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学困生回到课堂上来(通用2篇)
让更多的学困生回到课堂上来 篇1
让更多的学困生回到课堂上来
---2012年东津学校年会论坛演讲稿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吹到了我们师生的身边。课改的思想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好处不胜枚举。起初在我试着去改变我的教学方式时,仍是有些学生身在课堂上,想在窗户外,直勾勾的眼神即使被我提醒之后,过了一会儿,眼神由直勾勾变成了勾勾直。这样的情形看在我的眼里,痛在我的心里。因为教书育人,不只是育那几个人,不学习的学生的父母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都在田地里辛勤的劳作着,都在外地忙碌的打工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们的学生。作为农民子弟出身的我,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争取他们的学习,于是我试着去模仿,去创新我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
任何地方任何学校的课改模式,都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学校和学生,而我校的“十精教学管理模式”是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博采众长后出炉的一套课改模式。从学生的提前预习到教师的精炼,精备,精导,精讲再到学生的精练,打破一言堂,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自由的事情,而不是件被动的在做工,这样就预防了一些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有了这样的教学理论作支持,我也大胆的添加了几个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1,将学生按成绩穿插分组。分组的方式每个教师无论在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用过,但我的做法却有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由各组同学选出自己信任的组长,并确定自己小组的名称和组呼(励志口号)。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认为这是自主成立的小组,自己真正是其中的一员,并不是教师机械的扣在其头上的紧箍咒。然后将评比条款列表墙上,期末做评比,并给出一定小物质奖励。这样学生们有了小集体意识,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再是一个人的行为,做了不对的事会影响到小组的荣誉,由优秀的学生带着学困生和纪律散漫的学生,让一些溜边的学生融入到小集体中来,这个办法我在做班主任时用过,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纪律方面。2,组织爱心捐赠活动。在班级的墙上张贴西部偏远山区学生在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照片。并组织学生捐一些旧衣物给拉萨和四川阿坝州的两个孤儿院。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既做了德育教育,同时又树立了学生服务社会的志向。在这个活动中,告知学生,有更多的需要我们的帮助,要想帮助这些人,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这条途径善自身后才能济天下。以激发爱心为载体实现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的踊跃和积极,让我看到了他们未来气象。
3,讲励志故事。在上课的前两三分钟读一个小故事。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力量远大于理论的硬性灌输。有一个故事叫《不会飞的帝王蛾》,帝王蛾是一种展翼可达几十厘米的飞蛾,幼虫破茧而出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才能通过一个很狭窄坚硬的茧口,有的因力竭而死。善良的人去帮助他们破茧而出,而这些受了帮助的帝王蛾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只能拖着硕大的翅膀在地上爬行。原因是翅膀没有受到挤压而充血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最终只能丧失了飞翔的功能。看来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学习也是如此,只能靠自己。讲到此处学生们的表情开始是惋惜,后来凝重,直至若有所思。我知道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教育。每天学生盼望着听故事,但我观察到故事后的课堂知识他们也有了学习的热情,特别是下午课还能起到我预想的提神效果。当然也有只听故事不听课的,那我就从映雪的孙康讲到透光的匡衡,从迪士尼的艰难创业讲到J.K罗琳撰写《哈利波特》。从坎坷一生的林肯讲到执着物理学家欧姆。我相信总会有个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出现。初三时的王煜夫和宋红岩两名同学的物理好成绩就是这些故事力量的产物。4,鼓励学生小制作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小孔成像用具,土电话,用两面镜子做潜望镜,用两个凸透镜做望远镜等等。理论是干瘪的,而制作却对学生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不能直接回到课堂知识上来就回到制作和玩上来,做了就要用,在用的过程中有的学困生可能就对理论产生了求知欲。在合校前的东津一中年终管理监察时,我做了个电动机模型得到了进修校季秀珍老师的表扬。我心里挺高兴,成人尚且如此,我想如果学生的小制作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一定会增强那些边缘学生的学习信心。这种做法在初二小学生那里得到了部分验证。
5,改变枯燥的课堂环境。尽量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合理利用多媒体。我的手机具有视频输出功能可以接在电视上。和教学知识有关的图片我会尽量的播放给学生们观看。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节中有海市蜃楼的玄幻其妙的现象,令人趋之若鹜和向往一见。于是我就到网上下载给学生们看。以形象的图片作支撑学习抽象的理论,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好奇心是支配行为的最大思想动机。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将电压,电阻电流比喻成电学三国的魏蜀吴。在讲电功率知识时,将额定的物理量比喻成喜洋洋和灰太郎中的狼堡范围,将实际物理量比喻成羊村范围,连接沟通两处的电阻就是那可爱的小灰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知南方不肯休”将文天祥和小磁针一起讲。把历史,政治和平面镜一起说:钓鱼岛的争端问题用历史来评判。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此争端,日本政客的购岛闹剧,强权占领的做法必将历史重演,以东京审判而告终。以此联系平面镜的作用,日本政客看到的岛屿只能是平面镜的虚象,而我们同学要用平面镜反射的太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物理公式的推导可做成开火车的接力游戏。定义的记忆可以比赛谁背的速度最快最准来进行,要背出浙江电视台主持人华少的感觉和风格来。就这样,有这些特长的学困生参与了进来,树立了自己的自信。总之用些寓教于乐的办法来改变和吸引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用以上的方式方法努力的改变着课堂教学策略。时间长了,有些学生也理解了我的初衷。一天,初二年三班的高欣萍同学,很自然很默契的地塞到我兜里一块糖,我没有拒接,不是因为它是块阿尔卑斯。而是我感觉到她是把我当做了她的朋友。我没有拿出陶行知先生那样的经典的“四块糖”,但我的收获也同样是快乐和欣慰!
作家刘心武常引用清代袁枚的一句诗鼓舞勉励自己做学问。今天我也狗尾续貂借来一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青苔,一种低微的苔藓植物,生长在见不到阳光的地方,开花米粒般大小,但它也要展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来证明自己大自然所赋予的铮铮不息的生命精神,学着牡丹花一样怒放的绽开。作为一名普通乡村物理教师的我,也要在乡村教育事业上实现我的生命价值。那就是在课改思想的光辉指引下,争取更多的学困生回到我的课堂上来,争取更多更多的学困生回到我们的课堂上来!
东津镇学校
王海峰
让更多的学困生回到课堂上来 篇2
一.朗读可以提高“听读”水平
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 用声音立起来, 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 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古代大教育家朱熹对朗读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 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体味语言的魅力。学习《鼎湖山听泉》时, 通过反复朗读, 体会作者独特的听泉感受, 从而形成对鼎湖山的泉水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正如看舞台表演比只看文字剧本印象更为深刻。课文一经朗读更具有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感染学生心灵的作用。教学时反复朗读可自然而然地感受课文的语言形式, 从而达到提高“听读”水平的目的。
二.朗读可以促进“说写”水平提高
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文字作品, 让学生反复朗读, 可不断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文笔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在脑中留下痕迹, 之后对言语表达的反应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出声的朗读方能读准字音, 大声朗读, 方能有抑扬顿挫。读出语感, 体会词语的妙用, 悟出篇章结构的章法与技巧, 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 都会在朗读中得以解决, 而且还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在不经意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妨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提高差生的写作水平, 在平时教学中, 对部分写作水平较差学生进行朗读强化训练, 从读得通到写得通, 从读得有感情到写得有情趣, 通过声音传达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 享受再创造的乐趣。反复的朗读可使学生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 加速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 促进说写水平提高。
三.朗读可激发联想和想象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 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 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 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 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有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就会产生春雨细密, 悄然润物, 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春》, 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 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 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 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 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 想象力就会越丰富。如果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 朗读则是托起着那双翅膀的空气。
四.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同一篇文章, 干巴巴的读和声情并茂的朗读, 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者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对于好的朗读, 人们会由衷地发出赞叹:“真美!”这“美”指的是音乐的美、艺术的美。朗读时, 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 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 形成了或铿锵有力, 或婉转缠绵, 或回旋往复, 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 叩击了他们的灵魂, 拨动了他们的心弦, 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获得了极美的艺术享受, 由此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读朱自清的《春》可以领略其中的热爱春天, 赞美春天,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读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川》可以感受诗中的深厚友情, 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传统。
【让更多的学困生回到课堂上来】推荐阅读:
让科学小故事更多走进科学课堂11-08
让计算机更多地走进美术教学课堂05-31
让更多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05-30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11-17
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05-29
让阅读开启学困生的思维作文01-10
更多类似成语06-30
让学困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12-18
把更多的爱献给女工演讲稿06-06
在面试中怎么样争取更多的薪资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