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并重,以文化人——论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的领导力

2024-10-05

知行并重,以文化人——论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的领导力

知行并重,以文化人——论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的领导力 篇1

知行并重,以文化人

——论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的领导力 桐乡技师学院(筹)曹福祥

【摘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历来为教育界所重视。一个具有一定稳态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形成往往不会是自觉的、自动的。在这个不是自觉的过程中,处于学校管理中心位置的校长具有核心引领作用,校长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把握等方面的优势,抓住学校管理中诸如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规章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与应用等管理工作内容,使学校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长;领导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更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等全面的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将发生变革,学校在建设和形成新的系统完整、内容科学、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认识、丰富内涵,推动践行,这一过程往往是艰苦的,是不自觉的,甚至可能会触动到师生的切身利益,也会经常遇到阻力,所以这个过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长要结合学校历史、发展现状和应承担的育人目标和任务等,利用制度建设、物质建设、队伍建设等抓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好引领作用。

一、加强自身修炼是形成校长领导力的基础

常有人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综合素质高下、办学思想的科学先进与否等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在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下,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各管理领域的具体工作目标与措施等的把握,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财、物的合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校长才是最有力的最终调度人,也只有校长能承担起学校全面工作的管理调度职责。因此,可以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中最有力的引领者是校长。

处于学校管理中心地位的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核心引领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呈现,还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渗透并践行,校长作用将对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校长素质的高下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发展的成败、师生成长的质量。

(一)政策理论素养和事业观

校长要有较高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理论素养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一位好校长,必须是一位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党的基本政策和社会发展与建设理论有较好的认识和把握,这是保证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越卖力对社会的妨碍作用却越大。

校长必须是一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同时要具备及时深刻认识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正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超前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中的新常态的需求。学校教育既要造福百姓生产生 1

活、更造福全面小康的文明社会建设。一位校长也必须把教育工作、学校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尽责尽职,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促进师生全面健康成长敢于奉献、甘于奉献。

(二)教育科学知识和道德操行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有规律的,学校的运行与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以,校长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一般规律,不盲从,不蛮干,遵循规律,尊重规则,理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并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与时俱进。校长作为学校集体的中心,其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直接对学校师生产生影响。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文素养、优良的行为习惯,更要要求自身做时时是教育、事事是教育的先行者,切忌不苟小节或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双面形象,真正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模范。

(三)正确的管理价值观和较强的依法治校意识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一最大化既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容和水平上,更体现在师生发展的内涵和能力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思想,也有不同的管理行为。一些校长可能以思想引导为主要手段,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来提高管理效益,一些校长更愿意直接解决学校事务、师生成长中的矛盾等实现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但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校长,都不能脱离工作实际去实施管理,也即不能只有管理思想没有管理行动,也不能事无巨细事事亲历亲为,而要既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更需要配以一定的行动,要做学校管理思想的直接践行者,避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否则久而久之会产生空想理想主义、瞎指挥等不良情形。同时,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培养人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单位本身,还是它的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他们的权益都受法律的保护,特别是教师、学生这样的特殊群体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校长在施政过程中,不能凭主观臆断、个人好恶行事,要知法、守法,要用好权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二、多管齐下是校长领导力发挥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活动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它以学校的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职业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来。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不断地提炼、声明、内化和践行等过程来孕育。这个建设过程更涉及学校人、财、物和教育教学行为等方方面面,校长要善于抓住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要善于发挥核心作用和发挥班子团队全体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纲举而目张的建设成效。

(一)对教育价值观提炼与声明的领导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它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在办学实践中探寻、思索和提炼,并通过诸如校训这样的声明形式向校内外公布。它需要用精炼的语言向学校师生和全社会宣告,学校追求什么、提倡什么、赞赏什么,进而也表明学校反对什么、批判什么。这样的声明具备精神的凝聚力和意识导向作用,真正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时,它将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常价值观的声明及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学校的教育价值观需要不断地重新思考、提炼,特别是要对已有的声明和表述赋予新的内涵,甚至需要重新加以表述和声明。这一过程不是自觉的,需要校长这样的学校核心及时认识并加以推动的,更需要全校师生共同思考、观点碰撞来最终形成新的内涵,通过“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既形成新的内涵,同时也把这些追求和要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这一过程中校长的智慧和参与直接决定着它的质量。

(二)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领导

学校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既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和方向,是学校的追求和目标在一定时期上的工作线路图。事业发展规划无论是对学校今后三五年发展方向的定位,还是事业规模、2

办学水平等的要求,均体现着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规划不仅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也要确定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师生发展的目标要求来体现学校事业的发展愿望。因此校长需要对学校事业规划做好充分的调研、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深入的思考,在广泛征求校内、外意见的基础上来确定草案,并邀请各方面的人士(上级行政、教育科研部门、当地政府部门、社区代表等)加以论证,提交学校教师大会(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校长应抓住这样的机会把学校的价值追求、文化积淀渗透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去。

(三)对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建设的领导

学校要建设和营造好与学校价值追求相统一的校园环境。虽然现在的学校绝大多数是现代化、工业化的产物,新建校园比比皆是,学校建筑本身已经很少能反应和体现一所学校长远的办学历史和价值追求。虽然大多数学校建设设计时已经经过相应的容量、功能和文化传承需要等多方面的论证,但大多情况下,校长很少有这样的正好时机参与到初始建设设计过程中的。但校园绿化、雕塑造景、宣传长廊、教室实验室布置、走廊布景等,无不是一系列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追求传递的极好渠道,校长可以在这些适宜再建设的工程项目下好功夫。如普通学校崇尚科学、倡导勤学这样的价值观念,完全可以通过校园雕塑来加以体现;艺术专门学校的校园环境布置通常选取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名家名作做为内容;职业学校崇尚技能、提倡劳动美,所以通常把技术前沿知识、技能大师、企业文化作为学校环境布置的首选内容,诸如这样的设计和布置,旨在通过物化的具体形态使学校的价值追求时时入眼、处处入眼,在物质环境的薰陶中进而入心。

(四)对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与完善的领导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合适的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来提高效益。学校的管理制度种类多、内容全,并需要根据事业发展和政策变化加以更新和完善,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度建设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中。校长要通过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这一抓手,把学校不断更新的价值追求、育人理念等通过制度来传导给全体师生。制度中无论是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还是考核方案,都直接体现着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这样,反对那样的价值观。校长要善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研讨、不断践行过程,培养师生依法办学、依规办事的行为意识,并进一步内化为全体师生行为习惯。

(五)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

课程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实现育人目标的抓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无不反应着这所学校的价值追求,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关键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选择权为核心理念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师生需求,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善于抓住时机,按照既定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做好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特别要在选择性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挖掘与本校历史和追求相关联的、结合校情和所在地地理、人文、特产等资源,组织和指导各部门和全体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活动,建成具有传承学校文化、反映价值追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校的课程文化更具文化价值的厚重感。

(六)对校内评价的领导

一所学校要引导好师生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师生的发展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评价是最具效用的“指挥棒”。但这一指挥棒使用不当,会引导出许许多多盲目的、短期性不良教育教学行为。如普通高中以大学升学率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时,普通高中就拼命抓升学;民办初中以学生各类竞赛成绩的优劣来作为是否录取的主要标准,于是想进这些学校的小学生都热切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获取更多的优先录取的资本;职业学校仅以技能大赛的金牌数论英雄,那么好多学校专门组织技能特训队等等。

学校必须要建立一套引导方向正确、指标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无论是对班集体、教研 3

组这样的集体,还是对教师、学生这样的个体,要本着客观、公平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手段,充分协调好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实现学校师生全面、科学、和谐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贯穿在教师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干部竞聘等关键环节中,在制度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引导教师在责任心事业心等诸方面实现提升。

(七)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印成手册、张贴上墙。无论是学校的校训、理念,还是事业发展规划、各项行为准则和考核评价制度,都只能抽象地以书面或口头的语言向师生传送着学校的追求,要将这种价值追求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动,更需要借助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来加以推动。除了教师会议与校本培训、班团课堂与各类学生会议等方式开展宣讲以外,更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论坛和体艺节、科技节、读书节;各类师生竞赛、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为师生搭设实践平台,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加以内化,实现师生对学校价值追求的领悟,并转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和真切追求行动。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层的核心,校长思路决定学校的出路,决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层次。文化的力量看似和风细雨,却是无坚不摧。引领学校发展的办法、内容和形式很多,一位善于经营管理的校长,一定要是一位善于抓校园文化建设这样的系统工程的人。

参考文献:

[1] 陶继新.治校之道——20位校长的智慧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卫星.做个轻松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严正.四维领导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毛亚庆.学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上一篇:企业例会会议记录格式下一篇:感恩校园三分钟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