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024-10-26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共13篇)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

二 存在的问题

一 对少数民族儿童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通常采用民汉混合班和双语班(全部为少数民族,开设双语课)两种班级模式 而城市幼儿家长与农村幼儿家长的语言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幼儿家长的双语教育观念转变较快,主动要求幼儿在民汉混合班接受双语教育,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幼儿家长仍然担忧幼儿习得汉语会丧失学好母语的基础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的关系是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思想条件

二 学前双语教师对其教育目标的把握不准确

在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形势下,部分学前双语教师对其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特别是小中大班阶段性目标分界不清,教学中目标把握不准 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幼儿不在规定时间入园与转园,中期插班等现象屡见不鲜 教育是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认知 情感 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教育者必须明确:通过学前阶段的教育,要使儿童的语言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同时,为便于针对学前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施以相应的语言教育,教育者还应确定年龄阶段目标

三 双语教师对学前双语教学的内容定位不准确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学会运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交际 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给儿童维汉两种语言的符号系统,包括语音 词汇 语法及表达方式等;二是教儿童学会运用两种语言,教师注重儿童的口语表达训练,但忽略了发音的重要性 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幼儿对儿歌故事的掌握而轻视拼音 词语 句型的学习这在教学中是有失偏的

四 学前双语教师授课技能低 严重影响学前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教师的授课技能水平包括汉语水平和幼儿专业技能水平教师资历调查中,具有 HSK五级以上证书的教师占绝大部分,但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发音不准确现象严重,教师的教授方法单一,与内容不相适应是困扰幼儿汉语习得的首要障碍 教师的技能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汉语口语水平低,发音准确度低;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广泛,采用传统的教辅工具较多,现代化的教辅工具较少

对幼儿双语教育认识模糊 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2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 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 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 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 促进劳动者再就业, 化解社会矛盾, 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1986年、1991年和1996年, 曾经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中国教育部1999年5月22日发布的《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中国职前高中阶段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17106所, 在校生达1126万人。其中, 职业高中8602所, 在校生454.9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109所, 在校生498.1万人;技工学校4395所, 在校生173万人。

三、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式的严峻话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困难。

职业技术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 其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其主要原因是职教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 (1) 超前的择业观念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 大体属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定位的现实告诉我们, 我国在产业政策上, 必须加强一产, 提高二产, 发展三产; (2) 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的挑战:90年代后期是我国经济的转轨期, 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那就是企业要释放出多余的劳动力, 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因此, 劳动就业在我国经济转轨期间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突出矛盾。

2. 社会上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问题, 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 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 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因此, 不少家长都不愿意子女考职业学校;不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不能教给学生真本事, 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等等。

3.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布, 专业布局不合理, 资源浪费严重.地域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稳定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投入不足, 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 特别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缺乏、落后, 很多学校缺乏必需的实验实训环节, 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技术的学校分布、专业分布不合理, 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 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 资源不能融通、共享;我国的几十年的职业教育, 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 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当, 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四、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1.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的必要性。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我们不仅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也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 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 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过分地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 侧重于“一技之长”, 而相应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被忽视。

2. 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上的投入。

各地政府、职业学校要抓住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政, 积极争取国家对职业技术学校的项目和资金。改善职业技术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 增添实习车间和实习设备。

3. 加快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加快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为了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 应当进行改革。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办出特色。

4. 转变观念, 把服务学生放在首位。

浅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社会及企业对于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渴求仍然十分迫切。随着职业教育机构数量及规模上的不断壮大,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存在现状,进而缩小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促进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填补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

1.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近几年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的迹象表明,未来几年内,中国很可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机械制造业中心,“高级蓝领”将会更加“抢手”。但现在大多数人有“白领情结”,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也不去钻研技术。有的人则认为,现在提拔干部靠文凭,有绝活也上不去。为此,专家提醒求职者,“本科起步、硕士达标、博士吃香”的用人格局必将改变,文凭不再是地位的象征,有真本事才能谋生。在未来几年,受过良好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比大学生甚至博士还要吃香。

2.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我国近些年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壮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所提供的高级技术人才都哪里去了?”面对这样的设问,笔者通过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不足。

(2)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现有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3)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普遍不够灵活。

3.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3.1大家对于职业教育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家长方面。多数没有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家长表示抗拒,多数已经让孩子接受了职业教育的家长也只表示无奈。其次,是学生方面。大多数人认为选择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都更倾向于接受小初高到大学的普教之路,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蓝领的代名词,是社会劳动力结构的最底层,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成了多数人无奈的选择,同时,各职业院校也只能无奈的接受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学生。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即招聘单位,对高等教育的认可远高于职业教育,所开列的学历条件节节提升,从专科、本科直至硕士,这就导致了几乎所有家庭都希望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从而导致了生源不足和生源质量差的现状。

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人有了更多选择高校的机会,这也导致了职业教育不仅面临着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也必须面临着生源不足的尴尬场面。而事实上,职业教育无论是作为市场经济下优质劳动力的供应手段还是作为社会发展的必要人才供给方式,他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视。

3.2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问题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要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和教学水平质量,与市场与技术接轨,才能逐步取得大家的信任。这里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要从三个方面抓起:

第一,端正教学目的,更新发展理念,加强职业教育的合作层次。现在许多教学机构并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是伺机追求利益,他们的教学质量该如何保证?面对招生滑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日益严峻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有的职业院校缺乏把学校做大做强的抱负和开拓进取精神,满足现状,坐等政策。还有的职业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这就导致了耗费教育资源的社会底层劳动力过多,而真正的高级技术人才却不足的局面。职业教育的合作仍处于较低层次仍是以劳务输出型为主。如此造成一些学校把学生当做财源,学生“进口”有钱,“出口”也有钱。谁招的学生多,谁赚的钱就多。有些地方的中职教育就是为了招生,为了就业,为了赚钱。

第二,优化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理论课老师无技能等级证书,动手能力差,纸上谈兵;实习指导老师多数是从企业一线内退的技术工人,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匮乏。一些职业院校舍不得花钱去聘请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担任老师,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尤为不足。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不高,与公办教师待遇不对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都存在后顾之忧,人才引得进来,留不下来,部分学校成了避难所、中转站、培训部,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第三,理论技能和教学设备亟待更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而许多职业院校的理论技能和教学设备都过于陈旧,不能与社会的先进技术接轨,这种条件下又怎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跟得上时代进步的高级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现有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3.3职业教育的办校体制灵活性还需提高

一些依托企业办校的教育机构,虽然在规模和教学质量上略高于民营办校,但他们的体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办校,学校就会受到企业的影响,企业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对学校的各方面的投入会多会好,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学校就随之波动;企业办校限制了学校的规划和发展,应该说企业办校的模式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经济,国企办校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对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并不畅顺,条块分割,“婆婆”多,谁也管,谁也管不好的局面也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办校也有成功案例,台企富士康,他们的思路非常活跃,在岗职工工休时间完成一定学分,一边工作一边上学,一边就业一边学业,工休时间是文化理论,工作时间是实训实战,一边挣钱一边捞文凭,多好啊。改革教学体制,实行弹性教学,如“带薪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要死搬死扣教条,要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发展和现有设备,灵活调整课程、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加快培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各类实用人才,缓解技术人才短缺的状况。

3.4不仅要保障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更要加大投入监管

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大部分靠自我筹措,现在大部分学校缺乏足够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待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规范性也亟待提高。一些职业院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将资金过多的用于广告宣传和招租的过程中,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毫无益处。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技术人才的缺口问题依然存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目前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投入,随着对职业教育的规划、教育者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建设,全面全方位的投入,会达到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

西藏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全] 篇4

如今的西藏,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级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数量成倍增加,学历水平显著提高;教育经费投人不断增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西藏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西藏教育发展近几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由于面临多种外部困难与制约,受多种因素影响,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适龄儿童入学与巩固问题。农牧区适龄儿童的入学与巩固是我区义务教育重头戏,也是我区基础教育转移的重点。目前,制约农牧区适龄儿童人学与巩固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牧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对知识的认识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由于眼前利益的驱驶,不愿送子女人学,因此,还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已人学的适龄儿童的衣、食、住、行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求学期间呈现不稳定性,旷课事件时有发生,保证不了在校生的巩固;三是学生知识出现断层现象(主要是旷课所致),导致接受新知识困难,丧失学习兴趣;四是学校管理、教材内容与教学手段落后,办学整体素质偏低。

(二)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我区教师队伍数量偏少,在农牧区中小学中,仍存在不合格学历教师,村教学点上的民办代课教师仍客观存在。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其突出表现在:在现有教师队伍中,一是部分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学历与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相称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和配套的培训经费。

(三)教学设施配套差,教学手段落后。学校现有教学辅助设备不配套,部分设备缺乏必要配件,根本无法使用,在该县县中学的化学实验室陈列的药品有二十多种,但由于缺乏实验仪器和仪器不配套,使该校连演示实验也无法开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农牧区学校仍是一项空白,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浅析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5

学校 建湖县第一中学

姓名

陆玲

学科

美术

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说“:美术是最具灵性和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中学美术教育,是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教育的任务不仅 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智力,是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以 提高想象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状况又如何呢?笔者是才工作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虽然教龄很短,但正因为是鉴于学生和老师这样的和角色之间,所以对当前的我们学校美术教育问题的感触更加直观,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认识淡薄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固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不可承认,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做“灵敏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认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教员、学生均不注重,常常只能消磨时间,流于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当然被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

二、功利思想影响了中学美术教育

在高考压力下,学校大力宣传美术高考,文化学习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和家长为走“捷径”,被迫参与各类短期美术急训班,“病急乱投医”,不思索个人能否具有美术专业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片面追求专业课的学习而不注重文化课学问的积聚,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美术带给孩子整整一个少年时期的只是痛苦,曾经不再是享用和快乐了。

三、教育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的生活经历

由于美术课不作为考试科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显得非常随意,多把简单、基础的美术史学即鉴赏课作为授课内容。而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已经有美术基础和有艺术开展意向的学生,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对于缺乏美术根底的学生,时断时续的教育又让他们学不到什么东西。同时,教学局限在学科之中,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络,学问在构建过程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内化,学习变得毫无意义。

四、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

依据学习范畴或学科群的特征来研制和设立综合课程,减少分科课程,这是世界教育的一个开展趋向。但在理论中,不少教师没有觉得到这种新型课程对学生开展的促进作用,反而觉得它扰乱了系统的学科学问教学。其缘由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主题或概念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了解程度,有的可能是设计的相关学问整合得比拟牵强,缺乏内在的自然的联络,也有详细的教学操作的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该如何改良呢?我以为,要改动这种现状:

第一,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究新的学习内容和办法。新课改充沛表现了课程的时期性、根底性和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开展需求。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办法,以模块式的课程构造,实行学分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开展的可能性。新课改理念改动了教员的教育观念之后,教员要对本人的课堂教学停止积极的探究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溢活力。

第二,变革过去的评价方式。

要采用积极评价机制,培育创新肉体,促进学生开展,进步艺术表达才能。以往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过于单调呆板,结果是学生对评价提不起兴味。要树立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与学问并重,注重学生的个性专长开展的质量观,对学校停止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来界定学校的教育质量。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味。

兴味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味的时分,他们的学习效率普通比拟高。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只要静下心来学习美术,将本人完整融入美术学习之中,才干真正领会美术的魅力和精华。

第四,增强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沟通。

由于遭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以为美术是没有用的学科,未来也不能帮学生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这就需求教员不时努力,去与家长沟通。能够经常和学生说话,耐烦地个别辅导,让他们晓得本人喜好的开展出路、应如何争获得到家庭的支持等;经过家长会和电话的手腕亲密联络学生家长,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分享到学生胜利的喜悦,争取家长的支持,坚决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好学习的大环境。

第五,增强对美术师资的培育。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6

王艳琴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目前,就业难是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社会愈来愈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与滞后。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育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乏味单调,教育过程急于求成,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因此,怎样将“以择业为本”的就业指导,进一步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转化,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仍需积极探讨研究的课题。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1. 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 在农村一直将农村职业教育仅仅当作农业技术培训, 以为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就够了, 无需学习。轻视农村职业教育, 没有看到农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巨大潜力, 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长远眼光, 看不到农村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农转非”的职业技术培训, 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对农村职业教育达不到目的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农村职业教育是学习一种技能然后到城市打工, 脱离“农门”;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出路狭窄, 而接受高等教育则可以改变地位和身份, 所以抱着升大学 (或高职) 的愿望到职业学校学习, 这种状况在落后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文凭教育”“升学教育”, 变成为城市输送人才而不是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

3. 投入的经费不足

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影响, 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较少, 许多学校多年来没有建设资金。近年来, 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 职业教育经费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仍然严重欠缺。

4. 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脱节

农村职业教育除了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 向城市输送人才外, 更多的是培养能适应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单调, 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 教学方式陈旧, 课程设置和教材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 教材多数是专科教材的压缩版, 偏难、偏全, 难以有效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作用。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农村职业教育要着眼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 大力实施农民的知识化工程, 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能、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1. 要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

用, 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

2. 农村职业教育在内容要求不断丰富农民的科学技术知识,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

要集技术指导、农业科技推广、创业辅导于一体, 实现对农民在农业生产、销售、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帮助。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的同时, 应该看到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 而是“农、工、贸”结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举协调的大农业,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兼业性的特点, 注重对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农民主要兼业的不同规格人才的要求,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非农技能培训, 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向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扩大非农收入份额, 拓宽就业致富途径。另外, 由于建平县整体经济正处于产业调整、转移、优化、升级的过程中, 大量工业组织和基地要向农村转移, 急切需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农业劳动者, 对农民进行非农培训, 让农民“离土不离家”, 这样既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的问题, 又可避免人口迁徙带来的问题。

3. 农村职业教育在形式上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受时间、人数、空间和国家投入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农村中现有劳动者的素质急需提高, 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改变单一的办学形式, 开办各种职业技术培训, 让农村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对务农的农民, 可由农村职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以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 向其介绍农业新品种, 推广新技术, 宣传发展的新思路;对即将脱离农业或已进厂工作的农民工, 可以根据当地特点, 利用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举办夜校, 面向农民工开展教育和培训。利用国家的各种培训政策对其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在乡镇成立就业服务中心, 建立培训实习基地, 定期走访企业, 实施“走出去、搞合作、请进来”等形式的职业教育, 对农民进行转移培训或为工厂提供“订单式”培训。

4. 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资金上, 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并多方拓宽资金及教学资源投入渠道。

要让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加大投资必不可少。应下大力气拨出专项资金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扶持, 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师资、设备及实训基地的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迅速提升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档次, 增强农村职业学校对教师、学生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企业却同样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当今高校主要侧重大学生理论方面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不符合当下用人单位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要满足国家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要解决教学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深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仍然采用普通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实践课程安排的很少,教学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大多数课程的内容有些偏离社会实际情况,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没有提出过多的异议,还是按书本内容授课,学生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习这些教材中的内容,但这些教材中的内容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能用到的却不是很多。同时,对很多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教学中也缺乏对学生应有的科学指导。此外,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依然沿用普通大专院校的模式,没有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应有的技术特色,这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计划、模式不合理

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没有制订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模式也不规范。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了解,专业设计的定位不准确。更有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片面地理解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缺少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考察,要了解清楚学生的文化知识功底,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如果忽视了企业的用人标准,盲目制订教学计划,只能加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状况。

二、针对问题的有效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要对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位。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只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更要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到智与行并重,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这样才符合企业对技术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转变传统观念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好当代中等职业教学新理念,注重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使之更好地学好技能和知识,加大对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要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所要承担的责任,大力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调整学校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2.加强规范性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制度很不完善,这样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良性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甚至“三师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教师考核体系,以职业技能为主要考核标准,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各项技能考核都过硬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中职学校教学中需要投入很多的技术设备,目前大多数学校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巩固在学校学到的课本知识。这样,中等职业教育会取得进一步的完善,学生的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3.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法

近几年,我校一直在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配套的教材也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部分或全部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教学管理。中等职业学校要认识到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结合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采取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办法予以解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2):110-112.

[2]张琦.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6):137-140.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9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80年代村村办教育时建设,虽经过后期建设,但与学生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目前很少农村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设备。很多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二、农村师资水平滞后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9%,46岁以上教师占45%,特别是村小46岁以上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所以我学区教师老龄化严重。根据安徽省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因此,按班师比实际教师缺编严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二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能力差,农村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民师转正,没有受到正规师范教育。

三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

四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中级职称大多是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初级职称,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近几年随着物价飞涨,而教师工资,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仅在2000元左右,只能解决温饱,这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五是教师缺编严重。农村学校编制不能满员,造成学校难以正常开课,如后圩小学虽有13个编制,但只有7名在职教师,2013年9月招考1人,因条件艰苦,其主动放弃后圩小学教师岗位。近年来教师退休较多,但教师补充困难,比如2011年以来潘集学区退休31人,仅补充9人,到2017年潘集学区将退休24位教师,到时又能补充多少新教师。

六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潘集学区本身教师严重缺编,仅2014年9月就有1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淮师附小,2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潘集实验小学。

三、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生源较少,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班级只有不到10名学生,义保经费按学生数拨发,导致部分学校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教学和办公需要,很难抽出资金购置教学设备。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把学校弄的一片混乱。

五、教育资源力量涣散,学校教育孤军奋战。

教育按照实施主体的归属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村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真空状态,学校教育形同孤岛。家庭和社会不仅不能为学校教育推波助澜,反而常常起到相反作用。

比如: 留守孩子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办法想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即使他再有爱心,也不可能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可能取代家长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

当前农村家庭已有不少独生子女,一般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隔代亲”非常严重,长期在外的父母很难对孩子的行为有全面的了解,一年中一两次相聚显得弥足珍贵,惟恐伤害了孩子。这些可能的娇生惯养极容易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性格。加上农村社会中老百姓潜藏的恨师心理,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解决方法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

当前全面改薄正在进行,应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急需解决的现代教育设备进行配置。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师资缺乏问题

1、建立正常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足编。

2、健全农村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3、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使培训和教师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4、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

5、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关于校外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0

第一,少年宫艺术教育的定位。其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为少年宫的艺术教育是这个专业的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少年宫的艺术教育是职业的艺术教育,三是认为少年宫的艺术教育是专业的培训,四是认为少年宫的艺术教育是戏曲教育。但总体来说,校外艺术教育是兴趣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并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因此,对于广大的少年儿童,校外艺术教育主要是艺术熏陶和艺术欣赏。

第二,少年宫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总体培养目标,即开展办艺术教育的目的。二是全年培训目标,就是孩子的学习内容。此外还应有阶段性目标,以及每次活动的目标。正是这些目标的模糊,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影响了教学成果的评估和教学质量。

第三,养成教育的缺乏。缺乏养成教育是少年宫艺术教育的短板。养成教育在少年宫艺术教育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养成,二是兴趣养成,三是行为养成,四是教育养成。老师往往是在技能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在其他方面可能关注不够。从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艺术团队建设。艺术团队建设是少年宫艺术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其他培训机构无法完成的任务。建设艺术团队可以提升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的威望,可以得到党和政府更多的支持,是对项目的精品化培育,是实现少年宫校外教育的职能体现。二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少年宫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展示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1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课程管理主体的社会化、课程管理的多元性、课程管理的生成性等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以及相应社会制度的侧面影响,导致了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调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将是今后课程管理方面所需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问题分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尔夫心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JGA2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介燕菁,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馆员,在职硕士。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训;朱晓东,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助理,硕士。研究方向: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44-02

一、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及课程管理的内涵

1. 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界定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方法、内容、形式以及发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为就业而开展的职业教育和作为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三种不同的分类。我国学者习惯称为:职业技术入门教育、职业技术准备教育、职业技术继续教育。

2.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实现,它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定位组织授课内容,安排教学环节,以实现学生培养目标所应掌握的知识及技能为最终目标。课程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总的设计方案,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决定课程最终定位的是当前社会生产发展对教育活动发展的需要。

3. 职业院校课程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对于“课程管理”有两个理解维度,一个以课程为中心,一个以管理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重视制度与规范的制定,侧重监控与执行的研究,包括对整个管理体系的构建、监控的运行机制与可控程度、各管理环节执行的科学性以及各评价单元的权益分配等。以课程为中心的又分为三个层面的理解:一种是课程即学科,应以该学科的具体专家或老师为主;一种为顶层设计的理解,即课程管理应该归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范畴;一种为微观层面的理解,即课程管理就是开设课程的学校所应具体操作的日常管理。

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1. 社会参与是课程管理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管理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不仅需要学校管理领导的参与,还需要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人员及相关社会成员共同对课程进行开发及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单位均有权利、有义务参与课程的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相关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自身来进行管理。

2. 课程管理的多元性

课程管理的多元性,已成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趋势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学校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办法,這种针对学生专业与水平差异而开展的管理办法,均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相应地培养了学生能力。

3. 课程管理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与预设性相对的。所谓预设就是预先设定,在管理时套用固定的管理模式或者对预先制定好的指令进行管理上的执行。而生成性的管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及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灵活管理。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及办学性质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办学风格及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往往会发展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现象,因此要在考虑到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管理的措施与手段。课程管理的生成性还体现在管理者与教学者共同探索课程问题的互动之中,课程管理的决策就是管理者与教师沟通、分析、共同探究的结果。

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课程管理囿于传统教学模式

尽管当前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但对于大部分学校的课程管理,仍按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为主,受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较大。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很难跳出固有的管理经验模式;二是就目前学校的课程管理人员来看,多为从事专门教学的人员,对专门的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较浅,未能很好地了解课程管理的背景与具体内涵;三是对“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学校工作即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是管理好日常教学安排及考试安排,学校管理活动就是教学管理活动,相对独立地撕开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课程问题置于可忽视问题,导致了很少有课程管理或者认为教学管理即是课程管理。

2. 课程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23门基础课程和通用性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含目录外专业)》,在教学改革及课程管理上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主。由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是在大的方向上颁布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思想,而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特色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又不尽相同,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学的衔接沟通、学历的互认、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办学均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课程手段效果不明显

课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既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在整个课程管理过程中,若想在获得外部因素的大力支持之余,还能够掌控好内部因素的协调关系,从根本上提高课程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考虑课程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问题。笔者在对职业院校课程管理所采取的方法中发现,大多院校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仅有个别院校对课程管理应采取的技术手段有所侧重。这种集权式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课程管理的活力,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所培养的對象必须面对面向企业需求,职业学校课程系统的复杂性与企业需求的突变性,使课程在实施开展及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些不可预测问题的解决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单独处理的,如何将行政管理手段与其他技术手段科学地整合在一起,使其合力能更好地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当前职业学校课程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4. 课程管理内容规范性不足

一个科学而规范的课程管理应对每一部分、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而规范的要求。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管理来说,对其课程管理规范性的要求,一方面来自教育行政机构发布制定的有关课程标准,一方面来自其对应的行业职业标准。但由于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尚在完善健全之中,在权威性方面,有所欠佳,被企业行业的认可度较低。这种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局限性及职业标准的不完全认可性,一方面迫使职业学校在办学时更多的向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所倾斜,提高了其自主开发课程的积极性,一方面也使其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随意性较大。就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在质量与效果上的差异性,好的极好,差的极差,整体上拉低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水平。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不断完善与调整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要素,而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科学管理。目前的课程管理模式、内容及手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具体实施时应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要重视教育对学生终身培养的要求,在手段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方式方法上更加灵活,以加快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2] 关北光,李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

[3] 黄建军.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管理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12

一、目前我国西藏职业教育中遗留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和经济发展理念难以遏制,直接限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程

学而优则仕这类传统观念在全国范围内可谓是根深蒂固,再就是因为传统教学体制束缚,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长年下滑,包括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等都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此类背景影响下,使得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当地职业院校扶持、合作力度上大大削减。如最近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覆盖执行并令西藏经济发生好转,不过经济水准仍旧停留在较低层次之上,一时间令政府不能积极地针对职业教育进行资金投入支持,无奈只得透过国家和对口支援省市进行办学资金筹措。长此以往,令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自主性持续下降,发展速率极为缓慢。

(二)专业设置和社会要求存在冲突,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科学整改

西藏发展的核心理念便是持续加大社会生产力,令当地民众摆脱贫穷并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想要顺利贯彻上述指标,第一要务便是培养较多技能娴熟的人才。透过调查发现西藏中等职业院校通常设置较多专业,不过门类却过于单一,同时覆盖范围也十分狭窄,保留市场竞争优势的专业屈指可数。县级职教中心设置的专业基本上一致,包括民族绘画、编织缝纫和木工等,对于汽车和机械等现代专业项目涉猎深度明显不够,尽管当地传统工艺得到合理传承,不过职业教学却很难收到与时俱进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功效。在此类背景下,西藏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令相关院校社会吸引力持续低迷,影响西藏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化整改发展。

二、应对上述限制西藏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前景的具体对策

(一)利用战略视角重新审视西藏职业教育事业,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在国家各项福利政策支持下,西藏职业教育事业要尽快落实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改革发展战略性指标,就是说在偏远区域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其余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至于实力优越的地区可以考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同步吸纳最新科学技术设施和实践经验,力求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有所提升,为后续具备地方、专业、课程、人才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拓展积存实力,唯独如此,才能持续提升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在西藏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教育结构上作出科学优化,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之后在国家和其余地区对口支援前提下,发展西藏校企合作的全藏区联动办职业教育项目,保证利用战略眼光对待职业教育,通过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藏区经济实力。

(二)完成既有专业设置调整任务,令出口和需求相互对接

所谓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其核心动机指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和素养同步达标的职业人,同步彰显出深刻的市场和行业特性,保证面向、依靠、服务并满足社会和市场的一切要求。依照社会实际要求进行西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改造,令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互吻合,为今后西藏职业教育主动面向、走向、围绕市场设置专业等前景绽放,奠定基础。相信经过市场所需专业的全面设置之后,藏区经济发展会得到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指导服务,涉及以往盲目跟风、不符合实际的热门专业设置现象会得到成功遏制,最终令培养出的人才和出口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对接。

综上所述,关于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战略内容,着实丰富,笔者在此提供的建议十分有限,希望有关工作人员在日后实践中予以持续补充完善。相信不久之后,必然会为西藏地区职业教育和经济事业同步可持续竞争发展,创造极为强劲的辅助动力。

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全面支持,西藏职业教育事业获得长效发展,不过和其余区域相比,始终遗留基础薄弱和发展水平过低等隐患,根本无法合理推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因此,在新形势下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基础状况,针对当前西藏职业教育中遗留的问题和日后优化改造战略,加以深入性探讨,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竞争发展活力。

关键词:西藏,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应对战略

参考文献

[1]洁安娜姆.西藏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藏发展论坛,2010,18(4):111-125.

[2]郭兆利.西藏职业教育研究述评[J].西藏研究,2010,28(3):79-86.

当下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13

一、问题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问题对话式教学,要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对这样的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并且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激发出来。然后透过多媒体进行课程内容的描述,将相关的问题提出,比如幼儿对于弹性的认知及理解及有关弹性在平时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等等。在这个过程里,透过不同方面的交流和提问,让幼儿可以积极地对同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提出、交流及解决,而且透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里,老师作为一个指引者,对于幼儿在活动当中的交流和操作起到观察和指导的作用,然后透过师生的总结、归纳,对相应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适应了幼儿的本身特性和成长规律。(2)加快了幼儿的探知意识。(3)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及交流。

二、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学里的案例应用

综合来看,问题对话式教学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良好的作用,可是,促使其在幼儿教学中进行有效地实施,在理论的认知方面及理解方面还仅仅只是空谈,怎样合理地针对这一内容制订教学方案并开展与实施,还要通过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文章以幼儿教学课程里的“有趣的弹性”这一内容为例,对于问题对话式教学展开了探究,以加快其在幼儿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制定教学目标

对于科学领域的认知和学习,幼儿一定要透过合理的指引才能对周遭的事物引起兴趣,通过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究。通过“有趣的弹性”这一课题,幼儿透过老师的指导,对弹性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并且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探索,通过不断地理解弹性的应用并进行实践,刺激幼儿时期的创作思维。让幼儿时期的科学启蒙教学实践课程,可以通过制定教学目标逐一实施,它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于幼儿内心的疑点进行解决,要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和理解“弹性”这一事物的发生,透过对平时生活当中弹性现象的应用,让幼儿有效地提高其认知度,并且培养起幼儿的相关技能。其次,在实施的方法上,幼儿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探索,老师要正确地指导幼儿透过简单的符号对弹性进行表达,并且要对整个内容和过程进行探讨和记录。最后,将情感有效地提升,幼儿通过对活动进行实际体验,将自身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完全激发出来,透过科学实践来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2设计教学情景

通过对教学情景进行合理地设计,幼儿的探知欲和兴趣可以得到充分地调动,这是非常关键的。透过整个教学过程,幼儿一定要依靠教师的指引,全身心地参与到课程当中,当然,首先这一课程要完全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要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条件。老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材准备,例如多媒体设备、同弹性相关的材料等都要进行准备,通过实验及活动室对这个内容进行讲解,让幼儿对弹性展开实践操作。课程里,透过提问、操作、PPT演示等方式来激发出幼儿对弹性认知的兴趣并加以探索。比如,可以通过制作PPT课件加深对弹性概念的认知,再透过老师的提问,让幼儿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弹性的实际应用,并且通过具体的操作全面地了解弹性的特征。

2.3设计对话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但是,要以幼儿的特点为前提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在幼儿的理解能力范围内,令幼儿可以更加自信地、充分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是一项可以充分引起幼儿关注和激发幼儿兴趣的设备,通过这个设备可以全方位地对弹性事物进行描述,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弹性事物,并通过自身的语言来描述弹性事物,与平时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探讨。幼儿全面地了解了弹性这一概念后,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加以应用,制作出一些有趣的弹性玩具等等。

2.4幼与师、幼与幼的对话交流

老师透过不同的方式,更为完善解释与弹性有关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自己设计的教学问题,让幼儿逐一解答,幼儿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同周围的伙伴进行探讨和交流。在这样一个互动的环境里,可以将幼儿很多认知潜能激发出来,通过幼儿不同的认知能力解释自身对弹性的认识。老师对不同的答案进行归类,并积极地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这些答案的正确性。在掌控了弹性内容以后,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关于弹性的实践活动,透过动手能力,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以利于更有效地掌握弹性知识,更有效地训练幼儿的各项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等等。

2.5评论和归纳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里,老师对于幼儿的刺激、指引和管理是最为关键的,老师要确保整个活动过程是在有效的调整和观察中进行的,要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相互交流的空间,对于相关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这样幼儿才会通过老师的调整及调动,再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及交流来训练自身的表述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上一篇:张宏升旗简历下一篇:兴隆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