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精选8篇)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篇1
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袁记飞作业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1.叙述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在图上标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位置,并描述其分布规律。3.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确定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学习内容:
复习旧知识,导出新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及热力环流
要求:
(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进行新课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学习知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验证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二、单圈环流
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依此
鉴定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太阳直射赤道,形成单圈环流。画图: 三、三圈环流
通过假设条件,从简单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大气环流,然后逐步去除假设条件,由浅入深,让学生研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最后各小组推选成员上台展示,依此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当考虑地球自转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小组活动】
用地球仪和硬纸条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画图标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通过学生读图探究,研究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分析原因,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合作探究】
【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巩固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效果。
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面为低纬信风带
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 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
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 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D.甲、乙之间近地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3.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4.以北极为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A.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7.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8.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
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
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
9.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6.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篇2
【问题背景】
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抽象、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高一的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 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高一地理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地理知识, 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教学的视野, 打破旧观念, 不断在教学中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充分利用各科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气质、性格、思想、世界观、认知方式) 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人的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 需要促进动机的形成,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1.肢体语言的运用化抽象为形象;
2.设问贯穿始终:以设问设景作为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不同形式的设问作为教学的方式;
3.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全球环流图, 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可以举一反三;
4.拓展延伸, 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
5.多媒体的使用, 形象的动画设计, 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重难点的突破】
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 并以此为基础,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 一是大气热力环流, 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因此我们既要运用前一节的内容作为基础, 又要帮助学生将比较抽象的大气运动变成可以看得见可表演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入
二战期间, 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 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 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 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 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设计思路:设问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
设计思路:由学生根据热力环流画出单圈环流, 然后引导学生推出单圈环流存在的假设条件。
假设: (1) 地球不自转
(2) 地表均一
那现在我们来将假设条件一一否定, 看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2.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否定假设条件一:地球会自转, 那么
(1) 低纬环流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 (画箭头①) , 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 (南风)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 (画箭头②) , 到30°N附近上空时, 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 变成了西风。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 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 又不能继续北进, 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 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 (画箭头③) , 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 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低空,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 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 形成了东北信风 (画箭头④) 。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2) 中纬环流 (板书)
近地面, 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 也叫盛行西风 (画箭头⑤) 。与此同时,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 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 又叫极地东风 (画箭头⑥)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 在60°N附近相遇, 形成上升气流, 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 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 (画箭头⑦) 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 (画箭头⑧) , 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3) 高纬环流 (板书)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 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 (画箭头⑨) , 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 (箭头⑩) 。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师]在南半球, 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那么我请一位同学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图。相应的标出气压带和风带。
(学生画图时提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与北半球是不是相同的。)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这幅图对不对, (点评后继续进行) 。那么大家看完整的环流图, 大家注意到没有, 在近地面, 全球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板书]3.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
[师]这样, 在近地面, 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二) 引导学生记忆理解7 个气压带和风带
自行绘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在此过程中请注意: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 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 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 画出 7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 个风带。
请同学们想一想:
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上升区与下沉区的降雨量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流上升区为多雨带, 下沉区为少雨带, 为以后的天气和气候作准备)
二、游戏
好, 我们已对三圈环流作了一个系统的学习, 现在我们再以此为基础作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大家都知道高压处为下沉气流, 低压处为上升气流, 高压你就站立低压你就蹲。
三、设计思路
1.先进行几个简单的, 然后再把难度加大, 只说纬度。
2.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都表演出来, 然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四、联系实际
联系至此, 我们完全能够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案例一:二战期间, 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 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 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 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有没有同学主动来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噢, 原来是这么回事:日本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顺着高空强西风飘到美国后降落, 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起彼伏。回答得非常好!
案例二:日本的核泄漏会不会影响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理由?会, 因为日本和美国都处在西风带上。
综上, 本节课我们先讲了单圈环流, 并分析了在加入地球运动因素之后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三圈环流) , 这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认真总结消化。
【教学后记】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篇3
[关键词]湘教版 高中地理 气压带 风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2
一、基础分析
1.课标分析
一是学生能够自己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示意图,结合地球的自转运动总结归纳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高中地理(《地理Ⅰ》)第一章第三节关于地球的运动的学习,基本掌握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点季节性的移动规律;通过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边画边讲解“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并联系已学内容探究其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地理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2.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材料阅读:“贸易风”的由来。在我国古代,商人搭乘借助风力的帆船完成贸易,逐渐地人们发现海上有一种常年方向不变的风,因此人们把它叫做“贸易风”。这种“贸易风”也就是今天的“信风”,是指它方向不变,守信用。
教师提问:“贸易风”或“信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产生疑问,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由材料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不均匀的。不均匀的地表受热不均会引起什么环流?在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高空风仅受到几种力的作用?分别是哪几种力?而近地面的风向则是几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是哪几种力?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3.假设情境
教师活动: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不考虑地球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在这些条件下,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画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绘制大气环流图(即单圈环流),上台展示并讲解绘制依据。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程度,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实际上这种现象存在吗?如果不存在,那又是以什么现象存在呢?
学生活动: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假设情境
教师提问: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在这些条件下,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又是怎样绘制呢?
6.启发教学
教师演示:用边画边讲的形式演示三圈环流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北半球大气环流图(即三圈环流)。
7.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制南半球大气环流图。
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其成果并分析讲解绘制的依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8.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如图,全球有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这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各小组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并点评。
归纳总结: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分布规律: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9.假设情境
教师提问:还是假设三个条件,分别是“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自转(即考虑地转偏向力),考虑地球公转(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及之间来回移动)”,在这些条件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解决当前问题。
10.演示教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的动画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演示,小组展开讨论,联系已学内容,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 篇4
地理组
赵黎明
2013年12月6日,地理组赵凯峰老师讲了一 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公开课,这节课是按着高效课堂来讲的,但讲完以后大家在评课时意见不同,想法不一,这一节课算不算高效课堂?课堂内容安排是不是太多?学生的活动太少?----,但焦点集中在如何把三圈环流讲出来,讲到什么程度为好?用什么课件最合适?后来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讲法意见,三个老师分别上前讲解。韩春生讲法:它的设计是利用一个空气盒子将三圈环流直观立体的呈现出来,他的优点是直观立体感强,空中转向鲜明直观。缺点是线条太多、课件繁琐、费时、讲解起来麻烦。杜彦成讲法:以北半球为例,把北半球由赤道到北纬90°N抻直,画一个三圈环流的立体剖面图进行讲解,然后再画一个半球图,把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标号并进行对照总结。他的优点:简洁明了,用时短,清晰适用,便于学生掌握,缺点:空中的气流偏转需要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方可。李长伟讲法:他将半球图与三圈环流立体图按着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对着画,上课时利用一张纸让学生折叠处平面与高空的气流状况,优点:学生操作性强,感兴趣,缺点:麻烦,费时,不便于老师讲解。
通过本次听课,评课后,我身感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的好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备课经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后会使教师的备课更从分更自如。同时我也反复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从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反思。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要抓实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
要充分地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根据课堂信息反馈、作业情况及课后的交谈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如,高一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几乎是空白,对于地转偏向力、风、热力环流等这些新知识的运用尚不熟练。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进行讲解,用最恰当的PPT加强直观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抓实学习习惯培养。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注意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自主阅读、超前预习、及时复习、规范作业、积极思考等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在复习完上节课知识衔接到本节课知识后,可以 给学生一张PPT的内容展示课程标准: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我要学会什么,我需要掌握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4、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低效常常是由于教师的不适当设计或不适当引导而造成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比如:
(1)大气环流的理解可采用温故知新法
(2)三圈环流的形成可采用启发讲授法和探索法相结合并辅助恰当的版图,如老杜的版图。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可采取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相结合。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归纳总结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采用知识迁移法: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展示图片简单讲解即可。
在知识拓展的时候,可大胆地做探究设计,以期优秀的学生能够“踮起脚尖,摘桃子”,走进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比如:
设问: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结果,必有少数几个学生突破思维,在四人组成的小组合作探究中找到了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也许术语表述不确切,但意思表述会精准。
5、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在讲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时可形象地做比喻:高空两股气流相遇辐合下沉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6、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节课,可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具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帮助学生获得大范围、动态变化的感性知识,加深了学生理解。黑板上学生的绘图则直观反映了学生的收获和遭遇的困境,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
作业过程没有教师的直接干预,因此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作业质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品质,体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特点,是反思教学的重要依据。显而易见,作业设计对于提升教学品质至关重要。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能清晰地知道大部分学生本节课基本掌握了主要内容。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课堂结束了,教学任务远远没有结束。课后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
行成于思毁于随。通过教学反思,我学会了教学要留住成功——精益求精,要记下败笔——日臻完善,要抓住灵感——创新教法,要教学研讨——取长补短。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部分内容。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等过程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讲述本部分教材的在高中地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该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的第二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部分热力环流和风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迁移,也是学习下一部分“季风环流”的基础,并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中“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要求注意到,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上述内容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地理技能。
②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阅读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变化规律图,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一下几个内容: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的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对气候影响作出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2、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
难点: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知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运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和引导法。由于本部分的知识点不多,思维量大,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图示,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力,加强内容间的联系。
对难点三圈环流的突破,则应考虑到“课标”未深入作出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需通过绘图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感知即可。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增强感知。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具体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说有关在二战时期,日本放飞氢气球炸弹炸美国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讲授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我讲复习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一看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二也能更好地过度到今天所讲的知识。下面就是我要讲的本节课新的知识:(1)单圈环流
我将抛出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仅考虑赤道和极点两地的热力因素差异,那这时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半球的大气运动情况。请同学思考后回答,引导其讲述单圈环流的概念。(2)三圈环流
并继续提问:真正的地球是不停转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考虑热力因素差异和地转偏向力,这时大气环流的情况又是怎样?让学生思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通过步展示,先用图示讲解低纬环流的具体内容。进而讲述高、中纬的环流,引出三圈环流的概念。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分析风带的形成。最后,让学生参考图2-32用逆向思维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消化、理解,其培养知识应用能力。最后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并通过提问:(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承转: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自转产生了三圈环流,那大公转对三圈环流有何影响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养成探究精神。并通过这种方式学会认识复杂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讨论完成后面的活动内容,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温习所学知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篇6
——教案
学 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 业:地理科学
姓 名:邹 延
学 号:20110514741
时间:2014.06.2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授课人:邹 延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式:启发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现实,设计案例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研讨相互启发、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并在以上活动过程中,体验、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该指导思想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建构规律和建构注意理论。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对课标进行拆分,重点实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本节课就是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为例分析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以及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分布和特征的影响。
三、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入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学生情况:
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重点,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全球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类型”部分的学习,说出各种气压带、风带 控制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重点:
1.难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
2.重点: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候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2.2.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我们首先来一起学习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雨林气候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2节课所学习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终年高温。
师:对,由于赤道地区受太阳辐射强,所以终年高温。那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师:是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那么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阴雨天气。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完整的描述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气候特征?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幅伊基托斯的气温和降水直方图,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丰富。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最低月平均气温都在25 ℃以上,说明当地终年高温,全年皆夏,而且年降水量丰富,大都在2000mm以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请大家看这幅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投影)热带雨林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板书)
(二)热带沙漠气候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教师引导)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形成了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图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
(板书)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大家观察这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我们一起来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师:我们首先分析它的气温情况,从气温曲线我们可以看该地区一年的最低气温在不低于0℃,最高气温不高于25℃.说明该地气温怎么样? 生:温和
师:很好,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气候温和。下面请同学们。读出它的降水值。生:60°左右。
师: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该地区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由于全年受西风控制,所以形成了全年温和,降水均匀的气候特征,也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投影)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
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板书)
(一)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请大家看图思考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师:(带领学生分析)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请同学们依照前面三个气候的方法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找出它的主要分布的地区。(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板书)
(二)地中海气候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分析
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请看图回答,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投影)地中海气候世界分布图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承转: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结课]
补充其他气候类型(结合课件展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请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我们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气候类型。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七、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雨林气候
(二)热带沙漠气候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中海气候
八、教学反思
1、优点:本堂课内容体系完整,课堂上详细讲解的几个气候类型具有代表性,充分利用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区气温与降水直方图讲解各种气候的成因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篇7
目前网络上的微课资源不断丰富起来,但有的“微课”并不真正契合微课的基本内涵。一个优秀的微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这就要求我们既是专业的教师也是视频制作人,我们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制作技巧。第二,微课的功能是针对部分同学对某一知识点疑惑不解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它的功能是解惑而非课堂授课录相的节选。第三,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要细致,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课主题要明确,让人一看就知道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不同的微课应该有不同的受众。
二、微课制作的主要方法
微课的制作方法较多,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的微课大赛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网上搜集的信息综合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制作方法。
1.录像机+黑(白)板
(1)教学设备或工具软件
录像机、黑(白)板、粉笔以及其他可能用到的教学工具。
(2)主要制作步骤
1选定微课主题,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
2架设录像机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利用黑(白)板进行教学。
3对录制的教学过程进行后期制作和必要的编辑与美化等。
2.屏幕录制软件+PPT(或其他课件制作软件)
(1)教学设备或工具软件
计算机、耳麦 (附带话筒)、屏幕录像软件Techsmith Camtasia Studio或Cyber Link You Cam、课件制作软件Flash或PPT等。
(2)主要制作步骤
1选定微课主题,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
2安装录屏软件,打开制作好的课件,授课教师带好耳麦(也可以后期配音)并开始录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边演示边讲解,也可以配合使用工具标记,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3编辑、美化录制好的教学视频。
3.手机+白纸
(1)教学设备或工具软件
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等。
(2)主要制作步骤
1选定微课主题,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
2架设好手机或请他人做好手机拍摄准备,拍摄过程中可以在白纸上通过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来展现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解答或讲授过程要简明易懂。
3编辑、美化录制好的教学视频。
4.屏幕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1)教学设备或工具软件
屏幕录制 软件Techsmith Camtasia Studio或Cyber Link You Cam、手写板、麦克风、画图工具几何画板或者Windows自带绘图工具等。
(2)主要制作步骤
1选定微课主题,完成详细的教学设计。
2安装手写板、麦克风等工具,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教学过程并配音,使用手写板和绘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演示。
3可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微课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微课就是优秀的微课。所以,微课的制作不必拘泥于以上的方法,这也给设计和制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激发制作者的创新精神。但是如果要参加各种比赛,尽量采用好一些的设备和场地进行,如微课教室或者专用于录相的多媒体教室等,最好能够采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标准来制作。
三、地理微课制作实例
1.确定选题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确立本微课的主题。以地中海气候为例,通过动画演示,生动形象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理解其它相关知识点。
2.教学需求分析
制作这个微课的教学需求是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在全球气候分布图上叠加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动态画面,通过不同视角的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对哪些气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能轻松达到预期的目标。
(1)适用对象分析
教师要求:
熟识大气运动相关专业地理知识,一定的多媒体操作技能。
学生要求:
1能够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简图。
2能够说出不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2)学习内容分析
在学生具备以上三个知识储备后,本视频通过双动态影片的叠加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分布与特征的影响。
(3)教学目标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课件制作
目前广大教师用于课件制作的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PT、Adobe Flash、Adobe Photoshop和Macromedia Authorware等,这里以Flash开发平台为例略谈本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整体思路。
(1)流程与脚本设计
全局规划课件制作的主要流程,细化重点演示部分并写出相应的脚本语言。本课件的流程设计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全球气候分布图影片元件,在该分布图上有各种气候分布的动画显示按钮,可以独立操作各种气候的分布位置并将此种气候通过不断闪烁的方式动态显示在相应的区域;二是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动态影片元件,这个影片可以充分展示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做相应的有规律移动。
(2)素材搜集、编辑与制作
制作初始首先要对搜集到的各种素材进行一定的分类和编辑以达到制作的要求,然后分析两个主体影片的布局与层次关系,进而重点制作这两个主体影片。最后把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影片放置在全球气候分布图影片元件的上层,并将该影片透明度(Alpha)的值设为40%左右,同时还要调试各种颜色的搭配以便对不同的显示元素加以区分,其次还要调整好各制作元件所在图层的上下关系,将各种影片控制按钮的位置布局到合适的位置,并形成统一风格。根据设计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课件的各种交互功能,最后完成主体影片的测试。
(3)课件的整体测试与导出
在把课件的主体部分完成以后,接着就要理顺整个教学流程的关系,并在整体测试中进行适当的修整完善,整个教学过程要保证课件的流畅性和交互性符合课件设计要求。最后就是课件的导出,为了使课件的适用性较强,最好是把作品发布成为可执行文件,这样即使在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的计算机上也可以顺利播放。
4.录屏与后期制作
(1)视频部分
屏幕录制 (屏幕录制软件Techsmith CamtasiaStudio+Flash课件)。在录制完成后,对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并加上适当的转场或缩放特技,这样处理后的视频效果较好。
(2)音频部分
声音可以在录制视频时同步加入,也可以后期配音。在Techsmith Camtasia Studio软件中导入声音文件后也要进行必要的剪辑和润色,最好是平衡声音和消除噪音。
(3)调试与导出
这一步主要是全局检查音频与视频的同步性是否一致,整个课程是否清晰流畅自然等。最后按照需求导出相应格式的视频文件,完成播放测试。
四、反馈评价与再次优化
将制作好的微视频上传服务器之后,再次测试网络播放的质量与流畅性,如果出现不理想情况及时调整。接下来要特别留意点播此视频的观后感和评价、建议等,点播者的评价对于我们改进和再次优化微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不断地打磨优化和积极研究这些评价才能制作出更加优秀的地理微课。
参考文献
[1]张峰铭.例谈地理Flash课件设计中的两个问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6).
[2]容梅,等.交互技术打造高效互动课堂[J].教育信息技术,2013(3).
[3]缪亮.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章精设,缪亮,白香芳,等.Flash Action Script2.0编程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篇8
B.7月 C.4月
D.10月 典例3 2 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填字母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风是由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_ 填字母 及气压中心之间的_______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 此时在北半球海洋上水平方向等温线向________ 填低纬或高纬 凸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向________ 填上或下 凸出 4 图中气压中心D1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这里的季节为________季盛行________风该风是南半球的________越过赤道并在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 错因分析 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根据经纬度准确判断出海陆的分布情况进而无法判断出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二是对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与活动规律掌握不准确 解析 正确读出图中各气压中心的经纬度并由此推知它们所处的大陆或海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G1在大西洋上D1在亚欧大陆上G2在太平洋上D2在北美洲大陆上30°N附近大洋上形成高压大陆上形成低压北半球应该是夏季此时我国受G2和D1影响东部地区吹东南风海洋上气温相对较低等温线应向低纬凸出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应向下 气压高处 凸出D1是印度低压形成原因是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此季节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答案 1 B 2 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 3 低纬 下 4 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形成相对的低压中心 夏 西南 东南信风 地转偏向 状元笔记 北半球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季节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夏季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所切断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冬季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所切断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2012·海淀模拟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 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1. 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非洲热带草原进入干季 答案 1D 2C 2. 2012·龙岩模拟 读右图完成3~4题 右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印度低压 3. 当该地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南极洲气候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C.此时一艘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向波斯湾航行正好是 顺水 D.此时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答案 3B 4D 4. 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N为北极点 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1 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 a或b 处的风向一致 3 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 4 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5 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 动力或热力 原因 答案 1 C E 2 东北信 a 3 副热带高 西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 B 5 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动力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1. 高低纬受热不均 __________影响 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 地转偏向力 ①__________圈 ②__________圈 ③___________圈 中纬度环流 高纬度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 1 七个气压带 A为___________带 C为_____________带 E为_____________带 G为___________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2 六个风带 B为________带 D为________带 F为________带 南北半球同纬 度各有一个 低纬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3 季节移动规律 随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冬季_____ 太阳直射点 偏北 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_________其切断了_________气压带 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____风 C____风 南亚季风 B____风 D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典型分布区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群岛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_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交替控制 地中海 气候 ______沿岸北美洲的__ ________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 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热带雨林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欧洲大西洋 地中海 加 利福尼亚 好 望角地区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2 1 数字法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七压六风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三低四高 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 零三六九 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N S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N S 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N S 风压相间 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 口诀法识记风带气压带移动规律 点北带北点南带南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风带气压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风带气压带南移 3 位置对应法判断风带气压带的移动 一般情况下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赤道低气压带对应赤道副热带高气压带对应纬度30°副极地低气压带对应纬度60°在北半球范围内如果其位置都相对偏北则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是夏半年 方法技巧 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图示法动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 1 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 一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图说考点 2 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3 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 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 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 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 类型 成 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因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学法指导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特征 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1 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凝结 2 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 1 ~ 3 题 针对训练 1. 1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1 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 北极圈以北 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 2 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 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 答案 1 A 2 C 3 B 图表法分析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和季风产生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图说考点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比较内容 东 亚 南 亚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续表 风向 及其 源地 冬 偏北西北风亚洲大陆内部 冬季风 强于夏季风 东北风亚洲大陆内部 夏季风强于冬 季风 夏 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气温 7月 高温 高温 高温 1月 温和0 ℃以上 寒冷 0 ℃以下 暖热 15 ℃~18 ℃以上 降水 冬 较少 少 少 夏 多集中在 5~9月 多集中在7~8月 多集中在6~9月 全年 1 000~1 500 mm 500~600 mm 1 500~2 000 mm 指点迷津 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并不都是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受南亚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但并不是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都是季风气候如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虽受季风环流影响但因地势高形成了高寒气候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 1 ~ 3 题 针对训练 2. 1 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 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 1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 2 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 3 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 答案 1 D 2 D 3 B 常考热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命题规律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考查均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查形式上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气候数据资料气候分布图考查内容上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性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命题形式多为选择题 1 考向命题研判 2010·江苏地理1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右图为火山喷 典例1 发图片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极圈附近影响冰岛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分别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 答案 B 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地理原理示意图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等 地理原理示意图判读的基本程序 2 解题方法探索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典例2 1 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推荐阅读:
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09-07
气压带和风带05-15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课件11-06
风带过的颜色-散文05-11
大气压教学设计05-25
气压和液压传动教学09-17
气压系统01-15
气压弹道05-18
气压测量07-09
工作气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