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优质课的听课收获总结(精选10篇)
思品优质课的听课收获总结 篇1
本学期转眼即到学期末,本学期本人先后在校内,外出听课达到30多节,收获多多,今天简单做一下小结:
听课形式
本学期文综组优质课评选校内评选听课;参加县思品优质课评选推荐老师听课;参加县思品优质课评选活动;参加滨州市思品优质课评选听课活动;学校高效课堂名师观摩课听课活动;学校高效课堂达标听课活动;县教研室关于高校课堂调研听课活动。
听课中体会到的亮点:
1、这些课中老师都经过精心设计,从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到课堂环节;从教学资源的选择到重难点的突破;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从教师的引导到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老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和提升,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2、教学方式实现新的突破:例如张春光老师的一节历史课中讲解第一届人代会中,导入采用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的视频导入,看后问学生:第一届人大政协会什么时候召开的?内容是什么?很自然,同时做到了历史联系现实生活时事热点,是历史可有了新意。教学过程中提出:“假如你是人代会的新闻发言人,请你面对记者介绍一下第一届人代会召开时间、地点、主要议程;这种方式很新颖,盘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提升。
在思品优质课评选中李向飞老师再讲你了解自己的情绪中,在讲到情绪对人产生的不良影响中引用典故“笑死牛皋,气死兀术”中医学中提到“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让学生听后很简单的就能理解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柴红英老师在讲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中,课堂环节最后设计了《幸福拍手歌》,让全体学生听歌,并随节拍动起来。可以说这个环节的设计让课堂得到提升,同时,与当前倡导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学生参与面要广,同时将所学知识得到学以致用。
赵素梅老师在讲你了解自己的情绪中导入采用了《邹平故事》之皮狐子娘,因为故事用周星驰《功夫足球》片段结合地方方言,幽默、搞笑、诙谐,看了后会捧腹大笑,赵老师让两个学生在台前观察学生看视频的状态,描述学生情绪状态,讲情绪基本类型很好的展现出来,本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气氛,同时将所学内容很容易展现出来,学生也乐意接受。
优质课听课总结反思 篇2
坪山片区卓越课堂第三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连续两天观摩了语文学科的竞赛,一共听了11堂课,这11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自己陷入了深深地反思。
从我踏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到现在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教学一无所知,经过学校领导以及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再加上自己慢慢地摸索,到现在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热爱教学热爱我的孩子们,所以我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资格站在三尺讲台,而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现在,我就来谈一谈本次的听课活动带给我的反思。
第一,卓越课堂是一个教学模式,但绝不是照着模式生搬硬套,将教学过程格式化。自学,互学,展学,评学,这四个环节应是互相融合互相包容的,他们之间并没有强烈的界限之分。我们在推广卓越课堂的时候,不能光知其然,还必须要知其所以然,既要有卓越课堂的形,还必须要有卓越课堂的神。
第二,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以及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的目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要与教材深度贴合,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上花费足够的精力。如果我们在上课之前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那么课堂教学就毫无意义可言。
第三,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整个过程必须要清晰明确,要让孩子们在下课时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一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先做的是什么,最后做的是什么。如果课堂教学环节杂乱无章,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生知识不如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放手,要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们,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渐变得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让他们转变课堂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汲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一堂课是否有效,并不是由老师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决定,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第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牢记“为人师表”这句话,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当全身心地饱含激情地投入,只有真正热爱课堂,我们才能把这种对课堂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才能让孩子们也热爱课堂,才能把课堂变为孩子们的乐园而不是牢笼,只有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
第六,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要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感然后再带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去读。语文课堂应当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应当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应当是拉近师生心灵之间距离的课堂。
第七,要想拥有高效的课堂,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世界在发展,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那么,我们必将被淘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只有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信息技术优质课的学习总结 篇3
一、课堂上多媒体软件和素材的充分运用为课堂学习添彩
1、多媒体视频的导入学习
共六位讲课教师中有四位设计的教学导入采用了播放一段视频的方法:赵金涛老师的希腊神话故事、刘老师的“熊出没”片段、宋海涛老师的“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孙德芳老师的“nba球赛”,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了强烈的求知欲的学习氛围。
2、电子计分器和电子导学案的使用
课堂上,来自兰山区教研室的赵金涛老师利用了“计分器”和“电子导学案”;来自蒙阴县蒙城中学的丁宁老师使用了“水果计分器”;来自平邑街道二中的宋海涛老师用的是“加花评分器”来分别进行课堂学习的小组评分,比起平时教学中手工制作的给学生计分的“贴星星”、“送笑脸”,像是“高科技”的技术升级,同时也为课堂的评分活动简化了程序,增强了视觉效果。而电子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从课本复杂繁多而且难懂的操作步骤中解脱出来,简洁明了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赵金涛老师制作的导学案中自评系统的创新植入,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能很便捷的记录学生的学习自评情况。
二、完美的教学故事情节设计让一节课浑然天成
六位老师的课堂进行模式是非常相似的步骤:多媒体素材(视频、图片)播放导入→学习任务明确→自主任务探究→小组合作任务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学习任务(操作步骤)完成过程→组间评价与教师补充(强调)→实践与拓展任务探究→拓展作品展示与评价→本课知识总结与梳理:学生谈收获。
相同的模式中,有许多不一样的精彩。这六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几乎都体现了一个原则:立足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六位老师根据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自己搜集更为贴切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展开学习活动,所以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带课本。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各具精彩,像经济开发区的刘彭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阳光体育”展开;平邑街道二中宋海涛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与“中国梦”有关的内容;特别是费县二中孙德芳老师和兰山教研室赵金涛老师的设计的教学内容,将一课中看似完全独立的知识点巧妙地整合到同一个故事情节中来完成,把一节看似内容多且任务重的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故事体验中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赵金涛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引导层动画》,本课涉及到“变形工具的使用”和“引导层动画制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赵老师设计的“美丽的希腊神话”将两个知识点非常有趣地整合到一起。
外出听课收获 篇4
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震动很大。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1、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一走进听课的教室,虽然学生较多,但都坐的整整齐齐的,再从课堂中回答问题时的有板有眼、铿锵有力的表现一眼就能看出这里的学生的精神面貌饱满、高涨。从学生的这些精神面貌中,不难看出这绝不是一天两天训练出来的,肯定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重视学生练习。而且从中我也感受到了那的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是多么的丰富,当然这些肯定与老师的平时训练是分不开的。这两项活动要求学生在快速思考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要配合默契,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样,就可以改变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形成的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增强集体的荣誉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三位教师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从上第二节课的那位老师身上我体会到应该做一个博学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课上你能给给学生准确地的点评会使你的学生敬佩你、信任你。那位老师在上课时充分发挥了她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教师基本功,经验丰富,语音语调优美,与学生的交流自然、和谐,使学生耳目一新。
3、新颖的学习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三节课中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如最后一节数学课,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先把前后每四个人分为一组,通过分组让学生合作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们兴趣浓厚,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而且这节课所运用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解决班级大、学生实践量不够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活动频率的好办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4、熟练的运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听课反思及收获 篇5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真正将自己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让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
二、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驾御课堂的能力,学习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三、平时注意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
四、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倾注更多的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数学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追求的精神元素。
五、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发言,鼓励学生的每一种想法,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钻研,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中国的语言文学。
六、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预习和复习习惯、错题整理习惯??。
36中王琳听课收获 篇6
36中王琳听课收获
这次参加一中的基地培训,听了陈老师张老师的两节公开课,感觉收获颇丰。两位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比较频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很有成就感,拥有自信,对课堂学习很感兴趣。其次两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课堂提问设置的问题有针对性,问到关键点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课堂的教学内容链接到高考题,教会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抓得分点,怎么组织语言。能以点带面,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课堂实实在在,大家易于学习,示范性强。教师的个人风采斐然,自信、洒脱,师生之间融洽的合作。
《思品课的重要性》 论文 篇7
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是其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少年儿童思想品质的奠基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平日教学中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巧妙设问,层层深入 小学生求知欲强,总想揭开未知世界的奥秘,若他们对某一话题产生了兴趣,便会专心致志且饶有兴趣地去听去探索和研究。例如《社会主义好》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1)谁会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2)咱们生长在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是你知道旧中国的工业是多么落后吗?(3)你知道旧中国的农业是多么落后吗?(4)你知道新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吗?(5)你还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抓住了这些纲领性的问题,通过层层深入地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旧中国的工业极其落后,那时人们的日用品都必须从外国进口;旧中国的农业更落后,那时广大人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而新中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社会主义祖国的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事业也居世界前列。最后师生同唱《社会主义好》,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强大的祖国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激发情感,强化认识,深化明理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同一定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识,架起知与行的桥梁是课堂教学
关键。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采取如下做法:
1.结合问题、故事、歌曲、录像等媒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将课文中的故事有感情地讲出(可以由老师动情地讲述,也可以录音的形式讲述,还可由学生饱含感情地读出),以奠定感情共鸣的基础。
3.启发学生就这篇课文的内容去深入地思考:读了此文想到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4.联系自己或班级或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展开深入的讨论,从中辨明哪些是真的善的美的,应该发扬,哪些是假的恶的丑的,应该鞭挞。
例如《爱的奉献》一课,先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再提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内容是什么?然后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并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出示两幅插图请同学讲解。老师再总结:陆山同学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帮别人之所需,同学们都以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为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最后因势利导:我们应该向四
(三)中队的同学们学习什么?在启发与讨论的氛围中,学生会理解:要同情、帮助残疾和有困难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同时,同学们还有效地结合班级的某些事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了建议,自此就达到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导启迪,学为所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在知行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使之达到知行统一。
1.以班级或校内某种现象为依托,启发引导学生以行动解决不良现象或拿出行动学习一些好的行为。2.总结行动,升华感情。
还以《爱的奉献》为例,教师引导:咱们班外地的学生顾有连、薛彦珍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连件像样的文具都没有,衣服更是一套穿半年,同学们说怎么办呢?第二天几个小干部就把同学们捐赠的衣服、文具等送到了两个外地生的手中。最后中队长领着同学们总结此次活动的意义。在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中,同学们将学到的行为付诸行动,而行动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思想品德论文:思品课的人文关怀 篇8
思想品德论文:思品课的人文关怀作者/林晓芹
随着《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的颁布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这就要求思品课更应多些人文关怀,思品课教师应该努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各种潜力的挖掘和提升,努力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努力让每位学生在思品课堂上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自由舒展。笔者将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做法和思考做个总结梳理与反思,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和谐氛围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和综合影响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经典名言的实质都是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从而形成强大而又温馨和谐的教育场!它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冲击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整个成长、成人、成才的漫长过程。笔者认为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外,还应该立足师生人情味,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关爱学生。修炼一颗爱心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收敛起冷酷的目光!尤其是对那些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本地的一些留守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多和他们接触聊天,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难与困惑,陪伴学生渡过难关,为学生内心的强大提供精神鼓舞。教师在分享学生喜怒哀乐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一份温暖和关爱。
2.宽容学生。在教育工作中,宽容一般指教师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能够持理解尊重的心态,促其反思和改过自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宽容既是个人的一种良好的心态品质,也是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策略。教师可以在思想上、时间上、态度上、条件上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非原则性的“妥协”。如班里出现了有“早恋”倾向的学生,笔者采用心理疏导法,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宽容策略,而不是严防死守,打压责骂。疏导过程中为学生多留一些自尊,多一点自省的时间和空间,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民主平等的人格吸引,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和谐的氛围。
3.赏识学生。笔者认为赏识学生强调的是实行以表扬为主的“正向激励”。一般情况下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对集中于后进生的身上。笔者常对他们宣扬“后进生”应该是“后劲生”,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幅度。不少“后劲生”被成功转化也足以证明教师赏识的眼神、恬静的微笑、鼓励的话语、适时的表扬,就可能在学生心目中转化为高尚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尘封的斗志和进取意识。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努力让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学习氛围,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坚持两个原则,激发学生发展的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思品课教学应该把“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思路。坚持好两个原则,让课堂活起来,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1.坚持“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笔者在教学中坚持该原则,并从如下几个方面创设关联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促使其自主能动地学习。
(1)身边事。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家长的事、家庭的事、社区的事、学生自己的事等设置情境。如设置初中生辍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父母、老师、同学以及辍学者本人,以小品的形式呈现情境背景。设问:①请你谈谈初中生辍学现象的原因。②从权利义务关系角度谈谈你的认识。③对你有什么启示?等等。学生在揣摩角色表演和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已有的心理、情绪和生活经验,强化了认知和情感体验。学生体验到了教学内容与自己是如此的紧密相连,从而探究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倍增,也从中明白了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从而更加锐意进取。
(21本地事。教学中可以利用发生在本地的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创设关联情境。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把“染色馒头”事件作为探究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从国家职能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不同角度,从合法权益的角度,维权方式的角度等设计相关问题,学生个体或小组交互作答。以此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带来的巨大的成就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加速器。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适时地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能动学习的精神支撑。
(3)国家事。借助国家重大事件或时政,如两会的召开、台海问题、油价上涨问题、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亚洲博鳌论坛等相关题材。借助多媒体创设视频欣赏资料、图片、文字、漫画、表格、曲线图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向传递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进行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强化对材料的认识和思考,在欣赏、阅读、分析和探究中不断提高对自身能力与责任的认识,逐步升华为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源。
2.坚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思品课堂教学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坚持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自主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与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满足学生对相对自由的学习时空和心理的需求;而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补充,相互点评的过程则有利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笑声与掌声交结,课堂成为了学生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情感认知的体验与强化,是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突显,更是师生舒展生命灵性的时空!
三、把握两个细节,拓展学生发展的思维度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但我们的课堂常常会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冷场情景,更不用说通过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对此,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以下两个细节:
1.把握好导答细节。教学中一个巧妙的导答方式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的思考状态或认知状况由潜藏状态转入豁然开朗的积极状态。如可以采用激将诱导法、故意出错法、分解诱导法、温故知新法、定向指路法、换角度提示法、鼓励法,等等。如换角度提示法是笔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如:笔者在教学“融人民族文化”一课时,探究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只能作笼统的回答,即课本第一段: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出现冷场,那不妨换个角度导问:那么随着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政治、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那么文化呢?学生很快就勾起认知回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学生的积极思维还是没有被完全调动和打开,于是,再次导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还需要继续发展呢?学生思维重心由国际大范围缩小到本国范同,慎思明辨,小组探究后,终于得出又一个结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甚至超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竟然还提出现阶段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逐步被打开,开始有意识的尝试运用发散思维!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开启学生积极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设置后,若学生答不到要点上、答非所问、一时答不出来或答不全,教师可以进行发散性和拓展性的导答,把问题南难到易分层剥离,从而不断提升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把握好评价细节。以学生的发展为㈩发点,对学生做出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自我认知的深化以及同学、老师和家长等的影响和引导的动态过程。故而思品教师应该延伸和拓展对学生的评价活动,强调终结评价与多个评价主体参与的过程评价的有机结合。
笔者在准备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时,课前请同学们自己找找自己的优点缺点,并说说自己熟悉了解的某位同学。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全班基本上分为三类:A对自己的评价过高的骄傲自负型;B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的消极自卑型;c对自己的评价较为客观的自尊自信型。而B类学生中以女生居多。面对此种情况,我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针对B类学生我设计了一系列小竞赛,如单词速记、成语接龙、书法比赛等。随着活动的有序开展,B类同学在师生的鼓励下,也慢慢尝试参与竞赛。在书法比赛环节,我观察到平时沉默寡言,全班公认的“胆小鬼”小丽竟勇敢地走到了黑板前,用毛笔蘸水潇洒利索地在黑板上挥毫写下:“我的未来不是梦”!遒劲有力的笔锋,流畅优美的行书征服了全班同学,课堂沸腾了,同学们在我的暗示下起立为她鼓掌喝彩……小丽的脸羞得通红,怯怯地却开心地走回自己的座位。我知道,小丽的自信心此刻正在悄悄萌芽。我顺势建议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小丽与我们一起分享她练习书法的过程并谈淡今天的感受:沉默寡言的小丽害羞退却了。同学们有点失望,但我还是送给了她热情的掌声和一大段鼓励赞扬的评价,再次撞击她那颗长久自卑的心灵。
课后我再次找小丽谈心,列举了她许多优点长处后,也介绍了几种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事后我联系了小丽的几位要好的同学、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以及家长,请他们对我的工作予以协助,加强对小丽自信心培养的过程督促引导和多给予鼓励表扬性的评价,以期待她的进一步转变。慢慢的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她平时的话多了、笑容多了、和同学们一起嬉戏的身影多了,课堂发言多了!没想到她还主动请缨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几次活动!更可喜的是她的转变也带动了B类几个同学的慢慢转变!
关注小丽的成长过程,采取多个评价主体给予她多次过程性、互动化的积极评价,从不同时空上交互进行,促进了她的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小丽在不间断的评价刺激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评价,重新认识自我,及时调整,逐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呈现出良好的动态成长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生命的自由舒展而绽放的异样光彩!
“教育不是填满一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生命自由舒畅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应是一种教育教学实践!为真正不断提升初中思品课的课程魅力与育人功能,教师必须用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创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优化教学策略,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双基”目标提升到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和价值的提升,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都能自由的成长;都能不断进步、有所收获;都能绽放出独特的人性光辉!
外出听课感触与收获(小编推荐) 篇9
外出听课感触与收获
9 月 22 号,我几经辗转来到丛台区实验小学,听了九位来 自不同县老师的授课,有些感触和收获。市里小学生的展示深深震撼了我。有三个特点: 1.用词精准。一个老师讲课文《陶罐和铁罐》,出示几 张陶罐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有的说精美,有的说 有价值,有的说可以收藏。回答出人意料。2 感情充沛。无论读课文还是读拓展,都能读出与内容相吻 合的感情来。或悲伤,或愤怒,或激昂,或狂妄。2.神态自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
农村孩子为什么读不好,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见课件)我相信,只要我们采用下面的教学模式,农村孩子的语言表 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九位老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 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模式如下(见课件)我还发现,恰当运用多媒体有利教学。有几位老师采用多 媒体导入,补充拓展内容,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农村孩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见课件 一节课如此做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上好初中思品课的五条要求(共) 篇10
一、以“明理、激情、导行”为基本教学要求,设计教学。
思品课,本质上从属于品德教育的范畴,不是纯粹知识的罗列,也不是纯粹理论逻辑展开,而是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与养成。因而不能把它当作知识纯化课程或知识重化课程,进行知识化教学。因此,实施思品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活动能否达到或增强品德教育的目标即“明理、激情、导行”。
怎样体现这一教学要求呢?
1、明确一个道理。新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以确立处世安身的基础和行为的标准。在编写每节课内容上,简化了理论说教的成分,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表述和充足的材料,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首先要把这一道理提炼出来。一堂课效果怎么样,就要看这个道理是否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是否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同。
2、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美好追求。人是有感情的,良好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学析理过程中,要不忘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党、爱亲人等等这些情感,引导形成良好的意志、性格、兴趣,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偏差,让学生从小就有调控情绪的心理机制。
3、引导正确的行为。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生活实践,暴露行为偏差,教学中结合所教的道理进行纠正;要引入现实生活中有关良好行为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把“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落脚点。
二、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人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活动不是一种预设的师生双边表演活动,也不是一种理论材料和活动材料的展示活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总是要以学生能动的思维活动为中介,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师要抓住发展思维这一中介点,启迪人生。
思维方式有很多,有反向思维、转化思维、因果思维、现象与本质思维、整体与部分思维等等。例如:
1、反向思维。正面教育的同时要估量逆向影响的后果,及时点拨纠正。如:七年级第二课“罗丹创作巴尔扎克艺术塑像”的材料,正面教育的结论是“罗丹在许多人的反对中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而最终赢得众人的理解支持”,说明了人要有自信;在教学时就一定要考虑到这一事例对学生可能的负面影响:自信就要坚持己见,这种认识很可能会演化成任性、固执的心理。所以教学时就要展开分析:罗丹坚持的是艺术真理,而学生正处于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阶段,坚持己见很有可能是坚持错误。引导学生学会反向看问题的方法。
2、转化思维。要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比如“我能行”一课的自信教育中,要让学生认识:过分自信就变成了自负,太少了自信变成了自卑;两极相通,自负的人遇到挫折很容易自卑。某学校一位老师在讲到这里时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一个女学生长期在班级考试中的第一名,她很是自负;有一次考试她得到了第三名,本来也是本错的成绩,她却受不了。看到仿佛满世界是嘲笑讥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终于在一个晚上在教学楼顶上跳了下去········。有了转化思维,就能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把握自己成长方向。
三、简练、适当的归纳理论知识。
思品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它独特的知识目标。就它的知识性而言,它包括了应该让学生明白的关系、原因、作用等规律性的认知和概念性的认知。比如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包括了心理身体发展年龄特征、良好心理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等规律性的认知和“自信”等概念知识;八年级法律常识教育,就既包含了法律对维护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意义、作用等教育,还包含了对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
初中思品新教材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建了一个总的体系。在表述上,避免了知识化的倾向,简化了概念阐述、逻辑分析推理过程,淡化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材料和问题引导为背景引导结论,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和背景出发得出知识要点,加深道德认知。
例如: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一框,可以提炼如下: “人生难免有挫折”
再如:八年级“隐私和隐私权”一框,可以提炼以下知识: “隐私和隐私权”
对课时知识目标的把握程度,应以不冲淡品德教育主题为限度,做到简练而适当。既不能以思品德育功能否定基本知识目标,陷德育于无行;也不能以知识目标代替德育功能,使思品教学走入应试轨道。
四、以 “问题 + 活动” 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一些思品老师把思品课与语文课混为一谈,上课时串讲课文、分析材料、找出大意、强调重点、巩固知识(其实语文课也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这种做法失去了思品课的德育功能。还有的教师上课时堆砌材料、构造花样,而所蕴含在材料中的事理模糊不清,教学华而不实。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自我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这里,课程标准的论述,指出了思品课的实施原则——探究式教学,同时包含了对思品课堂教学程序要求:
1、构建问题:针对教材所确定的框目内容,设计出探究的问题。一般一目1个小问题,每框内容为2~3目,一课时2~3个小问题。问题既要反映课时德育目标,又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吻合。问题之间相互照应,相互支撑,涵盖一框的主题内容。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就完成了教学的过程。
2、展开活动:可以采用讨论式、表演式、访谈式、调查式等多种方式。活动的题材可以来自于与本班级学生实际相符的教材材料,也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课堂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就事论事,更不是点缀花样、活跃气氛,而是引发学生思考,在相互参与中探求事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感悟中启迪人生。
五、开发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思品教学的现状:知识化、封闭式。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市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开发教学空间,发展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开发教学空间,包括这些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把教育内容延伸到学生生活之中。对于教材,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应该予以保留,而教材的背景材料和问题设置则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思品教学有很强的时政性,也许当你在引用课本案例的同时,新的材料正在对它进行这否定。思品教学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课本材料不一定符合你所教学的环境和对象,用这样的材料教学,就不能增强德育实效。
2、扩展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生活。思品教学要克服课堂化、知识化现象,把品德教育建立到“课堂(学校)+社区+自然”的大空间上,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充分张开,让学生成为有生活、有个性、有情感的人,让品德教育更富灵气和活力。
【思品优质课的听课收获总结】推荐阅读:
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08-09
松阳优质课听课体会10-20
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11-06
地理优质课听课体会11-07
优质课听课学习心得感想05-13
幼儿教师优质课听课体会07-02
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课听课心得体会08-10
初中思品听课心得07-01
听课、评课的艺术11-06
在听课中收获06-27