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调的通知

2024-08-26

养老金上调的通知(共9篇)

养老金上调的通知 篇1

养老金上调通知参考

3月29日,记者从财政部网站了解到,在20中央财政预算中,“关于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指出,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666.17亿元,比执行数增加691.47亿元,增长13.9%。主要是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领取人数也有所增加。

今年涨幅比去年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在经历了11次10%的涨幅之后,去年执行的是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而今年的涨幅进一步下调至5.5%。为什么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开始下降,未来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是否会继续延续下行趋势呢?

对此,多年从事养老金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朱俊生告诉记者,此前十几年养老金调整幅度为10%,去年降到6.5%,今年变成5.5%,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比较大,未来这一增幅很可能会继续下行。

今年3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去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84万亿元,总支出是2.58万亿元,当期结余是2600多亿元,累计结余是3.67万亿元,可以确保17个月的支付。

对此,朱俊生说:“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养老基金出现收支失衡,需要财政转移支付,过去5~6年财政转移支付了将近2万亿元,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大。”

未来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大

朱俊生介绍,之前养老金标准连续多年10%的上涨,有的地方实际涨幅甚至超过了10%,在地方调研时,很多地方政府都反映由于过去十几年连续大幅上调,成为造成基金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有关养老金应该如何调整,是否建立制度化的调整机制等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去年4月在解释去年养老金增幅调整为6.5%时,时任人社部发言人李忠就表示,确定6.5%左右的调整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现在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

养老金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一、养老金多少和什么因素有关

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职工在职期间缴费基数的高低,二是缴费年头的长短。也就是说,缴费基数越高、缴费时间越长,退休后养老金拿的就多。

二、请具体解释一下缴费基数

各省的缴费基数一般都不同,就拿天津市来说,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8%,其中20%由单位缴纳,8%由个人缴纳。这个比例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你在国企、外企还是合资企业,在每个企业都是这个比例。但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工,缴费基数却不相同,缴费基数与职工本人的工资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总的来说,工资收入水平高,缴费基数就高。

三、什么是缴费工资?缴费基数如何计算呢

缴费工资是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高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按300%缴费基数封顶。根据本市社平工资变化情况,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每年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调整公布。2013年本市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下限为2210元,就是指按60%缴费;上限为11331元。也就是说,如果参保人员计算的缴费基数不到2210元,就按照2210为基数缴费,高于11331元,就按照11331元缴费。如果在两数之间就按照实际数额作为缴费基数。

四、缴费基数的高低对养老金具体有什么影响

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个人账户是由历年缴费逐渐积累起来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是计算养老金的组成部分。刚刚我们提到了职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这部分比例是要划入到个人账户中的。缴费基数越高,按照比例划入到个人账户的金额就越多,积累下来的储存额也越多,养老金也就越高;反之养老金就低。

举例说明,假设某企业参保人员甲和乙,都是男职工,60岁,1972年12月参加工作,2013年3月办理退休,缴费年限都是40年零3个月,在职期间甲一直按照上年度社平工资缴费,乙一直按照下限缴费,按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计算,甲每月养老金可拿3446.35元,乙可拿2623.75元。同样年龄、同样工龄,就相差了800多元。

五、缴费时间的长短对养老金影响有多大

现行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是随着缴费年限的延长而提高的`。缴费年限长,计算的比例就大,基本养老金就多。反之,缴费年限短,基本养老金就低。而且按照现行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对坚持正常缴费的参保人员是非常有利的。

举例说明:假设个人缴费人员甲和乙,都是女职工,今年50岁,2013年3月同时办理退休。两人都是1987年12月参加工作,失业,甲失业后继续在社保分中心个人窗口缴纳社保费,一直按照缴费基数下限缴费,而乙从20至今没再缴费。办理退休时,甲缴费年限共25年零3个月,而乙只有。按照现行办法计算养老金甲每月是1365.12元,而乙每月是703.48元。这两人就相差了660多元。

六、前不久就有读者问到养老保险缴满15年,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交了,达到退休年龄时是不是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

按照政策规定,1月1日以后退休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当然,满15年只是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了,大家不要以为满15年可以不用再缴费了。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养老金与缴费年限长短、缴费基数高低有直接关系。另外,在调整养老金待遇时缴费年限也是重要指标。

七、有这种情况,比方说,我的一个朋友,他缴了几年费后失业了,就没有继续缴,过几年找到工作了,又开始缴费了,这样养老金有影响吗

当然,这种情况,我们叫“间断缴费”。也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在缴费期间中断了,没有连续,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几个月,还有几次中断的。职工还没达到退休年龄前如果间断缴费,直接影响退休后养老金的高低。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已经将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待遇紧密挂钩,这和刚刚我们提到的缴费时间长短一样,间断缴费几年,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就少几个百分点。因此,我们提醒“间断缴费”的职工,应当按照政策规定,把间断的缴费补齐。

养老金上调的通知 篇2

目前,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养老服务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通知》的发布, 表明各部委已经准备联合解决这一难题。业内人士认为, 为了让《通知》落实到位, 还应推出一些后续政策, 如拿地及税收方面的优惠, 帮助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一)

养老问题需要协同解决

截至目前,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超过了2个亿, 占总人口的14.9%。但是我国拥有养老床位数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也低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加上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因素, 未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河北省为例, 河北省目前全省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为18.5万张,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为4.78万张,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23张。

河北某市民政局人士还透露, 部分现有养老设施不符合设计规范, 如乡镇建设较早的敬老院, 因历史原因设计要求不高, 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大多是旧房或租房改建, 硬件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他说,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小, 且多数社区缺乏生活、保健、娱乐等服务功能。”

去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下称《意见》) 。在这个《意见》中, 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 包括在投融资、用地、津补贴、税收减免等各方面,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 由于养老设施建设是一个大概念, 涉及民政、财政、住建和国土等多个部门, 这些部门如果不协商解决问题, 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所以, 《意见》之后, 各有关部门肯定还得采取进一步的具体措施。

(二)

政府养老思路调整

于是, 作为对《意见》的深化要求和具体部署, 《通知》应时出台了。

《通知》提出,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要求, 结合老年人口规模、养老服务需求, 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并将有关内容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加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

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团看来, 《通知》的表述, 说明面对养老服务紧缺问题, 官方部门认识到应举全社会之力提供养老服务, 仅仅靠政府去提供养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对政府直接兴办养老设施的思路已经作出了调整。

按规划落实布局

目前, 一些养老服务设施虽然地处城区, 但由于用地限制, 缺乏扩建或改造的余地, 导致出现床位少、空间少、入驻需排队的现象, 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规划保障, 许多养老服务设施不得不建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郊区, 不同程度地存在入住率低、效益低等问题。

对此, 《通知》要求, 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 要按照城市、镇总体规划要求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布局、配套建设要求, 因地制宜地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规模;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 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查过程中,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意见》所提出的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的标准, 并依据规划要求, 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 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培训从业人员

与养老床位相比, 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的短缺也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据专家介绍, 有些社区也引进社工, 开展了志愿者为老服务, 但志愿者大都是学生、党员或者在职职工, 他们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对社工组织培育不足, 其人员流动性大, 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养老护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 护理技能差, 而这个行业低廉的收入和较低的社会地位, 也难吸引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从事此行业。

为严格执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宣贯培训, 从2014年起, 将有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培训纳入执业注册师继续教育培训要求, 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正确执行标准规定, 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

加强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落实要求的重要抓手。《通知》强调,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新建居住 (小) 区养老服务设施实际配套情况、工程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等。监督检查报告于当年11月底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建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 对各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适时进行专项督察。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资源、民政和老龄办等部门, 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建立协作机制, 制订年度计划, 明确工作任务, 落实责任单位, 共同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 使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 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40张。

住建部总经济师冯俊强调, 这个文件刚发不久, 要马上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当然需要一些时间。现在不仅中央政府认识到了, 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了, 接下来就该按照中央有关要求, 把这项工作继续推进。

(三)

探索“公建民营”

近年来, 养老设施用地是个“头疼的问题”, 此前关于养老设施用地的政策和文件出台不少, 最大的障碍是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

而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愿兴建养老设施, 是因为许多非营利养老设施需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这会直接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甚至政府还要额外增加财政投入, 投资和运营这些养老服务设施。

而这次《通知》作出了硬性要求, 地方政府的压力自然变大了, 不得不行动起来。在陈国强看来, 尽管《通知》并没有就养老设施的建设主体是民办还是公办, 以及土地和税收政策予以详细明确, 但已经暗含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设项目, 并配备相关的政策。

陈国强认为, 养老服务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其既具有营利性, 又具有福利性, 在庞大的养老人群中, 存在数量不菲而经济实力欠佳的群体, 如何让这部分人也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是各级政府部门绕不开的责任。对于中低收入老年人来说, 养老问题应主要由政府和社区来解决, 因此, 各级政府部门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为低收入或经济实力不济的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 让他们也能够老有所养。

有专家指出, 在目前现有的全国4万多家社会养老机构中, 公办养老机构约有3.15万家, 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75%。然而, 不少公办养老机构效率较低, 管理不善, 亟待改革。既然政府已经明确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原则, 接下来就应该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积极稳妥地把专门面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 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化解民资阻力

不过, 尽管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我国养老事业成功的关键已形成共识, 但目前民营资本对养老行业“望而生畏”, 大多不敢涉足, 进入的也运营维艰。

在2011年底成立的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护理院为民营背景, 设立在北京人口密度较大的老社区, 共投资1000万元。院长王小龙透露, 房租、人工两项占了养老院成本的90%, 一年150万房租, 外加300万的转让费, 相当于用写字楼的价格办了养老院。“政府重视, 但力度远远不够。开业一年多共有10来万元政府补贴, 和投资1000万比是杯水车薪。我们租房做养老却没有建设补贴, 还要交所得税。”为此, 他呼吁, 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 用一个支点政策把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解决中国养老难题。

济南万泰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以老年人护理为主业的养老服务公司, 经过4年的运营, 目前已经收回投资, 开始盈利。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虽然公司已经营4年, 但是整个养老服务业还处于探索过程中, 因为受到地域、人员、运营等多个条件的局限, 公司的商业和产业模式等尚不成熟, 且整个投入和产出还不太对称。

此外,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 民间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 但由于社区养老以公益性为主, 盈利微弱, 加上医疗纠纷等风险, 民间资本多数不愿涉足。

记者了解到, 制约民间资本投资养老行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投资大战线长、成本回收慢、短期难盈利;风险大又没有保障, 而老年人病多、易发生意外, 这些将给养老院带来很多责任和麻烦, 有时一个医疗纠纷拖垮一个养老院;政府鼓励措施少, 配套政策又不到位, 如社保医疗卡等还不能同养老院内的医疗机构联网等。

因此, 既然扶持社会力量介入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 政府部门就应进一步制定好优惠政策, 在税收、融资、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和交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强调, 一定要把养老服务市场清晰地划分为两个市场, 即基本养老服务市场和高端盈利性养老服务市场, “政府的归政府, 市场的归市场”。惟有此, 中国的养老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商机。

解决拿地难题

《通知》称, 编制养老设施规划应与城市人口布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区或社区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进行协调和衔接, 积极推进相关设施的集中布局、功能互补和集约建设, 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规模。

对于北京这类一线大城市而言, 养老服务设施启动后如何收回成本显然成为难题。

陈国强说, 目前国内有些房企开始在某些项目中配套养老服务设施, 由于养老地产维护成本高, 现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并没有十分成熟的模式。

“就机构养老的拿地问题, 应当采取混合方式, 不能单视为住宅或商服用地简单走招拍挂程序。”陈国强说, 如果单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公办养老机构去解决社会养老显然很难, 民营机构和社会资本如何介入需要找到平衡点。

北京已经出台政策明确: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今后将由政府部门划拨土地, 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营利性养老机构, 应在限定地价、规定配套建设和提出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采用招拍挂等方式供地。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也表示, 目前一些公办养老院能享受的政策支持, 民营养老院享受不到, 还有改进的地方。他透露, 只要是符合城市规划且确实是从事养老事业的民办养老机构, 未来在用地方面也可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徐元明等人建议, 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改扩建等形式, 对废旧厂房、闲置校舍和空余办公用房等资源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养老服务设施, 以缓解土地供应不足的压力。

退休养老金上调 篇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办法采取了国家统一规定的“三结合”的调整办法,即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体现了“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将以本人2015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3.5%,同时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对超过的年限每满1年增加3元。此外,按照政策规定除了执行以上两种调整方法外,部分特殊情形的高龄人员还进行了适度倾斜调。眉山市涉及人员228080人,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13.5元。

眉山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涉及待遇调整人数2.86万人,共补发调整养老金6259.52万元,月人均增加242.23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高龄人员1.19万人,高龄补贴月人均增加53.21元,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增加269.9元。

山东养老金上调 篇4

进程:至少13省公布方案

10月27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备案工作已完成。

自国务院的《决定》发布之后,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湖南等地陆续出台了养老金并轨方案。进入10月后,各地进程明显加快,云南、甘肃、陕西、湖北、天津、黑龙江等地相继公布了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向社会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的省份至少已达13个。

各省的实施办法大体与国务院改革方案保持一致,即从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差异:缴费工资基数计算有所不同

虽然各地都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统一规定了单位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但是对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确定,各地的规定却有所差异。

例如,黑龙江、天津、湖南、甘肃、福建、吉林、云南等省市明确规定,机关单位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而上海则在实施办法中明确,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

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是各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陕西省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周女士对本报表示,这次改革中,自己最关心的事情就是缴费基数是多少。周女士任职,月收入5020元,其中基本工资只有1700元。“要是按照1700元的工资缴费,那可就亏了。”周女士说。

关于各省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计算方案不同的原因,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本报分析说,“两个办法各有千秋,其中,分项合计的办法要简单一些,个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如果依据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来确定,那么,如果今年涨工资了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就是说基数缩小了,这样,就也许有人会有意见。”

“中人”:多地设立过渡期

各省落实养老金并轨方案的过程中,养老金待遇会不会下降成为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担心的问题。对此多省都提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对于2010月1日改革前退休的“老人”及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养老待遇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尤其是改革后10―内退休的人员来说,其养老金待遇可能会出现一个‘洼地’。”郑秉文说,“设立10年过渡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洼地’。”

此前,国务院在相关《决定》中已经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实行过渡性措施。

上海市养老金上调 篇5

关于上海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通知

各委、办、局、控股(集团)公司,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切实保障本市城镇企业退休(职)人员的基本生活,经研究,自201月1日起调整本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市底以前已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企业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按照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一)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二)按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月增加额不足30元的,补足到30元。

(三)以本人月份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为基数,增加3%(增加额尾数不足一角的,见分进角)。

(四)年12月31日前女年满60周岁及以上(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男年满65周岁及以上(1948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其中:2013年当年内女年满60周岁(1953年出生),男年满65周岁(1948年出生),以及年满70周岁(1943年出生)、75周岁(1938年出生)、80周岁(1933年出生)的人员,可按照年满60周岁(男年满65周岁)、70周岁、75周岁、80周岁人员已享受的标准(本通知实施前的标准)先进档,再增加。

二、2013年12月31日前女年满60周岁及以上(1953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男年满65周岁及以上(1948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人员,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后,月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不到1500元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增加后的月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不超过1500元。

三、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持有中国海员工会核准颁发起义船员证书的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按上述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后,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

养老金上调的通知 篇6

1. 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 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世界上, 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 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 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2.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一方面,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货币乘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减小货币创造乘数, 缩小货币扩张的规模;反之则相反。另一方面,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超额储备规模。当准备金率上升时, 商业银行的部分超额储备转化为法定储备, 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则相反。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调整状况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 二十几年来, 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十六次调整。

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 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 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 用于资金收付。

在2006年中为控制银行信贷, 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 央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入2008年, 截止到2008年4月25日,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 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 6%。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的背景分析

央行自2 0 0 6年来先后1 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由原来的从7.5%调至16%, 尤其是进入2 0 07年以来调整频率加快, 并且还有继续上调的可能性, 这在央行宏观调控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被成熟市场经济视为“巨斧”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频繁使用是由于以下现象造成的。

1. 流动性过剩

当前, 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外汇快速流入的速度不减。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迅猛, 到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7万亿美元。持续增长外汇储备的背后, 是由于当前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

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存在, 外汇流入不断增加, 央行购汇为此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 越发加剧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而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近期股市持续走高, 百姓入市的冲动不减, “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2. 贸易顺差矛盾突出

目前, 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的顺差, 大量外汇流入过快, 加上超常准的外汇储备, 导致矛盾明显。高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另一方面, 与日俱增的中国外汇储备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压制中国贸易的口实, 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

3.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目前, 我国投资过热的状况尽管不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发生, 但是这种投资增长不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结果。现在投资的增长所引起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保证未来有效需求的相应提高, 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投资过热, 还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 将会对我国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 近期困扰整个经济系统的一大问题市房地产投资过热, 截至2 0 0 6年6月,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2%, 房价上涨过快, 严重偏离了房地产业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房地产的攻击超出市场整个需求和消化能力的最大极限, 人们对市场与其发生逆转, 将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 涉及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 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4. 信贷规模激增

信贷高增长有来自于宏观经济体的原因, 也来自于商业银行体系的原因, 此轮经济周期景气依旧, 来自于微观经济主体对于投资和消费的信贷需求巨大。同时股市投资需求也加大了这种信贷需求, 企业或个人通过抵押贷款融出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不可小视。而当前商业银行资产整体流动性依然充足, 由于信贷投放的基础较大,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动难以抑制, 在贷款需求增大的背景下, 信贷高增速难以逆转。

四、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一些市场的的影响

1.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业的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直接导致收益减少;二是流动性紧缩后信贷减少导致总的收益率下降。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将整体上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 但对不同银行影响不同, 具体影响将取决于央行票据等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运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定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可满足部分结算的需要。在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 可能由该部分超额准备金补足。否则, 必须将贷款或债券投资的资金调拨至存款准备金, 进而影响到贷款规模, 从而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由于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降, 银行使用超额存款准备金替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地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应对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主要通过调减流动性来实现。

2.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吸纳的资金尽管通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达上千亿以上, 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市场上可用资金减少, 投资于股市的资金也相应减少, 股票价格理应下降, 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股民对股市产生了非理性选择, 大量的股民并没有因此降低投资热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收紧流动性, 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市场泡沫, 使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持久。

3.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目前, 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主要通过借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票据贴现等方式进行, 这些都需要有银行大量的可支配信贷资金作保证, 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势必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继续扩大银行融资的需求。

但是, 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贷款持续增长的势头,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储蓄率将保持增长态势, 各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将会随着高速增长;再加上外汇的持续增加, 人民币的社会供给量也会保持快速增长, 这些都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 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会千方百计减少头寸, 增加贷款投放, 提高经营效益。

从企业自身来说, 在银行取得贷款已不是惟一的融资方式,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融资形式已得到拓宽,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采取因地制宜、不拘一格进行多头融资, 可采取上市、入股、发行企业债券、票据、委托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 这些都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发展趋势

1. 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及国际趋势

央行自2006年起已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频繁运用该工具与标准的教科书原理相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首先影响货币乘数, 然后再间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 因此, 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变动, 容易对经济造成不良后果, 同时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 不利于货币的稳定。另外, 存款准备金率过高会削弱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 今后不宜再频繁使用准备金政策。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基础处于平等地位, 国际上法定准备金率有降低的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大幅度降低了准备金率, 加拿大、新西兰、瑞士、比利时、墨西哥等国都实行了零准备制度。

2. 有关零准备制度的介绍

零准备金制度不是不要交纳准备金, 也不是每天的准备金都保持为零, 而是在保持其结束时, 准备金的累积性余额为零。央行可以规定一个准备金的保持期, 在这个保持期的每天, 准备金余额可以为正, 也可以为负, 但是, 在保存期结束时, 每日准备金正余额的加总一定要等于负余额的加总, 从而使其当日在央行存款账户的累积性余额为零。

零准备金制度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在保持平均准备金稳定的基础上, 避免在保持期结束时, 发生在央行账户的透支和剩余。但如果有了透支和剩余, 在央行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 可以实现剩余银行累计贷出额等于透支银行累计借出额。因为剩余银行持有该资金的机会成本是将此资金按市场利率贷出的收益, 透支银行向央行借款负担的罚息要高于市场利率, 这就是的透支银行尽可能从市场介入资金, 而不是轻易在央行账户上透支。同时, 它们也尽可能将透支规模控制在剩余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资金范围内, 避免向央行借款而承担罚息。

零准备金制度的基本规定决定了他的主要特点是, (1) 货币乘数的波动幅度大。因为准备金率的波动幅度的决定了货币乘数的弹性也相应较大。 (2) 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较大。零准备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可用资金比较多, 货币乘数相应扩大,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的收益也可以相应增加。 (3) 央行的干预空间相应缩小。因为整个货币供给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的扩大决定了满足等量货币需求, 只需较少的基础货币, 也就是央行的干预程度大大缩小了。 (4) 零准备金制度运行稳定。尽管在这种制度中, 货币乘数的大起大落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幅波动, 但是, 因为准备金的透支额有限制, 货币供给还是有个央行控制的极限为止, 所以其运行是稳定的。 (5) 央行能便捷地决定和调控市场利率。如果货币需求没有特殊的变化, 央行保持零基础货币供给, 则市场均衡利率将为央行存贷款利率平均值, 央行只要调控自己的存贷款利率, 就能调节市场利率, 而不必大动干戈。

鉴于实行零准备金制度的既有金融体系相当成熟的国家, 也有不够成熟的国家, 同时, 9 0年代的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都大幅降低了法定准备金率, 这就从经验上证明, 不仅零准备金制度具有普适性, 而且大幅降低准备金率是各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终究要按照国际惯例实施货币政策, 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建立零镇北制度的准备。

零准备制度的最大问题大概可算是在商业银行储备头寸偏少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破产及通胀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 实行零准备制度后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样问题, 理论的推导也能证明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在商业银行出现负准备金的时候, 就是其流动性最差的时候, 此时, 货币需求增加, 商业银行就难以保证客户体现的需要。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因为, 在一般情况下, 一家银行的负准备金就是另一家银行的正准备金, 负准备金银行可以将正准备金银行的资金借过来, 满足客户的需要。即使在市场上借不到资金, 央行也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所需的透支额度, 从而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就我国目前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太多, 央行回收难度越来越大, 通胀压力正在积聚而言, 提高准备金率, 缩小货币乘数, 降低经济热度不失为合理的选择, 但是, 提高准备金率将缩小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 削弱其与外国同行的竞争压力。随着W T O保护期的结束, 我国管理层将面对两种选择, 要求外资银行也交纳一部分准备金, 恐不易为外资银行所接受;不给外资银行某种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难免被置于竞争中的劣势中。所以, 在长期中瞄准零准备金制度, 创造基本必要的条件, 使我国宏观调控能最终摆脱困境, 与国际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韩 娇 孙宪梅:浅析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9) :5~10

黑龙江养老金上调方案 篇7

据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每年调待过程中都多次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如何为退休职工尽最大可能争取多增加养老金,并保证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稳步提高。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由“十一五”末的268.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23.8万人,增加155万人;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56元,净增长1043.56元/月,年平均增幅14.5%,整体增长近一倍。

据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陈泽民介绍,我省有别于其他省份,既属于解放较早省份又是老工业基地,赡养比较高,目前已达1:1.22,所以在增加方案形成过程中,充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并统筹考虑了近几年调待工作中广大退休人员反映的意见,经过了数十次讨论、反复酝酿研究,才形成了每年的正式调整方案。

在国家已经有明确意见的情况下,每年我省的调整方案都在坚持了国家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了微调,出台的方案符合大多数退休职工的利益。在国家总体调整水平已定的情况下,在定额普调基础上,历年调待仍然对高龄等群体给予照顾,统筹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XX广西退休养老金上调方案 篇8

广西近日首次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本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从XX年1月1日起执行,要求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务必在XX年9月底前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本次养老金调整对象是XX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含在XX年12月按规定核定基本养老金并在XX年1月起按月发放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70元。另外,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退休人员,从缴费年限满15年起计算,每增加1年缴费年限,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6元;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按其本人XX年12月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含按桂人社发〔XX〕1号文件规定加发的退休补助)的%增加基本养老金。

此外,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未达到2160元的,按月基本养老金2160元计发。

XX广西退休养老金上调方案

XX年8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XX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发〔XX〕50号。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XX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XX〕37号)精神,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XX年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人员范围

XX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含在XX年12月按规定核定基本养老金并在XX年1月起按月发放的人员,以下统称退休人员)。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一)定额调整

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70元。

(二)挂钩调整

1.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的退休人员,从缴费年限满15年起计算,每增加1年缴费年限(按累计缴费月数换算为年,保留1位小数点,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库记载数据为准),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6元。

2.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按其本人XX年12月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含按桂人社发〔XX〕1号文件规定加发的退休补助)的%增加基本养老金。

(三)适当倾斜调整

年12月31日(含)前已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其中,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数据库记载数据为准;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按现行有关规定进行核定),从年满70周岁起,每年长1周岁(不满1周岁的按1年计算),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3元。

2.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XX年12月31日(含)前在我区艰苦边远地区(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6元。

(四)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调整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第(一)、(二)、(三)点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未达到2160元的,按月基本养老金2160元计发。

三、调整执行时间

本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从XX年1月1日起执行。

四、待遇调整的审核

(一)企业退休人员

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核定;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可参照本通知规定的调整办法和标准进行调整,按现行管理体制进行审核。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核定;未办理参保手续的,或已办理参保手续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仍由所在单位(单位已撤销的由主管部门)负责发放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其中,XX年9月底前退休的人员,按其XX年12月基本养老金水平核定;XX年10月以后退休的人员,暂按XX年12月预发养老金金额核定,待完成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予以核定其基本养老金标准,并与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进行结算。

五、资金来源

(一)企业退休人员

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所需资金按原资金列支渠道解决。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已参保并纳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基本养老金的,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办理参保手续的,暂由退休人员原单位(无单位的由主管部门)筹集资金发放,待办理参保手续后,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

六、调整要求

XX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首次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市、县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本次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务必在XX年9月底前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各地要通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力度,提高基金支撑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要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拖欠。

此次调整工作落实到位后,各市人社局要及时进行总结,将调整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填写《XX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于XX年9月20日前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附件:广西58个县(市)艰苦边远地区名单

广西58个县(市)艰苦边远地区名单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决定中,广西有58个县(市)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具体名单如下:

南宁市:横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

柳州市: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桂林市:全州县、平乐县、灌阳县、资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

梧州市:蒙山县;

防城港市: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

贺州市:钟山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

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田林县、靖西市、那坡县、乐业县、凌云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

河池市:金城江区、宜州市、南丹县、天峨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

崇左市:江州区、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天等县、扶绥县;

养老金上调的通知 篇9

自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频频应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来紧缩流动性。2008年6月7日,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此从6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5%的历史最高点,也是目前各大经济体中存款准备金率最高水平。

尽管在通货膨胀之下央行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在短期内的确达到了抑制银行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但是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定属性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会推高资金成本,并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经济主体产生强烈的影响。作为大型集团公司,应当对此做出充分的评价并加强自身内部的资金管理。

二、存款准备金率:最具杀伤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的初始目的,在于保证银行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对客户的支付能力。但由于准备金客观上限制了银行贷款的最大空间,因而逐步演化为中央银行调整银行资产运用行为的一种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中央银行规定一个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则为超额准备金。一般所说的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缴存的相关规定。

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于银行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不复杂。法定准备金降低了银行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空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提高,银行等量存款所能发放的贷款减少。原始存款经过货币在银行体系内循环往复的乘数结果,将导致银行体系派生存款的多倍收缩,最终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即: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银行可贷资金↓→银行贷款↓→货币供给↓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显然,存款准备金水平的上调,表明了货币政策的紧缩;反之,则表明货币政策的宽松。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贷款,成为中央银行三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银行具有强制性,银行必须执行,且直接确定了银行的最大贷款量;相比之下,对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和再贷款行为,银行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与负债结构灵活调节,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因此,目前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当局很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水平。

三、近期存款准备金频频调整的主要原因

自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以来,1987、1988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其后在至1 9 9 8年间长达10年之内保持在13%的较高水平;1998年-2003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并稳定在6%的水平;自2003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持续上调,并在2006年之后逐步成为央行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持续的双顺差逼迫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人民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稳步增长,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国内流动性充裕。

与此同时,在逐步强化的利润动机下,商业银行逐步加强资金的运用效率,贷款增长迅猛;与此同时,在国际油价、粮价和其他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下,来自供给因素的压力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持续走高。自2006年以来,CPI持续走高,2007年以来CPI高达4.8,突破政府设定的3%水平。2008年前两个月CPI分别高达7.1%和8.7%。控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政府的首要经济任务。

控制信贷增长历来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环节,但近期国内信贷高速增长的势头并未因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及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紧缩而得到有效抑制。2008年1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53%;2月份,同比增长率仍高达17.05%。在此之下,为了尽快控制信贷增长,央行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成为必然的选择。

不可否认,与利率政策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可以避免再次上调利率导致的汇率稳定压力;在目前利率持续走高的前提下,与央票据相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不需要直接支付宏观调控的高成本。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并非“免费的午餐”。

四、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大的上调空间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的确能够有效抑制银行信贷增长空间。然而,这一工具的运用,是以限制甚至牺牲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为前提的,是将宏观调控的成本转嫁给银行(当然,如果允许,银行也可以转嫁给其他主体)。不利于银行的稳定与充分竞争,因此国际主流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普遍奉行低而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在9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实行间接货币政策以来,也曾出现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建议和实践。

100%显然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绝对上限。此时,银行就退化到货币保管箱而丧失其本质。除此之外,我们不难从银行稳定运行的角度,推测出一个特定环境下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合理上限。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应当以不威胁到银行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为前提。

假定银行的存款利率为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r,超额准备金率为re,贷款利率为δ, 信贷损失率l, 银行的费用率c, 则一笔额度为D的存款,假定在扣除准备金后全部发放贷款,则其能够给银行带来的利润P为:

P=D* (1-rr-re) *δ-D* (1-rr-re) *l-D*c-D*r

如果假定国内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 银行超额准备金率3%, 贷款的平均收益率6%, 存款平均利率1.5%, 信贷预期损失1%, 管理费用率1.2%, 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合理的最高水平为22.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任何高于此水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可能导致银行系统陷入困境。

如果再考虑到《商业银行法》存贷比75%的限定及银行盈利能力较低甚至非营利性资产,则要保证特定1%资产利润率以维护银行的稳定,能够容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可能更低。

尽管银行能够提高中间业务收益、优化信贷资金收益率等多种措施来确保自身的利润目标,但是银行应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一个主要方式是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随着信用交易工具的丰富,国内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连年来持续下降。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其中的流动性风险值的管理机构高度关注。2007年底,已经有数家银行发生了流动性风险。因此国内银行机构的经营能力,可能容忍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不大。

五、几点建议

(一)中央银行方面

货币政策应当基于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分析,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前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信贷增长迅猛,采用准备金率可以立竿见影,但诚如上文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刚性较强,银行能够灵活回旋的余地较小,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已经给部分银行的经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仍未见底,人民银行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克制将准备金率日常化的冲动,因此在2008年后两个季度内慎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为了有效控制信贷增长,中央银行可以灵活控制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在收缩流动性的同时给银行的灵活调整提供一定的空间;另外,可以在确保存款证利率的前提下,适度上调贷款利率,抑制信贷需求。

(二)商业银行方面

就商业银行而言,应当继续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利润来源;同时,采用优化贷款期限机构、灵活定价等策略,提高贷款的收益率;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降低资产不良率,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从而化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对于利润增长的压力。

(三)非金融企业

对于非金融经济主体,应当充分评估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可能带来的宏观资金趋紧和资金成本上升的趋势,加强自身内部的资金调度,提高内部资金配置效率;对于长期资金需要,应当考虑债券等工具,进一步降低对于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

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由于其刚性较强, 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会带来不利影响。出于收缩国内流动性的需要, 人民银行自2007年以来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理出发, 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提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上限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利润

参考文献

[1]、姜建清, 《银行转型与收益结构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

[2]、美联储:美联储就存款准备金的详细规定, 《准备金维护手册》, http://www.frbservices.org/files/regulations/pdf/rmm.pdf。

[3]、梅斯等著;方文等译:《改进银行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

[5]、彭兴韵:《全球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经济评论》, 2005年5-6期。

[6]、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第94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上一篇:高考要随波逐流-加州大学招生启示下一篇: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