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2024-08-18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通用8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经过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

3、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4、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5、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6、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7、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总之,通过此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我在备课、上课、辅导以及教育管理方面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坚持不懈研究教育技术,在能力上有更大的进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心得体会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经历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这些天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经历短暂学习,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通过这次培训,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通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获验。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 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

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虚拟动物”的情景,用所学过的语言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信息技术正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每一个方面,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验和办学特色,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本期的计算机培训和考试,我的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了时代在更新,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更重。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本学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具体收获如下:

1、通过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听取了我县及专家的新课改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4、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经验。使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5、在教学中学习、反思。我认真教学,每月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6、多读书,读好书。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当人民教师难,当合格的教师难,当现代优秀的教师更难。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网络研修,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啊!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在远程培训中,网络研修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远程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

困惑。

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通过这次培训,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今后,我还将继续参加网络研修,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杨裕河镇中心小学

张巧梅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

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短短的几个字却很精练的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

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

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2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培训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省市区,培训的形式也从最初的50学时面授培训发展为目前的面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学时的压缩以及全国各地差异性极大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对培训效果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调查了10所初中、5所小学的85名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掌握教学设计知识、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和搜集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少数教师感觉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总体来说,相比培训前,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技术普遍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希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在此,我们整理了教师的建议,他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深入教学实践,满足学科教学需求

多数教师反映,培训能提供给教师一些通用性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他们在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在获得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多获得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帮助,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使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通过交流互动,完善个体教学经验

很多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完善个体的教学经验,希望在培训中增加互动环节,使教师学员有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认识到个体已有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希望多创造各学科、各地区的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交流的机会,能够向专家提出教学问题,并得到指导和帮助。

3.关注日常教学,给予持续性支持

目前针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短期集中辅导的形式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收效毕竟有限。教师反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无从解决,导致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长期应用培训成果。

二、教育技术学习的学习圈理论

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环结构的特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学习圈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Karplus教授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学习圈理论(Learning Cycle Theory),包括初探、发明、发现三个要素,形成环状结构,其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法。Torrance等人提出了由投入、探索、解释、详细阐述、评价等五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5E建构式学习圈”,来发展个人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David Kolb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包括经验、反思、理论、行动四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后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Sprague等认为有效的技术开发模型应该包括:1.认识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便利;2. 挖掘技术整合的时机;3.学习技术的时间;4.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对教学的反思。Wedman和Diggs于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学习圈(Tech-nology Learning Cycle)的概念,认为教师学习技术应该分为五个阶段:1.意识到技术工具的存在;2.挖掘和过滤;3.培养技能;4.应用;5.共享经验。这五个阶段不断循环,贯穿了学习技术的整个过程。

上述对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我们认识一线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在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结合前人对学习圈相关理论的研究,曹晓明、林君芬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模型”(见下图),他们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应该包括: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和反思提高五个过程元素(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过程元素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此模型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为一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活动,内循环为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表示“体验”和外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同步发生。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为了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借鉴上述相关学习理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重视教师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教师学员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的主体,其需求是有效培训的源泉,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动力。在制定培训目标、编排和规划培训内容时,不仅要依据培训大纲、培训总体目标以及培训宗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更要以满足教师学员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训与教师学员的需求密切联系,从而在培训伊始就能够调动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外部条件刺激的需要只是动机的诱因,内在需要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要求课程设计者要能够走进一线教学的课堂,保持与一线教师对话,注意观察与思考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经验,并关注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既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又能够归纳教师的共性,才能对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及工作目标,分析学员的背景,才能确保培训适合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确保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推动培训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索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更多的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而忽视了教育技术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规律。许多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仍无法有效地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培训人员应该重视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掘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在培训内容上更加关注教育技术的学科应用能力,尽量将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分析,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特定的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怎样充分利用技术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重视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提供具体案例与活动任务

在培训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容易让学员产生抗拒和疏远心理。充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来开展培训,会拉近教师和培训的距离,增强切身体会,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同时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渗透的理论。同时,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化的实践课程能够使培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轻松地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的活动任务不仅是活动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框架。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员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且能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另外,培训应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重视教师的亲身体验,不能过于依赖远程的方式。

4.加强对话与交流,设置互动与分享

在培训中,应该加强培训者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话性活动中,培训者与教师学员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有助于开展更具非指导性的交流,容易展示教师学员的知能基础,并暴露其认知中的缺陷;教师本身的教学阅历与经验已经构成了其认知的基础性资源,培训者的适度认同与合理引导,更容易帮助教师学员逐步改变其所固有的自我概念、态度与行为等。同时,要加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激活教师学员的思维潜能,进而促使其产生求知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因活动而彼此联系,通过协商和反思完成对意义的建构。有了在活动中具体体验的积淀,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观察的结果。在分享个人感受之后,学员将这些分享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不仅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常以电子档案袋、思维导图、量规、主题资源网站、演示文稿、学习记录表、培训反思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供大家交流分享。同时,培训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来跟踪、记录学员的活动表现,分析培训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为学员提供反馈信息。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以作品完成的质量、最终考核是否通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宏观上讲是若干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微观上则是指导教师能否灵活、科学地应用教育技术的体现。通常,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运用来实现修改教学和评定教学两个目的,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设计,不仅具备修改教学的作用,还要实现评价考核结果对后续环节的有效支持。但是,通过评价考核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这也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所必需的。合理的激励会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匮乏的、不科学的激励,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更会影响教学的整体发展。

评价应贯穿于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一方面包含培训学员对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培训学员自身能力表现的评价。在培训活动过程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用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估表等评价工具。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考查,同时加强动态评价。对教师提交的作业、小组分工合作的作品、实践情况、日常考勤等汇总综合考查。既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与特长,又全面考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反思、阐述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位受训教师的思维都受到审视、检验,不断提升元认知水平。

6.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为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要求,培训不能仅仅面对现阶段的、单一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如何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为教师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培训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目前更倾向于把“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第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要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追踪,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更好支持。教学实践以前期的培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培训工作持续开展、渐进深入的必要支持,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培训。

第三,要想把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顺利、持续地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环境。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活动。要为教师提供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空间;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保障。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需要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与障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教师丧失热情。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真正排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障碍,在教师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是保障教师顺利、持续地应用和探索教育技术,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3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 结构方程模型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于2006年5月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随着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全面展开,培训的效果到底如何、培训能否达到能力标准的目标要求,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SEM)作为在社会、心理、管理、经济领域的数据分析中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前沿方法,包含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在分析多因多果的联系、潜变量的关系方面弥补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1]。

鉴于结构方程模型在处理潜变量以及多个变量复杂关系方面的优势,本文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法,通过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了具有较强普适性和针对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影响因素与评价模型,解决了其他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研究结果即指标体系难以得到公认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指导性的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

一、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理论模型

本研究以培训结束后一段时期内(如一年)中小学参训教师所表现出的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初始理论模型(见图1)。该模型旨在探讨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后续支持以及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研究假设

(1)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与培训的实效性

参训教师的个人因素即指参训教师对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在培训后应用教育技术的态度和动机等[2]。卢静认为,教师对迁移结果的期望值越高,则越有利于教师将教育技术培训内容迁移到后续学习和工作中[3]。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力及转化动力有显著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动力或转化动力就越强[4]。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

(2)培训环境与培训的实效性

胡承军等认为,数字化时代培训环境是决定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模式的实现都需要适宜的培训环境来支持[5];陆宏等人的研究表明,培训环境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远远超出其他因素对学习结果的影响[6]。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培训环境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

H3:培训环境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3)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的评价机制与培训的实效性

研究者们在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调研与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培训内容脱离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培训组织形式单一、培训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是造成培训缺乏实效的主要因素。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培训内容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H5:培训组织形式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H6:培训评价机制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4)培训教师与培训的实效性

扈国华等认为,现有培训缺乏实效的原因,一是培训教师不能以身示范,从而导致受训教师对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心存疑虑[7];已有研究认为,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亦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培训教师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H8:培训教师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

(5)培训的后续支持与培训的实效性

陈小微等认为,传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往往不注重培训效果,培训后管理工作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培训效果不明显[8];朱晓菊等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缺乏实效的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即忽视了教师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应用于改进工作并转化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过程[9]。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9:培训的后续支持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

H10:培训的后续支持通过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以间接的方式正向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为了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采用封闭式题目形式,根据研究目标和理论模型,问卷主要包括“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的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的后续支持、培训的实效性”八个潜变量的测量指标,每个潜变量由2~5个观测变量组成(具体见表1)。问卷中的每个题项都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分制量表尺度法进行测量,即每个题项的选择范围由“完全不同意(1分)”到“完全同意(5分)”。endprint

2.研究过程

调查问卷的设计经历了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访谈等环节,在完成初始问卷的设计后,进行了问卷的前测及数据分析,并进一步修正了问卷的架构和题项,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

研究问卷的收集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和传统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样本为浙江省部分市县及乡镇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共回收问卷173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1584份,有效率为91.3%。

问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用了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6.0软件。

三、模型测量与分析

1.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旨在检验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在测量相关变量时是否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效度分析旨在检验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能够解释测量相关变量的有效程度,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10]。

本文采用Cronbach Alpha系数衡量测量问卷的信度,该值由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可知,问卷整体及各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在0.814至0.937之间。一般来说,Cronbach Alpha系数达到0.7即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11]。因此,可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文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充分的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及个别访谈的分析结果设计而成;同时,在发放正式问卷之前进行了问卷前测。研究过程严谨、科学,保证了本文所采用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问卷的建构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观测变量与相应潜变量的因子负荷在0.793至0.945之间,均为强相关,说明各观测变量皆收敛于单一潜变量,则问卷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

2.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与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统计技术来测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并采用AMOS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中的如下测量指标来检验研究假设[12]: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x2/df)、模型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标准拟合度指数(NFI)、比较拟合度指数(CFI)和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研究模型的拟合指标及其检验结论见表2。

本文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受到培训环境、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及培训后续支持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假设H1、H2、H10成立;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的评价机制、培训教师通过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等间接地影响培训效果,假设H4、H5、H6、H7成立。同时,培训环境和培训的后续支持亦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以及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地影响培训的实效性,假设H3、H9成立。

图2 路径分析结果

假设H8即培训教师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显著影响,在本研究中并未得到支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培训教师对培训的实效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培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并不直接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

1.变量间的关系效应分析

图2所建构的结构方程模型不仅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也显示了变量间的间接影响效应。其一,外生潜变量培训环境与培训后续支持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正向直接影响,内生潜变量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从相关程度来看,参训教师个体因素与培训实效性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培训的后续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外生潜变量培训后续支持和内生潜变量参训教师个体因素是影响培训实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其二,外生潜变量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及培训后续支持对内生潜变量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具有正向直接影响。其三,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及培训后续支持通过对参训教师个体因素的直接影响,进而对培训实效性产生间接影响;说明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虽不直接影响培训实效性,但他们主要通过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参加培训的自我效能感等间接地影响培训实效性。

2.结论

通过对本研究所建构模型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效应分析可知,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后续支持、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培训实效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表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否取得实效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前述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培训环境、培训后续支持和参训教师个体因素显著影响培训的实效性。从影响程度来看,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培训实效性影响要强于培训环境和培训后续支持对培训实效性的影响,说明要真正提高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参训教师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2)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及培训后续支持显著影响参训教师的个体因素,如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感等。培训内容、培训后续支持及培训组织形式与参训教师个体因素的相关程度要明显高于培训教师、培训评价机制及培训环境与参训教师个体因素的相关程度,表明培训内容、培训后续支持及培训组织形式是影响参训教师个体内在动机的主要变量。

(3)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及培训后续支持通过影响参训教师的内在动机,间接地影响培训的实效性。

(4)培训教师对培训的实效性不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endprint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调研方法,探讨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后续支持以及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这对提高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人力、物力等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所选取样本仅局限于浙江省部分市县及乡镇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这对本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多个区域进行调研及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仅限于一般层次上影响因素和培训效果的关系探讨,没有对各影响因素与培训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也缺乏对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这些不足都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1] 陈葵晞,张一纯.基于结构方程建模(SEM)的企业能力评价.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2] 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3] 卢静.基于“MPPR”理念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迁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2(8).

[4] 林源.浅析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心理学因素.石油教育,2006(4).

[5] 胡承军,邢文建,焦锋.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技术培训环境.现代教育技术,2005(3).

[6] 陆宏,刘兴波,郝瑞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的建立、修改与验证.现代教育技术,2009(7).

[7] 扈国华,张景生.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8] 陈小微,孙祯祥,李金磊.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开放教育研究,2007(6).

[9] 朱晓菊,许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的绩效评估实施.现代教育技术,2012(7).

[10] 周平红,杨宗凯,张屹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来自“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研.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11] 戴旸,李晶,谢笑.技术接受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意愿分析—以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12] 杨丽娜,孟昭宽,肖克曦等.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4).

[作者:邢耀东(1976-),男,甘肃会宁人,浙江台州学院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实验师,硕士。]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调研方法,探讨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后续支持以及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这对提高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人力、物力等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所选取样本仅局限于浙江省部分市县及乡镇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这对本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多个区域进行调研及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仅限于一般层次上影响因素和培训效果的关系探讨,没有对各影响因素与培训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也缺乏对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这些不足都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1] 陈葵晞,张一纯.基于结构方程建模(SEM)的企业能力评价.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2] 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3] 卢静.基于“MPPR”理念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迁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2(8).

[4] 林源.浅析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心理学因素.石油教育,2006(4).

[5] 胡承军,邢文建,焦锋.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技术培训环境.现代教育技术,2005(3).

[6] 陆宏,刘兴波,郝瑞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的建立、修改与验证.现代教育技术,2009(7).

[7] 扈国华,张景生.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8] 陈小微,孙祯祥,李金磊.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开放教育研究,2007(6).

[9] 朱晓菊,许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的绩效评估实施.现代教育技术,2012(7).

[10] 周平红,杨宗凯,张屹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来自“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研.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11] 戴旸,李晶,谢笑.技术接受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意愿分析—以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12] 杨丽娜,孟昭宽,肖克曦等.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4).

[作者:邢耀东(1976-),男,甘肃会宁人,浙江台州学院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实验师,硕士。]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调研方法,探讨了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形式、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教师、培训后续支持以及参训教师个体因素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这对提高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人力、物力等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所选取样本仅局限于浙江省部分市县及乡镇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这对本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多个区域进行调研及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仅限于一般层次上影响因素和培训效果的关系探讨,没有对各影响因素与培训效果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也缺乏对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这些不足都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1] 陈葵晞,张一纯.基于结构方程建模(SEM)的企业能力评价.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2] 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9(8).

[3] 卢静.基于“MPPR”理念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迁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2(8).

[4] 林源.浅析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心理学因素.石油教育,2006(4).

[5] 胡承军,邢文建,焦锋.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技术培训环境.现代教育技术,2005(3).

[6] 陆宏,刘兴波,郝瑞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的建立、修改与验证.现代教育技术,2009(7).

[7] 扈国华,张景生.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8] 陈小微,孙祯祥,李金磊.绩效管理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中的应用.开放教育研究,2007(6).

[9] 朱晓菊,许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的绩效评估实施.现代教育技术,2012(7).

[10] 周平红,杨宗凯,张屹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来自“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调研.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11] 戴旸,李晶,谢笑.技术接受视角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用户使用意愿分析—以档案学教学资源库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12] 杨丽娜,孟昭宽,肖克曦等.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4).

[作者:邢耀东(1976-),男,甘肃会宁人,浙江台州学院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实验师,硕士。]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 篇4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1

我有幸参加了本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为期50天的培训中,按照培训课程要求,采取“集中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作为学员的我,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听取辅导员讲授,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感受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收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在这个学习页面上,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1

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能参加本次培训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学习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陈旧教育观念更新和全新教育理念确立的过程。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怎样才能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地把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真正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更好地为乡村教育事业服务。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2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这都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所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也会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出路。

这次的培训课程主要是分为了八个模块,每一模块的学习都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四模块和第六模块的学习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第四模块设计研究性学习,这一模块主要是在单元设计中设计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通过学习这一模块,让我学习到如何更好的设计一堂研究性学习的课。这也是我以前在教学过程中的弱点。通过学习我也分析出了我的研究型课堂不成功的原因,首先我应该把一些准备的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再次就是在课堂中我应该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如果我再讲一些东西肯定会影响学生设计的时间;最后就是我没有注意我这堂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知道了这些原因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加以改进肯定会有好的效果。第六个模块设计单元学习评价。评价对于我们的课堂来说是必不可上的,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如何设计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了这一模块我也认识了更多的有关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等,其中让我最喜欢的就数“量规”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将量规与作业分析等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应用量规,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自评或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对学生学习还会起到导向作用。

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我要利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培训的时间有限,只能将我们领进教育技术这扇大门里,至于门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风景,每个人又能看到多少美丽的风景,这就需要靠每一个人各自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探索了。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教育技术学以致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知识,提高自己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成为一名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教师。让我们的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我们通过这次培训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快,走的更好。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3

一个月的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结束了,在感慨初级培训对教学的影响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次培训中,知道了从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到选择教学所用到的教学媒体;从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信与处理;从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到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从教学设计的实施评价反思到体验单元教学设计等,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次培训提高了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这都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

重要所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也会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出路。

二、在培训中,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思维活跃,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设立研讨小组,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课堂开放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学习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设计,深知合理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结束了,学习任务还很艰巨,今后的教学岗位上,我一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后反思与总结

(一)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感动于我们的专家团队和所有参与全过程学习的教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新的理念。在与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中,学习了他们忘我的学习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事业不断追求的精神。

(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再一次经历学习的过程,让我们接受新理念的洗礼,让我们自主的寻求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探索“决胜课堂”的新内容。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中观教学设计的思想,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如何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利用“评价量规”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信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此次学习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心将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动力。

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觉得新的学习任务才刚刚开始,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有所变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将更加宽广,我们的教育信念将更加坚定。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4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可谓是收获颇丰。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一、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迫在眉睫

网络、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他们与学科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们为教学创造的不一般的教学环境。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二、在培训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学习了如何规划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单元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化解了平日教学中的不惑、不解。平日教学中对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实施、单元评价、研究性学习,主题问题,专题问题搞不清楚,通过学习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对于计算机的操作问题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结束了,但学习还在继续,今后,我会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研教改中。

四、在培训中,让我在分析案例中学会了追求

我们有过太多的分析经历,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等,而缺少对案例的分析。从第二模块计算机与课程整合,从这些案例分析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案例,促进了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更让我学会了追求。教育技术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追求,从教育教学实际开始,从学生需求出发,才能创造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我们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利用“评价量规”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信心,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觉得新的学习任务才刚刚开始,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有所变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将更加宽广,我们的教育信念将更加坚定。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5

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了区进修校组织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始的时候自认为学习会是枯燥乏味的,对自己信息技术能力持怀疑态度,担心完不成任务。但是,在短短的8天培训中,我深深感到紧张而又充实。

培训中,主讲教师依据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主要问题,讲解重点内容,各组学员依据案例分析表中的要点问题自学教材、探究问题、相互讨论。通过培训,我真正明白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概念。也使自己认识到,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学科资源与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机的结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进行整合,这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是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带来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技术,二是能力。有了技术,不等于有了能力,有了能力不等于有了技术。只有技术与能力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培训时,不管是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要注意更新知识和理念。

信息技术教师有技术,重操作。学科教师有学科经验和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不是全部)缺乏对学科的深入研究,缺乏驾驶能力,能力有待加强;学科教师(也不是全部)缺乏技术,创意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学科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学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表现出来。通过培训,不管是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学科教师要把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校的具体环境,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仅为低层次的应用,而没有深入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中去,没有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缺乏与学科真正科学、有效地整合。我们看到,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技术应用障碍,问题在于怎样将已经掌握了的基本的技术操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信息化的教学实施,更是技术整合的薄弱环节,这也是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着重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关注教育信息化的重心也由基础环境建设转向应用绩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如何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此次培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模块-活动-步骤”的形式逐级细化来组织学习过程,依托于案例分析与理论渗透,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等活动实践和体会相关教学理论,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技能,并注重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强调了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观摩和体验及过程性评价与信息反馈。在实际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参训教师不再是单纯被动的学习承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参与教育理论的研讨,参与课程教学的设计,并走上讲台向其他学伴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路,在培训中既收获了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技能,也体会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角色感受。通过培训,使学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仅在培训中学习到了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的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广大教师而言,通过“继续教育”等各种渠道的学习,他们对于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陌生,但却因为对理念具体如何操作,怎样用于实践存在疑虑而难以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培训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抛开学科规律谈应用,脱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就不能做到真正地有效应用。让教师回归到工作本位,应用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实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目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具体化,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达到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使教师掌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并且学以致用,能够针对具体的学科,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也依赖教学设计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各教学模块的活动,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的案例,均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且突出了混合学习思想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授导型教学设计和探究型教学设计。被培训的教师通过协作、交流操作实践信息化环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通过这项真实任务的完成,使教师们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此次培训,它让我站在更高的层面看教材,也有利于我更好地把握课程要求,进行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且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总结6

20xx年6月19日至6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由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承接,邀请甘肃省教育技术能力专家组成员魏友松承担授课任务。经过几天的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5

总结人:徐雪梅 时间:2012-2-27 此次培训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6

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多媒体、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现代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听黄威荣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许亮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黄教授和许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化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 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感受到在真实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化学活动创造条件,模拟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 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时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基层领导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培训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 (或者微机培训) , 究其原因, 是上级领导发的通知中就把这次培训称为微机培训, 致使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与以往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信息技术培训和各种计算机培训等同了。

2. 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在与受训教师的交谈中, 有些老师反映所在学校的领导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训的内容和意义, 在学校内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没有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时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退缩心理。

3. 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缺乏针对性。对于目前的培训, 受训教师的普遍反映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 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 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 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 其培训中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 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 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4. 受训教师动力不足。目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并非真正完全来自于他们的工作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于评价机制的压力, 为了一纸证书而参加培训, 因而受训教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为培训是上级安排的, 只要按时参加学习就可以, 所以在培训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 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有偏差。大多数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只重视物化技术, 对智能技术不屑一顾, 只关注计算机操作技术, 不关注教学设计;只关注现代媒体技术, 不关注传统媒体技术, 使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变成了单纯的计算机培训。

6. 在培训模式上比较单一。这次培训在推进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 即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 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 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 为了取得“多快好省”的培训效果, 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 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 进而影响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正本清源, 提高认识, 增强各级领导和受训教师的意识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 成为培训的主线, 这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主要特点。因此必须使各级领导和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以及培训的目的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 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目标,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具体化,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 达到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使教师掌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 并且学以致用, 能够针对具体的学科,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实践, 核心是教学设计。只有这样, 才能改变重视物化技术, 轻视智能技术的现状。

同时对学校各级领导进行强化培训, 使他们认同培训理念, 认识到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从而在校内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从只关注物化形态的技术向关注物化形态技术与智能形态技术并重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走向更深层次。

2. 精选主讲教师, 关注中小学课堂, 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 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 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 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 强调主体参与, 动手动脑, 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 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 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讲教师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 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消除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 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 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 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非全部预先设计好的, 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 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 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3. 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 采用“菜单式”培训方式, 增加校本培训。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动力, 主要来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改良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效果, 从而缩小学生实际水平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 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 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 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还要依据外部的社会需求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 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现阶段的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以学为中心, 在做中学, 有效进行案例分析、反思性活动和行动研究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方法、过程必须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 所以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有很强的灵活性, 培训内容也有一定应变性, 培训方式丰富多样, 组织上也有可靠的保证, 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所以增加校本培训是最佳的选择。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 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与一所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 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 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可以填补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4. 组织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 使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得到良性发展。在学校内要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设立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整合多种培训组织形式, 由学校自己建立师资培训小组,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和组织整个培训工作, 包括对于培训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学校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合作, 邀请培训机构有关人员给学校提供实时或定期的支持和服务, 也可以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信息, 传达学校的需要, 然后由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并到学校进行实地培训。在优秀课、公开课等课程评价机制上要与教育技术能力挂钩, 使受训教师真正感受到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得到长期的良性发展。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重道远, 要想使培训取得好的效果, 需要方方面面作出不懈的努力。但是, 只要我们发现问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有信心, 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各种问题的解决,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 随着我们的努力, 培训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娟, 张豪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 (4)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解读——培训体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2.

[3]刘雍潜.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社会生产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各阶段的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小学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育技术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之下,对教育教学的高要求已经体现在各个年级。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当中,而是拓展和延伸到了培养学生本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当中。因此,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養和锻炼出来的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古老的口述和板书的方式,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都是一种遏制。

小学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充当了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和引导者,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能否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其进行教学,开展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执行者,如果教师本身的教育素质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不能有效地运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新的教育时代来临之际,在小学这个至关重要的教学阶段,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必须对自身进行教育技术和能力的培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实地进行教学技术和能力的培训

在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当中,首先需要注意开展培训的软硬件设施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并且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活动,根据当地的硬件条件,针对性地创造培训教材,设计和当地环境或者实际情况相关联的培训活动。

2.培训活动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对小学教师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要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在现阶段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和能力培训当中,有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小学教师丧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

3.有层次地进行培训工作

在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当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开展培训工作。小学教师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当中,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层次来选择和进入到不同的培训班级当中。打牢自身的教育技术和能力基础,不好高骛远,要切实地掌握每一项现代教育技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培训方式

在开展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时,也要注意使用小组合作培训方式。在进行现代教学技术的传授当中,让教师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当中完成技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师在其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将其转化为团队的力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所有人对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理解。让每一位教师都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是为了保持教师队伍高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把对小学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建设性工作完成。不但要制定相关制度对训练项目进行保障,还要在其中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教学素质情况安排到不同的教学训练组当中进行培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保证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

上一篇: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下一篇:环保话题的初中想象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