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精选14篇)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1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班级: 姓名:服务主题服务时间服务社区组织者个人主要服务内容简述个人服务体会感想收获签名: 年 月 日 服务社区评价及意见服务社区盖章\签名 年 月 日注:本表每次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高中阶段每学年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认定2学分,三年总计6学分.《社区服务活动》评价与学分认定表班级: 姓名: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情况记录及评价序号服务时间服务社区组织者服务内容表现评价自我评价组织者评价12345社区服务活动综合评定等级:班主任签名:年 月 日学分认定班主任意见(在相应栏签名)教务处审查意见学校主管领导审批意见合格(2分)不合格(0分)合格(2分)不合格(0分)合格(2分)不合格(0分)说明:
1、自评、组织者评价、综合评定均采取等级制,评定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本表作为每学年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高中阶段每学年活动时间不少一周,认定2学分,三年总计6学分。
3、社区服务活动综合评定由班主任根据组织者的评价意见评定。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2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 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政府的倡导、社区志愿组织的推动、政策法规的规范与促进、社区全体公民的参与、社会工作的引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 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 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 军烈属身边有亲人, 伤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 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 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 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 满足心理需求。
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 总体素质较高,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并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回报社会的培育, 积极推动社会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特点,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最直接原因。
(三) 提高个人素质, 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 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 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 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习惯, 提高了自身素质, 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 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 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 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四) 充实业余生活, 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其最早的志愿者就产生于社区服务领域。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我国社区政策不断演进, 社区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丰富、发展。自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推出“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 大学生一直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底, 已有2, 000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多, 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 大学生志愿活动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
(二)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 参与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成立之初, 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 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 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大二、大三时, 除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外, 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 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且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低,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哪些具体的部门与社团组织为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活动, 更不用说知道哪些具体的活动类型了。可见, 在大学校园中,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性不高, 没有形成深厚的氛围。
(三) 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节假日参与活动居多。
当代大学生参加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中, 主要以探访老年人、关怀残障人士和关爱儿童成长为主, 在志愿时间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如雷锋节、植树节、劳动节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或者周末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较窄, 内容多集中在针对老弱病残的帮扶服务, 对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等领域较少涉及。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会导致社区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一种常态化, 这种偶然为之的志愿服务活动许多时候是出于老师或者组织号召的临时性参与, 志愿服务的无持续性无法激起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四)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是属于自愿而无物质回报的。在调查中, 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得到相关证书, 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给予一定的公开表扬, 相当部分调查者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物质补贴上, 过半数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比如车费与餐费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以助人为己任, 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奖励, 并不看重物质奖励。尽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目的并不是求得某种回报, 但激励机制作为对志愿者的褒奖, 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一定程度的奖励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热情, 并且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
(五)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机较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互结合。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 精神得到了满足, 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也是“乐己”。被调查者中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都表示,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体现个人价值和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最大的感受。因此,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已经成熟, “利己”和“利他”的因素相结合。
三、促进大学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策建议
(一) 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 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立体宣传, 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 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把大学生志愿活动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 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二)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机制, 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
目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物力、财力及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 所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比较单一, 因此, 高校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所在市、区级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联系, 起到促进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 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地立足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比如开创具有互联网金融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三)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整合力量。
其一,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注意加强横向联系, 结合专业, 互相补充, 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其二, 加强与社区志愿者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所需、居民所急, 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优势,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四)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技能培训。
第一, 各高校团委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团, 确定不同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每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第二, 开展相应的培训。首先是基础性的培训, 是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其次是专业性的培训。一些大型活动, 不进行培训, 志愿者不能有效承担志愿服务工作。另外,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应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定期开设讲座, 开展服务, 不同社团间可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 交流工作经验。
(五)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章程, 完善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爱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主体。
1、加强正面引导, 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 通过表彰大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同时, 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正确的行为导向,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识, 使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得到有机的统一。
2、加强规范管理, 落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施条例。
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组织管理中, 各高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和意见。在制定时应将大学生志愿者的进入条件、服务项目、基地设立、经费落实和管理、奖惩条例、评价机制等作详尽的规定。在执行实施意见或条例时要做到公开、公正, 统一标准, 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加强实践研究,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力平台。要加强跟踪调查, 深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 采集第一手资料, 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制定出切实长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是志愿者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内化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金会, 保障活动资金支持。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 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倪赤仁.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J].理论界 (双月刊) , 2003.6.
[2]常春梅.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2.
[3]颜吾佴, 赵岚.创建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2.9.
[4]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40.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3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寒假社区服务记录表(推荐) 篇4
服务时间 xx--xx
服务社区 xxx社区
组织者 xxxx
个人所做的主要任务工作及完成情况概述
我的主要服务工作是清除贴在墙上的广告,清扫随意堆放的垃圾
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与感受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 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这几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它带给我的是 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悦.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乱扔垃圾、乱张贴是可耻的,既破坏市容,又污染环境。我们想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大家意识到美化小区,人人有责。
班级社区活动记录 篇5
活动时间2010-10-12参加幼儿人数20人
活动内容参观金润万家超市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与人交往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幼儿亲自去购物,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货币的应用,活动过程
1、制定购买计划
(1)我们需要什么?(2).怎样保证不忘记要买的东西? 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根据以往活动的经验,很快就想到了用表格的形式把需要买的东西记下来的办法,并且各个小组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记录。
2、需要多少钱?有孩子提出:“先到超市里去看一看这些东西卖多少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3、价格调查
(1)我买的东西在哪里?
进入超市后,有的幼儿自己一层一层地找,有的幼儿去问了服务台的阿姨,有的问了保安,还有的幼儿去询问买完东西的顾客,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所在的位置。孩子们还感受到单靠自己寻找的办法比较慢,而询问他人后就可以直接、迅速地找到了。
(2)我买的东西多少钱?
此时孩子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有的商品价签上有好几个数字(有的是重量、有的是单价、有的是商品代码等),他们搞不清楚哪个才是商品的价钱。当他们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他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的孩子直接去询问工作人员或顾客,有的是几个人一组商量,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办法达到了了解价格的目的。
4、到超市买东西
(1)买东西要注意什么?
要拿好钱,不要把钱弄丢;要按照事先的计划去买东西,不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交钱的时候要排队,对收款台的阿姨要有礼貌。
(2)在超市买东西
请幼儿分小组到超市去购物,按计划购物,引导幼儿大胆与售货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交流与分享
活动效果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娃娃超市”,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区。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摆弄各种商品。一会儿放在这,一会儿放在那。通过观察,我觉得孩子们对商品的具体分类,不太清楚,只会把商品随意地摆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一所中百超市,通过参观,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超市的知识。如果由孩子们亲自去购物,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货币的应用,更可以发展他们与人交往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对孩子来说,自己购物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篇6
授课内容 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宣讲员 林月美 时
间 2014年2月17日
地
点 道德讲堂
主持人 蔡耀偏
记录人 陈启棉
活动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活动开始,主持人蔡耀偏首先带领全体学员集体学唱一首道德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二、看一部短片:《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报道》系列短片 为大家播放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短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观看。
三、学一句经典:《道德讲堂经典诵读语录》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四、讲一个故事:《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宣讲员陈洪杯给大家详细讲述了自己从事教育的故事,鼓励大家学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楷模。
五、鞠一个躬:宣讲员行鞠躬礼。
六、做一番点评:
在观看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听了感人故事后,陈细杰点评:事业虽平凡,恒心是爱却伟大。
七、作一个承诺:许张玲同志做了代表发言,他说: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我们将向模范看齐,做到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7
项目面积:135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委托方:信和 (郑州) 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师:陈亨寰、陈雯靖
设计公司:大匀国际空间设计
铜, 记录光阴
随着阳光与树影的变化, 在建筑立面叠积木造型的“铜板”上记录了时间的痕迹, 不仅留下了时间与自然的印记, 更意欲能成为积淀和记录生活的场域。
悉心设计在入口通道一侧以石材和压克利方块叠积木概念的留言墙上, 透过LED灯光点亮了亚克力在石块中闪闪放光。让住在这的邻居或年轻人们在这里交换有趣的信息, 又或者给未来的自己留言, 许下美好心愿。设计师以不同国家语言说“你好”“我爱你“……希望大家能在这里跟你所住的环境互动, 同时也表达期待着自由、开放、和谐的居住文化。
框, 内外皆景
文化中心底层, 建筑设计以摄影“取景框”的概念为基础, 将整个建筑架构上半部以叠积木的厚重感对比出底层虚空意境的框景, 希望透过取景框的形式来记录生活于其中人们的欢笑和幸福记忆, 就像一张张发黄的连拍老照片一样能留住我们的回忆。
阅, 不亦乐乎
如果一楼的文化中心和优雅的景观庭园提供了社区交流休憩的互动空间, 那么二楼儿童图书馆更是送给年轻人和儿童们的最佳礼物, 希望他们都能够透过阅读, 丰富心灵的成长环境。拥有二万余册藏书的开放式阅读区只是开始, 设计师更将空间规划为综合多功能说故事影音教室、益智游戏区、上网区及家长休息区, 使整个空间更多元有趣。
由于此空间是开放式的儿童阅览室, 于灯光设计上也颇费心思。如何照顾到不同角度阅读的儿童, 也是我们设计思考的重点。运用透光薄膜使光源均衡度更高, 更全面地呵护到孩子们的视力。舒适的阅读休闲空间及软装配饰, 不仅让孩子玩得开心, 更让家长放心。
望, 更显生趣
科学活动记录有效性探析 篇8
一、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
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物体下落现象后,向幼儿出示记录单(上画一些物体),并讲解记录方法:将这些物体抛向空中,然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物体旁边做记号(用“↓”表示物体下落)。结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幼儿在操作、记录了两三种物体下落的情况后,便开始在记录单上画自己想画的物体,有的开始互相抛接波波球,有的干脆把记录单放在一边,专心玩玩具了。
活动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值得教师深思。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记录什么,怎么记录,对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在“物体的下落”活动中,教师对记录内容的确定和记录方式的选择均存在较大缺陷。首先,从内容来说,教师只单纯让幼儿向上抛物体,并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众所周知,所有的物体抛向空中都会下落,如果教师只要求幼儿用“↓”记录物体是否下落,这样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又如何促使幼儿进行有效的探究呢?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扩充记录的内容,如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状态,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必然会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从记录方式来说,教师规定幼儿只用“↓”记录,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表达。因为如果幼儿观察到沙袋和气球下落时速度不同,完全可以用“↓”表示沙袋落下的情况,用“ ”表示气球落下的情况,然后针对记录情况分析并发现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的关系,从而延伸探究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在确定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考虑它们能否有效提示并促进幼儿探究,能否让幼儿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
二、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
教师在组织“纸会吸水”活动时,先向幼儿出示了餐巾纸、图画纸、蜡光纸、牛皮纸、宣纸、电光纸等,请幼儿猜想这些纸是否会吸水,并请他们把自己的猜想记下来,接着教师问幼儿想怎么记。正当幼儿纷纷表示自己对记录方法的想法时,教师话锋一转,出示了自己设计好的记录表,并向幼儿讲解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如果猜想某一种纸会吸水,就在记录表中写有“猜想”的格子内打上“√”,不吸水的就打“×”。然后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到底哪种纸吸水,哪种纸不吸水。试过以后,你们还要在写有“操作”的格子内打“√”或“×”。如此交代之后,幼儿便开始猜想→记录→操作→记录,然后教师又把幼儿集中起来,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猜想与操作结果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教师根据幼儿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说只有电光纸不吸水。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让幼儿使用教师设计的统一记录表格和记录方法是否得当,是否会限制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因为这个问题前文已有所涉及。单就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来说,我认为教师没有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在上述活动中,虽然教师只规定了打“√”或“×”这种方法,但不少幼儿仍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录方法。如有个幼儿用了↑、↓、Θ等记录符号,经了解得知,他用“↑”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浮在水面,“↓”表示有的纸吸水后沉下去了,用“Θ”表示纸在吸水后处在半浮状态。如果教师重视该幼儿的记录方法,认真仔细地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耐心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就会发现幼儿的记录已不仅仅涉及纸的吸水性问题,还说明了不同的纸因吸水速度不同而导致沉浮状态的不同。这个幼儿的观察很细致,记录很真实,可惜教师只关注自己原先的设计,对幼儿个性化的记录方法和结果视而不见,因而未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发现幼儿记录结果蕴含的教育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记录方法和结果,善于分析和利用,从而真正发挥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另外,在“纸的吸水”活动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对幼儿的猜想记录关注不够,教师似乎更重视将幼儿验证后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作比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由此推断出的结论。其实幼儿的猜想是其原有经验与认识水平的反映,教师应认真地关注幼儿的猜想情况,发现不同幼儿在认识问题或现象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篇9
参加人员: 青少年
宣读人: 庄伟红
活动地点: 社区三楼会议室
宣讲内容:
为丰富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科学、文明、愉快的暑假,怡山社区针对青少年活动的特点,开展了系列道德教育活动。
社区结合青春期的特点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期,不要早恋,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并利用身边富有感染力的事例让青少年们学会做人,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惜福的人,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通过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怡山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意识,受到了社区青少年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使青少年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10
一、引导幼儿了解记录种类
首先要了解记录的种类,记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设疑记录
设疑记录也就是问题记录。每次开展科学活动,都要启发幼儿大胆记录相关问题。
2. 猜想记录
每次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猜想会怎么样,可以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3. 观察记录
幼儿已经设疑、猜想,开始动手操作,探究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细心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结果记录
在设疑、提问、猜想、操作验证后,会得到一个科学真实的结果,将这个宝贵的验证结果记录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主要包括:
1. 粘贴记录
教师为幼儿提供相关小图片,在幼儿需要记录时,只要选择合适的图片贴到相应位置就可以了。如《做蛋糕》活动,幼儿在尝试制做蛋糕过程中需要记录放几勺面粉,就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小勺子图片记录自己所放面粉的勺数。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较适用中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
2. 色彩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幼儿喜欢的颜色进行各种记录,如《幼儿园里的树都开花吗》,在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利用颜色,把自己认为能开花的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记录一目了然。
3. 线条、图形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如“——”、“……”,图形“Δ”、“О”等做记录。如在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做猜想记录时,可以在孩子自己认为是蜗牛爱吃的食物下面画“——”或“……”。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做结果记录时,便可在蜗牛爱吃的食物下画“Δ”或“О”,这种记录直观清晰,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幼儿。
4. 实物记录
这种记录方法便是直接将实物放入记录表格中。如《蜗牛的家》中记录蜗牛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便可把实验材料,像沙子、树叶、棉花,用小袋将这几种实物材料封好,别在表格中。
5. 绘画记录
这种方法就是用绘画的方法记录。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如《怎样让热水凉得慢》,便可把自己想的方法画下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大班的幼儿。
6. 数(文)字记录
大(学前)班幼儿已具备了学前书写能力,简单的汉字、数字已经难不住他们,有一些记录可允许幼儿用这种方法记录。如《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出现,通过测量和亲身感受,幼儿可用文字记录,填写上午、中午或下午便可以了。再如《天气预报统计表》可以用数字记录法来记录。
三、培养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的问题
记录时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自身能力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教师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老师帮助把关,这样既可发展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又可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让每个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 篇11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为此我们尝试由教师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操作后却发现容易顾此失彼。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有关记录的一些简单标记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另外,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如何引导他们懂得记录?我在设计《吹泡泡》活动时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感知验证、讨论。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我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我们用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猜想记录的标记,由此问题解决了,而且是教师引导,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立的,幼儿初步树立了积极的态度。
二、幼儿记录信息力求简单,易操作
针对小班幼儿生理方面的特点,如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肌肉易疲劳等。我在设计记录表时尽量体现操作方便、生动形象等。如《吹泡泡》的活动,我用彩色泡胶纸剪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各异的圆,幼儿记录的方式只需把这些颜色各异的圆粘贴在小动物的旁边,这样的操作既方便,幼儿又有兴趣。所得到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三、灵活变通,个人记录以集体出现
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的体验也会特别深刻。如《吹泡泡》的活动,我提供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再分组游戏,操作时我参与到其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尝试各种工具。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泡泡形状讲出来。最后启发幼儿观察我们集体记录的结果,发现泡泡的秘密: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猜想、操作、记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社区文化站活动场所记录 篇12
一、公共文体设施管理的一般要领
1.社区内文体设施一般包括:儿童活动中心、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宣传栏等项目。
2.小区文体设施一般不收费或只收设施维护费,目的是为住户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3.住户使用文体设施时,一般凭业主证、住户证入场活动。4.小区公共文体设施一般只为本区内住户提供服务,不对外开放营业。
二、儿童活动中心管理
1.讲文明礼貌,互敬互让,不在场内争执、吵闹。2.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玩泥沙,不随地大小便。3.爱护场内设施。
4.管理员负责儿童活动中心的具体管理,凡进入儿童活动中心的人员必须听从文化管理员的安排。
三、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文化管理员应于每日活动室开放前半小时到岗。(2)清理活动场地的卫生、摆放好桌椅、清理球具。(3)迎接活动人员入场。2.入室活动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收银处购买相应类别活动门票,业主可凭(业主证)到收银处购买优惠票。
(2)在各活动室开放时间内持票进入活动室内。
(3)管理员根据入场先后顺序,安排好各类活动的时间场次,并负责各类活动用具配置及监督使用情况。
(4)每场活动结束后,活动人员应整理好棋牌、球具类,**化管理员清点无误、无损坏后离场。3.活动室内注意事项
(1)活动人员必须凭票到相应活动室内活动,不得串岗或到处走动。
(2)室内不得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乱丢杂物等行为。(3)爱护室内设施和活动器具,不得将球具、棋牌乱丢,不得在台面、墙面上乱画、坐或站在球台上,损坏设施或器具照价赔偿。(4)活动人员必须服从文化管理员管理,依照排定的时间场次进行活动,不得无理取闹。
(5)管理员于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收拾好球具类、棋牌类并摆放好,统计该次活动的门票收入情况,认真填写每日工作情况汇总表。
四、报刊宣传栏、公告栏管理
1.社区宣传栏、公告栏是为了向住户宣传有关法规、法令、小区新人、新事、新风尚而设定的,由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收集宣传资料及定期更换。
2.应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制品,张贴到宣传栏上。
3.任何外单位(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小区宣传栏内外张贴宣传品,特别是不良宣传品,违者一经查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4.文化管理员负责每月更换宣传栏内容,保证无陈旧、过期的宣传品,并负责对宣传栏的清洁与养护工作。
团10#社区共青团活动记录 篇13
时 间:2009年6月20日 地 点:社区活动室
活动内容: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比赛
6月20日社区组织了30多名少先队及共青团学生及家长开展了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比赛,参赛者以家庭为单位,发挥聪明才智,将日常用品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团10#社区少先队、共青团活动记录
时 间:2009年8月21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小树认养活动
8月21日,社区组织了十多名少先队员开展了小树认养活动,大家纷纷参加积极参与,由一名未成年人认养一颗小树,定期浇水,施肥,一年后对这些认养的小树评比。
团10#社区少先队、共青团活动记录
时 间:2010年6月25日 地 点:社区内
活动内容:社区是我家,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组织了20多名小少先队,在社区广场,楼道内开展卫生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群众好评。
团10#社区少先队、共青团活动记录
时 间:2010年8月4日 地 点:社区广场
活动内容:做“文明小公民”签名活动
社区药学服务体会 篇14
1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 (包括医务人员, 患者及其家属) 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服务, 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药学人员医学、药学等专业知识的水平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基础, 而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是开展药学服务的保证。所以, 加强药学人员的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是做好药学服务的根本。
2社区药学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向导,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 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 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社区药学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药物仍然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随着民众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和自行用药现象的增多以及OTC药品的普及, 如何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了解更多的保健常识和用药常识, 也是民众目前的一个迫切需求。开展社区药学服务, 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是基层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
3社区药学服务体会
本院地处大连市金州区, 属县区级二甲医院。区内六个行政街道, 本院在三个街道设立了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本院在人员配置和药学服务水平上都不及市级三甲医院, 其开展社区药学服务还有很多困难和不具备的条件。但是以人为本,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以需求为向导的服务理念, 迫使本院的社区药学服务向着居民的需求转变。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初期, 本院的药学服务只是被动的咨询服务和常规的收方发药, 与医院药房窗口服务不同的是开放式服务。就诊患者不多, 使得药学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患者交流, 解答他们的疑问, 了解他们的需求, 尤其是患者对药物预防、保健、治疗及储存等方面常识性的知识大都知之甚少, 甚至存在很多误区, 而患者需要得到帮助, 使本院药学人员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几年的社区药学服务工作, 药学人员始终是边学习、边服务、边摸索、边提高, 倾尽所能, 满足医患的药学服务需求。
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使药学人员给患者留下的印象, 就是只会收方发药, 至于合理用药, 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等药学专业性问题, 患者往往更信任医生的指导。获得患者和大众的信任是开展药学服务的第一步, 为了迈好第一步, 药学人员首先是提高自己, 加强药学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经常举办各种学习讲座, 提高药学人员的职业修养, 服务技巧和服务技能。当给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时候, 药学人员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当患者提出疑问时, 要停下手中的工作, 专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平视患者的目光, 使患者感受到药学人员很重视他提出的问题, 以及药学人员对他的尊重, 从而患者也会尊重药学人员, 信任药学人员, 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所以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解答患者疑问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用语, 应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 这样患者就不会由于听不懂药学人员的专业语言而产生尴尬, 紧张和失望情绪。平易近人是药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当遇到药学人员不能确切回答的问题时, 药学人员不能敷衍患者而是要表示歉意, 并记下问题和患者的联系方式, 随后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或请教专家, 无论结果如何, 药学人员都要积极主动地给患者一个回复, 并随时收集明确、可信的药物信息, 建立医院局域药物信息网, 实现医院药物信息资源共享。对于街道内常驻的老年患者和慢性患者, 药学人员采用电话回访和家访的形式, 询问用药效果, 提醒注意事项,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 药学人员应建立用药档案, 以保证患者能系统的、长期的合理用药, 同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主动的药学服务方式, 使患者及其家人真正感受到了药学人员对生命的关爱, 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和意想不到的药学服务, 从而赢得了住地居民对药学人员以及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 使得就近就地看病的患者增多, 方便了患者又有效地缓解了本院门诊的就诊压力。实现了设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初衷。
目前药物仍然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龄化人口也逐年提高, 老年病、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医疗行为中占有的比重也逐年提高, 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但为居民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就近就地就医的便利, 主动的社区药学服务又有效地改善和解决了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以及医院药品售后服务的一些问题, 如看不懂药品说明书的问题, 用药期间加减药量问题, 用药期间出现不适反应的问题, 用药依从性的问题等等。就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以墙报和讲座的形式进行科普教育, 提高居民安全用药常识, 为有效、系统、合理地使用药品提供了保障。主动的社区药学服务, 使辖区内老年病, 慢性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使这些患者切身体
临床药师如何在病房开展药学服务
张敏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药学中心, 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探讨临床药师如何适应药学工作改革,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按照卫生部试点方案要求, 分析临床药师在病房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及意义。临床药师可以充分发挥职业专长, 为住院患者有效地解决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种问题, 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重要协同作用, 实现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全程个体化。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用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8[文献标识码]B
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以及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需要, 使得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成为今后医院临床上安全用药的关键[1]。卫生部已于2007年底确定在全国42家医院开展为期2年的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试点方案要求, 临床药师将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与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 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 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指导护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等。这对所有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 具体到临床实践中应该怎样去做, 怎样在病房中开展药学服务等问题尚待探讨。笔者仅就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学服务如何开展问题进行探讨。
1深入临床, 加强医学相关知识学习
药学服务是一项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服务项目, 服务中必然会运用到医学、药学、药物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参与临床查房, 普遍发现药师对于疾病的发生、诊断、病理生理过程及病历中的医学术语缺乏必要的相关医学知识, 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 作为传统药师更多只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单纯的药理学知识, 缺乏临床实践, 对药物引起的相关生理效应及不良反应指标缺乏了解。因此, 在当前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 我国药学服务要有长足的发展, 必然要求药学服务者在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 更要通过各种培训逐步进行知识结构调整。药师不仅要更新已有的药学知识, 熟悉更多、更新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而且要掌握医学、检验、特殊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药效学、药动学的学习应选择临床药物动力学[2]为参
会到了用药依从性的重要。
县区级医院受地域文化和药学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 以及由来已久的临床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学服务的偏见, 使这个级别医院临床药学的开展遇到许多阻力, 医院药剂科现在的核心工作仍然是保障药品供应, 调剂发放药品为主, 被动咨询服务为辅。目前国内真正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县区级医院少之又少。而社区药学服务较之临床药学服务来说, 由于服务的内容有所不同, 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 社区药学服务主要是药学人员直接对患者服务, 临床药学服务主要是药学人员通过医护人员间接对患者服务, 从而决定了社区药学服务
[文章编号]1673-7210 (2009) 03 (a) -147-02
考, 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的观点完成传统药师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3]。药师只有在了解药物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避免在药学服务中因药品应用错误、不合理、不安全、不科学等原因产生的种种医患纠纷。
2对住院患者进行全程个体化药学服务
面对医院患者, 临床药师肩负的主要责任为确证诊疗计划中每一项药疗都有其指征, 并且该药疗方案对患者是安全和适当的, 从入院到出院为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药学服务。2.1了解患者入院前药物治疗史, 制定初始治疗方案
新入院患者通常会有入院前药物治疗史, 详细了解其治疗史对制定住院治疗计划非常重要。临床药师在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全面而丰富, 对于药物的物理特征、常用方法、作用特点等非常熟悉, 通过对患者诊疗文书的阅读和对患者的问诊, 临床药师能够相对较准确而迅速地掌握患者入院前药物治疗史的具体内容, 在入院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获得了完整可靠的药物治疗史后, 可与临床治疗组成员一起回顾和分析患者的药物治疗规律, 初步判断病情是否涉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初诊药物治疗方案是否继续执行, 还是完全终止。当由于某些治疗上的原因, 一些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必须暂时停用时, 临床药师应当记录到药历中, 以确保在临床条件允许时重新启用。同时, 药师应确保每种药物的使用都有其治疗指征, 如果指征不明显, 或者患者首次使用某种已经改进的药物治疗, 药师应提醒治疗组成员对此加以注意。这种临床药学服务的迅速参与, 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避免入院后因药物治疗计划改变而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停止不必要的药疗、优化常规治疗方案, 临床上可以及时控制处方重复, 减
较临床药学服务对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启动和开展相对容易。通过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 对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修养、服务技能和技巧, 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为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是基层医院转变药学服务模式, 顺应医疗制度改革的方针, 是基层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社区活动服务记录表】推荐阅读:
5学生社区服务开展的活动记录06-08
社区残疾人活动记录08-28
社区双拥工作活动记录05-19
社区开展三争三创活动记录06-13
社区服务活动心得11-04
年社区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记录08-16
社区服务活动总结2012-01
服务进社区活动计划12-01
社区服务五进活动08-11
社区党员义工服务月活动方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