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通用11篇)
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1
而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 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 主要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草虫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服务的, 从而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创作目的。
下面, 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起到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背景的作用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 “我冒着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地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黄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里对天气、乡村进行了描写, 点明了“我”回故乡的时间是深冬的某一天, 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是故乡。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的描写为后文中“我”与少年闰土交往, 并建立纯真的友谊交代了故事背景。《小男孩》中“太阳已经偏西了, 那是夏天的太阳。小男孩觉得那太阳像家里烧的煤球……”这里对太阳进行了描写, 指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炎热夏天的某一天。这些描写为人物活动指明具体的环境,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奠定了背景。
二、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
鲁迅在《故乡》中善于运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描写环境, 烘托气氛。写今日之故乡, 语言低沉、冷峻,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炭笔画“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黄村。”仿佛使我们置身于深冬季节江南的原野, “苍黄的天”已使人感到压抑;远近村落又那么荒凉, 更令人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 而一个“横”字则更把一片荒凉的景象尽收眼底, 它们各个如同僵卧在严寒中一样, 突出了故乡的“没有一些活气”。而“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一个“抖”字更像电影, 使一派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写昔日的故乡, 语言明朗、热烈, 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水彩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景象之美丽, 令人神往。而所有这些描写, 又无不和人物的心情交相辉映:冷峻的环境衬托出人物心情的“悲凉”, 明朗的环境恰是少年闰土和迅哥儿纯洁友谊的绝好背景, 真正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在《故乡》的结尾处再现“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里再次进行景物描写, 是“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烘托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总之, 小说中的一些环境描写实实在在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故乡》中, 鲁迅先生还运用了环境描写中对比的表现手法。在文中, 他把想象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进行了对比。如,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的多了”。这是“我”对故乡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记忆, 而眼前的荒凉景象, 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践踏下旧中国农村的缩影。这一对比, 从而推动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 还把作者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危害、迫害、毒害的谴责之情表露无遗, 激发了读者的思想共鸣。还有“……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两次展现, 不仅寄予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憧憬, 还推动了情节发展,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并给人们鼓舞和信心。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2
【关键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渲染气氛 深化主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及表现的主旨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小说阅读中,不可孤立地审视环境描写,要把它和人物、情节及主题结合起来分析其作用。
那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1.奠定小说的情感基调(通常在开头)
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解析:灰白色沉重的晚云、爆竹的钝响,暗示封建礼教下的旧中国沉闷的社会氛围,奠定小说沉重、压抑的感情基调。
2.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解析:阴晦的天气、冷风、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渲染了阴冷、凄凉、萧瑟的气氛。
3.揭示时间、时代背景或社会关系
例: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的镶边。——《药》
解析:兵勇衣服上画着大白圆圈,这一服饰特点说明故事应该发生在清末。
4.增强美感、情趣,展示地域风光、民风民俗
例: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
解析:富有诗意的山水风物和淳朴的民风、民俗既展现了凤凰特有的风土人情,也传达了作者对这一方山水的热爱。
5.揭示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
例: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敕造”二字表明贾家身份不一般,是皇亲国戚。府中建筑之富丽堂皇再次印证其贵族身份。
6.衬托人物的性格
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祝福》
解析:悬挂的对联“心气和平”与之后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其虚伪,两部书说明其顽固、守旧,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说明其是假学究。
7.衬托人物的心理
例: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林黛玉进贾府》
解析:以上之景皆为黛玉眼中之景,观察可谓仔细之极,体现其寄人篱下时“惟恐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谨慎心理。
8.展开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解析:雪下得紧——买酒御寒——压塌草厅——借宿山神庙——偶听真相
9.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例:这里只说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望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看看天色晚了,但见: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江形入芦花;点点荧光,明野径偏依腐草。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水浒传》
解析:暮色笼罩的荒山野岭中,枯枝败叶遍地,杳无人迹,为下文老虎出没吞食李逵老母作铺垫。
10.暗示小说的主题或结局
例:大约在夜里十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从海上把灯光看得清楚。——《老人与海》
解析:映在天上的红光是城里的灯光,暗示经过一夜的搏斗,老人即将要靠岸了。
11.升华主题,深化主旨(通常放在小说的结尾)
例: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
解析:在富人们连续不断的爆竹声中,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了。以乐景衬哀情,突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化文章反封建的主旨。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高级中学。
浅谈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3
一、为人物活动创设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演变。《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押解生辰纲同时也为晁吴等人智取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的精明、老练、谨慎及晁吴等人的足智多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气的酷热难当,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因为天热,军健才“雨汗通流”“叹气”“走不得”,才要求杨志趁凉早行,而杨志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当”,所以众军健黄泥冈上见树林就要歇凉并死活不走,杨志与众人矛盾才不断激化;因为天热,众军健才见酒就迫不及待要买来解渴,终使中计,失掉生辰纲。从另一角度看,也正是因为天热,吴用“智”取的妙计才使一万个小心的杨志着了道儿,作品对炎热天气的刻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
二、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如鲁迅小说《祝福》序幕部分对鲁镇祝福景象所做的描绘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尤其是广大劳动妇女依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这就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三、渲染气氛。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之中,这种特定的情形即通常所谓的气氛或氛围。小说作为一种静态语言艺术,不可能像舞台艺术或影视艺术那样,直观创设氛围感染读者,它是通过情景创设,即通过对某一场景的描绘,将有关声响、色彩、情形诉诸文字,然后借助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渲染某种氛围。如: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选自沈从文《边城》
这段文字通过对皎洁月光下山林竹篁间繁密如雨的虫鸣及偶尔传来的“落嘘”婉转莺歌的描述,为翠翠倾听爷爷讲述有关母亲的故事渲染了静谧爽朗的氛围,也为翠翠梦见虎茸草、追寻朦胧的爱情创设了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再如《祝福》一文在祥林嫂死后,一再写到雪花的簌簌下落,其意也在为祥林嫂之死渲染浓郁的悲凉气氛,从而进一步表现祥林嫂死得寂然无声。
四、烘托人物形象或特定情形下的特定心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同现实中的人物,总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与其所处的环境势必构成相依相存的关系,因此,从不同角度衬托人物,便成了环境描写的基本功能。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的突出特点是环境同人物和谐一致,社会背景、自然风光、气氛与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组成和谐的艺术画面。反衬是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偏偏创造一种与人物形成反差色调的环境,以便更突出地渲染人的命运、性格、心理和感情。因此在鉴赏小说景物描写的相关文字时,不能仅将其视作纯粹的景致,同时还应关注其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在鉴赏孙犁小说《荷花淀》时,就不能将“皎洁的月光”“净爽的小院”“白天剖好”的“湿润润”的苇眉子仅看作环境的组成要素,其实这些描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烘托人物形象,突出水生嫂勤劳、利落。再则,一切环境特色,都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感触来完成的,如《陈奂生进城》一文对陈奂生进城途中微微的风及暖暖的阳光的描绘,就是直接借助陈奂生的感受来完成的。虽然这里仅有寥寥数语,却将翻身农民喜悦愉快的心情充分展示出来。此外,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将直接作用于他所耳闻目睹的景致,使它因观测者的主观情思的不同而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变化,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反过来根据景致所展示的基调,也就能确定人物特定的心理。
五、烘托、深化文章的主旨。小说不是论文,它的主题思想不能直说,更不能硬贴上去。好的小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的。小说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同时包括为人物活动所创设的环境。诚如它的定义所说的: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通过具体的环境描绘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鲁迅小说《**》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黄昏中乡村土场的田家乐园场景: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这段环境描写在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展现封闭落后的农村现状和氛围的同时,与农民群众的愚昧守旧思想一致,与小说结尾的场景相呼应,进一步烘托并深化了作品主题:不启发群众觉悟,不真正推倒封建势力,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成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无论对人物的塑造还是对情节的展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语境中作用也很可能大相径庭。那么,如何确定有关环境描写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呢?
一、紧抓相关景致的总体特征。切看以下两段文字:(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出来,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选自鲁迅《药》)(2)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选自鲁迅《药》)
熟悉鲁迅《药》的人们都知道,文段(1)的景物描写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沉寂,暗示了清末极其黑暗的时代特征,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文段(2)则在突出坟地阴森、悲凉基调的同时,真切地展示了夏四奶奶期待乌鸦飞上儿子坟头的迫切及无比惆怅的心情。这种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两段文字写了什么及又是怎样写的:“秋天”天本已变冷,而“后半夜”更是一天最阴冷的时候;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正是一天最为黑暗的时候;虽有“夜游”之物,却丝毫不能改变“一切都睡着”而带来的死寂。景致的这种特征,不仅与辛亥革命初期满清统治者残酷镇压革命运动,而广大劳动人民却仍沉睡不醒的时代特征相吻合,而且与夏瑜被杀及全文格调相吻合。再看文段(2),景致所显示出来的沉寂特征,既切合坟场阴森荒凉的氛围,同时又切合白发人送黑发人难以言传的哀痛。虽然文中写到了一丝发抖的声音,明眼者却一眼便能看出其作用为反衬环境之幽静。
二、明确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相同的景物描写,处于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未必相同。例如,《药》一文对坟场景象所做的描绘,若置于该部分前部,也未必不可以,不过其作用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充其量不过在渲染坟地的阴森恐怖及突出人物内心痛苦悲哀之情;但置于此处,除了上述作用,更主要的在于展示夏四奶奶希望乌鸦飞上儿子坟头的迫切心理及对儿子革命行为、花环出现的不理解。一般而言,位于文首的景物描写,常常在于渲染气氛,创设典型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而文尾的景物描写,更多的是为渲染气氛,展示特定情形之下人物特定的心理。
三、紧扣上下语境.我们继续以《药》中坟场的那一段文字为例。为什么说其更重要的作用在后者呢?只要看其上文紧承文字(夏四奶奶的话)即可,这些文字明确告诉我们:对于儿子的死,夏四奶奶明显不理解,认为是受了他人陷害;也因此就认为花环的出现是儿子在显灵,借机诉说冤屈。于是便让乌鸦飞上儿子坟头来证明。在这种特定情形之下,环境的沉寂,她便越发觉得明显,甚至出现隐约感到有一丝“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发抖的声音的错觉。而环境愈静,愈能显示夏四奶奶期待之迫切。再如《边城》部分的开篇,作者向我们细腻地描绘山寨黄昏十分的美景,景致绚烂,色彩明丽,一般情况下这种特征的景致,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愉悦舒畅之情,但我们只要一看下文便很容易得出结论:这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衬翠翠心中的那丝“薄薄的凄凉”。
四、联系文章主旨。环境描写作为小说主旨揭示的重要途径,其写什么及怎样写,必将受到小说主旨的影响并为之服务,因此分析有关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不能不顾及文章主旨。例如在阅读鲁迅小说《祝福》时,我们不能不思考以下问题,诸如:先生为何一再写到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为何要写到鲁四老爷的书房,在写其书房的时候为何要突出正壁上的朱拓的大“寿”字,脱落的对联,不完全的书籍和字典等等。如若我们一联系小说主旨,答案便昭然若揭:小说始于鲁镇之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其意即在说明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典型的事件在精神上摧残、杀害祥林嫂的;而且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祝福、祈求天地圣众给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之时,祝福之热闹景象正反衬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而鲁四爷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其房间的死气沉沉摆设,充分说明封建伦理、封建纲常流布其周身血脉,浸透其通体细胞;祥林嫂置身于这样的一个虚伪、顽固守旧、思想僵化的封建礼教忠实维护者的主家做工,如何能幸免于难?
鉴于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小说阅读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反映社会背景中的重要作用,切勿浅尝止步。甘肃省陇南
伍光军
环境描写的作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环境描写 2.学会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点】
1.通过典型文章,归纳出常见的几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把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陈浩老师!
徜徉在语文国度里,我们一起感受过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离愁;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还有朱自清在美好春光的引领下,积极“上前去”的人生信念。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而用来表现景语的环境描写也成为近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之一。今天我们就从鲁迅这位文学大师的笔下去具体体会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板书标题)
二、定义
提问: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材料一(选自鲁迅的一篇文章《药》的尾段)
结尾一段就是对烈士夏瑜的坟场的描写,大家跟随老师的声音,感受一下该段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提问:听后的感受?能得出环境描写的什么作用? 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小结: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
导语:其实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尾段有这样的环境描写,首段同样有,听!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分析:作家往往用生动的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这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的气氛。提问:刚刚我们体会的气氛是十分悲凉的,那么大家想想,我们在过年的时候,超市里是怎样渲染那种欢快、喜悦的气氛的?
写:好,刚刚我们学习了环境描写的这一作用,那么他在我们写作当中能否用到?给你一个场景,你能否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一下气氛呢?我们试试看
这是环境描写的第一个作用,那么他还有哪些作用?别急,我们看材料二。
材料二(对第一个作用的检验并引出第二个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选自鲁迅《故乡》开头部分:闰土)
提问:大家体会一下,这段环境描写你认为有什么作用?我请一位同学说说。
分析: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故乡一片萧条、苍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为全文一开始就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小结:环境描写作用(2)烘托人物心情
诶,既然他能烘托心情,我何不也试着把他运用在作文里?下面老师出一道题,大家可以试着写写。(阳光,街边的树,车鸣声等等。)
写:A题:今天上午要测验英语,你经过认真复习,今天上学充满信心。B题:由于昨晚看球赛,未复习英语,今早上学满心懊悔。根据以上提示,任选一题,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要求: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②景物描写要有序;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
其实我们环境描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3)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篇5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巧设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眼球,丰富文章内容 ,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可读性增强.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7、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8、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9、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0、开宗明义: 宗:主旨指文章的主题,行动的目的等。揭示主题或目的,讲明全部意义。本来是《孝经》第一章名,现在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使读者在开篇便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
11、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主要作用: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问法:赏析方法: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
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感情与景色两者合二为一。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于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中含蓄委婉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寓情于景,注重的是景色,一般是在欣赏山水风光的时候将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是重点表现一种景色,然后说明你对追踪景色的看法、观点等; 寓景于情,注重的是感情,一般是因为看到某种景色而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体验等等,注重的是感情,写景色是为了自己的感情做一种铺垫的。
14、夹叙夹议:夹叙夹议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 当的议论.“叙”与“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它要 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一般具有概括性,简明扼要的特点;议是叙述点睛之笔,议要 恰到好处,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人物描写及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5)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推动情节发展.C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D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几种记叙方法及其作用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2)使文章脉络清晰.(3)结构紧凑.完整.(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句子的结构作用: 在文章开头的作用有:
1.开篇点题.2.照应题目.3.总领全文.4.渲染气氛,埋下伏笔.5.设置悬念,为下文铺垫.文中的有:1.承上启下(过渡).2.总领下文.3.呼应前文.文末:1.点明中心.2.深华感情,深化主题.3.照应开头,让文章结构严谨.4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言有尽而意无穷.6.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常见修辞方法答题套路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
对比:**和**形象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伏笔:对就要出现的**时间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类回答大多要结合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将它扩写。
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7、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关于表现手法:
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6
请看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小说《芦花荡》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夜晚, 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段环境描写, 至少有以下三个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阴森黑暗的大苇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冀中平原的水乡。“阴森黑暗”“敌人”“炮楼”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险恶的抗日战争时期。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环境描写也有同样的作用。“四下里一片沉寂,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广场”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这段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沙皇军警制统治的社会的萧条败落, 同时也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二是渲染营造气氛, 为后边的内容作铺垫。“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战争气氛, 而“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白天连鸟儿也要躲避炮火, 烘托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些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 也为后文描写老英雄的传奇行为作了铺垫。《斑羚飞渡》中的环境描写也有同样的作用。“这时, 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 一头连着伤心崖, 另一头飞越山涧, 连着对面那座山峰, 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就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氛围。
三是象征和暗示。“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苇子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苇子也象征着白洋淀人民, 暗示着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 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充满了意志和力量。鲁迅的《故乡》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也有同样的作用。“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个神奇的境界, 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 是理想生活的象征, 是作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再来看《芦花荡》的一节环境描写:“他狠狠地敲打, 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 鲜嫩的芦花, 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正在迎风飘撒。”此段对芦花的描写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是烘托人物心情。此段描写的是老英雄把敌人置之死地时看到的芦花也是无比美丽的, 表达了老英雄报仇后内心的轻松愉快。《羚羊木雕》一文中, “我”从万芳家出来后, “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冷冷的月光烘托人物心理的哀伤。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景物描写亦有这样的作用。“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二是表现人物性格。这段景物是通过老头子的视角写出的, 表现了老头子镇定、乐观、充满自信的性格。
环境描写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再来看看《智取生辰纲》一文中, 作者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 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故事中的许多情节, 都被炎热的气候条件所决定。因为“热似火”, 所以众军汉肩挑重担, 苦热难熬, 一路惆怅不已。因为天热, 所以不“趁早凉走”却“正热里”行路, 因而引起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当”, 所以行至黄泥岗, 见到松林, 便要歇凉, 死活不走, 杨志和部下的冲突也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天热, 所以口渴难耐, 见到酒就要喝, 最后杨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为天热, 所以晁盖等人装作歇凉, 然后争先喝酒也毫无破绽。总而言之, 吴用用蒙汗药智取的计策, 就是根据炎热的气候条件设计的。写炎热, 才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可见, 这里的环境描写直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斑羚飞渡》中的环境描写也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对神奇绚丽彩虹在不同情境中的三次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环境描写能衬托文章的主旨。《芦花荡》中优美的环境描写, 展现出冀中水乡景色秀美、物产富饶。这样美好的家园, 怎能容侵略者肆虐蹂躏呢?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衬托了文章的主旨。鲁迅的《故乡》中环境描写也有这个作用。“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点活气。”这段景物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死气沉沉的状况, 揭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给中国农村带来的灾难, 衬托了文章的主旨, 又烘托了“我”沉重而悲凉的心情。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 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 从上面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同学们要熟记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多加训练, 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问题, 一定能解答好的。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例谈 篇7
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生活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氛围、展示时代背景及深化主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并能够提高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般说来,小说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作用。
一、渲染气氛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开头的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二、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如高尔基的《母亲》中有段描写:“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显示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三、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言,从小说标题可看出,对风雪的描写,是自然环境描写的重点。作品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文字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一一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四、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这使人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至于小说结尾写“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见一片嫩绿”,则更是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揉为一体了。这两例都是以自然环境来暗示社会环境的典型。
五、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8
社会环境:一般指人物活动的场所、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具有特定意义;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山水、四时季节、阴晴气象等,也能表现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服务。
在记叙文中写景一般作用:
• 1、交待故事背景(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
• 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 3、推动情节发展。
• 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 5、突出中心思想。
交代故事背景
雨哗哗地下大了,啪啪地掉在地上,水晶帘子一下散开了,雨丝四下飞散,雨水更密。
“好大的雨呀!”我想,“我可不能生病,快跑。
我撒开腿跑到一块广告牌下避雨,擦一擦脸上的雨水,透一口气,仰起脸,“不好!”我发现正好站在一块“麦氏奶粉”的广告牌下。
“我又不是小娃娃,哼!干嘛躲在大瓶的奶粉下面。
我毫不犹豫地,立刻跑到另一块“金利来”的广告牌下。
“我己经是大人了。
我自豪地想。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的《故乡》)
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篇9
滠口中学
甘保荣
如果把作文内容比作是一棵树,细节描写就是树上明艳的花朵和缤纷的果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并被深深吸引,所以细节描写是让作文生动、丰满起来的法宝。
七年级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进行成功的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由此,我认为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动作点”,以动作细节描写为主,辅以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进行综合细描。
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细节描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高的分数,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用文字的方式把它描述出来。学生要认真研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在研究事物过程中要学会互相沟通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创设交流的机会。
一、细节描写的含义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事物、人物、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某一特征、某一事实、某一局部,所进行的具体、深入、细致地描写。细节描写中刻画人物特征是推进情节发展、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从某方面说,细节决定作品的成败!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细节描写,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的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象
生动。
二、细节描写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细节描写着眼于细微之处,但刻画的却是人物形象,是烘托文章主题、推动实践发展的手段,细节描写是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细节描写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一般情况下,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好比精彩的特写镜头,
能够起到人物形象扩展和放大的作用。通过对其进行细节描写,能把人物的精神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从而凸显人物的灵魂。在初中语文写作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做到用细节来表达人物或事件特征,那么,文章的人物就会变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文章的中心
细节描写指在写作中对某些细枝、末节的描写。如果细节描写得很好,就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凸显文章中心思想。经过研究发现,部分学生的文章对中心表达不够明显,也就表明文章主题模糊、不够明确。所以,在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能帮助学生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细节描写的策略
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是文学创作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其主要是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奕奕传神,与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相联系的。细节虽很小,小得几乎容易被人忽略;但它的作用之大,大得胜过了千言万语,它能把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化为具体感的“形象”。
1.善于从平常生活、平凡人物中来抓取写作镜头
所谓的平凡人,包括父母、朋友、老师、同学、邻居、街边小摊贩以及路人等等。他们都能进入学生的视力范围内,学生要用独特的眼光进对其进行细腻地观察,善于以小见大,用开阔的思维进行联想,从而对其进行细致地描写。
2.鼓励学生多观察、抓典型,写真实的东西
观察是人们以第三方的角度进行客观事物的观察,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只有在平时生活中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感到生活中的细微感人之处,才能写好细节,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空想象,要符合生活现实。
3.选材要新颖,要与时俱进,要充满时代气息
在选材时要注意新颖、生动,富有时代气息,不可使用老掉牙的旧材料滥竽充数,或者是写一类无效事例来勉强应付。只有与时俱进,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写出不同凡响、栩栩如生的文章。
4.对学生的写作要进行反复诱导以及不断修改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诱导,
要在练习中反复修改。老师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先是让学生根据情节进行扩展,再对其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再进行反复修改,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修改之后的情节描写比修改前的生动、形象得多。经过这样不断地练习,学生就会慢慢地摸索出细节描写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细节描写,可以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只有在视觉上对事物进行详细地观察,才能在写作时有灵感。培养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作文上获得成功的乐趣,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吟宁.细节描写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教学方法[J].考试:教研,2012(8).
[2]乐卫东.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2):144.
[3]翟国明.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J].学周刊:C,2012(2):141-141.
谈短篇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11
小说三要素中,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而我们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却只会抓住小说的情节, 忽略了对人物的分析, 从而无法把握小说的主题。其实, 只要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就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和意义
1.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 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如果一篇小说缺乏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整篇文章就显得生硬干瘪, 没有艺术感染力。因此, 鉴赏小说时, 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 从而认识、感知人物形象, 洞察、品味小说精髓。可见, 细节是组成作品的价值所在。
2.细节描写的意义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细节描写, 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生动的细节描写虽然可能是一个不起眼的动词, 也可能是一个不算优美的形容词, 当然, 也或许是一处平淡的语言描写。但这些微小的细节, 却让文章内涵丰富深刻, 所体现的思想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点亮这些细节, 就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 犹如春天刚萌生的嫩芽, 虽然娇嫩, 却有着无尽的生命活力;文章少了细节, 人物形象就失去了活力。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二、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1.传神的动词能彰显人物个性
细节, 是文章的生命线。运用到位的细节描写不仅能使文章读起来传神, 而且能让读者感受一种趣味;反之, 文章情节再曲折, 思想主题再深刻, 也只能是空洞的说教, 没有阅读的欲望和期盼。一些传神的动词就很能彰显人物个性。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两次掏铜板的动作就很能体现人物性格:第一次出场时, 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排”字, 不仅写出了孔乙己作为一个规矩人的外在表现, 也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第二次出场时,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个“摸”字尽显其穷困潦倒到极点的生活现状。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巧妙设计, 使这个人物性格对比鲜明, 主题深刻。
文学大师的创作, 往往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段, 对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的动作描写, 可谓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当范进赠送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时, “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 往腰里揣……”段中 “攥” “缩”“揣”等动词可见胡屠户的见财心喜、嗜钱如命。这些生动的动作描写就是细节, 它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特征, 更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不仅中国作家如此, 外国作家亦然。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的三次“穿”“脱”军大衣, 为他的不断变色作掩饰, 也反映了俄国军警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正是细节描写, 使人物有血有肉, 性格鲜明, 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鲜活的人物, 整篇文章就会充满生机, 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2.生动的形容词能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短篇小说篇幅虽小, 容量不大, 但是成功的短篇小说同样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固然与作者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分不开,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形容词。如《甜甜的泥土》一文开头一句“西北风呼啸着, 残雪在马路上翻卷”, 这句景物描写的句子看似很简单, 就是表明天气很冷, 但细细品味, 一个“残”字却意味深长。 “残”意味着冬天已过, 说明时令已经进入春天, 但还有雪, 说明天气还比较冷。一个“残”字, 又烘托出小说浓浓的悲剧气氛, 为下文王小亮亲生母亲的出场做了铺垫, 也预示着她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又如对母亲的描写:“她, 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 一动不动, 宛如一座雪雕。她黯淡的眼神里, 射出热切的光。她一阵晕眩, 几乎站立不住, 跌跌撞撞地扑过去, 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 无力地垂下脑袋, 慢慢松开手……”“黯淡” “热切” “晕眩” “呆滞”……这些形容词文字生动, 笔法细腻, 把王小亮母亲那种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却由失望到最终绝望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充分体现了一个单身母亲对孩子的爱。
3.精妙的语言描写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句精妙的语言, 就能活生生地刻画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乃至灵魂。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 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文章末尾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细节描写。当范进把六两多银子递给胡屠户,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 把拳头舒过来, 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 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 若用完了, 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这句话中范进的语言就很有特色,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着封建社会所有的人。胡屠户的语言固然生动反映了他善于讨好、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也与前文胡屠户奚落、鄙视范进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 揭示了这个封建市侩小人的丑恶灵魂。但范进那种一旦得势后的嚣张也一览无遗。
三、细节描写应该正确地运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借一斑略知全貌, 以一目尽传精神”, 虽然着力描写的是“一斑”“一目”, 是作品中的细微小事, 或人物的细微动作, 其艺术效果却不同凡响。
当然, 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 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价值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揭示文章的主题服务, 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符合现实生活的面貌, 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总之, 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 任何重大的主题, 任何动人的情节, 都不能缺少细节描写。
参考文献
[1].吴青松《析〈台阶〉中的细节描写》, 《语文天地》2009年第4期。
[2].吴顺发《耐人寻味想象的片刻——张凡修诗歌中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经验》。
[3].高春巧《点亮细节》,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0年第6期。
【作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推荐阅读:
论述电子拍卖中环签名的作用论文07-18
有环境描写的作文06-08
描写夜晚环境的作文08-22
描写环境作文的开头10-10
环境描写的变化的作文08-31
用环境描写开头的作文07-18
描写学校环境的初中作文08-19
描写观察环境的小学生作文07-29
作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07-04
作文中的描写要求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