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阅读

2024-07-30

报告文学阅读(精选8篇)

报告文学阅读 篇1

报告文学阅读

【技法指津】

报告文学阅读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如下:

1.“还原”原则:报告文学阅读遵循“还原”原则,解题时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有正确的答案。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报告文学的阅读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就能够拿到不错的分数。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把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他倍感困惑,又倍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w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陈忠实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陈忠实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问题:“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

答案:①这句话形象地表述出了作家的创作追求,作家的思想,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写出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体验;②“属于陈忠实”,即他独有的风格特点,他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中剥离出来,独树一帜;③“永留人间”是就其价值和影响而言,无论就思想容量还是审美境界而言,陈忠实都是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之一。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一度受到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被破格录取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很快。

1947年,李可染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李可染也求教于黄宾虹。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太厚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的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七十多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在1986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选自《李可染的艺术人生》,有删改)

1.李可染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

答:

2.李可染的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

报告文学阅读 篇2

一、比较, 可有效把握作家刻画典型形象的意义

文学作品中, 典型形象是作家精心打造的“新闻发言人”, 是作品灵魂的重要载体。因此, 典型形象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点, 若引导学生认真审视, 就能有效发掘其典型意义。

如鲁迅的小说《药》和《祝福》, 我们可以从生存资本、生存环境和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先看生存资本。华老栓和祥林嫂的相同之处——勤劳、善良, 虽说这些资本并非卓世超群, 但起码已具备了一个“良民”的基本条件。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华老栓愚昧、不觉悟, 而祥林嫂虽然也愚昧, 但她毕竟还有脑子, 爱思考 (只是思考的问题较为肤浅) , 有一定的见识, 且敢于反抗, 绝非完全意义上的纯粹懦弱之辈。

再看生存环境。华老栓生活在被封建专制和封建迷信重重包裹的愚昧、麻木的社会境遇中, 以致于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部受人使唤的工具。而祥林嫂生活的环境虽然也愚昧和麻木, 但更多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无同情心, 甚至残忍。

最后是结果。华老栓由于完全麻木, 便完全没有了自主意识, 是一台纯粹的受人支配的机器。所以, 他只要自然生命还未枯竭, 便能在世上混日子。而祥林嫂不完全一样, 她身上虽然明显带着被封建礼教驯服的奴隶性, 但她的人性却未完全泯灭, 起码还有一点“怀疑”的念头 (问人灵魂的有无) , 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拼死抗婚和捐门槛) ——虽然是为了更好地遵循封建礼教, 最起码可以说明她始终在为争取自己的“生存而斗争”。

综上可知, 作者的用意是很清楚的, 即越是愚昧, 完全不觉悟不知伤痛的人, 越是不知抗争。祥林嫂则不同, 她与华老栓相比, 生存资本“雄厚”得多, 完全有理由生存下去, 可事实恰恰相反, 在冷漠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中, 她最终被迫放弃了生存权。究其本质, 祥林嫂想寻找生活的出路, 可无人指引, 最后只得在“彷徨”中死去。两相比较可以看出, 华老栓是完全麻木的, 而祥林嫂则是较清醒的, 两个典型形象所传达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一目了然。

二、比较, 可更真切领悟人物命运的本质内涵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要素, 其命运的变化一定受某些特定因素的支配。只有通过比较研究, 才能有效把握支配人物命运的“总神经”, 从而让学生较深入的认识人物。祥林嫂、杜十娘和玛蒂尔德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祥林嫂有较“雄厚”的生存资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此外, 还爱思考, 有见识, 绝非完全意义上的懦弱之辈。照理说, 她完全有理由凭自己的“本领”生存下去, 可结果却被迫早早离开人世, 这是为什么呢?是那个社会逼死的。所以说, 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以她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而是由当时冷酷腐朽的社会决定的。

杜十娘, 自身也不乏较好的生存资本:聪明、美丽、机智、颇有心机, 并且还热情、刚强、坚定, 此外, 她并未因当妓女而完全堕落。恰恰相反, 她虽当了妓女, 但一直没有放弃改娼从良的愿望, 并时时为之而努力, 还出现了一点曙光, 可结果还是因为社会处处不容而被迫投江自杀。显然, 她的命运也不是她自己说了算, 而是当时的黑暗现实说了算。

再看玛蒂尔德, 作为一个平凡的妇女, 美丽动人, 且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这是上天赏赐给她的财富, 可她却偏不满足, 结果陷入虚伪空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并为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夜享乐夺走了她十年的青春。再放开看, 虽然当时的法国社会虚伪之风盛行, 但玛蒂尔德若不是虚伪性格作怪, 自己能有效掌握生存支配权 (十年辛劳就是明证) , 那么也许就不会有那场耐人寻味的悲剧了。

通过比较可知:三人虽然都是悲剧人物, 但悲剧的根源却有别。祥林嫂和杜十娘的悲剧主要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玛蒂尔德的悲剧主要是其虚伪的性格造成的。所以说, 祥林嫂和杜十娘的悲剧主要是社会悲剧, 而玛蒂尔德的悲剧则称得上是性格悲剧。

三、比较, 可以较深刻地领悟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话剧是标准的纯语言的艺术, 想让学生真正领略不同的剧作家的语言风格, 有必要进行比较。

学了《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三块钱国币》之后, 可以把老舍、莎士比亚和丁西林的语言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老舍和莎士比亚, 他们分属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我们便可以从“民族”这一角度, 寻找比较点。老舍的语言极像“北京的烤鸭, 慢工细火有韵味”, 表达含蓄, 借助一定的景或物抒情;莎士比亚的语言则像西餐, “做工简便而有情味”, 表达直露, 感情强烈, 直抒胸臆。延伸开来, 其实他们语言的共同点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就有效印证了“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内涵。

老舍与丁西林, 两人语言的共同点是幽默, 且富有讽刺意味。但幽默方式各有侧重。老舍在《茶馆》中表现出的幽默是把沉重的话题轻巧化, 散发出一种含泪的笑, 蕴涵着一种严肃和悲哀;丁西林在《三块钱国币》中表现的幽默则是把生活琐事加以点化, 散发出诙谐的气息, 蕴涵着轻松和机智。

报告文学阅读 篇3

报告文学阅读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如下:

1.“还原”原则:报告文学阅读遵循“还原”原则,解题时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有正确的答案。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报告文学的阅读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就能够拿到不错的分数。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把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他倍感困惑,又倍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體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陈忠实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陈忠实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问题:“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

答案:①这句话形象地表述出了作家的创作追求,作家的思想,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写出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体验;②“属于陈忠实”,即他独有的风格特点,他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中剥离出来,独树一帜;③“永留人间”是就其价值和影响而言,无论就思想容量还是审美境界而言,陈忠实都是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之一。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一度受到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被破格录取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很快。

1947年,李可染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李可染也求教于黄宾虹。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太厚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的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七十多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在1986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选自《李可染的艺术人生》,有删改)

1.李可染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

答:

2.李可染的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篇4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过程与方法 1.实战演练,运用模式解题;2.熟练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模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欣赏小说的能力。教学

重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表达技巧。教学

难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内容提要】面对现今学生阅读量少、质量差的情况,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为阅读主体,有其个体差异,不应强求一律;在师生合作探究中,发掘潜能,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评价应重过程,重视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及习惯的培养。一.导入新课。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明媚的阳光;享受清新的空气;享受深邃的历练。阅读是一种情怀——关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入心灵。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今天我们将共同来探讨小说的阅读,从阅读中走进亲近生命,走入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二.复习小说文体知识。

过渡: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师:分析小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人物主人公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考纲解读 ㈠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㈡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四.探究思考 ㈠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⒈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⒉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⒊环境类考题类型示例 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⑵答题示例

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指向环境)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指向情节)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指向人物)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指向主题)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例3:(08海南)《二十年以后》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例4: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

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指向情节)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指向主题)例5: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⑴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作衬托。⑵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情节)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人物)一片苍凉的心情。

⑶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主题)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㈡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⒊考题示例

⑴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艺术魅力。(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⑵解题技巧

⑴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⑵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⑶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⑷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⑵情节类探究题示例

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 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 ⒋答题指要 ⑴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⒌试题解题示例

例1: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向情节)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例2: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小说结局安排合理 ⑴王教授认真负责,有胆量、魄力,有自己见解,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善于采取灵活方法。他被提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向人物)⑵“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也说明学院改革已渐入正规,逐步认识到“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那种随意招聘临时工或“发配”闲置人员的做法已得到纠正,凸现了小说主题。(指向主题)小说结局安排不很合理

⑴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环境充满尔虞我诈;王教授坚持原则,又不会曲意迎合,易招致某些“当权者”不满,这样的安排是作者一厢情愿,不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指向情节、人物)

⑵文末“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人依然存在,改革任重道远。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也不利于作者忧患意识的表达。(指向主题)

⒍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㈢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⒉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6题: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0题: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至少两方面特点。

07潮州二模《雉诱》16题: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04北京春季高考《雁阵》20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7题: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哪些弱点,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17题: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⒊考题示例

⑴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08浙江)《乌米》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08广东)《河的第三条岸》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08海南)《二十年以后》13题:.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乐观开朗,心直口快;企图逃避法律。⑵常见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⒋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⒌解题示例

例1:07深圳二模《一步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毫,还是杰?

⑴杰是主要人物。主要从情节立论。从情节看,小说中杰对豪用尽心机,多方诱惑,诱使豪步步上钩,杰始终处于主动。全文塑造了一个狡黠的少年形象。

幼儿文学阅读书目 篇5

1、(美)怀特《夏洛的网》

2、(英)达尔《女巫》

3、(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4、(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

5、(日)古田足日《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

6、(法)艾克絮佩里《小王子》

7、(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8、(奥)涅斯林格《从罐头盒里出来的孩子》

9、(美)槐尔德《大草原上的小木屋》

10、(英)巴里《彼得·潘》

其它书目:

外国 儿童文学作品

史前期作品

(一)民间文学:印度童话寓言集《五卷书》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希腊《伊索寓言》法国《列那狐的故事》德国《吹牛大王历险记》

法国《贝洛童话》德国《格林童话》

(二)成人文学:法国《拉封丹寓言诗集》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英国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三)德国《豪夫童话》霍夫曼《核桃小人》

1921年“纽伯瑞”美国儿童文学图书奖设立

独立后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二战前:

(一)安徒生

(二)英国:兰姆姐弟《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金斯莱《水孩子》

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麦克唐纳《在北风后面》王尔德《快乐王子》吉卜林《林莽传奇》波特《彼得兔的故事》狄更斯《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史薇儿《黑骏马》斯蒂文森《金银岛》罗夫汀《杜立特大夫》系列米尔恩《小熊温尼·菩》内

斯比特《铁路边的孩子们》《想做好孩子》等巴里《彼得·潘》格雷厄姆《柳树间的风》

特拉弗斯《玛丽·波平丝》比塞特“袖珍童话”托尔金《赫比特人》(二战后《指环王》又名《魔戒》)

(三)意大利:科洛迪《木偶奇遇记》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四)法国:马洛《苦儿流浪记》凡尔纳“科幻小说”

埃克絮佩利《小王子》

(五)瑞士:施比丽《海蒂》

(六)奥地利:萨尔登《小鹿斑比》

(七)比利时:梅特林克《青鸟》

(八)保加利亚:埃林·佩林《比比扬奇遇记》

(九)瑞典:拉格勒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十)俄国:比安基“动物故事”盖达尔《丘克和盖克》

(十一)日本:宫泽贤治《铁道银河之夜》小川未明《红蜡烛和人鱼姑娘》《野蔷薇》新美南吉《小狐狸阿权》

(十二)加拿大:蒙格玛丽《绿山墙里的安妮》西顿“动物故事”

(十三)美国:马克·吐温;鲍姆《绿野仙踪》苏斯博士作品

阿特沃特《波柏先生的企鹅》槐尔德“小屋系列”;

二战后:

1949.1954.国际儿童节诞生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IBBY设立

美国怀特作品德国凯斯特纳作品

瑞典林格伦作品英国达尔作品

1.(一)北欧:瑞典 玛丽娅·格丽佩《艾尔维斯和他的秘密》;

芬兰扬松“姆米童话”系列库尔维年《狼犬罗依》《狼犬罗依和九年级三班》挪威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普廖申《变成茶匙的老大娘》

丹麦西斯高尔德《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个人》彼德凯尔《希拉斯和黑马》

(二)德语儿童文学:德国普雷斯勒《小水怪》《小魔女》《大盗霍金普洛兹》、克吕斯《被出卖的笑声》费里德里希《四个半朋友》米歇尔·恩德《讲不完的故事》《嫫嫫》考特《普马克尔》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海克曼《广告柱上的柯诺尔》雅诺什低幼童话《小老虎的信》《哦,美丽的巴拿马》《我们寻宝去》奥地利涅斯林格《黄瓜国王》、《从罐头盒里来的小孩》又名《康拉德》、《狗来了》、《达尼尔在行动》娅旦森《野生的爱尔莎》

(三)法国:德吕温《蒂托-----一个绿拇指的男孩》昂格雷尔《三个强盗》《黑亮的帽子》格里帕里童话吉约“动物小说”皮埃尔·加马拉《羽蛇的秘密》黎达“动物故事”

(三)意大利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电话里讲的故事》

(四)俄苏乌斯宾斯基《费多尔大叔、公狗和公猫》特罗耶波利斯基《白比姆黑耳朵》帕乌斯托夫斯基《亮晶晶的指环》诺索夫的中短篇小说、《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阿列克辛《疯疯癫癫的叶芙朵凯亚》《五排第三个》《请打电话到我家来》《最幸福的一天》

(五)美国乔治·塞尔登《时代广场的蟋蟀》路易斯·萨奇尔《洞》 埃斯特斯《一百条裙子》比尔·布里坦《五毛钱的愿望》芭比特《不老泉》

(六)日本 古田足日《鼹鼠原野的小伙伴们》《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

中川李枝子《不不园》 安房直子《手绢上的花田》矢玉四郎《晴天有时下猪》

(七)英国琼·艾肯《雨滴项链》 依莲娜·法吉恩《万花筒》玛丽·诺顿《地板下的小人》 刘易斯《纳尼亚王国传奇》罗琳《哈利·波特》

“图画书”阅读可参考:

外国文学阅读 篇6

1、教学内容

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教会文学与《圣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与市民戏剧。但丁的《神曲》。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曲》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上的两重性。

难点: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神曲》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上的两重性。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辩证地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作业与思考题

(1)骑士文学的内容与特点、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城市文学的种类与特点。

(2)《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3)恩格斯是如何评价但丁的?

第三章近代文学的真正起点:文艺复兴文学

1、教学内容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薄迦丘的《十日谈》; 拉伯雷 《巨人传》的人文主义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堂吉诃德、桑丘)、艺术成就。莎士比亚生平与创作;《哈姆莱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堂吉诃德与桑丘形象;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难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堂吉诃德与桑丘形象;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拉伯雷及其代表作品《巨人传》;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4、作业与思考题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发展的概况。

(3)《堂吉诃德》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它在欧洲文学史的地位;堂吉诃德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报告文学阅读 篇7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束缚,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课状态,设计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准备。

二、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于2014年11月10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当场发放58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58份,所有参与的学生均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访谈以个人的形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找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了解,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四、调查问卷结果

你的性别是:□男 □女(男生6人,女生52人),你所在的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全部为大二学生)

( )1.你觉得英语阅读重要吗?

( )2.你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程度?

( )3.你平时阅读的动机是什么?

( )4.你进行课外阅读练习的频率是?

( )5.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

( )6.你的英语阅读资料通常来自哪里?

( )7.你觉得对你所读的文章有收获吗?

( )8.当你阅读遇到生词时,

( )9.你阅读时会涉及不同的题材?

( )10.目前,你提高阅读能力主要途径是:

( )11.进行阅读练习时,你会:

( )12.你认为英语阅读中的难点是(可多选):

( )13.你希望上一节怎样的英语阅读课?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向我们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学习状态。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个班19%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43%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因此平时由于老师要求才偶尔阅读。 17%的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巧妙运用阅读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差;受母语干扰严重,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等各种问题。阅读理解水平是随着学生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通过学生的留言,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上一节能发挥主观作用,老师引导的阅读课。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以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传授并让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词句, 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自己课堂的有点与不足,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英语阅读课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通过该问卷给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英语阅读,调查问卷,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钟丽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阅读课程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6):103-106.

同步阅读 亲近文学 篇8

一、阅读笔记的内涵

阅读笔记是通过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所得记录下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阅读可以陶冶志趣情操,可以品味人生百态。而读后所得,则又是一番学习境界,积累起来都是一笔财富。读书必动笔,读中写,写中悟,读写同步,以这种方式亲近文学是选择阅读笔记作为读写一体化训练的一个出发点。

二、阅读笔记的运用

1.确定学生的阅读内容

(1)名著大餐,饕餮美食

名著的阅读要侧重经典,立足于广度,在教学中可选择可读性较强的中外名著,推荐给学生供之阅读。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繁星、春水》……外国作品《巴黎圣母院》《简·爱》《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

(2)名家美文,书中三味

名家作品立足生活,可选择能反映生活,或真挚感人,耐人寻味的素材。比如,朱自清、老舍、巴金、史铁生、张丽钧、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哲理短篇。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优秀作品都在可选之列。让学生读出趣味,读出品味,读出人味。

(3)读古品今,传承文化

读“孔孟”而识礼仪,品史书能知兴替,诵诗词可以怡情。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学作品选择一部分供学生品读,如《论语》《史记》等,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2.阅读笔记的整理形式

(1)摘录式笔记:摘录妙笔,熬制心灵鸡汤,原汁原味地品享书香

在阅读中让学生把随时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积累,以卡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反复咀嚼品味,并试着在以后的写作与口头表达时应用,以达到读写同步的目的。

(2)评注式笔记:文苑漫步,置身字里行间,圈点评画中品味乐趣

学生不必把书看得崭新,读书要学会“吃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见缝插针,蝇头小语,三言两语,养成随读随悟的习惯,自己的见地随时迸发出火花,不拘泥于形式,力求字字千锤百炼。过段时间再翻书反刍,从前的观点跃然纸上,这样清晰地比较一番,也可再次欣然提笔,温故知新。

(3)心得式笔记:读有所得,感悟作品思想,丰富学生思想,提升自我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

摘抄评注多了,习惯养成了,自然便读书必动笔,读中写、写中悟,自然会对某一类作品产生阅读倾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便能折射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师也会以此为中介,恰当地进行人文教育与关怀。

三、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重点放在摘录笔记的整理上,学生每学期自读一本推荐的名著,每周设置一节课内自读时间,每天记住一句优美语句,每节课前朗诵一段美文,每周上交一次阅读笔记备查。采用的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如,名句诵读比赛、作文集精编、三分钟演讲等。

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评注上,第一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变,但要加上评注作品。通过学生手中的一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圈点评画,说真话,诉真情,这样的评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外阅读上,在课内教师也要把此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学生的作文批改也采用“我写文章,我评我文章”的方法,在眉批上下工夫,认真评注,相互促进提高。

第三阶段要注重学生心得式笔记的训练。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与古今中外文学对话,促进批判性的思考,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读书心得以随笔的形式装订成册,在班级出刊学生的作文集,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学生对文学的亲近感。

总之,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不倦的阅读会把文学之门推开,不辍的笔耕会把收获之门推开,亲近文学,体验人生。阅读笔记的运用,会让教师和学生在文苑漫步中走得更近,走得更远。

上一篇:乡镇民主评议基层站所讲话稿下一篇:装潢设计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