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共8篇)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1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专门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既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清楚地认识公共基础课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找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公共基础课必须成为专业课的基石。因而,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学科教育模式,过分追求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公共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新理念。
我公共课教学部是学院公共课与基础课的教学部门,下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6个教研组,承担了全院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音乐欣赏等十几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还负责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院运动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协办工作。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素质教育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教学科研相结合,同时坚持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我部非常重视开展公共基础课教研活动,在公共教学部的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并强化“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识,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
1、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我公共课教学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作风严谨务实,积极更新公共课教学观念,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院课程设置的状况,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公共基础课要根据专业课的设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全体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从全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摆正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对公共基础课设置改革达成共识:拥护学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改进公共课课程设置
我部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推进落实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坚持教学以技能为中心,专业课、文化课教学为技能课教学服务,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调教学内容和整课程设置。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工程实际能力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文化基础课在分析生源素质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并取缔简单的文化课统一考试。
3、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公共课教师要与专业教师积极沟通交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专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详细了解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充分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寻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概念、抽象理论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出在哪门专业课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在什么实践环节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更加合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增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做法的效果。
4、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
步入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存在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学生入校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是公共基础课,所以作为一名公共基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念,鼓励学生热爱所学的专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另外,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
5、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重组理论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奠定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功能。基础课教学,要以为专业课服务为宗旨,淡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调整教学内容,搞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配合好专业课教学。
要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授课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要与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对与专业知识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基础知识坚决舍弃。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指明在哪门专业课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在什么实践环节中能够用到这些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使基础课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我部公共课的教学方面,六个教研室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收到了很大成效。
语文教研室要承担全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能着眼于学生实际,切合高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和就业需要,结合护理、医学、旅游、计算机等各专业培养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求职应聘会,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增加见识,弥补高职高专学生知识面过于窄的缺陷,促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各系部不同的专业开设了对口的《应用写作》,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写作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系统进行实训,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写作各类公文,如通知、计划、调查报告、会议纪要、请示、报告等,切实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积极协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技能节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等级证书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化学、物理、数学教研室通过开展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以实践课程促进对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从事专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化学课是很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构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对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畜牧兽医类公共基础课中,化学课与专业课联系得最为紧密,如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防检疫、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微生物等课程,都要用到大量的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化学教师要对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课有所了解,明确专业课需要哪些化学知识,什么地方需要什么化学知识,明确化学知识讲授的深度和广度。真正本着“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安排化学课教学内容。如讲定性分析时,重点介绍专业课中常用的11种阳离子和11种阴离子;讲分析方法时,结合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含磷量的测定等实例来进行。使化学课的教学内容真正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达到了化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化学和医学领域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医学和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医用化学,离开了化学基础,医学类学生就无法掌握专业知识。
物理学科在为专业课服务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很多专业打基础,如在护理专业方面,按摩,电疗磁疗,热疗等都需要用到电磁学,打针输液要用到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医学射线在医学方面涉及广泛。计算机专业硬件全部用的是物理原理。机电方面电工基础课,机电设备和工作都用到电磁教学为主。
数学学科为专业课服务体现在:高数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极限可以运用到医药学上,计算某一时间的血药浓度的计算,导数可以计算某种药物注射后达到最大浓度经历的时间、血药农度和时间的关系。常微分方程可以计算药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机电系、电工专业、药品检验都需要运用微积分知识。数学知识在统计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对统计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编程语言也离不开数学。
高职思想政治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支撑点,是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修身养性自我教育的论坛和平台。我部政治教研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哲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题教学等多个方面,促使高职思想政治课更好地为高职专业课服务。思想政治理论是学生思想健康的重要保证,加强政治与职业道德课,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公民道德教育”等时事政治熔入课程之中,强化法律、职业道德与社会活动内容的结合。在政治思想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新模块,即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实践教学三大模块。探索思想品德专题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实施思政工作基础工程,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课、时事专题讲座、日常思想教育等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情操;通过专业教育、生产性实训教育和企业化管理,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文化修养。充分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体育教研室积极改革体育课,强化健康意识、培养锻炼习惯。
不论在任何一门公共课教学中,我部应始终坚持“工学结合,服务就业,服务专业”的宗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重点来设计课程方案和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二、我部努力的发展方向:
1、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我部将打破原有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借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探寻更加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目标,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彰显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领域中的生命活力。
2、我部将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争取每年和社会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合作办学,开展普通话培训、公文写作培训、体育教师培训、政治思想理论培训等等,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
三、存在不足:
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1、教材使用方面的限制使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
高职院校使用的公共基础课教材大多是国家统编教材。国家统编教材比较注重教材的适用范围,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考虑各行各业的特点,考虑各行各业的需求,所以教材内容多是基础性的东西和共性的东西。这样的教材没有行业特点,不能完全照顾到各行业的需要,没能很好地起到为专业课搭建知识平台的作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不紧密,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二者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由于对 “必须、够用’为度”认识上的模糊和公共基础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致使我们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行业特点,没有明显的职教特色。因此我公共课教学部需要选择更适合于各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教材。
2、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水平需要提升,然而我部公共课教师长期缺乏外出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无法及时了解到其他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的先进经验,长期的封闭必然导致教学观念的和教学方法的滞后,因此我部建议学院能够加强公共课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为公共课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公共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
3、由于对 “必须、够用’为度”认识上的模糊,学院各专业对公共基础课不重视,在各系的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地位越来越低,课时数急剧减少。因此我部认为学院要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加强必备文化课,各专业都必须开设数学、语文、政治等必修内容,并合理增加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学生发展的基础。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2
高职院校在围绕内涵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总目标, 大力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社会培养大批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但各地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专业课程相比, 步伐缓慢, 有待加强。其实, 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同样重要, 而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 因为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既要服务于专业学科的个性化要求, 又要与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相匹配, 融为一体。
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原则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遵循的原则, 以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为依据, 要联系本校人才培养的实际, 本着“积极稳妥、注重实效、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 要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建立起与本校专业学科教育学分制相适应的、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公共基础课程新体系,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为己任, 根据职业教育的方针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现实状况、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综合分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不同基础课程的要求, 建议确定教师的教法、提出学生的学法, 在体现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 重点突出“降低起点, 重构基础, 反映前沿, 交叉综合”的原则。
第一, 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公共基础课程教改拟划分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块内容。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选择。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实行启发式, 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 实行分类、分级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掌握基础, 适度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学习时间, 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 以提高素质为核心, 加强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一是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思路、原理和难点等内容;二是系统设计和选用自主学习内容和资料, 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有效地使用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 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四个“突破”。一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个性特长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降低起点、减轻负担、适合高职、改进教法、提高学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在加强基础、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力求使基础类课程与自然科学、专业学科、职业技术融合起来, 倡导一体化素质型教育。
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评价原则
一个好的教改项目的实施, 其结果是否要符合原先设定的方案要求, 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和管理, 要重视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作用, 将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 这是课程改革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完善评价手段,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 建立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施,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课程评价还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内在评价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材料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效果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 测量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上发生的变化, 对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作出判断。课程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推进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有多种, 但不以一次考试和一种考核方法评定学生成绩, 要将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一是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在考试科目的成绩计算上, 一般采取平时占40%、期终占60% (理论与实践) 的方法。在考查科目的成绩计算, 一般采取平时占60%、期终占40% (含面试、实验等) 的方法。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 通过笔试、自学笔记、学习心得写作、专题研究报告、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 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坚持“强化应用”的命题原则, 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
五以“应用文写作”课为例
在江苏, 全省的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 就以该课程在食品专业的课改为例, 简述公共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匹配性。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面向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之上, 培养、训练学生对常用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技能。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在承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作用以外, 还承担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肩负着双重重任。从目前的各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 “应用文写作”只是一门通识课, 在各专业普遍地使用同一种教材, 所授知识雷同化, 但同一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相同内容, 在不同的专业来上, 势必出现一副药治万病的现象。相应地, 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就是医生治病, 应该积极适应专业的发展, 为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教师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开发出与不同专业相对应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教授不同的内容。要求所授知识要适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 要服务于、服从于专业课程的发展要求, 为学生服务, 为专业方向服务。即“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要与专业的特点、专业的发展相匹配,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服务。
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 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 主要是食品企业技术人员和与食品相关的管理岗位, 针对学生就业后所能用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主要是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广告、产品说明书、科技论文、商务函件、启事、声明、会议程序、会议报告、开幕词、闭幕词、欢迎词、欢送词、感谢信、慰问信、请柬、聘书、经济合同、公告、通告、通知、函、会议纪要、起诉书、答辩书等常用的事务类、商务类、科技类、传播类、礼仪类、公文类文书。教师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对专业课程群的知识要求, 将“应用文写作”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要求,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 以教学大纲为准则, 以专业就业趋势为方向, 本着用什么讲什么的教学原则, 调整授课计划, 选择授课内容, 要具有针对性, 讲深、讲透, 为专业所用, 为学生所用。
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将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入手, 认真研究专业课程知识群对“应用文写作”这门基础课的要求, 确定食品加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岗位群对知识的需要, 缺少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教什么, 需要多少、教多少, 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的介绍,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大纲总要求的范围内, 采用逐步调整的方式, 应用渐进式对现有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 不求一步到位, 但求步步有成效, 用1~2年的时间来逐步完善。逐步实现《应用文写作》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里, 实现一个专业一个计划, 一个专业一个教学侧重点, 各相邻专业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学目标。最终通过就业适应性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改革, 无论怎么改, 改到什么程度, 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 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群、与专业发展相匹配,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服务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 都必须围绕服务就业这个目标展开。公共基础课程在理论上要适度化, 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精选适合的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改革, 可以通过由学校、企业、行业、政府部门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 具体研究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确定课程实施方案,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先由产业界、行业、企业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 再聘请相关行业 (企业) 、用人单位、教育与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 按照人才规格要求, 进行能力结构分析, 设计出适应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满足人才市场对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振康.公文写作与处理[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教高[2009]3号) .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教高〔2008〕15号) .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号) .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专业群公共基础课建设探讨 篇3
关键词:基础课建设 方法能力 专业群 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23-01
高职院校分院或系部有许多相似专业,这些专业既有共同的课程,又各具特色。在学生就业岗位方面属于同一类岗位群,这些年各个院校都在开展专业群的建设。笔者所在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有5个专业,分别是软件、电商、动漫、计算机和网络专业。在系部开展的专业群建设中,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 IT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本文以此新课程为例来说明建设专业群基础课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1 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专业群基础课程应该作为专业分流的一个依据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要有相应的分流。分流的依据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以及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让学生能了解到可能的专业方向,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和专业在分流中能有一个有效的参考是课程结构设置和项目内容设置的一个基本原则。
(1)建设的IT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应满足学生了解各个不同专业的需求。这样学生在学完相应的基础课以后,能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兴趣有所了解,给自己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新课程开发过程中考虑了范围的覆盖,课程中的视频后期特效与剪辑项目,倾向于多媒体方向;手动杀毒项目,倾向于网络安全方向;电子商务网站编辑项目,倾向于电子商务营销方向;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项目,倾向于系统维护方向。
(2)课程的项目需要有探索性和拓展性。通过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并不仅仅只是根据教师给定的资源来完成一个项目,还能主动查找相关IT方向的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比如系统安全维护项目,我们给出了有递进特点的项目任务,使用杀毒软件杀毒——使用手动杀毒工具——根据系统扫描信息和注册表进行杀毒。经过这个递进的任务,有兴趣的同学在完成前两个任务后,查询更多的资料来完成第三个任务,这个过程中包含病毒特点的分析、系统的安全维护等内容。
(3)对课程的各个项目进行独立的评价,这个评价成绩作为在学生选专业分流过程中一个参考的依据。专业群的基础课完成以后,学生面临一个选择专业的问题,在客观的师资和硬件环境下,每个不同的专业会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学生和专业的选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这个过程中不同项目的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一个参考,同时在专业对学生的选择中也作为一个指标。
2 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中应该有充分体现
高职院校这些年特别重视课程的改革,突出能力教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很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进,摆脱了教师授课、学生记笔记的刻板学习方法,纷纷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变化需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专业群的基础课,则需要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方法能力的学习包含很多方面,我们就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方面做以下分享和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在方法能力中应该首先被考虑。在各种各样的面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在考核一个新人的时候,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考量角度。我们课程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习惯。在分组学习方面,考虑人员结构和人数两个因素。小组人员的组成可以采用教师指定和随机结合方式,在教师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小组分组。我们实践的方法是每组3~4人,采用自由结合的方式,要求每组男女生都要有,这主要是考虑到男学生和女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男学生动手能力偏强,女学生则在文档写作和秩序化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沟通表达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这个方面的水平,我们课程中设置了3个环节。要求每组学生有讨论记录,让学生能充分有效地参与讨论,倾听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项目汇报过程中,要求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汇报内容。在组间评价阶段,我们会提问其他小组成员,让他们发表他们的评价。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能给学生多角度的思路。创造力的培养,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在课程中实践,也是作为高校教师要思索的问题。我们在设置项目设置的过程中,某些项目应该有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结果可以有多个,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项目的考核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有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其二,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产生学习动机。小组作为一个团队进行考核,我们把这个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组自评,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对自己的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小组互评,这个过程让其他小组说出自己的建议,并且给予他们打分的权利,提高他们在参与过程的积极性;第三部分是教师评价,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完成课程模块学习后有一个评价,提出优点和缺点。这三部分比例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在IT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中的比例是1∶4∶5。
每一个小组只有一个成绩有没有什么弊端呢?结合我们的课程开发实践,小组考核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话,则会出现有些同学偷懒,依赖其他积极的同学的现象。长期下来,特别碰到难度比较大的项目时,则会影响整体的积极性。我们的课程在进行到两年后,开始了组内考核,小组成员给其他成员打分,根据这个分数调整每一个组员的得分比例。
组间的合作: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共同解决一下问题,拓展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有些比较开放性的项目,我们采取并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让两个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然后再分开完成小组项目内容。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是讨论学生学业规划的项目,这个是开放性项目。
4 结语
我们课程已经开发三个年头,课程项目的内容也进行了几次更新。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针对小组的考核,我们已开发了项目评价系统,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霞.按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J].吉林教育,2008(16).
[2]徐生,王怀奥,梁蓓.高职专业群背景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4
工作总结
2011我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县级相关单位指导下,通过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把以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我乡今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康档案
今年年初,我乡按照上级精神要求,开展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上半年建立健康档案38000份,录入电脑23740人,离上级下达的80%的年终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明年工作中完善。坚决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健康教育
我乡共设置卫生宣传栏16块,每月更换一次,全乡镇共计192次,农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发放一次,全乡共发放宣传单8500户次数,全镇各村每2月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全年广大群众参加健康教育课达到3100余人,我乡对健教人员2月培训1次,全年师资培训,共计140多人次,宣传栏内以通俗易懂、新鲜为主,真正使广大群众学到了很多知识,对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大作用。我镇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点差距,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三、预防接种
1、我乡每月开展一次例会,主动搜集新生儿,全镇全年共出生498名儿童,建卡率100%,乡村每月一次例会我们都能安排预防接种知识培训,今年4.25计划免疫宣传周,我乡防保所采用分点标语宣传,设置宣传点4个,散发宣传材
料2000余份。我们每月出一次预防接种通知单,今年累计接种19284人次。
四、重大传染病防治
1、结核病防治:首先对全乡防涝医生进行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使他们掌握结核病相关知识,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利用3.24结核病宣传日大力做好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结核病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督促病人按期服药,在送药到户、看报下肚,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的及时调整服药方案,全镇全年年共发生20例新病人,均能够按时服药,全程督导结核病防治工作。
2、艾滋病防治工作,首先对外来媳妇进行摸底登记及血液采集,全乡上半年无外来媳妇,艾滋病知识入户宣传,每季度一次,全年4次共发放艾滋病宣传材料2000多份,艾滋病墙体标语100余条。
3、4月1日至10月30日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我乡肠道门诊设施齐全,各种组织到位,抢救药品、消毒药品配备齐全,在4月1日至10月30日我乡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213人,采样送检76人,无一例肠道传染病发生。
4、今年我镇共发生61例传染病,其中结核病20例,肝炎9例,腮腺炎2例,手足口病19例,疑似麻疹1个。水痘4个,感染性腹泻2人,出血性角膜炎4个,今年我乡传染病发病率与去年相比有所上升。
5、寄生虫防治工作,从5月1日至6月30日,我乡开展血检工作,共登记发热病110人,血检查率100%,未发现疟疾病人及其它等寄生虫病人。
五、妇女卫生保健
定期参加县保健所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村医例会,每月不少于10天下村指导,村医做好产后访视工作,无偿为老百姓服务。妇幼保健知识宣传一年四次,通俗易懂、内容新鲜使广大群众学到了许多知识,全年活产孕妇498人,建卡率100%,系统管理498人,系统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无1例孕妇死亡,产后42天体检100%。
六、儿童保健
1、我乡儿保医生能够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每村配备一名女村医,上半年共出生498人,建卡498人,建卡率100%,管理率100%。
2、认真做好体弱儿筛选工作,0-2岁筛选出体弱儿58人,专案处理58人,管理100%。
3、“六一”儿童体检,共体检303人,体检率95%以上,对筛选出来的常见病儿童都进行矫治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
全乡65岁以上老人2195人,今年65岁以上老人随访的人数为 6145人次,随访率100%。
八、慢性病管理
1、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病知识,能通俗易懂、内容新鲜的宣传单、宣传画,对广大群众宣传慢性病知识,使广大群众主动接受,发现慢性病人及时登记造册,定期进行随访。
2、全乡上半年共发现慢性病人1920例,其中高血压966人,肿瘤病人26人,老慢支病人206人,糖尿病人92人,其他病人602人。建档1920人,管理1920人;管理率100%。并每季度随访一次,全年共随访7526人次,随访率100%。
九、重性精神病人管理
为了能够了解精神病人的动态,通过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努力排查,我镇全
年的精神病登记人数为89人,对精神病人管理人次数为356人次。
十、改水改厕
我乡的定点改厕对象是陈集、王口村,全村户数为550户,今年的改厕任务数550户,现在以完成550户,完成率10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我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在新一年里工作中改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我镇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北陈集镇防保所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5
3月23日的业务学习内容
晒课需要在线提交的内容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素材资源,课后作业。
(1)先打开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登录后点击“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标题“我要晒课”活动图片填写活动报名信息单击“参加活动”,选择要晒课的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按“上传”按钮。我们还可以单击“编辑”修改我们要上传的内容。如果我们选错了或想换个课,可以删除。
(2)直接输入http:///,进入国家平台首页,登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我要晒课——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登陆——我要晒课——选择自己所教的版本及科目(人教2001课标版、语文、数学、英语等)——选择所要晒课的年级——册数——选择晒课的课题——确定课时数。按“晒课” 选择要晒课的学科,教材版本,年级,课,按“上传”按钮。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6
1-,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丸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U,各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
《/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D.各级国家司法机关
E答案]C。行政立法主体是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其依据是法定的权限和程 序,其结果是行政机关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其性质是既有立 法性质又有行政性质的行政行为。
2.我国许多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
()o
丫
A.补充性立法
冉执行性立法
C实验性立法
D。程序性立法
E答案]B。执行性立法是指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 布的规范性文件而作出的具体规定,以便于更切合实际情况的行政立法活动。
3.(广)不具有一般授权立法的权力。
寸·县一级政府
B.国务院各部委
C。省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E答案]A。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 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我国《宪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 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宪法》 第90条第2款又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地方组织法》第60 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 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4.名词解释:一般授权立法
„三苎产]甲亟歪殴樊遮@坐迪巡匙塑堕趟纽逸垫 也逝眶巨些些缒匝数些辔匝交
5.对法律或其他行政管理法规所规定的事项,基于该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 职责而制定有关法规、规章的立法是()。
删执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自主性立法
D.试验性立法
E答案]A。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 立法、补充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执行性立法指为了执行法律或者 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而作出的具体规定,以便于更切 合实际情况的行政立法活动。补充性立法是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 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自主性立法不是为实施某些法律或者其他行政管理法规而 制定的,也不是为了补充某项法律或者行政管理法规而制定的,而是对法律或者 其他行政管理法规所未规定的事项基于该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而制定的有关 法规、规章。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者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 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熟或者社会关系尚未定型的 情况下,先由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规定,经过一段试验期以后,总结经验,由法律 正式规定下来。
6.具有“制定行政法规”权力的行政机关是()。
少·国务院
D.国务院各部委
C.省人民政府
n省会城市人民政府
A/\川国务 │绸是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机关│
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各职能 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其业务主管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有 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的地方行政机关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和作为经济 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7.案例:甲乙两省轿车大战
1999年10月29日,甲省某石化总厂的负责人碰到一件未曾预料的事,其下 属单位购买一辆乙省生产的乙款轿车,竟要付出几乎两辆轿车的价钱:除要上交 中央早已明文取消的水利建设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费用外,又无端冒出7万元 的“特困企业解困资金”。各种费用加起来,一辆零售为土7.2万元的乙款轿车竟 要花去32.65万元。
无独有偶。甲省某市居民李阳向当地新闻媒体投诉:他在办理一辆乙款轿车 的手续时,市控制社会团体购买办公室,“拿不出任何文件”,却要多收7万元。李阳说:“这是‘乱收费’,违背了中央有关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
该市社控办主任并不否认他们收取了7万元的“特困企业解困资金”。他说: “我们的确收了这笔费用,主要用于企业解困。目前该市石化总厂的钱已经到 账o”当人们提出要看一看这项收费的依据时,主任强调说:“这是机密,上面只 有口头传达,没发文件。”
然而,11月3日,在甲省当地公开出版的一份报纸上,一则小而又小的消 息“泄露”了这一“机密”。这则消息的标题是:《市府出台政府特保甲款轿车》 消息全文如下:“全市凡财政拨款单位新增或更新轿车,应由政府集中采购,并 按用车标准选购甲省生产的甲款轿车。副局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含副局级)需新增或更新轿车,必须购买甲款轿车。市社控办、公安交管、工 商等部门按以上要求办理相关手续,车辆定编部门对其他车型将不予定编。所有 单位购车均要先定编后购车,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凭社控定编单验证机动车销 售发票,市交管部门对其他车型将不予上牌照。”
根据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48条的规定:“任何地 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国家财 政部也曾三令五申:“严禁各地以各种名义收取与购买车辆无关的其他附加费,除法律规定和国务院、财政部、国家计委批准的收费外,中央各部门自行发文或 要求地方立项收费的,一律不得作为收费立项的依据,已经立项的要求立即纠 正。”
那么,甲省和该市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明知故犯呢?
“省里出此下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甲省汽车行业办综合协调处处长显得很 无奈。据他介绍,乙省1998年年底出台了一项规定:凡外地汽车人本省要交8 万元的上牌照费。为此,甲省方面多次派人与乙省有关部门交涉,均无功而返,对方甚至还丢下了“你们可以照着做”的话。
资料显示,1999年上半年,乙省的“土政策”使甲省生产的甲款轿车在乙 省只销售了24辆,而乙省生产的乙款轿车在甲省的同期销量却达到6 400多辆。鉴于这一背景,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甲省自1999年工0月1日起,专门针对乙 省生产的乙款轿车也出台了一项“土政策”o甲省汽车行业办综合协调处处长说: “我们是学乙省的做法,他们收8万元,我们收7万元;我们少收1-万元已经是 手下留情了。”
对此,乙省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另有解释:
“乙省对私人购车原 来实行的是牌照竞拍政策,买一辆私车牌照最高要20万元左右,现在对私车征 收8万元上牌照费(乙款轿车为2万元),应该说乙省的私人购车环境够宽松了。在集团购车方面,乙省对所有车型均征收8万元的牌照费(乙款轿车每年有l万 辆的额度,额度内牌照费为2万元)。”
甲省的“土政策”出台后,乙款轿车在甲省两个月来的销售状况低迷,省内 各地区的乙款轿车经销单位均叫苦不迭。但令甲省有关部门始料不及的是:针对 乙款轿车的“土政策”出台后,甲省范围内乙款轿车几乎卖不动的同时,本省产 的甲款轿车销量并没增加多少,而让第三方丙省生产的丙款轿车拣了个“便宜”,销量直线上升。
(1)本案例提示的核心问题是()。
A丫市场不统一的问题
D.地方保护主义
—q政府职能错位
D.政府间关系
正答案]Co本案例牵涉的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甲乙两省政府对市场进行 了过度的干预,存在政府职能越位问题,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进而分割了市场,使市场不统一。我们必须实现政府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的转变,由微观管理、直 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根据我国行政立法的有关规定,甲乙两省地方政府出台的限购外地轿车 的规定和“土政策”,属于()。
丸有效的地方法规
B.有效的地方规章
C.无效的地方法规
\、耳,无效的地方规章
E答案]D。这题关键是弄清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主体,分清行政立法 权限。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立法权限限于 制定地方性规章。因此,甲乙两省地方政府出台的限购外地轿车的规定和“土政
策”,属于无效的地方规章。
(3)从制度上解决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丸行政决策民主化
B.回应公众的需求
C/加强政府之间的沟通
月.维护法制的统一性
E答案]D。要从制度上解决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维
护法制的统一性,坚决执行中央的有关政策,地方做出任何决策都不得与中央的 法律法规相抵触。
(4)甲省针对乙款轿车的“土政策”出台后,本地产甲款轿车的销量却并没
有增加,主要是因为()。
丸行政权力的作用
D.第三方轿车大量进入本地
C‘地方政策的作用
\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E答案]D。很显然,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甲乙两款轿车在行政干预下,价格费用被抬高,而丙款轿车价格与费用相对便宜,正是民众此时所乐意选择
的,故甲款轿车销量难以提高。
(5)上述案例说明,必须加强行政立法监督。依据行政立法监督的有关规
定,行政司法监督主要有()。
刹.上级或同级人大的监督
B.上级或同级政府的监督
C媒体的监督
D.公众的监督
E答案]A。依据行政立法监督的有关规定,行政立法监督有上级或同级人
大的监督,B项表述错误。C和D不属于行政立法监督。
8.论述塑坐监型迎血垂亟盈
正答案](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假设行政执法会出错,针对行政机关可能不
依法执法或不适当执法而建立的行政机关承担过失的制度。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
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行政执法能够权责一致、行为规范,用权受监督、出错受追
究。
(2)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要从运作机制上下工夫,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入
普法、建立各种运行规则,达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目标。具体来说,应从
内、外两个方面人手,重在内部建设。
(3)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的是遵循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在行政机 关执法过程中,给行政权力套上责任的枷锁。
9.简逛逆垄型胡途鱼池呸死珥
E答案]法律途径主要是将公共行政视为特定情境中应用和施行法律的活动。其核心价值是:
(1)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它意味着基本的公平性,需要保护个人免于遭遇 政府恶意的、武断的、错误的或反复无常的违宪剥夺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必 要程序。
(2)个人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7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型期,专业发展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 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 提高其专业水平, 逐渐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在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的理念指引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基础课教师, 包括“两课”教师、“语数英”教师都融入系部, 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转型, 开展在不同职业情境中的教学活动。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和教学观察等方式, 涉及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基本信息、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情况、专业发展途径与内容、专业发展态度和动机、专业发展需求与困难等。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型期现状调查与分析
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参加本次调查的教师全部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职教师, 共32人。其中, 女性教师占75%, 男性教师占25%;25~30岁的教师占37.5%, 30岁以上的教师占62.5%;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00%, 有硕士学位的占25%;中级职称占87.5%, 副教授占12.5%。全部教师教龄都在6年以上。绝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后从普通高校直接进来的, 虽说都有数年的教龄, 但是在各专业现场教学与实训指导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还远远不够。65%的教师认为现阶段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困扰是对课程标准有关内容和目标的把握。针对改善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 45%的教师认为是与专业关联度不够, 31.8%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22.7%的教师认为是教育教学理念欠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欠缺, 不能按照专业的本质和要求驾驭课堂, 教学缺乏灵活度, 这些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位英语教师这样说:“有些专业术语, 一般的字典都查不到, 真是头大了, 怎么上课啊。”对每次上课后的感觉, 72.7%的教师觉得“许多时候不尽如人意”, 27.2%的教师认为“总体还可以”, 没有人觉得“很成功”。这说明公共英语课教师要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 或者说成为“双师”,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职业倦怠明显
职业倦怠 (Burnout) 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 提出的, 它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在本次调查中, 27.2%的教师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 认为没有成就感, 有机会会考虑换岗;54.5%的教师对目前的工作感觉一般, 基本找不到成就感;18.2%的教师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 偶尔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没有教师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在工作中可以充分享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通过访谈发现, 绝大多数教师能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具有较高的寻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他们在教学之余能抽出一定的时间专用于自身专业发展。对一位英语教师而言, 最好的进修机会莫过于去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 然而这样的机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而言, 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对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总体评价, 13.6%的教师感觉学校不重视, 自己基本没有提高, 非常失望;72.7%的教师认为学校不很重视, 自身发展缓慢, 看不到很大希望;13.6%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此项工作, 自身发展较快, 自己较有信心。这说明公共基础课教师不安于现状, 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希望得到学校的肯定, 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对工作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从上面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已很明显, 个体情绪、情感处于疲劳状态, 个体评价自身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较低, 工作情绪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研情况普遍落后
近年来, 科研活动在高职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 转型期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科研情况并不理想。相比专业课教师,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题较少, 论文级别较低。只有5人主持或参加过厅局级课题研究, 仅占15.6%。这5人中, 4人是“两课”副教授, 只有一人是英语教师, 而该教师所主持课题与英语无关, 语文数学教师无一人主持该级别课题项目。在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指导培训方面, 46.9%的教师认为缺乏, 34.4%的教师觉得严重缺乏, 只有18.6%认为还行或不缺。通过访谈发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 对科研并不重视, 又缺乏研究方法的培训学习, 不懂得如何进行研究, 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相对滞后。调查显示, 70%以上的受访教师不知道如何查找最新的课题资料, 不知道对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分析。从调查来看, “两课”教师的科研数量和层次相对外语、语文、数学教师较高, 但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不可同日而语。这可能与学科课程本身有很大的关联。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型期专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型期间, 其职业发展仍依赖于两大因素:一是所处的外部环境;二是教师自身。国家、地区的整体大环境, 学校政策导向与氛围, 业务进修和学术研讨, 专家型教师的典范和引导, 家庭的影响, 宽松、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是外因。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自我发展是内因。下面提出的若干建议, 也正是现阶段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开展的近期和远期活动。
建立教学共同体, 重视教师教学效能感
在将公共基础课融入专业教学中, 使基础课教师融入专业课教师群体的过程中, 教师职业生活出现问题、难题、困惑不可避免, 学校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 要帮助教师建立教学共同体, 正面影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学校应组织研讨, 使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 突出专业关联度。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 专业的差异性, 所学专业的培养规格与现有知识水平, 认真筛选和构建教学内容。要确定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然后确定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拓展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必须进行自我调适, 创建团队, 与新同事建立合作关系, 分享教学观点, 协调学习活动。通过集体备课, 名师课观摩, 课题组教育课题研究, 同事切磋教育教学方法、问题等形式, 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这样做,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进一步建立, 减轻和消除职业倦怠的挫败感, 正确对待困难, 使教师专业发展得到真正体现。
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部分,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参加国内外的教师培训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研习新的教学方法及研究方法, 探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反思自己的教学, 提高专业素质。学校系部应该合理制定符合教师情况的培训计划, 组织能提高高职高专教师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技能、跨学科教育科学研究和反思性教学培训, 以及行业协会的活动, 各类各级的研讨会, 如校本培训、短期出国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以提升教师素质及内涵建设, 提高其教学效果, 促进其专业发展。
转变观念, 提升科研素质
科研能力是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 教师需要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转型中的高职基础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要将自己定位为职业教育者, 而非单纯的学科专家, 应当结合高职的改革, 为高职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服务。那么, 高职跨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现阶段值得基础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不过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 是一个系统的探究过程,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 从教学第一线找课题、编教材, 开展教学研究, 认真作教学日志, 反思教学实践, 对教学内容、课堂情况、课外实践、学生态度等进行分析、评价, 以便整理利用。当然, 除了教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 相应平台搭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创造宽松环境, 公开公平地进行横向纵向课题的立项, 定期开展课题指导讲座, 制定激励政策, 促进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以教师为本, 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强的时候, 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较高, 成就感强, 就会提高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 还能体现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 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除了上面几条科研、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学校建立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 创建和谐校园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生活满意度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学校须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树立“教师为本”的理念, 努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改革中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着手开展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的各项活动, 如教职工职业生涯规划、青年教师购房政策、各种心理讲座、在教工健身中心建立圆桌式教工食堂等等。走向专业领域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 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获得专业发展, 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 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 他不得不继续学习。”早在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所以,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站在未来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身, 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努力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从而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86.
[2]Freudenberger H J.Speaking from Experience[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977, 31 (7) :26-3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孙全军.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面临的职业形势及其转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0) .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篇8
【关键词】理性色彩研究 综合色彩研究 基础教学 项目课题
色彩,以其无限的魅力解读了光和物体之间千变万化的关系,同时,它也暗示着一种观看之道——那就是我们对世界认知与理解的视觉呈现,渗透着观念、历史与文化等深层因素。
从视觉艺术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色彩被看作激发创作情绪的一种要素,它不仅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元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色彩与传达媒介紧密关联,新材料和新媒介的出现往往对我们既有的色彩理解力提出挑战,继而引发艺术形式革新,促成新的审美体验。
在艺术教学中,现代色彩观念的成型直接得益于20世纪上半期包豪斯的实践探索。伊顿、克利和阿伯斯等人的色彩实践不仅接续了塞尚以来让色彩脱离对形体的依附,构建画面独立主观色彩系统的观念,更以科学的方法对色彩规律进行理性分析,通过严谨的实验方式累积视觉经验,构建新的视觉原理,独创了“色彩构成”这一专业基础训练课程。
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在当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色彩构成教学已然成为完整教学过程的必经阶段。但《色彩构成》课究竟怎样设计才能达成其与时俱进的有效性,避免模式化;教学执行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基础课程与最终艺术创作、设计项目的有机关联,才能使学生将基础训练中掌握的视觉原理和技巧顺利运用到今后的项目课题实践中去,这些问题仍然是今天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综合色彩研究》介入基础教学
公共艺术专业采用综合色彩的训练方法,将色彩学看作系统的、多元叠合的、综合的、更具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课题;开设《综合色彩研究》课程,以实证性、科学性为基础,旨在解决艺术创作中的调研方法问题,着重探讨专业范畴中有针对性基础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掌握色彩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独立研究能力,将《综合色彩研究》课程打造为可为多领域实际应用的带有色彩分析性质的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公共艺术专业《综合色彩研究》共设计有前后两部分共五项训练课题。
前期课程集中于色彩关系探索,由“经典名画色彩提取练习”,“平面色彩观察、提取与分析研究”,“立体形态中色彩组合实验”三项训练构成。将色彩从写实造型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色彩不再只是传统绘画和二维视觉图像的叙述;以理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建构科学的色彩系统。我们探求有关色彩的知识,积累有关色彩美学原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但绝非概念上的公式化。对色彩近似科学的分析、对比,对色彩组合关系近乎实验的记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累积色彩感受,创造、发现新色彩关系与效果的经验。这样的研究方法贯穿课程的始终,一方面,课程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深化学习者对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打开学生对色彩原理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色彩分析的方法、色彩体验的记录为学生以后在具体创作项目中发现色彩问题、解决色彩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综合色彩研究》的主体课程是“环境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环境色彩的更新主题创作”两项。环境色彩,是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生活的一种创作方式,体现着理性色彩系统的影响力和价值作用。将前期课程中学习积累的色彩调研、采集与分析方法运用到环境色彩更新项目中去,理性的色彩调研与分析报告,为进一步提出建设性设计改进方案提供了可能。色彩,从一种设计手段变为设计目的,建筑与环境色彩改变了城市附加装饰者的身份,成为城市长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色彩关系探索
色彩关系探索是课程安排中学习者运用色彩能力获得提升的重要基础。
对色彩的准确命名依赖于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数据描述,而色彩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和文化联想却无法得出恒定的说法。色彩在不停地流动,只有环境才能给予色彩一定的限制性;色彩与环境相互依存,通过色彩关系达成视觉呈现。
色彩的分类、结构、范围、秩序、搭配、比例、调和、冷暖以及色彩与空间、时间、光、材料、表面等等的互动都存在于色彩关系的探索之中。
色卡是进行色彩研究的有效工具,一方面它避开了调配颜料耗费的时间,使研究者能够集中精力快速观察和记录色彩搭配;另一方面,色卡的标准化、数字化为大量实验研究增加了严谨性和科学性,也便于研究者将所积累的色彩模型与实施制作相衔接。
1.经典名画色彩提取与范例存储
艺术史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历代绘画大师对于自然色彩博大精深的探索与表现。课程要求学生自选一幅名画图片,对图像进行网格化处理以简化图像色彩和图形,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相互关联的一组色块对原有作品色彩特征做出归纳和提取。通过学习优秀作品的最佳色彩关系组合方式,增强对色彩范例的记忆,提升对自然界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从对象中提取基本色块组成色谱系统的色彩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注重思考所选作品的色彩系统形成因素——是什么导致我们眼前的这幅作品选择此色彩而非它色彩或它材质进行表达——其所涉及的历史与文化、象征与情绪、民族与时代等多重内容;注重色彩结构分析,主导色、对比色的分配和色调提取,整体格局与局部色彩关系的研究。
2.平面色彩观察、提取与分析研究
自然界中的色彩既相当丰富又异常微妙,而传统视觉习惯使观察者难以从特定的角度深入细致地看待事物,因此也就无法发现超出“常规”的色彩。课题要求学习者选择花卉或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自身特点、光源因素、季节因素、背景比例、花叶比例等做出细致记录,提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系列化的色彩层次,对微观色彩进行有序归纳、色卡比对,确定主体色调和色块取值,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这一训练,学习者得以发现细微差别,提高微观的色彩感知力,理性地解释外部色彩印象及颜色个性。
3.立体形态中的色彩组合实验
现实世界中形体(尤其是建筑、雕塑等大体量物体)的外观色彩总与其所处空间产生互动,从而影响人们的观感。深入理解三维空间中形体的色彩存在状态,有助于学习者在未来创作中综合把握和熟练运用色彩表现技巧。
课程要求学生自选三至五件现成品分别进行色彩涂装,并设置一定的空间环境颜色条件实施限制,实验其在不同光源、光照角度、改装品组合方式以及改装品与背景多种组合方式条件下的色彩氛围变化。这样的形体外观色彩存在状态观察,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对“单体形态与系统组合之间关系色彩”的认识。
三、环境色彩调研与更新
经过前期对色彩的采集、量化比例、色卡比对、确定色块、色调和色谱等一系列具有实证性的色彩分析与存储方法训练,学习者对色彩运用原理和色彩调研方法有了基本了解,获取了一种深入研究色彩规律的基本途径,为未来不断储存色彩组合范例、积累色彩表现经验奠定了能力基础。其所积累的各种色彩知识和审美经验最终都是为了在综合创作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色彩控制力和表现力,在解决具体的艺术或设计问题时能够巧妙合理地运用色彩手段。课程最后在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和媒介中选择“建筑与环境色彩”作为《综合色彩研究》的核心训练和主题研究与创作课题。
“建筑与环境色彩”承载着《综合色彩研究》课程的多向深化考量。
首先,环境色彩调研以户外群组环境(如:建筑群、街区、商业区、厂区、社区等)为主要调研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涉及建筑单体、单体之间的组合、建筑物与地面、天空、周边建筑环境等丰富的关系色彩,为课程学习者的最后色彩能力提升提供了复杂的色彩研究综合对象。
从课程渐进式深入的教学角度看,从简单的抽象形体空间向现实环境中复杂的关系色彩进阶,调研环境色彩可望实现与课题“对立体形态的色彩组合实验”的积极有效衔接,而学习者的色彩认识与调研方法也有机会获得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生活要面对许多现实的城市色彩问题。城市快速发展,各式亭、杆、箱等公共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商业广告和店面店招杂乱等造成色彩混乱,大量新建筑的兴建并未保证视觉品质反而造成千城一面、缺乏地域特点和文化审美特征的现象,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无法和谐共存……公共艺术除了以雕塑、装置、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为城市增添视觉趣味外,要从更现实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整体美学氛围入手进行创作和更新。
“环境色彩更新创作”基于一套具有科学、实证特色的调研方法和理论模型——现场色彩特征取样与评估、环境色彩导向性因素分析与区域历史条件形成因素分析;以PANTONE FORMULA GUIDE solid uncoated 色卡中色谱系统为基本比照工具,通过调查、测色记录、色卡比对、取证、归纳、色彩编谱等步骤,完成对环境色彩现状的调研、问题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色彩更新计划和未来可行性色彩规划手册。整体规划后的理性色彩系统不仅能够重组城市色调,构建和谐、均衡有节奏感的城市空间,还可以运用光照明和数字化媒体等新科技手段带来色彩影响,使环境具有更整体的色彩传播力。
附录1 学生课程作业:《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大纲)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学生 吴韵珑
指导教师:丁乙
一、色彩调研分析
1. 目标建筑在大区域中所处位置
2. 目标建筑及环境色彩调研
东南西北墙面、地面、门的取色分析;户外娱乐设施取色分析;周围环境取色分析。(图1~图5)
3.色彩调研总结
园内总体色彩比较丰富,操场在浅色背景下运用对比性较强的鲜艳明快色彩,提升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幼儿园主楼以中性色为主,缺少鲜艳的颜色,虽有些许点缀,但气氛显单薄。
主入口色彩过于沉闷,没有活泼、有序的色彩气氛。
外观色彩设计没有清晰表现出其办园特色。
园内绿化不少,但未有效分配土地面积,略显杂乱。
二、色彩设计建议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她认为,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因为有了感觉和知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而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
色彩,在幼儿的世界里无处不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到实用、经济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幼儿园建筑的形体造型往往难以实现人们的审美理想,然而色彩却具有从多方面调节建筑造型效果的功能。
建议:
1. 主建筑入口与正门的色彩更加丰富。
2. 增加暖色调,使儿童获得温暖、和谐、亲切的心理感受。
3. 用不同色彩的对比和配合,来表现各种色彩相互衬托情况下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设计分析解说
1. 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健康性原则:已有实验证明,儿童确实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幼儿园建筑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有其必然。
特殊性原则: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符合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满足儿童的特殊心理。
趣味性原则: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于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可以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与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图6)
2. 周围环境的处理
法办色彩垃圾: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
大力推广职业环境色彩规划:城市建筑的色彩运用离不开专业的指导。
建筑规划前需对周围环境进行色彩调查:建筑色彩需注重整体的和谐。创建一支保护建筑色彩的小队,定期检查、修补及维护。
3.总结
建筑色彩设计必须服从整体建筑的构成关系。
不能过分关注单体的色彩使用,而是要和周边横向比较,尽量寻找色系相近的颜色搭配,这样看起来比较和谐。
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对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展——如果颜色太过于统一,会显得枯燥和乏味;在局部添加一些色彩变化,既照顾整体和谐,又使建筑不乏活力。
附录2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点评
丁乙
《佘山幼儿园色彩调研报告与研究》是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吴韵珑的课题作业。调研使用PANTONE FORMULA GUIDE solid uncoated色卡系统,通过现场色样比对、采集进行色号确认,以实证方法对色彩进行编谱分析和主体色彩的取值。
报告以图片、色标、列表、文字小结与更新建议作为研究框架,以整体建筑区域、不同立面、空间与周边环境,局部元素与设施等对象的调查作为基本的涉及面,以深入观察、分析为基础,提出“幼儿园色彩设计健康性、特殊性、趣味性三原则”;为业主提供“色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服从整体建筑关系”的区域色彩管理建议及更新计划。
该报告的论证结构和研究方法可行,提出的色彩更新建议有益。
报告结论推导的合理性、可靠性还可深入探究。
丁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推荐阅读: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05-30
中职公共基础课06-13
高校公共基础课08-16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05-17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07-14
2018 年度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05-11
河南公共基础真题07-23
广东公共基础知识10-23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06-15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