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共8篇)
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篇1
《电视专题与专栏》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专题片的构思与前期拍摄
实验目的:了解专题片的选题及构思过程,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实验学时:4 实验内容:
构思一部不超过15分钟的专题片,写出专题片的分镜头脚本。实验设备:
纸、笔 实验步骤:
1.根据创作主题,构思专题片的情节内容、结构框架、风格基调。2.将情节内容分成若干个场次(框架-依据实际人物、事物的发展、变化)。3.将每场分为若干个镜头(具体-事物的发展与蒙太奇手段处理的需要),给出镜号。
4、考虑选择转场的方式(场与场之间蒙太奇处理方法)。5.设计每个镜头的景别、时间等要素。6.设计镜头间的组接(3、4同时考虑)。7.、修改调整完成分镜头稿(不止一次修改)
实验要求:分成实验小组(5-6人),以组为单位完成各自实验内容,每组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集体创意,精巧构思,符合专题片的分镜头脚本的创作规范,要求情节流畅、人物生动、主题明确、风格鲜明,实施步骤设计周密完整,具体可行。
实验二 专题片的素材拍摄
实验目的:
掌握专题片的素材拍摄要领。实验学时:6 实验内容:
根据编写好的专题片的分镜头脚本,拍摄相关素材。实验设备:
摄像机、录音笔、录像机、磁带、电池、三脚架 实验步骤:
1.根据稿本要求准备好所用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磁带、电池等。
2摄制组(实验小组)每个成员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一到拍摄现场,要分工明确,能快速投入拍摄工作。
3.精心地安排好拍摄次序,分出镜头的主次。
4.定出拍摄专题片的合适片比,一般片比在六比一左右。
5.所拍摄的专题片要情节完整,表达流畅,画面稳定,声音清晰。要在现场找准最佳记录角度,最佳机位。
6.拍摄每个画面时还要特别要注意声音的完整性。7.前期拍摄的画面还要考虑到后期编辑工作的方便。
实验要求:分成实验小组(5-6人),以组为单位完成各自实验内容(专题片素材的拍摄任务、拍摄时间以专题片的内容而定),实验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相互合作。注意摄像设备的操作要规范,不能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光源,不要乱调设备,要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清点设备,保证设备不出问题,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 专题片的后期编辑
实验目的:
掌握专题片的编辑原则。实验学时:2 实验内容:
根据事先拟订好的主题按稿本编辑专题片。所需仪器设备:调音台、编辑系统。实验步骤:
1.提出编辑方案,熟悉和整理好分镜头稿本的内容。2.检查前期拍摄的素材,了解每个镜头的拍摄质量。3.制定编辑工序,进行后期配音和画面编辑。
实验要求:分成实验小组(5-6人),以组为单位完成各自实验内容(专题片的编辑,每组编辑5-10分钟),注意编辑设备的操作要规范,确保专题片画面语言的完整与流畅。不要乱调设备,要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做好准备工作,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清点设备,保证设备不出问题,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专题片的制作合成与评价
实验目的:
掌握专题片的合成技术和评价方法。实验学时:4 实验内容:
综合运用特技、配音、字幕等合成专题片,分析评价制作效果。所需仪器设备:调音台、编辑系统。实验步骤:
1.依据专题片主题的要求定出后期编辑合成的方案。
2.根据前期拍摄内容和粗编结果进行整理,写出专题片的解说词。
3.将解说词进行配音并整理好专题片需要的其它声音素材。
4.将前期完成的粗编节目(编辑母带)和用于修改和补充的画面、用于专题片的解说词和音乐等素材,采集入计算机中。
5.在非线性编辑系统里将粗编的专题片进行修改,并进行合成(解说词、音乐、环境效果声、添加字幕、特技处理)。、6.当节目全部编辑完之后,启动播放器,一次输出,由录像机录成母带或刻成光盘,即节目制作完成。
7.对专题片进行分析评价。实验要求:分成实验小组(5-6人),以组为单位完成各自实验内容,注意后期编辑设备的操作要规范,以确保专题片画面语言的完整与流畅。要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做好准备工作,每次实验完毕都要清点设备,保证设备不出问题,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写出实验报告。
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篇2
现有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安培力有两方面的实验:一是如何确定安培力的方向,二是研究安培力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 安培力的方向
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通过电流I的导体ef在水平轨道ab, cd上运动显示它在磁场B中受到了安培力。在此特定条件下,导体运动v的方向恰好与安培力F的方向一致,在初中讨论安培力的方向,如此即可。但在高中,若将磁场B改为非竖直方向 (如图2所示) ,或使导体ef不与轨道垂直 (如图3所示) ,会看到ef仍然沿轨道水平运动。这表明在这种条件下,由v的方向并不足以判定安培力F的方向。原因是其运动受到了轨道的约束。再者,对于I与B不垂直的情况 (如图4所示) ,更没有合适的实验来正确显示F的方向。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直接、正确地显示F的方向总是垂直于I与B所决定的平面。
定量验证公式:F (28) BILsin。
传统的仪器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电流天平”,能够相当精确地验证F与B, I, L的关系。不足之处是:不能验证F与I跟B的夹角θ的关系,使用杠杆平衡测力不便于操作,需要配备大电流 (3~5A) 直流电源。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采用钕铁硼强磁体形成较大空间的磁场,灵敏的数字电子秤测力解决了上述问题,适于做定量测量和全面验证。
二、仪器设计要点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设计新颖,改变了过去常规仪器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采用钕铁硼强磁体作为磁场源,磁性极强。采用超级电容作为电源,可以产生一般电源不能供给的大电流。加之设计中采用了特殊技术,使金属棒可以跳起明显可见的高度,克服了金属棒在通电的一刹那,作用时间过短,合力的冲量太小,金属棒的动量变化不大的状况。还可以用微小力传感器测量安培力的大小。
安培力公式为F (28) BILsin,使用数字电子秤 (量程2N,感量0.001 N) 测量安培力F与电流I大小的数量关系;改变线圈在磁场中的长度L,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L的关系;改变磁感应强度B,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B的关系;改变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夹角,可以研究安培力F与夹角的正弦值sinθ的关系。用电子表格描绘图像。也可以使用力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测量安培力和电流,用软件描绘图像。仪器实物图如图5所示。
三、仪器设计原理
(1) 水平磁场B向左,金属棒中电流I水平向里,金属棒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竖直向下,安培力F竖直向上,金属棒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上,当合冲量达到一定大小时,金属棒向上跳起 (如图6所示) 。
(2) 如图7a所示,P1, P2为钕铁硼强磁体,a, b为电极,c为空心铜管,其质量约为2.2 g。a, b与超级电容器 (120 F, 2.7 V) 连接,该电容器充电后作为电源,放电时电流很大,能够满足安培力的需要。在铜管与磁感应强度B成某一夹角 (小于90°) 的情况如图7b所示,当铜管中通以电流时,则受到钕铁硼强磁体磁场的安培力,铜管向上跳起。图7b中的铜管c与磁场方向B成某一夹角的情况,铜管仍然能够向上跳起,说明安培力F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以及电流I所决定的平面垂直,不一定要将铜管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来说明安培力的方向。此外,该仪器附带有给超级电容器充电的专用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和数据
1. 安培力与长度的关系
测量原理如图8所示,长5 cm、50匝、3.0Ω的长方形线圈,其下边与磁场方向垂直,下边通电方向使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线圈用线悬挂在电子秤 (量程2 N,感量0.001 N) 上,线圈电路串联安培表测量通过线圈的电流。设线圈的单匝中电流为I,则50匝的总电流为50 I,这样可以用较小的电流获得较大的安培力。边长5 cm线圈实测数据见表1,安培力与电流的关系如图9所示,说明安培力与电流大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换用长10 cm、宽10 cm的正方形线圈,长10 cm、宽8 cm的长方形线圈,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线圈在测量电流相同情况下的安培力与长10 cm、宽4 cm的长方形线圈的安培力进行比较,如图10所示,可知安培力大小与磁场中通电导线的长度有关,长度越大,安培力也越大。图11是4个不同长度线圈,取电流=0.08A时,安培力与载流导线长度关系图像,数据见表2,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培力与载流导线长度有接近正比的线性关系。
2. 安培力与角度正弦的关系
当电流为定值、磁感应强度为定值时,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和磁场的夹角θ有关,用边长为5 cm的线圈,单匝电流为0.30 A时,总电流为15 A,安培力的大小与转角大小见表3。安培力与转角正弦值关系见表4,图像如图12所示。
3. 安培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
在研究改变磁感应强度B时采用短路磁场的方法,以达到减弱磁场的目的。磁感应强度用高斯计测量,本实验中采用增强磁场和短路磁场的方法改变磁感应强度。短路磁场的方法:用相同长度的粗铁丝若干根组成一组,共用两组。用边长为5 cm线圈,电流为I=0.2 A时的数据见表5,图像如图13所示。
4.从实验数据验证安培力公式:F=BILsinθ
以表6 (图10) 中数据为例说明。取单匝电流为0.24A, 0.40A, 0.44A时,各个线圈的安培力实测值与BIL (θ=90°) 时的计算值对比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证明了公式的数量关系。但磁场中电流长度越大,电流越强,则BIL的乘积和测力计示数的误差就越小。测量结果的误差见表7。
五、实验说明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的创新性体现在:
(1) 技术上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元件:钕铁硼强磁体和超级电容器使仪器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实验效果极其明显;使用数字测力计 (量程2 N,感量0.001 N) ,解决了微小的安培力测量问题;使用数字电流表测量电流,可见度明显。
(2) 磁感应强度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磁感应强度测量仪 (即高斯计) 测量电流线圈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磁感应强度值,取5个以上点的平均值。
(3) 验证安培力公式的误差比较小,完全符合定量研究的需要。用数字测力计测得的安培力值与磁感应强度B、电流I以及电流与磁场夹角的正弦值的乘积值,两者符合得很好,最大误差大约为20%,最小误差不足3%,这就很好地验证了安培力公式。
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篇3
例:(2000年晋吉苏浙理综25题)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钙,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1)家兔;(2)生理盐水;(3)酒精棉;(4)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5)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2.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见下图)。
第二步:
……
……
问题:设置B试管的目的是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具体要求是:①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给出实验结果;②回答实验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本实验的原题目中已经给出:①血液中的钙具有凝血作用;②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钙离子,分析题中给出的实验条件,特别是给出的实验设计中的第一步,可确定试管A和试管B为一组对照实验,A试管为实验组,B试管为对照组。分析实验材料和用具的作用:家兔提供血液,酒精棉用于消毒,注射器用于抽取血液,试管、生理盐水和草酸钾已在第一步实验中用到。因此,实验设计如下:
第二步:用70%酒精棉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
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到A、B两支试管中。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由于A试管中有草酸钾,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了草酸钙沉淀,血液中没有了钙离子;B试管中加入的是生理盐水,不影响血液中的钙离子。所以,实验结果是:A试管不凝固,B试管凝固。
实验设计到此似乎已经完成,但仔细审题会发现,题目中给出的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尚未用到,再仔细推敲前三步实验,可以发现,实验设计还不够严密,尚不能排除A试管中血液不发生凝固不是草酸钾的直接作用。要排除这一疑问,应再增加一步实验,即在A试管内继续加入钙离子,进一步观察血液的凝固情况。
实验设计从第一步到第三步,采用的是并列对照实验,第四步则进一步采用前后对照实验,从而较严密地证明了钙对血液凝固的作用。
据此,得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明确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由于实验设计题常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往往没有惟一的标准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设计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都应给予肯定。
学生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设计和训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交流设计成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学的启示和教师的点拨会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使每个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设计能力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大庆市第一中学)
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篇4
Servlet技术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怎样编写和使用Servlet。(2)、掌握编写和配置和Servlet有关的web.xml文件。(3)、掌握在Servlet中使用session的方法;熟悉把用户对某JSP页面或Servlet的请求转发给另一个JSP页面或Servlet的方法。
二、实验工具
(1)JDK1.4、JDK1.5或JDK1.6,可以从SUN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2)编辑工具:记事本或Dreamweaver MX 2004、FrontPage 2003(3)Tomcat服务器,也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4)Netbeans 4.1或Jcreator
三、实验原理与内容
(1)、有些Web应用可能需要JSP+JavaBean+Servlet来完成,需要服务器再创建一些Servlet对象,配合JSP页面来完成整个Web应用程序的工作。本小节实验将介绍怎样编写创建Servlet对象的类,怎样在Tomcat服务器上保存编译后的字节码、编写部署文件,怎样请求Tomcat服务器创建一个Servlet对象。
① 复制需要的jar文件:为了编译Servlet源文件,需要HttpServlet、HttpServletRequest等类,JDK内置包中并不包含这些类文件,用户需要将Tomcat服务器中commonlib目录下的servlet-api.jar文件复制到JDK安装目录的jrelibext子目录中。
② 添加Servlet类的字节码文件:编写如下的Servlet类:Computer.java,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编译该类,形成starmoonComputer.class,将此文件夹保存到Tomcat当前Web目录(如:ROOT目录)下的WEB-INFclasses子目录中,重新启动Tomcat。Computer.java:
package star.moon;import java.io.*;import javax.servlet.*;import javax.servlet.http.*;public class Computer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init(ServletConfig config)throws ServletException
{ super.init(config);
}
public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PrintWriter out=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
”);String number=request.getParameter(“number”);
//获取客户提交的信息。
double n=0;
try{ n=Double.parseDouble(number);
out.print(“
”+number+“的平方根是:”);
out.print(“
”+Math.sqrt(n));
}
catch(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out.print(“
请输入数字字符!
”);}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篇5
前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随着信息系统概念及应用的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是复杂的社会过程,系统观点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科学的开发过程和规范的项目管理要比开发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严格遵循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显著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中的问题。
按该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两大方法学的专题训练,即结构化(生命周期学)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因此设置四个实验项目,从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系统分析过程,系统设计过程,到文档的整理和完善,覆盖软件开发的主要过程,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熟悉和基本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资料的编写格式及规范,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目
录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1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1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2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3
附录一:--------------5 附录二:--------------6 附录三:--------------11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任务:学习软件开发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分工,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并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组长,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和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3.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国家有关软件开发的标准文档。
三、思考题
1. 2. 3. 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任务: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项目的分析过程,给出系统的逻 1 辑功能模型,数据字典以及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分析
明白项目的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写数据字典,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实体关系图(ER图),需求规格说明书。
(2)面向对象分析
弄清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绘制系统的用例图,书写用例规格说明;初步绘制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初步绘制系统动态行为——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状态图。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 2. 3. 4.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分析系统流程图,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怎样写合乎规范的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 怎样组织对该工作的评审?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技能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实验二基础上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建立和系统详细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规格说明书。
任务:认真分析实验二的结果,给出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描绘系统结构图,并合理划分系统的各组成模块,最后给出系统的各部分设计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图(HIPO图或模块结构图)设计,模块处理流程设计,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
(2)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在Rational Rose环境中对实验二的分析模型进行细化、精化,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物理模型。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设计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 2.怎样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 3.怎样绘制复合规范的流程图。4.怎样组织对设计阶段工作的评审?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系统运行和软件后期制作。
任务:总结软件开发中的得失,正确书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完善系统所涉及的程序框图,源程序,模拟运行数据,打印报表,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等。
2、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怎样合理选择软件开发的工具?
2.怎样进行用户说明手册和使用手册的编写。3.总结项目实施中的得失。
附录一:
实验要求
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4人
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
3.项目开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 4.每个项目小组可以参照附录中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项目文档 5.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二中的题目
6.软件开发的方法学自定(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附录一:实验题目
题目一:“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学院课程安排”
1. 系统简介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教务处向各个学院发出下各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研究生)、班号等;学院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个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的职称、上课的班数、最高和最低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经所在教研室协调任可,将教学计划上交学院主管教学计划的人员,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给出下个学期全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由人工操作,现要求为上述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过程。2.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课程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学院定主课的主讲任务。
(2)学院中层干部的主讲课时不能超过4学时/周。
(3)本学期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各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师自报的授课计划和学院定的有关授课限制条件。
(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教务处最终下达全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和学院各个班级下各学期的课程表(可以不含上课地点)。
题目二:“学校教材定购系统”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可以细化为两个子系统: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
销售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提交购书单,经教材发行人员审核是有效购书单后,开发票、登记并返给教师或学生领书单,教师或学生可以到书库领书。
采购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若是教材脱销,则登记缺书,发缺书单给书库采购人员;一旦新书入库后,即发进书通知给教材发行人员。
以上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实现。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当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数量发生变化(包括进书和出书)时,都应修改相关的书库记录,如库存表或进/出库表。
(2)在实现上述销售和采购的工作过程时,需考虑有关的合法性验证。
6(3)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工作人员。
(4)系统的相关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购书表、库存表、缺书登记表、待购教材表、进库表和出库表。
题目三:“机票预定系统”
1. 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后,系统打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和交款发票)等。
(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以下功能:
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 航班取消后的处理 旅客临时更改航班的处理
(3)系统的外部输入项至少包括: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题目四:“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 系统简介
每学年要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更新。其中:(1)对于已彻底损坏的做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
(2)对于由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及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编号、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
(3)对于急需修改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编号、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和经办人等信息),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4)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等查询。
2. 技术要求及限制条件
7(1)所有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
(2)每件设备在做入库登记时均由系统按类别加自动顺序号编号,形成设备号;设备报废时要及时修改相应的设备记录,且有领导认可。
(3)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设备记录、修理记录、报废记录、申请购买记录。(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新设备信息、修理信息、申请购买信息、具体查询统计要求。
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设备购买申请表、修理/报废设备资金统计表。
题目五: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人事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信息,其中职员信息应该包含职员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性别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如:主要社会关系、奖惩情况等)。(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部门信息维护;
职员信息维护(含职员的部门调整); 职员信息查询(不确定查询); 人事信息查询(如人才结构的统计查询)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辅助功能(如学历索引表、职称索引表的维护等)
题目六: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
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工资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工资信息,其中职员工资信息应该包含与支援工资相关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基本工资、各种津贴以及其他应发工资项目,水电、煤气等各项扣款,以及公积金、会费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工资调整情况)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部门信息维护;
职员工资信息维护; 显示打印职员工资表; 打印职员工资发放表; 打印部门工资汇总表;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七: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毕业生管理相关的信息,如毕业生基本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其中毕业生基本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毕业时间、专业、政治面貌等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就业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务、地址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毕业生基本信息维护; 毕业生就业信息维护;
毕业生就业情况查询(不确定查询); 按专业划分的就业情况统计;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八:建立一个分布式、互动式的远程教学平台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其主要功能包括通知发布、参考资料发布、电子课件发布、学生作业提交、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帮助学生复查批改后的作业。
题目九: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机票查询和销售系统
该系统可以录入航班和机票信息,用户可以查询航班时刻表、查询机票可用信息和机票折扣信息,用户可以通过WEB订票。
题目十: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投稿系统
该系统可以接受作者的电子投稿,以及作者信息(如姓名、单位、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注册,并能供投稿人查询稿件处理情况,以及在稿件处理后(退稿、录用、修改后再审等),能自动发送E-Mail通知投稿人。
题目十一:开发一个基于Web的BBS系统
包含一般BBS所具有的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发贴功能、贴子管理、主题词查询、用户信息修改和查询等。
题目十二: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书店
该系统可以分类录入书籍和相关信息(如名称、页数、出版商、摘要、目录等),用户可以注册、登录,注册用户享受打折服务,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浏览书籍。注册用户可以定购书籍并查询订单。
附录三:
软件开发文档指南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先择的各种方案;说明论证所选定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背景
1.1.3 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 要求
1.2.2 目标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2.5 评价尺度
1.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1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1.3.2 工作负荷
1.3.3 费用开支
1.3.4 人员
1.3.5 设备
1.3.6 局限性
1.4 所建议的系统
1.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4.2 数据流程各处理流程
1.4.3 改进之处
1.4.4 影响
1.4.4.1 对象设备的影响
1.4.4.2 对软件的影响
1.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4.4.4 对系统动行的影响
1.4.4.5 对开发的影响
1.4.4.6 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4.4.7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4.5 局限性
1.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5 可选择其他系统方案
1.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
1.6 投资及收益分析
1.6.1 支出
1.6.1.1 基本建设投资
1.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6.1.3 非一次性支出
1.6.2 收益
1.6.2.1 一次性收益
1.6.2.2 非一次性收益
1.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6.3 收益/投资比
1.6.4 投资回收周期
1.6.5 敏感性分析
1.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8 结论 2 项目开发计划
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的开发工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2.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2.2 项目概述
2.2.1 工作内容
2.2.2 主要参加人员
2.2.3 产品及成果
2.2.3.1 程序
2.2.3.2 文件
2.2.3.3 服务
2.2.3.4 非移交产品
2.2.4 验收标准
2.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2.6 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2.3 实施总计划
2.3.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3.2 接口人员
2.3.3 进度
2.3.4 预算
2.3.5 关键问题
2.4 支持条件
2.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2.4.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2.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5 专题计划要点 3 软件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的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起初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编制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3.1 引言
3.1.1 编写的目的 3.1.2 背景
3.1.3 定义
3.1.1 参考资料
3.2 任务概述
3.2.1 目标
3.2.2 用户的点
3.2.3 假定与约束
3.3 需求规定
3.3.1 对功能的规定
3.3.2 对性能的规定
3.3.2.1 精度
3.3.2.2 时间特性要求
3.3.2.3 灵活性
3.3.3 输入输出要求
3.3.4 数据管理能力的要求
3.3.5 故障处理要求
3.3.6 其它的专门的要求
3.4 运行环境规定
3.4.1 设备
3.4.2 支持软件
3.4.3 接口
3.4.4 控制 4 数据需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向整个开发时期提供关于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要求的技术信息。编制数据要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4.1 引言
4.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
4.1.3 定义
4.1.4 参考资料
4.2 数据的逻辑描述
4.2.1 静态数据
4.2.2 动态输入数据
4.2.3 动态输出数据
4.2.4 内部生成数据
4.2.5 数据约定
4.3 数据的采集
4.3.1 要求和范围
4.3.2 输入的承担者
4.3.3 处理
4.3.4 影响 5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可称作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 15 明对程序的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5.1 引言
5.1.1 编写目的 5.1.2 背景
5.1.3 定义
5.1.4 参考资料
5.2 总体设计
5.2.1 需求规定
5.2.2 运行环境
5.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5.2.4 结构
5.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5.2.6 人工处理过程
5.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5.3 接口设计
5.3.1 用户接口
5.3.2 内部接口
5.3.3 外部接口
5.4 运行设计
5.4.1 运行模块组合 5.4.2 运行控制
5.4.3 运行时间
5.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5.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5.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5.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6.1 出错信息
5.6.2 补救措施
5.6.3 系统维护设计 6 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说明书可称作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内容合并概要设计说明书。对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不得要求如下:
6.1 引言
6.1.1 编写目的 6.1.2 背景
6.1.3 定义
6.1.4 参考资料
6.2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6.3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6.3.1 程序描述
6.3.2 功能
6.3.3 性能
6.3.4 输入项
6.3.5 输出项
6.3.6 算法
6.3.7 流程逻辑
6.3.8 接口
6.3.9 存储分配
6.3.10 注释设计
6.3.11 限制条件
6.3.12 测试计划
6.3.13 尚未解决的问题
6.4 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对于设计中的数据库所有标识、逻辑结构和理结构作出具体的设计规定。其内容要求如下:
7.1 引言
7.1.1 编写目的 7.1.2 背景
7.1.3 定义
7.1.4 参考资料
7.2 外部设计
7.2.1 标识符和状态
7.2.2 使用它的程序
7.2.3 约定
7.2.4 专门指导
7.2.5 支持软件
7.3 结构设计
7.3.1 概念结构设计
7.3.2 逻辑结构设计
7.3.3 理结构设计
7.4 运用设计
7.4.1 数据字典设计
7.4.2 安全保密设计 8 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的编制是要使用非专门术语的语言,充分地描述该软件系统工程所具有的功能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使用户(或潜在用户)通过本手册能够了解该软件的用途,并且能够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它。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8.1 引言
8.1.1 编写目的 8.1.2 背景
8.1.3 定义
8.1.4 参考资料
8.2 用途
8.2.1 功能
8.2.2 性能
8.2.2.1 精度
8.2.2.2 时间特性
8.2.2.3 灵活性
8.2.3 安全保密
8.3 运行环境
8.3.1 硬设备
8.3.2 支持软件
8.3.3 数据结构
8.4 使用过程
8.4.1 安装与初始化
8.4.2 输入
8.4.2.1 输入数据的现实背景
8.4.2.2 输入格式
8.4.2.3 输入举例
8.4.3 输出
8.4.3.1 输出数据的现实背景
8.4.3.2 输出格式
8.4.3.3 输出举例
8.4.4 文卷查询
8.4.5 出错处理与恢复
8.4.6 终端操作
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的编制是为了向操作人中提供该软件每一个运行的具体过程和有关知识,包括操作方法的细节。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9.1 引言
9.1.1 编写目的 9.1.2 背景
9.1.3 定义
9.1.2 参考资料
9.2 软件概述
9.2.1 软件的结构
9.2.2 程序表
9.2.3 文卷表
9.3 安装与初始化
9.4 运行说明
9.4.1 运行表
9.4.2 运行步骤
9.4.3 运行1(标识符)说明
9.4.3.1 运行控制
9.4.3.2 操作信息
9.4.3.3 输入-输出文卷
9.4.3.4 输出文段
9.4.3.5 输出文段的复制
9.4.3.6 启动恢复过程
9.4.4 运行2(标识符)说明
9.5 非常规过程
9.6 远程操作 10 模块开发卷宗
模块开发卷宗是在模块开发过程中逐步编写出来的,每完成一个模块或一级密切相关的 20 模块的复审时编写一份,应该把所有的模块开发卷宗汇集在一起。编写的目的是记录和汇总低层次开发的进度和结果,以便于对整个模块开发工作的管理和复审,并为将来的维护提供非常有用的技术信息。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0.1 标题
10.2 模块开发情况表
10.3 功能说明
10.4 设计说明
10.5 源代码清单
10.6 测试说明
10.7 复审的结论 11 测试计划
11.1 引言
11.1.1 编写目的 11.1.2 背景
11.1.3 定义
11.1.4 参考资料
11.2 计划
11.2.1 软件说明
11.2.2 测试内容
11.2.3 测试1(标识符)
11.2.3.1 进度安排
11.2.3.2 条件
11.2.3.3 测试资料
11.2.3.4 测试培训
11.2.4 测试2(标识符)
……
11.3 测试设计说明
11.3.1 测试1(标识符)21
11.3.1.1 控制
11.3.1.2 输入
11.3.1.3 输出
11.3.1.4 过程
11.3.2 测试2(标识符)
……
11.4 评价准则
11.4.1 范围
11.4.2 数据整理
11.4.3 尺度 12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是为了把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的结果、发现及分析写成文件加发记载,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2.1 引言
12.1.1 编写目的 12.1.2 背景
12.1.3 定义
12.1.4 参考资料
12.2 测度概要
12.3 测试结果及发现
12.3.1 测试1(标识符)
12.3.2 测试2(标识符)
……
12.4 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12.4.1 功能1(标识符)
12.4.1.1 能力
12.4.1.2 限制
12.4.2 功能2(标识符)
……
12.5 分析摘要
12.5.1 能力
12.5.2 缺陷和限制
12.5.3 建议
12.5.4 评价
12.6 测试资源消耗 13 开发进度月报
开发进度月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项目开发的进展和情况,以便函及时发现或处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地,开发进度月报是以项目组为单位每月编写的。如果被开发的软件系统规模比较大,整个工程项目被划分给若干个分项目组承担,开发进度月报将以项目组为单位按月编写。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3.1 标题
13.2 工程进度与状态
13.2.1 进度
13.2.2 状态
13.3 资源耗用与状态
13.3.1 资源耗用
13.3.1.1 工时
13.3.1.2 机时
13.3.2 状态
13.4 经费支出与状态
13.4.1 经费支出
13.4.1.1 支持性费用
13.4.1.2 设备购置费
13.4.2 状态
13.5 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13.6 建议
14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编制是为了总结本项目开发工作的经验,说明实际取得的开发结果以及对整个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4.1 引言
14.1.1 编写目的 14.1.2 背景
14.1.3 定义
14.1.4 参考资料
14.2 实际开发结果
14.2.1 产品
14.2.2 主要功能和性能
14.2.3 基本流程
14.2.4 进度
14.2.5 费用
14.3 开发工作评价
14.3.1 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14.3.2 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14.3.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机械创新设计 实验指导书16年 篇6
机 械 创 新 设 计
实验指导书
机械教研室
2016年9月
目
录
实验一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回转运动实现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直线运动实现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间歇运动实现
复杂机械系统拼接
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与拼接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简介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学生提供了手动拼装复杂机械系统的实训平台。让学生设计并拼接可实现不同运动要求的复杂机械系统。同时实验台在主要构件上设计了安装传感器的位置,并配备了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学生可通过运动参数变化曲线,了解不同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构件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我。
1.实验台总体结构
该实验台安装平台主要由直流电机、传动部分(带或链)定轴轮系搭接元件、周转轮系搭接元件、平面连杆机构搭接元件、活动支座及安装平台组成。
2.主要技术参数 供电电源:220V/50Hz 直流电机2个,功率245W 电机转速可调0-200r/min 直线位移传感器1个:量程200mm 角位移传感器2个:脉冲数1000 外型尺寸:1750*980*880 实验台总质量300Kg 3.产品基本配置 安装平台1个
齿轮机构组件:齿轮1 :m=2 Z=18;齿轮2 :m=2 Z=42
齿轮3 :m=2 Z=50;
轴; 花键;中间轴
圆锥齿轮机构组件:m=2 Z=40平面连杆机构组件:连杆、曲柄、滑块、连杆连接件 各1个 带传动组件:皮带轮 直径60,100各一件
链传动组件:P=12.7
d=7.92 Z=17;P=12.7
d=7.92 Z=25 电动机一台
测试器件:直线位移传感器1个,角位移传感器1个;测试控制箱
通用配件:轴承座;传递轴;紧固标准件;装拆工具等
3.检测控制系统
实验台采用单片机与A/D转换集成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实现与PC机的通信,达到适时显示运动曲线的目的。
数据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箱将机构的运动数据通过计算机串口送到电脑内进行处理,进行运动构件运动参数变化的实测曲线,为机构运动分析提供手段和检测。
本实验台有俩种方式:手动和软件 4.注意事项
1)开机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联接部分
2)开机前手动转动机构,检测曲柄是否可整转 3)机构在旋转过程中,不许用手触摸旋转部件
4)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隔一段时间应停要下来检查机构联接是否松动
5)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女生必须戴帽,将长发盘于帽中,操作者必须紧扣衣袖等。实验一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回转运动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典型机构,手动拼装简单机械系统
2、拼装带传动,通过带轮及带的安装调试,掌握对带传动张紧力的调节方法,了解张紧力对带传动的影响
3、理解带传动的打滑现象
4、拼装链传动,掌握链传动张紧的方法,观测主从动链轮的角速度,理解多边形效应对链传动的影响
5、通过齿轮传动的搭接,通过对齿轮传动的安装调试,掌握齿轮传动标准中心距的调节方法及中心距变动对齿轮啮合侧隙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搭接方案:电机——带传动(链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或锥齿轮或蜗轮蜗杆传动或行星轮系)
三、实验器材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相关模块、工具
四、实验步骤
1、认识各个机构,分析各个零件的安装及固定方式
2、安装带轮——带——带轮(或链传动)
3、选择轴,轴承座等,安装一级齿轮传动
4、安装二级轮系传动
5、安装角位移传感器在带轮、一级齿轮或二级齿轮上
6、手动拉动带或链,看拼接的传动是否能传动
7、接能开关,选择转速,依次选择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8、拍传动图片,记录数据
9、实验完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整理台面与工具箱。
五、实验小结
绘制所拼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贴上图片,附上数据。简要说明在安装带传动和齿轮调试的心得体会。实验二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直线运动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典型机构,手动拼装简单机械系统。
2、通过齿轮传动的搭接,通过对齿轮传动的安装调试,掌握齿轮传动标准中心距的调节方法及中心距变动对齿轮啮合侧隙的影响。
3、通过对曲柄滑块机构的安装调试,掌握按层面连接齿轮——曲柄滑块机构的方法、层面错位对齿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的影响。
4、通过曲柄滑块的运动测试分析,理解曲柄滑块机构和齿轮传动的区别,理解急回特性。
二、实验原理
搭接方案: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曲柄滑块机构(传感器)
三、实验器材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相关模块、工具
四、实验步骤
1、认识各个机构(尤其是曲柄滑块机构),分析各个零件的安装及固定方式
2、安装带轮——带——带轮
3、选择轴,轴承座等,安装一级齿轮传动
4、安装二级轮系传动,找好曲柄位置,安装连杆
5、安装曲柄滑块机构
6、安装直线位移传感器在滑块上(安装时注意各构之间的自由度要求,不能装卡住了)
7、手动拉动带或链,看拼接的传动是否能传动
8、接能开关,选择转速,依次选择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9、拍传动图片,记录数据
10、实验完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整理台面与工具箱。
五、实验小结
绘制所拼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贴上图片,附上数据。简要说明在安装直线运动机构心得体会。
实验三
典型机械系统创新设计-间歇运动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典型机构中的槽轮机构及棘轮棘爪机构,手动拼装简单机械系统。
2、通过齿轮传动的搭接,通过对齿轮传动的安装调试,掌握齿轮传动标准中心距的调节方法及中心距变动对齿轮啮合侧隙的影响。
3、通过对槽轮机构的安装调试,掌握连接拨盘及槽轮的方法。
4、通过对棘轮棘爪机构的安装调试,掌握连接棘轮棘爪的方法。
5、安装传感器,理解输出特性的间歇运动特性。
二、实验原理
搭接方案1: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槽轮机构(传感器)
搭接方案2: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棘轮棘爪机构(传感器)
三、实验器材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相关模块、工具
四、实验步骤
1、认识间歇运动机构,以及各个零件的安装及固定方式
2、安装带轮——带——带轮
3、选择轴,轴承座等,安装一级齿轮传动
4、安装二级轮系传动,找好曲柄位置,安装连杆(可选)
5、安装间歇运动机构
6、安装直线位移传感器在从动件上
7、手动拉动带或链,看拼接的传动是否能传动
8、接能开关,选择转速,依次选择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9、拍传动图片,记录数据
10、实验完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整理台面与工具箱。
五、实验小结
绘制所拼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贴上图片,附上数据。简要说明在安装间歇运动机构及调试的心得。实验四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复杂运动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机构中的实验台上的回转运动、直线运动、间歇运动构件,手动拼装较复杂机械系统。
2、通过安装复杂运动机构,掌握机构在运动传递中的精度传递。
3、理解单一传动和复杂传动的不同点,比较相关方案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搭接方案1: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链传动
搭接方案2: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二级齿轮传动——曲柄摇杆机构(传感器)
搭接方案3: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传感器)
搭接方案4:电机——带传动——一级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行星轮系(传感器)
三、实验器材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相关模块、工具
四、实验步骤
1、选择所要搭接的方案,认识运动机构,以及各个零件的安装及固定方式
2、安装带轮——带——带轮
3、选择轴,轴承座等,安装一级齿轮传动
4、安装之后的传动
5、安装传感器在输出部件上
6、手动拉动带或链,看拼接的传动是否能传动
7、接能开关,选择转速,依次选择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8、拍传动图片,记录数据
9、实验完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整理台面与工具箱。
五、实验小结
绘制所拼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贴上图片,附上数据。简要说明在安装复杂传动(譬如行星轮系,蜗轮安装等)及调试的心得体会。实验五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设计复杂运动机构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机构中的实验台上的回转运动、直线运动、间歇运动构件、以及小变速器、差速器等;
2、设计自己想要搭接的复杂机械系统;
3、通过安装复杂运动机构,理解单一传动和复杂传动的不同点;
4、进一步了解机构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与设计要求;
5、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及搭接,提高机械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
自行设计,至少在五级传动左右。
三、实验器材
FJCS-I型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搭接实验台、相关模块、工具
四、实验步骤
1、设计所要搭接的方案,认识运动机构,以及各个零件的安装及固定方式
2、选择相关机构,进行搭接
3、安装传感器在输出部件上
4、手动拉动主动件,看拼接的传动是否能传动
5、接能开关,选择转速,依次选择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6、拍传动图片,记录数据
7、实验完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整理台面与工具箱。
五、实验小结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指导 篇7
区域地理知识在地理高考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区域地理搭台, 高中原理规律唱戏”, 这是近年高考文综和地理单科试题的重要特点。高考地理试题中综合题尤其注重以世界或中国某局部区域图像为信息载体, 重在考查考生对区域位置、区域范围的空间定位,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区域差异的比较以及探讨区域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考复习中, 考生必须重视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
一、考情分析
(一) 命题特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 有关区域地理的内容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体现, 以综合题为主, 且所占分值比重较大。综合题多以世界或中国某局部区域图像为背景素材, 从多角度进行问题设计。从考查内容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矿产等) 、人文地理特征 (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 , 以及自然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能力考查上看, 主要考查区域定位能力, 从区域图像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的能力, 比较两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以及探究、评价区域现实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等。
(二) 命题趋势
以重大地理事件 (如叙利亚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第30届伦敦夏季奥运会等) 为命题切入点, 考查事件发生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并分析事件成因;考查该事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热点区域 (如地缘政治敏感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经济持续增长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 的地理简图为信息载体, 重点考查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人文地理特征、热点成因 (如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宗教矛盾、历史遗留问题、西方大国介入) 等。从区域差异入手, 比较两个 (或多个) 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并分析其成因。从区域特征出发, 分析区域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重点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或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二、备考要求
(一) 心中要有“纲”
这里的“纲”主要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 这些“纲”是科学备考的基础, 是做好备考的捷径, 是考生复习的行动指南。考生尤其要重视研究《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 因为它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具体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题难易度比例”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同时还附有“试题举例”。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人人手中都要有《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在复习具体章节时, 考生要根据“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 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 并在教材中的相应位置注明“考试要点和能级要求”。只有心中有“纲”, 并且清楚地知道“纲”中的具体条目和内容, 才能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备考也才能有的放矢, 少走或不走弯路。
(二) 心中要有“网”
区域地理内容庞杂, 又缺乏系统性, 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 复习时费事费时, 有的考生甚至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仔细研读教材。在备考的过程中, 考生一定要对照《考试大纲》 (或《考试说明》) 中的具体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重组教材, 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理出“知识链”, 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形成主干知识网络, 使教材由“厚”变“薄”, 由“粗”变“细”。同时, 在建构知识网络过程中, 考生还应进一步巩固知识, 强化主干内容和重点内容, 延伸知识外延, 拓宽知识面,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再把书本变“厚”。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区域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 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别论述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 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考生可以按下列线索构建区域地理知识网络。
(三) 心中要有“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 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的试题, 综合性很强,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区域空间定位准确。而区域空间定位是考生解题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能否越过这道门槛, 拿到“入场券”, 可以说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区域地理课本和配套的地图册中有丰富多样的地图, 如政区图、地形图、剖面图、水系图、等值线图、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六大板块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图、城市和人口分布图, 以及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等等。考生在复习区域地理时, 要做到“图不离手”, 时刻“把玩”地图。在阅读各种地图时, 要从宏观地图到微观地图, 从整体特征到局部细节, 由大到小, 由粗到细, 同时还要关注图中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的地理事物、特殊的轮廓等。而且考生要做到熟练地进行“图文互换”:合上课本时, 心中要有一幅幅“活地图”;阅读地图时, 要能从地图中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显性的和隐性的地理信息, 以及这些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另外, 还要多填空白图、多绘图、多用图。
(四) 心中要有“理”
区域地理内容更多的是在阐述“在哪里”“有什么”“是什么”, 而系统的地理知识更多的应是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复习区域地理时, 考生一定要联系高中系统地理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用系统地理知识解释某一区域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 以及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性等。不能脱离系统地理知识纯粹复习区域地理, 否则区域地理的复习就太肤浅, 没有深度, 并且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无法应对高考综合题的多角度设问。
(五) 心中要有“题”
仅仅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还不能应对高考。在有了基础知识储备之后, 考生必须做适量的综合试题, 才能知道“我已会多少”,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补漏”和改进后续的学习方法。在做题时, 考生不要滥做杂题, 要精心选取有代表性的试题, 最好选做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高考试题, 以及全国各地的统考试题或名校的模拟试题。试题难度以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试题类型以图表题、文字材料分析题为主。在解答试题过程中, 考生要善于归纳与总结, 要重视试题的归类分析、审题技能的培养、解题思路的探寻、答题技巧的提炼, 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考生通过做题, 一方面, 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把握高考命题动向;另一方面, 提高审题技能, 训练解题技巧, 掌握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方法和套路,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心中储存的经典试题越多, 考生应对高考的信心和能力就越强。
三、热点区域
(一) 中国南海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南海的范围。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北接中国广东、广西, 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 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 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南海为面积约3 500 000平方千米的深海盆, 平均深度1 212米, 最深处达5 559米。2012年, 中国继续开展有关南海地图研究工作, 编制有关南海和南海诸岛地图, 并向社会公布, 以宣示中方主张。
(2) 南海诸岛的组成。南海诸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 包括数百个由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其依位置不同分为4群:东沙群岛由东沙岛和附近几个珊瑚暗礁、暗滩组成;西沙群岛由30多个沙岛、礁岛、沙洲和礁滩组成, 以沙岛为主;中沙群岛由20多个暗沙和暗滩组成, 一般距海面10~20米, 大多尚未露出水面;南沙群岛由200多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等组成。
(3) 南海诸岛的气候特征。南海诸岛属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节分别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南海诸岛中个别岛屿年均温:东沙岛为25.3℃, 永兴岛为26.5℃, 太平岛为27.9℃。南海诸岛中个别岛屿年降水量:东沙岛1 459毫米, 永兴岛1 505毫米, 太平岛1 842毫米。该地夏湿冬旱, 降水多由西南季风和台风所致, 日最大降水量永兴岛曾达612.2毫米。
(4) 南海的资源。 (1) 生物资源丰富。南海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 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 吸引着大批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热带渔场, 鱼类有2 200多种, 占我国鱼类物种的2/3, 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 矿产资源丰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有“第二个海湾”之称, 其中, 位于我国传统海疆线内的石油潜量约425亿吨, 天然气约13亿立方米。磷矿的储量达25万吨, 超过世界著名磷矿产地智利、秘鲁和整个非洲磷矿产量的总和。 (3) 旅游资源丰富。随着科技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 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是海洋旅游开发的潜在资源。南海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
2. 人文地理
(1) 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通过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 并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中国政府也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维护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南海诸岛行政上隶属海南省管辖。2012年6月, 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设立地级三沙市, 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南海与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南海的战略地位。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其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 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 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随着我国石油进口总量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 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运输和70%的外贸运输途经南海。
(3) 南海形势严峻, 维护海洋权利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二) 中国西北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该区域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大致包括内蒙古中西部, 新疆大部, 宁夏北部, 甘肃中西部以及山西、陕西、河北、辽宁、吉林等省份的局部。
(2) 地形。该区域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平原主要有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内蒙古高原表面比较平坦, 风蚀作用显著, 在戈壁滩上有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新疆境内,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高耸的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 山顶终年积雪;盆地中沙漠广布, 有沙丘等风积地貌。
(3) 气候。该区域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再加上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仅东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其他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且干燥, 夏季高温。该区域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200毫米, 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由于气候干旱,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该区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
(4) 植被。该区域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内蒙古东部夏季降水稍多, 牧草茂盛;在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 由于降水减少, 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 逐渐成为荒漠。在荒漠地区, 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 只生长极少数的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河岸附近也会有胡杨林。
(5) 河流与湖泊。河流稀少, 绝大部分是内流河, 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稀少, 也多为内流湖。流经本区的外流河, 主要是黄河。
(6)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稀土、铁、镍、黄金、盐、宝石等储量大, 煤、石油、稀土等资源对中国发展具有广泛意义;本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
2. 人文地理
(1) 农业。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牧区, 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各地牧场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除了畜牧业外, 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人们利用河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发展了灌溉农业。例如,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以黄河水灌溉为主, 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为主。西北地区适宜小麦、棉花、甜菜和瓜果生长。新疆的长绒棉驰名中外, 南疆是我国著名的商品棉基地之一,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新疆有瓜果之乡之称,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是:灌溉水源不足。
(2) 人口和城市。村庄和城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多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和交通线两侧。东部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的平原地区, 西部集中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
(3) 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缺水, 植被覆盖率低, 加上经营管理粗放,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盲目开垦以及不合理采矿等, 致使生态环境脆弱。本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土地退化、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虫灾和鼠灾等, 其综合治理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牧;建设生态林;建设人工草场;封沙育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灌溉;合理采矿, 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等。
(4) 喀什经济特区。2010年5月, 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 依托国家特殊扶持政策, 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 以超常规发展步伐, 计划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 可以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其地缘区位优势, 促进内地开放型产业向西部转移, 形成我国与中南亚密切合作的格局。
(5) 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 东至上海市, 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市 (区) , 干线全长4 200千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南至广州, 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等8个省区, 干线全长4 900千米。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 保障天然气供应, 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互利共赢具有重大意义, 并将有助于满足东部地区尤其是燃气电厂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及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要求, 更有助于燃气电厂的正常运行, 同时可以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能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 增加就业机会, 使沿线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 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 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6)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 加快人才培养;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加强与经济较发达的中部、东部地区的联系与合作。
(三) 西亚和北非地区
1.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本区处于12°N~42°N之间, 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绝大部分处于30°N以南的低纬地区。本区处于联系亚非欧三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被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 (实为内陆湖) 环抱, 有“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之称, 地理位置很重要。
(2) 地形。大部分是高原,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平原面积狭小, 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400m) 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是由于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地表植被稀少, 地下石油资源丰富;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 地面没有河流, 被称为“无流国”。
(3) 气候。本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 其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其成因是冬季受西风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为夏季气温较高, 冬季寒冷, 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 其成因是位于北温带, 高原周围有高山, 水汽难以进入。
2. 人文地理
(1) 民族和宗教。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半数为阿拉伯人,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看做是圣城。
(2) 习俗与气候。阿拉伯人喜爱白色, 很多建筑物是白色的, 男人的传统服装也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 这是因为白色物品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 吸热较少的缘故。
(3) 交通便利。自古以来, 本区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就是由我国现在的西安, 沿甘肃的河西走廊, 经新疆境内, 再经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直达欧洲的一条东西贸易的通道。现在, 本区除了有铁路、公路、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以外, 还有若干连接海洋的要道, 如土耳其海峡 (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 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霍尔木兹海峡 (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 是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 被看做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直布罗陀海峡 (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等。
(4) 农业。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地形条件的影响。畜牧业比较发达, 以游牧为主, 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山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谷地,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椰枣是本地的特产;地中海沿岸是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 主要产品有油橄榄、柑橘、葡萄等。
(5) 世界石油宝库。西亚的石油资源特别丰富, 是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这里的石油资源, 左右着一些国家的兴衰。中东波斯湾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如下:
(6) 中东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中东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从中东地区发展的历史看, 历次冲突与战争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 (1) 中东地区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沙漠广布。恶劣的生存条件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些人文特征, 如中东地区居民的宗教、民族意识相当强烈, 恶劣的环境也使人们养成了善战的习性。 (2) 中东地区素有“五海三洲”之说,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世界大国争相控制中东。 (3) 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各国致富之宝, 也是大国争夺、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4) 水资源危机是中东地区新一轮矛盾与冲突的导火线。 (5) 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的矛盾突出。 (6) 土地之争仍是中东问题的一个焦点。
(四) 拉丁美洲
1. 自然地理
(1) 地形。北部是墨西哥高原, 草原广布;西部绵长、高大的安第斯山南北纵长9 000千米, 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由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成, 山间有盆地、高原, 并多火山和地震;大陆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自北而南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平原上密布着原始森林, 人烟稀少。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铁矿储量丰富, 分布着热带草原。
(2) 气候。在世界各大洲中, 本区的气候条件最优越。从气温来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对比其他大洲, 具有暖热的特点。从湿润程度来看, 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达1 342毫米, 是世界上最湿润的一个大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本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都很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40°S以南的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坡多雨, 东侧的背风地区则干旱少雨。
(3) 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其流经赤道地区, 干流水量极大。该流域内平原广阔, 水流平缓, 航运便利。洪水季节, 河口地区一片汪洋, 有“河海”之称。
2.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本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广大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因气候湿热, 人口稀少。内陆高原区和沙漠区因降水稀少, 很少有人居住。目前, 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位于热带的国家和地区, 其人口和城市通常不是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而是位于气候比较凉爽、降水适中的高原和山区。拉丁美洲近年来人口增长很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也在不断膨胀, 不少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超过70%。
(2) 农业。本区许多地区气候适宜, 雨水充足, 土壤肥沃, 农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为主。食糖产量约占世界食糖产量的四分之一, 加勒比海地区有“世界糖罐”之称, 古巴是世界上出口食糖最多的国家。咖啡产量已远远超过非洲, 巴西生产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产量大, 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 厄瓜多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国。棉花产量增长很快, 不少国家出口棉花, 其中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本区有大面积的草场、牧场, 适宜大规模发展畜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是拉美著名的天然牧场, 以生产大量的优质牛、羊肉驰名于世。此外, 还有面积广大的森林和丰富的沿海渔业资源, 秘鲁沿海在上升流作用下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 (秘鲁渔场) 。
(3) 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但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雨林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每分钟大约有6个足球场大的雨林遭到破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而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 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 又制造大量的氧气, 亚马孙热带雨林也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例如, 过度的耕地开垦 (迁移农业)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过度伐木;采矿、修路、水利和城镇建设等。开发还是保护?这是雨林的两种前途, 也是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在当前背景下,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例如,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国际基金组织, 使当地从雨林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 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 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综合训练
1.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表示, 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中国公务船一直保持对黄岩岛海域的警戒。
材料二:2012年5月9日, 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 此次南海首钻是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 也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
材料三:南海诸岛示意图。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B.乙岛
C.丙岛D.丁岛
(2) 2012年5月, 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1) 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2) 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3) 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4) 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1) (2) (3)
B. (1) (2) (4)
C. (1) (3) (4)
D. (2) (3) (4)
(3) 红树林海岸是指由红树植被覆盖的海岸, 红树林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4) 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 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5) 当前, 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 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2012年, 江苏省计划安排援疆资金16.89亿元。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材料三:近年来, 新疆“红色产业”发展红红火火。“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 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所在地区简图。
(1) 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2) 简述江苏和新疆两省区相互协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
(3) 塔里木河主要靠_______水补给, 一般干流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月份。
(4) 分析新疆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5) 简要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6) 进入21世纪, 伴随着全国旅游中心的西移, 喀什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地培育和发展。请评价喀什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3.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非简图。
材料二:材料一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1)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试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 简要分析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 简要分析材料一图所示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4) 预测材料一图中丙海区的面积变化趋势, 并分析其原因。
4.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西人口、矿产资源等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原产于非洲被荫蔽或半荫蔽的森林和河谷地带。巴西具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农业部称, 巴西2012至2013年度的咖啡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达到5 100万袋。
(1) 巴西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
(2) 巴西城市萨尔瓦多附近及其以南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此地和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使该地区易产生_______等生态问题, 对全球的影响是_______, 对此问题进行检测的最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
(3) 巴西利亚为巴西首都, 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4) 巴西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5) 分析巴西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的优势地理条件。
(6) 为什么亚马孙河径流量世界第一, 而航运价值不及长江?
参考答案:
1. (1) A
(2) B
(3) 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 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 有利于海岸保护, 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4)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维护海洋权益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 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 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5)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2. (1)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2)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3) 冰雪融8
(4) 原因:日照时间长,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养分积累多。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5) 是联系我国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附近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政策支持。
(6) 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 集群状况良好;地域组合条件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游览价值高;政策扶持。不利条件:交通通达性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3. (1) 甲地降水多且主要在冬半年, 乙地全年降水少;乙地同期气温均高于甲地, 且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 热量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 沿海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 丙海区面积将扩大。因为丙海区 (红海) 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张裂地带) 。
4. (1) 种类多分布广
(2) 沿岸有暖流流经;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全球变暖RS
(3) 政治因素巴西利亚海拔较高, 气候温和;有利于平衡全国人口分布;带动广大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 东南部沿海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开发较早;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5) 自然条件: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 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土壤肥沃;河谷众多, 遮光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海运发达, 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6) 亚马孙河虽然径流量世界第一, 但是亚马孙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 人口、城市稀疏, 经济不发达, 人流、物流量小;而长江径流量也比较大, 并且长江中下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沿岸人口、城市密集, 经济发达, 人流、物流量大, 所以航运价值高于亚马孙河。
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篇8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
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
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要求实验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也应以上述要求为标准。
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关键。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基本原理,进而选择仪器及药品,设计好实验步骤。
3.运用基本知识和操作原理,将实验连成一个整体,一般由具体装置和具体操作两部分组成。
具体装置一般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除杂装置→气体干燥装置→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1)气体除杂装置,如果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是先除杂,后干燥;如果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是先干燥,后除杂。
(2)尾气处理方法:有毒气体应利用溶液吸收(如Cl2、SO2用NaOH溶液吸收)或点燃(如CO);无毒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中。
(3)注意多种杂质的除杂顺序和多种物质的检验顺序,如鉴定H2、CO、CH4燃烧产物时,应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CO2。
(4)注意某一装置的重复使用。
(5)注意多余装置的筛选。
具体操作一般是:装置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装入固体药品→加入液体药品→固定装置→加热。
(1)加热前一般是先通入原料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然后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如用H2、CO还原CuO)。
(2)实验结束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通入溶液中反应时),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产生水的倒吸而炸裂仪器;熄灭酒精灯时,还要注意先灭后关,如用启普发生器制取H2来还原CuO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待Cu冷却后再关掉启普发生器导气管上的活塞,以防止反应生成的Cu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
三、中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的常见题型
1.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与评价
例1(2014年陕西)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1,不正确的是( )。
解析用图中装置检查气密性时,拉注射器活塞,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在长颈漏斗的下端会有气泡冒出,A正确;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它能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就停止了,B错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图中装置收集时应将进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C正确;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用图D中装置收集,燃着的木条应放在刚伸出瓶塞的导管一边,D正确。答案 B
2.有关物质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2(2014年济宁)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是碳化法,工艺流程见图2: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2)在A→B之间,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
(3)在B+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物质C的流量,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1)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2)Ca(OH)2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很小,需过滤出不溶的Ca(OH)2。(3)生成CaCO3的过程中,CO2过多会继续和CaCO3反应生成Ca(HCO3)2。(4)用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含钙的可溶性盐或碱,也能生成碳酸钙。
答案:(1)Ca(OH)2 (2)将Ca(OH)2与水分离 (3)CaCO3+CO2+H2OCa(HCO3)2 (4)Na2CO3+CaCl2CaCO3↓+2NaCl
3.有关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3(2014年汕尾)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回收铜的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1)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Ⅱ中的溶质为。
(4)试剂A最好选用下列溶液(填序号)。
①H2SO4 ②CuSO4 ③MgSO4
(5)为了完善实验方案,可对滤渣Ⅰ中的进行回收。
解析(1)根据过滤时所用仪器可知,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铜、木炭与硫酸不反应。(3)反应①后,滤液Ⅰ中的溶质是硫酸和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硫酸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铜和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滤液Ⅱ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4)滤渣Ⅱ中含有剩余的铁粉,经过③后得到铜,可知除去过量的铁粉,最好用硫酸铜溶液;(5)开始混合粉末中的铜没有和硫酸反应,进入滤渣Ⅰ中,为了回收更多的铜,可将滤渣Ⅰ中的铜回收。
nlc202309040137
答案:(1)漏斗 引流 (2)H2SO4+CuOCuSO4+H2O (3)硫酸亚铁(或FeSO4) (4)② (5)铜(或Cu)
4.有关物质鉴别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4(2014年兰州)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解析【猜想】氯化钙如果过量,此时滤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猜想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讨论】C不合理,因为碳酸钾和氯化钙能发生反应,即碳酸钾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在鉴别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钾没有被消耗,故滤液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钾;因碳酸钾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滤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钾;向滤液中加入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钾、碳酸钠等)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滤液中存在氯化钙,综上可证明猜想正确。【反思交流】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即反应后是否有剩余。
答案:【猜想】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C 碳酸钾和氯化钙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实验设计】滴入碳酸钾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答案合理均可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K2CO3+CaCl2CaCO3↓+2KCl 反应物是否剩余
5.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5(2014年枣庄)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马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程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宫猜想:溶质有NaCl、HCl
小尚猜想:溶质有NaCl、NaOH
(1)老师认为小马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方案设计】小程和小宫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验证各自的猜想。
方案设计者方案步骤方案预估现象方案结论
小程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pH=7小程猜想正确
小宫取少量反应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宫猜想正确
【方案评价】(2)两位同学中的方案正确。
【方案反思】(3)请分析错误方案的原因(都正确,不作答)。
【拓展研究】(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尚的猜想正确,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方案步骤方案预估现象方案结论
小尚猜想正确
解析(1)盐酸与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因为如果二者都有会继续反应。(2)稀盐酸呈酸性,pH<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因此用测pH的方法来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正确的。(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小宫的方法是错误的。(4)小尚的猜想是溶液中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钠是反应的生成物,是肯定有的,因此只要验证出有氢氧化钠即可,可根据氢氧根离子的性质进行验证。
答案:(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水溶液中H+、OH-不能大量共存) (2)小程 (3)中和反应产物有NaCl(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是否有HCl (4)方案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或其它可溶性铜盐溶液)预估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或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 pH>7 或其它合理答案)
跟踪练习
1.(2014·莱芜)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B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D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2.(2014·东营)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用图2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在实验室中,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3.(2014·绵阳)用如图Ⅰ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a、b两种物质可选用(填序号)。
nlc202309040137
A.红磷、水 B.木炭、水
C.硫、NaOH溶液 D.小蜡烛、NaCl溶液
思敏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Ⅱ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任写两点)。
4.(2014·杭州)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者是硫化亚铜。查资料可知: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2CuS+3O2灼烧2CuO+2SO2
Cu2S+O2灼烧CuO+SO2(没配平)
(1)请写出配平后的Cu2S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如要确定灼烧的Cu2S是否完全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根据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某同学仅用天平、酒精灯、坩埚、三角架等常用仪器(无其它试剂),通过三个实验步骤鉴别出某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还是硫化亚铜。他的实验步骤一: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
请写出后两个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二:。
实验步骤三:。
5.(2014·安徽)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
②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2)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答案:1.C 2.A 3.AC 操作简便,无污染,提高了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4.(1)Cu2S+2O22CuO+SO2 不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灼烧容器上方,试纸不变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将称量好的黑色固体分别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 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其剩余固体的质量
5.(1)①长颈漏斗 ②良好 (2)①Mn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②Zn+H2SO4ZnSO4+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空气受热膨胀 (3)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收稿日期:2014-12-08)
【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推荐阅读:
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09-15
专题汇报(设计启动专题会)09-01
服装专题设计10-14
专题页设计技巧01-17
荷专题教学设计07-14
产品专题设计第一章09-15
桥的教学设计(徐强)专题06-26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专题08-21
网页设计师职位要求专题01-08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孙权劝学_语文专题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