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9-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通用9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做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既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辅导室仅仅当作是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事后处理的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的事情;少数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在哪个部门还不清楚,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怕麻烦的现象,或干脆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三无”和“三不”现象在不少学校中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不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第二,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够满意: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况,课程或讲座由一些人独自开设,协调性欠缺,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要学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对工作环境有特定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与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或与学生处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没有固定值班时间,仅有的办公桌椅只是一个摆设,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缺少专业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是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仅仅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五,辅导中往往偏重于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还是仅仅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热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脱离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

第六,理论体系庞杂,没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小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层出不穷,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理论比较成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考虑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的事业,我们在应用国外某些理论或采用某种研究工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们的适用性。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作了明确的阐述,要求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各学校本着重在建设和立足教育的原则,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一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一些学校的经验表明,是否能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否能将其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进行管理,是否能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事务工作的关系,是否能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是搞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学校必须先组织好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最好是由主管的校长负责,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搭建是关键。

第二,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我们应该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教育途径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第四,学校要全员、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建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实践证明,要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应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并配备一到两位专职教师;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等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定期出版小报或刊物。

第五,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把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第六,开展心理健康科研活动,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实处。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如网络发展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中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钢筋试验,问题分析,教学措施

钢筋试验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筑材料》课程中, 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教学内容, 为学好建筑材料以及今后在施工现场完成钢筋工作, 具有现实意义。但钢筋试验教学中, 存在不利的问题, 必须很好解决。

1 中职学校钢筋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1.1 试件取样不规范

试件取样不规范是在钢筋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 也是对钢筋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它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试件尺寸、数量方面。在钢筋试验前, 通常要对试验的钢筋进行截取, 但是很多同学不会取样, 也不清楚取样量多少合适, 随意截取。不是太长, 就是太短, 无法进行钢筋试验, 造成钢材的浪费。2) 钢筋表面方面。观察被检测钢筋是否有杂物、夹渣、裂纹, 特别是夹持的两端。钢筋试验中允许“无害”的缺陷, 并以深度判别, 因此工作区内的缺陷需在记录中标注。当钢筋做拉伸试验前, 一定要确定钢筋两端有无带尖角的凸起物, 如果存在凸起物, 在上夹具时要避开这些地方, 使其避免直接与夹具接触, 一方面是保护检测仪器, 另一方面防止钢筋在受力过程中突然由于凸起物被压缩时, 引起应力应变曲线波动, 影响试验数据。这一点经常被学生所忽略。

1.2 操作不规范

学生做钢筋拉伸试验时, 往往不太注意操作细节, 做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原始标距标点不规范。钢筋做拉伸试验时, 要先在其表面划分原始标距标点, 主要是为测量钢筋伸长率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划分原始标距标点, 主要问题有:标点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原始标距的距离达不到规范要求;还有些同学不划分原始标距, 直接上钢筋机做拉伸试验。这些问题给钢筋伸长率的测定带来困难, 甚至不能够测出伸长率。2) 试件上夹具时的问题。在钢筋上夹具时, 部分学生随意将钢筋夹在夹具上, 就开动机器做试验, 不管试件的放置是否合乎要求。经常看见试件都是斜放, 钢筋并未放置在下夹具的凹槽中。这样的做法, 一方面对夹具是严重的伤害, 长期是对仪器的损坏;另一方面由于钢筋受力并不在钢筋本身的轴线上, 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就可想而知。3) 不会控制加荷速率。很多同学在加荷过程中, 不注意加荷速率的控制, 油门放的很大, 造成速度太快, 尤其接近抗拉强度。速率的关键是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尤其是屈服强度值。加荷速率太快, 测出来的钢筋强度值普遍偏高, 不利于后期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

1.3 检测项目不全

钢筋原材试验包括重量偏差试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特别是重量偏差试验, 由于是新加入的强制条款, 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没听说过, 更不要说做试验了。此外不少中职院校受条件所限, 没有相应的弯头设备, 通常只做拉伸试验, 不做冷弯试验。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 钢筋原材试验只有拉伸试验, 没有其他试验, 或者其他试验不重要。

1.4 学生动手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方面的试验, 多数都是一些认识性的内容居多, 无形中弱化学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时间一长他们的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差, 不仅仅局限在试验上, 包括今后他们生活、学习的很多方面。

1.5 试验设备陈旧老化

中职学校试验设备参差不齐, 很多学校的万能机还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设备, 虽然现在还能使用, 但是过于陈旧, 已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 更谈不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试验。

2 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取样的问题

对于工地进场的钢材必须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 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

1) 试样尺寸、数量。a.尺寸:钢筋重量偏差试验试件尺寸不应小于500 mm, 钢筋原材拉伸试件尺寸为8d+夹持长度, 钢筋弯曲试件尺寸为5d+150 mm (其中, d为钢筋直径) 。b.数量:第一, 重量偏差试验: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钢筋, 重量不大于60 t (热轧钢筋) 或30 t (冷加工钢筋) 为一批, 每批见证取3件试件。第二, 拉伸、弯曲试验: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 每60 t取一组试验试样, 不足60 t的取一组。第三, 具体抽样数量和规定 (见表1) 。

2) 钢筋表面。观察钢筋表面是钢筋检测必不可少的环节。要避免被检测钢筋上的杂物、异物, 发现后要及时清理。对于钢筋夹持的两端的凸出物要避开, 不能因这些外在因素影响钢筋检测的结果。

2.2 操作的问题

1) 原始标距标点。给做拉伸试验的钢筋划原始标距标点, 用钢筋打点机直接对被测钢筋上等分一系列的小冲点, 每个点之间的距离为10 mm, 标距长度L0=5d (d为钢筋的直径, L0要求精确至0.1 mm) 。对于处在弯曲状态的钢筋, 需先将其调直后, 再进行原始标距的标注。2) 试件上夹具。根据试样选用测量范围, 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夹头装入上下钳口座内。将试样一端夹于上钳口中, 使其对准夹头中心夹紧, 确保试样中心受拉。调整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 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 须注意使试样垂直, 使钢筋受拉轴线与试验机轴线吻合。3) 控制加荷速率。做钢筋拉伸试验时, 按照GB/T 228.1-2010的有关规定, 平稳均匀地给试样加载试验力荷载, 测定其相应的屈服强度, 直至试样被拉断, 并记录其抗拉强度。应注意当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之前, 可以通过加荷速率来控制 (如表2所示) ;当钢筋过了屈服强度, 进入强化阶段以后, 应通过试件变形来进行控制。

2.3 检测项目的问题

冷弯性能是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通过冷弯试验钢材局部发生非均匀变形, 有助于暴露钢材的内在缺陷。相对于拉伸试验测得的伸长率而言, 冷弯是对钢材塑性更严格的检验, 能揭示钢材内部是否存在组织不均匀、内应力和杂质等缺陷。如果只做拉伸试验, 并不能代表钢材本身的性能, 所以冷弯性能更加全面反映钢材的性能, 不能省略, 必须做。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适当的补充一些弯头就可以完成这项试验, 不要给学生一种认为冷弯实验不重要的假象。

2.4 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

现中职教学模式仍然延续着以讲授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势必弱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钢筋试验而言, 可以直接安排在试验室上课, 先让学生从最初的认识开始, 慢慢引导他们, 让他们乐意动手去完成这个试验, 从中体会成就感。以此为基点, 可以向其他学科拓展, 那么他们的动手能力自然会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3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钢筋试验特点和学生自身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 熟悉试验操作要领和体会试验的意义,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操作流程。

3.1 准备工作

1) 从钢材供销部门买进HRB335ф18, HRB400ф20的螺纹钢各100 kg, HPB300ф10的光圆钢筋100 kg, 总计300 kg;2) 按照教学班, 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组重量偏差试验、一组拉伸试验、一组弯曲试验, 共三组钢筋试验;3) 为了方便学生操作, 事先将试验的钢筋截取完成;4) 让学生们熟悉游标卡尺的使用, 并量取钢筋内径;5) 将对拉伸试验的钢筋进行划原始标距标点工作, 并由试验老师检查;6) 检查试验机器。

3.2 试验操作

1) 由试验老师讲解试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2) 由试验老师示范一次教学试验, 让学生们更加直观领会试验的精髓;3) 按照分组情况, 由学生自行动手完成试验, 试验老师负责检查指导;4) 整理试验数据, 判定钢筋是否合格。

3.3 考核评分

1) 钢筋原材试验按照表3~表5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2) 每个学生最后得分由表3~表5的分值相加平均得到 (精确到0.1分) 。

3.4 小结

以上教学改进方法通过两轮次的教学应用检验, 效果良好。特别是考核评分表的引入,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较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今后类似实验教学可以参考此方法进行。

4 总结和思考

4.1 对试验的总结

本次试验一共得出四个试验数据:重量负偏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其中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是通过电脑直接获得, 大大简化试验步骤, 降低试验难度。重量负偏差、伸长率要通过后期简单的测量, 计算得到。

无论难易程度, 试验本身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掌握相应的试验操作要领, 才能准确地得到试验数据, 为学习和工作服务。

4.2 教学方面的思考

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叛逆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兴趣最为关键。

4.2.1 要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 在教学中过多的讲述理论知识, 他们基本上是听不懂、学不进去。针对这一情况, 在平时教学中, 要弱化理论知识的讲述, 只讲一些基本原理, 简单易懂、点到为止。

4.2.2 切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重视实践性, 而且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们将所学得的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需要。在课堂上, 边讲课边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相关检测, 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4.2.3 突出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材料实物展示, 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比直接给他们讲理论知识的效果要好。不仅学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 而且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GB/T 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3]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年版) [S].

[4]高琼英.建筑材料[M].第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5]李国年.建筑施工工艺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3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工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有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把一些不相关或不称职的教师安排做心理辅导教师,他们既没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无所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有些学校把心理辅导室仅仅当作是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事后处理的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类似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的事情;少数学校对心理咨询中心究竟挂靠在哪个部门还不清楚,存在着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怕麻烦的现象,或干脆强调没有条件,至今都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辅导的机构。由于认识跟不上,落实在组织管理、活动经费、人员定编与办公设备条件建设等问题上的投入就显得不够力度。“三无”和“三不”现象在不少学校中仍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谓“三无”就是无咨询服务机构、无专职咨询人员、无专项经费;“三不”就是咨询人员定位不明,机构挂靠不明,责权利不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领导认识跟不上,或者认识上有误区。

第二,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不够理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情况仍不够满意: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教务部门以课程紧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是少数学校同类课程开设处于无序状况,课程或讲座由一些人独自开设,协调性欠缺,或者课程内容仅仅讲授某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与认知化的模式。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有的教师甚至要学生背大量名词解释,有的还规定不同年级每学期的训练目标和任务,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和行政办公,对工作环境有特定要求,而目前各校心理咨询的工作条件普遍简陋,办公室面积不足,或与学生科办公室混在一起,或与学生处或其他挂靠单位共用一部办公电话,没有固定值班时伺,仅有的办公桌椅只是一个摆设,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缺少专业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是团队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中多数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它自身独特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与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大的区别。如果仅仅凭个人热情而缺少一种科学的精神,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才从事这顶工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五,辅导中往往偏重于学校的作用,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还是仅仅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或者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开几次讲座,看上去挺热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没有达到。脱离了家庭的支持、社会的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是达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

第六,理论体系庞杂,没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小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层出不穷,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西方心理学发展较早,理论比较成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各国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不考虑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人、启迪人、协助人的事业,我们在应用国外某些理论或采用某种研究工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们的适用性。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作了明确的阐述,要求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各学校本着重在建设和立足教育的原则,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我认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哪一个学校的主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就到位,该项工作就开展得积极活跃。一些学校的经验表明,是否能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否能将其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进行管理,是否能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事务工作的关系,是否能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解,是搞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必须首先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学校必须先组织好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最好是由主管的校长负责,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这个机构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搭建是关键。

第二,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我们应该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教育途径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

第四,学校要全员、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建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实践证明,要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应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并配备一到两位专职教师;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

话、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等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定期出版小报或刊物。

第五,大力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把对心理健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4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面。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前景,为我们党政人才健康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然有好的措施,好的思想并不一定能转成为好的行动,起到好的效果。所以干部的教育培训的长期重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找出现行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如何加以改进,并具体抓好落实。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单位有少数领导干部轻视和忽视干部教育培训。把干部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并认为干部教育培训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财力、物力的。在去年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笔者就曾听见一个单位行政负责人对上级检查组发这样的牢骚:“这些务虚的、形式的、没有实效的活动要少搞一些,每个党员一本书,一个本子,三十元钱,能起了什么用?不过是浪费了国家许多财富罢了”。短短的一席话,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2、管理不严格。虽然每次干部培训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时候是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今年上半年党校举办了一期科级干部培训班,40来人的班,缺课旷课人数非常之多。一次仅来了三五个人,致使老师都无法正常讲课。之后对缺勤学员也没作任何处理。

3、针对性不强。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针对性不强。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年新进国家机关人员转正培训班与科级干部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一经对照,竟有很多雷同。应该说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新参加人员这三种类型干部文化层次、经验、理论水平各异,所站的岗位不同,需要补充的知识及所培训目的不同,需不同内容及类型的教育培训。然而内容上却有许多雷同之处。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个单子吃药”,不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二是在教学时间上针对性不特别的强。干部应该说有松有紧,有忙有闲。但干部培训教育在时间上,许多时候是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不管你现在手头上是否紧。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客体,却没有任何发言权,这就是所谓的“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什么时候上,你就得什么时候吃”。

4、培训方式不多。一直以来,我们教育的方式手段不多,许多时候仍是以一人讲,众人听的灌输式,填鸭式陈旧方法为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必然影响培训的效果。湘乡党校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典型。老师利用黑板进行板书或投影仪进行投影,除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外,很少与学员面对面进行互动式教学。有时老师讲课水平低,让学员在台下哈欠连天,索然无味。

5、保障机制不健全。任何一项好的措施、政策必须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干部教育培训要搞好,必须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的保障。硬件设施即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现代视听设备等),软件设施即雄厚师资力量,合理的教学计划,严格的考核的制度等。然而软件硬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作为保障。而湘乡现实情况是吃饭财政,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上投入是严重不足的,更多的时候是将培训所需经费转嫁到各个单位各个部门,让各部门苦不堪言。笔者初步估算了一下,到今年10月,党校在笔者所在单位调训9人次,所需培训经费2万多元,全部由单位承担。我市干部教育硬件设施这一块方面,仅在2005年,党校新建了一栋办公楼房,还背了一大屁股债,而起好了的房子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教室、宿舍很简陋,很少配置有电视机、电脑,更谈不上配备齐全的现代视听设备了。学员住在那,热天热、冷天冷,让他们不愿也不想住。软件设施这一方面则一是没有一套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预测和考核标准。对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不是很科学,各个岗位到底需哪方面的人才,各类人才需哪些方面的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以及是否达到等等,所有这些应该说没有一套完整的预测和考核标准。二是没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笔者对党校历来颇有微辞,就是因为“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过了多少天,还是那多么熟悉的身影和笑容”。就这么几个老师,“你方唱罢我登场”,

就象一个教小学的师范老师,个个都是万金油,什么都能教。但在讲课的内容上,则理论的深度、联系的广度、讲课内容的趣味性等方面很是欠缺,让人总觉得在那上课,两个字:没味。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既存在如下许多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加以改进:

1、进一步提高认识,对立和实践“大教育,大培训”的新理念。“再穷不能穷教育”。更多的时候,这句话仅仅停留在口号上。100多年以前,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曾力主将一批幼童送入美国学习,以图富国强兵。而今天,我们许多的官员更多的是忙于事务性的,忙于为自己造政绩,更有一些人是尸位素餐,不思作为。江泽民在《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一文中就指出:不断培养造就中青年领导干部,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为此各级党委要“放宽眼界看教育,集中精力抓培训”,把这项放在国民大教育的框架下来认识,强化干部教育是一种“基础性建设”的新观点,树立和实践“大教育,大培训”的新理念。一是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自身成长相统一的新理念。要把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看成是推进党政干部全面发展的过程,把干部培训与干部自身成长内在地统一起来,激发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党政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形成“学习型干部”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干部变革学习和教育观念,从学历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少、产出多、作用大”的观念。三是形成党政干部全员培训的理念。党政干部的教育不仅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而是党政干部的全员教育培训。必须不间断地一批接着一批、一期接着一期地培训,向干部教育培训要素质、要能力、要思想、要创新。四是形成“学习化,学习化”的新理念。学习型社会的学习,不是与相冲突、相对立的学习,而是与党的事业、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的学习。可以说,就是学习,学习伴随着。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的对象、的环境、的内容、的方式等都在经常发生变化,要好,就要学习好;要提高效率,就要不断地学习。五是形成“科教兴国”的理念。“科教兴国”的“教”包括党校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央提出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是确保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要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认真把干部教育培训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以干部需求为导向,精选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干部培训必须进一步树立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意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要做到与时俱进,体现“精、深、实、新”的教学原则,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设计和安排,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干部培训的内容上要力求创新、突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大力抓好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现代化管理、金融和高科技,各类文化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干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其次,为了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各类专题培训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最后,干部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设置不同的课程,力求突出重点。对市级部门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要注重领导艺术、行政管理、现代科技、廉政建设、依法行政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要进行党性锻炼、形势教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主要进行村务公开、农村政策、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委会组织法》的教育培训。对村级其他干部的培训,由市委党校统编教材,主要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岗位职责等内容进行培训。要力戒“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总之,整个培训要根据各级干部的不同特点,做到“学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突出“新、实”二字。

3、创新机制,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保证体系。形成大教育大培训局面,需要全社会关心,需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并投入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保证大教育大培训健康有序地开展。一是完善长效责任机制。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保证常抓不懈。一是要建立领导抓教育培训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到本地、本部门的重要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要成立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领导组织,建立各级党委书记是抓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是抓干部教育培训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把各地各部门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到党委目标责任制中,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实绩和评价领导班子是否优秀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中树立不抓教育培训就是失职,抓不好教育培训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建立职能部门责任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担负着牵头抓总的职责,要根据本地干部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中长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式方法和管理措施等,使干部教育培训有章可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运用组织手段搞好学员的选调,安排好培训班次,保证参加教育培训的人数。要根据培训规划要求,精心安排课程,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纪检、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要从各自部门特点出发,履职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的整体合力。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广大干部是教育培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培训的成效。而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调动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实行干部在职学习学时学分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干部“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的要求,借鉴国民教育管理实行学分累积制的经验,制定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把干部在职自学、正规化培训、短期培训及学历教育等干部教育培训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用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明确培训对象在5年中应参加培训的学时,并按分解,一年一通报,记入学习档案,以完成学习目标,最终实现5年培训目标。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培训的平衡开展。二是要坚持计划调训制。按照每年培训五分之一的要求,确定每年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数及具体人员名单,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每个参训人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手中,便于参训人员所在单位统筹安排,早作准备,也能够保证培训人数。三是坚持奖惩制度。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为每名参加教育培训的干部建立学习档案,并将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逐年记载。对学习成绩合格的,要颁发《干部在职学习合格证书》;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使用;对学习成绩较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进而在广大干部中形成讲学习、求进步、争培训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干部教育培训是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因此要严格推广干部培训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对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要有适当比例保证各项教育培训日常运转,特别是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上要保证。

个人作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5

一、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学习不够经常。政治理论方面内容看得多,宏观经济理论、法律知识、电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钻研得少,知识面不够广;有时只顾忙于向上争资跑项和陷入“文山会海”,自觉主动挤时间学习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得少,有时看报纸也只是看看大标题,对一些新问题新知识钻研还不深。

2、思想解放不够到位。总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做好本部门的工作就行,处理和考虑工作有求稳怕乱思想,而且有时仍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传统的计划经济工作方法去开展工作,安于现状,满足于稳步发展。

3、工作开拓进取不够强。主要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惰性,比较安于份内工作,对上级指示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不敢用超前的思路,先人一着的思维大胆工作。

4、对干部培养力度不够。平时组织集中学习主要在思想政治学习上,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比较缺少,大部分干部知识结构缺少更新。同时从爱护干部的角度考虑的多一些,批评教育多,警示教育少,对有的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干部缺乏科学的考评办法和好的激励机制,出好干部、多出有才能的干部不够。

二、整改目标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持敢闯敢干、敢为人先、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提高为服务对象搞好服务的能力。以服务对象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低的检验标准。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努力做到:一是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融会贯通地而不是相互割裂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既学习与自己的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多学习一些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新经验,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三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还要注意向上级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做一名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相统一的领导干部,以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团结委内同志一道,围绕发展和改革工作这条主线考虑、安排、做好财政所工作和为镇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着力把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学好弄懂,体现在为领导、为企业服好务上,力争做到对政策法规、发展导向掌握全面、理解透彻、解释准确、服务到位。

3、强化中心意识,立足中心搞好服务。。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在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围绕中心考虑工作、干好工作。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言行上注意形象;扎扎实实干事,工作上争创一流。把我镇的社会事业、经济发展放在全局范围内考虑,要树立乡镇财政系统创一流、争先进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和行动上。

4、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己作为乡镇财政系统的一名领导干部,是镇党委、政府全局“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项工作将不折不扣地站在全局的角度、集体的高度上去考虑、去实践。在外面场合说话、办事要都要维护发改委的形象,决不发表有损单位的言论;履行本职工作和为企业服务也要树立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坚决不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自己身上和所内工作中出现。始终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集体利益不一致时,心甘情愿、毫不勉强地牺牲个人利益。为全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5、树立效率观念,确保工作全面“提速”。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和所内工作,做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对镇领导、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日清日毕;不要求当天完成的工作,能提前的决不拖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凡符合要求的尽量做到随到随办,当时办不了的说明原因,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经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调查研究,力争在短时间内摸清状况,并拿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报告,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参考。

6、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满腔热情地做好工作。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计划上争主动、早安排;工作摆布上以重点带一般;工作落实上能提前就提前。对上争取方面,主动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为企业服务方面,主动征求服务对象所想、所盼、所求,立足本职搞好服务;调查研究方面,根据全镇、县财政的工作重点,主动考虑重大调研课题,提前介入,力争实效。

7、增强组织纪律性,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保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统一,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遵守党章,按党章的规定去做,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自觉坚持和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时刻想着大局,处处顾全大局,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党的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大局。顾全大局,守纪律、讲团结、讲风格,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把遵守党纪和国法统一起来。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依法办事,一方面敢于同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自觉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的严肃性,做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带头人。

基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6

根据药剂科对我科2012年1-4月基药使用的监管记录,我科基药使用比率均小于15%。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一、我科主要疾病为糖尿病,基本用药有:1.胰岛素(中性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品种较少,且目前临床应用的均为改良后的胰岛素剂型,故使用较少。

二、其他内分泌疾病基本用药有:绒促性素、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丙酸睾酮、甲睾酮、黄体酮、甲羟孕酮。但因其就诊率低,使用率少。

改进措施:

1.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尽量先使用基本药物降糖。2.加强科室宣传,提高我科门诊多种疾病的就诊率。

昆明市延安医院内分泌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7

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 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 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近年来, 各地中小学在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下, 减轻了学生的主业负担, 纷纷展开了外语、电脑、音乐、书法、舞蹈、劳动等新课程, 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到了丰富的新知识, 开拓了新视野, 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实际上, 这样取得的成绩是肤浅的, 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奥林匹克数学、化学、物理等竞赛, 但二十多年来, 此举并未使我国在相应的学术领域得到提高, 也没有使广大学生从中获益。而邓小平同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也没有改变我国软件业至今仍落后于印度的事实。

中小学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有效改善国民综合素质、修养、学识的工程, 它是长期、艰难和没有固定模式的。它是帮助中小学生德智体思行等方面综合发展的抽象的指导方针和方法, 而不应当是某几项技能的具体体现, 它的成效在短期内是隐性、难以量化或者考核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具有急功近利的特点。

当前的素质教育课程往往偏重于特殊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的教育。在为数不多的班会或其它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如电影、展览) 中, 对学生群体进行的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势, 只能做到教师泛泛而谈、学生似懂非懂。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的成绩和日常的教学计划中, 能做到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定期家访的教师极少, 更难以落实素质教育到学生个人。

因此,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仍流于形式。这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1. 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由计划经济转型向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一方面由封闭型社会转为开放型社会。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剧烈变化, 国民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也随之迅速变化。因此国民要求自己的子女, 即素质教育的对象, 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考试和技能的获得上。在这个大背景的影响下, 素质教育既不能得到教育机构的重视, 也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2. 我国的素质教育起步晚, 素质教育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的应试教育史长达千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我国的教育机构重“传道授业解惑”, 轻“思考总结探索”,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科举、做官, 而不是提高国民的认知和素质。素质教育仅仅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陶行知先生, 真正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因此, 我国对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没有经验, 只能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开设的个别素质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在现阶段, 我国的教育机构及人员普遍缺乏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知, 施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单一, 程度和范围狭窄。因此, 我国广大地区还不能够做到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3. 素质教育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的教育机构普遍重视培养专业授课教师, 甚至在西部相当部分地区还缺乏中小学教师。正规的擅长素质教育的人才极为缺乏, 流失严重。长期以来,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待遇低, 工作强度大, 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机构, 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大, 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施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应因地制宜, 不应搞一刀切。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应当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并确立几个根本的原则:

1. 初步培养中小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自古就有着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好学的传统,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社会发展的进步, 又需要我们学习国外的勇于创新、独立自强等优点。素质教育就应当在这个基础上, 确立一个总的指导方针, 由各地根据具体实际进行制定自己的素质教育方案。

2. 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是在学校的组织指导下, 全社会不间断地参与。

我国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的综合发展, 导致各地频出大学新生生活不能自理的报道, 而青少年重大违法犯罪事件屡有发生, 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淡漠、责任感不强的特点也是较为突出的。因此, 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形成的早期, 进行由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这个原则有利于全社会广泛参与及监督。

3. 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应当具有实用性强、可传播的特点。

我国素质教育实行这几年来, 投入大, 但收效不高, 原因就在于素质教育的范围仅限于校园, 而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内受到教育, 出了学校后更要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往往看到了社会对学生的影响, 而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的反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地在于提高全体国民, 而不仅仅是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素质教育实施的内容应当实用性强、可传播, 比如, 在学校的组织下, 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环保、交通秩序宣传、红十字活动、反不良习惯等宣传活动往往起到较好的效果, 在长期坚持的前提下, 就可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 达到促进国民素质的目的。

三、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国应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交流教学经验和共享资源, 提高学历层次。还要健全学校学习制度, 有计划、定内容地学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 开展各种互帮互学活动, 在两所或几所学校间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定期评比。特别要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练说正确流利的普通话, 练写漂亮的毛笔字, 练画形象的简笔画, 熟练掌握教学大纲, 熟练使用教材, 练备课和编写教案, 练课堂讲授。农村学校学生数少, 教师编制紧, 更要求教师多才多艺, 尽可能做到能说、能读、能讲、能写、能画、能弹、能跳、能唱, 还能健体、能审美。在提高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加强师德建设, 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养和素养。

2. 改革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思路。

目前, 我国的中小学普遍采用年级组或教学专业组的方式来编制教师, 在教学分工上就直接把素质教育的担子压在了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 因此, 应当改变当前的教育思路, 使其核心思想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走。班主任的工作是带领、协调其它教师,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 只在有必要干涉的情况下才予以介入, 尽量做到学习生活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师为主。

3. 确立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

应试教育中一个比较强大的职能是筛选职能, 它的用处在于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留下, 给予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被淘汰, 致使教育的总产出和效率降低, 有违普遍教育的初衷。事实上, 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性和自由天性, 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极力避免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 而不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这样就不能够以考分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成败。因此,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应当是是否使中小学生具有了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而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的效率及主动性、个人兴趣爱好的发挥、生活的自理能力、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符合社会要求的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及责任感。

这个标准很难用应试教育的那套评定标准来衡量成败, 但目前, 我国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果却是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的, 这样的标准直接打击了基层教师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也看不出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的优势所在。因此, 我国应当尽快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的评定标准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4. 改革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前, 中小学教育活动中, 有不少课程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比如, 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英语、电脑课程。这类课程是否应当纳入中小学学习值得商榷。至少在素质教育运用较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没有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 而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也严格受到控制。其它的历史、音乐、手工等课程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也都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方面, 我国的教育界可以通过交流、试验的形式来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适合我国国情。

中小学学生是个创造性、自由性非常突出的群体, 而我国地域辽阔, 行业发达, 因此, 我国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完全可以做到因地而宜、课程多样而非千篇一律。2008年2月, 北京试点在20余所中小学引入京剧, 初步要求音乐教师开口就能唱。这在北京等地区进行试点教学显然是好事, 但推广到全国, 尤其是南方就是个很糟糕的主意。

同样的, 素质教育的课程上也应当让中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余地, 在现行的教育课程中, 书法、美术、音乐、歌舞等艺术类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的主角, 教育机构忽略了大多数学生更为广阔的兴趣爱好。事实上, 教育机构完全可以考虑加入适当的机械、种植、收藏、电子电器、模型之类的课程。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外聘来解决, 不需要另行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庆洪.中小学“减负”——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瓶颈[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3) .

[2]刘近枚, 曹兴宇.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文教资料, 2007, (22)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乡镇;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办园条件

一、乡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教机构整体办园条件差

园舍设计不符合规范。幼儿园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园舍的要求较高。在一些农村里,幼儿园的园舍是租用民房或自家的住宅改造的,不符合幼儿园园舍的办园标准。

室外活动场地小,活动场地不符合规范。由于园舍的不规范,导致园舍的户外场地小,不规范。学龄前的儿童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一个规范的户外场地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园内卫生条件差。在乡镇的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乡镇幼儿老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园内卫生差。卫生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幼儿在这样低劣的条件中生活和学习,其身心健康必然受到严重的威胁,无法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成长的良好环境。

2.教育教学缺乏特色,“小学化”倾向严重

当前乡镇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跟小学的教育模式是一样的,教材也是运用小学的教材,因为教师不专业,都是一些下岗工人家庭妇女之类的人来带替,所以都是根据小学的教育模式来弄,导致小学化的倾向严重。

3.教师教育环境差,师生安全缺保障

乡镇的幼儿园园舍不规范,有的甚至是用老的农舍来办园,或者直接使用自己家的房舍来办园,园舍设计非常的不合理,也不规范,教育环境很不规范,师生的安全缺乏保障。

二、乡镇学前教育的改进措施

1.明确建立稳定经费筹措机制

要保证乡镇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固定经费作保障。发展学前教育,最好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强制义务教育范围,必须畅通幼儿园的经费来源渠道。根据目前乡镇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家也要从具体拨给乡镇教育的经费中划出一部分投入到学前教育。国家还可以在乡镇、贫困地区运用以直接拨款为主,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筹集管理模式。确保乡镇幼儿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

2.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

我国历来以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极大地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训练。但以师范教育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唯一培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师的来源以及水平的提高。借鉴日本学前教师培养的开放制度,针对我国的实际,我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改革时,应注意以师范教育培养为主,采取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前教育师资的来源。但应保证非教育定向教师任用的专业考核,保证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

3.建立健全幼教管理机构

乡镇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其重要地位决定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当前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管理乏力,没有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要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没有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关系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政策上缺少了必要的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当前乡镇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在数量上乡镇学前教育师资比其他层次的师资少,在管理方面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管理松散无序,师资管理缺乏针对性,培养培训制度、合理流动制度等尚未完备,致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补充和调整的随意度较大。

4.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

首先,要依法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坚持从依法治教的高度,出台相应的幼教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并按照《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于取得资格证书的优先录用,并作为工资待遇晋升的必要条件。最后,对于正式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根据工作业绩评职定级。民办幼儿园要加强注册登记和管理。推行教师工资量化考核制度,按工作实绩多劳多得。工资标准不能低于当年劳动力的平均值,并能保证足额发放。此外,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研究解决乡镇幼儿教师的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问题,这是解决幼儿教师后顾之忧的根本性措施和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乡镇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5.丰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教师整体素质是幼儿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加强乡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关系到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学前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学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专业发展途径和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鹏程,宋懿琛.教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8(09).

[2]朱广忠.我国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主体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07(09).

[3]田华.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教育政府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08).

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9

学校安全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虽然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逢会必讲,但安全教育往往被成绩所取代,加之教师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有限,安全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师生、家长、领导追求的是升学率、合格率和优秀率,安全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只有出了安全事故,才逐层追查责任,根本起不到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

1、师生、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2、教师的安全知识不够;

3、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4、安全监管、督察不到位;

5、学生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

6、学校与家庭各自承担的安全责任不明确。

学校应该把安全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家校联合,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责任,打造“平安校园”,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让学生平安的往返学校,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应竭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校园安全,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主要做到:

1、安全工作领导到位。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门卫、各科室工作人员、班主任为成员,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体系,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安全工作制度完善。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班主任安全工作制度”、“课堂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安全工作预案” 同时,加强校园安保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实行校园安全日巡视制度,一月一总结。实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安全演练项目,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校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

3、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学校与教师、班主任;班主任与监护人签定《安全责任书》,使每位老师、家长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共同抓好安全工作,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4、安全工作宣传到位。学校开学第一课为安全教育课,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系列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坚持以经常性教育和专项教育相结合,以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以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以面向全体学生和重点对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法制教育与宣传。一方面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请他们定期为全校师生作法制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班会、演讲、征文、参观、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等形式,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师生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确保 “四个不发生”,即学校不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资产损失的恶性案件;不发生师生犯罪事件;不发生恶性治安事故;不发生集体性滋事事件。

5、校内外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器材、电源线路、周边环境及其它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6、是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值周领导、教师和管理宿舍的教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住校生做到离校到校一律点名,请假要办理请假手续。

7、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存在许多漏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国家应加大投资,特别是建设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另外学校加要强管理,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

7、加强门卫管理制度。为了校园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学校门卫值班领导和教师,坚持24小时值班制,登记进出学校的闲杂人员,确保校园安全。

8、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好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师生参与的专题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上一篇:高三下学期安排下一篇:提高记忆力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