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通用8篇)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1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2013.9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 2013.9.18立项号:132004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运用的研究
负责人:朱晓玲 所在单位:高新区贤台乡留马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错误:《辞海》中对“错误”的定义是“不正确的”。这里所谈“错误”指的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也指合理性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错误资源:一般是指课堂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知识作出浅层的、有失偏颇的错误判断而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通过细致的剖析、提炼,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 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本课题的创新点与特色
1、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作处理,被遗忘掉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2、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评价,从错误中领略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
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促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3、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预设错误——捕捉错误——应用错误——解决问题”,这一思路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转变教师教学观,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具体表现在:首先诱发错误,触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反思错误,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原认知水平。然后评价错误,突出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巧用错误,培养发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篇二: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 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
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日记法、文献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阶段成果形式
(一)进度计划
本课题两年完成,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1、2010年至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2、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3、2011年10至2012年3月为总结阶段(二)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课堂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展示。
3、总结阶段的成果形式是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
1、组织领导: 杜广峰
2、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收集整理前期材料:课题组全体成员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李海侠
4、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刘兵
5、确定实验年级: 2—6
6、行动小方案:形式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杜雪影、纪丽、李丽、陈美华
(四)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论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2、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杜雪影
3、教育教学案例、行动小方案、教育教学随笔:课题组全体成员。
4、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杜雪影陈美华
5、错题日记、错题集:实验班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及管理
1、预算经费项目:专家咨询费、材料费、交流费、会议费、活动费;
2、经费来源:单位自有科研资金;
3、经费管理:课题组申报资金用项,学校统一管理,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和课题的实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1年3月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刘兵 李海侠
2011年3月篇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 教学中“有效的 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 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14年2月提交了《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二、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 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
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总结前面一段时间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经验;
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一五”课题的选题;
⑶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 ⑷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2、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⑵文献比较研究;
⑶每年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研讨会;
⑷每年开展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理论、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课题研究阶段性评比;⑸加强总结反思;
⑹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
⑵形成终期成果;
⑶召开鉴定会;
⑷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八、预期成果方式
1、课题研究终期报告及其文件和相关音像资料。
2、论文集。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及其有效性案例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2.我校教育科研气氛较浓,有一支科研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有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课改标兵、区级教学能手等他们在学科中都经过锤炼,是一支工作认真踏实,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课题方案在校内实施。
3.课题组将定期聘请专家、教研员来校作理论讲座,并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研究的具体情况进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做为教师晋级评优的依据,保证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展。
5.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提供资金保障,加大课题立项与研究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必要开支,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2
(一) 背景
1. 集体教学与个体差异的矛盾亟待解决
当前高中教学基本采取班级授课的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按备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统一传授给学生, 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无法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 不符合倡导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社会需要, 学生交往增进个体认知、情感、社会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未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2. 新课程标准注重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003年新出台的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增强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等。然而, 教法在很大范围内仍然停留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 为此, 高中的教法改革迫在敏捷。
(二) 研究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是:由不同知识和技能水平、不同气质类型和不同性别的学生混合组成异质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评价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此教学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吻合, 让每个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成功,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对学生提高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情况分析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异质分组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建议把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组以便于合作学习的开展。随着对异质分组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进行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2003年, 滕以芝发表了《“异质分组”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 理论上对异质分组教学的构建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并指出在教学分组上则应该建立一种新颖的“分层教学———异质分组”的教学模式。2007年陈鸿在《新课程 (教师版) 》发表《分组教学在新课标中的尝试》, 认为分组教学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然而, 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了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郑士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及解决策略》中提到, 一些小组表现很好, 然而有一些小组因为缺乏帮助而不能完成任务。
由于我国在分组学习理论研究方面滞后, 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论证, 所以在这一方面有待进—步的加强。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中, 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 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是: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 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 同伴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帮助作用。
(二)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 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 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 使他们相互勉励, 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相互帮助, 努力使小组成功。协作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异质分组教学中可以创造小组互动的学习气氛和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目标, 使成员间产生一种群体气氛充分发挥群体动力和集体协同合作的协同效应。在练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群体的某些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
五、研究过程设计
(一) 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理念, 进行基于将学生异质分组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 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研究内容
1. 研究的重点
(1)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学习是上课的形式, 旨在促进学生活动点的增加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把学生分成有相互竞争能力的异质小组是重点工作。
(2) “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操作
“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操作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环节,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展示和反馈, 自己构建知识, 真正体现“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2. 研究的难点
(1) “异质分组”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如何保证课堂有序, 收放有度, 是难点之一。
(2) “异质分组”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 怎样评价学生, 如何建立评价机制, 是该课题的难点之二。
(三)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略)
(四)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略)
摘要:近年来, 在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中, 虽然对于合作学习的探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缺乏对于普通高中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此项有关异质分组的实证研究, 希望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善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篇3
合作评错 自主纠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69-01
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求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唯恐出现纰漏,结果是老师求全求精求细,但学生仍然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个中原因是教师只注重了经验的传授,而没让学生尝试错误,在错误中反思、感悟、成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只有出现了错误,才能在纠错中深刻思考,加深对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避免错误的再发生。所以,教师要学会在错误上做文章。
一、将错就错,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老师或学生。错误可能是我们在备课时由于疏忽或失误操作而出现的,也可以是我们的故意预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变弊为利,这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也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将错就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在错误的背景下思考与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错误,并想方设法改正,就能将“错误”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在复习整数的运算时,笔者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了一组练习题,但当学生做到“15+3-20”时,有学生马上反应到题目出错了,其他几个学生也应声附和。笔者一看,可不是吗,本身应为“×”的结果输入了“+”,该怎么办呢?此时笔者灵机一动,在表扬了大家的细心之后,说:“你能改一个运算符号使这一道题能被我们做出来吗?”这样,本来的一个常规计算题就变成了开放题,学生的积极性也极为高涨。几分钟后,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结果,有的改为“15×3-20=25”,有的改为“15+3+20=38”,还有的改为“15+3×20=75”。笔者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你们真是好样的,想到的方法真不少。那要是改变两个运算符号呢?”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与尝试。
这样的一个错题,要是直接改过来一笔带过,那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课堂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而我们要是能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将错就错,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精彩。
二、自主纠错,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
自主纠错,纠正的不仅是错题,还有错误的方法和错误的本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纠错,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做得更好。同时,自主纠错也体现了教师的气度,容错改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因一时小错而计较,只要改正就为真,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纠错意识,从而避免再犯重复的错误。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不断的取舍中得到发展,感受学习的快乐,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王参加了本届马拉松比赛,已知他平时的成绩为18.5km/h,请预测一下他20分钟可以跑多少米?结果出现了多种答案:有的用18.5×20直接算出结果,有的用18.5×得出结果,也有的是先用18.5×,再将结果转化成米。在学生都做完后,笔者把这几种情况进行了展示,但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自行分析对错。在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后,得出第三种方法是对的,并且进行了纠错。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并自主纠正错误,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讲上千万遍都要强得多。教师要敢于放手,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讲了就放心了,其实学生自己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三、合作评错,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对于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直接进行评价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让学生去发现、去评价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效果。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对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乘法》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70.9×5+29.1×5,让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中一个学生写的是70.9×5+29.1×5=350.5+145.5=496,另一个学生写的是70.9×5+29.1×5=354.5+145.5=500。这时笔者让大家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同,谁对谁非,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后,纷纷踊跃发言,找出第一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因为5×9需进4没写。笔者表扬了该生:“你看得很清楚,真不愧是火眼金睛。”这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没必要这样做,这样做太麻烦了。”“那你是怎么做的?”“我是这样做的:70.9×5+29.1×5=(70.9+29.1)×5=100×5=500。”笔者转问学生:“这样做可以吗?”学生都说可以。笔者追问:“有什么根据呢?”学生想到了分配律。
课堂因“错误”而真实、生动,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多彩。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好自己的教学智慧,将“错误”巧妙利用,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开题报告 篇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开题报告要怎么写,以什么主题写?下文是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自选题目。
外包业务的开展己经有较长的历史了,人力资源外包业务也在快速展开。但对外包的研究却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研究更是比较少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的核心最终就是人才竞争,因此,人事部门无疑成为了企业决策者最重要的智囊团。企业将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目的在于将人事部门从他们所必须应该完成的法定性、事务性、日益繁琐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方面——专注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为企业人力资源增值,向更高境界发展。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风险。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HumanResourceOutsourcingRisk,HROR)是指企业在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识别能力有限,对外包预测估计不足,造成实际外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速度和时间的竞争。为此,许多企业把自身的薄弱环节或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了其他专业机构以提高效率,人力资源外包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也逐渐流行起来。而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不少企业没有专设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系统的人事制度,不能给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更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所以很难招聘到高素质员工。导致关键人员流动率高,员工满意度差。因此,在当前国内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还较少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先行一步,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那么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人才市场上与大企业争夺资源。但外包企业与外包商是以不同的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他们构成了一个新的复杂系统。人类历史上长久以来就有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的做法,但是“外包”这个概念却是在十几年前才出现的。外包的兴起首先出现在信息技术外包领域,随后扩展到人力资源(HR)、物流、财务、研发、采购、销售等职能领域。邓白氏国际征信公司(Dun&Bradstreet)发现,全球最快速扩张的外包业务领域如下: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公关管理;电脑信息;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随着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外包市场已经达到每年数万亿美元的巨大规模。据报道,早在该市场就已经达到5.78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14.8%。而在外包活动开展最为广泛的美国,两千六百多万家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企业大约占了三分之一。据美国《财富》杂志7月20日的一期报道披露,全世界年收入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曾预言:“在10-之内,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务外包来势凶猛,却没有迹象表明其发展已经到达顶峰。近几年,全球的外包市场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人力资源外包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早期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仅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工资发放及档案保管等行政事务性具体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难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在强化咨询角色的同时,其主要任务是处理诸如人员管理、行为评定及劳资关系协调等内部管理职责。当人力资源体系整合进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上升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这不仅要求剥离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而且需要将更专业化、更高质量服务引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总的来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不断发展,将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事业务。推行人力资源外包其实是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机构运作施加外力管理,从而在人事管理、企业技术资源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等各方面大大提高运作效率,并实现降低成本与其主要的经营任务。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要求附参考文献)
(一)国外的研究动态
国外人力资源外包研究现状国外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人力资源外包的趋势、驱动力、优势、风险、以及外包的项目等方面。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趋势,Woods指出二十一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趋势: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被外包技术代替。Greengard总结了十大人力资源技术趋势:与技术外包;ASP门户站点;免费PC与员工高速接口;流动桌面电视;流动网站;电子采购;因特网与网络监督;蓝牙技术;电子签名;电子帐单与电子支付。并且有文章指出人力资源外包将会发展越来越繁荣。在人力资源外包驱动力的研究方面,Mobley在他的文章中讨论了四个主要驱动力:经济、技术、就业和政治。Greer,Youngblood和Grey总结了人力资源外包决策的五个驱动力分别是:裁员的需要、企业发展快速成长或下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企业重组等。Jean等人指出外包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发生战略性的改变,由于时代的需要,企业在减少原来全职员工的基础上,为了找到高质量的员工来迎合企业的需要,不得不依靠临时员工或组织。在总结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时,DeWitt,Lyle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减少一些企业要承担的责任、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些都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利。Henneman,Todd认为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外包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组织绩效以及增加员工的满意度,而这些也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目的。Nelson,Kristi引用一个加拿大商业银行将人力资源外包的实例,将人力资源外包优势归纳为可以降低成本,实践表明这一外包措施的确比自己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节省成本。K.MatthewGilley,CharlesR.Greer和AbdulA.Rasheed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提出将招募和培训工作外包可以有效提升组织绩效,但他们也指出,在不同的公司这种关系模式说起的作用不同。Lee,Gretchen认为小公司将人力资源外包会获得较大的收益,因为小公司的资源和水平有限,而它们想要发展好,就要充分利用优秀的资源进行有效率的工作,或者借助外部优秀资源管理企业事务,而人力资源外包即是一项能获得较高收益的活动。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上,Greer,Youngblood和Gray从外包流程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实施的合理化建议,主要分为外包决策、供应商选择、国历外包转移、管理供应商关系和监督评估供应商绩效五个阶段。BrianS.Klaas和JohnA.McClendon指出了四种人力资源外包的活动:①一般性活动,如绩效评估工作。②交易性活动,如薪酬管理工作。③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如培训工作。④招聘和选拔工作。Amold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活动一般包括四个元素:人力资源外包主体、外包目标、外包合作者以及外包设计。其中主体就是决定是否外包的机构或企业,目标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想要追求的结果,外包合作者就是外包商,外包设计就是对外包全过程的运作。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在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关于更进一步、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外包已经非常普遍。如世界著名的专业HRM咨询公司翰威特(Heritt)、合益(Hay)、美世人力资源咨询(WilliamMercer)、美商惠悦(WatsonWyatt)等不仅仅可以代理作业性的人事管理,而且还可以包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国外现在流行的外包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人事代理(代发工资、福利-四金缴纳、人事档案管理、员工证明护照等)、人员外包、人事咨询(薪资调查、政策咨询、离职面试、员工满意度调查、组织规划等)。
(二)国内的研究动态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对人力资源外包的动因、优势、选择、风险、模式等方面。在外包的实施阶段方面,张平从劳动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木桶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四个方面对外包进行解释,并总结了外包的四个阶段: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确定企业的外包业务、确定外包承包商和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张晔林、陈万明()提出了战略性外包流程:判断是否为核心替代活动、外包成本是否合适、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企业选择外包的动机及优势方面,李富兰(2004)归纳了信息时代外包的技术和经济动因:工业时代外包的动力是通过零部件制造的外包协作来降低产品成本,信息时代则是信息技术服务,经济动因是:集中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业务,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最终降低产品成本,并指出工业时代的外包特点是垂直整合,信息时代这是虚拟整合。左锐()在他的文章中分析了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情况及趋势,总结了企业选择外包的动机: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帮助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获得世界等级的企业能力;使企业拥有内部不具备的发展资源;降低和分散风险;解决企业难以管理或失去控制的职能;平衡资金需求;加速企业内部改革;现金注入等。在外包实施的风险方面,王艳霞()分析了信息技术外包及其风险,认为外包是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潘媛(2004)总结了外包的潜在风险、选择战略伙伴及动作模式的风险、外包合作伙伴国历过程中的风险、文化与观念上差异性隐藏风险及信息过滤及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等。王云昌、罗丛丛()介绍了几种外包风险的控制方法:共同参与的双赢机制、高成本的惩治机制、高利润的保护机制及有待成熟的预警机制。还有在外包的方式方面,王秀丽(2005)总结了外包的主要方式:临时服务和临时工、子网、与竞争者合 作、除核心竞争力外的完全外包和转包合同。赵利(2005)指出人力资源外包的范围已从早期的档案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代理,扩展到员工招聘、培训、薪资福利、绩效考评等事务性工作的各个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涌现出许多咨询服务公司,如北京外企太和、北大纵横、西三角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等,这些公司能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质量也比较高,但是咨询报价和项目的运作成本较高。另外,还有一些本土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如北京的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深圳的硕旺人力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武汉的布朗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济南的鲁能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对客户也能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它们最大的优点是项目报价和运作成本较低,深受大中小型企业的欢迎。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正越来越广泛的被采用。
参考文献
[1]张晔林,陈万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李富兰.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1). [3]赵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基础与动因分析[J].管理方略月刊,2005(16). [4]张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J].江苏企业管理周报,2007(3).
[5]王秀丽.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管理策略探析[N].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2). [6]左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的动因与创新取向[J].统计与决策,2006(9) . [7]方晓波.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思考[N].软科学,2005(19).
[8]杨皖苏,徐传鑫.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06).
[9]刘强.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径[J].东北财经大学校刊,2007 (3).
[10]刘兵,刘志强,郭彩云.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交通企业管理,2005(05). [11]李闻一.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及在我国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校刊,2007(3). [12]张治民.从数据看问题[J].企业研究,2003 (20).
[13]李长庆.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术校刊,2007(11).
[14]杨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12). [15]刘颖.中国企业如何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企业管理,2003(2).
[16]曾明星,邹承辉.略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 [17]王云昌,罗丛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南开管理评论周刊,2003(4).
[18]王艳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其风险防范[J].山都企业经济周报,2005(2). [19]潘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必要性及风险[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3). [20]何淑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与风险[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人力资源外包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背景 (2)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意义 2.人力资源外包的理论及文献述评 (1)人力资源外包的理论基础 (2)人力资源外包的文献述评 3.人力资源外包的动因
(1)聚集核心业务、优化组织结构 (2)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营运效率
(3)减少企业管理风险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4)有助于企业留住核心员工 4.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2)提供接触新管理技术的机会,提高响应的速度与效率 (3)降低成本、舒缓资金压力
(4)避免大量投资于人才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5)简化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员工满意度 5.人力资源外包现存的问题 (1)政策与监管的方面的问题 (2)外包服务商选择方面的问题 (3)企业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4)企业自身能力约束方面的问题 (5)来自员工自身方面的问题 (6)企业文化冲突方面的问题 6.人力资源外包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1)政策与监管的方面的问题加强立法与市场管理 (2)选择合格的外包服务商 (3)签订详细周密的外包合同 (4)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积极转变 (5)做好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6)增强文化协同意识,培养信任合作的文化 (7)有效终结外包业务 7.结 论
(二)研究方法:
在方法上,本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外包的书籍,报刊,文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基础理论知识入手。详细理解人力资源外包,熟知人力资源外包所应考虑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熟悉人力资源外包与企业总体发展以及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外包的基本要求。
2.访谈法:提出人力资源外包风险预测,找出问题和困难,提出选择供应商的条件与注意事项的有效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各种案例(主要是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并进行整理,就相关问题写成书面材料。
4.调查法:通过寻访多个企业了解人力资源外包在企业的具体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预期成果
(一)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 12月26日~1月6日 2.论文写作 201月7 日~年6月6日 3.任务书下达 2012年3月5日 4.提交开题报告 2012年5月10日 5.提交论文初稿 2012年5月25日 6.提交论文二稿 2012年5月30日 7.提交论文定稿 2012年6月6日
8.毕业论文答辩 2012年6月9日~2012年6月10日
(二)预期成果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5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 学科类别:XX学科课题成员: XXXXXXXXXXXXXXX
XXXXXX中学
XXXX年XX月
“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
开题报告
XXXXXX中学XXX
随着时代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直接从实际生产生活经验得到的XX知识越来越少,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的脱节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持续增大;而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实施,XX学科更加注重从探究的方式传授知识,大量的活生生的XX学知识的引用已成为构建整体XX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这一新矛盾,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各地、各校结合教学实际和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与课标内容的衔接,达到较好的构建知识体系的目标。为此,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验,于XXXX年X月被省教科所批准立项。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城镇)已很少有机会接触生产实际实践。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就更少。很多从事XX学教育和XX教师发现现在的青少年学生,越来越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对于基本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知之甚少。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他们越来越陌生。XX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下降。新的课改和课标注重从自然出发,从发现出发,充分运用探究式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较好的体现了STS的教育思想。这很好的代表了XX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但面临的学生对自然知识缺乏的现实,就成为一个XX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的问题。
我们经研究发现,在新的形势下合理的开发课程资源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提出这个课题构想,并经调研发现同类的研究甚少,而我们在此之前进行的一些尝试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新课标条件下的提高XX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
1、增强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体验,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XX教学成绩。
2、通过收集整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利拓宽学生们知识视野,注重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贯彻ST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然尊重科学,关注社会的科学精神。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生产中以及媒体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理。
2、现实的课程资源与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的整合。
3、XX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运用。
四、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预计突破
通过网上查询及相关文献查阅,省内外相关内容只有零星枝节性研究见于报刊,对于本课题大规模系统性研究目前省内还是空白。预计通过对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可在学生XX学素质及环境、生态等意识形成方面有很大提高,提高学生学习XX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贯彻STS教育思想。最可能的突破是使学生生物成绩有大面积提高。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具备
1、本课题组成成员均是XX学本科以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三位同志在XX学教学教研岗位上有多年的实践(其中有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而且他们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年富力强。
2、本课题组中有关人员多年从事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其中有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有一定的经验。课题所在学校从领导到XX组都大力支持。
3、本校已具备规模,教科研设备条件具备。
六、实施方案
(一)课题组分工
XXX:全面负责,统筹策划,动态调研论证,并在所授班级进行相关试验和研究。
XXX:负责日常生活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三年级试点班工作。
XXX:负责本地生产中的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二年级试点班工作。
XXX:负责媒体课程资源收集整合,并做好高一兴趣小组工作。
(二)主要研究阶段及成果
主要研究阶段:
XXXX.X~XXXX.X资料收集,全面起动,制定方案,落
实任务,成立学生XX小组。
成果:阶段性资料分类及其研究报告
XXXX.X~XXXX.X自然分班,选择四个班作为实验班,四个班做对照班,资料整合、研究、实验同步进行。
成果: 资源整合及主题性总结论文
XXXX.X~XXXX.X收集整合数据,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成果: 资源利用模式构建总结
七、预计最终完成时间和成果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撰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构建》论文。
3、结集《高中XX课程资源集》。
4、师生参与有关比赛、会议的成果、作品获奖证书等。
5、上级、有关专家、同行、家长、学生的评价。
由于多方面的支持,本课题组认为,开题研究条件已具备,在此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6
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重中之重。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重要障碍。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农村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认为农村小学“信息贫乏,课程资源也就贫乏”的认识和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数学实践的时空,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并力求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研究,体现数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因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及学校整体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为了了解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我们发现国内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不很多,也没有较出色的研究成果。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联系:
①研究领域是一致的。都限定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个领域内。
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区别:
①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在我们学校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②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校中,大多学校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有的是县级市的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都比较好。而我们学校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小学,各种条件都比较艰苦。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如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发展服务。
③研究的本质不同:我们进行的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所谓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我们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生成的发展,而不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面临退化、淡化甚至消亡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是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习得数学知识与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人生基础。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我们试图通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发展性的开发和利用的运作机制,即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积累相关材料,建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模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起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陶行之教育思想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在在的教育资源。
③社会学习理论 关于人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两者相互对立,各执其词。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综合两派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是三元交互作用形成的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交互作用模式说明: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决定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控制的,而是由个人的行为、个人的认知、情感等内部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五、研究内容、方法 1.研究内容
①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主要研究在本土化环境中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着力点和途径,前者是开发的方向问题,后者是开发的措施问题,只要指向明确,举措得当,就能使乡土课程资源凭借“双极”互动的运行机制,不但具有广泛性、地方性,又具有特色性;不但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具有生成性和持续发展性。
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找到着力的突破点,采用务实高效的举措,建立动态的长效的运作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人,从被动的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共同建构者。为此将主要从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建立学校网站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两个平台进行探索。
③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才能构建起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效的具有可操作的多元整合的运作模式,用以指导和管理基于现实生活中乡土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预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2月)。课题组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活动方案,典型案例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成果。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①以调查分析为起点,确立研究的起始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有哪些乡土资源可供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开发和利用。针对现状,设计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
②着眼整体联动,着力构建本土化环境下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在课程资源多元结构的情况下,其开发和利用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易变性,必须构建起本土化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系。
③注重务实多样,着力寻求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途径。一方面乡土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财力、物力、人力、网络设施等条件相当有限,要在这种反差下发展性地开发出乡土课程资源,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开发无果。
④有效生成,着力探索本土化环境下发展性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7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认识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新知识与原知识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无法包容的矛盾,即存在认知冲突,将会引起认知结构不平衡,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解决认知冲突,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高峰。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这一章节时,教师问:“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吗?”这个问题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里就学过,同学们都高高举起了手。教师估计同学们都能回答上来,为了给学困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就让班内学习较差的一名男生回答。没想到,这位同学回答“是的”。这一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时,大家也把目光投向老师,看老师怎么办?授课老师当时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反而顺着那位同学说:“对,老师也这样认为。”这样一来,其他同学可急坏了,心想:“老师怎么还犯这样的错误?”大嚷着:“不对!不对!”纷纷举起了手,要说服老师。老师微笑着,让几个同学逐一陈述理由,直到把那位出错的学生也说服了为止。通过这个“插曲”,教师其实导演了一幕精彩的课堂,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给出错同学进行讲解,使班内所有同学也都加深了印象。这样的一节课,会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利用错误,变“错”为“宝”
错误是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尤其是看似“节外生枝”的动态生成,其实是难得的教学契机。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以真正的民主、平等、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课堂与学生,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甚至与教师理想的目标背道而驰。不回避、不指责,而是积极有效地面对,努力使它与课堂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思、敢想、敢说,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教七年级地理中“地图”一节中,老师在黑板上列举了三种比例尺,即:(1)1∶100 000,(2)1∶2 500 000,(3)1∶50 000,请同学说一说这三个比例尺的大小。班里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站起来,很自信地回答(2)是最大的。接着问了几个同学,也都认为(2)是最大的。当时教师冷静下来想了一下,分析了错误原因,再把问题转化成:A:1/100000、B:1/2 500 000、C:1/50 000,再请学生比较大小。有学生回答: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所以(3)是正确的。教师表扬了第一位同学,因为他的错误让老师明白比例尺的表示法大家没有很好地认清,使得老师想起借助于分数的比较方法,同时让班上的每一名同学都深刻地意识到比例尺大小不能想当然地去比较数字的大小。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犯错误,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表扬出错的学生,从心底打消他们怕犯错的想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错误,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错误的,关键是如何使错误变成自己进步的台阶。
三、自主改正错误,变“错”为“究”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感。作为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不斥责、不挖苦,想方设法给他们机会,引导他们自主改正错误。比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时,教师说:“下面,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地球自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观看老师演示)生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不少同学也这样认为,产生了错误的结论。)师:那么下面再请同学们观察,当老师不自转地球仪时有无昼夜现象?(学生继续观看老师实验)生2:我认为没有昼夜现象。(仍停留在错误结论上。)生3:不对,有昼夜现象,只不过是黑夜的地方永远黑夜,白昼的地方永远白昼。(同学们的思维有所突破。)生4:我明白了,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昼夜变化现象,而不自转时就没有变化现象。(正确的结论终于在前面的同学辨别中步步跟进、产生。)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思考,已经认识到地球自转产生了对人类最有意义的现象,即昼夜交替。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出现了错误答案。随后教师抓住这一点,演示不自转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正确答案,同时学生们也获得一份自信。学生因亲身体验而使教师的指点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课堂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
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只有在“容错、寻错、用错、议错、诱错、理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错误”美丽起来,让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要巧妙地加以利用。要通过选用有效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将“错误”变成一节课成功的“点睛之笔”。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8
一、捕捉合理性错误,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典型错误往往反映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认识偏差,它对整个课堂效果的体现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从众多错误信息中抓住典型,针对典型错误,重点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新知识,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案例一】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教师在介绍了圆的相关特点和知识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许多学生画得不规范,接着,教师选择了几幅典型的作品放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上;把圆画成鸡蛋状;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等。)看到这些不知名的作品,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齐):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
师:同学们,不要笑,课堂是你们可以出错的地方。老师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懂,还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
(教室里稍稍安静,不一会儿又炸开了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
生1: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画出来不像圆。
生2:画圆时圆规两脚距离发生了变化。
生3:用力不均。
生4: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
……
师:那画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谁来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一会儿就总结概括出画圆的方法。)
教师随即用学生总结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圆。
师:请同学们再画一个吧!
(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
师:感谢刚才那几位同学的错误,给我们帶来了热烈的交流。
在本案例中,教师首先通过观察发现了学生在画圆的操作中存在许多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既没有笼统概括,直接总结方法,又没有一个都不放过,逐一进行讲解,而是在巡查过程中抓取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呈现。在处理这些典型错误时,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互补,提出改进策略,使整个课堂及学生的思维都更活跃。
二、正视错误,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从对小学教师和学生看待错误的态度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教师和学生对错误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或多或少地害怕或是逃避错误。事实上,在学习中出错,是学习者的权利,是学生的权利,更是小学生的权利。教师、成人在学习中尚且出错,那么对于认知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出错就更是正常现象了。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往往更明显,因而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是简单否定或大加指责,而是宽容错误、循循善诱。在引导学生集体思错、纠错的过程中,既让出错的学生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又充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都得到了照顾,这样的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番滋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典型错误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状况,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众多错误中抓住典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才能使典型错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此外,在处理典型错误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果教师先入为主,直接校正,就会让学生失去了集体纠错,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机会。我们要让这些典型错误在学生中产生,在学生中消失,让学生的真知灼见在纠错的过程中绽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错误,让错误成为历史
利用“错误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错误不再重现,但现实中,错误的改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真正让错误成为历史,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而且需要学生学会主动反思自己的错误。
课堂中的纠错毕竟是暂时的,学生对错误的反思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还要体现在学习的每时每刻。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关注错误,收集自己平时在课堂中、作业中、练习中的一些易犯的、常犯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等等,将它们进行归类整理,在错题的旁边标注出错的原因、正确的方法等相关信息,建立自己的“错题集”,让错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因此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时常翻阅“错题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能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多次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断能力,尽可能做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此外,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搜集整理一系列典型错误,形成“集体错题集”,在此基础上指导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1-07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08-16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26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5-21
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10-29
利用“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09-27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9
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0-20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及实践(开题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