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账的管理

2024-06-24

往来账的管理(精选9篇)

往来账的管理 篇1

应高度重视往来账的管理

近年来奉新县审计局通过审计发现,不少单位的往来款项存在管理不到位、清理不及时、核算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造成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不准确、呆账死账增加、国有资产流失等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单位将专项资金长期挂在账上,造成资金被挤占或闲置与浪费,致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挂账的原因有:单位领导专项资金意识不强,资金被挤占挪用;也有不少企业和单位缺乏配套资金,给专项资金的投放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解释资金存放为了获取一点可使用的利息收入等。如至2012年底某乡人民政府机关帐上反映有27.92万元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使用,其中:林区公路建设10万元,林业三防经费款2.4万元,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款15.52万元。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继任者,对离任者任期内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继任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想接受优良资产、不愿承担前任留下来的遗留问题,致使离任者任期内的往来事项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形成时间越长越难理清的恶性循环。该现象也可能产生离任者任期内自身或所在单位的职工及往来的有关单位存在的个人问题被掩盖,从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如某局长期挂已不存在的单位往来。应收未收一建公司41.8万元、二建公司13.7万元、村建公司28.5万元、开发公司21万元;应付未付城建公司2.5万元、原市政公司6万元等。

三是有些单位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并使用。但仍在基建投资往来科目中挂账,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造成资产管理不善、账实不符。增加了所在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如某镇人民政府机关往来帐至今仍挂2010年以前早已竣工的工程项目支付款28.1万元,未及时取得工程发票作账务处理。

四是有些事业单位及企业利用往来账,将收入成本挂账、潜盈潜亏挂账,造成盈亏不实等现象。如: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单位,有的通过虚开发票、虚假工程结算等手段虚增利润;有的将生产成本不进行财务处理而挂账,人为调增利润;有的将现实已证明无法收回的债权挂账,形成潜亏挂账等。而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有的为了少交税或平衡收支或为下年留“口袋”,把收入挂账、把虚列的费用、加大的成本挂账,人为调减利润;有的直接将罚没款、捐赠等收入在往来账户使用,形成账内“小金库”,不能真实反映权益;有的现实已证明已无法支付的债务,不进行财务处理,长期挂账或直接在往来账户使用,形成潜盈挂账。如2011年底某局结转2012年预收账款―粮款1 877万元中含有应转未转2010年以前收入款,2012年底调整账目用于弥补2012年亏损270万元。

五是单方调增或调减往来账项,使单位与单位(个人)之间,单位与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往来对不上账,形成债权或债务不实。如某系统有关单位相互之间往来不相符。如局机关账反映应收下属单位老企业留守管理处5.15万元、下属单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所45万元;而下属单位账未反映相应的往来款项。

六是往来账借贷方余额与正常规律有悖,出现应收款项余额为贷方,应付款项余额为借方,不核实原因进行财务处理,不能真实反应资产负债情况。如某乡2013年6月底余额应付款――教育经费为借方7.87万元;而应收款袋装香菇办为贷方0.73万元。

七是收回原支付的一笔款项,同时挂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未正确处理往来款项。会计核算不准确,造成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如某镇机关账2012年底应收款及应付款同时挂工业园区财政所6万元。

八是货币资金未能定期与银行对账,形成了长期未达账款项挂账,致使账款不符。如某镇财务账的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相差5元,该镇财务将差额一直挂应收款。

针对以上现象,奉新县审计局出具审计报告时,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应高度重视往来账的管理、清理及核算;应按照财务制度等规定,完善有关内控制度,认真清理往来款项,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还尽还;应强化对挂账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将专项资金及时拨付,使专项资金早日发挥效益;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及用往来调节利润等现象,及时核实有关往来并进行财务处理等。

(作者单位:奉新县审计局)

往来账的管理 篇2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根本原因

企业应收账款激增追溯起来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是市场的原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为了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 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考虑, 有占领市场的因素, 被迫采用赊销, 无奈用信用的方式去笼络客户, 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利润空间, 购买该产品的客户并不总是诚实守信的, 三角债很多不是买方无钱积累的, 而故意拖欠账款成为后遗症, 欠债光荣成为潮流。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买卖双方, 你的产品有买方, 自然生产产品的原料就有卖方, 你欠别人的原料款, 别人就可能欠你的产品款。互相欠款, 日积月累, 坏账无法避免。谁也不想赊销, 但又不能杜绝赊销。完全交钱提货的经营方式无法实现, 销售出去喜出望外, 产品销售出去了, 即使不能及时回笼资金, 但总是业绩, 应收账款比现金销售的流动性虽然差, 却是企业资金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收回资金, 企业流动性又增强了。有市场竞争必然有赊销风险, 这是即矛盾又统一的经济行为。

二、应收账款的舞弊表现

第一、会计账户设置时设下埋伏

账户的隐患“险于明火”, 主要症状为:1.不设应收账款明细账, 将乱七八糟的债权都记入应收账款总账, 这债权是不是应归入应收账款, 随意性大, 债权人无法核实也是漏洞百出, 看似有账, 查无其人;2.有的把不属于应收账款范围的往来款项也划拉到该账户内, 企业有些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不正常的经营活动通过这个手段试图掩盖。

第二、混淆会计核算的界限

主要表现为:1.应收账款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会计法、会计制度、补充规定都有板有眼, 而企业有时候是无意之中混淆, 有时候却是有意混淆。如此而已, 核算内容就必然失真;2.有的单位将应收账款的经济业务以外的其他科目错误的列入应收账款处理。如将应收票据列作应收账款业务、将其他应收款列入这个科目, 这叫“鸠占凤巢”;3.有的单位明知故犯, 虚构应收账款业务, 本意是虚增收入, 虚增利润, 粉饰经营业绩, 目的无非是为上市、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虚张声势。4.应收账款业务发生了, 不进行核算, 不核算, 自然无账可查, 目的是想虚减收入, 虚减利润, 偷税漏金;众所周知, 收支相抵, 就是利润, 收入虚减, 利润自然少, 由此算出的所得税等就少。5.有的业务中本是现金销售, 货款已取得, 却不列现销, 列入应收账款, 将货款用于他处, 账外循环, 或积累到小金库。6.有的部门和财务人员擅长移花接木的手段, 将股票、债券等长短期投资收益纳入应收账款范围, 行偷税之实。

第三、非积极的态度对待到期本应收回的应收账款

这样的企业虽然不具有普遍性, 但的确存在。1.有的单位的经办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欠债人使以许诺或给予好处费, 即使账款到期, 催收工作也不积极, 借口是“钱也不是我的, 何苦去催”, “催回了我也没什么好处”。责任心的缺乏, 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闻不问;蒙蔽领导, 领导也只了解财会报表中一个应收账款总数, 至于谁欠的, 也不知道明细。2.有的个人故意将已收回的应收账款, 先不忙着结转, 反正是挂账长短, 也没有人去关心, 公款私用泛滥成灾, 炒股、炒房、外借, 无人过问, 不出事就随意使用。

第四、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做手脚

折扣销售是普遍存在的经济手段, 折扣有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之分。在实行现金折扣的大前提下, 会计制度规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应该采用总价法, 即应收账款按抵减销货折扣前的总额作为入账基础。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 有的单位往往采取净额法入账, 税务局不来稽查, 无人发现, 年终报表审计是抽样调查, 发现问题的几率也不大, 纳税能推迟就推迟。倘若数额巨大, 企业资金周转自然就更迅速。

第五、上下年结转时的手法

会计制度规定了按部就班的启用新账、封闭旧账的制度, 有余额的账簿, 旧账都有“结转下年”、新账有“上年结转”章。除去收入类结平, 资产类大多是转下年的。在本年度结束时, 结转单位随意性地将某账户或几个账户的余额分解或合并到下年度新账的一个乃至几个账户中去, 不必进行走账处理就可以达到其某种目的。会计人员所谓的“造账”、“做账”, 有时候是违反制度的。如:某企业拨给食堂的310000元业务招待费支出, 本应按照部分和业务性质下账, 比如说:科室招待的开支类入管理费用, 销售部门发生的列入营业费用, 应有落实到户的“正途”, 却记入“应收账款”明细科目 (企业内部往来账项应记入“其他应收款”) , 到年底结转新账时, 将此款项的余额合并到“在建工程”科目余额, 而新账中“应收账款”明细科目也无此项记载, 这样便将这笔招待费支出列在基建成本中了。乱进科目, 会计人员疏忽大意的可能性小, 故意而为的可能性大。“费用”进“资产”, 是司空见惯的会计舞弊手法。

第六、处理坏账损失时换质移位

换药不换汤、换汤不换药都是违反会计制度的, 会计制度的规定应该是死板的, 经济业务发生后, 科目怎么下, 却有章不遵。怎么下, 会计人员说了算,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执行与否没有人监督, 国有企业有监督, 民营就随意性大。主要表现为:1.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核销坏账损失要报批, 也就是要履行手续。很多情况下不履行手续就擅自核销坏账损失, 借口是会计制度是死的, 人是活的, 想怎么弄, 就怎么弄;2.坏账损失处理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分, 会计制度规定一旦采用一种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更, 因为随意变更, 带来连锁反应, 资产不实, 损益不实, 影响到税收乃至报表的方方面面。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的混用, 带来的是数字缺乏一致性和指标的连贯性;3.备抵法下, 会计制度不允许人为扩大计提范围和计提比例, 而企业却通过多提坏账准备, 多列管理费用, 偷逃所得税;4.年末或定期调整坏账准备金额时, 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考虑坏账准备的实有余额, 企业却置若罔闻;5.确认坏账发生是有具体的确认标准的, 企业却不按坏账标准确认, 如将预计可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将本该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6.会计制度严禁将收回已转销的坏账作为“营业外收入”或“应付账款”或不入账, 应增加“坏账准备”, 企业却背道而驰。

三、应收账款损失降低的途径和风险的转移

应收账款融资是企业降低损失, 转移坏账风险的重要措施, 目的就是为了盘活资金, 寻找有利于企业的好的投资机会, 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应收账款证券化。类似于过去的经济术语“债转股”。资产科目的“应收账款”变成了“投资”科目。这种折衷的融资方式, 对资产负债表中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 盘活存量资产, 增加了资产方的流动性。

“盘活”资金, 是企业的一着妙棋。应收账款的抵借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分为整体抵借和特定抵借。

追讨债务、债务重组、委托专业机构追讨或采取仲裁、法律诉讼的形式, 是避免当应收账款发生重特大损失的招术, “拿到手的钱才算钱”, 这个比喻用之于应收账款很合适, 应收帐款不是走进了坏账损失, 就是换回了现金或实物, 这都是企业所希望的。

在货物交易合同中约定所有权保留条款,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应收账款风险转移, 有以下两种利好方式:一是应收账款的无追索权让售。实在要不回来的债权, 不妨把它“债顶债、权顶权”。二是为特定的应收账款上保险。取得第三方担保。双方签订买卖合同时, 可以邀请资信度高的企业担保债务方, 承担连带责任。发生应收账款时可以有补偿方。

应高度重视往来账的管理 篇3

一是一些单位将专项资金长期挂在账上,造成资金被挤占或闲置与浪费,致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挂账的原因有:单位领导专项资金意识不强,资金被挤占挪用;也有不少企业和单位缺乏配套资金,给专项资金的投放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解释资金存放为了获取一点可使用的利息收入等。如至2012年底某乡人民政府机关帐上反映有27.92万元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使用,其中:林区公路建设10万元,林业三防经费款2.4万元,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款15.52万元。

二是一些单位领导继任者,对离任者任期内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继任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想接受优良资产、不愿承担前任留下来的遗留问题,致使离任者任期内的往来事项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形成时间越长越难理清的恶性循环。该现象也可能产生离任者任期内自身或所在单位的职工及往来的有关单位存在的个人问题被掩盖,从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如某局长期挂已不存在的单位往来。应收未收一建公司41.8万元、二建公司13.7万元、村建公司28.5万元、开发公司21万元;应付未付城建公司2.5万元、原市政公司6万元等。

三是有些单位工程项目早已竣工并使用。但仍在基建投资往来科目中挂账,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造成资产管理不善、账实不符。增加了所在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如某镇人民政府机关往来帐至今仍挂2010年以前早已竣工的工程项目支付款28.1万元,未及时取得工程发票作账务处理。

四是有些事业单位及企业利用往来账,将收入成本挂账、潜盈潜亏挂账,造成盈亏不实等现象。如:一些经济效益不好的单位,有的通过虚开发票、虚假工程结算等手段虚增利润;有的将生产成本不进行财务处理而挂账,人为调增利润;有的将现实已证明无法收回的债权挂账,形成潜亏挂账等。而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有的为了少交税或平衡收支或为下年留“口袋”,把收入挂账、把虚列的费用、加大的成本挂账,人为调减利润;有的直接将罚没款、捐赠等收入在往来账户使用,形成账内“小金库”,不能真实反映权益;有的现实已证明已无法支付的债务,不进行财务处理,长期挂账或直接在往来账户使用,形成潜盈挂账。如2011年底某局结转2012年预收账款—粮款1 877万元中含有应转未转2010年以前年度收入款,2012年底调整账目用于弥补2012年亏损270万元。

五是单方调增或调减往来账项,使单位与单位(个人)之间,单位与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往来对不上账,形成债权或债务不实。如某系统有关单位相互之间往来不相符。如局机关账反映应收下属单位老企业留守管理处5.15万元、下属单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所45万元;而下属单位账未反映相应的往来款项。

六是往来账借贷方余额与正常规律有悖,出现应收款项余额为贷方,应付款项余额为借方,不核实原因进行财务处理,不能真实反应资产负债情况。如某乡2013年6月底余额应付款——教育经费为借方7.87万元;而应收款袋装香菇办为贷方0.73万元。

七是收回原支付的一笔款项,同时挂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未正确处理往来款项。会计核算不准确,造成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如某镇机关账2012年底应收款及应付款同时挂工业园区财政所6万元。

八是货币资金未能定期与银行对账,形成了长期未达账款项挂账,致使账款不符。如某镇财务账的银行存款与银行对账相差5元,该镇财务将差额一直挂应收款。

针对以上现象,奉新县审计局出具审计报告时,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应高度重视往来账的管理、清理及核算;应按照财务制度等规定,完善有关内控制度,认真清理往来款项,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还尽还;应强化对挂账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将专项资金及时拨付,使专项资金早日发挥效益;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及用往来调节利润等现象,及时核实有关往来并进行财务处理等。

往来账管理财务论文 篇4

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的往来账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涉及内容多、项目杂、发生频繁,科目运用欠规范,尤其是一些重大违纪问题,往往与往来资金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单位往来账目普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是往来款项笔数多、时间长、回收难度大。由于款项发生时间跨度较长,个别款项时间太久,记录已经不完整,甚至数字已经不再准确。其中部分账款因种种原因,回收难度大,加之领导更换频繁,有些领导认为不是自己任期内发生的就置之不理,造成问题越积越多,最终有的成了呆账。二是往来账目混乱,内容缺乏真实性。有的单位为了完成年终财政决算,把甩支挂在往来账上;有的将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人为调整预算科目计入往来,造成年终财政决算不真实;有的账务处理不及时、不合理,致使账目不清,核算不真实。

一、往来账中的主要问题

1.利用往来账户弄虚作假。将应作收支处理的款项不作当期收益核算,而是列入往来科目核算,从而达到转移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肆意调节财务收支,造成会计资料核算不真实,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有的单位将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计入“暂存款”科目长期挂账,并在往来账中列收列支各种费用;有的单位将财政以外的同级单位拨入资金、上级有关部门拨入资金、非经营性收入等记入往来款,而后用于招待费和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有的单位虽然在往来账上未体现支出,但将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科目,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有的单位将出租房屋租金收入、代收代征税费劳务费或违规收费等在往来款中挂账,逃避纳税和监督检查;有的单位将应缴预算款或应缴财政专户款长期挂在“暂存款”科目,隐瞒应缴财政收入。这种将应做收益核算的收支款项纳入往来账核算的行为,容易造成单位资金体外循环,脱离财政监督,甚至形成“小金库”。2.往来账不及时清理,形成呆账。不少单位对于往来账项是“只挂不结”,甚至旧账未清又挂新账。长期不清理致使有些往来款项的债权、债务人或单位已经找不到,无法收回的暂付款和无法支付的暂存款形成呆账;或者真要清理时由于往来账户挂账时间长,熟悉情况的经办人、审批人因为调动、调整等原因已经不在原单位,后来人对那些历史遗留问题不了解,不敢轻易清理;也有的单位由于往来款项笔数多、时间长懒得清理,从而成为呆账。往来长期不清不结,致使财政资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占用或流失了。

3.借用往来账转移资金。有的单位将本单位不方便支出的费用通过往来账转入本单位职工食堂或下属单位列支;有的单位通过“暂付款”科目将单位公款出借给个人,作为成立私企公司的注册资本,还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账户出借给个人或其他单位,通过往来账的形式为对方结算收支业务。

4.利用往来账平衡预算或调节收支结余。通过往来账虚列支出,强行平衡超预算专项事业收支,调整结余,从而造成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收支完全平衡的假象,以达到平衡预算或调节收支结余等目的。如:有些单位年终为了平衡预算,虚列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使当年会计报表体现收支平衡;有的单位虚列支出,将经费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使单位上报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中体现当年年末经费余额减少或赤字的现象,于次年年初再按原路转回;还有的单位将应付给其他单位的款项,虚列支出计入“暂存款”科目挂账,长期占用应付款项。

5.将支出长期挂往来账,费用列支不及时。如:有的单位将职工预借的差旅费、医药费等长期挂在“暂付款”科目,不及时催促结算;有的单位发生的周转金、押金、保证金等也常年挂在往来账上,不及时进行清理。这些款项实际已经发生,但均未在费用中列支,造成单位支出不实。

上述问题不仅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而且置收入支出于财政监管之外,直接影响了财政决算结果的真实性,甚至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紧张,国有资产流失,会计资料失真,给宏观管理带来错误信息。

二、原因分析

一是财政体制不完善。目前,有些专项性资金通过不同的主管部门及社会资金直接进入各级财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这部分资金的核算、拨付、列帐缺少应有的账户反映。基层单位接受拨款后,往往列入“暂存款”,而支出则在“暂付款”科目反映。具体资金的使用效能,并未完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存在随意改变记账方法、不合理使用会计科目等行为。

二是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往来账款以及各项收支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存在错用、乱用会计科目的现象,往来账款长期不清理也无人问津。财务报表设计和上级部门考核指标不完善,对往来款项疏于管理和考核。

三是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未能全面要求本单位财务工作细化管理,新官不理旧帐,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仅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往来资金的结算情况,只记账不理账,特别是在财务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下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脱节,导致清理核算工作不及时或无法清理、核销。

三、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而且不利于资金周转,加重财政负担。建议各单位应加强对往来账目的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那些长期挂账的款项进行彻底清理,规范并监督其核算行为。单位领导尤其是财务人员应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经济业务,真实核算收支,及时做好往来款项挂账的清理工作。

1.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财经法纪意识,重视对往来款的管理。加强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追究制度等。可采取对往来款项定期公布、加强群众监督等措施,建立健全往来款管理制度,定期对往来款进行清理、催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其责任感。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约束和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严禁将往来账科目作为收支科目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在单位上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中增设往来明细报表,以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强对往来款项的考核和监督。

企业往来账项管理探讨 篇5

一、企业往来账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部分企业既没有设立独立的机构来管理往来账项,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内控制度;有些企业将往来账项的有关规定,体现在其他制度中,如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往来账项进行一定规范,但该种规范,往往仅是原则性规定,不附有具体实施细则;有些企业则只针对往来款项的部分内容,如应收账款制定了管理办法,而忽略了其他组成部分。制度上的缺陷,将直接导致企业忽视对往来款项的管理。

(二)责任主体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往来账项没有设置专人专管,岗位职责不明,是很多企业所共有的问题。应收应付款项涉及环节多、人员广,如果没有专人管理,加之奖惩机制不完善,相关人员一般没有清理往来账项的积极性;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流程衔接无效,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经办管理人员变更,交接手续不健全,相关资料流失等,最终都会导致往来账项管理被长期搁置。

(三)往来账项未进行定期核对及询证,账实不符 往来账项的各当事方,应定期对账,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保证账目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未能定期进行账务核对,也未按期向交易对手方询证往来余额,导致双方登记在案的往来款项余额不一致,又由于往来账项的余额为逐年滚动而成,日积月累,越滚越对不清,最终形成账面余额与交易记录不符、单方挂账、无法清理等问题,给企业经营造成损失。

(四)往来账项清理不及时,形成呆账坏账 部分企业,往来账项挂账时间很长,由于各关联方经营环境改变,经办人员几易其人,责任人不详等原因,导致清理难度加大,最终查无可查,极易形成呆账、坏账。例如:(1)往来单位由于破产、注销、变更、经办人岗位变动等原因,没能及时核对、清理往来账项。(2)往来账项已进入司法程序或者已经司法机构判决,但仍得不到及时清理。(3)未及时与往来单位沟通、询证,关联各方入账金额不一致,无法完成清理,等等。

(五)不重视账龄较长且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后续管理工作 部分企业对未按期收回,拖欠时间较长的应收款项,在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之后,即认为已履行全部管理职责,不再进行后续跟踪检查,最终导致坏账发生。例如,对于账龄超过5 年的应收账款,某些企业仅仅采取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做法,不再通过其他途径如催讨、诉讼等进行追收,最终必然导致欠款变坏账,再也无法收回。

(六)往来账项核销流程不规范 实践经验中,有些公司对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已履行催讨及必要的法律诉讼程序,并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根据规定可对其进行核销,但却由于核销审批流程不明,审批权限没有量化,或审批手续繁琐等原因,致使核销工作无法及时进行,部分坏账长期挂账,无法处理。更有甚者,不履行核销审批程序,擅自销毁坏账。

(七)基于各种原因,不及时清理应付未付款项,其他应收应付会计科目管理不规范 由于应收账款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往往较多地关注维护自身的债权,因而会出现部分企业对往来账项的两个方面——应收和应付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只注重对应收账款的催讨,而忽视对应付款项的管理。长期挂账的预收、应付款项,往往蕴含较大的盈余。部分企业甚至以该部分盈余为契机,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调节不同经营期损益。根据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对挂账3年以上的应付款项,作为纳税调整,需计缴企业所得税。未按规定处理的,将被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50% 以上、5 倍以下罚款。由此可见,应付款项的未及时清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税务风险。此外,其他应收应付科目,由于科目属性及其记录内容的特殊性,常被企业用来记录不愿明确归入应收应付款项、或用途不明的款项。甚或有些企业,利用其他应收应付科目,为他人转划款项,套取资金,歪曲资金原本用途等。如不加强其他应收应付科目管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隐患。

二、加强和改善往来账项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往来账项管理与多个业务部门密切相关,加强往来账项管理,就要强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债权债务的管理职责。为此,要建立健全往来账项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构建一个领导层面有人分管、业务部门各司其责、经办人员分工协作的往来账项组织管理体系;按照往来债权“谁经手业务、谁负责催收”,往来债务“谁经手业务、谁负债付款”的原则,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债权催收和债务付款工作机制。在确立岗位职责时,应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单位应定期(如每年终了时)对各往来单位所对应的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行分析、评估,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凡有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款项,要积极收集证据,履行核销手续,对满足条件的坏账予以核销。

(二)建立健全往来账项管理制度 加强往来账项管理,一般应建立营销与收款的内控制度,其他应收款及预收款的内控制度以及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管理制度,分别用于规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预收款、应付款项的管理。此外,对往来账项管理的考评和奖励也应作出相应规定,以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果。

(三)建立健全往来款项定期对账和询证制度 定期对账和询证制度是准确核算往来款项的前提,是企业债权得到确认、债务得到有效梳理的重要保障。公司应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往来账项询证制度,明确询证要求和管理职责,为往来账项的准确核算提供保障。为有效建立往来账项定期对账和询证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账和询证管理,应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各业务部门配合进行。(2)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或根据管理需要,实施往来账项核对和询证工作。(3)关于数据提供,属于财务挂账的账款由财务部门负责提供,其他(包括临单账款等)由各业务对口部门负责提供。(4)询证工作可由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实施。财务部门统一印制《往来账款询证函》,并会同有关部门填制往来账款询证函,由财务部门按照函件要求的回传时间,及时催收询证函,并对收到的询证函进行对比汇总分析。如出现函证金额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可与对方协商,达成双方确认的书面债权债务明细或处置协议,并规范账务处理。(5)重视询证档案管理,对询证形成的书面记录,要分类装订成册,及时归档,按会计档案管理,长期保存。

(四)加强往来账项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往来账户,区分对手方分别设置明细账,必要时,可建立辅助台账,反映账款的增减变动、余额及账龄等,确保账面上能清晰反映出债券债务对手方情况。财会人员要及时核对往来账项,对有可能收不回来的账款进行重点监控,定期进行账务核对。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避免财务人员利用往来账项营私舞弊情况的发生。严肃财务制度与财经纪律,对于各单位财务人员虚挂往来及擅自核销往来的,应严肃查处;对于财务人员虚拟往来业务、试图截留资金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触犯刑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规范坏账准备计提流程和坏账核销程序,加强计提核销管理 加强对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后续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如与债务人协商债务重组方案、减免部分债务、继续催讨等,力争把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对已核销的应收款项要做好账销案存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跟踪和挽回损失。

(六)建立往来账项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核算效率和管理质量 建立往来账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往来账项核算的信息化、网络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核算效率,也有助于提高核算准确性,提升管理质量。往来账项管理信息系统既可镶嵌于会计核算系统中,也可开发独立的管理模块;可单机运算,也可网络化管理。企业可根据自身往来账项核算规模和管理要求自行设置。

企业应加强对往来账款的管理 篇6

一、企业往来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防范意识淡薄,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运用各种经营手段进行促销,其中采用赊销、延期付款等商业信用就是其一,企业在使用商业信用促销时,但往往缺少自我保护和防范风险意识,没有对客户信用情况、偿债能力等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分析,这就造成企业往来账款风险增大,往来账款占用时间越长坏账机率就越高,往来账款金额越大,对企业资金占用就越大,不仅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还会形成企业潜在的损失。所以,企业要增强防范意识,对往来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和评估,是加强往来账款管理和减少坏账损失的重要途径。2.企业间往来合同管理不规范 企业间的经济往来都要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规范的合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是防止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应予以重视、严格按合同规范要求和程序签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往来间经济业务合同管理不规范,造成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产生经济纠纷, 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给企业造成损失。3.企业对往来账款没有有效的监控 企业对往来账款进行监控,是有效的防止往来账款账龄延长和形成坏账的举措,如企业对往来账款的管理不严,对往来账款没有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也不对对方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特别是往来账款对应企业发生兼并、改组或注销等情况下,没及时催收或明确往来账款关系,则就会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清理更加困难。按财务核算要求,对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应提取坏账或做报损处理,对已确定不需付债务应及时报批做账务处理,否则,都会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

二、企业往来账款产生和增加的原因 1.企业领导对往来账款管理重视不够 企业往来账款由于不涉及单位当前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有些企业的领导往往对其管理不够重视,对往来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往来账款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企业往来账款账目混乱,从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有些财务部门也没有制定往来账管理制度、往来账款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从而影响了往来账款的正常核算。企业往来账款形成后无人催收,应付款项更无人自觉支付,导致往来账款账龄越来越长,最终成为坏账,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往来账款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领导政绩思想严重,只管任期内经营业绩好坏,对往来账款清理不重视,没有按照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制度规定及时清理,对任内所产出的往来账款会给企业以后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充分的认识。再者,企业中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也使往来账款得不到及时清理,造成管理的混乱。3.往来账款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往来账款监督管理要从财务管理入手,因为企业财务部门对往来账款的形成过程和时间最清楚,只有加强财务监督,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往来账款,才能使往来账款得到及时清理。

往来账的管理 篇7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地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然而,市场的信用危机又使得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企业的往来账款增加。再者,由于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上的原因,许多不属于往来账款的其他经济内容,也体现在往来账款中,有些企业的往来账款中包罗万象,其结果也造成往来款的增加。特别是在商业企业,往来账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对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管理 内部控制 往来 账款

企业往来账款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按其基本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应收款类和应付款类。本文就以这两大类为基础来分析目前企业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

1、不定期对账。有些企业由于疏于对往来账款的管理,不能做到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特别是欠款企业,往往对债权人的对账要求持抵触态度,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往来账款账目不清,为今后的催款、清理带来困难。

2、往来账款不定期清理。有些名存实亡的往来账款长期挂账,如坏账不及时报损、处理,不需付债务不及时报批做营业外收入等,均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

3、对已销账的往来款管理不善。如已作坏账的应收款,收回时作为账外小金库,甚至公饱私囊;不需付的款项,付出作为账外资金,或被个人贪污。

4、利用往来账款调节利润。

5、出租出借账户或为他人套取现金。

以下从五个内部控制构成要素来分析造成往来账款中诸多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1、控制环境

从目前企业现状来看,有些企业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充分重视往来账款的管理。有些领导财务知识有限,他们无法将应收款项与公司实实在在的资产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无法将应收款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使内部控制成为管理者真正的需求,这就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基础上选用业务素质好,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员工,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可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也没有对往来账款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往来账款进行管理。事实上,往来账款账目不清,内容混乱,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会使少数人有可乘之机,因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企业从业务人员到管理人员,都应认识到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要按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分析与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

3、控制活动

往来账款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控制政策及控制程序,或有了这些政策和程序却没有执行。这些政策与程序主要指岗位分离、授权批准、文件记录、预算控制、实物保全等。下面针对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应建立哪些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3.1、涉及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制定信用政策,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含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折扣率)及收款政策,对客户的赊销均应被授权批准,客户信用期限、额度的调整必须经过相应权限审批人员审核批准。

3.2、涉及其他应收款的内部控制

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账分离,货币资金的经办人员与资金收支的审核人员分离,这样可以防止恶意串通。

3.3、涉及预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进行适当的岗位分离:付款审批人员不能办理寻求供应商和索价业务;审核付款人员、付款人员、记录应付账款人员应进行岗位分离,以防止舞弊发生。

3.4、涉及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

1、采购审批人员、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储存人员、财会记录应实行岗位分离,以防止串通舞弊。

2、定期分析应付账款,规定付款顺序,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配合,在企业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先付有折扣的货款。

3、制定应付账款清理计划,对长期无人追索的款项应进行调查,确属不需付的账款,应报有关领导批示,及时转入收入账内。

4、建立双方定期对账制度,以防止双方业务人员串通舞弊。

3.5、涉及其他应付款的内部控制

①、实行岗位分离,房屋、设备、场地等的租赁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实行岗位分离;废旧物资、材料、包装物的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审批人员、记账人员等实行岗位分离。

②、定期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清理,有不需付的款项应及时做账务处理。

4、信息与沟通

往来账款中问题较多的企业往往在信息沟通方面做得不够。首先,财务人员没有定期向相关业务人员报送与其业务有关的应收、应付余额、账龄、风险分析等资料,并且由于企业没有相关的收款、报销等时间的规定,财务人员也不便于与相关人员进行往来账款清理进度及计划方面的交流;其次,财务人员也不能做到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往来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及解决方案,因此主管领导也心中没数;再者,企业间由于缺乏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工作也会造成企业往来账的不准确。所有这些都影响往来账款管理。

为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管理当局、财务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相互配合,上传下达,共同做好往来账款的管理工作。

5、监督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指示得以执行的程序、制度,还包括对整个控制活动的监督。而内部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主要职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其定位、人员、独立性、审计范围等原因的限制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特别是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监督作为经常性项目的很少,这就无法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往来账的管理 篇8

1、往来业务的处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间业务往来所形成的债权、债务的处理,

2、核算科目: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等会计科目。

3、手工核算方法:

(1)、建立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明细科目。

(2)、逐笔核销方式、总额核销方式。

二、计算机对往来业务的处理方式

1、只建一级科目,不建明细科目。

*使用往来业务管理与不使用往来业务管理,一级科目应相同。

*不能核算下属明细科目。

2、计算机采用往来处理方式,往来科目帐户类别应设为“往来”,

反之应设为“其他”。P280

3、设置客户名单,即客户档案,

备考资料

其内容是客户编码、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邮政编码、电话、银行帐号。主要内容是“客”户编码“。”

4、录入往来初始数据,将系统投入使用前未核销的往来业务输入计算机。

5、过程:输入凭证、审核、汇总记帐、核销往来帐。

三、系统功能

1、初始信息录入

包括:客户名单、业务员名单、初始往来数据。

2、调入往来帐

调入相关凭证。

3、往来帐核销

自动核销、手动核销。

4、帐龄分析

*帐龄分析是指某一往来业务从发生之日起到结清之日止的时间期限。

往来账的管理 篇9

增值税检查是我国税收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的重点是企业各类货物的收、发情况。工业企业货物的收、发情况较为复杂,现以工业企业为例,探讨一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货物账的查账技巧。

一、审查自制货物

企业自制货物,包括自制的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和自制材料等,是通过“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自制材料”等账户核算的。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一般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审查时,应重点审查上述账户的贷方记录及相关凭证,同时,对照审查有关收入账户或应交税金账户,看其计税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审查时,通过“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自制材料”或“生产成本”等账户的摘要栏记载,审核贷方记录和相关会计凭证。先查阅记账凭证中列示的科目对应关系,即贷方所对应的借方科目,判明自制货物的去向。然后,审查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查明其数量和金额。在此基础上,依照税法规定,审查核实应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其具体审查办法如下:

(一)若借方科目是“产品销售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产成品——委托代销产品”、“其他业务支出——材料销售成本”等科目,说明企业将自制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此时,应根据所销售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及销售对象,查阅“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及有关凭证,核实应税销售额的确定是否正确,尤其是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以及折扣销售、还本销售等特殊销售形式的计税处理有无差错;销项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有无直接按成本或会计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的情况。

(二)若借方科目是“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应付利润”、“原材料”、“固定资产”等科目,说明企业将自制货物直接用于对外销售,或抵偿债务,支付应付利润,以物易物等而未作销售处理,却直接按协议价格或成本价转账。遇到这种情况,应仔细审查相关会计凭证如销货发票、货物出库单等,查明应作未作销售处理的自制货物的数量,并依照同类货物的当月或最近时期平均销售价格或者组成计税价格,确定其应税销售额,再按照该类货物的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若借方科目是“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劳务”、“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房屋建筑物修饰)”、“应付福利费”、“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说明企业将自制货物用于本企业的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或者用于对外投资、无偿赠送他人。这类业务虽然不构成会计销售,但属于税法中规定的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处理上可以不登记收入账户,直接按成本转账,但应按税法规定计算登记增值税销项税额。审查时,若发现企业有上述业务,则应进一步审查相关记账凭证,看是否列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若有,再接上述第(二)项的审查办法,复核销项税额,并与记账凭证上列示的税金数额相核对,看是否相符。若没有,则应按上述办法重新计算登记销项税额。

(四)若借方科目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说明企业自制货物发生了损失。此时,需要查明记账凭证上是否列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然后详细审查货物损失报告单和有关成本计算资料,核实非正常损失的自制货物的数量、成本及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成本,计算应予转出的进项税额。必要时,应深入实地进行盘查。

二、审查委托加工货物

企业委托加工的货物,在会计处理上,先通过“委托加工材料”等账户核算。待加工完成收回时,由“委托加工材料”账户转入“原材料——委托加工材料”账户,或“包装物——委托加工包装物”账户。对委托加工货物的审查,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审查“委托加工材料”账户。先通过“委托加工材料”账户的借方记载,查阅相关的会计凭证,若记账凭证上列有“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则需查明该货物是否为生产经营应税项目所用货物;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专用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规定的开具要求;加工费及税金是否已经支付。如果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不得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二)审查“原材料——委托加工材料”账户或“包装物——委托加工包装物”账户。按照规定,企业收回的委托加工的货物,若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或者对外投资、无偿赠送他人,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若用于免税项目或发生非正常损失,则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审查时,应侧重上述账户贷方记录的审查。通过上述账户的贷方记载,查阅会计凭证。通过记账凭证中列示的科目对应关系,查明委托加工货物的去向、数量、金额,继而核实其计税情况:

1.若借方科目是“其他业务支出(材料销售成本)”,说明企业将委托加工货物用于对外销售并己作销售处理;若借方科目是“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应付利润”、“原材料”等科目,说明企业将委托加工货物直接用于对外销售,或抵偿债务、支付应付利润、以物易物等而未作销售处理;若借方科目是“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支出(××劳务)”、“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房屋建筑物修饰)”、“应付福利费”、“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等,说明企业将委托加工货物用于本企业的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或者用于对外投资、无偿赠送他人等。发现企业有上述业务,应参照自制货物的审查办法,核实应税销售额及销项税额,看其计税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若借方科目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或”待摊费用“,说明企业将委托加工货物用于生产经营,其进项税额是可以申报抵扣的,但若用于免税项目,应将其进项税额转出。

3.若借方科目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说明企业委托加工货物发生了损失。此时,需要查明企业是否按规定依照损失货物的实际成本和适用税率计算转出进项税额。

三、审查外购货物或接受投资、捐赠、分配转入货物

采取实际成本组织材料核算的企业,其外购材料或接受投资、捐赠、分配转入的材料,是通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核算的。采用计划成本组织材料核算的企业,先通过“材料采购”核算购进成本,待材料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审查时,应从材料收入、发出两方面进行:

(一)审查“材料采购”或“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借方记录。通过上述账户的借方记载,查阅相关的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若记账凭证上列有“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则需查明:

1.该货物是否为生产经营应税项目所用货物,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多计进项税额的情况。检查前应先查阅产品设计说明资料,检查看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的耗料情况,掌握其材料构成;查阅“固定资产目录”和“材料目录”,一方面了解企业为生产产品需要购进的货物种类,另一方面,了解企业“固定资产”与“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划分是否准确,有无将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资错划为存货的情况。然后,查阅记帐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通过原始凭证如发票账单,查明购进货物的名称、品种、规格,并与已经核实的企业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目录相对照,审查企业有无将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所用物资、已确定特定用途即用于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包括接受投资、捐赠、分配转入的货物),一并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2.是否取得法定的扣税凭证,进项税额的确定是否正确。审查时,可通过查阅每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实:

对购进或接受投资、捐赠、分配转入或进口的生产经营应税项目所用材料(包括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要看其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出具的完税凭证,有无按普通发票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若取得专用发票,还要审查专用发票的开具是否符合开具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专用发票,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对购进的生产经营应税项目所用的免税农业产品,应重点核查:企业使用收购凭证是否是经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有无用自制收购凭证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购进的农业产品是否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规定的范围,是否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直接购进的;买价是否真实,扣除率是否准确。

对购进的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应重点核查:作为低扣凭证的的运费结算单据是否属于国有铁路、民用航空、公路和水上运输单位开具的货票、或者从事货物运输的非国有运输单位开具的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货票,有无私制发票或者将非正式运费发票作为抵扣凭证的情况;据以计算进项税额的货物运费金额,是否为运输单位开具的货票上注明的运费和建设基金,有无将货票上注明的装卸费、保险费等一些杂费也计入扣除的情况;扣除率是否正确,有无擅自提高扣除率,多计进项税额的情况。

3.审查外购材料入库时间。根据税法规定,工业企业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必须在购进货物验收入库之后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对此,应按下列办法进行审查核实:对于采取实地盘存法。

上一篇:果品协会章程下一篇:写母校的作文:离别了,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