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卫生科教发展规划

2024-09-28

“十二五”卫生科教发展规划(精选2篇)

“十二五”卫生科教发展规划 篇1

凤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卫生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06年11月,我县被陕西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2007年9月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2009年获得免疫规划省级先进县称号。2009年,获得全市妇幼卫生先进县称号。

(一)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结合“5.12”地震灾后重建,投资0.4亿元,完成了12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为6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了锅炉供暖和洗浴设施、90%的乡镇卫生院新建了职工宿舍,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县妇保站大楼竣工,96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达标。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强力推进。

建立并完善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行政区域全覆盖,参合人数逐年增加,稳定在每年2万户7万余人参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十一五”期间,共为

2.6万人次住院农民报销医药费用2381.3万元,为26.4万人次报销门诊医药费用266.5万元。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2010年5月县财政自筹资金200万元在县农合办设立大病医疗救助办公室,从而建立起了覆盖城乡、标准统一、程序简便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截止2010年12月,办理大病二次救助220 人次,兑现救助资金110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强化。

“十一五”期间,通过构筑坚强有力的传染病防治屏障,实现了“五苗”接种率达95%、“两脑”接种率达90%的工作目标。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2008年为9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100%,婴儿死亡率由1992年的41.7‰持续下降至2010年的10‰。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0”基线,“降消”项目执行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8年,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提前启动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四)专业技术队伍有力加强。

依托省政府“十一五”人才振兴计划,先后招录64名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同时,利用各种项目,搭建各种平台,采取集中培训、脱产进修、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在职医务人员培训,使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卫生人才队伍现状有所缓解。

(五)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六)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2010年开始,对乡镇卫生院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实行零加价销售,规范药品采购途径、保障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努力缓解百姓用药负担和看病贵的问题。

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振兴中医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入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采取“医保惠民、防病安民、降价暖民、建设益民”等措施,促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总体目标

1、政府投入逐步实现全覆盖。

2、医疗保障实现大提升。

3、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大提高。

4、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均等化。

5、城乡环境卫生更干净。

(四)发展重点

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县级:筹资3000万元,建设12000平方米的凤县医院住院大楼;筹资3000万元,建设2400平方米的卫生人才培训中心。

(2)乡镇:筹资6500万元,建设三岔等9个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后勤服务楼、医务人员安居工程。

(3)村级:筹资1000万元,对10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强化政府投入责任,彰显医院公益本色”。

(1)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不断完善药品“三统一”工作机制,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2)加大政府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将两个县级医院由差额事业单位改为全额预算管理;将医务人员的津贴补助、人才培养、医院的基本建设等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县级医院的历史债务,由政府逐年清还;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由政府买单,并限定医院以成本价计收检查费。乡镇卫生院运转经费由县财政足额予以补贴。对村卫生室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助,每年不少于6000元。每年投入100万元,奖励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务人员;高薪聘任市级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和名医来凤工作。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要借鉴外地模式,探索将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副科级建制单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要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公开选聘,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对任期内未完成目标责任者予以解聘;三要在设岗定编的基础上,对在职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由院长与被聘任人员签订聘任书;四要对部分后勤和护理人员,实行合同制和目标任务管理;五要对新录用人员,坚持面向全国,实行择优聘任。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将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根据出勤率、岗位含金量、工作数量及质量、医德医风等,经综合考核后,定期核算发放。同时,改革医生的考核方法,将过去的处方金额提成改为处方数量提成,消除医务人员的创收倾向。

(5)完善全民医疗保险。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标准规范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现有报销补偿的基础上,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10%,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补偿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4万元以上。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将救助封顶线由每年3万元提高到5万元,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3、加强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加强县医院和中医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将其分别打造成县级医疗教学中心和中医药服务中心;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新起点上,继续完善医院内部管理,科学规划医院发展,着力盘活医疗资源;着重强化县医院优势学科建设和中医院的特色专科建设,深化专科内涵、拓展专科业务,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在乡镇卫生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分级开展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将凤州、南星中心卫生院创建成为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其余乡镇卫生院分别完成晋级上等建设。

4、全面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争取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0-30人,充实医疗卫生人员队伍。认真落实在岗农村卫技人员学历教育制度;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人才交流,逐步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建立医务人员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探索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的运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统筹发展城乡卫生事业。

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是认真履行县城卫生综合管理职能,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二是力争修建双瓮漏斗式厕所6000座,使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三是每年创建1—2个省级卫生镇、1—2个省级卫生村、2—3个市级卫生村。四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四害”密度,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6、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

(1)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将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做好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创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做好结核病、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鼠疫、霍乱、人禽流感、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置重大疫情,加强重症救治,减轻社会危害。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10/10万以下;肺结核痰涂阳治愈率达到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加强艾滋病防治,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工作,艾滋病病人随访率达100%。全面实

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十二月龄内“五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他疫苗单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3)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高危孕产妇筛查率、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降消项目”,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深入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加大落实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度,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0%以上,受孕妇女叶酸服用率达50%以上。积极推进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提高婚检率,全县免费婚检率达85%以上。继续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4)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全面开展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公共场所监督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饮用水卫生以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认真履行相关职能,积极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10-2015年),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

(5)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索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

7、完善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县城:不断强化凤县医院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功能和地位;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挖掘凤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特色和优势。

(2)乡镇:按照“控制数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重点支持”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卫生规划。对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器械设备等各种医疗资源,进行大整合,科学布设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引导医疗市场良性竞争,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对现有的13个基层卫生院(包括7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2个分院),通过撤并重组,保留9个基层卫生院。其中,撤销凤州中心卫生院红光分院,将其并入凤州中心卫生院;撤销红花铺卫生院,将其并入黄牛铺中心卫生院;撤销温江寺卫生院、南星中心卫生院瓦房坝分院,将其并入南星中心卫生院;其余基层卫生院保留设置。将凤州、南星、河口、平木、黄牛铺等5个中心卫生院,分别建成一级甲等区域性综合医院。

(3)村级:在96所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改造,完善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在城区,努力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在农村,实现“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常见病不出乡(镇)”。

实施步骤:一年打基础、二年显雏形、三年见成效。

“十二五”卫生科教发展规划 篇2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对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阐述,更为百姓勾画出一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美好图景。

社保网越织越密

探索社僳体系城乡一体化,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建立起覆盖城参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金维刚表示。

金维刚说,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低,老百姓必定会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产生担忧,即使收入提高了,也过得不安稳,不敢消费,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并拖累整个经济运行。

健全社保体系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只有将过去缺乏社会保障的各类人群逐步纳入社保体系,让人人都享有社会保障,才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过程,这也会使各类社会群体从中受益。社会保障还能使财富分配更加公平。研究显示,很多国家初次分配基尼系数在0.4甚至0.5,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基尼系数会降到0.3以下。

金维刚认为,收入的提高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但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则完全可以推进得快一些,并尽可能将所有人都纳入进来,实现“全覆盖”。

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保体系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

金维刚表示,首先要瞄准“空白点”,健全体系。比如,新农保让农民“养老不犯愁”,但城镇居民养老还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下一步应加紧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此外,还应当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机关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其次是继续扩大覆盖范围。目前社会保险扩面参保的重点人群有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

第三是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当前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均有各自的制度体系,未来一段时间要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台。

此外还要提高待遇,并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他谈到,“十一五”期间,我国连续5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未来5年,国家应着力于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继续改善退休职工待遇。

金维刚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占GDP的比例与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在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也有空间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专家建议,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减少创业、就业税收

“国家这些年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我们深有体会。”家在东北的刘文松、李慧娟老两口说,5年前两1人的退休工资共有4000多元,现在涨到了7000元左右。“牛奶、水果天天有,吃药打针不犯愁,每年还能旅游一两次。吃穿住行,改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1760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

“‘十一五’是党和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历史性突破的5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比如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比如在全国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通过增收入、扩保障'减负担,切实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迟福林认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老百姓为进一步改善物质文化消费,要求增加收入;为谋求价值体现和社会尊重,要求劳动报酬更加公平公正。此外,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由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从追求“国富”转向追求“民富”。“老百姓兜里有钱、心里有底了,才敢消费,才能持续地释放内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快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迟福林说。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符合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乃众望所归。”迟福林说。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接下来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如社保、医疗、教育等扎实推进,有力缓解了收入再分配的矛盾,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缓冲、稳定机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成当前举围上下的共识,为进一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和理念支撑。应该说。‘十二五’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既必要也可行。”迟福林说。

“可以预见,‘十二五’我们的经济蛋糕会越做越大。”对于如何“切好蛋糕”,迟福林认为,一是要明确目标,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税种,减少创业、就业税收,通过税收的二次调解,缩小贫富差距。三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减少政府行政费用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少盖豪华办公楼,多建医院学校”,增强“再分配”的调剂作用。四是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企业的改革,尽快建立起规范化的收租分红制度,提高国有企业上缴租金、利润的比重。五是建立工资协调机制,增强工会的议价谈判能力,合理确定企业最低工资限额。

“如果我们能在‘十二五’期间坚决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初步规范分配秩序,基本健全新型收入分配体系,到2020年以后,中国社会将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迟福林说。

缓解看病难和贵

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将“平时少得病、

看病更方便、降低医药费”

“十一五”期间,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酝酿多年的新医改方案破茧而出,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期待。

坚冰已破,但路途尚遥。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新的任务开始明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周生来认为,“十二五”阶段,深化医改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

周生来分析,通过深化医改,百姓可以得到以下实惠:

平时少得病。长期以来,我国民众重治疗轻预防,由此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患者多。导致看病难。新医改倡导预防为主,通过扩大和加强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体系建设,到2015年,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全体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看病更方便。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是“十二五”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亮点。通过完善全科医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政策。使社区医院摆脱“庙小没菩萨”的人才困境,切实履行“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降低医药费。“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弱势人群救助能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措施,切实减轻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人口也要均衡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人口国情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时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基础。五中全会把人口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数量压力依然巨大,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计生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

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到突出位置。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把好出生人口素质第一关,着力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力度。实行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政策,各项惠民政策中要体现对女孩家庭的照顾和倾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实施积极、健康、保障、和谐的人口老龄化战略,迎战“未富先老”的冲击。

上一篇:家风故事作文下一篇:拜年祝工作顺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