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2024-09-02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精选9篇)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1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杜绝桥梁垮塌、伤人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部颁规范、技术标准及省交通厅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危桥改造工程管理工作实行“规范程序、分级负责、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受省交通厅委托,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危桥改造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各设区市交通局、公路局,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辖区内所管养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

危桥改造工作基本方针:防治结合,预防养护为主,深入持久地把危桥改造工作抓好,尽可能消除桥梁结构上的一切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因桥梁技术状况原因引起的桥梁垮塌安全事故。

第四条

危桥改造工作目标:通过三年集中改造,到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国省道公路现有危桥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县道上中桥、乡道上大桥及以上跨径现有危桥改造任务。

第五条

各级交通、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加强现有桥梁的检查、保养、维护和加固、改造工作,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六条

危桥改造实施范围为按照现行规范,技术状况评定为四、五类的桥梁,原则上为省危桥项目库中的桥梁。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公路桥梁的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划分

第八条

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对全省公路危桥改造工作进行行业指导和技术服务。

(二)审批设区市公路局上报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审批设区市交通局上报的大桥以上(含大桥)的危桥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三)汇总、核定、上报、下达公路危桥改造工程计划。

(四)监督、检查全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实施情况。

(五)拨付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第九条

各设区市交通局负责本辖区内所管养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审核县(市、区)交通局编制的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建议计划,并报省公路局。

(二)负责上报大桥以上(含大桥)的公路危桥重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三)负责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审批,并报省公路管理局备案。

(四)各设区市交通局所属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负责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五)组织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竣工验收。第十条

各设区市公路局负责所管养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组织和管理工作,职责如下:

(一)负责所管养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具体管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公路危桥改造工程计划,并报省公路管理局。

(三)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大桥以上重建工程应进行两阶段设计),并报省公路管理局审批。

(四)负责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 号)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交通局负责本辖区内所管养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组织和具体管理工作。职责如下:

(一)拟订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二)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本地区的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其中大桥以上(含大桥)的危桥重建项目按《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两阶段设计。

(三)具体负责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

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各设区市交通局、公路局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国省干线,后县乡公路”、“先大跨径,后小跨径”的原则编制危桥改造计划,凡纳入危桥改造项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视为已立项。

第十三条

各设区市交通局、公路局应结合本辖区路网改造,综合考虑危桥技术状况安排建议计划项目,并在每年6月底前报省公路管理局。上报建议计划项目,必须进行技术状况评估,设计和编制工程概(预)算。

第十四条

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的技术评估应结合公路、桥梁的正常养护工作一并进行,评估结果作为安排项目计划的依据。

第十五条

危桥改造工程设计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充分体现“安全、经济、环保、和谐”的勘察设计新理念,其设计荷载不得低于原设计荷载等级,原设计荷载等级低于公路-Ⅱ级的,原则上以公路-Ⅱ级荷载等级为标准进行设计,拆除重建的桥梁的设计荷载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十六条

经省公路管理局下达的危桥改造工程,其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七条

公路危桥改造项目资金由上级管理部门专项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组成,专项用于危桥改造项目。

第十八条

省公路管理局下达危桥加固、改造计划的同时下达补助经费的80%,竣工验收并经省公路管理局检查后,再下达补助经费的20%。第十九条 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桥梁的加固和改造,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二十条

各地应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危桥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并视工程的具体情况,逐步推行公开招标、投标制度。

第二十一条

符合招标条件的公路危桥改造工程项目,由项目业主组织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工程从业单位进行施工,其中,承担大桥以上危桥改造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一类养护工程资质。

第二十二条

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应按照部颁《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招标项目应实行项目负责法人制和监理制,并严格执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按对工程进行有效监管的需要配备监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公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规程》地规定,做好施工现场地组织和管理,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对工程施工需要长时间占用车道、中断交通的,应选择好绕行路线,并在绕行路口设立明显的指路标志,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告知公众。第二十五条

中小桥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应在当年完成,大桥以上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工期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六条

危桥改造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法人依据有关规定组织交工验收,设区市交通局、公路局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组织竣工验收。验收资料报省公路管理局备案,省公路管理局根据情况组织抽查。

第二十七条 危桥改造工程竣工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向管养单位提交相关技术资料,管养单位应及时对桥梁管理系统和公路数据库进行更新。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危桥改造工程管理除遵守本办法外,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交通部制定的管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省公路管理局。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2

一、工程概况

博兴县2016年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九标段位于博兴县曹王镇和兴福镇境内,共改建桥梁五座、盖板涵一座(分别为3-10m兴福河东鲁西桥、3-10m兴福河东鲁东桥、3-10m兴福河纬中路桥、1-10m分洪河桥、1-10m初桥桥及曹纯路渔沟子桥1-4m盖板涵)。

改造内容:由于原桥梁病害严重,需对原桥梁进行拆除重建。新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10m跨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上铺120mm厚水泥砼;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及附属工程。桥头设置限重限载标志,桥端设波形梁护栏及示警柱等。

二、工程招标范围

本次招标范围为,设计施工图范围内包含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台、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桥面铺装、伸缩缝、桥面防水层、搭板、道路基层改造工程、道路面层改造工程、路沿石及排水工程、中央分隔带波形护栏安装等工程。

三、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 1、2016营改增《08公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9范本);

2、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

3、招标文件;

4、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

四、有关说明

1、计价方式:工程采用全费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江西省支农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支持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银发„2002‟204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江西辖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支农再贷款,系指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县(市)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分支机构)为解决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合理资金需要而对其发放的再贷款。

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系指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借款人)。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南昌中心支行)对江西省辖内支农再贷款实行“限额控制、规定用途、设立台账、周转使用、灵活调度”的管理原则。

“限额控制”:支农再贷款限额是人民银行在辖内可发放支农再贷款余额的上限。南昌中心支行在总行核定的限额内对省内各市中心支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在南昌中心支行核定的限额内 对县(市)支行逐级下达支农再贷款限额,并以此控制支农再贷款总量。

“规定用途”:支农再贷款应集中用于支持辖内县域和村镇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不得挪作他用。

“设立台账”:各分支机构应按再贷款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及时、逐笔登记支农再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并据此设立支农再贷款台账;借款人应按会计和信贷管理要求建立完善贷款台账系统,及时、逐笔登记涉农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

“周转使用”:南昌中心支行对支农再贷款限额原则上不规定期限,人行分支机构可在上级行核定限额内跨周转使用。

“灵活调度”:根据支农再贷款限额使用情况和各地支持“三农”发展的资金需要,上级行可以调增或调减下级行支农再贷款限额。

第二章 支农再贷款限额管理

第四条 支农再贷款限额是人行分支机构辖内可发放的支农再贷款余额的上限。南昌中心支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对支农再贷款限额均实行指令性管理,调增、调减支农再贷款限额均以贷款额度通知书方式下达。人行分支机构辖区内任何时点上的支农再贷款余额均不得突破上级行下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

第五条 对南昌中心支行下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各市中心支行除直接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外,只保留少量支农再贷款限额,其80%的限额原则上分配给县(市)支行。各分支机构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周期和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时机、额度和借用期限。

第六条 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应及时下达并适时调整辖区内支农再贷款限额。县(市)支行必须在上级行下达的支农再贷款限额内审批、发放支农再贷款。省内各市中心支行经限额调整后仍不能充分满足辖区支农再贷款需求的,可向南昌中心支行申请限额调剂。申请应以行发文形式上报,并说明限额使用情况、贷款投向,及需要增加临时限额的理由、准备支持的金融机构基本情况等。

第三章 支农再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和方式

第七条 对单个借款人发放支农再贷款余额实行总量控制。借款人借入支农再贷款的余额一般不得超过其上季末实收资本总额的60%或上季末各项存款余额的5%。

上述实收资本、各项存款数据来源于借款人财务报表。第八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借款人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合理确定支农再贷款借用期限。支农再贷款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借款人因涉农贷款期限错配而非不良贷款原因,到期归还支农再贷款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办理展期,但人行分支机构应逐级向南昌中心支行事前备案,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期限,且累计展 期不超过两次。每笔支农再贷款的实际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

第九条 支农再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不含紧急贷款)利率和计息方式计收利息。逾期的支农再贷款,自逾期之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对金融机构逾期贷款利率计收利息。

第十条 支农再贷款可采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发放。担保贷款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

对担保贷款方式,人行分支机构优先选择权利质押,其次选择第三方保证等方式。可作为质押贷款权利凭证的有价证券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中国人民银行特种存款凭证和银行承兑汇票等。

第四章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条件和用途

第十一条 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江西省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

第十二条 借款人申请支农再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

(二)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设立准备金存款账户,并按规定比例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

(三)已积极采取措施多方筹集支农资金,仍难以满足发放涉农贷款的合理需要;

(四)坚持支农服务方向,上季末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70%;

(五)已借用支农再贷款的用途符合本办法规定,且能按借款合同约定偿还再贷款本息;

(六)内部管理健全,能维持存款的正常支付,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或趋于改善;

(七)南昌中心支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借款人五级分类口径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例、存贷比例等主要监管指标尚未达到监管标准的,原则上要提供相应的担保。正常运行时间未满3年的新成立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十四条 支农再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发放涉农贷款,原则上再贷款期限内涉农贷款新增额不得低于支农再贷款发放额。涉农贷款统计口径依照“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借款人不得将支农再贷款资金用于同业拆借、证券投资、弥补经营亏损等人民银行总行明令禁止领域。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经营财务状况仍未改善、甚至持续恶化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严格控制支农再贷款发放,或收回支农再贷款。

第十五条 人行分支机构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按借款人期末资本金、净资产、存款或者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对单个借款 人支农再贷款的期末余额实行总量控制,并督促借款人坚持市场筹资。

第十六条 人行分支机构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用途,审批、发放支农再贷款并监督再贷款资金使用。

借款人根据信贷原则和风险管理要求自主决定涉农贷款审批发放,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第五章 支农再贷款的操作程序

第十七条 对借款人评估。首次申请支农再贷款的借款人,尤其是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向所在地人民银行申请全面评估预约。所在地人民银行为县(市)支行的,应报请中心支行对其产权结构、法人治理、内部管理及经营稳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以正式文件形式事前报南昌中心支行备案。

第十八条 再贷款申请。借款人申请支农再贷款时,需向当地人民银行提交下列材料:

(一)《支农再贷款申请书》一式两份,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借款人单位公章。

(二)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首次借款提供)。

(三)再贷款申请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借款人近期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主要监管指标的执行情况; 2.借款人涉农贷款投放情况、涉农贷款需求情况及借款人自筹资金情况;

3.支农再贷款的需求量、期限和资金使用意向;

4.借款人已借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管理情况及综合效益; 5.借款人对拟借入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措施和还款计划; 6.借款人提供近期的资产负债、业务状况表、损益表等资料;

7.南昌中心支行规定的其它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再贷款审查。省内各市中心支行直接受理的支农再贷款申请,由货币信贷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用途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本行再贷款审贷小组集体审批并签字。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直接受理的支农再贷款申请,由县(市)支行货币信贷部门初审后,提出审查意见报本行再贷款审贷小组集体审批并签字。

第二十条 再贷款发放。人行分支机构应与借款人订立《支农再贷款借款合同》(以下简称《借款合同》),由借款人填列《借款借据》,经货币信贷部门签署意见后交会计营业部门办理资金划账手续;发放担保贷款时,还应同时与担保人订立《担保合同》,依法及时办理担保物的转移、登记等,并完善相关法律手续。

第二十一条 再贷款收回。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偿还支农再贷款本息。借款人未按期足额偿还支农 再贷款本息的,人行分支机构依据《借款合同》约定,从借款人准备金存款账户扣收支农再贷款本息,或者依法处置担保物、行使担保权,用于偿还支农再贷款本息,担保物处置剩余应及时划付担保人。支农再贷款出现逾期的,按照逾期贷款利率计收罚息。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行分支机构有权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支农再贷款: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用途使用支农再贷款的;

(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出现恶化的;

(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银行对借款人有关再贷款事项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再贷款展期。对借款人未能按期足额归还支农再贷款而申请展期的,人行分支机构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展期。担保贷款申请展期的,应落实相关担保手续,确保担保继续合法有效。

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展期未得到批准,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偿还支农再贷款本息。对逾期的支农再贷款,人行分支机构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处理。

第六章 对支农再贷款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确保辖区内支农再贷款用途合规,并负责到期收回。

第二十四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按再贷款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逐笔登记支农再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并据此设立支农再贷款台账。

第二十五条 借款人应按照会计和信贷管理要求建立完善贷款台账,逐笔登记、准确反映涉农贷款发放和收回情况,按月向人行分支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按季监测、按年考核借款人新增贷款的投向,监督其按规定用途使用支农再贷款,以及利用自筹资金发放的新增贷款中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50%。

第二十七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对借款人分片包干、逐个进行跟踪调查,定期检查其贷款台账并调阅涉农贷款借据、合同等原始凭证,检查其涉农贷款统计是否准确。同时,对借款人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经营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向上级行报告重大事项与变化。

第二十八条 对借款人瞒报、虚报涉农贷款统计数字,人行分支机构可停止支农再贷款资金支持,必要时应当提前收回支农再贷款。

第二十九条 人行分支机构应建立支农再贷款使用和管理情况检查报告制度,按季组织检查。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应于季后20日内向南昌中心支行上报检查报告,每年1月12日和7月12日前报送上、上半年支农再贷款管理情况专题报告。

第三十条 对监督管理不力、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批、发放支农再贷款的人行分支机构,上级行将给予通报批评,责成其纠 正。对负领导责任者和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可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借款合同、质押和保证合同条款格式,制定支农再贷款操作规程、再贷款抵押合同文本,并及时上报南昌中心支行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昌中心支行负责解释。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4

2000-9-30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江西省建设厅

号:赣建设字[2000]23号

发布日期:2000-9-30 执行日期:2000-9-30 各地、市建设局(建委)、省直有关厅局:

《江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业经第六次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程序和前提,各地应严格做好这项工作。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市县都应认真组织申报。设计审查机构的分布省会城市2-3个,设区的市1-2个,符合条件的县(市)可设1个。根据建设部《关于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申报工作的通知》([2000]建设技字39号)的要求,我省开始受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申报工作,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程序:

符合规定条件的审查机构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应填写《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申报表》(附件三)一式四份,甲级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建设厅审核,经审核合格后再报建设部批准,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建设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建设厅审批。

二、申报时间:

甲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上报我厅时间为2000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上报我厅截止时间为2000年11月10日,逾期

不予受理。

特此通知。

附件:

一、江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

二、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设计范围

三、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申报表

江西省建设厅 二○○○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一:

江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境内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含装饰设计),应当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以下简称施工图设计审查)。

第三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的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施工图设计审查是指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具备设计审查资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结构安全、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独立审查。

第五条 施工图设计审查有关各方的职责: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审查程序、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并颁发审查批准书;负责制定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条件;批准审查机构,认定审查人员;对审查机构和审查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施工图设计审查负依法监督和管理的行政责

任。

(二)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三)审查机构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涉及安全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技术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经审查后,因设计原因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审查机

构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

第六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实行分级管理:

(一)中央及所属部门和单位、省所属部门和单位总造价40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总面积8000m2以上的建筑工程,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总造价1000万元以上的建筑工程(指在建和续建各单项工程累计的总造价,下同),300万元以上的建筑装饰项目,向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图设计审查手续;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包括其所属部门的直属单位)的建筑工程,以及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包括省直部门的直属单位)总造价40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总面积8000m2以下的建筑工程,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公众安全的总造价4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建筑工程,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建筑装饰项目,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图设计审查手续;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直属单位的建筑工程,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总造价400万元以下的建筑工程,100万元以下的建筑装饰项目,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图设计审查手续。

第七条 建设单位报送施工图时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批准的立项文件;

(二)初步设计文件或者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

(四)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五)结构计算书及计算软件名称;

(六)保证施工图顺利审查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各专业有无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及浪费行为;

(二)是否符合消防、节能、环保、抗震、卫生、人防、无障碍等有关强制性标准、规

范;

(三)是否按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设计,是否达到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和省有关规定的要求;

(四)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审查的其他内容。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除涉及安全、公众利益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内容外,其他有关设计的经济、技术合理性和设计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由建设单位通过方案竞选或者设计咨询的途径加以解决。

第九条 凡需进行消防、环保、抗震等专项审查的项目,应当逐步做到有关专项审查与结构安全性审查统一报送,统一受理;通过有关专项审查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颁发

设计审查批准书。

第十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施工图审查材料后7日内发出审查通知书,委托具有施工图设计审查资质的机构进行审查;审查机构收到审查材料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并提出审查报告,三级项目应当在1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二级项目应当在15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一级项目应当在25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其中重大及技术复杂项目的审查时间可适当延长,并应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审查机构完成审查工作后,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审查报告。对审查不合格的项目,提出书面意见后,由审查机构将施工图退回建设单位,并由原设计单位修改后,重新送

审。

第十一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审查机构提交审查合格的报告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通报审查结果并颁发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程序性审查批准书。

施工图设计审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要求,并由审查人员签字、审

查机构盖章。

第十二条 未取得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将未经施工图审查的设计文件用于建筑工程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施工图一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进行修改。如遇特殊情况(平面修改、功能改变等)需要进行修改和涉及审查主要内容的修改时必须重新报请原审批部门,由原审批部

门委托审查机构审查后再批准实施。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对审查机构作出的审查报告如有重大分歧时,可由建设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向上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其组织专家论证并做出复查结果,复查所需费用由有关责任方承担。

第十五条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照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进行,验收结果应当报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从事施工图设计审查的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审查资质。设计审查机构的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其中甲级设计审查机构,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乙级和丙级设计审查机构由设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符合设计审查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独立法人实体。

(二)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注册资金甲级不少于20万元;乙级不少于10万元;丙级

不少于5万元。

(三)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四)审查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强制性标准、规范。

(五)甲级设计审查机构人员数量:结构设计审查人员不少于6人,建筑设计审查人员不少于2人,勘察、给排水、电气(含弱电)和采暖通风等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1人;乙级设计审查机构人员数量:结构设计审查人员不少于2人,建筑设计审查具备建筑师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人,勘察、给排水、电气和采暖通风等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1人;丙级设计审查机构人员数量:结构设计审查人员应不少于1人,建筑设计审查具备建筑师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人,勘察、给排水和电气等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1人。

第十八条 从事施工图设计审查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结构审查人员具有10年以上结构设计工作经历,独立完成过二至五项二级以上(含二级)项目工程设计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年龄为35周岁至70周岁;建筑审查人员具有10年以上建筑设计工作经历,独立完成过二至五项二级以上项目工程设计的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或建筑师,年龄为35周岁至

70周岁;勘察、给排水、电气和采暖通风等专业审查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

是从事本专业10年以上的技术骨干。

(二)有独立工作能力,并有一定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在从事勘察设计工作中未发生设计责任事故。

(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施工图设计审查人员应当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考核认定后,方可在审查机构从

事审查工作。

第十九条 设计审查机构应当根据建筑工程规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的需要,按照精

简、高效、权威、总量控制的原则设置。

第二十条 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应当按照资质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设计审查工作。甲级审查机构的审查范围不受限制;乙级审查机构审查范围为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二级及以下民用建筑和相应的工业建筑及构筑物;丙级审查机构审查范围为三级民用建筑和相

应的工业建筑及构筑物。

第二十一条 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不得审查与本单位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建设单位

或者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

第二十二条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暂按项目管理划分分别由省和设区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相应级别的市政设计资质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 施工图审查工作所需经费,由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向建设单位收取。取费标准按《关于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试行标准的通知》(赣价房字(2000)6号)

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审查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收回审查资质证书,并可要求审查机构或者审

查人员赔偿损失。

第二十五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其审查资质证书,责令退回所收费用并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扶持资金(以下简称“市城改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市城改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城中村(旧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根据市政府印发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关于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城改扶持资金,是指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外,由市政府每年在市国土基金中安排的专门用于扶持城中村(旧村)改造的非赢利性资金。

第三条 市政府通过协调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对城中村(旧村)改造予以配套扶持,引导和鼓励区政府、集体及个人资金共同投入,全面推进全市的城中村(旧村)改造。

第四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每年在市国土基金计划中安排,具体规模由市政府根据国土基金收支计划情况以及城中村(旧村)改造的实际需要予以统筹确定。

第五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实行计划管理,专款专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则。

第六条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改办”)在市查处违法建筑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市城改扶持资金的管理。

第七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

(一)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改造项目的扶持,包括改善消防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

(二)市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事项。

虽涉及城中村(旧村)改造,依据《深圳市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直接支付暂行办法》的规定使用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的建设项目,不列入市城改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八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应当结合各区城中村(旧村)改造扶持资金(以下简称“区城改扶持资金”),共同扶持城中村(旧村)改造。各区用于扶持单个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的资金比例和额度应高于市城改扶持资金的扶持比例和额度。

第九条 市城改办根据各区政府的申请,编制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

各区政府申请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的,应当制定区城改扶持资金计划,该计划应与全市城中村(旧村)改造计划相衔接。区城改扶持资金计划应列明区政府对单个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的扶持资金的比例和额度。每一个城中村(旧村)只能申请一次市城改扶持资金。

第十条 各区政府应于每年十月份向市城改办申报拟用于该区下一城中村(旧村)改造的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

申报计划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区城改扶持资金计划;

(三)各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建议书(包括:改造项目的地点、改造主要内容、规模、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计划等);

(四)相关材料的电子文件一份和有关图纸两套;

(五)市城改办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市城改办收到各区政府提交的申报材料后,应当综合全市城中村(旧村)改造计划和各区城改扶持资金计划,结合各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于每年十一月底以前编制下一的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经市财政部门对是否符合国土基金使用范围及市城改资金总预算额度进行审核后,报市领导小组批准。市领导小组批准的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的扶持项目,以备案的方式纳入市投资项目计划。

第十二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对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的扶持比例由市领导小组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改造项目的总投资、地理位置;改造项目中消防改善、环境整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所占比重;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及改造资金的筹措能力;所在区政府的改造资金扶持力度;上一所在区政府市城改资金使用绩效。

第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市领导小组的批准,将市城改扶持资金列入国土基金收支计划。

第十四条 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需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的,由区政府向市城改办提出申请,符合启动条件的,市城改办向市财政部门提出准予拨付资金意见,市财政部门将已批准该项目资金额度的百分之五十从市城改资金专账中划拨到区财政部门。区政府提出申请时,属综合整治项目的应提交已批准的城中村(旧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改造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由市城改办提出意见,市财政部门将剩余资金额度全部拨到区财政部门。

区政府应将用于具体项目的市城改扶持资金纳入区政府财政直接支付管理体系,并根据具体项目的进度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确需调整的,由区政府向市城改办提出,市城改办将同意调整的意见送市财政部门审核,经市领导小组批准后,市财政部门按程序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尚未拨付的,由市财政部门结转到下一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

改造项目竣工,市城改扶持资金有节余的,余额退回市城改扶持资金专账。

改造项目终止的,未使用的市城改扶持资金退回市城改扶持资金专账。

第十七条 市城改办负责对市城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对市城改扶持资金的使用进行稽查、审计和监察。

对下拨各区的市城改扶持资金在改造项目中的使用由区审计部门负责审计,市审计部门监督指导。

第十八条 每一财政终了,区政府应对市城改扶持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执行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计划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向市城改办报告。

市城改办应当会同市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对市城改扶持资金的绩效进行评价,并向市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九条 区政府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和管理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绩效良好的,市城改办在下一编制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时给予优先考虑。

区政府未按照规定实施和管理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不当,效益不明显或浪费市城改扶持资金的,市城改办在下一编制市城改扶持资金计划时,核减或不予核拨市城改扶持资金。

第二十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实行责任分级追究制度。

市城改办对使用市城改扶持资金向市领导小组负责,各区政府对使用在本辖区的市城改扶持资金负责。

第二十一条 市城改扶持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禁止截留和挪用。

弄虚作假骗取市城改扶持资金,或者截留、挪用市城改资金的,停止拨付市城改扶持资金,已拨付的市城改扶持资金由市城改办、市财政部门予以收回,市监察部门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第二十二条 各区政府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区城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并报市城改办备案。

山西省加油站审批管理暂行办法 篇6

2004-11-22 08:1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省成品油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实现全省加油站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把加油站的审批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第412号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工商总局关于严格控制新建加油站问题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1]54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山西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1]10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02]16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山西省境内从事汽油、柴油、煤油零售经营加油站和新建汽车加汽站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在外商投资的高速公路新建加油站,按照《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加油站的新建

第四条 新建加油站条件

一、拥有符合各市(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布点和当地建设规划要求的自有或租赁的加油站经营场、点。

二、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销售分公司(以下简称两大集团)全资、控股、参股、联营建设。

三、纳入两大集团特许经营体系,具有稳定合法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四、城区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之外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成品油零售网点,可由两大集团建设,如两大集团一时难以建设,经省商务厅批准可由社会其他单位建设或经营。

五、所建加油站要有符合国家《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标准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 新建加油站的审批程序

一、由建设单位向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农村及偏远地区成品油网点建设(不含两大集团建设的)事先应须经当地中石油、中石化所属公司确认为两大集团公司难以建设的加油站站点。

三、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征求两大集团意见后,报省商务厅。上报材料包括:建站单位申请、可行性报告(包括位置图、平面图、效果图)、两大集团的意见和市(地)报告(一式两份)。

四、省商务厅依据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当地建设规划、市场的需求容量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下达批准新建文件。

五、企业凭省商务厅的批准文件到有关部门办理规划、土地、建设、消防、环保、安全等审批手续。

六、新建加油站竣工后,由省商务厅组织进行验收。

七、验收的条件:

1、需具备的加油站法律文件:

消防审核意见书

立项批复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的使用证

房屋产权证

加油机、油罐的检定证书

计量合格证

具有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相应资质单位的施工图纸

环境影响登记表

开工许可证

2、具有稳定合法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3、加油站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具备加油站管理和运营的相应技能,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4、符合其他国家关于加油站建设的政策。

八、省商务厅对验收合格的加油站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九、加油站持《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和其它手续。

第三章 加油站的改、扩建

第六条 加油站改、扩建的条件

1、符合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证照齐全。

第七条 加油站改、扩建的程序

一、两大集团直属加油站由承建单位向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呈报改、扩建请示。

二、社会加油站由所在区、县(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呈报改扩建请示。

三、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核提出意见后报省商务厅。上报材料包括:

1、改、扩建申请、可行性报告(包括位置图、平面图、效果图)、两大集团的意见和市(地)意见(一式两份)。

2、原建站审批手续(立项、城建规划、消防建审、土地等批文)复印件一式二份。

3、经营手续:《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原件)、工商营业执照、消防安全许可证或验收意见书、国、地税务登记证、防静电检测合格证、加油机计量合格证、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四、省商务厅依据市(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市场容量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下达批准文件。

五、企业凭省商务厅的批准文件到有关部门办理规划、土地、建设、消防、环保、安全等开工所需的手续。

第四章 加油站的迁建

第八条 加油站的迁建条件

一、证照齐全。

二、迁建新点必须符合市(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布点要求和当地建设规划。

三、建设、经营手续齐全,由于不符合《规划》,当地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搬迁的加油站。

第九条 加油站的迁建审批程序

一、两大集团直属加油站的迁建申请直接呈报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

二、社会加油站由所在县(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呈报迁建申请。

三、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核提出意见后报省商务厅。上报省商务厅材料包括:

1、建站单位申请、可行性报告(包括位置图、平面图、效果图)、两大集团的意见和市(地)批准意见(一式两份)。

2、建站审批手续复印件一式二份;

3、经营手续:《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原件)及工商营业执照、消防安全许可证或验收意见书、国、地税务登记证、加油机计量合格证、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四、省商务厅依据市(地)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下达迁建批准文件。

五、迁站单位在迁建批准后,方可办理施工手续。

六、竣工后,由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商务厅提出换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意见。

七、省商务厅按照办法第五条七款规定的条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为加油站换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八、加油站持新换发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五章 加油站的更名

第十条 加油站更名条件

1、证照齐全。

2、加油站、法人代表名称改变的。

第十一条 加油站更名程序

一、加油站向所在县(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申请。

二、由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商务厅呈报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报告。上报材料包括:

1、加油站申请。

2、工商部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经营手续:《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原件)、工商营业执照、消防安全许可证或验收意见书、国、地税务登记证、加油机计量合格证、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及原、现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二份。

三、省商务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和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换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四、加油站更名工作由各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五月和十一月份集中报省商务厅办理。

第六章 加油站的年审

第十二条 加油站年审的主要内容

一、加油站经营条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经营活动是否正常。

二、加油站与合格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签订供油协议的执行情况。

三、加油站在经营活动中是否违反国家质量、计量、消防、规划、工商管理、税收及商标等法律法规。

四、通过年审及时淘汰不合格企业。

第十三条 加油站年审工作程序

一、加油站由所在地的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年审,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要征求省成品油行业协会对被审加油站的意见。

二、对年审合格的加油站由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在其《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副本)或《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审合格专用章”。

三、对年审不合格的加油站,责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由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商务厅核准后吊销《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四、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于年审结束后一个月以内将年审总结报省商务厅。

五、加油站年审工作原则上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内完成。

第十四条 加油站的“年审合格专用章”由省商务厅统一刻制。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掺杂使假、计量作弊、偷逃税收、消防隐患行为的加油站,情节严重的,省商务厅吊销其《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第十六条 不在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之中,应关闭的加油站,由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商务厅提出意见,省商务厅吊销其《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第十七条 被省商务厅吊销《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加油站,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被吊销《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加油站,由所在市(地)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拆除加油机、油罐等设施;拒不拆除的,要依法强制拆除。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7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区域是指由县、区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城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根据实行情况划定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居住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物业管理的,其物业管理区域划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坚持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实行统一物业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的规模,社区建设等冈素。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一)符合城市规划,占用土地四至界限明确的小区;

(二)旧住宅和其他房屋建筑,其设施设备与紧邻的其他物业关联性强的,自然街坊;

(三)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的居住区;

(四)分期建设或由数个单位开发建设的同一个、具一定规模的物业项目;

(五)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成的工作生活区;

(六)根据城市详细规划确定整合为一个居住区或组团的。

第七条 同一个计划、规划定点的居住区临街周边建设的非住宅用房,应与居住区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第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物业管理区域档案,并报所在地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档案资料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物业管理区域占地面积(公顷);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道路面积、绿化面积;

(二)原建设开发单位、产权单位;

(三)业主总户数(按产权人计数)居住人口;产权构成比例(分私产和单位产);

(四)物业管理单位名称。

第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后,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物业管理区域公告。

第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后,在推行物业管理过程中若发生区域变化,由区、县人民政府原划分部门进行变更和调整。

第十一条 未经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不得擅自变更已划分的物业管理区域。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规划和建设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贵州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农村危房改造应以保证农房重建、维修的质量,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技术标准。

第四条 农村危房改造应服从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并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

第五条 农村危房改造应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六条 农村危房改造应与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相结合,建筑风格应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

第二章 建设规划

第七条 农村危房改造中需拆除集中重建和因地质灾害需整体搬迁的,应当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规划应经县级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 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规划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推进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相衔接。

(二)规划应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应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有效集约利用土地,使土地价值最大化。

(三)规划应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规划应尊重原有村庄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服从规划,完善配套。

(五)规划应与农村生产活动相结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活动,使规划不仅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农民开展生产活动。

(六)规划应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标,尊重生态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和景观环境,注重资源节约。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农民生活成本的支出,达到改善农民生活的目标。

(七)自然村寨中一级危房超过10户以上的,原则上应考虑统一拆除、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以减少联户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九条 农村危房改造规划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崩塌、泥石流、河洪、山洪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易发生的地段。

(二)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濒险水库下游地段。

(三)尽量避开风口,选择向阳、通风良好的开阔地带。

(四)优先选择靠近原有居住地或经鉴定后可利用公共设施较多的地段,应回避地下管线较集中的地段。

(五)不影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

第十条 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房规划建设方案。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总量,各项用地的具体数量。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道路、水利沟渠、人畜供水与排水、供电、通讯和电视、环卫设施等。

(四)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五)确定防灾减灾措施。

(六)提出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措施。

(七)提出近期行动计划。

(八)提供新建农房的标准户型图。

第十一条 对于以分散重建和局部维修方式进行危房改造而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的村寨,可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达到整体改变农村面貌的目的。

第三章 农房建设

第十二条 农村危房改造可分为拆除集中重建、分散重建和局部修复等多种方式。第十三条 各地建设部门应组织编制实用性、地方性强的农民自建住宅通用设计图集,免费供农民使用。农房建筑设计应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安全舒适、功能合理并满足多数村民的需求。

第十四条 拆除重建的农村危房,建房面积户均一般不少于人均20平方米(不含附属设施),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的财力和农户的经济能力适当增加建房面积。

第十五条 五保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在乡(镇)或片区集中修建五保供养点。无条件集中修建的,可根据五保户已无生产能力的实际,以满足需要为原则,适当减小房屋建筑面积。

第四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成本管理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和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农房改造的规划编制和农房设计阶段应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各种好、快、省的技术方案。

第十七条 各地在进行危房改造工程时,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充分使用本地合格的建筑材料,以降低材料的购买和运输成本。

第十八条 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联户路、沟渠等)及村容环境整治,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采取投工投劳、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第十九条 对于进行重建的农村危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原有农房的材料进行新房建设。

第二节 进度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政府作为危房改造工程的项目实施部门,应作好统筹安排,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危房改造进度计划,对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进行进度控制,确保本地区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建立现场蹲点制度,各县(市、区、特区)和乡(镇)可将本地区的危房改造划分成若干个片区,保证每个片区都至少有一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蹲点指导。

第二十二条 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派驻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建立责任制度,保证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

第二十三条 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危房改造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管理,使各项工程活动能按计划及时开工、保证进度、按时完工。

第二十四条 如需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提出调整进度的方案,上一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进度调整方案作出评审,分析调整方案是否符合工期要求。

第二十五条 对于分散重建和局部维修的农房,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具体项目提出开工、建设、完工的时限,保证工期。

第三节 质量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府应尽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确因条件所限或农民选择自建,应选择经过建筑技能培训的持证上岗人员进行施工。

第二十七条 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农房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并建立健全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危房改造的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政府应建立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农房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危房改造的开工、建设、竣工和验收等施工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第二十九条 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强制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的监管,杜绝偷工减料、降低建设标准的现象。

第三十条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如确需对施工图纸进行修改的,应经原设计部门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修改通知书,防止因随意修改施工图纸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第三十一条 各分部分项工程完工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工程整体完工后,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三十二条 设计部门在进行农房设计时,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重建农房的施工安全和正常使用安全。

第三十三条 危房改造工程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危房改造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确保危房改造工程的安全施工。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派驻现场蹲点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明确安全责任目标。

第三十五条 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危房改造工程的施工人员在进场前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督促建筑施工人员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的安全规章、规程,不得违章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分类细化,针对性的制定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

江西省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管理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改善城中村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本市建成区内以村民委员会或者由履行原村民委员会职能的股份制公司为组织形式,由成片农宅组成的村庄或街区。

第三条城中村改造应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岗位和收入,有利于城市管理、市场化经营和居住社区化管理。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负责辖区内城中村改造工作。

(一)市政府的职责:负责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审定全市城中村改造计划;按照城中村改造计划指导和协调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工作。成立新乡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计划,审核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城中村改造宣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督促协调、考核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二)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的职责:按照市城中村改造总体计划编制辖区城中村改造计划;组织制定城中村改造建设方案;协调城中村改造建设的相关问题;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城中村改造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第五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城中村的开发改造。

第六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本辖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方案,经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办公室审核,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制定本辖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方案(包括开发建设时序、规划方案、拆迁安置方案、生产经营用地安排、旧村拆除计划等内容),报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二章土地管理

第八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要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继续做好村改居、农民转市民工作,以促进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

第九条凡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均依照《土地管理法》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全部按照国有土地管理,即原城中村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原土地使用权属不变。城中村改造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中村改造原则上应当利用原建设用地,不得新占农用地,确需重新选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第十条直接用于安置村民的居住用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用地,可按划拨方式或出让方式办理。

第十一条用于公益事业和市政设施的用地按划拨方式办理。

第十二条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应当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办理。第十三条城中村土地出让所获收益扣除国家、省规定应留部分外,剩余部分用于支持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新乡工业园区的城中村改造建设。

第三章规划管理

第十四条城中村的改造建设规划应当纳入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五条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应按照功能第一、景观并重、经济实用、居住与就业统筹、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编制。有关住宅日照标准、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强制性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从宽执行。

第十六条城中村改造应合理规划公共绿地以及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第四章拆迁和安置管理

第十七条城中村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在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下,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应载明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的参照标准,供被拆迁人选择。

第十八条城中村村民的房屋拆迁补偿以房产证标注面积或基准建筑面积为准进行补偿。依据河南省宅基地面积划分标准,结合我市城中村村民居住区容积率控制标准测算出户均基准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

第十九条参与城中村改造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与村民委员会(股份制公司)商议城中村改造建设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可以参照下列原则确定其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一)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方式时,其合法宅基地上被拆除的房屋建筑面积,有房产证的房屋,以房产证标注面积为准,按我市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以基准建筑面积为准进行补偿,其合法宅基地上被拆除的房屋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的,按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超过200平方米的部分,给予适当货币补偿。

(二)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补偿方式时,每处合法宅基地按200平方米的新建住宅面积予以安置;实际拆除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部分,由被拆迁人按照新建住宅建筑安装平均造价补齐差价;实际拆除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部分,由拆迁人给予适当货币补偿。

(三)每处合法宅基地原则上按一个基准建筑面积安置。确需分户的,由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户条件和管理办法。

(四)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中,应明确安置房源的位置、数量、层次、面积及结清差价计算方法和选择房源先后顺序的办法等内容。

第二十条进行改造建设的城中村涉及拆除村民委员会(股份制公司)的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和其他用房,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可参照估价机构的估价结果协商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第二十一条进行改造建设的城中村涉及被拆迁人搬迁或临时安置的,其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参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补助标准〉的通知》(新政文〔2004〕64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拆除城中村房屋以外的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原则上执行市政府1993年下发的《新乡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新政文〔1993〕229号)。第二十三条2004年5月1日以后未经市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建设的住宅,按照违法建筑处理,拆迁时一律不予补偿。建成区内未经市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建设的两层以上(不含两层)房屋,按照违法建筑处理,拆迁时一律不予补偿。

第二十四条为降低城中村改造建设成本,支持各区和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对涉及改造建设的下列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项目予以减免:

(一)除国家、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的各类行政性收费、全供事业单位的事业性收费外全部免收;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取的事业性收费减免30%;

(三)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按经济适用住房标准收取;

(四)其它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由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办公室本着支持和保本微利的原则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市物价部门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市场价格进行统一确定。

第二十五条用于村民安置用房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建筑税,市级留成部分全额支持给各区政府和管委会用于城中村改造建设。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自本办法颁布之日起,城中村内必须停止除批准建设改造之外的一切建设活动,所在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委会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城中村范围内建设活动的管理工作,依法制止村内任何形式的私搭乱建,并配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建筑组织拆除。

第二十七条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方案一经审批,不得擅自更改。凡未按审批方案实施的,由各职能部门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并按审批方案予以纠正。

第二十八条城中村改造项目建成后,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城中村范围内的住户,应积极配合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对于阻碍改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城中村改造工作,更不得借城中村改造之机牟取个人私利。凡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开工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按开工时的政策执行。本办法施行后至2010年12月31日前开工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可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新乡工业园区管委会可结合本辖区和改造村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新乡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住建部关于租赁期限内提高租金的问题下一篇: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和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