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共9篇)
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篇1
20xx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有关商业银行员工向不法分子出售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并导致大量客户总计3000余万元存款被盗的事件。这一事件说明,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未充分重视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没有认识到保护客户个人金融信息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缺乏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也不了解违法收集、使用和对外提供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可能导致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为进一步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xx〕第3号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xx〕17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依法合规收集、保存、使用和对外提供个人金融信息,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不得违规对外提供客户个人金融信息。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在制度上,应完善本机构相关内控制度,强化各部门、岗位和人员在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的责任,堵塞漏洞,完善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在技术上,应当严格权限管理,完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个人金融信息被盗的风险;在员工教育上,应于近期在全辖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员工充分了解、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明确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和滥用对本机构及员工个人带来的法律后果,进一步落实本机构的各项内控制度。
三、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将根据金融机构的自查情况,适时开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有效开展相关工作、未履行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义务,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的,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篇2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微信、支付宝、网银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方便, 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我们提供个人信息标识我们, 如此就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1 信息泄露的途径
1.1 主动泄露
在现实生活、工作中, 人们在就医、求职、购房、网购、快递、办理银行卡、办理手机SIM卡、办理各种会员卡等各种情况中, 一般需要用户填写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身份证号码、住址、职业、电话等。在网上注册、问卷调查时, 有的也需要填写个人详细信息。
1.2 被动泄露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个人信息遍布网络空间, 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越来越方便, 在个人信息的获取方式上, 多数是在个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的。如通过监控网站访问者的行为, 获取访问者的IP地址、访问时间等信息。对于网络黑客, 向目标计算机植入木马程序是最常用的技术。木马程序在目标主机一旦被启动, 就会发送目标主机的信息到设定的源地址, 甚至可控制目标主机。
2 保护个人信息的措施
2.1 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能够认识到各种潜在危害信息及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人们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 对有可能对信息或信息软硬件系统造成损害的各种情况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不要随意打开未知的或已知可疑的电子邮件;不要访问可能包含恶意内容的网站;不要从不可信来源下载应用程序;不要禁止防病毒软件;不要随意填写各种网上注册信息或者问卷调查等。
2.2 安全知识
掌握基本的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常识, 熟知信息安全涉及的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威胁形式, 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黑客基本攻击形式、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2.3 安全技能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设置, 浏览器安全设置, 网络安全设置, 无线路由安全设置, 手机安全设置, 加密技术, 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的应用等。
3 安全防护技能
我们访问互联网基本都是通过浏览器完成的, 浏览器把我们需要的页面呈现给我们。我们经常使用浏览器访问互联网就在系统留下上网痕迹, 这些痕迹可能会泄露隐私, 应该及时进行清除。清除上网痕迹, 以360浏览器为例。第1步:打开360浏览器, 点击右上方[工具]按钮。第2步:在弹出下拉菜单中, 单击[清除上网痕迹]选项, 如图1所示。
(1) 浏览器缓存的临时文件。在我们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的时候, 浏览器会把我们浏览的信息保存在d:/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Default (可更改此路径) , 在访问同样信息的时候, 浏览器会调取临时文件内的内容, 显示在浏览器窗口, 这样既提高了浏览速度也提升了稳定性。但是浏览器缓存的临时文件中保留太多浏览记录, 这些记录很容易被黑客利用, 从中获取关于个人信息的记录。因此需要及时清除, 或者改变临时文件的默认保存目录和文件夹, 以便不被发现。
(2) Cookies。就是服务器暂存放在你的计算机里的资料 (.txt格式的文本文件) , 好让服务器用来辨认计算机。Cookies是一种能够让网站服务器把少量数据储存到客户端的硬盘或内存, 或是从客户端的硬盘读取数据的一种技术[2]。通过对浏览器Cookies的设置, 可以个性地设定浏览网页时Cookie的规则, 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增加浏览器的安全性。Cookies是由网站开发的时候就做好了。对于IE浏览器, 打开“工具”中的“Internet选项”对话框, 切换隐私选项卡, 可以设置Cookies策略的6个级别, 从低到高分别是:接受所有Cookies、低、中、中高、高、阻止所有Cookie。默认级别为“中”。如图2所示, 对某些不安全网站可以自己编辑Cookie规则, 以便加强浏览器的安全性, 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同时, 应该定期对Cookies数据进行清理,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信息不泄露, 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3) 注册表安全设置。注册表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信息数据库, 其中存放计算机硬件、系统程序、应用软件的各种信息。是操作系统与硬件及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沟通的配置数据库, 从而在整个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下面列举几项网络安全有关的注册表设置:注册表的执行文件保存在C:WindowsSystem 32目录下, 有个名为regedt32.exe的文件, 它是注册表执行文件, 所以双击这个文件也可以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如图3所示。
(4) 禁止使用网上邻居。KEY_USERS.DEFAULTSof t wareMicrosof tWindowsCu r rent 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下在右边窗口中创建DWORD值“No Net Hood”, 并设为“1”。
(5) 禁止更改IE的连接设置。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Control P a n e l下在右边的窗口中新建一个DWO R D项, 命名为“Connection Settings”, 将其设值为1。
(6) 禁止在”控制面板”中显示”网络”属性。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 r rent 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下在右边的窗口中新建DWORD值“No Net Setup”, 并设其值为“1”。
(7) 禁止在“网络”中显示“标识”属性。HKEY_U S E R S.D E FAU LTS o f t w a r eM i c r o s o f tW i n d o w sCu r rent VersionPolicies Net work下在右边的窗口中新建DWORD值“No Net Setup IDPage”, 并设其值为“1”。
(8) 禁止在“网络”中显示“整个网络”属性。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 rent VersionPoliciesNet work下在右边的窗口中新建DWORD值“No Entire Network”, 并设其值为“1”。
(9) 更改IE的缓冲的路径。HKEY_USERS.DEFAULTSof t wareMicrosof tWi ndowsCu r rent VersionExplorer User Shell Foldes下更改“Cache”的路径即可。
(10) 防止恶意代码修改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Sof t wa reM ic r-osof tWi ndowsC u r rent Ve r sionPolicies System, 在该项下新建一个DWORD项, 其值名为“Disable Registry Tools”, 并将其值设置为“1”, 这样系统就禁止使用注册表编辑器。此时若再使用注册表编辑器, 系统会提示注册表编辑已被禁用的警告信息。
(11) 在局域网中隐藏自己的计算机。H K E 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 SetServicesL a n M a n S e r ve rPa r a m e t e r s, 在右侧窗口区域新建一个DWORD项, 并将其命名为“Hidden”。并设置项值数据为1。
如果此项存在, 直接设置项值为1即可。重新启动计算机, 修改生效。
4 无线路由安全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家无线路由器的安全, 一般都是直接连接无线网, 进行微信、QQ、支付宝、网银登录等操作,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无线路由器不进行安全设置, 很容易被黑客窃用盗取个人信息, 甚至财产。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若使用手机登录了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 或者破解了市民家里的无线路由密码后, 利用某些特殊功能软件, 就可以获取其他使用此无线路由用户的网络使用情况。浏览网页, 登录QQ、微信, 甚至网银账号, 这些账号的用户名很容易被人看到, 也就是说, 别有用心的人既可以看到对方的上网行为, 还能窃取个人账号密码, 甚至盗取钱财。
无线路由器密码破解的速度不仅取决于软件, 也取决于硬件, 虽然不容易破解, 但是多花一些时间破解也不是很困难。因此, 密码的设置一定要是够长、够复杂的、不易被破解的, 一般是数字、字母 (还可以使用大小写) 、特殊符号混合使用, 这样想要破解也绝不容易。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措施提高安全性。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168.1.1.1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 无线安全设置界面, 如图4所示。
(1) 采用WPA/WPA2加密方式, 是一种基于标准的可互操作的WLAN安全性增强解决方案, 可大大增强现有及未来无线局域网系统的数据保护和访问控制水平[3]。 (2) 不要使用初始口令和密码, 密码设定的时候, 牢记选用长且复杂的密码, 如用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混合设定密码, 增加破解难度。万万不可使用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常见信息作为密码。要经常修改密码, 无线路由器后台管理的用户名和密码一般都是出厂前设置好的, 均默认为admin。首次使用路由器时, 要修改原始密码, 否则入侵者很容易进入并控制路由器。 (3) 关闭SSID广播服务。SSID广播对无线路由器的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SSID广播主要用途就是当你开启SSID广播的时候, 别人能通过Wi Fi搜索到你的路由器名字, 而如果关闭了SSID广播别人也就不能搜索到你的无线了, 也就无法被蹭网了。 (4) 禁用WPS功能, 现有的WPS功能存在安全漏洞, 使路由器的接入密码和后台管理密码有暴露可能。 (5) 启用MAC地址过滤功能, 绑定经常使用的设备。定期登录路由器管理后台, 查看有没有其他的设备连入了Wi Fi, 如果有的话切断并禁掉MAC地址。然后修改Wi Fi密码和路由器后台登陆密码。 (6) 关闭远程管理端口, 关闭路由器的DHCP功能, 启用固定IP地址, 禁止路由器动态分配IP地址。 (7) 定期固件升级。对于无线路由器存在的漏洞, 一定要到官方网站及时下载补丁升级或换成安全性更高的设备。如果用户不是经常使用网络, 在不使用的时候, 也可以将无线网络路由器关闭。
5 手机安全
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亦必不可少, 是存储个人信息的载体, 同时随着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广泛应用, 手机作为支付工具越发方便, 如支付宝、微信付款、手机银行等。这就涉及安全隐私等问题的出现。为了保证手机安全以及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应该注意一下防范措施。
(1) 慎重扫描阅读二维码, 黑客会利用二维码伪装, 利用二维码传播病毒。如果扫描二维码后, 链接的网站要求下载安装新应用程序, 则不要随便下载安装。 (2) 要有良好的密码使用习惯。手机必须要设置安全的开机密码, 在手机中安装安全防护等可以加密的软件, 如360手机卫士等。对移动手机支付软件要增加一层密码且设置要复杂, 这样, 手机开机密码被人破解以后, 支付软件仍可以有密码保护。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不要设置成同一密码。微信、支付宝等登录名和支付账户名相同时, 应该设置不相同的密码, 密码不要存储在手机里。定期清理使用记录, 不要设置记住密码自动登陆选项。不要用身份证号码、生日、手机号码等易被人获取的个人重要信息作为密码。 (3) 使用数字证书、宝令、支付盾、手机动态口令等安全必备产品。 (4) 尽量不要将手机与身份证、银行卡等涉及重要信息的物品放在同一个地方。一旦一起丢失, 他人便可以使用支付软件的密码找回功能重置密码, 如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因此, 丢失后应尽快挂失银行卡、补办手机号码。 (5) 安装一款或多款安全防护软件, 如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软件, 能够识别盗版网银、查杀木马病毒程序、实时监控网络环境、监控网络支付环境、网址安全扫描、二维码扫描监控和流量监控, 可以实时拦截最新的木马程序, 阻截木马程序读取短信等行为。 (6) 只浏览安全站点, 目前各种网站繁多, 内容多样复杂, 其中蕴藏着各种不安全元素。浏览不良网站是手机感染恶意软件及木马程序的最主要原因。对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而言, 浏览网站时, 对于弹出的各类页面及链接都要慎重点开, 否则会酿成大错。尤其是有些页面要求输入一些个人信息, 如手机号码, 身份证号等, 更是存在巨大的个人隐私安全隐患。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尽可能地在具备安全检测能力的官网应用商店下载。 (7) 定期备份, 一般智能手机保存很多的个人数据, 如通讯录、备忘录、支付记录、确认短信、系统数据等, 应对这些数据定期进行备份。备份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如移动存储、电脑、云盘等。
以上只是信息保护技术的冰山一角, 要做到信息的安全, 还有很多技能需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总之,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有保障措施, 还有个人安全意识上的增强, 更要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明, 王秀利.信息安全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2]李源.系统防护、网络安全与黑客攻防使用宝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
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因素 个人信息 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考察近几年在Internet上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威胁网络安全的基本模式是一样的。特别在大量自动软件工具出现以后,加之Internet提供的便利,攻击者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团体,使得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
隐藏在世界各地的攻击者通常可以越过算法本身,不需要去试每一个可能的密钥,甚至不需要去寻找算法本身的漏洞,他们能够利用所有可能就范的错误,包括设计错误、安装配置错误及教育培训失误等,向网络发起攻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利用设计者们犯的一次次重复发生的错误轻松得逞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对系统安全造成的威胁归结为6大类 : 教育培训问题、变节的员工、系统软件的缺陷、对硬件的攻击、错误的信任模型和拒绝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类威胁之间可能会有交叉与重叠之处。另外,一些文献对系统安全的威胁分类方法可能同这里给出的不同,但大多没有本质的区别。
要真正理解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缺陷和可能受到的各种攻击有深入正确的理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系统缺陷和攻击手段进行分类与归纳,可让人们正视系统的不足与所受威胁。
对于安全系统的使用者来说,可以采用 2 种不同的安全模型。
(1)火车司机型在这种系统中,使用者只需要控制系统的启停,安全系统便能够辨别出危险信号,自动找寻安全道路,使用者在其他时间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别的事情。
(2)航空飞行员型在这种模型中,即使系统已经拥有很先进的自动导航设备,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已经处在自动运行中,仍然要求使用者必须在安全方面训练有素。
在这 2 种模型中,第一种显得非常好用。用惯了图形用户界面的人都希望安全系统在经过简单的指导安装之后,不用再亲自介入以后的运行了。这种想法很自然,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网络世界远远没有铁路系统那么有序,缺少像铁轨那样严格控制并引导列车前进的机制,由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太多,所以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劳永逸。
有些人会认为:“不是还有防火墙吗?交给它好了!”这同样是错的,防火墙并不是万灵药,它虽然堵住了大量不安全的缺口,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向外界打开了一扇访问内部信息的小门。尽管此门的开启受到限制,可路却通了。如果有人利用这条路径进行数据驱动型的攻击,防火墙是无能为力的。
最近,电视和网上公布一些网上个人信息被泄密的信息,这直接关系到个人秘密和隐私,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网络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是网络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一旦被对方掌握,会给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由于缺少相关法律,对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谋取巨额利润的一些商家甚至不法分子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我国不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步伐,将会带来公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缺乏信心、互联网公司收集不到有效信息、社会公信难以形成等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虽然涉及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但比较零散,也缺乏法律位阶比较高的法律,还难以形成严密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网,这就容易使不法分子钻空子。
在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建议对那些提供公共或专业服务、涉及个人信息储存和利用的机构,要对其承担的相关法律义务加以明确;对于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应规定较为严厉的惩治措施。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各有关监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网民也应增强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防范意识互联网是社会大众共有的虚拟世界,这一虚拟世界早已和现实社会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不是绝对自由的平台,而应该是和谐与法治秩序的领地。如果管理不善,国家信息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企业电子商务就会受到影响,大众个人隐私就会受到损害。
与现实社会管理一样,互联网管理不仅要依靠行业和个人自律,更应依靠机制和法律。对于网络监管,动力来自社会,呼声来自民间;作为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代表,政府介入其中,健全法律机制,促进立法、执法,敦促行业自律,引导并保持互联网健康的发展方向,依据了社会形势,顺应了民众呼声。明确在互联网中哪些是得到保护的、哪些是要进行限制、禁止的,让网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使得上网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部分,更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个人信息安全与防范 篇4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很多信息其实早就在不经意中泄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收到几条陌生的中奖短信或者是接到几个诈骗电话。很多人对其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自己提高警惕性就好,而事实上,问题的源头出于哪里,为什么别人会知道你的手机号码,甚至连你的姓名都知道,这已经是处于信息泄漏的状态了。这类信息的泄漏有可能是自己在不小心的时候让别人知道,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并且,当信息泄漏时它所产生的危害性绝不是危言耸听,对于网络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这些单位更应该对这一方面加重戒备,对于日常生活中,则要看好自己的信息,随时小心。
信息安全,顾名思义即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软件驻留,不能有非法操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而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信息泄漏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信息泄漏的原因
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如课外学习培训机构员工把家长的联系方式卖给部分招生的学校从而增大招生量,而员工则从中谋取利益。二是通过手机泄露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手机中了木马病毒。
2、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
3、手机云服务帐号被盗取。
4、拥有隐私权限的APP厂商服务器被黑客托库。
5、通过伪基站的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帐号密码被盗。
6、使用了恶意充电宝等黑客攻击设备。
7、GSM制式网络被黑客监听短信。三是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网民在享受互联网来的便利、快捷功能的同时,不经意间感染了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隐私、重要信息泄露。如轻信假淘宝、假机票等购物被骗。
四是攻击者利用网站漏洞,入侵了保存信息的数据库。
从2014年网站安全的攻防实践来看,网站攻击与漏洞利用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网站安全直接关系到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商业机密、财产安全等数据。攻击者入侵网站后,一般会篡改网站内容,植入黑词黑链;二是植入后门程序,达到控制网站或网站服务器的目的;三是通过其他方式骗取管理员权限,进而控制网站或进行拖库。2011年至今,约有总计11.2167亿用户信息数据因网站遭遇拖库和撞库等原因被泄露。信息泄漏的危害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无怪乎央视连续两个在3.15晚会上将垃圾短信进行曝光。最新听说的是,利用小区短信,可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这一发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7]
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电话,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你不找他们,他们就自动找上门。你可能还在纳闷他们怎么知道你的电话之时,孰不知你的信息早被卖过多少回了。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所以许多用户每天打开邮箱的第一件事就是删除垃圾邮件,多羡慕国外对垃圾邮件的重判,一封就罚一百多美元。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你说可恶不可恶,别人冒你的名花的钱,还要你来还上。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你可能还觉得这是哪跟哪啊?可是,这些案件事故的烦心事就来了,就算查清楚也会把你搞得精疲力竭。
六.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七.冒充公安要求转帐: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敢于冒充公安局的名义,报出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说最近经常发生诈骗案件,提醒你某个帐户不安全,要你转帐,还告诉你一个公安的咨询电话,你一打那个电话还会得到确认,然后你信以为真,转帐了。虽然上当人不多,但时有耳闻。
八.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
九.帐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最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十.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牵连上你了。本来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至少不会提高你的声誉。
信息泄漏的防治
个人信息泄露危害巨大,除了个人要提高信息保护的意识以外,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进程。但是基于个人,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有效信息透露给他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养成一些好的使用习惯尤为重要,以下一些方法就适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1、公共场合WiFi不要随意链接,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进行网购等活动。如果确实有必要,最好使用自己手机的3G或者4G网络。
2、手机、电脑等都需要安装安全软件,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对木马程序的扫描,尤其在使用重要账号密码前。每周定期进行一次病毒查杀,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3、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不同网站最好设置不同的密码。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
5、尽量不要使用“记住密码”模式,上网后注意个人使用记录。
6、到正规网站购物。查看消息或者浏览视频时,一定要去正规的网站,有时安装了杀毒软件,也不能保证电脑不会感染病毒。尤其是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网上支付,使用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安全系数更高。
7、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不随意接收或打开陌生邮件,打开邮箱,看到陌生人发来的邮件千万不能轻易打开,尤其是看到中奖或者是奖品认领等带有诱惑性信息的内容。
8、在处理快递单、各种账单和交通票据时,最好先涂抹掉个人信息部分再丢弃,或者集中起来定时统一销毁。
9、网购东西填写的地址可以考虑填写单位的地址,让快递员将商品送到单位,而不要送到住宅,特别是单身女性尤其要注意。
10、在使用公共网络工具时,下线要先清理痕迹。如到复印店打印材料,打印完毕后要确保退出邮箱,有QQ号码的,退出时要更改登录区设置有“记住密码”的电脑设置。
11、在上网评论朋友微博、日志、图片时,不要随意留下朋友的个人信息,更不要故意公布他人的个人信息。
12、在网络上留电话号码,数字之间可以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引擎搜到。
13、身份证、户口本等有个人信息的证件,一定要保存好。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论文 篇5
随着网络社交服务应用的普及,来自社交网络产生的数据是个人信息大数据来源的主要渠道,社交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匿名技术可以对个人信息标识和属性匿名,还可以对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数据进行匿名。匿名技术能够将个人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隐藏,产生数据可用的匿名数据集。在个人信息大数据收集阶段,数据的采集者是被数据的产生者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获取和维护,数据的使用者通过数据采集者提供的使用环境进行应用,但是使用者不确定是否具有攻击性,所以需要数据的采集者能够对数据集进行匿名化处理再发布给符合隐私保护要求的用户使用。匿名化原则包括:消除敏感属性映射关系(k-匿名)、避免同质性攻击(l-多样性)和敏感属性值分布不超过阈值t(t-相近性)。匿名化的主要方法有泛化法、聚类法、数据扰乱法和隐匿法。
3.2水印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水印技术是一种能够将个人信息进行隐藏嵌入到数据载体中的技术。在文档、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载体中,在不影响原始数据使用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水印技术进行数据安全保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鲁棒性、防篡改性和安全性。基础的数字水印方案是由水印生成、嵌入和提取所构成。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对载体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合的位置和算法嵌入到载体中,生成数据水印。在数字水印提取时,检测数据中是否存在水印信息,提取时采用密钥进行识别,密钥是水印信息的一部分,只有知道密钥密码的人才能够获取水印,读取信息。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数字水印技术具有保证相关个人信息内容的唯一性、确定个人信息的所有权、保证个人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识别个人信息来源等功能。在实际应用操作中数字水印可分为鲁棒水印和脆弱水印两种,鲁棒水印可以作为个人信息数据的起源认证,它具有很好的强健性,不受各种编辑器处理的影响。脆弱水印对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保护,它非常的敏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数据是否被篡改,多用于个人信息可信任性的证明。
3.3数据溯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安全承诺书[范文] 篇6
个人信息安全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遵守本承诺书的有关条款,如有违反本承诺书有关条款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一、本人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及其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二、本人已知悉并承诺遵守《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相关部门有关文件的规定。
三、本人保证不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本人承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个人网站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按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设立信息安全责任人和信息安全审查员。
五、本人承诺健全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六、本人承诺不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七、本人承诺不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1、没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2、没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没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八、本人承诺当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向政府监管部门报告并书面知会贵单位。
九、若违反本承诺书有关条款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本人直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造成财产损失的,由本人直接赔偿。你单位有权停止服务。
十、本承诺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XXX
20XX年XX月XX日
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责任承诺书
为保障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承诺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部82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以下法定义务:
一、依法进行备案登记
1、在网络正式联通后的三十日内到郴州市局网技支队进行备案登记;
2、向机关提供本单位互联网资料、网络拓扑结构和接入本网络的接入单位和用户情况;
3、向机关提供本单位IP地址范围、分配给本网联网用户IP地址和详细使用情况。
4、与郴州市局网技支队建立联席制度和用户资料报告制度,确保用户IP等资料及时更新。
二、依法从事信息服务业务
不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下列信息:(注:据修订后的292号令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发现网络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上述所列内容之一的,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机关报告;对网络传输的信息内容难以辨别的,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发布。
三、切实履行安全保护职责
建立并落实以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保护措施:
(一)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二)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三)病毒检测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制度;
(四)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五)账号使用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制度;
(六)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七)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八)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九)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十)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信息内容留存六个月以上,日志信息留存12个月以上;
(十一)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
(十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十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十四)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十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提供微博客、博客、论坛、即时通讯等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还应落实以下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专职信息安全员管理制度,按照日均发帖1万条以下的配备1名,10万条以下配备3-5名,100万条以下不少于20名,500万条以下不少于50名,超过500万条的不少于60名的标准配备安全员;
(二)用户实名注册保护管理制度及措施;
(三)7*24小时公共信息巡查制度;
(四)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及措施。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四、配合机关互联网管理工作
1、按机关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对含有违法有害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服务器进行关闭或删除;
2、当机关依法查询、追踪和查处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时,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
3、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人联系制度,保证机关可以随时与本单位安全责任人沟通联系。本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负责人,并确保联系畅通。
4、网站提供信息服务项目、网站网址、接入服务商、安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发生变更的,相关情况应于变更后一个工作日内报告机关。
若有违反上述承诺的行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单位电话: 单位传真:
法定代表人及联系电话:
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人及联系电话(所有相关部门安全负责人均应列明):
此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报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备案,一份单位/个人留存。
单位盖章(个人签名):
网络个人信息的安全研究 篇7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网上办公、娱乐、购物等各种网络应用已充斥着我们每天的生活, 与此同时, 人们所拥有的个人信息被他人或非政府组织不正当利用甚至非法窃取的危险性也越来越高。垃圾短信、人肉搜索、电信诈骗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个人信息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而且需要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进行行业自律, 更需要个人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进行自我保护。
1 网络个人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保护内容
1.1 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 给许多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 可概括为以下方面: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公司前来诈骗、冒充公安要求转帐、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帐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名誉无端受毁和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1.2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内容
网络个人信息主要是指存储于个人计算机、和网络上一切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数字信息, 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生日、身份证号码等个人基本资料, 手机号码、固定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QQ、微信和MSN号码等个人联系方式, 网银账号、游戏账号、网上股票交易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个人信息账户, 网页浏览记录、网上交易记录、论坛和聊天室发言记录等个人网络习惯, 记录、存储在网站数据库中的个人网络行为, 及其在虚拟空间中所有活动轨迹的描述等数据资料, 个人不愿被公开浏览、复制、传递的照片、录像、各类文档等个人文件数据。
2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个人信息的泄露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途径:
2.1网站泄密
现在许多网站、论坛都需要用户注册账号后才能正常使用。因此, 每个网民拥有多个账号是很平常的事情。网站上的用户数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泄露:黑客利用网站存在的安全漏洞入侵网站盗取用户数据库、网站内部工作人员倒卖用户信息和通过撞库攻击窃取用户数据。
2.2社交、聊天工具泄密
现在许多人都热衷于使用社交网站和网络聊天工具, 并且在上面公布了自己的详细信息。如果权限设置不当, 个人信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
2.3利用钓鱼攻击窃取用户信息
钓鱼攻击是指网络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实施的一种网络欺诈行为, 它其实属于社会工程学的一种。这里把它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近年来钓鱼攻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其危害已经超过此前肆虐的挂马网站, 很多用户都受到过钓鱼攻击的危害。
2.4通过木马、病毒窃取用户隐私信息
黑客利用木马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 远程控制用户电脑窃取隐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如多年前的“灰鸽子”就是一款非常著名的远程控制木马, 利用它, 黑客可以完全控制对方的电脑, 这时用户在攻击者面前已经毫无隐私可言了。还有会偷个人信息资料的数据盗窃恶意程序, 包括:键盘记录程序、画面截取程序、间谍程序、广告程序、后门程序、Bot等等, 都属于这一类。
3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手段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手段多种多样, 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用户的能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站在为普通计算机用户服务的角度, 选取的技术手段适合普通计算机用户, 易于实现。
3.1 文件隐身加密
为文件赋予隐身功能几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大家只需在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页面中勾选“隐藏”可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后, 再进入系统“文件夹选项”项目中, 将“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和“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的选项选中, 就能够隐藏。
3.2 抹除电脑使用痕迹
个人计算机上的上网或使用某些文档记录有可能会被一些人或黑客有意或无意查看, 这就有可能泄露一些个人信息。为此, 我们不妨将这些记录逐一抹除, 以防范重要数据被窃取, 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3.2.1 让上网记录不再显现
依次打开IE主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常规”选项卡, 单击“历史记录”区域中的“清除历史记录”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即可将网址记录删除。
然后单击“内容”选项卡, 在“个人信息”区域中按下“自动完成”按钮, 分别在开启的“自动完成设置”对话框中按下“清除表单”和“清除密码”按钮, 即可删除诸如登录论坛时自动保存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3.2.2 清理文档使用记录
开启操作系统中的“开始”菜单, 在“我最近的文档”中即可显现曾经打开过的文档历史记录。纵使存放文档记录的目录再深, 他人只需单击这些文档记录, 就能够直接浏览相关文件, 令泄密机会大增。为让使用记录消失, 现在可在“开始”菜单列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快捷菜单上的“属性”命令。
单击对话框中的“‘开始’菜单”选项卡, 按下“自定义”按钮, 然后切换到“高级”页面, 单击“清除列表”按钮, 即可将所显示的最近打开的文档名称列表删除。
3.2.3为QQ消息记录加密
现今QQ聊天工具已成为网友的必备工具, 因此保护自己与好友在聊天时的悄悄话也成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以QQ2013为例, 利用其内置的功能, 确保QQ本地聊天记录的安全。以鼠标左键单击QQ界面左下角的“打开系统设置”图标, 依次选择“安全设置→消息记录”选项, 勾选右侧“启用消息记录加密”, 为加密本地聊天记录输入密码。另外, 勾选“退出QQ时自动删除所有消息记录”, 在退出QQ时便会自动删除消息记录。
3.3需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3.3.1设置各种密码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
尽量设置不易识辨、较为复杂的密码, 如混合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等字符设置, 密码不宜设置过短, 应定期更新密码。如果有多个账号, 请为这些账号设置不同的复杂密码。
3.3.2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电脑上登录网站
尤其是像网银、电子商务类网站这样非常重要的账号。
3.3.3使用聊天工具时应谨慎
尽量不要接收和访问陌生人发来的信息与文件, 聊天过程中不随意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
3.3.4慎用共享软件
不随意从网上下载软件, 下载任何软件时都应仔细查看下载地址及路径等。
3.3.5定期做数据备份工作
坚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一定要把重要的数据存储在两个以上独立的设备或介质上。
3.3.6尽量不要把重要数据存在电脑硬盘的安装操作系统的分区
防止系统崩溃后重新安装时由于疏忽而误删了数据。
4结束语
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和网上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个人信息网上流通日益频繁, 加上产业化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病毒制造者从单纯的炫耀技术, 转变为以获利为目的。因此, 网络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会日益凸显。同时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也促使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日新月异, 发展很快,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 继续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研究。
摘要: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网络环境下个人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紧跟技术的发展, 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知识, 从中甄选出适合普通用户使用的、系统的和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技术, 方便普通用户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关键词:个人信息,信息安全,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喻琳.网购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杨家兴.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策略探讨[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2 (7) .
[3]赵子剑, 王淼.从网易cookies浅析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发展[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3 (3) :34-37.
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 篇8
设置火狐主密码
火狐浏览器虽然默认也是将密码用明码存储的,但是它自身带有一个密码加密功能,所以可以通过它对密码进行加密处理。首先启动火狐浏览器,点击“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工具栏中的“安全”按钮(如图1)。然后选中“使用主密码”选项,这时会弹出一个设置对话框。分别在“请输入新的密码”和“重新输入密码”中,设置一个对存续的密码信息进行加密的主密码,设置完成以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以后当用户使用火狐浏览器登录一个网站的时候,如果火狐浏览器存储有这个网站的登录密码,这时就会自动弹出一个输入主密码的对话窗口(如图2)。在其中输入设定的主密码信息,确定以后浏览器才可以调用存储的登录密码信息。如果用户的主密码输入错误或者不输入,都是无法直接进行调用的。
opera设置主密码
Opera浏览器虽然换了新的内核,但是老版本依然在小幅度地更新。那么Opera浏览器如何保护用户的存储密码呢?首先启动Opera浏览器,点击“工具”菜单中的“首选项”命令。在弹出的窗口里面选择“高级”标签后点击“安全性”选项(如图3),然后点击右侧窗口中的“设置主密码”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即可设置加密存储信息的主密码。
需要强调的是,设置的主密码必须同时有数字和字母才行。设置完成以后点击“确定”按钮,在“首选项”窗口中选中“使用主密码保护已保存的密码”选项。以后当用户使用Opera浏览器调用存储密码的时候,就需要先输入设定的主密码信息后才可以调用存储的登录密码信息了。
Chrome需借助扩展
前面两款浏览器可以借助于主密码进行保护,可是谷歌浏览器却没有这样的功能,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求助于LastPass这款扩展。首先安装这款扩展,并根据提示注册一个LastPass扩展的账号,以后当我们在登录网站的时候,该扩展就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询问用户是否保存密码。点击提示窗口中的“保存站点”按钮后,就会弹出该账号密码的详细记录页面,直接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将账号密码保存到云端,这样在本地电脑里面就无法查询到密码的明文信息。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安全 篇9
【背景链接】 2015年8月,《网络安全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民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公民的信息安全主要涉及身份信息及财产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有效保护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在权益认知方面,网民普遍认为,在网络上,隐私权是最重要的权益,其次是选择权和知情权。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报告》还指出,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的范围也非常广。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
2014年12月,中国铁路客服中心12306网站发生信息泄露,大量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上疯传,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电子邮箱等。而早在几年前,更有媒体曝出不少酒店开房记录被流出。著名的“3Q”大战更是引起国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
2014年3月,众多媒体曝出携程网“信用卡泄密门”。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发布消息称,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但同时,因为保存支付日志的服务器未作较严格的基线安全配置,存在漏洞,导致所有支付过程中的调试信息可被骇客任意读取。
【标准表述】
伴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数字化,被记录,被跟踪,被传播,大量数据产生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给予我们社会及个人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其带来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表现]
一、数据采集过程中对隐私的侵犯
大数据这一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其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每一次点击,录入行为都会在云端服务器上留下相应的记录,特别是在现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网络连通,同时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被网络所记录,这些记录被储存就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从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数据的采集并没有经过用户许可而是私自的行为。很多用户并不希望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被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但又无法阻止。因此,这种不经用户同意私自采集用户数据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二、数据存储过程中对隐私的侵犯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往往把他们所采集的数据放到云端服务器上,并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保护。但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脆弱和加密措施的失效会产生新的风险。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要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管理,但云端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使得这种管理的难度加大,账户劫持、攻击、身份伪造、认证失效、密匙丢失等都可能威胁用户数据安全。近些年来,受到大数据经济利益的驱使,众多网络黑客对准了互联网运营服务商,使得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的数据被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并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个人信息安全。
三、数据使用过程中对隐私的侵犯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因此基于对这些数据分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侵犯用户的权益。近些年来,由于网购在我国的迅速崛起,用户通过网络购物成为新时尚也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但同时由于网络购物涉及到的很多用户隐私信息,比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收货地址、联系电话,甚至用户购物的清单本身都被存储在电商云服务器中,因此电商成为大数据的最大储存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电商通过对用户过往的消费记录以及有相似消费记录用户的交叉分析能够相对准确预测你的兴趣爱好,或者你下次准备购买的物品,从而把这些物品的广告推送到用户面前促成用户的购买,难怪有网友戏称“现在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电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大数据的使用为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电商面前普通用户已经没有隐私。当用户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行使自己的隐私权时会发现这已经相当困难。
四、数据销毁过程中对隐私的侵犯 由于数字化信息低成本易复制的特点,导致大数据一旦产生很难通过单纯的删除操作彻底销毁,它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数据之父Viktor Mayer-Schonberger认为“数字技术已经让社会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则是完美的记忆”。当用户的行为被数字化并被存储,即便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承诺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之后会对这些数据进行销毁,但实际是这种销毁是不彻底的,而且为满足协助执法等要求,各国法律通常会规定大数据保存的期限,并强制要求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公权力与隐私权的冲突也威胁到个人信息的安全。
[大数据特点决定了其面临更加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形势] 大数据具备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四大特点,在大数据演进路径中除了面临传统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信息安全问题外,还因自身特点使得其面临更加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一是数据收集缺乏针对性,容易导致广泛、不合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数据,常常通过覆盖面很广的个人信息收集和分析后才能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很难避免不触碰到一些个人隐私数据。
二是个人信息数据多种多样,如智能终端、智能手环、物联网、位置导航等个人端产生的海量信息,这些开放、分散的数据实时接入网络,管理员很难像传统互联网管理一样逐一对其编辑和管理,进行实时跟踪保护。
三是开源的开发环境、频繁的迭代升级、轻量化的快速部署和规模复制、分布式和非关系型数据存储,容易使企业在源头上忽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四是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后,往往将大量的看似无价值、碎片化的个人信息数据随意丢弃,容易导致被其他企业甚至不法分子进行广泛收集和合成分析后变成其所用的高价值数据。
五是大数据集群保障了快速的处理特点,但其自我组织性和自由开放性使用户与多个数据节点同时通信互联,容易导致数据节点被渗透、被攻击,甚至产生信息数据“脱裤”等整体泄露事件。
[大数据安全技术体系难以防范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一是我国大数据体系建设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计算芯片、虚拟软硬件等核心技术基本被国外垄断,容易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组织植入后门,甚至不法分子有组织的利用。
二是现有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仍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思维,当前对大数据个人信息防护技术仍采用安全漏洞整改、防劫持、防篡改、防攻击等传统手段,基本属于被动的威胁防御思想,此类防护技术应用到大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只能针对数据保护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能实现广度和深度防护,而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必须对全业务流程、全应用场景、全生命周期进行体系化的技术防护,现有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无法满足要求。
[对策措施]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最好的办法还是立法,通过法律明确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责任,建立个人信息的监管体制,明确滥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政处罚制度和责任。这次公安机关统一调动各地区、各警种的力量,依法采用各种特殊侦查手段,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集中打击行动就卓有成效。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加大对信息源头的监管。工商、医疗、民政、银行、民航、电信、网站等一些部门和服务机构,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具有收集、查阅、管理、控制公民个人信息的便利。要对这些部门和机构行为均予以严格规范,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监管保护。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首先自己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资料,不要乱扔或乱说。再者要敢于争取属于自己的个人权益,不要谁要信息都给,要问清楚对方要这些信息干什么,把信息看作是宝贵的财富,提高警惕,不轻易泄露信息。
【文章重要位置设计】 [标题] 1.个人信息安全需法律“保驾护航”
2.为网络信息安全筑起严密“防火墙”
3.织好保护个人信息的“法网” [开头] 示例一
随着我国信息化提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加快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已习惯于通过网络交流沟通、浏览新闻、搜索信息、网上购物、预订机票„„很难想象,离开网络生活将会是怎样。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无处不在,收集、窃取和倒卖个人信息的情况比较常见,媒体曝光的许多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
这些年,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很多严重问题,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愈加突出,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虽然我国针对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少,但有关网络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还比较薄弱,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果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制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非常必要和及时。
示例三 买了新房,装修公司电话就“接踵而至”;孩子还未出生,手机已被奶粉推销电话打爆„„这样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怎样泄露出去的,对此类问题寻根究底的同时,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暴露在公众面前,如何保护好此类信息,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结尾] 示例一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不仅需要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和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的清晰界定更是维护网民权益的最后关卡。我们期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出台后,有关方面依法加强监管,切实为个人信息筑起一道严密的“防火墙”、“安全网”,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示例二
【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个人信息安全08-08
病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09-22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口号09-27
个人信用信息报告06-08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农牧业信息10-23
个人个人信息个人感言08-13
个人信息10-17
网上个人信息09-17
个人信息变更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