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9月11日第3周)第1课时(总第7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错误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的艺术特色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诵读法
赏析法
一、 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两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师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简介)
1、 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明确:见《教师用书》
2、 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二、 具体赏析(师生活动:提问-讨论-分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 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诗歌
2、 试将本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3、 课后练习一
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 篇2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写“美丽的错误”,在这些词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袭遍全身之后又骤然化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中的过客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温词中的有对女子出现了正面描写,而郑诗中没有。
教学反思与探讨
1.作为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我们没有华丽的雕饰,只是朴素的教学。通过一首新古典主义歌曲把学生带入相同的诗歌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初读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讲述诗歌叙事化的内容,这样又将诗歌文本内容降低一个层次,使得郑诗可以走近学生。随后,让学生自行提炼本诗理解的最大障碍——意象,通过引领性的解读分析,学生可以渐趋深入到诗歌意境。主体部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为本诗那个“楼台”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种中国独有的古典女子情节油然而生。带着此种认识再来回归诗歌主题、总结诗歌特色,显然已不再有太高难度系数。
2.对于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错误》本身存有一定难度,好在第一单元讲解时,《沁园春》《相信未来》等诗歌,我们已经针对意象、情感等展开过一定解读,学生至少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觉不再陌生。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诗歌教学如果没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传授都是一纸空文。故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将文本分析落实透彻,每位同学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都能各抒己见,特别是初读之后,笼罩着一层浪漫色彩的情感诗歌,更是职高生的青睐之作。我们以一首充满古典意味的《月满西楼》歌曲掀开本诗教学,或多或少带给学生几丝哀怨美的感受,学生可以跟随老师问题的预设,老师可以跟随学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动地去疏通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歌,过程中他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浸润在诗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设身处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们认为,在纯熟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成功的。
3.诗歌文本历来以开放的文本结构存在,读者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品读诗歌本身也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但凡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打开,空间想象被激活,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通对话就能自然实现。因而,引导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弥足珍贵。
《错误》优秀教案 篇3
1、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细心做事的习惯。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游戏方法:
1、教师故意说一些错误的句子,让幼儿纠正:你们听听我的话有什么地方是有问题的?请你帮助我纠正。例:
(1)弟弟长大了,要吃奶。
(2)晚上,太阳出来了。
(3)夏天天气冷,要穿毛衣。
(4)船在天上飞。
2、教师让幼儿看一看有错误的图片,启发幼儿细心观察,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并帮助改正,还要说清楚错在哪儿。
3、教师把每一句话重复一次,稍停顿,然后请幼儿回答更正。
4、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设计语句。
活动反思:
《错误》教学设计 篇4
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错误》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把握诗中所蕴涵的细腻感情。
【教学重难点】
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欣赏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问鹧鸪。”这首词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抓住词的一个字。
明确:体现一种“愁”,而且是江晚“正愁余”。无独有偶,一位台湾诗人的名字与这个三个字非常相似──郑愁予,他的名字和他的诗一样,也带着几分空寥,几分愁怨,几分多情,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郑愁予的《错误》。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生于济南。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成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三、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诗意
1、第一节:“我打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首节是结局的倒叙,写的是女子盼情人归而不得的失望情态,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将读者迅速引进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中。结构上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匆匆,长句揭示思妇等待悠悠。
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此处用了倒装的比喻,强调“开落”。在音节上,“过”“落”押韵,音韵和谐;意义上,不仅比喻思妇容貌美丽,品行高洁,还强调了脸上的悲喜动作,化静为动。此外,“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莲”谐音“怜惜、怜爱”的“怜”。赏析第一节,我们仿佛看到,在“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马蹄敲过,思妇美丽而哀伤的容颜如莲花盛开又凋落,惹人爱怜。
2、第二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本节写的是思妇等待的寂寞心情。诗人用“东风”、“柳絮”、“春帷”这些中国古诗词中积淀很深的传统意象,描摹出无形的寂寞。第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刻画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在这节诗中,诗人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又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
思考:春天应该是充满勃勃生机,为何说“柳絮不飞”、女子面对大好春光竟然“不揭”“春帷”呢?
明确:“东风”、“跫音”暗指被等的人,“柳絮”、“春帷”暗指等待中的思妇。柳絮无风不舞,这个意象与亲人不归,女主人公久久等待的心情暗合。此外,诗人用“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表现思妇内在的心情,凸现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她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她在苦苦地守侯心目中的“归人”出现。
3、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第三节是“我”的剖白,一反上一节的含蓄委婉,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以是非判断的语气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心理。在直白式的宣告中,同时又潜藏着伤感与无奈。
以“美丽”为定语修饰“错误”是备受称赞的奇语。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思和意蕴,具有一种错位的美学意义,使主题更有表现性,更能打动读者。
思考:
⑴ “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何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对思妇而言: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她希望,笑脸如莲花般盛开,美丽动人;她惊喜不已,生活中有了涟漪。对过客而言:看到了美丽的容颜的开放和凋落,心中有抱歉和怜惜,同时也勾起他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激发一系列美好的情感……
⑵ 类似“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吗?结合本诗进行简析。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都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都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感受到了“美丽的错误”,女主人公一样经历了激动喜悦后的深深失落。所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本诗中的过客则是骑马。
思妇对思妇而言,“美丽”是马蹄声触动了思妇的心,激起了一刹那的惊喜和希望。
四、分析品读,归纳写作特点
1、音韵和谐:
“走过”的“过”与“莲花的开落”的“落”,构成押韵;“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晚”与“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的“掩”,构成押韵。诗中的四个否定词“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两两相对。此外,诗中还用了两处叠词“小小的”,充满了跳跃的节奏感。
2、结构美:
⑴ 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
⑵ 倒装:开头两句采用倒叙式的写法,使得诗歌诗意盎然。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句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怀人的内心世界。
⑶ 对称:第二节的五句诗以中间一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轴,句式两两相同;一、三节各两句,构成形式上的对称,视觉上有种建筑美。
3、语言美:
文字纯净清新,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意象具有浓浓的古典情韵,表现手法融合了传统与西方特色。“莲花”、“江南”、“东风”、“柳絮”、“春帷”之类的意象或词语,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使得诗歌婉转清新,回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习题。
2、拓展阅读郑愁予的《客来小城》,与《错误》作比较,写一段品析文字。
客来小城
三月临幸这小城
春的事物堆缀着……
悠悠的流水如带
在石桥下打着结子的,而且
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客来小城,巷子寂静
客来门下,铜环的轻叩如钟
远天飘飞的云絮与一阶落花……
【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容颜憔悴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篇5
执教者:陈 云
习作目标:
1、反思在自己身上的错误,自拟题目。
2、学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3、学习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深化主题。
4、学习在记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5、学习细节描写。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出示主题。
1、齐读格言:
吃一堑,长一智。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毛泽东
师小结: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同学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错,只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就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罗列素材。
1、今天,我们一起来面对错误,把自己最难忘的、对自己有深刻教训的错误说出来。
2、读一读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也许会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沉浸在某一件错误的事情当中。选
一、两个你最有感触的,写下来。伴音乐,学生思考三分钟。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3、你选择的是哪些词,能简单说说是一件什么事情吗?(学生汇报)
4、像这位同学这样,把你回忆中那件令你感到惭愧、内疚或是自责的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用上以上的词语。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学生练写)
5、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写下的那一句话。(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评价)选择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提问:如果让你把这件事详细地写下来,让你作文打动人心,让读者从你作文也能吸取经验教训,你觉得可以怎样来写? 相机出示:
▲犯错误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详略分明。▲写出自己在犯错误时、犯错误后的心理活动。▲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调动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出生动、有个性的作文。
三、品读细节,学写细节
1、丁丁写了一篇名为《作弊》的作文,正请冬冬给他修改,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丁丁的原文:
“胡马大宛名,()。”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风棱瘦骨成”的“棱”字不会写,我就偷偷地翻开书抄下了“棱”字。冬冬的修改稿:
“胡马大宛名,()。”看到这个填空题,我傻眼了。因为“风棱瘦骨成”的“棱”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咳,只怪平时读书不认真。我偷偷地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他们都在埋头苦干。不如——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抄书吧,就一个字而已,如果我连这样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出来,老师一定会批评我的,肯定会说:“怎么回事,一个好学生连生字都没有过关!”我瞟同桌一眼,还好,她正低头专心答题。我悄悄地打开抽屉里的语文书,迅速翻到《房兵曹胡马》这一课,飞快地扫描到“棱”字,疾速在试卷上写上,又轻轻地把书合上。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我再一次扫视周围的同学,他们仍旧在认真答题。我松了一口气,继续做后面的题目。
2、冬冬改得好吗?你觉得她的修改稿好在哪里?(学生交流)
3、老师认为:生活中的快乐,我们可以共享,而记忆中的错误、教训却可以共勉。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那个真实的故事,好吗?
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写作素材中的一个片断写下来,看谁的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心。(每个孩子8分钟时间)
四、交流赏析,会改“错误”
将学生写好的二至三篇作文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课我们知道这次作文该写什么,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还知道怎样进行细节描写。下一节课同学们再继续写这篇作文。
《面对错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内容,明白错误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免的,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2. 回顾自己所犯的错误,能把事情说清楚,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3.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整个事件过程写下来,写清楚,并学会修改习作。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不久,对习作还不能很好的掌握。积累的词语句子也还不多,需要老师好好的引导。教学重难点:
通过先说后写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自己要写的题材,能把整个事件写清楚。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入。
1.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我们分别知道了哪些名人,他们是怎样面对错误的?
2. 出示关于错误的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3.师小结:天才伟人也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怎样面对错误。
二.学生畅说自己所犯的错误。
1.仔细回想一下,你曾经犯过最为严重的错误是什么?你是怎样面对的?
2.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曾经的错误。三.个性表达,会写“错误”。
1.师:老师认为生活中的快乐,我们可以共享,而记忆中的错误、教训却可以共勉。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那个真实的故事,好吗?
(1)你准备为你的故事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2)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写好? 指名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错误来写。
▲犯错误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详略分明。▲写出自己在犯错误时、犯错误后的心理活动。▲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调动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出生动、有个性的作文。2.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辅导。四.交流赏析,会改“错误”。将学生写好的二至三篇作文用投影仪投影出来,集体赏析、评改。
1.边听边思考:他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你觉得哪儿还写得不够好?能帮帮他吗? 2.交流反馈,赏析评改
(引导学生从拟题、选材、构思、语言,尤其是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赏析评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3. 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五.作业布置。
1.完成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2.准备下次上课开展“佳作赏析”活动。教学反思:
巧用“课堂错误”成教学亮点 篇6
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错误不断生成、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甚至教师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的错误无论真假都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予以引导,充分挖掘失误的价值,这样往往能给教学带来意外收获。
一、巧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教师不仅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而且还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这种教育契机,让错误变废为宝,成为教学的突破点。
教学片段一: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画图软件的时候,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图画填上喜欢的颜色并提醒学生要注意线条的封闭性。在巡视检查时,我发现小涛反复填色都漏到外面去了,只好不停地撤销重复操作。
“记得老师刚刚提醒的,填色时要注意什么吗?”我轻声问道。
“图形要封闭的。可是老师,你看我这里是闭合的呀。”小涛显得有点委屈。
“别着急,我们再仔细找找有没有缺口。”我耐心引导着。
小涛认真看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
“那会不会是线条太细了看不清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放大些,再看得清楚点呢?”
“放大镜!”小涛惊喜地回答到。
看着小涛用放大镜找到缺口并成功地填上颜色后,我返回讲台:“同学们,你们有谁填颜色还是会漏到外面的?”
几个学生慢慢举起了手。
“那我们请小涛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他是怎么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涛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认真地当起了小老师。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有时是个别的失误,有时却是学生常见的惯错。教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站在教学价值的角度审视,巧妙地化解引导,挖掘内在的“闪光点”。想要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就要深入研究教材,最好能预设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做到以变应变。
二、巧用教师的错误,变错为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生众目睽睽下出现失误,或多或少都会让教师感到尴尬。但是如果教师因为害怕失误而在教学时束缚住手脚,思路放不开,方法不灵活,则只会导致教得机械呆板,学生也会毫无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灵活处理教学失误是对教师应对能力的一种考验。
教学片段二:在《上网查找资料》一课,我正在演示如何登录百度查找感兴趣的图片,当我准备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老虎”时,没发现显示的是“老胡”就按下搜索,结果明明要看老虎图片却出现各种各样的图,顿时引起学生一片哄堂大笑。
我刚要把“老胡”删掉重新输入“老虎”,可转念一想:平常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我们不是经常需要筛选有用信息吗,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学习如何更快地筛选出有用的资料?
“同学们,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非常庞大,怎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而不会像老师这样出现错误呢?”
“输入正确的内容……”“搜索之前再检查一遍……”
“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我们除了要准确表达自己想要搜索的内容外,关键字也很重要。关键字就是你所要查找问题的主要字词句,适当添加关键字或修改关键字还有意外收获……”
教学失误是常有的,关键是要看教师如何对待这些失误,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师尊”而忽视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应该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如此,错误也会给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明知故犯,卖个破绽
教学不仅仅是告知和灌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明知故犯”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平淡无奇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
教学片段三:在教学“动作补间动画”时,我设计了一个明知故犯的环节。当我演示动画制作过程时,故意将结束点的“关键帧”改成了“帧”,当然动画就动不起来了。
这时,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由于这次教学的对象是高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于是,我故意表现出惊讶的神色问道:“怎么会这样?老师哪里做错了吗?同学们一起来帮我找找是什么地方出错了。”
我的话激起了学生挑战的欲望,同学们都变得非常兴奋并踊跃地尝试。最后,在同学们边翻看书本查找资料探究和讨论,边重新制作后终于找到了原因。经过这样的研究和探讨,老师就不需再重新讲解了,这节课的任务便完成得特别圆满。
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错误”,将会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收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教师在使用“明知故犯”的方法时也要注意根据教学的特点,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抓好时机,不宜常用也不宜滥用,事后最好能让学生知道这是教师的有意设计,而不是真正的“错误”,以免给学生留下不严谨的印象。
教学中不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眼睛。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宽容学生的错误,善待教师的失误,既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使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面对形形式式的“课堂错误”,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细心呵护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机遇,让这些“课堂错误”成为我们教学的新亮点。
错误教学反思 篇7
郑愁予的这首《错误》的原型是中国古典诗中的闺怨诗。而他之所以会选择“马蹄“作为意象,却是来自童年逃难的经历。他说:“小时候母亲和我走过一个小镇,那时还在抗战,我们忽然听到背后传来轰轰声响,后来就见到马匹拉着炮车飞奔而来,母亲和我站在路旁,看着战马与炮车擦身而过,这印象一直潜存在我的意识里,后来写《错误》这首诗时,这个意象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脑海中,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才有此佳作的呈现。那我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导入非常简单,就是讲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的诗人。曾经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被誉为是“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你是否同意以上评价呢?《错误》这首诗歌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感受这首诗歌。确实是疑问多多,一个人评价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就引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好奇心,也在思考着为什么会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的诗人呢?这下,我对同学们发出这样的疑问表示很高兴,然而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就来解决所有的疑虑。首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理解,发挥你们的想象,告诉我,这首诗隐含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以这个问题开始了这节课讲解,同学们也积极的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我以后的问题当中设计问题也环环相扣,也解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疑问。中国的中国诗人怎么理解?第一:郑愁予是中国人;第二:中国诗人是说“他的诗歌具有中国的文学传统和特色。郑愁予的诗《错误》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但是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给同学们巩固,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小失误,在讲到中国风的时候,我应该结合现在最有名的歌手周杰伦专辑当中的一些带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穿插在诗中进行讲解,这样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在用魏晨的一首《少年游》来诠释中国诗歌的特色风格。这样的教学可能会使这堂课更加的有吸引力。
《错误》教学案例分析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以及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2、能力目标:(1)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2)结合对诗歌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挖掘诗歌主题的多义性。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二、设计理念:
1、中国传统诗歌很注意选取“意象”,因为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主题都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的,所以找出并品味诗歌的典型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关键所在。但是,诗歌的意象不是单凭教师的概念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感受到,由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之一是拓展文本内容,尝试在联系旧知和迁移新知中强化学生对诗歌传统意象的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郑愁予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
2、自“赫尔巴特教育学”至今,人们始终把学生、教师和他们共同面对且必须处理的“第三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语文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品味语言,走进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因此,拓展又必须是建立在紧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以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引导学生投身感情体验,应该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鉴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具有“语言精炼,感情饱满”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各种类型的教学设问,诱引学生潜心吟咏该诗,以实现诗歌欣赏的共鸣和再创造。
三、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刚才我们在课前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听了一首歌,唱的就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听来有些缠绵哀婉,不知道那其中蕴涵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不过我们发现,歌词与原诗相比,做了一定的发挥(投影歌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郑愁予的原诗。
(二)解读与探究
师:先听朗读录音,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一遍,注意诗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我”和“你”,试着推断他们的性别。生:“我”是男性,“你”是女性。师:如何推断出来的呢?
生1:诗中说“我打江南走过”,“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而且有“达达的马蹄”,可见是个漂泊在外,骑着马的男性。生2:至于“你”,诗中有形容她容颜的诗句“如莲花的开落”,可见是个女子。
师:从“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能推断女子在做什么吗?
生2:女子在等待她的归人。
师:回答得很好。(投影:女子等待归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她具有怎样的外形特点和内心世界?请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女同学朗读诗歌。师:诗中用什么意象来形容这位女子的外貌? 生:莲花。
(投影: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师:莲花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联系初中我们所学的《爱莲说》谈谈。
生3:《爱莲说》中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见莲美丽纯洁高雅。
(投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师:再想想不久前,我们所读的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那里面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生:“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说明莲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羞涩的。
(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沙扬娜拉》)
师:对。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古典气质的女子,她美丽纯净,温情脉脉。(投影:莲花:纯净温柔)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个句式的特殊性?
生4:倒装句,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师:为什么要倒装呢?
生4:应该是为了强调吧,强调“开落”。
师:其实就是为了强调什么呢?我想到一句歌词“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生:等的时间很长。
生5: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说明季节的变迁,年复一年,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仿佛也能看见女子的容颜在憔悴。(投影:开落:漫长的等待)
师:我们看到一个如莲花般纯净温柔的女子在等待她的归人(投影:如莲的女子等待归人),那么她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生6:诗中说“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内心很寂寞。师:“向晚”的含义是什么?“向”即“接近”,“向晚”就是接近傍晚,暮色降临。请继续体会女子的内心世界。生7:我们可以想象,在暮色降临、天色渐暗的时候,小镇上青黑色的街道愈加显得阴暗冷清坚硬,那孤寂的女子内心势必生出一股寒意,那是一种极度凄怨和沉寂的心情。生8:“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说明她的内心世界极为封闭,她十分孤独。
师:同学们说得很不错。不过,有没有注意到这三句里也有两句是倒装句,它的好处是什么?
生9:后两句是倒装,突出强调“向晚”和“紧掩”,也就是突出女子封闭、清冷、幽怨的内心。
(投影:倒装句式: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清冷、幽闭的内心世界。)
生7:我发现,倒装以后还有一大好处是形成押韵,“晚”和“掩”都押“an”韵。
师:请你回过头去看看诗的前一节,刚才“如莲花的开落”那句倒装有没有这种效果?
生7:也有,倒装后“开落”的“落”与上一句尾字“过”押韵,这样读起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的美感。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很好。的确,诗歌是讲究音乐性的。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如莲的女子是在寂寞中等待她的归人(投影:如莲的女子寂寞地等待归人),可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呢? 生:江南。
师:提起江南,它的春天总让人联想起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景象,同学们都是杭州人,对此一定不陌生,就像白居易在词中所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为什么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女子全然不见呢?诗中有没有揭示出某种因果关系的诗句呢?
生10:有,“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师:“东风”指的是什么风?初中学过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知道“西风”和“东风”指什么风了吗? 生:秋风和春风。
师:李商隐有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投影)似乎正暗示我们,春风吹起之时,也该是百花盛开繁艳之际。苏轼有词写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投影)说的是若柳絮在劲吹的东风里轻舞飞扬、纷纷坠落枝头时,爱情的种子也该在生命的春天里开花结果了。可惜在女子的生命里,季节的春天显然没有来到,于是柳絮只有静待枝头,独守着一份寂寞了。师:“跫音”指什么? 生:脚步声。
师:这个“跫音”和刚才的“东风”其实都是喻指什么? 生:所等的男子。
师:思念的人儿既然没有来到,又何必揭开春帷?外面的烂漫春光与我无关,即便揭开春帷,也不过是像刘禹锡所写“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投影)罢了,看见的只是一院的愁绪。这两句诗也让我想起欧阳修的词“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投影),完全是一个独守深闺、痴情等待的女子形象。
(投影:独守深闺,痴情等待……)
师:就在这漫长而又孤寂的等待中,一个美丽的错误出现了(投影:等待中----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什么?
生:“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师:错误为什么是美丽的?
生11:听到“达达的马蹄”,女子以为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回来了,一时间激动万分,满心喜悦,尽管后来发现是个错误,但女子终究经历了希望和兴奋,所以说错误是美丽的。生12:“达达的马蹄”不只踏在青石的街道上,更踏在了女子渴盼相遇的心上,她是多么激动、欣喜地揭开春帷,推开窗扉,笑容如莲花般绽放,然而一瞬间那笑容却凋零了,窗扉又紧掩了,在幸福的急流袭过之后是最深的失落和悲伤,可毕竟在错误的发生前她有过最美丽的感受。
师:“美丽的错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用在一起,富有高度的戏剧性,造成跌宕起伏的感觉,对读者的心灵也就形成强烈的撞击。前不久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 生:“蜜甜的忧愁”。
师:对,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错误》,细细品味。
(投影:“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师:这是初中学过的一首词,(点名同学朗读),里面也有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什么? 生:“过尽千帆皆不是”。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3:一个年轻的女子在爱人到来之前,精心梳妆打扮,独自登楼远眺,江上驶过的船只,每一次都给她带来希望,然而每一次又终是失望。终于夕阳西下,江水悠悠,爱人却杳无音信,女子怎不伤心欲绝?
师:对,“过尽千帆皆不是”就是美丽的错误,就像柳永词中所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投影)。而这美丽的错误是因为思念太深产生的一种幻觉,就像唐代卢仝《有所思》中说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那样。
师:思妇盼归人的故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不乏其例的(投影:等待----思妇盼归人),除温庭筠《望江南》外,再看白居易《长相思》和刘禹锡《望夫石》(投影: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刘禹锡《望夫石》)。(分别点名同学朗读)
师:温词中的女子等得是“肠断白蘋洲”;白词中的女子等得则是“思悠悠,恨悠悠”“此恨绵绵无绝期”“恨到归时方始休”;至于刘诗中的女子,更是千年等一回,等得“化为孤石”还要苦苦相思,如此的坚贞不移,可谓把这种等待发挥到了极致。女子为所爱的人苦苦等待,甚至不惜用一生来守侯,有时候我们真不知这等待是对还是错。
师:有评论家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投影:“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杨牧《郑愁予传奇》),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个“中国”的理解。
生14:第一个“中国”是指郑愁予是个中国人,第二个“中国”是指他的诗歌具有中国的文学传统和特色。
生15:第一个“中国”是从地域、国籍、血统等方面说的,第二个“中国”是就诗歌创作的构思、选材、意象、情感、语言等等而言。
师:对,郑愁予的诗《错误》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投影:讲述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承接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传统;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全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读来凄美幽怨,“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师: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女子在寂寞中的等待,男子怎么会知道?(投影:寂寞中的等待----男子如何知晓?)生:心电感应。
师:什么样的人之间会产生心电感应?设想一下,有几种情况? 生16:男子出门在外,家里有一个思念他的人,每日盼望他早些归来。男子深深地理解女子的相思之情,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移情作用。
生17:说不定这个男子就是女子等的人,他明白女子的心,可他可能像大禹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有着某种不得已的苦衷,使他对女子感到深深的抱歉。
(投影:“我”就是“你”等待的人“我”的身后也有等待的人)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不管怎样,“我”都很无奈,因为“我”只是一个过客,“我”还无法成为“你”的归人。至于男子不归的原因,诗歌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生:想象空间。师:接下来我们再把《错误》和古代闺怨诗做一个比较,看看两者在写法上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回到投影:温庭筠《望江南》,白居易《长相思》和刘禹锡《望夫石》)生18:好象古诗中没有直接的人称代词“我”“你”。师:如果我们在古诗中加进一个人称代词“我”,会有什么发现吗?
生19:古诗中的“我”都是女的,而《错误》中的“我”是男的。
师:对,我们发现诗歌的创作视角发生了转变,(投影:以男子的口吻并以男子的立场出现,对钟爱、盼望着他们的女子,做了坦白而忧伤的回答。这里面既有对女子深深的怜惜与歉疚,也有幽幽的无奈与毅然的前行。)(投影:“达达的马蹄”不仅没有释解思妇的愁怀,同样没有缓解过客的思家之苦,这双重的无奈也是双重的“美丽的错误”。)这也是郑愁予对中国古代闺怨诗的超越。请男同学齐声朗读诗歌。
(三)主题延伸
(投影: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诗歌主题多义性的挖掘)师:我们把《错误》基本解读成了一个关于思妇等待归人的故事,但是诗歌的主题并不一定只局限在我们所探讨的闺怨中。诗歌欣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活动,诗歌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投影:“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谢冕)下面我提供两段文字,请同学们阅读后想想诗歌的主题还可能是什么。
(投影: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时期,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
(投影: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师: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来考虑,也可以撇开这一切,从象征的角度去思考。
生20:母亲等待孩子的主题,因为战乱年代背井离乡的场景深深地烙在诗人的心上。
生21: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身在台湾,刚刚经历过战乱和动荡漂泊,可能有一种等待回到故乡的心情,感到在岛上好象一个过客。
生22:从象征性的角度说,等待也可以是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一个最隐秘、最美好的愿望,许多次误以为它将变成现实,结果却发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于是,我们继续默默地等,独自固守着它,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
师:你的说法让我想起了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等待戈多,可戈多是谁,戈多会不会来,他们并不清楚,然而他们依然等待,只因为戈多是他们心中的希望。生命的存在,是需要一根精神支柱的。[投影:闺怨(等待归人)羁旅(过客不归)
乡愁(母盼子归)(回归故乡)
对美好的追求(等待一个心底的期望)……]
师: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也就在诗歌中读出了更多的东西,完成了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最后让我们在对诗歌的朗读中结束本次课的学习。
四、教学后记:
语言是语文课的核心要素。语文的人文价值由语言来负载,语言天生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如果放弃语言这个着眼点,无论教学过程多么流畅,教学手段多么新颖,课堂气氛多么活跃,语文课都将异化成空中楼阁。所以,在设计《错误》的教学时,我告诫自己必须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杨炼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因此鉴赏他的诗歌,我有一个感觉,就是要设法在语言层面,打通其诗歌语言现代中古典的一面,从用词、意象、修辞等角度引导学生含英咀华。一方面,要求学生倾听、朗读诗歌,在听和读的过程中静心品味、感悟积累;另一方面,在让学生抓住诗歌意象的基础上,适当结合课外诗句,进行语言的分析、理解和咀嚼,以此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文学的韵味。
我一直以为,解读诗歌不能“只见文字不见人”,还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层,去窥探作者的心灵世界。一个诗歌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一个读者其实就是一个创作者,阅读诗歌其实也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一旦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激活,想象空间被打开,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就能得以实现。让学生课前听歌曲,不断地联系初中的知识储备,适时地抛出相关联的诗歌,恰当地提供背景资料,都是为了预设一些思考的铺垫,营造一种体验的氛围,进而激起学生有效的情思活动,那么,学生也就能从“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自主发现、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将得到体现。当他们的心灵与诗歌有了亲密接触时,诗歌欣赏的共鸣与再创作都会变得水到渠成。从本节课来看,我认为达成了教学预期。
值得思考的一点是,本节课如果课前布置学生去自行查阅、搜集或整理有关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是否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且拥有更大的信息量?----也可作进一步的探讨。
利用“错误”资源 改进课堂教学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50—01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可以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挖掘出隐藏在“错误”背后的内涵,化“错误”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化“错误”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将会使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善待“错误”——让学生显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有探索就难免有错误发生。如果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防止学生出错,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不敢显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也就无法获取课堂上最真实的信息。这样,就会把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转移到了课后,造成恶性循环。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和错误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也不能因为害怕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粗暴阻止,而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中显露出来的思维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适时为学生解疑释惑。
二、 关注“错误”——让学生在辨析中理解
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细加分析,并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五年级下册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种什锦糖是用三种糖混合而成的,每千克7.8元的奶糖15千克,每千克5.1元的水果糖10千克,每千克6元的酥糖5千克,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标价应是多少元?
教师让学生思考、练习。在反馈信息时,呈现了这样一个算式:
(7.8+5.1+6)÷(15+10+5)
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应该用“什锦糖的总价÷什锦糖的总数量”,要使总价和数量相对应。算式应该是:
(1.8×15+5.1×10+6×5)÷(15+10+5)这时,教师又呈现了一个来自学生的另一种算法:
(7.8+5.1+6)÷3
学生分别计算两式后,发现计算结果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有什么办法说明方法三也是错误的呢?接下来,教师就把这个来自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辨析性的资源,展开教学……
三、 包容“错误”——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错误发生。利用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是教师理所当然的任务和责任。但是,有些时候,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阶段的不同,抓住问题不放,一味寻根问底,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暂且放一放,宽容地对待错误,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自己去纠正错误。尤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是直觉的、模糊的,它强调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不时包容错误与偏见,教师不要因为苛求而磨灭学生探索的激情与冲动。
四、 正视“错误”——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不是教师完全能预设的,随时会有意料不到的精彩发生,教师已不可能再牵着学生的鼻子完全进入自己设计的轨道中。如果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缺乏、能力不足、观念陈旧,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弱点和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能及时捕捉错误,只顾填鸭灌输,就会导致学生重蹈覆辙。如果学生有别出心裁的解法时,教师受个体思维的限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甚至简单否定,这种教师身上出现的错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偶尔犯错在所难免,但要具有自我评判的气度,更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只有正视这些错误,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不断锻炼自己的反应机智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一、导入
二、授课内容及流程
一)有效地管理,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二)未能启发工作人员 三)只重结果,忽视思想
四)未能设立工作标准,导致无序的管理五)只见问题,不看目标 六)眼中只有超级巨星 七)团结表现在面子上 1(((((((《职业经理人常犯的七个错误》授课教案
一、导入
通常我们平时总是爱研究和学习别人的成功案例,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来研究一下我们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职业经理人常犯的七个错误》,如果在座的各位没有这样的错误,那么ok,恭喜你--你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我想我们或多或少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想只有我们不断找出自身不足并改正,我们才有资格说提升生产力。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国家与国际接轨,行业与国际接轨,我们从事的酒店业也说与国际接轨。那么接轨什么呢?
(一)提问。
(二)结论(软件)因为硬件可以买的到,无论是3年,5年,甚至于10年的硬件我们都可以买得到,但是软件则不同。
有一句话“百年树人”,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
(一)提问
(二)结论—一个社会要100年才会建设完成。我国改革开放今年正好是30年,建国60周年,如此可以看出我们需要提升的是软件。下面我们用案例来证明一下。
中国是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魏寿昆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研究所教授。首钢、鞍钢等都有他的学生,据说上海市一位市长徐匡迪先生也是他的学生。我认为这句话说得非常好。魏教授这句话点明了我们国家和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我们只强调大,不强调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我们用一个小小的例子就会感觉到。假如你到瑞士去,要买些什么东西作为纪念?(提问)除了瑞士手表之外,我想你会买一把瑞士军刀。那我们想:瑞士这个国家海拔很高,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国家,它没有很大的矿场,也没有很大的冶炼厂,但是瑞士的钢刀世界闻名。全世界的人到瑞士去都会买一把瑞士钢刀,为什么来到我们中国的宝钢不买一把中国的宝刀呢?中国有这么多钢铁厂,有哪个钢厂的刀像瑞士钢刀一样在世界上这样闻名?这就证明一个国家不是要大,而是要强。再比如: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凯宾斯基饭店管理集团、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名字,我们中国的酒店也很多,有哪个做到他们那样呢?还有去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行榜第一位竟是阿联酋,阿联酋是个很小的国家,我们想都没有想到他会是第一名。3
香港国泰第二名,新加坡第三名,英国第四,德国汉莎第五,美国大陆航空第六,美国航空第七,日本全日空第八,加拿大航空第九。香港刚回归11年,为什么的他的国泰航空会是世界第二呢?为什么不是我们的中国国际航空呢?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只是大,而不强,或者说大也不是很大。
结论是—我们缺少的是管理。(联想公司总裁柳传志先生讲的)。也正好印证了我刚说得那句话—我们强调的是软件而不是硬件。我们做得是与国际的软件接轨而不是硬件的接轨,作为酒店业也是我们也是要与国际的软件接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硬件可以进口,软件可以吗?不可以,这需要学习和全体人员的认知。
因此管理中我们要善于管理软件而不是硬件,那怎么才能有效的管理软件,也就是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出发点。
下面我们就从七个方面一起来探讨一下:怎么才能避免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方法。我们这一课程分两节课完成,今天是第一节。
二、授课内容及流程
(一)有效地管理,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1、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一个错误,把它放在第一个单元来探讨,因为这个错误最明显,最容易出现。我在每个问题中归纳出几点,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并做到的。
在香港豪为酒店管理公司和我们总裁及老总身上的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为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比如:我每月到集团述职的时候,会上和我一样的人力总监都很容易的说出:这是我的错。然后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认错的目的是让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结果,我们能从这个结果来分析他的原因和他的困难。●认错它不是指责那个人,认错不是要揪出那个人,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以后不要再发生。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认错,认为认错就是牺牲,认错就代表一切的痛苦都会降临自己的头上。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我们不在于惩罚,而是在于把事情理清。因此我们应该先学习学会认错,这就是为所承担的事情负起责任来。
但是我们从小的时候就没有这个习惯,拿一个按理来说就可以证明我们从小就不愿意认错。●小孩撞桌子。
(1)速度太快(2)低着头只看地没看前方(3)脑袋中想着别的事情
●小孩走路。保护妈妈。●火车站背包。●出示图片。
从小就要知道,错了就是错了,要负起责任。
2、“努力表现”与“不停辩解”
工作中有两种行动,一种是不停的表现,一种是不停的辩解。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和身边,每当一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不停的辩解,总要找出一个人来顶罪,总要找出一个人来当箭靶,好像我没有错一样。
我自己对此深有体会。举个例子:
●总经理说:“李总监,我们酒店现在销售情况已经下降了,你怎么想的” A、对不起,这是我的失职,我会尽快调整。
B、是因为我们附近某某酒店开业,对我的造成的影响。
●老板说:“王总经理,你看现在我们推出的某某活动,销售情况可是不太好啊”
A、对不起,这是我失察。
B、我早就说了吗,这个活动不能搞。
●总经理说:“李经理,听说你们部门主管小王最近有情绪,不愿意干了,是怎么回事。” A、对不起,这个我没有注意,我下去问一问。B、这小子每天都忙着谈恋爱呢,哪还有心思工作啊。
各位,我想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要是不停的表现,而不是不停的辩解。如果是那样我可已把刚才的情况重讲一遍。我们会得到一句话:我用你是干嘛的?你说!再比如:手机放在床上,换床单掉在地上的事情。属于惯性定律,初中二年级就学习了,媳妇,你是邯郸大学大专毕业生,你不明白吗?我希望你在你的工作中不要总是说我以为,错就是错,不要辩解。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不说我以为,就会少了很多辩解。要主动地工作,不停的表现,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扭转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树立一种干一行干好一行的观念。干工作是给自己干,不是给别人干。面试的例子。
因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说过一句话。美国、英国、德国员工都是主动的去工作,唯有中国员工是在应付工作。
3、观察你自己,不要总是观察市场、管区、办公室和人手。
我不想做前台太辛苦,坐办公室文员好,轻松;餐饮部不行,太累;人力资源部不行,没有销售部有挑战等等。各位如果这样,我们的工作还能做吗?基本上讲我们不要总是观察周围的事物,要观察自己。一山还比一山高,要想一想你自己适合吗?拿一个国家举例子看看。
以色列,不管去过没有。如果你知道我国的宁夏,你就会知道他的状况了。以色列人是犹太人,一生信奉他们的耶和华跟耶稣,不管是旧约还是新约圣经,他们每天都要读。但是他们想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分到这样一个烂地方,看看以色列的周围,特德东北边和北边是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它东边是伊拉克,它的东南边是沙特,南边是埃及,西边是地中海。周围环绕的都是列强,而且统统都是回教世界,这样的穆斯林环绕在以色列周围,发誓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消失。但是以色列自己说:“我是一条眼镜蛇,你们是狮子、老虎,如果你要是动我,我就咬你的腿,大家都不要活”。这就是以色列的“眼镜蛇计划”。各位,所以以色列活到现在。面对以色列的困境,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埋怨呢?
因此各位,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检讨自己,要勇于承担责任。
(二)未能启发工作人员
人力资源部只承担30%,剩下的70%就需要我们的部门完成。用文化来约束人。文化以前是文化氛围,也就是一种感觉。如果部门没有一种价值观,一种意识形态和一种工作的行为标准,我们就成为其没有文化,如果没有一种文化,我们人的思想就不容易集中,就会发生混乱,所以我们不能怨员工。部门经理要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你的员工。
1、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培训。发现员工的错误,当即纠正,不要搞什么主题培训等培训。要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进行指导和培训。
德国钓鱼 ●随时随地
●肩负自己的职责,不要把这件事不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
2、在巡视中关注细节,细节反映出酒店的质量。信封。赵旭东(先生收)
3、充分发挥自己员工的能动性,不要什么都不放手,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能体会到 9
成功的喜悦。余世维老师的案例。
另外自己也要独立思维,不要向上级轻易说出“怎么办”。
每个主管人员注意。不要轻易敲你上级的门,经理注意不要等着员工敲你的门。一个爱敲,一个愿意被敲。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作者魏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敢于犯颜直谏的政治家。
《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话。何必劳神苦思,待下司职,役从命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如果你积劳成疾到了地下,碰到魏征他会问你。你看过我以前写的那段话吗? 为什么学人家的EMBA?只是我们没有学。
(三)只重结果,忽视思想。
不要告诉我过程,我没兴趣。我只要结果。--好酷。这是一个语病。没有过程哪有结果呢?
请保洁人员的基本要求,不要说什么要洗干净,要清洁干净,只要请一个有洁癖的就行了。因为他有思想。
有思想才会成功。无论是汉武帝、明太祖朱元璋等他们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他们只是抓住了几点,做得和我们不一样而已。
1、成功与不成功人的差别。那就是成功的人他养成了良好的成功习惯。
拿破仑的故事,小时候弱小。……在埃及当一个中尉,后来回到法兰西当皇帝。和盟军打了一场仗,失败了被关在了厄尔巴岛,后来又打了滑铁卢,又被关了起来,这次他没有逃出来,最后死在了那里。遗体运回之后发现他的头发里含有氰化钾成分,才知道是被毒死的,可见英国人多么怕拿破仑。那么各位如果你读拿破仑转,你会注意哪一点?我想只会注意他和约瑟芬那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拿破仑有今天绝对不是因为约瑟芬,是因为他在11岁的时候就具备这种个性,所以因为有思想才会有那种结果,可见,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习惯的差别,思想的差别。这就是我们要扭转的思想和结果之间的关联。如果我的上司说:“我只要过程,只要结果”我会顶上去说:“我就是因为没有这个思想,我怎么会有这样结果呢,我要是有这样思想我也做到你的位子了”。所以,人和人最大的差别 11
就是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思想是怎么建立的?
2、思想在启发,不是在教条。
中国的启发教育一直做得不如欧美国家。一直是教条化,(出示图片)。我们都学过数学,二项式定理、因式分解、仆松氏分配、极坐标、向量、微分几何等等哪个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整个数学课本中有几条定理和公式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极少极少,问题就是我们只是在思考解题,而不是思考数学逻辑!我们北大、清华的学生在美国数学考试卷一发下去,很快答完了,老师很惊喜,以为发现了一个数学天才,但是一谈到数学逻辑就不行了,在谈到数学推演,那就更不行了。就是因为启发性的东西做的不好,教条做得好。我们上学的时候判卷子,老师只是先看结果,而不是看过程,美国不同,老师说只列式子,不用计算,因为计算是计算机的事情。考公共决策老师说:谁要和老师写得答案一模一样,零分。
再比如:
中国历史考试:成吉思汗公元哪一年打到欧洲?建立了哪四个汗国?最远打到哪里?-----教条
美国历史考试:成吉思汗打到了欧洲,如果他不到欧洲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试从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论述。-----启发
哪个效果会好些?
所以,我们要把启发看的比结果要重要,把思想看的比过程还要重要。在做一件事之前不要谈指标,要先谈这样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要想统一思想,首先要规范员工的基本行为,有了良好的行为才会有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命运。
(四)未能设立工作标准,导致无序的管理。
一个公司或是企业必须有两本书,一本是红皮书—策略。就是作战指导纲领;第二本书叫蓝皮书—SOP也就是标准操作程序。
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厦门航空公司在成立之初,发生一次起飞事故。
所以说,我们要深刻认识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和操作流程的重要性,和必须性。我在人大听课时曾泉湘教授说过一句话:四流企业杀价格,三流企业抓服务,二流企业拼品牌,一流企业做规范。各位也许我们认为我们的规范还不是很完善,也许会认为我们做了工作流程了,也是再按这个做呢。我 13
提醒大家,我们忽略了两点:
1、我们的了工作流程是做了,但是我们没有按照流程去做,或是没有把它有效的延续下去,导致员工工作质量不高;
2、最为关键的一点。流程是做了,但是没有量化或是量化不细。比如:一酒店新员工入职手续流程是:员工持录用通知书到人力资源部报道--人力资源部再次确认录用通知书—收取相关证件并审核—办理入职相关手续—履行知会程序。各位你们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操作程序吗?
不是,因为它缺少了对相关环节的详细量化。(逐一阐述工作标准)我认为他最多算作“工作程序”,而不是“SOP标准操作程序”,因为他没有明确出要做到一个什么标准。
案例。
三星酒店--服务员笑一笑不说话;
四星酒店—服务员“硬件四星,软件五星”
没有星的—服务员“您看呢”我说一定是五星。服务员“那当然”
我们可以看出员工把自己酒店的星级看成了自己的尊严,把酒店的品质看成了自己的品质。他们 14 的态度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服务员明显的感觉窝囊,第二个和第三个服务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豪。各位,“硬件四星,软件五星”给我们什么触动呢?给我的触动是他们的软件服务水准已得到认可,员工已产生荣誉感。软件的提高靠什么?靠的是“SOP标准操作程序”,如果我们一个“SOP标准操作程序”都没有,都会让服务员感到委屈!他就会觉得呆在这个公司很窝囊。各位,这是谁的错呢?我们每天谈这是我们的工作流程,这是我们的工作顺序,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没有我们的细节量化,做不出标准。
再举一个例子:我以前的一个老总李鹏,经常去泰国,每次都住在泰国东方酒店。第一次入住:小孩子早晨起来见不到大人会哭,我们是大人了,当然也不会哭了。但是我们也都是希望早晨起来时看到一个人。李总早晨起来的时候,一打开房门刚出来就见到一个服务员,他问侯到:“GOOD MONING MR LI” 早,李先生。问早不奇怪,但是问候李先先生就很奇怪了,李总问他:你怎么知道我姓李?服务员,每个当班服务员都要记住每个分管楼层的客人名字。试想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不会很爽?李总坐电梯下来到了底层,服务员问候道: “GOOD MONING MR LI” 早,李先生。李总很惊讶,问道你也是背的我的名字吗?服务员:不是,上边有电话下来了。到了餐厅吃早点,我问服务员那道菜 15
上边红红的是什么?她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我又问那下边的黑黑的是什么,她有后退一步说:那是什么什么。为什么后退呢?怕口水溅到菜上。这些我们做到了吗?
当李总第六次去的时候在退房时,服务员说了一句:谢谢您,李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在看到您。软件发展到现在我们做不到吗?所以我们李总每次到泰国都住这个酒店。后来因为业务往来减少,李总有一年多没有去泰国,也就没办法住那个酒店了。但是一年多以后,李总接到了这个酒店的一封信,上面写着:尊敬的李先生,至今您已有一年有余的时间未到我们酒店了,十分想念您。在您生日到来之际,我代表我们酒店及全体员工祝您生日快乐!各位,如果是你,你感动吗?你再去泰国会住哪里?
再比如:希尔顿订房。
因此,我么在工作中管理也好,培训也好,在按规定程序操作的同时务必要强调细节量化,“SOP标准操作程序”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细节量化”。
用李素丽一句话来结束本节题目。“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作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只见问题,不看目标。
处罚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大发脾气,给了员工处罚,就以为问题解决了。真是这样吗?NO,不是 16
绝对不是!
火与消防车,因为有火灾才会配备消防车,但是一个城市他火灾增加了,多购臵几部消防车,多成立几个消防队就能OK了吗?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火只是一个问题,如何避免火灾才是一个目标!
把它引申到我们管理学上来我们也是一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完成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把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那目标是什么呢?具体的讲就是框架。什么是框架呢?
案例。有人经常说总经理做部门经理的事情,经理做主管的事情,主管做员工的事情,最后导致员工没事做了,自己却会喊累?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总经理没有给部门经理一个框架,部门经理也没给主管一个框架,最终导致都很累,每天都是在疲于处理问题。
不但无法达到目标,效率也没了。我们把它换算成过人力资源成本吗?看下面一个例子: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
一、我们能站着说就不要坐着说话;
二、我们能在左边谈,就不要到会议室谈;
三、我们能通过便签做个备忘录,就不要搞会议纪要。这样我们就会减少很多时间,不会成为每天用80%时间只完成20%工作的人,我们的生产力就会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就会下降。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各位,我们注意到了吗?你做到了吗?我们搞管理实务的意义是什么你明白了吗?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两个日常工作常规。
1、部门经理“一日五常规” 每天的工作计划
每天的对下属下达当日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 每天的巡视指导
每天对上一工作日工作进行跟踪 每天的总结并向总经理汇报
2、部门主管“一日八常规” 向部门经理报到
汇报上一工作日工作完成情况 接受新的工作指令 制定当日工作计划
督促和带领下属完成工作 总结当日工作
向部门经理汇报当天工作 做好笔记
我想只有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框架,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条不紊。
(六)眼中只有超级巨星。
1、学明星要学精髓,麦当劳的例子。(排队、点餐看到厨房)有人学周杰伦、有人学李连杰、有人学成龙,学的只是行而非他的本质。所以我认为我们学要学人家的思想。例如日本松下公司,他们倡导用传统方式教育员工。他们挖掘自己民族的东西之外,还在借鉴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到现在我们哪个人敢说日本人不团结、不勤劳?
2、不要摆架子,在顾客面前我们都是员工。同样是麦当劳的管理理念,喜来登亦是。我们现在心里还是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客人说我需要什么?我们大多数的管理人员都会说:您稍等,我马上安排服务员拿给您。缺乏首问责任制的意识,出现什么问题跟踪不及时,跟踪不到位。
3、我们是员工眼里的超级明星,他们在学我们。我们要注意工作的方式,工作的方法指导,思想的调整。用自己的经验让其获益。培养人的案例。不要让人说员工不行,也会说我们不行。
(七)团结表现在面子上。
从两方面来说。
1、口语一个公司分为你们,我们。余世维老师的案例—我们身边的情况他们—你们**部门。这样我们讲什么团结,团队会有作用吗?所以我们要改掉我们的语病,从细节做起。脑筋急转弯—在她面前你的爷爷、爸爸、你、你的儿子,甚至你的孙子都是同辈人。她是谁?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我们只有一个代名词—我们。
再比如:日本人乘车、日航歧视中国乘客。一个多月,日本发来一个邮件。谢谢了,亲爱的中国同胞,一个多月以来,你们中国人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日本人不团结,从来没骂我们日本人不勤奋、从来没骂我们日本人不爱干净。战争结束了。
日本领土相当于中国的甘肃,GDP国内生产毛额是中国的两倍,一亿两千万个人本人所做的的东西相当于28亿中国人,各位,是因为他们IQ比我们高吗?还是他的文化比我们精湛?不是,是因为 20
他们比我们的团队效率高。我们要想做得更好,我们务必要认识到团队集合力的重要。
2、对于出现的问题不正确认识,还要想方设法找别人的错误。
3、接电话。
这个工作我们不负责。我不知道。--帮您问一下。
找一个人,我不知道去哪里了。--问一下,或是告诉过多久打过来, 找个人,在说不在。--老李快来接电话。我们表现都是这样我们还能说我们很团结吗?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课后能多多提出意见。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05-21
外语教学与错误分析08-19
英语教学迁移的错误10-04
英语教学减少语法错误11-03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09-27
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常见错误动作11-07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11-15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10-15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09-02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