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共10篇)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1
_同志指出,“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我们要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努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为振兴发展保驾护航。
发挥地方立法对振兴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问题导向、吉林特色,着力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对振兴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只有政府实现法治,社会才能走向法治。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以问责树权威。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系。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抓住用好吉林作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的有利契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司法工作监督,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系。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守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2
一、决胜全面小康需要一流大学的有力支撑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一流大学形成的关系来看:一方面, 经济是基础,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 大学是引擎, 大学的发展和水平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才支撑。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弗莱克斯纳所言:“世界一流大学, 作为时代的智者, 能够预见并感应到社会潮流的前奏, 而成为推动社会潮流的先行者, 使社会潮流之声最终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世界一流大学正是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 才赢得了自身持续发展和地位的逐渐提高。”美国在这方面就是极好的例子。19世纪中叶以后, 美国经济快速发展, 形成了对新型人才和科学技术的强大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 许多大学捕捉到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纷纷进行主动性调整, 增强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逐步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是最杰出的代表。古老的哈佛大学在发展的早中期, 承接了英国古典大学传统, 一向注重博雅教育, 强调人格的陶冶, 重视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的培养。19世纪中期, 面对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 化学家查尔斯·艾略特就任哈佛大学校长后, 在哈佛大学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改善课程制度, 在保持原来传统课程中的精华的同时, 增加了大量为新兴各行各业服务的课程;高度重视个人能力志趣的差异, 努力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这些改革使哈佛大学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外部主动应变能力, 使哈佛大学在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能够继续发挥学界领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 社会急剧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对高水平人才和新思想、新科学知识的巨大需求, 又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大学, 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868年)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876年) 、斯坦福大学 (1885年) 等, 这些新兴大学一开始就适应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 站在极高的起点上, 不仅迎合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而且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总体上说, 美国的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变革推动大学升级发展, 老牌大学转型与新大学创建同时进行, 互促共进, 共同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 并以此强有力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 古老的中原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大省、文化资源大省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5位, 2016年有望达到4万亿元。特别是国家粮食核心生产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 (河南) 自由贸易区等国家级平台的设立, 使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战略叠加效应持续增强, 使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迫切需要一流大学的有力支撑。
二、聚焦核心要素, 增强综合实力
一流大学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 拥有一流生源, 培育一流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 是大学最古老的、最核心的理念, 也是评价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一流大学来讲,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学生权利是与学校行政管理权利、教授学术权利相互平衡的重要权利。在生源选择上, 一流大学接受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最优秀毕业生的申请, 并从中挑选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在人才培育和教学方式上, 一流大学的共性是小班教学、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导师制 (班主任制度) 等, 可以说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重视学生、聚焦教学、深耕课堂、因材施教是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在人才培养效果上, 一流大学都因为培养出大批政治家、教育家、艺术家等杰出校友而享有盛誉。如哈佛大学共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0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就郑州大学情况来看, 2016年招生理工科高于一本线60分以上, 文科高于一本线30分以上, 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同时有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700多人, 可以说已经拥有了国内较好的生源。就教学情况分析, 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完成。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26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2万人, 研究生1.5万人。承担着河南省1/2博士研究生、1/3硕士研究生和近1/5一本学生的培养任务, 为社会输送了80多万名毕业生, 一大批郑大毕业生形成“郑大品牌”。
第二, 具有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学科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科建设, 汇聚师资队伍, 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活动, 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事实上, 学科水平就是一所大学学术地位的主要标志, 是学校地位、水平的集中体现, 没有高水平的学科, 绝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综观世界一流大学, 都有一个或多个具有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 如牛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古典文学、数学、化学, 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 哈佛大学的商业管理、政治学、化学、哲学等, 都堪称世界一流。这些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和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且各具特色。
近年, 郑州大学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水平不断提升。目前, 有4个学科 (领域) ESI排名全球前1%。自2009年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行列之后, 2011年又有临床医学和工程类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行列, 2012年又新增加了材料科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行列, 2013年、2014年仍然保持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和材料科学4个学科 (领域) 排名在ESI全球前1%行列。在2015年河南省首批确定的35个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中, 郑州大学申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四个优势学科和“中原历史文化”“肿瘤防治”“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安全与防灾”“意识形态学与社会治理”五个特色学科 (群) 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 旨在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要求, 遵循教育规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河南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打造学科高峰, 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 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第三, 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极高的社会声望。一流大学都是具有极高社会声望的大学。大学的社会声望来源于大学的社会贡献, 取决于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郑州大学作为区域性领军高校, 形成了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全校108个本科专业中, 93个专业与河南“三大国家战略”及18个优先发展产业密切相关。其中, 对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 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18个专业。对应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 有历史学、考古学等9个专业。社会服务体系优势突出。学校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 坚持以服务求生存, 以贡献促发展, 实现学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独领风骚。郑州大学的9家附属医院中有7家是三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2万余张, 年门诊量1000多万人次, 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技术与工程服务成效显著。产学研合作1000余项, 一批成果在河南省就地转化, 离子束诱变育种、高铝矾土开发利用、模具及橡塑制品成型、石油发酵生产尼龙、抗病毒一类新药FNC等一批高新技术成功转化, 先后与200余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市合作关系,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特色突出。在政府决策咨询、公民教育、中原文化研究、考古发掘、旅游规划等方面成绩显著。
三、河南省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涉及面广, 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这是摆在河南省面前的一道难题, 迫切需要我们破解。
第一, 主动争取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即便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 但其教育投资总额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 仅靠河南省本身的实力, 难以改变高等教育发展落后的面貌, 我们需要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河南省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 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五经济大省, 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仅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所拥有的人口规模、它的经济社会影响而言, 我们国家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也不能忽视河南省的教育发展, 都应该在河南建设一所甚至若干所高水平研究型的一流大学。在一流学科、一流大学、部属大学、博士生招生名额、财政拨款等方面, 河南省政府应该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支持, 力争使河南省的大学尤其是少数拔尖的大学得到更多中央财政的支持。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贯彻和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央财政在宏观调控和对河南省高等教育转移支付方面, 将有更大的作为。
第二, 实施非均衡式的重点建设策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一般财力较弱, 如果将高等教育资金分散投向各个高校, 这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使用方式难以形成合力和竞争力, 起不到明显的作用。比如, 2014年, 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 同期, 河南省财政性教育经费12650584万元, 如果有1/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高等教育事业, 共有3162646万元, 这些经费对于129所高等学校而言, 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 河南省发展高等教育, 必须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其次是集中优势资源, 投向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强、科研项目和成果多、影响力大的区域内高校, 尽快将这些高校创建为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大学, 同时也可以提升区域影响力并吸引一流人才汇聚, 又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自身的特征, 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顶住压力, 集中优势资源, 重点支持几所具备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大学。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是国家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在河南省唯一重点支持的高校, 也是河南省第一所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 郑州大学应得到重点支持。
第三, 积极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大学教师尤其是大学教授, 是大学灵魂的栖息地, 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 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 是学校上水平、上台阶的决定性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大学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 除表现在他们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研究成果、教学水平等现行的素质因子外, 更与他们的精神理念、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敬业精神, 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程度、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以及对学术研究的痴情程度等这样一些运行因子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 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后者。因此, 为了夯实河南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基础, 尤其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高层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2014年, 河南省高校正高级人才共8020人, 在全国排在第9位, 但高层次人才, 像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相对稀缺。在河南工作的院士共19人, 这样的数量, 即使放在中部地区, 也不显眼。由于拥有“985”“211”院校较多, 陕西省拥有的院士数量达到63人, 要比河南多出两倍多。山东省院士总数达到40人, 安徽省拥有的院士数量达到29人。因此,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高级管理、高创意人才以及学科领军人才, 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拥有一批国际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重点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扩大人才增量, 同时转变观念, 克服困难,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选送优秀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出国研修。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可以给现有教师提供一个参照, 让他们看到不足和差距, 以促进现有人才的成长, 利于促进学术上的良性竞争、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根据现有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要求, 河南省师资队伍还有相当大的缺额, 这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了编制空间。要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资源分配政策, 使有限资源向高产出人才集中。最终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省内优秀人才在河南能安心工作, 二是吸引省外优秀人才到河南来, 构筑人才高地, 使河南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中心。
第四, 实施高等教育创新驱动战略。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 是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大学的一项重要标志, 因此,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大学排名以及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对国内大学的综合排名, 就是依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指标。国际上主要的大学排名机构在对大学进行排名时, 学术声誉占着极其重要的分量。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学术声誉在本科评价中学术声誉的权重是25%、在研究生评价中占40%、在博士生评价中占100%;《亚洲周刊》进行大学排名时, 学术声誉占30%的权重。而反映学术声誉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 科研是学校上水平、上台阶、上层次的基础, 博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都离不开大量的科研成果作支撑。河南省高校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数量、获得的国家级奖励还比较少。2015年, 河南省共荣获国家科技奖励28项, 但主持的项目只有9项, 高校主持的只有2项。2016年8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河南省提出, 到2020年河南力争进入中部创新发展先进行列, 到2030年进入全国创新发展先进行列。对于高等教育而言, 这是一个重要机遇期。河南省要全方位加大对高等教育创新投入, 加大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为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完善扶持大众创业的优惠政策,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创业示范基地。高校要利用人才优势,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 紧紧围绕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抓住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 整合创新人才、平台、资源, 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支撑引领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是社会繁荣的源泉。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队列, 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尽快创建区域内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学, 这对于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升区域内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
聚焦民宿旅游 决胜全面小康 篇3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西部,民宿旅游能够对决胜全面小康起到促进作用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10月23日,以“西部民宿旅游开发与决胜小康”为主题的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全国民宿旅游发展峰会在素有“地球绿宝石”美名的贵州省荔波县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主办,智纲智库提供策划支持,中共荔波县委员会、荔波县人民政府承办。这是西部首个以民宿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
莅临本届论坛的嘉宾有: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导方言,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原司长张坚钟,世界酒店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旅游局原巡视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宗德等。
出席本届论坛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领导有: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唐世礼,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吴嘉甫,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黔南州政协副主席、州委秘书长瓦标龙,中共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荔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洪,荔波县政协主席董豫黔等。
参加本届论坛的主办方领导有:《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小康》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殷云,《小康》杂志社副总编张凡。
大咖云集 关注民宿旅游
本届论坛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瞩目。中国著名战略策划大师、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休闲研究国际学会(美国)中方负责人、常务副会长魏翔,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香港城市经营研究院院长陈云岗,中央新影集团科技节目部主任、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片人池建新,中华名城行组委会副秘书长卫东,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姚瑛,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项目部部长、全国光伏扶贫产业基金筹备组负责人蒋任重,中国金融学会金融集中采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联教育集团总裁王晓光,中国阿拉伯国家贸易促进会主席大海博士等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着“西部民宿旅游开发与决胜小康”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论坛的召开还吸引了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重庆市武隆县、湖南省衡东县、山东省金乡县等兄弟省市的朋友前来参与。
论坛由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主持。
思想的碰撞自然少不了来自于一线实践者的经验。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牌民宿主、民宿平台负责人,以及众多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出色荔波 挖掘优势潜力
抬头好花红,低头荔波绿。本届论坛的形式和议程安排颇具匠心。10月22日,莅临论坛的嘉宾们对荔波民宿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转天上午,论坛在一曲优美的钢琴名曲《星空》中拉开序幕。
由《小康》杂志社策划、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作播出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吸引了所有参会者的眼球。镜头中所展现出来的西南中国山林密布、山高谷深,纪录片中所聚焦的,正是本届论坛的举办地——荔波。
中共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表示,荔波地处贵州高原南部,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特色民宿旅游产业,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5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全县旅游市场呈“井喷式”增长态势。通过本届论坛的召开,尹德俊希望能够把大家的建议转化为加快民宿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加快全面小康的建设步伐。
《小康》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殷云代《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发表致辞。他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前不久由国务院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细节》中又再次明确了脱贫攻坚的难点在西部地区,西部全面小康建设有很多抓手,而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西部旅游,是西部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如何让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脱贫,又成为了西部全面小康进程中至关紧要的一环。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民宿客栈明确为生活服务类的细分产业,并提出投融资担保、税收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这一系列利好政策预示着:中国民宿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荔波政府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结合地域特色,历史性的将民宿产业作为其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对西部美丽乡村及全面小康建设具有样本意义。殷云指出,《小康》杂志社作为中国民生权威媒体,常年关注中国特别是西部全面小康进程,有志通过现行经济政策的科学分析来推动全面小康发展,为全面小康进程建言献策,这与荔波政府的决胜全面小康之路不谋而合。
重量级论坛 推进西部全面小康
开幕式环节结束后,论坛进入到主旨分享环节。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导方言,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原司长张坚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香港城市经营研究院院长陈云岗,中国著名战略策划大师、智纲智库(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分别发表了主题为《多管齐下,加快西部小康步伐》、《我国民宿发展的市场基础及其要求》、《全面小康与民宿经济》、《从乡村旅游的定义谈民宿发展的几个问题》、《瑶山上的民宿:规划蓝图与设计心得》、《民宿是一座金矿》的演讲。
中国阿拉伯国家贸易促进会主席大海博士即兴发言,他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对荔波的热爱。在他看来,荔波有阿拉伯沙漠中没有的美丽绿色,他将把阿拉伯人带到荔波,为荔波旅游事业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随后,大咖论民宿圆桌论坛“登场”;“北斗七星”星宿战略发布暨共筑星宿梦启动仪式举行。
当日下午,四场重量级的分论坛相继召开,主题分别是“新常态下的西部民宿经济发展与全面小康建设”、“西部精准扶贫与民宿经济发展”、“互联网+民宿产业”、“他山之‘宿’——民宿案例分享交流及荔波民宿产业开发专题研讨推介会”。
本届论坛还发布了“2016国人最向往的十大民宿胜地”榜单。云南大理、云南丽江、湖南凤凰、福建鼓浪屿、云南澜沧、江西婺源、河北北戴河、四川都江堰、新疆博湖、福建南靖入选该榜单。据悉,这是《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所进行的“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所获得的成果之一。
去年5月,首届西部全面小康论坛在荔波举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本届论坛则延续了中国西部全面小康论坛的品牌影响力,传播荔波知名度及美誉度,为推进西部全面小康进程做出贡献。
编辑/余弘阳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4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今年仅剩七个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团结协作才行。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争取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预期还要好。当前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时间越来越近,要集中兵力打好污染防治、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歼灭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全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只有把环境放在第一位,建设洁净、美丽的社会环境,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阶段性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部分群众急迫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心,做到真正的吃穿不愁,一定要补齐区域短板,缩小区域差距,解决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才能真正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6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井冈山模式”通过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最大的力量是来自党建的力量,最大的优势是来自党建的优势。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时,每个地区都要找到自身的定位,都要发掘自身的“品牌”。因地制宜,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扶持产业实现精准脱贫,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可以让脱贫更有成效,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困难群众更有发展的奔头。
“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绿色也是江西井冈山市最大的底色,显然井冈山在发展旅游产业的道路上具有先天优势。此外,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传承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天然沃土。
发展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坚持人民利益最大化,要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受惠,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美好起来。我们要带着思考发展产业,尤其是要关注对贫困农村发展的帮助有多大:村集体经济能否得到实惠?广大农民能否得到收益?所有贫困户能否全覆盖?
关键时候,党和政府要发挥兜底保障这一功能。江西井冈山市建立了低保标准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双线融合”,按照平均12%的增长比例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每年从旅游门票收入、土地出让金中各切出10%,筹措2000万元以上的特殊扶贫基金,对1938名红卡低保户,实施每月提标40元的市级低保提标政策,对3074名未享受低保的红卡户,全部纳入市级低保,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通过一系列低保提标政策,实现低保对象年收入3660元,确保了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标准,牢牢兜住了贫困底线。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播,必须从教育着手,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为此,江西井冈山市实行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的一揽子费用减免和补助政策,按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给予多项资助。针对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为每生每年再增加500元补助;每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中招水利、农业、林业“三定向”的加20分投档;师范“三定向”在贫困户招生指标提高到30%;对考取全日制大学、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给予的补贴分别提高至8000元和4000元;等等。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7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呈现宏观总体稳、创新活力增、结构在调优、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提升、民生有保障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展望未来,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2016年,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统筹协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门红。
“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谋划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表现出来的三大鲜明特征。中高速增长是客观必然的,但不能失速。结构优化大势已成,但任重道远。新动力快速成长,但挑战不少。同时,新旧动力此消彼长,实现动力转换还有个过程。
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有需求问题和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2015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呈现宏观总体稳、创新活力增、结构在调优、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提升、民生有保障的良好态势。全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这个大逻辑看,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很多,有着良好的支撑基础。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将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生机盎然,将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加上近年来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和丰富了宏观调控经验,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使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低速增长,美联储加息进程启动,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落,加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都会通过汇率、投资、贸易等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国内经济趋势性周期性放缓,结构性问题凸显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地区、行业、企业在走势分化中局部运行困难加大,新动力成长还难以抵消传统动力衰减,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做好2016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统筹协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门红。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国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当前我们各项工作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但要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受多方面因素和国内外条件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业农村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谋划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着眼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表现出来的三大鲜明特征。首先,中高速增长是客观必然的,但不能失速。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增速相应会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我国发展基数已经很高,经济体量超过10万亿美元,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比前些年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大。同时,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需要年均增长6.5%以上。其次,结构优化大势已成,但任重道远。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消费超过投资、三产超过二产”。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50.5%。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新动力快速成长,但挑战不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级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动力转换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同时,新旧动力此消彼长,实现动力转换还有个过程。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大前提、大趋势、大逻辑,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关系,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规律的思想灵魂,是当前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相辅相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和第一动力,方式是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目的是共享发展。在发展实践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坚决克服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来谋划发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坚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和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 篇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感想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到了最关键一程。越是接近奋斗目标,越要防范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把各类风险隐患化解于小、消弭于早。二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根本标志和底线任务,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热切期盼蓝天绿水、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铁腕治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效益,增强对发展的认同感。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是最后冲刺期,3年时间虽短,但收官之战十分重要。结合我们甲路镇实际,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一是坚持生态优镇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构筑生态环境新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执行我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有序推进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严控秸秆焚烧、违法建房、农村“滥建乱葬”等行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处处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旅游重镇战略,加快项目推进,实现旅游产业新突破。未来我镇发展的重点是旅游。发挥宁绩高速青龙湾度假区交通主入口优势,大力发展“道口”经济,以集镇拓展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青龙湾度假区游客接转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市场,将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以点串线,以线连片,进一步打造青龙湾“汤口”、建成青龙湾“门户”,逐步将我镇建设成为青龙湾度假区的“观光驿站”和“休闲后花园”。
三是坚持经济强镇战略,加快调整步伐,推动综合实力新提升。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扶持政策,加快“调转促”,支持鑫马公司转型升级、庄村矿业公司复工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备一批市级重点项目,为我镇未来发展积蓄能量。持续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积极发展新型业态,不断优化我镇产业结构,推动我镇“三产结构合理、两化深度融合”。
四是坚持和谐新镇战略,加快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会新风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保障水平,推动我镇“社会和谐、干群融洽、人民幸福”。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感想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脱贫攻坚,我们最初的关注点放在物质脱贫上,温饱问题的确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们对“三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看天吃饭”的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说起扶贫,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雏形,“扶贫”莫名地带上了一点“此高彼低”的姿态。其实,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精神脱贫也相当重要,扶贫亦要扶起贫困群众的“尊严”。“民以食为天”,谁敢说“三农”不重要?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程”堪称精神扶贫的起点。那张“我要上学”的标志性照片,大眼睛女孩满脸都写着“渴望”。20多年过去了,助学助困有了更为平等、自立的“作业本公益计划”,这个民间公益项目,面向中西部贫困中小学生,以学生个人的写作本换取爱心认助,改变了单向的经济和物资资助模式,鼓励孩子用写作、画画等方式,完成一学期的日记,来换取每学期的爱心认助款。这种交换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孩子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些被“尊重”浇灌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不会自卑、怯懦。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脱贫攻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贫困大山里孕育的产品有产量有销量,让“农村”用笔直的腰杆与“城市”对话;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得出去、更愿意回归,拿同等的知识回馈建设家乡;脱贫攻坚,是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挖掘出更多的“金山银山”,非但“人夸颜色好”,更有生态环保的“清气满乾坤”。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感想3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战略收官之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结合部门职责,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扶贫专项方面
作为扶贫专项部门之一,全局牵头负责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州自然资源局对接,积极争取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因达不到申报标准,2020年省、州级农村土地整治扶贫项目不涉及市。
二、相关业务方面
(一)开发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我市属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职监测。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公益岗位12个,助力贫困人口增收。责任领导:局长分管领导:副局长责任股室:地质环境股工作时限:2020年
(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我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批实施。经与州自然资源局对接,未向市分解目标任务,全局继续做好剩余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三、驻村帮扶方面
(一)“三个一”方面。全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新镇村和村农牧民群众。一是利用村和村的区位优势明显,继续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帮扶措施;二是按照“一超六有”标准,结合贫困户实际,持续做好贫困户帮扶工作,并积极帮助非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使帮扶工作更均衡。责任领导:局长分管领导:副局长责任股室:帮扶责任人工作时限:2020年(二)“五个一”方面。全局下派1名党员到贫困村乡村担任“第一书记”。
为强化贫困村退出后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压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好“五大职责”,同时加强“第一书记”管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督促落实各项工作。
2020年总之,全局将继续发挥自然资源部门职能职责,充分利用部、省、州自然资源部门在增减挂钩、地灾防治等方面出台的系列政策,精准对接,有效落实,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感想4
一、坚持统筹推进。把当前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安排总体推进,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决胜脱贫收官战工作思路,谋划涉农资金整合及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切实把贫困群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信心、科学防治,扎实做好贫困群众的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
二、全面评估研判。及时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调查、微信联系等方式。密切关注贫困群众身体心理、生产生活、务工就业等情况,实时掌握扶贫产业特别是带贫企业帮贫带贫、生产经营、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等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优先解决扶贫产业遇到的困难。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持经济有序运行的若干措施,支持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确保把疫情对贫困群众脱贫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提升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推行网上办公,对剩余减贫任务分析到乡镇,重点摸清未脱贫人口中低收入人群、因病因残人群、兜底人群的比重,为下一步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信息维护,全面掌握外出务工返乡贫困户信息,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维护,确保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行业比对,确保行业数据比对一致,避免出现“一个部门一套数据”问题。加强专项审计工作,对_年以来的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强化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加强监测预警,对因疫情造成的返贫人口或新致贫人口,及时纳入加强帮扶。完善档案资料,做到“户、卡、机”三统一,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促进持续増收。按照分区分级防控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切实降低疫情对贫困群众收入的影响,统筹协调卫健、农业农村、交通、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及时妥善解决带贫企业开工复工、产品销售、资金周转等难题,完善延长产业扶贫链条,加强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五、强化综合保障。对贫困老人户、重病户、重残户等小贫群体,明确专人负责疫情防控期间的精准帮扶工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到位,落实好低保、特救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扶贫保险作用,重点解决因疫情致病、因疫情减产减收因疫情造成产业失败、因疫情返贫致贫等问题,做到迅速比对核实、理赔到位。全面排查统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需要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情況,特别是兜底脱贫的财政资金支出规模,优先做好脱贫攻坚财力保障。
六、改善人居环境。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日扫日消”的要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提升工作以村为单位,村干部带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利用绝大多数农户居家生活的时机,坚持每天在村内、户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和消毒行动,进一步提升村容村和户容户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七、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疫情防控“不聚不聊”“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等要求,通过大喇叭不间断宣传等措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取缔非法殡仪服务场所专项行动,该拆违的拆违,该取缔的取缔,一步到位,销号管理,坚决铲除殡葬乱象。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提倡节俭节约办事、孝老爱老敬老等文明新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营造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八、维护信访稳定。发挥好各级扶贫信访专班作用,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受理的扶贫信访问题,第一时间要妥善化解,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多。加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加强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增强贫困群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位。层层压紧责任,从严从实全面抓好各级反馈问题的整改。
九、提升攻坚能力。针对疫情防控特点改进培训方式,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扶贫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扶贫系统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充分利用驻村在岗的有效工作时间,毫不放松持续做好脱贫攻坚特别是乡村两级各项档案资料归集整理工作,做到不断完善、有档可寻,没有缺项漏项。细化研究各项扶贫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方面,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十、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统筹,主动担当作为,在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的同时,严守疫情防控期间纪律要求,强化脱贫责任,抓好精准帮扶,科学安排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注意工作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増加基层负担,不影响疫情防控,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打赢贫困地区疫情阻击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感想5
5月19日,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轻车简从,深入湘乡市月山镇石矶村、壶天镇潭桥村、翻江镇等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督导。他强调,要抓住问题补短板,以实干赢得贫困群众的口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村里贫困户都脱贫了吗?是通过什么途径脱贫的?”在月山镇石矶村,曹炯芳仔细询问贫困户脱贫情况。村上负责人告诉曹炯芳,石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00人,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其中,通过产业扶贫“造血”,实现53户176人长期稳定脱贫。曹炯芳察看了位于该村的湘乡市领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得知该公司与13户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平均每户贫困户年增收达6000元时,曹炯芳鼓励公司负责人带动更多贫困户共同致富。
壶天镇潭桥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今年湘乡市唯一的省级脱贫攻坚重点帮扶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570人,还有5户11人未脱贫。曹炯芳十分关心未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现在家庭有几口人?收入有多少?帮扶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未脱贫群众罗喜华家,曹炯芳关切地询问。罗喜华的嫂嫂介绍,罗喜华是先天性聋哑人,丈夫早逝后,靠她拉扯两个小孩长大,生活十分不易。今年以来,湘潭市发改委安排1名班子成员对她家进行了一对一重点帮扶,落实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兜底等帮扶政策。去年,罗喜华的儿子陈启明中专毕业,在长沙当学徒,现在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生活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曹炯芳听了后非常欣慰,他鼓励罗喜华一家自力更生,勇敢面对生活,叮嘱镇、村干部千方百计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随后,曹炯芳来到位于翻江镇曾家山居委会的湖南波比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带贫益贫情况。得知目前该公司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就业,平均每月工资3000元,曹炯芳很高兴,希望大家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务工性收入。曹炯芳还来到翻江镇镇政府,与基层干部面对面座谈。
曹炯芳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大考之年,剩下的未脱贫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对标对表,抓住问题补短板,逐一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干部工作不细致和作风不实等问题。用心用情落实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各项帮扶措施,重点关注边缘户的生产生活。要带头多走访,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以实干赢得群众的口碑,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心得 篇9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冲刺收官的关键节点,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既是重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也是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总号令。冲锋号已经吹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起脱贫攻坚不放松的强大合力,从而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只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就能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持,突出“实干”;“非干,无以为进,无以为胜。”落实是成事之基,实干是落实之行,只有扎扎实实动起来、干起来,才能扬起得胜之旗、结出必胜之果。目前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不少尖锐的任务,全国还有贫困县未摘帽、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清零,逐户对账销号,切实补齐短板,打牢基础,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严从实,织密“督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虚假,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存在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贫困地区群众真实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二)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三)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违反抗击疫情规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武汉返京常姓男子未隔离末上报致其母亲感染并被通报;女子刘某隐瞒湖北居住史通过第三地进京,被警方通报;某市某家违规在疫情期间操办丧事,导致人员聚集被通报等等,让人为之担忧。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在如此困难的时刻放弃脱贫攻坚目标,唯有顽强克服困难,使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二者有序开展。当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的好转,我们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脱贫攻坚工作上,但并不意味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可以放松懈怠,相反,防止疫情的发生是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环境,脱贫致富就无从说起。
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开展脱贫攻坚决胜战初期,我们应首先做好复工复产的充分准备: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让我们可以放心投入到工作中,充足的医疗防控物资让病毒无处可藏,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应该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状态。其次,端正态度,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对贫困户“摘帽不摘责任”,防止“因疫致贫”和“返贫”现象出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我们的防疫政策和扶贫政策是否有效,做过了才知道,所以,我们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的同时,应该结合我市的实际,理论结合实际是个技术活儿,不能生搬硬套,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脱贫攻坚工作,在规定期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发展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0
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所以,这堂级别的“网课”要求我们必须抓紧再落实,压茬再推动,各负其责,直奔现场,把现场当考场,直奔乡村、直奔社区、直奔困难群众院里屋里、田间地头,拿出真招,付出真情,使出浑身解数干!干出党员干部的好样子,干出新时代中国的好样子!
什么是干部?干部不是身份,是责任,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人。什么是党员?党员不是光环,党员是担当,党员就是走在前面的人。党员干部,就要用实干换来贫困群众的笑脸,带领困难群众一起干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用全身心投入的现场感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考中,越到交卷时刻,越要保持定力,保持决断力,保持果敢的行动力,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既要统筹疫情防控,又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千斤重担挑在肩,风雨无阻向前冲。
赢得这场大考,困难群众在盼着,海内外人们在看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卷子答到现在,每一道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越是艰险越向前,惟有精准答好每一道题,抓紧抓实抓细,才能让每一户困难群众都满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写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是这一代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也是无上的光荣。
我们要用意气风发的干劲,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拼劲,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向世界看着这场大考的人们亮出中国之治的鲜明答案: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
【决胜全面小康个人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心得体会08-21
2020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10-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三大06-16
决胜全面小康形势与政策论文07-23
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微党课讲稿11-08
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09-24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