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7-14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生命质量问题愈来愈被重视,健康保健亦愈来愈显得重要,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专业人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贯穿在医疗、护理、检查和康复的全过程。

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进行疾病预防、康复以及有关医疗、护理、自我保健知识的系统化教育,使病人自觉的采用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健康教育不能以某种固定模式进行,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心理状态和不同需要层次进行宣教,尤其是基层医院,医院条件较差,人们缺乏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1 存在的问题

1.1 对健康教育的观念、目的认识不清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其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状况。而临床部分护士习惯用“卫生宣教”代替“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认为健康教育就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所患疾病的常规护理知识,缺乏从患者的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不健康的行为。

1.2 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

1.2.1 护士长对护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工作缺乏责任心,不按照质量标准严格要求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检查、监督、指导力度不够。每天只满足于完成打针、发药、处置一般性护理工作,把健康教育视为可做可不做的份外事。患者少或护理部检查时就做,患者多或不检查时就不做,致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2.2 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厌烦 护士不愿意做健康教育工作,迫于工作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工作态度敷衍,只是进行简单的常规宣教,被动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没有尽到护士职责,也体现不出护士的自身价值所在,同时,也限制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1.3 缺乏科学的工作程序 护士对健康教育程序是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护士对此认识不足,不能熟练应用健康教育进行工作。忽视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效果评价各环节的工作,只重视实施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没有使患者明确医学的目的是让患者成为防治疾病的主体,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而是以主观认为患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健康教育,致使健康教育成为单纯的说教方式的疾病常规护理知识的灌注,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

1.4 知识缺乏 我院是一所基层综合性医院,大部分护士均为中专学历,虽然掌握了不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知识,但仍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缺乏有关心理学、论理学、人文学、美学、社会公共学等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其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新护理模式下的要求,不能有效的与病人沟通及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致使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1.5 缺乏教育时间

1.5.1 护士忙于非业务性工作 目前,多数基层医院没有把时间还给护士,做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如:取药、催款、送化验物、陪患者做辅助检查等,每天只是机械性地完成“急需”的处置,缺少与患者交流的时间。

1.5.2 住院时间短 有些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承担不起全程住院治疗的费用,常常在刚渡过疾病危险期或急性期,尚未痊愈是即出院,使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按计划全程开展下去。

1.6 患者接受能力有限,健康观念有偏差 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了解的少,接受能力和记忆力差,边听边忘,护士反复多次讲解,仍达不到预期目标,常常事倍功半。宗教信仰意识强的人,不相信科学,固执,不愿意接受健康教育。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国人文化素质偏低,认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肉体上的痛苦就是健康,对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威胁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健康知识的获得不重视,对健康教育缺乏兴趣。

1.7 患者相信医疗,不相信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普遍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只有医生能治病救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只是打针、送药、端大小便器而已,不重视护理工作,近年来开展的整体护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对患者改善一下服务态度,增强点责任心而已。因此患者愿意接受来自于医生的信息,而不是愿意接受来自于护士的信息,甚至对护士有偏见,渺视护士,影响护士的热情。

1.8 潜在法律问题 目前,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没有按照法律的程序规定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致使护士健康教育缺乏规范的记录,再加上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有遵循“多做少写”的原则,导致护理记录中主要记录处置、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忽视对健康指导内容的记录。虽然护士做了很多工作,但在记录中却体现不出来,既使记录部分健康教育内容,也缺少患者家属签字的环节,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利于举证。2 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讲课、护士长例会、全院护士大会、业务查房等机会,加强对护理人员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爱岗敬业的思想。使护理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受尊重权的维护的具体体现,更是护士价值的充分体现。认识到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推动护理学科快速发展这一重大意义。使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开展健康教育,并把此项工作做为向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2.2 把时间还给护士 医院要重视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明确护士职责,减轻对护士工作的压力,在没有增加护士编制的情况下,减掉护士的一些非护理性工作,由相关科室自己承担。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成立护理服务中心等,把属于护理工作的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把护士还给患者。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

2.3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3.1 强化在职学习①组织专题讲座,通过分批、分期举办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班和业务查房等形式,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护士从理论上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熟悉健康教育标准,掌握健康教育程序,指导临床实际工作;②组织护士学习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技巧等边缘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健康教育内涵;③通过护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示范教学、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岗位练兵,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

2.4 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护士进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典型护理纠纷案例分析,加深对护士触犯法律的护理行为引起严重后果的认识,做到警钟常鸣。进一步明确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利,充分认识护患之间的责权关系,规范护理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2.4.1 完善护理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实施单 护理记录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语言精练、应用医学术语,写你所做,并签全名以明确职责。对容易发生纠纷的护理行为,必须认真详实记录,并要求患者签字,以示负责,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利于举证。

2.4.2 加大检查力度,建立与评先选优、晋升职称挂钩的激励机制 打破护士当中存在的等、靠、拖、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思想,制定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实施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对护士长要严格要求,发挥其模范到头作用,指导护士按照标准开展健康教育。护理部加大检查力度,按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进行时间内检查、时间外抽查、定期考核,检查科室健康教育质量。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工作开展好的科室和个人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将成绩记入科室和个人档案,作为评先选优和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以此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3 结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该项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进而采取积极的对策,将该项工作深入、扎实、全面地开展起来。做好每一名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你们的贡献。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

1.2 方法

从近年来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档案中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问题出发制定改善对策。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投入低

市场经济环境下, 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导致部分领导认为供应室只是一个只投入不产出的科室, 他们的重点放在了直接创造效益的科室, 因而致使供应室投入少, 清洗设备和防护用品不全[1]。正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日常工作只是依照陈旧的规定和经验进行, 未能及时的给自己大脑充电, 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清洗可以代替消毒, 从而导致器械的清洗、包装材料、自备包的体积和质量、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等环节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2.2 人员配备不够, 素质不高

由于医院错误的将供应室定位为辅助部门, 导致工作人员多为年龄大、视力差、无法在临床上担任护理工作的人, 部分消毒员无压力灭菌器操作资格证。甚至有人将供应室定义为“养老室”。实质上供应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 知识涉及面广, 不仅包括医学基础知识, 还包括抗感染、消毒隔离、灭菌等知识。而医院往往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很少派供应室工作人员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其自身的知识无法更新, 加之因年龄大对网络应用能力差, 对知识的补充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卫生部通告-卫通 (2009) 10号文中对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备、设施和耗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规定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物均在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这样供应室的工作量将明显增加, 人员的配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加之科室的定位决定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待遇低于临床, 因此留不住优秀的人员, 从而导致供应室人力资源陷入窘境。

2.3 灭菌设备的管理和监测不规范

没有定期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和安全阀进行监测, 灭菌的监测记录不完善, 生物监测试剂和标准包不合格, 监测方法不规范。植入器械未做生物监测即放行使用, 不能有效监测灭菌效果,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4 管理方法陈旧

以往对于供应室的管理比较散乱, 比如管理制度未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各项制度多由护士长制定, 因而无法客观的评价制度制定的正确与否[2]。再如在管理中缺乏监督及责任机制, 导致工作无法追溯源头, 各个环节也无法跟踪, 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还有缺乏工作流程图, 对工作质量缺乏客观、真实的记录及反馈。

2.5 操作不规范

因供应室工作相对工作量大、紧张繁忙, 导致有些回收的器械未及时分类、清洗;不同的再生器械选择同一种的清洗方法, 比如穿刺针的处理流程为洗涤———浸泡———超声波清洗———乙醇冲洗后干燥灭菌。而其他一般性的器械处理流程为清洗———加酶清洗———漂洗———消毒烘干;放置物件不规范, 比如带水放置、污染物带入洁净区;物品车混用, 比如领物品车与装载车混用, 这样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物品交接时常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核对工作, 从而造成数量不对, 这样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关系, 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 提高意识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国家的相关制定, 通过案例学习, 提高意识。向全院其他科室宣传国家要求, 强调物件清洗、消毒、灭菌集中处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利用影像、座谈、讨论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医务人员讲解消毒供应室的作用, 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改变旧有的错误理念, 争取各科室的积极配合。

3.2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我院专业学习曾举办过, 但收效甚微, 原因在于组织的学习针对性不强, 重点不突出, 容易导致一部分人听不懂, 一部分人又觉得太过于简单, 因此参与学习的人积极性不高。笔者建议所组织的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 比如可以根据学历、入科时间、岗位、职称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学习, 让每位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不同文化层次都能够得到规范的、专业的培训。科室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 比如每月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座谈时总结、每月轮流上课等, 这样就可以促使职工主动学习。此外, 还可以选派优秀的员工外出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 再根据医院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引入。

3.3 规范相关操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具有很强专业性的供应室每项工作都决定了临床的安全性, 因此其操作必须规范。 (1) 要加强回收物的处理。一般的器械要做到就地处理, 严禁污染严重的器械进入供应室。可重复利用的器械应集中转入密闭容器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 切勿与其他物件相混合。 (2) 物品交接要做到当场清点清楚, 并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发送日期、使用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人、接受人等信息等, 让每件物品去向清晰。 (3) 物品若清洗不当, 消毒及灭菌工作也很难以保证[3]。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清洗、包装技术操作规范, 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 (4) 对处理好的物品要认真进行检查及保养, 发现存在故障的要及时清除, 以备下次使用。符合标准的按器械牌上的要求进行包装, 内放化学指示卡, 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3.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独立性强的特点, 多数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由一人完成的, 因此应设置专门的质检员, 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4]。首先要建立责任制度。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为工作的主人, 提高其责任意识。比如包装器械要注明包装者姓名及时间以便发生差错时及时查对, 并对相应的人进行惩罚。再如清洗器械时要严格按流程进行, 在包装时发现不合格立即退回清洗间经受人, 对隐瞒者要重罚。其次, 建立合作制度。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及手术室关系密切,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 搭建好与手术室及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可有效改善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这就要求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互理解, 相互体谅, 相互学习。对手术室精密的仪器应向他们请教清洗及保养的方法, 对其他科室人员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按时、按需送达所需物品。

3.5 医院层面加强质量管理并落实责任

医院感染科、护理部负责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据实际情况, 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的配置、工作人员培训, 工作流程的规范, 环节质量检查考核等方面着手逐步完善和规范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尽快达到医院内重复医疗器械和器具集中管理。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建立标准化消毒供应中心。杜绝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可能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

总之, 消毒供应室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 在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中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院已新建了消毒供应中心, 添加了部分清洗、消毒设施和灭菌设备;同时正在加大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作为其中的管理一员, 应认真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整改, 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确保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改善对策。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室为例, 从近年来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档案中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改善措施。结果: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认识不足、人员配备不够、投入不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操作不规范、管理方法陈旧等;对策主要有加强宣传、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医院形象, 应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整改, 确保医护工作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尹树忠.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9, (9) :23-24.

[2]陈传英.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2 (17) :49.

[3]谢丽.基层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集对策初探[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 (4) :339.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力资源;业务技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81-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日益成为衡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基层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向“预防、保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之后,提升基层医院护理水平成为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相符的是基层医院的护理水平出现了发展滞后的情况,已经妨碍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医院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就数量上而言。由于基层医院工作环境差、薪资水平低等原因,难以吸引众多医护人员加入,进而造成大部分基层卫生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1:0.4的标准编制。人员队伍数量不足造成了基层卫生院运转不畅,严重迟滞了基层卫生院医护水平的整体提升。其次,就质量上而言。同时是受到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问题的困扰,基层卫生院很难吸引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医护人员加入,尤其是对那些受过全面系统的本科教育的护理学院毕业生而言,他们大多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参加工作,甚至连专科生在基层卫生院中的比例都不是很高。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基层医院医护队伍当中,不利于基层医院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

2、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缺乏规范性,相关的规则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度落实不彻底,组织管理不够优化。在人员管理上,护理人员的招聘、选拔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优秀的护理人员多被选拔至上级医院,造成基层卫生院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其长期发展。相关岗位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一些临床科室虽季节变化病患人数会有所浮动,而此时缺乏灵活、机动的人员配置方案,或是人员短缺、或是人员过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在护理设施设备的管理上,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资源有限,政府财政拨款多用于上级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或基层医院其他医疗设备的配置,对于护理设施、设备关注度不高,财政投入力度不大,造成设施、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应对临床治疗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在业务管理上,基层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多集中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加之,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数量相对短缺,使得护理人员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松懈。另外,基层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使得护理临床及管理观念都较为陈旧,业务水平能力不足,对于疑难护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够,当遇到急危重症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抢救。

3、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是影响基层医院护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从当前整体环境上看,基层卫生院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还要与同院的医生享受差别待遇,使得其心理失衡,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在编制上很多基层护理人员大多是合同工,不享有事业单位编制,不利于稳定其工作情绪,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二是,由于护理人员晋升渠道相对狭小,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匮乏,加之,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其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护理行业工资水平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较低,尤其是对在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更是收入稀薄,而在低收入的情况下工作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的。

二、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基层医护护理人员的素质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基层医院的结构特点,对现有的人员队伍进行合理的配置,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优化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及时更新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护理理念、工作方法等,使其不断学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开展医德医风讲座和交流,是护理人员切实树立起为民服务的宗旨和精神。最后,建立健全护士长制度,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规范作用,通过竞争上岗提升护士长的管理水平,进而带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

完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带动医护水平的整体提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排班制度,协调护理人员工作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将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积极改进基层医院护理设施、设备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护理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护理设备,改善基层医院护理硬件环境。

3、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其薪资待遇,没有比物资刺激更能够调动人积极性的了。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弹性空间,设置各种激烈机制,拓宽护理人员的晋升渠道,增加护理人员进修、培训的机会和名额,消除对护理人员的差别待遇,努力做大公平公正、同工同酬。进一步扩大护士的编制名额,通过将护理人员纳入到体制范围内,消除其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上的失衡心态,从而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苏桂玲.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健康之路. 2015(09)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蒋何林

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一个单位的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的取得和分配、收入和支出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压缩费用开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保证单位的必要开支,控制单位的正常开支,遏制单位的非正常开支,确保税务机关公平执法,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税务队伍的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的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适应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无疑对基层国税机关的财务预算提出了新的课题,值得探索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预算工作不够重视。从现实情况看,领导也好,普通干部也罢,普遍对财务预算认识不够。原来财务预算一般不公开,在编制和审议过程中为保密需要,编制预算由财务部门独家负责,预算审议会议召开的范围也很窄,参与审议的人员仅仅限于局长办公会议有关人员,很多干部甚至不知道还有预算这个事。有少数财务人员在做预算时经常摸后脑勺,闭门造车,想当然,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做出的预算不科学,不准确,前瞻性不够。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有的单位有时候甚至把形式都给省略了,没有通过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直接拍板上报,或者先上报预算,后在会议上通报,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财务部门没有向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务会议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 1

时反馈。

(二)财务预算脱离实际。财务预算应该本着积极稳健的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根据预算单位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各项目指标在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因素,保证预算能切实可行,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然而现实中有些基层部门编制预算往往采取以支定收的方式,严重脱离实际,违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以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虚增收入盘子,入不敷出,财务管理风险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影响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基层队伍稳定。

(三)财务预算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预算跟踪分析,向局长办公会议提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重预算分配,轻预算管理”,只管预算安排,不管预算执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很不理想,执行不严,监督缺位,预算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少项目突破预算,也有不少项目没有达到预算进度。2011年1-6月,我省国税系统项目支出总体执行进度偏低,特别是“三代”手续费和基建专项经费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后,2011年1-6月基本支出中“购房补贴”的预算执行进度仅有15.23%,全市的预算进度只有8%,影响整个预算执行进度。基层税务机关没有专门的考核和监督机构,往往集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的职能于一身,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四)财务预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大部分地方没有专门的财务预算人员,有的是会计兼,有的是出纳兼,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编制的预算逻辑关系混乱,质量可想而知。

二、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预算观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预算公开的坚定决心。今年广受社会关注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公开,意味着预算将来势必要接受社会监督。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税务机关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要让全局干部了解财务预算,主动参与财务预算的编制,才会自觉参与预算的控制,财务预算才会真正得到执行。在今年全国国税系统财务工作视频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强调要牢固树立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算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预算分配的科学性,统筹考虑、合理使用结转资金,把预算分配和结转资金管理、预算执行进度结合起来。特别是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国税系统在三年内,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面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国税系统实有资金账户将被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并实行动态监控,预算执行监督将得到加强,经费收支行为将进一步不断规范。预算在税务机关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就尤其突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乃至于日常费用开支,都必须依据财务预算。2010年,因国税系统“纳税服务”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进度未达到进度要求,财政部调减2011年国税系统“纳税服务”项目经费预算1000多万元。可见,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将影响到税务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职能发挥。

(二)进一步精细编制预算,实现预算科学化。要按照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准预算,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单位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应严格按照定员定额原则和管理要求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要提高精细化水平,确保列入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要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在组织分工、财务预算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的考核方面等进行明确规定。财务预算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预算目标既要符合上级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保证重点,严格实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实现收支平衡。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更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计划的总体体现,是一项全局性的管理工作。要先由各科室根据各自业务需要以及全局的情况,尽量准确地安排计划,然后由财务部门对各科室编制的预算进行协调平衡,最后由财务部门将编制的预算草案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使预算编制充分反映工作实际需要,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计划性。

(三)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和控制,实现预算刚性化。要遵照国家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上级批复的预算,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确保经费收支按制度执行。基本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项目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不得自行改变项目内容,扩大使用范围。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最后把关的职责,没有预算的开支不予以入帐,既要把握好预算上限,也要把握好预算进度。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定期向局长办公会议或局务会议通报预算完成情况,分析预算

偏差原因,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

(四)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实现人员专业化。在基层配备专业的预算人员专门从事预算工作不太现实,但对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很有必要。为适应预算管理的新要求,自觉更新业务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多渠道地开展对财务预算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策业务能力和预算管理水平。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经过积极的探索与总结,使得量刑建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层检察机关在开展量刑建议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规范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重视对量刑事实的调查,尽早建立规范具体的量刑标准,与法院一同建立不采纳量刑建议的说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量刑建议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量刑建议 量刑情节 量刑标准

2010年10月1日,“两高三部”联合出台《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量刑建议作为公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确定下来。检察机关推行量刑建议工作对于制约法院量刑裁量权,保障司法公正,加强法律监督,提高诉讼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量刑建议工作推行时间不长,检察机关在实施量刑建议工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为例,从其量刑建议工作实施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基层检察院在开展量刑建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以期寻求进一步完善量刑建议工作的方法与路径。

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根据《北京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关于推广量刑建议改革的意见》,结合具体工作经验及工作实际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实行量刑建议工作细则(试行)》,对实行量刑建议的基本程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至此,该院量刑建议制度正式建立。

随着量刑建议司法实践的逐渐展开,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实施,该院也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制作了量刑建议书模板,统一了量刑建议书的格式,使量刑建议工作进一步完善。

由于该院规范了量刑建议书的提出程序及具体内容,将量刑说理纳入量刑建议书中,承办人在制作量刑建议书时需要将认定的量刑事实及其对量刑的具体影响写入,并进行释法说理,对于承办人提出的每份量刑建议,都需要报处长及主管检察长进行双重审批,因此发出的量刑建议质量较高。自全面开始实施量刑建议工作以来,该院针对《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中涉及的十五类常见罪名,以量刑建议书的形式,在提起公诉时一并发出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率高达80%以上,量刑建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凸现出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量刑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侦查机关不重视收集证明量刑情节的证据材料

准确量刑的基础是对涉及量刑情节的事实有全面而充分的掌握。在实际办案过程中,侦查机关往往注重调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案件事实,而

忽略了调查影响量刑情节的各种事实,同时侦查机关多注重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罪重的证据,而忽视了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从轻减轻情节的证据材料。如在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中,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已赔偿被害人损失,并与被害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但侦查机关未将该和解协议调取,导致移送审查起诉的卷宗材料中没有证明此量刑情节的证据材料。

侦查机关对涉及量刑情节的证据调取不积极、不主动,容易导致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依据不足,从而影响量刑建议的质量。

(二)量刑幅度过于宽泛、量刑标准难以把握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虽然对故意伤害、盗窃等十五种罪名的量刑作出了相应的操作规定,但其规定的量刑情节幅度过于宽泛,在确定量刑起点、确定基准刑和根据量刑情节确定从轻、从重、减轻、减重的幅度三个环节都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而量刑情节本身内涵复杂、多样、不易把握,当一个案件中有多种量刑情节并存时,如何确定各种量刑情节的幅度,如何确定各种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影响,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和个人意识,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其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相似案件却得出完全不一样的量刑结果。例如某人犯故意伤害罪,持凶器致一人重伤一人轻伤,系累犯,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获得被害人的谅解。按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来对此案件进行量刑,则最低可量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最高则可量有期徒刑六年,面对如此大的差别,如何适当的量刑,只能靠公诉人依据经验去判断,这就给量刑建议的准确率打了折扣。

这种过于宽泛的规定,还容易导致在刑罚种类的选择上出现偏差,特别是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关于有期徒刑和拘役刑的选择上。以盗窃罪为例,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可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有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三种,至于如何选择,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目前实践中,基本依靠审判人员的经验来判断,这就使得这类案件的量刑建议具有不确定性。如本院办理的两起犯罪情节相当的扒窃案件,因为法院审判人员不同,就做出了拘役四个月和有期徒刑六个月两种判决,这无疑给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工作造成了困扰。

(三)检法在量刑情节的认定及量刑幅度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首先,对于被告人是否具有某些量刑情节,检察机关与法院尚存在分歧。例如刑法修正案

(八)中新增加的如实供述情节,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必须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且供述始终稳定一致,才能认定为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如实供述。因为法律之所以对具有如实供述情节的被告人从轻处理,主要是因为如果被告人从一开始就坦白自己的犯罪事实,能够使案件更加容易侦破,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也体现了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而目前法院对此情节的认定却比较宽泛,凡是被告人有过有罪供述,并且当庭承认犯罪事实的,都认定为如实供述。这种分歧使得检法两家对被告人是否具有某种量刑情节都存在争议,严重影响了量刑建议的准确性。

其次,对量刑情节“从轻”、“减轻”的适用存在分歧。“从轻”和“减轻”在表述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对于被告人量刑的影响却大不相同。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范围内,对被告人适用相对较轻的刑种或者相对较短的刑期,而减轻处罚,则意味着可在法定最低刑以下适用刑罚。目前,检法两家对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常常认识不同,这也导致了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不能被法院很好地采纳。

再次,量刑情节增减基准刑幅度的适用存在分歧。在《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中规定了增加、减少基准刑的幅度,如累犯情节,《指导意见》规定应当增加基准刑10%-40%,但如何判断这个幅度却缺乏具体的标准,在具体适用时,就可能出现检察机关在量刑建议中提出增加了10%,而法院则认为需增加40%,这种分歧就可能会导致量刑建议与实际刑罚的不符。

(四)对法院不采纳量刑建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在实践中,法院不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检察机关对此能够采取的监督制约手段却十分有限。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只有量刑畸轻畸重的,检察机关才能进行抗诉。实践中满足这样条件的案件少之又少,检察机关很难以判决“畸轻畸重”为理由进行抗诉。

对于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法院判决量刑偏轻偏重情况,目前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般只能由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一段时间内的同类罪名的刑罚适用不统一情况进行总结后,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公函,建议法院注意并纠正。由于这种建议和公函缺乏一定的强制力,法院是否回复、纠正,检察机关无从监督,并且即使法院回复表示接受,但是此时法院的判决已经生效,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个案已经无法产生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有关量刑情节事实的调查

针对侦查机关对量刑事实的调查不重视,有时可能会调查不全面,甚至有所遗漏的问题,检察机关在起诉案件时,可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或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可能会影响被告人量刑情节的一切事实进行审查、调查,必要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确保所有关于量刑的事实都被查清。在调查有关量刑情节的事实时,要注意不光对法定量刑情节,也应当对可能影响量刑的酌定量刑情节进行调查核实。

同时,要积极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进行监督,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方式对侦查机关未能全面收集、调查证据的行为进行监督,切实改变目前侦查机关重定罪事实调查、轻量刑事实调查的状况。

(二)建立量刑数据库,细化量刑指导

只有遵循科学并切实可行的量刑建议标准,检察机关才能根据量刑情节准确、客观地提出量刑建议。制定量刑建议标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建立量刑数据库。故可通过对本地区近年刑事案件法院判决的量刑情况进行统计,形成量刑数据库,对各个罪名的量刑情况分别进行总结,统一认定量刑情节的标准,对各种情况下各种量刑情节对法院量刑的影响幅度进行分析,将可能影响量刑的情况细致分类列明,确定各种量刑情节在各种情况下分别增减的幅度,形成可供参考的比较具体可行标准规定。

为保证更加准确地对被告人进行量刑,并有效地对法院的量刑工作进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与法院量刑所遵从的量刑建议标准应当是一致的,因此,检察机关在制定细化的量刑标准时,应与本辖区对应的法院进行深入的交流,就量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分歧进行研究商讨,达成统一的认识,以便检察机关和法院在以后的工作中共同遵守,也便于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工作的监督。

(三)健全法院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工作的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对法院判决的量刑情况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可与对应法院协商并签署相关文件,要求法官在庭审中给予公诉人充分发表量刑建议的机会,并在判决书中对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及辩护人被告人提出的量刑意见作出采纳与不采纳的回应,加强判决书中的量刑说理。这种说理应当包括已经查明的量刑事实及其对量刑的影响;是否采纳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量刑意见及其理由;法院的量刑理由和法律依据等。

基层安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内容提要:处于安全监管一线的乡镇,既是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的直接落实者,也是安全监管责任的首要承担者。当前乡镇安监工作主要存在机制不全、环境制约、执法乏力、设备落后、人力匮乏等问题,我们要从机制立安、环境促安、依法治安、科技推安、人才兴安等方面提出对策,加强乡镇安监工作,确保社会和谐。

关键词:乡镇 安监工作 问题 对策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千家万户生命安全、健康和幸福。处于安全监管一线的乡镇,既是各项安全监管措施的直接落实者,也是安全监管责任的首要承担者。研究乡镇安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机制不全。一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配套法规不健全,有的规定操作性不强,导致在安全生产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至八十八条(第八十四条除外)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等几种情形,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因为没有相关的配套法规或司法解释对“停产停业整顿”规定具体的执行措施,在乡镇安监执法工作中,如何去操作,感到法律依据不足。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二条虽然规定了“停产停业整顿”的几种情形,但仍未规定具体的执行措施,只是在第五十八条规定了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时,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这一条规定还是过于原则,毕竟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一个时间上比较长、程序上比较复杂的过程。二是监管机构存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安监部门的监管职能变成了协调职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安监、质监、消防、公安、工商、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都有职权去抓各自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看上去各司其责,实际是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容易造成有利的谁都想管,没有好处的往往踢皮球。三是责权不对称。现行乡镇安监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该说,这一体制从理论上讲是非常有效的,但实际工作中步调不统一,容易发生冲突,往往是刚配合县上主管部门开展了检查,又要配合乡镇检查,工作关系不顺,重复检查,重复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基层的安全监管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附属”。同时,由于乡镇安监无处罚权,导致执法尴尬。四是村一级安监网络没有完全建立,对非法生产经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举报。

2、环境制约。一是个别乡镇强调经济发展,“重经济效益、轻生产安全”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争相降低门槛特别是安全生产准入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企业的立项、建设、准入过程把关不严,安全隐患严重。二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在乡镇大都是一些“作坊”式的粗加工企业,生产工艺普遍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安全基础薄弱。如,大兴镇仅有5家企业,除天星桥水电站外,其余4家均为粗加工企业。三是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的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行7年多了,不少企业业主尚不了解这部安全生产的基本法;企业的安检人员培训力度不到位。

3、执法乏力。一是执法力度不够,威慑力不大。检查未能做到经常化,过程也是就检查而检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走走形式,发现、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检查过后一切照旧;排查整治的针对性和深度不够,对辖区内安全生产状况掌握的不够全面、准确,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却“视而不见”;查处顾虑重重,力度偏软,发现的安全隐患多,根本整治的少。二是执法不公。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对违法行为或者处理过宽,或者变通处理,厚此薄彼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乏人力支持,疲于应付,维持基本的运转,工作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由于人手少、任务重,再加上大多身兼数职(有的兼着乡镇信访员、农经中心主任,有的还担负着残联、团委等工作,有的还要配合所在乡镇的中心任务、驻村工作),导致工作安排随意性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装备落后。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经费有预算,列入财政计划清单,但是个别乡镇得不到全额使用;个别乡镇领导对安监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不要”的现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级安监部门对乡镇设备上基本上没有经费支持。导致安全生产监管设备、设施不全,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如,松桃县大兴镇安监站没有电脑,没有工作用车(含摩托车),在部分乡镇安监站安全监督检查还是凭经验看、听、摸、闻,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新型企业、新技术的出现,这些传统的监管手段面临严峻挑战。一旦遇到急难艰险,安监人员自身安全都无措施防护,更谈不上施救。

5、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参差不一,存在情况生、知识缺、业务疏、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不会管”现象;也由于待遇问题,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一是文化底子薄。如,松桃县大兴镇现有4名安监干部,没有1人是全日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部是通过在电大、党校等学习取得的大专文凭,其文化基础功底自然有所欠缺,专业人才更是“缺上加缺”。二是业务知识欠缺。在乡镇安监干部中安全生产、法律等相关专业(含进修、自学、电大取得的)的较少。再加上没有对乡镇安监干部开展大规模培训,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培训跟不上,部分干部对于综合监管、专项监管业务知识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存在不会管和管不好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适用法律和执法程序出现错误的现象。三是思想素质不高。部分干部的执法道德水平不高,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淡薄。四是责任心不强。部分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工作激情,工作不很负责。五是人才“流失”严重。现在乡镇安监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其事业管理人员身份与行使执法职能不“匹配”。再加上安监人员既不能像农业服务中心等其他单位站(所)那样评职称,工资级别也很难上去(乡镇事业管理人员薪级工资最低10级,最高8级),而工作量却大,责任却更大,导致部分乡镇安监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改行”

二、对策及建议

1、机制立安。一是积极调研,争取国家立法的支持。把当前乡镇安监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不完善的地方,逐级向上反映,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在此之前,县、地、省级安监部门可协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让乡镇安监执法工作“有规可依”。如,明确停产停业整顿的措施,可与供水、电力、工商、税务和法院、检察、公安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二是合理划分行业主管部门和基层乡镇安全监管的职责范围,视优势定监管内容,落实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要放在企业的各项技术操作是否符合有关规程规定上。而乡镇的安全监管要放在企业是否存在非法生产、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安全责任制是否健全和落实,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方面;减少与相关部门在管理职能、权限上的交叉和重叠,切实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三是责权对称。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或实行联合办公制度等加强相互间的工作联系。经常沟通、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加强协调与配合。针对一些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安监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执法活动。最大限度地推进主管部门和乡镇的联合执法,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也可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解决安全监管工作中多头监管、职能交叉问题,综合管理乡镇工矿企业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和外来人口管理等职能。还应委托乡镇政府行使部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政执法权,解决基层安全监管“有责无权”的问题。四是设置村级安监员(由村、支两委干部兼任,可适当给予一点补贴),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2、环境促安。一是实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对新建的所有企业,实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把乡镇安监工作列入乡镇主要领导的考核,并将其作为调整、提拔任用的依据,促使其主动落实责任,重视安全工作并带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带病企业”上线。二是对现有的企业,实行分阶段达标验收,积极争取资金,以补偿的方式鼓励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国家也可出台一些鼓励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用于安全生产达标的费用经安监部门审核后,允许税前扣除。三是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送法进企业、举办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也可在电视台做公益广告、宣传安全知识,放电影时插播安全短片;印发安全生产内容的扑克和手提袋,各种宣传图片、小册子送到每家企业,利用流动宣传车放广播,在道口悬挂安全宣传横幅,向企业发放“安全生产公开信”,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发送安全警句短信等各种形式;也可探索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即每年确定一个月为安全生产宣传月。四是对企业安保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规定:凡企业的安保人员必须取得安监部门的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针对大部分企业安保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继续教育”。同时,加强安全培训督查力度,督促企业按规定做好职工的安全培训。对于一些不参加培训工作的“钉子企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安检人员上岗作业的违法行为,依法从重从严进行查处。

3、依法治安。一是加大执法力度,着力改变目前乡镇安监执法软、散、松的现状,提高执法的威慑力。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把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有机地结合,健全密而不漏的制裁措施,让责任人感觉违法生产无利可图,甚至倾家荡产,从而使人们普遍树立安全生产不尽责就要承担严重后果的意识;对一些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违法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对干扰安全生产执法、包庇、纵容不法厂商的行政官员,一经发现,提请相关部门就地免职。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推行执法工单式管理、执法承诺、执法审计评议、执法责任终身制等制度,建立岗责体系,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创新举措,根治“顽症”。对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或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强制提取一定的安全经费,用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规定:每年按不同类型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在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全额退回所交保证金。对查摆出来的安全隐患,多次整改不及时者,除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其整改外还要扣缴该企业该的安全保证金;企业参加“评先争优”实行先过“安全生产关”制度,假如某企业要参评“十佳非公有制企业”或该企业法人代表要参评劳模,须先经安监部门同意后方可有资格参评。四是改变当前人少、事多及“兼职”现象。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探索机构管理新体制,增加人员编制,对监管任务重的乡镇,人数服从任务,确保足够数量的安监干部,切实地解决人少、事多的被动局面。可以参考公安机关的做法,将乡镇安监机构作为县一级安监局的派出机构,行政编制垂直领导。也可针对当前乡镇安全监管人员不足、力量不够这一现状,借鉴国税、地税的模式整合资源,按片设置分局。如,松桃县可设置3—4个分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安监干部成“兼职”干部,让其安心务“本业”。在机构上体制未能改变前,可提请县级政府行文,要求各乡镇安监干部实行专职,杜绝兼职或临时抽调人员,并组成工作组,不定期巡查,切实为安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保障。

4、科技推安。积极争取,为各乡镇统一配备安全监察车辆和办公设施,统一装备,统一着装,努力推进乡镇安监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建议县在划拨各乡镇工作经费先期,可将各乡镇的安全监管经费,一并划入县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经费,由县统管,各乡镇需要用于隐患整改、装备增加、日常办公保障的先进行项目报批,由县及所在乡镇安监站审查、审核后再行划拨,实行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经费有名无实,监管工作有经费计划,无实质保障现象。二是明确乡镇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安全专项资金的规定,解决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安全技术装备费用。

5、人才兴安。一是把好“入口关”,以正在开展的县、乡机构改革为契机,在考虑编制、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基层现有行政事业性质的安监人员中留任一批;可从各基层行政事业性质人员中选调一些年纪轻、有相关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二是把好“培训关”,健全素质教育机制,以学习为载体,以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为目的,以考取文凭、获取资格证书为形式,多途径提高安监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实施培训工程,按岗位进行培训,乡镇安监干部每年分期按类别举办培训班,条件成熟的安监部门可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严格考核。

(二)实施文凭工程,推行到“高等院校回炉”工程,对低文凭干部分批到高等院校脱产回炉一次,所需费用按一定比例承担,鼓励干部参加文凭、资格证书等考试,对考取大专、本科以及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司法资格的干部给予行政和物质奖励(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材料与方法

对余姚市26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 其中实地考察15家, 问卷调查11家。问卷内容主要是检验前 (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标记、接受) 、检验中 (过程及项目、报告单格式) 、检验后 (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 三个环节的操作过程。

2 存在问题

2.1 检验前

①标本采集:医务人员未给予指导, 标本由病人自行留取, 多见女性经期留尿、白带尿, 小儿尿粪混合等情况;收集尿液的容器质量参差不齐, 堆放随意, 不干净;标本 (特别是住院部) 留取时间超过2小时, 不新鲜;尿量少。②标本保存与运送:不能在2小时内检测的标本未加防腐剂;尿杯无盖, 运送过程中污染, 且在强光下照射, 尿胆红素、尿胆原项目检测受影响。③标本标记与接收:标本容器未注明病人姓名、编码、标本收集时间;工作人员不论标本是否合格都予以接收;化验单上未注明病人基本信息, 特别是用药情况;检验人员未严格查对标本与化验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只是按工勤人员的排列接收。

2.2 检验中

①标本理学检验结果不写入报告单。在检验过程中, 没有把尿液的颜色、浑浊度、是否血尿等写入报告单, 只有从尿分析仪里拉出的一张热敏结果纸贴在上面。②尿分析仪操作不规范。标本不倒入试管, 尿试纸条直接在尿杯中浸泡, 两头的检测条块浸泡不足;有的操作人员把尿试纸条插入试管, 去做其它事情, 致使试纸条在尿液中时间浸泡太长;未做每日室内质控, 难保结果准确度;仪器未定期保养和清洗, 传送带上有残留尿液, 形成标本间污染;吸水纸不经常换, 多个标本同一张吸水纸, 标本间也形成污染, 影响敏感项目检测结果。③尿沉渣镜检率不高。只对尿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镜检, 使假阴性标本漏检。④尿沉渣检查, 离心速度和时间不规范, 致有形成分离心沉淀不完全和离心过程中细胞溶解破坏。⑤检验结果报告不规范。只对报告单上列出的项目进行报告, 没列出的有病理意义的结果不报告, 如霉菌、孢子、精子等;工作人员镜检半定量项目的报告不规范, 主观性较强, 同一标本不同操作人员, 报告结果不一样 (如1+、2+、3+) 。

2.3 检验后

①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不足。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严重不符后, 临床医生因专业知识限制, 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用药情况、标本留取前饮食和饮水情况、发热情况、运动情况等, 无法解释结果, 致使检验结果可信度及检验科信誉度大大降低。②质控结果不备案存档。室内质控每天做, 但不会分析结果, 也不记录, 甚至在失控情况下, 不纠正, 失去质控意义。

3 对策和建议

3.1 检验前

①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留取标本, 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 门诊、急诊病人和体检者一般采取随机尿 (中段尿) , 住院病人通常采用晨尿, 现在也有专家提倡用二次晨尿[1]。②标本容器必须是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要干净、防漏、加盖, 最好有刻度。③留有标本的容器上应标记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床号、特定编码) 。④送检报告单上应注明留取标本时间、用药情况 (特别是维生素C、激素类药物) , 以免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⑤标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 以免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 如不能在2小时内检测, 要加适量防腐剂 (可用400g/l的甲醛溶液, 每升尿液加5ml) , 并与2℃~8℃冷藏, 6小时完成检测。⑥接收标本时, 要严格查对标本容器与送检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是否一致, 标本量是否够 (一般≥30ml) , 有否污染, 对不合格标本要坚决退掉, 遇特殊病例 (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 尿量不足时, 予以接收, 但应注明收到时的尿量。

3.2 检验中

①检测标本时先观察尿液外观, 将理化检验结果反映在报告单上。②整个检测过程, 从采集标本、试剂配置、操作步骤、结果观察、到发出报告, 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不得随意更改。③试纸条在有效期内使用。试纸条浸在尿液时间为2秒, 过多的尿液要用滤纸吸去, 建议一尿一纸。④每天在做尿液分析前, 应做一次质控, 同时用高低值两种质控液对尿分析仪和试纸条进行检测, 看质控液的检测值是否在可检测范围内。每更换一批试纸条, 要对比两批试纸条的质控结果。质控值应在所使用方法学的可检测的范围内, 才可以对当天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⑤尿液分析仪要建立标准操作程序, 有专人负责, 做到每日、每周、每月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每日保养:仪器表面应用清水或中性洗涤剂擦洗干净。试纸条托盘每日测定完毕后, 倒空并清洗。每周每月保养: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 根据要求进行保养。⑥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筛选手段, 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和纠正尿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 在平时工作中有将所有标本都作尿沉镜检的必要性, 标本量大的医院可考虑用尿沉渣仪, 降低假阴性标本的漏检率。⑦尿沉渣检验要标准化, 应尽量采用全国检验学会推荐的方法, 可参照丛玉隆教授的《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2]。⑧检验报告发出前要把好审核关。报告单力争用计算机打印出规范报告, 决不能简单用热敏纸贴在化验单上作报告。报告单上不能仅仅写医生提出的申请项目, 看到有病理意义的都要体现在报告单上, 如寄生虫、真菌、精子、粘液等等。报告单发出前应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审核, 除了注意化验报告的文字书写无错误外, 更应分析检验结果的相互关系。如尿液隐血试验阴性, 而尿液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亚硝酸盐试验阳性, 而尿蛋白质和白细胞均为阴性;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增多, 而尿蛋白为阴性, 或相反的情况;以上情况都应该查找原因。

3.3 检验后

①尿液质控品管理。尿分析中, 质控品的应用十分重要, 由于试剂条中有些模块含有酶的成分, 保存稍不慎就会造成使用前失活或变质, 质控检测即可及时发现以免漏检, 有条件的单位建议采用商品质控品, 无条件的也可自制简易质控品, 可参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做了质控一定要有记录, 可以用+、++、+++等表示, 单项可以上下相差一档作为在控, 相差一档为失控。遇到失控, 要及时查找原因, 加以分析。②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把标本采集、运送与验收方式、不合格标本类型、拒收原因等方面的知识点编成手册, 发放到每个病区和科室, 使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合格标本的重要性。遇到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严重不符合时, 要及时向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用药、留尿时间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以便追踪观察。③加强检验人员业务培训。每个检验操作人员都应明确检测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仪器保养知识。掌握常规检验中仪器分析与传统手工检测的不同之处, 以便检测结果解释, 如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 对球蛋白不敏感, 对本周蛋白不反应; 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 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 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 对β-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 而且对游离Hb也反应; 白细胞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 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比密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密计结果不一, 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尿液检验问题解答[J].临床检验杂志, 1999, 17 (2) :126.

[2]丛玉隆.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7) :249-250.

[3]林爱珍.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发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 23 (9) :47-48.

[4]王永华.加强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检验标本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9 (6) :46.

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动物疫情;疫情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99-1

1 动物疫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外来病原的侵入

通过无计划和盲目地从疫区引进种动物或动物贩子进入动物舍挑选动物将病原带入动物群,引起疫情发生。比如2007年以前,在上海外动物伪狂犬病、动物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流行的状况下,上海大部分规模场从未实施过该类疫病的免疫,由于引种或防疫意识淡薄而引进病原造成该类疫病的暴发;此后,由于免疫程序不健全.或不能适时免疫,该类疫病继续流行,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2 防病意识薄弱

规模化养殖场消毒、驱虫、灭鼠工作流于形式伪狂犬病等通过呼吸道传播,动物舍内通风和消毒不彻底,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动物附红细胞体通过注射过患病动物污染的针头连续使用或蚊虫、螨虫的叮咬传播疫病。鼠类是伪狂犬等病毒的宿主,其在动物场内污染饲料和迁徙,机械的携带和传播疫病。病死动物及流产胎儿、胎衣、死胎随意丢弃,致使传染源长期存在于动物场内,成为潜在的隐患。

1.3 病原的多重感染多

近两年动物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动物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而造成的。据笔者调查80% 的发病动物只都是两种或两以上疫病混合感染,且70%以上发病动物只都是以病毒病为主,病毒病又以动物瘟、动物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为主。同时病原的继发感染在规模化养殖场十分普遍,特别是动物群存在原发性感染的情况下,一旦有应激因素,就很容易发生细菌性的继发感染。

1.4 技术手段落后

在疾病控制信息建设这一块,很多基层地区只有信息管理科有电脑,少数有科室装有电话。这对信息管理很不方便。由于检验设备得不到更新,有些技术无法开展,很难应付当前的突发事件,如有消费者对化妆品质量进行投诉。而防疫部门却不能很好地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不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势必会影响防疫站的宗旨,也势必会影响防疫站在群众心中形象,同时也对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2 加强动物疫情处理的措施

2.1 规范疫情处理工作

(1)养殖场成立养殖场疫情处理管理小组。由养殖场疫情处理管理小组负责全养殖场疫情处理,物资管理部等在疫情处理指导下对所管理的物料进行管理。(2)制定制度和流程,规范原始信息及信息传递渠道。造成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定义和表达不规范、不准确而引起的。因此我们从制度和流程上,对各种原始单据、报表及其他信息载体中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并制定养殖场标准。(3)各部门不定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网上通报,及时解决。(4)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防疫队伍信息化的培训,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2.2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动物疫情处理首先是动物疫情观念、理念的宣传教育,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或工作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理念的更新。我们认为,动物疫情处理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领导层必须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规划和推进动物疫情处理建设,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努力建构动物疫情处理化体系,促进动物疫情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2.3 坚持预防为主

充分发挥应急防控预案的统帅指导作用,根据动物疫情情况和防控知识,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重点对防控的组织领导、应急体系、现场处置等进行明确。加强防疫队伍的疫情处理技术技能培训,使广大防疫队伍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于这些疫情处理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强化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并且善于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和设备来处理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养殖场整体管理水平。

2.4 建立动物疫情信息系统

动物疫情信息系统是以动物疫病实验监测为基础,以动物疫情测报为技术支持,实现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以及对动物疫情的动态监测,是一套有效地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和可运行的预警管理系统。动物疫情信息系统包括:动物疫情测报系统、疫情预警系统、疫情应急决策系统、评价系统、疫情防控指挥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技术资源管理系统、防疫队伍培训系统、法律政策支持系统。动物疫情数据库主要存贮动物养殖场采集的养殖数据和疫情数据,并对养殖场动物疫情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如当年的动物出栏量、动物存栏量、繁殖动物存栏量;动物养殖密度、动物免疫水平;动物发病数、动物死亡数。

总之,只要防疫人员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依靠科学有效的硬件设施,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好基本的防护,并根据就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早报告等有效措施,就能很好的防控动物疫情。

参考文献

[1] 于蕾.SARS的消毒与隔离[J].临床肺科杂志,2004, 9(3):308.

[2] 李立明.21世纪我国公共卫防疫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1-3.

[3] 李俊成,聂维忠,李德昕,等.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动物疫情研究[J].中国国境防疫检疫杂志,2006,29(增刊): 74-79.

[4] 张家成,赵华宝,林绪勤.郎溪县2006年夏季生动物疫病疫病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128.

[5] 陈恢科.从检疫结果看生动物疫病流行与防制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0,17(11):14.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60字下一篇:大班社会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