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辅导计划(通用7篇)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篇1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面临中考,所以要做好专题辅导尤为重要。
专题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分析】
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卷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归纳、演艺、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该题型所占份数较多,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十分重要。
【解法指导】
解答思想品德单项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首先,要明确题意。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必须听懂、弄懂。同时,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从常见的试题来看,主要用“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五种规定性词语来限定答题的思路。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的知识范围。三审题肢,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大家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词语,即与要求不符。解答单项选择题,通常运用排除法、对照法。先用排除法,排除掉最不符合题意的或明显错误的题肢。如果剩余的题肢无法用排除法,就运用比较法,就是将题肢与题干进行比较对照。题肢中涉及全面与片面,则选全面;涉及本质与现象,则选本质;涉及直接与间接,则选直接说明题干的题肢。
【典例分析】
下表为某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
2006年
8690.62
3263.99
2007年
9124.3
4216.7
52008年上半年
5123.4
2642.17
①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 ②城乡居民收入没有差距 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降低④应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解答表格题要求既从横向上看,又从纵向上看。本题从横向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可见②错误,采用排除法排除掉;从纵向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见③不正确,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专题二:简答题
【题型分析】
简答题是中考固定题型,其生命力经久不衰,且常考常新。这种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简答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纵观以往中考题可知简答题主要有填表类、说明类、时事类、概括类、表格类、漫画类、评析类等几种题型。
【解法指导】
解答简答题一般按“四步法”进行。第一步,仔细审题。先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概括出材料的中心;然后再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通过审题,准确把握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要求,找准材料中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做到既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第四步,对照检查。答完题后,还要注意查漏补缺。解答简答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切忌拖泥带水、啰啰嗦嗦。第二,紧扣主题,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可长篇大论。第三,要点齐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第四,注意回归教材,紧扣课本知识作答,不应随便发挥,力求使用科学用语。
【典例分析】
材料一: 2008年11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对天门城管打人致死案作出判决,分别判定城管孙代榜、熊巍、鄢志明、胡落红等人有期徒刑6年、5年和3年,至此,震惊全国的“城管打死人案”落下帷幕。此案中,魏文华因用手机拍摄孙代榜等人与村民冲突的场面而被孙代榜等人活活打死。
材料二:2008年11月20,第五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为保护乘客财产安全与歹徒英勇搏斗的河南省新乡市运输公司驾驶员谢启民、奋不顾身抢救交通事故人员和财产的焦作市云台山旅游车队司机闫云楠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司机”称号。
⑴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请你结合材料谈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侧重考查理解能力,是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然后回归教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两则一正一反的材料,材料中人们的行为不同,则导致了结果的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相关课本知识谈出自己的实际做法即可。
参考答案:
⑴材料一说明非正义的行为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会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材料二说明正义的行为,会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要做到:①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②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非正义的事坚决不做;③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④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非正义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受害者给予援助。
专题三:辨析题
【题型分析】
辨析题又称为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在中考中较为常见,它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往往缺乏辩证思维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思维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绝对化倾向,比如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要么认为绝对正确,要么认为绝对错误。这种题型则能有效地考查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种题型灵活多变,迷惑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辨析题大致可以分为是非判断类、因果关系类、条件关系类、并列关系类、转折关系类、辨析行为类等几种类别。
【解法指导】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面对辨析题,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行为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如果通过辨别,认为观点或行为正确,就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原因,如果认为观点或行为错误,就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功效。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在广西隆重举行。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40.8倍,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农业大省;工业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汽车机械、钢铁锰业、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7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955.65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7位,排名西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 对此有人认为,确保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就能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关系类辨析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仔细分辨问题之间是否存在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充分或者必要,也就是说要分析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本题的条件不全,将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着条件之一“确保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作为唯一条件,显然是片面的。只要补全其他条件,就能使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成立。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确保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能够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还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也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当然更离不开少数民族自身的艰苦奋斗。
专题四:分析说明题
【题型分析】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题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兼容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考查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凸现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和谐发展。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注重以人为本,关
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学们就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材料分析题问题的设计有大有小,综合性强,答案要求多样和多元,学生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是很高,所以应该予以特别重视。此题型主要以文字材料类、图表类、漫画类、图文结合类为主。
【解法指导】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若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也能迎刃而解。首先,把材料认真的读一遍,联系所学知识,勾画出一些重点关键词、关键句。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关键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组织答案。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把题目答地更全面,确保万无一失。
【典例分析】
新闻一 新华网讯:回望30年不难发现,河南省越来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在一届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探索前进,从而实现了河南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贡献明显增大”的辉煌现在,成功走出了一条国有民营“双轮驱动”,公有非公“两翼齐飞”,具有河南特色的强省之路。
新闻二 河南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061.95亿元,增长25.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从企业效益看,全省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2.52亿元,增长49.7%;实现利润743.14亿元,增长59.4%,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1%。
根据上述两则河南省的经济新闻,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新闻一中河南省坚定践行的“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什么?
⑵新闻二中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⑶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以小见大,这是否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请结合新闻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属于基本类型,其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解答第一问,需要充分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问,从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数据可知,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故第二问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来组织答案。第三问应该联系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当今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⑴“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⑵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⑶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是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此,河南省越来
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是促进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题五:活动探究
【题型分析】
近年来,活动探究题作为一种新的题型,成为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题型创新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教材,又结合学生实际,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考改革的精神,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活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反映了中考思想品命题的科学化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探究题主要分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应用写作类、活动探究综合类等。
【典例分析】
总的说来,解答活动探究题的一般步骤有:第一步:走进材料的情境。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的具体情景,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身份,进行相应的回答。第二步: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情景材料(包括文字、漫画、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切合的基本观点。第三步: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对信息归纳运用。考生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设问指向对考查内容涉及到的相应信息整理和归纳。但活动探究题不同于一般的回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因此,设计的答案应蕴含着相应的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包括活动形式、操作步骤等)。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2日至3日,“中国国际生态建设市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城市与新农村生态建设──规划战略及项目实践”,以“城乡生态建设”和“水治理”。来自辽宁、浙江、江苏、广西、上海、山西等省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市长及政府官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与与会专家、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解决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直接对话交流。
⑴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⑵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策和贯彻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⑶思维拓展: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⑷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并说明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分析:目前中考试题中的活动与探究题,大多数不是单纯的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或者应用写作类,而是这些类型的综合。活动探究的综合,增大试题的灵活性,意在考查综合能力。本题是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和设计活动方案类三者的综合。回答第一问要围绕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来分析;第二问,应注意设问包括国策、战略、方略等方面,不能只回答一个方面;第三问是纯粹的“活动形式”,选取常用的形式回答即可;第四问,只要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即可。
参考答案:
(1)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
(3)方式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如举办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搞图片展览等。内容可包含学校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及浪费资源、破坏学校花草树木的照片,对学校目前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重视、对取得成绩的总结、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团体心理辅导整合
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 凡是教育工作者, 都有辅导的责任。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 是每一位教师的本分与天职。
一、缘起
前年, 我开设了一节名为《相逢在花季》的市级公开课, 评课的老师都在感慨:“你们的学生真大胆, 什么都敢说!”言者无心, 听者有意, 老师们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我也发现我的这届学生比往届的学生更愿意表达, 而事实上这届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比不上以往的学生, 借班上课时, 我还发现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比别的班级学生更敢于表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届的学生特别敢去表达, 即使在早恋这样敏感的问题上, 即使在有人听课的情境中也能够做到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思索之后, 我找到了一个答案, 那就是身为教师的我发生了变化。从2010年我通过全国社工师考试, 到2012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我的知识层面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又参加了多次培训和讲座, 多位名师的启迪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再加上学校给我提供了多次开课的机会, 我有幸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悉心指导, 使得我的教学行为有了相当程度上的改变。我开始思索我为什么教, 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能学到什么, 学生的收获在哪里, 这些收获对他们的成长有什么价值等问题。思考的过程中, 我不自觉地将社工的理念、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之中, 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随着我的改变发生了改变。
意识到这一点时, 我已经尝到了甜头, 相比以前, 我的课堂更开放, 师生关系更融洽, 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这些成功, 给了我信心, 我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整合的相关研究。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整合的实践研究
1. 整合的必要性。
自尊自信、善于交往、学会学习、热爱生活, 这些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非常注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而当下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又不容乐观, 出现了许多极端问题, 比极端问题更为可怕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现象。虽然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但目前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心理健康课名不符实, 思想品德课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生情感体验, 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实质上处于空白状态。与此同时, 心理辅导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 (刘宣文, 2002.5, 《教育研究》) 在这种背景下, 这种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团体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政治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有助于政治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实践, 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动性;有助于政治教师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 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干预, 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整合的可能性。
为什么可以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整合呢?第一, 从二者的使命来说, 都有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使其内心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充实、潜能发挥的使命。第二, 从内容上, 以苏教版为例, 初一、初二的教材各六个单元, 其中四个单元都和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初三共五个单元, 其中有一个单元与心理学有关。内在理论的契合, 为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找到了知识上的切入点。第三, 从考试的要求上, 初一、初二的这部分内容不作中考要求, 从而教师也就有相对的自由重新处理课本知识, 这样就为实践提供了可能, 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尝试。第四, 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团体, 从团体性质上来说, 班级属于结构式、同质、开放式和发展性的团体, 而且班级文化的存在, 也有利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3. 具体做法。
第一步, 教师要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 更注重教师作为团体领导者的素养。教师应当主动吸收人本主义哲学的精华, 信赖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主动吸收心理咨询的理念, 将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注意转换“教育者”的角色, 因为辅导是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 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性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 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 班级团体辅导的根本取向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只有当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大家所关注的对象的时候, 其主体性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某一个问题上才会真正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
第二步, 教师要和学生制定契约。团体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 因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安全的气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建立团体规范, 具体表现在: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不批判、理解、包容的态度;参与到互动中,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愿意和他人交流;有序的课堂纪律等。
第三步, 教师必须精心选择主题, 精心设计活动和问题。辅导内容重在研究教材理念, 不受制于教材框架, 尽量博采众家之长。注重现场生成, 真正具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气息的辅导资源, 就存在于辅导现场和辅导过程之中。教师要具有这样一种课程意识和现场捕捉辅导素材的能力, 通过全身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 通过澄清、引导、重述、追问、具体化等辅导技术, 将隐含在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事件、经历、体验、感悟、疑问挖掘出来, 使之凸现和明朗化, 以形成新的、活生生的问题情境。活动设计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现实生活, 形式要新颖活泼。学生是通过团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 因此高度重视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将小组团体内的交流和班级团体的交流整合起来。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达到情感共鸣。
三、团体心理辅导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整合中的困惑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这种整合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政治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着深入的了解, 而且必须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更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在当前, 具备这种素养的政治教师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并且仍然只是少数教师的个人行为, 缺少一种大的环境, 如果这种整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成为集体的自觉, 有一个团队共同行动, 效果会好得多。体验需要时间, 而思想品德课毕竟有它的教学任务, 如能在学校层面上得到支持, 政治教师完全可以和班主任一起, 把班会课扩展为团体辅导的阵地, 从而更好地解决课时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需要广大政治教师拓展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 政治教师尝试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整合, 有助于每一位政治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有助于每一位政治教师改变说教、训导等传统教学模式, 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干预, 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政治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实践, 领悟教育的真谛, 在这种整合中求得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 篇3
一、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知识
1.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2.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由一至两位心理咨询师或者教师组成,成为团体领导者,团体成员分组构建,一般每组5~8人,在班级开展团体辅导中,可以将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次活动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也可以将一个主题分为若干阶段,每次活动时间可以用一节课或者两节课。活动时,参加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以便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又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活动。
3.团体心理辅导的流程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分为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创始阶段是一个定向和探索的时期,需要确定团体的成员,制定团体规则和制度,相互熟悉并建立信任感,探讨成员的期望,明确小组目标,等等;过渡阶段主要是小组形成到正式工作之间的过渡,是能否正常工作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团体成员将面临抗拒的情绪及矛盾和冲突,会产生一些焦虑和不安,在这个阶段,团体领导者要主动介入,鼓励成员认识并表达他们的焦虑,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工作阶段也称凝聚力阶段,此时团体发展稳定,团体内气氛自由且安全,是四个阶段中工作过程最长的一个阶段,成员之间可以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坦诚相待,因此关系亲密,成员能够认同团体和领导者,主动积极投入团体,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彼此能够接纳各自的问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也会将各自从团体中获得的感悟转换为行为和人格的改变。结束阶段主要是帮助团体成员总结经验,整理团体中学到的内容,将零散的收获组合起来,并将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积极健康地生活,目的是巩固团体心理辅导成果,为团体成员的分离做好心理准备。
二、团体辅导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思想品德教学的很多主题板块教学中都可以运用,以下针对部分教学内容谈谈团体心理辅导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和运用。
1.环境适应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新学校新生活》,部分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和集体中容易出现环境适应不良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为解决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可以安排一些团体辅导活动,如初来乍到、个性名片、疯狂呐喊、信任驮、诺亚方舟、“松鼠”搬家等。我经常使用的是“松鼠”搬家活动。该活动将参与者每三人分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当主持人说“松鼠搬家”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当主持人说“樵夫砍柴”时,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时“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主持人可以不断变化发出口令,大家做出相应变化。活动结束后,我会请组员进行分享体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寻找一个新家,体会适应环境的困难和重要性,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促进相互交流。
2.自我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自我新期待》要求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时候可以安排画“自画像”、留舍最爱、现在的你与现在的我、泰坦尼克号、我要……背后留言、人生之旅、天生我才、我相信、微拍卖会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为了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可以开展“房、树、人绘画”活动。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房子、树、人,然后通过对整体画面形式和内容的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点。还可以开展优点大轰炸活动,让组内每个学生都写一个人的优点,组长说写哪个人就写哪个人,写完之后组长说,大轰炸队员就把自己写的给那个人,也可以写给几个组外的人。最后让大家分享,充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更快地和集体融合。
3.人际交往
八年级上册强调与同学、朋友、家长、教师等的交往,可以采用对号入座、信任证言、人体“拷贝”、宽以待人、我的五样、亲子之间、让友谊住我家、情义两相知、感谢有你等活动类型。如教学《爱在屋檐下》时,采取“我的五样”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学生在上面依次写出五样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依次让学生划掉四样,最终保留一样,每一次划掉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渲染,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最终剩下的一般都是父母,让学生在每次的选择和阵痛中感受到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到底是什么,从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许多学生流出了感动的眼泪,通过活动产生了比一般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更好的教育效果。
4.竞争与合作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可以采取一些团体辅导活动项目,如排排队、盲人排队、盲行、齐心下降、解“手链”、圈之魅力、狭路相逢等。如盲行活动,可以两人一组,设置一些障碍,然后要求一人当盲人,戴上眼罩,一人充当拐杖,但不可以发出声音,让拐杖带领盲人走出障碍,然后两人互相交换,活动结束进行感受分享,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既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合作。
5.情绪辅导
七年级思想品德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且用合适的方式调控情绪,因为情绪影响身心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人生。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自我调节及自我控制能力弱,情绪变化强烈且不稳定,往往受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容易引起情绪困扰,导致不良行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让学生认识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可以应用的活动有“我的情绪我做主”、“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换个角度看问题”、“多彩的情绪”等。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尤其是七、八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参与式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绘画、游戏等方法,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感悟,产生新的思想,学到新的行为,能有效进行德育,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富珉,何璟。团体心理辅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4
2017----2018学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徐林平2017年9月1日
洪洞县登临中学
2017----2018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以新的课程标准为轴心,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教育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生有意义的生活,从而培养出一代“四有”新人。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设计了28个框。从总的设计思路来看,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开门见山,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如果说第二单元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略性的描绘,第三单元则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的基础一般,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弱,所以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也有优势,就是思维比较活跃,加之本学期学习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控制组织好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争取一部分学习不认真,成绩较差学生,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面对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放弃,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力争明年升学考试成绩又上一个台阶。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和本校的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正面积极的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6、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7、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8、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9、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单元有小结,期中期末有总结,坚持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教学进度 第1~4周第一单元责任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二单元 第6~8周
第二单元:国情国策发展战略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主要讲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主要 讲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以“爱我中华”为落脚点,突出弘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第9~10周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11~14周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为主题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以如何参与经济 生活为主题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主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15~17周 第四单元 理想、终身学习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主题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为基点 第18~19周
期末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
八、奋斗目标
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篇5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工作计划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篇1最近,我把“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认为,此方法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现将其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每上一节课,我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解决。问题用导学案的形式展现,接着让同学用6---15分钟看书。看完书先让学生解决问题(小组形式,其它组可以补充完善)。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合作学习,采取的形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
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或用学案显示,准确地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找答案,学生还可以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老师还可以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小组、学生;还可以和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检测的形式进行调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不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这样,教师讲得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还要保证训练的内容在能力的培养下,不搞死记硬背;更要保证训练的形式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有必要的话可以再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
以上是我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3、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教学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情分析
1、我们学校是一个农村初级学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都不好,所以我们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学生被限制在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家庭教育的放任,导致学生从小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少,社会实践能力差,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养成。等等困难的存在,造成我们教学工作的难题是:一是如何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如何具体落实教学目标里的能力目标任务,使学生知行统一。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教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思想品德工作计划 篇3一、学生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年的新教材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密切的心理品质知识和一些法律常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比较自觉认真地学习。一学年下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八年级学生特点: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普遍都有自觉性。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品上册的教材的内容,全书共有四单元、十课、十九课时。教材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
三、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八年级政治历史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中学生在家庭中要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
2、我们要正确处理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学校这个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入手,最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让我们了解网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4、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争、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等等。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中有‘书’,脑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注意调控,(教学论文)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4、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校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小论文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引导优秀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好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充分调动‘差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学习思想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不体罚学生,不岐视“差生”。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计划 篇6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年度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多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问题,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 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训练在平时,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 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初四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7
初四全一册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最大的,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内容。在时间安排上,我们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新授课,也就是从9.1开学到12月中旬,学完全一册的内容。接着,安排全一册的复习,用时大约一个月,第一学期也就结束了。
1、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之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整合优势资源,我们在备课——教学常规的第一环节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前教师备课都是“各自为战”,即个人备、个人上,加之教师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自我封闭”现象相对突出,教师间缺乏交流,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为此,我们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个人构思—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讨论,对知识点的处理就更加合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第二课《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其中《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不动摇》这一课中,在处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很为难:因为学生没有学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知识,如果教师讲的过深,学生理解不了,还浪费了时间;而这一知识点又贯穿于整个教材,如果不加以解释,学生就无法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也无法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我们认真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方案。我们采用了一组图片,形象的反映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情况,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生产力的含义,通过图片的对比,也理解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和不平衡的特点。经过课堂实施,我们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改进,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学生既理解了生产力的含义,又明白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和不平衡的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种“个人构思—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的备课模式一直贯穿于初四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收效颇丰。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老师们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初四思想品德的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2、课堂教学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们坚决避免知识的简单陈列和堆积,而是注重知识框架体系的建构,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还精心安排好学生练习的密度。既包括学生记忆上的训练,又包括学生练习题的训练,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标注 把问题记在内容旁边,还要对内容分条分点,并标注出关键词。学生如果不做标注,过几天,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就会找不到地方了;或者有的学生在书上只划出内容而不标注问题,过后也就不知道自己划的是什么问题,这样,划与不划都没效果。
(2)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重复基本的知识点
在每节课前都可以重复1—2个基本知识点。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国策、战略、共同理想…… 其过程可以用抢答、竞猜、对问、接力等多种形式,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可以翻书看,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经过多次重复,慢慢地就记住了这些基本知识点。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而不是把学生考住。
(3)归纳课本的逻辑体系
课本中每单元各课知识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学习之前给学生讲明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有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在一段内容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逻辑体系,使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把握。
(4)复习相关知识点
课本中有一些重点的问题或知识点在不同的单元或框题中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就问问学生,在前面是否见过这个说法或这个名词,引导学生学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复习旧的知识,或者引导学生把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同知识点整理归类在一起。比如学到《共同理想》时,就问:“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说法是否熟悉?在课本什么地方出现过?进而,引导学生找到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让学生在复习党的基本路线时理解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也是党领导人民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又比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我们就引导学生把课本中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说法整理在一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①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③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④是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我们通过这种不断重复、归纳的方式,使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5)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做到目标明确 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记忆知识点,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时间。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练习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我们把学生的多练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
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经常采用专题练习。在复习第二课时可设置“三个代表”的专题练习,除设置:①、中国共产党的特点;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这四个教材中的常规知识点涉及到的练习题外,还增加了另外两个开放性问题:⑴、请你举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件;⑵、请你举出近两年来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例。这样安排练习,既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差的同学以弄清前四个问题为主,基础好的同学在前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对另外两个问题加以理解,这样适时增加专题练习的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的复习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而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是旧知识的重复出现。
3、课后测评
每一课新授结束之后,我们都会进行简单的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状况,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对于测评卷我们做到统一命题、统一印刷。决不允许教师脱离备课组自己私下印题,单打独斗。我们靠集体的智慧,依据中考题型,亲自动手,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高水平的测评试卷。这样一来,不但避免了知识性的错误,也提升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对于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了心中有丘壑,复习起来得心应手;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知识的落实;最后对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统一讲解和个别辅导的两种方式,解决问题,以便汲取经验,更上一层楼。
4、教师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还可以使一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得以有效发挥,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讲第三课《一年一度人代会》时,由于内容的理论性较强,难度大,因而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学生成了观众;课后,我及时进行反思,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理论知识让他们感觉“大”而“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不能把问题全抛给学生,而应该给他们多增加一些鲜活的事例,帮助理解。于是,在另一班的教学中,我及时调整,首先从身边的故事讲起,联系他们熟悉的村干部的选举情况,给他们解释人代会、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整,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前一个班。我们应善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注重增强教学吸引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增强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二、第二学期—综合复习阶段
中考特别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因此,无论是标注、记忆知识还是整理、归纳知识,最重要的都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问题。所以,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在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1、时间安排
我们将整个复习内容划分为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综合复习5个板块,分做三轮复习,并做出相应的时间安排:
时间
复习内容
第一轮复习
3.1——3.10
六年级上下册
3.10——3.25
七年级上下册
3.25——4.20
八年级上下册
第二轮复习
4.20——5.20
专项复习阶段
第三轮复习
5.20----6.10
中考模拟测试
2、第一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以知识专题课为主,安排在3—4月两个月时间。在复习中,我们主要依据“课标”,狠抓双基,通过对教材逐课复习,让学生明确每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等,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在常规课复习中,我们常常采用分组,分任务,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归纳、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提问,同桌交流,达到合作共享,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目的,并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构建这一课的知识框架体系。
在中考中思想品德属于开卷考试科目,其试卷体现了“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特色。在复习中除了要求学生立足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读教材,熟练掌握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外,还要把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要做到课课有归纳、有总结、有知识的梳理,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之间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逻辑归纳、比较,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3、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是训练学生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1)单项选择题。
这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需要训练学生以下几点: 首先,审清题干和题枝的关系。学生审清题干和题枝的关系,然后采用排除法、结合实际分析法等确定正确答案。例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是增加准确性的一种好方法。通常情况下运用排除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题枝;二是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枝;三是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与题干也有关系,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枝。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速度的训练。与中考接轨,我们每十五个选择题为一组,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完成。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提高学生单项选择题的速度。
总之,经过大约一周的训练,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2)辨析题。
“辨”就是判别正确与否,“析”就是找原因,“题”就是考查的主干材料。辨析题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由于该题型简单、明了,是非观念强,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在历年的中考中,辨析题都是重点。因此我们注重加以训练。首先,我们给学生讲解答题步骤,分做三步 :辩正误——找原因——亮观点。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解题,互相批阅,找出自己和同伴的优点、不足,教师则找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答案,给学生讲解其优点和不足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也是用大约一个周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这种题型的解题能力(3)材料分析题。
这种题型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问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解答问题。
第一、文字材料型
文字材料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及运用能力。其解题步骤是:第一步,注意“审题”。审清所给材料承载的知识信息、审清要回答的问题、审清限制的条件、审清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二步,注意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全面正确理解材料含义;仔细分析设问,准确把握设问的要求;根据设问要求分析题目表述。第三步,注意“规范”。答案内容要规范,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答案组织要规范,要点清晰,层次要分明;答案表述要规范,行文有序,条理清楚;试卷书写要规范,做到字迹工整,清楚不潦草。第二、漫画题
漫画题是一种新颖题型,漫画取材丰富,角度新颖,往往以辛辣、讽刺的手段揭露问题的实质,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启迪人们领会深刻的道理。
其解题步骤: 第一步,剖析漫画。全面观察漫画(包括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重视对漫画标题的分析;第二步,是指联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寻找解题依据。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基本知识,因此,要注意联系教材知识。第三步,是指解答问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命题者的意图。在解题时,学生思维的角度尽可能多样化,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的方法。
(4)探究活动题。
该题型呈现方式多样化。如建议书、倡议书、小论文、设计类、主题班会、调查提纲或问卷、黑板报、发言提纲、打算类、演讲稿等。这种题型每年都考。在训练中,我们会搜集精选此类题目,并把解题思路印成提纲发给学生。如:
打算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个问题该怎么办?”或“你怎样以实际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题型几乎每年都考,它最容易考查学生的行动、觉悟。解答这类题的要点有这几个:①在思想上树立什么观点,发扬什么精神,行动上有哪些具体做法;②从法律角度,国情角度,觉悟角度,分别怎么做?③从国家社会个人分别怎么做?④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自己会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倡议书。解答这类题要注意:①格式要正确②注意倡议内容,要围绕某个主题,从不同方面角度作答,避免前后重复。
建议书。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其次,要用相关知识分析该问题,提出办法或建议,建议的角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不同方面作答,再次要注意建议的可行性。
设计类。这类题主要有设计主题、标语、口号、活动方案。解答这类题要注意: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和观察,平时电视上、街道旁的标语就很有代表性。②语言要精炼、简洁,尽量对仗押韵,有感染力。
主题班会。要注意:①目的:格式是“通过„„使学生知道„„提高增强„„”②活动步骤,一般包括:A、放映有关视频或齐唱歌曲或主持人介绍,B、同学们讨论发言,C、老师发言,D、主持人总结号召。要突出主题。
板报。板报的板面设计一般在板面的中部或中上部写主题,主题应在8个字以内,其余的部分围绕这个主题各设计一个小主题,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方面论述。演讲稿(发言稿)包括主题、演讲对象、演讲内容等。①简单介绍演讲的主题。②演讲内容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写。
4、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以试卷讲评课为主,安排在五月底六月初进行。本阶段以模拟考试为线索,以训练为重点。具体做法是:在试题选择方面,以难—易—难的方式出试卷,“难”的目的是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打消他们认为开卷考试简单的想法,“易”是为了让学生看到希望,只要认真学习、方法对头,就会考出较好的成绩,发挥考前练兵的目的。每次考试后,采用老师抽改,学生互改,学生评卷,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1)在评卷中让学生依据参考答案,对比自己的答案,找出不足。有时采用同桌互助方式:即同桌把对方试卷中错误的,而自己会的讲给对方听,互相提出努力的目标,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氛围。
(2)跟踪训练错误率高的题型,下次考试继续出现,加强学生对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考前一周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做到:①整理各自做过的试卷,特别是做错的题,认真反思,避免在中考中出现同样的错误;②让学生对知识框架体系进行再次梳理,回归教材。
以上的这些做法,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当然,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许多方面,如个人的业务素质、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挖掘、教研教改的层次和深度方面,同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
初四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牛泉中学
【思想品德辅导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教研计划08-31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05-09
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计划08-12
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计划09-05
初四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9-20
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工作计划05-27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08-28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计划有哪些09-01
初一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12-08
2023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备考计划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