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错误(共12篇)
设计错误 篇1
C语言是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但是C语言牵扯的概念比较复杂, 规则繁多, 使用灵活, 容易出错;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 一旦在程序运行时出现错误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调试;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 对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及根据出错信息进行程序的修改进行了总结, 希望能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常见错误分类
1. 语法错误
指违背了C语法的规定, 对这一类错误, 编译程序一般能给出“出错信息”, 并且告诉在哪一行出错, 但经常出现出错位置不准确, 导致初学者无法完成程序的调试。
2. 逻辑错误
程序并无违背语法规则, 但程序执行结果与原意不符。这是由于程序设计人员设计的算法有错或程序编写有错, 导致逻辑上出现错误, 这一类错误往往是最难于解决的, 对于初学者更是难于解决。
3. 运行错误
程序无语法错误, 也无逻辑错误, 但在运行时出现错误甚至是停止运行。比如程序不具有“健壮性”就会出现此类错误。
二、常见语法错误解析
1. 变量未定义
当程序编译运行时, 出现“undefined symbol‘x’in function main”错误信息时, 就是提示在主函数里变量x没有定义;可能在程序定义变量x就漏掉没定义或者大小写混淆了, 加上变量x的定义语句或者大小写统一后该问题就解决了。
2. 语句丢分号
当程序编译运行时, 出现“statement missing;in function main”错误信息时, 就是提示在主函数中某行语句少了分号, 找到丢了分号的语句加上分号该问题就解决了。
3. 复合语句丢右半边花括号
当程序编译运行时, 出现“compound statement missing}in function main”错误信息时, 就是提示在主函数中某个复合语句少了右半边的花括号, 找到对应位置加上}就可以了。
4. 复合语句丢左半边花括号
当程序编译运行时, 出现很多个错误, 而且错误信息都一样, 即“declaration syntax error”, 基本可以确定是某个复合语句少了左半边的花括号, 就导致复合语句中所有语句都出现这样的错误提示信息, 找到复合语句的起始位置加上{就可以了。
5. 错把“=”当成“==”
在使用条件表达式时, 若错把“=”当成“==”使用会导致运行结果与题意不符, 如:
程序运行时, 无论输入多少运行输出结果都是1, 原因就在错把x==1写成x=1了, x=1相当于对变量x赋值1, 使得if语句后面的表达式永远为真, 所以输出都是1。所以要正确理解使用“=”和“==”。
6. 在不需要加分号的地方加了分号
在进行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时, 一定记得不要在if和while等后面的表达式后括号外加上分号, 否则会导致程序出错。
若有以下程序段:
按照语法要求, if的子句若是两条以上语句必须形成复合语句, 在if (a>b) 后面本不该加上分号, 但错误的加上了以后运行会报错, 提示你else位置出错, 没有正确和if相匹配, 原因是错误加上分号以后分号就成了if语句的子句, 如果想在if语句成立时可以执行语句a>b就必须去掉分号或者将分号和语句max=a一起复合成复合语句。
若有以下程序段:
程序的本意是求输入的正数的和, 但在编译运行时, 输出的结果却不是正数之和, 原因在于错误的在语句while (a>0) 后面加了分号, 加了分号导致该分号成为了while语句的子句, 当a>0时相当于什么都不做, 所以无法实现将正数进行累加, 若加正确实现程序本来功能, 应该将分号去掉或者将分号和语句s=s+a;一起用花括号复合成复合语句。
7. 在scanf函数语句里没有正确使用取址符&
按照语句要求, 在使用格式输入函数scanf时, 必须使用地址表列对变量进行赋值, 否则变量无法正确得到所赋的值, 但程序编译运行时并不报错, 只是运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这就需要编写者自行进行调试, 利用断点或单步调试来测试每一步执行的结果, 最终解决问题。
若有以下程序段:
程序编译运行时并没有出错报告, 运行时输入2, 3输出结果是a=2, b=x。x是变量b在内存中所占单元里初始化的数值, 预先无法知道x到底是多少, 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输出结果?原因就是变量b前的取址符丢掉了, 导致无法正确将数值3存储到变量b在内存中所占的存储单元, 因此变量a可以正确得到赋值而变量b却无法得到正确赋值。
8. 输入的数据形式与要求不符
在用scanf进行数据输入时, 要求输入格式必须与格式提示符格式保持一致, 否则尽管变量前都正确加了地址符&也无法使变量正确得到赋值。
如在7的程序段中, 运行时输入的两个数据之间必须用逗号进行分隔, 即2, 3;而且不能加有其他的输入成分, 否则都会导致变量无法正确被赋值, 如输入2 3, 2;3等等都不正确, 这样输入变量a可以正确得到赋值, 但变量b无法正确得到赋值;若输入a=2, b=3诸如此类的话将导致变量a和b斗无法正确被赋值。
以上各种语法错误是初学者在编写调试程序时会经常遇到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错误信息随着学习的时间的推移都会遇到, 如在学习数组时会遇到一些与数组相关的错误信息, 经过不断的学习, 积累调试经验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三、初学者编程时的注意事项
1. 先纸上编写然后上机运行
对于初学者来说, 如果采用直接上机进行编写编调试的话效果肯定不好, 加上对语法的理解应用不够熟练常常导致束手无措;如果能在上机前先将程序在纸上写好然后再上机运行效率将大大提高。
2. 在人工检查无误后才可以上机调试
在编译运行时, 有时提示的出错行并不是真正出错的行, 如果在提示出错的行上找不到错误的话应该到其上下各一行查看。另外, 有时提示出错的类型并非绝对准确, 由于出错的情况繁多而且各种错误互有关联, 因此要善于分析, 找出真正的错误。
3. 运行结果不对, 多数属于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比较难于修改调试, 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 才能较快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谭浩强著, C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2]刘若华,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常见错误及分析[J], 农业网络信息, 2011.02
[3]梁旭玲, C语言学生编程常见错误[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2
设计错误 篇2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常见错误与对策 篇3
1例题解析
1.1例题
某校生物研究小组栽种了一批天南星和甘草的幼苗,其中天南星是一种阴生植物,甘草是一种阳生植物。他们计划通过实验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假设:阳生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而阴生植物在弱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
实验用具:遮光网(透光率50%),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
②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实验步骤:
①将天南星和甘草幼苗各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将两种植物的甲组幼苗都用遮光网遮盖,两种植物的乙组幼苗都不做遮光处理
③将所有幼苗都放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结果及结论:若天南星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乙组,而甘草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索含量明显低于乙组。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1.2解答本题的常见错误 (1)审题不清。未看懂目的要求,本实验目的有2个:一是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阳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二是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许多学生误以为对比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哪个叶绿素含量高,将实验设计成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对比。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不确定,需分情况讨论。有的学生只得出一个结果与结论。
(2)基本步骤混乱、思路不清。未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设计时随意性太大,设计的实验前后脱节,漏洞百出,无法自圆其说,缺乏逻辑性甚至违背自然规律。
(3)未充分利用题中信息。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常常是一些现象的解释,并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中隐含了很多信息,给学生一些暗示。如本题除说明实验目的外,还介绍了天南星是一种阴生植物,甘草是一种阳生植物。并提供了遮光网(透光率50%)和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等。很明显遮光网是用来遮光的,是对植物提供弱光的一种措施,而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则告诉学生检测的指标和方法。可很多学生未抓住这些信息,没用上遮光网或者将遮光网理解为完全不透光。叶绿素含量不是用检测的方法而是直接观察。
(4)单一变量控制不严格。一般来说生物实验都要设置对照实验以增加说服力,所以,确定好自变量以后,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其他因素)。本实验中许多学生设计过于粗略,主要表现:没有说明材料要均分;各实验组没有同时处理而是先做完一组以后再做另一组;没有说明将各实验组同时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5)思考不周全。虽然用上了遮光网但没有说明各装置要放在较强光照下培养,使得各实验组光线强度不明确。没有说明光线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叶绿素含量,使实验不够严密。
(6)语言不严谨,表述不清。有的学生虽然理解基本内容,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无法正确表述。让阅卷者费解。如有的学生说:“将天南星与甘草均分为两组”。是各自均分还是总体均分不得而知。
(7)结果与结论混淆。结果是实验直接表现出来的表象的东西。结论则是由实验结果推测出的理论性的论断。本实验结果是通过检测得出叶绿素含量得多少,结论为假设成立或假设不成立。许多学生将两者混淆,只说了实验结果未下结论。
2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2.1 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分析实验原理;③选择材料用具;④设计实验步骤;⑤预测实验结果‘⑥观察收集数据;⑦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2明确基本实验步骤
(1)材料器具的准备:包括分组、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取两套规格相同的器材f或取长势相同的某种生物材料随机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标记为A、B,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性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内。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
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性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mL……在B组中加入2mL……”。需要注意的是:一组加入试剂时,如另一组不需加人试剂,则必须加等量的蒸馏水或相应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溶液;如果用试管做实验,实验中加入试管的各溶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10mL。另外,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本步处理的变量只能有一个。
(3)放在适宜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和结果。 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本步骤强调各对照组外界处理的等量性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注意: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①—②—③;b.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述。)
2.3实验设计解题思路
(1)审题一用笔标记。
(2)明确目的,找准原理——区分原理和目的。
(3)书写格式:
①选择仪器(为酵母菌发酵创造真空的试管,胶塞和注射器),处理或选择实验材料(植物的饥饿处理,幼龄动物的选择)。②分组编号(等量、适量、随机、相同)。③设计对照,突出单因子。④再次强调固定控制变量的同时,等量和适宜(植物的光照,动物的饲喂)。⑤观察记录:(要具体化,即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并准确描述。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为气泡的大小和气泡产生的速率。记录的表示方式,记录的频率可以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从而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注意:运用图示、图表、图标;具体操作要写明(如仪器材料);身临其境(家兔凝血的例题)
2.4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1)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并对其去粗取精,提炼要点,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2)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并要做到对原理理解透彻,这是实验设计的依据。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的重要作用,每一个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实验原理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依据实验原理而作出的。
(3)根据实验原理,对照实验目的,通过初步分析,在头脑中搜寻教材上或曾做过的实验模型,初步形成大致方案,实验设计大多与单因子变量和对照实验有关。
(4)结合实验所给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简便性原则),开始草拟具体步骤方案,设计具体步骤后,要顺藤摸瓜,通过实验结果(现象)的判断,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
(5)回归检验。看看所设计的实验是否存在科学性原则,紧扣实验原理来进行分析;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存在,即检验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问题。实验设计的检验过程最终应该对照实验原理,回归实验目的。
(6)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生物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结论都是从反应变量所表现出的数量、质量或状态的事实中推导或分析出来的。生物实验中很多反应变量就是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反应变量。同时,对其他无关变量或非研究变量应进行控制。对变量的控制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反应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照的建立,达到对变量的控制,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灵魂。
另外,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错误 篇4
城市道路绿地是在城市交通上发展起来的,它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的充分发挥。道路绿化也是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人居最佳环境的重要环节。简言之,可以把道路绿化形象地比喻为道路的“装修工程”。
城市道路承载着许多公共的功能,人们常用“生命线”来比喻道路在城市中的作用。毫无疑问,道路首要作用是交通功能,其次是各种管线,如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都需要利用道路空间(主要是慢行空间)加以布设,然而城市道路毕竟是一个带状空间,实际上留给绿化的空间非常狭小,因此经常出现绿化与其他功能相冲突的问题,这时就算景观再美,影响功能使用也会使美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各专业设计人员相互配合、精心设计,以避免出现影响道路功能的问题。以下笔者将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2 常见错误分析
2.1 绿地率指标
绿地率是园林部门衡量道路绿化指标的重要参考依据。绿地率指标计算对于很多设计人员来说是经常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甚至在园林部门也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绿带形式出现的片植灌木的绿地率,计算相对简单,按绿带宽度直接量出就行。而对于行道树的绿地率如何计算?是按树池面积大小计算还是按冠幅计算?若只按树池大小计算,显然忽视了作为主角的行道树的作用,若按行道树的树冠来计算,也很难掌握,因为树木是不断生长的,种植初期冠幅并不大,经过一定的年份才会显得茂盛。另外,交叉口路段又如何计算?若单独取出计算,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中所要求的绿地率。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第3.1.2的条文说明提供了一个折衷的计算方法,即将行道树带按1.5m宽度统计在绿带中。这个计算办法考虑了行道树的实际占地需要,也是为了在统计中口径统一。因此,道路绿地率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道路绿地率=(各分车绿带宽度总和+行道树带宽度和)×100%/道路总宽
2.2 视距三角形
在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种植乔木或较高灌木是绿化设计人员容易犯的错误。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夏日,白天阳光特别强烈,在交叉口等候信号灯的行人不得不忍受烈日曝晒,不少市民要求在交叉口种植大树遮阳。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中的第4.2.4条中提到: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因此出现了不少交叉口内种植乔木或较高灌木的情况。而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中作为强制性条文规定: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路面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见图1)
根据这条规范绘制出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往往都会将渠化岛、人行道转角等都划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由于道路选用种植的乔木一般高度都在3m以上,按照这条规定,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种植的,比较适合种植的是高度在0.7m~0.8m高的片植灌木或地被植物(考虑植物生长余地)。
然而在绿化设计中,这条往往都会被忽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交通安全中视距三角形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道路设计人员和绿化设计人员好好沟通以外,绿化设计图中平面图交叉口上必须绘制视距三角形,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出现的乔木都要去掉,只保留灌木种植,且必须控制种植高度,设计文件中也要强调养护的修剪高度。
2.3 绿化带与人行横道的冲突
横穿机动车道的人行横道是行人过街的“生命保护线”,然而道路施划的人行横道经常在分车带和人行道处被绿化带阻挡,造成要么行人踩踏绿化带,要么行人冒着生命危险走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保护行人的目的。(见图2)
解决办法:施工图阶段必须进行交通工程与绿化工程对接,着重检查对应人行横道处是否有绿化带,如有,一定要将绿化带断开,做硬质铺装和无障碍设计,保证人行横道的通畅。
2.4 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牌
交通标志牌的作用在于提示驾驶员注意前方路况、行驶路径、控制车速等,以达到引导交通、保证交通安全的目的。然而由于行道树和交通标志牌常常设置在同一侧,难免会出现行道树遮挡交通标志牌的情况。对于熟悉路况的驾驶员而言,也许不是问题,但对于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来说,问题就很大。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本身就是针对不熟悉路况的驾驶员而设置的。(见图3)
解决办法:同样是在施工图阶段必须进行交通工程与绿化工程对接,着重检查行道树和交通标志牌的距离,交通标志牌前5m以内不能种植行道树,以减少行道树对交通标志牌的遮挡。必要时可将该范围内的行道树取消或调整行道树距。同时在设计文件中还应说明行道树修剪要求。
2.5 行道树与管线冲突
城市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的需求,还要满足城市各类管线布置的需求,这些管线包括电力、通信、公安、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等,甚至还有部队专用电缆。这些管线与城市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城市道路就是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这些管线通常沿着人行道或分车带布置。
为了保证成活率和生长空间,行道树种植有一定的种植深度要求,而当人行道宽度有限时,行道树种植与各类管线的冲突就难以避免。(见图4)
解决办法: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道路专业已综合考虑相关要求,道路专业人员应注意收集资料,了解有何种管线需要布置或预留空间,注意各类管线之间的间距要求及与行道树之间的间距要求,综合考虑布置管线。当发生各类管线与行道树冲突时,优先考虑布置关键的管线,行道树可以考虑布置在道路红线外或取消。
2.6 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
道路绿化效果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置上,这也是绿化设计人员最能发挥水平之处。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选择配置和种植,取得既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是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基本原则。使用地域性乡土树种,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景观特色。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道路绿化的各区域应因地制宜植树,如医院附近、交通干道、风景区等地应按杀菌、吸尘、美化等主要功能种植不同的树种,充分发挥绿化的环境效益。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非常重要。不少外来树种已证明基本能适应本地生长,外来园林植物的选用对促进物种多样性,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能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或少受药剂的污染。一个区域内植物丰富多样,又能模拟再现自然,使道路绿化景观富于变化,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可识别性。
(2)切忌盲目选用外来的植物种。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种,其结果可能因其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影响绿化的整体水平。如南宁市过去曾引种的凤凰木,由于其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几年下来树木存活率极低。
(3)植物景观应追求整体韵律及宏观效果。现代道路的景观空间构成要充分考虑汽车速度等因素,这意味着一切景观尺度需要扩大,绿化方式需要改变,应用大尺度来考虑时间、空间变化,以突出气势,同时环境中也需要有特殊吸引人的景观。规划应从大处着眼,在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各条道路绿化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和谐,过渡自然,变而不乱,取得一个整体的韵律。追求宏观效果,可采用不同树种组合的组团群落式布局,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4)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以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相结合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可营造生态。在道路绿化中多种植高大的乔木是因为成片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且还可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生态条件。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地被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市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乔木是园林绿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仅仅用乔木绿化,则面貌显得单调,也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毫无计划地大植草皮,是对资源及能源的浪费。草坪生态效益和造氧功能都比树木低很多,它的养护费却比树木高3~5倍,而且它的耗水量大,遮阴功能差,尤其是亚热带地区更不宜把大草坪作为主要绿化途径。若由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生态型植物群落,尽量利用立体绿化(尤其适用于高架及立交桥),不但可以丰富园林中的绿化景色,增添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绿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态效益。要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滞尘、减噪作用。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和噪音衰减原理分析,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降噪效果,以乔、灌、地被结合紧密的林带降噪效果最好。生态型植物群落的种植方式,可减少绿化修剪的养护量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土地污染,达到低成本管理养护的目的。地被植物植株低矮,能覆盖地面且养护简单,还要求有观赏性强的叶、花、果等。现代园林地被具有彩化、美化的发展趋势,观花地被是一个重要选择。生态设计应该以植物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球根花卉中有很多种类能满足此要求,因此能作为地被植物广泛地应用。地被植物的合理推广应用不但能有效解决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生态环境和节约管理成本方面的尖锐矛盾,而且选用得当还可完善绿地的生态功能,丰富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降低常规养护费用。此外,某些地被植物的综合开发可增加经济收入。
(5)常绿树种落叶树树种相搭配。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越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城市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南宁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特别是夏季的阳光显得尤为毒辣,在城市道路上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莫过于行道树,道路行道树宜选用浓阴的常绿乔木,可为行人遮挡烈日,侧分带和中分带则可搭配选用冬季落叶乔木,充分展现四季交替的美景。
(6)突出植物色彩、季相、层次、天际线、林缘线变化,可加强景观效果。采用不同色彩的花木和不同绿色度的大、小乔灌木,分层配置或混植,也能创造瑰丽多姿的景观。植物的色彩,首先是叶片,如果从叶色着手,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良好的效果。为了创造出四季花景,有效的配置方法是采取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布置,或混合种植来延长花期景色。配置时,花期长者,株数宜多;花期短者,株数宜少,多采用宿根花卉延续花期。植物材料配置应注意不同的季相,突出某一季节的特色。观叶植物、观果植物或观花植物相对集中,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从整体上看植物群落组成的林缘线为流畅的流线型,而局部又赋予变化;从纵立面上看植物层次为乔、灌、球、地被相结合,天际线具有高低起伏、弧形及塔形变化。
(7)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树种的生态功能,诸如遮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附尘埃、隔离噪音等都是重要选择标准,但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若能提供优良的用材、果实、油料、药材等副产品,也是一举多得。
(8)切勿忽视树种本身的一些特性,选用有黏液、刺、毒、飞絮的树种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若选用了有黏液、刺、毒、飞絮的树种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会给人们的衣、食、住、行造成不便。如北京气温因持续偏高,天气干燥,恼人的飞絮又漫天飞舞,飞絮的“元凶”即为北京市上百万株的杨树,使得路人苦不堪言,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南宁市也曾报道过市民摘玩种植在人行道绿化带的夹竹桃而导致中毒的事件。
(9)植物种植密度适当的原则。由于道路绿化的种植条件有限,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追求景观效果,在有限的种植空间内种植密密麻麻的植物,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结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反而导致植物生长畸形甚至死亡,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控制种植密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3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应该考虑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人文环境、绿化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避免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周而产生错误,使设计真正做到与道路相互融合,美化市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摘要:分析总结了一些城市道路工程绿化设计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从事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设计的设计人员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减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犯类似的错误,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常见错误
参考文献
[1]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2]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 篇5
1、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自己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并正确对待错误。
3、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 ,采用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体会诗的含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能知错就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警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2、学生自读,思考关于什么的名言警句?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那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聆听诗人的教诲。
3、导入本课,板书课题:《我们的错误》
二、初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纠正读音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错误,诗人列举了两件很平常的小事,指名读第一节。当我们犯错误以后,该怎么做呢?指名读第二节。是啊,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勇敢的面对错误,在错误中成长。指名读三四小节。
3、再读课文,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默读诗歌,画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认真体会,可以在旁边做出批注;有不懂的问题要标记出来。
三、精读诗歌,感悟内涵。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诗中的哪些话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关键的词(句、段)
1、“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很多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是未必真正做过深入的思考过,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失败是成功之母?什么情况下会一错再错?
补充从失败的教训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认识。
2、“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教育要点: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吃一堑,长一智。也就是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待错误,要做到,早知道,早改过,才能轻装上阵;错误使人发展,错误使人进步,虽然人们总是渴望不断成功,但是,客观现实总是挫伤着人们的意志,考验着人类的品德,给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确面对,错误往往导引着人们的成功之路。
3、“错误是必修的一课,每个人都要细细读。细细读啊,把它读通,读通它啊,你才会成熟。上好人生这一课啊,你将永远不会糊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重心长的叮嘱,有感情的朗读体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还担心年轻人什么?听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
教育要点:在生活的常理中,错误不会像辉煌照人的成绩那样让人意气风发。错误总是令人讨厌,让人沮丧。但是,诗人却是为错误欢呼歌唱:应该豁达乐观的看待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才能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这样恰恰是成功的保证。
四、阅读欣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进行背诵积累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2、熟读成诵,感悟诗人的心意
诗人象一个温和的长者,象一个谦和可敬的导师,用平等的身份,可亲的态度,温和、朴素而简明的语言,和我们娓娓交谈。没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没有声色俱厉的责备,他态度和蔼,委婉亲切,从各个角度讲述道理,告诫世人,给人深刻的警示。
让我们再来读诗,读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试着把它背诵下来吧。
五、课堂小结
作者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
六、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记忆最深的一次错误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处理,学了这篇文,你觉得当时处理得好吗?今后你打算怎样面对错误?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错误
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知错就改
孩子,你知道错了么
胡佛:错误时间里出现的错误的人 篇6
1929年3月4日,埃尔伯特·胡佛宣誓成为美国第31任总统,这个新领导告诉冒雨观看就职演说的50万首都居民和无数广播收听者说:
“美国几百万个家庭生活在幸福和机遇之中。”他语调呆板但用词仿佛神谕,“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种族,一个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文明,”他说,
“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担心,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一句话可以概括他就职演说的中心:
“没有一个国家比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更安全的了。”
很明显,这些话是他整个竞选团队的意思,但是批评家还是用这些话来攻击他,1932年,一个记者写道:
“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总统候选人如此不计后果地走极端,他对复仇女神发出挑战看她能如何报复。”
但是在1928年,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胡佛的断言非常有理。几十年来,美国民众看到消费主义的文化繁茂生长:福特车,斯蒂贝克车、皮雅士一雅路车、冰箱、电烤机、人造纤维连衣裙进入普通工人家庭,牛气冲天的股票市场、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伴随着实际工资的不断增长,1929年的失业率不到3%。
胡佛入主白宫之后,牛市更旺,“从缅因到加利福尼亚,从华盛顿到佛罗里达,人们都通过经纪人在纽约购买股票,来自国家各个城市的信息表明人们坚信胡佛政府将给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纽约先驱论坛报》这样报道,到了9月,通用电气的股价是396美元,是1928年春天价格的三倍。
但是狂欢和繁荣没能持续下去,通用股价飙升的一个月之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像往常一样安静地开始营业,但是这一天成交量不多,价格急剧跳水,根本控制不住,到了11点钟,交易所变成了疯狂甩卖的地狱,11点30分所有人都陷入了绝望的恐惧之中。10月29日,
“黑色星期二”,情形更加可怕,价值300亿的有价证券瞬间蒸发了。第二天的《纽约时报》报道:昨天股票价格几近崩溃,是股票交易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交易日。到了11月中旬,企业的价值平均比10周前减少了一半。
前期救市
胡佛的前辈也曾面对财政危机,但是没人为他留下有用的经验。在以前的经济衰退中,从1837年延续到1894年的不景气中,总统马丁·范布伦(1837~1841年)、詹姆斯·布坎南(1857~1861年),尤利塞斯·格兰特(1869~1877年)什么都没做。而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1889年)采取强硬手段反对给遭遇不幸的人提供帮助。后来,胡佛也被归入了“无所为”一类的总统之列,实际上,正如人们对一个曾经是活跃的商业部长的人所期望的那样,胡佛以值得赞赏的敏捷试图阻止经济衰退的洪流。
从1929年11月中旬开始,整整9天时间,总统召集工业、财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农业、工会和联邦储备系统的领导人齐聚白宫。在这次为企业繁荣而举行的会议上,总统要求企业保持现有的工资水平,他认为这项政策不但有利于工人也因为保持了消费购买力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求工会不要罢工,不要要求增加工资。
为了稳定民心,胡佛避开人们熟知的“恐慌(panic)”这个词而用“萧条(depression)”来指称这次经济衰退,这个不幸的选择让胡佛本人与这次经济大危机永远绑在了一起。胡佛说“国家的基础经济——制造业和商业贸易一直在正确与繁荣的轨道上运转,”他宣布,
“任何对美国经济的未来缺乏信心都是愚蠢的。”
一开始,胡佛的成功出人意料,资方和工人真的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商业部仿照下属的170个同业工会的经验创造了一个“国家商业调控委员会”,从白宫出来之后,福特汽车的总裁亨利·福特说,他不但愿意遵照总统定的工资标准甚至愿意提高工资。胡佛说服铁路巨头们的投资计划照常进行,国家电力照明公司保证投入1亿美元比他们在1929年投入的还多。
除了督促州长鼓励各州加快建设之外,总统还促成国会拨款1.5亿美元用于公共工程,此外还通过了一项减税政策。胡佛还“哄骗”联邦储备局扩大资金发放,提供更多的贷款。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时所收取的利率也就是贴现率降低到2%的情况。胡佛设立了“联邦农业委员会”稳定农产品价格,在开始的几个月里,效果很显著,美国小麦的价格每蒲式耳比欧洲贵25美分。
尽管所有这些措施都应该由白宫领导和推动,但是胡佛想限制政府的角色。他要求国会不要去管什么经济建设,他建议州长在公共建设投资上既精力充沛同时又要谨慎小心。实际上胡佛把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古老的“公司委员会”,而它根本不清楚自己的领导作用到底该有多大。国家商业调控委员会仅仅满足于扮演建议者的角色,而且,既然胡佛说整个经济体系是正确的,那就没有必要调查为什么经济会衰退,是否需要改革这样的问题了。
胡佛相信,美国短期内就能像1921年那次衰退一样恢复过来,因此根本不需要什么剧烈的补救措施。从商业公司报道的年终利润率,股票市场的几个方面来看,经济确实有所恢复,与过去的经济危机相比,1929年底也没有大型的银行和公司破产,人们总是批评胡佛没有意识到股票市场崩溃引发了全面的大萧条,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过大萧条会持续10之久。1929年年末,
《纽约时报》评选的年度最重要事件是伯德上将在南极的探险,而不是华尔街的大崩盘。
胡佛从没有说过“繁荣就近在眼前”这样的话,是他的副总统说的,但是他确实拒绝面对现实,1930年5月他宣布:
“伟大的经济经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成功。”他告诉商业部长,
“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持续努力我们很快就会恢复。”6月,由银行家和主教们组成的代表团拜访白宫,要总统注意日益加速的经济滑坡的时候,胡佛明显有点恼火,他认为经济正在抬头,失业率在下降,
“绅士们,你们晚来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对胡佛来说,真是祸不单行,1930年夏天,就在工厂企业艰难挣扎的同时,一场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干旱降临在美国的心脏地带。但他认为受灾数字被大大夸大了,红十字会的官员也认为大多数饥饿的恳求者是伪造的,从而拒绝提供他们拥有的紧急物资。州政府估计需要1.2亿美元,虽然这是最保守的估计,但是联邦提供的援助只有25万美元,而且其中没有食品。
胡佛对经济危机的政策,不管是对干旱州还是整个美国,都反映出对什么都管的联邦政府的憎恨和对“当地政府负责”的一种信仰。更重要的是他坚信私人给予的传统,对于在贵格派博爱思想熏陶下长大的人来说由政府来提供救济是难以想象的。假如援助是来自华盛顿,他认为就会损害接受救济人的品性,而且会让愿意奉献爱心的人失去机
会,在胡佛看来穷人应该一直依赖并感激他们的富人邻居。
但是1930年秋天,城市里到处是失业者,乡村更是一片狼藉,总统中期选举期间要求他召开特别的国会会议,国会要求发放10亿美元债券帮助失业者摆脱悲惨的境遇,胡佛被激怒了。不久,他收到一份解释为什么联邦救济迫在眉睫的详细说明:
“社区无能为力,州政府手忙脚乱,当地人厌倦、沮丧、无序、混乱,社区的任务太重了,它们的支柱已经倒塌。”胡佛几乎不能忍受这样的观点,他说:
“美国不可能在恶意的悲观情绪之下,在灾难贩子和哭泣的人手中成长为伟大的国家。在哀嚎悲叹或者由理论家所表演的戏法之下,我们所有人的幸福也不会得到重建。”
1930年10月,大萧条开始一年之后,胡佛才设立了“总统就业紧急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也不是为了解决困难,而是为了阻挡日益增长的失业者对救济金的需求。虽然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500万人,总统就业紧急委员会却没给任何一个州一文钱,而是让报纸刊登一些空洞的标题,比如督促人们雇人“打扮”自己的房子。要求各州分享他们对付失业率的计划和经验,而总统就业紧急委员会则没有任何计划。
1929年以后,人们对胡佛政策的信任已经所剩无几了。资方咬住工资率,所以就减少工作时间,这样工人周薪的钞票越来越少。在1930年,工厂的平均工资减少了35%,底特律比上年少生产了200万辆汽车,2.5万家企业破产,到处是这样不受欢迎的消息。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美国需要总统的指引和安慰,但是却一无所获。
“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对任何事情最暗淡的观点,”胡佛的妻子曾经说,
“那就问他吧。”胡佛找不到任何让这个国家重整旗鼓的动力,
“你不能从我身上找到富兰克林·罗斯福,”他对自己的属下这么说,一个白宫的工作人员曾说,
“胡佛从没说过谢谢,见面连头都不点,从不说‘早上好’,从不说‘圣诞节快乐’也不说‘新年好’,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星期日也不例外,如果说不是更努力的话,他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他总是愁眉紧锁,满脸担忧。”
胡佛总统不知道怎么把手伸向那个绝望的国家。伦敦《泰晤士报》驻华盛顿记者韦尔默特·刘易斯说,胡佛“能够计算波长,但是却看不到颜色……他能理解音频却听不到音律。”传记作家亨利·普林格尔写道,胡佛在发表公共演说时不做一个手势,
“他的下颚在衬衣之上快速安静地运动,面无表情。”
选举中失败
在1930年总统中期选举中,美国人用手中的投票表达了对总统的意见,结果让胡佛非常沮丧。他所属的共和党在国会中的多数党地位动摇了,在参议院中的17个席位的优势减少到1个。1931年第72届国会上,共和党在众议院中失去了52个议席,这是自从1919年之后民主党首次控制了众议院。
但是中期选举并没有给胡佛敲响警钟,而是让他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他1930年12月的政府咨文中,胡佛宣称,
“通过劫掠公共财富,繁荣不会得到重现。”他的这番话是在危机时刻,就在财政体系开始不支的时候说的。在1930年的最后两个月里,600家银行破产倒闭,12月11日破产的美国银行让40万个储户,主要是犹太服装工人的生活积蓄瞬间灰飞烟灭。其中很多工人刚刚移民来到美国,他们信任这个银行,因为它的名字说明它是美国政府的左膀右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破产。
接二连三的不幸事件,让胡佛总统更加焦虑,他试图通过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危机,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在我们的收入之内花费。”胡佛说,他一直坚信这才是刺激经济的根本,他说,比股票冻结更可怕的是美国人冻结对政府的信任。为了鼓励投资者,他选择削减政府花销。
1931年,对胡佛的救济理念人们越来越愤怒。但他还是坚持让社区去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而此时100万美国人在被戏称为“胡佛卧铺”的运输车上寻找庇护之所。很多社区最好的生活水平是仅能糊口。无家可归的失业者在大城市见缝插针地用边角废料修筑遮风挡雨的棚户,这些悲惨的城市贫民区被称为“胡佛村”。到1931年五六月间,美国失业人数达到800万,此时的胡佛从人们在其就职仪式上欢呼的“伟大的工程师”变成了“最大的小气鬼”。
1931年的春天,胡佛的农业计划遭遇惨败,在前几年,稳定谷物公司买下过剩的小麦之后,发现小麦的市场价还是起伏很大。随着存储量越来越多,更本无法处理,买下的棉花也是同样的结果,而胡佛拒绝控制农业产量,结果导致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
1931年6月,稳定谷物公司支撑不住了,拒绝再买入小麦,而且把2.57亿蒲式尔小麦投入市场,市场上小麦价格随之跌到谷底。稳定谷物公司用于购买小麦的5亿美元中的3.45亿美元不翼而飞。棉花最终下降到每英镑4.5美分。政府从市场上购买了350万包棉花,但是随后1000万包棉花涌入市场。稳定谷物公司投降之后,胡佛本来就认为政府管得已经很宽了,这下干脆对乡村撒手不管了。结果农场遭受灭顶之灾,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农场的破产把几百家银行拉向了破产的深渊。在胡佛的总统任期结束之前,1/4的美国农场主失去了所有的财产:他们的土地、股票、谷仓和家园,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是他们家族几代人积累的财富。
或者是出于信仰,或者是为了替自己辩护,胡佛为经济恢复如此缓慢提出了新的解释,
“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存在于美国之外,”他在1930年12月说,
“我们的恢复被那些外部力量所产生的无根据的恐惧和忧虑拖累了。”在1931年6月,胡佛把大萧条的不幸归结于“欧洲大战的邪恶后果——巨大的税收、增长的军火开支、政局和社会的不稳定,新边界造成的经济生活的崩溃。”他对自己的假设越来越有信心,后来干脆明确地说:
“如果没有战争,我们就没有这次大萧条。”
1931年10月,胡佛因在哈佛大学体育场举行的世界职业棒球赛回到了费城,两年以前他在此受到了热烈欢迎,如今等待他的是一片嘘声。就在比赛开始的那天,费城最大的银行富兰克林信托公司宣布破产,正如一个政府官员所说,当天“歇斯底里和不适的心理反差同时抓住了公众。”
富兰克林信托公司所经历的痛苦,不久之后另外的几十个金融机构也品尝到了。因为英国放弃金本位制,一个月之内美国有522家银行倒闭。这个秋天,出现了美国银行史上最大规模的金银外流事件,从银行地下室里提走的10亿美元的黄金,被人们藏在咖啡壶里、床垫下面和其他可以藏东西的地方,再没人说“像银行那样安全”这句俗语了。
在1931年12月的国情咨文中,胡佛坚持,
设计错误 篇7
关键词:C语言,常见错误,程序调试,实例
C语言是在国内外广泛流行、使用的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的主要特点是:概念简洁、数据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运算符多且使用方便灵活。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相比较,具有灵活的编程风格,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例如:一个语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多行撰写;对数组下标越界不做检查;整型、字符型和逻辑型的数据可以通用等)。这就给程序设计人员留下“灵活的余地”,但是由于这个灵活往往给程序调试,尤其对初学C语言的人来说,经常会出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的实例。看着有错的程序,不知该如何进行修改。通过在C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分析了一些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时容易犯的错误实例,提供给学习C语言的同学及相关人员参考。
1 C语言常见错误实例与分析
实例1.Printf语句中“控制字符串”部分分写在不同的行。
例如:main()
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这样的结果:*****
但程序运行后却出现错误信息:“Unterminated string or character constant in function main”,对上述错误,只要在程序第二行、第三行的最后分别加上“”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就是说printf语句中的“控制字符串”部分分写在不同的行时加“”连接。
实例2.忽略了“=”与“==”的区别。
在许多高级语言中,用“=”符号作为关系运算符“等于”。如在BASIC程序中可以写if(m=10)then…,但C语言中,“=”是赋值运算符,“==”是关系运算符。
例如:if(m==10)m=n;
前者是进行比较,m是否和10相等,后者表示如果m和10相等,把n值赋给m。由于习惯问题,初学者往往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实例3.定义变量的位置不正确。
例如:#include
程序运行后出现错信息“Improper use of a typedef symbol in function main”,只要把第六行:FILE*fp;放到第四行前,程序通过。原因是:说明部分要放在其他语句之前。
实例4.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混淆。
在这里就混淆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字符常量是由一对单引号括起来的单个字符,而字符串常量是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C规定以‘�’作字符串结束标志,它是由系统自动加上的,所以字符串“M”实际上包含两个字符:‘M'和‘�',而把它赋给一个字符变量是不正确的。
实例5.输入变量时忘记加地址运算符“&”。
这是不合法的。Scanf函数的作用是:按照a、b在内存的地址将a、b的值存进去。“&a”指a在内存中的地址。“&b”指b在内存中的地址。
实例6.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要求不符。
1)scanf("%d%d",&x,&y);
输入时,不能用逗号作两个数据间的分隔符,如下面输入不合法:
输入数据时,在两个数据之间以一个或多个空格间隔,也可用回车键,跳格键tab。
2)scanf("%d,%d",&x,&y);
C规定:如果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除了格式说明以外还有其它字符,则在输入数据时应输入与这些字符相同的字符。下面输入是合法的:
此时不用逗号而用空格或其它字符是不对的。如下面输入不合法:
又如:scanf("a=%d,b=%d",&a,&b);输入应如以下形式:
实例7.输入字符的要求与格式不一致。
在用“%c”格式输入字符时,“转义字符”和“空格字符”都作为有效字符输入。
例如:输入O K!
则字符“O”送给c1,空格字符“”送给c2,字符“K”送给c3,因为%c只要求读入一个字符,后面不需要用空格作为两个字符的间隔。
实例8.同时定义了形参与函数中的局部变量。
形参应该在函数体外定义,而局部变量应该在函数体内定义。应改为:
实例9.误用变量定义数组。
数组名后用方括号括起来的是常量表达式,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即C不允许对数组的大小作动态定义。
实例10.被调用的函数未在主函数中进行声明。
例如:main()
程序运行后出现错误信息:“Type mismatch in redeclaration of‘swap’”,只要在程序的第二句int a,b;前加一句:void swap();程序运行通过。也就是说:被调用函数的定义出现在主调函数之后(除了函数的值是整型或字符型的),要在main()函数中对被调用函数进行说明,void型函数也不例外。
2 结论
通过上面这些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C语言的开放式编程风格,让C语言初学者,在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微妙的、不易觉察的错误。C语言作为一门完善的编程语言,具有它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规范及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享受到C语言灵活自如的编程风格的魅力,这也是学习一切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7-242.
[2]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20-150.
设计错误 篇8
在一些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常常会受到干扰,导致不能正常工作[1],特别是储存单元,使原来存储的“0”变为“1”,或者“1”变为“0”,即单粒子翻转效应(SEU)。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单粒子翻转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VLSI的发展。
由于单粒子翻转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新的电路设计结构必须减少其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2,3,4]。在这些新提出的电路结构中,比较常用的检查和纠正单粒子翻转的方法是三模冗余(TMR)和软件错误检测和纠正电路。三模冗余[5]是解决SEU影响的最有效方式,其设计原理是将要保护的电路复制成完全相同的三份,同时运行这三部分电路,并且对该三部分电路的运行结果进行大数表决,表决出一个置信度高的结果输出,同时检测出那个冗余逻辑块翻转并进行修复。但它的最大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才能实现该电路结构。软件错误检测和纠正电路[6]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的编解码方式,实现对所存储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最常用的海明码方式[7],其设计原理是在存储的数据源码中加入一些冗余码,使这些数据源码和数据源码之间建立一定的关系,一旦数据源码或是冗余码出现某种错误时,数据码和冗余码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形成非法编码。接收端可以通过检测数据码和冗余码来检测数据码的正确性,并对检测出来的错误数据源码进行修改。
近来,一种基于时钟沿来检测和纠正单粒子翻转的电路结构,实现了检测单元占用更小的面积,使用更少的逻辑单元,实现相近的检测和纠正率。本文在基于该文提出的检测和纠错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多次检测和纠正单粒子翻转的电路结构。
1时钟沿检测和纠错电路原理
1.1 时钟沿产生原理
基于时钟沿的检测和纠正电路原理[8]可知,对于触发器来说,只有在时钟上升沿的时候,输出数据发生转变才是有效的正确数据,而其他任何时刻的变化都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信号错误(本文主要是针对SEU引起的错误)。该电路结构就是基于上述原理,通过对比数据与时钟的转变沿来对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的,其过程可描述为时钟沿经过3个非门的延时,产生信号not_clk,该信号和时钟信号相与产生1个上升沿脉冲。
1.2 错误检测和纠正电路
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错误的检测和纠正。首先,该文信号的错误检测原理图如图1所示。时钟产生的脉冲与数据翻转产生的脉冲进行比较。比较单元的核心部分可由如下表达式表述:
式中:Data_pulse是数据信号经过沿检测电路后的信号;Clk_pulse 是时钟信号经过沿检测电路后的信号。在时钟上升沿时,Clk_pulse会产生一个正向脉冲,如果此时数据发生翻转,Data_pulse也会产生一个正相脉冲,SEU_O将保持0不变,当SEU影响,使数据发生翻转时,Data_pulse会产生一个脉冲,而此时由于不是在时钟上升沿,信号Clk_pulse将保持为1,此时的输出信号SEU_O就被置为1。由上述分析可知,当没有SEU错误发生时SEU_O为0;当发生SEU错误时SEU_O为1;
该文的错误纠正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该部分电路的核心是运用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来纠正触发器的错误输出信号。多路输出选择器的输入信号为SEU_O,输出选择信号为触发器的输出信号,两个输出信号分别连接到触发器的复位端和清零端。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检测到有错误发生时,SEU_O的值为1。此时,如果Q值为1(正确值应该为0),那么就把SEU_O 的值1赋给S1,触发器被清零,Q被置为0;如果Q值为0(正确值应该为1),那么把SEU_O 的值1赋给S0,触发器被置1,Q被置为1,从而实现对Q值的纠正;如果没有错误发生时,SEU_O的值为0,此时不论触发器的输出信号Q为1或0,都不会对Q值产生影响。
为了避免检测电路把纠正之后的Q值作为SEU引起的错误值来进行处理和纠正,该电路添加了一个触发器,用以锁存以前的电路状态,如图1所示。信号SEU_O与信号S3,S4,S5有关,可以由下述表达式表示:
由原理图可知,每一个时钟上升沿到来时就会对触发器清零,电路可以对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第1次发生单粒子翻转并被检测到SEU_O由0变为1,同时触发器被置1,进而SEU_O的值又变为0,纠正后的数据产生数据沿脉冲不会对SEU_O的值产生影响,从而完成这一次的数据检测和纠正。
上述基于时钟沿检测和纠正电路是针对一个触发器的情况,但是一个系统设计必定会包含多个触发器。如图2所示为该电路结构应用到多个触发器的原理图。电路结构可以分为独立模块和公用模块两个部分。时钟是整个电路系统公用的部分,所以时钟沿单元是可以公用的。此外,锁存器是存储前一个时刻的电路状态,所以也是可以作为公用单元使用的。
N个单独模块产生的错误检测信号SEU_O,通过N位的或门输入给公共模块,进而对电路中N能发器的输出进行修改。由图2可知,任何一个触发器检测出有SEU错误产生,该触发器的单独模块输出信号SEU_O变为1,那么公共模块的输入信号SEU变为1,进而通过各个模块的S5信号对状态进行保存,使其对改变后的值不进行错误处理。
2多次检测单粒子翻转的电路结构
由第一节可知,该方案虽然可以以较小的面积和使用较少的逻辑器件实现单粒子翻转的检测和纠正。但是它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数据转变沿的检测只可以检测0到1的转变,不可以检测到1到0 的转变,以至于对由于SEU引起的由1变为0的数据错误翻转无法检测,影响电路系统的稳定行;第二个问题是该电路结构设计的假设条件,每1个时钟周期只发生1次单粒子翻转引起的数据错误。由图2可知,当一个时钟上升沿来临,锁存器的输出Q被清零,SEU_O的值只与数据沿和时钟沿有关。当任何一个触发器的输出由于受到SEU的影响发生翻转时,通过各个独立模块的错误检测电路,检测出有错误发生。此时,该独立模块的SEU_O变为1,并对该模块中的触发器输出进行纠正。同时,公共模块的锁存器被置为1,由前面的式(2)可知,SEU_O变为0,并且与S3和S4无关,直到下一个时钟上升沿到来时,锁存器才被再次置为0,才会随着S3和S4发生变化。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电路结构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可以检测和纠正一次单粒子翻转引起的数据输出错误。
在只有一位触发器的情况下,电路在每一个时钟最多发生一次翻转的假设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随着现在电路规模和功能要求的增加,这将限制电路对数据的检测和纠正,严重影响电路系统的可靠性。
2.1 数据沿的产生
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对数据转变沿的检测采用下述结构。该电路结构采用2个非门和1个异或门。利用两个非门来产生延时,异或门对延时后的信号和原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进而在上升沿和下降沿时产生一个脉冲,用于数据沿的检测。
2.2 多次检测和纠正错误数据电路
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添加了少量的逻辑电路,以实现对由SEU引起的错误数据的多次检测和纠正。原理图如图3所示,与参考文献[1]提出的电路原理相比,该电路结构只是在公共模块上增加了1个非门和1个CMOS传输门,用于检测数据修改是否完成,并对锁存器赋值,使电路在数据纠正完成以后,让锁存器输出变为0,即恢复到没有检测到错误发生的状态。该电路可以对下一个由SEU引起的数据翻转进行检测和纠正,进而大大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路原理:当时钟处于上升沿时,信号S3产生一个高脉冲,此时锁存器被清零。锁存器输出0时,CMOS传输门被关闭,不传输数据。当检测到由于SEU引起的Q值翻转时, SEU_O变为1,此时锁存器被置为1。当SEU_O变为1时,对数据Q进行纠正,Q值发生翻转,会产生一个高脉冲。当锁存器被置为1时,CMOS传输门导通,SEU_O又变为0。数据Q被纠正,发生翻转产生1个高脉冲,此时CMOS传输门被导通。数据Q产生的脉冲经过传输门和非门,变为低脉冲,该脉冲传输到锁存器的输入端,进而锁存器的输出变为0。此时,CMOS传输门关闭,信号SEU_O只与S4和S3有关,电路的错误检测和纠正电路恢复到没有发生错误时的状态,准备检测下一个数据沿。
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电路可以实现电路对多个SEU引起的数据错误翻转进行检测和纠正,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该电路分为两个部分,上虚框内是每一个数据单独具有的错误检测和修改部分;下虚框内是该电路的公用部分。
该电路结构运用到N位触发器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与原来的设计类似,该电路结构有N个独立模块和一个公用模块。由图可知,每个单独模块输出的信号SEU_O通过一个N输入或门,得出的逻辑值传输给公共模块的SEU信号,以控制各个单独模块的数据纠正。当检测到SEU发生后,触发器的输出变为1,CMOS传输门被导通。
此时,各个单独模块的信号S4通过一个N输入或门,得出的逻辑值传输给公共模块,以改变锁存器的输出,进而各个模块的信号SEU_O也只与各个模块的数据沿和时钟沿有关,回到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准备状态。从而达到多次检验和纠正SEU引起的错误数据翻转。
3仿真结果
为验证多次检测和纠正电路的可靠性,使用仿真器的内建命令进行了错误注入[9,10],运用TB文件对输入数据进行控制,以模拟真实情况下的SEU。在不是信号上升沿的时候,使触发器中输出信号Q发生翻转,模拟SEU引起的错误输出,通过观察信号Q的值,进行检验电路的检测和修改功能。
图5是基于上述电路结构和错误注入的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触发器的输出信号Q的变化,检测和纠正电路的工作状态。在左侧椭圆标示的位置,是正确的数据翻转。此时产生了数据脉冲和时钟脉冲,检测信号SEU_O和锁存器的输出(LATCH)没有发生变化,保持0的状态;在右侧椭圆标示的位置可以看出,是错误的数据翻转引起Q变为0。
此时,检测电路检测出其为错误的数据翻转,信号SEU_O由0变为1,锁存器输出信号变为1,CMOS传输门导通。当信号SEU_O为1时,纠正电路对Q值进行纠正,Q值恢复为正确值,与此同时,信号S4(即Q_pulse)产生一个正脉冲。由于CMOS传输门此时导通,所以信号S4经过一个CMOS传输门和一个非门传输给锁存器,锁存器的输出信号变为0,CMOS传输门关闭。由于在SEU_O信号由0变为1时,锁存器被置为1。此时,信号SEU_O变为0,信号SEU_O和锁存器的输出(LATCH)恢复错误纠正前的状态。由上述分析可知,信号SEU_O跳变为1的时间间隔很短,如图5所示。
4结语
本文提出的电路结构可以实现对SEU引起的数据错误翻转进行多次检测和纠正,完善了参考文献[1]所述电路结构,打破了该电路的1个时钟只可以纠正1次SEU引起错误的局限性。在提高电路结构的检测和纠正能力的同时,本文提出的电路结构只是增加了极少的资源消耗。为了更好地检测SEU引起的错误翻转,在每个单独模块中只由原来的与门替换为异或门;为了实现对电路错误翻转的多次检测,仅在电路的公共模块上增加了一个N输入或门,即整个电路只是增加了一个或门。因此,仅占用较少的面积和资源,就能对触发器的错误翻转进行实时监控。
摘要: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钟沿的自我检测和纠正的电路结构,以纠正由单粒子翻转(SEU)引起的数据错误。简单概述了已有的检测和纠正SEU的电路结构,并在该电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电路结构,以实现对触发器以及SRAM等存储器的实时监控,并可以及时纠正其由于SEU引起的数据错误。采用内建命令进行错误注入模拟单粒子翻转对电路的影响。改进的电路与原来的电路相比,以微小的面积和较少的资源换取更高的纠错率。
关键词:SEU,检测和纠正,时钟沿,FPGA,触发器
参考文献
[1]BAUMANN R C.Radiation-induced soft errors in advanced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De-vice and Materials Reliability,2005,5:305-316.
[2]JOHNSON B W.Design and analysis of fault-tolerant digi-tal systems[M].[S.l.]:Adsison-Wesley,1989.
[3]NICOLAIDIS M.Design for soft error mitig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Device and Materical Reliability,2005,5:405-418.
[4]SHIRVANI P P,SAXENA N,MCCLUSKEY E J.Soft-ware-implemented EDAC protection against seus[J].IEEE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2000,49:273-284.
[5]SAMUDRALA P K,RAMOS J,KATKOORI S.Selectivetriple modular redundancy(STMR)based single-event upset(SEU)tolerant synthesis for FPGAs[J].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2004,51:2957-2969.
[6]林博.存储芯片纠错电路设计与FPGA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7]王爱珍.扩展汉明码的编解码器设计及其FPGA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8(19):187-191.
[8]RUANO O,REVIRIEGO P,MAESTRO J A.A newEDAC technique against soft errors based on pulse detec-tors[C]//Proced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S.l.]:IEEE,2009,8:2293-2298.
[9]任向隆,马捷中,曾宪炼.基于VHDL的故障注入技术研究[J].测控技术,2009,28(11):73-76.
设计错误 篇9
1 城市色彩的定义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的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
2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2.2 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了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2.3 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2.4 城市色彩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能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
3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笔者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3.1 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不张扬、不艳丽的色彩,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3.2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现存某些古建筑周边便注意这种协调,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形成一个色彩小环境。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3 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了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3.4 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二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青岛独有,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贪为己有”呢?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裁,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4 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倾向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认为目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必须反对、制止以下三种倾向:
4.1 反对城市色彩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怪艳无序。特别是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颜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印象,使行人浮躁莫名,头晕目眩。因此,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商店门头应提倡艺术招牌为主,取代灯箱店招。
4.2 反对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的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于是,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中。更有的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4.3 反对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专门研究、倡导及规划,笔者认为,追赶建筑色彩时髦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城建负责人、建筑师及建筑业主,并非出于商业目的或权势动机,仅仅是为追赶新潮或做模仿秀,而把城市色彩搞得一塌糊涂。新并不就是美,经济强势不等于文化发达。建筑有时代性,但盲目追随仿效的建筑时髦倾向本身,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时髦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遗憾的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早期去得多的地区和国家是香港、日本和美国,这些地区和国家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建筑及色彩便被视为楷模,就像到处仿造高架桥一样(欧洲城市几乎都是由隧道解决交通问题的),我们城市的色彩也步入了误区,并经过国内城市相互仿学,便形成了种种时髦倾向。
地面乱铺彩砖便是典型一例。它似乎是从日本(在日本城市笔者见过红地砖)学来,由大连兴起然后在国内蔓延开来的。笔者两次去欧洲,都十分留意,没发现有城市人行道或广场是铺彩色地砖的(他们的人行道和广场,要么保持几百年历史的蘑菇石,要么是最简单的水泥地砖)。彩色人行道,不仅破坏了城市色彩的和谐,而且,因保洁困难很快变成大花脸,又脏又丑,恰恰给城市脸上抹了黑。玻璃幕墙又是一例。玻璃幕墙可能造成光污染,这已是共识,但它所造成的色调污染相对说来更严重。由于质料本身造成色调、色度的差别,它难与传统建筑色彩协。因此,巴黎的老城区见不到一座玻璃幕墙建筑,这是它们城市色彩得以延续的客观基础。但我们的玻璃幕墙建筑,可插建到任何区域,而一座这样的建筑,就可能将整条街的色彩给破坏掉了。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的传统商业街,其色彩之所以“没救”,玻璃幕墙是致命的因素。
白磁面砖则是中国特色的建材。它作为南方暴发户文化代表,很快普及全国成为时髦,却是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的悲哀。不管功能造型环境,一律白面砖,只能给人以贫血的感觉。关键不在白色本身,而是这种亮度高、反光强的白面砖,夏日阳光下,白色刺目,萧瑟冬天里,白色寒心,从不给人悦目的感觉。它既难以与其它城市色彩协调,所造成的创伤又永远不能恢复———因为它的一个致命特点是永远不会变“旧”,甚至无法通过立体绿色遮掩其丑陋色彩。因此,这种白色污染到哪里,传统城市风貌就被破坏到那里。所幸,目前的这种白色时髦潮已成为过去,但新的装修材料、新的建筑色彩时髦可能正在形成。只有当每个城市找到自己的色彩感觉,树立了城市文化自信,这种时髦才会被鄙弃,那时,我们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和保护才真正有希望。
摘要:文章从城市色彩的内涵概念入手,论述了在城市化的今天,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现实意义和原则,揭示了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某些错误倾向,以及克服这些倾向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色彩规划,城市化,倾向,措施
参考文献
设计错误 篇10
一、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利用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时常教导学生不能犯错,认为错误不应存在,有时会指责批评学生.实际上,错误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但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这点.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效果的反馈,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利用策略
(一)宽容对待错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有限,学生的思想发育不成熟,情感比较敏感脆弱,在犯错后很容易感到不安自责,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降低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这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负面情绪,培养学生的信心.例如题目:(1)一袋食盐有1/2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2/5,用去多少千克?(2)一袋食盐有1/2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2/5千克,用去多少千克?学生对这两问的解答都是1/2-1/2×2/5.通过学生对(2)问的错误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是受(1)问中的思维定式影响,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2)问中的“千克”这一细节,鼓励学生,而不是批评.面对学生的低级错误,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让学生意识到犯错并不丢脸,重要的是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言:“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准确分析错误,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当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出现错误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找出出错的原因,定位到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加深印象,促使其在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题目为:4×5+10÷2=?,学生的解答为15,解题步骤为:4×5=20,20+10=30,30÷2=15.通过学生的这一错误答案,老师可以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四则运算的规则.老师应告知学生在四则运算中,乘除法要先于加减法,学生便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会对四则运算法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公倍数”一节时,题目为:求以下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5和30,14和35,21和28.学生的答案分别是750,490,588.学生回答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将它们相乘所得的数值.通过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在于没有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因此老师应该对公倍数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发现自己出错的原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有效总结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数学学习中,做练习时,学生时常出现错误,原因多种多样.这些错误并不可怕,而是宝贵的学习经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言:“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数学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数学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总结,使学生反思错误,在错误中进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公因数”时,在回答18和36的公因数是多少时,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2、3、6、9.显然他们忽略了18这个最大公因数,在求公因数时,易忽略该数本身是小学数学中常见错误类型.老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再次遇到公因数的题目时,就会吸取经验.例如一道“求平均数”的题目:一只轮船从海港出发,顺水每小时航行30千米,2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逆水航行用了3小时,求这只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回答为:30×2÷3=20(千米),(30+20)÷2=25(千米).显然学生是将“速度的平均值”和“平均速度”两个概念混淆了.在总结错题时,偷换概念是练习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总结错误中的共同点,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理论或方法,这是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做练习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现象,老师应该正视错误,不要忽略这些错误资源.要学会宽容学生出现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要善于准确地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进行反思,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人无完人,犯错在所难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学会利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薇薇.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2]杜娟.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设计错误 篇11
关键词: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纠正策略
一、错误分析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們在对对比分析理论的批判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错误分析理论。1967年,科德(Corder)正式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他认为,错误分析是对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所产生错误的性质、产生原因,并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观察来寻找学习者出现错误的来源。研究错误分析理论与实践对英语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可以辅助教师正确地处理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并对其错误加以适当的更正。
二、错误原因
学生在定语从句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法知识劬全面系统
大多数高中生认为自己在定语从句学习过程中犯错的原因是对但由于春节语法规则掌握不牢固。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够系统全面,就会导致他们错误的认识。如:What have you got____ will help a cold. Do you have anything____ you want to say for yourself?在两题都是考查关系代词that的使用情况,许多学生往往只知道that的一些基本用法,平时没有归纳总结,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一些知识点就容易忽略与遗忘,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碰到这方面的问题自然就容易出错。
2.缺乏必要的英语语法与词汇知识
大多数高中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定语从句出错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不好。学生不清楚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基本知识,这对他们学习定语从句有很大的影响。有一些同学在做题时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如:This is the museum______ I visited last week.中,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出visit是及物动词,因此也就无法知道关系词在从句中所做的成分,出现错误就不可避免了。
3.语言迁移
戴炜栋指出,语言迁移是二语学习者出错的原因之一。同行可称为语际干扰,指母语的语言规则干扰二语学习,造成学习者的目标与使用错误。二语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离不开母语的帮助,母语对目标与的学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母语是学习者最习惯的表达手段,并且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因此,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的中介语中。这就会影响学习者习得目标语的规则,出现各种错误。高中生在使用定语从句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的母语中没有定语从句这种语法现象,汉语中虽然有定语,但与英语中定语从句这一结构相差甚远。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定语从句的用法规则,且尚未完全形成使用定语从句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在运用过程中会经常出错。
三、错误的纠正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错误分析理论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何时纠错,怎样纠错,由谁来纠错。这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什么时候纠错
在纠错时间上,教育心理学上有“纠错黄金期”的说法,即学生积极性的最高时期,是学生发现是否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第一次机会有关错误的宝贵期,学者们并未对这一观点达成一致,但普遍认为应一句错误的类型来决定何时纠错。如在语法练习时,海德克逊(Hendrickson)认为出现错误必须及时更正,而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可以延期纠正。如果出现了纠错时间错误,则很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尤其是对较内向和面子小的学生,这种纠错的负效应更为明显。邱兆杰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语音、词汇、组织结果等错误应随时纠正,而拼写、标点符号等错误则偶尔纠正即可。
2.怎样纠错
当教师决定纠错时,教师就应该考虑怎样纠错这一问题。海德克逊(Hendrickson)将纠错方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纠错,即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立即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并提供修改的意见。二是间接纠错,即暗示错误存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改正错误。而纠正中学生在学习中易犯的错误时,纠错要偏向于大错误而非小错误。如:“I like take taxi but my friend said so not that we should be late for school.对于这个错误,就属于大错误的范畴。教师应该立即更正这个错误。而如:”If I heard from him I will let you know.”类似这样的小错误则尽量不纠正。因为这样的错误并不能影响学生对意义的理解。
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对高中生英语定语从句的学习进行调查,发现了高中生在学习定语从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语法教学要更加的全面和系统。对学生而言,自身要补缺补差,努力提高自身英语基础。再次就是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要及时的复习。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8-08.
[2]李陆桂.高中英语语法大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3]Brown D.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原则.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02.
[4]高丽新.教师纠正反馈语的类型及作用分析.东北大学学报,2008(2).
(作者单位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设计错误 篇12
一、火眼金睛———通过“辨错”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 因此, 出错在所难免.出错, 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 认识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出错, 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 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出错, 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 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教师不应将错误视之为洪水猛兽, 或“快刀斩乱麻”, 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 再接二连三地提问, 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 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 都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 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 企图直接拉住学生迈向“错”的脚步, 结果就可能阻断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在回味疑惑、反思的境界中“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让学生带着火眼金睛发现错误, 还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惊奇感的问题, 让学生在辨析错误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并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迁移知识、分析思考, 从而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二、对症下药———通过“纠错”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从知识的定义、本质出发辨错, 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错误进行对症下药, 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来源并发展该问题, 找到更成熟的解法和一般结论.笔者尝试在典型的纠错过程中让学生暴露思维, 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错误和失败, 通过纠错回顾解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积极整理思维过程, 寻找错误原因, 寻求知识点与数学思想方法上的漏缺, 概括总结出一般方法和规律, 使解题过程清晰, 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求出一解, 导致不完整解题, 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出现漏解情况的原因, 积累经验, 强化数学分类的严密性、分类标准的科学化, 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层次、有步骤地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
三、将计就计———通过“用错”激发创新思维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而课堂上发生的错误并非是一文不值的, 它往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善于巧用错误, 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 引领学生从错中找出合理的一面, 从错中找出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 把“错误”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 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走出误区, 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1】七年级期末复习课中笔者给出了一个化简题目:, 并请两位学生板演, 其中一位学生通过通分求出正确的结果, 而另一位学生解的过程是:原式=3 (x-1) +2 (2-x) =3x-3+4-2x=x+1.当笔者点评这个学生的解法时, 引来了一些嘲笑, 于是笔者立即问:错在哪儿呢?学生回答道:“把方程变形 (去分母) 搬到解计算题上了, 结果丢了分母.”这个做错的学生面红耳赤, 低下了头.但这时笔者来了一个“顺水推舟, 将错就错”: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 虽然解法错了, 但却给我们一个启示, 该题若能去掉分母, 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 因此能否考虑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一个新颖的解法也就得出了.
去分母得:3 (x-1) +2 (2-x) =6A,
去括号得:3x-3+4-2x=6A,
合并同类项得:x+1=6A,
这时学生都赞叹这种解法很有创意, 同时这种新颖的解法也唤回了做错该题的学生的自信, 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 像上面的类似错误是教师经常碰到的, 它是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符号、表象或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上出现了编码错误, 或是产生负迁移, 它往往带有普遍性.因此, 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辩证地分析, 不必“如临大敌”, 而应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 研究它的起因, 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 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四、巧设陷阱———通过“诱错”培养质疑能力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在易错的环节上设置“陷阱”, 诱使学生“误入歧途”, 制造思维冲突, 诱发灵感, 产生真知.这样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 又能使学生深刻地有突破性地认识到错误所在, 有利于自诊自治, 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
【例2】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 笔者有意设计了一个有价值的“错误”:在■ABC中, a、b、c为∠A、∠B、∠C所对的边, 其中a=3, b=4, 求c的值.很多学生答道c的值为5.此时笔者不加以评价, 试图让学生自己从“圈套”里走出来.这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
生1: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不能用勾股定理,
师: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当是直角三角形时, c的值是多少?
(这次全班的结果都是5.笔者没有评价, 让学生继续思考.)
生2:不对,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时, c应该是5或7.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2:当c是斜边时, c=5;当b是斜边时, c=7, 而a不可能是斜边.
师继续追问:如果是锐角三角形, 求c的取值范围.
(几分钟过后,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
生3:c<5, 因为∠C是锐角, 所以它所对的边c应小于∠C是直角时所对的边5.
(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 又有几位学生举手)
生4:不对, 应该0<c<5, 因为边长是正数.
生5:不对, 应该是1<c<5, 因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 c的取值范围是1<c<7, 结果应该是它们的公共解.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
这时全班学生都已误入了教师所设的“陷阱”, 因为他们只考虑了∠C是锐角, 而没有考虑∠A与∠B是锐角.
师:由前面可知当c=5时, 是直角三角形, 而也在1<c<5在范围内.
受到教师的启发, 学生更加投入了.
生6:1<c<5能保证∠C是锐角, 而不能保证∠A与∠B是锐角.
生7:答案是<c<5.若∠C是锐角, 求得1<c<5, 若∠B是锐角, 则∠A也是锐角, 求得<c<7, 结果<c<5是它们的公共解.
【设计错误】推荐阅读: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05-21
《错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17
刚入行设计师容易犯的10个错误08-25
解题错误07-16
错误做法07-17
使用错误07-19
英语错误10-15
错误利用05-10
书面错误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