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2024-09-23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精选8篇)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篇1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使记叙文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独特,情感丰富。

2.使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则材料,加入你是中考阅卷老师,你将给哪则高分?为什么?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篇好的作文需从哪几方面考虑。

二、新授

1、根据昨天的预习,收集整理描写方法有哪几类?

2、教师利用汉乐府诗《陌上桑》,讲授从描写角度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强调学会用侧面描写的重要性。

3、分别举例鲁迅名篇《孔乙己》、《故乡》,学习在肖像描写得三种常用方法。

4、小练笔,尝试写写自己及家人的头发。

5、通过对小作文《世相》的修改,让学生懂得语言描写:要符合一个人的身份,形象,性格。

6、举例朱自清《背影》,学习在动作描写时,语言要简练、准确,要学会用一些形象而生动的动词。

7、利用幻灯片讲解心理描写:应符合人物年龄,应符合具体情境。

8、小游戏:给学生一段文字,让学生从三幅图片中猜一猜哪位是被描写人物?

三、操练

1、让学生拿出已生成的作文《我的数学老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后,进行修改。

2、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习作,给予评价。

四、总结

描写要精彩,观察很重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他是什么样子,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的声音怎么样?用什么词最形象?他说些什么话?有哪些不同一般的动作?

五、布置作业

认真修改习作,明天交。

教学反思:

1、教师讲解太多,没有注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2、教学过程中缺少适当的总结。

3、课件过多,导致操练的时间太少了。

4、课题与本组微技能作文结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篇2

大师们在人物刻画上采用先声夺人法, 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鲁迅在《故乡》中, 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道德沦丧、经济窘迫、正在破败的杨二嫂———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用语言、神态描写来登场) ———通过迅哥儿的眼睛刻画杨二嫂 (“圆规”的比喻, 堪称文学史上一奇葩)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咧!” (反问、感叹, 似乎关系非一般, 其实是盛气凌人。然后引出对昔日杨二嫂的回忆, 又一次肖像描写, 让读者体会出杨二嫂今非昔比是世道衰败所致) ———“忘了, 这真是贵人眼高……” (一派不平的气势、鄙夷的神色和冷漠的笑容, 这些描写, 活现了杨二嫂的咄咄逼人) ———要东西时的无中生有:“你阔了”“你放了道台了”“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吓, 什么都瞒不过我。” (一个在农村集镇卖豆腐的小生意人, 连珠炮似的穷夸对方富贵, 其目的竟是索要对方那些“破烂木器”, 家境败落可见一斑啊) ———“阿呀阿呀, 真是愈有钱, 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是有钱……”临走时顺便将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尖刻的语言, 顺手牵羊的动作, 使形象渐趋完整) ———“我”将要离开故乡时, 母亲的语言补充交代杨二嫂两件事:1她最近每天来“我”家, 前天在灰堆里她发现十多个碗碟, 咬定说是闰土想偷;2以此为功, 便公然拿了那狗气杀跑了。 (通过母亲陈述这一侧面描写, 完善了人物形象。由于经济衰败杨二嫂已沦落到不知羞耻、无中生有、诬陷他人、不惜去偷的境地)

靠卖豆腐营生的杨二嫂, 如今竟然破败到恬不知耻地不遗余力地觊觎人家的小东西, 其中的缘由是什么?读者在赏析中可以概括, 并找到合理的答案。精彩的语言、自然的形象、合情合理的演绎, 读者不禁赞叹作者独运匠心。

再看看曹雪芹在鸿篇巨制《红楼梦》中, 是怎样来介绍小说主要人物王熙凤出场的———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神态、语言描写, 来者有歉意懂规矩合正统) ———林黛玉的反应 (用心理活动初现凤姐在黛玉心中的印象) ———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正面直视, 写穿着打扮, 从头、项、裙、身上穿戴、眼睛、身材等方面细致刻画, 显示身价不菲气势不凡) ———贾母对凤姐的调侃嬉戏 (侧面写熙凤在贾母心中的印象) ———众姐妹介绍王熙凤, 引出其夫贾琏 (侧面写凤姐, 扩展小说人脉) ———黛玉陪笑见礼, 王熙凤携手打量黛玉、说、笑、哭 (一连串的语言、动作、神态, 展现王熙凤的待人处事非同一般) ———贾母劝止王熙凤流泪, 她“忙转悲为喜” (细节描写, 暗示王熙凤的随机应变) ———王熙凤自责, 询问黛玉后随即作出了生活安排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老练)

王熙凤登场时的犀利语言, 足见其待人处事有一套。她穿戴得光彩照人华丽非凡, 说明其有身份有地位。从一连串的提问中显示出她的处事本领, 贾母劝阻她的流泪后的忙转悲为喜的细节, 可见其随机应变能力极强, 也为下文表现她的势利性格伏笔。如果我们省略了所有描写, 仅从情节发展的几条筋来看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 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她。没有细致的描写, 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文学家正是通过细腻的描绘, 有血有肉有筋骨, 把这个能干势利的封建大家庭中的贵妇人“泼辣”的性格初现端倪。

以上两例在人物的刻画上都是先声夺人。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细节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 具体地全方位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让读者自己去认识、去评判她们。这种按生活规律自然地表达的方法, 是值得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借鉴的。

记叙文人物描写刍议 篇3

一、肖像描写要以形写神,勾画人物的特征,写出人物的差异

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声音、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一个人的容貌、体态、衣着、神情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文化修养、生活境遇、思想性格是分不开的。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我”初次见到闰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文中的“紫色”说明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身体健壮;“小毡帽”是当时绍兴一带农村男孩子戴的一种帽子;“银项圈”是由于父母怕孩子死去,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套在脖子上的一种饰物。通过肖像描写,作者把一个身体健壮、朴实可爱的海边少年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再如鲁迅的《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通过这段典型而又生动的肖像描写,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可悲命运,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农村妇女在生活上,特别是在精神上残酷的压迫和毒害。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

二、语言描写立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常言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又道“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思想的衣裳,作为心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鲜明标志。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如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对水生稍有埋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人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形象质朴鲜活,栩栩如生。

再如司马迁《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通过项羽此人言语透露出他霸气十足且十分自信的性格特征。同样在《鸿门宴》里:“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通过谋臣与武士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们的“忠心耿耿、豪爽勇敢、英武过人”表达出来了。

三、心理描写要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本质

心理描写是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把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体验、感受、愿望、动机和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来。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及情节发展趋向,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心理描写要求神寓于形,就是说要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同特定的人物形象吻合,使之个性化和特征化,使读者能够产生生动鲜明的印象。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灵中的反映,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隐秘和心灵冲突,能有力地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一件小事》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样描写,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使读者对于“我“的内心变化感受得直接而又具体。

再如鲁迅《阿Q正传》中“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儿子打老子……”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出他分明穷困潦倒,却还幻想着,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本质。

四、行动描写举手投足见性情,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形象更鲜明

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具体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行动体现着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的社会特征必须通过人与社会环境的社会关系体现,因此,行动描写对于塑造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与历史真实感的人物形象有重要意义。行动是人的社会行为,更是判断一个人思想性格的重要根据。因此,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要善于捕捉描写对象的富有性格特征的行动和闪耀着性格色彩的语言。

如鲁迅先生《故乡》中写杨二嫂从“我”家走出去时的一个细节:“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是一毫也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句话,一个动作,把杨二嫂这个尖刻、庸俗而又贪婪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再如鲁迅《药》:“‘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通过行动描写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这就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

总之,记叙文人物描写的方法各有千秋,绝不雷同,需要通过对人物及现实生活的体味,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篇4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的1、学习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个性和景物特征描写

二、教学过程

(一)人物描写知识点

1、人物外貌描写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具有独特性。

2、采用多种描写手法,避免千人一面。

3、把人物放到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去描写。

4、主要人物重点写,次要人物略写、不写。

相应的语段说明略

(二)两种描写方法

1、动作描写

要点:要具体,不空洞,不抽象;

抓住特征,特别是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用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相应的语段说明略

2、语言描写

要点: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反映情景下的感情。

(三)景物描写知识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有层次的描写

(四)作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为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空间和事件背景,更真实反映生活。

2、衬托人物性格、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3、渲染气氛,借景抒情。

(五)作文训练

1、训练题目:梧桐树下

要求:有适当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语言生动形象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字数不少于550字。

2、释题:

特定的校园环境,写校园生活,梧桐树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点缀,叶生叶落,同学们的初中生活随之变化、进步,多彩的校园生活会成为我们最深刻记忆。

3、例文赏析

4、作文设想

自由发表构想

描写人物的记叙文:褪色的旧算盘 篇5

七十年代的农村特别贫穷和单调。低矮的泥墙草房,夏热冬冷,几乎常常修缮,年年翻盖。封闭的时代,农村大量劳动力窝在家里,争先恐后抢着队里的活干,挣着可怜的工分,有时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那时候,农村干部官小权利大,分配活轻与重工分多与少全凭他们支配。三爷爷主要负责记录工分,村里人几乎都巴结,讨好他。

三奶奶烧着一手的好菜。村里干部碰头喝酒,乡里干部视察,都聚集在她家。三爷爷家的厨房常年香飘不绝,羡煞我们这些天天啃着山芋萝卜憨子饭,嚼着老咸菜的孩子。记得那年的党员冬训班,三爷爷家热闹非凡,厨房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我家离三爷爷家不是太远,坐在家里就闻到喷香的鱼肉味。母亲匆匆扒完饭吩咐我照顾好弟弟就匆忙上工去了。浓浓的炖肉香味和诱人至极的鲜美鱼味从门缝里款款飘进,鼻尖迂回萦绕着,恣意媚惑着嗅觉,肚子早就饿得叽里呱啦地乱叫,瞅着桌上干巴巴的几乎没油的老咸菜,一点食欲都没有。馋虫肆无忌惮地乱窜起来,弟弟眼里汪汪地添着流下来的口水。我终于抗拒不了这巨大的诱惑捧起饭碗慢吞吞站起来,纠结中拖沓着迟疑的脚步在香气扑鼻的厨房门口驻足痴望。三爷爷刚从外面走回,蹙眉冷眼瞥了一下,厌烦地挥手示意我走开。我手足无措地杵在那里,低眉垂眼不敢抬头,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着。那刻垂涎欲滴的心动让人忘乎所以,如痴如醉,寸步难移。三奶奶过意不去拿过我的小碗,倒点鱼汤,夹了几块肥肉。那年代,即使是嗟来之食,也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一路小跑,欢天喜地,和弟弟狼吞虎咽分享着来之不易的美食。多少次,凛冽寒风中,我踮着脚,苦苦瑟立在三爷爷家厨房窗口下,贪婪吝啬地吸吮着厨房飘过的香味,冻得眼泪鼻滴一大把却常常失望而归。

80年代初,开始分田到户,工分制逐渐取消。家里没有一床好被子,冬天盖在身上又硬又冷。母亲在自己的小菜地栽了点棉花,准备秋天好做两床新被。三爷爷说母亲不服从队里统一规划,私作主张,违规乱律。小菜地的棉花全部拔了。母亲哭成泪人。正好赶上父亲探亲假回来,气愤的父亲找他理论。三爷爷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不屑置辩的父亲以牙还牙跑他家地里也拔了好多棉花,后来其他人劝住才罢休。三爷爷扬言要去乡里告父亲毁害庄稼罪,父亲嗤之以鼻,后来也不了了之。那年月计划生育抓得特别紧,三爷爷最积极。上房揭瓦,撬门扒粮,出门抓人,威逼打胎,强迫结扎,……三爷爷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也光荣地入了党。那年夏天,小婶偷偷怀上二胎一家人丢下几亩长势旺盛的水稻地半夜里神秘地消失了。株连九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大伯、姑姑们有家归不了,四处躲避,惶恐度日。父亲也被三爷爷从单位揪回来了,父亲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着队里的挂桨机去小叔家几亩快要干涸的水稻田打水,然后除草,喷农药。三爷爷在田边指着父亲大骂混账。“反正已经是戴罪之身了,罪加一等又何妨?”父亲轻描淡写地回答着。

80年代末90初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村机械化的提高,大量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民不再局限于种地谋生。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打拼。村里修路筑渠,大河小港挑河的人越来越少,农闲时除了些老弱病残在家几乎都出去赚钱了。三爷爷的权利也不大如前,听使唤的人寥寥无几。三爷爷话开始多了起来,人也和善起来,时常夹着那只枣红色的算盘伫立田头,喃喃自语,埋怨那些抛弃土地的人忘本。黯然中是一颗掩饰不住失落的心。三爷爷闺女远嫁后,两个儿子也先后选择外出打工。大儿子谈了个城里媳妇,买房结婚那年,三爷爷一下子白了好多头发。村里几乎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父亲动员所有的家族成员集款,甚至瞒着母亲去银行给他担保贷款。那天三爷爷在我家吃完晚饭后,我看到他在屋后偷偷抹泪。

90年代中旬,有人匿名举报村里干部贪污。乡里派人下来到村委会核查财务账本。三爷爷经手的账目本上有几处明显改动的痕迹。三爷爷被撤职了。他悄悄告诉父亲,他是冤枉的,但不能说,否则党员都保不住了。三爷爷默默的从村委会把那只枣红色的算盘拿回来锁在柜子里,每天怏怏不乐着。三爷爷的小儿子也快结婚了,几亩薄地根本撑不起家庭重任,寡言少语的三奶奶开始唠叨起来。风光半生的三爷爷愈加消沉,颓废,烦躁,抽屉里的那只老算盘反复拿出,多次有种欲砸碎的冲动。终究还是不舍,叹息着又轻轻放回原处。父亲托人帮他找了份私人小厂记账,三爷爷又夹起那只逐渐褪色的枣红色算盘,笑意盎然。偶尔还会喝点小酒,哼起黄梅戏小曲。 岁月是一把利刀,三爷爷六十岁那年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也更瘦了。曾经挺拔的腰板有些佝偻,暗淡无光的一张沧桑的脸,皱纹丛生,眼睛浑浊。时常头昏恶心,四肢无力,甚至彻夜难眠。父亲劝了好多次让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总是含糊敷衍,置之脑后。半年后一个清晨,准备起床的他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大家手忙脚乱的把他送去医院,最后确诊脑癌晚期。从医院回来,三爷爷再也站不起来了,瘫痪在床不能自理。每天靠输液和小米粥维持生命。老天如此折腾他,但他这次没有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乐观接受现实,坦然平静面对生活。时常像个孩子般撒娇着喊着三奶奶小名,冬日正午的暖阳洒在屋里,三奶奶抱起弱不禁风的三爷爷,让他躺在堂屋门口靠椅上晒会太阳。村里去看他的人很少,似乎都对他的过去心存芥蒂。私下纷纷议论说他坏事做多了,老天爷报应。三爷爷耳闻后,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人生难免犯错,有些错误一辈子已经无法弥补,与其耿耿于怀的郁郁寡欢,不如坦坦荡荡的坦然处之。我们晚辈去看望他时,他已经不能说话,视线模糊,瘦骨嶙峋的身子卷缩着,曾经油光可鉴的大背头几次化疗后荡然无存,只剩下让人唏嘘的光头。三奶奶摇曳起那只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旧算盘,算珠碰撞的清脆声中,他喉咙里艰难地发出唔唔的哽咽声,一串浑浊的眼泪蔓延满是苍白皱纹的沟道。早春时节,寒气逼人,一场凛冽席卷了一场苍凉,一段旧时光里的老故事瞬间土崩瓦解。最后一次化疗中,三爷爷再也没有醒过来。 三奶奶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养花,红砖青瓦的老房子前后都种满了花花草草。一年四季,姹紫嫣红,花开不断。三奶奶静心打理着这些花草,种点蔬菜自给自足,一次次婉言拒绝儿子女儿接她去城里安享晚年,执意留在老房子里,简陋的老房子里留下她满满的回忆和浓浓的思念。初冬的阳光温暖柔和,墙角几颗顽强的鸡冠花依旧傲立枝头,月季花零星开放着,小院里弥漫着淡淡清香。三奶奶撑起老花眼镜坐在门口,沐浴在洒满阳光的午后,小心翼翼地缝补着旧衣服。三爷爷的遗像挂在堂屋西墙,靠北墙的家神柜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那只褪色的枣红色算盘,框珠的油漆在旧时光里早已剥落得所剩无几,却被擦试得铮光闪亮,一尘不染。窗外,有风,轻轻吹过,沧桑孤寂的老屋里飘荡起丝丝缕缕的花香的气息,照片上的三爷爷缓缓荡漾起浅浅笑容,满含深情的凝视着阳光里心无旁骛缝补的那抹晃悠的背影!那么温柔,那么迷离,那么痴恋!

作者|往事如烟

人物描写常用方法 篇6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作用:

①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②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③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④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及思想性格等。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反映精神品质。

⑤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 篇7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表情刻画。而表情的刻画来源于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将一个个表情贮存于记忆里,以备写作时调用。当然,这些表情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展现出来,会使人物丰满起来。

一是在悉心观察中积累人物表情。观察不仅仅是观看与记忆,还需要透过表情去揣摩背后的情感,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外婆时常露出满脸笑容,但有一次外婆扭伤了腰,在疼痛中仍然绽放出了笑脸。当学生描述这个情节时,教师则启发学生去挖掘外婆笑容背后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外婆身上坚强的精神。在写作中,学生便借用了教师的分析,以坚强的品质作为描写外婆的切入点,并以微笑作为外婆的象征性表情,使人物表情丰满,富有神韵。

二是在环境渲染中刻画人物表情。同样是描写笑容,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与人物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刻画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文中描写李时珍师徒二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寻访药材,却要夜宿破庙,饮凉水,啃干粮充饥,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作者描写了李时珍的笑,使人物身上增添了坦然与乐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使人物形象深刻。学生可借鉴这一方法,在上面的案例中,渲染外婆腰痛的人物经历,在环境对比中描写外婆的笑,人物神韵则更加丰满。

二、揣摩心理,让人物“语韵”鲜活起来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所谓“言为心声”,刻画人物即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其情感变化,才能使人物读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作文中的一个形象。人物语言的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更加紧密直接了。

一方面,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常见的情况。如学生在描写一位成年人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而描写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时,语言又不能过于成熟,要突出儿童的童真,尽量减少成人化的语言出现。如上面的习作案例中,学生在描写外婆称赞食物好吃时,写道“这东西味儿不错”,基本上符合成年人的语言习惯;若写成“这个东西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吃”,就过于儿童化了,不符合外婆的年龄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要留出遐想空间。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物语言描写需适当、适度,给读者一定的遐想空间,反而比全部交代出来收效明显。如上面提及的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庞宪见要在破庙夜宿时失望地没有再说话,此处缺省的语言描写,反而比语言描写中的“失望”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与李时珍从容淡定的语言相比,更加突出了一代医圣的胸襟。又如上面所提到的习作案例,学生在写外婆扭伤腰时,如不刻意用语言来体现疼痛,而是用微笑和沉默来表现外婆的坚强,反而达到了衬托人物形象的效果,这里“无声”比“有声”更具有表现力。

三、空间想象,让人物“体韵”灵动起来

肢体动作是使人物立体、灵动的重要表现力。动作描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前教师启发学生酝酿情感,想象人物的肢体动作,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通过迁移等写作技巧,使之作用于人物身上。

首先,细化人物动作,突出人物特征。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作者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时,没有直接写“品尝”的动作,而是将整个过程细化。先用“端详”一词,进而用“嚼嚼”,深化了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其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灵动起来。

其次,多维度描写动作,突出人物的生活化。人物描写要生活化,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也要具备常态化,过于书面的肢体动作,会使人物动作显得僵硬,缺乏灵性。如上面提及的习作中,学生在描写外婆走路的肢体动作时,写道“外婆腰痛,总是捂着腰”,未免有些生硬,人物动作设计欠缺想象力。若改用“弓着身子”或“弯着腰走路”,则突出了外婆腰痛的症状,动作设计则生活化许多,一下子使人物“活”了起来。

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 篇8

一、细化动作,锤炼动词

把某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连串细微的动作,运用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将父亲穿铁道的过程进行了细细的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这个过程拉长,“蹒跚”“探”“攀”“缩”“倾”等动词写出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特征,但为了给儿子买橘子,艰难的“攀”“缩”,写尽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在一次习作中,有位学生写下了下面两段文字:父亲买回梨子时,我已上了车。他把梨从车窗外递给我。(升格前)

父亲买回梨子时,我已上了车。他把梨从车窗外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父亲风中扬起的丝丝白发,我心中一颤,有一个梨没接住,掉在了地上。父亲赶紧弯腰捡起,又把沾了泥的梨在衣服上蹭了几下,然后递给我。车开动了,父亲在车窗外向我挥手。(升格后)升格后的文字运用“细化动作,锤炼动词”的方法,对父亲车站传递梨子的经过进行了细节描写,“递”“捡”“蹭”等动词生动传神,使父

不悔。文以言志,画龙点睛之笔让文章立意明确,主旨深刻,这又怎能不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4.多样结构引波澜

其实,好的记叙文大多数在文章的结构上是略胜一筹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就一定没有简简单单的流水叙事。下面介绍两种结构,仅供参考。

巧设悬念,引人遐想。例如,2015年江苏省的高考满分作文《来一勺泼油辣子》中,作者先故弄玄虚地用大量笔墨渲染二姐的坚强勤劳能干,提到二姐从未哭过,又借二姐之口“你以为我从来没哭过”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心,读者自然也就跟着作者一步步进入文章内容的赏阅,这样的作文总比枯燥的统一格式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跌宕多姿,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想到这样的文章,我们不能不提到短篇小说巨匠们的作品,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莫泊桑的《项链》,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叫座,经久不衰,原因是他们在结构上都如出一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记叙内容的跌宕起伏,一个个波澜的设置,让读者心随文动,拍手称绝。文章结构有如大厦,精心设计方可屹立不倒。

精妙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意蕴,言之有物的细节描写,让记叙文变得生动而深刻。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记叙文写作也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拨开云雾见光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26010)

亲的形象呼之欲出,极具感染力。

二、巧用修辞,凸显神韵

巧妙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入联想、想象,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很多名著中的细节描写因善用修辞而令人过目不忘。

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围城》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欧也妮·葛朗台》

看下面学生的升格前后的两段文字:

升格前:在同学们的起哄声中,我忐忑不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这目光让我感到暖洋洋的。

升格后:在同学们的起哄声中,我忐忑不安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老师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这目光,似春日里的一场细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似夏日里的一阵清风,安抚了我烦躁的内心;似秋日里的一轮明月,陪伴了我孤单的魂灵;似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灵。

这段文字升格前如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缺少感染力。升格后,运用比喻和排比对老师的目光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的文字就有了温度和力度,一个关爱学生的良师形象跃然纸上。

三、变换角度,细致描摹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视、听、嗅、触、味),从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深挖细掘,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色等要素。

《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对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景,从感官的角度做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令人拍案叫绝。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太阳穴上第三拳,“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作家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鲁达粗犷豪放、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读者“惩恶扬善”的阅读快感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再来看2013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蝶》:

午间回宿舍,见一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满头大汗地站在宿舍门口焦急等待,渴盼的眼神望着走廊尽头,期待着自己孩子熟悉的身影。他皮肤黝黑,头发凌乱干枯,似一蓬秋天的草,瘦削的脸庞沟壑纵横,穿着件玄色衬衫,裤脚挽着,活像一个渔翁。

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对中年男子的穿着、容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个关爱孩子、朴实卑微的父亲形象瞬间就击中了每位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要想写好细节,除了灵活运用以上方法,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细节源于生活,只有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捕捉到身边的细节,然后付诸笔端。

第二,细节要真实。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要源于生活,能客观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事的特征,可以合理地联想、想象,但不是凭空捏造。

第三,细节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富有个性的内容,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窥一斑而知全貌,才能深刻而有力地揭示主题思想。

第四,语言要精炼。细节描写不等于啰嗦,不是描写得越详细越好,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精心锤炼词语,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优秀的记叙类文章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悟,多积累,多练笔。学生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让记叙文更闪亮,更具感染力,更能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上一篇:2016 小学毕业 古诗词积累下一篇:六治六兴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