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2024-09-26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共14篇)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1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作文1

三月,春回大地,正是植树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好季节。双休日,社区组织我们小区的孩子们参加活动。在绿地种植花草树木。

那天,阳光明媚。一大早,同学们就带着劳动的工具兴冲冲地来到了中心绿地。在社区指导员王伯伯的带领下,植树活动正式开始了。同学们有的用铁铲挖树坑,有的小心翼翼地移植花草和树木,有的用桶拎水给刚种下的树木浇灌,有的蹲下身子在草地里拔野草。大家有说有笑,干得热火朝天

我和几位同学是负责挖树坑的,我们挥动着铁铲用出吃奶的力气,不停地挖着,我们的力气实在太小,挖了好一会,坑洞还是很浅。但是豆大汗珠却不停地从额头上掉落下来。累得够呛!脚发软,心发慌,浑身无力。唉!谁叫我这些“小皇帝”们平时缺乏锻炼呢。但是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于是我们休息了一会,又拿起工具继续干了起来。

收工了,夕阳的光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虽然很累,而且手上都是泥土,但是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因为我们为了小区的绿化,流过了汗,出了一份力。当想到不久之后,这里会长出棵棵小树,朵朵小花,青青的小草。我感到一阵暖意,心里甜甜的。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作文2

班里我有许多好朋友,其中和我最好的同学是姚嘉莉,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她脸上经常露出笑容,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她待人十分热情,只要你和她在一起,你就会感到自己心里热乎乎的。

特别是上学期的一件事情让我最受感动。那次是在期末,我把语文复习卷弄丢了,小学生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中午,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场所,可是那张复习卷连一个影子都没有看到。正在我着急的时候,姚嘉莉来了。她听说我的复习卷弄丢了,马上和我一起找了起来。可是,两个人照样没有找到。我急得快要哭了。这时,姚嘉莉直起腰来沉思了一会儿说:“嗨,戴雅香,别着急。我帮你借一份,你就不用找了!”我一听高兴极了,拉着她的手轻松地上学了。

下午放学回家,吃完饭我叫爸爸和我一起去姚嘉莉家拿复习卷。这天天气十分热,许多人家电灯都没有开。他们都在外面乘凉。我看到姚嘉莉家电灯还亮着。我推开她家的门一看,她正伏在桌子上写着什么。神情非常专注,就连我进屋都没有发现。于是,我对她说:“这么热的.天怎么还在用功学习。”她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支支唔唔地说:“没,没写什么……”我抢上前看,啊,她正在为我抄写复习纸!这时,我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看着姚嘉莉,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想,姚嘉莉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呀!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小学作文-助人为乐的作文3

我的家乡有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但他会牢牢记在我们心中。

我家附近住着一个孤寡老人,她每天脸上似乎都没有一丝笑容,所以我们周围的小朋友见到她都会有点害怕。一直到有一天,有一个老爷爷经常在我家附近来往。我心想,他不会是小偷吧,我绝不能让他偷到东西。于是,我就悄悄地跟了上去。没想到,他去了老奶奶家。那里没人敢去呀!我很害怕,就在外面等他出来。当他出来时,身上并没有什么东西,我很想查个清楚,就像侦探小说中的那样。但是我没有勇气。忽然,我一下子变得大胆起来,好像有人在鼓励我似的,就走进去问:“老奶奶,刚刚您有看见一个老爷爷进来过吗?”“有啊!”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慈祥,使我更有自信心了。我又问:“您为什么笑呢?”老奶奶微笑着对我说:“因为那个人和我聊天,给我讲笑话,我很高兴,这还是第一个跟我说话的人呢!”原来是这样啊!是我错怪他了。老奶奶她并不是可怕的人,她是因为孤独,谁没有笑容呢。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其实那个老爷爷经常来陪姥姥讲讲话,聊聊天,是一个很好的人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帮助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2

医学是一门“人学”, 医生需要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意味着医生必须具备良好医德, 时刻以感性和富于同情心的专业精神实施助人行为。在这样的专业活动中, 感恩之心是良好医德的基础, 是助人行为的必备心理品质。所以随着近年来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 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培养, 提高他们助人行为的感恩教育研究开始逐步得到重视。目前感恩教育的研究活跃于积极心理学领域, 本研究从心理学家Rosenberg的情绪理论之状态感恩[1]出发, 即个体经由他人有意的、无偿的, 甚至需要付出代价的帮助而出现积极结果之后产生的一种感激的内部心理状态 (即状态感恩) [2], 意在通过一系列状态感恩的启动调研来探讨状态感恩对医学院校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为医学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路径研究提供借鉴。

二、学生状态感恩对助人行为影响的方案设计

(一) 医学院校学生样本选取

以成都市某医学院校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级中的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学生按班级分为3个调研组 (感恩回忆组、感恩观察组、感恩行动组) 和一个控制组, 共204人。其中男生91人, 女生113人。

(二) 研究方法选取

研究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有: (1) 经过预备调研后确定的状态感恩视频材料, 该状态感恩视频材料包括四段, 每段视频约10分钟, 分别是对生命和父母的感恩、对朋友的感恩、对陌生人的感恩和对物的感恩; (2) 付慧欣编制的《助人倾向问卷》, “该问卷根据学生通常会使用的三种助人方式 (行为助人、精神助人和钱物助人) 设计8个需要帮助的情境以考察被试助人倾向性的大小, 每个情境后有一个问题。问题的答案依据被试助人行为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每类助人方式的所有题目得分相加, 即为该助人方式的总得分”[3]本问卷使用4级计分, 得分越高表示助人行为倾向越高。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98, 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可以使用。

(三) 调研内容与方案设计

本研究参考了Emmons&Mc Cullough (2003) 、侯小花[2]和翟牡丹的研究方法, 以前后测设计调研启动状态感恩情绪, 以此来考察被试的助人行为。被试分为4组, 3组状态感恩启动调研组和1组对照组, 调研前对调研组和对照组进行《助人倾向问卷》调查, 之后调研组进行启动调研, 启动调研的实施次数是5次, 每周一次, 每次启动调研持续40分钟。

调研内容一:每个调研组在每次调研开始时观看本文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材料, 第一次看对物的感恩, 第二次看对生命和父母的感恩, 第三次看对朋友的感恩, 第四次看对陌生人的感恩。看完后小组讨论并且发言谈感想。调研内容二:感恩回忆组:要求每次调研课后回忆并记录调研开始前的生命中想要感谢的人和物, 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和分享发言。感恩观察组:要求每次调研课后观察并记录接下来这一周中自己经历的想要感谢的事件, 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和分享发言。感恩行动组:要求每次调研课后去做一件事感谢自己想要感谢的人事物, 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并分享。

对照组只需要在调研前和调研的最后一天完成相应的调查问卷即可。整个调研过程中, 不告诉被试相关的调研目的。本研究所有数据的整理、输入和统计分析均由本文本人完成。主要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三、调研的实证结果与对比分析

(一) 前测的比较

状态感恩启动调研开始之前, 本文首先对3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的助人行为倾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实验前,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在助人行为的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他们是等组被试, 可以进行实验。

(二) 实验组后测的比较

经过5次实验干预后, 本文对实验组进行后测的调查, 其前后测的分数及差异比较见表3.1。

表3.1的数据显示, 实验组被试在助人倾向问卷的得分上, 前后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无论是感恩回忆、感恩观察还是感恩行动组, 在行为助人层面上, 前后测都有显著差异 (p<0.001) ;在精神助人方面, 感恩观察和感恩行动组前后测有显著差异;钱物助人方面三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

(三)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详细结果见表3.2。

表3.2的数据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验后的助人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体现在:在行为助人的维度上, 实验组被试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被试的得分, 事后比较显示感恩观察和感恩行动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01) ;在精神助人维度上, 事后比较显示感恩观察和感恩行动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钱物助人维度上, 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

四、结论

西方研究者认为 (Bartlett&De Steno, 2006) , 状态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个体被帮助后产生的一种积极情感, 它能激发个体产生相应的助人行为。上述调研数据部分证明了此观点,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 经过5次状态感恩启动调研的感恩观察组和感恩行动组的助人倾向在助人行为和精神助人层面上确实有了显著的提高。调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说明, 相比回忆过去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事物, 关注当下需要感恩的人事物和实际做出感恩行为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增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助人行为。这也给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启示:医学院校应该建立系统的感恩活动机制, 避免讲座式、灌输式感恩教育, 特别需要让学生在当下进行观察、体验和行动来培养感恩意识。

此外, 本调研中, 在钱财助人维度上, 调研组和对照组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被试为在校大学生, 作为主要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群体, 用财物支持他人不够现实, 所以在此维度上面并未显示出差异。这里也提示我们, 助人行为和精神助人层面的教育是可以通过系统的, 立足于当下的感恩教育进行提高的。状态感恩的启动有利于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助人行为, 其中立足于当下的感恩观察和感恩行动教育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医学院校学生行为和精神层面的助人行为。

摘要:为考察状态感恩对医学院校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为医学院校感恩教育和医德培养提供资料。本文采用三种状态感恩干预调研和《助人倾向问卷》对204名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学生的助人行为确实受到状态感恩的影响, 助人行为和精神助人层面的教育是可以通过系统的, 立足于当下的感恩教育进行提高的。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状态感恩,助人行为,调研研究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E L.Levels of analysi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affect[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8, 22:47-270.

[2]侯小花.中学生感恩的个体差异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付慧欣.初中生道德判断能力、同情心对其助人倾向的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4]Emmons R A, Mc Cu Ilough M E.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4:377-389.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3

关键词:助人为乐;心态;优良传统;品德

一、对学生心态的改变

小学生从老师那里知道了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知道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被社会所高度认可的,虽然不知道这种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老师的话自然是对的,并且不断重复于教育的过程中,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下意识的反应,只有头脑中有印象,才会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所以小学生也更加愿意帮助别人,而帮助了别人之后一定会受到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内心愉悦,并愿意继续去帮助别人。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主动帮助他人的经历,不论被帮助的对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对方一定会表示感谢,这使我们可以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虽然并不是为了那句感谢而去帮忙,但是感谢和夸奖的言语依旧会让我们很受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同样道理,比如说今天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帮助学校的环卫工人打扫了操场,或者扶一位老人过了马路,那么被帮助对象一定会感谢他,还会夸奖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等。回到教室或家中,向老师或家长提起自己的事迹,也会受到表扬,学生会感到很开心,心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即他会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以后再遇到有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一定会站出来提供帮助。久而久之,在小学生心中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认为自己很优秀、拥有高尚的品格、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等,从而不断促进学生乐于助人。

二、有助于学生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学生主要是从书本以及老师的讲授中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与传统的美德,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有些抽象,要切实践行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美德,要助人为乐,要乐于主动为人们提供帮助,孩子会牢记在心中,所以当真正遇到类似老人过马路、同学没听懂习题等情况时,会自觉地践行自己曾经学过的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或老师讲授的美德。比如说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过马路时可能会受到高速行驶的车辆的惊吓,甚至可能会摔倒,此时的老人是需要帮助的,在学校,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我所接受过的教育指引着我去帮助他,那我就主动去扶老人过马路,扶着老人到马路对岸,看着他缓慢的行动,我会感觉到我也在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同学没有弄明白老师讲过的习题,独自伤神,作为朋友,我不忍看他伤心难过,而且这也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要去帮助他,给他讲解练习题,看到他开怀的样子,我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以上,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最基本的学以致用的境界,而且在这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会收到来自多方的褒奖与赞扬,在内心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在今后也会继续自觉践行这种美德。

三、培养良好的品德

助人为乐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的优良传统还包括爱国主义、诚实守信、以和为贵、民族团结等,小学生在实践最基本的助人为乐美德的同时,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即认为自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也愿意去学习并自觉践行其他传统美德,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努力去做一个好人。而且,所谓的“好人无好报”并不是普遍现象,不能被个别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我们相信这个社会整体上是正义的,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观总体是正确的、向上的,对于做好事的人的主流看法是赞赏与弘扬的。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为一些道德模范式的平凡人颁奖,他们并不特殊,但是拥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国家将他们作为典型,树立榜样,以此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例如,在北京工作的一名保安,执勤的过程中遇到了群众财物被抢劫的事件,所以冲上去制服歹徒,但是自己却受伤住院,事情被北京市政府知道后,高度关注,给予了表彰。虽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却反映出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实在的利益去践行传统美德,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的确会为我们带来改变,可能是内心的改变,也可能是看得见的利益,当然前提是我们并不是带着对个人利益的思考而去做好事,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内在,培养良好的美德。

总之,培养小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对于其日后的道德品质的修炼是非常关键的。养成了帮助别人的习惯,首先,会带来心态上的改变,立志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其次,有助于学生自觉践行其他的传统美德,从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最后,还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美德,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2]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小学乐于助人的作文 篇4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忽听窗户“啪啪”的响。我向窗外望去,只见天空像数万只乌鸦遮住一样,黑压压的。狂风像是要把整个世界扫平,疯狂地刮着。闷雷在远处长时间地滚动,一道道闪电划破天空。眼看大雨就要来了。我坐在教室里,再也听不进课,耳边只有“隆隆”的雷声。我着急地想:爸爸出差了,妈妈又下班很晚,大雨就要来了,我没有带雨具,可怎么回家呀!难道一要等到晚上吗?我不敢再想了。

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纷纷打着家长送来的伞回家了,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走到窗前,只见瓢泼大雨“哗哗”地下着,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像打开的一排水龙头,地上也成了一片汪洋。我无心去欣赏这雨景,心里只想着回家。嘴里叨念着:“怎么还不停,还不停

忽然,楼道里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而且越来越近:我一下子高兴起来:会不会是妈妈来接我了。我心里燃起了希望之火。我向门口望去,“啊,原来是班长肖立。”只见她气喘吁吁的,全身湿淋淋的,裤子上溅满了泥水,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往下流。她右手撑一把小雨伞,左手拎着另一把伞,正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笑着说:“今天放学,我看你没带雨具,无法回家,就跑回家又拿了一把伞,来,我们快走吧!”她一边说,一边把伞递给我……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5

森林里有两匹小马,一匹叫云云,一匹叫朵朵。云云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而朵朵却只为自己着想。 一个傍晚,小狗多多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坐在路边,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色,无助地哭了起来。

这时,朵朵正巧走了过来。多多满怀希望地问道:“朵朵姐姐,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能送我回家吗?”朵朵撅着嘴巴说:“我才不呢,我还要玩耍呢。”说完头也不回地丢下多多自个儿走了。过了一会儿,云云听到丛林里传来隐隐的哭声,赶过来见到多多在哭,弄清怎么回事儿以后,她热心地说:“多多,别怕,我送你回家。”说着,把多多背在身上,安全地送他回到了家。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山羊公公驼着一大袋干草,走在回家的山坡上,汗水把他的衣服全都浸透了。

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正在玩耍的朵朵说:“朵朵,我走不动了,你能帮我驮一会儿干草吗?”朵朵看了看,说:“这么累的活,我可不干!”这时,云云走了过来说:“山羊公公,您太辛苦了,让我来帮您驮草吧!”山羊公公感激地说,“好孩子,谢谢你!” 就这样,云云帮助了许多人,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朵朵不爱帮助别人,渐渐地没有人和她做朋友了。

有一天,朵朵生病了,可是却没有人来照顾和陪伴她。她口渴了,请邻居小兔可可帮她倒一杯水。谁知可可说:“你从来不帮助别人,还是你自己起来倒水喝吧!”她肚子饿了,请小鹿安安帮她采点儿青草,可是安安说:“我只愿意帮助云云那样的好孩子。”这

时,朵朵心里别提多难过了,平时自己不爱帮助别人,现在谁也不愿意帮助自己了。她真后悔。正懊恼着,云云得知消息来到了朵朵家,她把自己的午餐一口口喂给朵朵吃,然后背起朵朵说,“好伙伴,我不会丢下你不管的,我这就带你去看医生!”朵朵靠在云云的背上,感到一阵阵温暖,也为自己以前的错误感到羞愧。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 篇6

一、专家辅助人的功能定位

立足于法律规范我认为专家辅助人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 一) 协助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

在司法实践中, 法官对鉴定意见具有极大的信任度和依赖性, 由于当事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往往只能从鉴定程序、标准适用等一些问题上进行质证。专家辅助人如果能够参与到诉讼中来, 将使得当事人能够通过聘请专家辅助人的方式, 针对鉴定意见中的专业问题发表质证意见, 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有效的质证, 充分行使自己的诉权。

( 二) 与对方当事人申请的专家辅助人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质

专家辅助人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法官了解案件事实做出公正判决, 因此双方专家的发言应以向法官解释专业问题从而说服法官为目的而不应将对质引向更加深入的专业领域, 同时要对专家辅助人的对质加以限制, 主要体现在诉讼进程和时间的把握上, 避免出现英美法系中因使用专家证人而导致的诉讼迟延问题。

( 三) 对案件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专家意见, 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

此时的专家意见具有独立性, 既不是依托于鉴定意见也不是依托于对方专家辅助人的观点, 而是独立地为法庭查明案件事实提供参考, 其提供的专家意见具有等同于鉴定意见的功能定位。

二、现行立法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缺漏

(一) 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要求

现行立法中只规定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具体的解释和限定, 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法官在对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时缺乏依据, 立法上的不完善使得专家辅助人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急需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 二) 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

民诉解释仅对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申请事宜做出规定, 而对法院的审查、当事人的救济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规定, 而这些问题又是专家辅助人在参与诉讼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没有程序上的保障, 专家辅助人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难以得到保障。

三、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

(一) 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要求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 年公布了《关于专家辅助人参与民事诉讼活动若干问题的纪要》, 在该纪要中虽未明确规定对专家辅助人的资格要求但对“专门知识”一词进行了解释限定了专家辅助人的专业领域, 并从侧面体现出了法官在审核专家辅助人资格时的参考因素即职业资格、专业职称、从业经验等。而厦门中院于2009 年直接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必须具备的几个具体条件。我认为我们应从专业标准和道德标准两方面来认识专家辅助人的资格问题, 首先在专业标准上不宜采取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这样的硬性指标而应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参考因素, 给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其次在道德标准上则应采取硬性标准对有过违法违纪记录的有专门知识的人不予准许担任专家辅助人。

( 二) 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中对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其中有许多可采之处结合民事诉讼法现有规定及其他学者观点我认为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申请,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 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准许专家辅助人出庭的, 应当在决定作出时通知申请人、专家辅助人, 同时通知案件的其他当事人, 并附上专家辅助人的相关资料。人民法院不准许专家辅助人出庭的, 申请人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人民法院对复议的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并通知复议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三日通知专家辅助人出庭, 并告知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这一制度设想将基本解决专家辅助人参与到诉讼中的程序障碍。

专家辅助人制度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 立法上存在的诸多缺失也为学者的讨论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结合前人的观点我从专家辅助人的资格审查、参与程序、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制度优化的建议, 希望能够促进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继军.专家证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季美军.专家证据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立平, 杨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地位及其制度完善[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1) .

助人的快乐 篇7

其实,网友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作为一名工作狂,李开复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把时间安排得很紧。现在突然得了这种很可怕的病,意味着很多事将要停下来,去接受漫长的治疗。一开始,李开复的心情糟透了。他在微博中说:“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家人也非常担心他。小女儿李德亭坐在床前对他说:“爸爸,我美国同学的父亲是一家医院有名的肿瘤专家,我已经和他联系过了,送你去美国治疗好吗?”李开复摸摸女儿的头,说:“你干好你的工作就行,别为我操心。”

为了了解自己的病情,李开复查阅了很多的关于淋巴癌的资料。通过查询,他得知,儿童癌症治愈率要高于成人。如他所患的淋巴癌,用最新技术,94%儿童可治愈。但因费用高昂,很多患儿家庭无力承受,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令人悲痛的结局。同病相怜,感同身受。李开复想,何不用自己的号召力和实际行动,来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这些患癌的孩子呢?当女儿李德亭得知父亲这个想法时,立即表示,愿意和父亲一起做这件事。

通过和女儿讨论,李开复决定为治愈率最高的癌症儿童展开爱心行动——义卖靓衫。他和女儿首先挑选靓衫图案,那是去年他们在欧洲旅游时,女儿拍摄的照片。选定后,又联系一家信誉较好的服装生产商,按照他们的设计要求,生产出12款衣服款式。李开复把这12款衣服照片发布到微博上征求民意。称女儿在做一个慈善项目,想挑两款衣服批量生产。有7万多人参与了投票,最终确定三款衣服作为义卖产品在微猫上进行义卖,每件169元。

12月3日,李开复在其微博中正式发布“开复益行动——关爱中国癌症儿童行动”。这一天也是李开复的52岁生日。他在微博中说:“感谢大家的问候和关心,我一直相信,每个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态和选择决定了其未来精神世界的质量。请大家购买一件靓衫,帮助患癌儿童。我承诺:将捐赠100%义卖款,帮助中国癌症儿童。”网友们被李开复的爱心和乐观积极的精神所感动,微博发出几天时间内,靓衫已卖出4000多件。

有媒体问李开复:“你自己就是一个病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帮助别人,你做这件事的动力是什么?”李开复说:“医生告訴我,对抗癌症最好的武器就是快乐的心态。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助于身体的康复。从这一点来说,助人就是助己。”

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作文400字 篇8

阿贤不仅活泼开朗,而且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她在街上玩耍,无意中看到有一个小妹妹哭了起来。我这个表妹不顾一切地走上前,在小妹妹前蹲下,问:“小妹妹,你哭什么?你的父母呢?”小妹妹眨这红通通的双眼,抽泣着说:“我和爸爸妈妈走散了。”阿贤擦了擦小妹妹脸上的泪水,说:“别怕,姐姐帮你找回你的父母,别哭了!”小妹妹点了点头。

我和我的表妹拉着小妹妹到派出所。经过几个小时,我们才能等到小妹妹的父母来接她,小妹妹的父母十分感谢我们,几次要给我们钱,可表妹都拒绝了,还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贤经常帮助邻居的姑婆。姑婆的脚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阿贤经常走去帮助他做家务,照顾她,陪她聊天。对姑婆无微不致的照顾,让我这个做姐姐的很惭愧,我很佩服她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学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篇9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1

每当我徘徊在我家的楼梯上,总会想起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那个和蔼的笑容,她就是我家以前那个助人为乐的老邻居——李奶奶。

李奶奶60出头,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挂着笑容,看起来象朵怒放的大红花。李奶奶和蔼可亲,热心助人,以前我们都叫她“解难员”。

这个“解难员”可当得不简单,以前,要是谁家晾了衣服,却遇上大暴雨也不用着急,等到下班,李奶奶一定会把干净的衣服送到你手上;谁家的孩子生病了,自己要上班,这时,李奶奶准会帮你承包,带孩子去看病。

李奶奶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我也深有体会。

一天放学,我刚要掏出钥匙开门,找来找去找不到钥匙,原来今天出门的时候忘记带了,我将焦急的.目光投向了李奶奶家的大门上,但李奶奶的门也关上了。进不了屋是小事,可今天的作业多着呢!要是作业做不完,我的眼泪一颗一颗掉了下来。“小彦,你怎么这么快回家了呀?”传来李奶奶熟悉的声音,我喜出望外的望着李奶奶。“小彦,今天早上你妈妈打电话来,说你忘记带钥匙了,我就到学校接你,可你却那么早回来了。”李奶奶说。

然后,我就随着李奶奶进了屋,李奶奶首先进厨房炒了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说:“小彦,快趁热吃了这碗米饭吧,别饿着了,尽管我在学校已经吃过饭了,但我还是把李奶奶做的这碗香喷喷的饭吃了,因为这是李奶奶给我做的爱心米饭,如果我不吃,李奶奶就会不开心了!

吃完饭,李奶奶还让我休息一会,才允许我做作业。过了快两个小时了,李奶奶一点也没打扰我,为了不打扰我做作业,连她最喜欢看的电视剧也没看,终于我在妈妈回来之前,把作业完成了。

后来,李奶奶搬家了,可我们却没忘记这位助人为乐的好邻居,还经常去看望她!

小学作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2

我的同窗好友王小凤是个极普通的小姑娘。她身材有些纤弱,眉毛淡淡的,眼睛圆圆的,头上扎着一对羊角辫。她处处关心别人,把纯真、热烈的爱给予别人,她总以他人之乐为自己之乐。

我们班是毕业班,功课非常紧。李小新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所在的工厂生产任务很重,所以,照顾小弟弟及一些家务活便落在李小新的身上,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常常偷着抹眼泪。细心的王小凤知道这个情况后,就经常到李小新家去帮忙。有一回,王小风从粮店买了20斤白面往李小新家送。小新家住的是五楼,王小凤头一次拿这么沉的东西上楼,登上三楼,脚步就沉重了,汗珠顺着脸颊落下来,瘦小的身躯像失去平衡似的来回晃。李小新买菜回来,正好碰上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本能助人成长的好书 篇10

据我所知,王鼎钧先生是山东省兰陵县人。1949年漂泊台湾后,当过士兵、教师、记者、编辑,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使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出版有《人生试金石》《王鼎钧自选集》《海水天涯中国人》等30余部著作,而收入《开放的人生》一书中的106篇小品文,则是应《中华日报》之约撰写的专栏稿件。由于这些文章谈论人生修养规避了灌输、雄辩的方式,而是运用丰富的社会与人生知识,列举了许多新鲜的事例进行释义,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人生智慧,在报纸上刊载后,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一时间竟有九家出版社欲将这些短文结集出版,最后被刚刚成立的尔雅出版社争得版权,成为该社成立后献给读者的第一本书。没想到,这本书问世之后,很快成为畅销读物,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把该书作为作文和修养品德的补充教材,甚至还被有些部门列入员工必备读物,要求人人都应拥有一册。出版社在惊喜之余,不得不一版再版,在短短18个月的时间里,就再版20余次,由此可见此书是何等受读者的欢迎。

那么,《开放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会赢得读者的如此热捧呢?我们不妨轻轻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页,仔细品读那些精美的如同艺术品般的一篇篇短文——

这106篇小品文,长的不超过500字,短的只有百字左右,每一篇的题目后面,都用警句点出全文的旨意,正文便是探讨、剖析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言简意深,谆谆诱导,句句入耳。面对着漫漫人生之路,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作者用短短几句诗意的排比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花不开放,怎能散发芳香;山不开放,怎能采掘矿藏;人不开放,怎能照射智慧的光芒。”我们该怎样应对人生的大喜大悲?作者以智者的口吻告诉我们:“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我们该怎样与同事合作?作者形象地告诉我们:“唱片用槽沟承受唱针,就奏出美妙的音乐来。”我们怎样做才能成才?作者委婉地告诉我们:“乐器上的弦要拉紧了才奏得出声音来。”……这106篇短文,就是106个处世的“金点子”,读之能让人在顿悟的同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生。

写人生修养方面的书,很容易把语言写得干巴巴的。而《开放的人生》的语言看似像是在与读者对坐闲聊,实则每一个句子都是用才华与智慧精心锤炼而成的,从而形成了句式的长短相间,音节的疾徐错落,平仄的抑扬顿挫,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有致的音乐美,如同长河流水,舒缓而有音韵,且不时会闪烁出富含哲理的警言,让人读罢一节,就好似饮了一杯陈年美酒,立时就有一股清香浸入心灵深处。如:《与人为善》一文,全篇只有180字,却句句都写得像戏曲中的韵白般耐人咀嚼。怎样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呢?作者用了两句颇为风趣的话告诉我们:“看孔雀开屏时,别看它的屁股眼儿。”然后他又总结道:“每个人是一个月球,都以其光明皎洁的一面向人,并且不断努力团圆。对人如对月,最好忘记他背后的阴影。”在《非洲人的鞋子》中,当谈到什么是“希望”时,作者没有直叙其意,而是运用“曲径通幽”式的表现手法写道:“(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神的灯塔,成功的指导者。”为诠释得更加明白,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笔锋一转,干脆透彻地说:“世间有许多缺憾,而‘缺憾’正是豪杰才智之士成功的机会。医生的功德在疫区,教师的功德在文盲最多处,农夫的事业在荒地,而仁人志士的事业在风雨如晦之中!”这样的语言表述,不仅让读者更加信服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而且也使得本书的语言色彩斑斓、韵味十足,将一本谈人生修养的书,写出了散文的韵味。

这本书另一个精妙之处,是作者善于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翻阅每一篇作品,都会发现作者总是先用三言两语讲一个典故或事例,然后才借题发挥,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典故或事例有的谈古论今,引人入胜;有的叙事状物,生动活泼;有的摹写人物,神采飞扬;有的说理议论,透彻精辟。可以说,正是因为巧妙地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事例,才使得本书的思想更加深邃、耐读,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使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11

社会困境是指群体成员面对最大化的个人的短期利益和长期集体利益两者相互冲突的困境。在过去的15年里, 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经济学、神经系统科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者们越来越倾向于运用社会困境来分析和解释一系列现实存在的问题, 其中包括沟通决策和组织公民行为[1,2]。

现代组织对团队灵活性和团队内部协作的要求愈来愈高, 这也强调了工作场所内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性。工作场所的助人行为作为组织公民行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以下简称OCB) 的代表性维度, 其表现为:帮助新同事操作不熟悉的电脑程序、下班主动关闭办公室的电灯、主动修理损坏的办公机器、帮助调解同事之间的矛盾等发生在组织中的自发或自愿的行为, 然而, 这些助人的实例对于组织的运作是必要的, 也逐渐与积极的组织结果相联系[3]。自1975年Wilson开始他的第一项社会生物学研究以来, 助人行为就成为了诸多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为什么人类会帮助他人?哪些因素会影响助人行为?什么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助人行为的来龙去脉呢?这些都成为了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关心的问题。但是, 根据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和本质, 助人行为是一种不被组织正式奖励系统所认可的员工角色要求外的行为, 也就是说实施助人行为并不能给个体带来利益反馈, 那就违背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而由于助人行为对于组织长远利益来说又被证实是有显著贡献的, 那么就使组织中的个体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即特殊的社会困境。

二、工作场所中员工助人行为分析

大多数OCB的研究呼吁把社会交换理论和功能动机理论作为思考助人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交换理论, 学者们认为个人表现出助人行为是出于互惠目的, 是对先前他们从同事、上级、组织那得到的积极对待的响应[4]。而功能动机理论中的功能途径强调满足个人需求是助人的主要驱动力, 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助人能满足个人不同种类的动机。例如, 助人能满足亲社会需求、印象管理动机或者关心组织动机, 具有亲社会动机的个体表现的助人行为与工作产出的积极关系也特别强烈[5]。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助人研究暗含了这是种响应型助人, 因为响应型助人主要响应了积极体验才发生。相反, 基于功能动机理论的助人研究指出这是种主动型助人, 因为这种行为是员工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发起的。这两种观点对比的影响是深远的, 能够更好理解主动型与响应型行为的深层意义。 根据定义, 主动型行为强调远见意图, 个人表现出助人是预期到了未来产出。而且主动型行为强调控制与改变。相反, 响应型行为不取决于意图与先见, 它们发生在响应某一情形与事件。

三、工作场所中员工助人行为的新视角

但问题是, 人的行为是复杂的, 其意图也可能是复合的, 往往我们自身就无法将其明确划分。事实上, 愿意接受互惠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善意动机产生的, 而且既然助人行为是基于他人行为的响应, 现实组织生活中的互惠交换并不是与理论完全吻合的。有实证研究发现, 工作中自由决定的行为就以助人行为来说, 在某些情况下, 会对施行这种行为的人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Bergeron对咨询公司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发现, 组织公民行为水平较高的咨询人员与组织中助人水平较低的员工相比, 获得的却是较低的绩效评价以及较缓慢的职业发展。Bolino和Turnley的研究也指出了, OCBs很可能会引起员工角色超负荷, 工作压力, 甚至会产生工作— 家庭之间的冲突[6]。也就是当他人和组织的响应是消极的, “恩将仇报”或并非感恩以对时, 交换失去平衡, 个体从交换理论上来理解应该不会再表现出助人行为了, 但现实显然与以上所述的看起来简单明了的预测大相径庭;如果是基于个体的功能动机因素, 那么当个体面临不同的助人成本和牺牲时, 还会以亲社会动机来进行行为决策么?这就是长期以来,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组织中角色外行为的理解[7]。一方面, 角色外行为的概念强调成员的自愿性, 这种额外的行为不会直接令施行该行为的个体获益, 而这却恰恰违背了经济学的理性假设的, 即该行为无法在“人是自利”的假设中得到合理解释。但是, 另一方面, 尽管经典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假设人们在多种混合动机情境下的行为主要受自我利益所驱使, 可在这些情境下, 人们经常不是直接考虑使自身结果、价值或效用的最大化, 而是依据简单的原则, 遵循习惯性的方式和过程的。这表明人们的动机不仅仅是出于利己和个体理性的。在某种程度上, 人们追求着持续的快乐和幸福, 同时也在乎社会公平等。因而, 我们在助人行为的概念研究上需要继续求索。

本文认为以上问题的答案可以由一个不同于以往常用的助人行为的解释理论来推导出来。助人行为本身可以解释成是一个社会困境中员工个体短期利益与组织整体长期利益之间的冲突。当人人投身于OCB或是亲社会行为时, 会或多或少牺牲掉个体的短期利益, 却对个体和组织的长期利益大有裨益[1]。这个解释表明, 个体的未来结果导向是一个边界状态, 决定着个体是否会在不均等的互换和短期成本中降低助人行为, 如果个体关注的是长远结果就不太可能会降低助人行为的水平。当我们不从社会交换而是社会困境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 这些互相冲突的结论就可以形成一致。重要的是, 群体或组织中的个体是相互依赖生存的, 意味着每个个体的行为都会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 反之亦然 (例如, 个体对群体贡献的多少会影响群体的产出) 。虽然, 社会困境和社会交换视角都明了这一点, 但是社会困境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剖析助人行为更为复杂的底层结构, 因此要优于社会交换视角的分析。这样, 从社会困境视角出发,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助人行为的形成因素。

只要个体处在互相依赖的情境中并且需要做出行为决策时, 社会困境就会发生。按照经济学中的完全理性模型, 此时的个体不会选择其他的可选策略, 而是直接关注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策略, 这种背叛集体合作的策略往往能够使得个体获得短暂的利益, 而当所有个体都倾向于选择背叛时, 所有个体的利益都会受损。在企业中, 如果员工都不愿意采取譬如帮助新员工判断工作、维持良好的同事人际关系、调解同事之间的冲突等组织公民行为, 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导致企业积极文化的恶化, 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运作无法正常展开。所以说, 即便是存在于群体中看似无足轻重的个体不助人的问题也会影响到组织的命运, 而这一点组织行为学常常无法像社会学和经济学那样言明其厉害。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 其推动着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 整个中国社会也正在发生急剧的转型变化, 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变得日益复杂, 物质条件的富足带来的却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冷漠, 和谐社会的进程受到了来自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的阻碍, 究其本质, 当前的利益冲突是一种个体与个体, 个体与集体利益博弈的方式, 也就是一种多人的社会困境, 它涉及了对中国传统人情关系文化和制度体制变革的关注。 事实上, 我们可以发现, 关于促进组织中合作的研究正处于一种爆发阶段, 很多研究都是围绕着合作的概念来研究其对于道德诉求和认同的影响, 社会规范的作用以及塑造奖惩的文化的作用。总而言之, 社会困境的研究者们也都越来越谋求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因此, 从社会困境的合作视角来研究工作场所中的助人行为, 以及助人行为与组织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构建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5]Grant, A.M.Does intrinsic motivation fuel the prosocial fire?Motivational synergy in predicting persistence,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 :48-58.

助人为乐的学生200字作文 篇12

一天,一场大雨过后,走廊很滑,小华走着走着,“扑通”一声,小华的脚折了。

小华的妈妈劝小华在家好好地休养几天,小华听了说什么也不肯,小华的妈妈只能让他坐轮椅去上学。小华的妈妈刚推到小区门口,就碰到了小军和小红。他们看见了忙说:“阿姨,让我们来吧。”小华的妈妈亲切地说:“好的。”小华跟妈妈说了再见,就走了。

一路上,小军一边帮小华推轮椅,一边拎着小华那沉甸甸的书包。小红推着轮椅。他们怕小华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会难受,他们就慢慢地轻轻地推着,还一边给小华讲着许多有趣的笑话。不一会儿,到教室了。小华说:“谢谢。”小军和小红说:“不用谢。”小华想:“生病比不生病时更开心。”

小学助人为乐的事作文 篇13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新街口玩。我们在胜利村公交车站上了车,车上人已经很多了,已经没有空位,我们只能站着了。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晓庄广场站。这时,上来一位孕妇阿姨。车上没有人给她让座,她只好站在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阿姨旁边。

司机叔叔不停地按着语音提示:请给老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

我以为那个阿姨会给孕妇阿姨让座。可是,她却视而不见,仍然听着音乐,头朝着窗外,哼着小曲,若无其事样子,没有让座的意思,这让我很生气。

到了迈皋桥了,我旁边有一对老年人下车了。这下,我有位子了!我对爸爸说:“我让给前面的那个孕妇阿姨坐吧!”

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啊!真懂事!”

于是,我挤到车厢前面去喊孕妇阿姨,我对阿姨说:“我那边有位子,请过去坐吧!”

阿姨说:“谢谢你!小朋友!”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小学生助人的作文 篇14

而现实中, 我们对几位有法律鉴定资格的老师进行了采访, 其大都表示司法鉴定制度的现实中缺陷重重, 亟待解决和完善。如鉴定人出庭作证率极低, 鉴定结论应当具有的权威性丧失, 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其功用无法得到正常发挥;重复鉴定, 多头鉴定, 造成鉴定资源的浪费和诉讼成本的增加。对于此次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刑事诉讼法的引进, 不论对当事人实体权利、诉讼权利的保护, 还是对于法庭事实的调查、鉴定意见的鉴别都将有着重大进步。

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已经设定了我国鉴定制度为鉴定人为主, 专家辅助人为辅的模式。从上述分析可知这样的模式是可以保持诉讼效率和节约诉讼成本又兼顾当事人权利的一种模式。正如上文所叙, 这样的制度设计是符合我国actio的分解程度的, 因此是较为合理的。而其具体如何实施, 笔者设想如下:

一、鉴定程序启动权

根据实际调研可知, 现实中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刑事案件都启动了司法鉴定程序, 作为在刑事案件中如此重要的司法鉴定, 它如何得以启动当然是其先决且关键的问题。

(一) 鉴定人的申请

新刑诉法第144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 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很明显, 该条规定体现了大陆法系鉴定人的传统。而大陆法系国家刑事鉴定的启动主要由司法机关进行, 以法官为主, 当事人虽然有权申请启动刑事鉴定, 但必须经法官批准, 也就说法官垄断了刑事鉴定的启动权。虽然在《高检规则》第199条、新刑诉法第192条可以看出检察院、法院都可以最终批准鉴定 (或重新鉴定) 。但是从144条看出, 我国的鉴定人制度在严格遵循大陆法系下更体现了于侦查阶段控方单独指定。这点从英美法系的对抗制的诉讼方法论来看显然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从诉权的分解程度上观察这个问题就不会轻易地仅仅因为鉴定人由控方指定而认为是对被告人的极大不公并认为此制度必须修改。

诉讼方式不一定能与我国既有的实体法对接, 不如仍保有大陆法系对鉴定人“事实认定”的中立地位, 即仍将鉴定人的启动交与法官, 以法官的自由心证为标准来启动鉴定人的鉴定, 而至于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则交由专家辅助人平衡。万不可不顾我国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关系而盲目直接嫁接英美法的证据制度导致矫枉过正而取其“失去中立”、“效率低下”的糟粕而无法在我国诉以分解程度过多下的制度下得其精华。因此, 笔者认为, 鉴定人的启动仍然可以为法官“垄断”而成为中立的事实认定者, 而被告获被害人的权利则可采用专家辅助人加以平衡。

(二) 专家辅助人的申请

专家辅助人是来源于英美法系的制度模式, 根据上文的讨论, 我们可以知晓其虽然起源于actio分解程度较低的英美法但在刑事诉讼制度中是完全可以嫁接于我国的。在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专家由当事人申请并由法官准许后方能启动。这样的规定是可取的, 因为我国刑法的构成要件理论导致法律层面的抽象化使得诉讼乃围绕法官对于各种要件事实产生心证。故而若当事人并无任何初步证据使得法官对鉴定人产生一定合理怀疑时是没有必要让其枉自启动专家辅助人的, 否则不仅对案件事实并无任何帮助更导致了诉讼浪费和拖沓。而为了防止部分法官在批准当事人申请时过于僵化, 笔者建议司法解释中可以借鉴我国新刑诉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规定只需当事人提供初步证据使得法官对原鉴定产生怀疑时申请专家辅助人进行调查即当允许。如此则可将效率与公平较好的平衡。

二、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资格确定和选任

(一) 鉴定人的资格

正如上文所言, 法院只认可指定鉴定机构或医院的人员甚至只认可登记在册的人员, 以体现其中立公正。因此我国鉴定人制度的资格也可继续原来之相关规定。

(二) 专家辅助人的资格

正如于英美法系中, 专家证人由当事人自行聘任, 其资格一般无具体标准, 只是抽象地规定专家证人在一定领域内在知识、经验、技能、训练等方面具有优于常人的能力。故从理论上说,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法庭上的专家证人。因此专家辅助人当没有具体的当选标准, 而作为“僵化”的鉴定人制度的补充。

三、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回避

为了保障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大陆法系司法为鉴定独特安排了回避制度。正如上文所言在actio分解程度较高的大陆法系国家是十分强调鉴定人的中立性。故鉴定人也需适用回避制度。英美法的由控辩双方掌握聘请专家证人的模式, 事实上仅将专家证人当作有利于本方的一种证据来源而没有鉴定人回避之说。为了解决这中立性问题, 英美法采用了证据开示制度。而由于其制度与actio分解程度较高的大陆法系不十分兼容, 并有讼累、滥诉之虞, 故本文已经再三强调其制度扎根于其实体法与诉讼法未分解的状态, 故英美法系制度并不适合我国。

综上, 我国仍然应当恪守大陆法系的固有传统, 并将回避制度保持下来, 可喜的是新刑诉的第192条第3款规定:“第二款规定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因此专家辅助人显然也有回避制度。而其具体实施的细化则可根据不同的鉴定而因事制宜。

四、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

鉴定人制度在我国已有了不少岁月的积淀, 其权利义务本应不会因为专家辅助人的参与而有大变化, 但是由于我国原鉴定制度本就不够完善, 在新刑事诉讼法给鉴定人创设了出庭的义务外, 还需设立鉴定人的保护性权利、必要时的补偿权及细化例外的出庭义务的免除等。而这一切在新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修正意见稿都有一定的体现。另外在权利方面由于专家辅助人的介入, 故当增加其与专家辅助人的对质权;义务方面则当增加其对专家辅助人的协助义务。

专家辅助人无论在新刑事诉讼法或其司法解释修正意见稿都没有很好体现, 故本文在此做如下建议。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及设立专家辅助人的立法精神, 专家辅助人在诉讼中应当享有以下的权利:

(一) 调查权

专家辅助人的调查权系其能为当事人发掘事实的基础。专家辅助人要在庭审中对鉴定意见进行全面质询。而司法鉴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故, 专家辅助人难以仅凭借鉴定意见书和鉴定人出庭时的陈述找到问题和瑕疵。专家辅助人的调查权则使得专家辅助人能更好的事实质询权等, 使专家辅助人就能对鉴定情况有更多了解。调查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专家辅助人有权到公检法等机关 (或从律师处) 查阅、摘抄和复制鉴定意见;2、专家辅助人有权在提出初步证据后申请重新鉴定并使得相关部门得以配合。

(二) 质询权

专家辅助人应当拥有质询权。其质询权主要是针对鉴定结论。质询作为专家辅助人的权利, 被质询人则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回答质询。我国目前并未相关立法可使被质询人可以拒绝回答。但与案件无关的询问;具有人身攻击的质询;被质询人具有保密义务的事项;涉及隐私权的事项等应当可拒绝回答。

(三) 鉴定监督权

专家辅助人有调查权, 故其可参与司法鉴定时当监督司法鉴定工作的实施。专家辅助人享有亲自到鉴定场所观看鉴定实施的权利, 享有见证整个鉴定过程的权利。在正如上文所言专家辅助人不可代替鉴定人, 故其只可有权参与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为限。如果在见证的过程中发现鉴定活动存在瑕疵, 专家辅助人自可发表其意见, 并记录在案。

(四) 委托解除权

若是于犯罪活动或其他侵害专家辅助人利益或善良风俗的活动时都可使专家辅助人解除委托合同。

一旦专家同意作为当事人的辅助人进行诉讼, 则应当承担以下义务:1、遵守诉讼秩序义务;2、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义务;3、保密义务;4、出庭义务;5、中立义务等。

五、鉴定的效率———防止无用反复鉴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第9条规定:“在诉讼中, 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 需要鉴定的, 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2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一) 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原委托事项鉴定执业资格的; (二) 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 (三) 原司法鉴定人按规定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 (四) 委托人或者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 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的; (五) 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其他情形。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 一般应当高于原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这些条文, 都明确规定了重新鉴定制度, 但遗憾的是没有对可以重新鉴定的次数作出限制, 结果导致在司法实践中, 大量存在对于同一事项多次重复鉴定的情形, 浪费了鉴定资源, 也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形象。

总体来说, 反复鉴定具有鉴定次数多、参与鉴定单位多、各个鉴定单位之间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和结案相当迟缓等特征。在双方均申请传唤鉴定人出庭作证, 而被法院以“鉴定人出差”为由驳回, 至此, 正如上文所言, 由于actio的分解程度较高, 我们不必也不可直接嫁接英美早已遭受诟病的鉴定, 当建立类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鉴定意见排除规则, 有当事人或专家辅助人提供初步证据并使法官产生对其产生初步怀疑而出庭作证后使得对方可进行重新鉴定的制度。

六、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程序

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是正当程序的要求, 然而由上文可知在我国鉴定人出庭率极低, 严重影响到了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而新刑诉已规定了鉴定人强制出庭制度。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 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 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 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然而其并无进一步的细化, 为了保障其出庭, 笔者建议其先贯彻上文所叙的鉴定出庭补偿制度与保护制度等。其中更需设立鉴定人出庭例外制度。比如鉴定人患有重病、死亡、偶遇突发事件等无法出庭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则不必苛责其必须出庭, 若有疑问则可直接重新鉴定或使其他专业人员 (如同事或其他法院指定人员) 来阐述。

参考文献

[1]何家弘.司法鉴定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94.

[2]徐继军.专家证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2:42-43.

[3]乔宪志主编.中国证据制度与司法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52.

[4]孟粉.如何落实鉴定人出庭作证新规定[N].检查日报, 2012-7

[5]卢建军.司法鉴定结论使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兼论我国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和完善[J].证据科学, 2010, 18 (6) .

上一篇:专业科技成果鉴定下一篇:学生庆六一儿童节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