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2024-12-16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通用8篇)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篇1

一、实验目的1.证明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加深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认识。

3.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安装步骤

2.操作步骤

新建文件---放置元器件——连线—仿真----修改调试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在Multisim14.0工作环境下,按实验图1-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电阻在Basic库(放置基本库),直流电压源、接地在Source库(放置源库),电压表在Indicators(放置指示器库)。连接好基本电路后,按照电路图中要求设置电阻和电源数值。并将从指示器件库中取出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注意电压表的正负

实验图1-1 实验电路

1.新建文件

2.放置元器件

3.连线

4.仿真

5.数据展示

(2)点击工具栏中的“运行(F5)”按钮,启动电路,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3)记录下各电压的值填入实验表中。

(4)分别以a、b、c、d作为零电位点,记录测量实验表中各点电位及电位差。

实验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

参考点

Va

Vb

Vc

Vd

Ve

Uab

Ubc

Ucd

Ude

Uea

a

0

-75

-75

e

0

-75

根据测量数据,验证电位和电压的关系,如Uab= Va-Vb。

四、总结与讨论

分析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比较,通过将万用电表测得数据与Multisim14.0仿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总结用Multisim14.0软件进行电路仿真验证性实验的操作过程。按图连接电路与仪器;电路创建后注意存盘;点击工具栏中的“运行(F5)”按钮进行仿真,注意读数据或双击有关仪器面板观察波形;实验结果输出可存储电路文件和波形。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篇2

逆变电路在电力电子电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它的作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可用来构成各种电源,比如应用于蓄电池、干电池、太阳能电池构成的电源中,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交流电机调速、变频器、不间断电源和感应加热电源等[1]。目前在各种三相逆变电路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本文详细研究了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

1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介绍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2]。在图1电路中直流侧通常有一个电容就可以了,为了分析方便,画成两个串联的电容并标出假想中点N’。电路中一共有六个桥臂,可以看成是用三个单相逆变电路组合而成。这里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并与一个反并联二极管组成一个桥臂。把桥臂1和4作为一对,桥臂3和6作为一对,桥臂2和5作为一对。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方式是180°,同一相(即同一半桥)上下两个桥臂交替导电,各相开始导电的角度一次相差120°。如此,在任一瞬间,将有三个桥臂同时导通。可能是上面两个臂下面一个臂,也有可能是上面一个臂下面两个臂同时导通。现以U相为例来说明,对于U相输出来说,当桥臂1导通时,uUN’=Ud/2;当桥臂4导通时,uUN’=Ud/2。因此,uUN’的波形是幅值为Ud/2的矩形波。V、W两相的情况与U相类似,uVN’、uWN’的波形形状与uUN’一样,只是相位依次差120°,uUN’、uUN’和uWN’的波形图如图2(a)、(b)和(c)所示。

负载线电压uUV’、uVW’和uWU’可由式(1)求出。

图2(d)是依照上式画出的uUV波形。

设负载中点N与直流电源假想中点N’之间的电压为uNN’,则负载各相的相电压分别为:

(参见下页)(2)

把式(2)中的各式相加并整理可求得:

设负载为三相对称负载,则有uUN+uVN+uWN=0,故可得:

uNN’的波形如图2(e)所示,它也是矩形波,但其频率为uUN’频率的3倍,幅值为其1/3,即为Ud/6。图2(f)给出了利用式(2)和式(4)绘出的uUN的波形,uVN、uWN和uUN相同,仅相位依次相差120°。

2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在MATLAB/Simulink 的建模与仿真

2.1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仿真模型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主要由直流电源、IGBT、二极管、RLC负载等构成,其在MATLAB/ Simulink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3,4]。仿真模型参数设置如下:电压源设置为2个,分别为DC1和DC2,电压为均200V;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为所有的周期设为0.02s,脉冲宽度设为50%,从P1~P6延时一次设为0,-0.04/3,-0.02/3,-0.01,-0.01/3和0.01/3;负载参数阻感性负载,其中电阻为1Ω,电感为0.01m H。

2.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仿真结果如图4~图11所示。其中图4、图5和图6所示的波形分别为uUN’、uVN’和uWN’的仿真波形,uUN’、uVN’和uWN’的电压波形皆为矩形波,而且仿真波形幅度均为200V,与图2(a)、(b)和(c)中所示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图7所示的波形为负载线电压uUV仿真波形,其波形也为矩形波,而且幅度为400V,与图2(d)所示的实际波形完全一致。图8所送的波形为负载中点N与电源假象中点N’的uNN’的仿真波形,它的输出幅度刚好满足Ud/6之间的关系,与理论计算值完全符合。图9所示的波形为逆变后负载电压uUN的仿真波形,其波形幅度刚好满足2Ud/3,大约为266V左右,与图2(e)所示的理论计算值完全一致。图10所示的波形为U相的电流iU的仿真波形,与图2(g)所示的理论波形完全一致。图11所示的波形为直流侧电流id的仿真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id每隔60°脉动一次,与图2(h)所示的理论波形完全一致。从图4~图11所示的仿真波形可以证 实三相电 压型逆变 电路在MATLAB/Simulink的建模和仿真完全正确。

图5逆变后电压uVN’仿真波形 (参见下页)

图8负载中点N与电源假象中点N’的uNN’

图9逆变后负载电压uUN仿真波形

图10 U相电流iU

图11直流侧电流id仿真波形 (参见右栏)

图11直流侧电流id仿真波形 (参见下页)

3结束语

本文首先根据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电路图推导了它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其工作波形,然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为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摘要:阐述了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其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反映系统性能的仿真结果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三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电压比较器实验报告 篇3

实 实习习报 报 告 告

单位:

姓名:

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比较器与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区别; 2.掌握电压比较器的结构及特点; 3.掌握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4.学习比较器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① ① 【 【 过零电压比较器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定稿) 篇4

电子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2.熟悉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 3.掌握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二、实验预习与思考

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2.采用直接偶尔方式,每级放大器的工作点会逐渐提高,最终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如何从电路结构上解决这个问题?

3.设计任务和要求

(1)基本要求

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2SA1015(PNP)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VCC=+12V,-VEE=-12V,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IEQ3=1~1.5mA,第二级放大射极电流IEQ4=2~3mA;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是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器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双端输入电阻大于10kΩ,输出电阻小于10Ω,并保证输入级和输出级的直流点位为零。设计并仿真实现。

三、实验原理

直耦式多级放大电路的主要涉及任务是模仿运算放大器OP07的等效内部结构,简化部分电路,采用差分输入,共射放大,互补输出等结构形式,设计出一个电压增益足够高的多级放大器,可对小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1.输入级 电路的输入级是采用NPN型晶体管的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在直流放大中零点漂移很小,它常用作多级直流放大电路的前置级,用以放大微笑的直流信号或交流信号。

典型的差动放大电路采用的工作组态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放大电路两边对称,两晶体管型号、特性一致,各对应电阻阻值相同,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很高,利于抗干扰。

该电路作为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时,采用vi1单端输入,uo1的单端输出的工作组态。计算静态工作点:差动放大电路的双端是对称的,此处令T1,T2的相关射级、集电极电流参数为IEQ1=IEQ2=IEQ,ICQ1=ICQ2=ICQ。设UB1=UB2≈0V,则Ue≈-Uon,算出T3的ICQ3,即为2倍的IEQ也等于2倍的ICQ。

此处射级采用了工作点稳定电路构成的恒流源电路,此处有个较为简单的确定工作点的方法: 因为IC3≈IE3,所以只要确定了IE3就可以了,而IE3UR4UE3(VEE),R4R4UE3UB3Uon(VCC(VEE))R5Uon

R5R6uo1ui1采用ui1单端输入,uo1单端输出时的增益Au12.主放大级

(Rc//RLRL(P//)122

RbrbeR1rbe本级放大器采用一级PNP管的共射放大电路。由于本实验电路是采用直接耦合,各级的工作点互相有影响。前级的差分放大电路用的是NPN型晶体管,输出端uo1处的集电极电压Uc1已经被抬得较高,同时也是第二级放大级的基极直流电压,如果放大级继续采用NPN型共射放大电路,则集电极的工作点会被抬得更高,集电极电阻值不好设计,选小了会使放大倍数不够,选大了,则电路可能饱和,电路不能正常放大。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用互补的管型来设计,也就是说第二级的放大电路用PNP型晶体管来设计。这样,当工作在放大状态下,NPN管的集电极电位高于基极点位,而PNP管的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互相搭配后可以方便地配置前后级的工作点,保证主放大器工作于最佳的工作点上,设计出不失真的最大放大倍数。

采用PNP型晶体管作为中间主放大级并和差分输入级链接的参考电路,其中T4为主放大器,其静态工作点UB4、UE4、UC4由P1、R7、P2决定。

差分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其工作点相互有影响,简单估计方式如下:,UC4VEEIC4RP2 UE4VCCIE4R7,UB4UE4UonUE40.7(硅管)由于UB4UC1,相互影响,具体在调试中要仔细确定。此电路中放大级输出增益AU23.输出级电路

输出级采用互补对称电路,提高输出动态范围,降低输出电阻。

其中T4就是主放大管,其集电极接的D1、D2是为了克服T5、T6互补对称的交越失真。本级电路没有放大倍数。

四、测试方法

用Multisim仿真设计结果,并调节电路参数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给出所有的仿真结果。

电路图如图1所示

uo2Rc uo1Rbrbe

仿真电路图

图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试得到静态工作点IEQ3,IEQ4如图2所示,符合设计要求。

图2 静态工作点测量

输入输出端电压测试:

测试差分放大器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波形如图3,输入电压为VPP=4mV,输出电压为VPP=51.5mV得到差分放大器放大倍数大约为12.89倍。放大倍数符合要求。

图3 低电压下波形图 主放大级输入输出波形如图4

图4 主放大级输入输出波形图

如图所示输入电压为VPP=51.5mV,输出电压为VPP=6.75V放大倍数为131.56倍。整个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测试如图5

图5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图

得到输入电压为VPP=4mV,输出电压为VPP=4.29V,放大倍数计算得到为1062倍 实验结论: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篇5

课程名称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9030234

指导教师

成绩

2010年 年 11月 月 10 日

实验题目:

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与使用方法

2、熟悉数码管的使用 3、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1、中规模集成译码器 74 LS 138

74LS138是集成3线-8线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图-1是其引脚排列。其中 A2、A1、A0为地址输入端,0Y~ 7Y为译码输出端,S1、2S、3S为使能端。

图-1 74LS138真值表图-2如下:

图-2 74HC138工作原理为:当S1=1,S— 2+S — 3=0时,器件使能,电路完成译码功能,输出低电平有效。当S=0,S— 2+S — 3=X时,或S1=1, S— 2+S — 3=1,译码器被禁止,所有输出同时为1 2 2、双4 4 选1 1 数据选择器

74LS153 ?

所谓双4选1数据选择器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3所示,功能表如图-4所示。

图-3

输入 输出 S—

A1 A0 Q 1 0 0 0 0 X 0 0 1 1 X 0 1 0 1 0 D0 D1 D2 D3 图-4

1S—、2S — 为两个独立的使能端;A1、A0为两个公用的地址输入端;1D0~1D3和2D0~2D3分别为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Q1、Q2为两个输出端。

当使能端1S—(2S —)=1时,多路开关被禁止,无输出,Q=0。

当使能端1S—(2S —)=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1、A0的状态,将相应的数据D0~D3送到输出端Q。3、8 8 选1 1 数据选择器 74LS151

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5所示,功能表如图-6所示。

图-5

图-6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2~A0,按二进制译码,从8个输入数据D0~D7中,选择一个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Q,S— 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使能端S— =1时,不论A2~A0状态如何,均无输出,多路开关被禁止。

使能端S— =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2、A1、A0的状态选择D0~D7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Q。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

硬件:PC机一台 ●

软件:QuartusⅡ5.0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 1.使用74LS138实现逻辑函数 F=A’B’C’+AB’C’+ABC 2.使用74LS151实现逻辑函数 F=AB’+A’B+AB 3.使用74LS153实现逻辑函数 F=A’BC+AB’C+ABC’+ABC

五、实 验过程 1、使用74LS138实现逻辑函数 F=A’B’C’+AB’C’+ABC ① 由74LS138功能表(图-1)可知电路图连接如图-7所示

图-7 ② 经编译检查无错(图-8)

图-8

③ 对其进行仿真,设置好一定仿真时间区域与输入波形后启动仿真器得仿真结果如图-9

图-9 2、使用74LS151实现逻辑函数F=AB’+A’B+AB

①将输入变量C、B、A作为8选1数据选择器的地址码A2、A1、A0。使8选1数据选择器的各个数据输入D0~D7分别与函数F的输出值一一对应,即A2A1A0=CBA、D0=D2=D3=0、D0=D4=D5=D6=D7=1则输出Q便实现了函数AB’+A’B+AB接线图如图-10

图-10 ②经编译检查无错(图-11)

图-11 ③对其进行仿真,设置好一定仿真时间区域与输入波形后启动仿真器得仿真结果如图-12

图-12 3、使用74LS153实现逻辑函数 F=A’BC+AB’C+ABC’+ABC

①函数F有3个输入变量A、B、C,而数据选择器有2个地址端A1、A0少于数据函数输入变量个数,在设计时可任选A接A1,B接A0。接线如图-13

图-13

②经编译检查无错如图-14

图-14 ③对其进行仿真,设置好一定仿真时间区域与输入波形后启动仿真器得仿真结果如图-15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篇6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规律和特点;

2、学习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参数对时间常数的影响;

3、掌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设备

1、GDS-1072-U数字示波器

2、AFG

2025函数信号发生器

(方波输出)

3、EEL-52组件(含电阻、电容)

三、实验原理

1、RC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C一阶电路如图11-1所示,开关S在‘1’的位置,uC=0,处于零状态,当开关S合向‘2’的位置时,电源通过R向电容C充电,uC(t)称为零状态响应。

变化曲线如图11-2所示,当uC上升到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

2、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在图11-1中,开关S在‘2’的位置电路电源通过R向电容C充电稳定后,再合向‘1’的位置时,电容C通过R放电,uC(t)称为零输入响应。

输出变化曲线如图11-3所示,当uC下降到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

3、测量RC一阶电路时间常数

图11-1电路的上述暂态过程很难观察,为了用普通示波器观察电路的暂态过程,需采用图11-4所示的周期性方波uS作为电路的激励信号,方波信号的周期为T,只要满足,便可在普通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形成稳定的响应波形。

电阻R、电容C串联与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电容电压uC,便可观察到稳定的指数曲线,如图11-5所示,在荧光屏上测得电容电压最大值:

取,与指数曲线交点对应时间t轴的x点,则根据时间t轴比例尺(扫描时间),该电路的时间常数。

4、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在方波信号uS作用在电阻R、电容C串联电路中,当满足电路时间常数远远小于方波周期T的条件时,电阻两端(输出)的电压uR与方波输入信号uS呈微分关系,该电路称为微分电路。当满足电路时间常数远远大于方波周期T的条件时,电容C两端(输出)的电压uC与方波输入信号uS呈积分关系,该电路称为积分电路。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输出、输入关系如图11-6

(a)、(b)所示。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11-7所示,图中电阻R、电容C从

EEL-51D组件上选取(请看懂线路板的走线,认清激励

与响应端口所在的位置;认清R、C元件的布局及其标称值;各开关的通断位置等),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电路激励(方波)信号和响应信号。uS为方波输出信号,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从示波器上观察,使方波的峰-峰值和频率为:VP

P=2V,f=1kHz。

1、RC一阶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1)测量时间常数τ

选择EEL-52组件上的R、C元件,令R=3KΩ,C=0.01μF,用示波器观察激励uS与响应uC的变化规律,测量并记录时间常数τ。

(2)观察时间常数τ(即电路参数R、C)对暂态过程的影响

令R=5kΩ,C=0.02μF,通过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电路激励和响应的波形,继续增大C(取0.02μF~0.1μF)或增大R(取10kΩ),定性观察对响应波形的影响。

2、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1)积分电路

选择EEL-51D组件上的R、C元件组成如图11-8电路,令R=10KΩ,C=0.1μF,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激励uS与响应uC的变化规律并绘出曲线图。

(2)微分电路

将图11-8实验电路中的R、C元件位置互换,组成如图11-9电路,令R=600Ω,C=0.01μF,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激励uS与响应uR的变化规律并绘出曲线图。

图11-8

积分电路示意图

图11-9

微分电路示意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调节电子仪器各旋钮时,动作不要过猛。实验前,尚需熟读双踪示波器的使用说明,特别是观察双踪时,要特别注意开关,旋钮的操作与调节。

2、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是连在一起的(称共地),以防外界干扰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但由于他们内部已经“共地”,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因共地使被测电路造成短路。

六、预习与思考题

1、用示波器观察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时,为什么激励必须是方波信号?

2、已知RC一阶电路的R=10KΩ,C=0.01μF,试计算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的物理意义,拟定测量τ的方案。

3、在RC一阶电路中,当R、C的大小变化时,对电路的响应有何影响?

4、何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它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它们在方波激励下,其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两种电路有何功能?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1(1)观测结果,绘出RC—阶电路充、放电时UC与激励信号对应的变化曲线,由曲线测得τ值,并与参数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根据实验内容2观测结果,绘出积分电路、微分电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对应的波形。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篇7

一、基本概念

1.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流一般情况下有电压,但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必须在通路的条件下才会有电流。

(2)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

(1)电压通常使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

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

(2)单位换算:1V=103mV,1kV=103V。

3.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符号:

(1)结构:刻度盘、指针、接线柱。

(2)量程:0~3V、0~15V。0~3V对应的分度值为0.1V、0~15V对应的分度值为0.5V。

电压表结构

4.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2)正接线柱接电流流入一端,负接线柱接电流流出一端。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的是电源电压。

5.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的区别: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压表视为断路。

6.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表达式:U=U1+U2+……。

7.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1=U2=U。

二、例题精讲

【例1】★

有一种节日彩灯上串联着50只相同的灯泡,如果电源电压为220V,则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A.220

V

B.

V

C.

4.4

V

D.

0

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561964

解答: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将50只小灯泡(串联)接到220V的家庭电路中,每只灯泡的电压为=4.4V.

答案:

C.

【测试题】

(2001•苏州)4节干电池串联成电池组,总电压应为()

A.1.5伏

B.

2伏

C.

6伏

D.

8伏

∵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4节干电池串联,∴串联总电压U=4×1.5V=6V.

故选C.

【例2】★★

在如图所示的测量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2.5V,V2的示数为3.8V,V的示数为()

A.6.3V

B.

2.5V

C.

3.8V

D.

1.3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561964

解答:

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测量L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L2两端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

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故电压表V的示数为2.5V+3.8V=6.3V.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灯L1两端电压为1.6V、灯L2两端电压为1.4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

A.1.4V

B.

1.6V

C.

3V

D.

0.2V

∵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而灯L2两端电压为1.4V,∴电压表示数为1.4V.

故选A.

【例3】★★

如图,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为12V,电压表V2的示数为

4V,那么灯L1两端的电压为()

A.12V

B.

4V

C.

8V

D.

16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561964

解答:

由图可知,灯泡L1与L2是串联,电压表V1测总电压,V2测L2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U1+U2,得U1=U﹣U2=12V﹣4V=8V.

答案:

C.

【测试题】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为()

A.5V

B.

8.5V

C.

1.7V

D.

3.3V

由电路图可知,L1和L2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因为电源电压为5V,因此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其分度值为0.1V,故电压表示数为1.7V;

即L1两端的电压:U1=1.7V;

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L2两端的电压:U2=U﹣U1=5V﹣1.7V=3.3V.

故选D.

【例4】★★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断开S2接通时,电压表示数为4.5伏;当开关S1接通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伏;则L1和L2两端电压分别是()

A.3伏和4.5伏

B.

1.5伏和4.5伏

C.

3伏和1.5伏

D.

1.5伏和3伏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压表的使用.1561964

解答:

因开关S1断开S2接通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故可知电源电压为4.5V;

而当开关S1接通S2断开时,两灯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则可知L1两端的电压为3V;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L2两端的电压为4.5V﹣3V=1.5V.

答案:

C.

【测试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闭合S1、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当只闭合S1时,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A.3V和7.5V

B.

1.5V和4.5V

C.

3V和1.5V

D.

1.5V和3V

当只闭合S2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U1;

当闭合S1、S2时,只有L1连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U;

当只闭合S1时,∵电源的电压不变,∴L1两端的电压U1=3V,∵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L2两端的电压:

U2=U﹣U1=4.5V﹣3V=1.5V.

故选C.

【例5】★★★

如图所示,电压表V1示数为4V,V2示数为1.5V,那么L1两端电压是()

A.2.5V

B.

5.5V

C.

1.5V

D.

4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561964

解答:

由图可知,灯泡L1与L2是串联,电压表V1测总电压,V2测L2两端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U1+U1,得U1=U﹣U2=4V﹣1.5V=2.5V.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电路,两个灯泡完全相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是3V.关于电源电压和灯L2两端的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V

3V

B.

1.5V

3V

C.

3V

1.5V

D.

6V

3V

如图,两灯串联,电压表测灯L1两端的电压,∵两个灯泡完全相同,∴U1=U2=U,又∵U1=3V,∴U2=3V,U=6V.

故选D.

【例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V2示数为5V,电压表V1示数为

6V.若电源电压为8V,则L2两端电压为()

A.1V

B.

8V

C.

3V

D.

6V

考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561964

解答:

∵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由U=U1+UV2可得,U1=U﹣UV2=8V﹣5V=3V;

由U=U3+UV1可得,U3=U﹣UV1=8V﹣6V=2V;

由U=U1+U2+U3可得,U2=U﹣U1﹣U3=8V﹣3V﹣2V=3V.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当S闭合后,V1的示数为7V,V2的示数为10V,若电源电压为12V,则L2两端的电压为()

A.4V

B.

3V

C.

5V

D.

8V

U1+U2+U3=12V

U1+U2=7V

U2+U3=10V

解之:U2=5V.

故选C.

【例7】★

(2013•德化县二模)如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电阻R2两端电压分别为()

A.4.8V

1.2V

B.

6V

1.2V

C.

1.2V

6V

D.

1.2V

4.8V

考点:

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1561964

解答:

由题中的图可知: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即V1的示数应大于V2的示数;

而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所以V1选的量程应是0~15V,其分度值是0.5V,读数(即电源电压)为6V;

V2选的量程应是0~3V,其分度值是0.1V,读数(即R2两端的电压)为1.2V;

所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1.2=4.8V.

答案:

A.

【测试题】

(2010•虹口区一模)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0.9伏,4.5伏

B.

0.9伏,3.6伏

C.

4.5伏,4.5伏

D.

4.5伏,0.9伏

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分别如图b所示,电压表V1的示数应当比V2的示数大,因此V2选用的是大量程0~15V,V1选用的是小量程0~3V.V2的示数显示的是电源电压U=4.5V,V1的示数显示的是L1两端的电压U1=0.9V,因此L2两端的电压U2=U﹣U1=4.5V﹣0.9V=3.6V.

三项电压型逆变电路实验报告 篇8

以那中学 杨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体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体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的研 究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教学设计:

复习:

1、如何认识电压及电压表?

2、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由什么特点? 问题探究1:如何正确无误的连接电路? 交流: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是断开的。2)、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将电路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并把余下的元件补接到相应的位置。

3)、电路接好后,要测谁的电压,就把电压表与谁并联。4)、测不同电路的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并采用“试触发”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量程是否适合。

问题探究2:探究实验有哪些要素?

交流: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问题探究3: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什么? 交流: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Un;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Un。

巧学妙记:串联特点,电流相等电压和;并联特点,电压相等电流和。“串流等压和,并压等流和”。

作业布置:P13 2题

教学反思:

上一篇:公司员工的聘用合同下一篇:细节描写初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