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10-08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5篇)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1

《竹石》教学设计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二小 李 莉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2

【片段描述】

片段一:点字品句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 玩“点字品句”的游戏。要求学生点诗句中的一个字, 让其他学生对出带有这个字的那句诗, 并猜猜为什么要点这个字。

学生点字:“青——咬定青山不放松”“根——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这个字可不是随心所欲乱点的哦, 点的这个字须能反映竹石坚劲、不怕困难的品质, 要对解读课文有帮助的。老师先来示范点一个字。

师:“原——立根原在破岩中”, 谁来猜猜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字?

生:“原”说明竹子原来就生活在破岩中, 本来就生活在破岩中, 写出了它不怕困难……

生:对于“破岩”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 竹子已经习以为常了, 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根据学生交流, 相机点拨朗读)

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点一点?

生:“咬——咬定青山不放松”“还——千磨万击还坚劲”……

(学生交流点字理由, 过程略)

片段二:情感嫁接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感悟了竹子经历的种种磨难, 风吹、雨淋、霜冻、雪压, 的确是“千磨万击”啊!但诗人要表达的仅仅是竹子的“千磨万击”吗?

(学生都说不是, 但说不出所以然, 课堂陷入一片沉寂)

师:如果说竹子所遭受的千磨万击主要是一些风雪欺压、泥石流等自然环境的磨难, 那么诗人郑板桥所遭受的千磨万击又是些什么呢?

(补充郑燮生平背景资料)

郑燮, 号板桥, 被称“诗书画”三杰, 特别擅长画竹。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 一生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百姓受灾时, 他曾不顾上司阻拦, 开仓救济, 触怒了上司被罢官。临别时, 百姓夹道相送, 郑板桥向百姓赠画留念, 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从此 , 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师:看了这段文字, 结合“千磨万击”, 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读了这首古诗, 我明白那坚韧不拔的竹子就像是诗人郑板桥, 他刚正不阿, 一心为民。

生:这首古诗写的不仅仅只是竹子, 更是诗人正直无私、不畏权贵的真实写照。

……

【教学反思】

一、点字品句, 促进教学互动的语用训练点

在教学预设时, 我选择了能促进教学互动的“点字品句”语用训练点, 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自我感悟, 改变了古诗教学由教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一开始, 这个教学环节的展开遇到了一定的障碍, 学生虽会点字, 也会对出相应的诗句, 但所点的字对文本感悟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针对这个学情, 我进行了相应的点拨, 并示范点了一个字, 让学生对相应诗句, 猜猜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字。通过教师示范和相互交流, 学生明白这个字必须通过自主阅读、自我感悟所得。而让学生来猜一猜点这个字的理由, 旨在通过生生互动, 构筑起一个自由对话、文本感悟的平台, 为学生语用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从学生交流来看, 文本的价值在点字、猜理由的环节中得到了绝妙的提升, 且水到渠成、教学无痕。

二、情感嫁接, 挖掘文本内涵的语用训练点

诗中的“千磨万击”是语用训练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其背后的情味和意蕴都将在这个“意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出、一泻千里, 在挖掘文本内涵、析解言外之意、进行语言迁移和运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所以, 我在让学生理解“竹子经历千磨万击”后, 穿插了“郑板桥的千磨万击”, 并抛出疑点——诗人写的难道仅仅是竹子吗?学生们似乎都明白不仅仅是竹子, 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教学一度遭遇了碰壁。显然是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使学生的思维受阻, 语用训练缺乏一个阶梯。于是我适时补充了郑板桥的生平背景资料, 以此来触发学生。实践证明, 通过背景资料的阅读, 学生成功地进行了情感嫁接, 由不知所以然的浅度语用上升为理解更透彻、感悟更丰满的深度语用, 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竹石教学设计 篇3

执教人:杨乾华

教学目标:

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教具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作者是我们熟悉的清代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3)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课件,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

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板书设计:

竹 石 郑燮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竹石》教案 篇4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性质: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这一经典文化,对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大诗歌学习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动手尝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许多诗歌的内容往往是在读中感悟的。因此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认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中,情感这条线应该始终贯穿于学与教的始终。通过学习,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二)特点: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作用:《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三、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四、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引导分析法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

(一)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二)课件

七、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

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

(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5 分析古诗

(1)“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2)“立根原在破岩中”

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欣赏《竹石图》

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④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⑤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⑥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⑦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⑧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请自读诗句给这两句诗找出多音字在书上注音,并理解。

“磨”是读mò

“磨——磨砺、磨难、困难” “还”是 读

hái“还是”

“劲”也是多音字在此处是形容词只有读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击:打击

任:任凭。

任尔:随你。尔,你。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④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三)体情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小学生现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样把文化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将来长大了才能经得起社会各行业的磨练,才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设计: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六)布置作业

1.在采集本上用简笔画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并在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或抄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有关写竹的诗句或像文人墨客们那样爱竹,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假如郑燮还活着,他现在走到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怎样跟他交朋友?写一段话。

3.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补充资料,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七)课程小结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八、教学反思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石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篇5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背诵《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二、回忆方法。

学古诗先理解什么,再理解什么,最后体会什么?板书:古诗

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三、讲解《竹石》

1、听配音朗读磁带。

2、指读注释,理解诗句。(让学生标出不懂的句子)

3、讨论重点词句。

(1)第一句中“咬定”是什么意思?

板书:咬定

(2)学生自己解释第一句。(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3)第二句“破立”是什么意思?“立根”是什么意思?

板书:立根

(4)学生自己解释第二句。(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5)第三句“坚韧”是什么意思?“千磨万击”是什么意思?板书:坚韧

(6)“咬定” “立根”指的是竹石的什么?

板书:竹石 特性

(7)竹石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坚韧?

板书:历经磨难

(8)学生自己解释第三句。(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

(9)第四句“任”是什么意思?“尔”是什么意思?

(10)指导学生看挂图,理解第四句诗文。

板书:无论 多少

(11)学生自己解释第四句。(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12)竹石的特性好象人的什么精神呢?

板书:人 坚忍不拔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竹石》

上一篇:版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下一篇:冷酷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