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沁园春刘辰翁,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2024-08-16

沁园春,沁园春刘辰翁,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精选2篇)

沁园春,沁园春刘辰翁,沁园春的意思,沁园春赏析 篇1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 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 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 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 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 鲜明的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峥嵘岁月, 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虽然以写景为主, 但是到处能展现出景中生情的情感。“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从表面看是写出了秋天里四周枫林如火的美景, 但是从字里行间更能显示出作者像火一样的革命情怀。红色是革命的象征, 红色象征着烈火, 象征着光明, “万山红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的具体表现, 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感叹, 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的过渡, 也是由这首词的上阕到下阕的过渡句, 非常自然的引申出下阕的抒情片断。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下阕虽然重在抒情, 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蕴含着美丽的景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诗句非常形象、新颖地把不平凡的岁月转化为有形的峥嵘的山峰, 给人以美的感受, 在美学上体现了崇高美。“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也是一副宏伟的画面。《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景为纬线, 以情为经线交织而成的画面, 给人以美德艺术享受, 我们能够从诗人的革命情怀中, 吸取奋发有力的信心和力量。

在景物中蕴含丰富的情感, 把感情蕴含于景物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 通过景物抒情能够达到景生情, 情生景的效果,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彰显出作者伟大的胸怀。这样的写法能使文章含而不露, 深切动人。这首诗的景, 富有吞吐古今的伟大气魄, 写到搏击长空的雄鹰, 翱翔水中的小鱼, 极力地表现出一种要冲破牢笼的力量。诗人在景物描写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自己的伟大的救国救民的胸怀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是诗人用了色彩的对比, 用冷暖色调的对比衬托出两种不同的革命情怀。诗歌的景物描写主要在于讲究意境美, 在氛围的营造中抒发情感, 为抒情做好铺垫。景物的色彩不但构织出景物的主要的色调, 更重要的是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基调, 暖色调主要衬托的是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冷色调主要衬托的是沉郁、低沉和哀怨的情感氛围。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的“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中,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鲜明的颜色的对比, 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把富有生命力的树林和奔涌的江水的气势表现的非常到位, 渲染出了诗人的豪迈的情怀, 为下文的“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做好了铺垫。

其次是这首词中的动作的鲜明对比。如“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还运用了明比和暗比两种手法, 把有激情和革命斗志的“同学少年”与粪土当年的“万户侯”进行鲜明的明比;人民的被压迫和诗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暗含在词中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 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 诗人的字里行间, 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 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 到能够“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 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 旨在报国, 作为一个青年, 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 以天下为己任, 在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如果追寻伟人的足迹, 能够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执着的信念和自信, 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就能表现出来,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在历史上曾经有一批热血青年把民族的命运自始至终装在心里。

《沁园春 长沙》赏析 篇2

“独立寒秋”,写诗人一个人独立在长沙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独立”写出了一个寒秋的深思者形象。“湘江北去”里的“去”用的很有力度感。“橘子洲头”,点出作者的所在,是一个小洲。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体现了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孔子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最为鲜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词人没有仅仅停留于对美景的陶醉之中。紧接着,一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顿时收回流连于美景中的视线,催人深思。总的看来,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是词人伟大心灵的呼声和召唤。“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词人当年与无数仁人志士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那惊心动魄而不平凡的岁月。“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此时,词人旧地重游,想起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视军阀如粪土。词的下半阙,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结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了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也有人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其实,“到中流击水”可以理解为“到中流击楫”。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鉴赏要点】

1.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本词写的是寒秋景物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2.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的颜色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的动作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的身份对比等等。

上一篇:数字化规章管理制度下一篇:某市某高档小区园林施工质量施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