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共10篇)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1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2011年是全面实施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街道民政工作将按照区委、区府和区民政局的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以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服务,注重以人为本,大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充分发挥好民政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职能,切实为辖区群众服务,为建设和谐新华新做出贡献。
一、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创新工作思路,加大低保工作服务力度。2011年,街道的低保工作在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把重心逐步移向低保工作“个性化服务”的理念上。经过多年的努力,街道的低保工作在制度的执行上“日趋成熟”,但结合目前市、区各级领导提出的“服务和谐社会,增强群众幸福感”工作理念,街道民政科在今年的低保工作中提出“个性化服务”工作理念,对低保保障对象中的重点人群(特别在就业年龄段内具有就业能力的)进行“个性化管理”,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服务,旨在和他们交朋友,一方面为更深层次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宣传政策;另一方面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使他们逐步从思想上发生根本转变,重新走向社会。
(二)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各项救助制度的落实。大力实施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
地开展大病医疗救助活动和临时救助活动,让真正困难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
(三)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在各社区建立救助管理咨询点,搭建快速救助通道,确保辖区全年无流浪人员伤亡情况发生。
二、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确保民政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今年的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包括:工作理念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树立“服务和谐社会、增强群众幸福感”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组织两次社区干部培训大会,对所有社区干部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全体社区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力量的整合,探索社区干部管理的新思路,确保办事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继续抓好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后续工作。按照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今年3月份是新一届社区建章立制阶段,我们将督促各社区健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进一步兑现落实社区各项工作考核制度。2011年,为进一步激励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将继续同9个社区签订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强化责任,激励工作。
三、认真做好双拥和优抚工作
(一)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加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的落
实工作;认真开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优抚服务水平;落实《江北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通过实施医疗减免、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保障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落到实处。
(二)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组织好“八一”、春节双拥慰问和对地区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协调部队与参和谐社区创建,和部队一起共同开展助学结对和助老结队,把共建内涵延伸到社会弱势群体服务上来。
四、认真做好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一)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大力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兴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在有条件的社区打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认真做好老年人生活补贴金的发放工作,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二)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减免政策;利用清明节进行“文明治丧”宣传,对辖区殡葬用品经营户进行清理、登记,做到心中有数,对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确保辖区火化率保持100%。
(三)大力开展慈善工作。2011年开展慈善分会的资金募集工作,做好接收日常和突发事件的捐赠工作和捐赠资金的管理工作;在大兴社区新世纪超市建立“华新街道慈善超市”;
(四)廉租房(公租房)管理工作。做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发放,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完成廉租房档案资料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租金补贴户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发放条件的进行及时清理;配合做好公租房的相关工作。
(五)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继续利用辖区的健身队、舞蹈队、合唱队、书画队等文体队伍在辖区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居民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民政科
2011年2月18日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2
1. 稳定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
(1) 落实生猪等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落实。专题开展肉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调研, 提出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
(2) 继续抓好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监测和预警
启动生鲜乳收购站和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 选择部分奶业主产区开展生鲜乳生产收购监测试点工作。跟踪监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生产情况。强化监测点数据采集, 完善数据质量考评制度, 定期汇集监测县数据报送情况, 开展监测点数据质量省际交叉核查, 通报考核结果。
(3) 加强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
6月份和11月份, 将分别召开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 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发布, 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发布有关报告。
(4) 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
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灾情调度系统, 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2. 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1)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 新创建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完善示范场验收评估标准;下发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并组织开展督查;建立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基础数据库;举办示范创建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会。
(2) 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
遴选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典型示范场, 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加大示范创建宣传力度, 将示范创建活动建成品牌, 进一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3)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继续会同环保部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结合典型示范场遴选工作, 总结提炼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3.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 研究促进畜禽种业
发展措施开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调研, 组织召开全国畜禽种业工作会议, 研究“十二五”时期畜禽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2) 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
组织召开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 落实生猪、奶牛、肉牛和羊的良种补贴政策, 加强指导和监督, 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3) 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
实施“十二五”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 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继续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指导核心种猪场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 积极推进种猪联合育种。组织起草蛋鸡、肉牛等畜禽品种改良计划;做好肉用种公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加快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继续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扩大测定规模, 抓好测定数据在生产上的应用。
(4)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
制定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方案。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 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完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编写工作。
(5) 强化种畜禽质量监管
贯彻落实《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加强种公牛站管理。继续做好种畜禽资源进出口的审批管理。加强种畜禽场动态监管, 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计划, 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
4. 促进奶业振兴与发展
(1) 加快奶业生产发展
全面实施《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部产区、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等5大奶业产区,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起草全国奶水牛、奶山羊发展规划。结合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示范创建, 提高机械化挤奶率, 加快转变奶业生产方式。
(2) 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监管
严格审核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 严查“两证一单”, 强化许可管理。深入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 推进标准化管理。启动生鲜乳收购站信息化监管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逐步开展试点。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 联合质检、工商和公安等部门,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生鲜乳收购“黑窝点”和长途贩运、拼车运奶中的违规行为, 规范生鲜乳收购运输秩序。
(3) 严格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
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以奶站和运输车为重点, 采取专项监测、飞行抽检、隐患排查等手段, 对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进行严密监测和坚决打击。制定发布监督抽检、异地抽检、生鲜乳生产收购进货查验、生鲜乳收购站信用档案及“黑名单”通报、从重处罚等5项制度, 推动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4) 做好奶业行业发展指导与服务工作
在主产区推行生鲜乳收购政府指导价, 逐步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密切跟踪乳制品进口形势, 加强研判分析, 防止对奶业发展造成冲击。开展奶农和奶站培训与技术服务, 扶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 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督促指导地方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及时调整奶源布局, 维护奶农利益。
5.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和养殖环节监管
(1) 加强饲料行业法制建设
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修订案) 》尽快颁布实施。修订颁布《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并公布《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 开展《条例》及配套法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2) 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
制定《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在10个重点省30家企业试点实施。完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审核工作机制, 加强现场复核。继续组织开展100家蛋白质原料获证生产企业、100家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推动各地严格执行饲料企业年度备案制度。
(3) 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安全评价
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把苯乙醇胺A、可乐定、赛庚啶等新型违禁添加物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重点省生猪养殖场户和肉牛养殖场户“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拉网监测。组织起草生猪“瘦肉精”监督管理办法。继续开展餐厨剩余物、二恶英、防霉剂等安全评价, 突出重点开展饲料安全隐患排查及配套检测方法研究。
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组织8省区监测牧区草原载畜量和生态变化情况, 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创造条件;会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省区搜集整理本底资料, 编制草畜平衡管理实施方案并批准实施;组织开展补贴政策管理软件开发, 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动态管理。加强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估, 将政策落到实处。
(2) 推动“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 争取在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草原防灾减灾能力、草原监督管理技术推广支撑等基础建设方面出台新的政策, 强化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草原保护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力度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 编制草原保护建设与利用“十二五”规划及退牧还草等专项工程规划和重点退化草原区域治理规划。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南方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和牧区易灾县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工程, 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加快推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4) 继续推进落实草原承包经营等制度
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 (联户) 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快基本草原划定, 将实施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 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进程。
(5) 强化草原监督管理
督促各地加快制定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及收费管理办法, 尽快全面建立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专款专用, 恢复草原植被。协助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出台追究草原违法犯罪行为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 加大对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6) 加强草原技术推广与示范
推进草原技术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 继续开展10个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 加快草原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普及舍饲圈养和快速育肥技术, 加强生产的服务指导, 依托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和畜牧行业专项及相关项目, 建立种草养畜、鼠虫害防治等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典型示范点, 促进草原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7. 做好规划编制和科技标准等基础性工作
(1) 做好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组织做好《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二五”规划》、《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秸秆养畜项目“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2) 加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做好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监督评估委员会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 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 切实发挥体系服务产业的作用。
(3) 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
完成“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个重点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遴选推荐“十二五”畜牧业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争取获得立项支持。组织实施8个科技项目, 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跟踪指导, 做好年度执行情况总结。
(4) 继续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组织举办标准编制培训班, 组织召开畜牧、饲料、草原相关标准审定会, 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60项, 编辑出版畜牧业标准汇编。
8.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1) 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
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重点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等方面, 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 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2) 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开展好司理论中心组和全司学习活动, 组织全体干部学好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新情况, 发现新苗头, 解决新问题, 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
(3) 加强作风建设
科学编制绩效考核指标, 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各项规定, 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 推进畜牧行业政风行风建设。
(4) 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 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 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和监测不合格企业的查处力度, 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5) 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3
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1.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设立行政监管科(室),加快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使监管网络延伸到基层。
1.2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分工意见》,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等有关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3强化执法监管 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力量,依法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1.4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学习借鉴本省先进市(州)县(市、区)及外省经验,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总结经验,研究方式方法,示范推广成功模式。
2.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1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体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农业部门监管责任。
2.2加强农药监管 加强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药经营单位监管,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监测农药质量,及时查处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及准用农药中添加违禁农药的违法行为,杜绝违禁和伪劣农药流向农村市场。
2.3督促落实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以“三品”产地为重点,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记录档案。
2.4加强部门合作 与食品、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实行联防联控,形成监管合力。
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3.1开展农业标准化制修订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完善充实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
3.2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组织实施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配合各级世行项目办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标准化的模式。
3.3加快发展“三品一标”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 扶持力度,加强认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全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对获证产地和产品进行全面抽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抽查不低于30%,省级重点抽查不低于10%。检查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4.强化农产品监测
4.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全力推动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已经批准的30个县区的质检项目建设指导力度,加快资质认定,形成检测能力;积极争取新建质检中心尽快列入“十二五”建设项目。
4.2加大监测检验力度 重点开展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定监测计划,规范监测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通报检测结果、继续排名致函。全年开展省级例行监测3次,水果3次,食用菌1次,做好专项监测及应急监测。全年定量检测农产品样本5000个以上。
4.3实行检打联动 针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开展监督抽查,依据监督抽查结果,及时查处问题产品,严厉打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5.切实抓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5.1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专家队伍,开展高风险抽检,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5.2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报告制度,规范信息发布,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抓好世行项目
6.1建立世行项目组织机构 各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成立世行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世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推进世行项目扎实有效开展。
6.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省、市(州)和项目实施县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超前谋划好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好省、市两级质检中心建设、监管设备争取、培训项目实施、标准化示范区建立等工作。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7.1抓好培训工作 开展全方位培训。举办监管人员、检测人员、内检员、标准化技术推广等培训班,全面提高依法监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素质。
7.2强化宣传 重点依托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信息平台、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及省内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形成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新闻媒体联系与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街道办事处2011年工作要点 篇4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体干部职工自我加压,奋力拼搏,谋求大变革、实现大突破的关键一年。根据全市、全区的总体部署,结合。。办事处实际,现将。。办事处2011年工作要点,明确如下: 2011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区委决策,以“大党建”为统领,以依靠群众参与为保障,以服务国有企业、打造楼宇经济、提升城管水平、维护和谐稳定、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美化市容市貌,进一步巩固辖区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凝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大党建”为统领,努力构建社会文明新风尚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水平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和“三具两基一抓手”要求,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中的统筹作用和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2、深入推行政治文明“三大举措”。在辖区各社区全面成立十大员协会,把权力还给群众,引导群众解决内部问题;对群众评选出的标兵,给予应有的待遇;
3、创先争优。在辖区各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开展“创先争
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并把加强党员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
4、继续开展“入户大走访”。入户走访是党和政府拉近与群众距离、凝聚人心的必要载体,也是贴近民生、了解民生的重要手段,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定期开展“入户大走访”,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以服务求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根据我办地域面积狭小的实际情况,2011年我办将依托优势,很挖潜力,打造特色,切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努力形成自身的经济运行模式。
5、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将祥瑞招商楼作为我办财税收入的增长点,倾全力打造。加快硬件建设,力争于3月份之前,招商楼硬件全部到位;严把商户入驻管,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入驻门槛,不断提高入驻强度,切实将有实力、有优势的商户引进辖区,形成经济凸起点;依托钢材大厦、殷都商务在我辖区的优势,寻求合作,主动接洽,与其形成强强联手,达到共赢。
6、做好电厂“大文章”。继续坚持以服务求发展理念,在全力服务号电厂发展的同时,积极某发,努力实现企地共建。紧抓电厂上游运输环节,积极协调各方面有利因素,尽快规范其上有运输,不断做大财政“蛋糕”。
7、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调研力度,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尽全力予以解决。
三、以市场化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8、落实城市管理“3+N”和十项顽症治理措施,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督,确保市、区城管目标考核工作取得先进位次。
9、2011年继续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洁净有序,市容市貌良好的环境。
10、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热情,挖掘辖区商户自我管理潜力,建立社区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畅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
11、做好辖区卫生费征收各项宣传工作,获得辖区居民、商户的理解,确保应收尽收,争取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征收任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保辖区和谐稳定大局
12、加大保稳定工作力度。坚决执行“321”和“四个每”工作法,收集解决群众各类问题、困难和意见,实现信访来信来访总量、群众到区集访、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调动居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确保年内无火灾事故发生。
13、持续低生育水平。确保一类乡办的位次,争创综合改革示范办事处;根据区综合改革示范建设重点项目,打造“城市社区计生诚信队伍建设”工作亮点。
14、着力改善民生。积极实施就业政策,多渠道地开发就业
岗位,不断扩大辖区养老、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好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事业,切实解决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认真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作,切实为辖区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的问题。
五、以提高作风建设为保证,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5
一、看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注重源头预防,发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和村居综治工作站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的平台作用,及时发现苗头隐患,依法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推行建立对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评估程序和办法,利用综治网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进一步健全“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各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在不同的层面建立完善大调解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加强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配合。突出加强行政调解,推动部门履行职能化解矛盾。提升司法调解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范和深化人
民调解活动。
充分发挥执法执法办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释法说理工作机制及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建立健全征地拆迁、劳动纠纷、医疗纠纷、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便捷、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排查调处工作,针对其中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
二、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和具体方案,落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社会管理的要求,设立具体项目,推动实施。确定试点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分类指导,就一些重点工作,实施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
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掌握户籍人口、人户分离及推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推行居住证等“一证通”服务管理措施。重点做好“无业可就、居无定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抓好已出租房屋为住的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加强
2011乡镇民政工作要点 篇6
一、2011年民政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争先进位,努力实现民政工作全面、持续、跨越发展和大有作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本思路:按照“七个围绕、五个推进、两个加强”的思路,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拓展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民政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更有效的社会救助、更广泛的基层民-主、更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更牢固的军民团结、更规范的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总体奋斗目标:各项民政工作在全省全面实现“保二争一”,至少50%的工作力争在全省名列前茅;年终考评在市直机关跨入优秀行列;行风建设在全盛全市“保二争一”;全面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创建科学发展示范机关,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做出新贡献。
单项工作目标:完成市政府城乡低保提标363元和1900元任务,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第六次创建成功全国双拥模范城,义务兵优待标准保持全省最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5%以上,50%社区达到全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标准,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养老床位30%以上,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25张以上;全市50%以上的救助机构达到规范化标准,全市婚姻登记处100%达到规范化窗口建设标准,全市火化率保持99.9%以上,“助老健康御险”参保面力争达到老人总数的10%,福彩销售确保完成4亿元,谋划开展7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二、围绕加强军地融合式发展,进一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努力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1、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以融合式发展为载体,积极发挥爱国拥军促进会作用,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对驻唐部队及唐山籍外省市现役军人及家属开展生活补助和大病救助;加大力度,突破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难点;做好军供工作,积极争取在唐山西站或丰南站选址复建军供站;扎实推进以社区“六个一”为重点的群众性拥军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工作总结《2011乡镇民政工作要点》。
2、加强双拥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双拥氛围。在南湖市民广场设立双拥长廊,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以及车载、楼宇等媒介,增加双拥工作宣传密度,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努力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3、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建立多层次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标准,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从2011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实施“重点优抚对象安居工程”,改善在乡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唐山市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细则》。
4、全面落实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唐山市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和《唐山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率力争达到95%以上;全面实行和完善优抚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服务水平力争全省一流。
5、强化烈士纪念建筑设施管理。出台具体维护和管理方案,畅通融资渠道,从2011年开始,迁建、维修6457个烈士墓和76处烈士纪念建筑物,力争及早完成。
6、积极推进安置工作改革。深化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加强技能培训制度建设,探索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新模式,提高自谋职业率,力争达到55%以上;对退役士兵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技术服务、咨询和指导,有培训意愿的实现100%培训;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探索设立退役士兵创业基金新模式。
7、认真做好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政府名义出台《唐山市军队退休干部医疗补助实施办法》。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弱势群众基本生活
8、圆满完成2011年市政府城乡低保提标实事。确保城市低保从每月310元提高到363元,农村低保从每年1540元提高到1900元落实到位;制订出台《唐山市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健全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进退;健全、完善低保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形成一套科学健全、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抓好低保扩面工作,力争年底覆盖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9、加大五保服务机构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条例》,2011年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134元以上,分散供养每人每年3192元以上;敬老院床位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
10、积极做好对低保家庭、五保户和大并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简化救助程序;强化分类施保措施,增加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抓好“一站式”服务试点,建立快捷方便的医疗救助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程序繁杂、救助拖拉的问题。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真育爱、立德树人,把“三生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作为不断深化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全面加强建设。
二、主要任务
切实抓住我省列入开展深化综合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省的重要发展机遇,把板块教育、专题活动、渗透融合统一起来,以深入推进“三生教育”的课程化、实践化、社会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实施“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具体工作
1. 加强“三生教育”的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化
准确把握“三生教育”课程的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定位,按照必修科目的要求,从秋季学期起,在幼儿园和小学二、三、四、五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在高中、中职、大学的起始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开足学时,给够学分。支持和指导各地各校把“三生教育”课程纳入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命名首批“三生教育”省级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推进各门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三生教育”的工作。修订“三生教育”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第三届“三生教育”说课大赛。分别召开“三生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和学科课程与“三生教育”整合研讨会,起草中小学学科课程与“三生教育”整合的指导意见。
2. 加强“三生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实践化
强化“三生教育”的体验和实践环节,组织开展从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到大学,覆盖全体学生的百项体验行动,纳入“三生教育”的整体工作,全面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坚持依托社会力量,分层次建设一批“三生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州(市)、县(市、区)和高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有“三生教育”实践基地。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生教育”活动。要把“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训实习等结合起来,构建集体实践和个体实践、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平时实践和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格局。
3. 加强“三生教育”的育人合力建设,推进社会化
通过与各级妇联组织合作,主动把“三生教育”引入家庭教育,积极建立学生与家庭的“三生教育”互动跟踪机制,不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三生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行政力量、学校力量、社会力量并举,推进“三生教育”在我省的深入实施,扩大在全国的广泛影响力。指导“三生教育”促进会开展好活动,做好“三生教育”公民读本的编写使用工作。组织开展以“教真育爱、快乐成长、幸福生活”为主题的“三生教育”社会化巡回报告会和“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光盘传看活动。组织千名“三生教育”演讲志愿者在省内外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演讲。会同有关方面,举办以“尊严与幸福”为主题的“三生教育”论坛。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和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4. 加强“三生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化
按照推进云南教育国际化的部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三生教育”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三生教育”国际化进程。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在新建扩建的国际学校和国际部中,积极探索“三生教育”的国际化模式,支持高校建设“三生教育”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推进“三生教育”成果的国际效应。
5. 加强“三生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地开展渐进性、阶梯式的“三生教育”师资培训。运用《教师“三生教育”手册》,对全体教师开展通识培训,坚持把“三生教育”作为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的内容,经考核合格给予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依托学校或其他机构,分层次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三生教育”师资培训,开展省级“三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三生教育”课程教材培训,遴选首批“三生教育”省级骨干教师,组织开展以践行“教真育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三生教育”专任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量计算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
6. 加强“三生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
完成“三生教育”系列教材第四版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总结近年来实施“三生教育”的经验,提炼成果,结合实际,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新颖、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教学资源。编制“三生教育”课程指导纲要。完成“三生教育”公民读本的编写。
7. 加强“三生教育”的科研建设
加大“三生教育”的研究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三生教育”研究纳入科研或教研规划,设立相应课题,加强课题管理,运用好相关研究成果。组织力量,申报更高层次的相关课题。依托学校和其他机构,试点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调动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三生教育”行动研究。
8. 加强“三生教育”的文化建设
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基础,各具特色的教育文化。要以先进文化为内容,以塑造形象和凝练精神为重点,以教风、学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优良校风为目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推进“三生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鼓励组织开展“三生教育”歌曲创作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创新工作。
9. 加强“三生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
2013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8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关键一年,全区民政工作要在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区委“一抓三建一统揽”总体工作思路中统筹谋划、创新发展、发挥作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保障基本民生、提供社会服务、增加消费需求的作用;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促进基层民主、增强自治活力、构建公平社会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实施优待褒扬、推动双拥共建、发展慈善和志愿服务的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牵头防灾减灾、科学调整区划、推动生态殡葬的作用;尤其在社会建设中,要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增强社会自治和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民政保障兜底作用。
一、要不断完善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务院(2012)45号文和《陕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城乡低保工作,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上狠下功夫。要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统筹兼顾等四个基本原则,规范申请、审核、评议、审批、公示、发放六个程序。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动态分类管理,加快健全完善低保审核审批工作责任制、绩效考核制、投诉举报核查制、责任追究制。要按照省上《关于建立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并将核对机制引入审核审批程序。
2、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不断拓宽救助范围,逐步向低保边缘群体延伸。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坚持分层次、分类别施救,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政策范围内的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5%,资助参合参保原则上不超过当年医疗救助可用资金的10%。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救助水平和效果。
3、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要注重救助实效,突出救急、救难的特点,发挥拾遗补缺、托底保障的作用,合理确定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程序;要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健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特殊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圆梦”工程。
4、完善孤儿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强对散居孤儿的监管,各镇办要逐户逐人与散居孤儿监护人签订协议,落实监管责任,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孤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继续实施好孤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康复手术项目。
二、不断完善以综合防御能力为支撑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要深入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积极完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一要注重防灾。要全面修订完
善区镇两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村级救灾防抢撤方案,按照“未灾先动、闻灾速动”的工作要求,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和救灾应急响应。同时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区镇两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提升应急救助保障能力。二要强化减灾。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今年至少要建成两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三要搞好救灾。灾害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核查灾情,加大灾后救助工作力度,加强灾害信息系统和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灾情核报、倒损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等工作。四是要做好2012年灾民建房收尾工作,5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全区480户五保建房和103户特困灾民建房任务。
三、不断完善以增强自治服务功能为着力点的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汉滨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按照“四有一化”的要求,推进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抓好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0农村社区和4个城市社区建设任务。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着力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重点突出对困难群众、优抚对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服务。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三是要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注重社区人才队伍培养,通过规范制度、强化考核、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城乡社区工作者的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村两委)工作人员报酬待遇。四是要创新城市社区服务体制。要抓点示范,逐步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专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社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努力打造“绿色社区、和谐社区、温馨家园”。
2、加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工作。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健全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加快推进稳组并村工作,未来两年并村(社区)达到45%以上。以七堰社区为示范点,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运行模式和体制机制。
四、不断完善以养老服务为主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原则,推动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三个子体系建设。一是建设政府机构养老服务体系。要尽快完成区级老年公寓收尾工程,确保6月份投入使用。二是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重点社区加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着力推进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为主要模式的互助幸福院建设。三是建设社会养老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
服务准入、退出、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入院评估、养老服务管理等制度,推动社会养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或者运营公益性养老机构,继续做好清泉、康泰老年公寓建设,尽早投入使用,抓紧做好万春、唐城2所老年公寓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2、全力推进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一是要全面提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水平。今年要将敬老院管理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入住率上,将采取以奖代补、专项督查、随机暗访等方式,对敬老院入住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实行入住人数与运转经费挂钩,各镇办要积极动员组织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确保敬老院入住率不低于90%。各敬老院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建立严格的工作程序和管护程序,明确管理服务人员职责,夯实工作责任,确保院务工作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法人登记,年底前入住50人以上的敬老院要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二是全面完成敬老院项目建设任务。做好区级敬老院建设收尾工程,组织五保老人入住;流水敬老院要尽快竣工入住,新建紫荆、中原2所敬老院,改扩建晏坝、大河、五里花园3所敬老院。
五、不断完善以创新提高为着力点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和信息平台,完善法人治理、年检评估、信息披露、执法监察等制度,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及退出机制。对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会组织降低登记门槛,实行直接登记。探索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2、加强和创新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加快实施殡仪馆迁建工程,全面完成火化厅、告别厅等主体建筑和灵堂、酒店宾馆、办公楼、绿化等附属工程建设任务,确保2013年底竣工交付使用。二是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强化殡葬法规政策宣传,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奠;继续深化墓地绿化专项治理,高标准完成月河川道、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区周边墓地绿化工作;认真完善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继续执行农民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减免费用及火化补助政策;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推进规范管理。三是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办证水平。同时做好收养登记、区划地名等其他工作。
六、不断完善以双拥共建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
1、深化双拥创建工作。以组织开展纪念双拥运动70周年庆祝活动为动力,大力加强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坚持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军民共建,围绕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军地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的相互支持,促进军地互办实事、解难题,形成双拥组织网络化、工作制度化、活动经常化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2、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加强优抚数据和资金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完善抚
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办法,确保各项抚恤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进一步实施“扶优工程”,扶持60户困难优抚对象建房;继续推进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五位一体”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解“三难”见实效。继续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对重点对象实行严密监控,有效控制涉军人员赴省进京上访。切实做好革命烈士褒扬工作,全面实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认真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妥善安置复退军人,努力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完成年度安置任务,确保新老安置政策自然衔接、平稳过渡;全面落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政策,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积极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保证有参训意愿的退役士兵100%培训。
4、加强优抚事业单位服务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建立和完善特、重大疾病补助机制,为军休干部做好服务工作。实施军供站改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快速供应能力和军供服务质量。加强烈士陵园的建设管理工作,抓紧做好牛蹄岭战斗遗址公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
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1、要强化民政工作宗旨,在扎实为民服务上见成效。要大力加强民政干部思想建设,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民政干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责任和情感,真正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2、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转变作风上见成效。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把执行“八项规定”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制定改进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出台配套考核措施,把“八项规定”具体化,落实到行动。二是要善始善终地搞好“作风转变年”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好“作风转变深化年”活动,继续深化整改工作,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搞好群众评议,抓好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效。三是要树立精简高效之风。要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群众负担。四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在民政窗口单位中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全面推进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3、要加强民政干部能力建设,在提升干部素质上见成效。要加大民政干部培训力度,重点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现代民政理论研究、民政项目规范化管理、民政政策创新和落实、民政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等方面开展系列培训活动,着力提升民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4、要加强民政资金监管,在落实惠民政策上见成效。一是要认真落实民政资金管理使用有关规定,严格政策标准,严格申请审核审批和兑现发放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民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正确使用。二是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落实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强化督导核查,每季度进行核查,半年集中检查,年度全面检查,查薄弱环节,切实纠正存在问题。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直接抓,对工作失职,资金出现挪用、截留、贪污、私分等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11年民政工作汇报材料 篇9
枫香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县西北部。东邻鸭溪、乐山镇,南接泮水、马蹄镇,西界洪关乡,北连平正乡,距遵义市集镇50公里,距县城南白45公里,208省道、茅台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全镇行政区域1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70亩,辖10个行政村(居),196个村民组,总人口3.8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枫香镇的民政工作,在市、县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及县局年初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民政对象办实事,办好事。
(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敬老院建设
去年,枫香镇敬老院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坚持高标准选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历时14个月投资24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约7亩的黔北民居风格建筑。整个建筑使用面积为1850平方米、可入住80人以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良好,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地方。今年12月7日首批入住的14名五保老人,一个多月以来14位老人在新的敬老院里住的非常安心、吃得非常放心、玩得非常开心,真正让他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济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夏季,全镇遭受了严重的特大干旱自然灾害,农作物受损、部分绝收,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关心受灾困难群众,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并召集各村(居)召开枫香镇冬春灾民救助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案,成立救灾领导小组,积极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互救,为摸清困难群众底数,掌握真实情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2011年因旱灾或其他情况造成的缺粮户达883户,2561人深入到受灾农户家中,搞好调查模
底,经过9月份的初查和10份组织的复查,今冬明春仍有部分缺粮户无粮吃。2011年10月,县局先后两次下拔抗旱救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3.3万元,枫香们及时将款项分发到了灾民手中。12月,县局下拔冬春灾民救助救济粮27吨,惠及了困难群众746户1944人,救济款4.5万元,惠及了困难群众325户876人,棉被230件,棉衣棉裤各120件,惠及了困难群众318户350人,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全年共发放临时救济粮22550斤,解决150户523人临时困难群众的基本口粮问题,发放临时救济资金24100元,解决186户652人临时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加强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镇共有低保户1038户2489人,其中农村低保户957户234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718307元,其中城镇低保户81户142人,发放城镇低保金288885元,全年共计发放低保金2007192元;五保对象120人,其中集中供养14人,分散供养106人,全年共计发放五保供养金107300元;全年救助低保五保季节性缺粮户201户376人,共计发放救济粮21210斤。
(四)优抚双拥工作全面落实
全镇现有优抚对象116人,伤残军人7人,三属4人,老复员军人39人(其中参加解放战争军人7人,参加抗美援朝军人32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9人,两参人员37人,全年共计方法抚恤金344460元。全镇今年新增享受退伍军人老年补助78人,每月共计发放老年补助4250元。
其它各项民政事业工作得到同步开展落实。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一是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分管亲自抓;二是凡是市县有关民政救灾救济会议精神,及时传达、研究落实;三是全镇抓民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一起核查,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二)建立监管机制
对各项民政资金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注重预防,使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和及时准确的发放到位。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民政专项
资金的分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各种对象、救灾款等临时性补助的分配方案,须经民政办提出方案,分管领导审核,提交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二是建立公示制度。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救助对象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申、报审批,评议、公示,并将享受标准和民政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对救灾救济款实行镇、村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三)建立追究机制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镇民政办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镇纪委将镇民政财务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对分配资金、使资金出现被挪用、截留、贪污、私分等问题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存在不足
虽然在民政民生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上级救灾救济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敬老院如期落成,但枫香镇是一个纯农业镇,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抗大病风险弱,对因病致贫的救济力度弱,部分低保致富难,敬老院院内设施有待完善,管理还需要合理、科学,调动院民参与院内事务不强。
枫香镇人民政府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 篇10
w w
w.5 Y K J.Com 12005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真情服务、为民解困为根本,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题、打造亮点、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一年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抓住一个重点,努力构筑城乡救助体系建设
今年来,我局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突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设以救灾救济、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为主,以教育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救助为辅的多元化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全县城乡困难群体在“吃、穿、住、医、学”方面的基本需求。
(一)认真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城市低保成效显著。截止目前为止,全县纳入城市低保的共计5626户12253人,月发放低保金65万元,人均补差达53元/月。全年共发放低保金651万元。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一是坚持动态管理。今年以来,局党组统筹安排,精心部署,从全局抽调了十余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组成了五个复查组,由党组成员带队,三月、六月、九月三次对全县低保对象采取一看:即看家庭居住、生活等情况;二问:即询问家庭成员就业、收入等情况;三查:即查家庭成员、查户口、查收入、查房产、查消费、查表现;四登:即填写登记表、登记有关内容;五访:即走访邻居、基层干部及其他知情单位、知情人,了解真实情况;六议:即低保复查组与各居委会成立的由居委会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组一道评议低保户家庭状况、是否应该纳入、享受标准应为多少,等办法对全县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复查。经过复查,今年共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251户343人,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低享受标准40户,提高享受标准60户,新增加低保对象1441户3198人。二是坚持分类施保。在全面复查的基础上对低保家庭中因大病、重残、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三无”人员给予了重点救助,全县“三无”人员人均补差达130元/月。三是坚持规范管理。针对低保对象多、对象难核准等诸多问题,制定了《蓬安县城市低保工作运行程序》,就城市低保申报审批程序、低保核定审批程序、低保金发放程序作了详细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困难人员随时申请随时审核;拨专款对相如办各社区制作了低保公示专栏,坚持“三榜”常年公示制度,接受监督,同时建立了低保基础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针对低保资金管理难问题,在县乡两级财政建立了低保金专户,对各乡镇在低保金的使用上定时进行检查,有力保证了专款专用。
2、失地农民低保开展扎实有效。出台了《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蓬安府发[2005]44号),对全县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员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其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失地农民600户914人全部纳入了低保,人均补差达57.60元/月。
3、农村低保全面启动。根据全市西充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农村低保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我局在河舒镇先行试点,标志着农村低保工作在全县正式启动。目前,我们正在对全县农村家庭中人均收入低于700元/年的因病、因残等原因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和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进行调查摸底,明年初将在全县推行农村低保工作。
(二)扎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1、抓好五保对象待遇的兑现落实。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五保对象应保尽保总体要求,年初抽调专人与乡镇一道就全县的五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普查,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原则,对全县符合五保条件的3125人进行了重新认定,对578名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孤老、残疾人、孤儿全部纳入了五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实现了五保金和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财政直发。3月份我局向县政府写了《关于尽快落实2005年五保供养金和敬老院人员工资的紧急请(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示》,得到了县政府的批准,全县集中供养的3703名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五保金以及58名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直发、按月领取。分散五保对象月人均领取五保金55.33元,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月人均领取五保金65.33元,敬老院管理人员月领取工资120元,有力的保证了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
2、抓好敬老院建设不放松。为实现全县49所敬老院全部创模达标的总体目标,今年,在民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了20余万元资金投入到敬老院建设上,新河、凤石、长梁、马回、龙云5所敬老院顺利通过市局验收为市级达标敬老院。同时在白玉、锦屏、金甲、两路启动了村级敬老院建设试点工作,组建了村级敬老院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四所村级敬老院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周密部署。到目前全县共有达标敬老院34所,模范敬老院9所。
3、抓好五保口粮以乡统筹。为使全县五保对象有饭吃,吃得好、吃得饱,今年仍然坚持五保口粮“以乡统筹、人平负担”的原则,36个乡镇实现了以乡统筹、11个乡镇实行了以村(组)统筹,全县五保对象生活均得到保障。
(三)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完善
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影响贫困人口再就业以及解决城乡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切实缓解这一问题,今年我局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添措施,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一是年初与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蓬安县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对基金的性质、使用原则、享受对象及审批程序、基金筹集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县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乡特困医疗保险。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通过广泛论证,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下发了《中共蓬安县委办公室、(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部分城乡特困户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蓬委办发[2005]34号),对城乡3000户农村五保户、特困对象、城乡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对象和特困户,每户每年向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投入保费245元,参保人员因重特大伤病住院的每户一年最高可获得保险公司4000元医疗赔偿,因一般伤病住院的每户一年最高可获得保险公司1500元的医疗赔偿,全年共投入保费73.5万元。三是对1471名农村村民实行了医疗救助。今年我局对全县各乡镇患重大疾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特困家庭进行了分类施救,对81人患重大疾病的分别给予了800至20000元不等医疗救助,对1390人患一般疾病的五保特困户给予了200—800元不等医疗救助,如新园乡政府临时工作人员张心中因公致伤,先后花去医疗费10多万元,家庭一贫如洗,我局将他作为特殊对象,一次性解决了2.1万元医疗救助金。相如办建设南路金亮,虽然其父是退休干部,但由于母子均患癌症生活十分困难,我局先后两次解决医疗救助金5000元,使他们渡过了难关。全年共支付医疗救助金33.43万元。四是对城市低保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等原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凭住院发票按10—20%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不超过1000元。今年共为129户低保对象支付医疗救助金90400元。五是积极与卫生部门协商,出台了优惠政策,为2500名“三红”、“三属”、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了医疗减免证,凭证可免收挂号费,住院免费接送,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可优惠20%。
(四)努力搞好救灾救济工作
一是做好了救灾应急预案。为防范未然,切实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年初我局在去年的基础上完善了救灾预案,建立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灾情通报制度。二是做好了灾后调查。今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入夏以来先后发生了几次强降雨,6月8日南燕、银汉、罗家降大雨,房屋倒塌,庄稼被淹,7月4日和6月21日嘉陵江发洪水,沿江11个乡镇遭受洪灾,8月13日、14日我县又遭特大暴雨灾害,向东、正源、兴旺、罗家、银汉、白玉等乡镇多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庄稼受损,灾情发生后局党组成员带领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查灾核灾。今年全县因灾害造成房屋倒塌1866间,粮食减产80567吨,死亡牲畜344头,直接经济损失达14325万元。三是做好灾民救济。针对今年所受灾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通过不懈努力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县级财政补助,143户因山体滑坡造成住房搬迁的灾民每户领取补助金2500元,25户因灾造成房屋需要维修的,每户给予了维修金1000元,共支付资金近60余万元。如金甲乡麻秀沟村因山体滑坡造成14户灾民房屋需搬迁,通过调查核实,我局及时下拨了7,5万元住房搬迁补助金。同时对因灾荒造成生活困难的下拨了自然灾害救济款87.4万元,使11600余名生活困难群众渡过了难关。
(五)积极推动助学“圆梦”工程
针对困难群众子女就学难问题,我局积极与宣传部、教育局协商,部分读小学、初中、高中贫困学生减免上学杂费,28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1000—3000元不等的助学补助金。金马乡刘智慧今年考上大学,因家庭贫困差点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政局及时资助了1000元学费,使她圆了大学梦。
(六)认真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以来,我局坚持无偿救助、自愿救助原则,及时给予求助对象生活、医疗、乘车等基本救助,使无家可归的、暂时生活困难的渡过了难关,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如今年10月,一无名乞讨者流落街头,生命垂危,我局及时将他送去县人民医院治疗近一个月,花去医疗费2万余元,使老人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今年共救助乞讨对象218人。
二、突破三大难点,努力构建和谐民政
转型时期的民政工作面临诸多难点,我局以民政工作实际为着力点,坚持务实创新精神,突破了三大难点。
1、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退役士兵安置难问题一直是困挠我县稳定的重大问题,蓬安是兵员大县,安置任务重,几年来由于事业单位改革,国企改制,岗位逐步减少,为做好2003年、2004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我局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安置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深化改革,积极推行城镇退役士兵经济补偿安置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路子,有效解决了安置难问题。2003年、2004年共为212名退役士兵以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了安置,发放补偿金万元。
2、找准问题,制定措施,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局针对社区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待遇低、无办公场所等问题,多方协高,制定措施,不断推进社区建设步伐。一是以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加强居委会队伍建设,通过换届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同志走上了社区居委会领导岗位上,全县25个社区居委干部中高中以上学历的有21名,初中文化的有39名,小学文化的15名,较之上届文化结构有大幅度提高。二是出台了蓬安县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县长邹平同志为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县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责任划分、管理方式、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队伍建设等,同时对每个社区落实了对口帮扶部门。三是落实了专项经费及办公场所。通过我局多方努力,县委、政府对社区建设高度重视,今年政府投入社区建设资金达28万余元,落实了社区办公场所、社区居民活动场所,并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一年来,全县社区建设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尤其是下河街、新华街被市政府授予先进示范社区光荣称号,并得到前来社区视察的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赞扬。
3、广泛宣传,扎实工作,基层政权换届选举圆满结束。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人民群众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量大面广,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我局一是在宣传上狠下功夫,采取一“研”(与宣传、财政、组织等部门多次研究宣传方式)、二“导”(在各部门、街道社区悬挂宣传标语,在电视宣传选举法规、组织村居民召开会议,引导大家的政策水平、民主意识的提高)、三“联”(采用打电话、寄信函等方式联系群众参选)的方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使参选人数达90%以上。二是扎实工作。换届选举中我局积极深入村(居)民家中、选举现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如相如办藤茨沟村四组村民刘国华以及该村多人联名举报该村1月5日和8月12日两次选举违规,接到举报后,我局与县信访办、县人大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选举是否违规进行了调查处理,认定选举合法,并与举报人交换了意见,使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心服口服;龙云镇十村部分选民举报该村选举违法,通过广泛调查,按照选举法依法作出选举无效的处理,并责令重新选举。三是搞好总结。针对换届选举中的做法、经验、措施,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写好了总结材料,顺利通过了县人大审议。
三、打造三大亮点,努力构造群众满意工程
2005年,我局按照抓重点、破难点、带全局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三大亮点工程,促进了蓬安民政的新跨越,得到了群众高度赞扬。
1、“安身”工程全面开展。住房难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今年我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三个一点”(即:民政补一点、村社群众投工投劳折算一点、自己出一点)的办法,为1164户五保对象、800户特困对象、12户“三红”人员、66户老复员军人进行住房改维建工程,投入资金达75.2万元,使全县853户五保对象、650户特困对象、12户“三红”人员、66户老复员军人入住了安全房和新房。
2、扶优致富工程成效喜人。我县有各类贫困优抚对象近两万人,如何使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一直以来是班子的头等大事,年初,局党组经过周密思考,认真研究突破传统观念,在全县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即:在每个乡镇重点优抚对象中筛选一户有种、养、加工特长的作为小康示范户,每户注入周转金5000元帮助发展种、养、加工业,两年后由乡镇收回,再投入到下一户,滚动发展;全局每位党员结对帮扶一户重点优抚对象,一对一帮助他们兴产业、找项目、送技术;帮助1000户优抚对象每户投入启动资金500—1000元发展水产、水果、畜禽、养殖等农村产业化项目;为1000户住房难群众,每户投入500—5000元不等住房改修建补助金,解决他们住房困难。通过扶优致富工程的大力实施,帮扶对象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基本脱贫致富。如两路7村1社伤残军人歼绍林有一定养鱼经验,但缺少资金,我局得知这一情况及时注入3000元周转金,今年产鱼2万多斤,实现增收近万元。
3、殡葬工作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我局仍将殡葬改革工作列为了民政工作的重点,纳入了民政工作的重要议程,使殡葬管理工作在稳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中得到发展。一方面我们组织殡葬执法队员10余名,在清明节前后,开展了为期10天的殡葬改革宣传,深入到重点场镇和城区,串街过巷,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殡葬政策有关法规,大造了殡葬改革声势。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殡葬改革的执法力度,对群众举报的土葬案件,及时进行了查处,其中对一例违规土葬的丧主,送达了《殡葬管理处罚决定书》,抑制了偷葬和土葬抬头的问题。截止11月30日,全县共火化尸体593具,火化遗体较之去年同期略有递增,殡葬改革呈稳步发展趋势。
四、夯实三项措施,努力提高民政自身能力建设
今年我局在抓各项工作的同时,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职工行风建设,开创了班子团结、职工积极向上、上下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1、扎实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安排,工学结合,成效明显。一是认真搞好安排部署,确保开局启动高起点。在教育活动中党组织高度重视,切实将这项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统筹安排,周密安排,用最强的力量抓好教育活动。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学习培训高质量。通过“四讲”活动,即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典型讲经验、自己讲体会,坚决克服个别党员的“与己无关”、“当局外人”、“旁观者”和“教员”的错误思想,使广大党员真正认识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是理论上的一次提高,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人生上的一次升华,不断增强了大家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的紧迫感。三是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评议分析高要求。在评议剖析阶段,开展了“五查五看”活动,即查思想觉悟、看理想信念树立得牢不牢;查精神状态,看敬业精神树立得牢不牢,工作绩效好不好;查工作作风,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观念树立得牢不牢;查纪律观念,看党的纪律观念、法制意识、组织意识强不强;查党风廉政建设,看廉政观、利益观、金钱观解决得好不好。四是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确保了整改提高高标准。着重抓好了三个字,即实、快、好。首先整改措施实,凡是自我找出来的问题,组织领导指出来的问题,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都要求有纠正的措施、改正的时限、达到的标准,要让组织、领导和群众认同。其次成果转化快。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要求把教育活动期间总结出来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及时转化到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第三收效好。为确保教育活动收到应有效果,开展了向周国知学习活动,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行风建设、创建“三型”机关等活动。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班子总揽全局,善于解决自身问题,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民政干部的工作能力。
2、扎实抓好作风行风建设。一是积极倡导行风建设新理念。明确提出了“行风正、事业兴、形象新”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以思想作风转变促行风转变。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行了“四通”、“四办”、“六公开”行风建设新举措。“四通”就是:凡是职责内该办的事,“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及时沟通”;凡是对民政事业发展有利而上级又没有规定或没有明令禁止的,“大胆变通”;凡是基层单位和群众办事面临困难、矛盾时,“积极疏通”。“四办”就是:对基层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讲求实效“马上办”;对群众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不违背政策和法规的问题,创新思维“灵活办”;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坚持公开“透明办”。“六公开”就是:公开办事职责、内容、依据、程序、时限和结果。二是积极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实行“一岗双责”,行风随着业务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形成责、权、位相统一的长效责任机制。大力开展“三查三树”活动,即:查有无漠视群众求助行为,树热情服务之风气;查有无侵犯公共利益行为,树一心为民之观念。通过开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教育,向公众做出了“满意在民政”的承诺,干部职工组织纪律性和窗口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三是创新服务,发挥机关“窗口”示范作用。大力推行文明办公“三四五工程”:即,三项制度,岗位责任、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四块示牌,办事指示牌,科室职责牌、办公人员身份牌、日常工作进展牌;“五个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情、接待好每一位工作对象、做好每一天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广泛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成为文明服务的阵地,使每一个单位都成为文明服务的窗口。通过努力,全局的行风建设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3、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及稳定工作。一是年初及时调整了安全生产及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层层签定了责任书。二是坚持了定期检查、排查制度和经常性的预防、教育制度。三是对安全生产及稳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凡是单位个人因安全生产及稳定工作出了问题的,不能评先创优。
二00六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体系建设。城乡困难群众是特殊群体,特别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基本权利的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协调,搞好部门配合,建立和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帮困助医、帮困助学、安身工程等专项救助为配套,以司法救助、灾民救济、社会互助等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是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低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落实政策法规、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管理监督为重点,更好地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为此,要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对失地农转非人员以及困难行业和企业特困职工,凡符合低保条件的就应及时纳入低保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围,做到应保尽保。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何家庭中的因大病、重病、残疾、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实行分类救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特殊困难;要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工作程序,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和及时足额发放,把低保工作做成“阳光工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要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管理的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督察机制,充分发挥抗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机制,做好部门预案间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高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确保灾民的吃、穿、住、饮用水、医疗等救助措施及时到位,搞好灾后恢复重建。
(四)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要提高供养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未达标的六所敬老院实现达标启动,村办敬老院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五保供养政策落到实处。文章来 源
w w
【街道2011年民政工作要点】推荐阅读:
街道办事处2007年民政工作要点07-15
街道办民政工作总结09-26
民政局2012年工作要点10-04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穗府办〔2005〕31号)11-14
街道2011年诚信建设工作总结07-08
蔚县民政局2011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11-14
朱村街道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工作总结10-13
民政工作要点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