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2024-08-21

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精选11篇)

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篇1

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阳数,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此就过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民族,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节日。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两九相重,日月并阳,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免邪气之侵袭,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祸求福的风俗。

民间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最旺盛的时节,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习俗,所以这天又称菊花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制作材料:糯米,玉米,红豆,南瓜,白糖,少许橄榄油。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时,中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篇2

说到重阳节传统习俗, 就不能不先说说茱萸与菊。对今天的青少年而言, 能想到有“茱萸”二字的地方, 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但茱萸究竟是何物?重阳节为什么要“遍插茱萸”?茱萸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核果椭圆形, 熟时深红色, 在重阳节前后成熟, 有比较广泛的驱病疗疾效用, 可治霍乱、小儿食积、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内科杂症, 甚至若小儿拒食, 佩之亦有效, 因此, 茱萸就被民间誉为“辟邪翁”。为抵御重阳节前后的初秋寒气 (在古代常视为鬼魅) , 佩茱萸囊或茱萸插头的习俗就已是早期重阳节标志性意义的活动, 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 重阳登高会也称“茱萸会”, 甚至整个秋季的宴饮都被雅称为“萸觞”。菊花又名黄花, 在传统文化中是雅俗共赏的花卉, 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在“霜降之时, 唯此草盛茂”, 因此菊被古人视为生命力的象征, 被誉为“延寿客”;但菊之为国人深爱, 更是由于菊之独立寒秋的高洁品性, 晋陶渊明以菊明志, 从而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隐士标格。重阳时节正好是菊花傲放的时候, 食菊、饮菊、赏菊、咏菊也就渐成重阳节的主要节俗。

从相关记载看, 从魏晋开始, 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宴饮、吃重阳糕的习俗就已经基本形成, 历经唐宋明清等各朝各代, 重阳节习俗中驱灾避邪的目的淡化了, 郊宴与祈寿逐渐成为节日文化的主流。虽然重阳节习俗的具体活动内容、方式方法会有时代、地域的差异, 但无论怎样, 重阳节一直有佩茱萸、赏菊、食菊等的习俗——重阳节与菊、茱萸的联系已经固定。

从节俗的原始意义看, 在早期的九九重阳习俗中, 菊与茱萸有着驱祸与求长寿的实用功能, 佩插茱萸与登高健身的结合应该更早, 但随着生产力提高, 生活状态改善, 人们不仅关注生存问题, 对精神生活的丰富深化有了更多的期盼。在宋元以后, 插茱萸的习俗逐渐式微, 菊在其后的文学文化传统中, 地位最终远远超过了茱萸。作为重阳节标识之物的菊与茱萸, 其实只是自然之物, 人们对它的不同评价、情感, 很大程度来自于人们的文化观念。

“陶菊”的意象大量出现在诗文中, 显示了传统士人渴慕摆脱礼制的束缚, 追求放达简傲的性情以及希企隐逸的诗意人生。作为重阳节的特殊节俗风物的菊花, 以其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成为千古文人隐逸之风的符号, 是外儒内道的中国士大夫文人精神追求的象征。同时, 在食菊饮菊的重阳习俗中, 伴随着重阳宴饮、典故佳话的流传, 陶渊明的人文精神融入传统的重阳节文化之中, “陶菊”不仅提升了重阳节的文化品格, 也确立了中国文化中“菊”文化的模式, 并深为士人与民间所广泛认同, 雅俗共赏。唐人王勃诗咏其事:“九日重阳节, 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 若个是陶家。”

在传统节日文化中, 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浪漫传说和典故很多, 并且广泛流传, 影响深远。比如, 与重阳宴饮相关的就有“商飚馆”“孟嘉落帽”“白衣送酒”“曲江宴饮”“王勃重阳赋《岳阳楼记》”等, 在这传说和典故的传诵中, 重阳宴饮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不断地被后人效仿或追慕时, 成为一个民族雅文化与俗文化均被广泛接受的人生格调与人生情怀。

重阳宴饮习俗最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 它将文人士子的日常生活诗意化, 通过群体游宴赋诗的节日活动, 展示彼此的创作才能, 实现群体间的交流, 这一习俗及其相关的典故, 就成为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积淀, 使得在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中, 人们还能以艺术的竞技和应答来实现人的诗意地栖居, 由此开启并确立了我国文人诗性交际的传统及浓厚的重阳节礼俗文化氛围, 使重阳节成为最为风雅的一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宴饮赋诗、登高吃糕等习俗, 若是没有这些的佳话典故的传诵, 正如端午没有对“屈子投江”“伍子胥过关”、中秋没有“嫦娥奔月”“牛渚玩月”等节日相关传说轶事一样, 会顿失意趣。分析这些传说佳话的文化意义, 可见传统文化品格和精神之一斑:重阳节正值深秋季节, 万物萧瑟, 触景生情, 使人倍感韶光易逝、生命与人事代谢的沧桑, 因此, 历代的重阳诗, 无论是送别、怀乡、思亲或叹老, 都关注生命本身, 直面现实的悲凉和惨淡, 总萦绕着感伤、忧郁, 加重了文学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但在实际生活上, 重阳节时又有君臣欢饮、同仁共会、知己雅集, 大家一展诗酒风流, 又充分表现了对情谊才华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典故与轶事在历代士林中广为流传, 不仅是因为人们钦佩其卓绝的文学才华, 更是对名士风度的倾慕和模仿, 是对处变不惊的“雅量”等风流高格的名士生活方式、生命意识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切认同, 隐含了对晋代士人潇洒飘逸、旷达疏放的人生情怀的极力追求, 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没有“嫦娥奔月”“牛渚玩月”, 就不会有全民族认同的“月是故乡明”“十五的月儿十六圆”。正是这些传说佳话, 不仅使得后世纷纷追慕效仿, 在历代诗词中泛舟、赏月、咏诗、唱和、登楼、饮酒比比皆是, 就是民间, 也是在划龙舟吃粽子、望月赏月、饮酒唱和等习俗中, 将忠义、家族、宇宙、人生等氤氲于心, 并因习俗所致而习以为常, 因此, 这些高格风流的先贤人生也无疑成为人们建构人生价值、生活情态的参照坐标。这些传说典故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 是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也是本民族共同生活的经验的交流, 对这些典故的熟悉和了解, 体现的是全社会共同参与传颂的热情, 标志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所达到的自觉程度和高度。

五四以来, 许多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批判封资修,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后, 很多传统习俗成了被砸烂的封建迷信, 被简单地当作文化糟粕抛弃掉, 紧接着又是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 (实质就是西化、美国化) 的步伐更加快速全面。如今很多人不知茱萸为何物, 至于菊花, 过去民众重阳节食菊饮菊, 骚人墨客赏菊咏菊, 是十分风雅之事, 可今天, 在源于西方的“花语”中, 菊花就成了送给逝者的专用之花、不祥之花, 成了生活中的忌讳。大多数的年轻人, 对重阳节相关的典故传说知之甚少, 对传统节日文化不了解, 怎么可能有热情去参与?待到重阳时, 还有几人有重阳宴饮唱和的雅兴?还能不能遍插茱萸、菊花满头?

传统节日曾长久地展示并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 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 作为本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继承, 只有这样才能历久弥新, 焕发生机。但在多次全面批判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后, 今天的传统节日已经丧失了原来烦琐的祭祀仪式, 浪漫离奇的传说也统统退出了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随之而来的, 是将附载在其上的节日习俗文化渐渐淡忘, 这样的情形不仅是遗憾的, 也是十分严峻的。不知道传统节日该怎么过, 没有一定的形式或仪式来承载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就难免会使一个民族自我身份的指认、民族情感的认同产生困惑。当余光中在海峡对岸充满乡愁地说“我是茱萸的孩子”时, 大陆的我们又有几人有同根同愁之感呢。如果不能发掘传统节日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不能找到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 (比如某种活动形式、某种具体物质) 来承载、表达其文化内涵, 即使将其定为法定假日, 可能这些传统节日还是不能很好地实现政府和民众的期盼。

在世界民族国家林立的今天, 文化的影响是可以超越国界的, 但要建设一个高度成熟的民族国家, 就应使民众有一个清晰的民族国家概念。各种传统节日习俗就是各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 无疑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展示着本民族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海磬.重视传统节日[N].光明日报, 2004-11-25.

重阳,一个关于秋的节日 篇3

如果说春节是民众狂欢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积蓄了一年的情绪都以势不可挡的欢乐来抒发,那么重阳,就像是一个文人的酒会——于秋高气爽之时,找一个借口来登高游玩,不醉无归。浩瀚古诗里,重阳题目下的,都是携了秋风的俊洒飘逸的阳刚诗情。

细细梳理重阳的来历和它被赋予的意义,更像是探究一个文化命题。因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又是阳数,故亦称“重阳”。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本来因“九”寓意长久高寿,所以重阳多谓求寿,但随着现代生活的落点日趋清晰,节日也有了归属,流传至今有了敬老之意,甚至被具化成了老人节。其实,这天,是属于所有人的一个关于秋的节日,只是,因为涉及长寿的元素,我们更多地想到父母爷娘,想到那些人生阅历颇丰的长者,从一个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想到的是我们老的时候。在这些岁月见证者的身上,何尝没有我们老去时候的影子?

多谢重阳。有它,至少我也希望,在我成为一个老人的时候,有一个节日的由头,能让子女儿孙主动地想到我。

其实,即使那时候,我还是愿意大家都以一种与季节相称的疏朗心情来度过这个秋的节日。

但自古以来,跟寒食节相对,重阳在文人的口中总是显得苦涩。寒食节是冬与春的临界点,寒食踏青,迎接希望的一年。而重阳是浓夏与深秋的对接,花红柳绿行将就末,秋寒新至,做一次辞青的旅行。

因此,关于重阳,总是思乡、雁飞、菊花苦,秋风吹不尽那诗歌里的黯淡愁绪。宋代才女李清照也在这一天,相思愁煞,“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知何时,重阳节总是溢满悲剧色彩,就连现代电影艺术,如“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借重阳菊花来演绎一出背叛的阴谋。

其实,全是因为团圆未果:登高远望,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文人的相思可以寄秋风,怨菊殇,淋落得衣衫湿透。

但这不是重阳的错。是重阳,这该团圆的节日,让亲情显得弥足珍贵,让你的人生为之奋斗的关键词得以清晰彰显——回家,团聚,亲人,幸福……

所以,在你工作的字典里,浓墨重彩地记下重阳这个节日吧,一年365天,在春节、中秋之外,再给团圆一次机会,再给亲情一个相拥的理由。

今朝的重阳是团圆得以成行的节日。人们寻找借口和节假来散心游玩,来省亲小会。重阳节里,聪明而敏感的子女不会忘记空巢老人的孤单,不会想要未来的自己在这一天里形单影只地游走在公园赏菊。老人的心愿单纯得像个孩子,期待着某个时间,会有门铃响起,会有装满了浓浓亲情的礼物奉上,带着欣喜打开,全是一片体贴温暖的心意。

其实,就像孩子盼望长大,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关于季节、关于人生不同阶段自认为重要的节日。从儿童节,到母亲节、父亲节,从情人节到结婚纪念日……现在,重阳节,在你心目中有怎样的位置,印证了你对年老这一话题的关心程度。不必忌讳,也不必躲闪,重阳并不沉重,它不过是天高云淡的天气里,带着父母子女出行,一次美好的秋季郊游。

传统节日重阳节作文 篇4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登山活动。

大家一到神仙岭就感叹道:“神仙岭好高啊!”我们快速地往上山坡跑,我累得喘不过气了,我只好和大家慢慢走上山顶了,老师叫我们穿好校服,因为老师说边走边拍照,所以我脱掉了中间的一件衣服,把校服穿在外面,这样子就不热了,我走到半山腰看见了一座寺庙,寺庙里面供奉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伽蓝菩萨等,我看见许多人在那里进香朝拜。上面还有投硬币的池子呢!听说把硬币放到池子里,就会有好运气,可惜我今天没带硬币。

我们继续往上走,走着走着,我突然想要喝水了,幸好我提前准备了水,不然的话会渴得受不了的,这时郭老师和家长们都说慢点慢点,不用跑。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大坪,我们在坐在石凳上休息,老师叫我们站好队和家长一起拍照,高个子蹲在第一排,我站在第二排,家长们当然是站在最后面了。拍完了照,我们又往上走,我边走边欣赏风景,路边的风景真美!

又走了一段路,我们终于到了山顶,黄浩然的爸爸早早地为我们准备了水和好多好吃的。我们边吃边玩,等我们吃饱喝足后,老师叫我们排好队来玩游戏,我们围成了一个圈,就开始玩游戏了。

第一轮是词语接龙,老师让我们先说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大家围着圈开火车说:十全十美,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一心一意……第二次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说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这次老师让我们六个人一组,我被分到了第三组,也就是秋天组,老师先让我们分组筹备了几分钟,从春天组开始说,每一组派一个人来说,轮到我们这组的时候,我高高举起了手,一口气说了好几个: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秋风习习,层林尽染……

第二轮比赛又开始了,不过这就有些难度了,老师说古诗词里的成语,我们来说出对应的诗句,抢答对了的有奖励,老师一说“人面桃花”的时候,我就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叫了我,我回答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老师表扬了我,而且还奖励了我一支黑色的圆珠笔。

第三轮游戏是:你做我猜四字词语,黄浩然和他爸爸第一个参加,看懂了游戏的玩法,我有点想玩了,我高高地举起手,我站在那里看见老师给我的纸牌,我模仿兔子的样子,妈妈立刻就猜出来了说:“守株待兔”。我开心地叫起来说:“没错”。老师奖励了我一本本子。唉,我好想再来一局啊!可是每人只能来一次啊!我只好在旁边看着别人玩。

最后一个游戏是表演节目,郭静怡首先上台跳舞,王伟表演了朗诵……

结束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做《有你就幸福》的手语操,然后大家就开开心心地下山回家了!

2022传统节日重阳节作文 篇5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所有亲人一定要一起爬“避灾”,插山茱萸,赏菊。在民俗观念中,19的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为它与“九九”谐音,含有长寿、健康、长寿的含义。

今年重阳节的早上,去白水山登高,看到很多年轻人一步一步扶着老人上来。我被他们敬老的行为感动了,决定回家给奶奶洗脚,给她一个惊喜。午饭后,我准备了足球和毛巾。然后奶奶进来了。我马上把洗脚盆和毛巾拿来给奶奶,说:“奶奶,我要给你洗脚。”奶奶说:“你还是看书吧。”“请给我一个机会。”我说。“好吧。”奶奶说好。我让奶奶先坐在凳子上,放满一壶热水,用手试试。水温刚刚好。然后蹲下轻轻把奶奶的袜子脱下来放在一边。“奶奶,把脚放进去。”当我的手碰到奶奶的脚时,我不禁感到心里一颤。原来我奶奶的脚好粗糙。是的,我奶奶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每天都要为我打工。我真的很惭愧!我慢慢给奶奶洗脚,然后给她轻轻按摩。我很认真的对奶奶说:“奶奶,以后我天天给你洗脚。”奶奶开心地笑了。

老年人的生活多么需要我们的关心。以后每天都会帮爷爷奶奶做一件事。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传统节日重阳节演讲稿 篇6

It is known to all that China has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andthe culture influences generations. No matter where people live, they keep the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the people who live in Chinatown. Though some ofthem have been immigrants, they still celebrat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o inevery corner of Chinatow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atures can be seeneverywhere.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key to help thecountry live so long. After the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part have been inherited while the negative part has been removed. Many cultureeven influences the foreign country, such as Confucius Institution, where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culture and mandarin. Though we are facing the impactof Hollywood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provides an important way tosave local culture.

重阳节节日作文 篇7

来到那儿,只见一位阿姨正在打扫卫生。我们几个二话没说,一起帮她拖地,擦桌椅。干得可起劲了。打扫好了卫生,阿姨要我们休息一下。我们谢过阿姨后,便分头行动,把饼干和水果分给住在敬老院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们。他们收到了礼物别提有多高兴了!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们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吃过午饭,我们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节目,老人们都开心地笑了。不断拍手叫好!

重阳节节日诗句 篇8

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3、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5、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8、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9、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10、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2、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3、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4、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1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7、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8、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19、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篇9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节日英语作文:重阳节 篇10

Chongyang,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is coming around .We are planning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o celebrate the speacial day,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students from your school to join us.We have planned several activities,When we get there,we will visit the elderly in their rooms in groups,prensenting them with flowers and self-made cards to show our respect and love.Then we will do some cleaning and washing for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nurses.

As some old people feel lonely,We may chat with them about their old days.changes of our city,or anyth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We may also give them some performanees,singing ,dancing and so on.

I am sure we will both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lderly in China.If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please let us know.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参考译文】

重阳,中国传统的老人节来了。我们打算拜访养老院庆祝特别的.日子,我们想邀请你们学校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我们计划了一些活动,当我们到达那里,我们将参观团体在他们的房间里的老人,提出用鲜花和自制贺卡来表达我们的爱和尊重。然后我们会做一些清洗在护士的帮助下。

一些老年人感到孤独,我们可以聊聊他们的过去,城市的变化,或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特性,唱歌,跳舞等等。

我相信我们都会获得一个更好地了解在中国的老年人。如果你有任何建议,请让我们知道。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11

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高濂所着的《遵生八笺》中对此有着明确的记载,称菊花酒是十分盛行的“健身饮料”。

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温,可以御寒。

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着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饸饹、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荞麦性甘味凉,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的功效。由于荞麦性凉,故脾胃虚寒、消化功能不佳及经常腹泻的人,不宜多吃荞麦。为了弥补这一点,陕北人常用羊肉与荞麦搭配。

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秋风起,蟹黄肥,此时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节。

注意: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选择食用的螃蟹品种应当有所不同。对于血压偏高的人群来说,海蟹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较多的钠,如果摄入过量,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此时最好选择河蟹。

花糕

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以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亲情、温暖。

但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不宜空腹食用。

糍耙

重阳节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

软糍耙味香甜适口,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

重阳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

上一篇:光明小学创建省文明单位工作总结下一篇:经典英语美文朗诵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