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2024-05-09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精选7篇)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1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精神,在巩固2005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职能科长例会、中层干部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向全院职工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全院干部职工对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使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

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6年行风建设工作情况回顾

2006年,在行风建设方面,院党委主要是严格按照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了行业作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党政副职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职能科长担任。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工,充分发挥了行风领导小组的作用。

2.加强学习教育。院党委采取不同形式,坚持定期不定期对全院干部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八荣八耻”、行业作风教育。定期下发学习材料,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会议上的讲话,制定了《×医院关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全院医师大会和部分药品、器械采购人员会议、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使大家提高认识,明确思想。同时由院领导带队,组织相关职能科长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医院,学习上级和同级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行风建设工作好的做法。按照党委工作计划,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开展了“学先进典型,再创医院新的辉煌”夏训活动,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为全体党员干部做报告,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热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立足本职,努力工作。

3.继续坚持医患座谈会制度、医德查房制度、满意度测试制度和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制度,开展“院长致出院患者一封信”活动,从不同层面收集对医院的意见建议。即每四个月召开一次医患座谈会,每季度对住院患者进行一次走访,每季度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试,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监督员座谈会。迄今为止共召开医患座谈会3次,医德医风查房12次,满意度调查4次,走访病房12次,调查患者1300余人次,下发问卷480余份,患者满意率达99%。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一次,提出意见和建议4条,其中3条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受到患者欢迎。

4.完善制度。各职能科室根据行业作风建设的内容进行分工,每月对分管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质量考核标准,提出处罚意见,交院质控办进行处罚,处罚结果与各科室负责人的职务津贴挂钩。同时有效地推行政务公开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向全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务科、财务科对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医生不合理用药查处,对不正当行为及时告诫惩处。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方案规定,迄今共因违纪通报批评6人次,下岗待聘1人次,罚款×元,其中行风方面罚款×元,通报表扬1人次,口头表扬40余人次,全院行风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治理商业贿赂活动初见成效。

5.继续落实首问、首诊负责制、三次投诉下岗待聘制、承诺制,设立院长接待日,并由院长与各科室签定了行风责任状,科室负责人与全体医护人员签订了行风责任状。同时医院又与药品厂家签定购销合同。院党委对药品、器械、一次性耗材、建筑等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集体警示教育,坚持定期考核,落实责任。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投诉接待机制,强化投诉接待的责任意识。对患者上访和投诉,尤其对行风热点问题的投诉,都要予以妥善解决。医务部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财务部对医疗费用的投诉,党办对行风问题的投诉,都严格按“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办理,并做好内部的移交、沟通和协调。实行行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即凡被通报批评、罚款、上访的科室,一律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继续实行公示制,除药品价格、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标准调整后上墙公示外,还成立了物价办公室,对医院各种医疗收费价格进行检查指导,6.利用院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院职工奋发向上。同时,院党委办公室根据需要,每月下发学习材料,各科室利用早会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全年共下发学习材料12期800余份,发行《院报》12期3600余份,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倡导医德新风,开辟医者论坛,推广医疗科技,通报奖惩结果,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两个文明”建设。

7.文体活动频繁开展,激发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了。先后举办了拔河比赛、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七一前夕代表卫生局参加市里歌咏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陶冶职工的情操,为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2

1.1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2007年底, 垦区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4%, 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 其中旱田仍保持95%;水田达92%, 比200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发展目标。此外, 畜牧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还从国外引进了甜菜、马铃薯、芸豆和其它杂粮等经特作物种植和收获机械103台。

1.2 农机装备水平较大幅度提高

2007年, 农机更新换代以旱田用大功率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和水田用中型拖拉机为主。全年实现了农机更新总投入10.4亿元, 其中国家财政购置农机专项补贴资金6720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7321台 (件) , 其中新增了大中型拖拉机5552台, 大中型联合收获机1864台, 水田搅浆整地机3601台, 机动水稻插秧机8837台, 玉米收获机248台, 其它农业机械 27219台 (件) 。年内组织实施了46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 总投资1.6亿元, 通过国际招标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242台 (件) , 于2007年8月底之前全部到达项目农场, 用于农业生产。由于购置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 大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垦区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水平。

1.3 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新突破

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机5844台, 配套农具7456台 (件) , 各种水稻联合收获机5329 台, 其中半喂入水稻收获机803台。此外, 投资2829.5万元, 从日本引进了水稻钵育摆栽机、水稻钵育播种机94台, 购置国内外钵育秧盘65.4万张, 分别在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效。

1.4 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大见成效

继续贯彻了省人民政府[2006]89号《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文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总局领导的要求, 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少、精、强的管理人员重点抓此项工作。截undefined止到2007年11月18日, 垦区共出动大型农业机械5843台, 其中拖拉机3475台、联合收获机 2368台, 完成农机跨区作业95.9万hm2, 有利地推进了全省农村秋整地的进度。

1.5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举办圆满成功

2007第四届中国 (黑龙江) 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暨第三届北大荒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展览会, 是庆祝垦区开发建设60周年一系列活动之一, 由省农委和省农垦总局承办, 具体由总局农机局和北大荒农机有限公司负责落实。8月17日农机展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议展览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农机展占地总面积3万m2, 其中室外展场面积2万m2, 室内展馆1万m2。此次展会的突出特点:一是参展的机械设备种类齐全、品牌众多、大型化、科技含量高。从旱田到水田, 从粮食作物到经特作物, 从种植业到畜牧业, 应有尽有, 许多是目前最高档次的, 如参展的拖拉机最大功率达367.7kW, 联合收获机227.3kW。二是国外参展的企业比较多, 国际化程度高。据不完全统计, 此次农机展参展商190家, 参展机械种类42种, 共计2900台, 贸易成交量1647台, 成交额12605万元, 共有来自省内外的2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会。

1.6 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首先是利用多种不同形式, 大力宣传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工作在垦区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宣传, 使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农场总投资的60%~70%是用于购置农业机械, 而且农牧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懒于农业机械, 如农业机械技术状态不佳, 根本谈不上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 更不可能获得农业抗灾丰产丰收。二是又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各分局和农牧场严格按标准对照和检查工作, 管理标准不断细化和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有13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兵农场行列, 有20个农牧场新跨入了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9个农牧场被授于继续保持农机标准化管理农场行列, 有14名同志被评为农机标准化管理先进个人。三是强化了农机基础设施“场、库、棚”建设力度。全年总投入近1.15亿元, 改建和新建了场、库、棚75.9万m2。垦区绝大多数农牧场的农机“三库一场一棚”建设实现了设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科学化, 外观美观大方, 已成为新时期农牧场“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壮观亮点。四是强化了农机队伍的技术培训。年内总局、分局和农牧场共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29718人次, 在农机正确保养维修和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1.7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效果明显

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总局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7]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精神, 坚持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 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垦区新农村建设”, “垦区农机专项行动隐患排查与整治”, “五整顿、三加强农机专项整治”, “拖拉机登记、驾驶员发证专项清理整顿”等活动。一是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年初总局农机局和各分局农机局签定了《2007年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分解了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二是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力度。年内总局分别集中培训了农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监督外业人员120人、110人。各分局和农牧场农机部门培训了管理区以上农机管理干部5633人, 培训农机驾驶员82503人次, 印发了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册22140册, 到中小学讲农机安全课230次。还继续开办了《黑龙江垦区农机化信息网》, 通过网站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活动, 刊登农机安全宣传稿件60余篇。三是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各级农机管理和农机监理部门, 认真贯彻国家、省“五整顿、三加强”精神, 农机局和农垦农机监理站组织2次农机安全大检查, 多次参加了总局安全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全年共计纠正农机违章8574台次, 清理“黑车”5353台, 清理“非驾”1605人, 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用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持证率和挂牌率均高于95%;四是积极换发了农机“2005式”新牌证。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网络速度慢的困难, 已完成换发牌照90%, 完成换发驾驶证95%, 此项工作已走在全省的前列。

1.8 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明显

根据年初制定的农机新技术推广计划, 着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等15项新技术和新机械, 实现了农机节本增效6.5亿元。重点投资近3000万元, 引进了日本全套水稻钵育摆栽设备和技术, 在5个分局的10个农场进行了生产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今后推广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9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创新

继续完善和推广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四不出区”和“六不出组”的经验, 壮大和扩大了农牧场农机“110”快速流动服务队, 逐步规范了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关于核发《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 现正和垦区工商物价局、总局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协商中, 待条件成熟后开始核发。

2 2008年农机化工作思路及目标

2.1 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繁荣垦区作为首要任务;增加农业投入,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高农场和职工的收入;继续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 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千方百计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械, 使农机节本增效效果显著;继续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 促进职工农民双赢;继续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 尤其是农机“三库一场”建设, 明显提高农机标准化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 坚持高水平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工作目标

全年农机更新换代总投入10亿元, 新增国内外农业机械3万余台 (件) ;水旱田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其中水田达到93.3%;继续从国外引进一批大型现代农业机械, 组织实施30余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示范区;全年农机作业节本增效6.5亿元;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06.7万hm2;农业航化作业面积66.7万hm2以上。

虽然垦区农机化工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垦区农机化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如大宗作物和经特作物生产机械化;农机更新换代有效资金满足不了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机用油价格上涨幅度大, 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等。

2.3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3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

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的要求,2006年,各省(区、市)都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陆续编制完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并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还对农村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宣讲中央文件精神,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重点从抓好规划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投资整合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做好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地方发展改革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2006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其中用于粮食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约有2/3的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个别省份增幅超过了40%。

(三)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设施

紧紧围绕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水、路、气、电”四件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2006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当年可解决近2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比上年增加15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约260万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支持西部地区县通乡油路改造和东中部地区乡通村油路改造。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继续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9亿吨以上,在前两年累计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年内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06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扩大。中央财政还安排125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部分实行综合直补,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生产和市场,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深入开展化肥等农资市场检查,稳定农资价格。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务工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有可能接近20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实际增幅超过6%,是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个农民收入增幅超过6%的年份。

(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具体意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整合思路,并在全国确定了50个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支持和鼓励试点县(市)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努力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注重形象工程,没有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在3—5年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些地方不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个别地方还借新农村建设之名,随意调整农民土地,动用农民宅基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二、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07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一,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没有根本扭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为此,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继续加大支农投资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50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要继续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继续建设国家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引导和示范。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优先序,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2007年,要继续抓好水、气、路、电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确保“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农村清洁能源。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第四,继续抓紧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2007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权益保护,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五,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2007年,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4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及哈尔滨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市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年初确定的2006年民政工作目标,一年来,以“有访必复,有难必帮,有忧必分,有灾必救”的工作承诺,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

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全体民政干部努力为人民排忧解难,着力解决好城市、农村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婚姻登记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解决了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2006年工作情况

2006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具体是: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落实“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方针,规范档案,到年末,全市现有享受低保家庭6804户,13709人,全年发放低保金900余万元。低保金衽实行专户存储,银行发放。做到按月发放,足额到位。坚持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低保对象,严把申报、审批关口,保证了公平公正。年初按哈局部署对全市现有低保户录入电子表格,实行垂直管理,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年内两次对享受低保的对象进行彻底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符合条件的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生活费发放近日结束;农村低保工作制定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摸底调查测算工作已经完成,在年底前可审批完,并从今年7月1日起补发。

(二)全力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按照上级的规定,制定了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救灾预备金制度(每人1.5元标准);建立了一处面积约30平方米的慈善超市,并去逐渐完善。为灾民和贫困户安排度春荒口粮吨,下拨救济款130万元、救灾棉被2000套、救济粮500余吨,衣物5600余件。农村特困救助平均每人达到61元的标准。加强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供养人员供养达到1800元/年/人,分散供养人员达到1200元的标准。

(三)着力抓好双拥、优抚工作。每年春节、八一节等节日、都组成市委、市政府慰问团走访慰问驻五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增进军地双方的了解,密切了军政军民的关系。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为17户老复员军人新建住房,216户维修住房,投入资金达45万元,为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达26万元。这些人的住房、生活、医疗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按照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有关规定,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给予支持,保证了优抚费用按时发放到位。城镇退役士兵安置94人。到目前为止,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完毕,安置率100;农村退役士兵安置,主要是向南方企业、公司输送两用人才111人。城乡义务兵优待金全部兑现,并向上级民政部门争取有偿转移资金120万元,做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启动资金。

(四)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第七届选举上的村干部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上半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开展分级有意识,参参训率达到90以上,我们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我市26个示范村的两委会领导去省厅参加欧盟出资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培训班,使村干部真正尝到了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的系统理论知识,他们用到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公开面达到100。

(五)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

1、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依法进行。到年末,全市今年应检社会团体30家,已年检2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52家。年检46家,合格率达93。加大执法力度,组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托老所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逐家的执法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协会,深入到农委、畜牧、供销系统协调,通过宣传,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开辟绿色通道,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民间组织都有较好的前景。

2、婚姻登记工作再上新水平。加强了婚姻登记机关自身建设和登记员队伍建设,实现了办公条件现代化,登记队伍专业化,证书、档案管理规范化。利用宣传展示板等宣传《婚姻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使管理工作既有法可依,又能增强执法人员的自觉性。集中登记实现了完善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压缩服务时间、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强了透明度,使婚姻当事人知情、自愿、满意。全年结婚登记4761对,协议离婚879对,登记合格率达100。

3、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狠抓了清理土葬,发现土葬的,坚决起尸火化,不留隐患。殡仪服务单位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

内容,提高了殡葬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了殡改工作的开展,全年火化遗体4869具,火化率达,在全市加强了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各营业户都能守法经营,不销售迷信用品,净化了丧葬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毅然决然。

4、社会救助工作。我市有救助管理站一个,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各项设施齐全,救助专用车辆一台。认真执

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原则,积极开展城市生活无着人员的救助工作,截止目前,已救助206人,其中:少年儿童9人次,妇女29人次,老年人48人次,外省人员17人次。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5、社会福利工作,一是社会兴办养老机构5处,床位超过10张以上,这些机构即:,都是按市局统一要求办理了审批手续。二是按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掌握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全部用于维修和新建农村敬老院,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大力发展福利企业,现有福利企业5家,今年新办一家,全市福利企业年产值达到700万元,利税70万元。

6、加强电脑福彩网点的管理。

4、5月份我们对全市的电脑福彩站作了一次全面调查,并且对各彩站的招牌尺寸作了摸底上报。配全省福彩中心的统一标识,促进龙江风采福彩形象规范化。积极组织参加了哈市龙江风采杯电脑福彩知识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最近对福彩站加强管理,组织业务培训两次,进行规范和整顿,保证了健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五是加强地名标志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积极维修管护。————镇内立式路名牌完成51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立式牌样式新颖,材料先进。设立————镇内一、二类街路门牌3700块,起到了方便群众、美化城市的作用。建立本地区地名数据库工作有序的进行,做到有专用电脑、专人录入。完成了省界、地市界、(县)市行政界线和乡镇界线的联合检查及资料整理工作。通过检查,化解了边界地区的矛盾,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稳定

(六)其他各项工作收效明显。

1、积极参加市里进行的《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把“双评”活动作为载体,通过双评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和推进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此项活动,我局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尚未结束)。

2、民政信访工作。落实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以及首问负责制,注重抓萌芽,超前做思想工作,搞好排查,有效地遏制了上访发案率,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二、明年全市民政工作的初步构想和思路

2007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政事业发展为主题,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基本构想和思路是:

(一)提高民间组织整体水平,完善和强化监督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未经登记而且以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非法组织,及时予以取缔,对民间组织的非法活动要给予打击,予以及时查处,保证其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名标牌、街门牌的设置和管理。抓好城镇标准化街路牌、门牌的设置工作,及时制作新建楼房新修街路门牌、街牌,使之更加规范,协调和方便群众,提高城市品位。实现新设置的现有的地名标志碑,界碑、门牌完好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宣传、贯彻执行《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广泛开展镇(村、居)务公开工作,抓住村(居)委会自治这个重点,巩固基层政权建设。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低保审批、监督、检查和法律制度,对城镇困难群体及低保人定期走访复查,实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随时纳入,随时退出,确保低保对象人均达到哈市规定的标准。

(五)继续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担负担的救灾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救灾预备金制度,确保有效救助。制定好救灾工作应急预案及做好保障措施的配套工作,保证灾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在上年建立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动员和组织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社会捐助活动。把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推向深入。落实好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资金,保障好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

(六)进一步加强双拥优抚工作。一是抓好双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群众性双拥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军地双方的联系,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年内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优抚政策,保证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落实好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三是完成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拓宽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保证退役士兵的第一次就业,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对————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改造维修,争取在明年年底前竣工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七)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职工素质上,从设施上下功夫,树立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把文明服务、依法管理水平再提高一步。二是加大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的工作力度,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严格纠正殡葬违规行为,维护好殡仪市场秩序,要在火化率上搞突破,努力创收节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八)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结合“正行风、促发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两风”建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增强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全力维护群众利益。

总之,面对民政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宗旨,不断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思路,拓展民政事业发展空间,发挥好民政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机制作用。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5

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进程中,淮北市语委办在省语委办、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精神,以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为突破口,以开展城语工作为契机,紧紧抓住学校这块基础阵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各项工作的力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书写了我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篇章。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充分重视、加强领导,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在重要位臵。

我市教育局领导对语言文字工作十分重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语言文字工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普通话培训、测试、推广工作列入市局全年工作安排,听取语委办的工作汇报,并在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我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二)规范操作、严格要求,加大对测试站的管理力度

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的安排,从2007年开始,我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将全面启用“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以计算机测试的方式替代以往的现场人工测试的方式。这种测试将对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及其管理工作全面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轨道,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市决定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学校建立起1—2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来具体承担此项工作,并组织相关筹建人员到有经验的地市进行了学习。

(三)科学规范地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普及与提高的创新性手段,属于国家级考试,为维护严肃性,语委办严格按《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等指导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文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大纲、统一规程、统一证书”的原则和“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肃管理、严防不正之风”的要求,完成了2006年春、秋两季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人员涉及全市中小学教师及中专学生等,从反馈的情况看,测试工作中的组织管理、业务培训、质量把握等都受到参测人员的认可与好评。

(四)突出主题、创新举措,抓好推普周活动。

2006年的推普周主题是:“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我们以此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全市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推普周活动体现了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宗旨。推普周期间共印制发放淮北市第八届推普周倡议书及普通话小知识1000份,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展板,在人员流动最多的市区老市政府门口和新区步行街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10多个单位参与了推普活动。通过推普周活动,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师生和社会公众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水平,普通话作为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和社会服务用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充分展示了我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文明水平。

——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把推普周活动同提高公务员素质、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带头悬挂宣传横幅,市人事局与市语委制定了开展公务 员普通话培训测试活动的方案。

——教育系统夯实基础。9月8日,在市教育局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参加的有市直各单位和几位国家级、省级测试员,在会上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及建议。9月15日,市教育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要求在日常公务活动和公文处理中机关干部要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认真组织“知荣明耻”演讲比赛和“相山风景”杯征文比赛,组织人员参加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和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各级各类学校的活动也是各具特色,如:2006年9月12日淮北一中再一次迎来了姊妹学校诺斯科特中学的访问团。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教师贺蓓教澳大利亚交流访问师生用普通话学说绕口令“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外国友人兴致盎然,积极参与。土楼中学、张集中学等组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展送教下乡,就近开展推广普通话便民服务--“推普农村行”活动,将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和延伸,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要求全体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同时利用班会、黑板报、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知识和重要意义;市三实小在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了写字比赛活动,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征文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写出了一篇篇极有趣又有意义的短文,令人深受启发;黎苑小学要求学生做“推普员”,向家人进行宣传,带动家人与其一同讲普通话。

——新闻媒体发挥喉舌作用。在今年的推普周活动中,市内各大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阵地作用,对宣传周期间的各类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公共服务行业扮靓窗口。市公交公司精心挑选了“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等宣传口号,制作成公交车小贴士,张贴在公交车上,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商场、建设银行等单位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展现行业风采,树立行业形象的抓手,纳入到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规范中。

(五)抓宣传指导,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正稳步推进,根据市领导班子的调整重新调整了市语委的委员名单,同时制订了《淮北市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以及《淮北市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任务分解表》,各单位、各部门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规划部署,为扎实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工作做好思想和舆论准备。

(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健康发展。我市自开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以来,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响应,2006年又有4所学校参加了市级示范校的评估工作。此项工作正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2007年工作思路和要点

(一)工作思路

围绕省语委办的工作任务部署和市教育局的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拓工作思路,用创新理论贯穿工作过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精神,加强普通话培训工作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

1、继续以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学习、宣传,不断扩大《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社会影响。

2、创造性地开展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语委办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创各种人们喜闻乐见、易与接受的形式,宣传《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的部署与要求,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3、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开展好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与评比活动。抓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4、进一步建设好淮北市普通话测试站,配合全省语言文字政务信息化建设。

5、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测试员管理。

6、以迎接省对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检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市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建设,通过自查自纠,强化管理与监督,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省检查组评估。

淮北市语委办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6

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

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

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工作计划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医院2006年行风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思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院药品出库账目和处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2006年药品消耗总金额为268.12万元, 其中, 住院消耗为162万元, 门诊消耗为106.12万元;2007年药品消耗总金额为293.13万元, 其中, 住院消耗为191.3万元, 门诊消耗为101.83万元。2006年处方总数为34 630张, 其中, 住院处方为14 230张, 门诊处方为20 400张;2007年处方总数为41 740张, 其中, 住院处方为17 420张, 门诊处方为24 320张。

1.2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建议, 用限定日剂量 (DDD) 作为判断药物使用合理与否的依据。本文中药物的DDD值, 参考《新编药物学》 (陈新谦, 第15版) 中的设定值;新药参照说明书用药剂量, 计算出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采用Ghodse教授提出的药物利用指数 (DUI) 作为评价医师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3]。

用药频度 (DDDs) =药品某时间段用药总量/该药的DDD值, 即为某时间段某药的使用人数, 并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 该数值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提示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

药物利用指数 (DUI) =DDDs/实际用药总天数

1.3 药品分类[4]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 抗生素类药品分为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呋喃类及其他类。

2 结果

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为98.4万元, 2007年为110.3万元, 各占年度药品消耗总金额的36.7% (98.4万元268.12万元) 和37.5% (110.3万元/293.13万元) , 居临床用药第一位, 但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率的标准 (<50%) 。各类抗菌药物用量、药品消耗金额见表1;我院抗菌药物DDDs前10位及其DUI值见表2。

3 讨论

3.1 各类抗菌药物消耗金额构成比分析

由表1可知, 抗菌药物金额消耗位于第一位的是β-内酰胺类, 这是由于此类药物中的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 使其成为临床应用的首选, 另外, 此类药物价格较高也是其位居金额消耗第一位的原因之一。由于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 青霉素类特别是抗铜绿假单胞广谱青霉素与含酶抑制药物的复合品种受到临床欢迎。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金额消耗居第二位。该类药物也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药物品种之一, 其结构中含氟原子, 对细胞、组织穿透力强;又由于其作用靶位独特,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细菌对其产生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 此类药物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G+菌和G-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尤其二、三代新品种, 对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杀灭作用。总之, 因其广谱、高效、无须做过敏试验、二重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 其临床使用较为广泛。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位列第三。这类药发展比较快, 尤其是第二代药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品种, 克服了红霉素等第一代药物的许多缺点, 其口服易吸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好, 故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率。

3.2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几位的抗菌药物基本上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一线抗感染类药物。口服类药物占多数, 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 符合我县属于农村县城、经济不发达的实际情况;注射类药物青霉素钠DDDs排序偏后, 提示需要加强其使用指导。

3.3 抗菌药物利用指数DUI的分析

从药物利用指数DUI看, 我院常用抗菌药绝大部分品种的DUI<1.0, 说明我院医生使用抗菌药的剂量是比较准确、合理的。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的DUI>1.0, 说明可能有使用超量过大现象, 应引起注意。但因为DDDs和DUI均有一定的片面性, 只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使用方面是否合理, 而不能反映药物选用的合理性[3]。

参考文献

[1]杨样明, 敖钢成, 候静.2004~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0) :70, 141.

[2]高秀芝, 陈丽娟, 张丽琼.几种常见细菌耐药性及抗生素选用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3) :142-143.

[3]张亚峰, 董亚莉.我院4426张门诊处方中抗菌药使用分析[J].中国药师, 2007, 5 (10) :508-509.

上一篇:典型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措施小结下一篇:实习律师怎么宣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