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2024-08-06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共9篇)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篇1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同学们练过了很多记叙文,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得生动形象并非易事。而在众多的写作手法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就莫过于心理描写了。

二、展示课前小调查。

这个表格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使用心理描写的习惯,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不用。

三、那么心理描写具体指什么呢?写作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找经常用心理描写的同学谈谈)

明确: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具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前预习案中的作业,我们班有这七位同学做得不错,大家为他们鼓掌。(展示作业批改情况)很多同学存在用叙述代替描写、不会化抽象为形象的问题。(紧张、害怕)

四、课堂活动:

探究一:三篇优秀作业展示,(充分鼓励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心理描写的三种基本方法,并明确三篇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启发归纳是重点,点出不足,为下边点评定标准)

板书。

1.内心独白

从人称特点入手

2.神态显示

哪些关键词句表现出自己的紧张害怕 3.梦境和幻觉

用什么表现手法(关键词)

探究二:分析并判断以下三个心理描写片段属于哪种类型。

1.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2.“李平59分” 张华58分” ……本应清脆甜美的声音此刻却好像化作一把把利剑直插入他的心脏,他的面色如纸,两眼死死地盯着老师那一张一合的嘴,…… “王凯60分”,不经意间似一阵温暖的春风拂过,那本来早已僵硬的面部轮廓,霎时露出一丝诡异的苦笑,他的身子也随之瘫软在椅子上……

3.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通过活动二,加强学生对以上三种方法的理解,强化记忆。

牛刀小试:

撷取你学习、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心理活动进行描写。80字左右,要真实生动。探究三:巩固提升

1.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情景,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补充上必要的心理描写,要求80字左右。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

2.请同学们以“等”为话题,创作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要求:100字左右,语言简洁,描写真实,至少用上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通过活动三,强化练习,提升能力。

四、课堂小结:

心理描写,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写出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实心理活动无处不在,做个生活的有心者,平日注意观察注意体会,养成积累的习惯,一定能提升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篇2

一.交代背景。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 (也可在中间) 往往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为故事的产生、发展作好铺垫。如鲁迅《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先点明回乡的时间是冬季, 然后写远望故乡所见到的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渲染悲凉的心境, 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如有位同学在《亲人》中写道:“昔日周身裸露的村庄, 如今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衣, 透过密密的树梢, 露出白墙高楼……”由景物描写展现时代的变迁, 渲染气氛, 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另外, 运用写景抒情来描写背景,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乌云、暴雨象征黑暗或凶祸;旭日东升显示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波涛汹涌促使人们思绪万千, 激动不已……这样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幅油画的底色、背景, 衬托了近景、主景。

所以, 好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渲染浓烈的气氛, 组织故事情节, 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渲染气氛。自然景物是客观的, 但是一定的景物可以引起某些联想, 造成一定的气氛。例如鲁迅的小说《药》, 作者在华大妈上坟时对周围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这是寂寞、凄凉的自然环境, 衬托着华大妈悲哀的心理。这令人毛骨竦然的境地, 不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吗?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及社会背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这就是大手笔的独具匠心。又如小说《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 天就阴沉下来。天黑, 河水也黑, 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 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三.烘托人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 环境也影响着人。由此, 自然环境的描写, 写出其特定的境况就能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社戏》其中有这样一段写景:月还没有落, 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 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 却又如初来时候一般, 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作者写月光, 如此“皎洁”, 写灯火光申的戏台, 像“满被红霞”的“仙山楼阁”。这一段写景。写出了“我”对社戏的依恋, 烘托出了“我”的美好的心绪。

四.深化主题。在记叙文写作中, 有些山水游记之类的文章可以直接通过写景来表现主题, 有些有情节、人物的作品往往“托物言志”, 用写景来深化主题, 使主题更深刻, 更富有抒情色彩。小说《红岩》中有这样一段:“窗外, 突然一阵闪电, 接着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黑牢, 在雷声中不住地抖颤……又是一声春雷, 紧接着耀眼的闪电。粗大的、豪放的雨点, 清脆地洒在屋瓦上, 发出铿锵的金属般的声音。这声音铮铮地拨动着心弦, 发出强烈的共鸣……‘狂风暴雨啊, 快点来吧!’‘震撼世界的春雷啊, 快点来呀!’”这段文中的闪电、巨雷、雨点, 是实写, 但更是虚写, 目的是突出“革命风暴席卷全国, 新中国即将诞生”的主题, 最后那句强烈共鸣的呼喊就更为明显了。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以景衬人, 以人带景。记叙文当中的景物描写都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的, 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 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 反之则不然。俗语云“马上看将军, 花间看美人”, 以景衬人就是让景物为烘托人物服务。为了把景物写活, 常常采用以人带景的方式, 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 让读者通过景物来了解作者的心境。如:“我喜欢在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日子里, 撑着伞儿漫步垂柳间, 观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致。这时雨疏疏密密地落着, 偶尔看到几只燕子穿梭于垂柳间。呈现出一幅‘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的图画来。再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的水珠, 闪烁着明亮的光点。微风徐来, 轻轻地吹着荷叶, 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耳侧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就如同游丝似的似有若无, 缥缥缈缈, 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 低首羞颜, 似有千般幽思, 万种情致, 欲说还休” (《荷塘听雨》) 。通过人物的视角来写景, 人在图画中, 以荷塘雨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让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人是风景的构成者, 写景与写人如能达到有机的结合, 文中的景物就会更富有神韵。如“不知什么时候,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 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 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 沾了露水;野花也醒了, 她与露珠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鸟醒了, 亮出那清脆的歌喉, 唱着向天空飞去……此时操场上, 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操, ‘一、二、三、四’的韵律, 轻快的乐曲, 伴随着同学们那矫健的身影。” (《校园的早晨》) 这段描写校园的早晨的一角风景, 就是以景衬人的活动, 通过人物的晨练来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的晨风, 从而把平常的校园晨景写得生机勃勃, 富有朝气。二、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或优美的散文无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 心中忽有感受, 思绪满怀, 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如“远看, 叶儿青青, 花儿点点, 好像色彩缤纷的珍宝, 散落在绿色的地毯上。近瞧, 那一串串的红花, 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花, 它们这时也都竞相争艳。校园花坛的文化走廊, 那红榜上写着数理化的竞赛的获奖名单, 各年级的的学习园地、黑板报, 如春雨后的艳花争妍吐芳, 似乎在眼前展现一幅幅学科学、爱科学的动人画面。秋天是凋零的世界, 一片凄清。可如今于我没有一点感觉, 有的只是心中荡漾着春意,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到处洋溢着科学的芬芳和新文化的气息”。这一段描写秋天的景物, 但字里行间抒发出作者对科学春天的赞美。三、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有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 把自己的感受情注入到客观景物之中, 所写之景都是被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这就是“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如“那‘千株扫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站在花前, 我吸了一口掺和着芙蓉花香的空气, 尽情地欣赏它的盛装:浅绿色的花萼, 粉红的花片, 金黄色的花蕊。它的娇嫩、恬淡时时透出一种妩媚而不妖治的风韵……它只默默地蕴蓄着生命, 不在三月争艳, 也不与九月菊花比美, 等到秋风来, 便发出一种令人惊诧的美, 为深秋增色, 真可为真正的花君子, 花中‘国色天香’的好女子”。这段精彩的描写, 是作者的借景抒情, 借花寓意, 展现了芙蓉花的美艳, 表达作者的对君子之士们的赞美。再如《故乡的榕树》中描写故乡的夏夜, 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月华、流水、夜风, 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像, 把故乡的夏夜写得宁静、美丽又温馨,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 令人神往、陶醉。四、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难以表达的情感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写洞庭湖的美景, 及欣赏周边的景色的不同心情, 产生的不同情感, 抒发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表达作者的宽阔胸襟。文中的景物描绘虽没有诗情画意, 但又可从中体会到景情融合。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就是通过对月色下荷塘美景的描绘, 以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情景结合, 水乳交融。情与景不可分离,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优美散文要避免有物没人、有景没情, 就得做到情为景生, 景为情注, 只有二者妙合无痕, 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古今中外流芳后世的美文无不如此。晋朝的陶渊明的诗文无不是情寓于景, 情景相融, 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例谈记叙文的心理描写 篇3

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记叙文的心理描写:

直接心理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直接倾诉衷肠的“内心独白”与用作者的叙述语言对人物作的心理剖析。这两类写法都常用“想”、“觉得”、“沉思”、“纳闷”等词汇,交代或阐明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内心独白”的例子很多,比如,《羚羊木雕》的结尾:“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这种写法,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心理活动,好处是直接敞开了人物的心扉,让读者一眼看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有较强的感染力。用作者的语言进行心理剖析的主要见于用第三人称写的记叙文,如《挺进报》:“陈然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牺牲自己,保全同志。但是报是在楼下被截获的,他关在楼上,如果他站出来,消息来源,秘密孔道,楼下党组织,就会全部暴露,牺牲太大了。”这一段心理剖析对表现文章主题很有作用,它不仅表现了陈然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又写出此时此地的陈然已增长了地下斗争的经验,逐步成熟起来了。

间接心理描写。这是通过人物在一定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其内心活动的手法。其优点是综合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多种手法,行文多变化,而且具有含蓄之美,有利于启发读者的想象。读者需从语言、行动描写的分析中,通过想象,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看《小桔灯》中的一段:

小姑娘抬头看见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

这段文字,表面上写人物的神情、动作,实际上,准确地表现了小姑娘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开始,小姑娘对“我”的来访颇感意外(一“愣”),继而想到“我”来此并无恶意——也许是来探望病中的妈妈吧!于是心中掠过一丝喜悦之情,就“招手”请客人进门了。作者善于捕捉细小的神情动作来折射人物的内心活动,含蓄地表现了小姑娘的懂事、成熟、机警。

借助梦境(或幻觉)描写曲折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特殊手法。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往往能反映人的意识世界中的恐惧、忧虑、思念和愿望。因此,写作者常常通过梦境描写暗示人物心中的隐蔽思想。如《荔枝蜜》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梦境表达了“我”内心的愿望,表明了“我”崇敬劳动人民,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喜欢运用上述种种心理描写的手法,但有时会犯一种为描写而描写的毛病。比如,要么不写,一写就是长篇大论的“内心独白”或“心理剖析”,且不论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是否可能这样“想”那样“沉思”。还有一种是,“以己代人”,硬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笔下的人物,心理活动不真实、不客观。请看习作《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一段:

百米赛跑到了紧张时刻,表哥拼命地跑,他决心争第一。可是,有一个人跑在他前面……突然,跑在前面的那人一个踉跄,倒在地上。表哥心里一喜,加快了脚步。跑到那人身边时,发现那人口吐白沫……“他昏过去了!”表哥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可能有生命危险!他停了下来,去扶那个人。这时,后面的运动员追上来了,表哥心想争第一要紧,拔腿又跑。刚跑几步又停了下来,因为在他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英雄舍已救人的情景。想到这些,他感到一阵羞愧,便一转身,背起那人直奔医院而去。

这段心理描写不真实,置身于百米赛场上的运动员能有这么多的想法吗?能有如此曲折的内心矛盾过程吗?显然,小作者为了拔高人物形象,使表达更曲折生动一些,硬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了“表哥”。此外,这段文字用第三人称写“表哥”,但写了一系列心理活动,甚至用“内心独白”,并不恰当,这些心理活动只有运用第一人称来写才适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224741)

心理描写作文教案 篇4

---------《皇帝的新装》续写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训练学生心理描写的方法

课前预习案

1、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选文片断中找出心理描写的部分。

片段1

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

片段2

渐渐地,庆幸的心情被不安所替代。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就像怀中有只淘气的兔子一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该死的考卷,害怕地想:要是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那我„„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又后悔起来:当初我要是不把考卷给他抄,那该多好啊。可现在,一切都完了。突然间,我看见桌上的《小学生守则》,心灵好像被重重地一击。我打开本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诚实勇敢。”

3、《皇帝的新装》中心理描写的部分

(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1

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2)“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3)“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课内探究案

1、练习在皇帝带领众大臣去游行后骗子考虑去向时的心理描写(写作方法:小组内每人说一句,由最后一名同学说出他最后的决定)

注意:要是骗子的心理独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写作成果。老师适时评价。

3、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但依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兴大典进行完毕。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这个故事写一个结尾,在结尾中一定要有皇帝的心理描写。不少于100字。

4、小节、作业

片段练习:当你没写完作业又遇到老师检查作业时的心理变化,不少于100字。

课后延伸案:

《皇帝的新装》续篇

叶圣陶

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再说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就被打入了冷宫。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个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去对皇帝说:“您向来喜欢新衣服,还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人们请求皇帝给予“言论自由,嬉笑自由”,皇帝一律拒绝。以后大家都对皇帝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皇帝仍然疑心。他命令士兵,凡是有笑声的家里,都要把人抓出来杀掉,结果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大家一起拥到皇帝跟前,撕他的肉,并大声喊:“撕掉你空虚的衣

裳!”最后,连士兵也站在人民一边。皇帝就像从天上掉下一块大石头砸在头顶上,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

于是大家就推举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当上了皇帝,造福于民!

《皇帝的新装》续篇(2)

内心不安却傲慢的皇帝依然挺着他的大肚子,浑身赤裸着往前走。后面的大臣们也只好装作提着后裙的样子,跟随在皇帝后面。百姓们的笑话隐隐约约被风儿送入耳中,皇帝还分明看到前面楼上有一群人正指着他议论:“瞧这昏君,竟昏庸到连衣服穿没穿都不知道……”

皇帝的背上如许多针尖在刺,他艰难的结束了游行,回到了宫殿。“哼!”皇帝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龙椅,叫人迅速把那两个骗子带来。两个骗子故作镇静地问皇帝:“这衣服美吗?”“哼!竟敢戏弄到本王头上。”两个骗子说:“陛下,请息怒。那些百姓看不见是因为他们愚蠢,他们怎么能跟您比呢?”皇帝听了,不禁想起这衣服的特殊功能。“我们有个办法能证明您穿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衣服。”两个骗子说。“是什么?”“这衣服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穿上它,不管再冷的天也不会觉得冷。今晚会下大雪,只要您站在门外不冷,百姓就相信您了。”两个骗子还转向了身后的众官员们,问:“你们说这个建议好不好?”大臣们为今天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只怕皇上怪罪,只是说“好!好!”皇帝见众大臣都赞同,也希望能证明自己穿了衣服,便说:“好!今晚召集全国百姓,我要证明给他们看。'

晚上,真的下起了大雪。百姓们都来到了皇宫门口,他们各个穿着羊皮大袄,在门口议论纷纷。一位妇女说:“皇帝是不是疯了,这么冷的天,让我们来干吗啊?”一位中年男子回答她:“皇帝比你更冷!”那妇女听了一脸迷茫,刚想问个究竟,一个士兵说:“大家站好,陛下有事要证明给你们看。”皇帝出来了,他和早上穿的衣服一样,就是所谓的举世无双的衣服。其实他早已冻得直不了啦,大臣们劝他算了吧,他偏不听,硬撑着出来。“你们说我的衣服美吗?”百姓们没有回答,只有一个小孩说:“陛下您还是穿上衣服吧!”皇帝听了,气愤极啦,说:“我就站在这,我要证明我穿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衣服!”

雪越下越大,皇帝依然是在那站着。一个士兵觉得不对劲,上前一步,拍了一下皇帝的肩膀。结果发现皇帝僵硬了,象雕像一样到在地上。这时,场面一片混乱,士兵抱着皇帝,他仿佛明白了一切,是关于他一生中的一切一切。而那两个骗子裁缝早已捧着满满的金子逃跑了。

心理描写课教案 篇5

——一次特殊的作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几种写法

2、通过一次活动,指导学生能写出在过程中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综合运用方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将经历的过程写具体,会运用方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先完成一张试卷,时间5分钟。

2、出示5分钟计时器

3、五分钟后收试卷

师: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题的要求是什么?自由读第10题。

二、经历考试

1、同学们刚才经历了一次考试。(板书:经历)

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在刚才的经历中你都有哪些感受,好吗?老师开始采访了。

2、幻灯片出示问题:(1)、昨天老师告诉你们今天是作文课,可是刚才上课却让你们考试,当时你有什么想法?

(2)、拿到试卷,看了题目你的感受是什么呀?当听到时间只有5分钟时,你在想什么?(3)、写试卷时,你是怎么做的?再看看倒计时的时间,你的心情如何?(4)、当老师说“时间到”时,同学们是什么表现?你的表现又是如何?当时你有什么想法吗?(5)、当结束读完试卷上第10题的后,你的想法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有没有同学考试前级关注到第10题的内容啊?

采访结束了,老师想问一问,对于这次考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刚才同学们在经历考试过程中的那么多想法、感受就是——心理活动,今天我们就围绕刚才的经历把内心的想法、感受写下来。(板书:心理描写)

4、心理活动的描写肯定不是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而是把我们在的亲身经历的某些环节产生的想法等写下来,我们的亲身经历是(刚才的那一次考试)

因此同学们的心理活动都很——真实。(板书:真实)

三、指导写作

1、那什么是心理描写呢?

2、幻灯片出示心理描写的概念 学习心理描写的四种方法(1)内心独白法

出示幻灯片介绍什么是“内心独白法”(2)间接描写法

(3)梦境和幻觉描写法(4)环境烘托法

3、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伴随着事情的发展产生的,因此在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还要写清楚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就要用上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出示幻灯片:

如果说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侧重展示人物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获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的隐秘世界。他们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7、如果让你给今天的作文起一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作文名呢?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篇6

------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

教学内容:心理活动描写 备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课型: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培养细腻的再现任务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练习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常用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内心世界,树立自信。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心理活动描写在叙事性作文中的作用和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2014年3月24日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资料。

2、游戏道具、奖品。

3、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2、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心理感受,你还产生过哪些心理感受?(悲喜交加 依依不舍 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义愤填膺 心恢意冷 心急如焚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 勃然大怒 怒火中烧 魂飞魄散 惊心动魄 迫不及待 欣喜若狂 ……)原来人的心理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3、小结: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切的心理感受,其实这是我们的思想情感活动。把这种思想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同学们已经在很多写人记事的课文中接触到了心理活动描写。请回忆一下……

二、赏析课文片段,感知心理活动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1、《穷人》片段一:指名读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表现了桑娜家穷,但勤劳、爱家人、乐观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沙俄的黑暗统治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正是作家托尔斯泰所要表现的主题。《穷人》片段二,默读: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是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既担心丈夫不同意,又觉得自己给丈夫增加了生活重负而自责,但对两个孤儿的怜惜又让他下定决心宁愿自己挨打也要留下孩子。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热爱丈夫,关心孤儿,真诚善良的崇高品质。

小结:从上面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心理活动描写既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学会心理活动描写非常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心理活动描写呢?

三、赏析精彩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

1、内心独白法。

我捧着这碗热呼呼的姜汤,一股热流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暖包裹着。这碗姜汤凝聚着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限深情的爱。我一口气喝了下去,姜汤带着温馨,带着深情流到了我的每一根血管。它是那么香,那么甜,香甜中又透出令人振奋的辣味,使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顿时,我眼睛发热,鼻子发酸,一颗颗泪珠滚到了腮边……

这里描写的是一位病了的同学,喝老师送来的姜汤时的心理状态。写得具体而真切,表达了这位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梦幻描写法。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如同学们都熟悉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景物衬托法:

即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自然景物不变,但人的心情不同,景物也就不一样。

孤独时会感到寂寞,使本来动听的蟋蟀叫声产生厌恶,使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景物变得可恶;受挫时会产生悲观的心理,顿觉暗无天日。这就是典型的境由心生。

四、习作指导

1、以发考卷时自己紧张的心理描写为例 我们同学往往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1)内心独白。

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再如: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我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2)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3)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

上面考试紧张的作文,也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小结过渡:事实上,描写人物的心理会综合用到各种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心理活动。

2、我手写我心:提供题目,练习写作。

(1).《老师表扬我的时候》、(2).《忘记做作业了》(3).《毕业了》、(4).《检查背书》(5)、《考砸了》

五、片段点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和几种心理描写方法。但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大家要多观察,用心去体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心理描写才能真实、具体、感人。作业布置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技巧 篇7

不难看出,在记叙文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作为一名高中学生需要从多方面着力,才能做好细节描写。老师更是要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上变得真实和有的放矢。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怎样做好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呢?

首先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琐碎和杂乱无序的,并不是任何素材都适合做细节描写的,只有对表达主题有用的内容才有必要做细节描写。

第一,选择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例如鲁迅先生的《药》结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然后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第二,所选事物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例如《棋王》中写到: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另外选择的素材一定要符合生活实际,再就是要新颖,要切忌俗套。

其次要分清楚细节描写的类别,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有心理描写等,当然在细节描写的时候,往往是以上几类的综合运用。

在记叙文中写人物总是以形传神来写肖像。肖像主要是指人的容貌、神态、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在肖像刻画中要留心观察,不要写陈词滥调。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真、写活。例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五十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再就是侧面渲染,从其它人物观察的角度来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她的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她有多美,她就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又如《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的头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

人物语言的描写。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常用的语言描写方式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只言片语勾轮廓。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这样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第二是同样言语多样说。也就是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候,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有的人是委婉含蓄,有的人则直露火暴。第三是用叙述的方法来写语言。这是一种间接手法,省略了烦琐的对话,用精练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特征。例如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样就把对话变成了直接叙述。第四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人物行为描写的方法:可以描写人物连贯的动作(这也是常常在矛盾冲突中写人物),在《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气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人物行动的对比描写。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

第一,可以用人物独白来展示心理。在戏剧作品中就有许多不好展示和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第二,借梦境和幻觉来反映心理。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第三,让环境衬托心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也常常这样。当然也有反过来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此外还可以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的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只有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才能写出令人流连的细节来。

常见的细节描写类型

1、肖像细节描写。阿累《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诗经》中的心理描写 篇8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并以其博大精深灌溉着中国诗歌的百花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卓绝的诗人。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心灵,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诞生于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汉儒把《诗经》奉为经典,并以“美刺”来解说诗篇的“微言大义”,这些本来“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熹《诗集传》序)的作品,都成了为时政得失,为“美教化”“厚人伦”而说教的工具,《诗经》本身的文学价值被长久埋没。然而《诗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道德上的教化,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接触。诗文中种种的描述都在向我们诉说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表达,更多地是在向我们传达先民所生所长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性、人文风情和情感体验。《诗经》不是个制约我们的情感行为的枷锁,而是带领我们探索心灵深处的呼唤、了解先民内心的真情、感受先秦时期文学氛围的钥匙。

诗歌的源起,也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源起,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种即成状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因由,事物的多样性后知后觉地彰显出是多种独立起因揉合而成。在文学的起源问题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巫术说、劳动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等。我认为“巫术起源”是《诗经》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诗经》时代虽然已经脱离原始社会,但是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下,对神秘事物的恐惧感尚未完全脱离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在当时人的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日升日落被想象成羲和之帝驾车而行。大至天地生成,潮涨潮落,小至花落花开,蚁虫爬行,都是神秘的某种未知力量在控制,在操纵。于是人们便给除人之外的自然客体赋予其人格化的神灵之意。通过施以巫术,祈祷以便能控制自然,增加自己的力量,与巫觋有关的文学作品便产生了。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祝祷性质的祈祷诗,其中带有明显祈祝的诗歌,大多以“福”、“皇”为对象,此类祝祷对象大多存在于《雅》、《颂》中。《风》中常用祈祝式语句来表达对于福祉的渴望,对于德高望重者的歌颂。《豳风·七月》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便是敬酒以祈祝长寿之意。《诗经》中大多的祈祷诗,都从侧面刻画出先民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情,描写出先民内心深处渴望福祉的强烈愿望。

爱情诗是《诗经》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诗经》中许多的爱情诗都以描写人物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先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周南·关雎》里,采摘荇菜的男主人公,身份也不能阻挡他亲自下河,妄图以这种巫术性的祈祝得到淑女的爱恋,至于苦恋至“辗转反侧”。文中许多处都对男主人公内心活动进行了描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写出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对甜蜜爱情的追求。爱情诗中多以女性口吻来写,表现她们对爱情大胆而真挚地追求。“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即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召南·草虫》)。没有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的时候,忧心如沸,只要能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便心悦了。这样直接明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用女子心理的直接表现刻画了,这么一个为了爱情勇敢从容不迫的女性形象。在那样一个礼乐宗法严格的社会里,现实变成了人们美好爱情的束缚。《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从字里行间,都可体会到这位女子内心的矛盾。通过对女子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出女子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的复杂心绪。

《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夫妇之情的诗文,例如《王风·君子阳阳》就是一首思妇追忆征夫未出征前在家与自己在一起的生活纪实诗。通过对以往与丈夫同歌同舞的快乐场面的追忆,寄托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当“其乐只且”这一切都消失之后,留下的还是孤独和凄冷,从而更加反衬出这位思妇思归不得的万分痛苦。借以对往日夫妻恩爱的回忆,来反衬出思妇孤独寂寞、思君心切的心理,从而也歌颂了这种美好的夫妻之情。

在《诗经》众多描写人物心理的`诗文中,心理描写最多最细腻的要数弃妇诗了。《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非常悲惨。在许多弃妇诗中诗人通过对妇女内心细腻的描述,勾勒出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弃妇形象。《邶风·谷风》中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坚毅耐劳、温柔多情形象的弃妇。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女主人公温柔多情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女主人公又是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虽然留恋旧情,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必定恼怒丈夫的绝情,然而,她并没有斥责丈夫,也没有哭天喊地、低三下四地哀求,“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暗示出女主人公柔中带强的特征,这种自信又反映了勤劳善良、温柔多情、自信自强的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妇人这种自叙恰恰显示出她微妙的心理活动,对丈夫埋怨却又不斥责丈夫,哀叹自己被弃却又为自己辩白,已被赶出家门却又懦弱地希冀丈夫的回心转意。通过这样多变复杂的内心放映,映射出那个时代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悲惨命运,也表达了诗人对弃妇的同情与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在《诗经》中这样的诗文还有许多,例如《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它们大多塑造的都是哀伤、怨责、自悔不已的弃妇形象,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显示出那个时代女性懦弱的性格特点。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能力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学习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把握文体规范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在议论文中进行对爱的记叙。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同时不断播放一些有关“爱”的主题的图片,渲染一种情感氛围。

师说:同学们,谁能说说这组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母爱,不对是亲情„„

是友情、还有人与人互相帮助„„

那组军人图片是说保卫国家,应该是爱国„„

那徐本禹和感动中国呢? „„„„

生答:是关于爱的方面

师说:不错,是关于爱的方面。那么同学们,今天就以“爱的奉献”为话题,来写一篇议论文如何?

生答:老师,还是写记叙文吧。

生答:就是,要不议论文写出来也象记叙文。

师问:为什么?

生答:老师,这个话题太有话说了,一举例子就收不住了,怎么看怎么象记叙文。

生答:就是,再用一点形容词,就更象了。

众人乐。

师说: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生小声说:还不是我们笨,不会写。

师说:不是笨,也不是不会写,你们想为什么记叙文就会写,一到议论文就不会了,那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明白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所以一写起议论文中的记叙,还是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写作,这自然就不行了。那好,今天我们就从如何写议论文中的记叙讲起。

教学进度:

师说:老师先放两段文字,大家来看看各是什么文体。(放幻灯片)

材料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材料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师说:谁告诉我,这两个材料各是什么文体?

众生答:材料一是记叙文,材料二是议论文。

师说:这里你们怎么分出来了?材料二也有记叙啊。

生答:材料一有人物、故事情节,有描写,用了很多形容词,写得很详细、生动,材料二有论点,而且记叙也没有这么复杂。

师说:很好,大家能区分议论文和记叙文了。材料二中的记叙能不能象材料一那样写?

生答:不能。

师说: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答:材料二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记叙的内容要为论点服务。

师说:很好,同学们说的很对。那么怎样在议论文中组织记叙的内容? 生答:议论文中的记叙,不要太长,最好短一些。

生答:最好概括。

生说:记叙的部分要和论点有关,要为论点服务。师说: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什么。在议论文中表达方式必须以议论为主,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么,就可能喧宾夺主,造成对自己观点证明的损害,有时候,过分生动的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却偏偏是负的。严重的还可能完全破坏了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良好感觉。所以在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

(放幻灯片)

第一,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第二,议论的论据材料必须牢牢抓住跟论点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加以必要的复述,一般说来,作论据的材料都不适宜采用描写的方法复述,而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叙述。

师说:同学们,现在还能不能再把议论文写得象记叙文了?

众生笑答:不能了。

师说:那好,接下来现在我们看看今天的话题:“爱的奉献”,你怎么理解,你想从那个角度写?

生答:人类生活离不开爱,需要关爱。

生答:真爱不是占有,而是无私的奉献。

生答:爱能让绝望的人重燃生命之火,可以让落魄的人重新奋起,只要你我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

生答:人人多些善心和爱心,让社会充满爱。

师说:大家说的太好了,老师不及你们,说明同学们对于“爱的奉献”理解的很透彻,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同学们看看,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看看哪些能够为自己的论点服务,你怎么把这些材料改造成适合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或者用已有的材料引出自己的论点。

材料(放幻灯片):

1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2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那个人的痛苦。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一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一场森林火灾后,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像雕像般保持着一种姿态的烧焦的鸟儿,惊奇的护林员用树枝轻轻的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但它没有。

5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一家慈善机构在多次接到他的捐款后,找到了他。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至,当问到:“你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说:“在我感到最富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的时候?”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一个人最富的时候不见得是钱最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心,那他就是最富有的人。

6一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黑人难民营搞调查研究,其中一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前途作预测,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为地被认为“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

很多年过去了,老教授的继承者带着好奇心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200名孩子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了这个迟暮乏年的教师,她说了很平常的一句话:“我爱这些孩子。”

7一个叫邦妮的少女,身患重病,不久就要离开生活了16年的小镇,一想到自己的病,她不禁十分辛酸。

她来到镇上的一家俱乐部,观看那里的篮球训练。当她看到一个被同伴轻视的小男孩不能上场时,同情之意油然而生。在门口,她听到了这个叫罗杰的男孩与母亲的对话。从中了解到,罗杰家要搬家,他想明天得到上场的机会,尽管他知道这不大可能。邦妮很想帮助他,于是找到了罗杰的队友,与他们协商。

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邦妮想最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答应那些孩子,只要他们让罗杰上场,自己就将一串价值不菲的紫水晶项链送给他们。后来,正因为有了邦妮的帮助,罗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从而改变的他的一生。

学生思考,重新组织材料,师生相互交流。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我们记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常常出现记叙的,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是,写议论文就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一定要明白的是,就议论文而言,写一个人也好,叙一件事也罢,再长再精彩的记叙,也只能算一个论据。这点希望同学们记住。

作业:以“爱的奉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津】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1.从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立意。论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理想,如屈原、范仲淹、龚自珍等,别忘了从杜甫说起。

2.从中国人的住房观念立意。论述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住”的问题。要从杜甫的“茅屋”说起,几千年的农业立国,住的茅屋,人们多么盼望有“千万间广厦”啊!如今,农村的变化,正是人们实现“广厦千间”的景象啊!

3.从治国为民之难立意。论述要使百姓都能解决贫寒的问题,要经过多少仁仁志士的奋斗,但几千年来的希望,这种希望都是“从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于是就有了“安得”的慨叹!

(这几个角度不宜混起来写,选一个即可。当然还有其他,仅供参考。)

范文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

说到“安”,我的脑际和耳边,马上回荡起的是一千二百四十四年前那个凄风苦雨的秋夜,在成都郊外浣花溪一间破败的茅屋里,诗人杜甫发出的那句悲怆的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办?怎么给天下苍生一份安定的生活?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面对安史之乱引发的社会动荡,乾坤浮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代“诗圣”也只能“怅望千秋一洒泪”,几多感慨,几多悲苦,几多呼号!怎么办?薪火相传,他试图效法屈子比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物淳”,但无情的事实宣告了这条进谏求安之术的天真。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主张科学救国。“中体西用”“奔走洋务”的张之洞倡导实业救国。“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从文”的鲁迅投身文学救国。怎么办?我们多难而伟大的民族呀,您的优秀儿女中夜悚惕,星斗阑干,幽洞微烛,披肝沥胆。但沉重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策的徒劳。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日历翻到了公元一九二一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集合到了斧头镰刀的旗帜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引导革命走出蜗行摸索的隧道。旧世界砸烂了,但是,人民的住房仍不宽敞,国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怎么办?安民强国的新课题重又提上了求安之图的议程。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智大勇,到“与时俱进”的继往开来,再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锦绣华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旭日,喷薄欲出!看,彩旗招展的天安门前鲜花盛开,华灯初上的长安两路车水马龙,饱经沧桑的安定门在千万幢广厦环簇之间!怎么办?诗圣杜甫啊,一千二百多年后似乎终于给了你答案。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依然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才能永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对“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我们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和实践。怎么办?那是科学、民主、法制、宽仁和博爱呀!唯此才能笑傲风雨,岿然不动,安定如山!

旁批

*走出隧道,找到光明,“怎么”的问题,已解开第一层。

*求安不仅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探索,第五询,解而未解。

*第六询:新时期怎样求安?

*三代领导人的勇气与智慧,将“怎么”的问题,解开了第二层。

*天安门、长安街、安定门,这些地名不再只是“天下安定”的美好愿望的寄托,而是梦想成真的现实写照!

*奋进,第六询,迎刃而解。

*第七询:新未来怎样求安?

*沉重的追问再次回荡,不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而是求得解答后的呼应,更是引人深思的提升。

*千年探索,答案终于解开,问题却远没有结束,这再深入一步的追问,是不是给你更多启迪?

*深思,第七询,方得真解。

【总评】既然题目允许“自行选定角度”来“说‘安’”,那么除了“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之外,“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灯泡,甚至“安”娜·卡列尼娜,不都可以用来“说‘安’”?关键是,能不能、有没有围绕“安”来“说”?

此文围绕“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怎么”来说:从薪火相传的耿耿忠臣,到揭竿而起的义军领袖;从慷慨高歌的革命先觉,到呕心救国的文化精英;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开天辟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思索展望„„漫漫千载而下,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终在探寻使天下安定的一剂良方;洋洋千字之文,睿智的文章作者层层剖析解答了诗圣仰天叩问的这一个“安”字!高屋建瓴的认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引经据典的求证,都因文章准确抓住了这个独特的“安”字视角而熠熠生辉。

【迁移片段】跑的体验(湖南卷文题)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左右奔突,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之路的断绝。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上一篇:日记300字我的同桌下一篇:浅谈雷达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