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2024-09-30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共10篇)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1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

(五)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三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孩子进入三年级,通常会有较大变化,家长要掌握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学习方面: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范围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的游戏性特征减少,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分化,他们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动机出现了差别,学科偏爱开始出现。但是只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随着交往能力的提高,同学之中开始出现关系较好的、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心理发展辅导措施

三年级心理发展辅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转变阶段所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包括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也包括个性社会化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和适应中年级的学习生活,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学习倾听和理解,学习合作与交流,提高注意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和评价学习环境

许多孩子都感觉到学习内容的增多,但对于中年级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系统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应对,由此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着学业成就。通过比较差异来使队员认识新学习环境的特点,了解中年级阶段学习的任务、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的特点,使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可能出现的学习绩效波动,避免出现焦虑情绪;通过寻找相同点来寻找学习活动的承继性,使队员能稳定情绪,扬长避短,避免因无所适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其次,要鼓励和指导孩子探索适合中年级学习特点的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改进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加强心理技能训练,培养意志

如前所述,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意志品质培养成为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孩子一旦具有较好的意志品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中年级阶段面临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能使队员提高自己的注意控制水平(3)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4)训练孩子合作行动的能力

合作行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组队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孩子任务分析与行动分工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行动技能。最后,培养孩子的交流、评价技能。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2

关键词:心理,年级,策略

中年级孩子的年龄一般是9~11岁, 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 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中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 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他们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解决问题策略的心理需求有多种分析方法.如从学生的自身条件的发展水平看, 解决问题的策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早期阶段.大致在学前期, 策略处于未掌握时期, 其心理认知还未发展, 因而他们不知在何时适当使用这些策略 (2) 中期阶段.即处在小学时期的儿童, 已经从多种渠道掌握了许多策略, 但是, 他们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老师或家长能给以适当的指导, 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 (3) 成熟阶段.即在初中和高中时期, 能自觉应用解题策略, 而且能根据情况调整策略.从人对信息加工的系列化和容量有限的特点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心理需求的过程分解为:形成问题阶段、设计问题计划阶段、执行解题计划阶段、检验反思阶段.下面就从这四个阶段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心理需求做具体阐述.

一、形成问题阶段

形成问题阶段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理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 没有问题就无法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学生必须要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个句子这时要注意对问题的理解中区分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 正确的识别信息将极大的促进问题的解决;相反, 不合理的识别信息或错误的识别信息将阻碍问题的解决.

在这个阶段, 小学生常常关注的是具体的问题怎么解决, 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处于朦朦胧胧、似有所悟的心理状态, 大脑中缺少相应的思考.老师在教学时, 可以先呈现问题, 让学生形成问题, 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获得一定的经验策略;再指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 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隐性变为显性.在学生交流时, 可能会从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出发, 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总结提炼, 来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

二、设计问题计划阶段

计划是在理解了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后, 设计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设计的解题方案中, 应该注意要把终点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子问题.因此, 有效的解题计划的形成是受到终点问题的指引, 同时又要考虑已知条件, 选择合理的策略的过程, 需要解题者具有一定的解题策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经过合理的策略选择和运用, 来缩短问题的原始状态与问题状态之间的距离.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算法策略, 即是一种基于规则的策略, 它要求对能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性一一加以检验这种策略尽管费时, 但能保证问题的最终解决.另一类是启发式策略, 它能帮助解题者找到解题的捷径, 通过它的提示, 解题者往往不需要对所有可能性一一加以验证, 对问题就能快捷解决.注意这种策略尽管速度快, 但不能保证一定正确所以, 学生的解题策略要通过系统而长期的教学训练得以提高.

学生设计了解决问题策略的计划, 在正式实施前都具有假设的性质.没有计划, 就没有假设, 问题也就无法解决.一般来说, 对同一个问题, 个体往往会设计出多种计划, 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以确定最佳计划.设计出良好的计划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 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就越能设计出合理的计划.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越丰富, 就越有利于设计计划的质量.从而能从广阔的问题空间中寻找出能达到目标的解题策略.这些就需要教师平时加以训练才能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执行解题计划阶段

把设计的解题计划实施到实际问题中去, 就是执行解题计划的过程.如果计划中的程序只包含几个可以具体计算出来的步骤, 计划很快就会得到执行.但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计划中, 不仅程序的结构本身比较复杂, 而且执行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执行计划时, 要让学生对所选的策略要明朗.如:组织学生执行计划时, 要让学生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应用策略的意识, 学生在这个阶段中, 是在不断的整合、应用不同的策略的过程, 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 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只有很好很灵活的执行计划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

四、检验反思阶段

问题解决过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正确.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 即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个策略在付诸实施之后获得预期的结果, 它就是正确的;否则, 它就是不正确的.二是间接检验, 即通过推论来检验.直接检验虽然可靠, 但局限性很大, 有些策略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 但可以通过推论, 淘汰错误的策略, 保留合理的策略, 选择最佳的策略.

在这一阶段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所使用的策略, 没有反思就没有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在教师的眼中, 学生采用的策略可能有优劣之分, 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没有好坏之别, 都能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做的努力.因此, 教师这时应给学生阐明和讨论策略的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较不同的策略, 优化自我的策略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特点, 适用哪些情况?还可以采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不同策略之间有无一定的本质联系?学生不断地经历这样的思考, 就能对策略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浅析 篇3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方法及效率,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必要的。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的把握,在此,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所思。

首先教师应要了解三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时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在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中,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另一位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称其为心理社会发展结算,在这一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三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7-12岁)。无论是哪种划分都列出了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三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8-10岁之间,这一阶段恰巧属于心理学上的童年期,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记忆发张有这样几个特点:

1.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进。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2.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童年期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着儿童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3.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进行意义记忆。

4.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抽象记忆能力得意不断发展,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乃至逐渐上升,占据优势地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要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来得快而自然,这里笔者说的有意识记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复述”。不断地让孩子重复记忆材料,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例如对于课文,诗词的背诵,学生采用的大部分是一种“多吟以颂”的方法。当然另一些记忆方法的运用也必不可少,例如“组织法”,将记忆材料按其间的意义练习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如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记忆成语,利用唐诗绝句四句押韵的特点来记忆诗歌等。

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研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几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化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三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阶段,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实际运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学生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字词句及文章中心,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2.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在心理学上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年级小学生运用最多的是归纳推理。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能力,教学生将所学素材归纳分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但不能摆脱具体形象性。这个时期与幼儿期相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思维特征与数学紧密相连,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础推理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叙事文的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生叙事文的逻辑,即叙事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

三、三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友谊的发展。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评性有所提高,内容有所扩大,稳定性也相对提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与学生交流,笔者认为,这一阶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经常给学生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

四、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老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态度上,儿童并不能完全做到自觉主动,老师和家长不应采取逼迫的态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上,老师的主动性较强,要在课堂课后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语文学习过程中,晨读的训练,生活中的注意观察等。在学习方法上,在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老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培养良好的品行也是必要的,三年级学生品行的培养侧重于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在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主流精神也不外乎此,语文老师应借此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行的培养。

综上所述,笔者在阅读了心理学大师的著作之后受其启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语文教学工作合理结合,在实践中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4

1、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太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2、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3、二年级学生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4、二年级学生已经能产生集体荣誉感。例如:活动比赛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

5、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教师让做一件事时,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做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学习心理特点:

1、在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2、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同时注意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

3、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逆反心理)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对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依然像一年级一样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指导与监督。

◆说谎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5

(老师、家长必备)

六年级才开始为孩子做小升初的准备?不!智慧的家长、老师是从一年级就开始的。具体怎样准备?需要从掌握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指导他们进行各阶段的学习规划开始„„

一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学习从小习惯着手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的轻松课程,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那孩子们应该怎么度过这个关键期呢? 这里提四点建议:

◆ 一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读小学了。

◆ 二是允许孩子们在刚升上小学时,自然地表达自己哪些地方觉得不习惯,不让孩子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很丢脸。

◆ 三是多交一些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圈。◆ 四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喜欢学校,在开学前,可以事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约好入学第一天一同上学。其次要从小习惯着手,引导孩子学会自立,尤其要注意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升入小学后每天准时到校的作息。

二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学习开始注重阅读和积累

升入二年级之后,语文学习方面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生字、词语的训练了,还要引起对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兴趣。孩子要积累材料,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阅读书籍的能力,并且初步有了评判一本书、一个故事是否适合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就要特别注意多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空间和氛围。在给孩子选取阅读的书目时,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类图书,只要是积极正面健康的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看。

另外,不要认为积累只能限于文字积累,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口头积累。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家长在注重学生书面的字词句时,也要注意学生在生活中说一句话时是否完整,经常有意识的训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所以在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中,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学习习惯辅导,使得孩子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心态上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一年级升二年级之后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因为接下来的三年级是小学课程转化的重要年级,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在加上学习习惯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三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英语学习的转折期

二年级升三年级后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课程内容从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孩子往往不能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加上训练的不足,会出现遗忘,理解混乱等现象,所以提前让孩子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尤为重要。

三年级是小学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转折期,是成绩分化的开始。公立小学开始要求学生背单词。因此围绕日常生活话题开展学习并积累和拓展足够多的词汇量,保证充足的语言输入是这一时期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英语从三年级开始,除了口语测试,还加入笔试检测,内容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同时词汇也需要逐步积累好牢牢掌握,对课文进行默背。

语文方面,三年级重点在于识字、字词理解及运用、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而难点在于习作练习。三年级是习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是十分关键的。习作要求明显高于二年级,从几句话的段要写到完整的一篇文章,字数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过渡,将直接影响孩子对作文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从此害怕作文。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语文课文由原来的文字简单、情节单纯转向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字词也逐渐成为帮助读通课文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重点了。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三年级数学的学习需要加强孩子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四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四年级学习是由中年段到高年段的承接期

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阅读理解和语言的应用技巧不足,以致阅读题会出现答题不完整,概括能力较弱等情况。家长要注意多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孩子,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让孩子的课外阅读变得更加广泛而有效。

二是作文缺少生活素材,很难使文章生动具体。四年级的作文包括写人、写事、写景、写生活、写感想、体会等。这当中写实占大多数,写实是为了让孩子从日常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所以平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如实表达,让他们随时把自己的所想、所见及时记在日记本中,帮助增加写作的素材。

英语方面怎么学习呢?经过三年级一年的知识积累,学生已有基本的英语学习基础及习惯,但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常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这是语法启蒙的黄金时期。这就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英语学习应以实用常考句型积累为主,以启发学生对语法的感知与应用。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盲目地为孩子选择过多或过难的课外英语学习内容,进入了学习的误区。

就学习习惯而言,这个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当然这种学习习惯既包括了好的习惯,也包括不好的痼疾。

就学习内容而言,难度有了质的改变。在三四年级时,孩子的书面语言开始超过口头语言。这个时候,孩子的成绩偶尔下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正确帮助他们,而利用好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则可以充分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跟上学习,顺利翻过小学阶段成绩分水岭。

◆ 语文指导:

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同学会明显感觉语文不再像以往那样可以轻松拿高分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学生无论从心理发展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一定的难度,又非常重要。

◆ 数学指导:

开始接触杯赛和升学考试必考的几何、计数、行程、数论等内容,并开始接触五六年级学校统测、小升初考试及杯赛必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全面进入杯赛和小升初筹备阶段。孩子数学体系日趋完善,逐步接触小学奥数学四大体系:几何、计数、数论、组合,需要通过知识提升为今后的各大杯赛和小升初考试做充足准备。

◆ 英语指导: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和连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已经从单词的学习逐渐转移到句型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依然十分重要,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因此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英语小短片,小歌曲,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五年级是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的时期

五年级学习内容以及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一阶段会引发比较明显的分化情况。语文方面,孩子学的字词更难了,易错字多了,阅读和作文扣分也明显多了。这一阶段,课本的基础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对于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而作文则需要学生有新颖的构思和恰当的修辞等。

英语方面,五年级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分水岭。五年级应开始培养良好的英文素养,可以试着听你喜欢的英文歌曲,跟着唱。看英文电影,以愉快的心情去欣赏。还可以购买一些你喜欢的英文书籍去阅读。

从五年级开始,学习重点知识和难点逐渐和孩子们见面,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历年来小升初考察的重点,更是孩子展现实力的最好证明。较之四年级,五年级的专题增加了很多问题等,这些知识点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对学习力不从心,拿不出学习该有的节奏。另外,在难度上的加深,梯度也十分明显,孩子一定要在学习上花更多的工夫。学习方法的变化:善于总结,稳扎稳打,力争突破。

进入五年级,一定要明确这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因为六年级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小升初复习,因此五年级时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话,那我们到小升初时也会力不从心。

在五年级上学期,这是一个完全接纳新知识的阶段,重点、难点内容的增加,对我们这个阶段的要求就是总结知识点,而不是传统的“听课,完成作业”。面对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我们留下的问题会很多很多,题目的变化也会多种多样,我们要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的联系,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出不同,总结越多,思考越多,超越也就会越多。◆ 五年级上的建议:有自己的归纳整理本,坚持每日做一题,懂一题,将错题滚动练习,将知识点网状化,不懂就问,举一反三。◆ 五年级下的建议:我们应当主动去接触各类考试题目,分析每个竞赛的特点,滚动做自己不会的题目,善于总结,在重点和热点上多花工夫,加深难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六年级

1.心理特点指南

2.学习规划指南:六年级,开始张罗小升初

刚升入六年级,很多家长就开始张罗小升初。这两年,小升初政策变化很大,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家长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在小升初备考的开始阶段,家长们要建立孩子自信的心理,引导孩子尽量多接触课外知识。要在最后一年多陪在孩子身边,做他们的精神支柱,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解题速度;多关注社会新闻、增加语文及英语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及英语词汇。而最关键的,就是科学有序地规划孩子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语文方面,要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六年级阅读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阅读积累密不可分的是作文,六年级孩子的习作分数提升了,习作要求也更高了,这一学段重在写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

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升初,大部分刚开接触的家长都是茫然和焦虑的。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把压力和焦虑的心情传染给了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名校是好,但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八年级心理特点分析 篇6

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心理辅导,心理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 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与发展。但在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的欠缺,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高考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后, 高职生中许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进而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 最终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因此, 高职院校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 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辅导机制, 以不断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 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职生迅速走向成熟和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 尤其是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 在他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反映, 并由此形成了他们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自我意识增强, 但发展不成熟高职生自我意识增强, 首先表现在高职生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 经常把自己划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 并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认识自己、要求自己, 以追求自我完善。其次, 高职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 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评价认识自己, 但又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尊感、自信心。但由于高职生社会生活知识、能力、经验不足,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对待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缺少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 不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难以理解人、尊重人, 常常显现出自命不凡、刚愎自用, 也有少数高职生缺乏自信、妄自菲薄。当他们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到某种挫折时, 便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过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 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但带主观片面性高职生由于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受到的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 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并逐渐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他们主张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愿沿用别人提供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但高职生抽象思维的水平并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 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锐性发展较慢, 常常因把社会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想当然的境地。

情感丰富, 但情绪波动较大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展开和社会性需要的增多, 高职生的情感也日益丰富强烈, 这种强烈的情感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 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社会性、政治性。高职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在不断地由弱变强, 但是当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时, 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 表现出两极性, 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 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变为狂热, 造成消极后果, 一些高职生也常常因此而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

意志水平明显提高, 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在大学学习阶段, 多数学生已逐步自觉地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 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及果断性都有了较大发展。但处于意志形成时期的高职生, 其意志水平的发展又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 意志的果断性和自制性品质的发展相对滞后。

青春期性意识觉醒, 但比较幼稚高职生的性心理活动一般表现为热烈、幼稚、新奇, 同时又有阶段性。高职生性心理矛盾常以隐晦的方式表现并具有相当强的自尊心。有些高职生, 一进大学校园, 没有思想基础和心理准备就开始谈情说爱, 最后往往以失恋而告终, 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有的高职生追求爱情的日新月异, 滥用感情, 多角恋爱;有的高职生为了追求性刺激, 互相玩弄, 逢场作戏;有的高职生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荒废学业等等。由于高职生的恋爱观尚未成熟, 对异性的追求带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 生理上成熟但对性知识、性道德知之甚少, 部分高职生情感热烈而不能自制, 容易冲动而不思后果, 因此, 在恋爱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心理矛盾的产生。

人生观己具雏形, 但又尚未成型高职生的人生观是其个性意识倾向性中的核心问题, 在高职生的心理结构中, 也处于最高层次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职生的思维发展已基本达到成人所具有的水平, 自我意识也已达到能观察分析自己的程度, 形成人生观的条件基本具备。实际情况表明, 高职生入学之前, 除少数人外, 多半还处于人生观萌芽的阶段, 多数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所迫, 不得不把人生问题的考虑推迟到上大学以后再说。上大学后, 绝大多数学生经常在回顾自己, 而且对自己有清晰的看法, 理想人格正在心目中形成, 内在需要与价值观念的联系开始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见识和阅历, 他们在思索人生问题时深感力不从心, 常常显得焦虑不安, 普遍希望得到他人的指点, 期望学校和教师多给予关心和指导, 以帮助他们摆脱茫然感。

高职生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的个性心理问题一是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高职生在进入职业院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 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 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 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高职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 甘愿沉沦, 听天由命。二是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 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差, 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 高职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 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 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 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 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 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 可以说高职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高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一是情绪不稳定, 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高职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 冲动性强, 理智性差。二是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就其实质而言, 高职生的冷漠是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之后的一种习惯性的退缩反应。不少高职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 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 漠不关心, 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 置身于外。三是感情容易遭受挫折, 抗挫折能力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 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高职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 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高职生稍遇挫折, 就觉得受不了, 产生厌世心理。四是情感严重压抑, 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接受职业教育, 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 高职生的心理压力增大, 常常有身心疲惫感, 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高职生, 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 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高职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一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高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 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只求能够过得去, 甚至是得过且过。二是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高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三是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习惯不良。不少高职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四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以及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 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五是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高职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 在学校应付教师, 对学习有着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方法

高职生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有疏导渗透方法、表扬鼓励方法、典型教育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高职生心理辅导过程中运用较多、效果较为明显。

疏导渗透法高职生的心理辅导是指辅导者通过辅导帮助高职生提高自己的心理认识能力, 让受教育者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心理问题, 把学生的心理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的教育方法。高职生的心理疏导渗透方法是指在高职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 通过采取潜移默化、迂回灌输的办法, 寓教于乐, 而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 是一种间接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方式。一是分而导之, 是指对高职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疏导渗透。根据不同的情况, 分而导之又可分为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分头而导等形式。二是因势利导, 是指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争取主动, 在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对高职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帮助的方法。开展心理辅导, 解决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要正确分析形势, 按照高职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 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解决。三是启发诱导, 是指心理辅导工作者指导高职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提高心理认识的心理辅导方法。运用这种方法, 十分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激发受教育者思考的积极性, 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高职生明辨是非、坚信真理、抵制错误, 激励高职生与正确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对照, 自觉学习和仿效, 发展自己的健康心理。

表扬鼓励法表扬鼓励方法是指对高职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赞美和肯定的一种心理学教育方法。运用表扬鼓励方法, 要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加以诱导, 对高职生积极的心理行为适当地加以肯定。这样, 可以激发高职生的积极性, 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心理辅导过程中, 对高职生要运用表扬鼓励方法, 可以借助社会心理环境和高职生的群体压力, 造成先进与非先进在精神荣誉和物质利益上的差别, 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被表扬者则可以从这种差别上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使积极良好的心理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典型教育法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典型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 教育帮助高职生提高心理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 从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情感共鸣, 引导他们学习、对照及仿效, 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 较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 最常见的是正面典型教育方法和反面典型教育方法。正面典型教育方法是指通过体现或代表先进、正确的思想的人或事, 在高职生群体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方法。反面典型是指反映落后的、错误的心理和行为, 在高职生群体中产生消极影响和产生破坏作用的典型, 它是相对于正面典型而言的。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 自觉应用反面心理典型开展教育, 防止反面典型自发蔓延是十分必要的。运用反面典型教育方法, 可以使高职生从正面与反面的比较中明确我们所要提倡、肯定的心理行为的正确性, 并对我们所反对和否定的错误心理行为有所警惕, 进行防范和抵制。

对高职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艰巨而又不容忽视的工作, 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 还必须坚持心理沟通、情感投资、心理相容、晓之以理、平等信任、实事求是等原则, 充分注重心理辅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样, 学校心理辅导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篇8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体育课堂;效率

对于正处于身体以及智力快速发育阶段的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育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要根据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一、我国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小学中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中年级学生通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兴趣爱好广泛,活泼好动。但是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体,虽然已经初步接受了学校教育模式,但毕竟是智力以及身体尚待发育、性格不定型、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子,容易对单调、重复的体育活动产生厌倦感,甚至是抵触情绪,而周围环境中新奇的事物能够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各种有趣的事物都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就是说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进行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只有让他们认为某项活动好玩、有趣,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其中,乐此不疲。

二、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

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要游戏化、趣味化。体育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将简单的体育活动改编成各种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模式,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不认为是在进行上课,而只是玩游戏而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2.灵活运用教学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信息时代的小学生对于数字多媒体教学更加有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不妨借助各种数字媒体,吸引学生去学习。

3.教师要做到和蔼可亲。小学中年级学生爱憎分明,只要教师对他好,他就认定教师是好朋友,反之,则会起到很差的效果。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作为小学中年级体育课堂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新.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学园地,2010(9).

[2]赵启龙.把握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体育课效率[J].教法研究,2012(5).

[3]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9(12).

三年级写我爸爸的特点作文 篇9

说我老爸是瞌睡虫一点也不过分。听妈妈说,在我小时候,有一次她去上趟厕所的功夫,让老爸照顾我一会儿,也就几分钟的事。可等老妈出来时,却发现老爸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而他的肚子上还趴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小娃娃我的哭声那么大,愣是没有把老爸吵醒,老爸依旧在梦中和周公聊天

还有一次,因为家里有事,所以吃饭比平时晚了些。正当大家都在享受晚餐的美味时,我不经意转向老爸,他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响起了!呼噜呼噜呼噜哎呀!老爸居然趴在饭桌上睡着啦,哈哈!他头发上还沾着白米粒,嘴角还留有一点青菜叶子呢!我直接呆住了,老爸怎么吃着饭也能睡着?我用力摇一摇他的胳膊,一点反应都没有,唉!人家早已早已进入梦乡啦!

最可笑的是最近这一次,我和老爸在一起看电影。开始我和爸爸都看得津津有味,爸爸也说他喜欢这部电影。我正沉浸在电影的剧情中,突然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呼噜呼噜呼噜,哎呀!老爸怎么又睡着啦,他不是喜欢这部电影吗

身边有特点的人三年级作文 篇10

这是我班的女汉子。她戴着一副眼镜,嘴巴小小的,眉头在开心时也显得很严肃,耳朵旁尖尖的,人家都说像一个精灵的耳朵。她叫安安,名字很文静,可她是“女汉子”!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雨,我们都带了雨伞,可就安安没带。我们问她:“你要一起撑伞吗?”“撑啥伞?这点雨算什么!你们自己撑吧,不用麻烦了。”说着,便带上她那小小的帽子,冒着雨,向学校大门口跑去。我们看着安安的背影:“啧,好一个女汉子!”

几乎每天早晨,我一进教室就能听到安安的大嗓门:“别怪我不客气!我们走!不理他!”原来安安又在“打抱不平”了。说完,她就带着身后受委屈的同学走了。那一刻,女汉子安安真像个大侠!

上一篇:研读初中英语课标体会下一篇:管局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