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2024-11-15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精选19篇)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篇1

CXFZ2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石桥小学 黄巧娟

【背景】

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总希望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解决与我们预设的答案一致。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又不准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错误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及时生成的、真实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切切实实地重视学生的错误,接纳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经历找错、辩错、改错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彻底“根治”错误,更应该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再加以巧妙引导,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出无限精彩。笔者采撷以下两个教学片段与同行共勉。

【案例1】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了列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难点:商应该写在哪个数位,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一位学生在板演15÷2时,又错误地将商7写在了十位上,于是教师马上板着脸批评:“错啦!我们已经重点理解了商应该写哪位,你怎么还出这样的错?你怎么听课的?„„”那位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羞愧得低下了头,回到座位后再也没有举过小手。

【案例2】

植树问题: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栽了2排杨树,每排8棵,还栽了3排柳树,每排7棵,一共植树多少棵?学生们的解答算式几乎都是对的:2×8+3×7=37(棵),但在巡视时我发现一个小男孩的算式竟是:(8+7)×2×3,见我盯着他的算式看,他犹豫了,拿起橡皮准备擦掉,我示意他别擦,然后把他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刚写完,其他学生叫起来:“错了!错了!” 小男孩很窘,我不置可否,请他站起来:“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8和7加起来吗?”他明显缺乏自信,有点吞吞吐吐:“我、我是想把8棵杨树和7棵柳树看成一长排„„”虽然不是很流利,但他的第一句话让我为之一振,我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的思路,他也认真地沿着自己开始的思路说下去,说着说着,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处,而且还说出了与众不同的正确算式:(8+7)×2+7,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他的脸兴奋得通红,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找回了自信。在他的思路启发下,同学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很快又出现了另外不同的解法,把杨树和柳树都看成3排:(8+7)×3-8,把杨树和柳树都看成每排8棵:7×(2+3)+(8-7)×2,把杨树和柳树都看成每排8棵:8×(2+3)-(8-7)×3,同学们热情高涨,一次次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这时我请大家回过头来评价最初的错误算式,同学们有感而发: 生1:“这个算式虽然是错的,但开始的思路值得大家学习。” 生2:“他的思路和正常思路相比是一种创新!”

生3:“我们能想出这么多解法,应该感谢XXX,是他启发了我们!” 掌声再次响起,小男孩一脸自豪。

【案例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中两位老师对错误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力的迸发„„这些“精彩的片断”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常常容易忽略了另一种精彩:“学生的错误”。她就这样被我们许多教师不知不觉地无情地“挥霍”,那个学生低着头,满眼泪花,他体验到的是沮丧、难堪、羞愧,心理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善待错误呢?

一、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所以出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错误并不可怕,因为它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

1.更新观念——容学生拥有出错的“权利”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因为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在上面的案例1中,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对学生训斥:“错啦!我们已经重点理解了商应该写哪位,你怎么还出这样的错?你怎么听课的?”那么至少会有几点“后遗症”:(1)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2)学生的创新“火花”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教师要有一颗包容、接纳错误的心,结果会是另一番情形。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要引导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但要尽量的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更要及时发现错误,更正错误。教育孩子不要嘲笑出错的孩子,而要引以为戒!

2.呵护心灵——使学生找回错中的“自信”

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换位思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个心灵”,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从错误中领略成功,由“失败者”向“成功者”转变。

在上述案例2中,老师面对学生产生的错误,没有立即点破,而是让学生在出现错误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和闪光点,将“错误”信息拓展为更丰富的内涵。更具匠心的是在学生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后,教师的欣赏性评价,让同学们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出错的学生身上,投以羡慕的目光,呵护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学生感悟到“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同时在评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二、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错误不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发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利用错误,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 误中学习,让错误成为学生前进的垫脚石。

1.剖析错误——找准教学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意地判定错,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应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判,让学生用一种愉快的心情去想问题。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应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案例2中教师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通过讨论分析,追根溯源,巧妙地调整教学起点,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将正确答案融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自我否定”,学生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2.引领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是教师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同样,引领学生进行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深刻的思维品质的养成。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从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通过反思,找出错误原因,及时改正。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

如案例1,教师如果追问:“为什么把7写在十位上?”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能发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急于求成引起思维上和操作上的错误;也可能是对“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的不理解而造成的错误。

3.借题发挥——演绎“精彩”的课堂

“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对症下药,让学生知错改错,更应该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去积极主动的应对:教师要借题发挥,巧妙利用,因势利导,在探讨、尝试中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案例2中教师借错题发挥,首先顺势诱导学生去分析发现错误,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这样利用错误既深化理解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其实,数学课堂中的“精彩”很多时候都是出其不意的,我们备课时很难预料到,作为教师不要害怕错误,更不要把错误藏着,捂着,把错误当作难得的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将错就错地引导和化解。我们要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从容地处理每个环节,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转变成精彩的“催化剂。”如果我们能将错就错,因势利导,那么一个个绝妙的教育契机就掌握在我们手中,课堂中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4.善待错误——获取永恒的财富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 错误原因进行整理、记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改错本”,记录下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时既要记下是怎么错的,也要记下是怎么改错的,有什么心得。让学生定期阅读“改错本”,每阅读一次就是对出错、纠错过程的一次回忆,使学生懂得从什么地方“跌倒”了,就应该记着这个“痛”,并从什么地方“站”起来。

“改错本”中积累的是学生的错误,是承认错误的勇气,是改正错误的意志和毅力,让学生这样做,纠正的不只是错误,提高的也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这里记录着每位学生因错误而成长的足迹。人的一生是会犯下大大小小许多错误,在错误面前要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是一笔永恒的财富。

总之,错误是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是学生的一种宝贵经历。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错误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错误看成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将错就错,培养学生正确归因错误,正确地、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而美丽。让我们共同去开发和利用,使错误资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联系电话:*** 总 字 数:4226 4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篇2

一、巧用错误, 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复习课时,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线段AB=8 cm, 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3 cm, 则线段AC=.

学生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一种情况.这时我没有讲这道题, 而是展示了另外一道题:

已知∠AOB, 过O作射线OC, 若∠AOC=22°, 且∠AOB=2∠AOC, 则∠BOC=__.

我通过相类似的两道题进行讲解,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和分析问题,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过程的同时, 自主地发现了问题, 解决了问题,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巧用错误, 促使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1.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有理数的乘方”的复习课时, 我出了这样的题.

通过课堂巡视, 我发现结果多种多样, 如 (-2) 3=-6或者-8或8, 我先不作答案是否正确的解析, 而是让学生回忆an表示怎样的运算, 再由学生写出上述各式的a, n分别等于多少, 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

2.在八年级第二学期“分解因式”的复习课时, 我出了这样的题:请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通过课堂巡视, 我发现错得较多, 特别是题 (3) , 学生有的分解为 (2x+y) (2x-y) , 有的分解为 (2x+y) 2.我先不作答案是否正确的解析, 而是让学生回忆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区别 (平方差公式左边是二项式, 有两个平方项, 而且符号相反;完全平方公式左边是三项式, 有两个符号相同的平方项, 还有一项是两个平方项的底数的积的二倍) , 通过分析对比, 学生们能够体会到 (1) , (2) 用平方差公式, (4) , (5) 用完全平方公式, (3) 既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也不能用完全平方公式.

通过这两个教学实例,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并修正错误, 训练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和规律

三、巧用错误, 纠正学生的习惯性思维

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课时, 我出了这样的题:

(1) 在Rt△ABC中, 两边长分别为AB=3和BC=4, 则第三边AC=__.

(2) 如图, 在△ABC中, AC=3, BC=4, CD=2, CD⊥AB, 则sin A=__.

通过课堂巡视, 我发现全部学生题 (1) 答案是5, 而题 (2) 有两种情况:.我先不作答案是否正确的解析, 而是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有怎样的三条边, 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题 (1) 改为“在Rt△ABC中, 其中有两直角边AB=3和BC=4, 则第三边AC又是多少?”假设题 (2) 改为“在Rt△ABC中, ∠C=90°, 且AC=3和BC=4, 则sin A又等于多少?”各学习小组先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再算出题 (1) 和题 (2) 正确的结果, 各小组得出正确的结果后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上述两个教学实例, 大部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审视题目的条件, 而出现漏解和错解.如果在课堂上轻易地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 而不因势利导, 那么, 错过良好的教学契机, 学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 也不会有大彻大悟的感觉, 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智慧的火花.

四、巧用错误, 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平方根”的复习课时, 我出了这样的题, 填空:

(1) 4的平方根是__; (2) 42的平方根是__;

(3) (-5) 2的算术平方根是__; (4) 0.9的平方根是__;

通过课堂巡视, 我发现题 (1) 绝大部分学生答案正确, 题 (2) 答案有4或±4, 题 (3) 答案有-5或±5或5, 题 (4) 答案有0.3或±0.3或, 题 (5) 答案有4或者±4或±2.我先不作答案是否正确的解析, 而让学生回忆知识点: (1) 平方根的定义; (2) 正数a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关系? (3)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有何区别和联系? (4) (5) 若x是a的平方根, 则可以表示成什么式子?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反思, 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并且知道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错.

上述这个教学实例说明, 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促使他们对已形成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 以求得新的认识,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巧用错误, 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若经常性地遭受挫折, 就会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 可以巧用错误, 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 很多学生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 忘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我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是用:3>2, -2×3<-2×2等实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进而引导学生检查并反思解题的每一步骤, 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使学生体会失败后的成功, 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篇3

资源。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错误”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对待错误,抓住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告诉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奖,发言正确的,只能得一等奖。”听者无不惊讶,于老师的目的何在?其实这段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错误,积极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捕捉错误中的亮点,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风景”。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或产生问题时,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挫折,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教学矩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自己用手中的工具量一量书上矩形的角和对角线,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学生告诉我:“老师,它的角不是直角,对角线也不相等。”我说:“是吗?再仔细量一量。”他们又开始量,还是没得出结论。我急忙走过去说你量给我看看。他在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问题在哪儿,并告诉全班学生:“大家在量的过程中看看工具上的零刻度是不是放在了顶点,没放在顶点上肯定得不出正确结论。”大家仔细检查终于找到了错误的原因,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避而弃之的态度或反复强调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相反,如果我们通过“引诱”,使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别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学生错误的闪光点,能让学生的思维错误在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失败是成功之母。常常听到有经验的老师说:“学生出错之时,就是老师出彩之时。”看来,错误的确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宽容学生的错误是教师常备的心态,挖掘和利用这种资源应是教师的天职,应允许学生出错,也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动态生成的“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其闪现创新的火花,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学体会:警告也是一种爱 篇4

寝室室长xx给我告状说是她管不了寝室里的人。其实她不说我也明白,因为一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怎么去管理别人?下午上自习之前,我把她叫到跟前问:“昨天晚上睡得好吗?”她点点头。“真的睡得很好?”她迟疑地点点头。“我再问一遍,睡——得——好吗?”我故意放慢语速,她惊讶地看着我又迅速低下头,然后摇摇头。我并没有指责她的撒谎,接着问:“昨天晚上为什么又聊天很晚?”“我们想玩。”“我们?你也聊天了吗?”她把头低的更低了。“我知道她们为什么不听室长的话了。你和其他寝室成员有什么不同呢?她们在晚睡铃声响了过后聊天是不对的,你知道吗?”她点点头。“既然知道错了,你还跟她们一起犯错误,和别人一起犯错误的人成为同伙,谁会服一个一起犯错误的同伙管呢?你凭什么去管理别人?你自己做好了吗?”其实,像这样的谈话对于她,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只是谈话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我最后警告:“再给你三天的考察期,到本周五的时候,如果你寝室晚睡纪律没有好转,你就失去了担任室长的机会了。机会我是给了你,就看你如何去把握了。”警告的同时也交给她一些管理的技巧:“昨天晚上聊天的有你的和朋友吧,你就先从她们管起。先要搞清楚什么才能叫做还好朋友,愿意支持你,和你一同进步的才是朋友!如果和你唱反调,拉你的后腿,那样的朋友不要也罢,明白吗?但是不管是管理寝室的谁,首先自己要做好!用你的行动去带领她们,不是强行地管制!”

今天我暗中了解了一下昨天晚上的睡觉情况,听说很棒,当即我就表扬了xx,“ 你真的很棒!说到做到!我相信你,你会做得更好!希望你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加油!”她羞涩地笑了笑。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篇5

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不断发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与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之所以提出“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的观点,并不断践行,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对错误的思考、分析、质疑、辨析,去伪存真,找出致错的真正原因,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凸现“错误”的内在价值,变废为宝,使知识和能力在争辩和交锋中得以内化和提升。

怎样使错误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呢?

展示错误过程,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致错原因,主动纠正错误,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也可以使其他同学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新的认识。

首先将几种典型的错呈现给学生,给学生讨论和思辨的时间与空间,事实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比听老师正确的解决大得多。在找出并理解了上述错误的原因以后,刘老师还是没有去讲正确的解法,而是复习了温度带的知识,从学生的错误中生成正确的知识,然后学生永远记住了知识点。什么是有效的自主的学习,这就是有效的自主的学习。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篇6

遇到同样一件事时,乐观与悲观的态度造就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充分的说明了乐观与悲观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家皮鞋公司派出两个售货员去某个地区售卖皮鞋,两人到了目的地之后,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一个人悲观的说:“他们都不穿鞋,看来我们的鞋子是卖不出去了。”林能够一个人却笑眯眯的说:“我的想法和你恰好相反,正因为他们不穿鞋,我们卖给他们,他们就有鞋穿了呀。”那人说着,便去人多的地方售卖皮鞋,不一会儿就一“卖”而光了。

思考决定我们的做事的方法,而态度决定我们做事的成败。每一个态度都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如果食物说是物质上的食量,那乐观的态度就是精神上的能量。

乐观的态度是成功时的掌声;乐观的态度是失败时的抚慰;乐观的态度是夜空中的繁星,中学生作文《乐观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度作文》。人生就像一个容积的瓶子:你放的乐观多,悲观则少,反之,你的人生就是一出“杯具”。乐观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品格,它可以扭转一件坏事对你的伤害,也可以让一件好事锦上添花。

记得稻盛和夫说过:人生的道路都是用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在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是啊!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时间不会因为你开心从而一天变成25小时,也不会因为不开心而变成一天23小时,所以,何不开心的过每一天呢?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错解也是一种教学的再生资源 篇7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回答或解答.作为我们的教师如何面对这样错误情况呢?有许多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 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 也是一种宝贵教学资源, 我们的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引导学生“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 教师要作出必要的评析, 对解题的思想方法作必要的概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错解”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和做法.

一、产生“错误”的原因剖析

学生的“错解”出现, 说明他们在学习中肯定遇到了一些思维障碍, 作为老师应当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由于我们的误导所致或者知识点没有讲清楚, 还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出现了问题, 还是学生思维惰性所产生的呢等等?我认真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知识性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最害怕的就是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问题.如在去括号时, 括号外面的数要乘以括号里面的每一项, 有些同学老是漏乘, 导致在整式、分式加减运算、解方程中错误不断,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重点难点未突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老师在处理教材时重点没有把握好, 难点没有突破, 往往会束缚着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如函数图像问题是一直是初中数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么也不理解方程怎么会在平面直角标系中变成了直线或双曲线﹑抛物线, 在他们的数学意识中, 方程是等式, 抛物线是图像, 怎么会有联系?对于方程组的解和线与线的交点之间联系当然不可理解, 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的活动.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 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重点、破解知识难点, 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老师平时一定要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教学, 不能出示简单的结论就完成教学任务.

3. 思考不周、粗心大意

学生经常一看到自己熟悉的题型心花怒放, 没看清题目就做, 往往会把会做的题解错, 这是思考不周和粗心大意造成的.如:某班开学第一天每两名同学见面互相握手问候一次, 一共握手780次, 问该班有多少名同学?

【错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 由题意得x (x-1) =780,

【辨析】由于每个同学和其他同学握一次, 我和他握手与他和我握手是重复的, 所以要除以2, 显然上述解法不正确.

【正解】设学生人数为x人, 由题意得x (x 2-1) =780

解得x1=40, x2=-39 (负数舍去)

答:该班共有40名同学.

二、“错解”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几种策略

1. 允许学生出错,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正确引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力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傅种孙先生曾深切提醒教师:“教学的技艺, 一方面要指示正规, 一方面要矫正错误, 必须兼施并用, 才会有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错误的解题信息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 研究它的成因, 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 借题发挥, 作为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既能体现了数学的拓展性、严密性, 又保护了“错解”学生的心灵.

“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 只要合理利用, 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 首先要本着以“人文教育”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理解、出错的学生, 平等相待.这样出错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精神压力, 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 在这种学习氛围中, 学生的思维最活跃.试想, 学生由于怕说错, 怕老师批评总是心宁不安, 怎能变成敢说、敢想、敢做、敢问呢?因此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并且让学生明白:我们就是在不断地出现错误、不断地纠正错误中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的.教师允许学生出错, 在这个无形的教学过程中既保护了出错学生的心灵,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力.

2. 巧用错误,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

有一次, 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x÷y×y1=时, 部分学生填的是“x”, 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 我把其中的字母先换成具体的数:如x=4, y=5, 让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认真地计算一下, 不要考虑简便运算, 再想想刚才自己的错误在哪儿, 你是怎样发现自己的错误?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 主动地进行探索, 很快找到了错误的原因.

有时我也在课堂上出示错误的答案, 让其他学生猜想其错误的思路, 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 来引以为戒.

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相同的, 因此, 出现偏差或错误也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利用学生“错解”这一再生资源去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视野去审视错解,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3. 保证时间, 给学生订正错误的机会

在课堂上, 对于说错或做错的学生, 老师决不能漠然置之, 更不能随意责难, 而是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因做错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并在适当时候再给他们机会, 让他尝试获得成功的所带来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解”作为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野角度去修正自己的错误,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解”这个教学的再生资源,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 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题目中的问题、已知条件、所求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创造的场所,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研究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

座位也是一种资源 篇8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看不清可以配眼镜,而不能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

3.男生和女生可以同座位,大家都是好同学,男女间没有界限;

4.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5.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6.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

原则确定后,接下来是对坐在不同座位上的同学的要求:

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为没有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被优先考虑。

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给予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当然,让学生自选座位有个前提,那就是班额不能太大,最好控制在40人以内。

首先,改革通常的两人同桌的现象,实行单人单座。我的班里有36人。于是,我把原来大家习惯了多年的每间教室4大组,每人都有同桌的传统编排改成6个小组,每组6个座位,正好36个,这样,为我实施下一步计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报到第一天,我故意晚到点,让孩子们先以最原生态的状态入座。然后,我在班上宣布:暂时不由我指定座位,排座次表,而是改成大家每天自己选择座位,试行一段时间后,磨合得差不多了,再把座次排好。

此语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从未享受过这样的自由。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是,我的口气又不容置疑——每天来得最早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座位,反之,来得最迟的只能坐最后剩下来的座位。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是我排座位,无论怎么排都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现在实行先到先得,其实就是一种公平,而且是目前状况下最大的公平。

既然这样做很公平,那么为什么别的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敢去尝试,担心这样搞班级非乱不可!别的不说,座位天天在变动,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学生没有了组的概念,交作业、收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是,我认为既然这样做公平,那就尝试去做,至于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去解决不就行了吗?不能因为会有问题就不敢前进,否则,教育何谈创新?

第二天,不仅没有一个人迟到,而且全班到校时间大大提前。

但是,实践证明,完全开放自由选择座位,弊大于利。首先,这样的机制造成了同学们争相早到的局面,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唯恐来迟了没有好座位,特别是对于家住得比较远的同学不公平。其次,此举有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或由此产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帮好朋友抢占座位。再次,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占据了前排的位置,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影响上课效果,等等。

但我还是坚持这种开放的做法,因为我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感觉到好座位的价值,让他们明白,在班集体中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应得的,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抢座位导致班上一片混乱:学生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甚至做恶梦,生怕去迟了没有好位置;家长向我抱怨,自抢座位以来,孩子和大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科任老师抱怨座位天天换,对上课极为不利……但我依然顶住压力,因为我知道改革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要承受压力和非议的。现在的乱是为了将来的不乱,现在的“抢”是为了将来的“让”。这是座位改革计划的一个步骤,少了这一环,接下来的工作便很难开展。

网是撒开了,接下来要逐渐收拢。

自选座位一段时间后,抢座位的好处和弊端充分显现。此时,我抓住时机,在班级树正气,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我在班里暗示,男生尤其是“身材伟岸”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顾全大局,并提议男生即使来得再早,也不要抢占前三排的座位,以免挡住后面的同学。第二天,没有一个男生坐在前三排——毕竟,没有哪一个男同学愿意被人背后议论为不讲风度,和女生抢座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比强制规定更管用。而对于第一排这一“稀缺资源”,我们则规定谁坐谁就是当天的组长,负责收作业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使权利和义务挂钩,又方便管理。这也是一种“找平衡”的做法:获得好位置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此一来,虽然没有明确地排座位,但教室的座位变得整齐多了。乱跑的野马终于开始套上了缰绳,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这个小小的约束,也让同学们开始明白生活在集体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与此同时,对已经发现的不正之风加以纠正。我接受大家的投诉,明确表态,如果发生诸如替别人抢占座位或者因为抢座而发生冲突等现象,当事人将被取消选择座位的权利。同时,表扬大家的总体表现,为了好座位而起早,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搞好学习,大家的动机是好的,但希望大家在自主选择座位的问题上要表现出大度、谦让、和谐,因为规则之外是人情,有很多比座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如果因为座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而自选座位带来的另一个麻烦是同学们的座位每天换,科任教师会有意见,因为很难掌握学生的动态,也不方便记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席卡,座位换到哪里就把席卡带到哪里,放在桌上,让科任教师在讲台上就能一目了然。

慢慢地,抢座位的风潮开始逐渐消褪,大家似乎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同学在同一个位置上坐了几天后,这个座位就约定俗成变成了他的“地盘”,有时即使来迟了,也不一定会被人抢走。此时,心理学上神奇的“定位效应”开始显现。

nlc202309040813

接着,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以给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以取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变相的处罚”。对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表现良好的同学将获得座位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并固定下来,不管到校早晚,别人都不能抢占。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早到学校获得好位置,还可以通过很多其它方式坐上好座位。

第一个座位选择权奖励给了一名男生——在班级卫生工作招标会上,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同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只要为集体多做贡献,就能获得自己理想的位置。在付出辛苦的同时得到了回报,责任和权利再次挂钩。同时,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面临的第一个惩罚便是取消其座位选择权。此后,我逐步拿出一定数量的“座位选择权”,配合班里的“班级工作招标会”,让选座位发挥了极好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这一权利,每次的班级工作招标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班级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过去总要班主任分配到现在同学们主动去抢,由“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就像“蝴蝶效应”,排座位方法的改变为班级带来了可喜的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座位“名花有主”,其余的座位虽然继续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定位效应”让大部分座位也都被固定下来,混乱的局面逐渐扭转。学生要求结束“抢座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把座位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次,我仍然不包办,还是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除了已经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之外,其余同学抽签决定选座位的次序。我准备了写有号码的小纸签,让他们随机抽取,签子上的数字就是选座位的序号。同学拿到序号之后,先在纸签上写下名字——这次是你第一个选择,那么下次选座位时,你就最后一个去选,公平合理。而过去的一些约束,如“男生不要选前三排”等规则依然管用。

第一个选座位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前排的最佳座位,而是坐在了平时她每天坐的第五排(倒数第二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她的选择为后面的同学定了调子,那就是尊重习惯,尊重他人,顾及到后面同学的情绪。这种姿态,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感动了我。所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有的人预料的那样,最后剩下的是最差的座位。第二个同学的选择是第五排……座位被一个接着一个地选走,然后,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第三排的一个最佳座位始终空着。

马乐,班上一个小个子女生,很不走运,抽到的是倒数第三个选择权。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只能坐到最后一排了。她在班里个子最小,家住得很远,在“抢座位”风潮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她。为了得到一个好座位,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即使这样,她还是竞争不过其他一些住得近的同学,有一次她稍微来迟了一点居然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曾经在班上暗示过,让马乐坐在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耻辱!今天的结局让我非常欣慰——所有同学都没有打这张座位的主意,一直为她留着,直到被她“选”走。此时,很多孩子都微笑着看着那个座位,当马乐坐下来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全班同学为马乐热烈鼓掌。从“抢座位”到“让座位”,小小的座位折射出班风的变化,预示着班级正气的树立。

座位选好了,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不会再为座位纠结了。同时也让我感到这次冒险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在集体面前交出了一份良心答卷,这是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 毛伟娜

这也是一种美 篇9

那种小楼已经破碎,粉漆土尘散落在楼道,望着那块白皙墙上的脚印,破碎的记忆在面前出现。

为妈妈提菜,硬撑着上楼,不料差点摔倒,幸而脚顶在了白色的粉墙。和姐姐打闹是从来不分场合的,那脚印又意外的成了笔记……

这小楼里没了人,没了门,没了墙,但我的每个毛孔都收集到了这小楼里存在的满满的酸甜苦辣。

破碎的楼,在我眼中也是一种美。一种埋在土里也锁在我心里的温馨,一种重新布满在新的建设楼的脚印。

破碎的楼倒了,新亮的楼也急促建起。工人提着粉桶,一脚踏在了这里,他留下的是骄傲欣慰的脚印。当业主入住时,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他们家里走动留下幸福而惊喜的脚印。

如果说破碎的消失,能带来更美好的脚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一种喜悦的美。

这也是一种美 篇10

早上,我骑着自行车去医院检查眼睛。路上,我正在等红路灯。眼镜背后的眼睛在晨风的吹刮下变得干燥了,我的眼睛一阵模糊,肿胀肿胀的,我不禁揉揉眼。可谁知,这使眼镜移位了,挨着了眼睛,刺痛了眼睛,眼睛睁不开了。我把眼镜取下来,用手背轻轻揉着眼睛。一会儿,我最终能够勉强睁开了眼睛了,但眼睛依旧难受,好似有只蚂蚁在我的眼珠里打转。

这时,我抬头一看,朦胧地看到还有30多秒才绿灯。“怎样这么慢呀?这不是折磨人吗?”我在心中嘀咕着。“28秒,27秒……快了。”我安慰着自我。虽然我的眼睛不断地抗议,催促着我赶快去医院,可是应对交通规则,我还是决定忍着眼睛地难受,等绿灯。我以往在心里呐喊过“拒绝中国式过马路”,我想,我应当不能白叫吧!

就在还剩几秒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了,心想,不就几秒钟吗?这总不算闯红灯吧。于是,我决定闯回不是红灯的红灯,只仅一回,下一为例。就在我骑着自行车来到马路中间时,一辆车身贴满奇怪的颜色的小汽车硬要抢绿灯的这几秒钟,想要加速冲过十字路口。此时,我正好来到它的面前。我看着它愣了一下,于是立刻跳下车。小车司机反应也很快,一个急转躲过了我。我倒在十字路中间,茫然无措……

最终怎样样了?最终也并没有什么。车主见我是个小孩,也没有计较,反而主动下车把我扶起来,并把我和自行车带到马路一边,关心问我是不是摔到了哪里,要不要去医院。我一再说没事。毕竟是我闯红灯在先,对于他的关心我也有一些心虚,我甚至都不敢看他的眼睛,虽然我明白那里面绝对没有恶意。当时,也不知怎样想的,就只想快点离开,然而竟然不细心在想要离开时崴了一下脚。他看见我崴了脚,想把我带到车上,送我去医院,但我依旧拒绝了。没办法,他只能提醒我“下次细心点别这样”,然后就开着车走了。

“宅”也是一种病 篇11

I think the problem began when he gave up school.

你可以称他为一个现代隐士。

You could call him a modern-day 1)hermit.

她说她羡慕那些能够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

She says that she’s jealous of people who live normal lives.

他一整晚熬夜不睡,为的是避免在白天与我们交谈。

He’s been staying up all night to avoid talking to us during the day.

他看上去不能离开家一步。

He just can’t seem to leave the house.

我们已经几个月没有看到他或者听闻到关于他的消息了。

We haven’t seen or heard from him in months.

这不仅仅是正常青年懒散的表现。

It’s not just your normal teenage laziness.

他想要走出去,但就是感觉做不到。

He wants to go out, but he just feels like he can’t.

他完全失去了自尊和自信。

He’s lost all of his self-esteem and confidence.

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帮助他。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him.

我无法承受学习和工作中的所有压力。

I can’t take all the pressure with school and my career.

我觉得被误解了。

I feel so 2)stigmatized.

我希望自己有勇气去做一些事。

I wish I had the courage to do something.

我的父母只是无法理解如今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My parents just don’t understand what the world is like nowadays.

我想是时候该得到一些帮助了。

I think the time has come to get some help.

我们需要给他找一个好的支持网络。

We need to find him a good support network.

你考虑过试试小组治疗吗?

Have you thought about trying group therapy?

你需要对他更坦诚。

You need to be more open and honest with him.

她需要帮助,而不是责备。

She needs support, not a 3)lecture.

我真的觉得我们(的治疗)有了进展。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篇12

教育离不开批评。不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就会错过其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 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也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会影响其健康成长。适当的接受批评, 有利于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 对着大白天睡觉的宰予说:“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他的学生最严厉的一次批评。

教育离不开批评, 但批评绝对不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 应该共同寻求有效的批评方法与途径。批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尊重学生, 这是批评的基本原则

诸如讽刺、挖苦、抨击、指桑骂槐等行为, 对学生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摧残, 万万不可用。在当今复杂社会形势的影响下, 高中生普遍存在叛逆心理, 貌似冷漠, 其实极其脆弱。一旦他们的心灵受损, 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极端情绪, 更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因此, 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 不要提学生以往的过错, 不使用伤害学生人格的字眼,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我自己的教学中, 我往往采取开玩笑的方式来进行批评教育。有一次我正在很投入地讲课, 突然发现教师里有两个同学正在说话。于是我停止讲课, 对两位同学笑着说:“×××, ×××, 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我正在深情地注视着你们吗?”话一出口, 全班同学都笑了, 两位说话的同学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不仅改正了上课说话的不良习惯, 而且听课更认真了。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 难免会犯错误。当他们犯错误时, 一定要用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但宽容绝对不是放纵, 而是一种博大的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这种爱, 你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二、要善于抓住批评的时机, 实行高效批评

俗话说:打铁趁热。因此, 批评学生时要注重批评的时机和场合。我的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老是望着窗户外面。原来, 是其他年级在操场上开会, 声音比较大, 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时, 我走到他面前, 笑着对他说:“×××, 但热闹是他们的, 你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中的句子) 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望着窗户外面。”同学们一听, 都笑着望着他, 他自己也笑了。这样一来, 既提醒了他上课要集中精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效果很不错。

三、实施批评要与学生达成共识

要平心静气地与学生坐下来谈。北京市的著名教师王小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得癌症, 那你就生气去吧。”千万不要跟学生生气。试想如果你生气, 那么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许学生当时迫于你的怒火, 表面上答应了你提出的要求, 但是心里肯定有一个解不开的结, 学生会在心里怨恨你。被一个人怨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何况这个人还是你费尽心血想要教育好的学生。如果犯的错误在你看来比较严重, 那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 最好搬一个凳子给他, 告诉他你愿意和他平心静气地交流, 并且愿意和他一起寻求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最后结果如何, 学生是一定会理解你的, 因为他会在与你的交谈中看到你的真诚。

教学是一门艺术, 怎么样跟学生交流更是一门艺术。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现在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平时要多留心学生的表现, 选取适当的时机多跟学生交流, 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这也是一种爱 篇13

爱,不一定是在你栽倒之时有人及时扶起;爱,不一定是在你出行前细细叮嘱;爱,不一定是在雨天送去的一把伞。另类的的爱,也许比爱更真,更伟大!

这件事发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暑假,虽然时隔久远,但我还记忆犹新,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终于放假了,这下该好好放松一下啦!我心里美美的的想着。可玩了两个星期,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乏味而单调。这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打工”!这个想法我和爸爸说了。本想迎来的是一顿批评,可这次非但没有批评,还得到了赞许。心想:我这么小打工,当父母的不心疼啊?虽然我是心甘情愿,但是他们总的教导几句吧!

很快,我通过自己找到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心里很是高兴,因为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啦! 作文

第二天,我穿着一身新衣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啊?!反差这么大啊,矮小的洗碗间,仿佛站起来头都能顶到天花板,浑浊的空气,让人透不过起来。我马上后悔了,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不能轻易放弃。

顶着满天的星星回到家时,全身已满是污垢,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洁白的衣服早已变成“奶牛服”。爸爸看到我这副狼狈,反而没有同情,而是哈哈大笑,“怎么样,滋味可好”“哼,我愿意”!“如果是个男子汉,一定不要半途而废啊”!“一定的”!我坚定的说道。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5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这钱饱含了我的辛勤与汗水。此刻,躺在床上静静的回想:爸爸之所以没有反对,是因为他想让我看看社会底层的生活,而只有我亲身实践,才明白了爸爸当初的用意。

这也是一种爱 篇14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床上一直看手机,过了几个小时,妈妈走过来,对着床边的我大声叫道:“别看了,可以休息一下眼睛了,去站在窗户那边,往外看一会儿。”但是我并没有理睬妈妈,又过了一会,妈妈又走过来对我一脸严肃地说:“我刚才说的话,你是不是没有听见,难道你不想要你的眼睛了。”不管妈妈怎么样说,我一直充耳不闻,反而还是“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就在这时,妈妈的火气上来了,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抬头一看,吓得我一身冷汗,手机竟摔在了地上。妈妈数落了我一遍,头也不回地走了。

过了几天,我在学校里看黑板上面的字,越来越不清楚,眼睛也是经常的痛,导致我的学习成绩也慢慢下降,然后妈妈带我来到了医院给我测一下视力。过了一会儿,检查报告出来了,和妈妈想得果然一模一样,我有一点轻微的近视。医生告诉妈妈让我每次写作业时,把灯开亮一些,写完作业或看完书以后,让眼睛放松一下,做一做眼保健操,向窗外看上十几分钟,不要经常看手机或是电视等电子产品……要不然,近视度数会越来越高,只能永远戴着一副眼镜了。这时,我陷入了沉默之中,我想我应该早一点听妈妈的话,如果我早一点听妈妈的话,可能也不会落到近视这一个地步,可是现在后悔莫及。

狠心,也是一种爱 篇15

离婚后的父亲对我漠不关心, 他常和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混在一起, 逍遥作乐, 每天都要深夜才醉醺醺地回家。我经常吃些剩菜剩饭, 好在好心的邻居看不过去, 时常会接济一些。

他从不为我辅导功课, 原本一直考第一的我, 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坏, 稍有不慎就会遭到他的打骂。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 我的心就生疼, 痛彻心扉。

那年暑假, 我偷偷地写信给母亲, 向她诉说我的境况, 恳求她带我离开这里。母亲接到信后, 连夜赶来看我。看到我又瘦又黑的模样, 她心疼地和我抱头痛哭。母亲提出暑期让我到她那里生活一段时间, 父亲却不答应。无奈之下, 母亲只好向父亲支付了1000元的“相聚费”, 父亲蘸着唾液一连数了好几遍, 这才应允。

被母亲牵着手, 登上远行的大客车, 我兴奋得像重新获得自由的小鸟, 一遍又一遍地憧憬着在母爱沐浴下的幸福生活。

可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样。

早晨, 我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 母亲就把我拽了起来, “妈有事出去, 饭在锅里, 你自己热一下。吃完饭把自己的衣服洗了。”说完母亲就匆匆地走了, 把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

中午, 我正在看电视, 母亲回来了, 说:“阿娟, 过来和妈一起择莱。”择完莱, 我又想去看电视, 母亲说她要做擦地板, 让我去厨房, 她一边做家务, 一边来来回回教我烧菜, 我心里直埋怨。

吃饭的时候, 也许是心情不好, 吃了一半我就不想吃了。母亲板起脸, 命令我一定要把盛好的饭全吃光。小时候, 母亲总是和颜悦色地哄我, 有时还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喂我, 现在母亲怎么啦?看着母亲严肃的脸, 我只好含着泪, 一口一口吃下去。

真的, 母亲变了, 不再是那个慈祥、亲切的母亲, 变得冷漠, 甚至狠心。我让母亲为我洗澡, 她却说要看书, 让我自己去洗;我让她给我讲个故事, 她却装作很忙不理我;我想搂着她睡觉, 她却让我自己一个人睡小房间。我只好爬上小床, 一个人孤零零地躺着, 委屈地哭。

半夜, 迷迷糊糊中, 我感到有人在亲我的小脸, 有一双温柔的手在抚摸着我。那气息太熟悉了, 是妈妈。我闭着眼, 假装睡着, 任她亲, 任她抚摸。我听见母亲在轻轻地说:“阿娟, 对不起, 你不要怪妈妈狠心, 妈也想好好疼你呀!可是妈妈一旦把你宠坏了, 你回到爸爸身边还怎么生活呀?妈是想让你学会自立呀!”

我的心猛地一颤, 我竟然丝毫没能察觉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离开后, 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也是一种孝道 篇16

真搞不懂,她也老大不小了,今年38岁,还有疼她的老公,就是送饭,也轮不上她老父亲!再说,写字楼下面就是小饭馆,价格也不高,她真是有点过分。她却不以为然。

那天,去她家玩。她一边做饭,一边说:“明天,让我爸把我的身份证送到我单位……”

“什么?”我实在听不下去了:“你家离你爸家只有一站路,自己取好了,如果你不愿跑腿,打个电话,让你爸送来也近些,为啥非要他多跑七八里路!”

朋友说,她父亲前两年身体不太好,血稠。医生吩咐说,要多运动。但是,老人家只喜欢下棋,一坐就是一天。母亲老早就不在了,父亲又不愿意跟儿女们一起住。一个人过日子,经常是两个馒头、一碟小菜就是一顿饭。为了让父亲多运动,她买来了门球、买了钓竿,希望他打打球,或者跟别人去钓鱼,但是,父亲只热爱下棋,球和钓竿统统闲置在阳台上。

后来,她突然想起了一个好办法。再回娘家的时候,她开始一个劲地埋怨说:“现在的菜太贵了,吃着也不放心,化肥农药超标,要是把院子后边的地种上菜,一年能省不少钱,自己种菜,好吃又放心。”父亲说:“好,就种菜!”父亲欢天喜地,把丢下多年的锄、耙都拿了出来,种了茼蒿、豆荚、青茄,有空就拔草、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下棋的时间自然少多了。

她好像得到了启发。为了让父亲能吃好饭,她又回家说:“在公司上班,中午连顿饭都吃不好,回家做吧,又没时间,胃都快吃出毛病了,要是每天能吃到老爸做的饭,该有多好!”果然不出所料,父亲高兴地说,那还不容易,我反正没啥事,中午做好了,给你送去。

这就样,父亲每天认真地种菜,精心地做饭,做完了,自己吃点儿,再骑车给女儿送去。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好,人也精神倍增。

她说:“这一方面是锻炼,另一方面,他感觉到被儿女们需要着,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当然越活越精神了。”

原来如此!听完朋友的话,我如梦初醒,以前只说她不孝顺,谁曾想,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孝,可谓用心良苦!

也是一种收获 篇17

其实,在工作之外,人们就应给自己保留一些闲情逸致,多做一些心灵的体操,让精神充分放松。

人生有限,金钱无限,人生的乐趣关键看你活得开心不开心,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寡。

一个人要懂得欣赏这个世界的完美,为花开而笑,见雨落而喜,不放过任何一次美丽的心灵、陶冶情操的机会,这样的收获,岂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早晨清新的空气,鸟儿清脆的叫声,必须会给你美丽的情绪。

这样的生活你觉得脚踏实地,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必须比别人深刻而清晰,也能品味出生活的许多味道。欣赏这个世界的完美,也是一种收获,不必须只有工作与赚钱才是收获。

应对现实,我们要做精神上的富翁,要学会简单自在的生活,要选取那些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压力的工作。天生我才,不见得就像榨甘蔗汁般榨得一滴不剩,这样对待自己也是一种残忍。:

仔细想来,人生短暂,生命如朝露,莫忘惜之。生命是美丽的,更不乏精彩,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好让生命承受不必要的沉重。

我们就应要学会工作,更要学会生活,即使我们不能为它增光添彩,最起码也就应让它绽放自己的色彩。

“追剧”也是一种病吗 篇18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共调查了316人,其年龄处于18岁至29岁之间。调查内容是这些人看电视剧的次数及其出现负面情绪的频率等。

分析结果显示,一个人自我感觉越糟糕,越容易靠看电视打发时间。当情绪处于低潮时,一些人更容易疯狂追剧: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通过电视机、电脑或DVD观看自己喜爱的某个电视剧,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负面情绪消化掉。但实际上这样做无助于改善情绪,由于追剧耗费大量时间,他们更没时间去积极工作、与人交往。

以前人们觉得宅在家里看剧,是很放松的休息方式。但研究发现,这种做法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还有的人明知不该把大量时间耗在电视剧上,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也说明越是疯狂追剧的人,自制力越差。

抑郁要尽早识别、及时治疗

抑郁症能使人失去行动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但庆幸的是,抑郁症可以治愈,而且越早治越容易治,早期识别、及时求医,治疗效果会事半功倍。

含蓄, 也是一种力量 篇19

一、“出离”?还是“它们”“后死者”?

课堂上师生研习文章第一节这样几句话: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使它们快意我的苦痛, 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 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师:毋庸置疑, 这是一段极尽悲愤之情的文字!你以为哪些词眼最能体现先生心中的那份“悲愤”呢?

生1:譬如“出离愤怒”“浓黑的悲凉”“最大的哀痛”等词语, 尤其是“出离愤怒”, 我觉得这一说法很特别。

师:特别在哪里?是不是“出离愤怒”就是没有愤怒了?

生1:那倒不是, 应该是超越了愤怒。

师:什么叫“超越”愤怒呢?

生2:也许就是此时无怒胜有怒吧! (生笑。)

师:很好, 像“出离”这样的词语最能直抒胸臆、宣泄情感了。还有吗?

…………

生3:老师, 我觉得“它们”这一词用错了。一般来说用在人身上多用“他们”, 而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才用“它们”的。

师:你读书很仔细, 这或许是先生的笔误吧!

生4:我以为这不是作者笔误, 而是有意为之。对于那些走狗政客, 就是一群“它们”。 (众笑。)

师:分析得有道理, 比老师聪明啊!其实, 还有一个词大家忽略了!“后死者” (板书) ,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词语!谁来说说看?

生5:“后死者”不就是“后死的人”吗?

师:是吗?那为什么不说是“后死的人”或“死得晚的人”呢?

生5:用“后死者”应该更精练些。

生6:我明白了!这里是不是表明鲁迅先生和刘和珍君等烈士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表面上“先死”或“后亡”的关系, 而是“后死者”与“先行者”的关系!

师:说得好。其实,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所谓“后死者”是相对于“先行者”而言的。先行者对后死者有“托付”, 后死者对先行者则更有“责任”和“承担”, 作为后死者们不仅应该传播先行者的思想, 还负有“接着往下讲, 往下做”的历史使命。 (生鼓掌。)

毫无疑问, 文中那种“出离愤怒”的情感宣泄是对杀人者强烈的控诉, 而“它们”“后死者”等遣词造句却不失为一种力量的蓄势, 而含蓄, 即力量之源。

二、“击”?还是“弹从背入”“手枪”?

文章第五节, 先生细腻刻画, 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再现了三位女性的死状及虐杀场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刻画这一杀人场景的?为什么要这般渲染?

“……中弹了, 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 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每一届学生教到此处, 我知道他们的解答不外乎是“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残暴及三位女子的勇毅”之类的套话。这也难怪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在这“套话”中被学生曲解了。果然──

生1:我觉得这样的细节刻画, 就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观众脑海里放映,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反动政府的残暴仿佛就在眼前。

生2:文章不厌其细地说“ (子弹) 从背部入”“ (杨德群) 又想去扶起她, 也被击……”读来如临现场, 好像能看清刽子手杀人的每一个动作, 而更难得的是杨德群等弱女子之间的英勇互助。

师:应该说刚才两位讲的都没错, 但这还是一种宏观概括, 大家能不能深入品味文章, 看看先生是如何将“残暴”“英勇”落实在字里行间的?

生3:譬如这一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他们的确残忍得令人发指, 中枪了还要“猛击”, 这不是非要置人于死地吗?

师:如果我们将这个“击”字改成“敲”呢?

生4:不好!“敲”没有“击”的力度大, “击”就是刽子手的凶残。

师:不错!但老师这里还是有疑问──作者有必要这么细致入微地刻画吗?譬如文中说“中弹了”, 就够了, 有必要再繁笔一句“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是不是有些啰嗦呢?

生5:哦!“弹从背入”, 子弹应该是从后面打的, 可见她们并不是与军警面对面地对峙, 而是进入了军警预设的包围圈, 而且能“斜穿心肺”, 说明军警早已瞄准多时, 整个证明就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

师:你分析得很精彩, 看来可以成为刑侦专家了! (生笑。)

生6: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 我觉得鲁迅先生是有些啰嗦!文中描写到殉难细节, 什么“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特别是“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难道鲁迅先生真的想做刑侦专家, 难道连什么凶手用的什么枪, 什么子弹穿的什么部位都要交代明白吗?这又不是验尸报告?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 “其一是手枪”有必要交代吗?

…………

师:手枪一般是谁用的?

生7:手枪是军官使用的!我明白了, 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

师:对了!这些铁的事实, 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通电”。政府所谓的“通电”造谣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所为 (投影) :

“率领暴徒数百人, 闯袭国务院, 泼灌火油, 抛掷炸弹, 手枪木棍, 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 致互有死伤。”

从先生的这些隐晦的字里行间, 我们发现, 这一惨案绝非是什么军警“正当防御”, 暴徒“丛击军警”, 而是事前筹划好的, 有预谋、有组织的一场大屠杀。

生8:老师, 那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来呢?

上一篇: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程序下一篇:李店中心小学家长会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