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精选11篇)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篇1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您能不能回来呢?、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然后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然后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然后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然后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然后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然后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然后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薛涛,才倾唐朝的女诗人 篇2
薛涛,约生于768年,卒于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父亲薛郧在四川做官,幼年时的薛涛便随父在成都生活。父死家贫,16岁堕入乐籍。脱籍后终身未嫁。
在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望江楼又名崇丽阁,清代为纪念一位女子所建,这个人居然能够与“诗圣”杜甫平分秋色,其才情可见一斑。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命运也相当坎坷。她,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堪比卓文君的才女
薛涛的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学识渊博,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就教她读书、写诗。她天分很高,有时让父亲极为惊讶。
一年夏天,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微风吹来,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然后对在一边玩耍的女儿说:“你能续上这首诗吗?”薛涛头都没抬,随口应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
薛郧听罢,心内五味杂陈,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小小年纪,却聪慧过人,出口成章;忧的是,“迎送”“往来”对一个女孩子而言,是个不祥之兆。果然,不幸很快向这个家庭袭来。
薛郧为人正直,敢于说话,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一家人跋山涉水,从繁华的京城搬到了遥远的成都。没过几年,他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
父亲死时,薛涛年仅14岁。失去了家庭的支柱,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16岁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
唐朝的营妓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官员们饮酒聚会时,侍酒赋诗、弹唱娱客。
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史书中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在酒席场上游刃有余。
宋代人所编的《唐语林》里记载了薛涛的一件逸事。有一次黎州刺史举办宴会,提议行《千字文》令。这个酒令的令格是,取《千字文》一句,句中须带有禽鱼鸟兽之名。刺史率先做示范,行令说:“有虞陶唐”。估计这位大人小时候背《千字文》不求甚解,误把“虞”当成了“鱼”。众宾客都听出了谬误,但因为是主人所为,只好掩面而笑,谁也没好意思站出来说该罚酒。不一会儿,酒令转到了薛涛这儿,她应声说:“佐时阿衡。”这位刺史一下听出了问题,激动地站起身:“你这4个字里没有鱼鸟,该罚该罚!”薛涛笑着回答说:“不管怎么样,我这句里‘衡’字中间还有一条小鱼,刺史大人的‘有虞陶唐’中,连条小鱼都没有呢。”众人再也忍不住,哄然而笑,弄得刺史大人甚是尴尬。
薛涛最擅长的,还是作诗。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在这份名单中不乏像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据记载,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诗写得好,薛涛的字也堪称大家。北宋时期的《宣和书谱》 评价她:“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说,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相匹敌了,足见其书法之妙。而据 《悦生所藏书画别录》 记载,宋末权相贾似道曾收藏她的 《萱草》 诗真迹,可惜后来就无从睹其真容了。
凭借过人的才华,薛涛能够与蜀中最著名的才女卓文君比肩。后人又把她与李冶、鱼玄机、刘采春相并列,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
大帅府里的女校书
贞元元年(785年),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是一位军事家,“皋治蜀21年,数出师,凡破吐蕃48万”,军功卓著;他还是一位儒雅的诗人,曾写下“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的妙句,是一个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人。正是他的到来,让薛涛迅速走红。
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提笔而就《谒巫山庙》,诗中写道:“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罢,拍案叫绝。这首诗虽写巫山云雨,却没有半点娱乐大众的粗俗,而是大有一种凭山眺望,惆怅怀古的味道,气势之大,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女子之手。
一首诗就让薛涛声名鹊起,从此帅府中每有盛宴,薛涛成为侍宴的不二人选,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觉得以薛涛的才华,只让她在酒席场上当个“花瓶”实在是屈才,于是就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女秘书。这些事对于薛涛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她写起公文来不但富于文采,而且细致认真,很少出错。韦皋仍然感觉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向朝廷打报告,为薛涛申请作“校书郎”(一说为武元衡所奏)。
“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韦皋的创新之举遭到了幕僚们的一致反对,有人劝他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意思说得很明白,一是奏请让一个妓女为官,有损您清高的名声;二是衙门里坐着一个穿裙子的姑娘,有点不成体统。这事就此搁下了,但“女校书”的名字却不胫而走。
不管有没有“校书郎”的称谓,薛涛被韦皋重用却是显而易见的。有一年,南越给韦皋进献了一只孔雀,韦皋非常喜爱,薛涛建议在府衙内“开池设笼以栖之”,象征大唐王朝昌隆的国运和韦帅显赫的治迹。她的建议被欣然采纳,这件事因为有美人佐政的风韵,而被文坛极力渲染,成为一段佳话。
nlc202309051203
薛涛红得发紫,不免有些恃宠而骄。据五代时期何光远所撰的《鉴戒录》所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意思是说,前来四川的官员为了求见韦皋,多走薛涛的后门,纷纷给她送礼行贿,而薛涛“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过她并不爱钱,收下之后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虽然如此,她闹出的动静还是太大了,这让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下令将她发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以示惩罚。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兵荒马乱,走在如此荒凉的路上,薛涛内心非常恐惧。她用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轻率与张扬,于是将那种感触诉诸笔端,写下了动人的《十离诗》。其中写道:“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十首诗中,她分别以犬、笔、马等物自喻,而把韦皋比作主、手、厩等,细腻地表达了一种对主人的依靠之情、懊悔之意,情感哀婉,却很有分寸,并没有摇尾乞怜之态。
《十离诗》送到了韦皋手上,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于是一纸命令,又将薛涛召回了成都。
这次磨难,让薛涛看清了自己,她在诗中说:“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归来不久,她就脱去了乐籍,成为了一个自由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里种满了枇杷花。那一年,她不过20岁。
面对高官始终超然
韦皋死后,刘辟任西川节度使。他起兵谋反,并想借薛涛的名人效应来笼络人心,可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都遭到了薛涛的断然拒绝。刘辟大怒,将她发配边地。这次赴边,薛涛全然没有第一次的茫然与惊慌,她从容而行,没有半点求免之意。高崇文平叛了刘辟后,派人专程把薛涛迎回。
从高崇文开始,西川节度使走马灯似的换,每一任节度使都被薛涛的绝色与才华吸引,奉她为座上宾。而薛涛面对这些高官,从来都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
高崇文镇蜀时,一次在宴会上行酒令,要求“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高崇文先行说:“口似没梁斗”,薛涛马上接了一句:“川似三条椽。”高崇文摇头说:“你这三条椽子,第一条怎么是弯的呢?”薛涛应声答道:“高大人当西川节度使这么大的官,用的都是没有梁的破斗。我不过是一介陪酒的妇人,家里的椽子有点弯,有什么好奇怪呢?”众人听了,不禁大笑。
李德裕镇守西川时,在成都命人建了一座“筹边楼”,楼成之时,他在上面大宴宾客,薛涛应邀前来,即席赋诗,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诗诗意豪迈,风格雄浑,意境深远,李德裕等人看罢,无不扼腕叹息。
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薛涛虽然身份低微,但接触的人却十分高端,不是高官,即是名流,然而多数时候,她也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能入她法眼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在她42岁那年,她的心却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打破了宁静。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对薛涛而言,这本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应酬活动,可与元稹一见面,就被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内心里激起了如同少女般萌动的涟漪。
这并不奇怪,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身材高大,“仪形美丈夫”,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形象。他的才学更为出色,25岁进士及第,两次策问考试都名列第一。他的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体”,“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他的诗歌仅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一首《池上双鸟》,无限向往地说:“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这全然没有了凭栏远眺、怀古幽思的冷静,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爱情虽然来得有些迟,但却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这年7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是她落寞心情的真实写照。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别后相思隔烟水,葛蒲花发五云高。”
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那样的日子肯定非常难过,无以排遣的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浣花溪本地有造纸的传统,薛涛又性喜红色,便对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用这种信笺,给元稹写诗,便有了格外的韵味。薛涛在《牡丹》一诗中写道:“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令薛涛失望的是,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元稹的“情商”天分很高,他的初恋情人是崔莺莺,为了求取功名而将其抛弃,为此他写作了《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这就是著名的《西厢记》的原型。妻子韦丛去逝后,他又先后纳妾安仙嫔,续娶裴淑,此后也都亡故。长庆三年(823年),元稹前往浙江绍兴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忽然旧情萌发,颇有意想把十几年未见的薛涛接过来“叙旧”,不巧他又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于是将薛涛抛在了脑后,用他的话说“她(指刘采春)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美丽,非涛所能比也。”
nlc202309051203
尽管元稹如此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就像一个空闺女子等待远出丈夫归来一样,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其中写道:“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张薄薄的桃色纸笺,终究留不住情场中虚幻的情感。只是让人唏嘘的是,为了元稹当初一句相思的许诺,薛涛终身没有出嫁。
一袭道袍了余生
相思虽然苦涩,但薛涛并不后悔,那种心态有点像现代歌手王菲所说:“我不知道他会不会辜负我,但如果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喜欢的都不敢去爱,那我也太辜负自己了。”
其实元稹没有回来,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没有正能量。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所以很坦然,全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
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正如她以蝉自喻:“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当时有一种说法,男诗人们写出了诗,第一个想给皇帝看,第二个就想给薛涛看。刘禹锡在赠她的诗中写道:“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王建则说:“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到了暮年,她依然得到年轻诗人杜牧的仰慕:“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在杜牧眼中,身披道衣、手执拂尘的她,仍然如此娇美。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大和六年(832年)夏,薛涛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第二年,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平静地离开了世间,然而千百年来对她的毁誉却从未平息,誉之者论其诗清奇雅正,毁之者惜其名节不彰。薛涛一生爱竹,她在《酬人雨后玩竹》中曾经写道:“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这正是她一生品格的追求。不管如何,薛涛在历史和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锦江之畔的遍地翠竹,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唐朝诗人李绅的诗句 篇3
2.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3.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李绅《赋月》
4.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李绅《柳二首》
5.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李绅《朱槿花》
6.烟惹翠梢含玉露,粉开春箨耸琅玕。——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南庭竹》
7.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8.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李绅《
9.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李绅《悲善才》
唐朝诗人张说的诗句有哪些 篇4
1、钦州守岁——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江中诵经——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3、正朝摘梅——张说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4、被使在蜀——张说
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5、醉中作——张说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6、送梁知微渡海东——张说
今日此相送,明年此相待。天上客星回,知君渡东海。
7、书香能和尚塔——张说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8、桃花园马上应制——张说
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秾华伴丽人。
愿逐南风飞帝席,年年含笑舞青春。
9、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10、襄阳路逢寒食——张说
去年寒食洞庭波,今年寒食襄阳路。
不辞著处寻山水,只畏还家落春暮。
11、同赵侍御望归舟——张说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12、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唐朝诗人韩愈简介 篇5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下面是唐朝诗人韩愈简介。
刻苦学儒
韩愈父名仲卿,早逝,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大历至贞元之间(766年—8),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文人推崇。韩愈同这些人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了名。
科举之路
公元786年(贞元二年),十八岁的韩愈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 直至公元792年(贞元八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公元8(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到当权者家拜访,但都被拒之门外。
两入幕府
公元7(贞元十二年)七月,韩愈因为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公元7(贞元十五年),董晋逝世。韩愈旋即应徐州张建封聘担任其幕僚。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屡遭贬谪
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公元8(贞元十九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愤怒之下上《论天旱人饥状》,反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后酌情移近任江陵府属官。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
公元8(元和元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公元8(元和三年),韩愈改真博士。
公元8(元和四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这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当时魏州、郓州、幽州、镇州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蓄养暗中调来的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布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人民的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立刻停手。此后韩愈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公元8(元和八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公元8(元和九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公元8(元和十年),晋升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人不喜欢韩愈,抓住他的旧事不放,说韩愈先前降职为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乃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因此韩愈被改授太子右庶子。
随征淮西
公元8(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为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文公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便找到柏耆。口授致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被授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李愬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谏迎佛骨
公元8(元和十四年),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说供奉佛骨实在是一件荒唐事,要求将佛骨烧毁,永远根除,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看了韩愈的上表,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为韩愈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臣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我,我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我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看宰臣们怎样答对。可是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于是便于公元8(元和十五年)正月,韩愈调任袁州刺史。
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九月,韩愈调任国子祭酒。
勇使镇州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当时,镇州兵变,田弘正被杀,众人拥立王廷凑,朝廷命韩愈去镇州传旨晓谕。韩愈到后,召集军民,说明反逆与归顺的不同后果,情感深挚言辞真切,王廷凑听了又怕又敬重。
晚年生活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公元823年(长庆三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由于不参谒中臣,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说皇上恩准便不必参谒中臣。李绅、韩愈性情都固执不让,你往我来,争辩不止,于是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罢免京兆尹,任兵部侍郎。等到李绅告辞皇上赴镇任职,流泪陈说,穆宗怜惜他,便追发诏书授李绅为兵部侍郎,韩愈为吏部侍郎。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韩愈因病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诗人王维的生平 篇6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 篇7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唐朝诗人李绅的诗词有哪些呢? 篇8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蒨。
帆势侵云灭又明,山程背日昏还见。
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
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
林中有鸟飞出谷,月上千岩一声哭。
肠断思归不可闻,人言恨魄来巴蜀。
我听此鸟祝我魂,魂死莫学声衔冤。
纵为羽族莫栖息,直上青云呼帝阍。
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
皎洁深看入涧泉,分明细见樵人径。
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
愚夫祸福自迷惑,魍魉凭何通百灵。
月低山晓问行客,已酹椒浆拜荒陌。
惆怅忠贞徒自持,谁祭山头望夫石。
2、《移九江》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
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
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
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
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
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
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
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
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
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
体瘦寡行立,家肥安啜哺。
天书怜谴谪,重作朱轓客。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
今来思往事,往事益凄然。
风月同今昔,悲欢异目前。
四时嗟阅水,一纪换流年。
独有西庭鹤,孤鸣白露天。
3、《泛五湖》
范子蜕冠履,扁舟逸霄汉。
嗟予抱险艰,怵惕惊弥漫。
穷通泛滥劳,趣适殊昏旦。
浴日荡层空,浮天淼无畔。
依滩落叶聚,立浦惊鸿散。
浪叠雪峰连,山孤翠崖断。
风帆同巨壑,云矗成高岸。
宇宙可东西,星辰沈粲烂。
霞生澒洞远,月吐青荧乱。
岂复问津迷,休为吕梁叹。
漂沈自讵保,覆溺心长判。
吴越郡异乡,婴童及为玩。
依稀占井邑,嘹唳同鹅鹳。
举棹未宵分,维舟方日旰。
徵斯济川力,若鼓凌风翰。
易狎当悔游,临深罔知难。
4、《过钟陵》
龙沙江尾抱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省抛双旆辞荣宠,遽落丹霄起爱憎。
惆怅旧游同草露,却思恩顾一沾膺。
5、《溯西江》
江风不定半晴阴,愁对花时尽日吟。
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一身累困怀千载,百口无虞贵万金。
空阔远看波浪息,楚山安稳过云岑。
6、《早发》
沙洲月落宿禽惊,潮起风微晓雾生。
黄鹤浪明知上信,黑龙山暗避前程。
火旗似辨吴门戍,水驿遥迷楚塞城。
走近诗人王维 篇9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有“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苏轼,也有“空前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王维。他们人生的沧桑造就了情感世界丰富,他们人性的伟大造就了情感世界的.深厚。
同样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同样的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在王维的笔下,便构成了别样的风景。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淡淡清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汉塞,归雁入胡天”。遭贬的他抑郁悲愤,心情如塞上秋风一样的苍凉。”“少年十五二十时,不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年少时候,他有那纯净不带一丝杂质的双眸,更有那满腹才情。他年仅21岁,就高中进士第一名。
王维字摩诘,苏轼曾推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禅门外,临风听暮蝉。”孤芳自赏中,少了几分清高;桀骜不驯间,多了几分淡然。那恬静的田园风光让王维的才华得到了宣泄。
水逝云飞间,千年的岁月匆匆划过,纵使万般念想,无济于事。只有那一篇篇乘文传下,不朽千古。
啸傲山林,琴诗相谐,生命丰富而纯净,只要心底还被阳光照耀,生活依然阳光。似有人又在耳畔吟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篇10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当孟返回襄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因为王维自己仕途、人生的不如意:年少高中,以为从此可大展宏图,却遭贬谪;正当青春年华,却赋闲在家,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的妻子去世,当时王维仅三十一岁。这之后,他不复续娶,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上台执政,王维已经冷却的政治热情又重新燃烧了起来。一年之后的秋天,他从长安赴东都洛阳,写诗给张九龄,赞誉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并大胆地自荐:“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是,王维对自己是否能得到张九龄的任用还心存疑虑。于是,在向张九龄献诗之后,他立刻前往嵩山隐居。嵩山地近洛阳,隐于此正可待机而出。
幸运再次降临,张九龄欣然接纳了他。开元二十三年(735),在张九龄荐举下,王维离开嵩山,到东都洛阳任右拾遗,为当政者提供建议。第二年随玄宗返回长安,仍任右拾遗。
然而,历史很快又转换了方向。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了朝政。昔日得到张九龄重用的官员有的贬,有的死。在这场混乱中,王维的官职却反倒得到升迁,于这年秋天迁河西节度府,任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他保住了性命,却再次被逐出权力中心长安。
经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心情怎样,王维没有多说。在边塞,他似乎反倒有种兴致高涨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大漠、奇异瑰丽的风光吸引了他,还有边疆军旅生活,也重新温热了他年少时的一腔热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灵感就这样来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边塞诗。
开元二十六年(738)夏,三十八岁的王维重新回到长安,继续担任监察御史。两年后,升殿中侍御史。这一年冬天,他南下出了一趟差: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主持岭南当地的官吏选拔。
途经襄阳时,王维兴冲冲地前去探访好友孟浩然。得到的消息却是孟浩然已经去世了,王维不由痛哭流涕。孟浩然比王维年长十二岁,二人不仅友情深挚,诗歌创作亦有诸多相近之处。后人将他们合称为“王孟”,并列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开元二十七年(739)春,王维自岭南归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约在天宝三年(744),王维购得了原属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蓝田辋川别墅。经过一番修缮,辋川山庄成了王维远离世事、怡山乐水的清静之所。青松明月,白石清泉,古木衰柳,飞鸟夕岚,所有的一切让他陶醉痴迷。自此以后,他经常和好友裴迪一起,在这里优哉游哉,赏景赋诗。
之后,王维历任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他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彻底地归隐山林,于是便以这种半官半隐的方式,在混浊的官场中保有心灵的自由。
天宝九年(750),五十岁的王维失去了母亲崔氏,此后两年时间在辋川丁忧守丧。崔氏信佛,师事一代名僧大照禅师三十余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对王维影响甚深。这从王维的名字中亦可看出。王维名维,字摩诘,名、字连读便是“维摩诘”。佛经中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的维摩诘,通达甚深般若智慧,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NextPage]
丁忧服满后,王维出任吏部郎中,后任文部郎中、给事中。公余闲暇,他依然时时回到辋川,徜徉于山水田园间。
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评王维“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可说是对辋川时期的王维最形象、最贴切的赞美——秋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丽脱俗,天然美好,迎风而笑,风姿神韵,令人神往。而这一时期,也是王维诗歌创作的最高峰。《辋川集》等一系列诗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标志:自魏晋而兴的山水田园诗,在王维那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显著的提高。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 篇11
唐朝是诗歌的盛世,当然也是诗人的盛世,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乃至江洋大盗,很多人都能吟咏一两句,这些才气、霸气撑起了一座诗歌的巅峰。既是诗坛牛人成堆的时代,那么,形成一个个牛气冲天的诗人朋友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这些朋友圈的活动情况如何,史上也有记载,我们来看看。
旗亭朋友圈:
王之涣霸气到没朋友
这是大唐开元年间,天寒,微雪,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位文艺青年在开元诗人朋友群里相遇了。因为天气冷,大伙都不怎么露面,王维可能在辋川山庄别墅窝着,李白不在线,杜甫还在愁着找工作,只有这几个诗人在线,而且见面了,既然是在雪天,娱乐活动无非就是吟诗、赏雪、喝酒。
王昌龄:老高,下雪了,约不约?
高适:萌萌哒,约,找个地儿喝酒。
王昌龄:我参加了一个团购,有处旗亭不错,这就去。
旗亭老板跳出来,做个笑脸,还发了一个勾引的手势:萌萌哒,我们旗亭有停车位,而且停车有优惠。
王昌龄和高适同时发表情:同去,同去。
王之涣跳出来:我也约。
高适:那好,我们临时组建一个旗亭约饭群,我加你们两个。
到了旗亭,一群文艺界的歌手也来了。洁白的雪花满天飞,雪花覆盖着大唐的山河,文学界的高人和艺术界的高人正在互动,互动的内容是各自拿得出手的产品。俗话说文人相轻,又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说这三位诗坛牛人互相客客气气,可是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比个高低。
王昌龄:来,来,来,我们举办个唐朝好诗歌比赛吧。
高适发个龀牙的表情:怎么比?
王昌龄:在场这么多大唐艺术界高手,以她们为准,谁的诗歌被她们唱得最多,谁就获奖。
王之涣埋头喝酒,只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比赛开始,第一轮。第一位上场的歌手,弹起琵琶就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发了个胜利的手势,又连加三十六个赞,然后在群里宣布:承让,第一轮,老王我胜出。
第二位上场的歌手,也是拨动琴弦就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发了个胜利的手势,也连加三十六个赞,然后在群里宣布:“承让,第二轮,老高我胜出。”
第三轮歌手上场,动情地唱起来:“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憋不住地嘚瑟起来,连发三个胜利的手势,又加三十六个点赞。然后在群里发话:“承让,我赢了第三轮。”
王之涣脸上挂不住了,发个大哭的表情。
王昌龄:淡定,王兄。
高适:王兄,我支持你,你是最棒的。
王之涣:比赛规则得换。刚才这几个歌手都是排行榜上找不到名字的无名之辈,唱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下里巴人,数量说明不了质量。
王昌龄私信高适:喂,王之涣是不是有点狂?
高适回:且看。
王之涣继续在群里发言:必须找个一线歌手,看她唱谁的歌。如果她选唱的还是你们的歌,我自动滚出开元诗人朋友群,回家种地去,如果她选唱的是我的歌,那就不好意思,我就收下你们的膝盖。
王昌龄和高适都发了一个赞同的表情。
于是,群里请进一位开元诗人群里公认的一线歌手,歌手拨弦弄琴,开口就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发了一个欢呼的表情,甚至来一个闪屏,接着也是三十六个赞,然后发话:怎么样,两位,我没吹牛吧,让我收下你们的膝盖吧。王昌龄和高适都发了一个膜拜的表情。
歌手们不解,你望我,我望见你,觉得这三个客人不可思议地疯狂,是不是魔怔了?旗亭总经理慌忙出来介绍:“这三位是当今诗坛的大咖,粉丝都是几百万,王昌龄老师,王之涣老师,高适老师,你们就膜拜吧。”遇到了诗坛的男神,大家岂肯放过,签名喝酒是免不了的,于是一场文艺的狂欢又开始了,“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中唐诗人朋友群:
在朋友群里能让
死去的诗人再红起来
话说自开元年间之后,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中唐,虽然大唐国势不如以前,但诗人们的水准还是一样地牛,朋友圈还是有的,著名的比如有“郊寒岛瘦朋友群”,“刘白朋友群”,“元白朋友群”和“大历十才子朋友群”等,一个个璀璨夺目,才华逼人。这里且举例“元白朋友群”。
所谓“元白朋友群”,就是指白居易和元稹,白居易的大名就不用赘述了,这位元稹也是了不起的大诗人,如果不是很牛的诗人,也不会和白居易老师成立一个二人朋友群。这位元稹很爱才,不仅自己诗写得好,而且还是位了不起的伯乐,善于发现诗坛奇才,他不仅发现活着的奇才,而且还能发现死去的奇才。别看今天我们管杜甫叫“诗圣”,可当时他的名气并不咋的`。老天有眼,老杜死去43年后,让元稹发现了他的光芒,于是写一篇文章纪念老杜。元稹够义气,老杜的儿子穷得叮当响,没给他半个打赏钱,元老师却给了老杜极高的评价,多的不讲了,就这一句就把人给震慑住了:“气夺曹刘”。才气上居然压倒曹植和建安才子,这简直是逆天的赞美。
重要的是,元稹是大咖,他对老杜的评价立即在朋友圈里刷屏,大家纷纷去搜索杜甫,然后重新审读,然后膜拜,于是,老杜死后四十多年,变成了诗坛大咖,元稹捧红人的功力那可是杠杠的。
再看看“元白朋友圈”的互动。白居易和元稹这对老友,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其命运也是表现出同进退的趋势。公元8,白老师被贬江州,元老师也被贬通州。元老师先动身,正月就上路了,白老师动身的时候,已经秋风瑟瑟。
元老师先在朋友群里留了一首诗,名曰《西归》,其中两句:“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白老师来一首,其中两句:“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元老师听说老白也被贬谪了,吓了一大跳,马上在群里发一首,其中两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老友啊老友,我元某人听说你也被贬谪了,惊得不顾生病坐起来,在凄风苦雨中为你难过。白老师感动不已,马上回过去一首,说:“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老友,我梦见你了。
这白居易和元稹在小圈子里的一来一往,其能量却杠杠的,覆盖到整个大唐帝国,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如果要颁一个“文艺素质最高朋友群奖”,“元白朋友群”绝对够格领奖。
“李杜朋友群”:
互动不频繁 但情真意切
如果说大唐诗坛双雄争霸,那这双雄绝对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在后人的心目中,都是已经登上巅峰的高手,谁也不输谁。然而,这哥俩在世时却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那时候的李白是大咖,杜甫同学呢,只能是小号,不过他们也建了一个朋友群,尽管关系有点不平等,但情真意切,成为一段佳话。
“李杜朋友群”建于744年的洛阳,这两位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当然,关于这友谊的伟大之处,当时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因为小杜还在努力奔跑的路上,且看他们的互动。
杜甫很恭敬,经常发几句给李白,例如:“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李白回:“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信号不好。
杜甫:“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白:信号不好。
杜甫:“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李白:信号不好。
杜甫:“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信号不好。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推荐阅读:
唐朝的土地制度09-15
唐朝后期的政局教案06-03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06-15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05-25
七年级下历史唐朝的政治08-21
回味唐朝作文06-07
英语视频演讲稿之关于唐朝的文化08-15
《塑料唐朝以及现代人的不朽》练习及答案05-18
中考作文《我想去唐朝》08-21
盛唐诗人的时代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