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共8篇)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学完了就一起来做一下测试吧。下面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 下列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 B、上升10米与下降7米
C、“黑色”与“白色” 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3kg”
2.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共投入了2 198 000 000元人民币建造各项体育设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是(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3.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B、C、D、
4. 对于近似数0.1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B、有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分位
C、有四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位 D、有五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负数 B 一定是负数 C 一定不是负数 D 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 若0
7.若 那么2a
8. 如图,点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 ,则 间的距离是 .(用含 的式子表示)
9. 如果 且x2=4,y2 =9,那么x+y=
10、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6行,第5列的数字 .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1.① (-5)×6+(-125) ÷(-5) ② 312 +(-12 )-(-13 )+223
③(23 -14 -38 +524 )×48 ④-18÷ (-3)2+5×(-12 )3-(-15) ÷5
四、解答题:
12. (本小题6分)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1)正数集合:{ …};
(2)负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
(4)分数集合:{ …}
13. (本小题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高空某处温度为-39℃,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
14. (本小题6分) 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 2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
5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15.(本小题8分) 某班抽查了10名同学的期末成绩,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的结果如下:+8,-3,+12,-7,-10,-3,-8,+1,0,+10.
(1)这10名同学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
(2)10名同学中,低于80分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3)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2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甲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乙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丙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3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科学和文明是两朵并(①)开放的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②)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曾让世界(③)目。而今,世界科技的发展(A)。我们切忌沉(④)于过去,而要紧紧追赶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脚步,让中国科技的天空再放异彩!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②
③
④
(2)在A处填一个合适的成语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①慢不经心②赫赫英名③不奋不启④茫无崖际
⑤孜孜不倦⑥再接再励⑦一语双关
⑧不言而喻
3,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空。(5分)
A,学而不厌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
(1)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冷饭”。没意思,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2)毛泽东同志曾引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别人“
”,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3)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4)为了给同学们最优质的帮助,杂志社的老师们设计版面、撰写稿件。忙得——o
4,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6分)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
(2)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句公益性广告词。(3分)
5,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对同一句话中不同的字词进行重读,句子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试读下面的句子,你能读出几种不同的含义?(至少写出三种)(6分)
我知道你会唱歌。
6,仿写句子。(4分)
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二、阅读理解(40分)
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8分)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荚——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7,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点明本文课题的一句话。(2分)
8,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来。(2分)
教授的目的:
伽利略的目的:
9,“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6题。(13分)
如果有人提出问题:“太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要求你用一两句话来回答,你将怎么说呢?
一位天文学家巧妙地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一小簇大行星,一大簇小行星。”虽有点开玩笑的口气,却精练、明了,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已经发现的大行星只有9颗。记在册和编了号的小行星有4000多颗,而且更多的小行星已经发现,有待进一步证实。
论个儿,最大的小行星也不值一提,因为它比最小的大行星还要小得多。小行星虽都不大,但都绕太阳公转,而且具有行星应具有的一切特征,与大行星称兄道弟是毫无愧色的。
大行星的这些小兄弟究竟有多少呢?有人做过统计:越暗的也即越小的行星数目越大,亮于19星等的小行星在40000颗左右,它们的直径约为几百米;更小的、再暗2个星等的小行星,总数估计在50万颗左右,更不要说比这还要小、还要暗的。
那么,为什么在一小簇大行星之间,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这段不算太大的空间里,聚集着这么一大簇小行星呢?
这个问题摆在天文学家面前已经一二百年,许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但迄今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定论。
常提到的一种可以称它为“爆炸说”,大意是:小行星带所在的那个空间里,原先是有一颗与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它与其他行星一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围绕着太阳运动。后来,由于现在还不清楚的某种原因,它被炸裂得粉身碎骨。碎块又互相碰撞,成为更小的碎片,其中大部分现在都有了小行星的身份,小部分变成了流星体。
除少数较大的小行星基本上是球形的之外,多数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大小也有很大差别,这种种似乎都在支持“爆炸说”。但这一学说致命的一点是:究竟从哪里来那么大的能量,居然能把个大行星炸飞了!退一步讲,炸崩了的碎块又怎么能集中在现在的小行星带内呢?
也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认为:原来这部分空间不是有一个大行星,而是多达几十个、直径都为几百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它们的轨道各不相同,即轨道长轴、偏心率、周期以及轨道与黄道之间的倾角都不同,但有些也不是相差得那么大。显而易见。它们在长期绕日运动的过程中,难免有彼此接近和比较接近的机会,发生碰撞甚至多次碰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就这样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众多小行星。但是,今天看到的小行星也不全是碰撞后的产物,那些比较大的、基本上成球形的。是其中幸免于难的。至少是没有经过剧烈碰撞的。
“碰撞说”也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哪来那么多的碰撞机会呢?几十个那么大的天体在火星、木星问运动,就像是太平洋里有几条鱼在游动一你说,它们在水中相撞的机会有多大?
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假说是所谓的“半成品说”。其大意是:在原始星云开始形成太阳系天体的初期,由于木星的摄动和其他一些未知因素,这部分空间内本来就不多的物质更进一步减少,遂不具备形成大行星的条件,而只能成为“半成品”——小行星。
11,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天文学家的话巧妙在哪里?(2分)
12,请列举出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关于小行星成因的说法。(2分)
13,画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16,分析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2分)
①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的建筑物是长城。
②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众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
无畏创造奇迹
江玲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
青年很有数学天赋,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
“咦,怎么今天导师给我多布置了一道?”青年一边打开写着题目的纸。一边咕哝着。他也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十七边形。青年没有在意。像做前两道题一样开始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青年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得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着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亮色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来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选自《周末文汇》)
17,“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有人认为在碰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但也有人认为遇到困难应及时寻求帮助,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对此你怎样认为?(2分)
19,这篇文章直到最后才点明那第三道数学题是有20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也直到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你觉得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好吗?为什么?(2分)
20,本文从高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无知者无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试用一句哲理性的话概括下面这首诗,字数不限。(2分)
题西陵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1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竭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沈括《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乙】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乱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日:“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6u):责骂。⑥胡:为什么。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1)喙:()(2牒:()
(3)好草书:(
)(4)侄罔然而止:(
)
2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则以钳搏之:(2)致余忘之: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24,你觉得第二则故事中应该被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三、写作(30分)
题目:假如克隆一个我……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有真情实感;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①蒂②孕③瞩④湎(2),示例:一日千里
2,慢——漫奋——愤崖——涯励——厉
3,(1)C(2)A E(3)B(4)D
4,(1)一只手握着一双筷子进餐,筷子是两棵大树的变形。(2),示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5,示例:①我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别人不知道)②我知道你会唱歌。t不要瞒我了)③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④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会不会跳舞我不知道)
6,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7,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8,使伽利略“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
9,和“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相照应。“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10,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11,他用一对反义词准确地概括了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12,爆炸说、撞击说、半成品说
13,承上启下。
14,比喻、反问;强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碰撞的机会不大。
15,介绍了小行星的成因。
16,(1)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3)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是不可取的。
17,我们在不知道困难很大时会更加有信心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而在知道了困难很大时则会因害怕而举步不前。因此我们面对困难要抛开恐惧,创造性地解决。
18,略(言之有理即可)
19,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言之有理即可)
2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言之有理即可)
21,(1)hui本指鸟兽的嘴,文中借指虫子的嘴(2)rang庄稼丰收(3)h60喜欢
(4)wang迷惑
22,(1)代子方虫(2)人称代词,“我”
23,(1)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2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子不早些来问。(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30分)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4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班级:姓名:
亲爱的同学:新学期,新气象,你已经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适应了中学的语文学习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4分)
小憩()茁()壮凸()出痴()想 ....
一shùn()间bèng()溅qíng()天撼地头晕目xuàn()2.在下列词语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3分)
忍不禁仙露浆小心然起敬盘卧龙蜂围阵
3.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②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③绝不辜负生命④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⑤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A.①②⑤③④B.②③⑤①④C.④③⑤②①D.②①③⑤④ 4.课文反馈。(4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只要,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2)《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赞颂了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但是,让,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杏林子《生命 生命》)
(2)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童趣》)
(3),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过故人庄》一诗描写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用“我渴望”开头造一个排比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昂首观之:素帐: ....
方出神:怡然自得: ..
8.翻译句子。(2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9.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3分)
10.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2分)
11.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3分)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2分)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
心。“很好,”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
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
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
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2.“我”已经脱险了,为什么还要“哭”?(4分)
13.如果父亲直接把“我”从悬崖上抱下来,我还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吗?为什
么?(4分)
14.从选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认为这些启发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根
①也许,一切的一切,皆源于那个绿色的梦。
②也许,只有那个绿色的梦,才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
③梦想着荒漠里腾起绿云,梦想着绿云里闪出妩媚的花朵,梦想着花朵能邀来洁白的小鸟,梦想着小鸟能衔来蓝色的河流和绿色的草地,梦想着蓝的河流奔涌着不息的生命之歌,绿的草地生长着不败的爱情之果„„
④于是,深深地、深深地植埋于地下,深深地、深深地饮着这份永无尽头的黑色寂寞。⑤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黑色寂寞!
⑥没有言语,没有阳光,没有欢呼,千年万年,有的只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和绿的梦想。⑦缄默是惟一的语言。也许,惟有缄默才能真正表达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述的丰蕴内涵。缄默也是一种灵魂的独白。在无月的黑夜假如你悉心谛听,黝黑而神秘的森林里有一颗热情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或欢乐地喊叫。
⑧有什么比家雀和秋蝉更乐于絮絮叨叨的呢?就成全它们吧!让它们一千遍一万遍尽情地陈述着肤浅的生命感悟吧!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大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⑨缄默,才有力量倔强地延伸。
⑩每天每天,都是一场无言的抗争。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灼人的干渴或泛滥的洪涝。根痛苦地扭曲着身体,探寻着点点沃土,吸吮着滴滴甘露。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这宇宙的伟大奇迹:树木──树林──森林„„
把绿的荣耀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把生命的歌声让给长流不息的江河。却把苦难和寂寞永远地、永远地留给自己。在深深的、深深的地下,永远地、永远地生活着盘错着虬曲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根之家族!
也许,会有风暴,但风暴只能推折地上的茎,却不能摧毁地下深植的根,或许,会有野火,但野火只能将大地化为焦土,却不能烧掉根的绿色的梦想。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漫山遍野照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
是的,只要根在,生命之绿便永存!
15.写出本文表达观点的句子。(3分)
16.第①段和第②段的关系是什么?(3分)
17.写出第③段和第④段陈述的对象。(4分)
第③段:第④段:
18.第⑧段通过什么同什么的对比,赞扬了什么?(不超过20个字)(3分)
19.概括第⑩段的段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四、作文。
20.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小学校园,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同学,现在的你走入
了中学校园,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再这里,你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认识了不少的新老师,你怎样才能让他们尽快地了解你呢?最好的就是向新老师、新朋友做个自我介绍,现在请你以“这就是我”为题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吧,在介绍时要尽可能地突出你的个性、爱好、特长,这样才能让大家尽快记住你哟。
2005~2006学上期单元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一、1.qìzhuótūchī瞬迸擎眩2 .俊琼翼翼肃虬蝶 3 .B
4.(1)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2)紫藤萝瀑布 生命的顽强与永恒(本空只要意思正确即可)5.(1)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3)老骥伏枥烈士暮年(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6.略。
二、7.抬头 未染色的帐子 正愉快
8.(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2)把草丛当作树林。
9.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10.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11.答案提示:如看成群的蚂蚁爬树,私拟行军的队伍等,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三、(一)12.这里的哭是脱险后的高兴、对父爱的体验与感激、是战胜困难的自豪。
13.不会。因为这样“我”就失去对战胜困难的过程的体验,也失去了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
14.做任何事情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到达目的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
(二)15.根无须表白,根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力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16.根根
17.家雀、秋蝉同根的对比,赞扬了根无私奉献的精神。
18.赞扬根的无言抗争的精神。
19.答案不唯一,可以答无私奉献精神,也可以答面对困难不屈的抗争精神等,分析能证明观点即可。也就是必须有理有据。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篇5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小憩( ) 丘壑( ) 瞬间( )
伶仃( ) 糟蹋( ) 诱huò( )
xuān( )腾 chuò( )泣 sǒng( )立
2. 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1)举起天,摇动地,形容力量很大。( )
(2)形容很大很笨的东西。( )
(3)神仙饮用的汁液,比喻稀奇少见的美味。( )
(4)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2分)
震撼( ) 繁密( ) 庸碌( ) 训诫( )
4.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下面这些引自课文中的语句给你什么启示?请默读一遍,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6分)
(1)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 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
(2)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地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
5.仿照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各写一句话。(2分)
(1)山的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们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长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2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2) ,青山郭外斜。
7.请根据下面情境,对自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4分)
(1)当父母在学习中给自己施加过重压力时,你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自己在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4分)
某中学准备在七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8.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个字)(2分)
9.你班王灿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个字)(2分)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3题。(8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0.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童稚 ( ) 鹤唳( )
1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明察秋毫( )
项( )为之强( )
徐( )喷以烟
12、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2分)
(1)物外之( )趣 (2)心之所向( )
(3)昂首观之( ) (4)为之( )怡然称快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9题。(13分)
高二时,周末回家,途中的一段山路不能通车,只得步行。来到山口,已近日落,两边高耸的山峰又遮住了阳光,似乎黄昏提前来到了人间。山中林木在风中攒动,给人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见此情景我畏惧了。回去吧,同学们肯定会笑话我,可我又总不能在这呆着。于是我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盯住前面一棵小树,就豁出去了。这样,一路上不经意的一棵小树、一块石头都成了我的目标,那时我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心中只有我的目标,将一切恐惧、疲劳全都抛在这寂静的山路上。当我走出山口时,早已是玉兔东升,前面的小城也已是灯光点点。晚风徐来,全身惬意,克服困难走到成功后的感觉确实好舒畅,好激动。回头看看走过的崎岖山路,我不禁想到:其实,每一位成功者何尝不是这样,在他们心中永远亮着一盏灯,并且勇于直面孤单的长路和艰辛的跋涉。
14.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草木皆兵:
(2)惬意:
15.请概括选文内容。(2分)
16.文中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克服的?(4分)
17.找出文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并写在下面。(2分)
18.选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谈1——2处。(2分)
19.请为选文填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0—26题。(14分)
①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②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
③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④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⑤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⑥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个可怜的可怕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⑦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20.注音:(2分)
捕捉( ) 斑斓( ) 厄运( ) 精辟( )
21. 第①段中,有一句话:“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请问:(2分)
“那件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兴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阅读②、③自然段,“我”为什么要捕获一只小画眉到笼子里?请你评价一下这种做法。(2分)
23.第⑤自然段中,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这是因为 ,那么画眉妈妈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孩子呢?(2分)
24.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在笼子里”?(2分)
25.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认为,自由是最可贵的,为追求自由可以抛弃生命和爱情。本文中什么地方与此意思相近?(2分)
26.读过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2分)
四、作文(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新学期开始,班里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当我迈进新校园的时候》,班会上同学们与领导、老师进行了座谈,请你以“这就是____________的我”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展示你鲜明的个性,介绍你某方面的特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写真话,诉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篇6
①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班级:姓名:学号:
一、字词积累 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
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záo]桑椹[shân]油蛉 [líng]斑蝥[máo]倘
[tǎng]若珊[shān]瑚攒[cuán]敛[liǎn]罕至[hǎn]秕[bǐ]谷书塾[shú]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②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宿儒[rú]蝉蜕[tuì]鼎[dǐng]沸倜傥[tì tǎng]拗[ǎo]盔[kuī]甲锡箔[xī
生的印记。bï]
③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④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
3个凑学费。只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
2、《雪地贺卡》膝[xī]盖颏[kē]下岐[qí]山嫉[jí]妒恳挚[zhì]襟[j
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īn]怀雪橇[qiāo]臃[yōng]肿痴[chī]痴
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⑤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
3、《阿长与<山海经>》惊骇[hài]劫掳[lǔ]针灸[jiǔ]疮[chuāng]疤诘[jiã]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问惧惮[dàn]霹[pī]雳震悚[sǒng]懿[yì]旨孤孀[shuāng] 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
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
4、《拣麦穗》田埂[gěng]积攒[zǎn]趔趄[liâ qie]磕[kē]碰戏谑[xuâ]年迈的父母。
⑥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大言不惭睒[shǎn]前仰后合山坳[ào]坳蹒跚[pán shān]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5、《童年絮味》鬈[quán]曲小箧[qiâ]羡[xiàn]慕细糠[kāng]雷霆[tíng]⑦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万钧百无聊赖掴[guï]耳光啜[chuî]泣叱[chì]责譬[pì]如撮[cuō]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合蹭[câng]破驯[xùn]良肆无忌惮[dàn]噙[qín]着焦灼[zhuï]不安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撅[juē]嘴
6、《生命》如法炮[páo]制调侃 [kǎn]
2.第④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二、文学常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3.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16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山海经>》都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雪地贺卡》鲍尔吉•原野,1958年生,当代作家,蒙古族。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4.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拣麦穗》张洁,女,1937年生,当代作家。
《童年絮味》舒婷,女,1952年生,当代诗人。
《生 命》沉河,1967年生,当代作家。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白银市第五中学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试卷 1
四、诗歌鉴赏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慢慢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
1.本诗以
中一片惆怅、失落……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得分点解读: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小作者的心
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真和亲情。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4.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
(二)《蒹葭》
泥带水。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如文中对奶奶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奶奶质朴、慈祥、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苍老的特点。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文章明写“我”回奶奶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1.,是一首典型的(2分)
(二)请以“的周末”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本诗以(2分)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五、写作部分
(一)忧伤的周末
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了许多。
到老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
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B) 篇7
1. 甲从A点出发沿北偏东45°方向走到B点,乙从A点出发沿北偏西30°方向走到C点,则∠BAC等于().
A. 15°B. 75°
C. 105° D. 135°
2. 若方程组x=y+5,
2x-y=5的解满足方程x+y+a=0,则a的值为().
A. 5B. 6
C.-5 D.-6
3. 如图1,已知EF∥BC,EH∥AC,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A. 3个B. 4个
C. 5个D. 6个
4. 不等式组-x+2 < x-6,
x > m的解集是x > 4,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 m≥4 B. m ≤ 4
C. m < 4 D. m=4
5. 如图2,有甲、乙两所学校,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所占比例如图所示,甲校有1 000人,乙校有1 250人,则().
A. 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B. 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少
C. 甲校与乙校的女生一样多
D. 甲校与乙校的男生共是2 250人
6.如果0 < x < 1,则、x、x2 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可表示为().
A. x << x2B. x < x2 <
C.< x < x2 D. x2< x <
7.某原料供应商对购买其原料的顾客实行如下优惠办法:(1)一次购买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不予优惠;(2)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但不超过3万元的给予9折优惠;(3)一次购买金额超过3万元,其中3万元给予9折优惠,超过3万元的部分给予8折优惠.某厂第一次在该供应商处购买原料付款7 800元,第二次购买付款26 100元.如果他一次性购买这些原料,可少付().
A. 1 460元 B. 1 540元
C. 1 560元D. 2 000元
8.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 B(b,0),C(3,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c-4)2≤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0.5),那么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的点P的坐标为().
A. (-3,0.5)B. (-2,0.5)
C. (-4,0.5)D. (-2.5, 0.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9.如图4,l1∥l2,∠1=120°,∠2=100°,则∠3的大小是.
10. 如图5,∠A+∠B+∠C+∠D+∠E+∠F的大小是.
11. 对于式子ax+by,当x=3,y=-2时,它的值是8;当x=2,y=5时,它的值是-1.那么当x=4,y=-4时,ax+by =.
12.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 cm,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差为2 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3. 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5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连条对角线.
14. 若使点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比原来小5,请写出点A应如何移动:.
15. 某商品的进价是1 000元,售价为1 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此商品最低可以折出售.
三、解答题(共68分)
16. (10分)求使关于x、y的方程组x+2y=m+2,
4x+5y=6m+3的解都是正数的m的取值范围.
17. (10分)仔细观察图6,认真阅读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试求出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元.
18. (10分)如图7,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
19. (10分)将若干练习本分给若干名同学,如果每人分4本,那么还余20本;如果每人分8本,那么最后一名同学分到的不足8本.求学生人数和练习本数.
20. (14分)七(2)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指导老师统计了所有参赛学生的成绩(成绩为整数,满分150分,没有得满分的学生),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8所示(图中各组均不包含最高分,只包含最低分).
(1)该班参加竞赛的同学有多少人?
(2)如果成绩不低于90分可以获奖,那么该班参赛同学的获奖率是多少?
21. (14分)平面上有10条直线,无任何3条交于一点,要使它们出现31个交点,怎样才能办到?
【责任编辑:穆林彬】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8
湘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在公共生活中 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到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必须怎样对待别人”(马克思语)说明的道理是()
A.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B.尊重别人也会得到别人尊重
C.学会交往之道 D.宽容别人的缺点错误
2.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还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地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A.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B.自觉爱护公共环境
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自觉做到与邻为友
3.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中学生来说,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主要场所分别是()
A.家庭和社区 B.家庭和学校 C.家庭和社会 D.学校和社区 4.文明交往不仅能增添个人的风采和魅力,同时也还传递着对他人的尊敬。与人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社交礼仪和商务礼仪 B.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
C.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 D.办公礼仪和庆贺礼仪
5.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由此可见,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健康应该是()
A.吃饭香.睡眠好.不生病.精力充沛为标志的身体健康 B.身体健康为主,心理健康为次
C.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D.天天心情愉快
6.现代社会是什么使地球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A.人际交往扩大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人的心理逐渐成熟 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歌曲《外面的世界》:“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会在这里衷心的祝福你/我还在这里耐心的等着你……”。根据上述材料完成7—8题
7.“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中的“外面的世界”是指()A.居住房间以外的环境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B.居住以外的地方
C.络信息虚拟的环境 D.社会公共生活
8.相对“外面的世界”的“里面世界”是指()A.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B.自己所处的社区环境
C.自己封闭的内心世界 D.自己不了解的地球村 9.当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无奈人要积极融入公共生活就必须做到()A.克服自信、自强的心理 B.克服自卑、自傲的心理
C.克服自傲、自尊的心理 D.克服自信、自卑的心理
1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说明的道理是()A.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B.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公共生活
C.任何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D.任何人都丰富着公共生活
11.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主席亲切地对时传祥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不同……”从这里我们应该学习革命领袖的()精神
A.平等待人 B宽容大度 C.诚实守信 D.关心群众
12.“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下列行为符合这项原则的是()
A.小梅给身体胖的男生起外号
B.小东把玩具蛇放进胆小女生的书包里 C.小燕主动帮助生病的小刚补课 D.小敏在课桌上画“三八线”
13.“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的看法,不过我觉得自己好象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捡到一粒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这段话表现出牛顿具有以下哪一种品质()A.虚荣 B.谦逊 C.自傲 D.自卑 14.下列体现出对朋友的宽容的是()
①允许.尊重朋友的不同意见 ②当朋友伤害了自己时,要善于谅解他人 ③发自内心地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 ④朋友错了,也说是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小女孩的母亲病了,她到花园摘了一枝玫瑰准备给母亲。园丁来了,女孩有点后悔但花已经在手。园丁小声地说:“摘花是不对的,但你能真实地说你为什么要摘花吗?”女孩如实回答。园丁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来,我再奖励你一枝,也祝你妈妈早日健康!”园丁对待小女孩的做法体现了()A.平等和爱护 B.纵容和危害 C.尊重和宽容 D.理解和尊重
二、明辨是非(在下列观点中,有的观点是正确的,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在正确观点的后面打“√”,错误观点的后面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16.我们的公共生活就是由我们所熟悉的人和事组成的。()
17.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生活,不需要把自己融入公共生活中去。()18.过高地估价自己而过低地估价别人,是一种自卑的心态。()19.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地表现自己,能帮助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克服自卑心理。()
20.独自一人在家写作业,这也是公共生活的一种形式。()
21.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22.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3.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也要给他以应有的尊重。()
24.我们是汉族人,没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习俗。()
25.讲究文明礼貌,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气氛。()
三、简答题(第26小题.28小题各10分,第27小题8分。共28分。)26.(10分)什么是公共生活?(2分)公共生活包括了那些方面?(6分)青少年为什么要融入公共生活?(2分)
27.(9分)集市上有几个比邻卖食品的小贩。有一天下雨了,他们都没有生意。到了中午,他们觉得饿了。卖烧饼的吃起烧饼来;卖西瓜的吃起西瓜来;卖豆干的也开始吃起豆干来。雨一直下个不停,他们一直吃着自己的东西。结果卖烧饼的吃得口喝,卖西瓜的吃得满肚子水,卖豆干的也吃得好咸。(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2)你认为他们应当怎样才能融入公共生活?(6分)
28.(10分)足球是巴西的国魂。1954年巴西足球队将预料的冠军意外地输了,球队面临重大心理大力。当飞机停在机场的时候,眼前一幕让他们吃惊不小:国家总统和2万多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有两条横幅却让人永生难忘:“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4年后,球队不负重望终于捧回了冠军奖杯!当飞机一进入巴西领空,就有16架喷气式飞机为他们护航,机场合欢迎者多达3万多人,从机场到首都20公里的路上自觉聚集的人群超过了100万。除了欢呼声外,人群中又打出了两条标语:“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和“这也会过去!”
(1)巴西总统和球迷为什么不责怪球队的失败,而是要求他们“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你如何理解“这也会过去!”的深刻含义?(2分)
(3)礼仪能美化生活,巴西球队和球迷他们是怎样完美体现礼仪美的?(4分)
(4)巴西球迷对球队两次迎接的主要礼仪是什么?(2分)
四、分析说明题(12分)
29.(12分)一个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奶中加柠檬汁准备饮用,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鲜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汁会起反应,你最好分开喝。”客人听后面露羞愧之色,连声道歉。请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1)这个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2分)
(2)服务员的微笑给我们什么启发?(6分)
(3)对人有礼貌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
五.实践活动题(共10分)
30.(10分)编辑部决定召开作者读者座谈会,最后一个邀请的作者是沙援朝,他常有作品寄来,但总缺少才气,所发几篇作品都是补白式的作品,但他还是一篇篇地寄来。……他没有电话,我决定登门邀请,他居住在沈阳最大的工人聚居区,家中陈设很简单,和他上高二的儿子各占用半张圆桌,他的那半堆着稿纸,儿子的那半堆着习题……我走的时候,他执意要送我:“……您别哄我,我知道我不是那块料,但我还要写下去。”“为什么?”“我儿子大了,作为一个父亲,我没权没钱没地位,甚至没有工作,毫无一点让孩子自尊的资本,但我要用每晚坐在他对面刻苦写作来感染他,为孩子留下一个父亲应有的榜样,让他以后比我强!”
(1)父亲是如何展示家庭礼仪美的?(2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2)假设你就是沙援朝的儿子,你如何向父亲表示你的言谈礼仪和行为礼仪?(2分)
(3)请你《我长大了—致父亲的一封信》为题给父亲写一封字数不少于400字的信,并在适当的地方写上“我长大了”4个字,让父亲感觉自己懂事了并让他放心。(6分)
第一单元检测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5 BABCC 6—10 DDCBC 11—12 ACBCD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三、简要回答(第26小题.28小题各10分,第27小题8分。共24分。)
26.(10分)(1)人与人相互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2分)(2)周围熟悉的人和事,如亲戚朋友,购物,上学、买饭、睡觉等;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如国内外时事动态(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络生活,上购物、聊天、浏览报纸等。(6分)(3)融入公共生活,才能健康成长。(2分)27.(8分)(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走出封闭心理,学会与人交往,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共同克服(战胜)困难。(2分)(2)既要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 又要克服自傲心态,不过高不过低估价自己;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坦诚相处。(6分)28.(10分)(1)只有对失败者以尊重与宽容,失败者才有获胜的勇气。(2分)(2)失败没有永远的失败,胜利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要胜不骄,败不馁。(2分)
(3)球队在失败面前,没有气馁,以胜利来回报球迷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球迷不论是胜还是败,都以隆重的仪式来欢迎,给球队以最大的支持。(4分)(4)第一次:国家总统和2万多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有两条横幅却让人永生难忘:“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第二次:当飞机一进入巴西领空,就有16架喷气式飞机为他们护航,机场合欢迎者多达3万多人,从机场到首都20公里的路上自觉聚集的人群超过了100万。除了欢呼声外,人群中又打出了两条标语:“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和“这也会过去!”(2分。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三、分析说明(12分)
29.(12分)(1)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无礼(2分)(2)①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体现,是文明的体现。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③我们要向这名服务员学习,懂文明、懂礼貌,真正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3)对人有礼貌主要表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4分)
四、实践探究(共10分)30.(10分)(1)展现了家庭里的平等,为儿子做出了榜样。(2分)(2)尊重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亲。(2分)(3)略。(6分)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数学单元测试01-14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10-27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11-27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10-2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10-18
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第一单元测试题08-0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10-25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总结12-10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12-03
北师大七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计算题专训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