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

2024-09-04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通用10篇)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 篇1

使命·人格·爱心

老师们,你们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这是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是社会对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五个一”说起: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师应该定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接班人之间的中介”。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赋予了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教师不单是谋生的一种岗位,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角色。要不然怎么整天自豪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五条: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暂时的后进。对后进生更要有爱的付出,爱一个好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这是教师的天职。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思想行为暂时偏差的学生。而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5)教育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3)全面准确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这就是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

今天当老师,论及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时,我们每一个人首先扪心自问:我在念中学时,念大学时是优秀毕业生?还是一般生?甚至通过补考,勉勉强强拿到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呢?在起跑线上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就要求我们不断再学习、再提高。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即便原来是一位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也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而且不断会碰到新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千万不要:语文教师词语贫乏,不会写工作小结;数学教师不会算思考题;音乐教师不会乐器,体育老师不会打球,美术老师不会画画。所以,重视终身学习,的确是今天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今天当老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育人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加大了开放力度,教室的面积已不再是原来的平方米。关键要记住:我是教师!教师是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要求。

四、要有一颗平常人的心

今天当老师,对心理的要求已凸现。其效果不仅仅对自已,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常人的心”,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真诚地理解别人;正确地对待成绩,积极地投入事业;正确地对待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正确地对待名利,泰然地淡泊名利等等。这种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五、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今天当老师的必备素质。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请保重身体。教师的辛劳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我们许多中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在学校里又往往是骨干力量“冲锋陷阵”,“敢挑重担”,繁重的工作确实以健康的身体作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事业心强,师德修养好,水平高,教育教学效果又显著,但身体素质差,“二天打鱼五天晒网”,他能胜任工作吗?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般来说有四个因素决定:一遗传,二保养,三锻炼,四心态。后三个是我们能做到的,你做的怎样呢?请珍惜我们的生命,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吧!

我想,前面论及到的“五个一”归结到一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要有三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与诸位共勉:“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谴责之中,他就学变得消极。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充实之中,他就获得了快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培养造就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

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二、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

四、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学识、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

五、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各个教师作用的有机总和,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能鼓舞教师自觉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

第一讲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的moig,意指风尚、习俗。我国古籍中是把道与德分开用的。所谓“道”是指人所以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伸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行,所谓“德者,得也”。“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

道德的本质是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意识。道德的基本特征:

1、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2、具有广泛的渗透性;

3、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4、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道德职能是多方面的,如调节职能,教育职能、认识职能、激励职能等。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在阶级社会中,道德还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这个阶段的道德包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即国民公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产生很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有关医德、将德的记载。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l、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

2、职业道德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相结合。

3、职业道德具体、多样、有很大的适用性。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2、调整职业内部关系。

3、调整职业之间的关系。

4、促进职业成员的成长。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职业,就是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义务以及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

2、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

8、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l、调节功能。

2、教育功能。

3、反映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l、教师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

2、师德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

3、师德有助于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1、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5、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师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献身人民教育事业。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教师专题讲座让师生共同成长 篇2

关键词:东厦中学读书节 教师专题讲座 共同阅读 教学相长

从2010年开始,汕头市东厦中学读书节已举办六届。而追踪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校办读书节’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有促进作用,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成长有帮助。”[1]其中,读书节坚持了六年不变的教师专题讲座,应该是学生们汲取营养、对经典书目顿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对于阅读,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只是,读书节连年的举办和那句萦绕在耳的“今天,你读书了吗?”,绝不仅仅为了那斗生的兴趣和一时的兴起。本文以东厦中学读书节为例,谈谈教师专题讲座如何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对于学生:遇见无知的自己

教师专题讲座,是读书节中教师深度参与的一项活动,活动会邀请不同年级的老师介绍自己读过的经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们有一次不同于常规课堂的交流。作为听众,孩子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曾有学生因听过韩金容老师关于《红楼梦》的讲座,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极其好奇,于是买下一整套《红楼梦》,想自己弄个明白。他跟我说这件事情时,像是即将完成一次饶有趣味的挑战。

张怡妍老师的讲座《平民英雄——托尔金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让许多人(包括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了《魔戒》的作者托尔金和他创造的神奇世界,然而我真的意犹未尽,我想知道那个庞大复杂的族群关系网如何形成,想知道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故事。这种“想知道”的感觉真奇妙,像有一股力量冲击你去攫取你要的东西。想必,那些听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们,他们内心也有同样的波澜。的确,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就是你在“被吊胃口”,你越是想知道答案,就越是贪婪地阅读,在作者若有似无的在指引下,你慢慢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作者那些思考的结晶。

无怪乎孔夫子说: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识到自己无知,才会被激发一探究竟的欲望,遇见无知的自己,承认无知的自己,才知道自己该寻找怎样的答案。我们身边的学生,最常见的是那种听闻过某部经典知道一两个主要人物但其实没真正翻过书的入门级,也有那一小撮根本不知道经典为何物,会把刘备跟刘邦混为一谈的门外汉,同时我也见过读了不少诗文、写文章能旁征博引的学生,却常常困在自己的世界里钻牛角尖。因此,借讲座的形式,教师们抓住某一个切入点,为孩子们条分缕析,解读作品的人物形象抑或某一点精神内涵,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至少可以给学生们一种氛围,一个契机,一点指引,让门外汉们自觉腹中草莽,让入门级者看清自身不足,让钻牛角尖者找到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二.对于老师:温故知新,回眸不止百媚生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说得在理:“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准备专题讲座的老师们之所以在一本自己已经读过数遍甚至烂熟于心的经典上不惜动用九牛二虎之力,想必就是沉迷于这“思索”的魅力。在我看来,这“思索”给予教师的收获有二。

一个收获是温故与知新。不得不承认,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再如以前能随性、随时阅读,加上时间冲淡,我们也慢慢疏远了经典。回顾经典,像探访一个老朋友,交谈中时时有惊喜。我们对情节存有零星印象,却对结局依然充满细节上的期待。同时,重温经典,以讲座为目的,须纵观大局,又须从细节入手,既然不能面面俱到,要琢磨如何深入浅出,那就需要重新梳理,有所取舍。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梁小艳老师谈《三国演义》的独特魅力,主要从“智谋”与“英雄”两个角度入手,而“智谋”又主要讲诸葛亮和孙子兵法,“英雄”主要谈了关羽。要完成短短一小时的如数家珍的讲座,就要在自己喜爱的经典面前细细考量,慎重选材,无奈割爱,这实在是教师们斟酌再斟酌的成果。当然,重温经典的独特之处,绝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有人说过:作品一写完,作者就死了。的确,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无数读者的咀嚼玩味,作者不能完全左右我们的思想。你在不同的时刻阅读一部经典,你所思考的问题绝对会有不尽相同的答案。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愿意,一个读者眼中都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另一个收获是对教学做合一的深度体验。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初想觉得教学不都是如此吗,现在却略有所悟。他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专题讲座不正是教与做的深度合一么?教师自己选材,自己阅读过整理过思考过,授以知识之外,把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呈现给学生,又表达自己最真实最内心的想法,这与日常的备课差别甚大。而有心的学生在讲座上学习到方法之后自己对经典进行阅读、咀嚼、回味,这不便是学与做合一么?只是,我们得以反馈的渠道太少,交流的时间又实在有限,这样能“学做合一”的学生有多少,效果如何,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心存期待。如果在这一点上能设计出具体而有效的措施,那么学生的收获将更多。教学做合一不难,难的是把它进行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三.对于学校教育:共同阅读、教学相长是正道

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观念在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如今则大力倡导 “以学生为中心”,前者有利应试,后者有利于锻炼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我想,不管模式如何改变,不变的应该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说文》中对“教”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由此看来,“教”是施教,也是受教,教学是一体。既是一体,就不该分离,更应共同成长。学生听课习得知识点,有老师的点拨能突飞猛进;教师教的也许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点,但学生的疑惑可能触动教师心生灵感、生发新的教学或解题方式。这样的情况也许不常有,但不等于无。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才提得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才解得了种种的疑惑。孔夫子与其门下弟子的对话,不正是教学相长的实录么?我们当然不敢与孔圣人相媲美,但如果每个课堂都能有教师与学生非常自如的关于学问的交流甚至辩论,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会紧张得多,但也将有趣得多。而阅读就是形成这种课堂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很多学生问的问题都可以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阅读实际上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师生的共同阅读可以让他们共同找到答案,如果有质疑而不得解,这便带来了延伸阅读,虽然花上些许时间,但师生可以收获答案之外的更多东西。但如果相反,孩子们若不愿自己寻求,他们求知的能力也将停滞不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也日渐兴趣索然。所以,求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高低就决定了学生层次之高低。

实际上,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浮躁和浮夸,我们的教育也在寻找一种更为健康、温和而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模式。然而当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家长们、孩子们乐在其中时,阅读的踪影却甚少出现,甚至它的出现可能还必须依托一个“丰富作文素材”的名义。我们必须承认它正是人心浮躁的另一种表现。如今高考语文总分有所提高,它不仅是提醒人们重视语文这一科目,更希望我们看到语文并非生硬的词语、句子拼接和似懂非懂的现代文或者根本看不懂的文言文,其真正目的之所在,应是让我们有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想,只有喜欢阅读的学生才能读好语文,喜欢阅读的老师才能教好语文,喜欢阅读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惟其如此,师生才能拂去各种与功利有关的干扰,踏踏實实地在书中找到与我们有缘的“黄金屋”、“颜如玉”。阅读能使教学相长,而热爱阅读,就是教学相长的永恒动力。

可以说,东厦中学读书节之教师专题讲座,也在为共同阅读、教学相长提供另外一种形式的动力。阅读于生命不可或缺,卢海华老师在她的讲座上把阅读经典比作“生命的化妆”,十分贴切,但愿你我都能在书香中陶冶心性,提升自己,给自己最美的妆容。而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将共同阅读进行到底,是与我们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且值得我们都为之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7):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

幼儿园园长专题讲座讲稿 篇3

那我们的幼师们该通过什么样的惩罚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五个惩罚的原则

1.事前立好规则——让幼儿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违反规则将会有什么后果,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2.一次警告机会——幼儿犯错后先给出一个严厉的警告,提醒他如果再犯,就给予正式的惩罚。

3.一次解释机会——惩罚前给幼儿一个申辩解释的机会,听听幼儿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4.就事论事——惩罚时应该针对问题行为,告诉幼儿具体是哪里做错了,而不是惩罚幼儿本身。

5.既往不咎——明确惩罚的开始与结束,惩罚之后不再提及,更不要因此给幼儿贴标签。

1.冒险分子

常见行为:喜欢冒险从高处往下跳;求知欲望极强,喜欢到处乱跑,什么东西都要摸摸看;排队时喜欢推搡戏弄前面的小朋友。

2.破坏家

常见行为:喜欢插嘴、捣乱课堂秩序;吃饭挑食,不喜欢吃的菜故意扔在地上;上厕所互相打闹,故意尿在其他地方。

3.暴力分子

常见行为:不开心的时候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打人、咬人、掐人);故意损坏班级公共物品;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以上这些都是必须要做出对应的惩罚,如果老师或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加以惩罚,幼儿会变得越来越淘气,甚至其他的幼儿也会开始模仿。

如何科学地惩罚幼儿?

1自然惩罚

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应为其自身的过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这就是有名的自然惩罚法则。

有时候让幼儿吃点苦头反而更能让他记住,比如幼儿经过提醒后不肯把手洗干净,结果把心爱的玩具弄脏了,下次他就知道要洗干净手才能再玩。通过自然惩罚,幼儿学到的是内化的规则,所以会自发的愿意遵守。

2没收玩具

没收幼儿心爱的玩具,是加强幼儿记忆的惩罚方式之一。比如进行角色游戏后幼儿不愿意收拾玩具,教师可以将玩具锁起来2-3天,让幼儿不能再玩这个玩具。幼儿为了能早点能玩到心爱的玩具,势必会努力遵守规则。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3隔离角

让犯错的幼儿与别的幼儿分开,比如上集体课时,有幼儿一直吵闹提醒也没用,教师可以请他坐到老师旁边听课。这样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幼儿的差别,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幼儿。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反思区,让幼儿在脱离集体环境下,安静地坐在那里反思自己的行为,起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作用。

4取消权利

当幼儿在玩游戏时发生冲突,教师提醒过后还是不能正常游戏,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行为,那就有必要及时要求一方退出游戏,取消其活动的权利。

将幼儿带到安静的角落,平静地告诉他:“我不能允许你这样伤害其他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必须坐在这里,直到你准备好重新参加游戏为止。”

中小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讲稿 篇4

怎样一节课才算是优质课?公开课该怎么准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理念层面

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程度如何,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进度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多大程度上由自己决定;能动度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时间度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自学时间,自学时间有多少;创新度就是看这节课中学生是否有创新。一般来说,自学课学生是容易创新的,但不是每节自学课学生都能有创新。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生成。所谓选题科学,就是所选主题符合重要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这四个标准;合理的分组一般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人数也不能过多,以4-6人为宜,每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互赖强调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小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们对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小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上的,有一个人不成功,小组就没有成功;互动强调的是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支持;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越好,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时问自己:“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用吗?什么时候有用?这样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吗?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依标施教。“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一个课程标准可以编写多套教材,我们在教学中所依据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课程标准。另外,在当前学业考试命题中,我们依据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书。所以,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不应是我们所关注的。

3、“两个基本点”之二,就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谓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所谓综合性,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也可以是学教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所谓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是开放的,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过程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操作层面

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

1、联系阅读。“联系”即综合,或彼此接上关系,“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联系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一节课是否优秀,我们要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围绕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互相贯通,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主动问答。“主动问答”即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有学者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自主讨论。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活动。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自评互判。自评是指自我评价,即以自己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反馈调节;互判即相互评价,是指学生们相互促进的评价,它重视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罗杰斯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就会得到促进。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关于这一点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是少见的。

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

1、引人入胜。“引”指的是“引出课题”和“进行指引”。“入”是让人处于某种状态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2、精导妙引。“精导”即精心指导。“妙引”即巧妙引领。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一节课是否优秀,要看是否有一个教学高潮。

3、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如果说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社会之面,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所以,一节课不仅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还应有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

策略层面

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

一节好课,除了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余味无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间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就是一节课中最兴旺发达的阶段(亮点),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冲突点)。教师精导妙引,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在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努力掀起教学高潮。在制造高潮的过程中,切忌“信马由缰”,随意拖堂。该“出手”(开头)时就出手,该“收手”(结尾)时就收手,努力做到“收发自如”。

能否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且不同的人特点不同。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扬长避短,按照自己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别人可能会提出很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有的甚至是专家成功的法宝。但对此决不能“照搬”。说实话,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只要扬长避短,发挥出挥出自己的优势,终有一天会达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之境界的!

能否做到出奇制胜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 篇5

讲座

12009.12.15,国内知名企业培训顾问、中国最年轻的心理学教练——唐嘉鑫老师来我院为同学们举行大学生处世成功学演讲会。12月15日晚,国际贸易系举办学生就业指导讲座。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竞争激烈,成功道路不平坦的现状,国际贸易系学生会邀请了国内知名企业培训顾问、中国最年轻的心理学教练——唐嘉鑫老师来我院为同学们举行大学生处世成功学演讲会。演讲围绕“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三个重要理念”、“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四个技巧”、“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内容展开。唐老师的演讲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

讲座

22010.3.15,财经学院黄学规教授“绽放心灵的美丽—漫谈审美与人生”讲座绽放心灵的美丽—漫谈审美与人生的讲座在黄学规教授幽默在诙谐开场白展开了。怎样绽放大学生心灵之花成为今日讨论的焦点与核心。爱情是美丽而神圣的,那么怎么样面对爱情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明白与学习的。同学们对于爱情这一直被家长禁锢的词相当感兴趣,黄学规教授举出了许多爱情经典故事和人们追求爱情的憧憬,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使得在场的同学产生了共鸣,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平凡的我们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来自国贸0906、0907班,英语0901、0902班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爱情的问题,黄学规教授耐心而精彩的问答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整个讲座在热闹与和谐的气氛下结束了。

黄学规教授不仅给上了一堂颇为生动的人生理论课,还在心灵上带给我们无限的震撼,让我们对人生有了另一种领悟,扬起了成功的风帆,向幸福的彼岸远航。

讲座

320010.5.15,邀请了新东方著名讲师冯鲁冬来我院为同学们作了《快乐

英语》的讲座。两位专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了中国学生易犯的口语错误,并与大家分享了新东方精英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讲座

42010.5.15,邀请了新东方著名口译专家苟浩传来我院为同学们作了《从奴隶到将军——英语改变人生》的讲座。两位专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了中国学生易犯的口语错误,并与大家分享了新东方精英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讲座

52010.10.27,外教 FRANK 的《文化冲突》讲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到国际商业语言——英语,有更多的机会需要与外国人进行商务往来。语言的差异,带来了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意识差异„也带给了双方许多尴尬和困惑的情景,知道如何轻松应对并化解涉外商业活动中的文化冲突,就能在生意上事半功倍,先人一步迈向成功之路。

本次活动我们将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英国外教Frank作为演讲嘉宾,就“如何解决涉外商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的热点话题做精彩的阐述。在精彩演讲之余,大家还有机会在典型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并可围绕主题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讨论。活动中,同学们普遍感受文化冲突在对外贸易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不同文化并努力去避免或者化解文化冲突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受益匪浅,并将对他们将来从事外贸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讲座6

2010.10.31,CANA万圣节的讲座。10月31日,西方的万圣节。我系很荣幸得邀请到了来自Valpraiso University留学生CANA来给大家做关于万圣节的讲座。国际文化村也由于CANA的到来变得神秘又向往,同**涌般地扑来,把咖啡厅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期待与美国留学生的交流,那是面对面的交流,直

接的传递信息。就这样美国留学生风尘仆仆地来了,咖啡厅顷刻暗涌不止,她的口中稳稳的飞出地道的美国音,流利又快捷,大家很快领悟了美国学生的发言,并积极提问,交流文化上和国家风情上的差异。大家逐渐领悟了美国的万圣节与中国的鬼节是大径不同,美国的万圣节有趣味的苹果游戏以及“TrickorTreat”。当小孩想要你请吃糖,但你却无辜的欺骗他,小孩毫不犹豫地对你说Trick,当然如果有精美的糖送给他,小孩就会甜蜜的对你说This is treat。CANA还讲述了她家里是如何度过万圣节的„„时间飞逝而过,咖啡厅的活动圆满结束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并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多的机会找到提升自我的空间。

讲座7

2010年11月23 感恩节讲座。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传统的感

恩节。今年的感恩节,我们邀请到了美籍留学生MATT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的民俗文化。这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到来,他们在这里领略异域文化的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纯正英语和交流的愉快。

首先,MATT生动地讲述感恩节当天的传统活动。然后再介绍感恩节的起源、历史、风俗等,让大家对国外的一些重要节日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美国,感恩节是一个感谢恩赐,家庭团聚,合家欢宴的日子,在这天,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接下来,每位到场同学都在树之语上写下他们要感谢的人和事,作为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和感悟,让大家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MATT还应邀亲手挂上了他的祝福。树之语将在国际文化村展出,每位来这里的同学都可以看到大家的祝福,感受被感激的温暖。之后,同学们还和MATT一起做了字谜游戏,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考察自己的英语水平。

这次活动中,大家不仅收获到了感恩节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对自己

生活的思考。常怀感恩的心,生活会轻松起来。感谢伤你的人,让你坚强;感谢爱你的人,让你温暖。生活是这样丰富起来的,生活是在感恩中美丽多彩。

讲座8

2010年12月5日下午,国际贸易系邀请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杭州山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李郁丰总经理来我系做有关就业指导的专题讲座。国际贸易系毕业班学生参加了讲座。

李郁丰总经理从个人经历出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奋斗的历程,从一个高中毕业的穷学生,到如何去深造,如何打工,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教导同学们怎么去面试,怎么给面试官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及与同事们和谐相处等等的职场经验,这些与毕业班同学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在最后二十分钟的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向李总提出了诸如“在您年轻的时候,是不是就有做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远大理想”“您觉得大专毕业生应该如何克服跟本科生竞争的自卑心理”等等问题。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得 篇6

地址:大宁影剧院

主持人:郝东

对方的感觉-----决定着别人的感觉。

决定别人的感觉,就要读出别人的感觉。

作为一名教育者,领导的期望,社会、家长的期待,孩子发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这些都感觉身心都是飘乎乎的。为此,我十分困惑和迷茫。很庆幸参加了这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使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观念和基本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问题:

1、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冲突。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怨自艾、退

缩、逃避等。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

(3)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调节心理平衡。

2.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情绪

(1)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拾信心。让我知道教育者的条件,心理活动——本质就是一种感觉。

2012/8/30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 篇7

优质课堂应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学习。包括:民主的课堂氛围,以教育任务为基础、师生协作、创建意义的教学导向等。优质课堂教学有哪些特征,每个特征的具体指标有哪些,老师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检验下自己的课堂哦。

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1.过程明了,目标明确,内容清晰;

2.师生角色分配清楚,师生双方协商好规则、程序及自由空间。

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1.时间安排得当,守时;

2.拨冗去繁,日程安排有节奏。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规则,承担责任;

3.公正,关怀。

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1.任务设置明确易懂;

2.教学主题的展开合力可靠;

3.课堂教学成果能得到明确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约束力。

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规划,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2.举行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征集教学反馈意见。

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丰富的组织技巧,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2.教学流程不拘于一格。均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七、促进个体发展

1.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予学生时间和耐心;

2.对学生进行内部的区分和整合;

3.分析个体学习水平,调整个体促进方案;

4.对于风险学生群体给予特别的帮助。

八、“巧妙”地安排练习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2.布置明确有效的教学任务;

3.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

4.创造有助于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框架条件。

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1.学习内容要以教育方针或教育标准为导向;

2.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检查测试学习情况后及时给予反馈,并给与帮助和促进。

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1.教学秩序井然;

2.教学设备和教具能正常使用。

02

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的衡量指标

特征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衡量指标

一级指标(直接观察到的指标)

1.教师用语和学生用语通晓易懂。

2.课堂教学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清晰。

3.教师能始终遵守之前发布的教学指令。

4.课堂练习任务表述清晰。

5.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有清楚的标识。

6.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各个课堂教学阶段区分清楚。

7.灵活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按时上下课。

8.遵循规则和程序。

9.教室空间管理要适应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级指标(成果效应指标)

1.学生随时都能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做。

2.学生能较好地遵守约定、尊重界限。

3.学生表现出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并与之协作。

4.课堂教学较少受到干扰。

5.学生说话和活动的声音大小与课堂教学形式相应。

6.有效学习时间比例高。

7.课堂教学过程从容不迫。

8.课堂教学计划很少出现需要更正的情况,即便出现,也能给出合理可信的解释。

特征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的衡量指标

1.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心。

3.学生在上课时不会感觉到无聊。

4.学习成果内容丰富,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应。

5.每课时、每日教学计划、每周教学计划遵循其自身的、有教学法依据的节奏。

6.积极活跃的学习阶段与休息放松阶段相交替。

7.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

8.学生不滥用自主学习的机会。

9.教师不偏离主题。

10.教师不干扰学生学习。

提高有效时间的措施

1.师生做好课前准备。

2.师生都守时。

3.排除组织上的琐碎事宜的干扰。

4.课堂教学过程规划清晰。

5.每日和每周的课堂教学节奏安排适宜。

6.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布置学习任务时给予细致或宽泛的引导。

7.课外整治违反纪律的行为。

8.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注意力训练环节、热身练习及收尾放松练习。

特征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衡量指标

1.教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尊重学生。

2.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歧视。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兼顾到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学生间不存在攻击行为。

5.学生不会辱骂同学。

6.学生不说侮辱性话语,不开下流玩笑。

7.教师不会偏向或歧视个别学生。

8.学生的各个小团体之间很少有敌对和争权夺利的现象。

9.学生不会暗地里歧视同学。

10.班级内设有明确的责任岗位。

11.学生互相督促遵守共同商定的规则。

12.班级里、课堂里,时时会有笑声。

特征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的衡量指标

1.开宗明义地介绍课堂教学主题。

2.自我监控。

3.教学过程紧扣主题——不偏题离题,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利用、对比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已有的认识及日常经验。

5.恰当地使用板书。

6.将课堂教学成果整洁地记录到笔记本上或存进电脑。

7.使用合适的教学媒体。

8.使用各种模型、比喻、例子、图标等形象化手段。

9.机智灵活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10.记录截止到目前的教学成果。

11.定期总结(尽可能让学生完成)。

取得成效

1.课堂教学符合教学计划。

2.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系统化。

3.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以及学过的知识领域。他们能比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更抢先一步(纵向以及横向的知识建构)。

4.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拓展,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特征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的衡量指标

1.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2.学生认为学习过程是有趣的。

3.学生能养成并进一步发展对学科兴趣以及跨学科的兴趣。

4.学生能主动回顾以前的上课内容,并将其融入到新的教学内容。

5.学生能反馈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

6.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学行为,能积极思考教师的观点。

7.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8.学生能提出批评性的问题和更深入的问题。

9.学生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10.学生能以合适的方式评判其学习成果。

特征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衡量指标

1.运用丰富的组织技巧。

2.运用多样化的行为模式。

3.课堂教学流程灵活多变。

4.均衡运用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备注:

教学方法基本模式:自主学习(个体化教学)、讲授式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式课堂教学)

特征七:“促进个体发展”的衡量指标

1.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均能较好地进步。

2.根据学习主题、兴趣重点和能力使用相应的教科书、学习材料和帮助手段。

3.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额外的帮助。

4.教师督促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思考。

5.定期进行学习回顾(自我监控)。

6.需要特殊教育手段促进的学生得到了准确的学习水平诊断。学校为其制定出促进方案,各参与者熟悉方案的内容,方案得以付诸实施。学得较慢的学生能有足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7.有身体机能或者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喘口气”。

8.有健康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他能力相适应的学习量。

9.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权利并且有机会在与教师协商后不用做常规性的习题,而去研究自己学习的重点。

10.全体学生都知道,人的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学生再学习时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11.教师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成绩期望,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期望。

11.为母语不是中文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课程。

12.风险小组的学生得到特别的辅导。

13.学生若是反复逃课,教师应当与家长或是监护人进行谈话。

特征八:“巧妙”地安排练习“的衡量指标

1.经常进行简短地练习,但练习时间宽裕。

2.练习规则由师生共同商定,双方都必须遵守(例如使用简明的学习资料,练习时的音量,练习使用过程中的走动等)。

3.学习氛围安静,学生能够集中精力。

4.很少出现干扰课堂教学的情况,即使出现,师生也能不动声色地给予消除。

5.学生明白练习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6.根据学生、学习目标、主题内容或者方法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练习任务。

7.能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练习目的明确的练习资料。

8.练习时,学习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练习本、文具)

9.练习材料里包含相应的检查测验材料——以个人或者互相小组的形式进行测验。

10.教师在学生练习地时候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给予专业的指导。

11.对学生取得的练习成果予以承认。

12.要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家庭作业。

特征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的衡量指标

1.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具体细致的反馈评价。

2.教师用清楚明了的语言表达反馈意见,尤其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理解。

3.在课堂过程中,学生始终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向教师询问。

4.教师能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或者把学习资料设计成可以让学生自己估计出任务的难度。

5.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检查学习成果,并说明各种检查形式的作用。

6.测验或考试要提前通知。

7.利用学生反馈来纠正对学习成果的期望。

8.学生就学习成果的检查测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特征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衡量指标

良好的秩序

1.一进门,教室就给人整洁、干净的印象。

2.学生对教室具有认同感,并且为教室的状况感到骄傲。

3.声音的大小符合教学进程的要求。

4.学生爱惜学习资料。

5.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便能主动整理教室。

实用的设施布置

1.没有多余的妨碍。

2.黑板始终擦得干干净净。

3.如果教师有话要说,就会站到教室前面;如果他要扮演“主持人”角色,就会站在靠后一些的位置。

4.教室的功能区划分清晰。学生遵守每个区域的功能指标。

5.照明和音效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教室通风设备运转良好。

可供使用的学习用具

1.每日所需的学习材料放置显眼,方便学生迅速拿到,暂时不用的学习材料放置合理。

2.学习材料有其固定的摆放地点。学生使用完毕后会将材料自觉放回原位。

3.用招贴板将课堂教学成果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来。

4.投影可供使用。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篇8

——— 江英中学师德教育活动之“教师职业道德”讲座

何胜2012、4、20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变化着的少年儿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内铸师魂――严谨、自律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我国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的高标准、高境界。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不断地盯着他。”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1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外塑师表――得体、文明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是对教师外在形象、自身仪表行为的要求,教师的衣着,语言甚至说话的语气、神态以至一举一动,其实是教师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求教师的行为举止要礼貌、稳重,衣着得体、朴实大方,要体现教师职业特点和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三)同伴交往――关心、尊重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在现代学校中,培养新一代的任务不可能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要依靠教师集体以及家长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因此,教师在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中,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尊重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长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信息平台、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社会责任——正直、廉洁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备的品德。在新形势下,把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作为教师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且有利于

教师树立威信、受到尊重。同时,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禁行性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要有高尚的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并且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利用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学习、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还有的利用家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行为虽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品格、言行对社会、公众、儿童所产生的影响远远比其他的职业更为深远。从事教师职业者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

教师行为十不准

不准有违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言行;

不准讽刺、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

不准训斥家长或者向学生家长索要或者变相索要财物或交办私事;

不准强迫学生购买教育局规定外的资料或者其他物品;

不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不准擅自调课、停课、缺课和对工作敷衍了事;

不准搞封建迷信活动和传播低级庸俗的思想文化;

不准酒后上课或上课时抽烟或上课时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心得体会 篇9

爱国之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国之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祖国的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教师没有爱国之心,那他怎么会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祖国呢?

爱岗之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爱岗之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虽然已经在岗位上了,但教师还要有远大的理想、拼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的潮流,把新生的事物介绍给学生。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使生命有意义。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合格的科技人才,满足于社会的需要,而培养人才需要花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这就需要教师有奉献精神。

(3)对工作高度负责,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不接打手机。

爱生之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无私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后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更加关爱那些学困生、问题生和有特殊家庭的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教师应该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专题 篇10

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盼盼中学王兴丽 讲座主要内容: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1、合理情绪理论

2、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3、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讲座过程: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的话题是: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这个话题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什么是心理健康?有太多太多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是:心理健康是指:“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层面来看,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幸福感?同样有很多很多的回答。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幸福,什么是幸福?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被人们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去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提高该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纲要。对于什么是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在今年的春晚中,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也多次出现和幸福相关的节目。这说明什么呢?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我们该思考自己的内心。我们过得到底好不好。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开学时,我问学生,假期你们过得幸福吗?结果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不幸福。为什么?因为假期太短了,作业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就是一种幸福。我问一些家长,什么是幸福?他们说,孩子学习好,考个好大学就是一种幸福。

从这两个层面理解,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于幸福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一直以来,人类的幸福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富裕与成就感的获得上。人生在世,吃得好,穿的好就是幸福的,我在某一领域获得了成功就是幸福的。现在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条件差,吃不好,穿的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却年龄大了。不能吃了,也不能随便穿了,觉得很不幸福。关于幸福,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物质的富裕和成就感的获得上。生活中,人们对幸福有太多太多的解释,是非常主观化的一个概念。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就发现了好几例。例如: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扮演的杨红旗做好事了,到报社要求王志文扮演的记者古国歌能够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表扬了自己就会有人幸福。记者就问杨红旗,幸福是什么?杨红旗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从这个层面看,幸福是一种比较。会与人比较的人就幸福,不会与人比较的人过的不幸福。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又比如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让我们明白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成全,在于知足,在于责任,在于一个人为社会所能提供的奉献。

我觉得这部作品对于幸福的诠释是比较到位的,比较现实的。在故事中,以老实憨厚的傅吉祥的人生为模本,刻画了一个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拼搏历程。作品的故事并不复杂:热心诚恳、乐观执著的老大傅吉祥,本来在东北过着简单朴实的平凡生活。然而,几个自以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弟弟妹妹却认为老大过得不幸福,他们要帮老大到北京去寻找他们认为的“幸福”。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大傅吉祥丢下他喜爱的足疗事业,离开他喜爱的徒弟,开始了在大都市北京城的幸福探求。然而,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的二弟、官迷心窍的三弟、沦为房奴的老四,以及成为“股疯子”的小五的生活实况后,他感到的是一种茫然,一种远离幸福的无奈。于是,在对幸福的解释及追求幸福的方式上,傅吉祥开始了与弟弟妹妹的矛盾和碰撞。他用坚忍和善良,唤起了同胞兄弟姐妹的良知,他最终让他们明白:有车子、房子、票子未必就是幸福,嫁给一个富翁也未必是幸福,不被人小看也未必就是幸福。傅吉祥的人生哲学是“舍得”比“得到”更重要,因为舍得是福,知足是福。正是他的这种纯粹的幸福观,不仅感染了他的兄弟姐妹,也同样感染了千百万观众。

这部作品,看似平淡的叙述,看似有条不紊地在展示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史,但却举重若轻,它拷问的是当今整个社会的良知,追问的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人生价值。这个社会机会很多,遇到机会,好好把握机会;这个社会,诱惑也很多,遇到诱惑,我们只能好好把握自己。然而,当一些人把欲望当作幸福追求的时候,他们可能得到了财富、官位、美色,等等,但他们唯一没有得到的就是幸福。《老大的幸福》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透视的是这个时代的心灵。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老大傅吉祥这样的心态,就会少一些波折,多几分和谐。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种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幸福阳光的氛围。幸福还可以说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当然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

如范伟去年演的电影《饭局也疯狂》中也有描写。在电影中范伟演一个成功学、风水学和国学的所谓“三栖”大师。每一次,他在做演讲时总会说“幸福是什么呢?幸福与贫富无关,和内心相连”。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是这句话却是有一定的道理。

又如冯巩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的片尾。张大民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公园去玩,孩子说自己好幸福,因为自己玩的很快乐。电影的最后,张大民说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很有哲理。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只要你好好活着,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电影最后的画面也很温暖,一家人,回家的背影。这种场景很幸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可能我们更多的人把幸福等同于物质上的富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收入的增长是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越高,幸福程度就越高。但是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小康生活,不愁吃穿这样的问题时。那么收入的增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教师,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认识幸福的。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我总是觉得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要幸福。我以前总习惯于和他人比较,和我的同学比较,和我的同事比较,我发现比来比去,我总是不如别人,搞得心情很不好。所以,现在我喜欢和自己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我觉得我过的还可以,起码我今天不再过我上大学以前那样艰辛的生活,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过的还算是幸福了。虽然每天生活中都会有一些烦心事,家里、单位还有很多的责任要担当,但只要努力去做都是会有好结果的。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性的快乐体验。无疑,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日益在流失。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我们立足于教师个体内部,尝试性的探究及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原因,寻求提高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及方法是有必要的。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何要当老师?也就是说我们做老师的初衷是什么?当老师是不是我们在学生时代时就一直存有的心中的一个梦想。可能大部分都不是这样,我反正不是这样,我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这条道路上的。很多人从事教师这份工作,注重的因素可能是,教师嘛,工作稳定,工资稳定,退休以后有保障。我看很多家长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劝说自己的孩子当老师,最大的出发点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从谋生的层面来考虑这份工作的选择,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1.“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

请细读以下三段文字,看看你是比较认同A小姐、B小姐还是C小姐。

A小姐做这份工作主要是希望多赚些钱,如果她有钱就绝对不会做某前这份工作。A小姐的这份工作是生活必需的,像呼吸或睡眠一样重要。她常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好早一点下班,也非常期待周末和假期。假如A小姐的生命可以从新来过,她可能不会再做这样的工作。她不鼓励朋友或孩子进入这个领域,自己非常期待早日退休。

B小姐喜欢她的工作,但是并不想在五年后仍在做这份工作,她希望能够转到更好、薪水更高的工作上去。她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打算,有的时候,她觉得现在的工作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她知道必须做得足够好才有可能升职。B小姐非常期待升职,对她来说,升职等于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是她比同事优秀的表现。

C小姐的工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她很高兴自己能干这一行,因为这份工作对她的自我认同很重要,在做自我介绍时她总是先说自己的职业。她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度假时也会带着。他的朋友大部分是从事同业工作的同事,她也加入了许多跟工作有关的组织跟社团。C小姐很喜欢她的工作,因为她认为这份工作会使世界更美好。她会鼓励朋友和孩子进入这个行业。假如她被迫停止工作,她会很难过,她不期待着退休。我们怎么看待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从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的关系。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工作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工作、职业及事业。

A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最低层次——工作。因为她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并不期待从中得到其他的东西,工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若这份工作没有薪水,或我很不满意工作带给我的回报,那我就肯定不干了。工作仅仅就是工作,不带有其他更多的意义。而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完成具体任务的工具。

B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中间层次——职业。她对工作有更深入的投入,她不仅通过金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就,也通过升迁来彰显自己的成功。每一次的升迁都带给他更多的特权和更大的权力,当然薪水也有所增加。B小姐这类人可能会从律师事务所的小律师升级为合伙人,从助理教授变成副教授,从经理升到副总裁,当升迁停止时,她开始去别的地方寻找满意和意义。

C小姐的行为体现是工作的最高层次或叫最高境界——事业。因为C小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这是一种事业导向。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值得自己无私奉献。工作本身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跟薪水和升迁关系不大。即使当薪水和升迁机会不多,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传统上,事业被认为是非常有地位的工作,如大法官、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而任何事业也都可以变为工作。一位医生可以把行医看成是工作,行医仅仅是为了赚钱,只对赚钱有兴趣。一个把行医看成是事业的人一定比一个把行医看成是赚钱的工作的人技术水平肯定更高超,在做手术时更让人放心。而一位清洁工可以把他的工作看成是使世界更干净、更卫生的事业。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一个教书匠。毫无疑问,在这A、B、C三位小姐中,C小姐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其次是B,最后是A小姐。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如A小姐那样,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将“谋生手段”作为自己的职业观,意味着我们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认同和擅长的、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

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

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

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然而,“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失去了源泉。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

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故而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常便会受制于经验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2.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源于将职业观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工作视为自己毕生奉献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由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也根源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只认为职业具有经济功能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绝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今天看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保证“传道、授业、解惑”要有具体效果。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活动,指向人的心理世界,是人类社会具有极强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之一。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职业实践方式以主体间交往为主,交往双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职业实践是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情境中的。

教师职业以“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为特性。

“回归性”是指“教育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学生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种批判会像飞镖那样回归,责任还是归自己来负”; 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确定性”是指教师的见解与理论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从一种场合来看是圆满的实践,在另一种场合看却是全盘否定的;

如: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尊重父母,但是回到家里,孩子遇到父母的放纵溺爱。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多做好人好事,但是回到生活中,却遭遇现实中嘲讽欺骗。“无边界性”是指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使教师的职域与责任无限制地扩大。

如:教师在学校里是老师,走出校门还是老师。无论你是否这样定位自己,但是这个社会这样定位我们。所以老师很累。老师很容易被道德、被一些过于严厉的规则所绑架。

因此,教师职业情境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可被看成科学又可被视为艺术的职业行为方式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个体性和多元性,也使教师职业实践必然融通于教师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如学生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刻都能利用英语。)此外,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的报酬形式实际上不仅通过物质回报一种途径,师生间在课业传授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等,都是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精神性质,才能真正发现包围自己的人生诗意。

有必要澄清,事实上,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同样是一种财富象征,二者都为人所需,因此只是财富类型不同,而无价值高低之分。那种认为精神享受高于物质回报的判断其实是一种误解,那种认为物质贫困理应放弃精神享受的态度更是对财富观的一种误读。生活财富的获得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还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可称其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因此,作为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教师职业,其意义和价值的呈现和幸福感的获得更应体现和贯穿于习以为常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之中,否则教师将很难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弥散体验。当然,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而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

除此之外,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

作为“生活方式”的教师职业,将不再是为了获取物质的拥有、职位的提升以及他人的尊敬等外在奖励,而已升华为教师尊重和追逐内心的真正召唤、动机和兴趣,宣泄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激情而做的事业。事实上,教师职业幸福感得以持续获得的秘密正在于教师自觉激发出对于重复职业生活中人和事的不断创造,以此吸引和诱惑自己的生命平静之域。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重新激活也是依靠这种职业生活方式的持续“经营性”创新。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7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将这7个层次的需要归结为三大类型:一是“低级需要”,即生理需要,也就是物质需要;二是“中级需要”,即社会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3个层次;三是“高级需要”,也就是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个层次。

根据人的需要层次,幸福也可以相应地分为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曾经备受单位领导推崇的留住人才的三原则也说明了这一点。即: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教师的幸福在这三个层面都有体现。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次,是职业人,再次,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幸福也满足作为一般人的幸福和作为一种职业的幸福,而不只把其限定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教师的幸福要建立在一般社会人和职业幸福的基础上,而不能使教师的幸福脱离“现实的基础”而神圣化。根据教师幸福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教师幸福的要素或结构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1.教师需要的满足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一定的物质保证,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前提。人自从出生,首要的就是生存,为了能够生存,就不得不为起码的物质生活而奋斗。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某地区曾发生教师全体罢课事件,为什么罢课?工资太低,物价太高,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有媒体就批评教师,没有无私奉献精神,误人子弟。好像老师可以不求任何回报,只求无私奉献。我觉得这对老师是不公正的。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很容易被道德所绑架。所以,当我们走出校门时,适当有一个角色转换压力可能会小一些。有些教师转换不过来,到了社会上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这个教育那个。尤其回到家里,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老公,教育子女,所以教师的子女很容易得强迫症。为什么,压力大。因此,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甚至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如果连最起码的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教师需要,就谈不上教师能够认真教学了,就更谈不上教师能体验到幸福感了。

所以,应当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受,相信教育是一种幸福的职业。

幸福固然需要物质条件,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在肯定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基础时,也要充分看到精神生活在幸福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理智、有觉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更在于它的精神幸福,这表现在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教育是崇高的职业,每个教师都应当追求人生的价值和精神上的幸福,这就需要在奉献中得以展现和获得,而决非金钱所能衡量的。

2、教师身心的健康状况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创造人生,享受生活的物质基础。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不仅如此,精神的幸福也应该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惜牺牲身体健康,那只能是一种悲剧性幸福。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外向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有关,与负性情感无关,因而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相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此外,自尊心、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等都影响主观幸福感。那些自尊心强,自控能力高、自我内部协调性较好的人,普遍地感到更加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事业的兴趣,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都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独特人格特质。

3.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中,生活在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表征。社会幸福是实现精神幸福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满足尊重、归属、理解和爱的需要,才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际间的隔膜与孤独,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亦不利于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圆满。心理学把人际的和谐作为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的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教师的人际和谐不仅是处理好教师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关系,包括教育过程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要得到社会的尊重,提高其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经济待遇不等于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并不是挽留优秀教师的好办法。为什么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跳槽”离开教师岗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物质待遇吗?恐怕不全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以精神为业的人,他可以不计较收入,为学生、为事业而操劳,心甘情愿,但他最不能容忍社会和他人的不尊重。

所以,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成为最吸引优秀人才的职业,一定要尊重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4.教师的创造性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幸福的教师是富有创造的教师。如李镇西、于永正、窦桂梅、任小艾等等。

人的目的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外在化、对象化、客观化的过程。

创造在本质上说在于改变世界,开拓某种可能的生活,所以,有意义的生活都是由创造而来的,也只有创造性行动,才能构成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创造的生活反映着人的意志和自由,不仅这种新的生活使人生活得更幸福,而且创造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和享受,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的过程。没有创造的生活,尽管可以利用他人的创造成果,但始终是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重复别人的老路,咀嚼别人的生活,难以体现生命的意义。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难有创造性的。一轮又一轮,是重复性比较高的工作。

事实上,教师的劳动完全是创造性劳动,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在不断成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发展着学生新的精神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其幸福根源于其创造性。“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5.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影响幸福感的形成。幸福的教师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事业追求。教师的事业追求,就是要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体的追求,持续地提升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过程。这样的教师生命不熄,超越不止,有着不懈的人生追求。人正是在追求中,通过超越和发展,体验着、收获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体验到满足感,因为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包括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有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获得专业发展。陶行知也这样说到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1、应试教育、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开展教育工作,实际上,我们都很明白,我们推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教师的力量十分微弱,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为什么?因为上级领导要求你这么做,学校需要这么做,学生家长也要求我们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负责。学生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样才能有出路。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高考才是硬道理。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教师间要比较,学生间要竞争,学校里要考评;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的神经系统每学期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学生的成绩掉下来。再加上评职称、写论文、做教育科研等等等工作上的一些压力,这对教师的幸福感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减负,其实老师更需要减负。举例。

新浪教育频道曾做过教师压力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弱化了教师学校教育的成效 在教育工作中,且不管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有多少消极的影响。单是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就会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今天,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00后,这些孩子在家庭里所能享受的物质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但是物质条件很优越是不是就代表在精神层面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很丰富呢?这就不一定了。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依然有一部分家长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而且盲目袒护着孩子。不能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极大困扰着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影响了班级整体教学效果。这些情况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幸福生活。举例:学生拿手机。学校不让学生拿手机,按理说这很好管理。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不就行了,但事实上,学校很难得到家长的真正配合。

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些时候,你给一些家长连道理都讲不通。物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例子。学生考试作弊,家长怎么说,我孩子不会做,他会做不就不作弊了。现在的一些家长,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是因为我孩子聪明,学习比较努力,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我孩子笨,而是因为你们当老师的教的不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是教师的事。

3、教学对象的变化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但是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今天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处理学生的问题得有高超的艺术,得懂得学生的心理。教师处理学生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家长的质疑,甚至是上告、辱骂等等。或者是学生的自杀威胁等等。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举例小学生。我们学校学生逃跑乌鲁木齐例子。

有教师就说,教师这个工作今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无道理。一个从教多年的特级教师说,今天的学生真是无规无惧,无法无天。

年内期末学业考试,我监考,一个学生冒名顶替,我问他身份证上的照片为什么和考编上的照片不一致,结果人家理都不理,直接对我说,你等着,出考场门的时候,用手狠狠把教室门砸了一拳。

一直以来,中国的媒体有一种刻板印象,在校园里学生才是弱势群体。在报道校园伤害事件时,矛头大多指向教师。教师怎么怎么伤害学生了,教师怎么怎么误人子弟了。没错,在校园伤害事件中,的确有不少教师恶意伤害了学生,但其实,今天教师被学生所伤害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这种伤害和家长素质过于低下有密切的关联。

4、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细则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若能做出公正、公平、公开的合理性的评价,势必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相反则压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踏实、勤奋、认真的人没有被评优选好,倒是华而不实、溜须拍马的人占据优势,这能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吗?或者评优选好每次都是那么几个人,其他人从来不会被关注。久而久之,他对于获取荣誉的欲望都没有了。他会有工作的动力吗。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一定要清晰明确,让教师明白到底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对于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因素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在工作上做到问心无愧。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领域常常将幸福的研究称之为“主观幸福感”,强调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判断什么是幸福,外在的标准只能是起到辅助或参考作用,更有甚者,某人眼里的玫瑰可能是他人眼里的毒草。

不过,主观幸福感也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例如,处于幸福状态的人总是表情愉悦,生活满意度较高。幸福感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让人心花怒放,觉得活着真好,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下面,在心理学上有几种理论也许对我们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情绪理论(又称ABC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所以,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认识问题,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事实上,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有些条件那么好,他怎么就不幸福呢?其实,不是他的生活不幸福,而是他和自己周围的人比较,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幸福,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导致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积极心理学是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增进心理健康也有5个简单的日常行为。这些行为若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那么这5种幸福的方法是什么呢?

1、经常与其他人联系

经常联系你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和还有邻居。把这些人当做你生活的基础,并且花时间维护发展和他们的联系。这些联系将支持并丰富你的日常生活。

2、坚持运动

让你的身体动一动,什么方式都行——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去骑自行车,跳舞,打球,等等。运动可以让你自我感觉更好,还能给你带来生命的活力。那怎样运动呢?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机动性情况和身体情况的运动,而且要是一项你真正喜欢的运动。

3、留心你周围的环境

保持对你周围的世界以及自身感觉的好奇和探索。留心周围不经意的美丽,观察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捕捉那令人惊艳的一瞥。留心季节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你是走路去上班,吃饭,或者和朋友聊天。对自己体验的反思将会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什么事情才是真正对你重要的。

4、学无止境(保持不断的学习):(职称评定的改革)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毕生的一份事业来做。活到老学到老。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或找回你过往的某一种兴趣,用内心的渴望来挑战你自己,你将享受到实现自我的乐趣——学会弹奏一种乐器,或者烹调你最喜欢吃的美食。参加一门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在工作中担任一种不同职责。学习新事物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同时能提高你的自信心。

5、付出(为你的邻里和社区做贡献):(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法,帮助人以体现自我的价值)

给朋友甚至陌生人帮一个忙。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微笑待人。把你的时间投入到社区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自省。剖析你的内心,看到你自己的幸福。投入到更广泛的社区工作是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帮助你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现在是提升我们心理幸福感的时候了

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和无数的金钱致力于提高身体健康以及长寿水平。现在也许到了我们开始提升我们的心智资产和幸福感的时候了,要知道现在可是有超过16%的人口伴有精神障碍。虽然在过去的5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收入,长寿水平始终在增加,但是诸如抑郁,焦虑,自杀,药物滥用等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无论是相比于以往的任何时候。没有人希望在抑郁和焦虑中度过已经变得更长久的寿命。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的人生。

(三)、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1、心存善良、自我接纳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莫言

这种大师的处事哲学和人生境界,我们不妨也学一学。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

2、童话减压

有报道称,某女白领空闲时喜欢读童话,被同事称为不老的“彼得·潘”。她觉得那些有趣的文字和情节能让自己忘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幼齿”的行为,但事实上,童话有它的奇妙之处。一个阶段以来,当我拿着电视遥控器,觉得哪个台的电视都一样,都不怎么好看时,总是习惯性的把频道放在少儿频道上。看看“熊出没”有时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有专家指出,从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在心理治疗中就派上用场了。不论孩子还是成人,在童话世界里都可以宣泄自己的不安、恐惧,将无意识的担忧、内疚和愿望以某种形式安全地释放出来,重新认识容易在喧嚣生活中被忽略的纯真。在这个意义上,童话阅读就是心理自助。

时至今日,记忆中那些童话人物的信念依然会感染着我们,赋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所以,不时回到童话世界里,暂时避开真实生活的窘迫,便可以从单纯的、理想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3、发发脾气减减压

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日前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发泄愤怒情绪可使寿命延长两年。

据介绍,此项针对6000人的研究发现,擅于发泄愤怒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比更为“温和”的英国人平均寿命长将近两年。科学家认为,宣泄愤怒等消极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反,自我克制和压抑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压抑人群”患冠心病、癌症的几率更高,另外他们在隐藏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为避免危险,总是寻求自我克制的态度,导致心率和脉搏加快,出现压力和焦虑等其他症状。

说得通俗点儿,这就是减压和积压的利弊。想起早年一首流行歌《男人哭吧不是罪》。哭泣、吵闹都可以看作宣泄压力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只是度的问题。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复习题全下一篇:立足本职岗位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