩余2个纸鹤,这个2叫余数,此时板书: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从问题情境入手,层层深入,由列出算式引入竖式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很好,30÷7还可以写成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4……………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7/ˉ30ˉˉ……被除数…………7和4的乘积
ˉˉˉˉ2ˉ………余数
师强调:
1、商写在哪一位上呢?
2、商和除数的积28要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3、被除数减去所得的积就是余数。
同学们看着这个竖式,我们观察一下30、28、2的位置发现了什么? 生:个位对着个位,十位对着十位 师:同学们观察的相当仔细,还有最上边的商,它也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2.师:好,同学们现在把“试一试”这几道题做一做。怎样确定商是几呢?以42÷8为例,因为8x5=40,40最接近42,又小于
渠河头小学教学设计
42,所以商应该是5。教师指名完成其他两道题,说说想的过程,让学生们知道怎样利用口诀去想。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商的确定方法即:用口诀计算,看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动口、动脑、动手,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打下基础。
(三)巩固新知
1.学习“给小兔分笼子”,课件显示小兔子图。
根据学生们说的出示题“(1)43只兔子平均住在下面的兔笼里,每个兔笼住几只,还剩几只?
2.学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知道了什么? 有的可能说:“有5个笼子”、“有很多小兔”、“小兔子们在玩”……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去观察图,说一说,这样才便于对题意的理解。
3.学生试着做一做,做完后同桌说说怎做的?
4.教师指2-3名学生说说怎么算的?列出算式: 43÷5=8(只)……3(只)
5.小组内再说说怎样根据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 设计意图:学生们又一次说算法,才能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学会。
6.出示“(2)43只兔子,如果每7只住一个兔笼,能住满几个兔笼,还剩几只?”
7.学生自己做,并填在书上。
8.教师指2-3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渠河头小学教学设计
9.教师总结:同学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利用口诀去算了。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会算法,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学以致用
3x()<25
()x6<50()x3<30
8x()<58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总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确定有余数除法的商,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阐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这节课主要内容教学。
(六)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 88÷9= 30÷7= 24÷3= 52÷9= 46÷6=
2.判断题。
(1)9×()<68,括号里最大能填8。(2)28÷5=5……3(3)33÷7=5……2
(4)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3.解决问题
(1)、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
渠河头小学教学设计
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2)、我们班一共有45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还多几人?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篇7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教案 篇8
(三),其实内容是增加的,与上学期的竖式计算没什么区别,只是多加一次竖式计算而已。有必要增加这样的单元吗?上完了第一课时,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才发现,真是有必要。
首先,在例1教学的时候,出现连加算式,学生分步计算,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后面的数相加,这样学生会列出两道加法竖式,这样的竖式上学期做过很多次,孩子们根本没问题,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的时间预留的不长,可是,我在孩子们书写,巡视的时候,就发现了,各种状况都出现了,加号忘记写的,忘了进位的,计算出现错误的,横式上没写得数的,甚至有个学生,连横式、竖式都分不清是什么意思了,我额头开始冒汗,看来我没有很好的预计孩子们暑假后开学第一天的状况,于是这节课被我临时机动的分成了两课时,先纠正和复习竖式计算的知识,再教授连加的竖式计算。相信,以后我就会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下次上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先布置孩子们回家好好的复习与第一单元有关的上学期知识,在新课之前,花几分钟的时间带孩子一起复习,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新课部分就能顺利进行。
竖式计算教案 篇9
47+32=
68+32=
63-38=
75+9=
59-36=
60-27=
26+47=
87-29=
60-39=
58-15=
35+57=
72-7=
36+41=
73+19=
63-37=
52+9=
用竖式计算。
37+42=
58+22=
73-38=
65+9=
49-26=
50-17=
36+57=
77-29=
70-49=
58-25=
25+57=
62-7=
26+31=
63+29=
73-17=
42+9=
用竖式计算。
57+22=
48+32=
83-28=
55+9=
69-36=
70-17=
16+37=
67-19=
80-39=
68-25=
15+47=
52-7=
46+41=
53+29=
83-37=
62+9=
用竖式计算。
67+21=
78+12=
53-38=
85+9=
79-36=
80-27=
46+27=
97-29=
90-39=
78-15=
45+37=
82-7=
56+41=
43+19=
93-37=
72+9=
用竖式计算。
77+22=
38+52=
93-38=
75+8=
89-36=
90-27=
56+17=
57-29=
50-29=
88-15=
55+27=
92-7=
66+41=
33+49=
53-27=
82+9=
用竖式计算。
27+51=
88+12=
93-48=
78+8=
79-46=
40-27=
66+17=
97-39=
50-19=
98-25=
65+27=
72-5=
36+21=
23+59=
43-37=
32+9=
用竖式计算。
14+35=
16+35=
93-42=
23+29=
93-24=
86-27=
32+29=
68-17=
81-39=
72-25=
56+23=
72-5=
59-42=
43+34=
94-46=
7+33=
用竖式计算。
45+31=
67-43=
56+24=
58-28=
34+16=
65+28=
35+47=
14+56=
50-26=
43-27=
74+19=
80-25=
5+35=
40-23=
73-45=
52-8=
用竖式计算。
44+30=
35+23=
90-50=
42+38=
48-11=
54+38=
26+15=
9+43=
32+58=
70-18=
35+57=
52-34=
91-82=
33-26=
80-57=
70-18=
用竖式计算。
65+24=
62+33=
74+19=
36+57=
39-12=
74-20=
8+29=
65-39=
43+35=
78-54=
27+43=
41-8=
53+37=
73+19=
60-54=
70-24=
用竖式计算。
46+23=
34+54=
24+56=
38+47=
96-53=
85-35=
25+35=
68+24=
43+37=
60-26=
80-37=
90-8=
35+48=
62-25=
64-16=
68-25=
用竖式计算。
25+32=
11+66=
48+22=
65+25=
96-65=
48-31=
47+29=
35+48=
62+18=
70-34=
60-13=
40-32=
35+16=
85-79=
93-24=
64-39=
用竖式计算。
37+41=
25+32=
48+32=
7+43=
87-55=
77-44=
27+39=
32+29=
76+14=
80-34=
60-6=
60-32=
45+6=
41-27=
86-17=
72-18=
用竖式计算。
22+33=
23+44=
26+54=
26+44=
96-32=
99-83=
23+29=
39+27=
35+25=
50-7=
70-25=
70-28=
28+43=
53-26=
93-42=
36-28=
用竖式计算。
31+58=
26+61=
62+28=
46+24=
67-24=
75-51=
25+69=
36+49=
32+18=
70-27=
80-26=
80-46=
15+26=
31-28=
56-8=
74-28=
用竖式计算。
72+27=
34+36=
38+54=
55+25=
75-44=
60-21=
19+73=
11+39=
35+18=
84-37=
90-44=
80-4=
25+33=
49-31=
80-18=
60-8=
用竖式计算。
12+22=
74+16=
17+15=
6+24=
66-32=
70-24=
67+15=
38+22=
27+18=
81-36=
53-44=
70-26=
23+32=
97-75=
64-16=
85-79=
用竖式计算。
46+12=
45+5=
35+47=
24+36=
39-20=
90-12=
62+19=
5+35=
28+29=
61-19=
50-48=
42-38=
56+41=
78-42=
60-16=
43-29=
用竖式计算。
39+40=
52+38=
36+27=
36+54=
76-25=
30-9=
46+37=
43+27=
17+26=
74-15=
80-21=
54-27=
62+24=
78-70=
90-67=
95-67=
用竖式计算。
84+5=
19+21=
38+47=
22+68=
48-30=
50-34=
29+37=
56+34=
56+18=
47-32=
40-24=
70-18=
31+47=
47-24=
60-31=
61-44=
用竖式计算。
36+62=
45+35=
58+27=
38+22=
65-33=
90-41=
37+35=
64+29=
7+34=
70-39=
80-52=
64-18=
13+64=
75-43=
85-18=
60-17=
用竖式计算。
3+55=
57+36=
22+28=
77+5=
75-50=
80-66=
64+18=
18+76=
7+65=
97-80=
90-43=
87-25=
25+32=
58-47=
90-45=
70-33=
用竖式计算。
70+26=
28+47=
65+18=
52+19=
56-15=
74-28=
48+7=
48+28=
29+23=
72-28=
54-29=
71-33=
75+22=
68-44=
65-29=
77-58=
用竖式计算。
78+11=
42+39=
46+37=
55+28=
59-41=
92-54=
48+6=
55+8=
58+28=
42-17=
79-23=
84-59=
23+64=
88-38=
73-29=
47-18=
用竖式计算。
64+25=
25+38=
43+28=
58+6=
78-50=
51-44=
7+59=
28+35=
47+26=
84-29=
97-78=
73-49=
33+52=
96-54=
63-36=
93-42=
用竖式计算。
63+36=
39+54=
43+29=
48+9=
69-47=
93-24=
27+38=
50+29=
72+9=
84-46=
86-37=
52-48=
14+55=
68-24=
34-16=
58-26=
用竖式计算。
47+30=
35+8=
40+17=
26+27=
75-23=
56-8=
38+27=
7+66=
9+78=
74-46=
85-58=
43-27=
36+22=
87-67=
75-28=
53-34=
用竖式计算。
35+32=
36+28=
35+16=
45+38=
65-32=
75-18=
56+17=
33+9=
38+27=
57-9=
33-14=
52-38=
58+20=
29-23=
93-38=
90-6=
用竖式计算。
44+25=
19+37=
8+66=
66+27=
67-65=
80-46=
6+56=
28+36=
49+43=
50-21=
76-27=
45-29=
26+31=
87-23=
75-18=
92-7=
用竖式计算。
52+16=
47+38=
25+18=
26+35=
74-53=
70-12=
16+37=
46+7=
57+24=
60-34=
80-51=
62-7=
61+27=
57-33=
87-78=
84-27=
用竖式计算。
63+32=
38+45=
26+49=
36+8=
68-32=
50-26=
26+9=
3+28=
53+9=
54-46=
50-28=
77-9=
21+6=
49-19=
70-55=
72-26=
用竖式计算。
53+24=
55+6=
35+28=
43+29=
87-65=
80-39=
63+29=
18+56=
25+46=
48-29=
74-19=
54-45=
56+13=
89-25=
52-34=
74-6=
用竖式计算。
5+44=
68+17=
45+29=
12+39=
47-4=
92-55=
37+27=
47+46=
26+38=
71-23=
31-16=
74-17=
67+22=
56-32=
70-36=
73-28=
用竖式计算。
82+17=
58+29=
43+18=
17+77=
27-26=
44-7=
29+45=
37+56=
56+39=
28-9=
73-38=
85-58=
6+52=
92-81=
44-26=
28-19=
用竖式计算。
24+4=
25+47=
28+46=
56+27=
34-12=
62-19=
37+58=
6+84=
43+37=
74-36=
63-47=
52-48=
32+4=
57-6=
72-56=
48-16=
用竖式计算。
88-53=
24=45=
65-61=
6+52=
49-12=
43+25=
96-50=
32+25=
89-16=
88-19=
76-67=
73-69=
42+34=
84-55=
91-33=
31-18=
用竖式计算。
38-26=
34+23=
74-24=
56+23=
96-72=
76+12=
67-43=
23+43=
86-42=
64-47=
83-58=
86-59=
38+21=
74-67=
62-43=
68-29=
用竖式计算。
79-55=
45+52=
97-46=
4+33=
67-5=
37+22=
49-27=
45+24=
74-22=
57+2=
76-23=
54+12=
39-15=
36-8=
55-49=
62-16=
用竖式计算。
45+4=
87-36=
4+33=
57-7=
65+24=
35-30=
50+16=
58-7=
67+12=
78-21=
15+8=
86-36=
16+9=
72-32=
45+8=
56-3=
用竖式计算。
65+34=
58+31=
16+53=
25-7=
58-54=
54-50=
76-30=
68-17=
23+45=
58-16=
35+42=
37+22=
34+53=
45+52=
32+16=
43+25=
用竖式计算。
68-26=
49-18=
58-25=
69-52=
85-50=
47-4=
26+53=
36+54=
65-24=
49-27=
78-48=
85-62=
77-11=
66-56=
86-35=
88-45=
用竖式计算。
72+27=
34+36=
38+54=
55+25=
75-44=
60-21=
19+73=
11+39=
35+18=
84-37=
90-44=
80-4=
25+33=
49-31=
80-18=
60-8=
用竖式计算。
12+22=
74+16=
17+15=
6+24=
66-32=
70-24=
67+15=
38+22=
27+18=
81-36=
53-44=
70-26=
23+32=
97-75=
64-16=
85-79=
用竖式计算。
46+12=
45+5=
35+47=
24+36=
39-20=
90-12=
62+19=
5+35=
28+29=
61-19=
50-48=
42-38=
56+41=
78-42=
60-16=
43-29=
用竖式计算。
39+40=
52+38=
36+27=
36+54=
76-25=
30-9=
46+37=
43+27=
17+26=
74-15=
80-21=
54-27=
62+24=
78-70=
90-67=
95-67=
用竖式计算。
84+5=
19+21=
38+47=
22+68=
48-30=
50-34=
29+37=
56+34=
56+18=
47-32=
40-24=
70-18=
31+47=
47-24=
60-31=
61-44=
用竖式计算。
36+62=
45+35=
58+27=
38+22=
65-33=
90-41=
37+35=
64+29=
7+34=
70-39=
80-52=
64-18=
13+64=
75-43=
85-18=
60-17=
用竖式计算。
3+55=
57+36=
22+28=
77+5=
75-50=
80-66=
64+18=
18+76=
7+65=
97-80=
90-43=
87-25=
25+32=
58-47=
90-45=
70-33=
用竖式计算。
70+26=
28+47=
65+18=
52+19=
56-15=
74-28=
48+7=
48+28=
29+23=
72-28=
54-29=
71-33=
75+22=
68-44=
65-29=
77-58=
用竖式计算。
78+11=
42+39=
46+37=
55+28=
59-41=
92-54=
48+6=
55+8=
58+28=
42-17=
79-23=
84-59=
23+64=
88-38=
73-29=
47-18=
用竖式计算。
64+25=
25+38=
43+28=
58+6=
78-50=
51-44=
7+59=
28+35=
47+26=
84-29=
97-78=
73-49=
33+52=
96-54=
63-36=
93-42=
用竖式计算。
63+36=
39+54=
43+29=
48+9=
69-47=
93-24=
27+38=
50+29=
72+9=
84-46=
86-37=
52-48=
14+55=
68-24=
34-16=
58-26=
用竖式计算。
47+30=
35+8=
40+17=
26+27=
75-23=
56-8=
38+27=
7+66=
9+78=
74-46=
85-58=
43-27=
36+22=
87-67=
75-28=
53-34=
用竖式计算。
35+32=
36+28=
35+16=
45+38=
65-32=
75-18=
56+17=
33+9=
38+27=
57-9=
33-14=
52-38=
58+20=
29-23=
93-38=
90-6=
用竖式计算。
44+25=
19+37=
8+66=
66+27=
67-65=
80-46=
6+56=
28+36=
49+43=
50-21=
76-27=
45-29=
26+31=
87-23=
75-18=
92-7=
用竖式计算。
52+16=
47+38=
25+18=
26+35=
74-53=
70-12=
16+37=
46+7=
57+24=
60-34=
80-51=
62-7=
61+27=
57-33=
87-78=
84-27=
用竖式计算。
63+32=
38+45=
26+49=
36+8=
68-32=
50-26=
26+9=
3+28=
53+9=
54-46=
50-28=
77-9=
21+6=
49-19=
70-55=
72-26=
用竖式计算。
53+24=
55+6=
35+28=
43+29=
87-65=
80-39=
63+29=
18+56=
25+46=
48-29=
74-19=
54-45=
56+13=
89-25=
52-34=
74-6=
用竖式计算。
5+44=
68+17=
45+29=
12+39=
47-4=
92-55=
37+27=
47+46=
26+38=
71-23=
31-16=
74-17=
67+22=
56-32=
70-36=
73-28=
用竖式计算。
82+17=
58+29=
43+18=
17+77=
27-26=
44-7=
29+45=
37+56=
56+39=
28-9=
73-38=
85-58=
6+52=
92-81=
44-26=
竖式计算教案 篇10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90÷30=
170÷50=
420÷20=
926÷40=
178÷20=
960÷60=
540÷70=
385÷30=
450÷40=
890÷70=
470÷90=
130÷19=
138÷23=
846÷33=
700÷39=
80÷41=
158÷29=
382÷53=
361÷48=
178÷34=
217÷23=
560÷27=
439÷22=
754÷36=
988÷32=
962÷34=
600÷67=
139÷24=
180÷30=
720÷29=
536÷44=
328÷53=
168÷24=
190÷47=
623÷13=
362÷55=
449÷86=
343÷47=
217÷35=
254÷56=
604÷34=
489÷36=
586÷64=
234÷45=
352÷46=
850÷34=
640÷38=
963÷29=
712÷76=
《乘法竖式》教学反思 篇11
在课前小研究的设计上,老师没能在加减法竖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列出乘法竖式,而是把乘法竖式的样子直接出示给了孩子们,致使学生在交流时,没有什么可说的,这种固化学生思维的方式,无疑对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一害而无一利。
二、课堂的预设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很多。
在课堂中,对于竖式的书写,我是想到了,但是却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忽视了,致使在课堂中书写在田字格上的乘法竖式要重新去考虑该如何占格的问题,对于低年级来说这种忽视是极为严重的,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的习惯的养成无疑每一个时日里都透露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三、在交流时,没能考虑到学生怎样说才是最好的。
学生在交流时,从小组交流开始就已经是展示的开始,而孩子们却表现出一种无从说起的状态,孩子们的无话可说,正是由于老师没有正确的指引,再有就是课前小研究的无效性。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篇12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第一课时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然后在讲台上平均分成了3份,接着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老师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平均分成了3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有学生说6除以3,有学生说6除以2。
你觉得哪一个是对的呢?为什么?学生解答后我再问:现在盒子里还有几支粉笔?怎样表示?
学生答:现在盒子里还有0支粉笔,用6-6=0表示。
最后小结:除法可以用横式来表示,也可以写成竖式。接着板书除法竖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除法的竖式中有哪些与横式是一样的?
学生很快发现竖式中也有被除数6、除数2和商3。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
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0又表示什么?
(由于学生受了分粉笔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支粉笔,是2×3的积,0是原来的6支粉笔减掉分掉的6支粉笔,盒子里一支粉笔也没有了,就是0)
【竖式计算教案】推荐阅读:
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教案07-15
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07-01
小学数竖式简便计算07-15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题05-27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8-22
简便计算教案09-12
计算机电子教案08-24
《计算机病毒》教案09-27
热量计算习题课教案10-27
计算机优质课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