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作文

2024-09-26

小学生的作文(共12篇)

小学生的作文 篇1

摘要: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认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从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入手, 论述了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情感,培养,作文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是较普遍的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所写的事物认识肤浅或根本不了解。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积累背诵———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比如有神。”说明写作能力的增强与“多读”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 多读书, 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要以课文为载体, 向课外拓展, 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 为“话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 很自然地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还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素材库。如教学《梅花魂》则以梅花为线索, 指导学生先读一读有关梅花的文章, 了解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以色、香、韵、态俱佳, 且凌寒于百花而倍受人们喜爱, 与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人们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再读读有关梅花的诗词, 诸如陆游、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等, 从而了解古人爱梅的情怀。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梅花赞》或《我看梅花》。这样以读促写, 学生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积累, 不再觉得无话可写, 还从中学到了写作技巧。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生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 所以,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 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 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 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 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当然, 事情一旦叙述清楚, 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 就不再困难。如写人记事的作文, 对孩子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的外貌千差万别, 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情感活动的复杂不是一个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用语言文字反映更是小学生认识能力所不及的。有些人物对孩子们来讲似乎是熟悉的, 但要他们写爸爸妈妈, 就觉得写不出多少话。因此, 在教学中应教会孩子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情景。如教他们写“一个的人”时, 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 从中提炼出中心, 确定写作重点, 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 及时修改, 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头作文———紧密联系生活

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阅读了写作方面的训练, 往往忽略了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训练, 其实说话训练就是口头作文的训练,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 加强说话训练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办法。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堂语文课上课前, 让两三位学生走上讲台练习说话。从轻松的读书交流开始, 如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等, 然后不断提高要求, 讲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还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如针对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 说一说倡议书, 提一提合理化建议。有时还要注意进行简单的包装使其充满情趣, 如带上头饰的“小燕子”介绍春天的美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更促进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增强, 为了说好学生往往会下很多功夫,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更留心观察生活。这样学生锻炼了迅速组织语言和材料的能力, 为书面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实践, 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 认识生活, 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 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 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 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 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 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肠刮肚, 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 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 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五、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 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 深知甘苦, 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 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 文章写得情趣盎然, 鞭辟入里, 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 逐步写好作文。

六、体验成功———增进信心和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 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需要及时鼓励。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学校里可通过宣传窗、广播站、校报校刊展示学生佳作;在家中, 可让学生读给父母听, 让父母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 积极写作, 踊跃投稿, 文章的发表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 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实践中我还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习作档案, 收到良好的效果。先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学生建档兴趣;然后明确档案内容, 包括起名字、寄语、习作资料积累、习作收录等内容, 指导建成个人档案;最后举办档案展览活动, 师生共同品评, 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习作档案的建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 体验快乐, 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后, 势必增强习作的信心。

小学生的作文 篇2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主题升旗仪式。升完国旗后,是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为白血病儿童献一份爱心》。讲话里谈到两个故事:一位父亲为了给自己患白血病的儿子献出骨髓自杀了,他的妻子把丈夫的骨髓送进医院给儿子治病。还有一位母亲把家里所有东西都卖成钱给女儿治病,可女儿还没有脱离病魔。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也知道了只要每个人都献出爱心就能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接着,凡老师又讲道:现在全国有大约4万人患白血病,其中小孩占一半。重庆约有500个小孩患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所需的巨额医疗费是一般家庭不能承受的。所以重庆成立了“救助白血病儿童基金会,”希望同学们能献出爱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

我想:“我一定要做个有爱心的人,为白血病儿童献出一份爱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于是,我斩钉截铁的决定捐款。我毅然决然地把我好不容易才积攒的十元零花钱交给了班长。接着,各班的班长和各年级的老师代表把捐款放进捐款箱。本来空空如也的.箱子被装得满满的。那一张张钱币,代表的是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闪亮的爱心。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作文;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04-01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问题,学生不会写,老师不知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文浅谈己见。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1、命题适度放开。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4)一次小队活动;(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2、上交可先可后。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题海战术”或密集型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2、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小学生的麻辣作文 篇4

▲听说村头王叔的大女儿在广州给人家当小老婆, 回来就修起了洋房子, 不知为什么当小老婆能这样找钱, 如果我们老师也去当一回, 我们就不用住破房子了。 (老师批语:小老婆不如大老婆好, 从小要有是非观念)

▲太阳像个刚出锅的烧饼, 热腾腾地直冒热气, 惹得我只吞口水。 (老师批语:夸大其词了吧)

▲后座的那个讨厌的男生真可恶, 老拿手在后面踢我, 还给我塞一些奶糖, 说是他在城里工作的叔叔带回来的。但有一次, 我发现嘴里的糖块是我自己的橡皮擦, 是被他肢解了放在糖纸里面的。 (老师批语:比较生动, 但手脚不分)

▲学校修了新房子, 我们都感到成了新人。真喜欢那个大操场, 至少可以容纳五十头水牛。 (老师批语:“新人”有它专门的意思, 而操场是给人活动的, 不是给牛修的)

▲今天老师专门给我们谈了早恋的事。反正我不想早恋, 要早恋我还需要等到现在吗? (老师批语:你多大了, 说这样的话)

倒霉的作文机小学生作文 篇5

豆豆最害怕的就是作文课。明天下午,又有两节作文课,豆豆愁得抓耳挠腮。“唉!要是有个‘作文机’该多好,我告诉它题目,它就能帮我写出作文来……”豆豆正想着,忽然听见收音机里的声音;“……本奇迹创造公司最新产品,作文机,作文机!帮你写作文,帮你解难题!……” 真有这么好的事?豆豆三窜两窜冲出家门,直奔卖作文机的奇迹创造公司去了。还真不错,不一会儿,豆豆果真抱了一台象电话机那么大的“作文机”回来了。

回到家,豆豆急忙打开说明书。说明书上只有很简单的几行字:

“写作文时,请按黑色按钮,把题目告诉我,并回答我的提问。 我会帮你写出一篇好文章……”

豆豆简直乐坏了,为了验证一下这作文机到底管不管用,他决定自己先出个题试它一试。

豆豆小心翼翼地按下黑色按钮,作文机里马上传出一个声音:“请告诉我题目”豆豆对着作文机说:“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作文机绿灯亮了,里面嗡嗡响着。豆豆想,嗯,这一定是机器在帮我写作文了。忽然,作文机里又传出一个声音:“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的爸爸身高多少厘米?体重多少公斤?眼睛有几寸?眉毛是什么形状?鼻梁有多高?两个鼻孔间隔多少?两只耳朵有多大?头发的颜色?数量?皮肤是什么颜色?胡须有多少?……”

豆豆大喝一声;“你有完没完?烦死了!你干吗问那么多怪问题,你是帮我写作文,还是专门找我麻烦来了?”

作文机里的声音很和气,对豆豆解释说:

“对不起,我的主人,写这个题目,你必须回答我有关你爸爸的1200个问题,我才能帮你写出优美的作文来。现在,我才问了10个问题,你就不耐烦了……”

天哪,这样麻烦的作文机!豆豆大喝道:“你这个坏作文机,我真不想要你了,你必须改掉这个爱提问的坏毛病!”

“可以呀,小主人,我还有许多现成的、已经写好的作文,你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提供给你。”作文机狡猾而又得意地说。

豆豆听说有现成的作文,高兴坏了,说道:

“这还差不多,把现在的.‘我的爸爸’写给我吧。”

豆豆重新摆好机子,按下黑色按钮,告诉了题目。并说:“要现在的。”一会儿,从作文机旁的开口处,赤溜溜滑出几页写得满满的作文纸。豆豆拿起来读道: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人民教师,他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无论见了谁,都是一副笑咪咪的样子……

啊!太棒了!尽管豆豆的爸爸是个医生,个子也很矮,眼睛也很小。可是,管他呢,只要是个爸爸就行,能把这篇作文应付了就不错。豆豆不想再试他的作文机了,“啪”的一声关了机,蹦蹦跳跳出去玩了。

第二天作文课,豆豆偷偷地把作文机放进抽屉,左右看看,同学们都没有发现,这才放心了。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题目:“我的XXX”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后面的三个“X”,由同学们自己定,写谁都行,写什么都行,只要你自己认为是你印象最深的、最难忘的,就可以了。

豆豆赶忙把抽屉抽开一条缝,伸进胳膊按下黑色按钮,悄悄地对作文机说:“题目:‘我的XXX’,要现成的!快点写。”说完,关上了抽屉。

第二节作文课快下课了,同学们陆陆续续都交了作文,豆豆打开抽屉,伸手进去一摸:嘿!不错,里面有四五页纸呢。豆豆把它们拿出来一瞅,嘿,密密麻麻,写满了!太妙了!豆豆把这几页纸朝作文本里一夹,就交给了老师,心里呀,别提多得意啦。

可是过了两天,老师把豆豆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说:“豆豆同学,你开什么玩笑?你自己看看你都写了些什么?!”

豆豆捡起老师甩在桌面上的几张纸,读道:“《我的忏悔书》,我是一个杀人犯,马上就要被枪毙了,我真是罪大恶极,该死,该死……”

啊!天哪!豆豆吓一头冷汗,这该死的作文机,怎么这么捣蛋啊!

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方法 篇6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笔优美的精品。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如诗如画,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学习《看菊花》时,我指导学生观察书中菊花的插图,并仔细想一想,把平时见到的菊花画下来,并写上一句话。

于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完后写道:

“我家的黄菊花很美丽,花瓣像布娃娃的头发弯弯的。”

“花坛里有一棵菊花,长着细管子一样的紫花瓣,很好看。”

“我姥爷家有一棵绿菊花,很名贵,光看不能动。”

二、在故事中感悟真情,先说后写

为了增加阅读量,开阔孩子的视野,我每天布置孩子读一个故事,在第二天课前进行交流。有时,有的孩子愿意上台讲给同伴听,我就把他请到前面,讲完后再让大家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比如严浩讲完《七色花》时,孩子们都为珍妮浪费了六片花瓣惋惜,我提示:假如你有七色花,你会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说:“你们的心愿太奇妙了,我听后一会儿就忘了,你们用笔写一写,让老师好好欣赏一下,行吗?”孩子们纷纷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把有意思的读给大家听,孩子们激动得直拍手喝彩,被读的同学倍感荣耀,写话的积极性更高了。

学习累了或孩子情绪不高时,我时常为调节气氛给他们讲故事,这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时刻。讲完故事,我会让孩子谈体会并简要写一写。一次,我讲《神笔马良》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写:“你有一支神笔,会最先干什么?”其中孩子们写的一句话让我感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先画爸爸妈妈,让他们活过来!”

三、用心观察景和物,先做后写

有道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自己动手做事有亲身体会,再写一下过程就比较容易。

有一天大课间,一个孩子在校园的柳树下拣到一根刚发芽的柳枝,他扭了几下,做成了一支柳笛,一吹“吱吱”响。晚上,这个孩子回家写下了一段话:

今天,我做了一支柳笛。先把青青的柳枝拧几下,感觉皮脱下来,再把里面的芯抽出来,用指甲修一修小圆筒,吹一吹,“呜呜”响,我真快乐!

四、应注意的问题

写话是写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一个成功的开始,后面就会顺理成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写话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苛求写话的质量,只要把语句写通顺、把意思表达明白就行。

2.不要强调字数的多少,把话写完整就行。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篇7

一、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1. 狠抓语言文字训练, 使学生做到说话写话用词准确。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说话情境, 鼓励学生能用一个词造出多个不同的句子, 拓宽学生说话写话的思路, 丰富学生的语言,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有些句子写得十分生动、具体、形象。教师要有目的地将这些句子摘出来, 变为简单通顺的句子, 让学生进行比较, 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哪个句子好, 好在哪里。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其中第三自然段写道:“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教师可将这段话改为“威尼斯的小艇很长, 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然后把这两个语段并排放在一起, 让学生反复读, 体会哪个句子写得好。显然, 原文写得好。教师追问:“改动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学生通过比较, 一致得出答案:改动后的句子没有具体写出船有多长、像什么……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在描写事物时, 一定要写得具体, 还应做一些恰当的比喻, 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自己在平时的作文中, 有没有写得不具体的地方, 将它找出来重写。同学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评议,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 补充教材“空白”, 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材的“空白”指文中主人公未说完的话、作者的言犹未尽, 还有省略的内容等等。教材的很多“空白”值得读者深思、回味、想象。教学中, 应让学生将这些“空白”补充完整。如《草原》一文:在这种境界里,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课件播放草原画面。) “同学们, 美丽迷人的大草原就在你眼前, 你想做一首小诗来赞美草原吗?”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 兴趣盎然, 诗兴大发, 纷纷挥笔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生情真意切, 表达了自己向往大草原、热爱大草原的感情。《珍贵的教科书》中, 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 可引导学生想想他还会说什么?可让学生扮演张指导员, 这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口头表达, 便会乐于学、善于表达。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即“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由此,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善于动脑, 勤于动手, 坚持写生活日记, 以便为自己的作文积累材料。在必要时, 教师还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资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 加强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开阔学生的视野,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使学生的作文真正来源于现实生活。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实物、外景, 也可以是图片。如果需要学生到室外观察, 观察前应做好准备。包括制定计划, 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步骤, 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在观察中要按预定计划安排, 避免“放羊式”、“跑马式”的观察, 注意讲究实际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听向导的介绍, 教师要适当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要部分, 积极搜集各种有关资料、图表, 并作必要的纪录。观察完后, 同学之间应讨论交流, 做出总结, 教师也应参与讨论与总结。这样, 学生写日记、作文等就能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三、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志。学习语文, 就是要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据日本心理学家的大量调查研究,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和智商成正比。”古人也提出“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观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高峰。因此, 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积累, 从积累到应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迁移的过程。

一篇好文章, 一个好句子, 甚至是一个好词, 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并及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 学完《金色的草地》, 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写一写。学完《葡萄沟》, 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 并把创意画下来。教学《新型玻璃》后, 要求学生创新新型玻璃的类型与作用, 或是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还可以发明一些奇特的、有用的东西, 给大家介绍几种。学完《说声“对不起”》, 激发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类似事情大胆写下来。《翠鸟》一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翠鸟的外形后,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只自己喜欢的鸟。这种学习的迁移, 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四、提高阅读的“质”和“量”

小学生作文的入门教学 篇8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 接触的事物多, 见识广, 视野开阔, 感受就会深刻, 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 触类旁通。让学生捕捉素材, 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从学生实际出发,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 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作的感受进行交流, 以扩充活动效果, 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 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 写出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这时老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 当众宣读, 表示赞赏, 在此基础上,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 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 此时还未真正接触作文, 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 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难是易, 是有趣还是乏味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 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特别要讲好第一节作文课。

二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

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注重培养他们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 就是读不离写, 写不离读。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 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 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 学生在阅读中接受美文熏陶, 体味谋篇布局, 达到善于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要使文章精彩, 文章就要有优美的语言。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 每学完一课, 就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 并互相交流, 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读写结合还涉及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 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 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 教育学生多看名人作品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养成勤于读书、思考、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素材丰富了, 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但仅依靠作文课堂上的冥思苦想, 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内容不拘, 可长可短, 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 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更加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写日记, 关键是激发兴趣, 启发自觉, 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 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并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 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 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 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 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 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 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开拓写作思路, 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 在名篇中吸收营养, 丰富写作素材, 提高作文水平。观察事物的同时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 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 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从而全面地、本质地去了解事物。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 带有创造性, 学生的创作劳动十分艰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文章, 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 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因此, 批改作文时应写些鼓励性的话, 使学生看了批语, 心情激奋, 爱写作, 想写作, 下次写作文时, 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 学生则会感到沮丧, 讨厌写作, 怕写作。那么, 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小学生的作文结尾写法 篇9

现在,也有很多学生常常写作文参照范文,开头和结尾照搬下来,结果写出的文章全一样,没有新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叙述小学高年级的作文要求: (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一、一些同学在写作文时,结尾易出现的问题

1. 结尾啰嗦

本来结尾已经很明了了,但有的小学生仍然不放心,还要交代几句,多费不少劲,效果却适得其反。

2. 空喊口号

有很多小学生在作文结尾大喊口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本来读者已经清楚文章的中心,显得多此一举。

3. 结尾太简单

文章没有写完,没有表达清楚,就结束,让人感觉中心没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尾也让人费解。

二、小学阶段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作文结尾的几种写法

1. 自然性结尾

一般“写事、写景”的文章的结尾,事情说完了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点明事情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主题也是不错的。比如,《第一次包饺子》结尾可以这样写: “包饺子可真不容易,虽然包的饺子有些“相貌丑露”,毕竟是第一次嘛。但我今天还是学会了,看来很多事情都要亲手去尝试才行。”再比如,《一堂有趣的手工课》结尾: 下课铃声响了,一节课很快地结束,同学们都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成果,都抱怨时间过得太快了。

2. 总结性结尾

文章结束,把内容总结一下,直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同时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如《一夜的工作》结尾: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工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简朴。”又如,《我的老师》结尾: “老师这样既关心我的学习,又照顾我的生活,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时时刻刻牵挂着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地工作,我爱我的老师。”

3. 点明中心的结尾

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很多文章,在写法上经常是首尾照应,皆为点明中心,所以写作文时如在文章的结尾,用意义深刻的句子点一下中心,效果会更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写《我的老师》作文结尾: 望着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的身影,情不自禁地说: 老师您就是园丁,浇灌我们这些禾苗茁壮成长,您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再比如,语文课本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尾: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样写,点明文章的中心,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者读完结尾,自然中心清楚明了。

4. 耐人寻味的结尾

写事的文章结果,有的在结尾写出来,也有不写的,而是启发读者去想象,进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的傻哥哥》的结尾: 这就是我的傻哥哥,人人都说他傻,我也觉得他很傻,可是哥哥在学校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再比如,《困难》的结尾这样写: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 在第二个例子中,读完结尾,就会结合前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困难的确如此,同时很容易体会文章的中心,那就是要敢于和困难作斗争。

5. 扣题式结尾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结尾扣题也是一种不错的写法。比如,《难忘的一件事》结尾这样写: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内心就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要粗心大意”。再比如,《白杨树》的结尾: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其普通的一种树,它体现了西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不正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写照吗? 我爱白杨树。这样的结尾,直接表达出作者赞美白杨树,更是赞美我国西北的劳动人民。

6. 鼓励式结尾

有很多文章在结尾处鼓励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写《我爱松树》作文,结尾可以这样写: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日晒,无论严寒酷暑,松树总是那么青,那么绿。我爱松树,更爱有松树精神的人。

无论怎样写文章的结尾,都要注意结尾必须为表达突出中心服务,要注意受开头制约,力争做到简洁、有力、生动,这样才是好的结尾。

小学生的作文 篇10

关键词:遣词造句,写法手法,修辞手法,作文想象力

作文教学中, 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繁复的工程, 需要我们教育者认真思考研究。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 从关键的词语句子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从修辞书法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从作文的结构出发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从作文的写作方法训练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还可以从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等等。 这些途径是培养学生作文想象力的最佳途径, 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 下面, 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教学成果。

一、从赏析课文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作文教学在于一个读字。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说的就是此理。 在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上, 我们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进行训练。 如古诗词的教学, 这方面的语句就特别的多。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是什么样的一个的潭, 能引起大诗人李白如此的雅兴呢? 桃花潭的美景又是如何的呢? 是不是桃花开的非常的多, 满山遍野都是桃花呢? 教学中, 我们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然后, 再让学生想, 水是什么样的水, 真的就那么深吗? 也许真的就那么深, 也许是作者的夸张, 为的是下文的抒情。 潭水是永远流不尽的, 那么汪伦和李白的感情也是和流水一样, 源远流长的。 这样既分析了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可以说是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 还有李白的诗句, “手可摘星辰”。 人的手有那么长吗? 不可能啊! 天上的星星有那么低吗? 也不是啊! 那么李白是怎么摘到星星的呢? 学生自然可以想到“危楼高百尺”。 是楼高啊! 这个楼有多高呢? 作者没有直接写楼怎么怎么高, 而是通过人站在楼上一伸手可以摸见星星来写的, 这是侧面描写。 教师分析到这里, 学生就会在脑子里构建一个高楼的形象, 可以顶到天上的高楼。 这种大胆夸张的艺术手法, 正是李白作文想象力丰富的表现。 所以, 我们随手拈来,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就能水到渠成, 毫不费力。

二、从文章结构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现在教材中六年级作文《穷人》这一课, 内容结构比较繁复, 对小学生而言要把它完全理解掌握尚需一定的时日。 但是, 我们就其中的某个方面, 不妨探讨一下, 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课文的结尾就很独特, 丈夫最终决定收留下两个孤儿, 桑娜拉开帐篷, 当丈夫看到并排的四个孩子时, 他会说什么呢? 他是赞美妻子还是埋怨妻子事先不跟他商量呢?文章没有写。这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课文,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写呢?那么写出来好呢还是不写出来好呢? 教师这么一问, 肯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这是写作手法的探讨, 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主人公美好的心灵作者不发一言, 让读者自己去评断, 这比作者写出来的艺术效果要好得多。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同, 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来。这种言尽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正是我们学习掌握的技巧。

三、从写作手法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 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他们的作文教学就停留在抄袭作文的层面上, 压制学生背一些例文。这种背例文的方法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最后把学生的作文想象力给毁了, 学生除了抄在就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了。 这点我在刚接手新生的时候体验的非常多。 一听说写作文, 学生马上翻课桌抽屉, 看看作文选带来了没有, 如果带了就欢呼雀跃, 如果没带就灰心丧气。 离开作文选就真的死路一条吗? 后来, 我通过调查才知道是填鸭式教学的恶果。 怎么办呢? 慢慢来吧。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 学生知道了作文离开作文选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培养学生作文的作文想象力。 每当分析课文内容或者是写作方法时, 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一点一滴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要素。 具体怎么操作, 每课有每课的重点, 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大家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慢慢实施吧。

四、从修辞手法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几乎所有的课文都有修辞手法的, 比喻、拟人等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人往往犯的错误就是熟视无睹。 很多教师觉得这个有什么好讲的, 所以就忽视了。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在发育阶段, 说他们想象丰富可真丰富, 说不丰富也真的不丰富。 简单的一个比喻, 他们在用的时候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 细一想, 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培养好他们的作文想象力。比喻需要事物和事物之间进行联想比较, 找他们的相似点, 如果作文想象力不好你就找不出他们的相似点, 也写不出通顺的语句来。 比如现在的节令是秋季, 身在农村的我们, 每天看见地上成熟的高粱、稻谷、玉米、葵花等, 树上成熟的大红枣、苹果、葡萄、梨等, 天空中的云卷云舒、大雁南飞、天高云淡等, 难道你的脑海中就只剩下一个“美”字?别人在看到成熟的稻谷时想到“笑弯了腰”, 看到成熟的玉米时想到“金灿灿的牙齿”, 你的脑海想到什么呢?真的无动于衷吗? 不是的, 是我们没有开动我们想象的武器, 把这大千世界描绘一番。 直接描写可能有点困难, 也不能写出好的语句来, 这时就调动想象了, 运用修辞来描绘神奇的大自然。 这样, 我想一定能写精彩的文章来的, 关键是我们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作文想象力有没有。

小学生作文模仿的功效 篇11

关键词:作文;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79-02

1948年诺贝尔得主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认为诗人不能超越传统,但诗人的个人才能又可以促使传统发生变化。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要写出好的作品,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向自己的国家的文学传统学习,才有可能创造出最为独特的作品。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他不可能关注到发源于古代的神话、《诗经》等源远流长又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学传统,而更引他们注目的是能付出耐心、爱心、谆谆善诱的老师。

记得在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模仿”是孩子、甚至是所有生命体所具备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更是热衷于去模仿。模仿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让生命愈发灵活机巧,将孩子的这一模仿的天性,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去,是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所得。

一、模仿旨在为小学生“通路”,克服“险阻”

孩子们初学写作,犹如鸿蒙未开,混沌一片,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他们绝不会一路坦途。他们既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又何来灵感,何从下笔呢?让孩子们心明如镜,当然是“孩子王”应尽的责任。

拿教学来说,要求学生不如要求自己。要想叫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写作”,首先自己必须彻根彻底地了解写作,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可以让他们领悟甚至顿悟。在我看来,写作就是说话,口里说出的是话,流于笔端的便是文。只要你把想说的话再通过构思、组织、修饰,用“文绉绉”的话表达出来,就是作文。老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拿给学生看,并指导他们说像这样写就是作文啊,这样学生就明白:哦,原来这就是作文,那我也可以写好多呢!

二、“模仿”使小学生的视野、心境变得更开阔

孩子们的智力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开发,由不懂到懂,循序渐进,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发方式,这个过程将是迅捷快速的。在写作中,不应该让孩子们的思维聚缩在某个点上,成为固定模式,这样将会造成空洞、死板、无内容。如果把一个作文题目看成一个点,我们就应该从这个点切入,让思维发散,扩展为一个面,面再扩展为一个体,无限扩展,包罗万象(当然,这是以点为中心的)。这样,首先得教会孩子们思考。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好奇、好动,因此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记得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想让孩子们以“我的家乡”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

我以《桂林山水》为范文,给孩子们示范朗读,读到一半时,我有意停下来,手扶在下巴处,作沉思状。孩子们见状,个个瞪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我,不一会儿,教室里骚动起来,开始窃窃私语。总有一个较调皮的孩子会发问:“老师,你怎么不读了?”我就会笑着回答:“我在思考问题呀!”“思考什么问题呢?”孩子们有的是好奇心,有几个异口同声地问道。我说道:“我在想,桂林山水真的这么美丽吗?你们瞧这些文字,写的多生动有趣啊,让你看了就感觉真的到了那个地方一样。”接下来我趁势给孩子们讲了里面的精彩之处,包括应用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孩子们听得出了神儿,仿佛亲临桂林山水了。直到我讲完好一会儿,他们才回过神,同时感叹道:“真的好美丽啊!”有的孩子问:“老师,您去过桂林吗?”我说:“没有。”于是他马上急迫地问:“您没去过,怎么知道的这么多,而且还把它说的那样美丽?”我说:“一篇好作文,就是能让你产生许多联想,能让你身临其境。当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更应该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若有所思,我趁机又问:“桂林山水这样美,那我们的家乡美吗?”问题一出,教室里立刻静了下来,孩子们也学着我的样子,用手扶住下巴,好像都在沉思,不一会儿,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发言了。“我们家乡没有那样的水,山也是光秃秃的山,不美!”“我们的家乡虽然没有那样的山水,但是我还是喜欢它……”“是啊是啊,我也喜欢,因为我爸爸妈妈都在这里。”“我们的家乡有条小河啊,夏天我们可以去河里捉鱼。”“我最爱家乡的秋天了,金黄的谷子,还有雪白的羊群,我觉得不比桂林山水差啊?”……我说:“既然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那老师就给你们出个题目:《我的家乡》,大家下去试着写一篇作文,可以吗?老师也写,写好了读给你们听哦!”孩子们听了高兴得连声叫好,有的甚至马上动笔写起来。

在以后的作文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都学会了思考,每布置一篇作文,他们的想法层出不群,丰富多彩。我想,这大概是模仿老师思考的结果吧。

三、“模仿”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写作文,老师一定更要会写。对于小学生,老师不仅要会写,而且要会用“童语”写,这是做小学语文老师的难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模仿你,从而更有效地学到知识。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他们总是以老师为“模范”——您要相信,老师做的他们也想做。基于这一点,作为小学生的语文老师,作为孩子的“领袖”,您一定要带领好孩子,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写,然后老师把自己写好的念给孩子们听,并告诉他们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写?写之初是怎么思考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的形象是伟大的,他们一定会努力地去学,这就可以增加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模仿”将会培养一批小作者

文学理论中的“再现论”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模仿意味着要孩子们善于观察,积累大量的资料,还要多动脑,多思考。作文不是摄影,不像照搬生活那样简单,要激励孩子们能主动地把自己的素材“艺术化”地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真实感人的思想内涵。

通过模仿,孩子们将会更清楚地认识并理解什么是“作文”,从一开始就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也绝不会晕头转向,无从下手。

随着领悟能力越来越强,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更是锦上添花,在作文方面将会占有一片天地,独领风骚。

综上,我认为模仿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最有效途径,从老师的写作方法、精选课文到现实生活都可以成为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责任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创作活动,真正体验到创作快乐,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也要在不断的自我磨练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学作用,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也许我们无法将孩子们送到对岸,却能送他们一叶小舟;无法送孩子们到山顶,却能指给他们一条上山之路;无法给孩子们智慧,却能帮助他们打开智慧大门。

参考文献

[1]王恩衷.艾略特诗学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浅谈小学生作文的指导 篇12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 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 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 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 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 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 他们会感到满足, 感到幸福, 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 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 这就是作文, 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 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 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 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 认认真真做人, 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二、养成学生作文的审题构思习惯

想要在作文方面取得成功, 审题会意就是要迈出的第一步, 这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在平时教学中, 分析课题时我们就要训练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如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一张旧照片》,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他的动作, 神态, 服饰, 想想发生了什么事, 在小孩大哭之前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小孩大哭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现在为什么要看这张老照片?初步理清思路后, 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构思, 围绕画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来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篇习作的题目和要求, 启发想象, 不但培养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 也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的构思水平。

三、加强仿写指导

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 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 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仿写的特点是有前车之辙, 有路可循, 既降低了难度, 又收效明显。小学生初学写作应提倡仿写。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 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所谓仿写, 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 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仿写呢?第一, 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仿写要循序渐进, 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 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 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提高作文水平。第二, 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实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 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学完《父亲的菜园子》一文后, 可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菜地去观察其他的花草蔬菜。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种练习, 对教师来说, 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 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 又有思路可遵循, 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注重作文的评改

批改作文成了最让语文老师头痛的事情。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习作, 于是我每周好几个下午都要埋头苦干两三个小时, 不辞劳苦地把几十本学生习作的每一个错误都用红笔勾出来, 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勾满红叉的作文时, 往往不为所动, 将作文本一搁了事, 不再理会和细究自己的错误。下次交上来的作文又是错漏百出, 这种周而复始的辛苦付出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往往来不及讲评就要写下次的作文了, 于是换来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进步缓慢。如何从这种费力不讨好, 辛苦又无效的尴尬中解脱出来呢?这几年通过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和积极进修积累经验, 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种作文评改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书面表达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倡导学生互改自评教师一定要放权给学生, 可以通过堂上限时作文, 在学生对所写作文的立意、结构和遣词造句还记忆犹新的时候, 举实例评讲, 使学生有一个对照的标准, 从而学会自评和同桌互评。通过教室投影把这三篇作文放映给学生阅读, 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来评价这三篇作文。接着由老师做示范性的分析, 作文是否扣题, 段与段的过渡是否自然, 语句是否通顺, 有无明显的语法错误, 开头结尾是否相互呼应, 字体是否工整等等并找出每篇作文的优点及不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评分要考虑内容、结构、语法、卷面等问题, 使他们有一个清晰的自评和互评的标准。

通过自我批改和生生批改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学会思考, 也使作文的批改变得更有示范。同时在批改中我还注意几种方法的使用。彩色批改胜过满纸红叉;不要吝惜赞美,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赏识;化繁为简, 简化批改符号

上一篇:互操作模型下一篇:三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