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通用11篇)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篇1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张绍明
教育为立国之本,学生是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民生决定目的”作为湖北发展的三维纲要之一。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将民生重要内容之一的教育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立起有法律约束力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乘车安全,2015年7月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台,标志着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迈上了规范、有序的法治化轨道,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教育,将其更好地纳入法治湖北建设的执政理念。
一、制定《办法》的社会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部分地区农村学校服务半径加大,学生上下学路途遥远,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加之农村道路条件较差,绝大多数家长不能接送,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加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201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施行,在规范各地校车运行管理、预防乘车学生安全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在组织领导、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典型示范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公共交通等其他渠道上下学人数124.15万人,乘坐校车上下学人数23.69万人。但校车安全管理在惠及学生得到社会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国务院2012年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对校车安全的服务对象、工作内涵、工作机制、管理职责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明确规定,同时对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条例的实施办法,提出了要求。二是一些地区对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导致工作监管不到位,多部门联合监管、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三是校车运营经费不足,运营面临窘境。由于校车服务所需经费分担方案和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机制未建立,各地多采取校车运营经费从乘坐学生中收支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补贴的方式,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财政难以弥补,超员超速等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四是农村路网较窄,校车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根据国家条例规定,尽快制定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办法》有五个方面主要内容:校车服务的原则;校车服务的领导协调机制;校车安全管理的扶持政策;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明确了违反《办法》规定的有关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关于校车服务的原则。一是尽量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合理调整学校设臵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教学点)的设臵、调整,应当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等有关方面的意见。二是积极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保障学生入学方便。《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完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通过增设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增加班车班次、缩短发车时间、设臵学生专车等方式,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三是校车服务作为兜底性公益事业。对采用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发展公共交通仍难以保障入学的,提供校车服务。《办法》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关于校车服务的领导协调机制。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规定教育、公安、交通运输、财政、物价、保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三是规定不断规范校车安全监管工作,及时查处各类举报。《办法》规定: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并在接到举报后10日内依法处理或者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扶持政策。一是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多渠道筹措校车服务经费,并通过建立财政资助分级负担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校车服务。二是设立财政资助资金。为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规范财政资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办法》规定:设立省、市、县三级校车服务财政资助资金,用于校车购臵补贴、校车运营成本补贴和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乘车补贴。省级校车服务财政资助资金重点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三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校车服务税收优惠,对校车免征车船税。
——关于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一是从总体上规定,校车运营与管理模式应当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部门监管”的原则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校车运营模式。二是提倡设立校车专营公司,实行校车运营专业化、集约化服务和管理。三是鼓励依托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提供校车服务。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可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管理下,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车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供校车服务。学校可以配备校车。
——关于校车安全。在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校车安全负总责的同时,《办法》规定: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责任,及时防止超员超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等可能引发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社会各方面应当为校车通行提供便利,协助保障校车通行安全。此外,《办法》还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校车使用许可和校车驾驶人资格条件、校车的乘车安全和通行安全保障、随车照管人员职责以及违反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以完善责任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三、认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为《办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办法》要求,认真履行校车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担当好直接监管、服务职责,尤其要认真开展《办法》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广大行政执法人员准确掌握《办法》的规定,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知晓《办法》的规定,并积极参与和监督校车安全的管理工作,真正形成校车安全管理的法治化社会氛围。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篇2
一、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解读
国务院制定的专门行政法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4月10日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条例》坚持以人为本和从实际出发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确保学生安全、降低交通风险为宗旨, 对校车及其安全管理作了全面的规定, 同时又考虑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具体国情, 为地方立法留出了较大空间。总的来说, 该《条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学校校车安全行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条例》的内容和精神, 从而在实践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让《条例》真正为学生上下学保驾护航, 减少校车事故悲剧的发生, 下面对《条例》的相关内容做一解读。
1. 何为校车
从当前发生的校车事故来看, 多为非法校车或黑车, 这些校车要么无牌无证无保险、要么是改装车或拼装车等, 安全隐患非常大。因此, 从法律上明确界定校车概念, 取缔非法校车, 是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的前提。为此, 《条例》总则第2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校车, 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 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可见, 校车必须取得许可、并且是7座以上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用于接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车辆。为了进一步明确校车标准, 2012年4月12日,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 其中规定:该标准适用于中小学阶段3周岁以上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所乘坐的专用校车, 幼儿校车的最大乘员数不超过45人, 小学生校车和中小学生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该标准将于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同时它规定了一定的过渡期, 对于已获得许可或通过认证的产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13个月开始执行。因此, 立法上明确校车概念及标准很有必要, 这是一根不能放开的红线。但同时又要立足现实, 在实现校车特种化之前, 规定一个过渡期, 能有效缓解专用校车不足的局面。
2. 校车是否为主要途径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出台了这个《条例》, 体现了国家对孩子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但是国家重视校车安全, 全力发展校车是否等于学生上下学主要依靠校车?答案是否定的, 这从《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来。《条例》第3条第1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 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 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 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 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第3款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 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从该法条的内在逻辑看, 乘坐校车上下学是学生最后的选择, 也就是说, 国家立法的基本精神是:“就近入学和乘坐公交”为原则, “乘坐校车”为补充。之所以作此规定, 我认为国家是从校车事故的源头入手, 孩子集体乘坐校车上下学, 交通风险过于集中, 一旦发生事故, 将会导致大量未成年学生伤亡, 损失太大。从降低交通风险角度考虑, 路途较近, 能徒步上学就徒步上学;稍微远点的能寄宿学校就寄宿学校, 不能寄宿学校的能坐公交就坐公交上学;对于以上要求都难以达到的农村地区学生, 才为之提供校车服务。因此, 保障就近入学, 大力发展公交, 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是立法的总体思路。
3. 谁出钱
谁来出钱购买或租赁校车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校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 学者们呼吁校车应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由政府出资。考虑到“保障就近入学, 大力发展公交, 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这个总体思路, 《条例》在校车资金问题上留了口子, 其中第3条第4款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 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 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可见, 国家在校车经费保障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而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比例上, 具体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 这既体现了校车的公益性, 又符合我国国情。
4. 谁来管
校车管理涉及教育、公安、交运、质检、安监等多个部门, 现行的管理体制下, 各个部门之间由于互不隶属、但又都有管理权限而形成了多头平行管理局面。这种管理局面容易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 进而形成管理盲区。因此, 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 建立有效的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形成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齐抓共管的局面势在必行。为此, 《条例》第4条、第5条对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划分作了详细规定:“国务院教育、公安、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 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国务院教育、公安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 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可见, 在中央, 教育、公安、交运、工信、质检、安监等部门在各自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并由教育、公安部门牵头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在地方, 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总责, 教育、公安、交运、安监等部门依本《条例》及本级政府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此外, 还明确了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为各部门齐抓共管提供便利条件。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由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负总责, 同时要求各部门协同做好工作, 也体现了国家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5. 谁提供
根据《条例》第3条,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为校车经费筹措的基本原则, 因此, 与之相适应, 在校车服务提供上主要有三个主体:学校、第三方、个体经营者。《条例》第9条规定:“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 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 可以提供校车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可以制定管理办法, 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这既与当前的中国实际相适应, 也符合当前校车市场规律。但不管谁提供校车服务, 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校车安全维护, 确保学生安全乘车才是根本所在。因此, 《条例》第10、11、12、13条分别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确保校车安全上路。
6. 谁审查, 谁批准, 谁颁发
校车准入制度的建立要为校车安全行驶把好第一关。为此, 《条例》对校车使用许可作了严格的规定, 其中第14条规定了取得校车许可必须符合五个条件, 从校车标准、驾驶人、运行方案、安全管理制度及保险五个方面明确了校车的准入资格。同时《条例》第15条则对申请校车使用许可的具体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 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14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 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 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 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 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 书面说明理由。”它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在校车使用许可的审查、批准、颁发上的各自职责划分。具体来说, 教育行政部门接收申请, 送同级交管、交运部门审查, 然后交由行政部门根据交管、交运部门审查意见, 提出自己的审查意见,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政府批准后, 由交管部门颁发校车标牌, 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这彰显了教育行政部门在校车使用许可批准上的主导地位。
7. 谁来开
校车开动之后, 全车人员的安全系于司机一人。从当前发生的各类校车安全事故看, 大多数与驾驶人员超载、超速、横穿、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有关。因此, 严把校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关, 选聘安全意识强、素质高的驾驶人尤为重要。《条例》第23条明确规定了取得校车驾驶资格证的六个条件:“1.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2.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3.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4.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 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5.无犯罪记录;6.身心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 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可见, 对驾驶校车的人员坚持的是“高标准、严要求”, 对于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是禁止驾驶校车的, 同时也禁止校车服务提供者聘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驾驶人驾驶校车。
8. 谁跟车
乘坐校车都是未成年学生, 他们活泼好动、生活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因此, 校车开动后, 必须由一个成年人负责全程照管, 以确保学生全程安全。关于随车照管人员的指派问题, 《条例》第38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 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可见, 《条例》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谁提供、谁指派;有约定从约定”, 即原则上谁提供校车服务就由谁指派照管人员, 但当校车提供主体为学校以外的第三方或个人时, 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方可以就校车照管人员达成协议, 由学校指派照管人员。由此可见, 在校车照管人员的指派上, 考虑到学校指派的人员对学生的特点更熟悉, 倾向于由学校指派照管人员。另外, 《条例》第39条也对校车照管人员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 除了照管学生外, 还需监督驾驶人。
9. 校车是否有特权
为校车设置一定的优先权是国外通行的做法。在美国, 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是一样的, 甚至优于消防车和救护车, 美国对儿童和校车的敬畏来自于法律, 这在任何一个州的都能看到相应的法律文本。在日本, 校车在路上行驶时, 可以使用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车道。为了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 《条例》也同样赋予了校车一定的特权来保护孩子的安全。其中第31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校车行驶线路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遇交通拥堵的, 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运载学生的校车优先通行。校车运载学生, 可以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第32条规定:“校车上下学生, 应当在校车停靠站点停靠;未设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共交通站台停靠。道路或者交通设施的管理、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标准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 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第33条规定:“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 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 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打开停车指示标志。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 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 不得超越。校车在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 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 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可见, 《条例》分别赋予了校车三项优先权: (1) 校车运载学生时, 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 (2) 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 (3) 校车需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 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但值得注意的是, 校车优先通行权是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享有的, 无交通拥堵无此项优先权;校车停车上下学生时, 后方车辆禁止超越, 也只有在同方向只有单向道的情况下, 同方向有两条道时, 后方车辆可以通过, 但应减速通过。因此, 这种规定更符合实际、更务实。总的来说, 校车优先本质上是儿童优先, 赋予校车优先权实质上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儿童优先的理念, 只有全社会形成这种共识, 校车安全事故率才能降到最低。
1 0. 过渡期怎么办
考虑到我国国情, 以及符合标准的专用校车还不多,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 《条例》在附则部分对过渡期作了具体的规定。第61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第62条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及其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90日内, 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本条例施行后, 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过渡期限内可以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这个过渡期的规定既为地方立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也为已经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校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留有足够时间, 尽量减少新法规实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
《条例》的颁布为中小学校车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条例》所确定的基本精神, 我们全力办校车不等于全部依靠校车, 在中小学布局合理调整尚未完成及农村地区公交尚未完全覆盖前, 校车接送与就近入学、乘坐公交上学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这种情况下, 对于校车接送的中小学来说, 如何有效应对?笔者认为, 校车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各部门、各领域, 在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上, 《条例》强调各部门、各领域联合起来,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那么对于中小学内部管理来说, 也应该有这种打组合拳的意识, 落实在中小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1. 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当中小学为在校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时, 学生集体乘车的交通风险凸显出来, 因此, 为了确保学生上下学的乘车安全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中小学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并在实际中严格贯彻落实。《条例》第10条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校车的安全维护, 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知识, 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可见,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法律明确要求的。为此, 中小学应该依据《条例》的相关规定,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 成立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确立第一责任人, 并让班主任、教师、车主、照管人员等相关责任人签订责任状, 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细化, 层层落实;制定校车采购制度;制定校车检查和维修制度;制定校车与家长接送制度;制定驾驶员选聘、任用及相应工作职责的规章制度等, 通过各种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使校车安全工作纳入中小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使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 从而起到“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的作用, 进而为孩子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2.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确保学生乘车安全的关键在人, 而不在车。因此, 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驾驶人员、照管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驾驶人员和车主的安全教育, 可以采用定期见面、重点教育的方式, 围绕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及一些急救知识。对于教师或者照管人员的安全教育可以采用例会形式定期开展,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 这与教职工的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薄弱有很大关系, 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 使中小学每个教职工都能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 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 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会降到最低限度。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常言道:“千般呵护, 不如自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才是根本所在。中小学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宣传画、挂图、影视或录像资料、安全教育的教材或知识读本, 生动形象地开展安全教育, 也可以开展各种交通安全演习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规则、学习交通知识, 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对于家长来说, 中小学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手册等多种途径, 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提高家长对孩子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
3. 建立校车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预案
为了切实加强校车安全运行管理, 避免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必须建立校车安全事故预防预案。预防预案一般应包括:驾驶前到办公室登记、记录, 检查车况、仔细核对学生人数及姓名, 并配备医药箱等;驾驶途中照管人员制止学生危险行为及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中途故障时应立即停车并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带, 再检查排除故障, 事故发生时则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来处理;驾驶后的汇报、登记, 对车子的检修和保养, 对驾驶人、照管人员及学生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掌握日常急救常识。事故发生后, 为了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突发交通事故的能力, 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小学应该建立校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各相关人员职责分工、事故信息报告流程、应急处理原则和程序等, 以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 做好校车、驾驶人档案管理工作
中小学应该为每辆校车、每个驾驶人建立完备的档案, 保证一车一档、一司机一档。校车档案上记清楚该辆车子的基本情况、维修情况、检测情况, 各种单据、票据, 运行时间、运行路线, 座位安排表等;司机档案则要记清楚司机的个人基本情况、驾驶证、个人的健康状况, 与中小学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接受校车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记录、校车接受学生往返路线安全记录表等。通过完善的校车及司机档案, 使中小学能随时掌握校车运行状况, 通过对校车的这种动态的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防患于未然。
5. 强化证据意识, 减少诉讼风险
如前所述, 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一样, 主要适用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当事故发生后, 一旦起诉至法院, 对于事故的举证责任就在于中小学一方了, 如果中小学缺乏证据意识而导致举证不能将承担败诉的后果。为此, 中小学应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及强化教职工责任意识的同时, 不断增强教职工的法制观念, 强化证据意识, 适时地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与中小学校车事故有关的证据包括校车安全监控录像、校车及司机档案、交通安全教育的记录、安全责任状、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等。值得注意的是, 对这些相关证据的收集, 程序要合法, 即不能通过威逼、利诱、恐吓等手段获取证人证言, 或者通过偷听、偷拍获取视听资料, 或者采用其他非常手段取得证据。对一些重要的证据, 可以采取封存、复制或者公证的方式加以保存。总的来说, 强化教职工证据意识, 使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改变工作习惯, 增强法律风险意识, 有意识地收集、保存相关证据材料, 防范诉讼风险。
6. 购买相应保险, 实现赔偿责任社会化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篇3
醉驾入刑
2011年5月,《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飙车行为入刑后的正式罪名为危险驾驶罪。
2013年1月起,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23号令)开始施行。由于新规从驾驶证考试申领、驾驶人及驾驶证审验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处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规定,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新规将计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处罚力度也大大加强。遮挡号牌、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都要一次扣除12分,史上最严交规也让驾驶人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
2004年3月,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该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制度。2004年6月,一汽轿车召回38000辆马自达6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发布后的第一起汽车厂商主动召回的案例。
从召回效果来看,涉及产品缺陷的厂商均能按时完成召回计划,召回率均达到80%以上,消费者满意度94%以上,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使国内汽车企业与海外汽车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仅海外汽车生产企业实施了汽车召回,中国品牌车企也开始有了更多产品召回的案例,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最有力的保障。
“三包”指:包修、包退、包换,这个概念在家电、手机等产品中早已普及,但汽车“三包”的出台却一拖再拖。早在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展开有关汽车“三包”规定的前期起草和调研工作,之后博弈10余年,共经历9版意见稿、4次公开征询意见和50余次激烈讨论,直到2013年《家用汽车产品维修、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才正式颁布。
如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汽车“三包”规定,可以说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虽然退换车条件的苛刻、专业第三方鉴定机构的缺失、维权成本较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汽车消费市场方面依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车安全管理办法 篇4
根据上级要求,现结合代县实际情况,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接送车,按照下列管理办法执行:
1、根据学生需要,学校与正规交通运输公司联系后,租赁相关车辆对此部分学生进行接送。
2、学校与接送车之间的关系为租赁关系,接送过程中,学校对被接送学生负安全管理责任,接送车主(驾驶员)对被接送学生负安全管理主要责任。
3、学校与接送车主(或驾驶员)签订《租车协议》和《接送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双方共同遵守。
4、承担学生接送的车辆和驾驶员必须具备下列相应资质:车辆具有二级以上车况,符合上级关于学生接送车辆的要求;驾驶员具备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驾驭证和行驶证,具有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验。
5、要求车辆接送的学生要进行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按指定车辆、指定线路乘车,在指定站点上下车。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学校签订《接送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配合学校做好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6、乘车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乘车,违反规定者一律取消乘车资格。
7、学生接送车跟车老师要根据《接送车跟车老师安全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履行跟车老师职责,落实对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坚决杜绝超载。
8、学校定期召开学生接送车安全例会,对驾驶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况通报,并作好台帐记录。
9、校车司机必须遵纪守法、工作认真、身体健康者担任,学校自备车由党政办扎口管理。
10、学校自备车严格按规定维修、保养,保持车况良好。
11、师生集体外出社会实践用车坚持租用正规交通单位的车辆,确保车辆和司乘人员双合格。
12、本校教师需长期驾汽车来校上班的,须双证齐全,要先向安监办申请停车位,同意后方能驾车从指定校门进校,车辆必须停放在指定车位上,驾车进出学校时不鸣喇叭,限速、限道,不与学生争道,尽量避免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
13、为维护校园良好环境,双休日、节假日、晚自习等时间,所有车辆都不能在校园内乱停放,汽车一律停放在北停车场,摩托车、电瓶车、助力车等一律停放在指定停车场。
14、来访人员的车辆原则上一律停放在校外,确需进校的,经门卫同意、登记后才能放行,并在指定地点停车。
15、家长私家车接送学生上学回家的,要求不在校门口调头转向,不得影响高峰时段学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
代县教育局
落实校车安全管理 篇5
为了保证我校师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花教 综治委„2014‟9号关于转发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校组织师生,认真开展了学习和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活动。现将此次活动情况作一汇报。
一、学习和贯彻《校车安全管理规定》情况
1.通过班会、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让全体师生充分了解规定内容。
2.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3.针对《校车安全管理规定》,自查自纠,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规定》保障师生安全。
二、校车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有9个由大涡村转到我校就读的学生乘坐广州市珠航校巴服务有限公司的校巴上学。该车的使用和驾驶员的上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经查我校无发现有学生乘坐不符合校车安全标准的车辆上、下学。
三、学校对校巴的管理要求
1.学校对校巴的日常管理由总务处负责(该校巴同时也受公司的管理)。
2.驾驶员要遵守交通法规。
3.严禁乘坐的校巴超员。
4.驾驶员要做好乘车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下车要清点人数。
5.制定校巴安全运行制度。
四、加强安全教育。
为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各班将安全工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开展“交通安全知多少”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求家长承担好监护人的责任,切实保障子女的安全。
炭步镇中心小学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篇6
1、校长是学校学生乘坐校车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校车安全运行工作全面负责。其他教职工负直接责任。
2、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校车的安全管理。
3、校长在每学期的第一周内,与班主任老师、小车车主、驾驶员签订校车安全运行和学生乘车组织管理责任状。
4、科学严密的制定乘车定坐安排表,落实领导、班主任、值班教师、交接教师、校车车主和司乘人员在校车管理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做到职责公示,落实到人。
5、认真研究做好校车管理,和确保安全运行的对策。对学校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职能部门。
6、科学合理的确定校车的乘载人数,认真填写具体的乘车学生名单,做到定人、定坐、定线路,从源头上杜绝校车超员现象。
7、督促校车车主和驾驶员按规定时限参加机动车验审并依法缴纳规费,反证照不全或有效期满后不及时补办的,应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按双方签订的安全责任状和有关合同规定,给以经济上的赔偿并取消其承运学生的资格。
8、学校配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校车车主、驾驶员每学期进行一次行车安全教育,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整改要求,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9、校车因发生故障一时无法排除时,学校应及时协调车主设法调
用别的合格车辆应急接送,确保使用不受影响。
10、严把驾驶员资质关,凡有酗酒、嗜赌史及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不得担任校车驾驶员。学校严格预防和坚决制止校车驾驶员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超员超速和车辆带病上路等不安全行为,已经发现要协助有关单位严肃查处。
11、校车要合理安排好随车管理学生安全人员,确保学生往返途中维护上下车秩序,并跟车全程护送。
12、学校要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台账,尤其要完善校车车况,校车行驶、学生乘车、接送管理制度等台账资料,保证学生、驾驶员、跟车人员、校车每天都有详实的乘驾记录。
13、认真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学校要针对学生接送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有效的组织抢救并进行善后处理。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上报事故情况,以便各级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保持社会稳定。
15、遇恶劣天气,雪大路滑,学校可自行决定停课,校车停运。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篇7
关键词:校车安全管理,校车安全事故,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我国的中小学校车主要是指依法获得使用许可并用于接送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从事学前教育或者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的幼儿或者学生上学、放学的的载客汽车。近年来, 我国诸多城乡地区已经为中小学校配置了大量的校车, 解决孩子们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由于校车安全关乎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并尽量防止和减少校车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 我国各级政府相继提高了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对校车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因此,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与缘由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详实的探讨分析, 对于逐步加强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 并实现中小学校车的良性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裨益。
一、我国校车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制定了诸多关于校车安全的政策规定, 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存在校车配置较差、驾驶员技能较低以及超速、超载、非法运营等诸多乱象, 使得我国在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疑难问题, 并致使校车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并被许多报刊媒体登载报道, 针对我国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剖析。
(一) 校车安全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目前, 我国的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大致涉及公安、教育、交通、安监等部门, 而且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并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 各部门互不隶属, 且都有管理权, 但权限范围有限, 都无法有效管理校车安全, 此外, 由于责任划分不清晰、诸多工作环节不到位, 难以发挥综合管理的作用, 管理效率低下, 甚至出现推诿扯皮、责任不落实的情形, 进而形成管理盲区。不可否认, 中小学校车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某个政府部门或某所学校的责任, 而是相关政府部门与学校的共同责任, 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 校车安全管理内容存有缺漏
由于我国目前的校车管理内容仍然存有缺漏, 从而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校车没有统一标准, 管理较为困难, 例如, 对校车的安全技术管理, 校车检验、校车使用与维护、校车退出、校车报废以及驾驶员的准入管理等诸多环节也没用统一规定, 对校车的路面交通管理, 缺少对校车行驶优先权的设置, 对校车交通安全教育也尚未常态机制, 此外, 校车的管理运营模式存有缺漏, 中小学校车理应具有公益性, 但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囿于财力所限, 不得不将中小学校车推向市场, 实行社会运营, 从而很容易给中小学校车带来安全隐患。
(三) 校车安全管理经费相对不足
一些发达国家对校车统一由政府财政负担管理, 并对校车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日常检测, 而我国很多区域的校车实行市场化经营, 经营者为了获得最优化利润, 就将中小学生安全摆放在次要位置。我国的中小学校车市场可以经常看到黑车的出现, 而且超载现象严重, 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难以为中小学提供足够的运行经费。由于校车的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 而政府又没有专门的校车管理补贴, 从而使校车的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学校与家长。此外, 一些中小学本就资金有限, 但又想将校车服务作为吸引有效生源的特色, 这也就使得一些中小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通过购买二手车或租赁低价车的方式来接送学生, 而且校车司机待遇较低, 进而造成校车司机流动性较大, 并使校车安全隐患时常存在。
(四) 校车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 我国尚未就校车安全问题进行专门立法, 而且在各省级政府中关于校车安全问题的地方性法规也相对较少,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校车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但是其具体内容大都相对简单粗糙且不统一,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大多是在校车安全事故发生以后才不得不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 甚至并没有将其付诸实施, 实践已经证明, 唯有将中小学校车安全问题切实纳入法治的轨道, 真正贯彻执行, 才会引起全社会各方主体的足够重视, 最终从根本上保障中小学的校车安全。
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能否正常进行, 不可否认,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校车安全构成了较为严重的潜在威胁, 各级政府理应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校车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以此来逐步改善我国校车安全管理体系。
(一) 强化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 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继承者, 而中小学校车安全直接关乎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 为了保障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理应认识到中小学校车不应等同于一般车辆, 进而不断强化其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发达国家, 中小学校车属于专门甚至是具有一定特权的车辆, 而中小学校车安全则是国家层面的大问题。此外, 各级政府的教育等相关部门也要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尽可能地宣传强调中小学校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并要针对校车驾驶员、中小学生、家长以及各中小学校进行常态化的课程教育, 教育校车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驾驶安全, 教育学生不要乘坐不合安全规定的车辆, 教育相应的监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地进行监管, 实践证明, 只有对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校车安全教育, 才会真正引起全社会各方主体的足够重视, 进而将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合理制定充分关于校车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要对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管理机构、经费保障、执行落实以及相应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都应该作出详细的规定, 以此来严厉惩治违法违规的校车驾驶员, 切实减少或避免校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梳理协调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 我国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健全合理的专门性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现行的校车管理体制仅仅是对实践中相关部门其具体职能的简单确认而已, 因此, 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形成统一认识, 梳理清楚中小学校车安全的运行规律与管理模式, 避免出现认识分歧的混乱局面, 这也是形成协同统一的管理体制的思想性前提, 其次, 各级政府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或教训, 进而整合教育、公安、质检、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能权限, 最好构建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专门管理部门, 或是确立一个具有主导职能的议事协调管理部门, 并建立校车及驾驶人管理档案, 以此来协调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与监管职能, 最终让中小学校车安全良好地运转起来。
(三) 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及增加经费管理
目前, 我国的专业化校车正处于推广运用阶段, 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 借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举措,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规范, 例如校车颜色、标志、车体结构、校车检验、校车使用和维护、校车退出、校车报废等管理内容, 细化校车及其驾驶员资质的准入制度与考核管理, 逐步赋予校车行驶的优先权, 建立校车交通安全常态化教育制度, 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策略和设定具体的目标, 尽快制定完善校车技术标准, 并将安全教育、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执法以及紧急救援等理念进行细化实施。
中小学校车市场化也难以避免一些政府部门进行权力寻租, 最后中小学校车必将异化为一些政府部门的生财之道, 也将产生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 因此, 发达地区的政府理应将中小学校车经费纳入其财政预算之内, 而对于一些财政拮据的地区, 政府可以暂时采取政府、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摊的方式, 然后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政府负担的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而中小学校车则以两点一线的方式紧密联系着中小学校与千万家庭, 更是承载着无数父母的殷切希冀与期待, 因此, 各级政府理应将中小学校车作为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来看待, 相关部门也应该追根溯源竭力思考分析如何丰赡我国中小学校车安全管理体系, 并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改进之策, 切实实现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校车的有效管理, 进而充分保障中小学校车安全。
参考文献
[1]丁芝华.发展我国校车市场的关键路径:立法先行[J].中国公共安全, 2010.
[2]江小楼.校车安全问题追本溯源[J].道路交通管理, 2008.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篇8
关键词:校园安全 突发事件 校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229-01学校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崇高领地,广大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安全是学校甚乃至全社会的头等大事,只有老师和同学们都安全了,才能保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发展的顺利进行。可是近些年来接二连三发生的在校学生“突发事件”为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怎样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这一系列问题,确实值得全社会的深思与关注。
1 国外学校应急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1.1 美国学校应急管理措施
作为一个世界强国,美国在学校应急事件处理方面从不示弱,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相关的指南:(1)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管理方案来帮助学生和家长;(2)让教师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帮助学生;(3)指定合作计划,分配职责;(4)应急管理的重要成员包括学校双亲和社会其他成员;(5)提高学校与社会、社区公众安全的信息和交流,从而构建强有力的合作关系;(6)高效的法律制度维护学生利益。
1.2 日本的安全教育宣传
在日本,政府和社会都十分重视安全教育的宣传。76%的学校已经对学生如何应对意外事故进行教育。此外,不仅给日本居民编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手册,还用外文给区域内的外国人免费发放相关资料,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建议。如:将大型的家居固定在墙上,家中准备手电筒以饮用水和压缩食品,电视媒体也经常播放相关的实况或模拟训练。45%的学校建立了防范监视系统,遇到险情,一按装置,学校即可接收到信息。另外日本政府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1月份还有消防日,每到这两个节日,全国都会有数以百万人参与防灾演习,甚至连日本首相和内阁大臣也要参加。我们震撼于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应只看它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够让全体国民在灾难来临之前,之中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处事不惊,游刃有余和有条不紊的防范和解决处理一切事宜。全民安全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今任何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中,增强安全意识,锻炼应急技能是全体人民必备的能力,我们应该学习日本这种广泛宣传,积极灌输,高度重视,措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使全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觉并持续关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演习。在这方面,日本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当然这种效仿和借鉴不能只是表面上的,而应该从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内心深处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 反思教育管理弊端,保障教育管理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校园”这个概念。有的人认为校园即学校围墙以内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师生出现的安全问题,学校应负起主要责任。从中国历史上看,学校所被赋予的使命感、责任心而言,要想全部推卸责任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应该给学校一个广义的释义,即学校师生所发生事故之处,方能涵盖校园区域内才是。因此从广义的校园安全来看,要想提高学校安全管理的质量,要从如下的三方面着手:学校、家庭和社会。
2.1 加强学校管理制度
(1)校长的职责。校长是学校综合管理的领导者,对校园安全的预防、维护以及善后处理有着指挥和指导的责任,所以校长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2)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应该各尽其职,责任到人,每个学期开始前应做好学校设备设施的保管, 维护,维修等安全问题,若遇到突发事件应迅速组织好协调应急工作。
(3)教师的职责。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提供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也可以利用课间让教师亲生参与消防演习,比如使用灭火器或消防通道的疏散等,老师的现场版演习,给围观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效的安全教育课。除此之外,教师本身的品德是养成儿童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传,加强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师德培训是刻不容缓的。因此一些幼儿教育杂志提出了对幼儿教师的十二点要求:立志多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理由少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
2.2 家庭的职责
有些家长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在班里的排名,确忽视了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导致现在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容易和别人产生冲突,遇到事情不会积极和老师家长沟通,自我独立处理事情能力差,依赖性强,不遵守学校的规矩等,这些都会增加孩子未来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并且对积极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就必须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人际关系上,教导孩子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友爱同学,包容别人的缺点,听从师长指导。在心理上,多培養孩子们自信,自强,自爱和勇敢、正义的精神。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大方,成熟,稳重,热情。
2.3 社会的责任
教育,不单指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校园安全和这三者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教育和风气给我们的孩子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1)过分强调学业的结果,忽视形成结果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业压力大,挫折感强,这是一种追求成绩而放弃德、体、美、劳的教育后果,对个人,对社会的危害性事很大的。(2)网络、电视、电影、娱乐媒体,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夸张及报道,会对那些辨别能力较差的学生起到反面作用,导致很多青少年误入歧途。(3)社会结构的转变,使得人情淡薄,自私自利,对社会冷漠,谁也不信任谁,谁也不关心谁。就像这则小故事:有这么四个人分别叫,Everybody(每个人),Somebody(某些人),Anybody(任何人)和Nobody没有人)。一天,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Everybody(每个人)相信Somebody(某些人)会做的。这件事情Anybody(任何人)都会做,但是却Nobody(没有人)做,Somebody(某些人)很生气,因为这是Everybody(每个人)的事。Everybody(每个人)让为Anybody(任何人)会去做,但是Nobody(没有人)意识到Everybody(每个人)都不会去做。结果,当Nobody(没有人)去做这个。Anybody(任何人)都能做的事情时,Everybody(每个人)指责Somebody(某些人)。
3 结语
最后,让韦唯的那首《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再次响起来,再次感动你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篇9
2、车辆必须保证在不延误解送幼儿的情况下,进厂修理(特殊情况例外)。
3、车辆需维修或保养时,应提前报告队长,由队长报告后勤主任,经主任同意并签名即可。由队长记录公里数,并会同司机一起进厂,否则园方将不承认此款项。
校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篇10
根据 九台教育局关于加强校车安保工作相关要求,确保校车运载学生车辆的公共交通安全,确保乘车学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提高校车运营安保工作,建立健全校车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宣传教育,努力保证我校校车交通营运安全,保障师生安全。维护相关家福和社会稳定 二、责任分工:
1、成立学校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小组。组 长:徐硕文 副组长:孙涛
王立武
组 员:武立涛
逄再丰
李志强
李香凤
苏洪柱
张云宝
2、明确各成员职责 组长:对本校校车直接实施安全管理;落实工作岗位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副组长:对校车上所涉及的组员进行安全行车教育,做好安全教育,并随时抽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及时收集上级对校车安全的要求;根据需要,拟订校车管理制度等 校车安保督察员:负责校车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安全负责,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应积极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或者报警;阻止家长上校车。校车司机:每天对车容、车况、安全性能(特别是制动系统)进行自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发现车辆安全隐患和技术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做好校车的例行维修保养工作。随车
管理员:开展乘坐校车安全宣传教育,劝阻不安全行为;及时化解校车内学生之间的矛盾。
三、具体应急措施 :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家长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家长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完成对校车灭火器、救生锤的设施配置。
3、严格要求校车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随时进行抽检。
(二)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1、报警求助。校车安保督察员在事故后第一时间打 110 报警,拨打120 急救。
2、报告。校车安保督察员报告学校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启动本校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立即向上级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汇报(先口头后书面)。
4、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或家属。
5、调查和总结。学校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小组及时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认定、援助需求等做出评估调查,并及时将总结情况报告上级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
接送学生安全责任状: 为确保学生入校、离校、乘车绝对安全,杜绝一切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责任状。
1、值班教师按时到岗看护好上班之前的每一位入校的学生,协助
车管员保护学生上下车。
2、各班统计好当天到校人数及变动情况。
3、专管员、定点(记清上车人数)接送学生。晚离时,各班在教室前站好队,核实人及路线准确无误,待车停稳后,把学生送上车,与车管员交接好。
4、接送时,学生全部上车坐稳后,车管员再示意司机起步。
5、途中不准开车门车窗,不准学生将手臂、头伸出窗外。车管员在车门处就坐。
6、离校时,各班在教室前站队、清点人数,送到大门口家长的手中。
7、禁止学生私自外出教室或者大门,外出必须有教师看护;教育学生不与陌生人打交交道,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8、车管员必须增强责任心,规范行事,杜绝一切安全隐患。车管员与专管员每班次做好签字交接。
校车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校车安全管理讲话范文 篇11
我是一直从事风险管理研究的,也包括交通风险管理、教育风险管理和校车问题的,所以,这次受邀来参加这次会议,原来是想来谈谈关于校车风险管理问题的,特别是国外在校车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但到了这里之后,看了会议的材料,听了各省的经验介绍,特别是昨天看了我们威海市的实践,我觉得原先的准备都是多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这次会议交流的情况看,我国的校车管理,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公安部和教育部的共同推动下,在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可以说国外在校车管理方式的做法,在我国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是结合我国实际的、创造性的发挥应用,效果和成绩显著。我们知道国外在校车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1)导入校车的概念,校车的概念不仅是一种车辆类型,而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或者是社会管理价值取向的体现,它包括了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关注安全,关注效率,关注环境等,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校车文化”。比如,大多数国家的校车采用了统一的黄色标识,人们认同并尊重黄色车辆的“特权”,自觉予以礼让,这是一种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2)建立校车的专门法律与规章,明确对校车的法制化和专门化管理,这样就确立并强调了校车特殊的地位,强调了拥有、经营和使用校车过程中的规则和责任,如:明确和解决准入问题;3)建立校车的专门技术标准,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标准,确保安全,而且是追求确保万无一失;4)校车安全环境建设,包括驾驶人员管理、道路的管理、上下车管理、定期审核制度等等,另外,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有很好的实践;5)强调校车解决过程中的综合治理,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校车经营者、校车驾驶员等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特别强调政府应当在校车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6)保险方案,对于校车的保险一般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在限额安排方面,同时,与校车的管理制度衔接,没有办理校车保险的车辆不能营运。如加拿大的校车运营条例第三条就明确规定校车必须办理保险,并且规定15座以下的,赔偿限额为:每人20万,每次事故50万;15座以上的,赔偿限额为:每人20万,每次事故100万。
作为来自保险行业的人士,我在这里想谈谈如何利用保险制度来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也包括校车风险管理的问题。大家知道保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经济制度,通过这种制度,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的个体在遇到风险损失时,可能得到经济补偿,稳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要说的是:其实保险的职能不仅在于一种风险损失的补偿,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风险管理,由于保险是经营风险的,所以,其拥有很强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例如,保险公司有许多经营网点,有大量专业人才,有风险评估技术,有救援、修理和医疗等资源,能够很好地发挥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能。另外,保险在其自身的经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特征,一是保险公司为了确保经营的稳定,要对社会风险进行改进工作,包括防灾防损工作,从而改善全社会的风险水平;二是保险公司采用差异化定价的模式,起到了一种风险奖惩机制,能够使社会的风险保费合理负担,推动安全意识普及。
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在开展一些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保险行业的力量,因为,保险行业在这方面一是有优势,二是有利益。我们就校车工程来讲,首先是绝大多数的车辆均按照相关的要求办理了车辆损失保险、交强险、第三者责任保险、车上人员责任险、承运人责任保险等,XX年全国的车险保费收入达到1400亿;其次,近年来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在“平安校园”工程的推动下,绝大多数的学校均安排的校园方责任保险;第三,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保障,绝大多数的学生均购买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此外,还有大量的人身保险的存在。保险公司在开展这些业务的过程中,也最不希望看到发生事故,因此,他们也在积极努力为安全教育,为改进安全状况,为确保安全在做努力,在投入各种资源。所以,政府在建设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过程中,应当考虑整合和利用保险行业的力量,利用他们来推动和支持这些项目的开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保险行业的参与,能够使这些制度成为一种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可持续机制。
最后,我也想就我国的校车工作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进一步导入校车概念,并不断地强化和深化。我前面谈到校车概念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和-谐社会等问题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均给我们的校车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导入校车的概念,特别是要宣传和普及校车文化,给我们的校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文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校车管理的相关制度。从国外的经验看,在开展校车工作的过程中,建立相关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从我国的实践看,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下一步的工作是要着力解决“统一”、“专业”和“系统”,所谓“统一”就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尽可能统一我国校车的相关制度,比如标识等;所谓“专业”就是使校车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标准能够更加针对校车的实际,针对当地现实情况,确保可操作性。所谓“系统”就是各个部门在出台关于校车的制度过程中,要注意相互衔接,确保相互配合,不出现冲突。
三是要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这个问题大家谈了很多,校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昨天在大家介绍的经验中,一个共同点,就是明确职责,通力协作,这既是我们的一种优势,但也是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校车供给模式。在解决我国的社会管理的一些突出和难点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运用我们的政治优势,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但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看,能够交给市场的,或者说通过干预和辅导之后,能够交给市场的时候,政府要及时地移交给市常所以,我们要思考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如何构建一个长期、健康的,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校车管理和供给模式;
【《湖北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推荐阅读:
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解读11-21
《湖北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政策解读11-22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解读07-31
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效果评价办法10-20
湖北省安全员考试试卷10-13
湖北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答案08-31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12-14
湖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06-01
湖北省建筑施工安全员试题08-13
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