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精选7篇)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 篇1
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参考题目
(一)一、填空题
1、中国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2、在各种宗教中,(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最长。
3、我国五大宗教的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
4、河南省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观的是(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
5、我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6、我省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河南圣经专科学校)、(河南佛教学院)。
7、我国宗教的特性是“三性”,即(长期性)、(群众性)、特殊 复杂性。
8、(《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法律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9.我国现行的宗教事务方面的行政法规有两部,即(《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10、《宗教事务条例》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30日颁布,于(2005年)3月1日施行。
11、《宗教事务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财产)、法律责任和附则七个部分。
1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 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是(C)A、真实的 B、半真半假的 C、虚幻的
2、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A)A、对立的 B、一致的 C、不相关的
3、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A)A、长期存在 B、短暂存在 C、消失
4、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C)A、理性 B、感性 C、信仰主义
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D)进行宗教活动。A、寺庙 B、道观 C、教会 D、学校
6、中国本土的宗教是(B)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B)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在校学生参加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
B、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成立任何宗教组织。C、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举办任何宗教活动。
D、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布道、传教和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9、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是(C)。A.自治、自办、自传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养、自治、自办
10、我国实行(C)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A.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B.宗教自由 C.政教分离
11、除经政府(A)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A.宗教事务 B.民政 C.旅游 D.文物
12、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的法律责任外,由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B)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A.宗教活动场所 B.宗教团体 C.宗教院校 D.宗教界
13、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C.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D.互相合作,互相促进
14、(B)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自由
C.尊重和保护公民
15、《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B),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A.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B.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C.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自由
16、宗教团体应当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B)。A.相一致 B.相适应 C.相协调
17、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C)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A.任何 B.未经登记 C.依法登记
18、擅自出版、印制、发行(B)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或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A.宗教艺术品 B.宗教出版物 C.宗教用品
19、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改正 B.取缔 C.停止活动
20、《宪法》第(B)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A、第十六条 B、第三十六条 C、第五十六条
21、党的(B)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22、党和国家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C、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上来
23、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C)。A、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24、(B)中央6 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并就依法管理的内容、目标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A、1982 年 B、1991 年 C、2004 年
2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B)。A、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团结和睦,有利稳定 B、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C、求同存异,团结多数,把握方向,稳步推进 26、2004 年11 月30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426 号令,颁布《宗教事务条例》,(C)正式施行。A、2004 年11 月30 日 B、2005 年1 月1 日 C、2005 年3 月1 日
27、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B)的规定办理登记。
A、《宗教事务条例》 B、《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8、(A)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受宗教留学人员。
A、全国性 B、省宗教团体 C、市宗教团体
29、《宗教事务条例》将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C)两类。
A、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场所 B、聚会点 C、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30、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C)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A、信教群众 B、乡镇、街道 C、宗教团体
31、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A)管理。A、民主 B、分级 C、属地
32、宗教活动场所合并、分立、终止或者变更登记内容的,应该到(B)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A、民政部门 B、原登记管理机关 C、宗教团体
33、宗教团体、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编印的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需经(A)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同意。A、省级 B、市级 C、县级
34、举办各类宗教培训活动,由宗教团体报举办地(B)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A、省级 B、设区的市 B、县级
35、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C),现有信教群众1 亿多人。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 B、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C、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36、各层面宗教关系的和谐,核心是(B)。A、政教关系的和谐 B、以人为本 C、政治上团结合作
37、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的基本原则是(C)。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C、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38、李瑞环同志在1995 年指出:“在我们国家,任何人、任何团体,包括任何宗教,都应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C)。“四个维护”已成为我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所遵循的行为准则。A、社会和谐 B、宗教和谐 C、国家统一 39、17 至18 世纪由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准许中国天主教徒按本国习俗敬礼、祭祖,清王朝遂下令禁止传播天主教,发生了此谓延续百年之久的(B)。
A、“禁教之争” B、“礼仪之争” C、“祭祖之争”
40、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分(C)两大宗派。A、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B、乾道和坤道 C、正一道和全真道
三、多项选择题
1、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ABCDE)A、维护法律尊严 B、维护人民利益 C、维护民族团结 D、维护祖国统一
2、邪教的危害有(ABCDE)A、对抗社会 B、戕害生命 C、骗取钱财 D、破坏国家统一 E、精神控制
3、封建迷信活动有(ABCDE)A、算卦 B、风水 C、圆梦 D、拆字 E、招魂
4、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以下人员不能信仰宗教(AB)A、共产党员 B、共青团员 C、一般群众
5、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ABCDE):
A、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B、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 C、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 D、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ABCDE):
A、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 B、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对宗教教职人缘的选任和变更 C、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
D、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7、以下叙述正确的有:(ABCDE)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B、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D、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E、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8、我国五大宗教是(ABCDE)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E、道教
9、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BC)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11、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是(AD)。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B、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D、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ABCD)的活动。A、破坏社会秩序 B、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C、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D、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13、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AB),规范宗教事务 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宗教事务条例》。A、宗教和睦 B、社会和谐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1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ABC),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A、财务收支情况 B、接受捐赠情况 C、使用捐赠情况 D、外宾接待情况
15、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工作原则是(ABCD)。
A、积极支持 B、平等对待 C、依法管理 D、完善机制
16、宗教院校由(CD)举办。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举办宗教院校。
A、国家宗教局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局 C、全国性宗教团体 D、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
17、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得含有下列内容(ABCDE)。
A、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B、破坏不同宗教之间和睦以及宗教内部和睦的 C、歧视、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D、宣扬宗教极端主义的 E、违背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
18、政府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ACD)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A、独立自主 B、自力更生 C、平等友好 D、互相尊重
19、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ABCD)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学校中(ABCDEF)A、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B、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
C、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
D、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 部门审批;
E、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F、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宗教传播的活动。
21、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指(ABC)A、中国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组织人事权由中国各宗教自己掌握,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操控;
B、在经济上我国各宗教的办教经费独立自筹,不接受外国的办教经费;
C、在宗教思想上各宗教都能够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2、我国《宪法》确立的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主要体现在(ABCD)A、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B、中国实行宗教与政权相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C、宗教组织、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要在宪法、法律和法规范围进行活动;
D、中国各宗教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23、我国宗教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ABC)A、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B、平等友好交往原则
C、非宗教交往不得附加宗教条件原则。
四、是非判断题
1、我国宗教方面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
3、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4、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5、对强迫少年儿童入教念经,影响正常教育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6、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7、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8、党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9、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往来,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10、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11、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12、共青团员不得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13、当代大学生要准确识别邪教,提高防范能力,了解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邪教,做到不听、不信、不传,检举邪教的违法活动,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抵制邪教。(√)
14、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在普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
15、刑法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17、严禁外籍教师、外籍留学生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发展教徒的活动。(√)
18、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19、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非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20、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严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 和宣扬有神论,严禁散布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规的怀疑和不满。(√)
21、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22、根据有关规定,除经批准的宗教院校外,各级各类学校一律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在学校成立带有宗教背景或宗教意图的社团组织,不得强迫、引诱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
23、在校学生不准参加任何宗教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和培训班,不得拉拢引诱其他不信教学生信仰宗教,不得开展各种包括宗教内容的集会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宗教传播活动。(√)
24、政府依法管理的宗教事务以“是否属于内部事务”来划分,管理宗教事务不应干预宗教的内部事务。(×)
25、宗教和谐应该包含三个基本层面,即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教关系的和谐。(×)
26、以其他身份入境的外国宗教教职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社会团体邀请,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以在依法登记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27、佛教四大名山通常是指五台山、青城山、九华山、普陀山。(×)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什么?(P3)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但其反映是颠倒的、歪曲的、虚幻的。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3)答: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它的消亡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二是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党的肌体,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提出了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
3、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5)答: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不可偏废。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答: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制约。国家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干预或施加压力,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必须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和行为,以及社会公共活动涉及宗教界权益的关系和行为的行政管理。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基本内容是要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证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绝不允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6、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是什么?(P10)答: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场所合法,宗教活动应当在经过政府核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所进行。二是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宗教活动必须由宗教团体认定的教职人员或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三十宗教活动内容合法,不得影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7、针对宗教活动,在大学校园中所规定的“四严禁”、“两不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11)答:在大学校园内,不允许进行宗教活动(神学院除外),其具体规定是“四严禁”、“两不得”,即: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严禁在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办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不得开设带有传教性质的课程,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
8、基督教家庭聚会的内涵是什么?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重大差别是什么?
答:家庭聚会,是指基督教徒按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参加的人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为主,有时有少数亲戚、邻居参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作念经祷告。
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指未依法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筹备设立和登记,自发形成有一定数量的信教群众参加、有固定的主持人、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基督教聚会点。
基督教家庭聚会,是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国家予以尊重,但要防止其演变为私设聚会点。私设聚会点是违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 设聚会点。
9、什么是邪教?(P12)答: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标榜、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步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10、邪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12)答:邪教的共同特点是:借用宗教的一些名词术语编造歪理邪说,散布迷信思想;在宣传世界末日、制造恐怖气氛的基础上,神化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推行狂热的教主崇拜;对信教徒通过洗脑、恐吓、诱骗等手段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建立严密的组织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不择手段疯狂敛取钱财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邪教的邪恶本质,使邪教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邪恶势力。
11、如何识别邪教?(P13)答:第一,看历史。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邪教则都是迅速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它们与宗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第二,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 等。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12、什么是封建迷信?什么是封建迷信活动?(P14)答:所谓封建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招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流行于封建社会,这些习惯上称之为封建迷信活动。
13、简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P15)答: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世界。在认识方法上,宗教与科学也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去认识事物的各种联系并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主义,依靠超经验、超理性的启示或神秘主义的直觉。在社会作用方面,宗教与科学也是大相径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宗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通过宗教运动对社会发展起过特殊的推动作用,但一般说来,宗教在历史发展中是一种保守的因素。因为宗教往往把现存的社会制度当成神意的体现,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14、简述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的联系.(P16)答: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是人们的一种思想认识;民族习俗属于某种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不能把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混为一谈。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二者都以特定的民族为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民族,二者均无从表现;二是宗教信仰最终必将外化为宗教行为,即通过参加一定的宗教活动使宗教信仰本身得以实现,这样二者在行为上有所统一;三是一些直接来源于宗教的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民族习俗,或叫宗教性民俗,成为整个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15、简述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两层含义。(P19)答: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1)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 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16、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的传教活动包括哪些内容?(P21)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下列传教活动:(一)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二)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三)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四)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五)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六)制作或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七)散发宗教宣传品;(八)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17、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什么?
答:利用宗教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法规,企图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活动和宣传;违反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企图控制我国 的宗教团体,干涉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的活动和宣传。主要表现:一是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比如:东突/藏独);二是试图重新控制我国的宗教(比如:攻击我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扶植宗教地下势力,建立非法宗教组织);三是大肆进行非法传教活动(比如:利用电台广播、互联网传教;以学术交流、投资办企业、旅游等为掩护,开办地下宗教培训班、发展信徒等)。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 篇2
一、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介绍
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是一项面向天津地区普通高校 (含独立学院) 在校本科生的竞赛活动, 自2012年以来, 已经举办了三届。竞赛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旨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 (文、史、哲、艺以及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 和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与积极性,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促进科学与人文交融, 强化大学生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使命, 拓宽在校大学生文化视野, 为大学生成才奠定更为深厚的基础。自人文知识竞赛开办以来, 各高校始终坚持以人文知识竞赛为载体, 努力推进课程建设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学生培养计划中, 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环节相结合, 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探索出新路径。
二、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1. 人文素养培养功能
界定人文素养, 必然会涉及到“人文”和“素养”两个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文”一词则被解释为“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被解释为“平日的修养”, 在《辞海》中则被解释为“经常修习涵养”或“平素所蒙养”。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根据相关研究对人文素养的定义, 将其界定为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和人文方法四个方面构成的综合素养[2]。人文知识指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最核心的部分, 是人文知识长期积累而成的精华, 主要是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关怀和尊重;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是体现人文修养的自觉活动;人文方法是人文行为和人文精神得以体现的途径, 个体要经过学习, 体验, 内省几个阶段获得, 在高校主要体现为人文教育和相关的活动。以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为例, 比赛首先考察的就是大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功底, 这就要求各代表队队员具有浓厚的人文兴趣、扎实的人文理论知识。我校为促进人文知识竞赛的开展, 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 常规设置了历史与文化模块、文学与艺术模块、哲学与心理学模块等, 其中由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利民教授等开设的《中外文学经典与文学精神》一课, 改革上课方法, 将传统的面授班, 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程开设以有近五年的时间, 学生选课热情高, 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此外, 为大力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我校每学期邀请知名学者开讲“继之讲堂”, 结合当前热点问题, 讲授人文知识, 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创新精神培养功能
对大学生来说, 创新精神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 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3]当今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一致认为,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 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 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 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学科竞赛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学科竞赛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二是通过学科竞赛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4]。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对竞赛题目的分析发现, 相当大的一部分题目考察了学生将文化知识应用于文学创作的能力, 具体包括了诗歌创作、话剧创作的多个方面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文学创作中。我校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构建了以人文教学为基础, 以知识竞赛为载体, 以文学训练为手段等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创新性教学环节,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实践能力培养功能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 是个体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它不是由书本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磨练获得的。21世纪对大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 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体现。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传道、授业、解惑”, 传统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5]。天津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决赛为例, 包含四个环节:知识问答部分 (包括中外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基础知识) , 诗歌创作部分、即兴说理部分和人文演艺四个部分。决赛的题目设置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解决竞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校为准备人文知识竞赛,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把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鼓励学生走入社会, 贴近生活, 积极参加文化实践活动。
4. 团队意识培养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浪潮下, 团队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团队意识主要包括:协调合作能力、事业感和责任心、信任和尊重、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6]。高等院校必须将团队意识的培养放在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层面, 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天津市人文知识竞赛为例, 从初赛阶段的准备, 直到现场决赛的结束, 比赛持续3个多月的时间, 时间跨度长, 在参赛过程中, 面对高难度的比赛试题, 要求各参赛队的5个成员既有明确分工, 更要相互协作, 可以说每一步成绩的取得, 都是对团队能力的一次考验。我校在备战人文知识竞赛的过程中, 加强对参赛成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的教育,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探索问题的毅力和遭遇挫折的勇气, 要求学生相关信任、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相互谦让, 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1世纪的大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举办学科竞赛正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开展学科竞赛, 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教学改革,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西明, 邓明, 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130-132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9) :156-158
[3]葛军.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舞台[J].江苏教育, 2013 (2) :80
[4]李国峰, 张世英, 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24-26
[5]汤加乐, 程放, 黄春辉, 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88-89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
1. 背景图示理论
图示是大脑为了便于储存和处理,将新事物和已有知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新信息在人脑中的编码,解码,重组,储存的一系列过程。图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来的(Carrell, 1987)。而现代图示理论是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D.E. Rumelhart提出来的,他分析了既存知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Rumelhart, 1977)。
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形式上被称为图示理论(张敏,2013:16)。图示理论认为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文本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图示主要有语言图示,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就是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内容图示。对文化背景越是了解,知识面越广,对所阅读文本背景熟悉程度越高,理解过程就越容易。
2. 大学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大学英语阅读包括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可仍然有一些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主要是学生对文章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即使认识单词,认识句子结构,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英语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如American Civil War, American dream, African American, Black Tuesday, Public university等,往往是通过文章的题目,或者词语直接提出来的.
比如,For Josiah Henson has lived on through the character in American fiction that he helped inspire: Uncle Tom, the long-suffering slave in Harriet Beecher Stowes Uncle Toms Cabin. Ironically, that character has come to symbolize everything Henson was not.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34)
语言上,这是一个语言结构清晰的简单句。学生都可以读得懂字面意思,但是,如果不了解Josiah Henson在为争取自由和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历史背景,学生是不能理解Henson既然是斯托夫人笔下Uncle Tom的原型,但为什么两人的性格又完全不同。
以上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百科进行搜索获得背景知识,然而,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潜在的文化背景,不易察觉,但是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像New England, baby boomers, Great Depression这些词,本身看起来并不是专有名词,但却有着特定历史背景和意义。四六级阅读中,这些词语都是直接出现在文章中,默认读者是了解其背景的,而实际上,对于非英语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来说,根本无法感觉到这些词字面意思背后的含意。例如:
Boomers, the older “silent” generation, and younger ones known as X and Y bring vastly different histories, values and work habits to the job. These gaps have led to stereotypes that prevent us from getting things done.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115)
“boom”的字面意思是“激增”,“繁荣,兴旺”。“boomers”指的是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间的美国人,这期间美国共有7590万婴儿出生,被称为“婴儿潮”(baby boom)。二战后,人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一代人身上,所以baby boomers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多领域都承担挑大梁的任务。
在baby boom之后,接踵而至的是baby bust(生育低谷),在baby bust时期出生的孩子被称为Generation X(被遗忘的一代,或X一代,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出生的美国人)。这代人成长的过程,恰逢美国社会风气偏向于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个人幸福的实现,因此他们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冷漠和物质主义等特点。Generation Y(Y一代)是在Generation X之后出生的美国人,他們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有人认为Y一代有着更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和新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方式。
基于此,学生才能理解几代美国人对工作的态度差别,误解和理解。否则,文中的代名词都足以使学生糊涂。
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导策略
阅读理解是一个需要读者积极参与,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对于缺乏某一知识背景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引导会促进二语阅读(Schmitt, 2008)。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在保证语言图示的同时,还要积极扩展内容图示——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为学生开设英美文化,英美国家概况等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内容图示,有助于英语阅读理解的顺利进行。其次,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尤其在中高级英语教学中,要加大背景知识和篇章结构知识的传授。
References:
1. Carrell, P. L., Content and Formal Schemata in ESL Reading. [J]. TESOL Quarterly, 1987 (21):461-481.
2. Rumelhart, D. E.,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A]. In S. Dornic (Ed.),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VI [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77:575-603.
3. Schmitt, N.,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8.
宗教知识竞赛初选卷 篇4
一、填空题(本题10分)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______和______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________,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____方略的必然要求。
4、所谓封建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____和崇拜。
5、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具体规定是“四严禁”、“两不得”,“两不得”是指________,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
二、选择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__、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依法有法B、保护合法C、执法严格
2、我国对宗教活动“四严禁”的具体规定指:严谨在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____、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A、严禁在学校开设宗教课程B、严谨在学校散发宗教书刊
C、严谨在校园举办宗教活动
3、宗教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____
A、社会意识形态B、精神存在形式C、理论基础
4、我国宗教方面的主要矛盾是____矛盾
A、阶级矛盾B、人民内部C、阶级矛盾
5、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____
A、监督B、领导C、制定
6、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____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
7、《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____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A、可以B、不可以C、未详细规定
8、我国有__几大宗教
A、3B、4C、59、基督教发源于__地区
A、欧洲B、中东C、美洲
10、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
A、释迦摩尼B、穆罕默德C、耶稣
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
2、邪教不属于宗教()
3、我国规定外籍教师不得利用上课之机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进行有神论宣传()4、16岁一下公民 不可以加入宗教,但16岁以上公民可以加入宗教()
5、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场所合法;二是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三是信教人员必须合法()
6、家庭聚会点属于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的一种()
7、宗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歪曲的、虚幻的反应()
8、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9、外国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在中国从事合作办学活动()
10、大雁塔和白马寺都属于佛教建筑()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共青团员可以信教
四、简答题(本题15分,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
1、请简要说一下邪教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请简要说一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初选卷答案
一、填空题
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3、依法治国;
4、盲目信仰;
5、不得开设带有传教性质的课程。
二、选择题
1----5: B C A B A
6----10:A B C B B
三、判断题
1----5:错、对、对、错、错;
6----10:错、对、对、错、对
四、简答题
1、①、散布迷信思想;、②、推行狂热的宗教崇拜;
③、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
④、建立严密的组织并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
⑤、不择手段疯狂积聚钱财等。
2、①、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条件; ②、二是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 篇5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A、四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六分之一 D、七分之一
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
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 B、内地省市 C、发达地区 D、沿海省市
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平等互利 B、团结互助 C、交流提高 D、友好平等
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
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 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
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
四、论述题(40分)
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
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
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3、(公元1884)
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
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二、单选题 C A C D B
三、简答题
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2、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3、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答: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5、答:违反本条例规定,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论述题(40分)
1、(答题要点)由于零散朝觐组织者主要目的是赚钱牟利,一些参加零散朝觐群众托人办手续,但因无法办理签证,白花了钱而 不能参加朝觐,有的因为钱财被零散朝觐组织者骗走而无法回国,长期滞留沙特;有的没有安排好食宿交通,经常在境外发生抢饭吃、抢帐篷、抢车坐的现象;有的因为经济问题发生纠纷、冲突,甚至扣留人质等恶性事件,有的因为没有集体的保护在国外被偷被抢。这些都严重损害了穆斯林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不良国际影响,损害了我们国家形象。特别是零散朝觐者处于无政府、无组织状态,极易成为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敌对势力渗透对象,严重危及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答题要点)其教义要旨为,革除多神崇拜和一切形式的“标新立异”,“回到《古兰经》去”,恢复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教的“正道”,严格奉行认主独一的教义。主张:一是严格信奉独一的安拉;二是坚持以《古兰经》为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三是禁止伊斯兰教民有吸烟、饮酒、赌博等行为,并反对将音乐、舞蹈引入宗教仪式;禁止伊斯兰妇女穿着丝绸和华丽服饰、佩戴金银珠宝首饰等;四是倡导信仰本教派的穆斯林团结,为捍卫“安拉之道”,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其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宗教习俗,回归复兴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理论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篇6
为了开发大学生思维,更好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要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多方位发展提供空间,数学与统计学院决定举办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校园活动,以更好展现我院的特色文化,同时让大家了解以及喜欢上“数学”——这门在高校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的学科。
二、活动口号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
三、活动目标
使我系大一新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更好的融入校园活动中。
四、活动内容与要求:
1.面向数学系大一新生举行,各班同学应积极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2.采取智力测试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50分钟)内完成指定的题目,要求条理清晰。
3.在参赛选手中按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数名。
五、所需设备及工具
1、多媒体教室及设备
2、复印资料、奖状、笔、A4答题纸
六、工作安排(人员另定)
1、大量数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竞赛题库的建立。
2、参赛活动的宣传,活动地点的设定。
3、评委、主持人。
4、活动过程的记录(包括照片、新闻稿等)。
七、奖项设置
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数名。(具体按参赛选手人数而定)。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 篇7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共26题,单选为主,多选为辅。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自然情况;第二部分为宗教信仰认知状况;第三部分为对国家宗教政策的理解和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2014年10月共向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0份。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在家庭城乡分布上,来自省内城镇比例为19.7%、来自省内农村的比例为17.2%、省外城镇的比例为25.5%、省外农村的比例为31.8%。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在调查中,问及什么是宗教时,75.8%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3.2%的同学认为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14.6%的同学认为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6.4%的同学的观念很模糊,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在问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1.3%的同学认为宗教即科学,11.5%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互对立、不可调和,50.3%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互通有无、没有矛盾,36.9%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不清。
2、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宗教。在问及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信仰宗教是否信教时,3.8%的家庭成员全部信仰,24.2%的家庭部分成员信仰,52.9%的家庭全不信仰,19.1%的家庭不清楚。
3、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传教途径广泛。0.6%的同学经常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43.9%的同学偶尔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55.5%同学从未听到过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问及,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时,19.7%的同学通过受父母朋友信仰的熏陶,28.0%的同学通过选修相关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36.3%的同学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4.5%的同学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11.5%的同学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
4、对宗教教育和国家宗教相关政策不了解。问及,国家实行宗教自由这一政策的看法时,89.8%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1.9%的同学认为是不对的,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7.7%的同学没什么看法,0.6%的同学有其它看法。
5、信仰缺失、宗教暧昧情况同时出现。问及,人生是否需要信仰时,15.9%的同学认为需要,36.3%的同学认为不需要,47.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调查中显示,12.7%的学生明确表示想要皈依某种宗教,87.3%的學生没有皈依宗教的想法。问及是否想读一读《圣经》、《古兰经 》、《心经 》或《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时,40.8%的同学想,37.6%的同学不想,11.5%的同学将来想,10.2%的同学不知道。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信仰宗教者的家庭成员都信仰宗教。学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总是在或有意、或无意的被动接受宗教。如果是对心理已经成熟的孩子来讲,他们会有意识的去筛选辨别,但是如果对一个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讲,他们被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宗教在校园内的渗透。大学生身边的宗教活动比较频繁。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校园内进行传教,但是大学校园一直是部分宗教团体重点关注的区域,传教等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内经常发生。在宗教加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和影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内外各种宗教势力努力争取的对象,但他们却由于对宗教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缺乏足够的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1],极容易成为他们的宗教信徒。
3、信仰缺失。调查中显示,36.3%的同学认为人生不需要信仰,虽然各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不感兴趣”,没有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仰。这个时候一旦有“宗教”这样新鲜的事物吸引这些学生就会表现出对宗教异常的向往。
四、新形势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对策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宗教势力不断在高校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占领学生阵地,从源头上阻断青年学生信仰缺失问题。
2、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体系[2]。我们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又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加强党团建设,发挥榜样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部分学生信仰宗教是因为周围党员团员没有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共产主义没有信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周围同学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我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培育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广大基层党员的努力,解决青年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总之,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和信仰缺失的原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要在充分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团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宗教相关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王康.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79-8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M].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3]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5);14-17.
【大学宗教理论知识竞赛】推荐阅读: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07-08
民族宗教理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试题及答案 200 题08-20
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09-24
宗教知识讲稿10-23
民族宗教政策知识09-23
民族宗教知识法规题08-29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测试08-29
《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试题三10-20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1答09-08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复习题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