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2024-10-11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共14篇)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掌握用算术、方程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对应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教学难点

会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看句子列算式。2.复习数量关系。

(1)行程问题中的三量关系式是什么?

(2)相遇问题与行程问题三量关系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投影出示:速度和×相遇时间=合走路程 合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合走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它们同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走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路程 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二)导入新课

这些数量关系以前学过,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分数、小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 1.读题,说出已知、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 2.分析:

(1)这是什么类型的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相遇问题有什么区别?(相遇问题,相遇时间给的是分数。)(相遇时间,甲乙二人都行了这么长时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不可能都是整数,那就要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3)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方法做这道题。(4)投影反馈各种不同做法,讲算理。说每步的算理。

解③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为什么这样列方程,根据是什么?(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解④设(略)列方程根据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距离。

(5)对比用方程解答和用算术方法解答从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算术法是根据已知量,运用关系式,求出未知量;方程法是根据关系式确定等量关系,让未知数x参加运算。)(6)小结:解答应用题时,首先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选择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答。

(1)读题分析:

这道题是一道什么样的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一、认真审题;

二、分析重点句;

三、确定单位“1”;

四、准确画图;

五、列式计算。)(2)根据解题步骤同桌讨论后,说出解题思路。(重点句是“两周正好 共修的总和。)(3)同学们自己画图,列式。(一生板演)解①设这段公路长x米。

等号左边和等号右边各表示什么? 为什么这样列式?

以先求两周共修的,然后再求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4)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方程法设全长单位“1”为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等量关系 出单位“1”。)(5)例2与以前学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分数应用题是直接给出相对应的量率;而今天学的是运用对应思想,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使我们明白,在整数应用题时所学的数量关系,在小数、分数中照样可以应用,思路相同。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7页的“做一做”,任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投影两种解法,区别比较。

方程法算术法

解设运来桔子x吨。

(用方程法解,思路清晰;用算术方法解逆向思维,尤其是加上0.5,不易理解。)2.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任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投影订正。3.选择正确答案。(举号选择)(设钢笔价钱为x元)第二月比第一月多生产30条。前两个月共生产毛巾被多少条?(四)布置作业 第80页1~4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分数、小数应用题的第一课时,关键要把整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迁移到分数、小数范围内,目的是迁移、巩固、提高。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案时,改变过去以老师讲解为主的状况,让学生互相讨论,说解题思路,大胆放手让学生试做,然后根据学生所做的情况,说算理,说列方程的依据,明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由于分析、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确定的等量关系式也不同,列的方程式也就不同,这样就从多角度复习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分数应用题是这册书的重点。例2是在以前学过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的,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说算理,正确地画出图形,列出方程式和算术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意义的理解。同时,向学生渗透对应思想,由简单的一一对应,向间接地求出相对应的量和率过渡,明确数量之间关系,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案设计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发展思维的环境。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2

一、利用生活实际,引入分数乘除法情境教学

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理顺题目意思,找准计算方法,但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乘法、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使得计算题变复杂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将应用题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创设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情景.如在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周末,小明跟妈妈一起逛街,妈妈给了小明10块零用钱,小明买了一个玩具后,还剩下1/2,请问,小明的玩具花了多少钱?通过设立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将乘法应用题跟自己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当遇到此类题目时,容易产生联想.在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相关讨论,找到解题思路.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部分:基于情境类型来看,可以灵活变动情境教学的出现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抽象知识;基于课堂气氛来看,情境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气氛,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过程中.

二、变换多种形式,灵活讲解分数乘除法题目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出题方式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抓住应用题的中心思想,灵活变动其形式,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抓住题目的核心意思,找准题目中单位“1”的代表量,写出数量关系式.以“3是9的几分之几?”为例,可以变换为以下形式:

分析:通过这两种形式,让学生准确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在找出题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情况下,确定好使用乘法或者除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题目难度的变化,选择好典型例题,综合考虑学生认知特点、题目特征等方面的因素,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疑难点,仔细观察每名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灵活变动讲解方法,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如苏教版中例题:学校准备在校外修建一条长4400米的跑道,已经修了2400米,请问,再修多少米才能正好修完这条跑道的3/4?

分析:教师首先可以在黑板或大屏幕上画出一条跑道并标上4400米,帮助学生找到单位“1”,再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

三、重视思维教学,培养学生分数乘除法思路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重视思维教学,抓住学生思考方向,适时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把握住应用题本质.如:在秋天农民伯伯收获了粮食,分三周卖完,第一周被买走全部的1/3,第二周被买走1/2吨,还剩下全部粮食的1/4没被买走,请问农民伯伯收获了多少吨粮食?

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分清楚“被买走全部的1/3”“被买走1/2吨”和“剩下全部粮食的1/4”的区别,第一个是全部单位“1”中的“1/3”,而“1/2”是具体数据,“剩下全部粮食的1/4”是全部单位“1”中剩下的“1/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帮助学生理顺乘法、除法和混算之间的转换.将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简化,使用简单的描述语言,培养学生分数乘除法思路.

四、实施因材施教,创新分数乘除法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分数乘除法中重要教学方式,受到基础知识情况、兴趣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思维方式、切入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新分数乘除法教学方式.如使用阶梯制教学方式:

第一阶梯:小明有36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是小明的3/4,请问小红有多少糖果?

第二阶梯:小明有36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是小明的3/4,小白的糖果是小红的2/5,请问小白有多少糖果?

第三阶梯:小明有36颗糖果,小红吃了1/4,小明自己吃了1/3,请问还剩下多少?

通过递进的方式,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真正困难的地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讲解有效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体会 篇3

一、教学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为此,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为知识的生長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寻求解题方法。总结出用七步来解答此类应用题。一是读题,理解题意。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勾画关键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二是找单位“1”的量。找单位“1”的量,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从分率入手,分率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果是总数与部分的关系,总数就是单位“1”的量,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有的应用题则把单位“1”的量省略或隐藏了,这个就要看这个分率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商店卖一种服装,价格降了。我问学生降价了谁的,学生说降了服装原价的,显然“服装原价”是单位“1”的量。当然要分清分率与与具体数量分数的关系,分数后面有单位,就是具体的量,分数后面无单位,就是分率。三是画线段图。这是学生掌握解此类应用题的一个技巧。首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的量,根据分率把线段等分成几等份,其次在线段中标出分率和已知量,同时标出所求的问题即可。四是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关键句找出数量关系或者等量关系。五是列算式或方程。借助线短图,如单位“1”的量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就用乘法,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如单位“1”的量未知(求单位“1”的量),根据上述关系式就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用方程解即可。设单位“1”的量为x,方程x×分率=分率对应量。六是计算或解方程。七是检验并写答语。在这七步中,找单位“1”的量是关键,分析数量关系是重点,因此应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教学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三种形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在此基础上,学习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利用转化思想,就把复杂的类型转化成简单的类型了。只要把应用题中“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转化成这个量对应分率就是1+(或–)几分之几,如甲比乙多,甲对应的分率为1+=;乙比丙少,乙对应的分率为1-=,这样转化后就变成简单的类型了,而简单的类型学生已经会解答了,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好。

三、教学中要设计系统的练习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篇4

北海第一实验学校 董婷婷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在学校第19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听评课活动中,我组织了一堂数学分数除法的公开课,过后对这堂课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曾有幸听过几个老教师的分数除法的课,他们对于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类应用题:

1、找单位“1”,2、画线段图,3、列等量关系式,4、列方程或数学算式解决。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足之处:

1、时间掌握不够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了后面的练习时间已经不够了。

2、在课堂评价方面还需加以改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解答出现了错误,没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3、整节课,我表现得太多,学生的表现弱了一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4、练习设计没有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拓展性。改进:

1、对于学生每次做题的结果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学生自己独立猜想方法尝试解决了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之后,应该重点鼓励,让他们感受快乐,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2、教学中引导的语言如果能注重一些细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决分数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叛断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学习者情况分析:

前面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学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未知数解分数除法应用题。也可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用算术方法解决这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37、3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标: 1. 2.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2.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练习题投影片及例题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出下列每组中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投影出示)(1)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13。

23(3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 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45。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怎样画线段图?(抽生板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就是在求什么?数量关系式怎么写?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写数量关系式的? 老师投影出示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5=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思考: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写出除法算式。二. 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投影出示)

读题后再出示第(1)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根据问题找一找相关的信息。老师板书: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把这个小题与投影出示的条件相比后老师强调指出:有些题中有多余的条件,我们要根据需要去选择,不要盲目地运用。2.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进行比较,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板书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3. 列方程解应用题

你会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解题过程。(把方程与数量关系式对齐。)小明的体重

45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x=28

x=2845

x=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老师指出:像这样单位“1”不知道的简单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式,用乘法列方程解答。4.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讨论:根据数量关系式怎么用算术方法解答这道题?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28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老师指出:单位“1”不知道,要求单位“1”算术方法用除法计算。用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5.举一反三,学生尝试解决例1第(2)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老师板书线段图和解题过程。6.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三.练习。

完成书38页的“做一做” 四.思维训练

妈妈今年40岁,妈妈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五。课堂总结。六。布置作业。练习十第1~3题。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6

成功:

1.在审查概念时,主要审查划分的意义和意义。通过公式b×3/4 = a,我们知道b的3/4等于a,b×3/4 = a产生a÷3/4 = b;a÷b = 3/4,a和b为3:4,使学生更清楚地感知乘法和除法,得分和内部关系之间的关系。2.在计算的审查中,让学生谈谈计算方法的划分,让学生可以看到整数分母是一个分数,因此不管除数,除数是一个整数(除0)或分数,乘以一个数字(除了0),等于数的倒数。3.在简化审查率方面,通过让学生说比率和分数,得分之间的关??系,简化基础,然后完成第三个问题,结合简化方法的主题总结总结。

相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 项目之前和之后,按其最大公约数除

整数比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数位数与上一项目的小数位数相同

重点在于简化比率和比率之间的差异:简单比率是比率的形式,并且比率是数字。4.在审查比率的应用中,通过分析关系的数量,改变条件,让学生感觉到上帝的相同意义的分数倍增和分裂。

六年级男孩60人,(),女孩多少人?

(1)女孩的数量是男孩的2/3(2)男孩的数量是女孩的2/3(3)男孩的数量比女孩多2/3(4)男孩的数量少于女孩的2/3(5)女生多于男生2/3(6)女生少于男生2/3 通过不同形式的变体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有多少关系,就可以解决问题。

不足:

1.审查只关注基本练习,但类型不断变化,学生缺乏灵活性来解决问题。2.对于实际数量和差价之间,学生容易 困惑。

重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7

一、利用生活实际, 引入分数乘除法情境教学

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理顺题目意思, 找准计算方法, 但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乘法、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 使得计算题变复杂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 将应用题与生活实例相结合, 创设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情景。如在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周末, 小明跟妈妈一起逛街, 妈妈给了小明10 块零用钱, 小明买了一个玩具后, 还剩下1/2, 请问, 小明的玩具花了多少钱?”, 通过设立类似的情境, 让学生将乘法应用题跟自己生活中常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当遇到此类题目时, 容易产生联想。在课堂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平均小组展开相关讨论, 找到解题思路。

在创设情境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两个部分:基于情境类型来看, 可以灵活变动情境教学的出现方式,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抽象知识;基于课堂气氛来看, 情境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气氛, 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过程。

二、变换多种形式, 灵活讲解分数乘除法题目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出题方式较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 教师应抓住应用题的中心思想, 灵活变动其形式, 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解题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 抓住题目的核心意思, 找准题目中单位“1”的代表量, 写出数量关系式。以“3 是9 的几分之几?”为例, 可以变换为以下形式:

变式1:9 的1/3 是多少?答:3 。

变式2:已知x的1/3 是3, 请问x是多少? 答: 9

分析:通过这两种形式, 让学生准确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在找出题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情况下, 确定好使用乘法或者除法。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题目难度的变化, 选择好典型例题, 综合考虑学生认知特点、题目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疑难点, 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 进行适当的变式练习, 灵活变动讲解方法,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如苏教版中例题“:学校准备在校外修建一条长4400 的马拉松跑道, 已经修了2400 米, 请问, 再修多少米才能正好修完这条跑道的3/4?”

分析:教师首先可以再黑板或大屏幕上画出一条跑道并标上4400 米, 帮助学生找到单位“1”, 再引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解答:4400×3/4=3300 (米)

3300-2400=900 (米)

三、重视思维教学, 培养学生分数乘除法思路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重视思维教学, 抓住学生思考方向, 适时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 把握住应用题本质[4]。如:“在秋天农民伯伯收获了粮食, 分三周卖完, 第一周被买走全部的1/3 吨, 第二周买走1/5 吨, 还剩下全部粮食的1/4吨没被买走, 请问农民伯伯收获了多少吨粮食?”

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分清楚“被买走全部的1/3”、“买走1/2”和“剩下全部粮食的1/4”的区别, 第一个是全部单位“1”中的“1/3”, 而“1/2”是具体数据, “剩下全部粮食的1/4”是全部单位中的剩下的“1/4”。

解答:1-1/3-1/4=5/12

1/2÷5/12=6/5 (吨)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帮助学生理顺乘法、除法和混算之间的转换。将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简化, 使用简单的描述语言, 培养学生分数乘除法思路。

四、实施因材施教, 创新分数乘除法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是分数乘除法中重要教学方式, 受到基础知识情况、兴趣情况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 思维方式、切入点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创新分数乘除法教学方式。如使用阶梯制教学方式:

第一阶梯:小明有36 颗糖果, 小红的糖果是小明的3/4, 请问小红有多少糖果?

第二阶梯:小明有36 颗糖果, 小红的糖果是小明的3/4, 小白的糖果是小红的2/5, 请问小白有多少糖果?

第三阶梯:小明有36 颗糖果, 小红吃了1/4, 小明自己吃了1/3, 请问还剩下多少?

通过递进的方式, 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真正困难的地方,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讲解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研究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具体教学方式。创新应用题教学课堂, 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拓宽教学思路, 利用学生好奇心, 通过创立新颖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情景,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 构建解答应用题的思维, 找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沟通桥梁。注重课堂灵活教学方式, 多变换应用题类型, 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以激励、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开飞.用“整体思想”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除实际问题》教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5.17:41-42

[2]钱金戈, 周丽叶.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培训, 2015, 18:247.

[3]刘娟.体验式教学对高师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2:273-274

[4]杨艺辉.创设实践机会引领主动学习——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61-62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浅见 篇8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例题及习题中归纳并掌握寻、定、画、结四个环节。

一、寻

寻,就是找寻到关键句中的分数,这是这四个环节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找出分数后,要让学生同学过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中的分数进行区别,否则两种题型容易混淆。

例如:1.一根绳长10米,剪去1/5米,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长10米,剪去1/5,还剩多少米?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不同点:第一道题的分数带了数量单位,是加减法应用题;第二道题的分数没有带数量单位,是乘除法应用题。因此,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要经常强调让学生找不带单位的分数。

二、定

定,就是确定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确定准确了,才能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寻”环节中找出分数后,常常反复问学生:“谁的几分之几?”单位“1”是谁?或设计一些判断单位“1”的量的一些题型来巩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掌握这一环节。

三、画

画,就是以“寻”环节中的分数,“定”环节中的单位“1”的量绘画出线段图。能否绘画出线段图是这四个环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刚接触时学生对画线段图模糊或不习惯。教师要耐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多多鼓励。作业时强调必须先画线段图再解答,对画线段图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画线段图的好习惯。

四、结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说课稿 篇9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说过程

1.复习铺垫(分两个内容)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学生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所以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2.教学新知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学生是不会有困难的。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0

一、 丰富背景与单一背景之间的两难选择

人总是以已有知识作为背景,去认识、获取新知识,分数除法的背景较多,有整数除法的背景、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背景、分数乘法的背景等。以1÷为例,它可以建立在以下背景之上:

1.包含背景:求1中有多少个,或的多少倍是1。

2.等分背景:求一个数,使得它的是1。

3.乘积背景:求乘以得乘积为1的因数。

小学数学教材所给的背景与教师选择的背景不同,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都以“分物”为背景,归纳分数除法的算法。而有些教师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一背景开展分数除法的教学。设:÷=,由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得:×=,3×x=3,4×y=8,x=3÷3,y=8÷4,综合起来就是÷===,如果省略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接下来考虑,发现÷==这个规律依然成立,最后,通过“划归”的方法,探讨一般分数的除法,从而得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和教材在分数除法算法及其含意的理解上有分歧,双方都把这种算法引入到不同的背景中,当然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必然的,甚至是积极的,但要引导师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就不能采用有分歧的背景,而必须共同观察相同的参考背景。分数除法教学时,应考察同一个背景——“分物”,它是除法运算的一个联结因素,它在以前的除法和分数除法之间建立了联系,分数除法的算法也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香港地区也用类似于“分物”的背景来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折纸发现:1(2,3,4)包含了多少个?推算:8包含了多少个?学生探究出:整数÷=整数×4。在探究活动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手工纸,找出:3张手工纸包含了多少个?

二、 知识载体与知识含义之间的两难推理

我们都知道,在数学知识的每一次介入中存在一个基本的认识论二难推理:教师想提供新知识给学生时,他们必须使用新知识的载体(符号与图表),当然符号与图表之间由某些严密的规则相联系。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知识载体上,然而,知识的含义并不包含在这些载体中,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含义,就必须要学生自己去探索。也就是说,学生不能从知识载体直接读出知识含义,必须从中主动地重新建构。这是分数除法教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6页的练一练为例,阐明这个认识论难题。

我们知道,对于÷=×=2,一方面,用某些运算符号联结起来的数学表示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运算体系;另一方面,教材想借助一个几何背景,为符号与运算提供含义。右上角的图形以什么样的方式赋予÷=2含义呢?对于和,其中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另一分数的倍数,似乎需要预先假定某一类分数,用来表明图形与公式之间最初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还有另外的一些暗示:在右上角的长方形中,对1和单位的理解必须是可变动的。10个小方块是单位,与的比例分别是3个长方形(每一个长方形有2个小方块)与含3个小方块的一个长方形的比列。解释÷=2时,对“2”的认识论含意要根据单位的改变而改变。2可以这样理解:将解释为,将÷改成÷,计算÷时,可以不考虑分母10,只相当于运算就行了。

以上的分析表明,单位的解释要改变,首先,含有10个方块的大长方形表示单位1,接着,单独的方块也表示单位1。这种认识上的改变源于对的再认识,像这样的一个分数,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两个具体数字6和10的关系,而是大量这类关系如:、 、、……的一个代表。谁是其中的代表要根据几何图形与给定的数值符号而定。

分数除法教学中遇到的认识论难题就是,要以符号载体来传送知识,同时又要超越这些具体载体。所以在课堂里,教师必须给学生呈现特定背景下的学习情境,从而可以在交流中分享,最后,借助于概括,创设一个消除背景的过程,帮助学生自觉重建隐藏在背景后面的数学知识的含意。

三、 逻辑标准与数学标准之间的两难评价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数学知识背景得到不同的认识结构,分数除法教学也不例外。除了通常的“颠倒法”之外,有些研究者推荐了“通分法”。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6页的练一练,÷,可以这样来计算:把通分为,再和比较,看看包含几个,也就是:÷=÷=6÷3=2。康托就曾经这样写道:“数学在它自身的发展中完全是自由的,对它的概念的限制只在于:必须是无矛盾的并且和先前定义引进的概念相协调。”这是数学研究的逻辑标准。而“数学标准是关于研究工作‘数学意义’的分析。如新的研究是否有利于认识的深化以及方法论上的进步等。”

前面所讲用“通分法”来解决分数除法,从逻辑标准上来评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能有人还会认为若用直观图来解释“通分法”的算理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类似的独特方法。但为什么这些方法最终都被人们所抛弃,而唯独留下“颠倒法”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数学标准”的角度来评价一下“通分法”。从计算方法来讲,“通分法”是把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这种方法当然可行,但是不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为什么非要通过复杂的通分而计算出结果呢?转化为刚学的分数乘法岂不更好。正如皮亚杰曾指出:“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已有的东西重新进行构建,并使前者成为一个更大结构的一个部分。这样,我们最终就获得了一个无限丰富,而又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数学世界。”

当然,“通分法”与“颠倒法”并不矛盾,不能否认“通分法”,因为有了这种方法,我们才能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去理解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因为“颠倒法”难理解而抓住“通分法”不放,教师要善于从“数学标准”的角度去评价 “通分法”和“颠倒法”,让学生真正理解“颠倒法”这种算法所体现的“数学系统的内部和谐”。

四、 理解保持与记忆结论之间的两难平衡

数学教学中有一对矛盾——理解和记忆,分数除法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算理——“颠倒法”难于理解,而利用“颠倒法”来计算分数除法又如此简单。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少学者提议:先记忆,再理解,先让学生反复练习,记住算理,然后再来理解算理。他们的理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异,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四十分钟内完全理解算理的,对于程序性知识,可以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我们仔细分析“先记忆,再理解”这一“缓冲”的方法,其实有时是很难实现的。教师要让学生记忆算法,就必须通过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时过早、过多的训练,学生的理解的保持会受到训练的严重威胁,他们才不会努力理解这些“显而易见”的算法。

弗赖登塔尔在《数学教育再探》一书中指出:“算法是一种完全极端的情况,它一旦被掌握,或确信被掌握,人们很可能就不理会它们的来源。的确,算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它们能机械地进行。但是当它们变得无用,或甚至对数学本身的目标构成危害(即把数学和操作算法等同起来)时,它们就变成了缺点。”教师的工作不是教学生仅知道应用“颠倒法”快速得到答案,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个算法的真正意义。

如何更好地解决理解保持与记忆结论之间的矛盾,弗赖登塔尔给出的建议是:“让学习者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反思”。一个孩子或成年人告诉你“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你继续问他们这是为什么?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不能解释这是为什么。最可怕的是:他们可能认为这件事不值得讨论。难道他们都是通过死记硬背学会这些法则的吗?可能事实不是这样的,当你要求他们用画图或具体事物来解决 ÷时,他们会有多种直观的方法解释这个问题。如:有一个块的蛋糕,每人分这块蛋糕的,问能发给几个人?或者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整数问题:12个面包的是8,12个面包的是2,这样就把÷的问题转化成8÷2。这和用倒数相乘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就像弗赖登塔尔所提建议:“与其教这些法则,不如让他们讨论他们的直觉,教他们反思那些看起来明显的事情。”

苏教六年级分数除法练习题 篇11

姓名:

直接写得数。

÷=÷=4÷=÷26=6÷=

2÷=÷=÷=4÷=1÷=

在括号里填“>”、“=”或“<”。

×÷÷1()÷()

1÷()÷()8÷()8

解决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一台粉碎机小时可以粉碎饲料吨,这台粉碎机一小时可以粉碎饲料多少吨?粉碎一吨饲料需多少小时?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它的高是米,底是多少米?

4、某鞋店购进皮鞋600双,第一周卖了总数的`,第二周卖了总数的,两周一共卖了多少双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2

一、填空。(21分)1、5月份用煤比4月份多1,5月份用煤相当于4月份的(——)。

42、单打一份稿件,10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8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 的(——)。

1,剩下的占总数的(——)。634、超市运来200千克苹果,运来的雪梨比苹果少,运来的雪梨比苹果少()千克,雪梨有

103、一些大米,吃了()千克。

5、修一段路,小明独做10天完成,小华独做8天完成.小华的工作效率是小明的()%

6、一个数的23是64,这个数的是()。587、一项工程,甲队独做4天完成,乙队独做6天完成。两队一起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118、比2吨少吨是()。比2吨少是()55419、35比()多。

16是()的。

5410、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全长的(),是()米。

111、=()40==20%=(——)=()(小数)=()成=()折

52312、小时=()分

15克=()千克 米=()厘米

525113、把、0.25、二成、2.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322减去的和去除,结果是()。

5451115、一个数的比它的少10,这个数是()。

5414、二、判断题。(5分)331、5吨大米,吃了后,又运进吨,最后还有5吨大米。()55112、40比30多,30比40少。

()

34212113、+÷6=(+)÷6=1÷6=

()

33336114、因为A×=B×,所以AB。

()

325、把10克糖放入到90克水中,这时糖水的含糖率为10%。()

四、选择题。(5分)

1、把14千克水果平均分成17份,每份重()。

A、141117

B、C、千克

D、千克

1717171412、比30吨增产的是几吨?列式是()。

41111A、30+

B、30×(1+)

C、30÷(1+)D、30×(1-)

4444123、比30米少的是()米。A、29

B、10

C、20

D、45 331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两队合做()天可以完成工程的。

1011111111

1A、÷(+)

B、1÷(+)÷

C、×(+)

***、1米增加米后,再减去它的,结果是()米。

881063A、1

B、C、86

4五、计算题。(1)解方程。(6分)

1347332X-X=

X=3

X+X=

587125515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5(1121116681372+)

(-+)×48

÷9+×

(—)+ 26***725

5七、只列式,不计算。(13分)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2天完成。

(1)两队合做,2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算式:

(2)两队合做,完成这项工程的2需要几天?算式:

3(3)两队合做,几天能把这项工程做完? 算式:

(4)甲先做5天,然后乙加入一起做,还要几天?算式:

(5)两队合做2天,然后由甲独做,还要几天?算式:

2、(1)一根绳子长9米,剪去4米,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算式:

2,剪去多少米?算式:

92(3)一根绳子长9米,剪去全长的,还剩多少米?算式:

92(4)一根绳子,剪去全长的,还剩9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算式:

92(5)一根绳子,剪去全长的,正好剪去了9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923、(1)水果店里有苹果300千克,运来的雪梨比苹果少,运来的雪梨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52(2)水果店里有苹果300千克,比运来的雪梨少,运来雪梨多少千克?

52(3)水果店里有苹果300千克,运来的雪梨比苹果少,运来雪梨多少千克?

5(2)一根绳子长9米,剪去全长的八、应用题。(34分)1、2、3、4、5、6、某工厂十月份生产机器420台,九月份生产的台数是十月份的 月份生产机器多少台? 某商站运进一批红糖,第一天卖出350千克,第二天卖出300千克,两天正好卖出了这批红糖的40%,这批红糖有多少千克?

学校图书馆购进科技书80本,比购进的故事书少20%。学校图书馆购进故事书多少本?

校服共60元,如果裤子的单价是上衣单价的

1,上衣和裤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99,又是十一月份生产台数的,十一1011陈老师把3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2.25%,存4年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

修一段900米长的公路,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第二单元试卷

一、填空。(21分)(1)45分=()时

33千米=()米

吨=()千克 84(2)一根绳子长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米,每份占这根绳子的()。(3)修路对10天修一段公路,平均每天修这段路的()%,7天修这段路的()%。(4)115吨是吨的()

12的是()

8461160比80少()%

比多()%

483547(5)()÷25==18()=()(小数)=()%=()成

14(6)把0.25、25.5%、二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把40克盐溶入在360克的水中,这时含盐率是()。(8)某商品打七五折后300元出售,原价是()元。

(9)用20粒种子做发芽试验,18粒种子发芽,发芽率是()%。

(10)计划生产400个零件,实际生产了600个,实际完成了计划的()%,实际比计划超额()%。

二、判断题。(6分)

(1)一个零件重0.85千克,也可以写成85%千克。()

(2)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四成,就是今年比去年多40%。()(3)甲数比乙数多11,就是乙数比甲数少。()55(4)小王生产110个零件,结果有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5)5千克的60%与6千克的50%一样重。()

(6)在0.15后面加上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三、选择题。(6分)

(1)100%后面的百分号去掉,这个数就()A 扩大100倍B 缩小100倍

C 大小不变(2)20减少它的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20-

B 20×

C 20-20×(3)做口算题的正确率最高可以是()A 100% B 超过100%

C 低于100%(4)2的倒数化为百分数是()

A 50%

B 500%

C 2% 34343434(5)用99粒种子做发芽实验,全部发芽,发芽率是()

A 99%

B 1%

C 100%(6)甲数比乙数多25%,那么乙数比甲数少()A 25%

B 20%

C50%

四、计算。(33分)

1、计算下面各题。(18分)921***3×14× 22÷÷ ×÷ 16×÷ ÷3× ×(9+-75%)***7156942、解方程。(9分)25918×X= 15÷X= X×=24× 76108213、列式计算下面各题。(6分)

455(1)28个与相乘,积是多少?(2)16的是25的百分之几?

7248

六、应用题。(30分)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6分)

(1)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800台,今年生产机床1100台,今年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列式:

(2)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800台,今年生产机床110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列式:

(3)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800台,今年比去年多生产30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列式:

(4)机床厂去年生产机床800台,比今年少生产30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列式:

1、列式解答下面各题。(24分)

55(1)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重132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香蕉的重量是梨的。运来

116香蕉多少千克?

41(2)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1个,排球个数是篮球的,又是足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3)粮食加工厂用60000千克的稻谷加工成45000千克大米,稻谷的出米率是多少?

(4)王经理月薪为6000元,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适用税率是20%,速算扣除数是375元。)

(5)刘先生把1万元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到期一共可取回本息多少元?

(6)一种商品的成本价是150元,出厂价是200元,这种商品的盈利率是多少?

一、计算题要仔细。8/9÷4= 1÷2/3 = 3/5÷3= 14÷ 7/15= 2/5÷0.4=

5/7÷1/7= 3/8÷9/16 = 4/5×1/2 = 2/3÷1/9 = 11/16÷11/16 =

2、先简化,再求比值。

1.5∶2.1

14∶35

5/8∶5/6

6千米∶300米

3、计算。3/4÷7/8÷15/14

(4/9+2/15)÷2/15

3/20÷ 0.2×2/3 58 x = 15

x÷ 29 =67

x÷16 =18

二、想一想,填一填。

1、一个数的47 是28,这个数是()。

2、35 =()∶()= 18()=6÷()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和()度。

4、把 13 × 29 = 227 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

5、在○里填上>、<或=。

910 ÷ 16 ○910

÷ 6○ 38

÷ 12 ○×2

6、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56,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总人数的()()。

7、一本书,每天看它的 17,()在可以看完。

8、甲数的 13 与乙数的 14 相等。如果甲数是90,则乙数是()。

9、一堆沙,运走了它的 38,正好是24吨,这堆沙有()吨。

10、一箱苹果,吃了 25,吃了18颗,这箱苹果原有()颗。

三、对号入座。

1、“甲比乙少 27 ”,应该把()看作单位“1”。

A、甲

B、乙

C、无法确定

2、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 34,这个比的前项是()。

A、3

B、4

C、6

3、一段路,甲车用6小时走完,乙车用4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3∶2

B、2∶3

C、1∶2

4、下面各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14× 57 B、14÷ 57 C、57 ÷14

5、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A、1∶6

B、1∶5

C、6∶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1、a是b的 13,b就是a的3倍。

()

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3、36∶9化成最简整数比是4。

()

4、一个比的前项乘 14,后项除以4,它的比值不变。()

5、甲数的 15 等于乙数的 12,所以甲数大于乙数。

()

6小明身高154cm弟弟的身高是1m小明和弟弟身高的比154∶1。

()

六、解决问题。

1、水果店有桔子72千克,桔子是香蕉的 89,香蕉有多少千克?

2、图书馆有科技书400本,比故事书少 38,故事书有多少本?

3、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 35,距离乙地还有245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养殖场有鸡360只,鹅的只数是鸡的 56,又是鸭的 34,鸭有多少只?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二.学情分析:

我对我班学生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我班有45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本节的教法和学法:

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

重要知识点。2.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3.尝试发现法,让学生尝试自己画,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身体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然后紧接着向学生交待: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水,很自然地引入到例题的情境中来。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单位“1”的量。

2.回忆分数乘法画线段的方法,尝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尝试列出量关系式。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智慧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这是全课的总结,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用“难、比较难;容易,比较容易”等词语来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再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本节课结束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辅导,让后进生对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七.板书设计

(我把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又做到了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

六年级《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30分米=()米180分=()时

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2)4÷7(3)8÷15(4)5吨÷8吨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并审题。

(2)提问:根据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这两题该怎样计算?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让全体学生尝试练习。

(3)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比较例4与复习题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重点说明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其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习教材第91页下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5。

(1)出示教材第92页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把谁与谁比,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把什么看作标准,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样列?

板书:30÷10=3

答: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

(2)出示例5并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讨论后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从分数意义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②从倍数关系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以鸭的只数作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10=。

(3)比较复习题与例5异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都拿作标准的数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

4、练习。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实践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8厘米=()米146千克=()吨23时=()日

41平方分米=()平方米67平方米=()公顷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当得不到整数商时,该如何表示?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4~7题。

七、思考题。

上一篇:完整版中英文下一篇:王力宏经典歌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