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2024-10-06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共12篇)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1

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

(四)请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①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②用“郑重其事”说一句话。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

(一)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补白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自读第二部分。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

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

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2)“终于,有一天……”

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并试着读出来。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

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 “我”怎样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句子

[《青花》教学教案设计之二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2

南昌万达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九龙湖新区,为万达集团第一个开业的文化旅游城。万达集团设计中心文旅设计部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出该项目要尊重江西当地特色文化,重点突出“文化”旅游的概念,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遵循“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共鸣”三个要素,往项目注入自己的“魂”。正是在万达集团设计中心对该项目的高起点、高创意、高要求的前提下,展示中心在创作中才抓住了“青花瓷”这一思路,且万达茂、主题乐园等文化旅游项目传承并延续了这一创作灵感,将南昌万达城项目打造成极富江西文化的旅游新地标。

1.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追忆江西人文特色及展示中心创作源泉

大树离不开滋养她的土地,鱼儿离不开其生活的水,同样建筑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地域、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伴随着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对南昌地域文化的思考,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中国文化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早在17世纪末,欧洲就对“中国风”产生了狂热的追逐,直至今日,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项目伊始,万达选择南昌作为万达城的第一站,也是基于对江西这片土地特有文化性质的青睐。江西自古就是文化之都,人文之乡,近代又以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而成为革命圣地。对于江西,南昌不仅仅是省会,更是向外展示的窗口和平台;九龙湖是省政府所在,也是民众关注所在。政府亟需在九龙湖重新树立一个崭新的片区,提升南昌市整体形象,打造南昌市的城市新名片。

南昌万达城正是契于这样的时机而开始的,所以在展示中心启动的时候,最重要的设计条件就是用建筑的语言将江西文化清新脱俗地展现出来。若想象中的展示中心是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那也是一位身着旗袍,气质如兰,举止端庄,神态优雅的女子。仿佛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由江南的烟雨深巷中袅绕而来。浑身散发着江南山水的秀气,带着江南烟雨的梦呓,含娇带嗔的明眸,婉约了多少美丽的篇章;滴着晶莹雨珠的发丝,搭湿了羽衣香袂,陷进江南缠绵悱恻的幻境里,倚竹阁,扶栏杆,望尽青山远。她就这样沐浴着江南的烟雨,从湿漉漉的岁月深处跋涉飘摇而来。这一路的烟雨行舟,造就了它温润的心境和柔媚亮泽的容颜。

于是乎,对于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在江西的赣鄱大地上的生根,只有一种物件能诠释她的美,那就是“中国”的起源,流淌着中国风采的瓷器文化,并且只有青花瓷能诠释人们心中所念想的江南雾霭。就若诗句写的“执笔青勾伊人花,水颜发香绕园林。蜻旋蝶舞觅幽香,却停雅致古韵美。”那样,勾勒出一片漫漫烟雨中的韵味。

2.绚烂此多娇,笑迎多方客——展示中心的创作历程

对于如何用建筑形式和对应的建筑语言表现青花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韵味,建筑设计主要采取了“形、色、质”三个方面来展示。

“形”——中国自古崇尚“天圆地方”,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有很多是遵循这个原则修建的,比如北京的天坛和地坛,以及北方的四合院。而瓷盒,是存放首饰、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容器,可谓“藏宝盒”。建筑体型选用瓷盒这一建筑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现展示中心犹如一个即将开启的宝盒,将为南昌人展示一个全新的项目。展示中心取圆形为基本构图形式,整个形体圆润、自由、舒展,犹如一个即将开启的珠圆玉润的“月光宝盒”。

“色”——展示中心建筑立面采用夹宣印刷玻璃模拟青花瓷“白如玉”的效果,白色的印刷玻璃散发着简洁、纯净,牡丹图案代表着花开富贵。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从广场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片“中国红”飘带形成的入口,仿佛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中国红与青花瓷产生的颜色对比增强了入口的标识性,也增强了空间的序列感。展示中心内部用橘黄色的暖色与青花瓷的淡蓝交相呼应,用热情的万达红和通透的瓷片白相得益彰,整个展示中心流光溢彩,为江西、为南昌的当地文化特色做了完美的诠释。

“质”——如何表现青花瓷“明如镜”这一美妙的感觉一直是设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终经过多番比较选择了浮釉印刷曲面玻璃来体现通透轻盈的青花瓷效果。玻璃的烧制与瓷器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妙,浮釉印刷仿佛青花瓷表面的一层透明釉。玻璃边长采用1.5米左右的三角形分块,拼接处用隐框处理,用白色的密封胶来尽可能达到光滑的形体及瓷器的质感。

3.常保千年青,万事必通达——展示中心对于江西文化旅游的意义

整个展示中心表达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对南昌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建筑观的诠释。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顺应自然的规则,焕发着赣鄱大地的风采,犹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荣光。“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伴着委婉的中国风曲调,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用青花瓷的风采重新展现沉淀了千年的美丽。

南昌万达城不仅是万达在江西的第一个文化旅游城,更是万达开业的第一个文化旅游城。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好的语言,就是一种文化,让人如沐春风,让人生发信心。积极向上的文化,能给人鼓励,一句鼓舞信心的话,就是以言语给人以力量,一本介绍中国梦的书,就是以文字给人以力量,一台美轮美奂的“瓷乐”演出,就是以形象给人以力量,这就是文化软实力。所以,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以及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建成,就是要万达将江西的文化精粹用具形的手段呈现在世人面前,向大家展现一个热情洋溢的万达和一个与时俱进的江西,讲述“江西的新篇章”。

结束语:

江西有着悠远的人文历史背景,“青花瓷”更是瑰宝上的明珠,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将建筑艺术与瓷器艺术完美融合,用建筑设计这一具象的表现形式向社会传播艺术文化。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是建筑设计师对于当地文化的完美领悟,同时也是以“百年企业”为目标的万达对历史的尊重,这是文化的传承,是思想的挛动。万达作为文化旅游事业的领跑者和长跑者,将延续对历史虔诚的心,对文化脉络的追溯,重现中华文化的辉煌!

摘要:江西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江右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赣鄱农业文明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风采千年,江西不仅诞生了一系列的人文大亨,也在建筑文化及艺术造诣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依托江西地方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需求,万达集团在江西省会南昌九龙湖新城打造一座有江西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城,成为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地标。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设计团队萃取最能代表江西文化的“青花瓷”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建筑设计元素,从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还原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艺术特色,全方位地展示江西文化的精粹。

关键词:青花瓷,万达城,文化旅游城

参考文献

[1]潘文锦.民间青花重放光彩{J}.景德镇陶瓷,1985(4).

[2]叶文程罗立华.中国青花瓷器的对外交流{J}.南方文物,1990(2).

青花主题餐厅设计 篇3

关键词:青花元素;餐厅设计

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点是与时俱进的,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新青花元素中不仅要重视青花元素的外在形式构成的语言特征。剖析与钻研现代的新青花元素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和创新思维,是让现代新青花元素的形式美感与当今的时代灵魂高度统一,也就是要使当今的新青花元素能够体现当代社会的时代性。让契合现代理念的设计形式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并且又能在现代理念与审美下得到改进,提升了包容性。所以让明代青花元素走入室内走入餐厅空间的设计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尽量的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传承中华文化。

一、项目分析定位

项目要求:1.消费群体主要以上班族群的商务聚餐休闲用餐为主。2.有特定的观赏区、用餐区、休息区。3.能够体现餐厅的特点,中式为主并突出融合明代青花元素。4.合理的利用空间。

该餐厅的面积有1600平米,出于功能全面的考虑需,合理限度的利用空间,以包厢空间为主,散客为辅;餐厅在风格定位上十分明确的采用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并突出明代青花的特色,塑造一个有格调的中高档餐厅。

二、青花元素在餐厅各个空间的展现与运用

在包厢设计中,为了整个空间不那么古板,选择了一个中式造型的水晶灯迎合气氛。造型上使用了正方形藻井的形式安排灯具,与地面的圆形餐桌相对应,符合了中国传统的方圆思想,同是增加了造型的生动感。青花元素也是在腰线一下的墙裙体现出来了,选择的是青花卷云纹纹样,使整个餐厅包间透露出典雅的气氛,设计中并没有大量的使用青花元素在墙面,小面积的点缀才能更好的烘托出它的特别。在其他陈设上也是别有用心,例如椅子靠背上选择了印有青花文字纹样,明代开始,多在碗、盘内心书“福”、“寿”等字,现在拓展纹样到了桌椅的饰面上。还有明代青花牡丹纹装饰的靠枕,以红白的色调点缀在这个清雅的空间,能很好的活跃气氛,这些种种的符号都能让整个空间文化氛围浓郁,烘托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图1)。

此餐厅设计在环境氛围营造上是用了园林的造景手法,除了大厅的荷花池外,在过道上也采取制造小景观来呼应大厅的设计。一个有档次有氛围的餐厅空间不能太拥挤,要渲染气氛就要合理利用空间来布置烘托主题的小品。从青花菊花纹样提取图案装饰在荷花池的池壁上,荷花的寓意是清高的,菊花也有这个意思,两个相互辉映更加有意境。为了区分空间,在天花的饰面上,局部采用了青花如意纹的天花装饰,大面积的使用这个花纹装饰可能会使人头晕或者压抑,所以小景观部分的天花使用了这种装饰方法(如图2)。

三、青花元素在餐厅详细设计中的展现与运用

为了整个休闲餐饮空间氛围更加突出中式餐饮环境的传统,优雅舒适的特点。在大厅天花造型上使用了正方形藻井的形式来分割天棚,安排灯具,符合了中国传统的方圆思想,同是增加了造型的生动感。镂空的青花冰裂纹样的天花隔板不但装饰了天花,还利用灯光投出阴影,体现了光影的韵律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让冰裂纹投影在地面。大厅的井字格子上用青花缠枝纹装饰,也是呼应在地面的地毯和中央的装饰画。在卡座的顶棚上,在每个凹面的饰面上以朴实清雅的明代青花莲花纹墙纸饰面,并且在区别空间的分隔,用了不同的顶棚设计,这样使空间更加丰富。(如图3)

四、设计体会

经过很多的案例考察,资料的收集,才有了整个设计的思想跟方案。餐厅设计离不开一个好的平面布置,平面的布局非常重要,这一点决定了整个项目以后的发展进程,相当于人的骨架。空间要合理运用,顾客的就餐活动路线和供应服务路线应该尽量避免交叉,应该有足够空间进行绿化空间的布置,空间大小多样化。室内色调应该宁静典雅,使人处于从容不迫,舒适宁静的状态和欢愉的心境,以增进食欲并创出良好的环境,现在是个注重精神层次的时代,一个有氛围的餐厅会倍受顾客的青睐。

【参考文献】

[1]钊守丽,夏崴.论青花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J].佛山陶瓷,2011.

[2]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正声文化.餐厅品鉴商业空间系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青花瓷 教学设计 篇4

首页图版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青花瓷

选题背景: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作为我们教学的“真空”地带,常常忽略掉这个排在首页的极好素材。有些传统艺术不可否认地正在失去属于她的时代,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普及。剪纸、青铜器、雕塑、明清家具、瓷器这些中国的艺术瑰宝,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让人觉得重要,而且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些宝贝的舞台。无论是奥运礼仪小姐的颁奖服装还是自家餐桌上剩菜的碗盘,再到大家平时哼唱的《青花瓷》歌曲,都把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进行了精彩的演绎,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选择了青花瓷的欣赏与感知。从生活中应用青花装饰的日常用品到青花瓷器的认识和对于装饰图案的欣赏,然后再回到设计自己身边小物品的学以致用,真正让欣赏和体验与自己的生活链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2、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感受传统艺术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美化设计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并了解青花瓷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图案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及寓意丰富的图案。

教学准备:

学生:蓝色记号笔、空白纸质封面笔记本 教师:PPT课件、空白物品图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请学生欣赏一组根据青花瓷设计元素设计的生活用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物品有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到白色的物品和蓝色的花纹这个层面。

这些设计风格的日常用品,设计师是从哪儿得来的灵感呢?又让你联想到了我国的哪一种传统艺术?学生交流。

师:是啊,设计师从我们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了美,并运用到了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最熟悉的电脑、优盘及手机的设计中,感知青花瓷最本质的设计元素,也拉近了学生与传统艺术的距离。

2、出示课题:青花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瓷器,尤其是瓷器中被人们深受喜爱和广泛应用的青花瓷。

课件出示一组青花瓷作品让学生欣赏

师:你了解有关青花瓷方面的知识有哪些?只要跟青花瓷有点关系就可以,请学生先说一说。

3、出示百度百科对于青花瓷的注解,让学生了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视频:青花瓷的制作过程

二、对于颜色的解读

1、为什么青花瓷一般就用一种颜色(青色)来描绘?

学生交流

讲解有关青花颜色的寓意:青花盛产于元朝,因为蒙古人崇尚白色与蓝色,白色象征着纯洁,意思是人的心像乳一样白、纯洁。蓝色代表大海和天空,人的心胸像海和天空一样广阔无际,胸怀大志;在蒙古人心目中,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也可以说,蓝色是代表蒙古人的色彩。蒙古族祖先建立国家时称“蓝色的蒙古国”,用蓝色的织物做国旗,把国家的首府叫做“青城”,把帝王的宫殿叫做“青宫”,把国家的史册叫做“青史”,把皇帝的印章叫“青印”等等。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把蓝色象征为永恒的一种反映。

现在你知道青花瓷为什么要选用蓝色来描绘了吧。

三、图案寓意解读

1、引导学生欣赏青花瓷的装饰图案

出示《青花鱼藻纹大罐》、《青花石榴桶杯》《青花五福祥云盘》,找一找青花瓷上的图案、花纹是什么内容?请学生说说图案的寓意。

鱼:年年有余,“鱼”与“余”同音,比喻生活富裕,到年节之时,家境殷实。

石榴: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民间婚嫁之时,常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蝙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气。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祥云:即吉祥的云彩,喜庆祥和。

【设计意图】:通过青花瓷所描绘的图案与纹样,了解中国传统图案的含义,也为学生创作富于自己个性的图案作铺垫。

2、寻找以青花纹样为设计元素的产品的图案来源,为设计找到原点。

(1)通过步步高手机右下角的祥云图案与《青花五福祥云盘》中的图案对接,采取局部移植的方法来设计产品。(2)在笔记本电脑与《青花缠枝莲纹大罐》的对比中,采取局部选取花纹再适当变化的方式。

(3)保鲜盒上的祥云及绵延伸展的枝条图案分别来自于《青花五福祥云盘》、《青花缠枝莲纹大罐》中描绘的纹样,经过组合变化而来。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用品上所描绘的青花图案与青花瓷器中的传统图案比较,让学生知道现代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并在图案的对接中了解设计方法。

四、体验感知

1、以一份空白台历为设计样本,先请学生说一说,你打算绘制什么图案,有什么祝福、寓意、或其他的想法。

学生交流:在图案寓意上加以引导,让学生的画有自己的意愿表达成分。

2、画面构图的引导

在交流台历图案的过程中,出示步步高手机上祥云图案及笔记本电脑上缠枝纹样的不同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图案放在不同位置上带给你的感受。

中间:给人一种踏实且中规中距的稳定感觉。

左右下角:从不断伸展的状态中感觉一种向上的动力。左右上角:领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古典诗词意境。

五、创作表达

1、学生体验描绘日记本封面装饰。

2、学生创作

3、作品展评

(1)利用相机特写镜头,将学生作品拍摄进行展示。(2)同学自评、互评。围绕图案选择与寓意等方面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展示2008年奥运会上利用青花瓷为元素而设计的大量作品。从地铁站台上的柱子及广场上的大型雕塑,奥运礼仪小姐的颁奖服装和中国银行的ATM机。引导孩子们认识青花瓷在现在生活当中的广泛艺术运用,以及独特的民族含义。【设计意图】:从生活用品的设计到国家奥运会的整体形象设计,让学生感觉青花的设计元素无处不在。

《青花》教学反思 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思想逐步深入幼教工作者之心,由此,“乡土资源”及其相近概念渐渐出现在幼儿美术教育领域。另一方面,幼儿美术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如其贴近生活,尊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乡土情怀与民族认同感等等。家乡德化是个著名的瓷都之乡,青花瓷是德化一种传统的工艺瓷。我选择了以青花瓷为突破口,在活动中融合进单样图案、混合图案、有规律图案等知识点,旨在充分利用现有乡土资源,以独特新颖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能更喜欢美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青花瓷并能结合已有经验,尝试用线条画装饰瓷盘。

2、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3、体验装饰画活动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复习直线、弹簧线、破浪线、锯齿线等各种线条,加强练习。

2、物质准备:

(1)实物青花瓷若干:大花瓶、水果盘、篮子、小茶壶。

(2)范例作品:3个已装饰好的瓷盘。

(3)幼儿人手蓝色记号笔一支,纸盘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出示青花瓷实物,导入活动。

(1)出示青花瓷,引导幼儿认识青花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宝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是什么呀?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底是白色的,纹理是蓝色的,我们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德化传统的工艺瓷。”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其装饰方法。

师:“老师有几块青花瓷盘,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三块瓷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从构图的特点来引导幼儿:有规律图案、单样图案、混合图案)”

3、教师示范瓷盘装饰画,重点示范混合图样装饰法。

师:“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拿到瓷盘,先装饰中间的然后再装饰边缘,比如我想在瓷盘中间画一个苹果,边缘用什么花纹来装饰呢,我想到画一条波浪线,小朋友们也可以用其他我们学过的线条来画,如锯齿线、弹簧线啊等等。再加几个点装饰一下。”

4、幼儿讨论设计如何装饰瓷盘。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用两分钟时间好好想想,讨论一下,你要怎么来装饰瓷盘。”

5、教师提出装饰要求。

(1)先装饰中间的,再装饰旁边的;

(2)大胆装饰,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3)要保持画面整洁。

6、幼儿动手装饰瓷盘,教师进行适时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用线条画来装饰瓷盘。

7、集中讲评作品,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小结结束活动。

取几幅比较有特点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哪些瓷盘装饰新颖,富有创意?表扬认真细心装饰的幼儿,让每个幼儿获得装饰成功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些瓷盘装饰好在哪里呢?刚很多小朋友都很认真的。我们家乡的人民很聪明很能干,制作出了像青花瓷等许许多多精美的陶瓷。很多都卖到世界各地去了,所以我们小朋友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

反思:

画青花 教学设计(最终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通过画一画、“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学会在圆盘内设计画面。教学难点:

画面的安排要适合圆形,画面简洁、生动,线条流畅。

教师准备:青花瓷相关图片、颜料、等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青花瓷的图片或资料,青蓝色颜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

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师: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青花瓷

师:青花瓷是我们江西景德镇最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工艺品。美丽蓝白图案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青花的世界吧!出示课题《画青花》

二、讲授新课

师:青花瓷最早发现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多是白底蓝花。

师: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景德镇的青花瓷吧。大家在欣赏的同时看看青花瓷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播放关于青花瓷的短片)师:看完短片后,谁来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我今天还准备了一些漂亮的青花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上面有什么内容?图案有花卉植物

2、这件青花瓷图案表现了什么?有飞禽走兽,有人物、有山水,还有花鸟。

师:(小结)看来青花瓷的图案多种多样,图案:纹饰多样

师:青花瓷的造型也各异,瞧,这两个瓶罐,一个像亭亭玉立的少 女、一个像可爱的胖小娃。

看!这个花瓶还长了小翅膀呢!这个花瓶长了小耳朵!造型:形态各异

色彩:多为白底青花(青蓝色)

三、探索设计

师:刚才了解了那么多有关青花瓷的知识。师:大家认真观察一下青花瓷的外形!生:回答

师(小结):对了!有瓶口 瓶颈 瓶身 瓶底(瓶耳)

师:今天我们也像陶艺家一样来设计制作一件精美的青花瓷。但在这之前让大家来看看我的一件宝贝———小小魔法棒

师:什么?对!它就是一只水彩笔,你们问这有什么作用? 师:它呀!它能帮老师变出各式各样的瓷瓶,信不信? 教师演示

游戏“小小魔术棒”——变外形。

制作过程:先将纸对折,用水彩笔在对折处画出瓶子的一半,剪下,打开就是一个造型奇特的瓷器外形了。

(提示学生先考虑好剪什么造型,再动手制作!使用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2.游戏“添青花”——识图案。

师:同学们,造型剪好了,还缺点什么呢? 生:花纹

师:我们再来认真观察一下青花瓷的花纹。(课件出示:青花瓷装饰纹样)

师:传统的青花瓷在瓶颈、瓶口、瓶身和瓶底几个部分都有装饰。师:在这些纹样中我们发现没有?有不少反复连续的花纹。我们称这种纹样为二方连续。

师:请学生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奇特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三.学生设计创作。

作业提示:先用对称形的方法剪出瓶子的外形,然后 用蓝色颜料或水彩笔,在剪好的瓶子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温馨提示:

1、图案精美

2、点、线、面相结合 四.师生互动评价,延伸

师:除了瓶罐之外,青花瓷还可以制成盘子、杯子、碗等各种器具。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 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青花瓷器的玩具、奥运支线北土城站具有“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7

瓷器的起源, 以中国古代灿烂的彩陶文化为其深厚的根基和土壤。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 出土人面鱼纹等精美绝伦的彩陶艺术品, 为后来青花瓷器单色及写实纹饰的出现, 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的夏代, 黄河流域的考古遗址, 出土过在陶器表面上釉的素面青瓷片, 这种原始青瓷, 成为中国瓷器的始祖。素面的青瓷、白瓷经过千余年的发展, 到了封建社会充分发展的盛唐时期, 一种素白瓷底上施以蓝色纹饰的青花瓷得以诞生。正如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中所传唱的那样:“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在江南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技艺精湛绝伦成为其名扬天下的代表作。就青花瓷器的造型来看, 多以瓶、壶、盆、盘、碗、杯、碟、罐等见长, 与其它瓷器大同小异, 而青花瓷器造型与纹饰的结合, 则根据造型部位不同施以不同的纹饰描绘。其中, 既有象生性的情景写实, 又有连方图案的写意, 这种虚实动静的手法处理, 使每一件青花瓷都成为美不胜收的佳作。

青花瓷色白花青, 瓷白是高岭土经高温烧成后的原色, 而青花则是金属钴施以的釉色。这种钴料之所以呈现美丽的天青色, 因钴料含量大小、产地来源不同而异。例如原产自我们云南的青花钴料, 因其中金属钴的含量较高, 而所绘青花呈蓝黑色, 没有景德镇取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钴料美丽, 那是一种近似群青色的宝石蓝, 具有蓝天白云般的瑰丽, 令人遐想连篇。

青花的装饰往往与器物的造型部位不同而异, 这其中, 既有表现主题的写实再现, 又有器物功能部位不同的装饰写意, 这种功用结合的动静虚实, 成就了浑然天成, 尽善尽美的青花瓷器艺术品。青花瓷在对纹饰的描绘上, 虽为蓝色的单色设色, 却大胆创新地运用了中国画的手法, 青色浓淡有别, 疏密错落有致, 尽显出浓郁的华夏审美情结, 它不仅符合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士的审美需求, 满足他们对美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此外, 对异域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而言, 透过青花瓷的纹饰,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读懂“神秘东方”的百科全书。

青花瓷器发展到后期, 在纹饰的设色上, 也出现了一种叫“青花釉里红”的品种, 一改长期以来青花蓝色的单色设色传统装饰基调, 出现了以青色为主, 辅以红色的设色运用, 例如象征“莲年有鱼”的青花釉里红莲鱼盘, 周边的莲叶纹、水波纹以青花再现, 而盘中央跃动的鲤鱼则施以红色釉色彩, 在冷调子中突显暖调子, 既素雅又艳丽, 也算是青花在设色上的另辟溪径。

二、固本守元, 凸显美术课堂的传统文化内涵

美术课标明确美术课堂教学, 要围绕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来展开。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趋势, 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

有学者研究认为, 儿童和青少年美术的表现和成长, 受到社会文化的各种影响。他们的美术学习, 表现为一种社会学习———从外界, 其中包括向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学习的表现方式, 并形成自己的图形语言。美术教育需要关注多种文化, 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因此, 文化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美术教育学专家李正火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的艺术课堂仅仅是交给学生画画, 唱歌的技巧, 而不重视创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甚至丢弃人文精神, 仅仅从技术角度讲的话, 那无疑就是把一个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的学生, 推向呆若木鸡, 面无表情的生命死域!”这就说明, 美术教育的本质, 不仅仅是提高审美的情趣, 创造美的作品, 而是通过传统文化的透照, 对学生进行一个不断训练心灵健康成长的过程, 这应该就是美术课标所界定的课堂教学人文性的真谛。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似乎对知识的机能技巧灌输得盆满钵满, 生怕缺失或遗漏了哪个要点, 而对学生人性的塑造和心灵的训练, 大有束之高阁、视而不见之势。我们需要关注多种文化, 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及所折射出人性光辉的展示,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和回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借此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力, 增强其美术表现效果, 从而得到良好的心灵训练和视觉语言多种技能的发展, 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以我本学期《青花瓷》的课时为例, 从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讲起, 它不仅釉色美、造型奇、画工精、纹饰美, 透过构图纹饰的主题, 中国五千年文明倡导的那种爱美、和谐, 追求和奋斗的人文精神, 也成为学生领悟青花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种文化底蕴的学习, 丝毫没有干扰文明对青花单纯意义上美的认识, 其人文精神的领悟, 学生们盛赞青花瓷器那种“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性光辉, 课堂美术教育的人文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得以自然升华。

再就是通过对青花瓷纹饰描绘笔法的介绍, 其中国画笔法特色浓淡分水的运用, 在具体构图不同的运用上, 哪些主题采用一笔点划、哪些主题采用淡色渲染, 而哪些主题又呈现浓淡分水。这些看似单纯的国画笔法运用, 到了青花瓷纹饰那里, 却饱含着景物的主次、人物的故事和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特征, 青花瓷纹饰笔法介绍的有血有肉, 人文性的突显加深了学生们对国画技法精、气、神的领悟。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长”。美术课堂上, 学生经过富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审美活动, 去体验、发现、感受和联想, 获得与艺术形式的直接情感交流, 促进了身心和个体生命生长的需求, 从而有更深层次地对生活、对生命意义的感知, 美术真正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

三、方法创新, 优化美术欣赏教学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 而以“感受”“发现”“创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 是多年来遵循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主题, 引导学生在不断感受的基础上, 通过体验与尝试, 从而发现表现美的方法及其审美的规律; 再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进行自我表现性的艺术创造活动, 最终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人格魅力的完善,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长的过程。

美术教育是以视觉认知起步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引导学生以视觉为基础, 来感受艺术作品美的表象和意境。

在学习对象感受的基础上, 发现成为学生认知美的重要阶段。学生对美术的学习, 应该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对象的结构、原理、规律、格调、意境、品位等的深入认识。这种艺术的解构过程, 使他们对学习对象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感受的基础上, 而进入了探究和创造的过程。

毋庸置疑, 创造是我们教学的最高目标, 而对学习对象的感受和发现的联想, 成为创造的重要基础。领引学生联想能力的提升, 完成我们常说的美术情境教学的“引境、验境、生境”三境界的营造, 使课堂成为“认知、欣赏、创造”的愉悦场所。

为延伸拓展《青花瓷》的教学成果, 也是因该课的效果激发起学生对青花魅力跃跃欲试的创造热情, 我的课件内容留有动手实践的空间。在瓷器坯体上描绘青花纹饰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是云南不像景德镇那样瓷坯充盈;二是瓷白花青的效果是经高温烧制窑变而来的。好在美的题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事先的网购调查发现广东市场上有一种白膜的公仔熊, 原型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动画卡通, 通体瓷白润洁, 四肢和头部还可活动拆卸。用群青色的蓝记号笔或群青色丙烯颜料在它身上绘上纹饰, 其效果活脱脱再现了一件青花艺术品。当同学们拿到一只只瓷白公仔熊, 再看到我的描绘示范, 整个课堂沸腾起来了。

刚刚领略到青花瓷各种灵动的纹饰, 成为同学们展开联想翅膀的最好注脚:缠连的卷草、富贵的牡丹、鲜活的莲枝、吉祥的如意……总之, 一切能便于曲面上连续表现的纹饰公仔熊身上, 色白花青的青花瓷效应, 立刻给公仔熊赋予了既顽皮、又典雅的生命, 每位同学都在分享着创作的愉悦。而这种愉悦的创作活动, 为营造青花瓷神秘的氛围, 课堂上还飘扬着周杰伦的《青花瓷》的歌声:“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云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青花瓷》课堂教学,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8

景德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窑火,薪传不息,历代瓷窑遗址及陶瓷文化在此流传。在景德镇最为著名的属釉下彩青花瓷了,青花瓷的颜料是纯天然的钴料,将钴料在泥胎上进行绘画装饰,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完的青花瓷,呈现出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也是我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之一。

青花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

中国的现代建筑在设计上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缺乏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格。长此以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消亡的危险。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不同的传统民族元素或传统建筑材料融入到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中。比如将漆器、陶瓷、竹艺、布帛、草编等中国元素的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近几年,青花瓷的应用是现代建筑装饰中的一种时尚元素,时常会被融入到一些家具、酒店装饰及主题文化墙或公共场所当中。青花瓷质地纯净,色调鲜明青翠,格调高雅,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色彩,用它做装饰建筑材料,可以提高传统文化格调,呈现的效果优雅而内敛,有着很强的中国风格。

青花是我国陶瓷中融入现代建筑装饰中较早的工艺之一。青花瓷中的蓝与白能带给人们蓝天白云的逸静祥和的自然感受。因此在建筑领域中运用青花元素,特别是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之中时,通常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青花瓷不含有毒元素,对人体无害,是室内外墙面、地面装饰及卫浴产品的最佳材料。因此陶瓷青花装饰的建筑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成为了必然。

中国有史以来,不同朝代、不同地方曾经出现多种不同发色的青花钴料,加上一些通过贸易进口的青花颜料,近十余多种。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整体的需求,选择不同发色效果的青花料,从而使建筑更为美观多样,看来青花瓷在颜色的色泽上的选择空间还是非常大。

而青花瓷的载体主要原料是高岭土,烧成温度在1000度以上。但是如果将高岭土作为建筑选材的话并不理想,因为千百年来的开发挖掘,高岭土现在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再加上地域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运用。然而广东佛山是著名的建陶之都,佛山的瓷土呈深灰色,虽然没有景德镇的高岭土白,但是景德镇的高白釉料的发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泥土的色泽不白,烧成后的效果也能使其洁白无瑕。由此看来,大面积大规模的运用青花装饰在建筑中,并不是不可能。

将青花瓷应用在室内墙面装饰,其蓝白两色,可以很好的和不同风格的家居装饰材料进行搭配。在室外装饰中,青花瓷可以千百年不退色,不惧怕风沙的侵蚀,因为青花瓷的表面施以透明釉,可以很好的保护釉面底下的青花钴料层不会被磨损;再加上它釉面光滑,密度高,防水性好,下雨后表面焕然一新等诸多优点,因此在众多的建筑材料中脱颖而出。

青花瓷在建筑装饰中的分类运用

那么既然要将青花瓷运用到室内外,就要考虑其装饰种类。我们将青花瓷装饰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小型瓷砖为主,一般夹杂装饰在单色釉面砖中,有画龙点睛之笔,是众多居民室内比较常见及应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装饰种类。第二类是以大中型瓷板壁画为主,瓷板壁画主要以写意山水及书法装饰风格为主。大型瓷板壁画可拼接而成,长达数十米,主要被运用在室外;然而一些中型瓷板壁画主要用在室内空间,青花瓷在室内装饰中色彩的整体把握尤为重要,中国水墨画与陶瓷绘画同源,因此青花瓷中的图案、用笔等技法效果与国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青花瓷的色彩体系以蓝白为主,将其装饰在室内空间环境当中,给人一种清凉舒悦的感觉,犹如稳重清秀的小家碧玉。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提炼,将它融入现代室内外装饰中不仅有淡雅之美,而且增加了水墨意境,云淡风清、格调高雅,尤其是那些仿古图案与中式建筑装饰相融合搭配,别具中国传统韵味。这么灵巧且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叫现代设计师怎能不爱。较水墨纸画相比,它更易于保存与清洁。那么大型的瓷板装饰属新型高档装饰,适于镶嵌在酒店、大厦等高层建筑物上,或可镶贴于公共活动场所。大型的青花瓷壁画主要是以青花瓷面砖或陶板等建筑块材镶嵌拼接制作的,并且在现代建筑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三类是马赛克青花瓷砖,它一般由若干块小瓷砖随意拼凑成一个相对的大瓷砖,每一块小瓷面上都绘有青花图案,普遍应用于一些特色的门店的外墙装饰或一些文化主题墙面等;还有用的是被打破的青花瓷零零碎碎随意组列,将破碎的瓷片镶嵌在水泥上,或者木雕中来实现一些特定的马赛克装饰效果。

总结

青花瓷装饰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吸取着其它艺术门类的各种优点,不断的融合时代的气息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着,融合自身传统的典雅与明快,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建筑装饰领域当中,势必会带动建筑装饰领域中新的风尚与思潮和新的艺术革命。青花瓷装饰与其它的艺术范畴有所不同,作为一种工艺艺术,它会受到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以主观的方面来看,它受地域的局限、制作工艺的娴熟、材料的配方以及技艺的掌控或设计者们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限制;从客观的方面来看,受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局限。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影响,在这么多的因素中,都能够让青花装饰得到发展与改变。从一开始只是平面蓝白两色的青花瓷装饰,到文人画的花鸟山水人物及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装饰,再到后现代风格绘画的平面装饰;从平面的到现在立体三维装饰,从室内的私密空间发展到室外的公共空间景观装饰,从小瓷器空间发展到大建筑舞台。青花瓷装饰只有在不断的突破与发展,形成它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要求,才会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9

黄新庄小学 刘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青花瓷人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关键词句蕴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设疑自探

1.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什么?

2.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 3.是什么引领“我”最后走出迷惘的? 4.“.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是什么意思? 5.父亲打破青花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呢?

三、解疑合探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父亲神情的语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2.父亲要给“我”的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是什么?

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3.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4.自读第二部分。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5.“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在不断的思索与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祖辈制作青花的工艺。

6.父亲打破青花是为了让“我”明白什么?

只有在继承祖辈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不断发展。

四、质疑再探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继续探讨。青花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价值呢?

五、拓展运用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10

这课是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是一堂手工制作与绘画设计课。本课从课题到内容趣味性教强,富有新意,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它属于造型绘画表现领域的内容,了解青花瓷瓶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其特征制作出一纸质的青花瓷,且设计出美丽富有想象力的图案,与此同时学习了解青花瓷在中国存在的地位与历史,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

本课重要的是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用美装点生活,在生活中创造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中不断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得能力后,相信学生会用自己更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更美妙的世界。整堂课上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作欲望很强,互动非常热烈,制作方法恰当,个个都是能手,对青花瓷瓷瓶的装饰创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许多孩子都喜欢。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的观念,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一门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课堂就好像是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在美术术语中,有一句用的最多的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我们的孩子缺少的不是勇于发现与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实践告诉我们,所给予孩子的不是单纯的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而是让他们知道,只要仔细观察,你将有能力发掘更大、更美妙的世界。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11

在英国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举办应届学生毕业设计展上,有一件由华人设计者Li YuanYan 设计的作品。它的材质、颜色,还有醒目的颗粒,都在告诉我们,它是一把牙刷,叫AnyBrush。它彻底颠覆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牙刷,它更像是被剪掉的手套上的手指。事实上,它也确实是这样用,套在手上在特质的牙膏肥皂上摩擦几下,就可以伸进嘴里刷牙了。换个方式刷牙,好像也不是那么困难。

“我坚强”协会的成员,都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对于协会名称,他们解释:我头有点晕 ,但我不能倒下,因为我知道没有人比我更坚强!他们将“我坚强”的思想融进设计中,通过作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芦平岳的设计说明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亿兄弟姐妹心手相连。震后的四川,我们一起加油!

莫豪的设计说明

CD包装:CD包装风格简洁钢炼,配合乐队的风格。镂空的设计让它散发出魔力。

501说明:很多人都容易忽略说明书的作用,设计精美小册子能吸引更多的买家。它是一本折叠的书,外表面以牛仔布封包,视觉冲击强。

陈斐达的设计说明

插画:一副记录一段生活状态的插画。

可贴纸:对比较火的纸模做了涂鸦,并做成可贴纸。

庄家琳的设计说明

早在红白机时代我就被像素画深深吸引,现在我的作品也被像素画影响着。

曹正东的设计说明

T恤:平时喜欢涂涂画画,设计T恤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的画。

怪兽帮:非常喜欢这些“小怪兽”,并专门做了“怪兽帮”的logo,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王煜的设计说明

插画:现在的很多人还生活在电脑网络的虚幻世界之中,其实这些都如浮云一般飘渺。只用黑白两色,显示在深陷网络生活之中的枯燥,没有颜色的无回忆。

路: 路上会有很多屏障,只有不断进取,突破前面道路的压力,我们才有发展。在人生的路上,不要停留。

秦维琪的设计说明

方块牛的世界:一大早睁开眼睛,世界的所有东东都变成了方方块块的了,方块的风扇,方块的面包,方块的向日葵,方块的汽车。天啊,照照镜子,自己变成方块牛了呢!

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篇12

人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是对象化了的行为, 教学活动也不例外,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授对象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文学阅读经验等方面做细致的了解, 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准备。我校处在多民族聚集的省份,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几乎少数民族生员占到60% (通常按行政班50人计算) , 苗、瑶、侗、彝、水、傣、回、藏、布依、仡佬等族学生在同一班级中, 毫不夸张地讲, 类似于联合国开大会, 在上课过程中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是丰富到难以捕捉的地步。加之文学概论本身就是的理论很强的课程, 按照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填鸭式”来整齐划一的满堂灌, 毫无疑问, 教学效果很差。

地域性及地域性文学风格体现得最明显的莫过于各民族传统文学作品和民族作家文学作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民族作家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地域性风格, 如扎西达娃上世纪的很多作品就没有这个特征, 他的作品体现的是先锋实验的意味, 对藏民族文化的传达是很少的。但是, 类似于汪曾祺这样的非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则具有根植于其生活的土壤的浓烈的地域性色彩。在流派文学风格中, 这种整体的风格差异更加明显。

因此, 在处理地域性文学风格的教学中, 首先要具备比较眼光和比较视野, 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模式来处理课堂内容。就单个作家而言, 可以找出具有地域性风格和不具有地域性风格的作品做比较, 可以从作家不同生活环境 (居住地、社会变化、人生境遇等) 中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近年在文学界影响较大的藏族作家次仁罗布2006年发表于《西藏文学》第4期的短篇小说《杀手》就是一篇力道不错、但不具有地域性的作品, 它是一部西化非常严重的非理性主义小说文本, 然而从200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放生羊》以来, 开始专注于贴近藏民族的心灵世界, 其作品中所彰显的藏族文化根性可谓是力透纸背, 今年发表于《民族文学》第1期的中篇小说《神授》就是明证;就不同作家而言, 尤其是民族文学作家, 可以比较其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差异的作品。如同属京派作家, 沈从文和老舍两位现代文学大师, 各自的地域性风格及其所追求的文化根性是差异非常大的,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老舍的北平胡同世界显然体现出两位作家不同的情感倾向, 前者是从都市来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后者则专注于都市中小人物的命运并以此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就作家的身份而言, 可以从民族作家与非民族作家来做比较, 这类比较不是看写什么, 主要看怎么写, 使用怎样的语言, 在话语特色上有怎样的差异, 因为语言的差异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当然也可以从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上作比较, 如同属史诗, 《荷马史诗》是作家文学, 而我国的《格萨尔王》《阿诗玛》等就是民间文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故事的叙事等作比较, 以此来反映中西方关于史诗的概念、史诗风格的差异性。如此等等, 在课堂上充分使用比较眼光和比较视野,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均可纳入, 活跃课堂, 启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 在深化区域性文学风格的认识上, 使用跨文化的研究视角, 将跨文化的思维向度补充进课堂教学中。在西方, 言必称希腊, 以为这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如果不了解西方古代史, 则容易对基本的问题产生误解, 在近几个世纪的考古发掘中, “希腊源头”之说也越来越显得理屈词穷。在人类早期文明中, 文化的交流已经开始, 那么要追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就得从早期开始, 而不是站在21世纪的瞭望台上去寻找。张忠利、宗文举合著的《中西文化概论》[1]一书中从地理状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三个大的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中西方文化的成因和起源, 其中将地理状貌作为一个基本切入点, 在生产力低下的早期社会, 人所有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基本是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模式, 不像我们现在的多元立体性商业化模式。同样, 要了解我国南北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也不能仅仅从现象上入手, 而应该从基本的地方性知识入手, 如地方性的气候、土壤、时节变化、植被覆盖、人口迁移和饮用水源等实际性问题来揭开一些作品中的相关问题。如当代作家张承志的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以及他笔下的西海固, 这些作品中关于人所处的艰苦环境以及人的坚强意志的凸现, 均是“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的深描和深刻阐释, 在难以想象的生活绝地中保留着一批精神上无比强大的人。张承志正是基于当地信仰的产生、当地信仰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传统来敬畏和颂扬的, 因此, 他的文本不仅是文学作品, 更是一部部形象化的了心灵史。以《黑骏马》为例, 很多学生在看完这个作品之后, 发问较多的是:为什么白音宝力格要离开草原?为什么索米娅还要生下其其格这个孩子?如果要给出答案的话, 这些学生会拿出一副道德的手铐, 将白音宝力格锁在负心汉的道德审判柱上。这种简单认识导致的原因, 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把握地方性历史知识和地方性人文传统。社会变迁过程中, 旧的观念意识按照现实的原则在运行, 而新的观念则是以脱离本源地在滑行, 这是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二者身份不同之所在。索米娅是草原的守望者, 而白音宝力格是草原的养育者和逃离者。因此, 这个故事的悲剧性也就彰显得异常的美丽而无奈。在贵州, 苗族及其文化可以说和汉族及中原文化一样悠久漫长, 虽然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但是其语言则一直保存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汉化程度不算太深的苗族地区, 依然流传着本民族的古歌、仪式和说唱样式, 这些都是与苗族的信仰、习俗、历史以及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地方性知识与地域性文化特色异常鲜明。诸如此类的地域文化与作品的世界进行恰当的联系、分析, 就能使文学概论中区域性文学风格更加具体、明了。

第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 即作家个人的创作风格与地域性文学风格的关系。王元骧在《文学原理》中谈到了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关系, 他说:“在它们之间, 个人的风格总是基础。因为文学创作都是通过作家个人来进行和完成的, 而作家的创作个性既然都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创作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体, 所以不论它多么独特, 总是以主观的形式反映着作家所属民族、时代和社会集团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心理……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进一步指出:“文学作品的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又毕竟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就生成的原因来说, 个人风格主要由作家个人才能的特点所决定, 民族风格主要由作家所属民族的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所决定……并不是每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 都有同样鲜明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 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2]王元骧的学术观点非常明确地廓清了一个基本问题, 即作家个人风格只是其他风格的基础, 并非唯一评价要素和尺度, 这与笔者前期批评诸多文学概论教材中论述区域性文学风格存在的问题时提出的质疑有相似之处。试想, 如果分析、评价一部作品, 只是简单地将其比附于作家个人创作风格, 那么我们何必读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呢?如果简单比附于作家个人创作风格, 在理解具体作品的时候就会形成偏狭之见。我们总不能因为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就简单地将爱、美、自由以及“三美”主张套用着去评价他的其他所有作品, 未免有贴膏药之嫌。这就要求在解释和阐述作家及其作品的时候, 需要发现作品的差异性和可能性意义空间, 仔细阅读同一作家的多个文本及其多种有效理解意义, 找出其关联性, 我们会发现:作家的文化特质往往在不同文本之间形成互文性, 打破传统的文本是封闭性系统的观念。尽管王元骧没有在教材中具体谈论区域性文学风格的相关问题, 但是他的这种学术眼光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给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考路径。

作家的个人风格因个体差异如气质、禀赋、敏感、生理等不同而不同, 这个具有现实条件的限制性和局限性。从意识层面讲, 作家个体风格的不同显现于文本中具体的话语以及话语背后所表征的思维差异, 这是属于人的意识认知范畴的问题;而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体现的地域性风格, 则不是简单的意识层面的问题, 而应从个体无意识这个层面来考虑, 因为文化的存在与演变是不以当人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它会通过改变、迁移、涵化以及分割等方式借助外力和社会关系等内化为某一族群的心理记忆, 它是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的样子。然而作家毕竟是单个个体, 那么, 在书写区域性文学风格作品的时候, 族群性心理记忆有可能在“浅睡眠”中溜进作家的笔下世界, 这些是与作家的气质、禀赋、敏感、生理等形成的个人风格要素是无关的。地域性文学风格展现的合理理由不是在文字上做描摹, 而是文化根性及其文学特色的心理隐射。

总之, 文学概论中区域性文学风格的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可以直接带动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 比较眼光和比较视野是突出地域性文学风格的衡量尺度, 跨文化研究的视界则是分析文本内部因素与外部生成的重要依据。同时, 在教学中, 需要弄明白作家的个人风格与文学中地域性风格的区别与联系。三个立足点都对解决区域性文学风格有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0.

上一篇:孔乙己学生续写下一篇:大力开展科普文化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