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证考试题库(通用6篇)
记者证考试题库 篇1
2018年新闻记者证考试600道题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社会和谐)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三步走发展战略)
3、当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
五位一体__。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__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6、当的十八大报告从__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五)
7、党的十八大把__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去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道路。(人民)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__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__。(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2、以__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优化经济结构)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__。(中国共产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__。(广大人民群众)
16、胡锦涛同志在__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__历史性飞跃。(两次)
21、当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位主题,以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__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民主)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__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制度建设)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6、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把__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27、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__。(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__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
30、新闻记者要把__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2、1842年吗,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那个体现以下哪一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额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胡锦涛)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联系群众)
6、下列新闻事件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新华社推广告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列宁)
9、即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称为知道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的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以人为本)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人民群众服务)
14、列宁要求当的报刊(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么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 B、开学盲目,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 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个稿件半成品
19、习近平2009年3月再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 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20、以下哪项措施吴茱萸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D、在头版头条位置,安排有关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23、2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时间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力?A、隐私权
24、一下对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
D、《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
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时机素材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
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只要指对下哪一主题的保护?(C)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C)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31、一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1、我国新闻理论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B、为人民服务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D.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理论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C、真实原则
4、哪一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 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利方” 6、2009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那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下列哪一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节方式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观的评价标准? D、是否有作者观点
9、下列哪一项是对有偿新闻实质的正确表述?A、中饱私囊
10、些列哪一项为不属于“有偿新闻”?
D、某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给某公司带来了较好声誉,该公司主动要到该电视台投放广告,该电视台同意了
11、某记者采访回来时,发现采访对象给的材料袋里有一个装有200元钱的购物卡的信封,多次都无法联系上对方,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D、上交给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12、下列哪个新闻标题不低俗?D、《刘德华承认爱妻怀孕》
13、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任务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D、服刑的犯罪分子 14.新闻记者在有关司法类新闻的报道中,下列哪一项做法是不正确德 ? C、犯罪嫌疑人还没判刑,但报道中已称他为罪犯
15、当一名新闻记者坐公交车碰到歹徒劫持乘客时,他第一时间应做的是什么?
C、报警
16、灾害报道中,为避免采访中的“再次伤害”,业内外许多人士都提了不少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不合适?A、不要采访受灾群众
17、某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某记者在现场主动放弃了对抱着遇害孩子痛苦的女子的采访,该记者遵守了新闻伦理的什么原则?B、同情弱者原则
18、救灾中记者的哪一行为不妥当?C、询问受灾群众失去家园的心情
19、记者是否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最重要依据?C、是否涉及较大的公共利益
2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A、公共利益原则
21、评判报道对象是否属于公众人物的边界在哪?A、公共利益的关联度
22、下列哪些群体不属于公众人物?C、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
23、下列记者的哪些偷拍行为是允许的?D、偷拍某高官与情人约会
24、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某落后地区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摄像机充满了好奇,他想满足孩子的好奇,但又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下列哪句表述最妥当? D、孩子们、让我们挨个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25、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哪些行为不属于兼职?D、主持同学婚庆典礼
26、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报道常见的歧视对象?
D、学生
27、哪些不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用语?(D)D、将富家子弟称为“富二代”、“高富帅”
28、对造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A)A、最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沦为“新闻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
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追重要原因是什么?(C)C、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
30、某记者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有一天他得到该公司不法经营行为的度假消息,此时,他应该怎么做? D、向上级报告利益冲突,对该报道给予回避
1.我国《宪法》第(A)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B.人格尊严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B.良好表现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C.名誉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_____。(C)
③名誉权④肖像权 ⑤姓名权 ⑥隐私权C.③④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A ②名誉利益支配权
③名誉维护权
A.②③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漏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c.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 4 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D)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病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D)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
15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内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C.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体正确的做法是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
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_____。(D)
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18.某报记者A想竟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 B的_____。(D)
D.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A)
A.记者的职务行为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_____。(C)
C.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_____?C.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_____的人员知悉的事项C.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D)
D.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24.某报社记者A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B的员工C通过网络 QQ聊天,员工C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A据此撰写出批评B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B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B公司经济损失。B公司起诉记者A,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A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A.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A
25.根据相关规定,____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承担着发布重要政务新闻的职能。D.新华通讯社
26.根据2012年元旦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我国电视台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是____。D.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____元的罚款。(C)
C.5万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__30__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B)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___45_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C)
30.根据相关规定,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____。C.25%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____的罚款。(A)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32.根据相关规定,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后,要及时发表更正或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之日起,_____。(B)
B.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33.某报记者2012年2月10日编写虚假新闻,后被查证并通报批评。2012年3月10日,该记者的不良从业行为被新闻出版总署记录并列入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该记者在____前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D)
D.2017年3月9日
34.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的新闻采编人员重新获得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后,__3__年内再次违反新闻出版法规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B)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_____。(A)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报刊出版单位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新闻采访、组稿等活动的派出机构是____。A.记者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_____。(B)
B.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____5_人。(B)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__2年__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C)
4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_____。(A)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_10000___以下的罚款。(B)
4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__7__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C)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知情同意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更正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核实事实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语言更具概括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 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准确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媒体官方微博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B.规范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转氨酶达2000多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
C.3个
26.以下的新闻浯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B.叙述式
28.以下哪—项不是直接引语的效果?D.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29.关于引语的使用,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B.如有必要,记者可以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30.在解释新闻事实的时候,以下哪项选样是错误的?(A)
A.文章要以事实为基础写作,但在制作标题时要考虑效果为先
1.____是新闻的生命。(C)
C.真实性
2.虚假失实新闻违背了新闻的____原则。(B)
B.真实性
3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与____不符的报道。(D)
D.客观事实
4.大众传媒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大众传媒赢得____信任的能力。(D)
D.公众
5.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____的基础之上。(B)
B.新闻真实性
6.在宏观层面上,虚假失实新闻损害了____生存与发展的根基。(D)
D.新闻业
7.记者通过____来让公众认知。(A)
A.新闻报道
8.虚假失实新闻是对社会公众____的损害。(B)
B.知情权
9.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是一种____的关系。(B)
B.相互促进(促退)
10.“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____层面的虚假新闻。(D)
D.新闻伦理
11._____是媒体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B)
B.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12.A.记者____是新闻真实与否的第一把关人。(A)
13.如何处理及时性和A.真实性____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新闻从业人员减少虚假报道亟须解决的问题。(A)
14.大众媒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新闻内容会____和消费化。(D)
D.产品化
15.在进行选题把关时,新闻从业者应根据____进行取舍。(D)
D.新闻价值
16.新闻自律是____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A)
A.新闻工作者
17.新闻单位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____。(C)
C.独立性
18.____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信息来源,调查新闻事件的基本权利和保障。(B)
B.采访权19.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新闻从业者必须____。(B)
B.加强对新闻的核实
20.假新闻一旦发生,新闻单位要_____。(D)
D.积极面对,化解危机
(二)多选题 1、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体的本质是__。(A.B.C)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哪些特称?(C.D)
C、跨越式
D、后发赶超
3、当前,我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的那几步?(A.B)A、第一步战略目标
B、第二部战略目标
4、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哪些方面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AC)A、国内生产总值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5、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包括__。(ABCDE)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包括__。(ABCDE)
7、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和总体要求,其中,“一条主线”指__。(AB)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8、党的十八大去的了哪些主要成果?(ABCD)
9、党的十八大充实了坚持改革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__。(ABC)A、发展中国
B、发展社会主义
C、发展马克思主义
10、党的十八大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几种意识__。(ABCD)
11、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ABC)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12、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包括__。(AB)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思想路线包括__。(ABCD)
1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的根本任务,这__。(ABCD)
15、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__。(ABCD)
16、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__的基本内涵。(BCD)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CD)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__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题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题制度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主要探索和回答了几大问题?(ABC)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__。(ABD)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有关__的认识。(A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2、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__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BCD)
2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十年来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做了高度概括。(ABC)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C、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是__(ABCD)。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几大重点任务。(ABCDE)
26、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应__。(ABCD)
2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们必须促进__同步发展。(ABCD)
28、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其着力点是__。(ABC)A、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C、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几方面的重点任务?(ABCD)
30、以下哪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是正确的?(ABCD)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ABCD)
32、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了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CD)
A、富强、民生、文明、和谐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资源约束趋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ABCD)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ABD)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
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作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ABC)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B、政治家办报 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只见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ABCD)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ABD)A、新闻价值
B、工作需要
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BCD)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ABCD)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BCD)
B、互联网
C、手机等移动传媒
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ABCD)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C、许多新的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的一种新闻价值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 D、新闻价值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不出不同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ABC)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意义?(ABCD)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新闻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联系(连续)与统一整体之中 B、人的智能不能检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
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BCD)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ABD)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和网队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ABC)A、这种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播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AB)A、其实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BC)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中央文件)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AD)A、“走转改”只是运动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应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间进行播报
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 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ABCD)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改善?(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
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
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BD
B、监督社会状况 D、监督公权利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AC)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C、《第六届莱茵省会议的辩论》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ABD)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
B、发表的途径畅通
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
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 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理念的选项有哪些?(ABCD)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BC)B、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面的事实和观点 C、报纸给予某事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式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些?(BCD)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重要观点
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即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一次创新
1、伦理有哪些特性(ABD)
A时代性
B、民族性
D、阶级性
2、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基本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
3、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伦理的主要区别在于?(ABD)
A、我国属于社会主义伦理观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资产阶级伦理观体系
B、我国新闻伦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西方发达国家以新闻自由原则为根本原则
D、我国新闻伦理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西方发达国家强调新闻人影独立于政党
4、新闻自由原则作为西方新闻伦理的根本原则有哪两大致命弱点?(AB)A、容易被金钱所操控
B、容易被政治权利所操控
5、记者采访中那些物品不能收?(ABCD)
6、下列那些行为属于有偿新闻?(ABCD)
7、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BCD)
8、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的不当行为?(ABCD)
9、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ABCD)
10、请选出属于地震报道中新闻失德行为的选项?(ABCD)
11、在灾难新闻的现场采访中,新闻记者的正确做法有哪些?(ABCD)
12、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报道中,下列哪些做法正确?(ABCD)
13、选项中哪些新闻报道用语不当?(ABCD)
14、案件报道涉及下列哪些对象时应不公开其真实姓名?(ABCD)
15、选项中哪些新闻标题带有色情按时?(ABCD)16、2003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具体指那三项内容?(BCD)
B、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7、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林立失范行为的产生?(ABCD)
18、下列哪些人属于新闻报道中“易受伤害者”?(ABCD)
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ABCD)20、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ABD)
A、某地发射把那个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顶级影星没有捐款,于是百年进行了报复,民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B、甲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并标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做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ACD)
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
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较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重力的职业新闻人
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巡哨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性对较为广泛
22、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ABCD)
A、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意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2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ABCD)24、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BCD)
25、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ABCD)
26、在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记者应避免哪些职业失范行为?(ABCD)
27、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BCD)
28、在案件报道中,记者的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BCD)
29、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ABCD)30、我国记者的植物权利主要包括哪些?(ABD)A、采访权
B、报道权
D、评论监督权
1.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____。(ACD)
A.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C.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
D.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国家实行紧急状态期间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措施包括____。(ABC)
A.新闻管制
B.通讯、邮政、通信管制
C.对重要新闻机构及其重要设施加强警卫
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4.某医院在优生优育图片展中,未经性病患者甲同意展出其病历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语言表述该患者所患疾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呼吁公众性生活要检点。虽然患者眼部被遮掩,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患者甲。此案例中,医院侵害了患者甲的____。(CD)
C.名誉权
D.隐私权
5.某报社因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被法院判令对该明星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此后,该报社既不上诉,又不履行该生效判决。该明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法院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ABCD)
6.某网络博客上出现一篇辱骂某知名公司总裁A的文章,使用了“丑陋的小人”、“超级大流氓”、“纯粹就是骗子”等言辞。这与公众对A的普遍认识不符,也使得A的名誉受到一定损害。从文章透露的情况看,匿名博主B应该是A公司的员工。A要求博客商C提供B真实情况并删除该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BD)
A.博主B侵犯了A的名誉权
B.博客商C可以不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但应该删除该文章
D.博客商C如删除该文章则不侵犯A的名誉权,如拒不删除则侵犯A的名誉权
7.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裸体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裸体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包括_____。(BC)
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把顾客相片挂在橱窗以招徕生意
C.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丑化其肖像
9.下列情形中,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____。(ABCD)
10.漂亮女青年丽丽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自称就要嫁“富二代”、明星而受到观众和网民关注,并引发舆论争议。某匿名网民在多家网站首次发布了丽丽的大学期间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丽丽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一时引发网络舆论对丽丽的声讨。丽丽起诉相关网站,后经有关部门查实,匿名网民是丽丽大学同学美美,两人在大学时有过矛盾,美美关于丽丽的早期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都属实,但关于丽丽的恋爱史及她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纯属捏造。美美的行为侵犯了丽丽的哪些权利
C.隐私权
D.名誉权
11.著作人身权包括:(ABC)
A.发表权
B.署名权
C.修改权
12.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赞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13.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BD)
A.法院判决书
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
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
14.居住在A国的我国公民甲创作一部英文小说,乙经许可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小说,丙经许可将该翻译的中文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向丁杂志社投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CD)
A.甲的小说必须在我国或A国发表才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C.丙只需征得乙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D.丁杂志社如要使用丙的作品还应当分别征得甲、乙的同意,但只需向丙支付报酬
15.对正版的合法音像制品,下列哪些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BD)
A.甲航空公司购买后在飞机上播放供乘客欣赏
B.乙公司购买后进行出租
D.丁学生购买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16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刑最高可处死刑的是哪些罪行?(AD)
A.间谍罪
D.投敌叛变罪
17.隐性采访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BCD)
18.某商场在情人节举办了接吻大赛,接吻时间最长的一对情侣B和C获得了2万元该商场的现金抵用券。某报派记者A去采访报道,记者A拍得B和C接吻情形的照片数张,选用了一张刊登在报纸上,其他照片则刊发于自己博客中。B和C看到照片后,自感不雅,起诉报社和A侵犯其名誉权和肖像权,同时要求A删除博客中的照片。对报社和A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C.报社及A在报上刊发照片的行为没侵权,因为是合法的新闻报道
D.A在博客中发B、C的照片侵犯了其肖像权,但没有侵犯其名誉权
19.过去,记者们到某足球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场地采访从不需出示记者证。俱乐部新领导A上任后,俱乐邪要求记者采访必须主动出示记者证,否则不允许入场采访,并在其网站上刊登出公告。一月后俱乐部主办的一重要赛事开赛,有少数没有随身携带记者证的记者或没有记者证的实习记者被阻挡在比赛场地外。某知名足球报记者B因此在该报刊发言辞激烈的文章《A俱乐部凭什么“封杀”记者》批评俱乐部,称其一定是有什么猫腻见不得人,所以才不允许记者去采访;俱乐部不让记者入场采访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并讽刺俱乐部“飞扬跋扈”,辱骂A是个具有“臭衙门作风”的“跳梁小丑”。俱乐部和A起诉记者B侵犯了名誉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20.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ABCD)
21.某大学女生A、B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A、B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商场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AD)
A.人身自由权
D.名誉权
22.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就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ABD)
A.为个人学习研究而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评论某一作品而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D.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3.甲电视台模仿某境外电视节目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娱乐节目,尚未播放。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贺某复制了该节目,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
B.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C.贺某应当与乙承担连带责任
2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ABD)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
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
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25.关于新闻泄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C.新闻泄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
2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出版保密工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D)
B.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C.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D.新闻泄密事件发生后,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及时调查,责任暂时不清的,由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决定自行调查或者指定有关单位调查
27.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新闻传播需要特殊保护的社会群体有:(ABCD)
28.甲明知自己身患梅毒,于2001年10月4日挟持女青年孙某逼迫其拍裸照并将其强奸,后甲将孙某的裸照于社会上公开散发。2001年12月,孙某被检查出也患有梅毒。甲侵犯孙某的哪些权利?(BCD)
B.健康权
C.性自由权
D.隐私权
29.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哪些属于淫秽物品?(AC)
A.具体描绘件行为的图书
C.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影片
30.根据我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和包含_____。(ABC)
A.“效果最佳”的用语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C.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31.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ABD)
A.某公民的父亲姓张,母亲姓李,他的姓氏只能姓张或姓李,但具体如何选择,该公民有自主权,其父母不得干涉
B.公民在户门登记时,可以使用非正式姓名,但需要在其后标注正式姓名
D.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姓或名,需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
32.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AB)
A.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
B.记者在批评报道中,以贬损性的言辞报道被批评对象获得的荣誉,是新闻传播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3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BD)
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34.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ABCD)
35.下列哪些人虽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征的基本资格条件?(ABCD)
3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下列微博行为,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____。(BCD)
B.将自己采防的本新闻单位因故没有刊播的新闻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C.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已经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D.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尚未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1.获取事实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C)
A.法律原则
C.伦理原则
2.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的伦理原则有哪些?(ABD)
A.无害原则
B.知情同意原则
D.保守机密原则
3.为尽量做到对新闻当事人最小伤害,新闻报道过程中遵循的具体细则包括____。(ABCD)
4.新闻真实与准确的要求有哪些?(ABCD)
5.怎样核实关键性事实?(BCD)B.到达新闻现场、核实新闻来源
C.多方求证,核实新闻核心要素
D.查找权威资料,核实具体精确事实
6.怎样解释新闻事实?(ABC)
A.用事实说话,不能主观臆断
B.内容表述直截了当,慎用情感性词语
C.写作准确具体,减少修饰性词语
7.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ABC)
A.禁止对任何人的歧视
B.保持中立,做到利益规避
C.平衡呈现各方观点,保持中立
8.怎样做到利益规避?(ABCD)
9.直接引语的特点有哪些?(AD)
A.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并放在引号内
D.具有现场感
10.使用新闻引语需遵循以下哪几点原则?(ABD)
A.保持真实、准确、完整性
B.尽量多用直接引语
D.不要“异口同声”
11.引语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改动?(ABC)
A.原话有语病
B.表达模糊C.出现方言时
12.直接引语有哪些效果?(ABC)
A.保持新闻真实感
B.增加信息量C.增加趣味性
13.下列哪些引语的使用规范是正确的?(ABC)
A.尽量不用间接引语
B.直接引语应是某人所说的原话,除对语法和句法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之外,记者不得制造直接引语,不得对采访对象的话语进行添加或篡改
C.应当避免在引语中出现括号或省略号
14.使用消息源时,以下哪几点是错误的?(AB)
A.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
B.完全依赖网络作为消息源
15.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如何选择?(AB)
A.选择与本报道最相关的职务
B.征询受访者哪个身份更合适
16.通常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匿名消息源?(AB)
A.消息源主动提出要匿名
B.消息源本身不愿接受采访,记者为了得到关键信息,进行匿名处理
17.理论上,以下哪些是只能作为引述而不作为事实进行叙述的消息来源?(ABC)
A.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B.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案件记录、情况说明等非正式材料
C.权威机构内部文件
18.当对受访者的身份、观点不明确时,记者应该怎么办?(BCD)
B.使用其他消息源代替C.再次采访受访者
D.不使用
19.在匿名消息源的处理上,记者应注意哪些问题?(ABD)
A.保留录音、手记等一手材料
B.与编辑沟通,得到编辑的指导和同意
D.保护匿名消息源
20.制作新闻标题的规范有哪些?(AB)A.标准
B.传神
21.下列哪些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CD)
A.新闻标题
B.署名
C.社论
D.编者按
22.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权威的消息源?(ABC)
A.司法机构、仲裁机构、行政机关、公证机关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中确认的事实
B.具有合法地位的政党、国家机构在公文、正式出版物、蓝皮书、白皮书等具有法律效力文件中确认的事实,或其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及其他正式而公开的场合,以该政党、国家机构的名义发表的讲话
C.为配合待定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而发表的信息
23.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ABCD)
24.下列哪些媒体是可被援引的权威媒体?(ABCD)
25.微博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B.消息来源
C.生产机制
D.行业互动
26.记者新闻微博使用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BC)
B.发新闻要再三确认C.发表观点要讲证据
27.采编与经营的“防火墙”原则有哪些?(ABCD)
28.西方发达国家媒体主要采取哪些“编营分离”的措施?(BC)
B.发行人制度
C.激励—约束机制
29.广播电视新闻的引子与报纸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同?(ABCD)
30.在批评报道中,如何注意平衡?(ABCD)
1.虚假新闻可以从_____角度来理解。(ACD)
A.新闻观
C.新闻伦理
D.新闻采编
2.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____。(ABC)
A.全部与部分的虚假关系
B.出发点有一定差异
C.都对社会有危害性,但失实报道更有隐蔽性
3.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____。(BCD)
B.虚假新闻开始入侵严肃新闻领域及传统媒体之间联动刊发虚假新闻
C.报网联动为虚假失实新闻提供了新渠道以及虚假失实新闻题材呈现跨国性特点
D.虚假新闻信息来源日趋社会化及其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和快速化
4.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对媒介公信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____。(ABC)
A.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B.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C.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
5.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社会负面影响?(ABD)
A.对报道对象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的侵犯
B.误导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D.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
6.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国家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BC)
A.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
B.败坏社会道德风尚
C.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7.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观层面的表现形式有____。(ABC)
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
B.网络拼料、旧闻翻新
C.数据和图片造假
8.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____。(ABCD)
9.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____。(ABC)
A.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 B.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
C.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10.虚假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表现形式有____。(ABC)
A.采访不实、缺乏核实
B.无法识别假信息源、编校失误
C.断章取义、理解错误
11.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____。(AC)
A.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C.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12.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主观维度上看有____。(BCD)
B.采编流程管理漏洞,缺乏核实机制
C.市场利益驱动,经营部门影响采编流程
D.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13.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媒体机构客观维度上看有____。(AC)
A.外部环境的影响
C.新闻体制尚不够完善
14.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主观维度上看有____。(AB)
A.缺乏正确的新闻观
B.采访不细,主观编造填补
15.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从个人客观维度上看有____。(ABC)
A.过分依赖不可靠新媒体信息源
B.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
C.知识结构差异造成事实理解的偏差
16.外部环境对虚假失实新闻的形成有哪些影响?(BD)
B.大众消费主义影响受众需求,新闻趋于产品化
D.受市场逻辑和商业利益的影响
17.从新闻记者个体层面看,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AB)
A.专业精神的培养
B.强调新闻自律约束
18.记者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
A.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
B.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D.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
19.记者的业务知识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BCD)
B.新闻知识和法律法规修养
C.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
D.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0.在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预防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AB)
A.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严格聘用制
B.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
21.在媒体采编流程方面预防虚假失实报道产生的具体措施有____(ABD)
A.加强采访环节管理
B.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
D.完善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
22.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____。(BCD)
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23.媒体在加强编辑环节管理时应注意____。(ABD)
A.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
B.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
D.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和事后处理制度
24.媒体在对新闻来源的求证核实过程中应注意____。(ABC)
A.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
B.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
C.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25.对信息源的核实分为以下几种情况____。(ACD)
A.对网络信息源的核实
C.对社会自由撰稿人消息源的核实
D.对其他媒体信息源的核实
26.媒体在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方面应注意____。(BCD)
B.媒介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
C.根据假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假新闻实行分类监管
D.不能只从媒体自身利益考虑进行处理
27.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应做到____。(ABD)
A.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制度
B.防止媒体被企业利用,参与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
D.媒体工作人员不得以采访为名到地方和企业索要钱物
28.虚假失实新闻会对公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AC)
A.虚假失实报道是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C.虚假失实新闻误导公众的行为
29.虚假失实新闻的传播途径包括____。(ABCD)
30.虚假失实新闻会对____产生影响。(ABCD)
31.媒体机构缺乏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容易导致____。(ABC)
A.造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B.媒介公信力下降
C.公众知情权的丧失
32.部分记者为了获取个人或组织利益,将新闻职业道德弃之不顾,表现在____。(BC)
B.迎合商业机构的宣传,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蒙骗受众
C.以负面新闻相要挟,从报道对象单位获取丰厚利益,搞有偿新闻
33.防止虚假失实新闻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ABD)
A.新闻记者个体层面
B.媒体采编流程层面
D.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
34.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是由____等外界因素决定的。(AB)
A.经济利益
B.人际关系
35.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应做到____。(ABCD)
36.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者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____的一种行为。(AB)
A.自我限制
B.自我约束
37.要想彻底杜绝虚假失实新闻,还必须进行他律,包括____。(ACD)
A.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C.推行新闻行业评议制度,定期对虚假失实新闻曝光
D.聘请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担任传媒内部监察员
38.在媒体机构内部建立记者的信用记录体系有利于____。(ABC)
A.对记者的专业信用进行记录
B.对记者形成约束,并让媒体对记者前期行为有掌握
C.规范记者的行为
39.在编辑环节中应强化编辑责任,要求编辑过程不能伤害稿件的真实性,健全____三级审稿制度。(BCD)
B.编辑
C.部门负责人
D.总编辑
40.约束记者对采访权的滥用是为了防止____。(ACD)
A.记者利用所获取的负面报道相威胁,获取经济利益
C.记者通过公关活动隐瞒事实真相
D.记者制造假新闻进行敲诈勒索
(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於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3、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过生hi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1实际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7、党的十八大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发展位“五位一体”。√
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10、党的十八大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党的额十四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2、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么党的行动指南。(√)1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6、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历史经验表明、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8、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
20、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2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5、科学发展观是之大经济建设的理论,不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民体地位。(√)
27、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胜利完成“十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利属于中国共产党。(×)
29、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行使。(√)
30、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3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智商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发展面对严峻挑战。(√)
36、事实证明,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
37、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思想。(×)
2、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4、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
5、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沫化”的状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6、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7、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
8、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9、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10、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11、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12、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
13、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
14、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 会责任。(×)
15、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了观点剪裁事实。(√)
16、“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7、《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
18、“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的姿态到基层参观和访问。(×)
19、“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20、“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
2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22、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23、“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一种操作方式。(√)
24、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
25、马克思的“一般公正”原则是指报刊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的观点时,应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
26、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
27、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
28、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令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由。(×)
2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30、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3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自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享有绝对的出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
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制化观点反应了“以人为本”的整治文明。(√)
33、舆论监督的主题是媒体,而非人民。(×)
34、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真实和客观的理解。(√)
1、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2、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饿最普遍原则。(√)
3、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
4、我国新文你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
5、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回忆,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6、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
7、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纠纷。(√)8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
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方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前,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
10、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11、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12、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
13、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
14、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者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
15、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拦截采访。(√)
16、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
17、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18、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范围内谨慎运用。(√)
19、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就不受保护。(×)
20、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买房地产、证券、股票等。(√)
22、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时间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标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23、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头直接播出。(×)
24、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
25、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26、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
27、就在现场,记者的主要责任是报道,而不是救灾。(√)
28、在救灾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受灾群众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采访。(√)
29、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医生进行采访。(√)30、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31、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
32、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
33、弱势群体都是商业价值不高的受众,日益强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对他们关注不够,可以谅解。(×)
34、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正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35、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应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
36、罪犯是社会的败类,相关报道中可以用“恶霸”、“禽兽”、“出生”等词语。(×)
37、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
38、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39、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
40、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
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
2.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系。(√)
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
4.侮辱罪和诽滂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7.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
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
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
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
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
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1.为了公共利益,记者可以适当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新闻事实。(×)
2.记者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任何机密信息。(√)
3.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
4.为证明事实铁证如山,记者可以在手法上加大事件的冲突要素。(×)
5.慎用判断性的、情感性词语,避免出现倾向性的错误。可以适当以文学化的手法渲染事实发展的情节。(×)
6.减少副词、修饰性问语的使用,多使用动词。除非可以出示确凿证据,不得使用“最大”、“最好”、“最坏”、“最多”等最高级形容词。(√)
7.当采访对象的状况并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该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
8.编辑若发现新闻报道求证过程有问题、证据不足,为了时效性先发稿,日后再更正。(×)
9.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
10.为更好地烘托新闻事实,可对新闻图片进行合成和拼接。(×)
11.必须准确记录与匿名消息来源和受访者的谈话,只要可能,录音更好。(√)
12.记者如果要在微博中发布新闻,必须保证该新闻是在所在新闻媒体已经播发过的。(√)
13.记者微博上转发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不受约束。(√)
14.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
15.夹叙夹议的报道手法,可以使报道更客观、准确地记录新闻事件的过程。(×)
16.对于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
17.新闻报道与评论不分,会增加报道不实产生的对新闻当事人的诽谤等侵犯他人权益的几率。(√)
18.记者可以就争议性的新闻或与公共政策节目有关的报道发表个人观点。(×)
19.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
20.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21.记者使用微博面对不真实甚至是恶意的指责时,要椐理力争维扩自己的观点。(×)
22.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没有改变意思或基本没改变意思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引语。√
23.“同学们纷纷表示:‘他平日里非常乐意帮助同学,他是我们的好班长。’”此句的引语使用没有错误。(×)
24.直接引语更具现场感。(√)
25.肢体语言不可作为引语。(×)
26.在使用事实性的内容时,只用陈述的方式即可。(√)
27.授引其他媒体信息时,须注意选择最初媒体来源,也可以从二手新闻转述。(×)
28.使用消息源时,应该慎用单一消息源。(√)
29.一篇报道中多次使用某消息源的话语时,第二次开始可以不用全称,只用姓名即可。√
30.报道中引用本媒体过去报道过的信息和数据,则无需特别注明。(√)
31.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32.网站转载某报纸报道全文时,不需注明来源。(×)
33.使用匿名消息源时,记者需向编辑部说明,得到编辑部的同意。(√)
34.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35.选择消息源时,只看重消息源的头衔、名气即可。(×)
36.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
37.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38.对于口头传播的新闻,由“谁说的”来衡量新闻的可信性。(√)
39.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
40.当消息源有多重身份时,为了准确,记者应该将其身份全部写出和使用。(×)
1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
2.新闻报道中出现部分内容失实不属于虚假失实新闻。(×)
3.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4.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都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5.非故意的失实新闻,对媒体的形象没有损害。(×)
6.面对其他信息源时,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转载。(×)
7.在公众与传媒这对关系中,公众是传媒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传媒是被评价的客体。√
8.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与受众之间信任关系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就可消除。(×)
9.新闻的品质与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10.传媒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
11.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宜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12.虚假失实新闻更广泛的受害者是受众。(√)
13,虚假失实新闻只要不被揭穿,就没有危害。(×)
14.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5.“刻板印象”是由于大众传媒对一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的长期片面、歧视性、不平衡报道而形成的。(√)
16.虚假失实新闻将严重影响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战略。(√)
17.道听途说指记者在进行事件采访和调查过程中没有切身实地调查事实真相,只是在一些听闻基础上的主观臆断和“合理想象”而形成新闻报道。(√)
18.为了使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可以对数据进行造假。(×)
19.故意摆拍不属于图片造假。(×)
20.新闻记者叫以直接使用网络信息源。(×)
21.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2.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可以对报道对象的事迹任意拔高。(×)
23.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闻的真实性不重要,只要能给媒体机构和广告主带来利益就行。(×)
25.媒体机构本身没有建立严格的虚假失实新闻惩治机制就等于变相纵容虚假失文新闻。(√)
26.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是个体性为主的精神劳动。(√)
27.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
28.新闻的真实程度与人们对新闻事件认识的深入程度成反比。(×)
29.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跟进调查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基本态度。(√)
30.新闻消费主义对新闻专业能力的消解,容易导致虚假失实新闻的出现。(√)
3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和趣味性。(×)
32.只要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机构的自律就能够杜绝虚假失实新闻。(×)
33.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
34.编辑可以根据版面的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任意删改。(×)
35.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直接来源和首要方式,严谨细致的采访是防止新闻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36.现场采访浪费时间,新闻记者只用电话采访或邮件采访就行了。(×)
37.在采访时,做到基本事实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可,细节无所谓。(×)
38.在采写涉及双方争议的新闻时,记者不能只对一方偏听偏信,而要给予他们同等的表达看法的报道份额。(√)
39.在调查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利用获得的多重信息源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40.新闻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新闻纠错、打假机构,专人负责,使之常规化、正规化。(√)
中评协考试负责人答记者问 篇2
答: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是由财政部和人事部共同设立的,2005年度的考试是该项考试制度建立以来的第9次考试,共有3万多人,9万多人次报名参加。
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是根据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的。资产评估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资产评估队伍是决定行业盛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1995年,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到2005年,累计参加考试41万人次。截至2004年,共有2万9千多人通过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
考试共设置了五个科目,包括《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和《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9月份。
问:该项考试制度的建立顺应了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需要,那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
答: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中介行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一支重要的社会中介力量,在规范资产运作、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日益复杂,评估服务已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方向迈进,其活动范围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已经涉及到证券市场、金融监管、房地产市场、珠宝市场、财产征税、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抵押担保、拍卖底价和诉讼资产价值的确定等领域。资产评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规范交易行为、改善经营管理,而且在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注册资产评估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社会地位将不断提高。
在服务改革发展的同时,资产评估行业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迄今全国有注册资产评估师2.9万人,资产评估机构3400多家。
问:资产评估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具备什么条件可以报名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注册资产评估师?
答:一般来说,报考者需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例如,取得经济类、工程类本科学历的人员,有3年的工作经验,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1年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更为具体的报考条件,可登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网站(www.cas.org.cn)查阅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关政策的通知》(人发[2002]20号)的规定。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只要通过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履行必要的注册手续,就可成为注册资产评估师,欢迎广大有志之士积极踊跃报考。
问:考生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考试用书和参考资料?
考生可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的资产评估协会,或直接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订购考试大纲和备考用书,详细信息请查阅中评协网站。
问:您能否预测一下资产评估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答: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资产评估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公司法》、《证券法》、《拍卖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资产评估提出法定要求并做出相关规定,资产评估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行业,为产权交易、投资、抵押、税收等提供专业服务。
记者证考试题库 篇3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
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分析题:
1、试析《永别了,赵丹!》的写作特色。
答:总的特色是:写法有新的突破,可读性极强。新闻标题《永别了,赵丹!》,既表现了深沉的感情与怀念,又提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意清晰可读,字里行间饱蘸着的浓情对读者具有穿透力,它可以说是一道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标题。《赵丹》一文的导语精炼可读,没有任何枝蔓、赘语,只突出何时(今天)、何人(赵丹)、何事(遗体火化)等三个新闻要素,仅用8个字便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注的事实。句短、段短是这篇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重要特色。除导语短外,正文分五段、结尾一段,每一段都是只叙述一个核心事实。五
段正文所写的事实,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段与段间体现了相关事实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段用语精炼而饱含感情,每句短而意思完整。
2、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3、分析《张文生三贴广告》在选材、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写作表达方面有何优缺点? 答:该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选得好,是记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掘出来的新鲜主题。张文生贴的三张广告前后,时间相距三、四个月,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是每次贴广告时记者都在场,但记者一听到每一新鲜事物时就紧紧抓住它,用简炼的文字和特写的手法来报道,甚为感人。这篇稿件在写作上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表现此文的思想性,近乎文学写作方法上的“白描”,没有一般新闻中那些废话和政治说教。所以,此文写得干净利落,简短生动,颇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缺点是,最后一次贴广告的时间不明。在修辞方面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致富户——张文生”。“户”字是指一个家庭,不是指一个人。用“致富农民张文生”似乎较为确切。还有,在文字稿中,“广告”一词最好加引号,因它是商业术语,且常被用作贬义词,即带有“吹虚”的含义。而张文生的“广告”却是热情助人的郑重声明。借用“广告”这个词倒是挺生动的。只要加上引号,就更加完美了。
4、读完《敬亭绿雪恢复生产》一文,详述并回答新闻的特点、导语及新闻关注的问题? 答:(1)这是一条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好新闻。本来新闻内容很简单,就是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而已。然而,由于作者“背景意识”强,写进了
大量与它相关联的各种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内容,深化了新闻主题,突出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点,并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主体新闻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也因而增值。(2)这篇报道采用叙述型背景式导语,巧妙地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分两处交代背景材料,一是“失传四十多年的安徽名茶——敬亭绿雪”,这是历史背景,二是“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为‘敬亭绿雪’题了字”这是事件背景,经这一交代,更突出了名茶恢复生产的显要性。这条导语的写作是全叙述型的,它把背景事实与新近发生的事实揉为一体,不留任何斧凿痕迹。这篇报道的导语,只交代了新闻主体的四个要素,而其它要素则由下两段正文、一段结尾来展开解释和交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段(正文第一段),它是全背景型的,分别运用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等客观材料。(3)关注问题:一是坚持客观性。二是要作精心安排。背景材料可用于导语、正文或结尾。三是必须严格选择。四是要有读者意识。
5、指出《今日水乡分外娇》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结构形式?请从标题、导语、正文等分别具体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答:这是一条相当精采的新闻。全文只有五百多字,从结构上说,是运用倒金字塔这一方式的好例子。它有几个特点:(1)标题。该文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既有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新闻。(2)导语写出了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其中“他是这次1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这一句话,使导语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3)第二段是次导语,进一步补充导语中没有交代的事实。写得精炼、新鲜而富有特点。(4)第三段是正文。此段材料,大部分用注释性和说明性材料,交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不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而且通过间接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加深了对新闻意义的认识。(5)第四、五段是新闻的附加事实。虽然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与新闻主题有关,仍然吸引着读者。以上五点,体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传播的优势劣势 电视传播的优势劣势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
消息 事件消息 非事件消息 人物专题 事件专题 研究性专题 谈话节目 现场报道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采访提纲的撰写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六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栏目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直播导播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五、新闻栏目编排
新闻栏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编排工作 新闻编排技巧
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记者证考试题库 篇4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综合材料
(一)一、单选题
1: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的法定年龄是(十八)岁。2:决定公民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智力是否正常、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3: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委主席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4:公民权力和义务的平等性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录平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权利和自由,也平等地承担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地义务)
5:中国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地统一战线组织)
6:甲、乙两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为保证合同履行,甲按约给付对方4万元定金,乙企业违约,甲方有权要求乙付给(8万元)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著名诗句所蕴含地哲理是(物质运动地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10: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12:17世纪加利略被宗教裁判所监禁,1980年落马教皇不得不公开为他平反,这说明(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误)13:人类社会发展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5:衡量生产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6:人类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不会)17:“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产力是否发展)18: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19: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社会保险不包括(破产保险)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
23: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2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
25:王某准备在一本专著中引用张某发表在某杂志的观点,对此,王某(不必经过张某同意,也不支付报酬)26:侵犯著作权的自然人最多会处于(7年)的有期徒刑
27:为境外窃取、收买、非法国家秘密、情报的犯罪主体是(可能是中国人、也可能是外国人或无国籍的人)28:共产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9: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30: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共获(32枚)金牌,在金牌榜名列(第二)31: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是(三农)问题 32:今年是国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33:广播电视在涉及民族宗教宣传上要注意,在宣传中华文明史时要多提(中华民族)概念 34:《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有效期(2年)
35:县级以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36:《国际歌》词、《复活》《家》《女神》作者分别是(欧仁 鲍狄埃、列夫 托尔斯泰、巴金、郭沫若)37:一下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西厢记》——王实普—元代、《唐璜》—拜纶—英国)
38:下列作品、作家的表示、错误一项是(塞万提斯,西班牙,著有《鲁滨逊漂流记》)
39:下列有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5言和7言)
/ 2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综合材料
(一)4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成》、分别塑造了不同指示份子形象,反映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4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4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形式比较自由。4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法国莫伯桑和俄国锲可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只写短篇小说的作家 4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李贺、李昱、李清照三位分别是唐代、南唐和北宋初期私人、吃人 45: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46:(社会边缘阶层)是指游动在整个社会分层结构边缘位置、危机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人员,包括散布在城乡、不愿从事正当职业的游民、犯罪团伙个地方恶势力
47:人口、生态、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不平衡)48:社区发展主要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
49:卫星广播可以实现大面积覆盖。要覆盖全球的话需要(三颗)卫星 50:黑平衡指没有光进入摄像机镜头时,(红、绿、蓝)
二、多项选择
1: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受下列因素影响(年龄、智力)
2:国人大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至高无上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它制定的法律、作出的决议和决定等,其他国家机关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它监督)
3: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的是(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有的民主。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扩大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4: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5:唯物辨正否定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否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事物联系的环节。对旧事物的“扬弃”
6:质变是(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事物根本性的变化。飞跃
7: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内容)8: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11:在公司制企业中,公司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12:市场规则可分为两大类,即(制度性规则。运行性规则)
13: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 的权力机构、决策结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相互制蘅、相互协调)
14: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先)
1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1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7:“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度并存,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谈判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
18:下列哪些行为,可视为从事有偿行为有(收取礼金、有价证券等、参加被采访单位、个人安排的在营业性歌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利用工作之便在外单位兼职。到被采访单位报销应个人承付的票据。)
记者证考试题库 篇5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工作。(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新闻宣传战线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坚定、组织能力突出、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2.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一要对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落伍的新闻观念、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活动模式,进行突破与改革;二要以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衡量我们舆论引领水平的根本标准;三要调动包括内容、表述、标题、评论、按语、图表、摄影、漫画等“新闻全要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报道新闻;四要以新科技革命的手段,提升新闻宣传的力度、强度和高度,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3.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的重要论述有那些?
答: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合格标准。(1)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既是党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他们担负着反映人民意志,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任务,倍受党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职责。(2)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3)政治素养。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而言,政治素养包括: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和严肃的态度,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4)法律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牢固的法制观念,他的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排、制作、播出及其他相关活动都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事。(5)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普通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素养,另一方面是作为新闻职业活动者所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6)业务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语言文字功底、知识储备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使用能力
5.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宣传工作是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发展服务的。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呈现多样化趋势,影响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舆论存在不同声音甚至杂音噪音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要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去反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舆论,保持正确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6.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答:(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2)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保护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4)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5)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6)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保持政令畅通、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监督干部尽职守责方面作用重大。
7.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济效益,使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发展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
(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8.试述杜绝虚假新闻的“六个必须”的主要内容?
假记者是某些真记者的“影子” 篇6
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子",绝非主观臆断。试想,假若这些骗子假冒的角色不是记者,而是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或知识分子,那他们能否骗到巨额钱财并发包工程呢?答案恐怕不言自明,所以假记者们之所以能不虚此"骗",就是因为在时下真记者队伍中有那么一些害群之马的劣迹,跟这些假记者们的恶行是如出一辙的。比如说许多假记者能够"骗吃骗喝",就是因为作为记者吃不掏钱饭的机会太多的缘故使然。诸如各类庆典或大型会议,到场的记者不仅可以混个"肚圆",而且临走还能捎带些价值不菲的纪念品甚至以"交通费"或"车马费"的名义揣上个沉甸甸的红包。有真记者享受在前,为何会没有假记者混迹其间在后呢?如福州一无业青年居然以记者身份到公安部门混吃,结果被逮个正着,而警方从其身上搜出假冒不同媒体的名片达十几张。假如这个青年印制的名片上说自己是个八级钳工,或者中学教师,即便他不被宾馆保安轰走,被工作人员礼貌地请出会场是肯定的。
再如时下的"有偿新闻"屡禁不止,也给假记者提供了良好的作案载体。正是"有偿新闻"的存在,假记者们到一些地方向被报道对象先行索要钱财再许愿刊登报道才成为可能。如一个冒充中央某报的记者,说其可以帮福州一位企业家登长篇通讯,竟先后从这位企业家兜里掏走"润笔费"5万元。更有少数真记者,也的确神通广大,他们利用自身信息灵通以及有机会接触个别权势者的优势,也的确能绕开正常"体制"或"规定"办成一些大事,再加上其"有骆驼不吹牛"的禀性,對他们来说便受之无愧了!殊不知正是这少数害群之马,把整个记者队伍的形象都给败坏殆尽了,同时也使那些别有所图的假记者有了可乘之机。因为假记者们不仅愿许得更神,牛也吹得更大,故而他们的形象与那些个神通广大的真记者就显得更为相似乃至相同。如此就难怪假记者们常常能马到成功,屡骗屡胜了。
【记者证考试题库】推荐阅读:
编辑记者考试论述题09-11
新闻记者编辑考试题库08-31
记者证培训补充教案07-06
记者节主题征文:一个记者的工作总结05-26
年轻记者05-13
媒体记者06-09
农业记者06-22
记者素养06-27
评论记者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