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2024-05-30

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精选3篇)

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篇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一节 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第二节 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第三节 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节 水 措 施

第一节 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第二节 非传统水源利用

1、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3、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节能措施

第一节 节能措施

1、能源节约教育:施工前对于所有的工人进行节能教育,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电源控制出,贴出“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等标志,在厕所部位设置声控感应灯等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2、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3、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4、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5、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6、设立耗能监督小组:项目工程部设立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管理小组,除日常的维护外,还负责监督过程中的使用,发现浪费水电人员、单位则予以处罚。

7、选择利用效率高的能源:食堂使用液化天然气,其余均使用电能。不使用煤球等利用率低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大气污染 第二节 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第三节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第四节 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节地措施

第一节 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第二节 临时用地保护

1、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第三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板房。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4、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5、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篇2

1.1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仍很薄弱

现目前, 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资源的使用的监督上, 还存在着轻管理、重供应的思想观念, 仅仅考虑的是完成自身管理人员的任务, 却没有对材料实际使用的方式以及用量进行监督, 没有对材料是否合理使用并且是否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同时, 施工现场各项材料管理人员所配备的人员较为薄弱, 导致所有材料在现场都处于一个粗放的管理状态。各种建筑工程即将使用材料被被混合的堆放在一起, 针对建筑材料计量的设备也存在着计量不准的现象, 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合理。另外, 在基层人员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的, 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利用资源的相关技术施工人员较少。正是这些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的众多因素, 造成了施工现场资源管理工作紊乱现象的出现, 损害了企业经济效益。

1.2 材料资源使用中随意性比较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制订详细的消耗定额, 甚至有的现场人员在没有经过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就随意领取材料, 并且领料人员领取材料后严重浪费或者将其私下变卖,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材料资源的浪费。甚至还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与材料管理人员串通而虚开发票将一些财经制度不准报销的东西通过材料出帐, 甚至开具没有任何实物内容的发票从材料出帐, 还有对周转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一次性出帐, 之后便不管不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材料资源合理综合利用的效率。

2 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措施

首先,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禁止使用、采购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已经命令禁止的资源材料, 使用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以及发展需要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材料, 最大限度的保证的使用材料是合理采购的建筑材料资源等。同时, 还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并且不对周边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并且深入的分析的牛

2.1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材料资源的综合合理使用, 提高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 建筑企业实行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是一项比较繁重而又细致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个人与国家三者的利益,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 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严格的材料发放制度与完善的材料消耗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材料节约奖励制度有着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规定超耗罚款标准, 控制施工现场材料超耗,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节约额的比例提取节约奖金, 奖励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只有有奖有罚才能使材料节约奖励制度变得更为完善。

2.2 实施建筑材料承包责任制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承包责任制就是将建筑材料消耗过程中的材料落实到个人, 他是责、权、利紧密结合, 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综合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它能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比较可靠地材料资源预算, 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建筑材料领用制度,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约材料资源。

2.3 合理使用周转材料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模板以及金属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严格按照合同使用,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建筑材料资源的目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保证模板与脚手架的总投入量与工程进度相适应, 充分发挥其周转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控制好工期, 尽量做到不拖延工期, 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模板与脚手架的占用时间, 充分提高周转使用率, 最后还要做好周转材料的保管与保养工作, 借以通过延长周转材料的周转使用次数达到降低摊销费用的目的, 进而节约建筑材料。

2.4 建筑施工中材料的循环使用

建筑施工中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种节约建筑材料的重大措施, 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可以充分挖掘材料的潜力, 在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通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 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例如废钢筋、废铁丝与废电线经过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 就可以再进一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建筑钢材, 废木材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 将建筑污泥作为混凝土骨料和农业培土, 混凝土块作为填筑材料、路基材料、混凝土骨料。总而言之, 从环境与材料节约的角度看, 许多建筑垃圾都应该通过相关的技术进一步充分利用起来, 在保证物质生产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还要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 使建筑材料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3结束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 工程木方, 建筑木方、各种扣件、及建筑模板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推广使用绿色施工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尽可能做到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昌鸣.张娟.建筑材料资源的可循环利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第30期.

[2]]郑永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认识[J].山西建筑2010 (03) .

有效利用材料 充分挖掘资源 篇3

翻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书本,我们会发现书中占大部分的是图片,而文字却减少了。老师普遍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若要教得好,教出新意,实在不容易。其实,我们只要巧选教学资源,并巧用,营造轻松的课堂,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

一、优化组合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它体现的是整个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深入教材、钻研教材,这是跳出教材、宏观把握教材的前提。因此,教师巧选并巧用教学资源,就要求教师在筛选完教学资源后,在教学设计中优化组合教学资源,赋予新的生命。更有必要帮助学生挖掘知识内涵,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联系显性化,将所教内容线索化、结构化。

1、理解教材内涵,正确解读教材

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例如四下《多彩服饰》这一课,让学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面对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服饰——中华民族的旗袍,再让学生认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服饰。在认识服饰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以图片介绍服饰的起源和意义。在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服饰的起点,并认识世界各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2、有效利用主题图,开发挖掘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蕴涵在这一幅幅插图中,为了帮助理解,以简要的关键词为提示。书中的这些图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教师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如三下《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教材中图文并茂地表现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壮观和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文化内涵。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看得到,摸得着,体会得到。这块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后,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现状的危机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示一些有关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再出示相关的破坏图片,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更好地激起学生强烈的环境危机感和环境保护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适度材料补充,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中应适度进行资料补充,以突出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性认识。例如五下《高峡出平湖》这一课,在学生了解了长江三峡的概况,知道长江治理前给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治理后它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后,再补充一些三峡船闸通航的资料和我们浙江安置三峡移民的见闻录,通过一些新闻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叙述,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史实,让学生对当时历史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引导学生更加地关注三峡工程,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一点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适度选择教学材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能体现资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此揭示本质,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重点和难点。

二、收集课外资源,填补课堂空白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以生活主题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得到教育,并能学以致用。

例如一下《上超市》这篇课文,在上这一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去超市进行购物,并且在去超市前,先让孩子在家里进行一个小调查:家里还需要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准备买什么?同时告知家长在孩子选购的过程中,家长尽量少指导,放手让孩子自主挑选。课前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上超市购物的乐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对话交流环境。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尽情交流购物心得,以及购物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根据学生交流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授予孩子不同的称号,如“小小理财家”、“勇敢者”、“最懂礼貌的小朋友”等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并且能从此次购物活动中总结经验,愿意下次再进行一次购物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路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有多少斤?”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 “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上一篇:财管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9上第3课 有趣的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