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2024-06-04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共6篇)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1

李 乐 成 同 志

在全市质量兴市工作暨三峡质量奖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 日)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之际,我们召开这次质量兴市工作暨三峡质量奖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兴市工作。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三峡质量奖获奖企业,获奖企业和地方政府代表也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首届三峡质量奖的企业表示衷心的祝贺!下面,我就质量兴市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质量兴市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质量是创业之本、惠民之策、兴市之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摆到战略位置来抓,特别是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总体部署,全市上下积极响应,乘势而上,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质量工作的良好局面,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经济呈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天获奖的企业就是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丰硕成果和典型代表,希望广大企业以他们为标杆和榜样,将质量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大成绩!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质量兴县(市、区)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一些地方质量意识仍然不强,少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宜昌制造”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经营扩张能力不强,缺乏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大品牌。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和检测服务能力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服务业质量水平与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匹配,建设工程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们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必须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质量兴市战略。

(一)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迫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以提高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我市“十二五”时期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二)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我市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技术和质量 的竞争上。从国际上看,设立质量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一种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质竞争”。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强化“以质取胜”意识,通过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把质量工作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用质量赢得市场,靠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

(三)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切实保障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质量涉及大众,质量关系民生,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更是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媒体揭露出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都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我市情况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全杜绝。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民众需求,切实改善民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切实履行好政府质量管理职责,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把质量振兴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来抓,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舒心,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良好的形象可以有效提高我市对

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相反,如果出了质量问题,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统领,以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工作为支撑,采取质量技术创新、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切实提高整体质量水平,扩大宜昌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消费环境和服务环境,树立我市的良好形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质量兴市战略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广泛宣传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大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活动,全面提高总体质量水平,切实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实现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质量工作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提升,社会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宏观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基础保障体系和社会质量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质量需求基本满足,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围绕上述目标,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抓好质量奖制度建设,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三峡质量奖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是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体现市委、市政府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导向和决心。这一奖项的设立,有利于在企业中推行卓越

绩效的管理模式,对推动企业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去年我市首次开展三峡质量奖评选活动,我们要通过评选表彰和宣传推介,进一步强化质量奖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全市培育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卓越企业。三峡质量奖要坚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对获奖后出现质量问题的,要严厉惩处,坚决摘掉牌子。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以宣传贯彻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抓手,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力度,指导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逐步树立一批质量优、管理好、绩效卓越、核心竞争力强的标杆企业。要在金融、交通、旅游、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行业开展争创三峡质量奖的活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二)抓好质量兴企工作,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企业是质量的主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各地、各部门要把产业发展、质量建设和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实现产业的振兴。一是要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建立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二是要加快制定并实施全市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按照“争创一个品牌,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培植一批品牌”的思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要发挥我市磷化工、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电子材料、白酒、茶叶、生物

医药、陶瓷建材等产业集群优势,积极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试点工作。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完善名牌奖励机制,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重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努力把“宜昌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

(三)抓好标准化工作,夯实质量工作基础。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立足于夯实质量工作基础,积极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标准化水平。首先,要以巩固壮大我市化工、电力、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工业标准化工作。制定出台《宜昌市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先进标准情况,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我市优势产业、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其次要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的总体思路,加快制定农业地方标准,重点抓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标准和检测体系,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要以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着重抓好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标准化为手段解决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起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宜昌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围绕“三峡宜昌”

核心旅游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四)抓好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加快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是提高检测服务能力、确保产品和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质量兴市战略的重要基础。要根据我市优势产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当前,要抓紧做好国家磷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超高压电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家具、燃气用品、茶叶、白酒、陶瓷、生物发酵等产品省级检测中心的申报筹建工作。对在我市设立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套资金、政策支持。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基础上,重点依托产业集群新建一批高水平工业产品检验检测平台,整合做强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平台,改造提升计量测试和公共安全检验检测平台。要以服务产业发展和保障公共安全为核心,努力在全市建立起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重点、市级质检中心为基础、县级检测机构为补充的技术检测体系。

(五)抓好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级各部门要以消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事故,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依法依规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样检验频次,实施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企业质量安全和环境

保护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整体联动,加强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全过程安全监管网络。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诚信观念,建立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失信惩戒机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要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掌握质量安全违法线索,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从严查办一批区域性、系统性的大案要案,严厉惩处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质量兴市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市的质量兴市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指导督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作用,统筹协调质量兴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及时研究解决质量兴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要调整充实质量兴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将质量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谋划,协调发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以质量兴

市战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监管和服务作用,部门的协同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各地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考核,建立质量工作指标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综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归纳总结,组织开展县(市、区)质量兴市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质量兴市(县)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完善激励机制,落实相关政策。要进一步扩大三峡质量奖的评选范围,进一步完善评选标准,及时落实奖励配套政策。同时,对在质量提升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专家或学者,以及质量工作突出的基层或企业一线岗位人员给予奖励。各县(市、区)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奖励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鼓励和扶持企业优化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改进、标准研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帮助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要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搞好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营建良好质量发展法制环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开辟专刊、专栏、专题,大力宣传质量兴市战略,加强对制假售假和不合格企业的舆论监督、曝光,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普及质量知识,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同志们,当前我市质量兴市工作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做好今后的质量兴市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不断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2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3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新春伊始,继全市领导干部视频会、市委经济工作会之后,我们第一个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曙霞主任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后进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的决定》,志强市长通报了去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同时对开展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作了动员。工作部署得很到位,大事、急事、难事讲得很清楚,希望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计划生育是国之大事、省之大事,也是***的大事。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了多年,成效很大。特别是去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八个突破性进展”,而且在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活动中,实现了国优、省优的“满堂红”。成绩来之不易。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的广大干部职

作上确确实实取得了不少成绩,对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市人口基数大、总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合理的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还很脆弱的形势也没发生根本改变。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即使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条件下,未来十几年我市人口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直逼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同时,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组织化程度的降低、人口流动的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自主意识的增强等因素都为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课题,如果稍有放松,可能就会造成人口的失控,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广大计生工作者服务大局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上都不可麻痹大意,政策上都不能动摇犹豫,工作上都不许放松懈怠。

(三)持续夯实基础。计划生育工作过去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但现在看来,很多工作做起来比较容易了。这种局面是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辛辛苦苦工作、探索和努力换来的,一定要珍惜好、巩固好这个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两手抓”,措施该强化的要继续强化,管理该创新的要继续创新,服务该提升的要继续提升,

过去很多重要机构的职能都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转型。比如计划生育指导站,不仅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且增添了许多新的职能,现在的职能范围和要求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除了要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外,还要承担基层业务技术培训指导等。但目前仍有一些部门没有实现转型,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根据新的情况尽快把职能转变过来。另一方面,要持续提升。要以创建国家优质服务县区活动为载体,发挥基层站所作用,改善硬件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把基本建设、技术装备和服务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业务特长,开展特色服务项目,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殖保健服务,努力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青春期教育、婴幼儿早教等工作中,创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

(二)要贴近群众。计划生育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只有服务跟上了,群众才会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服务跟不上,群众就会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工作就不能有效开展。过去,我们在优质服务上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支持,但也有一些服务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贴近老百姓的需求,结果是各级忙着工作安排、忙着检查评比,群众却没有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服务热情与群众的期盼结合起来,根据群众的需求来办事,办群众需要办的事,尤其要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扶贫开发等方面,将好事、实事办到计生对象的心坎

系,积极构建维护人口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同时,要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在现有基础上,努力争取今年创优保持“满堂红”,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二)要落实政策。广大计生家庭为国家利益作出了贡献,为地方发展作出了奉献,理应优先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统筹考虑社会发展全局利益和计生家庭个人利益,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今后,凡是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奖励、优待、免费、扶持、保障、救助计生困难家庭的一系列措施,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特别要重点抓好“新农保”及“城保”优惠计生家庭工作的落实,不断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关爱女孩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真正让计生家庭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强化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中央和省委反复强调,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现在要求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不少,但纳入“一票否决”的却不多,省里始终保留着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持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高度重视,坚持亲自抓、负总责,真正使计划生育工作在本地方、本单位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职、渎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4

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 进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招商引资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从小到大,从被动到主动,从盲目到理性,从找商到选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2011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和全球通胀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紧扣“奋进工作年”主题,在创新中开拓,在艰难中奋进,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工作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全年共履约项目523个,到位市外资金502.48亿元,增长44.8%。其中到位省外资金316.8亿元,增长38.8%,位居全省第四位。重点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具体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氛围更加浓厚。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年赴市外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活动累计323次,共拜访企业1768家,其中市领导亲自率队赴北京、重庆、广东、浙江等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活动30次,各区县领导带队293次。共签约项目200个,投资总额502.07亿元。二是渠道不断拓宽。充分利用了西博会、渝洽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川滇黔十地市经贸合作峰会、西南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金沙江下游库区经济合作交流会等平台开展区域合作交流。南溪、江安、长宁等区县分别通过外派挂职、委托驻点等方式,与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省外四川商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临港开发区、江安县分别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自贡高新区、郫县工业园区等重点开发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制度。三是成果转化率高。通过领导现场调研,部门会商协调,行政审批进绿色通道等工作方式,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落地转化率,保证了96%的督办项目履约,93%的项目顺利开工,42%的项目建成投产。四是机制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举措,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奋力拼搏、通力合作、协力攻坚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各区县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招商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供地难、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引进的项目多数是资源开发型项目,战略性新兴项目较少;招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签约项目履约率还不高;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加快推进,国内外、省内外的产业不断分化转移,再加上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加快建设,川南经济区加快发展,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围绕新形势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加力加劲、爬坡实干,以争分夺秒的责任感,招大引强的进取心,千方百计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把握关键,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暨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更大的成效 2012年,是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转型提升、科学发展、再求突破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招商引资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紧扣全市“转型工作年”主题和“两化互动,高位求进,转型工作,民生优先”的工作基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以重要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以重大项目的引进优化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承接的链条化、集群化、集约化,立足于招大引强,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的双提升,新突破。主要作目标是:实现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08亿元,力争达到550亿元,其中力争省外到位资金426亿元。全市重点督办招商项目132个,确保其履约率达到95%,开工率达到85%,资金到位率达到45%。重点跟踪促进招商项目130个。新包装推出招商项目130个。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必须围绕工作思路和目标,深刻把握关键环节,推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创新工作理念。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高度重视。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总抓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必由之路。新的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既有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又有宏观调控的新压力;既有来自内外的新机遇,又有各地竞相发展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成败”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理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要立足产业抓招商。一方面,加强对我市现有产业的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各产业的发展情况,搞清楚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最需要引进什么要的产业和企业,在某个具体的产业,是否已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部分、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努力站在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深刻了解全球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的新变化、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特别是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对外拓展的新动向。同时,要根据国家和省上的规划和政策,前瞻性地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理清产业脉络、支持政策和准入门槛,围绕重点产业和产品,做好产业链、产品链招商。二是要对接需求抓招商。从某种意义上讲,招商引资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需求、对接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投资需求双向对接的过程。我们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去发现、对接和满足需求,锁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强力促进。一方面,立足于内,要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从满足全市产业发展总需求的角度,结合各区县发展实际,明确区县承接地产业发展和布局需求、结构调整和链条延伸需求,从而确定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方向和促进重点。另一方面,着眼于外,要准确了解拟引进投资企业的需求,要及时发现目标企业的市场拓展、项目投资需求和对承接地配套条件、支持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锁定重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完善承接条件、配置资源要素和支持政策。

三是要投资促进抓招商。为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我们特别要处理好静态促进和动态促进的关系。所谓动态促进就是走出去,登门拜访,开展项目推荐。静态促进就是在办公室做足功课,深入研究产业、产品,有针对性地话联系、网络促进等等。搞投资促进,并非一定要“满天飞”。“满天飞”确实有效果,会抓到第一手资料,但成本太高,可能事倍功半。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更多的要把握其内在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按照搜集信息、发现需求、锁定目标、制订方案、实施促进、反馈信息这样工作流程来实施。

四是要强化力量抓招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看环境,关键在人才。有的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滞后,除了自身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外,主要是思路不活、办法不多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人才是特殊的复合性人才,不仅要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要对国情、省情、市情了然于胸,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方法和重点烂熟于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人品,要诚信,要让客商通过你了解宜宾优越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总的看来,我市招商引资队伍基础是好的,是打得硬仗的。下一步,要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招商引资人才,通过组织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专题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切实提升招商引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明确重点领域。

从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各区县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我市特色和比较优势,抓住主要矛盾,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

一是要积极依托优势产业招商。围绕做强做大重点产业,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乘势发展壮大宜宾特色优势产业。要在壮大酒类食品产业上引资促进。围绕酒类产业园区建设、酒类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酒类配套产业、酒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强化宜宾白酒在规模、质量、品牌等方面的龙头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顶级白酒生产基地、“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要在加快发展综合能源产业上引资促进。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引进具有区域性、功能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和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龙头企业,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要在做强做优化工轻纺产业上引资促进。要利用丰富的煤炭、硫铁矿等资源,注重引进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项目,以及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新型差别化纤维项目,开发纺织、高档面料、装饰、服装等下游产品。要在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上引资促进。积极对接和配套成渝两地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材料及零部件等机械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

二是要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上游产业和支撑产业等环节,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加“宽”加“长”产业链。制订产业链发展规划。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开展产业链缺乏环节招商。认真分析自身产业链缺失环节,争取在引进延伸产业链上找到突破口,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开展招商。围绕龙头产品、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商。盯紧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研究分析企业发展方向和投资动态,充分了解并积极对接需求,跨梯度引进重大高端项目,尤其是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

三是要紧扣产业集群招商。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推动集群承接,实现重大突破。集合市内不同区域的特色优势,按产业带跨区联动、整体推介,以整合后的整体进行集合招商,促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关联项目整体转移。坚持“两化”互动,把产业园区和城市群作为推动产业集聚、实现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投资促进的重要主体。科学确定全市各园区产业定位,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切实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集聚的产业园区。

(三)优化服务环境。

招商引资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总是向着发展环境好、服务质量优、投资回报高的区域流动和集聚。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让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

一是要努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从配套能力、要素保障等方面着手,围绕产业链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要优化物流条件和口岸通关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要提升产业园区水平,积极争取设立一批国家级、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二是要主动做好项目落地服务。不仅要招进来,还要落得下去,关键在于要把招商成果从协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签约的项目要跟踪服务,实行按月汇总、按月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确保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三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强化政府公信力。对破坏投资环境,影响项目落地、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居住环境、子女入学、医疗等工作、生活条件,使投资者安心创业。

三、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招商引资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

招商引资工作是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其领域涉及各行各业,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整合推进力量,狠抓工作落实,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一)明确工作责任。

各区县、市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把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局工作进行部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带头服务,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拿出足够的精力抓招商,对涉及到的招商引资事宜,要亲自参加、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促落实。

(二)形成工作合力。

切实增强主动意识,坚决破除本位主义和私心杂念,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只要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都要大开“绿灯”,给予支持,不人为设置障碍,不推诿、不拖沓,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参与招商的强大合力,构筑“政府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推动”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

(三)强化目标考核。稍后,市政府将与各区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大家一定要对照目标任务,迅速组织制订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招商引资局要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调研督查等作用,坚持按月统计分析和通报。市委市政府督查目标办要对今年 132个招商引资重点督办项目进行挂牌督办和专项督查。招商引资目标考核领导小组要严格考核,全面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5

(2012年5月14日)

同志们:

4月28日,我们已召集各有关部门、乡镇办及全市各餐饮服务单位,召开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从监管部门、属地管理到主体责任单位,落实了责任。按照今天会议安排,我就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再讲五点意见:

一、强化各类餐馆特别是小餐馆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外出就餐次数快速增长,带动我市餐饮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涌现出大量餐饮服务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在管理上整体比较完善,但大量遍布城乡的中小型餐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无证经营,软硬件设施不到位,使用劣质原料,购进原料索证索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单个表面来看不大,但积少成多,如不及时整治,终成大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好多大问题都是小问题不及时治理引发的,这方面的教训近几年很多。食药监局要特别加大对中小型餐馆的监督管理,对无证经营的该取缔的取缔,该关停的关停,硬件设施不健全的如需停业整顿的一定要停业整顿,凡没有建立进货台帐,监管人员要监督指导建立台帐,确保可溯源。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该提请公安协助的就提请公安协助。

二、强化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监管。市食药监局牵头,涉-1-

及到教育、建设等部门,要相互积极配合,积极探索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等级评审,督促、指导学校食堂提高软硬件水平。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各乡镇办全力配合,深入开展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学校食堂进行食品安全隐患自查,督促硬件条件不达标、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学校食堂整改规范,有效降低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要全面加大对重点学校、农村学校食堂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加指导和监督检查频次,对设施、条件达不到要求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大力整治流动摊点、露天烧烤和店外餐饮单位。

进入夏季,流动摊点、露天烧烤和店外摆摊又开始大行其道,这些摊点无“清洗消”设备,卫生条件很差,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有引起集体中毒事件的重大隐患。由于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治管理上要讲方式方法,需多部门配合,食安办牵头,食药监、城管、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该取缔的取缔,该规范的规范。城管规划出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食药监部门对固定的摊点依法进行监管。努力实现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目标。

四、规范空中快餐和农村宴席服务行业。

城乡“红白事”宴席,不论是自己请厨师,还是由“空中快餐”承担,由于食品加工场地狭小、设施简陋、容器及用具清洗

消毒不彻底,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熟食冷菜制作、储存不当等原因,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对于农村聚餐、“空中快餐”的监管,以前我们还是存在盲区,食药监局尽快起草《=州市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集体聚餐的上报备案制度和农村厨师体检制度。食药监局要对上报备案的集体聚餐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聚餐安全。在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监管过程中,必须积极发挥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作用。他们身处基层,能够及时准确获知农村自办宴席的相关信息,并且熟知相关情况,监管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食品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乡镇协管员的业务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他们,切实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督指导,防患未然。

五、以过硬措施确保餐饮环节食品安全。

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首先要底码清楚,措施要过硬。整治监管工作,餐饮服务单位底数要清楚,要展开拉网式排查,按照“一户一档案、一企一台账”的要求建立监管档案,全面掌握辖区内餐饮服务业的总体状况。二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以食药监局为主体,扎实开展无证餐饮经营单位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原料采购验收、索证索票、餐饮具消毒制度等制度,确保清查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各乡镇办要对辖区餐饮单位、空中快餐经营单位拉网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全力配合部门执法。三要牢牢把握关键环节。查许可

证看经营主体是否合法,查加工现场看硬件设施是否健全,查进货台帐看原料来源。积极推行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四要强化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今年各级各类重大活动多、社会影响大、保障要求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突出把做好各级各类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列为重中之重,对我市举办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重大活动,采取全程监管、重点巡查等形式,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的监管,确保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五要全力突破大案要案查办工作。准确掌握餐饮服务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以无证经营、非法添加、使用明胶、使用过期食品和“三无”产品、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未落实等为重点,全面加大查案办案力度,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从严从快侦办。通过关停一批、处罚一批,达到警示一批、规范一批的目的。六要全面加强宣传培训工作。积极推行餐饮单位公示制度,在中型以上餐饮单位公示许可证、承诺书、监管人员等,在小型餐饮单位张贴宣传画。要组织对执法人员、餐饮管理和从业人员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不断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自我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各乡镇办要组织各村街(社区),在村街醒目位置刷写永久性食品安全宣传标语、村广播定期滚动播报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在农村文化刊板和墙报设立食品安全专栏、发放食品安全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覆盖全社会、工作常态化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格局。七要建立餐饮服务监管长效机制。机构改革后,食药局做为餐饮服务监管主体,要探索建立餐饮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各种监管制度,从程序、制度上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多次专项整治行动由短期突击整合为常态监管,餐饮企业量化分级后增加监管频次,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示餐饮企业量化评级等,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李市长2012年讲话(2.2) 篇6

奋力而为

全力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跨越科学发展

——在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雷 鸣

(2012年2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跨越式科学发展。刚才,栋梁局长对当前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做了全面安排,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着力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事业跨越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和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破解交通发展瓶颈,着力构建区域综 合交通运输枢纽,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建成宝天、天定、宝天高速公路天水过境段等重点交通工程;十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庄天二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洛礼二级公路即将开工;一批农村公路相继建成,到去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万公里,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21.56公里提高到70.3公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明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运输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协力推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虽然当前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全市交通运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对外交通道路布局仍不合理。境内只有一条东西向高速公路,南北向高速公路至今未建,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内综合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公路等级不高,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仅占5.9%,网络结构呈现技术等级低、干线公路通而不畅、运输效益低、通行条件差等现状。民航方面仅仅开通了天水至西安的支线,运输量小,航班正点率低。三是农村公路通畅水平不高,抗灾能力较差。全市9147公里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3256公里,只 占农村公路的36%;2951个行政村只有924个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占31%,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之我市地形地貌复杂,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桥涵构造物不全、线型不适、通行能力不高和抗灾害能力差等问题。四是应急保障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全市运输行业组织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水平低,运输站场体系还不完善,运输结构还不尽合理,现代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五是一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慢,与建设工期要求有一定差距。)

在深刻分析当前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搞好交通运输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

一是中央和省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决定继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对公路、民航、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构筑大路网、构建大枢纽、发展大物流”为重点,实施“会战东部、挺进西部”战略,加密陇东南路网,构建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六大交通运输发展区域,积极承接全国产业的梯度转移。这为我们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一些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已经纳入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划。我市作为陇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和省上对天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十分重视,将天水作为甘肃省五个道路运输枢纽之一加大扶持力度。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天水至武都铁路、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天水 至武都高速公路、天水铁路枢纽工程、天水中心客运站、天水道路客运枢纽站、天水汽车客运西站、天水道路运输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列入国家和省上“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一些工程已相继批准立项、开工建设。这为我们进一步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国家六盘山片区交通运输扶贫开发战略为我们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国家为了全面解决六盘山片区对外通道、内部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农村客货运等问题,决定对六盘山片区实施交通扶贫开发。我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麦积区和秦州区的12个特困乡镇列入六盘山片区开发规划范围,这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路网络,加快交通扶贫攻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突出成绩,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跨越转型发展的思想,转变观念,敢谋敢想、敢想敢干,以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措施,实施一批交通运输重点工程,着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

二、完善规划,抓住建设,全面做好全市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当前是我们加快交通运输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机遇期和政策叠加期。我们要立足市情,围绕“构建一个中心”、加快“四大建设”、完善“三项服务”的发展重点,对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思路,细化措施,突破难点,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围绕构建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中心,着力完善全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我们要把天水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大局中考虑,立足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省上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特别是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我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新审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科学定位,超前规划,进行适度调整完善。要重点围绕“骨架高速化、主干二级化、支线等级化、网络合理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努力构建以双“井”字型高速公路为主骨架,通县二级公路环道为主干线,通乡三级公路为支线,通村沥青水泥路为脉络的交通运输网络,努力打造国家级陇东南交通运输枢纽中心。具体讲:

骨架高速化,就是以完善公路主骨架为重点,在横穿全市东西的连霍高速全线贯通后,重点建设纵贯南北的十堰至天水,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经麦积、秦安、庄浪、华亭止于平凉市),到“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47公里,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力争“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陇县至甘谷(经张家川、清水、秦安、甘谷与景泰—礼县高速公路相接,全长182公里,估算总投资180亿元),静宁至天水,景泰至礼县等高速公路项目,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40公里,形成“二横三纵”的双“井”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

主干二级化,就是着眼优化路网整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庄浪至 天水,洛门至礼县二级公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莲花至张川至恭门,天水至中滩,峡口至渭南,通渭至甘谷,武山至漳县等18条二级公路项目,新改建主干线公路1564公里,逐步建成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秦州、麦积、三阳川的“内一环”、连接各县城区的“外二环”和辐射周边相邻县市的干线公路网,打通干线公路网中的出口路和断头路,基本实现主干线路网二级化。

支线等级化,就是要加快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到“十二五”末,县区到乡镇全部以三、四级公路连接,全市100%的建制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另外,要按照构建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天水至平凉铁路;开工建设天水至武都铁路,三阳川至郭川至清水牛头河支线铁路,天水铁路西站,天水铁路枢纽。按4C级标准迁建天水机场。通过一系列交通项目的实施,逐步将我市建成国家级陇东南交通运输枢纽中心。

(二)围绕“四大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我们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载体,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抓好亮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全力抓好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农村公路和运输站场建设,改善交通基础条件。

一要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建设。对已经开工建设的庄天和洛礼二级公路、十天高速公路,要积极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紧盯项目工期,想方设法,及时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建设补 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条件,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对已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我市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项目,要与周边市县协作配合,提早谋划,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对未进入国家和省上规划的陇县至甘谷等高速公路;莲花至张川至恭门,麦积至中滩至甘谷等二级公路,要加强协调,争取尽快立项。

二要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整合各类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农村公路发展的大跨越。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省交通厅汇报我市交通工作时,省厅领导明确表示,要把今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陇东南,在陇东南掀起农村公路大会战的高潮。今年全省要建成通乡油路5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国有林场公路改造工程3000公里。这再次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经过初步协调,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要比去年重。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弄清情况,找准弱点,抢抓有利时间,组织实施好建设项目,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各县区要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补贴,通畅工程在省上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公里另行补助10万元,今年全市补助资金总额要达到6000万元。要狠抓农村公路“提标、提质”工程,以提高等级、优化结构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坚决杜绝“年年建、年年补、年年修路不见路”的现象。

三要突出抓好运输站场建设。要按照规划超前、实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原则,加快建设天水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中心、天水中心客运站、天水道路客运枢纽站、天水汽车客运西站、天水道路运输物流中心,以及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客货集散中心、社棠货运站、天水铁路西站、三阳川铁路货运枢纽站、皂郊货运站等工程,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促进全市交通运输业由传统型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

“四大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建设任务,关键是抓项目建设。我们要把交通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抢抓中央和省上规划布局陇东南交通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项目的论证、争取、储备、实施上下功夫,求实效。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紧紧抓住国家即将启动实施的《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实施涉及的6个县区和秦州区的12个乡镇,要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交通运输现状进行调研摸底,综合考虑本辖区实际和长远发展目标,着手编制规划,加强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发展盘子。

(三)围绕“三项服务”,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要围绕“物流服务现代化、公路管理养护标准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常态化”的目标,着力抓好服务保障工作,保畅通、保安全、促发展。在服务保障中要着力提高“三个”能力:

一是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加大车辆更新力度,提高高速公路大通道和干线公路运力档次,发展适合农村运输的经济型车辆;要统筹城乡运输发展,继续发展跨 省际客运、城市间直达客运和旅游客运,不断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线路,提高农村地区的通达深度;要加大运输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走集约化、专业化、快速化的路子,创建物流品牌。要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理顺城市公交管理体制,通过优化公交线路、提高车辆档次,提升服务水平,充分体现公交在服务群众出行、提升城市形象、缓解交通压力方面的主要作用。要加大运输市场监管力度,开展运输市场整顿,坚决打击黑车、黑站、黑户和非法运营、欺行霸市行为,形成统一规范、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二是着力提高公路养护管理能力。要把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放在同等地位,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分级负责”的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养护责任,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良好的目标。要加大养护资金的筹措,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养护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着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高度重视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加强对重点运输车辆和桥梁、隧道、高边坡等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切实预防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整合路政、养护、运管等信息监控平台资源,加快道路运输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健全路警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为全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安全保 障。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任务的完成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任务繁重,项目建设多、数量大、要求高。各县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协作配合,靠实责任,全力做好管理、建设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抓落实中,要重点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要到位。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奖罚措施,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促进各项工作发展。市直有关部门要增强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全力配合交通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国土、林业、水务、电力、通讯等部门要主动做好征地、设施搬迁、用水用电和通讯保障等服务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交通、支持交通、参与交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工程质量监管要到位。要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合同制,严把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装、工程验收等四道关口,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要加强工期管理,按照项目性质、投资渠道、难易程度,结合实际制定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是技术保障要到位。要深入实施 “人才强交”战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全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工程建设、运输市场管理、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的技术指导,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是队伍建设要到位。要切实抓好交通运输队伍的教育管理,深入推动 “抓作风纪律、办惠民实事、树交通形象”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大纠风治乱工作力度,严肃工作纪律,切实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一篇:广告公司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临时用工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