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试题

2024-09-18

医学免疫学试题(精选8篇)

医学免疫学试题 篇1

医学免疫学的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B淋巴细胞系前体细胞在哺乳动物的___(_骨髓___)_或在家禽___法氏囊____增殖发育为B细胞。

2、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____体液免疫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_细胞免疫__两种类型。

3、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最先出现的Ig 类别是__IgM__。亲细胞的Ig类别是______。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类别是__ IgG___。

4、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为_致敏阶段,第二阶段为__反应阶段_,第三阶段为效应阶段

5、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细胞毒型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免疫复合物型_型变态反应。

6、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血清学反应_荧光免疫实验__、_酶联免疫吸附实验_。 7、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辅助性_T细胞、___细胞毒性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8、参与I型变态反应的细胞为_嗜碱性粒细胞_、___肥大细胞__。

9、α干扰素(IFN-α)来源于_白细胞_;β干扰素(IFN-β)来源于_成纤维细胞_。

10、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包括_皮肤、粘膜_屏障、血脑、血胎、血睾屏障、正常菌群、炎症和吞噬作用以及正常体液因素。

11、一个TD抗原分子表面含有_多个__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可诱导机体产生一种_抗体_。

12、T淋巴细胞又称为_胸腺_依赖性淋巴细胞,它是由_胸腺诱导素诱导、分化而来的。

13、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Ig单体分子,其中仍能保持与抗原分子结合的片段简称为_ Fab _片段,另一部分称为_ Fc片段。

14、ADCC是_ K _细胞与结合靶细胞的特异性IgG的_ Fc _片段结合后,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发挥细胞毒作用,破坏靶细胞。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免疫球蛋白(Ig)既可是抗体,对本体动物来说,也是一种抗原。

(×)2. SIgA是单体Ig,主要分布于泪液、唾液、胃肠道粘液、气管粘液及生殖道粘液等处。

(√)3. TI抗原刺激机体不产生记忆细胞,无再次应答反应。

(×)4. 多价苗一针能预防多种病原引起的疾病。

(√)5. 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但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

(√)6. 机体隐蔽抗原的释放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7. III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是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8. NK细胞无需抗体和补体的协助可自发识别并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9. 抗原抗体结合是可逆的,因此这种结合很不稳定。

(√)10.补体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其含量不因免疫接种而增加。

(×)11.SPA能特异性与人、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ab片段结合。

(√)12.淋巴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增殖不需要抗原的刺激。

(×)13. 对鸡进行三次免疫接种鸡新城疫疫苗,于最后一次接种10天后采集鸡血清,该血清即为鸡新城疫单克隆抗体。

(×)14.补体不能单独与抗原结合,但可以和抗体结合。

(√)15.少量多次注射抗原,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医学免疫学试题 篇2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医学免疫学知识复杂,难度大。因此,采用宏观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并不能深入理解。所以,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需求。

优化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通常情况下,医学免疫学的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超敏反应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实验课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比如,进行血清总补体活动测定实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简短介绍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临床意义等[1],重点强调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前,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离心机、水浴箱。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全程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学反思。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由于部分操作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鉴于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元素,给学生提供直观性的、生动性的视觉画面,以此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演示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印象,避免遗忘。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扩大实验教学的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BL实验课教学模式。PBL实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BL强调以患者的疾病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常情况下,PBL实验主要采用小组互动的办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肥达氏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采集标准、排除回忆反应等问题[2]。通过以上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单向琼脂扩散实验、玻片凝集实验等。针对以上实验,可以采用换位教学的模式。具体来讲,当前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引出下一节实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行预习,掌握相关的知识。然后,在新课教授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并补充相关内容。采用换位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3)引入病例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病例教学模式。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一般而言,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患者的血清总补体活性进行测定。(2)采用免疫标记技术,测定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在诊断伤寒病症时,采用肥达氏反应。(4)开展结核菌素实验。在试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

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

在以往的实验课考核中,主要以实验报告为评定标准。另外,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5%。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客观评价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鉴于此,必须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考核项目,比如基础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设计实验考核等。通过以上考核,了解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经过反复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操作能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从试验内容、方法、教学模式方面出发,提出了加快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办法和措施,比如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等。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改革办法后,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他们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医学免疫实验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加大研究的力度。

摘要:目的:在高等医学教学中,医学免疫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加快实验教学改革速度。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在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参考文献

[1]任可.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28(6):84-85.

《医学免疫学》 篇3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连续剧 学思并重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121-0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学家、思想家孔子认为,光靠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外来的资料与信息,没有一个中心思想予以统合,难免导致混乱。这个道理至今仍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因为只学习而不思考,到最后毫无心得,白学了;反过来,如果仅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而不念书学习,就会陷于迷惑。《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已成为医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主干学科。由于其进展速度快,理论知识深奥、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纯只懂学习,而不会思考,学生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免疫学的学习和记忆可谓难上加难了。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得学生学思并重呢?

我们把《医学免疫学》比喻为一部电视连续剧,免疫应答则是中心思想。为了上观众能持续看下去,最终掌握全剧剧情,最好最吸引人的内容往往要放在第一集。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医学免疫学》第一章中重点内容,如何开好这个头,是能否吸引学生带着兴趣进行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在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时,我们可以形象的将免疫系统比喻为保卫国家、维持和平的国家卫士。当有外来入侵者入侵时,由于这些卫士发挥免疫防御作用,通过他们正常的、合理的抵御作用排除病原微生物,即免疫防御作用,但如果不合理,一来可以表现为防御力度不够则让入侵者有机可趁,最后抢占我们的领土,即病原菌大量生长繁殖引发机体感染;二来也不能过当防御,一直穷追不舍,重武器攻击,发挥所谓的防御性打击,这样对大多数需要安居乐业的人民来说将是个重创,这就引发了超敏反应。同样这样一支队伍还要维护国家的稳定安全,让大部分合法公民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要干扰他们,从而发挥免疫系统的免疫自身稳定功能。但如果国内一些不法之徒企图为个人利益,损害别人利益,如果不采取监控和执法行为,这些不法分子最终会导致社会秩序紊乱或肆意伤害了无辜人民的生命。免疫系统的执法部门便会通过免疫监视作用将其清除,体内也就不会有变性、突变细胞的持续存在或恶性生长了,也就避免机体出现肿瘤或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现象。通过这一场合理的排兵布阵,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使学生在一开始就牢固的记忆下贯穿整个免疫学的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分析显示,即使学生在课后没有按时复习,90%的同学都能牢记这三大功能。这无疑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医学免疫学》不仅是一部电视连续剧,而且还是一部精彩的扣人心弦的电视连续剧,看完上集还期待着下一集。连续剧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免疫应答这一集,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所在。既是前期内容的总结和大揭秘,也是后面内容的铺垫和序曲。这一集当中,我们前面所见出现在不同场合的所有关键人物都会都再次出场,即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都会再次出现。这便是我们揭秘的时候了,前面学习的抗原、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会按照故事情节一个一个登场,一环扣一环,最终故事谜底被揭开。故事原来是这样的: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人,由于他的出现,导致原本安定平和的村庄逐渐出现了变化和矛盾,当人们发现是因为他的出现而干扰了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时,村委会便会组织村民、自卫队员们行动起来,最终把这个人从村庄中赶走了,从此村庄恢复了宁静,村民们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其实免疫应答也是这个过程。某一天,机体某个部位感染了,可以是外因病原菌的致病力很强,也可以是内因原因所致,机体内各系统关系失调,防御监控能力也失调,使得病原菌乘虚而入,那么这个感染部位出现的异物就是我们所称的抗原,其中最为常见的外来性抗原就是病原微生物,这个抗原很特殊,它能刺激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感染部位充血红肿,疼痛甚至坏死等损伤,由于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机体免疫系统发现了他,开始启动免疫功能,刑侦专家通过各方面研究发现了这个抗原的特点,即免疫原性表位,随即对它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效应性细胞,能特异性跟踪抗原,但能否消除抗原,还需要大家的合作,比如,补体系统会在激活后产生很多活性片段牢牢结合在抗原表面,并逐步对抗原表面进行破坏,当然不仅是补体系统,机体的固有性细胞巨噬细胞等早期也曾试图对抗原进行清除,并且在无法清除的情况下积极承担通风报信的作用,即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特异性T细胞去发挥更为强大的制敌作用,在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的共同努力及细胞因子的协调下,最终抗原被清除,机体再次恢复到平稳状态。这种平衡其实是通过双方激烈的对抗而产生的结果。

实际上,在敌我较量时,非常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我们提到的平衡,但如果大家没有齐心协力,或总调度细胞因子的释放出现异常,那么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可能就会被这个恶人搅得失去安宁,失去平和。我们机体也是这样,肿瘤细胞的生长就是机体的抵御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导致的结果。虽然在与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村民也确实努力了,但最终由于缺少协调,或能力确实不够导致恶势力最终控制了整个村子。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与肿瘤细胞的对抗便是村民与恶人这两方面力量的对比。肿瘤细胞往往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因此其生长速度大于机体对它的清除能力,这样机体免疫系统根本无法及时清除肿瘤细胞,就好比罪犯跑得很快,村民根本抓不到,只能任由罪犯作恶。也有可能是肿瘤细胞过于狡猾,它把自己伪装的很好,它可以不表达或低表达肿瘤抗原表位,其实这就是肿瘤细胞缺乏刺激免疫细胞的第一信号,同时也有可能是缺乏第二信号,即表现为肿瘤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协同刺激信号;也有可能肿瘤细胞假装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细胞,即表达肿瘤相关抗原,这些都可以让机体误认为肿瘤细胞是机体自身细胞,正如罪犯有一种伪装的身份,让村民认为是自己人而不去伤害一样,因此又让肿瘤逃脱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因此,这个漏网之鱼便可以异常迅速的生长。当恶势力过于强大,如肿瘤细胞能产生抗凋亡基因,或直接产生诱导免疫细胞凋亡的分子,这样最终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无法对肿瘤细胞产生监控作用,如此肿瘤细胞便可以肆无忌惮的生长,最终控制整个机体。从此不再有这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案 篇4

实 验 一

实验名称: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计划学时:4 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T淋巴细胞形成E-花环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T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方法。

实验仪器、试剂: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u)、1%绵羊红细胞、肝素抗凝人血、无钙镁Hanks液、水平离心机、0.8%戊二醛、37℃水浴箱、显微镜、其他。

实验对象: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体外测定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的方法有多种,以玫瑰花环试验最为简易常用,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人周围血液中T淋巴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与绵羊红细胞相遇时,在其周围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凡能结合三个以上绵羊红细胞者称为E攻瑰花环形成细胞。正常人的花环形成率为50~70%,大致可以代表周围血中T细胞的百分数。临床上多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操作方法:

1、取肝素抗凝血1~2ml,用分层液分出淋巴细胞并洗涤,用Hanks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2.5×106ml。

2、取小试管加入l ml淋巴细胞悬液及1%羊红细胞0.l ml,混匀置37℃水浴箱5分钟。3、800~1000 r/min低速离心5分钟,放4℃冰箱2小时。

4、轻轻旋转试管使团块混匀,加2滴0.8%戊二醛液,摇匀,室温静置10分钟,使E花环固定。

5、取悬液一滴放于载玻片上,将稀释的瑞氏染液加入玻片上染色3分钟。

6、弃去染液,待干后油镜观察,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形成花环的细胞效,算出百分率。

实验现象与数据:

1、淋巴细胞染成深蓝色,羊红细胞染成淡红色。

2、每个淋巴细胞上粘附三个以上羊红细胞者即为玫瑰花环形成细胞。

结果分析与结论:共计200个T淋巴细胞,算出形成花环细胞占全细胞数的百分率。正常人的花环形成率为50~70%,大致可以代表周围血中T细胞的百分数。临床上多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注意事项:1.离心时注意使用800~1000r/min低速离心。

2.要轻轻旋转试管使团块混匀,以防形成的花环散开。

思考与创新:

实 验二

实验名称: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计划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淋巴细胞转化现象的试验方法和原理。

2.熟悉淋巴母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实验仪器、试剂:

1、正常人淋巴细胞(用分层液分出)。

2、培养液:0.5%水解乳蛋白Hanks氏液(含20%小牛血清和青霉素100单位/ml、链霉素100微克/ml)。用5.6%NaHCO3调整PH至7.2~7.4。

3、植物血凝素(PHA),姬姆萨染液。

4、青霉素小瓶、吸管、载玻片、显微镜、离心机、恒温箱等。

实验对象: 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 T淋巴细胞受到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抗原(PHA、PWM和ConA)刺激均能使细胞发生转化。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常被作为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之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从周围血中分离出淋巴细胞,也可采用全血试验。

操作方法:

1、制备细胞悬液:用培养液将淋巴细胞稀释成2×l06/ml,细胞悬液。

2、分装:向两个小瓶中各加2ml,细胞悬液,一瓶加PHA 0.1ml(100单位),另瓶不加作对照。3、37℃培养72小时。离心沉淀,用Hanks液洗两次。

4、用沉淀推成血片,加姬姆萨染液栗色,镜下观察计数200个以上淋巴细胞,算出转化率。实验现象与数据:

1、成热的淋巴细胞:与外周血中小淋巴细胞形态一致、直径6~8微米,核染色质网密、无核仁、胞浆略大于核贡轻度嗜碱性。

2、过度型淋巴细胞:直径10一20微米核质密,但有明显核仁。

3、淋巴母细胞,细胞增大,形态不规则,直径20~30微米,核也增大,染色质网纤细有核仁1~2个,胞浆扩大,强嗜碱性可见数个空泡及颗粒。

4、网状细胞样母细胞:细胞增,形态不规则,核淡染有1一2个大小不规则的核仁,胞浆扩大、含空泡,嗜碱性不强有透明感。用姬姆萨染色后,计算200个淋巴细胞中转化为母细胞的细胞数(包括过渡型、母细胞和分裂相淋巴细胞),依转比的百分率判定T淋巴细胞的功能。结果分析与结论:对照管转化率1%左右,加PHA之管转化主约为70%左右。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常被作为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之一。

注意事项: 思考与创新:

实 验 三

实验名称: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实验的操作过程

2、掌握瑞氏染色的基本步骤及吞噬百分率的计算

实验仪器、试剂:葡萄球菌培养液 抗凝剂 载玻片 瑞氏染液 水浴箱 离心机 注射器 止血带 消毒药水

实验对象: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吞噬功能。操作方法:

1.采血:取人静脉血2毫升,放入含肝素的小试管中,混匀,防止凝血。2.菌液制备:取葡萄球菌液,加生理盐水离心洗涤2~3次(2000r/min, 5~10min),7去上清,留沉淀加入生理盐水,用比浊法配制到适宜浓度(1×10 个/ml)。3.混合温浴:将制备好的菌液0.5毫升加入到抗凝的人静脉血中轻轻混匀,置于37℃水浴箱中水浴30分钟(每10分钟轻摇匀一次)。

4.吸取混合悬液点在玻片上,制成血涂片,干燥后进行瑞氏染色,油镜下观察。实验现象与数据: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蓝色,被吞噬的葡萄球菌呈蓝(紫)色,计数200个中性粒细胞,并计算吞噬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结果分析与结论:吞噬率=吞噬细菌中性粒细胞/200个中性粒细胞 ×100% 注意事项:1.菌液配备时注意无菌操作。

2.注意静脉血和菌液应按一定体积比混合,血﹕菌=5﹕1 思考与创新:

实 验 四

实验名称:凝集反应

计划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2、熟悉凝集反应的原理、方法和分类。

实验仪器、试剂:

1、妊娠诊断血清(抗——HCG血清)。

2、妊娠诊断抗原(吸附有HCG的免疫微球)。

3、待检尿、正常尿、生理盐水、吸管、试管、玻片等。

实验原理:

凝集反应是完整的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凝集物的现象。参与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协同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等。本实验介绍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不出现凝集。如把可溶性抗原吸附在载体微球上,成为人工免疫微球,再与抗体结合即出现凝集,此称间接凝集反应。由于载体微球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微球上少量抗原存在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这种反应的敏感性比沉淀反应高得多。如先使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充分结合,再加入有关的免疫微球。因抗体已被抗原结合,不再出现免疫微球的凝集现象。这一试验称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可溶性抗原,在妊娠尿中含量显著增高。如尿中有此抗原存在与相应抗体(抗一HCG)结合后,加入吸附HCG的免疫微球时,不出现凝集现象,呈均匀乳液,如尿中无HCG存在,没有抗原与抗体结合,再加入相应的免疫微球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即凝集未被抑制)。操作方法:

1、取一洁净玻片,用蜡笔划分1、2两格。(图1)

待检尿

正常尿

1、阳性结果

2、阴性结果

2、加被检尿滴于1格内,加正常尿滴于2格内。

3、每滴尿中各加抗——HCG血清1滴摇匀或用牙签混匀。

4、再于各滴中加(HCG乳胶抗原。HCG兔疫微球)1滴;混匀,继续摇动2~3分钟,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现象与数据:

妊娠尿滴呈均匀乳状,无凝集现象(阳性)。正常尿滴出现明显凝集颗粒(阴性)。结果分析与数据: 思考与创新:

实验八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计划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沉淀反应的原理。

2、熟悉双向琼脂扩散、单向琼脂扩散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仪器、试剂: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抗体:甲胎蛋白诊断血清。

2、抗原:肝癌病人甲胎蛋白阳性血清或正常人胚胎组织浸出液,待检血清。3、1%生理盐水琼脂、载玻片、打孔器、毛细管等。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1、3%生理盐水琼脂。

2、抗体:免抗人毛Ig抗体血清。

3、抗原:待检人血清、IgG参考抗原。

4、塑料板、吸管、打孔器。

实验对象:实验同学 实验原理: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利用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对应孔中各自向四周进行扩散,如抗原抗体相对应,两者在比例适当处,就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若同时具有几种抗原抗体系统,因各自的扩散速度不同,可在琼脂中出现多条沉淀线。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单扩散实验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先将一定量抗体混合于琼脂中,倾注于平板上。凝固后打孔。加入待测抗原。如抗原与抗体一致时,抗原向孔四周扩散,与孔周围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直径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如先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制成标准曲线,则未知标本中的抗原含量,即可从标准曲线中求出。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标本中各种Ig与血清中各种补体成分的测定。操作方法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将1%生理盐水琼脂加热溶化。

2、制备琼脂板:取洁净载片一片,放一水平台上,将溶化的2·5m1琼脂趁热用吸管注于玻片上,使其自然流成平面,琼脂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去掉孔中的琼脂。

3、加样:中央孔中加入甲胎蛋白(AFP)诊断血清,1、4孔加肝癌病人阳性血清,2、3、5、6孔加待检血清。加血清至满勿外溢。不可有气泡。

4、加样后,将掠脂板放入有一定湿度带盖容器中,置37℃温箱,24小时观察结果。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1、制备含抗IgG抗体的琼脂板:溶化的3%琼脂、待冷至56℃时吸取1.5ml琼脂与等量适当稀释的抗IgG抗体混合均匀。倾注于水平放置的塑料板上,制成厚薄均匀的琼脂板。凝固后用打孔器打孔二排,每排5孔、孔距8—10mm,孔要圆整光滑。

图示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模式

2、加样:用微量加样器加样。

(1)第一排五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0、25、50、100、200倍)的参考IgG抗原10μl。

(2)第二排五孔,同法加1:50待检血清10μl,3将琼脂板平放于保持一定湿度的带盖容器内,37℃温箱放置24小时观察结果。实验现象与数据: 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1、4孔为阳性对照孔(加已知阳性标本),与中央孔间出现乳白色沉淀线。

2、其余各孔与中央孔如出现沉淀线,且一端与阳性对照沉淀线相吻合者为阳性。证明该份血清含有甲胎蛋白。如两条沉淀线相交,表明二者抗原性不同,出现的沉淀线另一种抗原抗体反应,不能判定阳性。

3、如待检孔与中央抗体孔间未出现沉淀线为阳性,证明待检血清中没有甲胎蛋白。

图示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2、6孔:吻合沉淀线(阳性)。5孔:交叉沉淀线(阴性)。3孔:无沉淀线(阴性)。

(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血清标本中IgG含量的测定。

1、以各稀释度标准抗原孔沉淀环直径为横座标,相应孔中IgG含量为纵座标在半对数座标纸上作图,画出标准曲线。

2、依待检血清标本孔沉淀直径,查标准曲线,将查得的唾G含量乘以标本的稀释倍数,即为血清中IgG的含量。注意事项: 思考与创新:

实 验 九

实验名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计划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2、熟悉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仪器、试剂:

1、1%鸡红细胞悬液、瑞氏染液。2、6%可溶性淀粉肉汤 肉汤培养液100ml加入可溶性淀粉6g,混匀后煮沸灭菌备用。

3、解剖小器械一套、无菌注射器、显微镜。

实验动物:小白鼠 实验原理: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大颗粒异物的特性,通常选用鸡红细胞作为吞噬颗粒,将其注入小鼠腹腔中,腹腔中巨噬细胞则将鸡红细胞吞入。取小鼠腹腔液涂片、染色后可见鸡红细胞被吞噬的现象,计数100个吞噬细胞中吞噬鸡红细胞的细胞数可判断其吞噬功能。操作方法:

1、于验前3天,小白鼠腹腔内注射6%可溶性淀粉肉汤1ml。

2、试验当天于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0.5ml 1%鸡红细胞悬液,并轻揉腹部。

3、注射后30min,将小鼠处死、取腹腔液涂片并行瑞氏染色。

4、油镜观察涂片。实验现象与数据:

镜下可见吞噬细胞细胞核呈蓝色,被吞噬的鸡红细胞胞浆呈红色,而核则然成蓝色(鸡红细胞有细胞核)。计数100个吞噬细胞,并计算吞噬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结果分析与结论:

吞噬率=(吞噬鸡红细胞阳性细胞/100个巨噬细胞)×100% 吞噬率与试验前腹腔刺激产生吞噬细胞、吞噬的时间等有关。注意事项:

1、小白鼠腹腔注射时注意不要刺伤内脏。

2、如小鼠腹腔液过少时,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手册 篇5

课程编号:B04046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必修课

教学环节:课堂教授、作业、测试、考核等 课程学分:3 周学时:3-0 主要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1.2课程目标与作用 1.2.1 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以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及其产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发展快、应用广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一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的内容,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1.2.2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本课程属于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后续临床课程的重要先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相关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1.3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如下四部分内容组成:1)医学免疫学绪论;2)基础免疫学:包括免疫器官和组织、抗原、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处理、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3)临床免疫学: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免疫学防治。1.4学习方法

1.4.1理论联系实际

是学好医学免疫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①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学习理论后通过实验操作,对有关理论进行验证;②图文结合:图、表是将名词概念和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单化和形象化,学习时将图形与文字二者结合,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③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度联系临床相关知识,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4.2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较为抽象,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例如学习抗体的结构与功能时,在掌握抗体结构的同时,要联系每一结构部分的功能,这样就能做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在加深结构印象的同时,掌握抗体的功能。1.5 课程考核要求

1.5.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1.5.2 成绩组成:到课率及课堂表现 5 %,平时测验 5 %,实验%,期中考试 30 %,期末考试 60 %。注:到课率及课堂表现 5 %(抽查5次,作业不交或旷课扣1分/次,迟到扣0.5分/次);平时测验 5 %(含BB平台测试+随堂提问+BB平台活跃度)。

1.6 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及配套资源 1.6.1 推荐教材

《医学免疫学》第6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1.6.2 参考书目

《医学免疫学》第2版(“十一五”规划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何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1.6.3 配套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位置:bb.zucc.edu.cn;医学免疫学课程:包括课程简介、课程进度表、教学大纲、教学课件、题库、作业、测验、讨论版、课程通知等。

2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2.1 免疫学概论(理论2.0学时)2.1.1教学内容

(1)医学免疫学简介

(2)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回顾(3)现代免疫学研究及发展趋势 2.1.2基本要求

(1)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2)掌握免疫学的概念,三大基本功能。(3)掌握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1.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系统的功能,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2)难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区别 2.2免疫器官和组织(理论1学时)2.2.1.教学内容

(1)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2)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2.2.2基本要求

(1)掌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概念与作用 2.2.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器官和组织的组成(2)难点:淋巴细胞归巢 2.3抗原(理论2学时)2.3.1教学内容

(1)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2)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3)抗原的分类

(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2.3.2基本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及两大特性;掌握抗原表位的概念及类型(2)掌握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3)了解抗原的交叉反应性(4)掌握抗原的分类

(5)了解几种医学上重要的抗原(6)了解超抗原 2.3.3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抗原的特性(2)难点:抗原表位 2.4免疫球蛋白(抗体)(理论2学时)2.4.1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功能(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4)人工制备的抗体 2.4.2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各自的特点(4)了解人工制备的抗体 2.4.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2)难点: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5补体系统(理论2学时)2.5.1教学内容(1)补体概述

(2)补体的激活途径(3)补体激活的调节(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2.5.2基本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成分

(2)掌握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了解激活的调节机制(3)掌握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了解补体异常导致的疾病 2.5.3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及其其功能(2)难点: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的调控 2.6细胞因子(理论2学时)2.6.1教学内容

(1)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3)细胞因子的分类 2.6.2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掌握重要的几种细胞因子的功能(3)了解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4)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2.6.3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2)难点:各类细胞因子的功能

2.7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理论1学时)2.7.1教学内容

(1)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2)黏附分子的命名、分类及功能

(3)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抗在临床的应用 2.7.2基本要求(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的概念(2)了解黏附分子的命名、分类及功能

(3)了解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抗在临床的应用

2.7.3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黏附分子的功能(2)难点:粘附分子的分类

2.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理论3学时)2.8.1教学内容

(1)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2)MHC的多态性

(3)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4)MHC的生物学功能(5)HLA与临床医学 2.8.2基本要求

(1)掌握MHC的概念

(2)掌握HLAI类和II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特点(3)了解MHC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4)掌握MHC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5)了解MHC的生物学功能与HLA在医学上的应用

2.8.3重点与难点

(1)重点:HL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难点:HLA的分子结构 2.9 B淋巴细胞(理论1学时)2.9.1教学内容

(1)B细胞的分化发育

(2)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B细胞的亚群(4)B细胞的功能 2.9.2基本要求

(1)掌握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2)了解B细胞的亚群(3)掌握B细胞的功能 2.9.3重点与难点

(1)重点: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功能(2)难点:B细胞的表面分子的作用 2.10 T淋巴细胞(理论2学时)2.10.1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2)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T淋巴细胞亚群(4)T淋巴细胞功能 2.10.2基本要求

(1)了解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2)掌握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3)了解T淋巴细胞的亚群(4)掌握T淋巴细胞的功能 2.10.3重点与难点

(1)重点: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淋巴细胞的功能(2)难点: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2.11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理论3学时)2.11.1教学内容

(1)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2)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2.11.2基本要求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抗原加工和提呈的MHCI类和II类途径 2.11.3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抗原加工提呈的过程(2)难点:抗原加工提呈的过程

2.12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理论2学时)2.12.1教学内容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2)T细胞活化的、增殖和分化(3)T细胞的效应功能 2.12.2基本要求

(1)掌握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2)掌握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3)掌握T细胞的免疫效应(3)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 2.12.3重点与难点

(1)重点:T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2)难点: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

2.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理论1学时)2.13.1教学内容

(1)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2)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3)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13.2基本要求

(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2)掌握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

(3)了解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过程和意义 2.13.3.重点与难点

(1)重点:B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2)难点: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比较 2.14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理论3学时)2.14.1教学内容

(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2)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体液免疫分子(3)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2.14.2基本要求

(1)掌握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2)掌握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特性及功能(3)了解几种主要的固有体液免疫分子

(4)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2.14.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分的特点及功能(2)难点:吞噬细胞、NK细胞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机制 2.15免疫耐受(理论2学时)2.15.1教学内容

(1)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2)免疫耐受机制

(3)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 2.15.2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3)了解免疫耐受在临床的应用 2.15.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免疫耐受的形成与机制(2)难点:外周耐受的机制 2.16免疫调节(理论1学时)2.16.1教学内容

(1)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2)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3)调节性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4)抗独特型抗体的调节 2.16.2基本要求

(1)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2)掌握抑制性受体的种类及功能(3)了解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的方式(4)了解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调节 2.16.3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2)难点: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调节 2.17超敏反应(理论3学时)2.17.1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2)I型、II型、III型、IV型超敏反应的表现与机理 2.17.2基本要求

(1)掌握变应原、超敏反应的概念

(2)掌握I型、II型、III型、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3)掌握I型、II型、III型、IV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4)了解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2.17.3重点与难点

(1)重点: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难点:四种超敏反应的区别 2.18自身免疫病(理论3学时)2.18.1教学内容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2)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3)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18.2基本要求

(1)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自身免疫病的损伤机制(3)掌握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4)了解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因素 2.18.3重点与难点

(1)重点:自身免疫病的损伤机制

(2)难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2.19免疫缺陷病(理论3学时)2.19.1教学内容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2.19.2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主要临床特点(2)掌握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3)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4)了解免疫缺陷病的治疗方法

2.19.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难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 2.20肿瘤免疫(理论3学时)2.20.1教学内容(1)肿瘤抗原

(2)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3)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4)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2.20.2基本要求

(1)掌握肿瘤抗原的概念、分类和特征(2)了解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3)掌握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4)了解肿瘤的免疫诊断及治疗 2.20.3重点与难点

(1)重点:肿瘤抗原,肿瘤的免疫逃逸(2)难点: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2.21移植免疫(理论3学时)2.21.1教学内容

(1)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2)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3)移植排斥反应防治的原则(4)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2.21.2基本要求

(1)掌握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及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掌握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类型(3)了解防治移植排斥的方法

(3)了解与移植免疫学相关的其他领域 2.21.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防治(2)难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机制 2.22免疫学检测技术(理论2学时)2.22.1教学内容

(1)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体外试验(3)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2.22.2基本要求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原理和应用(3)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4)了解免疫细胞检测的方法 2.22.3重点与难点

(1)重点: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2)难点: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2.23免疫学防治(理论1学时)2.23.1教学内容(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 2.23.2基本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主要制剂;免疫治疗的概念(2)了解疫苗的基本要求及新型疫苗和新型佐剂;了解疫苗的应用(3)了解免疫治疗的方法 2.23.3重点与难点

医学免疫学试题 篇6

(1)免疫

(2)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3)免疫的三大功能

(4)克隆选择学说

二、抗原

1.基本概念

(1)抗原和抗原的两种性能

(2)抗原决定簇

(3)t细胞抗原决定簇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区别

(4)抗原结合价

(5)共同抗原(共有决定簇)

(6)交叉反应

(7)耐受原与变应原

2.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2)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4)异嗜性抗原

3.超抗原

(1)概念

(2)种类

(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佐剂

(1)概念

(2)种类

(3)作用机制

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

(1)组成

(2)主要结构

(3)主要功能

四、免疫细胞

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4)th细胞的亚型及其功能

2.b 淋巴细胞

(1)b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bcr复合物的组成

(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3.自然杀伤(nk)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2)nk细胞的受体

(3)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2)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3)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4)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五、免疫球蛋白

1.基本概念

(1)免疫球蛋白(ig)

(2)抗体(ab)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3)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4)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类、亚类、型和亚型

(2)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

(3)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igg的特性和功能

(2)igm的特性和功能

(3)iga的特性和功能

(4)ige的特性和功能

(5)igd的特性和功能

6.抗体的制备

(1)多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

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方法探讨 篇7

一、提高语言的幽默性, 增强学生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幽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1]。”医学免疫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抽象不易理解的学科, 再加上陈旧的教学方法, 生硬的讲解, 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巧妙的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 很快形成课堂中心磁场, 收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效果。课堂上导入幽默的方式很多,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 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例如讲解超敏反应这一章, 开始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上大学在医院实习的时候, 一个患者由于接触了花粉, 身上出现了荨麻疹, 于是患者就问我什么是荨麻疹?我通俗地告诉他, 就是由于过敏反应所导致的。患者反过来又问, 什么是过敏反应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又叫变态反应。讲到这儿学生会哄堂大笑起来, 上课的兴趣也来了。例如, 讲到引起过敏反应的变应原时, 以香水举例子, 顺便说了一句“香水有毒”, 学生马上就联想起这首歌曲, 马上大笑起来, 原来香水不但“有毒”还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讲到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时, 其中一个特点为发生得快, 消失过渡也快, 换句话可以说成:“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歌词) 。

二、联系临床病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理论逻辑性极强, 内容相对抽象, 知识结构庞杂繁复, 学生首次接触时均感到免疫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 因此, 学生的兴趣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 用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来解释临床病例的发病特点、机制以及治疗对策, 将学生从枯燥的纯理论中释放出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首先解释概念, 正常情况下, 免疫系统自身稳定, 对自身的细胞或分子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不发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当机体受内外因素或遗传因素影响, 自身反应性T或B淋巴细胞可攻击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 称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因自身免疫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 致使自身抗体或 (和) 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 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称自身免疫性疾病。接着举临床实例, 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乙酞胆碱受体的抗体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源于变性Ig G作为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变性Ig G的自身抗体 (即类风湿因子, RF) , 变性Ig G与RF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等部位, 激活补体, 在局部引起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在多部位的微血管基底膜沉积而引起全身多脏器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利用免疫学的知识, 解释以上临床现象, 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深入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同时又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浓厚兴趣, 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技巧, 增强学生记忆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础, 辅以恰当的教学技巧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实施。例如在讲解MHC分子与CD4或CD8分子识别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混淆。MHC-Ⅰ分子与CD8分子识别, MHC-Ⅱ分子与CD4分子识别, 巧技法为:Ⅰ×8=Ⅱ×4。方法与技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与探索, 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需要教师勤于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让教师在学习经历与体验中得出的好的学习方法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 并为己所用, 需要教师以身为范。因此, 适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 是培养学生思考及创造力发挥的一剂良方。

四、充分利用实验课, 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相辅相成, 免疫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深化理解基本理论, 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优化实验项目,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将实验分成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与开放性实验等3个部分;其次要强化实验考核, 为更好地对实验学习进行评价, 实验考核分为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4部分,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摘要:针对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 学生不易接受的现象, 本文从提高语言的幽默性, 联系临床病例, 利用技巧以及充分利用实验课等四个方面, 阐述了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彦林, 幽默——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的法宝[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3, (12) :68.

医学免疫学试题 篇8

【摘要】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名词概念抽象难懂,内容深奥。我室在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学科理论性强,名词概念抽象难懂,内容深奥。尽管我教研室在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民办高校免疫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民办高校免疫学教学现状

1.1 民办高校生源基础不一

由于民办高校在招生的时候比本科院校的分数要低,且大部分专业对于文理科生并没有限制,因此,招至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讲要差,水平参差不齐。医学免疫学是以高中生物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机制复杂,对于没有参加过生物科目高考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困难。且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仅关心的是考试是否合格,并没有主动意识去学习,还是老师唱主角的学习模式。

1.2 高水平的师资紧张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重视,加上当医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铁饭碗”,选择就读医学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且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不合理,不仅不能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甚至不能满足优质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学校一直在扩充优秀的教师团队,但由于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人才流失相当多,远远不能满足扩招后的要求。因此,年轻老师不得不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身兼数职,这样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任务的完成很难得到保障。

1.3 教学资源缺乏

民办学校资金相对缺乏,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落后、老化、故障频发。一些优良视频、flash、图片等不能清晰观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我校由于学生较多,教室上课一般是大班上课,学生信息并不能课堂及时反馈,师生互动相对较差。后排上课的学生有时由于有时部分走神没有听懂,跟不上老师节奏,失去信心,导致出现学生不听课甚至逃课的现象出现。

2 民办高校免疫学教学改革

尽管民办高校医学免疫学教和学都存在诸多问题,我教研室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2.1 多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大改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引入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I型超敏反应为列,教师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着手:为什么有些人吃牛奶后腹泻、腹痛?學生就会由被动的学习积极了加入到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来。教学中还穿插了一些视频、图片和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视频,要求学生从这段视频中总结超敏反应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法使过于理论化、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得到更形象、直观的阐述,从而激发了学生得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能使学生把临床实践和疾病基本机理更好的结合起来。

2.2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人曰:“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1] 。对于一门深奥、难懂的学科而言,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一是要求学生把握主线。整本医学免疫学以免疫应答为主线,要求学生多对免疫应答这章多次理解。二是要横向纵向比较学习。以HLA为例,I型和II型分子在结构、分布和结合分子等方面对比记忆。三是要学生多画图记忆。免疫学设计到体内很多分子相互作用,分子一般看不见,这就要求学生用类似结构的简图去记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四是要学生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2.3 改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升华。为此,我教研室针对本学科特点,展开以下活动:1、在学生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我们把学生分组,每隔一段时间轮流由各组围绕某个即将上课主题搜集相关的有益的学习资料,交叉学习。这样既使资料更加丰富,也使学习资料更贴近学生的接受水平。2、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教研室精心选择了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以及上网查找相关理论书籍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重点内容精读和其它内容浏览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和内化。

2.4 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

针对民办学校学生学习起点低、学生学习层次相差较大、学习兴趣不太浓厚等特点,教师进行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是必要的。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反思,可以清楚免疫学中哪些概念难懂,哪些概念抽象,学生在哪些方面的学习是需要多遍讲解以及哪些方面老师讲解不到位。如:免疫学中超敏反应的学习中,老师通过课后调查就清楚学生对于超敏反应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于机理要反复讲解,对于机理的每个环节要分解举例才印象深刻,而最终几种超敏反应的特点就需要通过一些病例和生活常见现象才能总结和区分。实践证明,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要解决民办学校免疫学教学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民办学校的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深刻分析原因,从而整理出一条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年级班主任心得体会下一篇:我和《阅读》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