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评估

2024-08-05

第三章 心理评估(共8篇)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1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 心理评估

第三章 心理评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评估在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提出心理障碍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心理评估是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作出客观量化的评价,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评估在制定临床护理计划、提出心理障碍的矫治措施及疾病的辅助诊断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健康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或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评估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心理评估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其水平作出的综合评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人格特征和自我认知等内容,如情绪状态、气质特点、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自我评价等。

心理学中把人的心理品质又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人格特征、自我认知三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特征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自我认知包括人的生理自我(体像)、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自尊等。心理现象的三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人格特征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自我认知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自我调节的内控系统,以保证人格的完整与协调一致。

一、心理评估目的与意义

心理评估在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医学、军事、司法等领域有多种用途。其中为临床目的所用时,即称为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

1.探索病因。

2.为明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

4.是重要的科研手段。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一)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心理评估最常用的方法。心理测验是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评估工具。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评估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对被观察者的可观察行为(如表情、动作、言语、服饰、身体姿势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并根据观察结果作出评估。包括: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观察法尤其可用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智障者、聋哑人等)的心理评估。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但与观察方法的选择有关,还取决于观察者的判断力、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会谈法

会谈法又称为“晤谈法”或“交谈法”,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以面对面的交谈方式而进行的评估。会谈法的特殊之处在于会谈可以提供许多通过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包括:结构式会谈、自由式会谈。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全面收集了解个体的各方面情况,如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族病史情况、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工作环境等情况对被评估者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

(五)医学检测法

第二节 心理评估的内容

一、病人的自我认知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

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感知、看法和评价。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觉察与体验而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心理、生理特征的判断。如对自己情绪情感、意志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对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对自己性格特征的评价,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的评价。个体认知自己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与他人的比较。

2.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知自己。

3.通过对活动成果的分析。

(二)自我认知的形成1.自我认知的形成阶段 自我认知的形成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三个阶段。

(1)生理的自我阶段:在生理的自我阶段,自我认知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衣着、物品、父母及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的评价判断,个体可直接通过镜子和照片来感受自我形象,表现出自豪或自卑的情绪情感体验。

(2)社会的自我阶段:此阶段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名誉、威望、社会中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的评价判断,追求他人对自己的重视与注意,追求名誉地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尊或自卑的情绪情感体验。

(3)心理的自我阶段:心理自我阶段是自我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才能、性格、智慧、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与判断,追求事业上、政治上、道德上的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能,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容他人任意歧视、侮辱、诽谤,从而产生自我优越感或自尊等自我道德感体验。

2.影响自我认知形成的因素包括环境、经济条件、角色、期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变化、生活经历、自身认识水平、主观经验、有重要意义的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身体健康状况等。

(三)病人的自我认知紊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病与非病没有明确的界限之分,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两者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对“病人”难以下确切的定义。在临床上理解为,病人是指个体的生理与心理行为功能发生改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且社会功能活动受到影响者。病人从健康状态转为疾病状态,会出现自我认知紊乱的现象。自我认知紊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感知、看法的消极评价或不适应状态,包括对自己的体像(身体心像)、社会角色(社会身份)、生理功能及自尊的消极认知评价。

1.体像 体像又称身体心像,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形态、功能和感觉的主观心理体验。任何形式的体像改变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如容貌缺陷、毁容、截肢、感知觉障碍等。体像障碍者表现为回避现实,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讨论容貌问题,拒绝照相、照镜子;拒绝康复训练活动;易出现性格改变,常表现为悲伤(如哭泣、愤怒、失望等)、易激惹、情绪不稳或沉默不语等。

2.社会角色的改变 社会角色改变指无能力承担或履行个体应有的特定角色功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一个成年人往往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一旦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就增加了新角色(病人角色),这一角色的出现影响了以往正常生活方式,人就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角色便出现角色冲突。角色改变还会出现在一个人正常生理功能发展过程中或家庭结构改变时。角色改变后表现为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增强,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生理功能认知改变 生理功能认知的改变主要源于病理性病变。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注意力由外部世界集中到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过分关注身体自觉症状,如对心跳、呼吸、胃肠蠕动异常敏感;对声、光、温度等刺激反应过于敏感;感到疼痛加剧,感觉度日如年或感知障碍,甚至出现思维紊乱或幻觉等。

4.自尊的认知 改变个体的自尊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客观正确的评价以及对自我价值、能力和成就的恰当估价。人生病后自我价值感必然受挫,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表现为自我贬低、自卑、信心不足、犹豫不决、窘迫感、推诿责任、敏感多疑等。

(四)自我认知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1.自我认知评估的内容 主要包括体像(身体心像)的自我感受、社会角色的适应状况、生理功能的认知评价、自尊与人格特点等。

2.评估方法 可用交谈法、调查法、观察法、评定量表法等。

二、病人的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情绪与情感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对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与情感 由客观刺激引起所有情绪情感都不是自发的,它是由现实环境中的刺激而引发。引起情绪与情感的客观刺激包括人和物或机体生理状态等。

2.情绪与情感是主观态度体验体验是情绪情感的基本特色。客观事物对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情绪情感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是需要情绪情感是以需要能否满足为基础的,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愉快、满意),相反则产生消极的态度体验(伤心、抑郁)。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产生需要不同、(2)反映特点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本质内容。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交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内在的情感体验需要通过外在的情绪呈现出来,外在的情绪表现受内在稳定的情感制约、调节和监督。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基本的情绪情感形式

(1)原始情绪:根据情绪与生理需要的关系,把复杂的情绪分为喜欢、快乐、恐惧、愤怒、悲伤等基本的情绪形式。

(2)感知情绪: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如看到辽阔大海而心潮澎湃、听到优雅琴声而陶醉、触到伤口而疼痛等。

(3)人际情绪:与人际交往有关的情绪,如爱恨情仇、思念、牵挂等。

(4)自我评价情绪:与个体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有关的情绪,如自信、自卑、内疚、惭愧、骄傲、悔恨、自责等。

2.情绪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稳定性、紧张度和速度,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

(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具有笼罩性和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心境作为一种心理背景,在某一时间段影响人的一切活动,使人的所有方面都带有相同的感情色彩。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少则数小时,长则数周、数月或更长时间。积极乐观的心境,使人信心倍增,精神振奋,调动灵感发挥创造性,提高活动效率;消极悲观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丧失信心,降低活动效率,阻碍活动进展,有害身心健康。

(2)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具有爆发性、冲动性、激动性的特点。激情是可以被人意识到的,个体能够主动的用理智来控制、调节、避免或减轻激情发作时的强度。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能够鼓舞人心,激励人们迎接挑战、攻克难关去实现目标,是促进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驱动力;消极的激情则会让人头脑不冷静,作出缺乏理智的冲动失控行为,影响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时,常需要人们迅速毫无选择的作出抉择应付危机形势,这时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

3.社会情感 是由社会需要引起的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形式,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道德感:指个体的思想意图、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2)理智感:是个体通过智力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3)美感:是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美感包括艺术美感、社会美感、自然美感。

(四)病人情绪变化的特征

病人情绪活动的特征包括主导心境、情绪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稳定性四个方面。

1.主导心境差 受疾病的影响病人主导心境普遍较差,多表现为郁郁寡欢、紧张不安、萎靡不振、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2.情绪活动的强度大 病人的情绪反应强度普遍大于正常人。其情绪反应的强度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

3.情绪活动的持续时间长 疾病期间由于病痛对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了明显影响,病人的情绪体验以消极情绪为主,持续的时间也较长。

4.情绪活动不稳定多数病人的情绪活动不稳定,表现出易激惹、冲动、急躁,或易愤怒争吵,悲伤哭泣,无理取闹,情感脆弱易受伤害。

(五)病人常见的不良情绪

个体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及环境的改变,正常生活模式被破坏,不少病人的心理状态失去了平衡,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常见的不良情绪有恐惧、焦虑、抑郁和愤怒。

(六)情绪与情感的评估方法

1.会谈法 通过与病人和病人家属及同事、朋友谈话,收集了解病人情绪情感变化的主客观资料。

2.观察与测量 主要观察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测量生理指标的变化。

(1)情绪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眼睛和口是反映情绪的最重要表情部位,如高兴时眉开眼笑,口角微翘;疼痛时眉头紧锁,口角抽动;震惊时目瞪口呆;无奈时目光呆滞,双唇紧闭。

2)身段表情:当一个人情绪发生变化时常伴有肢体动作表现,如紧张时坐立不安,双腿发抖;悔恨时捶胸顿足;得意时摇头晃脑;骄傲时趾高气扬。

3)言语表情:言语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物质工具。如喜悦时音调高亢、语速较快;紧张时声音颤抖,语言断续;悲哀时音调低沉、语速缓慢;痛苦时呻吟等。

(2)情绪引发的生理变化:主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外腺体(汗腺、泪腺、肾上腺、胰腺等)和脑电波、皮肤电的变化。可通过肤电反馈仪、脑波仪、血压计等观测。

3.量表评定法是对情绪情感较为客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Avillo情绪情感形容词量表、(2)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3)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 由单位或个人承担, 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近年来随着各级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用于科技活动的款项不断增加,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投入———产出效应。庞大的资金投入、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大量工程的建设等极大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后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确实存在问题的, 导致项目结果与任务书中的预期成果产生出入。因此, 有必要探索和设计保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保证项目预期成果效益、保证不断增长的科技投入得到充分利用的新机制。

一、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背景及现状

随着近年来科技政策的发展和科研机构的改革,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逐步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关于第三方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都不成熟, 甚至对第三方机构的定义都尚未统一。此外, 关于第三方机构的认定程序、基本特征、运作模式、管理体制等都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 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总体而言, 国际科技计划项目中的第三方相关理论在我国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一) 相关政策法规情况。2002 年10 月, 科技部印发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监理和验收办法》的通知, 将“监理”的概念引入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这是对“第三方”理论第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但其项目推荐单位、组织单位、监理单位仍是同一家单位, 不可避免产生各种问题。

2006 年以后, 关于第三方机构“介入”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探索开始在国家层面上不断深入, 从一系列科技项目特点出发, 发布了诸多相关办法、意见和规定, 如《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意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管理办法》 (修订版) 等。2007 年4 月, 国家文物局发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第三方机构评估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首次对第三方机构的定义、遴选原则、评估咨询程序和内容、涉及各方的义务与责任等进行系统规范,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课题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咨询。

(二) 项目实践背景及现状

1、实践背景。在各类管理办法陆续出台之后, 有关第三方机构“介入”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实践就开始逐步展开, 2004 年8 月, 针对863 计划“等离子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重大项目”进行的第三方建立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标志着我国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引入第三方进行管理和监督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第三方监理单位公正、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对该项目的质量、进度和经费等进行全面监督, 并对技术和资料进行严格保密。

2、现状研究。项目组织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并不精通项目涉及的所有专业知识, 在管理与技术上与项目承担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 项目组织单位的人力、物力资源限制使其在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缺乏对项目的管理能力。这也促使项目组织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估, 同时获取专业上的资讯协助。

项目承担单位在最终接受验收时主要被强调项目成果的可用性, 而项目执行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管理能力上参差不齐,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其陷入自身的具体研究事物中而忽视项目研究的进展问题等。

此外,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致使许多项目在质量、进度、经费使用等方面都有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 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 这不仅损害了任务书签订双方的利益, 还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失。这些原因导致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都不能就需求、资源配置等问题形成切实可行的理解和认同。由此可见, 项目层面需要引入第三方进行咨询、协调和监督, 以此来规避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规范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 提高其研究质量和管理效率, 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效益。

二、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策略

科技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导向作用, 项目的组织管理效率、目标完成情况和实施绩效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绩效, 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已成为当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 构建和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体系。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体系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体系、科技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评估体系和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评估体系。在科技项目的选择过程中, 不是单纯凭借管理者和咨询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而是从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 综合考虑技术、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等各种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评估体系, 综合考察项目的风险、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负责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 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 在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的同时, 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科技经费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技术经济评估中心随着辽宁省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科技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中心将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自己的行为, 遵循独立、公平、公正原则,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正、监督功能的重要作用。

(二) 强化和规范科技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科技项目学科多、风险大、要求高, 必须要有适合的管理方法, 因此要从科技项目的特点出发, 及时掌握评价政策和动态, 不断总结和完善相关工作。第一, 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定期召开项目实施与管理协调会, 同时要配备德才兼备, 既懂项目实施, 又懂项目管理的专职人员, 实行归口管理, 统一调动资源, 明确职责, 逐步形成“横向联合、纵向一体”的组织体系;第二, 综合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项目评估时, 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哪种评价方法, 需要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的目的和要求等来选取。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才能够正确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第三,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 其评价指标也不相同。同时, 科技项目本身固有的技术不确定、效益不易判别等属性其评价的标准也不同。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面多、范围广,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使评估结果准确。

(三) 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项目评估等活动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 这些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范围广,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技术与经济相互关联、系统分析判断复杂, 这就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能力, 既需要缜密细致的思维能力, 也需要高超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能力, 还需要精细的运算和数理统计能力。因此, 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引导和吸引人才共同参与科技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 形成一支专业机构、年龄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专业队伍。人才是科技管理和评价工作的核心, 是科技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体, 加快人才培养, 事关科技项目管理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摘要:本文在归纳并总结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国家计划项目的背景及现状基础上, 分析第三方机构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并提出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机构,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方评估怎么做 篇3

2013年,淡水河、石马河(以下简称“两河”)污染整治掀起新高潮,本轮整治首次引入第三方对人大督办的政府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这将是两河污染整治中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据承担此次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研究员曾凡棠介绍,在流域污染整治中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全国首创。

监测数据是重要支撑

“自查自评、现场监测、现场核查、评估考核、总结提升。”这是华南所针对流域污染整治特点,创建出来的第三方评估方法。单从字眼上看,很多人难免会怀疑,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评估方法难道就真能产生飞跃性的成效?此次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曾凡棠,为我们道破了这背后的玄机。

第三方评估的第一个环节是自查自评,曾凡棠把它形象地比喻为“照镜子”。这一环节,“两河”流域内的深圳、惠州、东莞各市对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2013年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目标和任务》要求,逐条检查了各项整治任务的完成情况,填报一系列的数据表格。

以前的评估,很多领导的信息都是从一线人员的报表中获得,对污染情况缺乏感观认识。这一次评估,由于华南所将对自查自评内容进行抽检,所以各地在自查自评阶段都组织人员对各项整治任务进行实地走访检查,这就加深了他们对“两河”污染情况的了解,增强了污染整治的紧迫感。东莞市委有关领导在检查中就感慨道:“第一次这么全面地、近距离地对石马河进行走访,原来石马河的污染情况还这么严峻,看来我们是要下狠力气整一整了。”

评估的结果要用数据来说话,数据的来源当然不能简单地看各地报表。所以,在曾凡棠看来,现场监测是第三方评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华南所对“两河”流域开展了连续7天的现场水文水质和污染通量监测,现场监测涉及16个重要断面,包括了“两河”流域出口断面及主要的跨地级市交界断面,且交界断面都是经过交界两市确认能够代表当地水质水情的,这就保障水质和污染通量监测结果具有足够的时空代表性。

对于部分重点断面,华南所每隔3小时就采集一个样品的水文水质监测,以往此类监测每个月只做一次。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所有现场监测样品均由华南所监测中心及相关地级市的环境监测站进行平行测试,并由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总体质量控制。甚至在采样过程中,几家单位都是同时在场,有效防止了数据造假情况的出现,从而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现场监测完毕,华南所又分3组分别在深圳、惠州、东莞连续驻点5天开展现场核查,他们全面搜集了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并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整治、重污染企业关停、畜禽养殖业清理等重点任务,以及各市自查自评过程中发现的完成情况不太明确或证据不充分的任务进行了现场核查。他们从立项招标开始,到设计、施工、竣工、效果等方面开展全程检查,深入了解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现场核查链条之长,工作量之大,也是以往核查所无法比拟的”,曾凡棠介绍说,“各地准备的核查资料基本可以堆满一屋子的。”

评估结果要与老百姓观感相符

评估考核可以说是第三方评估中的重头戏,也是整个评估体系科学性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评估中,华南所对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2013年“两河”整治目标任务,以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整治成效和水质改善效果为核心,创建了“两河”流域污染整治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从环境绩效、重点工程、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对各市的整治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力图建立长效治污机制。

环境绩效考核主要考虑“治得好不好,还靠水质说话”。说到水质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此次评估的时间。此次现场监测及评估考核都处于“两河”枯水期,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对此就颇为微词,认为在枯水期两河水质最差期间开展监测及评估是不公平的。但是陈小川强调,枯水期水质最差也是老百姓感受最深、反感最大的时候,这个时间评出的结果才是与老百姓的感观最一致的。反过来说,如果枯水期评估能够评出好成绩,那才真正说明“两河”整治整出成效了!

环境绩效主要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和污染通量减排两项指标。水质改善重点考核跨市重点断面COD、氨氮、总磷三个特征指标的浓度水平降低情况,污染通量减排则考核跨市断面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降低情况。用河流通量减排指标评价整治效果,这也是全国首开先河。

以往考核水质变化主要看总量减排效果,减排的量由多方面累计计算所得,这样就会出现总量降下去但是老百姓却感觉不到水质改善的情况。而通量减排指标则是通过现场监测,直接计算河流中污染物的总量变化情况来评估水质变化情况,水中污染物减少水质自然就变好反之则变坏,这种评价指标显然更加直观也更能够被老百姓所接受。当然,通量减排的计算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曾凡棠就形象地比喻说,“为了准确计算出通量变化,我们出动了机械化部队,几乎用上了所有最先进的设备。”通过对河流污染通量的考核,还可以有效遏制那些采用放水冲污等临时措施进行投机取巧的行为。

重点工程的考核占了整个评估考核一半的分值,这是考虑到对重污染河流,工程减排是最根本的措施。其中又具体细分为污水处理设施(包括管网)建设、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两项。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各占一半分值。而污水处理厂的考核中,有一半分数用于考核进水浓度,这需要靠提高管网能力才能得高分,这主要考虑通过高分设置,切实推进污染整治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污水管网建设。由于河道整治大部分属于治标工程,且河道整治工程内容五花八门缺乏标配,所以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分值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少了二十分。

环境管理的评估重点突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环境执法和清理畜禽养殖三项内容,其中,考虑到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难度,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所占分值最高。考虑到畜禽养殖业对河流污染的高贡献率和清理难度较高等因素,清理畜禽养殖的分值排在第二。

nlc202309040344

人性化设计促进地方持续治污

仔细研究考核体系,我们发现本次评估方法中包含多项人性化设计,其目的则在于激发被考核地市持续治污之动力。

以往的考核评估采用的是“0+1”模式,即考核项目能够达标就得满分,如果不达标,哪怕你已经完成了任务指标的99.9%,也只能得0分,这种考核办法难免会打击地方的治污动力。而此次评估一改传统的计分模式,采用渐进得分制,也就是说整治成效越靠近考核目标得分越高,防止达标无望自暴自弃。以往的计分以满分封顶,所以即便整治成效超出预定目标,也只能拿到跟达标一样的分数,有些地方就会出现一旦达标就不思进取的现象。此次评估则对超额达标的在后续设置的奖励项予以加分,促进地方不断深化治污。

在采用河流通量减排指标评价整治效果时,则采用竞争得分制,这就是说,对流域内其他地市的相对减排量越多则得分越高。以往按照总量减排的方法来计算得分,有些地方由于河道天然条件比较好,治污压力比较轻,因而不需付出太多努力也能得高分。采用竞争得分之后,计算的是各市彼此间的相对减排量,每个地市就都必须努力起来。

考核最后还设超额奖励项,对超额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加分,水质改善目标超额完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超额完成的、重污染淘汰任务超额完成的,都可以加分。其中,考核断面水质比预期控制目标好得越多,加分就越多;污水处理规模每多10万吨加0.5分,污水管网每多建10公里加0.1分;重污染淘汰任务认定条件则较为严格,一般关停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清单内的企业才能得到认定,清单外的企业必须达到清单内未关停企业平均减排量的方可得到认定。当然,加分总分值只有10分,在考核分值中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大,此举更多的是在于鼓励地方的治污积极性。

第三方考核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升,即对两河流域内各市的污染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整治成效以及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找出各市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提炼流域内三市的治污经验,提出了可供全省其他跨市河流开展污染整治工作借鉴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的提出,对下一阶段的“两河”整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应该说,作为一项首创的工作,此次第三方评估的成果值得肯定。2013年11月22日,在第三方评估成果评审会上,由七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第三方评估报告“评估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正确,编制依据充分,基础资料翔实,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估方法科学客观,指标体系设计合理,评估程序公正公平,评估结果合理可信;圆满地完成了第三方评估任务”,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陈小川也表示,引入第三方对整个整治过程每一项工作完成情况及其成效进行专业化、精细化评估,从而较好实现了工作成效评价的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她指出,人大常规调研、人大代表视察等监督活动往往时间短,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情况了解,且缺乏相应的专业支撑和缜密的研究探讨,而第三方评估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并通过专业的、社会的角度,提出更有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这对提高人大的监督水平,增强人大的监督实施和影响力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4

[摘 要]社会组织评估模式有多种选择,但如果能在总体上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则有利于形成竞争,提高评估效率。在我国,社会组织评估主要由民政部门发起,由民政部门实施,总体上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但是,目前政府正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实质上是把具体的评估工作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承担,体现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思路,这对提高评估的专业性、公正性以及评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应该从制度上完善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第三方在社会组织评估中的作用,实现政府在社会组织评估方面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组织 评估 第三方评估

社会组织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其中,政府是社会组织评估的重要主体之一。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伴随着有关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探索,评估也作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年民政部启动了首批基金会的评估工作。2008年、2009年又分别启动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估。2011年,启动了学术类社团和涉外基金会的评估。2012年,又启动了联合类、事业类和公益类社团的评估管理工作。2010年,民政部正式颁布了《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以推动我国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上述评估办法对评估对象的参评条件、评估机构及职责、评估程序及方法、评估等级管理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近几年来,民政部对所管辖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每年都安排了评估,并向公众公布评估结果。在民政部政策指引下,地方各级政府也逐步加强了对地方性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的评估工作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以及越来越多地将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与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及其他资金扶持挂钩,笔者认为,社会组织评估将越来越引起社会组织的重视,成为其内在需求,这就要求我国社会组织评估模式进一步完善,以真正发挥对社会组织发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一、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模式

社会组织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的活动。因此,社会组织评估的要素主要包括: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和指标、评估客体、评估结果的应用以及资金来源等。本文对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以归纳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模式。

(一)评估目的

2010年,民政部公布了《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该办法指出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依法实施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我国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实际上是将评估作为一种监管手段,以此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在实践中,由于政府逐渐加大了公共服务购买的力度,并且将参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资格与社会组织的评估等级挂钩,因此,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评估实际上间接地为政府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依据。

(二)评估主体

本文指的评估主体既包括评估活动的组织者,也包括评估的具体实施者。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区分公共服务的“提供”(provision)和“生产”(production)的问题,这种区分大大增加了政府发挥公共经济职能的多样性。按照奥斯特罗姆的理论,社会组织评估主体实际上也可以分成两个角色。角色之一是评估活动的组织者,负责发起评估,建立标准,提供资金,并对评估活动进行监督;角色之二是评估活动的具体实施者,负责按照发起方的要求具体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当然,上述两种角色可以同时集于一身――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也可以二者分开,组织者负责安排评估,提供资金,实施者具体进行评估。在我国,目前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发起的社会组织实施评估,民政部门提供资金。而评估的实施者在各个地方,各个政府层级则各有不同,有的是由民政部门自己进行评估,而有的则被民政部门委托出去,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当然,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从理论上既可以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也可以是营利性的企业,甚至可以是其他政府部门,但目前民政部认定的第三方机构主要指的是独立的社会机构,大致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市场中介机构和事业单位等专业评估机构。

(三)评估程序和指标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程序和指标主要由民政部门确定。2010年,民政部公布的《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对评估的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且对评估内容也进行了原则性规定。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是分级分类管理,因此,社会组织的评估标准实际上根据类别有所不同,包括社团评估标准,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标准,基金会评估标准等等,但这些标准无一例外是由民政部门制定的。

(四)评估客体

评估客体即评估对象,既可强制也可自愿。民政部对参与民政部评估的评估对象的资格进行了规定,取得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满两个,未参加过社会组织评估的,或者获得的评估等级满5年有效期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可参加评估;同时也对不接受评估的情形进行了规定。总体上,我国民政部门目前发起的社会组织评估实行的是自愿原则,满足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选择参加评估,也可以选择不参加评估。除了自愿原则之外,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因此社会组织评估也是分级评估,即不同层级的民政部门分别只负责在本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评估。例如,《民政部关于开展2015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中显示,2010年前(含2010年)参加评估,有效期已满5年或2012年12月31日前在民政部登记成立,未参加过评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可参加2015社会组织评估。简而言之,在哪里登记,则在哪里评估。

(五)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结果应用是决定评估效果的重要因素,再完美的评估过程,如果结果不能得到恰当的使用,则评估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总体上来讲,评估结果要与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挂钩,使评估良好的组织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使评估差的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机会。为了发展,社会组织应重视自身能力建设,重视评估工作。民政部2010年发布的《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实际上并没有对社会组织评估的结果、应用有明确的表述,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民政部进行的评估主要是一种监督手段,其评估结果对社会组织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评估活动的影响力。当然,随着政府逐步向社会组织开放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机会,逐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民政部发起的社会组织评估也逐步引起了社会组织的重视。在实践中,很多地方政府将评估等级与政府资源支持联系起来,如2014年合肥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该市有关政策规定3A、4A、5A等级社会组织将分别获2万元、4万元、8万元财政资金奖补,并优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本文认为,对于需要外界资源支持尤其是政府资源支持的社会组织,如果能将评估结果与资源支持挂钩,如果能确保及加大政府资源支持力度,则评估将会成为社会组织的内在需求。总之,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结果主要是政府在使用,由于评估的公众影响力偏弱,其结果对捐赠市场以及服务供给方选择的影响还很小。

(六)资金来源

评估的发起者一般是资金的主要支持者,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具体可能是来自于民政部门的工作经费,也可能是来自于同级财政的专门拨款。总之,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主要是民政部门进行的社会组织评估,即由政府发起,评估标准由政府制定,实施者则可能由政府部门或是独立第三方(社会组织、学术机构、营利组织)来担任,结果主要供政府部门应用,资金由政府部门承担,这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

二、社会组织评估主体多元化的选择

本文借鉴美国学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的观点,将社会组织评估的主体分为两个角色。角色之一是评估活动的组织者,负责发起评估,制定标准,提供资金,并对评估活动进行监督;角色之二是评估活动的具体实施者,负责按照发起方的要求具体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根据上述对我国社会组织评估主要模式的分析,很显然,目前负责发起评估,制定标准,提供资金,并对评估活动进行监督的主要是民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评估的也主要是民政部门,有少数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主要是一些社会组织及市场中介机构和事业单位等专业评估机构。总之,我国社会组织评估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的活动。因为评估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它完全可以被视为私人物品,由市场来提供,企业也可以参与。当然,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也可以将之作为公共物品向社会提供。如果将供给主体分为组织者和实施者两个部分,那么社会组织评估在理论上可以有如下多种供给模式:

(一)政府组织,政府实施

指政府发动评估,提供资金支持,并且由政府部门自己具体实施评估。

(二)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具体实施

指政府发动评估,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政府部门自己不负责实施评估,而是把具体的评估事宜交给非政府部门去做,这里的非政府部门可以是社会组织,也可以是企业,政府部门实际上是向社会组织或企业购买公共服务,目前在我国被政府大力提倡的第三方评估实际上就是这种模式。

(三)社会组织进行组织并具体实施评估

指有的社会组织将评估作为一项非营利性活动来面向社会提供,在发动、组织,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全面负责。

(四)企业组织并具体实施评估

指企业将评估作为一种商品,向客户提供评估服务,并且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就像普通的市场交换一样,这也是社会组织评估的一种模式。

综上,在理论上无论是评估的组织者,还是评估的具体实施者都可以有多种选择。在社会组织评估的组织者方面,既可以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评估,也可以是由社会组织发起的评估,甚至可以允许有关营利性企业将此作为一项有偿服务向市场提供。在社会组织评估的具体实施者方面,实际上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均可以参与。

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教案 篇5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含义: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演变与扩展。特点: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2、把幼儿看作是成年人的缩影,这种观念对吗?为什么?

不对。这种观念忽略了幼儿的独特性,没有顾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征。

3、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依据。请结合实际论述这一观点。略

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在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形成的过程中,成人具有怎样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进取的行为受到成人的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这为幼儿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对幼儿的这些表现不理解,对其严加管教或责难,就会使幼儿产生内疚感和自卑感,导致行为上的退缩。

5、简要解释幼儿在言语、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与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特点。(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的词汇通常都是身边接触的词,水果、称呼、交通工具、生活用语等,对词意的理解方面也逐步准确。包括词汇的发展和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期。(二)幼儿的认知发展

1)幼儿的感知觉与观察的发展

2)幼儿的记忆发展: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主 3)幼儿的思维发展: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4)幼儿的想象发展:想象的任意性、想象的夸张与混淆、想象的再造性(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冲动性、易变性、受感染性,控制力差)、情绪情感体验、情绪的识别与理解(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包括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性格发展(好奇心强,独立性不断发展,坚持性不断提高)、社会性的发展(同伴交往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性别化的发展)

6、同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为什么会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是因为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不同的。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生理因素、环境、教育。

7、案例分析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6

发言材料

(2014年7月2日)

尊敬的王主席,各位领导:

很荣幸能参加此次调研座谈会。我们山西聚义实业集团是一个成立于2002年的民营企业集团,集团现涉及煤炭开采、精煤洗选、新型墙材、汽车运输、铁路发运、机械制造、煤矸石综合利用、IT科技等八大行业,拥有19个子公司和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共有员工2800余人,集团总资产66.83亿元,注册资本5亿元。按照今天《座谈会提纲》要求,结合企业近年来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几点认识:

1、市场准入是阻碍民企向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很多民营企业对政府在市场准入的制度制订、条件、程序设置等方面的公开情况不了解,有些项目虽然政策文件公开,但条件苛刻程序繁琐,非公有制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时遇到“玻璃门”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投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能源项目等方面都还正在尝试,民营企业能真正参与并公开披露的这方面的信息较少。

2、不合理的税负,压抑着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以我县煤矿产业为例,一大部分煤矿还处于技改阶段,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除付出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包括各种调节基金几十项,此外,还投入了大量的整合费用,在煤价持续下滑,劳动力价格不断提升,安全投入不断加大

上流程,因为政府部门对哪里是地震带,哪里是文物区,哪里是人防工程非常的了解,不必要非得每个项目办理,这样既可大量节约企业投资成本,又可提高政府效能,避免重复浪费。其次,我们在办理环评手续中需要气象局提供一些数据时也常常遇到困难。另外就是许多项目都要经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做评估报告,对企业来讲成本开支很大,给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

当然,近年来,我们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也做了许多努力,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一些资金支持上都给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也有地方政府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和用好全国联网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网上备案,确保信息透明快捷。

2、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我认为宣传落地要跟上,要在媒体设立专栏或设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此外还要建立企业和地方政府定期沟通机制,特别是发改、经信、投资促进局等部门要定期和企业沟通,使企业能及时了解政府在哪些领域出台了哪些政策,更好的把握信息,有更多的参与自主权。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7

关键词: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设计,政府

引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当前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重大制度转型。其中“合同外包”或者“政府购买”是最常见的方式。随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及其活动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与NGO之间相互依赖,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更是构建了“伙伴关系”。

为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成果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社会服务效果,加大对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购买项目考核评估”成为公共服务购买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自我评估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所谓的“第三方”,一般是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中间机构或组织,由他们制定一系列评价标准来对他们业内各组织进行评定,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与报告。其好处是由于其是作为独立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第三方”,这是客观公正进行评估的基础。其独立于政府的性质使其避免了受到官方意识的影响,从而有助于非营利组织的自由发展;而其又不完全倾向于NGO一方,保证了对NGO监管的有效性。而且,作为第三方机构其在社会上的信誉较好,这也会提高其评估结论的权威性。

这种评估不能仅限于是否提供了服务,而是要将评估指标量化,把社会组织的运作管理、经费的使用、服务的成效、服务对象的回馈等均纳入社会组织评估体系。评估获得通过,政府继续购买其服务;评估没有通过,政府则可以购买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高质量的服务。

一、中国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的评估现状及问题

1.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的评估现状

2003 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不断增多,形式多样;购买的领域涉及教育、公共卫生、扶贫、养老、残疾人服务等传统服务,还包括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社区矫正、环境保护等诸多新型社会需求。购买服务数量和范围都开始逐步扩大,可见,中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意识到,在项目实施前对所需要购买的项目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能够对政府的资金的有效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公共服务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证目标计划的达成。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文件规范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工作。

例如,东莞市在2011 年发布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中提到,立项评估和前期评估中可参照中、后期评估进行,分为机构自查、实地检查和联合验收。评估方式是采用内外部评估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服务量及服务成果、服务质量、运作管理进行评估。

上海市静安区出台了《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规定由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承接项目前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组织的资质、能力、信誉、业绩等进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绩效评估和资金使用状况的审计。静安区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行项目资质评估时依据文件规定,采取“听”、“评”、“看”三步法,然后做出综合评估报告进行实现事前资质评估。

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考评方式实行分项评分,专家小组打分制,根据项目各部分累计得分确定是否购买该项服务。主要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两类: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其中两项指标各占50%。二级指标包括七个方面:立项情况、目标完成程度、效益实现情况、组织管理水平、预算管理情况、财务(资产)管理情况、会计信息质量。

2.现有评估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各地政府都建立了一套以保证服务质量和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有效监督为目标的评估方法,但在实际情况中,合同的执行过程依然很难控制,有时甚至导致质量下降。具体来看主要有如下两个问题:(1)评价指标的设置有待合理化、可操作化。部分评价指标在评分过程中无法进行准确评价,很难界定一项指标不同分数之间的区别,比如四级指标绩效目标的明确性,明确与比较明确和基本明确之间无法进行界定,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因此影响了指标在实际打分中的可操作性。如何将文字性、主观性强的缺点转化为能定量、较客观的评价指标,需要以后的进一步研究。(2)评估集中于项目中后期,缺乏专业化的评估体系。目前的评估工作多把目光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后,忽略了项目购买之前的需求评估。另外由于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在与社会组织契约式合作的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工作汇报、领导视察、查看运营资料等形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有无重大责任事故、使用情况、服务的时间等方面,缺少对服务质量、服务成效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的专业化评估。

综上,中国的NGO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确切的说是缺少这种独立的有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并且,立项评估中大多是采取借鉴中后期评估来进行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作用与意义

1.监督作用,促进公平

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公共服务提供领域,也不是完全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而是有目的地引入市场成分,然而,为了规范和约束承包方的行为,维护公众的利益,监督便成为购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从根本上说,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是一种平等合作关系,监管的力度不能破坏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监管方需要明确其在正式制度制定和市场监管中的职能,进一步鼓励和推动社会组织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由于政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委托其他组织对外包后的公共服务进行监督更为有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监督NGO的行为,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目前中国的NGO管理体制十分需要有对NGO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机构和制度。每年的“年审”根本不足以有效监管各色各类的NGO,而造成了中国当前非营利组织管理中事实上的“放任”。第三方评估将借助其专业化的方式来实现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并可以起到法律所不能及的预防功效。总之,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为有效遏止中国当前NGO发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做出一定贡献。

2.激励作用,引入竞争

第三方评估更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激发NGO的进取精神,使一些无所作为的NGO焕发活力,并取得优胜劣汰的效果。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利用其具有说服力的权威性报告,向全社会提供各个NGO的活动能力、资金使用、内部管理等实际状况;而此报告则关乎非营利组织一般较为重视的声誉和知名度。

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必然逐步激发NGO的竞争意识,这与国际上NGO的管理原则是接轨的。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思路还是不允许非营利组织互相竞争提供公共产品的,这种情况将随着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而逐渐改变。

3.宣传作用,提高公民意识

由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工作同时受到政府、社会、NGO自身的监督,其过程、结果一般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这可以增强公众对NGO的关注,使其深入了解NGO的运作,提高公民意识,使得更多的公民热心于慈善、志愿事业。由于有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NGO的整体情况介绍给公众,也提高了NGO的社会地位。可以说,人们信赖第三方评估机构,参阅其报告的同时,也是一个公民教育的过程。

三、第三方评估机制的设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评估,是一个贯穿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程的、系统的评估。当代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正处在变革之中,只有把公共服务评估,从公共服务结果向前延伸到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供给,才能克服由于渐进变革带来的公共服务体制缺陷造成的局限。

公共服务项目的全程评估,就是把公共服务看作是包括需求─供给─结果的一个公共服务过程,而对公共服务需求、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结果进行的全面评估。评估的基本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需求评估

指决定某种公共服务是否需要提供、确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和确定公共服务的消费边界。具体包括:(1)区分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不越位也不缺位。(2)区分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增值公共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使公共需求与政府职责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明确各自公共服务的责任。

2.供给评估

指确定怎样生产这种公共服务,即政府要根据收益成本分析确定某一公共服务的具体生产者,方式可以是公开招标,或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政府应该秉持效率原则,选择那些成本和效益比例最为适当的生产者来承担生产任务。重点评估服务方案可行性,确保服务方案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保障基础和明显的专业特色。具体包括:(1)政府直接生产还是间接生产。纯公共服务优先考虑政府直接生产,准公共服务优先考虑政府间接生产。(2)政府直接生产采用权威制还是契约制。即使是纯公共服务,也要优先考虑契约制的方法,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

3.结果评估

指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重点评估服务的实时和动态绩效,包括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绩效和被服务对象满意度,希望通过对服务绩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帮助建立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绩效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服务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如果生产者不能按要求履行任务,可以根据事前的约定,终止合约并追究生产者相应的责任或寻求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具体包括:(1)成本核算。强调成本的节约。(2)产出核算。强调目标的达成。(3)效果核算。强调公众需求的满足。

结论与建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唯一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公共服务的供给由政府单一供给模式转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竞争合作的多中心供给模式,以发挥不同供给主体的比较优势,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第三章 心理评估 篇8

从甘肃省26日晚间召开的貧困县考核部署会议上了解到,甘肃省对贫困县的考核将按照县区自评、省直部门量化打分、脱贫农户评价、考核组考核、第三方评估和考核结果评定等六个环节组织实施,其中除了要阳光操作和群众参与之外,特别提出要接受社会监督。

据了解,甘肃省已经从省、市、县非党政机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高校科研院所等熟悉农村和扶贫工作的人员以及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等单位,抽调了66人建立了第三方评估人员库,在考核前进行编组。

第三方评估组将全程参与甘肃省各县区脱贫“大考”,将采取抽样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监督考核过程。其可以从贫困村随机抽取贫困户,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评分,并核实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甘肃省已经明确,此次“大考”结果将与贫困县领导干部“官帽”挂钩。其中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将被提拔和重用,而工作不力、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将被问责和调整。

上一篇:2010形势政策论文--《G20国峰会解析》下一篇:美容院开业庆典讲话稿参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