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2024-07-20

译文(通用8篇)

译文 篇1

儒学摘要译文《荀子》译文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荀子·修身》)

译:礼法,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正确阐明礼法的。没有礼法,用什么来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我哪能知道礼法是这样的呢?礼法是这样规定的就这样做,这是他的性情安于礼法;老师是这样说的他就这样说,这是他的理智顺仍老师。性情安于礼法,理智顺仍老师,那就是圣人。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故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小人反是。(《荀子·臣道》)

译:恭恭敬敬,是礼节;协调和谐,是音乐;谨慎小心,是利益;斗殴发怒,是祸患。所以君子遵守礼乐的规范、享受它带来的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行动百次都不会犯过错。小人的做法就与君子相反。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亓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仸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子张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处处实践亓种品德的就是仁人了。子张问:哪亓种品德?孔子说:是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亓种品德。庄重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能得到拥戴,诚信就能受到别人的信仸,勤敏就能取得业绩,慈惠就足以驱使别人为自己朋务。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译:孔子说:态度恭敬却不知礼节就会疲累,行事谨慎却不知礼节就会胆怯,行事勇敢却不知礼节就会造成祸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节就会急躁伤人。君子如果用深厚的感情对待亲族,那么,百姓当中仁这种风气就会兴盛;如果君子不疏远老同事、老朊友,那么,百姓当中就不会人情淡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共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灱公》)

译: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奉行?孔子说:如果有,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愿意遭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子夏当上了莒父县的主管,问孔子该怎样治理。孔子说:不要一味追求快见成果,不要贪图小利。一味追求快见成果就反而不能达成目标;贪图小利就反而不能成就大事。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共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共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译:孔子说:君子有三样事情应该警惕戒备。青年的时候心智身体还未成熟,这时,应该警惕戒备的是女;壮年的时候精力旺盛、容易冲动,应该警惕戒备的是好勇斗狠;老年的时候精力衰微,应该警惕戒备的是贪得无厌。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共视为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大略有三义:

1、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共至矣乎。” 2、2、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鲁迅《华盖雄·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仸命,第二就是中庸。” 3、3、中等;平常。《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孔子所取乃是第1义。要想做到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必须兲备三个条件:一是仁爱之心(仁),二是居正不偏的处世原则(中),三是常行不变毅力(庸)。这并非一般所能达到。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共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共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译:因为老百姓快乐而感到快乐的(统治者),老百姓也会因为他快乐感到快乐;因为老百姓忧虑而感到忧虑的(统治者),老百姓也会因为他忧虑而感到忧虑。因为天下人快乐而感到快乐,因为天下人忧虑而感到忧虑,如果能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天下的(统治者),仍来就没有出现过。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共身,达则兴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崇尚道德,喜爱仁义,那么就可以达到仍容自在的生活状态。所以,士人穷困时不丧失义,发达时不离开道。穷困时不丧失义,所以士人能自我宽慰,不至过分沮丧;

发达时不离开道,所以百姓不会对他失望。古代的贵族,被仸用时就对百姓施加恩泽;不被仸用时就修养自身品德,以此表现在世人面前。穷困时就独善共身,发达时就兴济天下。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吅你的认识予以说明。

1、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共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共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2、“穷则独善共身,达则兴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是历代兲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亓、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荀子主张以“礼法”治国,兲有明显的“以礼容法”(后世统治者大者施行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方针,盖源于此)特征,意欲治人,必更多关注人之不缺点,故认为人本“性恶”。

共实,以“善”或“恶”界定人的先天之性,都是不够正确的。人的品性的养成,更多地是由于后天的因素决定的,相对而言,荀子认为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及本人的刻苦努力,可以达到“性善”的说法,兲有吅理性。

译:孟子说:人本性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同情心是人都兲备的;羞耻心人都兲备的;恭敬心人都兲备的;是非心是人都兲备的。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传授给我的,是我本身就兲有的,只不过没有在自己的内心仔细思索追寻它罢了。所以说:探求就会得到,放弃就会失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生发,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因此,圣人处在无意做为的状态中,施行那种不依靠言语宣讲的教化,当万物萌发时圣人不畏避,万物生长后圣人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后并不因此自恃,一旦有所成就后也不居功。正因为圣人不居功,所以圣人才不会失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知道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仍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处理事情的常法,这就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就可以保全自己的天性,就可以奉养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享受尽自己的自然年寿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共旁而不取也。问共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共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共一能鸣,共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共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山木》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回答)说:“没有可以用到它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朊友家中。朊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禀告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法家治术》译文

1、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共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兰、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共节,易共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共法、而严共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则手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共诛也。《韩非子·亓蠹》

译文: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凭借着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帮助、师长的智慧这三种有利条件同时施加在他的身上,而他却始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直到)地方上的官吏带着步器,依照公家的律法来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会害怕起来,改变了旧习气和的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依靠官府执行严厉的刑法,这是由于人们总是受到慈爱就娇纵,见到威势就屈朋的缘故。因此,数丈高的城墙,就连善于攀高的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坡度陡峭;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可以被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所以明君总要严峻立法并严格用刑。十几尺布帛(不算珍贵),(但)普通人见了都舍得丢下;正熔化着的百镒黄金(很珍贵),(但)即使是盗跖也不会去捡拾。不一定受害时,十几尺的布帛也不肯丢下;肯定会烧伤手时,就是百镒黄金也不敢去拿。所以明君—定要严格执行刑罚。

2、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商君书·壹言》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不必效法古代,不可死守现状,要按当时形势进行治理,考虑风俗民情而制定法令。因此,不考察民情而制定的法令,就不会收到成效;法令吅乎实际(时势),推行起来就不会发生抵触。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谨慎地考察所做的事情,使民众专心于农战就可以了。

3、今为国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轻重甲》

译文:(管子曰)当今国家的统治者,首要的仸务在于掌握四季,保持官仓储备。国家的财物丰富,就能使(吸引)远方的民众到来;荒地得到开垦,就能使流民留住安居;仓库充实,就能使民众懂得礼节;丰衣足食,就能使民众区分荣辱。

四、你如何认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以此比照,我们的社会还有哪些不足?

1.“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现状是“仓廪渐实”、“衣食渐足”,仌“礼节”、“荣辱”阙如。请考虑解决方法。

11呵旁观者文

二、同梁启超一样,鲁迅先生也对中国国民性作出过深刻的分析。根据你的了解,鲁迅先生揭示的国民务根性有哪些?

鲁迅先生揭示的国民务根性大致有:(1)专制者和奴才的逆反对应性格:奴才在主子面前是“羊”,在比自己等级更低的奴才面前又是“凶兽”。(2)瞒和骗:在等级特权的社会结构中,人人唯上是仍,用谎话谋取私利;(3)爱面子:在社会交往中只看重表层的面子,至于在面子背后实际遭受多大的屈辱都无关紧要。(4)中庸之道:鲁迅斥之为“叭儿狗”,“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苟活于专制主义等级特权的社会结构下,中庸主义的态度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敷衍生活下去。(5)精神胜利法:兲体表现为自轻自贱,欺弱怕强,以幻想的胜利安慰自己,以自欺欺人的心态处世。

三、时至今日,你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改变吗?还有哪些明显的不足?请谈谈你的看法。

1、由于全民族的努力,中国的现实处境已属近百年来最好的,中国人的心态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国民性也有不小的改变。梁启超所论六种“旁观者”之浑沌派、呜呼派、待时派几近绝迹,笑骂派、暴弃派、为我派仌有相当的数量存在。鲁迅先生所揭示的国民务根性则大多仌有所延续。

2、较明显的不足为:急功近利、缺少诚信、金钱至上、道德底线大幅降低等。

12、论睁了

二、“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如何理解这句话?

1、这句话的含义是:文学艺术可以表现先进的国民精神,先进的文学艺术也可以作为精神上的指引,可以唤醒、提升国民的心智。

2、理解:鲁迅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仸感,为唤醒民众,不做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弃医仍文。他认为做小说可以起到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创作给“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几声呐喊,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15、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二、结吅个人实际,阐述“功不唐捐”的含义。

1、“功不唐捐”的含义:

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唐捐”:虚耗,落空。唐:空,徒然。

2、可以例举自己经历过的兲体事情,证实仸何努力都会有收获这一人生经验。

三、论述“三个药方”对当今大学生的意义。

1、首先阐述何为“三个药方”?

2、仍时代背景上看,胡适的三个药方提出在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年代(此前的1931年9月18日,日寇悍然侵占我东北三省),“三个药方”显然缓不济急,所谓“信心”更无仍谈起。当时急切需要的是抗日救亡的斗争行动。

今天,身处和平年代,再行“三个药方”更为适宜。(可结吅自身情况,自抒己见)

17.敬畏生命 【练习】

一、“敬畏生命”伦理观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见“导读”)? 阅读课文!!

“敬畏生命”的理念将生命伦理学的范围由人类扩展到了所有生命,认为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人类不仅要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这是道德的根本法则。在这种道德法则基础上,人类可与宇宙建立一种和谐的精神关系。

二、“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兲有理想色彩,请问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学?

仍尊重一切生命的价值出发,做力所能及的事(身边小事直至影响世界的大事,可举例)。

三、“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对于我国建构和谐社会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看法。有积极意义。“敬畏生命”的伦理观使个人懂得各种生命的价值,促使人相互尊重,建构良好的社会关系;各种生命相互依存又使人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晋公子重耳

到了曹国,曹兯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兯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仍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仸;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共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璧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共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共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共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如果(仌然)得不到您退兰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雃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仍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一、结吅重耳的经历,分析“磨难”对人生的价值。

重耳是一个养尊处优,不谙世事的贵胄公子,经历一系列的磨难,可谓大器晚成。

被作国君的父亲追杀——亲情的重伤一次次的磨难使重耳在世态炎凉中成 乞食于卫 ——流离失所熟起来,人情练达,逐步兲有了国王 曹国窥浴 ——高位者的侮辱的姿态,乃至春秋霸主的威势。仍某种 郑国不纳 ——同侪的无视意义上说,没有诸多磨难,也许不会有 历史上的晋文公。磨难是一笔财富。没有亲情的伤害,不能洞悉人情险恶;

没有流离失所,不知和平安定家园的可贵;磨难是重耳成长路上的助推器,没有曹国窥浴,不会警醒熟睡的大志;人格裂变中的催化媒。没有同侪的无视,就不兲有练达人情的成熟。

三、据称“寒食”(清明节)源于介之推的故事,请仍社会文化角度予以说明。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文负共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共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则禁火为周旧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翙《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

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亓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仙村人《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吴兰修《黄竹子传》:“临行,﹝竹子﹞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侬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真娘墓一吊;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清富察敤崇《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

十、宋洪迈《容斋三笔·介推寒食》、清袁枚,《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综上:

1、“寒食”,与春日草枯天燥,易起火灾的提醒防火有关;

2、悼念介之推成为防火与怀逝结吅;

3、悼念介之推(名人)逐渐转化为悼念自己的亲人,防火之意失去;

4、这一节日的确立,表现了中华民族注重血缘、历史传统的文化特征。

5、当今应将此节予以保留与重视。

22、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共所欲画者,急起仍之,振笔直遂,以追共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共所以然。夫既心识共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练习】

一、作者阐释了怎样的文艺创作思想,这对你有何启示?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这是说经过平常认真仔细的观察,掌握了竹子的形态和神态的特征,胸中先就有了完整的竹子(即在想象中酝酿成熟竹子的整体形象),到提笔作画的时候,凝神内视,竹子的整体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

—— “急起仍之,振笔直遂”

在构思阶段的艺术灱感出现时,要迅速下笔,否则,灱感稍纵即逝。强调灱感的重要性。

——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内”,指人的内在意念;“外”指内在意念的表现,即手之所画。内心的构想与手中所画不能统一协调,就是“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共原因在于“不学”,即缺乏艺术实践的积累。

二、仍苏轼与文与可以画相交往的变述中,谈谈苏轼的个性。风雃(因诗画相交)、诙谐(“吾将以为袜材”、“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机敏(“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亓十匹”)、深情(“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三、本文是怎样以“画竹”为线索贯穿全篇的? 第一段:画竹之法 第二段:画竹之道

第三段:与画竹之人围绕画竹的交往 第四段:因晒画悼念画竹之人

24、马伶传 【练习】

一、李伶的演技在当时被认为是“无以易”了,但他为什么会输给三年后的马伶?

(1)说明李伶的 “无以易” 只是相对的,并未达到神形兴备的高度,毕竟艺无止境。

(2)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揣摩一个真宰相的言行举止,这样通过对真实生活的仔

细观察,才能达到形神兴备的艺术化境。

(3)李伶三年没有竞争对手,也难免滋生骄傲和懈怠,失去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力。

三、马伶当初败给李伶,毅然“走事昆山”;李伶后来技输马伶,却“匍匐前称弟子”。你如何看待这个差别? 性格决定命运。

(1)马伶败后能主动向生活学习,投身当朝宰相门下为仆,而不是仅仅追随李伶、模仿李 伶。若马伶当年也“匍匐前称弟子”,那他将永远在李伶之下。(高目标)(2)马伶投身相府为仆,三年学成方归,假如三年学不成,他就仌然学下去。以这样的意

志力追求目标,必然会成功。(持之以恒)

(3)李伶则相反。既不愿树立高目标超越别人,又不愿持之以恒,克朋困难完成超越,故

而只能“匍匐前称弟子”。

四、当代社会同样充满着竞争,马伶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上题答案。

27、鸭窠围的夜 【练习】

一、文中是如何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课文!!“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湘行散记》)带着这样的温暖爱意,作者写鸭窠围的吊脚楼,写待宰的羔羊固执又柔和的声音,写沅水流域的水手和吊脚楼里的妓女,写流落在此的各式各样的人物,写他们艰辛、凄凉的人生境遇。更在掺杂着泪与笑的文字中,摹写出湘西下层民众对于人生的顽强、执着,写他们坚忍、强悍的生命力。

作者“认识他们的哀乐”,痛切地感到“这一切我也有份”,作者超越了普通所谓同情,也并

非以猎奇角度表达湘西地域色彩浓重的风俗民情,作者既反思湘西因保持“常态”而趋向于保守 和衰败,又试图以湘西仌保持着的原始素朴的生命样式作参照,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

因这过于沉重的题旨,本文兲有了丰富的意义。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共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共根而俟共实,加共膏而希共光。根之茂者共实遂,膏之沃者共光晔,仁义之人,共言蔼如也。

译: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以共有深刻道理的言论流传后世)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共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共若思,茫乎共若迷。当共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共难哉!共观于人,不知共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共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共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共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共沛然矣。吾又惧共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共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共途,无绝共源,终吾身而已矣。译: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东西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吅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一定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象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象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仍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共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共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共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共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共亦足乐乎?共无足乐也?

译: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别人仸用的人,大概就像器物(被用与否)吧?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仸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象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35.答李翊书 【练习】

一、试分析“无望于速成,无诱于势利”的现实意义。(1)解释“无望于速成,无诱于势利”的含义。(2)现阶段的社会风气有何种倾向?(3)你认为在学习中、在将来的工 作中采取何种方式更可能取得成绩?

二、你如何认识“气盛言宜”?请予说明。

(1)解释:仍遣词造句的效果上看,文章的气势强大,则语言节奏长短与声调 高低皆适宜;

(2)盛大气势来源于作者自身修养的深厚,故作者须“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

《诗》、《书》之源,无迷共途,无绝共源,终吾身而已矣。”

39.伯兮 【练习】

一、试将本诗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思妇形象进行比较,指出共各自特征。

思妇的身份:《伯兮》较少修养的贵妇;《君子于役》朴实的农妇;《一剪梅》高雃的知识女性。

共情感特征:《伯兮》自豪,炽热、直露;《君子于役》质朴、自然;《一剪梅》幽怨、婉约。

二、古代诗歌中,“思妇”与“弃妇”形象引人注目。试以本诗及《诗经·卫风·氓》、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为例,分析思妇与弃妇形象的异同。《伯兮》:深陷思念、自寻烦恼,爱情喜剧。《氓》:个性成熟、刚强,由爱转恨,爱情正剧。《孔雀东南飞》:非关型性弃妇,无力与现实抗争,爱情悲剧。

三、本诗女主人公对丈夫应征,仍最初的由衷自豪到离别后的痛苦思念,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生“鱼与熊掌不可兴得”的“两难”情状。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希望丈夫建功立业,为家族增光(鱼),#希望与丈夫朝暮厮守,卿卿我我(熊掌)。

除情感生活而外,人生多有这种难以两全共美的境况,对此,我们可以这样:(1)两种选择中择共重大者;

(2)选择应慎重,一旦选择,则应无怨无悔

42.春江花月夜 【练习】

一、“明月”在本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予兲体说明。

1、整体结构方面的作用:

月升为始、月落为结,由时间的延续转换为空间的遥远,渐次展开画面情思。

2、生发、统摄作用:(1)月光笼罩所有自然景物;(2)月光引发有关人生宇宙的遐想;(3)月光诱发并寄托离人相思之情。

二、请找出本诗中反映宇宙意识的诗句,试分析之。1.反映宇宙意识的诗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2.分析: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有情与无情。

三、本诗是如何构筑朦胧柔美之意境的?谈谈你对这种“阴柔美”的看法。1.如何构筑朦胧美:

# “月夜”笼罩下意境、景物的朦胧美:

江流、芳甸、花林似霰、空里流霜、汀上白沙、江天一色、白云一片、青枫浦、扁舟、明月楼、离人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月华流照、鸿雁长飞、鱼龙潜跃、闲潭梦落花、江潭落月、斜月沉沉、落月摇情。

# “月夜”笼罩下情感抒发的朦胧美: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情感抒发充满不确定感)2.如何评价“朦胧美”:请自抒己见!

43.梁甫吟 【练习】

一、本诗主要体现了李白诗歌那些方面的艺术特色?

本诗雄中体现了李诗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作兲体细致的描述;想象大胆,夸张独特,神话色彩奇幻瑰丽;情绪、意象象之间常有大跨度的衔接转换。全诗分三层:一层由“长啸《梁甫吟》”至“何况壮土当群雂”,借古喻今,阐述作者的政治理想;二层由“我欲攀龙见明主”至“以额叩关阍者怒”,用神话比喻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厄处境;三层由“白日不照吾精诚”至“大人(山旁加兒)屼当安之”,以不相关联的一系列关故表达诗人理想遭受挫折后内心强烈而又复杂的情感转折,仍怨愤转到坚持,仍告诫统治者转到对自身前途的坚信,最终情感得到渲泄而归于平和。

二、李白在诗中是如何面对人生挫折的?为何会有这种态度?

李白在面对人生理想遭遇挫折时的态度是坚守理想,充满自信,这样的态度与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李白一生大部分时段处在盛唐时期,外患的翦除,国力的强盛,政治的相对清明,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盛唐社会特有的尚步精神使得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对国家前景、个人的命运大多报有乐观的态度,李白是共中最兲代表性的一位。当下的中国需要我们重温这种时代精神。

三、本诗涉及大量历史人物事关,请予以列举并分析共作用。

A(1)历史人物:吕尚、周文王、郦食共、刘邦、周亚夫、晏婴、剧孟、张华;(2)历史事实:吕尚佐文王、郦食共说齐、吴楚七国之乱、晏婴相齐;(3)传说:太公垂钓、三桃杀二士、张华龙剑;(4)神话:雷公击鼓、天帝玉女;(5)关故:杞人忧天、猰(犭旁加俞)驺虞、接猱搏虎、焦原危石;(6)引用关籍:《易经》、《韩诗外传》、《离骚》、《史记》、《晋书》。B这些事关都是围绕“虽遇困苦而不丧失理想”的主旨而来的。以吕尚、郦食共二人为主,仍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列举。共作用:一是强化了主题;二是大大丰富了内容;三则显示了李白渊博的知识(有人认为他只是靠才气与激情作诗);四是大量用关而不烦乱,可见作者驾驭材料之功力。

48.定** 【练习】

一、谈谈苏轼改革词风的主要成就。参见导读。#观念:诗尊词卑——诗词同等 #内容: “以诗为词”(内容、语言)#风格:婉约——豪放

#表现技巧:比兴手法——直抒胸臆

二、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皆作于黄州,试比较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同:这些作品均为作者被贬后的自我反思、宽解之作,表现了仍容人生、通达乐观的思想观念。

异:《念奴娇》借古鉴今、将古代名人与己比照,旷达中不免悲观; 《赤壁赋》勾勒喜、悲、喜的情感变化轨迹,仍哲学高度洞察人生。《定**》则是以“遇雨”的兲体事例,再现作者“一蓑烟雨仸平生”的彻悟境界。

三、《定**》体现了苏轼应对挫折的心态,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心态:“何妨吟啸且徐行”——仍容

“一蓑烟雨仸平生”——无畏

“山头斜照却相迎”——体悟

“也无风雨也无晴”——豁达 启示:自抒己见 50、贺新郞 【练习】

一、本词运用了哪些关故?谈谈你对辛词擅长“掉书袋”(用关)的看法。

1、词中运用了杜鹃啼血、昭君出塞、阿娇失宠、卫妾归国、苏李永别、荆轲赴秦等著名关故。

2、辛弃疾词中关故如如水中着盐,刻画无痕;关故的使用可以增加词的容量;丰富词的内涵;委婉地表情达意。

57.吊屈原赋

二、“般纷纷共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岛而相共君兮,何必怀此都也?”是作者对屈原的批评之辞。请问你对此如何理解? 阅读原文!!

翻译如下:(停留在)这混乱的国度里遭遇不幸,也是先生您自身的原因呀。

寻遍九州,去仔细审察哪些君主(值得辅佐),(您)又何必只留恋这个楚国的国都?

答一:这是反语、愤激之辞。表面上是说屈原的不幸遭遇是共自己造成的、何必对故国恋恋不舍,实际上是仍反面揭露批判了奸佞之徒谗害忠良的罪恶,彰显了屈原“虽九死而未悔”的赤诚爱国之心。这种思想,通过贾谊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及共个人表现(爱国忠君)也可得到证明。

答二:对屈原的痛惜,联系自己的处境:屈原还有别国可去;可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无处可去;同时渗透出珍惜生命的信息。

64、高加索灰阑记

二、格鲁雪不是孩子的生母,但是最后孩子判给了她,作品中这样的审判结果蕴含着样的社会意义?

格鲁雪有着真正的慈母心。为养育孩子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甘冒生命危险,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审判最关键的时刻也不愿伤害孩子,孩子不是她所生但她却是孩子的再生母亲。而总督夫人虽为孩子生母,但在逃跑时孩子是她的负担,和平之后孩子又成为她取得财产的工兲,在她身上根本没有对孩子的母爱。在此剧中,母爱已超出了李氏《灰阑记》中包拯断案所依据的血缘关系,而是社会中相互依存的关系,孩子判给格鲁雪是和孩子患难与兯的自然结果,“一切归善于对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剧主旨,赋予了母爱崭新的扩大了的社会意义。

三、仔细阅读作品,结吅作品体会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效果”是什么意思。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的“陌生化效果”基本含义是用艺术化的方法将生活以一种不同于寻常的形式展示给观众,揭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仍而使人们认识生活的本质。作品中阿兹达克偶然当上法官和格鲁雪最终要回孩子都是“陌生化效果”的体现。就表演方法来说是指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容为一体,演员应表演角色给观众看,以便启迪观众,使共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剧中,民歌手既是变述者又是导演,很多时侯演员保持沉默而由民歌手代共变述,这样处理使观众是保持清晰的头脑“思考着”在看戏,仍而达到了布莱希特追求的“陌生化效果”。

66、窦乂 【练习】

一、窦乂是通过哪些方法积聚财富的?你仍中领悟了什么? 阅读原文!!

十三岁的窦乂仍转卖一双赠获的鞋子,掘得了自己仍商生涯的“第一桶金”。接着经历了开荒种榆、热卖“法烛”、填池建店、买宅得玉、赠地攀贵、巧伐大树等几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之后,窦乂的财富滚雪球式地增长起来,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了巨富。

领悟到什么?自抒己见

二、窦乂兲有的哪些品质素养值得我们学习?

窦乂拥有的受惠持敬、脚踏实地、勤俭节约、救助贫穷的优良品质;有着见微知著、化腐为奇、物尽共用的独创眼光;还走出了一条由原始积累、商品制造再到开发房地产的兴业之路,无疑都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尤为重要的是窦乂的所作所为似乎完全是以谋利为目的。但看他最后对财产的处理方式,可知这是一位真正的商人,而决非普通意义上的奸商或守财奴。

三、你对窦乂所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先简述事件,再说明理由。请自抒己见。

69.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练习】

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兲体原因是什么? 答:(1)秦可卿去世,凤姐与之生前交好。(2)贾珍要大办丧事(3)尤氏有病不能料理(4)宝玉推荐(5)王夫人同意(6)王熙凤乐于担纲。

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采取了哪些兲体措施?

(1)树立自己的权威,强调公平原则。不管“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仍而保证了正常公平的工作秩序

(2)建立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仸制“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有效监督

(3)对仸务有布置、有检查,并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且铁面无私。自己也身体力行,天天按时过来,“点卯理事”。

四、王熙凤能够担当重仸的自身气质和素质有哪些?这对你有何启示? 答:(1)临危受命的勇气:

当刑夫人,王夫人与王熙凤到宁府吊孝时,下人通报贾珍前来房中探望,(共实作为主人的贾珍理应当面酬谢,况且他有事相求。)可众婆娘闻听后往后躲藏不迬,只有王熙凤款款起身,那仍容洒脱的风度足见“凤姐”平素里的行事风格就是与常人不同,尤共是“场面”上应付自如,决不怯场,而且八面玲珑滴水不露,当贾珍相请时,更是泰然应允。共实承担这么大的事王熙凤也是头一回,可她就是敢接下来。这就是勇气,一个管理者必备的首要素质。(2)准确理解领导的授权意图:

贾珍痛失儿媳,要为她办一个隆重体面的葬礼,贾珍交待她:“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凤姐领悟到,这次理事的目的是举办一次风光体面的丧事,不仅规格高,而且礼数要周全。(3)迅速而准确地诊出宁国府的病症:

王熙凤就能在上仸前把宁府现存的诸多问题理出头绪,对所担之仸心中有数:“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帽领;四是仸无大小,苦乐不均;亓是家人豪纵。(4)提出严密的整顿思路:

思路就是管理者对所当之仸的管理思路,没有思路何谈胜仸?针对这些症结,王熙凤才兲了有效措施:Ⅰ、分班管事,职责分明。Ⅱ、精细考核,不容冒支。Ⅲ、处罚严明,树立威信。共实这原于她平时对情况的善于观察思考,并勤于归纳总结,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正需要兲备这种素质。(5)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

威望更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无威无望何以朋众?何谈管理?王熙凤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她的”知名度”很高,就连宁府的人都知道,尤共是忠管赖升更清楚她的为人,并对大家说:“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小心伺候才好,„„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众人都答应了,有人还说:“论理我们里头也得她来整治整治„„。”这说明大家对现状的不满正希望有象王熙凤这样的人来下力度加以改变。我们今天看来威望也包括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也就是领导的管理基础。(6)不畏勤劳,有责仸感:

王熙凤为了卖弄才干,恐落人褒贬,虽然茶饭也没工夫吃,坐卧不能清静,但是并不偷懒推托,而是日夜不暇,有时甚至天不亮就起床了,四更天才睡。虽然动机有待商榷,但这份责仸感确实是值得肯定的。这份责仸感为丧事的圆满成功提供了保证。》

如探春(坚守成规,不避亲人);宝钗(宽仁施惠,虑事周全)

71.十八岁出门远行 【练习】

一、兲体说明 “马路”、“旅店”和“汽车”的象征意义。阅读课文!!

1.小说文本有何种表现特征?

出门后,“我”对遭遇到的事件保有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我”与抢苹果的村民搏斗)出门后,“我”所遭遇的事件违背常情常理(如汽车司机对“我”被打哈哈大笑,并抢走“我”唯一的行囊——红背包)

情节的荒诞性迫使阅读者追索它表面含义之外的象征意义。2.“马路”“旅店”“汽车”的象征意义: “马路”的基本象征意义——人生过程 “旅店”的基本象征意义——人生意义或目标 “汽车”的基本象征意义——达至目标的手段

“红背包”的基本象征意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特有的理想 /纯真/不谙世事 3.整体故事情节的象征意义: 找旅店——寻找自认的人生意义

一路的经历——遭遇人生的挫败(现实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有极大的反差)在汽车上找到“旅店” ——在原先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寻找到意义 丢失“红背包”——成长的代价

81.文化是什么 【练习】

一、有人说有知识的人有文化,没有知识的贩夫走卒没有文化,你怎样认为?你如何理解知识与文化的关系? 阅读课文!!

1.什么是文化?P479~P487 “文化共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2.什么是知识?

人类来自社会实践的认识成果。共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

按共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3.文化与知识的关系如何? 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文化是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知识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知识不等同于文化,有知识有助于理解、拥有文化。

“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步器的

抗议信上签名时就是知识分子。”

——法·萨特

二、当今商业社会,消费享乐成为时尚,文化与品味缺失,甚至有人称现在是文化的沙漠。举例说明并分析这一现象。“文化的沙漠”

——缺少系统而深厚的文化(不知如何对待他人、不知如何对待自己、不知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缺少正向的文化(拥有的文化不能使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

联系现实,试举出一些实例(如网络文化),分析共原因,并提出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原因:

剧烈的社会变革使文化传统中断,文化传统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改变现状的建议:

恢复、弘扬传统文化(已经开始),努力创造适应社会新现实的文化(未有穷期)。

三、你认为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什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品味,提高文化素养?

1.大学校园文化应与大学存在的目的相适应。

大学存在的目的为何:培养兲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格健全的人?抑或专门的职业训练场所?

高强度训练出来的学生托福考试可以满分,但交流能力低下; 文科考试高分的学生不兲备文雃的气质和高尚的理念; 政治考试的状元缺乏思想和激情。

这样的学生兲有极强的职业意识和竞争力,但缺乏对人的理解,没有个性和独立思

考的能力,符吅职场要求的工兲性。培养兲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格健全的人?

→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百家争鸣,兲有浓厚的学术气氛,各种学生文化团体积极活动,学生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专门的职业训练场所?

→灌输知识、训练技能,某种知识在实用中没有多少意义,就在教学中淘汰。(你认为应该如何?自抒己见)

83.说郁闷 【练习】

一、你是否像作者那样曾经染上郁闷?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郁闷?如何缓解郁闷?

1.(自抒己见)2.(回想自身经历)

3.自我排解(总结经验,重树信心;寄情山水、书籍)、向他人倾诉、共他。

二、现在“郁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口头禅,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1.郁闷的不同种类:

#人云亦云的“郁闷”,夸大细微的挫折感,意味着时髦。(大多归此类)#真正的“郁闷”,“基本上是一种在我们灱魂最深处有所不满的表现”,“灱魂失去了

哄骗自己的能力”。(佩索阿之“郁闷”)

2.应将第一种“郁闷”转化为第二种“郁闷”,才能使“郁闷”变得对人生真正有益。(以上仅供参考,可自由作答)

三、作者认为郁闷是灱魂登上真理之巅的通道,你对此有何见解? 阅读课文!!

原文一: “郁闷……是没有思想的思想,却需要人们竭尽全力投入思想;是没有感觉的感觉,却搅得正常卷入的感觉痛苦不堪;是无所期待时的期待,并且受害于对这种无所期待的深深厌恶。”

原文二:“郁闷„„是没有伤害的伤害,没有意向的期待,没有理由的思考„„它像是被一种

可恶的精灱所占有,被什么也不是的东西所完全蛊惑。” 结论一:郁闷给人们带来空虚和痛苦。结论二:郁闷兲有积极的反抗性。

结论三:利用好郁闷,可以促使我们面对问题,寻找生活的意义,进而积极进取,实现 自我价值。

译文 篇2

关于翻译的标准, 早在1898年, 严复先生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 就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 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 集汉唐以来译论之大成, 提出了“三字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 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著, 译笔流畅, 文字典雅。这一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翻译的主要特点与规律, 一经提出即为翻译界所承认和推崇, 为我国的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 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如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思果的“信、达、贴”、刘重德的“信、达、切”、张培基的“忠实、通顺”等, 都与其“信、达”相似, 只是提法有所改变。在《解构“信、达、雅”:翻译理论后起的生命——评叶维廉“破信、达、雅、:翻译后起的生命”》中, 罗选民提出“信、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 而“雅”则表现出一种对翻译的完美追求。翻译决不是奴性的活动, 它只有在表现出原作的风貌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时, 才具有生命。1935年, 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1964年,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 那就算是达到了‘化’境。……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致读起来不像译本, 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的东西。”

在《翻译概论》中, 姜倩, 何刚强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 还是现时通用的一般标准“忠实、通顺”四个字为好, 即译文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 而且读起来通顺易懂, 符合译入语规范。正如茅盾1954年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对于一般翻译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至少应该是用明白畅达的译文, 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简言之, 就是广为接受的“忠实”和“通顺”。

2 翻译标准之“达”

如上所述, 笔者以为判断译文的好坏, “信、达、雅”三者之中“达”乃关键。译文的通顺流畅与否不单单能检测出译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 也体现出译者的表达水平。同时, 通过检测译文是否流畅又可判断译者对于“忠实”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 如果片面追求忠实, 势必失去通顺, 实则“伪忠实”而已。关于译文的“通顺”, 笔者非常认可林语堂先生的有关论述。他认为“通顺”是指对译文读者负责。对于通顺的标准, 林语堂认为必须以句为本位, 而且必须完全根据译文读者的语言心理才能够使译文通顺。所谓“以句为本”就是以句为单位, 并非是字对字的翻译。而且他还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寻常作文之心理程序, 必是分析的而非组合的, 先有总意义而后分裂为一句之各部, 非先有零碎之辞字, 由此辞字而后组成一句之总意义;译文若求通顺之目的, 亦必以句义为先, 字义为后。”另外, 林语堂先生也强调每种语言特有的“语性”, 语法和句法的使用一定要针对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所谓的“通”与“不通”, 就是看语法和句法是否和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同, 相同就是“通”, 不同就是“不通”。同时, 林语堂认为译者如果能根据译文读者的语言心理来进行翻译, 就能达到通顺的标准。因为文化以及环境的不同, 让各种文化和环境下的读者的认知方法有差异, 同样的事物, 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下的人的看法会有不同。因此, 译者必须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语言心理进行翻译。

3 课文译文“不达”之分析

笔者本着以上翻译理论, 在进行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改项目“大学英语翻译课的实验与研究”中,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为翻译实例, 对其教学参考书的课文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课文的翻译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对现行的课文译文做一些分析和研究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本文主要以《新视野大学英语II》中的课文为例, 就译文的通顺性发表一家之言。《新视野大学英语》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目前是国内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普遍使用的教材之一。该教材所精选的课文行文地道, 句法规范, 难易适度, 是比较合适的大学英语学习素材。可是笔者在阅读其教参上所刊登的课文译文时, 却发现很多译文佶屈聱牙, 欧化语言比较严重, 相比英语原文, 译文逊色很多。单看译文, 很难相信其能作为课文供学生品读。依照林语堂先生的说法, 其译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译文读者的语言心理, 很多时候也没有以句为本位对原文进行翻译。笔者分析, 译文的不通顺大都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对于“忠实”的刻板理解;二是对于原文的理解只看到点未看到面。

3.1 过度“忠实”

“忠实”这一标准管制也束缚了很多的译者。很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地倾向于一种百分之一百地尊重译文的客观内容, 即从“字义”到“语序”等完全的忠实。如果这样来误解“忠实”这一标准, 那么翻译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了。这样的译文当然无法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也无法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如以下几例:

1) John Blandford, a tall young army officer, focused his eyesight on the clock to note the exact time. (unit 4 A Test of True Love)

约翰·布兰福德, 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 眼睛盯着大钟, 看确切的时间。

译文读起来很是别扭, 究其原因, 毛病在于译者对原文的亦步亦趋, 唯恐对原文不忠, 不惜以流畅为代价。此句可改译为:

约翰·布兰福德, 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时钟上的数字。

2) “...And she said that if you asked me to go out with you, I should tell you that she’s waiting for you in that big restaurant near the highway.” (unit 4 A Test of True Love)

“……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 我就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

此句是间接引语。“I should...”应是“she said”的宾语从句。译者当然能够理解到这一点, 可是在表达的时候却是生搬硬套, 过度忠实, 导致译文读起来佶屈聱牙, 并不流畅。此句可改译为:

“……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 就让我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

3) Normally, Americas do not assess their visitors in such relaxed surroundings over extended small talk;much less do they take them out for dinner, or around on the golf course while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trust. (unit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一般说来, 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价他们的客人的, 更不用说会在增进相互间信任的过程中带他们出去吃饭, 或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球。

原文“while...”引导的是一个伴随性的状语从句, 译者理解的非常确切, 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却太拘泥于该词的本意, 译为“在……过程”中, 使得译文欧化痕迹明显。此句可改译为:

一般说来, 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价他们的客人的, 更不用说会通过带他们出去吃饭, 或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球来增进相互间的信任。

从以上三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忠实”并不是以要求译者一定要不分场合地死死抱住原文的词、句及表层意思不放。其实在翻译过程中, 当两种文字出现剧烈冲突时, 译者要尽量从译文的读者心理出发, 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译文通顺流畅。译者这样做也是体现出一种忠诚, 而且是一种真正的忠诚, 因为这样的译文更能满足译文读者的心理, 达到翻译的目的。

3.2 见“点”不见“面”

见“点”不见“面”其实也可以说是译者对“忠实”这一标准肤浅理解的后遗症。某些译者在翻译文章的时候, 着眼点仅限于一个单词, 或者一个句子, 而不会着眼于一个段落或一个语篇。其实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要进行两个步骤。第一步理解, 第二步表达。而译者往往在走第一步的时候就掉以轻心, 没能够吃透原文, 进行点线面的分析。如以下几例:

4) Six minutes to six, said the digital clock over the information desk in Grand Central Station. (unit4 A Test of True Love)

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显示:差六分六点。

此例是课文A Test of True Love的第一句。原文把宾语前置, 很明显是起强调作用。尤其是作为整篇文章的开头句, “Six minutes to six”在此句里得到非常好的突出, 并且在全文也起了一个时间线索的作用。可是译文却未能翻译出原文的效果。译文中, “数字钟”前面过长的修饰语“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一下子就击碎了原文渲染的较为紧张的气氛。显然, 译者在此处并未拘泥于形式的忠实, 而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语序做了调整。可惜在调整的同时并没有做一个语篇的宏观调控。笔者以为此处的翻译不宜调整句子语序, 可直译为:

五点五十四——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赫然显示。

5) Uncontrollably, he made one step closer to her.Then he saw Hollis Meynell. (unit4 A Test of True Love)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后, 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在译文中, “then”被翻译成了“然后”, 似乎也比较通顺, 然而将上下两句联系起来, 我们不难看出, 上文的“her”并非下文的“Hollis Meynell”。事实上, 原文作者正是想通过副词“then”进行前后对比, 创造出一个让人失望和尴尬的故事情景。而译文只是把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翻译出来, 作者所欲渲染的突发效果并未得到忠实地再现。“then”在此句中可理解为“当时, 那时”的意思。所以此句可改译为:

他不由自主向她靠近了一步。然而此刻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虽然原文没有表达转折的连接词, 但是此译文大胆添加“然而”一词, 把原文上下两句中的内在对比和转折的含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6) Gail and I had no illusions about what the future held for us as a married, mixed couple in America. (unit3 Marriage Across Nations)

对于成为居住在美国, 异族通婚的夫妻, 我和盖尔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译文非但句子内部不通顺, 而且原文在整篇课文中具备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流失了。建议改译为:

对于要成为居住在美国的异族通婚夫妻, 我和盖尔对未来从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译文中“要”和“从”的添加把“我和盖尔”的结婚打算解释清楚, 也强化了语气, 更重要的是把此句的上下文也连贯起来, 通篇读起来自然、流畅。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能够获得大部分本专科院校的青睐, 这跟它的课文选编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单拿第二册来说, 十个单元二十篇课文篇篇精彩, 难易适度, 是不可多得的大学英语教材之一。所以在翻译这些课文时也应该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对课文不单单要有一个微观的字词句的理解, 也要有一个宏观的语篇及其情感的理解, 如此全面细致的“理解”才会有一个真正“忠实”而“通顺”的表达。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忠实”和“通顺”这两大翻译标准对于初学翻译者的重要性;而“通顺”更是检测初学者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片面地追求忠实, 如对字义和语序等的亦步亦趋, 过度忠实;亦或翻译时没有做一个语篇翻译的宏观调控, 译文则很难能够通顺, 获取“达”的效果。而在翻译练习过程中, 练习者在做完初步的翻译工作之后, 可以抛弃原文, 重读译文, 直接从译文出发来找出译文当中不通顺的地方, 然后再次地重读原文, 再次地进行上下文甚至全篇的通读和考量, 来选择更为合适和通顺的译文。在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采纳这种“只读译文”的方法, 让学生找出“别扭, 不对劲”的译文, 再重读原文修改译文。在如此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对原文有一个非常透彻的理解, 同时对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也会有一个细节性的体会,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有非常大的意义。总之, 翻译工作严肃艰辛, 学习者只要在一定的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精益求精, 译文则定能越改越好, 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思果.翻译新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黄敏.翻译标准与译文质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28 (4) :115-118.

[4]蒋焕新.论林语堂的翻译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 8 (3) :113-114.

[5]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译文 篇3

关键词:目的论;《功夫熊猫》;配音译文;字幕译文

一、引言

影视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有助于翻译研究的完善,而翻译研究则使影视翻译研究更全面地展开。在西方,许多翻译理论被运用到影视翻译研究中,其中目的论是被运用的最多的一个理论。

二、目的论

目的论是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影响深远,功能学派有时也被称为目的学派。目的论与那些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翻译理论有所不同。它并不十分强调原文,或原文对原文读者的影响,或原文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重点关注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而这些功能和目的是由委托者的要求决定的。

目的原则,即指任何翻译都是有目的的,即由委托者的需要所决定的译文的功能及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目的受到译文读者、译文语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既然是由委托者决定译文的目的,那么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委托者提出的翻译要求。翻译要求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译文的预期功能;第二,译文的读者;第三,译文传输的渠道;第四,译文使用的时间和地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是翻译要求详细说明了委托者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译文。

三、电影翻译的目的原则和技巧——以电影《功夫熊猫》汉译为例

(一)丰富语义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并不是以原文本为基础的符号翻译,而是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电影《功夫熊猫》虽然集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它始终是“美国造”。由于该片的喜劇定位及全球市场策略,片中对白基本上遵循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措辞多较平实、口语化。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译文过于简单直白,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语言的感染力将大打折扣,因此,译者应该从本国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尽量在保留原文主要内容的同时,力求增加语义层次,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生动。请看以下几例:

例: Legend tells of legendary warrior whose Kung Fu skills were the stuff of legend. He trave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worthy foes

(配音版)传说中有位传奇大侠,他武艺高强,一身传奇功夫。他云游四方,寻找实力相当的对手。

(字幕版)相传有位传奇大侠,他的功夫出神入化,他浪迹天涯,一路行侠仗义。又译:传奇故事传诵着一名传奇武士,他的功夫无人能敌,谓之传奇。他走遍天涯,独孤求败。

两种译文中,译者在充分理解剧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对原语句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将英文长句拆分为几个短句,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另外,译文中多使用四字成语,语言简练,而且“武艺高强”、“云游四方”、“出神入化”、“行侠仗义”和“独孤求败”等均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武侠词汇,契合了全片的功夫主题。字幕译文并未完全忠实于原文,译者采用归化策略,在个别字词的处理上煞费苦心,没有将“stuff”、“in search of”等词精确直译,避免了译文的平淡无味。译文对原文语义的丰富符合该电影的创作主旨,既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又使原本平淡的语言摇曳生姿,配合画面,更加传神。

(二)语言风格的再现

译制片译者不但要保证译文对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应根据电影类型的差异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使片中人物的对白符合影片整体风格。对白是电影的主体,对白的风格反映了影片的语言风格。《功夫熊猫》是动作、喜剧、家庭等类型电影的集大成者,有报道称,该片放映中,电影院里每隔几分钟就会传出笑声,该片的喜剧效果可见一斑。请看下例:

例: You picking on my friends?Get ready to get thunder. I am coming at you with crazy feet. Come on,I am a blur. You've never seen bear style. You've only seen praying mantis or monkey style or I should come at you snickety—snake.

(配音版)你敢欺负我朋友,我打得你满脸桃花开。我用脚丫子问候你,我看你怎么办。我左晃,我右晃。你没看见过熊猫拳吧,你只见过膛螂捕蝉什么的,或试试猴子耍宝,或者来下金蛇狂舞。

(字幕版)居然想找我兄弟麻烦,找死吧。让你尝尝我无影脚的厉害。你把我惹毛了,让你见识下熊拳。大概你也只看过膛螂拳、猴拳、蛇刁手。

四、结语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电影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活动,为人们打开了解异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无论译者采取何种技巧或策略,电影翻译的最高目标应该是让译入语观众能够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了解源片传递的文化和情感信息,体验与源语观众同样的感动和感受。电影《功夫熊猫》的汉译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因而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因此,电影翻译工作者应该遵循翻译的目的原则,通过创造性的翻译实践,使影片观众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欣赏异彩纷呈的各类影片,实现电影的文化及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 影视翻译一一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1)

[2]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25

[3] 许钧. 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 牟丽. 论再创造和影视翻译[J]. 山东外语教学,2006(3)

作者简介:

古诗二级注音译文 篇4

1.《悯农

(二)》唐 李绅 chūn zhǒnɡ yí lì sù,春 种 一 粒 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秋 收 万 颗 子。sì hǎi wú xián tián,四 海 无 闲 田,nïnɡ fū yïu â sǐ。农 夫 犹 饿 死。

〖译文〗 春天中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全国没有一块田地是空闲的,但是还有农夫饿死。表现了社会的黑暗。2.《鹿柴》唐 王维 kōnɡ shān bú jiàn rãn,空 山 不 见 人,dàn wãn rãn yǔ xiǎnɡ。但 闻 人 语 响。fǎn jǐnɡ rù shēn lín,返 景 入 深 林,fù zhào qīnɡ tái shànɡ。复 照 青 苔 上。

〖译文〗 此诗描写夕阳林深的动人景色。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3.《青松》当代 陈毅 dà xuě yā qīnɡ sōnɡ, 大 雪 压 青 松 , qīnɡ sōnɡ tǐnɡ qiě zhí.青 松 挺 且 直.yāo zhī sōnɡ ɡāo jiã, 要 知 松 高 洁 , dài dào xuě huà shí.待 到 雪 化 时.〖译文〗 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4.《渡易水歌》 战国 荆轲 fēnɡ xiāo xiāo xī yì shuǐ hán,风 萧 萧 兮 易 水 寒,zhuànɡ shì yí qù xī bú fù hái。壮 士 一 去 兮 不 复 还。

〖译文〗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5.《牧童》 唐 刘驾 mù tïnɡ jiàn kâ bài,牧 童 见 客 拜,shān ɡuǒ huái zhōnɡ luî。山 果 怀 中 落。zhîu rì qū niú ɡuī,昼 日 驱 牛 归,qián xī fēnɡ yǔ â。前 溪 风 雨 恶。

〖译文〗 此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6.《送别》 唐 王维 shān zhōnɡ xiānɡ sînɡ bà,山 中 相 送 罢,rì mù yǎn chái fēi。日 暮 掩 柴 扉。chūn cǎo nián nián lǜ,春 草 年 年 绿,wánɡ sūn ɡuī bu ɡuī ? 王 孙 归 不 归 ?

〖译文〗 在山中送别了你,太阳落山时把柴门掩上。春草年年转绿,不知你能不能回来。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依依难 3 舍的深厚友情,表现了送别友人后诗人寂寞和思念的心情。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7.《送灵澈》 唐 刘长卿 cānɡ cānɡ zhú lín sì,苍 苍 竹 林 寺,yǎo yǎo zhōnɡ shēnɡ wǎn。杳 杳 钟 声 晚。hã lì dài xiã yánɡ,荷 笠 带 斜 阳,qīnɡ shān dú ɡuī yuǎn。青 山 独 归 远。

〖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如果把这首诗比作画卷,当人们把卷轴缓慢地舒展开来,遥见群山青岱,竹树云烟;近看是一轮依恋人间行将西沉的骄阳和一个荷笠远去的孤独身影。这是一幅清冷淡远的山人夕照图。8.《京师得家书》 明 袁凯 jiānɡ shuǐ sān qiān lǐ,江 水 三 千 里,jiā shū shí wǔ xínɡ。家 书 十 五 行。hánɡ hánɡ wú biã yǔ,行 行 无 别 语,zhǐ dào zǎo huán xiānɡ。只 道 早 还 乡。

〖译文〗 我的家远在千里外的江南水乡,今天接到一封家书,信上的内容并不多,没有别的话,只是叮嘱我早早回到家乡。9.《寻胡隐君》 明 高启 dù shuǐ fù dù shuǐ,渡 水 复 渡 水,kàn huā hái kàn huā。看 花 还 看 花。chūn fēnɡ jiānɡ shànɡ lù,春 风 江 上 路,bù juã dào jūn jiā。不 觉 到 君 家。

〖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10.《鸟鸣涧》 唐 王维 rãn xián ɡuì huā luî,人 闲 桂 花 落,yâ jìnɡ chūn shān kōnɡ。夜 静 春 山 空。yuâ chū jīnɡ shān niǎo,月 出 惊 山 鸟,shí mínɡ chūn jiàn zhōnɡ。时 鸣 春 涧 中。

〖译文〗 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11.《蚕妇》 宋 张俞 zuï rì rù chãnɡ shì,昨 日 入 城 市,ɡuī lái lâi mǎn jīn。归 来 泪 满 巾。biàn shēn luï qǐ zhě,遍 身 罗 绮 者,bú shì yǎnɡ cán rãn。不 是 养 蚕 人。

〖译文〗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说社会的不公平,贫富的差距。昨天去城里,回来泪水沾湿了毛巾,那些身上穿着丝绸的富人们啊,都不是养蚕出身的。12.《梅花》宋 王安石 qiánɡ jiǎo shù zhī mãi,墙 角 数 枝 梅,línɡ hán dú zì kāi。凌 寒 独 自 开。yáo zhī bú shì xuě,遥 知 不 是 雪,wãi yǒu àn xiānɡ lái。为 有 暗 香 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13.《春游湖》 宋 徐府

shuānɡ fēi yàn zi jǐ shí huí ? 双 飞 燕 子 几 时 回 ? jiá àn táo huā zhàn shuǐ kāi。夹 岸 桃 花 蘸 水 开。chūn yǔ duàn qiáo rãn bú dù,春 雨 断 桥 人 不 度,xiǎo zhōu chēnɡ chū liǔ yīn lái。小 舟 撑 出 柳 阴 来。

〖译文〗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春天游湖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蘸水”、“春雨断桥”、“小舟撑出柳阴”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勾画出了一幅生动优美的春景图。14.《送春》 宋 王令

sān yuâ cán huā luî ɡânɡ kāi,三 月 残 花 落 更 开,xiǎo yán rì rì yàn fēi lái。小 檐 日 日 燕 飞 来。zǐ ɡuī yâ bàn yïu tí xuâ,子 规 夜 半 犹 啼 血,bú xìn dōnɡ fēnɡ huàn bù huí。不 信 东 风 唤 不 回。

〖译文〗 暮春三月,花谢了又开;低矮的屋檐下天天有小燕子飞来。子规鸟不分白天、黑夜地啼叫,只到啼出血来。它们不信春风呼唤不回。15.《四时田园》 宋 范成大 zhîu chū yún tián yâ jì má,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cūn zhuānɡ ãr nǚ ɡâ dānɡ jiā。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tïnɡ sūn wâi jiě ɡînɡ ɡēnɡ zhī,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yě bànɡ sānɡ yīn xuã zhǒnɡ ɡuā。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译文〗 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6.《渔歌子》 唐 张志和 xī sā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táo huā liú shuǐ ɡuì yú fãi。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qīnɡ ruî lì,lǜ suō yī,青 箬 笠,绿 蓑 衣,xiã fēnɡ xì yǔ bù xū ɡuī。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译文〗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17.《蜂》 唐 罗隐

bú lùn pínɡ dì yǔ shān jiān,不 论平地 与 山 尖,wú xiàn fēnɡ ɡuānɡ jìn bâi zhàn。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cǎi dã bǎi huā chãnɡ mì hîu,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wãi shuí xīn kǔ wãi shuí tián ?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18.《田园乐》 唐 王维 táo hïnɡ fù hán sù yǔ,桃 红 复 含 宿 雨,liǔ lǜ ɡânɡ dài zhāo yān。柳 绿 更 带 朝 烟。huā luî jiā tïnɡ wâi sǎo,花 落 家 童 未 扫,yīnɡ tí shān kâ yïu mián。莺 啼 山 客 犹 眠。

〖译文〗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蹄鸣,山客还在酣睡。19.《城南》 宋 曾巩

yǔ ɡuî hãnɡ tánɡ shuǐ mǎn dī,雨 过 横 塘 水 满 堤,luàn shān ɡāo xià lù dōnɡ xi。乱 山 高 下 路 东 西。

yì fān táo lǐ huā kāi jìn,一 番 桃 李 花 开 尽,wãi yǒu qīnɡ qīnɡ cǎo sâ qí。惟 有 青 青 草 色 齐。

〖译文〗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此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20.《画眉鸟》 宋欧阳修

bǎi zhuàn qiān shēnɡ suí yì yí,百 啭 千 声 随 意 移,shān huā hïnɡ zǐ shù ɡāo dī ; 山 花 红 紫 树 高 低 ; shǐ zhī suǒ xiànɡ jīn lïnɡ tīnɡ,始 知 锁 向 金 笼 听,bù jí lín jiān zì zɑi tí。不 及 林 间 自 在 啼。

〖译文〗 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写景),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抒情)。21.《逢入京使》唐 岑参

ɡù yuán dōnɡ wànɡ lù màn màn,故 园 东 望 路 漫 漫,shuānɡ xiù lïnɡ zhōnɡ lâi bù ɡān。双 袖 龙 钟 泪 不 干。mǎ shànɡ xiānɡ fãnɡ wú zhǐ bǐ,马 上 相 逢 无 纸 笔,pínɡ jūn chuán yǔ bào pínɡ ān。凭 君 传 语 报平安。

〖译文〗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22.《菊花》 唐黄巢

dài dào qiū lái jiǔ yuâ bā,待 到 秋 来 九 月 八,wǒ huā kāi jìn bǎi huā shā。我 花 开 尽 百 花 杀。

chōnɡ tiān xiānɡ zhân tîu chánɡ ān,冲 天 香 阵 透 长 安,mǎn chãnɡ jìn dài huánɡ jīn jiǎ。满 城 尽 带 黄 金 甲。

〖译文〗 等到九月九菊花节那一天(九月八是为了押韵),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23.《送别》 隋朝民歌

yánɡ liǔ qīnɡ qīnɡ zháo dì chuí,杨 柳 青 青 着 地 垂,yánɡ huā màn màn jiǎo tiān fēi,扬 花 漫 漫 搅 天 飞,liǔ tiáo zhã jìn huā fēi jìn,柳 条 折 尽 花 飞 尽,jiâ wân xínɡ rãn ɡuī bu ɡuī。借 问 行 人 归 不 归。

〖译文〗 杨柳青青、杨花飞舞,送你远去,不知什么时候你才能回来,分别的这段日子,我该是多么牵挂、多么想念。24.《春日》 宋 秦观

yì xī qīnɡ lãi luî wàn sī,一 夕 轻 雷 落 万 丝,jì ɡuānɡ fú wǎ bì cēn cī。霁 光 浮 瓦 碧 参 差。yǒu qínɡ sháo yào hán chūn lâi,有 情 芍 药 含 春 泪,wú lì qiánɡ wēi wî xiǎo zhī。无 力 蔷 薇 卧 晓 枝。

〖译文〗 昨夜里轻轻的雷声携带来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晨光里琉璃绿瓦上反射的浮光阴暗不一。多情的芍药上雨珠点点似在含泪欲滴,经历了雨的蔷薇花在朝阳中躺在嫩枝上。25.《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sì yuâ qīnɡ hã yǔ zhà qínɡ,四 月 清 和 雨 乍 晴,nán shān dānɡ hù zhuǎn fēn mínɡ。南 山 当 户 转 分 明。ɡânɡ wú liǔ xù yīn fēnɡ qǐ,更 无 柳 絮 因 风 起,wãi yǒu kuí huā xiànɡ rì qīnɡ。惟 有 葵 花 向 日 倾。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26.《山亭夏日》 唐 高骈

lǜ shù yīn nïnɡ xià rì chánɡ,绿 树 阴 浓 夏 日 长,lïu tái dào yǐnɡ rù chí tánɡ。楼 台 倒 影 入 池 塘。shuǐ jīnɡ lián dînɡ wēi fēnɡ qǐ,水 晶 帘 动 微 风 起,mǎn jià qiánɡ wēi yí yuàn xiānɡ。满 架 蔷 薇 一 院 香。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27.《乐游原》 唐 李商隐 xiànɡ wǎn yì bú shì,向 晚 意 不 适,qū chē dēnɡ ɡǔ yuán。驱 车 登 古 原。xī yánɡ wú xiàn hǎo,夕 阳 无 限 好,zhǐ shì jìn huánɡ hūn。只 是近黄 昏。

〖译文〗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28.《夏日》 宋 范成大

mãi zǐ jīn huánɡ xìnɡ zi fãi,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mài huā xuě bái cài huā xī。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rì chánɡ lí luî wú rãn ɡuî,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wãi yǒu qīnɡ tínɡ jiá diã fēi。唯 有 蜻 蜓 蛱 蝶 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9.《新凉》 宋 徐玑

shuǐ mǎn tián chïu dào yâ qí,水 满 田 畴 稻 叶 齐,rì ɡuānɡ chuān shù xiǎo yān dī。日 光 穿 树 晓 烟 低。huánɡ yīnɡ yě ài xīn liánɡ hǎo,黄 莺 也 爱 新 凉 好,fēi ɡuî qīnɡ shān yǐnɡ lǐ tí。飞 过 青 山 影 里 啼。

〖译文〗 这首诗记下了炎热之后初凉的晨雾景象。首句用“稻叶齐”,点明季节时间是在正夏之季,二句用“日光穿树”点出白天,“晓烟低”更为具体,说明时间是上午日出雾即将消去的时间。三四两句联系诗题,把黄莺“影里啼”的原因写出,同人一样“也爱新凉好”,既有察已知人的手法,也把黄莺人格化了。诗虽无抒怀,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呤即出。30.《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yïu rãn wǔ línɡ qù,游 人 五 陵 去,bǎo jiàn zhí qiān jīn。宝 剑 值 千 金。fēn shǒu tuō xiānɡ zânɡ,分 手 脱 相 赠,pínɡ shēnɡ yí piàn xīn。平生 一 片 心。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31.《雨晴》唐 王驾

yǔ qián chū jiàn huā jiān ruǐ,雨 前 初 见 花 间 蕊,yǔ hîu quán wú yâ dǐ huā。雨 后 全 无 叶 底 花。fēnɡ diã fēn fēn ɡuî qiánɡ qù,蜂 蝶 纷 纷 过 墙 去,quâ yí chūn sâ zài lín jiā。却 疑 春 色 在 邻 家。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蜜蜂蝴蝶就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我真怀疑春色在隔壁人家的院子里。32.《采莲曲》 唐王昌龄 hã yâ luï qún yí sâ cái,荷 叶 罗 裙 一 色 裁,fú rïnɡ xiànɡ liǎn liǎnɡ biān kāi。芙 蓉 向 脸 两 边 开。luàn rù chí zhōnɡ kàn bú jiàn,乱 入 池 中 看 不 见,wãn ɡē shǐ jiào yǒu rãn lái。闻 歌 始 觉 有 人 来。

〖译文〗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33.《村居》 清 高鼎

cǎo zhǎnɡ yīnɡ fēi âr yuâ tiān,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fú dī yánɡ liǔ zuì chūn yān。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ãr tïnɡ sàn xuã ɡuī lái zǎo,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mánɡ chân dōnɡ fēnɡ fànɡ zhǐ yuān。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34.《古朗月行》 唐李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â,小 时 不 识 月,hū zuî bái yù pán。呼 作 白 玉 盘。yîu yí yáo tái jìnɡ,又 疑 瑶 台 镜,fēi zài qīnɡ yún duān。飞 在 青 云 端。xiān rãn chuí liǎnɡ zú,仙 人 垂 两 足,ɡuì shù hã tuán tuán。桂 树 何 团 团。bái tù dǎo yào chãnɡ,白 兔 捣 药 成,wân yán yǔ shuí cān ? 问 言 与 谁 餐 ?

〖译文〗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仙娥与桂树,在月中隐隐浮现。玉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而制这仙丹。35.《安宁道中即事》 清王文治 yâ lái chūn yǔ rùn chuí yánɡ,夜 来 春 雨 润 垂 杨,chūn shuǐ xīn shēnɡ bù mǎn tánɡ。春 水 新 生 不 满 塘。rì mù pínɡ yuán fēnɡ ɡuî chù,日 暮平原 风 过 处,cài huā xiānɡ zá dîu huā xiānɡ。菜 花 香 杂 豆 花 香。

〖译文〗 春夜的小雨滋润着杨柳枝条,池塘里的水涨起来还没满.黄昏时平原上阵阵风儿吹过,那菜花的香味里还夹杂着豆花的香味.

36.《卜算子》 宋 李之仪 wǒ zhù chánɡ jiānɡ tïu,我 住 长 江 头,jūn zhù chánɡ jiānɡ wěi。君 住 长 江 尾。rì rì sī jūn bú jiàn jūn,日 日 思 君 不 见 君,ɡînɡ yǐn chánɡ jiānɡ shuǐ。共 饮 长 江 水。cǐ shuǐ jǐ shí xiū ? 此 水 几 时 休 ? cǐ hân hã shí yǐ ? 此 恨 何 时 已 ?

zhǐ yuàn jūn xīn sì wǒ xīn,只 愿 君 心 似 我 心,dìnɡ bú fù xiānɡ sī yì。定 不 负 相 思 意。

〖译文〗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我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37.调笑令 唐 韦应物 hú mǎ,hú mǎ,胡 马,胡 马,yuǎn fànɡ yàn zhī shān xià。远 放 燕 支 山 下。pǎo shā pǎo xuě dú sī,跑 沙 跑 雪 独 嘶,dōnɡ wànɡ xī wànɡ lù mí。东 望 西 望 路 迷。mí lù,mí lù,迷 路,迷 路,biān cǎo wú qiïnɡ rì mù。边 草 无 穷 日 暮。

〖译文〗 这首词写的是边塞,通过一匹骏马焦躁不安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氛围。韦应物充分运用了这个词调的急促节奏和反复重叠句式,将它与词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38.《浣溪沙》 宋 晏殊 yì qǔ xīn cí jiǔ yì bēi。一 曲 新 词 酒 一 杯。qù nián tiān qì jiù tínɡ tái。去 年 天 气 旧 亭 台。xī yánɡ xī xià jǐ shí huí ? 夕 阳 西 下 几 时 回 ? wú kě nài hã huā luî qù,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sì cãnɡ xiānɡ shí yàn ɡuī lái。似 曾 相 识 燕 归 来。xiǎo yuán xiānɡ jìnɡ dú pái huái。小 园 香 径 独 徘 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39.《王戎识李》 宋 刘义庆 wánɡ rïnɡ qī suì,王 戎 七 岁,chánɡ yǔ zhū xiǎo ãr yïu。尝 与 诸 小 儿 游。

kàn dào biān lǐ shù duō zǐ zhã zhī,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zhū ãr jìnɡ zǒu qǔ zhī,诸 儿 竞 走 取 之,wãi rïnɡ bú dînɡ。唯 戎 不 动。rãn wân zhī,dá yuē : 人 问 之,答 曰 : “ shù zài dào pánɡ ãr duō zǐ,” 树 在 道 旁 而 多 子,cǐ lǐ bì kǔ。“ 此 李 必 苦。” qǔ zhī,xìn rán。取 之,信 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孩们一起玩耍。路边的李树上结了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那些小孩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回答道:“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将李子取下来,的确如此。40.《女娲补天》 wǎnɡ ɡǔ zhī shí,往 古 之 时,sì jí fâi,jiǔ zhōu liâ,四 极 废,九 州 裂,tiān bù jiān fù,dì bù zhōu zǎi。天 不 兼 覆,地 不 周 载。huǒ liàn yàn ãr bú miâ,火 爁 焱 而 不 灭,shuǐ hào yánɡ ãr bù xī。水 浩 洋 而 不 息。měnɡ shîu shí zhuān mín,猛 兽 食 颛 民,zhì niǎo juã lǎo ruî。鸷 鸟 攫 老 弱。

yú shì nǚ wā liàn wǔ sâ shí yǐ bǔ cānɡ tiān,于 是 女 娲 炼 五 色 石 以 补 苍 天,duàn áo zú yǐ lì sì jí,断 鳌 足 以 立 四 极,shā hēi lïnɡ yǐ jì jì zhōu,杀 黑 龙 以 济 冀 州,jī lú huī yǐ zhǐ yín shuǐ。积 芦 灰 以 止 淫 水。cānɡ tiān bǔ,sì jí zhânɡ,苍 天 补,四 极 正,yín shuǐ hã,jì zhōu pínɡ,淫 水 涸,冀 州平,jiǎo chïnɡ sǐ,zhuān mín shēnɡ。狡 虫 死,颛 民 生。

〖译文〗(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最后还有一句:背方州,抱圆天。)

课文样件译文 篇5

表示开证跟单信用证的开立

Func

SWIFT 环银电协(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信用证

MSGACK DWS7651 Auth OK, keyB30407186423644D,BKCHCNBJHSBCHKHH

record87580

3Basic HeaderF01 BKCHCNBJA4001274311389

基本字号

Application Header0 700 1411 050523 HSBCHKHHDHKH 0760552387 050523

1411 N

开证行

汇丰银行*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HONG KONG

各香港办事处及总部*(ALL HK OFFICES AND HEAD OFFICE)

User HeaderService Code103:

Bank.Priority113:

Msg User Ref.108: 143090658

Info.From CI115:

Sequence of Total:*27: 1/1

电文页次

Form of Doc.Credit*40 A: IRREVOCABLE

跟单信用证形式不可撤销

Doc.Credit Number*20: DC NPH182503

跟单信用证号码DC NPH182503

Date of Issue31 C: 050523

开证日期2005年5月23日

Expiry*31 D: Date 050804PlaceCHINA

信用证有效期日期:2005年8月4日地点:中国

Applicant*50: FUNDINS TORONTO, CANADA

信用证开证申请人56 TOWER STREET, TORONTO, CANADA

加拿大多伦多Fundins 公司

加拿大多伦多托尔大街56号

Beneficiary*59: GUANGDONG WHOLE ARTS TRADING COMPANY

信用证受益人FINANCE BUILDING35-39,ZHONGSHAN ROAD 7, GANGZHOU, CHINA

广东鸿艺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广州中山路7号金融大厦35-39楼

Amount*32B:CurrencyUSDAmount38,963.80

信用证金额币种美元金额:三万八千九百六十三

点八零美元

Pos./Neg.Tol.(5)39A: 05 / 05

金额上下浮动允许的最大范围:上下浮动5%

Available with/by*41A: ANY BANK

指定的有关银行及BY NEGOTIATION

信用证的兑付方式自由议付

Drafts at…42C : SIGHT FOR FULL INVOICE OF GOODS

汇票付款期限: 金额为发票全额的即期汇票

Drawee42A : ISSUING BANK

汇票付款人开证行

Partial Shipments43P : ALLOWED

分批装运条款允许分批装运

Transshipment43 T: ALLOWED

转船条款允许转船

Loading in Charge44A: ANY PORT IN CHINA

装船、发运和接收监管的地点中国任意港口

For Transport to …44 B: TORONTO, CANADA

货物发运的最终目的地加拿大多伦多

Latest Date of Ship.44 C: 050720

最迟装船期2005年7月20日

Descript.Of Goods45 A:

货物描述CIF TORONTO, CANADA

CIF加拿大多伦多

1)20,000 PCS OF CORN BASKET AT USD1.40/PC

AS PER PURCHASE ORDER NO:7980/05/FK

2万个玉米篮子,每个1.4美元,按7980/05/FK号订单

2)12,182 PCS OF RATTAN BASKET AT USD0.90/PCAS PER PURCHASE ORDER NO:7990/05/FK

12,185个藤篮子,每个0.90美元,按7990/05/FK号订单

Documents Required46A:

单据要求

+ SIGNED COMMERCIAL INVOICE IN TRIPLICATE CONSIGNED TO

FUNDINS TORONTO, CANADA AND CERTIFYING THAT GOODS ARE IN

CONFORMITY WITH THOSE DESCRIBED ON THE PROFORMA INVOICE

NO.E-11 13001/6 DATED FEB.21, 2005

已签署的以加拿大多伦多的FUNDINS为抬头人的商业发票一式三份,证明货

物与2005年2月21日出具的第E-11 13001/6号形式发票中描述的一致.+ PACKING LIST IN TRIPLICATE SHOWING NET WEIGHT, GROSS WEIGHT

AND MEASUREMENT PER PACKAGE.装箱单一式三份,注明每件包装的净重,毛重及体积.+ FULL SET ORIGINAL CLEAN ON BOARD OCEAN BILLS OF LADING

MADE OUT TO ORDER, BLANK ENDORSED, MARKED FREIGHT

PREPAID AND NOTIFY APPLICANT WITH FULL ADDRESS.全套清洁已装船海运提单,做成空白抬头,空白背书, 注明运费预付,并通知开

证申请人同时提供详细地址。

+ INSURANCE POLICY OR CERTIFICATE BLANK ENDORSED FOR FULL

CIF VALUE PLUS 10 PERCENT COVERING W.A.AND SRCC

INCLUDING W/W CLAUSE AS PER CIC.CLAIMS, IF ANY, WILL BE

PAYABLE AT DESTINATION IN CURRENCY OF DRAFT.保险单或保险凭证,空白背书,按CIF价的110%投保《中国保险条款》的水

渍险和罢工、暴动、民变险,含仓至仓条款.如有索赔,将按汇票币种在目的港赔付.+ CERTIFICATE OF ORIGIN

原产地证

+ BENEFICIARY’S CERTIFICATE CERTIFYING THAT ONE SET OF

SHIPPING DOCUMENTS HAS BEEN FAXED TO APPLICANT WITHIN 1

DAY AFTER SHIPMENT.受益人证明,证明一套运输单据已经在装船后1天内传真给开证申请人.+ COPY OF TELEX/FAX SENT BY BENEFICIARY TO APPLICANT ON OR

BEFORE B/L ON BOARD DATE CONTAINING ALL SHIPMENT DETAILS,INCLUDING: AMOUNT, GROSS WEIGHT, NET WEIGHT, CARTONS NO,VESSEL NAME AND B/L NO.NO.OF THIS L/C AND RELEVANT S/C TO

BE MENTIONED.受益人在B/L装船日当天或之前发送给开证申请人一份含所有装船详情的电

传/传真的副本,包括: 金额、毛重、净重、箱数、船名、B/L号码、L/C及

相关S/C号码。

Additional Cond.47A:

特别条款

+ SHIPMENT MUST BE EFFECTED THROUGH “ROCKWOOD SHENZHEN”

CHINA AND B/L TO EVIDENCE THIS EFFECT IS REQUIRED.货物装运须由‘ROCKWOOD 深圳’承担,且须在提单中证实此事。

+ 5 PERCENT MORE OR LESS IN QUANTITY OF EACH ITEM ACCEPTABLE允许每种货物的数量溢短装5%.+ BILL OF LADING MUST SHOW ACTUAL NAME OF PORT OF LOADING.提单必须指明装货港具体名称

+ A DISCREPANCY FEE OF HKD400.00 OR EQUIVALENT CHARGE PLUS

ALL RELATIVE CABLE CHARGES WILL BE DEDUCTED FROM THE

REIMBURSEMENT CLAIM FOR EACH PRESENTATION OF DISCREPANT

DOCUMENTS UNDER THIS DC.NOTWITHSTANDING ANY

INSTRUCTIONS TO THE COUNTRARY, THESE CHARGES SHALL BE

FOR THE ACCOUNT OF BENEFICIARY.400港元或相等的不符点费加上全部相关电报费将从本信用证项下每次提交的、含有不符点的单据的索偿中扣除。如果没有相反的指示,此项费用将由

受益人承担。

WE WILL COLLECT FROM THE BENEFICIARY AN ADDITIONAL FEE

EQUIVALENT TO HKD200.00 PER MONTH OR PART THEREOF IF THE

DOCUMENTS REMAIN UNACCEPTED/UNPAID DUE TO DISCREPANCY

FOR MORE THAN 1 MONTH AFTER OUR RECEIPT.如果我行(开证行)接收的单据,由于存在不符点仍然不被接受或兑付超过一

个月, 我行(开证行)将每月或一段时间从受益人处收取相当于200港币的额

外费用

+ DOCUMENTS TO BE PRESENTED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SHIPMENT DATE BUT WITHIN THE VALIDITY OF THE CREDIT.所有单据必须在装船后15天内提交议付,但不得超过信用证有效期。

+ NOTWITHSTANDING THE PROVISIONS OF UCP 500, IF WE GIVE

NOTICE OF REFUSAL OF DOCUMENTS PRESENTED UNDER THIS

CREDIT WE SHALL, HOWEVER RETAIN THE RIGHT TO ACCEPT A

WAIVER OF DISCREPANCIES FROM THE APPLICANT AND, SUBJECT

TO SUCH WAIVER BEING ACCEPTABLE TO US, TO RELEASE

DOCUMENTS AGAINST THAT WAIVER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PRESENTER PROVIDED THAT NO WRITTEN INSTRUCTION TO THE

CONTRARY HAVE BEEN RECEIVED BY US FROM THE PRESENTER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E DOCUMENTS.ANY SUCH RELEASE

PRIOR TO RECEIPT OF CONTRARY INSTRUCTIONS SHALL NOT

CONSTITUTE A FAILURE ON OUR PART TO HOLD THE DOCUMENTS

AT THE PRESENTER’S RISK AND DISPOSAL, AND WE WILL HAVE NO

LIABILITY TO THE PRESENTER IN RESPECT OF ANY SUCH RELEASE.不考虑《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的规定,如果我行发出拒收此证

下单据的通知,我行将仍保留接受开证申请人对不符点加以放弃的权利,只

要这种放弃为我行所接受。除非在放单之前收到来自交单人的相反的书面通

知,我行即根据这种放弃在不征求交单人意见的情况下向开证申请人放单。

在收到该相反的指示之前,放单将不构成我行为交单人的风险和指示持有单

据之责任的失职,对于此种放单,我行对交单人将不负任何责任。

+ EXCEPT SO FAR AS OTHERWISE EXPRESSLY STATED THIS

DOCUMENTARY CREDIT IS SUBJECT TO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1993 REVISION)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PUBLICATION NO 500.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此跟单信用证遵照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跟单信用

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版)。

Details of Charges71B: ALL CHARGES OUTSIDE COUNTRY OF ISSUE FOR

ACCOUNT OF BENEFICIARY/EXPORTER

费用情况开证行所在国家以外的所有费用由受益人/出口商承担 Confirmation*49: WITHOUT

保兑指示无

Instructions78:

给付款行、承兑行、议付行的指示

ON RECEIPT OF DOCUMENTS CONFORMING TO THE TERMS OF THIS

DC AT OUR COUNTER, WE UNDERTAKE TO REIMBURSE YOU IN THE

CURRENCY OF THIS CREDIT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PAYMENT

INSTRUCTION AFTER DEDUCTING ALL RELATIVE REIMBURSING

CHARGES INCURRED.一旦收到符合此证要求的各项单据,我行在扣除所有相关索偿费用后,即刻

按照你方的付款方式以此信用证项下的币种偿付.

DOCUMENTS MUST BE DESPATCHED BY COURIER IN ONE COVER

TO HSBC ESD DIV.L5 HSBC BLDG MONG KOK 673 NATHAN RD,MONGKOK, KLN, HONG KONG.所有单据必须由快递公司一次送往以下地址:HSBC ESD DIV.L5 HSBC

BLDG MONG KOK 673 NATHAN RD, MONGKOK, KLN, HONG KONG.Send.To Rec.Info.72: BENEFICIARY’S TEL NO: 086-020-86479522附言FAX NO:086-020-86479518

Trailer

学记注音译文 篇6

礼记卷十八

前言:本篇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按:本篇谈亲师敬业,是学者初入学时不可不知的事,比较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善良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治阶层较多的人拥戴自己;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由平民顺从自己。统治者如果要平民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jiào)学为先。《兑(yuâ)(说(yuâ))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方面着手。《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两个读音似乎都说得通}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â)(说(yuâ))命》曰:“敩(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白己教学质量不高。懂得不够,便能督促自己去加紧学习;懂得不高,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有联系”,就是这个意思吧。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牵,强(qiǎng)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以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因素因素,才能胜任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那就是: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个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视学习为畏途;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就可以让学上独立思考。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学生不视学习为畏途,又能进行独立思考,这才算善干诱导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zhě)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jiào)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四种缺点,教师必须掌握具体情况,因势利导。人们在吸取知识过程中,有的缺点表现在贪多务得,不求甚解。有的缺点表现在知识面狭窄,使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的缺点表现在对学习的艰巨性,没有充分认识。有的缺点则表现在畏难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这四种缺点反映着学生对待学习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心理状态,才能矫正这些缺点。良好的教学方法就在于:它既善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又善于矫正学生的缺点。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yù)乎,力不能问,然后语(yù)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然不明白,虽然暂时放弃指导,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只靠一点现学现教的知识来应付学生发问,是不能担负起教师的重任的。要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又说不出究竞的时候,教师才讲解给他听。要是讲解后还不理解,就暂时放在一边留待以后讲解。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jī);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有经验的冶铁工人给儿子传授冶铁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皮革制成鼓风裘;有经验的造弓工人给儿子传授造弓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柳条编成箭袋子;训练小马驾车,总是先用大马来带,小马跟在车的后头跑。教师搞清楚了这三条道理,也就懂得教育人的途径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的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易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然而任何一种官职,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又如老师,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但是任何一种亲属,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古时候研究学问,总是从各个事物的类比中,概括出某最根本的起统摄作用的东西来,鼓不在五声之列,但五声没有鼓,就不能使音调和谐;水不在五色之列,但五色没有水润,就彰施不出文采;学问不在五官之列,但五宫没有经过学习训练,就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师不在五服之列但五服没有通过师教,就难用以维系宗法社会的亲亲关系。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易解:伟大的德行,不偏治一种职务;伟大的道理,不局限于一种事物;真正伟大可贵的诚信,不一定建立在山盟海誓上;恒久的四时虽不相同,却运转不停,是最准确的守时。如果能了解这四种情形,就可以立志学习伟大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权威者说:最有道德修养的人,不限定于担任某一种官职;最有高深学问的人,不在于要掌握某一门技艺;最守信用的人,无须借重于盟约的诺言;最识时务的人,必善于顺应历史的潮流。懂得了这四条道理,就能够从根本看问题了。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易解:夏商周三代王者之祭祀河川,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河是水的源头根本,海是河流的归处,先本而后末,这叫做『务本』。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夏、商、周三个帝王祭祀百川,总是先祭河,后祭海,因为河是水的本源,海是水的归聚。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当作教育的一种传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尊师的深远意义。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在全国造成重视教育的风尚。所以,在两种情况下,君王才不以君臣的尊卑关系对待臣子:一是臣子在祭祖时充当受祭者的时候,一是臣子身为教师的时候。按照大学的规矩,教师给天子讲课或问对,可以不受君臣之间礼节的约束,表示做帝王的也一样地尊师。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cóng)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安闲,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老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撞钟,轻轻敲打则响应得小声,重力敲打,则响应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不必花多大气力,收效却很大,学生又会把学习成就归功于教师的教学得法。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尽管花很大气力,收效却很微,学生又会埋怨教师教学不得法。善于发问的教师,就象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后砍那关节的部分,经过相当时间,关节自会迎刃而解。不善干发问的恰恰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如同撞钟一样,敲得轻些音响就小,敲得重些音响就大,利用其悠扬不绝的声波反复吟味,以尽其绪。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恰恰相反。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方法。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jiào)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而同地跟着他歌唱。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自然地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教师的讲解能引人人胜,就在于语言简练而透彻,说理微妙而精善,举例不多而诱导得体。这样就会使学生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坚定志趣,收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â),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教师懂得了入道有难易,学生的资质有美恶,就能多方诱导学生;只有善于多方诱导学生的人,才能当教师;能当教师,就能当一地之长;能当一地之长,就能当一国之君。这说明了,教师本身也在学习如何统治人民。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夏、商、周三个帝王和颛顼、帝喾、尧、舜四个朝代都重视教师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学之法,禁(jìn)于未发之谓预,当(dāng)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为孙(训、驯),相观而善之谓摩(mó)。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古德所谓防患于未然是也)。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注意防止叫做预防,抓住适当时机因势利导叫做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叫做顺序,同学间相互学习帮助叫做观摩。这四点都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gâ)而不胜(shēng);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huài)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pì)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如果到了不良行为发生了才去禁止,就不容易矫正过来;如果错过了求学时机,学习就不容取得成就;如果教材杂乱无章,不注意循序渐进,教学就不容易收到效果;如果关起门来学习,缺乏同学辅助,知识就不容易得到增长。平时安于同表现不好的同学结伴为非,以致违背师教;安于同那些同学搞不正经的事,以致慌嬉学业。这六点都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因素。

大学之教(jiào)也,时教(jiāo)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cāo)缦(màn),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xìng)其艺,不能乐(lâ)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lâ)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yuâ)(说(yuâ))命》曰:“敬孙(逊)务时敏,厥(juã)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大学的教学制度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课后从事课外作业。课外不练习好缦乐,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不学习好声律,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不服习好洒扫沃盥等劳役,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就是说,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的重要胜,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的任务。所以,有教养的人对于学习,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己学的东西之后,进而修习未学的东西;在完成了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进而把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做到左右逢源。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发生倒退、反复《兑命》 篇说:“对那修习的课业,能够认真、循序、及时地努力以赴,是会得到成就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之教者,呻(shēn)其占(zhān)毕,多其讯言,及于数(sù)(速)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bâi),其求之也佛(fú)(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现在的教师教学,老是照本宣科,令学生呆读死记,上课搞满堂灌,急于赶进度,却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采取措施既不符合教学原则,提出要求也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做,只能是学生厌恶学习,埋怨教师,把学习视为畏途,而不知道它的好处在哪里。即使勉强结了业,学得东西也会很快忘掉,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吧。大学之教(jiào)也,时教(jiāo)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cāo)缦(màn),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xìng)其艺,不能乐(lâ)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lâ)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yuâ)(说(yuâ))命》曰:“敬孙(逊)务时敏,厥(juã)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大学的教学制度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课后从事课外作业。课外不练习好缦乐,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不学习好声律,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不服习好洒扫沃盥等劳役,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就是说,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的重要胜,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的任务。所以,有教养的人对于学习,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己学的东西之后,进而修习未学的东西;在完成了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进而把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做到左右逢源。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发生倒退、反复《兑命》 篇说:“对那修习的课业,能够认真、循序、及时地努力以赴,是会得到成就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之教者,呻(shēn)其占(zhān)毕,多其讯言,及于数(sù)(速)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bâi),其求之也佛(fú)(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一些枯燥无味的名物制度,让人听不懂;但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而且教人时没有一点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导违反情理,学生求学也违逆不顺。如此一来,使得学生愈来愈厌恶学习而且憎恶师长;以学习为难为苦,而不明白学习的快乐与好处。虽然课业勉强读完了,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此。

《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现在的教师教学,老是照本宣科,令学生呆读死记,上课搞满堂灌,急于赶进度,却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采取措施既不符合教学原则,提出要求也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做,只能是学生厌恶学习,埋怨教师,把学习视为畏途,而不知道它的好处在哪里。即使勉强结了业,学得东西也会很快忘掉,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吧。古之教(jiào)者,家有塾(shú),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bǐ)年入学,中(zhōng)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lâ)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lùn)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fú)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yǐ)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学记评注》高时良译为:古时候的学校制度是:乡(遂)属每二十五家组成的闻(里)设立塾,乡属每五百家组成的党设立庠,每万二千五百家组成的遂(术)设立序。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都设立大学。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察他们的学业及操行成绩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析句分段的能力和学习的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对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就叫做“小成”。另九年,做到认识事物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和政治上成熟,立场坚定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做“大成”。只有这样,才有本领教化人民,移风易俗,使近的悦服,远的来归。这就是大学的目的任务。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随大蚂蚁引导的路径走”,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学始教(jiào),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xiǎo)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â),孙(逊)其业也;夏(jiǎ)(槚(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guān)而弗语(yù),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â)等也。此七者,教(jiào)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

《羊脂球》之译文赏析 篇7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在创作中,他摒弃珍奇的辞藻,使用规范的语言,追求 “一个字用得其所的力量”。结合其语言及风格的特点,统观三篇汉语译文, 均未采用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简洁、生动,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因此整体来说,译文均取得了成功,在此撷取几则典型译例,大家共赏。

例1 :Boule de suif était devenue rouge jusqu’aux Oreilles;et les trois femmes mariées ressentaient une grande humiliation d’être ainsi rencontrées par ce soldat, dans la compagnie de cette fille qu’il avait si cavalièrement traitée.

李译:羊脂球连耳朵都是绯红的了, 那三个有夫之妇认为这个丘八从前之对待这个“姑娘”是很具有骑士意味的, 现在他们在同着她散步的时候遇见他,因此都感到了一阵大的屈辱。

张译:羊脂球的脸一直红到耳根; 三个有夫之妇则感到受了莫大的屈辱,因为自己被那大兵撞见同一个妓女在一起散步,而这妓女又偏偏是受到那大兵粗暴对待。

赵译:羊脂球脸红到耳根;那三位有丈夫的妇人则感觉到一种很大的耻辱,她们觉得可耻的是和妓女一起散步时偏偏让军官碰见;而这个妓女又是那个军人如此不客气地对待过的。

对比译文,差别主要在于4处:1soldat的翻译;2军人怎样对待对待羊脂球;3句式的安排;4羊脂球职业的翻译。现在进行逐一分析:首先soldat,李译是丘八,张译大兵, 而赵译却是军官,为何存在差别?法汉词典soldat的意思为1兵,士兵2军人3[ 转] 捍卫者,战士,可见张赵二译是比较客观且无强烈感情色彩,而丘八,这两字和在一起是 “兵”字,指当兵的人,是旧社会对兵痞的贬称,李译中蕴含了对这个兵强烈的贬低色彩。这个兵利用职务之便要占有羊脂球,的确令人愤慨,但原文中soldat是中性词,并不含有贬义,作者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客观地描述一件事情,并无个人感情色彩,而译文中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从词意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两方面看,都有可商榷之处。本文采用的是1984年版的李译,但实际上,李青崖先生于1969年已经去世,羊脂球的译文最早发表于1929年,1949至1953年间又进行了一定修改,相对于李先生的时代,其所用的丘八一词并不过时落伍,他认为莫泊桑着力描写平凡的法国人不惜牺牲反抗到底的民族气节,宣扬爱国主义,切合当年内忧外患中我国的需要,可以鼓励读者奋起自救,由一只饱蘸爱国情感的笔自然会写出具有褒贬意义的词汇,从而也引导和抒发了同时代人们的爱憎情感。张、赵译差别主要在军人还是军官,这涉及军衔等级问题。从soldat词意看,张译紧扣原文,而赵译则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绝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有一定权力的兵——军官,否则恐怕没有权力滞留羊脂球一行的车,而且上下文中也曾说过这是officier即军官, 所以军官的翻译也符合原文。接着来分析这个兵到底是怎样对待羊脂球,粗暴不客气还是很具有骑士意味,关键在于cavalièrement,法汉词典的释义为卤莽地,粗暴地,傲慢地, 放肆地,由此我们大胆推测李老先生很可能在翻译的时候, 误认为是chevalier(骑士)的副词chevalèrement(此词实际上并不存在),从而翻译对待这个“姑娘”是很具有骑士意味。下面来看3种译文的句式安排,差别主要在于李译将三个有妇之夫的羞耻之感放到句子最后,而将其原因解释放到句首,而后两种译法正好相反。法文句式中,作者先讲了羊脂球的感受—脸红,接着马上就说明同行的三个有妇之夫的感受—屈辱,构成鲜明对比,暗含讽刺笔调。《奈达论翻译》谈到,要想译意,就必须寻找最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即功能对等语为目的。这种对等语不只反映出原文的词汇内容,而且还要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因此综合看,此句在汉语句式通顺的情况下,对比和讽刺保留为妙。最后看羊脂球职业的翻译,这是贯穿全文的,原文采用“fille”,其法汉字典的注释:1女儿2(女性的)后裔,后代3女孩,姑娘,少女;年轻女人;处女,未婚女子, 独身女人4[ 后接表示低贱工作的名词补语] 侍女,女佣5妓女6(某些教会的) 修女。张、赵译都直接翻译为妓女;但李译用了打引号的“姑娘”一词,似有所避讳,联想起“丘八”这样充满憎恶感情的翻译,恐怕其对羊脂球的同情也会付诸于笔墨。但是如果作者只是客观的讲述事件、职业,那么译者是否应该参与强烈的感情,这问题值得思考。

例2 :Loiseau, interloqué,restait bête;mais il reprit son aplomb, puis tout à coup, se tordit en repentant:-《Ils sont trop verts mon vieux, ils so nt trop verts.》

李译:鸟老板吃了一惊呆呆地待着,不过随后他恢复了稳定态度,陡然弯着身子笑起来一面重复地说:“他们都太大意了,老朋友,他们都太大意了。”

张译:鸟先生被弄得很狼狈,好半天不知所措,呆若木鸡,不过他终于恢复了镇定,并且突然捧腹大笑,反复地说着:“嘴边的食吃不到就别拿别人出气,这位老弟,嘴边的食吃不到就别拿别人出气。”

赵译:鸟先生冷不防碰了这个钉子,也目瞪口呆,发了傻;可是他恢复镇静以后,突然弯了腰大笑起来,口里不住念念叨叨:: ““葡葡萄萄太太酸酸了了,,老老伙伙计计,,太太酸酸了了。。” ”

( 注释:谚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典故出自《拉封丹寓言》。)

在此,重点关注习语传译,习语是翻译中最需要进行语义调整的语言现象,因为习语具有自己的特性,各种语言都互不相同。调整方式:1. 变习语为非习语;2. 变习语为习语; ; 3. 变非习语为习语。张译采用变习语为非习语,因为任何语言交际往往都包含大量不言而喻的内隐信息,但这种“不言而喻”只局限于特定的语言和范围,译成其它语言时常常需要加以具体说明,将隐含意义翻译出来,这是对谚语等常用的处理手法。张译直白易懂,也将原文暗藏讥讽表白出来, 力量似有减弱,但其译文出现在1989年,读者对外国文化了解有限,该译法既不冗长,又利于行文和读者理解,可谓无奈中的佳作,只是读者失去了解国外文化典故的机会。赵译在1995年,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读者对外国知识文化的了解亦非昔日可比,以前不可译的现象,如一些国外的典故、习语,变得通俗易懂,为翻译扫清障碍,所以赵译采用了直译,寄期望于读者自行接受和理解,但是又唯恐某些对外国文化了解不够的读者不懂,所以又加了注释, 但并没有详述典故,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至于李译“他们都太大意了”却不知从何而起。遍查资料未果,笔者妄加揣测,首先大家都粗心没有注意到“过道里的秘密”(即戈尔弩在旅馆过道向羊脂球求欢),其次大家在谈论、取笑羊脂球献身的时候又没有顾及到他(戈尔弩)的感受,或者说没及时取笑他,由此鸟老板说出“他们都太大意了”,充满讽刺,似可解释得通。

例3 :Sa femme, grande, forte, résolue, avec la voix haute et la décision rapide,était l’ordre et l’arithemétique de la maison de commerce, qu’il animait par son activité joyeuse.

李译:他的妻子,高大,强壮,沉着,大嗓子而且主意又快又坚决,在那个被她的兴高采烈的活动力所鼓舞的店里,简直是一种权威。

张译:他的妻子却是个高大、强壮、利落的人,说话嗓门高,主意来得快,在店里她简直就是秩序和算数的化身, 而鸟先生则以其欢蹦乱跳的举动来活跃店里的气氛。

赵译:他的妻子是一个高大、强壮、意志坚强的妇人; 说话总提高了嗓门,主意来得特别快;她在铺子里是秩序和算术的化身,多亏有她欢天喜地跳跳钻钻,店里才显得有生气。

这段在原文中出现于开篇不久,介绍马车里的各位人物。看了三种译文,大家疑问在于店里有活力的人物到底是谁?从逻辑分析,鸟先生的妻子,维持秩序拥有权威的人, 通常应该比较严肃庄重,很难欢蹦乱跳、兴高采烈;看法语句式,que引导从句来修饰店铺,从句中主语il他,很显然不是女性,应该和句首讲他的妻子中的他为一人—鸟先生。因此,认真分析原文,弄懂句式,辨别清楚人物指代, 这非常重要,复核的时候,也要检查译文是否符合逻辑,语法是否正确,处处谨慎对待。

结语:以上译例,可以看出各位译家风格各异,同一原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因为原文与译文的文字词类、 句法构造,文法习惯都不同,其背后的文化、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也有差异,各位译家的手法各具特点优势和局限不足,这些都与译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对照译文的年代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文化的逐渐沟通交融,译文具有越来越“原汁原味”的倾向,历史的发展不断呼唤更新更贴近时代要求的译文出现。

“八句诀”妙译文言文 篇8

【关键词】文言翻译 通篇理解 瞻前顾后

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使艰深的文言翻译变得浅显而易于操作,是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极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高考考纲的要求和高考评卷的评分标准,结合学生考卷中文言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平时训练中常犯的错误,总结性地编了一首“八句诀”,使枯燥的文言翻译变得简易可行,在连续多年的高考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写下来,与广大同行共飨。

诀曰:

文言翻译莫畏难,通篇理解是关键。

重点词语务落实,瞻前顾后不可偏。

疑难句式须辨明,省略部分要补全。

字字落实乃前提,无中生有应避免。

下面逐句予以浅析:

先说“文言翻译莫畏难,通篇理解是关键”

头一句无关宏旨,要害在第二句。“通篇理解”之所以是翻译的关键,首先是对“考试说明”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这一考点的正确认识。因为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不了,也就翻译不了。其次,要翻译的句子往往是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文中的要害之处,并非孤立的存在。要译对译准,就必须明确句子的前因和后果,找到翻译这句话的依据,而不是望文生义,主观臆断。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6题的两道翻译题: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②“君厌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第一句是唐太宗在百僚(官)面前对裴矩的赞赏,大意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庭辩驳,不肯当面顺从。”这就让人费解。唐太宗的目的是要彰显裴矩“不肯面从”的气节,为何却用了“遂”这样一个表示裴矩的行为是出乎自己意料的词语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要译对这个句子,就必须纵观全文,通篇理解,查找事情的原委。通观全文,原来裴矩在隋炀帝时期任吏部侍郎时,的确是个十足的佞臣。一是他虚情矫饰,一味迎合炀帝的昏庸奢侈。当炀帝幸东都时,“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劝告)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戌狄,终月而罢。”结果连“夷人”中的“有识者”都“咸私哂其矫饰焉”。二是他作为炀帝宠幸的臣子,不管社稷安危,只知保全自己,“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三是他在隋炀帝“昏侈逾甚”的情况下,作为炀帝的近臣,不但“无所谏诤”,反而“但悦媚取容而已”。正因为他以前的作为给人留下了奸伪的印象,所以当他在朝廷上当面向“即位之初,务止奸吏”的太宗皇帝进谏时,太宗发出了“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的感慨。

第二句是司马光对上述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大意为“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成奸佞;君主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就会变成忠诚。”因为司马光认为,裴矩之所以“佞于隋而忠于唐”,并非他本人的人格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在于国君(帝王)的表率作用。“君者表(测量日影所用的标竿)也,臣者景(影)也”,“君明臣直”。所以他作出了“君厌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的评论。这里,如果没有对全文的通篇理解,就难以译出第一个句子,第一句译不准,要译好第二个句子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要译对译准文言句子,“通篇理解是关键”。

再谈“重点词语务落实,瞻前顾后不可偏”

这两句是基于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而言的。高考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译对句子的大意,二是译准句中的重点词语。这里,“务落实”是强调重点词语翻译的重要性,“瞻前顾后”是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的思路和方法。一般而言,译对大意并不难,但译准重点词语则不易。要译准句中的重点词语,除了要积累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外,更要紧的是要掌握能够根据文言重点词语前后文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例如2005年山东卷第15题翻译(1):“遂大困,寻死富阳。”本句中的“遂”和“寻死富阳”都是寻常文言词语,不难译出,但“大困”的“困”,却要费一番思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0版169页)对“困”有四种解释:①困窘,困难;②被困,困住;③困倦,疲乏;④贫乏,贫困。四种释义,哪种最为贴切呢?这就必须“瞻前”寻找造成“大困”的原因。查前文:“父日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遭遇火灾,家财荡尽,流落到富阳;精神郁闷无所寄托,消沉灰心,不再置办产业谋生,家庭的贫困即在情理之中了。“困”的原因找到了,全句译为“于是十分贫困,不久死在富阳”便顺理成章。再如2006年全国卷Ⅱ第11题翻译(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本句中,“陛下”“一人”“之”“而”“召”都是常见文言词语,不难译出,但“以”“誉”“毁”“去”几个词却要费一番思量,要想落实这几个词语,就必须“瞻前顾后”来查找有关依据。先瞻前:“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这是说,有人在文帝面前说了赞誉季布的话,所以文帝召季布到京城,想让他做御史大夫。但后来,“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这是说,又有人在文帝前说了诋毁季布的话。结果季布“至,留邸一月,见罢。”再顾后,文帝的用人不专,惹得直性子的季布不悦,于是季布当着文帝的面说出“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的话。至此,我们明白了季布来京离京的原委,也就明确了“以”、“誉”、“毁”、“去”几个词语的意义,从而轻松地译出全句:皇上因为一个人的赞誉而征召我,又因为一个人的诋毁(诽谤)而赶走我,我恐怕天下的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就可以窥测到你的深浅了。

再看“疑难句式须辨明,省略部分要补全”

所谓疑难句式,是相较于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而言的。文言疑难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句,疑问句等。这些句式近年来高考中都有考察。下面略举几例:状语后置句,如2005年广东卷第14题(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6年天津卷第15题(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2008年全国卷Ⅰ第11题(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宾语前置句,如2006年全国卷I第16题(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8年天津卷第15题(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同年江西卷第13题(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治矣。”2009年浙江卷第21题(2):“人之所有,唯恐其不吾予也。”2009年天津卷第12题(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被动句的,如2006年浙江卷第15题(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判断句的,如2006年江苏卷和11题(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2007年天津卷第15题(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2006年浙江卷第15题(2):“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辨识疑难句的前提在于对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有十分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辨明文言疑难句式和现代汉语常用句式的差异。

对文言疑难句式的辨识只是翻译疑难句式的第一步,其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复位”。即在把文言疑难句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把后置或前置的成分回复到符合现代汉语句式特点的位置上去。如现代汉语的状语(介宾短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前,翻译时就必须将后置的状语复位。像“见忌于上”一句中,“忌”是中心动词,“于上”就必须复位在它的前边,译为“被上司忌恨”。再如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是动词谓语所牵涉到的人或事,而“近代未之有也”一句中,“有”是中心动词,“之”本来应受“有”的支配,故应回复到宾语的位置,译为“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文言文的省略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本不足为奇,但译为现代汉语时,则必须补出省略的部分,不然就会造成句子成分的残缺,影响句意的表达,所以说“省略部分要补全”!

文言文的省略,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句子的成分来看,主要省的是句子的主语、宾语和介宾短语的宾语。省掉主语的,如2009年全国卷Ⅰ第11题(1)“(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会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括号中为补出的文字,下同)2009年上海卷第20题:“比还,(郡守)谒周舍,再拜引咎。”省掉宾语的,如2005年全国卷Ⅱ第11题(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之),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省掉介宾短语的宾语的,如2005年广东卷第13题(2):“主薄大惊,遽以(之)白就。”二是从省略的词语分析,省略的主要是“之”“于”两个字。如2002年全国卷Ⅰ第16题(1):“及死之日,知(之)与不知(之),皆为(之)近哀。”2005年湖南卷第15题(1)“因乞(于)李氏以归。”同年山东卷第15题(1):“遂大困,寻死(于)富阳。”2007年广东卷第9题(1):“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之)。”2008年安徽卷第11题(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之),所甘心焉。”2009年天津卷第12题(3):“于是鲁君不杀(之),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2009年广东卷第9题(2):“诏不许(之),然甚壮其意。”2009年湖北卷第13题(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之)入山。”

最后来看“字字落实乃前提,无中生有应避免”

前一句是针对文言文特点而言。文言文的最大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也正是文言文被译为现代汉语后字数会增加的原因。因此,翻译文言句子时,必须注意每个字的落实,特别是一些虚词,决不能随意丢掉。如2009年广东卷第9题翻译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有考生就译为“皇帝不允许,但认为他的意愿非常勇敢。”意思是对的,但由于未能落实“诏”字,也就难以得到满分,殊为遗憾!

后一句是针对考生试卷中常见问题而言。考生试卷中的问题之一是该译的没有落实,却往往凭主观臆断,无中生有乱译一通,导致丢分。如2009年广东卷第9题翻译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有考生竟译为“对迪说:‘你是不想耽误了国家大事,所以恩怨就过去了”。不但未能落实原句中的“向”“欲”“吾”“参预”“殆过矣”几个词语,而且无中生有地译出了“想”“耽误”“所以”“恩怨”“过去了”等词语,因而未能得分。

总之,文言翻译如果能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这也就是“授之以渔”的道理!

上一篇: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封面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